指导学生作文(通用10篇)
请以“其实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二、审题
1、“其实很简单”是省略主语的陈述句式,如可以补上“快乐”、“幸福”、“关爱”、“感恩”、
“尽孝”、“成功”……
2、理解文题中“其实”暗示的要求:“其实”指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似乎很难,其实并不难。它暗示了行文的情节应该设计为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了是那样。
三、选材、立意
1、幸福其实很简单,幸福就是带着满足的心生活,就是能够关爱别人,就是能够谅解别人,就是能够理解别人,你读懂了,你用心体会了,你就会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
2、快乐其实很简单,原谅自己或别人可以原谅的过错,不要一味地内疚后悔或漫骂责怪,让你的心情轻松起来。
3、感恩其实很简单,对亲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表示对他们的关爱,这就是感恩。比如:为亲人端茶、送饭、嘘寒问暖用来回报亲人,表示对他们的关爱。
4、成功其实很简单,把我们人生征途中的目标具体化一些,以坦荡的心情迎接挑战,相信你我一般的凡人,也可以取得成功,因为成功其实很简单。
四、写作构思
1、写一件事的作文:生活中什么其实很简单,为什么说它其实很简单,用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它的简单,最后再谈谈自己的感悟。
2、以镜头剪接的方式,再现生活的精彩,最后再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中心。
五、范文示例
(一)其实很简单
尽孝,其实很简单。
父母的恩情深似海,我相信每个人都有颗尽孝的心,可是许多人都认为尽孝需要一大笔财富,因而他们觉得尽孝难,“难于上青天”。其实,尽孝是极其简单的,父母所想要的并非是无尽的物质享受,他们所想要的仅仅是你力所能及的,哪怕是一个发自内心的浅浅的微笑。
对此,我深有感触。
上初中以来,因功课紧张,我从不动手干家务,母亲身兼多职,洗衣煮饭打扫样样不离手,父亲则义无反顾地承担着家庭重担。每每看到他们脸上滑过的汗水,我总默默许下心愿,我将来一定要有所成就,好好孝敬父母,但这太难太遥远了。
那天中午放学,恰巧母亲外出,父亲正蹲在地上工作着,他那专注的眼神都集中在手里的零件上,谁也无法打断他。我越过这熟悉的场景,直奔入厨房寻找“能量来源物”。令我大失所望的是,锅里空空如也。我肚子里“空城计”已唱了一遍又一遍,顿时我生气极了:“到底是钱重要还是我重要,只顾挣钱不顾我!”我又气又饿地走出厨房,本想大发脾气,但看到父亲那矮小的`身影,蹲在地上的他已完全失去幼年时在我心里那高大如山似的形象。我蓦地发觉:父亲老了。于是,心中的气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我知道,这段时间对父亲来说,是犹如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时期,不仅要忍受饥饿,还要完成这艰难的工作。我为啥不下厨煮饭给他们吃呢!说干就干,我操起很久未碰的厨具,洗菜、切菜、炒菜,做这一切时,我都觉得是那么的温馨与幸福。因为我的心里藏着一个给父母的惊喜。
“开饭喽!”随着我一声吆喝,父亲已放下手头事在洗手了,母亲也已归来。这时,我才发现父母脸上那熟悉的欣慰的笑容,“孩子长大了!”我高兴极了,一次举手之劳竟能让父母如此欢喜。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会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感恩。可惜,他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
“百善孝当先”。尽孝并不要等到辉煌腾达时才能做到,父母最想要的,正是那份最真最实在的行动。尽孝,其实很简单。
(二)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幸福,有的人一生在追求,一生感觉不到幸福;有的人从未刻意追求幸福,却时刻品尝着幸福;有的人在别人眼里已经很幸福了,而他自己却体会不到;有的人在他人看来很不幸福,而他却觉得十分幸福。幸福说到底,只是一种感觉,有感觉了,也就幸福了。
一
一位在他人眼里很有身份、很有地位的人,一位在他人眼里什么都不缺、什么都拥有的人,一位在他人眼里很高贵、甚至很难接近的人,突然有一天,他的同事,他的朋友,他的邻居都发现,这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每天一大早,却在他们家的卫生间,大桶大桶地洗着孩子的尿布,洗好后,又来到自家的阳台,一块一块认真而又细致地洒好,下午再一块一块地迭好。他的妻子自豪地说,丈夫在洗尿布时,一边洗、一边哼着小调,那神情,严然做着一件十分开心、十分快乐的事。有人说,他完全可以用尿不湿的,他完全可以找个保姆的,他的父母,他的岳父岳母也说,他完全可以让老人做这些事的。但他不需要,他对他们说,他要自己做,他觉得他应该这样做,他是父亲,他从洗尿布中,享受到了做父亲的快乐和幸福。
