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词句详解(精选2篇)
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选自第一回 自题一绝,脂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锋芒时隐时现,怨中含恨。
2.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选自第一回 太虚幻境对联,脂批:叠用“真”、“假”、“有”、“无”字。妙!)哲理诗的`语言。
3.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选自第一回好了歌注,脂批: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含意极深。
4.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选自第一回 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一律) 典故用语。
5. 一局输嬴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选自第二回 题头诗,脂批:只此一诗便妙极!)政治用语。
6.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选自第二回 娇杏赞,脂批:从来只见集古、集唐等句,未见集俗语者。此又更奇之至!妙极!更妙!)用意巧妙。
7.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选自第二回 智通寺对联)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8.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选自第三回 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假批宝玉。也可指无真才实学的人。
9.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选自第三回 赞林黛玉,脂批:直画一美人图。)美人美语。
10. 春一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选自第五回 春一梦歌 脂批:开口拿“春”字,最紧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1. 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选自第五回 警幻仙姑赋 )赞美一女神。
12. 根并荷花一一茎一香(选自第五回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副册判词一首, 脂批:却是咏菱妙句)指香菱。
13.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选自第五回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正册判词之三,脂批:好句!)写贾探春一梦魂难度。
14. 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选自第五回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正册判词之四)诗中有史湘云名。隐晦写法。
15.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选自第五回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正册判词之六,脂批:好句)恶人得志,望恩负义。
16.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选自第五回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正册判词之七,脂批:好句!)美一女出家,无可奈何。
17.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选自第七十回桃花行)桃花命苦,又一悲情绝唱。
18.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选自第七十回柳絮词唐多令)词语多双关,难掩哀愁。
19.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选自第七十回柳絮词临江仙)此句可多用
20. 宝婺情孤洁,银蟾气吐吞。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 (选自第七十六回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月色佳句
21.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选自第七十六回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花魂”与“鹤影”也自然成对,双关语。
22. 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选自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悲怨声。
