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和谐与家庭幸福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婚恋和谐与家庭幸福(共6篇)

婚恋和谐与家庭幸福 篇1

大家上午好!我是政法系思政专业06级学生冯秀成,同时也是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现代人的幸福感与婚恋家庭问题研究》这一课题的主持人。下面我就该课题的实施情况和我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感悟和大家做一个汇报和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

一、首先我介绍一下我们这个课题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目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由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婚姻恋爱方面体现得非常明显。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迅速推进,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甚至颠覆了传统的人生幸福观、婚恋价值评判体系和婚恋家庭形态的相对稳定性。传统的婚恋家庭价值观正接受着史无前例的挑战,人们的婚恋、家庭价值观、幸福观总体呈现出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在新的开放条件中孕育着新的观念的特征,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话语背景下,幸福感、婚恋、家庭问题不仅仅只是关系一个人人生的大问题了,更成为一个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公共问题了,亟待关注与研究。

我们这项课题为了探索现代人健康的爱情心理和婚恋价值观,追问现代人健康的幸福感和科学的幸福观,促进现代人和谐的情理追求和社会心态建设,促进现代人的人生、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最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本课题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工作的学科知识对现代人的幸福感和婚恋家庭问题进行专题和系统研究,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

同时,开展这项科研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当代思政专业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运用理论,观察、分析、研究社会问题的科研能力。是正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面临挑战、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的需要、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改革创新的一次尝试。

课题实施的总体目标是在研究成员的兴趣驱动下,导师的认真指导下自主管理自主完成课题研究,改变以往被动式的学习方法,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同时注重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收获。

二、其次我介绍一下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

1、当代大学生的婚恋状况研究。

研究重点问题:大学生婚恋心理、行为和婚恋观、爱情价值观。承担人:冯秀成

2、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研究。

研究重点问题: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承担人:殷伟丽

3、现代人的幸福感研究。

研究重点问题:现代人幸福感的变迁及其影响因子;

培养国民健康幸福感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承担人:朱蕾

4、转型期的社会婚恋形态研究

研究重点问题:社会转型期的家庭婚恋形态变迁;

婚内出轨的法理与伦理研究。承担人:高新电

5、我国家庭问题研究。研究重点问题:家庭暴力与冲突的心理与法理研究;

城乡家庭暴力比较研究。承担人:刘芳

三、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课题研究的管理运作情况:

1、相关部门和政法系对该课题研究的重视和积极支持。

2、项目立项以后,我们很快地成立研究小组,设计和制定实施方案,拟定实施计划,不拖沓。并且创新工作模式,由于各子课题研究难度程度不一样,在独立进行研究的同时,我们十分重视互相之间灵活的合作。

3、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我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首先学习和交流科学研究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使得研究过程比较顺利。

4、由于课题组成员在一个班级,很容易组织交流和召开会议,并且形成了“课题例会制度”,每周一次例会和不定期的专题会议,在交流中促进学习。

5、指导老师陈久教授是一位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学兢兢业业,科研一丝不苟的优秀教师,他启发了我们浓厚的科研兴趣,严格的要求也促进了我们高质量的走向成熟。同时我们系、我们06思政班也是一个和谐的集体,师生关系融洽、学习和科研氛围也十分浓厚。

四、前阶段完成的成果情况和紧接下来的工作。

截至2010年6月,项目组已经完成专题论文13篇,朱蕾同学已经完成论文《关于幸福感相关概念的研究》、《近20年来我国国民幸福感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关于提高我国国民幸福指数的研究》。待会朱蕾同学给大家做一个专题报告。

冯秀成所进行的大学生婚恋状况研究,已完成论文《关于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的综述》和《探析当代大学生走入“同居时代”》、《“80后”与“90后”大学生恋爱观的比较》、《我国社会婚恋形态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

刘芳同学 已完成论文《关于国内外家庭暴力研究综述》、《城乡家庭暴力的特点及原因分析》。殷伟丽同学已完成论文《中学生网恋现状及心理分析》、《青少年早恋研究》。高新电同学已完成论文《精神婚外恋研究》、《青少年“网婚”现象研究》。