二
也许,我们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一片泥地上,两个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他们正在用他们的小手,尽情地玩着泥巴。他们捏泥人,做泥团,用泥巴做一顿丰盛的宴席,小女孩还用比小男孩更加灵巧的小手,捏了很多很多的泥巴花。然后,把捏好的小工艺品整整齐齐地排列好,比他们家中自个的小房间收拾得整齐得多。小男孩还提议,两个人共同做一个恐龙,尽管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恐龙,只知道有恐龙这个东西。但是,他们硬是用自己的小手做好了恐龙。当他们完成后,两人一起舒心地站起来,象两个大艺术家一样,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此时此刻的他们,那幸福的神情,只有他们自己能够体会得出来。在那一刻,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们也一定没有想到,为了他们的幸福,今晚,他们的父母又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洗衣服了,因为,他们身上的衣服沾满了泥巴。
三
一对中年农村夫妇,丈夫陪同妻子到城上大医院看病,晚上,他们来到城市的某个公园。
这个大门旁写着公园的公园,其实并不是公园,而是城市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地方。当他们向着公园的深处走去时,只见一对对青年男女,搂着的搂着,抱着的抱着,亲着的亲着,更有一些女青年,躺在男青年的怀中,说着话,撒着骄,一副陶醉的样子。起初,他们有点不适应,看到城市小青年的动作,他们的脸身微微有些发烧。他们走路也十分小心,唯恐他们走路的声音太大,引起男女青年们的不满。渐渐地,他们被小青年们的行为感染,丈夫拉起了妻子的手,妻子尽管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接受了丈夫亲热的动作。当他们也在一个没有其他人的地方坐下来,妻子把头靠在丈夫的身上,丈夫搂着妻子的肩膀时,只听妻子轻轻地对丈夫说道,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四
在上班的路上,我每天都要从一个垃圾箱前走过,每天也都能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在垃圾箱中寻找着在她看来值钱的东西。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刮风下雨,一天也不拉下。时间长了,她也认识了我,遇到我时,还朝我笑笑,我也朝她笑笑。
我为她的精神所感染。一天,我问她,为何不去找一个工作做。她好象很无奈,也好象很无所谓地说,找不到,也不想找了。我又问她,一天能有多少收入。她告诉我,有十多块钱一天的,也有多一些的,能够供孩子读书就行。只是她又告诉我,孩子马上要考大学了,成绩还不错,如果能够考上大学,可能钱就不够了。
这一天,我刚刚路过垃圾箱,准备去上班。突然,看到一位邻居急匆匆地走向垃圾箱,说是有东西被爱人扔到垃圾箱中了。我问是什么,他没说,但从他的表情中,一定是重要的东西。果然,捡垃圾的中年妇女告诉邻居,你刚才把一个装着钱的信封摞到垃圾箱中了,她正在等着他呢。邻居很感动,抽出几张百元现钞准备给哪个捡垃圾的,但被拒绝了。但是,在哪位捡垃圾的中年妇女的脸了,我却看到了她从未有过的幸福。
五
在我们小区,有一对老年夫妇,都近八十岁了,女的得了中风,腿脚不灵活。但是,每天夫妇俩都要到外面转上几个小时,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从不中断。老头背上背着一张小凳子,一只手扶着老伴,一边轻轻地讲着什么,慢慢地,慢慢地,在他们熟悉的、已经不知走了几百遍的路上走着。每走上一段,老头就放下背上的凳子,让老太坐下,然后轻轻地用手在老伴的背上拍着,每逢天气较热时,还从口袋中拿中一杯水,在休息时给老伴喝着。此时此刻的老伴,就会很深情地望着老头,那眼神里充满着年轻人所无法体会的温情和感激。每当我看到他们时,我都会生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情,原来幸福是如此简单。
一、作文要求:
1.请同学们从身边小事做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用手中的笔写一写自己的低碳生活。
2.文章要有一定的思想情感, 叙事清楚, 描写精当, 中心突出。
3.文章更要符合儿童实际, 要写出儿童实践低碳生活的特点和情趣。
4.题目自拟。
二、审题选材写片段
(一) 审题
1. 读懂题目, 明确要求。
学生逐条理解作文要求的内容, 在理解的过程中, 教师适当点拨, 引导理解。这里关键的问题是低碳概念的准确理解, 以及我们小朋友身边的哪些事情属于低碳生活小事, 只要理解了关键的东西, 就好办了。
2. 确定写作主题, 题目及写作范围等。
(题目:我的低碳生活或低碳生活, 我能行!)