23.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选自第七十九回紫菱洲歌)一个“冷”字,一个“影”字写出悲伤之情。
24.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选自第十八回大观园题咏 杏帘在望)诗情画意。
25. 睿藻仙才瞻仰处,自惭何敢再为辞?(选自第十八回大观园题咏 凝晖钟瑞,脂批:好诗!此不过颂圣应酬耳,未见长,以后渐知。)歌功颂德巧妙之语。也可用于自谦。
26.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选自第二十二回春灯谜,脂批:此探春远适之谶也。)风筝断线的联想。
27.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选自第二十三回四时即事 春夜即事) 听倒雨声为花愁为人愁。
28.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
29.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30.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31.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选自第二十七回葬花咏部分歌词 脂批 :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加批。)红颜命苦,悲词绝唱。
32.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33.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选自第二十八回 “女儿”酒令)相思泪涟涟。
34.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选自第三十四回题帕三绝句其三)以泪带情。
35.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选自第三十七回咏白海棠其一)
36. 才自清明志自高。
37.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选自第三十七回咏白海棠其二,脂批:好极!高情巨眼能几人哉!正“鸟鸣山更幽”也。看他讽刺林宝二人着手。)一箭双雕。
38.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选自第三十七回咏白海棠其三,脂批:妙在终不忘黛玉。)千愁万愁泪还情。
39.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选自第三十七回咏白海棠其四)巧用宋代卢梅坡《雪梅》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借“白”“香”二字,妙创“偷”、“借”二字,好诗妙句。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雄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曲:乐中悲
读《红楼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熙熙攘攘的人物世界,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也是这此些感动我们的人物,我们耳熟能详的贾宝玉,林黛玉,薜宝钗,王熙凤乃至刘姥姥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许是红楼梦中没人太多,我们都或多或少的淡忘了这样一个角色,她叫湘云,那个襁褓之中父母违的孩子。
被曹雪芹评为han的史湘云的确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在影视中,我们看不出史湘云有什么可悲之处,只在老版电视剧红楼梦之中,最后一个史湘云出现的 场景是史湘云被卖到花船之上悲唱。之后看到贾宝玉站在桥头哭喊:“爱哥哥,你一定要将我孰出来。”场面甚是悲凉,这是影视当中表现史湘云之悲的唯一一个镜头。其余场合中出现的史湘云,包括在曹雪芹的文本著作之中,都没有正面描写过湘云之悲,只是偶尔借他人之口说湘云之婶母如何苛刻,湘云身为小姐却还要自己做针线换取生活费之类。众人皆见湘云之憨实,却不见其悲苦。史湘云跟林黛玉命运一样,襁褓之中父母违,甚至史湘云的命运不及林黛玉。我们先来理清他们的关系,老太君是黛玉的亲外孙女,而老太君只有一个爱女贾敏,便是黛玉之母,贾敏去世,老太君自是将疼爱女儿的心绪全用到了黛玉身上。而史湘云却只能算是老太君的侄孙女,血缘关系较黛玉自是远了许多,从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我们不难看出贾母甚是疼爱黛玉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由叔父抚养,寄人篱下。尽管她身世比林黛玉还苦三分,但她从没象林黛玉那样整日悲戚戚的,在贾府随时可以听到她的笑声,笑却是真挚无邪的笑,发自乐观的天性,更皆出语谐趣。如行酒令:“这丫头不是那鸭头,这头上哪有桂花油?”说不尽的俏皮,一时令人倾倒。她对生活永远兴味盎然,属于她的色彩明快、温暖,一如雪地里戴着的大红猩猩昭君套,那是湘云最配的颜色啊。和乐观的女人在一起生活,男人此生不会倦怠。