(二) 选材
1. 怎样选材? (选择对表达中心起较大作用的材料来写作文。)
2. 方法:选择几件事情, 放在一个时间段里进行描写, 最好选在从起床到吃早餐这个时间段, 因为这样就把自己低碳生活的几件事情联系起来了。
同学们在列举的众多低碳生活小事中, 教师要适当引导同学们归纳到下列用起床到吃早餐这个时间段串联起来的几个素材, 并整理如下。
(1) 闹钟叫床
(2) 刷牙漱口
(3) 循环用水
(4) 低碳早餐
(说明:闹钟叫床是将电子钟的电池换成手动上调的闹钟, 可以减少废旧干电池的环境的污染;舒雅漱口是对用完的牙膏进行再利用;循环用水是早上洗脸后将洗脸水用来冲厕所等;低碳生活是指不用塑料袋装早餐, 不用一次性筷子。)
(三) 写片断
1. 怎样写片段 (写作方法) 。即:写出自己看、听、想、做、说的内容。
(请同学们把自己做的低碳生活小事的经过写出来。把看、听、想、做的过程写出来, 还要把自己怎样说的写出来。这里对心理活动描写就显得很是重要了, 因为它最能反应主人公做低碳生活小事的特点和情趣。)
2. 分组写片段。教师巡视, 适当指导。
(说明:要求, 同学们把自己实现低碳生活的过程写出来, 内容详实、语言精炼, 描写精当。片断不需要太多的文字, 只要求所写的低碳小事实在、有趣, 是自己做的事情, 能够反应小朋友做低碳生活的特点和情趣, 写的时候尽量把细节和想法、做法写出来。这个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
(四) 片段汇报与优秀片段展示
1. 分组汇报片断, 每汇报一个片断, 请同学们进行点评,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起点拨、引导作用, 对点评和优秀片断进行肯定、指导, 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 并引导同学们进行修改。
2. 每汇报和点评一个片断完成之后, 教师出示一个比较优秀的片断。并在出示优秀片断的过程中, 引导同学们进行对比, 找出写得好的地方进行对比分析和品评, 找出自己的片段中需要修改的地方进行修改。
(每一个片断的汇报、点评和优秀片断的品评需要大约6—8分钟时间。)
3.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同学们了解怎样对别人的作文进行点评, 如:细节描写精当, 并举例说明等, 使用了哪些动词写出了怎样的动作, 用哪些词语写出了反映作者心理活动的状态, 这些句子和词语, 在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哪些词语、句子十分形象, 对表达中心思想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下面是老师在同学们汇报、点评片段后, 老师出示的片段。
(闹钟叫床) :“叮铃铃、叮铃铃”, 一阵闹钟声, 把我从睡梦中叫醒, “快起床了!”, 咦?今天的闹钟声怎么有点特别。噢!我想起来了, 为了减少废旧电池污染环境, 昨天我特意买了个发条闹钟来代替陪伴了我5年的电子闹钟。
(刷牙漱口) :刷牙!当我拿起一管新牙膏时, 刚拧开盖儿, 正要挤时, 忽然想起旧牙膏, 再挤一挤, 或许还能再用一次。想到这里, 我拿出了小擀面杖, 把旧牙膏从尾到头又用力擀了一下, 这下把旧牙膏擀成了“面皮”。哈哈!“擀”出来的牙膏还真不少呢!
(循环用水) :洗脸!今天可不要把洗脸水误倒掉了, 洗脸水还可以用来冲厕所呢, 我边洗脸边嘟囔着反复提醒着自己。洗完脸后, 当我把洗脸水倒在一个大盆里, 好像完成了一件大事, 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低碳早餐) :“小琳, 今天吃什么早餐呀?妈妈去给你买。”妈妈和往常一样关心地问。“妈妈, 从今天起, 我们以后每天一起出去吃早餐吧!”我对妈妈说。“为啥?”妈妈不解地问。“我们从今天起要过低碳生活啦!您每次买早点都要用掉几个塑料袋, 塑料袋污染环境, 出去吃就不需要用塑料袋了!”我振振有辞地回答。
“小琳长大了, 知道过低碳生活啦!”妈妈夸起我来。“妈妈你还是不要夸我了, 低碳刚刚开始, 还请您多多支持吆!”我不好意思地说。
我们刚下楼, 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噔噔地往回跑。“妈妈你在这里等着我, 我拿一样东西马上就下来!”我边跑边说, 说完, 我向妈妈神秘地笑了笑, 并做了个鬼脸, 妈妈一脸茫然。
我拿了两双筷子, 很快地下了楼。妈妈见我拿了两双筷子, 不解地问:“孩子, 你拿筷子干什么?吃饭的地方有筷子。”“妈妈, 他们用的是一次性筷子, 浪费资源!”我理直气壮回答说。“哦!我女儿真细心呀!”妈妈恍然大悟。
三、写好开头和结尾
教师:仅仅是几个片段, 还不是文章, 还需要有适当的开头和结尾, 所以, 我们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将根据上面的几个片段, 写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教师引导同学们写好开头和结尾。首先引导同学们根据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总结出写好开头结尾的写作方法。
1.写法:
教师引导同学们总结写作方法后, 教师分别出示写作方法:
(1) 开头:点明主题, 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要尽量吸引人。如用声音开头, 或者描写一个精彩紧张的气氛等以吸引读者等等都行。
(2) 结尾: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留下回味。
2.练习写作开头结尾:
(1) 教师用写片段的方法引导同学们写出开头和结尾, 然后进行汇报、点评、教师适当引导, 肯定指导, 在完成这一过程后, 分别出示优秀的开头、结尾片段。再组织同学们进行对比分析、品评, 修改自己的开头结尾中的不足之处。
(2) 教师出示优秀开头结尾:
(开头) :低碳?低碳!从今天起, 本姑娘要过低碳生活, 成为低碳一族啦!
(结尾) :“我们家有‘低碳大使’喽, 快走吧!”妈妈自豪地说。“孩子, 一个人一天低碳并不难, 难的是天天低碳, 将低碳融入生活, 融入生命, 做一个低碳人。”在路上, 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
从今天起, 本姑娘誓将低碳进行到底!
四、组段成篇、完成全文
将上面的片段、开头和结尾组合在一起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变“被动读”为“主动读”,“要我读”为“我要读”。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做法如下: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竖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叠,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会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也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
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毫无目的地在茫茫书海中“潇洒走一回”,其意义和收效不大。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
2.精读法
对于那些文质兼美、篇幅又不长的文章,可以采用此法。这类文章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构思的揣摩,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写作的特点,从而获得知识和受到情感的熏陶。
3.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学生又必须了解的文章,可采用此法。
4.摘录批注法
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三、阅读展示,促进阅读
一池清水,只要击拍,就会产生阵阵涟漪,孩子的课外阅读,也只有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才能产生一次次新的激励,形成一个个新的台阶。我们把定期组织各项平实而丰富的活动作为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激活点”,让其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欢悦,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激励。
1.开展笔记展评
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很不容易的,要形成习惯,提高效果,就要定期进行展评。这既是一个鉴定,又是自我成果的一个展示,更是互相学习、互相督促的好机会。它起到互为欣赏、互为鞭策、互为激励的好作用,对阶段性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进行阅读交流
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荐新书的重要途径。交流活动中,同學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办手抄报,或讲故事,或读文章说感想,这类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过程活跃,孩子们都乐于参与。
3.组织各项竞赛
以各种生动有趣的竞赛方式开展各类阅读展示活动,可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可采用讲故事、朗诵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激励孩子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外书的阅读活动中。
4.举行多项表演或游戏
孩子是最喜欢游戏和表演的,我们可以借助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或成语接龙等这些生动的载体,加快课外阅读进程的推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巩固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
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不仅拓宽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对提高孩子的阅读、写作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能达到润泽孩子心灵的目的。
(作者单位 甘肃省临泽县五三小学)
以“眼光”为话题写作,可能出现的失误有两类。一类是以对抗的、扭曲的.心态对待那些“嫉妒、鄙薄、讥讽”的眼光,又将这种行为视作正常。如今中学生肩负学习重压,必须面对各种“眼光”,很容易造成心理扭曲,平时又缺少诉说,于是在文章中“一吐为快”,造成失误;另一类是在写“我”“给别人情意各异的眼光”时,把握不住“眼光”后隐藏的本质。这类文章以大量篇幅叙写与“眼光”有关的故事,但主题含量不高,主题鲜明度低,甚至或多或少地流露消极、平庸的情绪。要避免这两种失误,考生动笔前要把拟写内容在“正确、健康、积极”这张网上一一筛选,不让病态内容“入网”;行文时或完稿后要再一次作筛选过滤,发现“病毒”仍来得及作“临场抢救”。须知:文章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词可以提升立意档次,而若运用不当,则可以使文章跌入病文类而得低分。
前两年,在国内一大都市召开的全球市长会议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市长的发言风趣、幽默,观点新颖、条理清楚,思维敏捷、表达优雅,而我们中国的市长几乎都是满口的套话、空话,显得平庸无趣,江郎才尽,大失水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包括我们干部的选拔机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市长们大概是不怎么读书的。
(析:对比中外市长“口才”一敏一拙之事实,显出时评“时”之特征,而且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指向自己写作的方向:市长读书—读书—全民读书。)
我对国人的不读书,有着切肤之感:我们很多人对书籍没有兴趣,对精神生活没有兴趣,我发现很多人离开学校以后就几乎与书籍绝缘了。当我们走进许多家庭,就不难发现,什么高档电器都有,唯独没有几本书。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图书销量却很小,而且主要是教辅读物。以色列每年人均读书是55本,俄罗斯是50本,美国是44本,我们只有4本,而且百分之九十是教参和教科书。大家不妨想一想,你一年读了几本书?
(析:市长不读书是个由头,自然要引申“国人”,也算是从点到面。作者并不是只有“市长不读书”一个材料上打转转,又加上自己的“私藏”:国人读书与别国人读书之对比,量小单一。由此推广而广之:这个问题严重了。)
中国人中有阅读的需要和兴趣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无疑是很低的。很多非常好的书发行量也只有一两千册,这固然与中国经济不发达、百分之七十多的人尚在为生计而奔波有关,但那百分之二十多的人呢?尽管他们摆脱了生存危机,他们仍旧不爱看书,这就很值得深思了。
(析:前两句似乎是在为国人不读书而开脱。这样使得文章更切实际。然后把矛头转向“有余力者”,得出结论“摆脱生存危机者,仍不爱看书。的确值得深思。这样,文章已经更有针对了。)