再看才智,人们只知道宝钗黛玉才气过人,能与宝钗黛玉才力抗衡的,唯有湘云一人。结海棠社写诗,众人皆说:“再一首也不能了”史湘云却连作两首,众人不由得拍案叫绝。而芦雪庭联句的时候,到后来几乎是她和林黛玉薛宝琴的专场。在凹晶馆和林黛玉联句也是文采斐然。众人只记黛玉的“冷月葬花魂”,怎不记得湘云的“寒塘渡鹤影”。宝钗黛玉自是文采过人,怎不看他们是何种教育条件。宝钗自幼知书达理,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亦是书香门第之后,宝钗黛玉都有着深厚的功底,唯有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家中连做针线的丫头也没有,连袭人都说:“她哪里是什么小姐,竟做着丫头的事”。史湘云在叔父家中无人教导,竟能有如此的的文采,不得不说史湘云的智商真的很高。
就是这样的史湘云,全然不卑不亢。在大观园女儿国中,须眉气象出以脂粉精神最明显的要数史湘云了。她在穿着上总是喜欢男装。一次下大雪,她的打扮就与众不同:身穿里外烧的大褂子,头上戴着大红猩猩昭君套,又围着大韶鼠风领。黛玉笑她道:“你瞧,孙行者来了。他一般的拿着雪褂子,故意妆出个小骚达子的样儿来。”众人也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于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她与宝玉、平儿等烧鹿肉吃。黛玉讥笑他们,湘云回击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我们这会子腥的胞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就是写诗,她也会吟出“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的诗句,俨然以隐女自居。俏丽抚媚杂染些风流偶傥,使史湘云这一形像更富有魅力了。
她生性豪放,心胸开阔,是个“大乐天”。我们在《红楼梦》里,似乎没有见过她真正发过什么愁,总是嘻嘻哈哈,对生活兴味盎然,充满热情。对于她这一性格特点,作者不仅在判调和红楼梦曲中作过点化,而且曾多次做过诗意的彩绘。她第一次出现,作者就表现了她“大说大笑”和“咬舌”的性格特点
史湘云又是大观园中极重感情的女子,刑轴烟家庭困顿,邢夫人仍旧苛刻银钱,史湘云便要打抱不平,黛玉嘲笑:“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 这些人里面是湘云最接近侠女的典型,而侠女必须无情,至少情窦未开。善良细心史湘云有一种传统侠义、古道热肠的善良,在群芳射覆的游戏中,香菱慌乱得毫无头绪,旁人都笑观其
败,幸灾乐祸。唯有史湘云,急得抓耳挠腮、不惜私传谜底,结果作弊被当场拿获;邢岫烟,一个处身于贵族中的平民女子,和宝玉、宝琴、平儿是一天生日,别人谁也不记得,独史湘云道出了岫烟的生日,让贫寒的女子顺势过了个华诞。这些或许是小事,但闺中又有多少大事,且又有谁肯为香菱、岫烟这类女子留上半分心呢?她的善良与明智,使她超脱了身份的羁绊,从而两袖清风、一身轻快地行走于天地之间,呈现出一种潇酒飘逸的大家风度
史湘云是一个懂爱的人,她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快乐,珍爱每一个有意义的时刻,珍爱朋友也珍爱亲人。比起红楼女儿的爱情来,她的珍爱显得越发的博大而纯洁。她爱着大观园中姐姐妹妹,也爱着“爱哥哥”,她爱着疼她怜她的贾母,也爱着那些从小和她一起玩大的地位低下的丫鬟们。她同情并且关心着自怜自艾的林黛玉.这份心肠是其它人中不多见的。她还会将自己带来的小礼物一样样地亲自送到那几个小丫鬟们的手中,连丫鬟们都知道她送的东西其实在贾府中“算不得什么”难得的是她那份心。她不会如其它人那样将人分为几等,她的主子下人的观念是最轻的,对上她不惧怕不媚俗,对下她不嘲笑不欺负。这在大观园中是不是也是独一无二的呢?
史湘云是一个狭义之人,在那个特定的时刻,黛玉的清高让人觉得假假的,而她才“是真名士自风流”,她的大笑,她的开心,她的诗意纵横让人觉得古时文人雅士相聚也不过如此罢了。同时,也有几分楚留香仗剑天下,令孤冲笑傲江湖的风采,让人觉得她活得真实,活得尽兴,活得天然。
湘云又是一个简单的人, 她的一切都是简单的,她的想法不经大脑脱口而出,她的爱与恨更是直接地表达出来。她的简单成就了她的智慧也让她变得格外的可爱。“反璞归真”说的就是湘云吧,简单却并不是粗线条,并不是愚顽。最简单的往往是最丰富的最长久的。多留些空白给自己,多留给空白给他人,一切在繁杂中生活着的人如果走向了简单那才是最幸福的。而湘云的简单也是一样,大观园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而活,宝钗为了自己的将来,黛玉为了自己的爱情,凤姐为了贾府的权势,探春为了家族的兴衰,而湘云为了什么呢?她只是过着快乐一天是一天的日子,时时想着能不能多给别人些开心。
史湘云是一个成熟的人,很多人认为湘云天真烂漫,不羁世俗,可湘云真的是这样吗?湘云的身世比黛玉好不到哪去,叔叔婶婶待她也并不好,让他做任务很重的女红,湘云在这样的生活中,还能无邪如孩童吗? 我认为,倒不如说湘云的城府极深,愈是表面天真烂漫,愈是内心苦闷不堪。她常陷入经济危机,与亲戚们比起来很寒酸;她没有父母的疼爱,与宝黛相比贾母更不会想到这个假小子——她只有伪装自己。湘云看起来很天真,成天笑眯眯的,对谁都和气,俨然小孩子——这是因为没人和小孩子计较!她不想像黛玉一样,悲悲切切寄人篱下,但她又无力应对
【红楼梦中的词句详解】推荐阅读:
《红楼梦》中的爱情秘籍11-07
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01-26
红楼梦中的诗词鉴赏12-06
读《红楼梦》有感:红楼三悲11-26
四大名著红楼梦心得-《红楼梦》读后感12-25
关于四大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红楼梦读书心得10-29
红楼梦 导读10-05
红楼梦结局11-05
解读红楼梦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