政府官员大多不读书,他们忙着应酬,忙着出国考察和谈项目,他们热衷于去大学或研究机关兼职,热衷于捞学位,热衷于拿项目、搞课题,可就是不读书——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读书;商人大多不读书,他们忙着公关行贿,忙着猜拳、喝酒、洗桑拿。今天的中国是“仕场经济”,而不是知识经济,读书值几个钱?他们没有心情读书。工人农民大多受教育程度偏低,收入也低,既没有钱买书,又读不进去,读书对于他们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教师读书的也不多——中小学教师工作太劳累,没有精力读书,大学教师在为课题交差而读书,确切地说,是翻书,是查书。真正的阅读,超越功利的心灵阅读,恐怕是很少很少的。
(析:议论面已经扩大了。从官到商,再到工农,再到教师。教师不读书,这就真的严重了。以上总的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可以看成是“与时相关”的现象提炼概括:由一个由头,扩大到一种现象。这都可看成是时评的`根基。没有这个根基,议论再高妙,也恐怕“论高易折”。)
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国人为什么不读书?我仔细揣摩,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人经历了漫长的、刻骨铭心的物质贫困,今天挣钱的机会突然多了起来,于是一个物质的时代,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普遍的浮躁,人们自然难以静下心来读书。
二是长期的思想专制使得人们头脑禁锢,才情枯竭。人们既不易创作出思想深刻、文质兼美的作品,即使有很好的作品,阅读时也难以产生豁然开朗、悠然心会的美妙感觉,人们难以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
三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没有成功地从小培养起人们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理智的好奇心。应试教育的泛滥使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变得十分狭小,并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功利取向。
四是中国文化是一个“皇权至上”的官本位的文化,是一个讲究伦常日用的文化,而对纯粹理性和精神超越缺乏强烈而深刻的追求。历史上频繁的改朝换代,使得中国缺乏贵族传统,从而也就缺乏一种崇高而强大的精神传统。中国传统中其实非常缺乏对于纯粹精神的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只因为读书可以做官,可以成为“劳心者治人”的“人上人”,功利的取向是赤裸裸的。
(析:从现象概括到原因分析,与后面的求解之法构成本文的主体框架,虽然后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求解”显得相当乏力,本来中国人不读书就是一个知易行难的问题。在一篇文章里想求得“全解”,确非易事。四个原因,从物质贫乏到精神禁锢,再到应试教育,再到功利至上的文化。此等分析可算确论。)
没有出版自由与言论自由,阅读就难以成为大众深刻的精神需要。一个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民族,一个必定有着光明前途的民族。过去我们讲:一个人的心灵,高尚的东西不去占领,低下的东西就会趁虚而入。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不会具有智慧和力量的,也不会具有崇高。以色列是全世界人均读书量最大的国家。直到今天,以色列人口也不过六百多万,而它在全世界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国家。读书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看过一幅对联:“为善最乐,读书更佳”,为善之乐在于“予”,读书之佳在于“取”。锦州铁路中学的苏凌老师说:“读书是一种可以忘乎所以悠然的自足,只要一卷在手,便可以拥有许多许多,我喜欢读书的感觉。”是的,有两种东西能让人的心灵永葆青春:真爱与好书。为了让我们的内心不再脆弱,让我们的心灵拥有力量,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多看点书,少看点电视”成为幸福人生的秘诀。更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校把教师的系统阅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举措。
(析:下一段是“解决问题”之“怎么办”,那么,这里属于什么内容呢?这里应是读书之重要。如果说开篇的现状概括是分析之根基的话,那么,“读书重要”可算是全文的精神支撑。是下文“如何培养一个读书的民族”的基础。)
如何培养一个读书的民族呢?首先,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据研究发现,爱书的孩子其人格特征是温柔、善良、开朗、快乐、幽默、自信、有气质、有同情心,语汇丰富,人际关系良好,在学业上的表现也比较好。所以父母要循循善诱,引导孩子从小亲近书籍,崇尚学问,尽早养成阅读习惯。
其次,学校教育中要着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内在需要。学校要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明代于谦所说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一点尘。”当学生能够认识到,读书可以使精神充实,可以使人远离蒙昧和低俗,可以提升生命的质量,使人觉悟到人之为人的根本,那么他们就会终身与书籍为伴。
在学校图书馆不一定要建在固定的地方,而可以建在楼层的各个角落,学生读书不一定要到图书馆去,图书对学生来说越近,阅读便随时可以发生。为了方便学生读书,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地点建起流动图书馆,以期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接触到更多的书。而且,学校固定图书馆和流动图书馆交替开放,而且实行超市式全天侯开放,使借书看书特别方便。
再次,要打造具有时代精神的高品质的大众读物。让读书成为每一个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学者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哲学界的周国平,文学界的余秋雨,史学界的易中天,经济学界的梁小民,伦理学界的何怀宏,他们的学术随笔都写得很好,对于唤起人们阅读的冲动和提升民众的阅读品位,功不可没。
一、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写具体
低年级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弱,说话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一旦进入到写话程序时,老师往往说:“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学生一下子没有任何依据,就很难下笔。望文生畏,写出来的文章也就不尽如人意了。要想改变这种善,使学生写话内容具体,条理不禁,就要求老师在说话的基础上,把重点内容板书出来。引导学生依据板书而写,那么板书上写哪些内容呢?
1。文章结构。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让学生一目了然。
2。重点句式,如“有的……有的……还有的”,“先……接着……再……”等,让学生进行填空式写话。
3。重点词语。沉重说的优美词语和教师补充的词语都应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写话时参考运用。
二、下水文指导,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规范的写话
沉重的写话能力包括内容、格式、标点、书写等。要严格要求学生去做,也不能总是纸上谈兵。于是,我经常写下水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感受范文中题目安排、段落起始,字迹行款,标点运用。真是百讲不如一定,每次的下水文都会给学生一点触动,一点启发。
经常这样有目的地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写话能力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首先在阅读中激发、点燃学生的情感。在教材中, 许多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俯首即是, 信手拈来。阅读《背影》、《我的叔叔于勒》等, 能在正反对比中激发学生的亲情;阅读《我的信念》、《音乐巨人贝多芬》等, 能激发学生自尊、自爱和自强的感情;阅读《春》、《绿色蝈蝈》等, 能在芳草萋萋、繁花嫩叶、鸟语虫鸣的美好境界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阅读《土地的誓言》、《最后一课》等, 能让学生在国土沦陷、民受侮辱的悲愤中激发爱国之情……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阅读这一环节, 让人类的感情精髓, 去唤起学生的情感。
激发情感, 单从课内是不够的, 还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鼓励指导学生去阅读一些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 看一些能熏陶感情的电影电视。
其次是在实践中感受、体验情感。指导学生从小事做起, 在日常生活中, 在学习经历中, 学习情感体验。学做一件事情, 取得一点成绩, 得到一次奖励……其中都包含着多少情感体验, 要学会去感悟它, 升华它。曾有一名学生, 作文很困难。他喜欢体育锻炼, 擅长中长跑, 成绩很优秀。针对他作文难的问题, 我找他交谈, 话题先避开作文, 从他炼长跑说起。引导他讲出了练跑的艰辛:冬寒夏热, 跌跤淋雨, 有时竟想放弃。但是他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苦给他带来了乐, 自己高兴, 也给班集体争得了荣誉。水到渠成, 抓住这一快乐情感, 我叫他写一篇《得奖的背后》。结果不错, 写出了遭受挫折时的沮丧失望、取得成绩时激动欢心等情感体验, 还悟出了“艰苦的磨练使人取得成功的道理”。
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感情, 老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眼光, 善于从自己周围的社会生活中去观察感受:普通劳动者的美好心灵, 弱者的困境, 见义勇为者的崇高, 祸国殃民者腐朽……老师还要善于不失时机地抓住特定时期的特大事件, 作为鲜活的教材, 让学生去感悟。如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武警、消防官兵的英勇无畏, 志愿者的无私奉献, 白衣战士的夜以继日, 海外侨胞的慷慨捐赠, 举全国之力重建家园的空前壮举……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大慈大爱。在那令人悲痛、感动、激荡的时刻, 我让学生作文:《我向灾区表寸心》。
教师时时激发情感, 学生处处感悟情感, 目的是丰富情感, 积累情感, 形成情感力。这就为作文蓄足了动力。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作文教学的更新一法——引导学生写“拼盘作文”,以此法培养学生对写作材料的积累、分类、运用等能力。
所谓“拼盘作文”,就是选用自己积累的材料,围绕一个中心表达,把相应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作文。由教师教给“拼盘”方法,学生自己构思写作,可以遵循下列的4个步骤进行。
1.准备“材料库”。“拼盘作文”是由材料组拼起来的,第一步骤就是学生要准备“材料库”。
“材料库”一般有3种类型:(1)日记“材料库”:教师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天天坚持写日记,把每天看到的,自己认为最值得记的材料记下来,日积月累,就有了库存;(2)生活“材料库”:与日记不同,不按一天记一次,可以随时随地观察收集各种生活现象,既可以是事件片断,也可以是人物的片断,还可以是一景、一物的片断等;(3)文字“材料库”:学生可以把在课余阅读书籍文章中,遇到的有价值的词汇、句子、短语、故事等,一一记录积累下来,备以后用。
2.材料“分类存”。为了使“拼盘作文”易于把握,学生需要对3种“材料库”分3个类别进行保存:(1)把有关于人物片断、故事、文字,归入“人物类本”;(2)把有关记录事件的片断、情节、文字,归入“事件类本”;(3)把关于描写景物的片断、情境、文字,归入“景物类本”。
学生在对材料分类的过程中,既学到了分类方法,又再一次熟悉了自己所积累的材料,做到心中有数,选用时目标明确。
3.确定“拼盘味”。菜肴的“拼盘”,要具备味的特色,或酸或甜,或香或酥,或辣或咸等,可由作料配置制作而成。“拼盘作文”也要有“味”,而这“味”就是整篇作文要突出的重点:写人,或突出性格特点,或赞扬好精神、好品质;写事,或歌颂时代好风貌,或赞扬某集体的好风格;写景物,或赞美某景物的优美,或歌颂某物的雄伟壮观等。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拼盘”的一碟菜肴,可以有多味俱全,例如“甜、酸、咸、辣”,但是“拼盘”的一篇作文,就只能有一个中心,不能有多个中心,那样就丢失了重点。
4.组装“拼盘文”。“拼盘作文”的“味”(中心)确定之后,根据需要,就可以从各种类型的“分类本”中选取若干相应的材料(围绕题目和重点中心),或按事件的发展经过,或按人物的行为活动,或按景物的方位等一定的顺序串连在一起,再选用好的词语和修辞方法,进行加工,使各个材料更加具体、生动、形象、细腻地为表达一个重点中心服务,最后完成开头、过渡、结尾的写作,使多个材料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最终完成一篇“拼盘作文”。
例如,在一次示范写“拼盘作文”的课上,教师拟了一篇《妈妈关心我》的题目,有个学生就在自己的“材料库”中,选出了以下的3则材料:
(1)一天放学回家,妈妈见奶奶爬楼走得满身大汗,掏出手绢为奶奶擦汗,脸上显露出为难的神情,深深叹了一口长气!
(2)电话铃响了,只见妈妈拿起话筒说:“没有一、二层的房间吗?都是六层以上的吗?那,我就不租了。”妈妈满脸惆怅。
(3)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到家,妈妈高兴地带我们全家去看了新租的房间,这是二层朝向最好的房间,奶奶再也不用费力地爬楼了。
以上选取的3个材料,来自小作者的“生活材料库”。从单则材料看,没有完整地表达生活的全貌、具体的情感,但是把3个材料连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事件的几个片断,然后进行具体地扩写加工,就构成了一篇作文的相关情节,这样一篇“拼盘”作文就出炉了。
通过写“拼盘作文”,学生对平时积累的材料格外珍惜,特别是平时看起来微乎其微的材料,他们也会记录下来,学生们逐渐学会了思考,成为了记录生活的有心人,写作水平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单位:福建省松溪县实验小学)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2、在游戏中渗透积累素材的方法。
3、通过即兴写作,初步建立写作和生活的反映关系。
4、组织课堂活动:哑剧表演,指导学生观察活动中的人物。
5、学习“抓人物”写具体和“分步写”写动作的方法,将活动过程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欢迎大家走进我们的游戏作文快乐大本营,今天我们的“快乐主题是“1不说话的”表演课。听了这个主题你有什么想法么?
为了考核大家对今天主题的把握能力,第一关我们要进行淘汰赛,优秀者可以挑站第二关。
2第一关:请听题:
打电话、刷牙,我饿了,我困了想睡觉,我很棒,你不行、洗澡、我是超人
看来大家对主题的把握能力还不错,谁3来谈一谈,第一关的你的感受?你的发现?谁来说说这种表演的特点?不说话,靠什么展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动作、神态)
刚才我们的表演,演员都没有台词,也没有旁白,全是靠演员的动作、表情来表达演员的意思,这样的表演叫哑剧。
4介绍哑剧刚才大家的表现都非常优秀,恭喜大家,全部进入第二关!
为了保证本环节挑战的质量,我们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对你们这些未来之星进行培训,5请欣赏为此专门请来了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陈佩斯和朱时茂!(播放视频)
刚才看得大家心痒痒的,让我们一起走入第二关,6哑剧达人争夺赛!
78请看。出示比赛规则,表演要求:
认真看:表演的同学的表情和动作。台下的同学的表情和动作。
细心听:场上有什么特别的声音?
用心体会:你当时想到什么?(感受)
不准说话:不准下位,可以鼓掌。
三、小组抽题准备
四、组织学生分组表演。
五、作文指导。
1、比赛结束,大家都是评委,谁来点评?选出你心目中的哑剧达人!
2、你能用一段话将刚才同学所进行的表演写下来吗?
进入我们的第9三关“创作达人”争夺赛
3、挑几名同学的朗诵,作示范作文。点评亮点。
指导学生按:看--听--说--想--感的顺序将表演写具体。
注意:①表演者与观众的交叉描写。②描写方法的灵活运用与取舍。
③动作的分解:动作一:腆着肚子摇摇晃晃地走一来。动作二、摇头、耸肩。
动作三:抹滑石粉动作四:吸气、下蹲、提杠、鼓腮、喘气。动作五:呐喊、举杠、摇晃。动作六:响哨、丢杠、起跳、拥抱、欢呼。
1011场面描写总结方法
5、学生按要求自行修改这一段。指名谈体会。
六、作业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原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已经远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困则变,变则通,当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日益陷入困境的时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引入和提出无疑为我们大学生就业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出路。
一、困境: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两难
为了深化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从1993年开始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经过近七年的时间,2000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制度完成了由原有“国家统包统分”的毕业分配制度到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调整和改革。为了推动这次大学就业制度改革,早在1983年底,原国家教委创办了《毕业就业指导报》,并于1991年成立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增加了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自主选择的权利,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同时这次改革也给高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在新的政策和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早在二十世纪初期,我国老一辈教育家蔡元培、黄炎培等人对就业指导进行了一些探索,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当时实行的大学生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一度中断。为了配合和推动大学就业制度改革,1996年,原国家教委正式发文要求高校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响应原国家教委的号召,各个高校纷纷在内部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即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从此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中国高校重新拉开了历史的序幕。
但是在现实实践中,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日益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全社会以及高校自身都期待着大学生就业指导能够充分发挥其促进就业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成熟的就业指导理论和相应实践经验的指导以及现实生活实践中诸多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就业指导往往又无法真正发挥其应该起到的作用。这种困境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原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致使其工作往往仅仅是集中在大四阶段进行,过于急功近利,缺乏系统性。其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往往隶属于学工处,很多时候总是把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事务性工作进行完成,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再次,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构成过少,水平参差不齐,理念比较陈旧,往往无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就业指导。最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职责过于单一,就是局限于发布就业信息,传达就业政策,组织校园招聘会,无法真正对大学生就业起到促进作用。
近年,高等教育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增加,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高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给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由于受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滞后等原因的影响,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待业在家,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适合自己组织和岗位的人才,导致了“有人无事干”和“有事无人干”矛盾现象的出现,在这种新的就业形势下,原有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已经远远无法解决现有的矛盾,此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念和实践被有识之士从国外引进到国内。
二、出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引入
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在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的基础上,个体通过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的分析,通过对个人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目标的有效规划,为实现个人发展成就最大化为目的而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则是指高校对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念、进行相应的职业目标探索和规划,进而有针对性地职业素质训练所进行的一个指导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相应的指导能够大大改善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用人单位人才要求之间严重脱轨的局面,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最终实现人尽其才。
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最早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09年,当时美国学者F·帕金森对职业规划进行了探索,并将职业规划分为个人分析、职业分析和人职匹配,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后霍兰德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先后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中,大大丰富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体系,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逐渐整合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同时,在相应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指导下,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践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指导体系。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贯穿于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长期的学校教育中,具有早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国外大学生在进入大学选专业前,就已经大致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一些发达国家都建立很多的专业机构并配备了专业人员,并且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到日常的学校教学过程中。
在高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引导其明确职业方向,促进其科学合理地发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利于缓解目前较为严重的就业压力,解决“有人无事干”和“有事无人干”的尴尬局面;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利于实现国家“人尽其才”的人才战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总之,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仅能够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带出目前的困境,同时它也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有效地开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但是,目前在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依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从第一本职业生涯规划相关专业书籍的问世到现在也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践更是刚刚起步,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本土化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逐渐成为高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一个全新的课题。
三、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转变
大学生就业指导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转变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它更是涉及到相关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的改变。为了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转变关键是要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指导理论、指导者、指导职责和指导手段。
(一)用先进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实践
传统的就业指导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于把大学生就业工作带入了困境,其首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先进的理论进行指导,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则避免了这种问题的出现。西方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职业生涯理论,已经逐渐成熟并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近十几年,我国学者也把国外大量的职业生涯理论引进到国内,比如,F·帕金森的人职匹配理论、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和职业兴趣量表、施恩的职业锚理论、金兹伯格与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职业生涯理论都符合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践,因此,一方面我们应对引进的理论中进行相应筛选和鉴别工作,选取真正符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特点的理论,另一方面因为具体国情和情况的不同,我们还要加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本土化过程,形成具备中国特色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体系。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一线工作者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以使他们用先进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具体的工作实践。
(二)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者
要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地指导,如何确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也至关重要。首先,高校内部要建立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进行组织和管理。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往往隶属于学工处,很多时候总是把就业指导作为一种事务性工作进行完成,很多时候导致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因此新组建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必须具备相对独立的地位;其次,在各个院系分别配备一批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辅导员。由于专业特点的不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是有所差别的,因此为了进行有针对性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必须分院系实施。这批辅导员不仅要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传授,还要分年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针对性地日常指导并进行有效地督促,也就是说他们担负着传授者、咨询师和导师等多重角色。最后,日常专业任课教师也应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参与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仅要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还要引导和组织大学生进行相关的职业素质训练,而日常专业任课教师就要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相关职业素质训练的责任。
(三)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责
原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之所以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职责过于单一,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高校应该制定与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责,并使之丰富化。目前,各个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太令人满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和相关活动,大学生不仅不情愿参加甚至于采取不配合的态度,更甚于部分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出现了功利色彩,导致很多错误的观念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和指导不到位,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其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引导大学生探索自己的职业方向。众所周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建立在“人职匹配”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个体在动力系统、能力倾向、行为风格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差异,同时不同职业也有各自的特点和工作要求,只有当个体与职业更好的匹配,才能够缩短个体的职业适应时间,将个体的才能发挥到最大化,并使之获得较高的成就感和幸福度。再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引导和组织大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素质训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仅要引导大学生探索自己的职业方向,同时还要引导大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职业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素质训练,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应相互配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更应转变授课观念,增加实训环节,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最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应为大学生搭建校外支持平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有很多环节不仅是在校内完成的,它还需要在校外建立一系列的社会支持平台来共同完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一般而言,校外支持平台包括两部分: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具备人才测评系统的咨询机构。
(四)合理选择和使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段
随着对西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经验的引入以及近十几年来国内实践的探索,我们可以选择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课堂讲授也可以是实训教学;可以使个体咨询也可以团体训练;可以是自我反省也可以是心理测评。为了更有效地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我们在实践中选择和运用这些指导手段时候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标准化指导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标准化指导指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各个阶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该固定下来使之制度化。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我们也应在进行标准化指导同时还要重视对个体的的个性化服务,这种个性化服务通常可以通过个体咨询和心理测评来实现。其次是校内免费教育与校外有偿服务相结合,高校由于受到资金和条件的限制,有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手段无法实施,这就要借助于校外的一些社会支持平台来实现,比如实习基地、具备人才测评系统的咨询机构等。再次是外在指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说到底是大学生自身,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只是旨在给予大学生一定的外在指导,引导其进行自主的探索和规划。第四、系统性指导与阶段性教育相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同时由于大学四年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不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采取不同的指导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最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日常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不应该独立于日常专业课教学之外,两者应该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促进大学生科学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指导学生作文】推荐阅读:
名师指导学生07-04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06-19
指导学生自评作文10-19
怎样指导小学生作文01-09
大学生就业与指导06-28
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09-19
大学生科研指导记录10-21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12-11
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12-26
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选材09-29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