这些论文现在正在整理修改中,我们今年暑假将联系刊物发表。

婚恋和谐与家庭幸福 篇2

关键词:《诗经》,女性,婚恋观

婚恋是人生中必经的一段经历。《诗经》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 它以特殊的魅力让人们传唱至今。《诗经》中的精华是爱情婚恋诗篇, 成为了解先民文化的一个重要视角。思想是行动的先驱, 对周代女性进行研究就应先了解她们的思想观念, 尤其是婚恋观。探讨《诗经》中女性的婚恋观, 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女性的精神诉求。透过女性婚恋观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风俗和礼制的萌芽, 而这些风俗、礼制影响着周代女性婚恋观念的形成, 并且在这些礼制的压力之下女性形成一定的反抗精神。《诗经》中的婚恋是男女自由恋爱居多, 其中女性的婚恋观主要呈现为热烈大胆、追求自由;坚定执著、忠贞专一;贤淑自持、从一而终的婚恋观。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女性的婚恋思想, 并且通过这些思想探究她们的婚恋观形成的原因。

一、女性的婚恋观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从西周初年 (公元前11世纪) 到春秋中叶 (公元前6世纪) 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在先秦时称为“诗”或“诗三百”。到了西汉, 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诗经》作为儒家重要的典籍, 被官家正式定为五经之一。由此, 《诗经》的名称才确定下来, 成了我国一部重要的国学经典。《诗经》历来被统治阶级所赞赏和传播, 通过《诗经》向人们宣扬温柔敦厚的思想, 借以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诗经》作为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反映了人们当时的生产及生活状况, 其中自然也免不了对女性婚恋状况的描写。

爱情是文学亘古不变的题材, 在《诗经》的三百零五篇作品中, 反映男女爱情、婚姻的诗约占三分之一, 达百余篇之多。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道:“凡诗之所谓风者, 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 所谓男女相与咏歌, 各言其情者也。” (1) 朱熹认为, 《诗经》中的风诗多出于里巷歌谣, 并且多是男女之间言情的, 且数量还很多。程志、杨晓红、呂俭平等著的《诗经·国风诗性解读》中提到:“《诗经》中最美、主题最集中的‘精华之作’, 还是那些描写恋爱、婚姻、家庭状况的‘爱情’作品。”“完全称得上全部《诗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2) 由此可以看出, 《诗经》中的婚恋诗受到了程志等人的称颂, 他们认为婚恋诗是《诗经》的“精华”, 在《诗经》中占据很重要的成分, 并主要集中于《国风》之中。这些“精华之作”, 在内容上涉及男女的恋爱、婚姻的悲欢离合, 忧喜得失都在诗中得以充分的展现。在这些爱情、婚姻诗中, 以女性为主人公的诗又大大多于以男性为主人公的诗, 这些诗歌将女性对待婚恋的态度细腻刻画, 展现出当时女性热烈大胆、追求自由;坚定执著、忠贞专一;贤淑自持、以夫为一的婚恋观。

(一) 热烈大胆、追求自由。

《诗经》中描写女子大胆主动追求爱情的如《摽有梅》《褰裳》等, 表现出女子主动追求爱情, 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理诉求, 甚至在男女的交往中, 出现了与后世大相径庭的生活图景。如《木瓜》、《静女》等对男女约会场景的描写, 展现了相恋男女的动态与情态, 形象生动。

1. 大胆追求爱情

《诗经》中的爱情诗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了女性对爱情的渴慕, 她们放下女子的矜持, 大胆、热烈地吟唱出对爱情的期盼, 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

《召南·摽有梅》中的女主人公热情主动、大胆率真地说出了对异性的渴望, 毫无羞涩忸怩之态。“摽有梅, 其实七兮。求我庶士, 迨其吉兮!摽有梅, 其实三兮。求我庶士, 迨其今兮!摽有梅, 顷筐塈之。求我庶士, 迨其谓之!” (3) 诗中的女子看到梅子落地而引发自己的感伤, 唯恐青春早逝。女子希望自己尽快嫁出去, 发出了对男性的渴望。但是她并不直接说出自己的心声, 而是说追求我的男子要如何, 以此向男子昭示:你们如果再不抓紧时间前来迎娶, 就会因错失良机而后悔莫及。诗中的女子利用梅子数量的递减说出自己的心声, 她首先说“其实七兮”, 梅子数量还算多;再是“其实三兮”, 梅子在树上已经所剩无几, 树上梅子数量的锐减, 向男子暗示时间紧迫;最后一节不再出示梅子的数量, 而是说“顷筐塈之”, 意在说明梅子已全部落地, 此时正是持筐来拾取的最后时机, 以此表明时间的紧迫与机会的难得。同时, 女主人公巧妙地运用三个“求”字, 明代钟惺就赞叹道:“三个‘求’字, 急忙中甚有分寸。” (4) 女子机巧地将自己的被动求嫁变为号召男子抓紧成婚, 将自己的心声寄托于字里行间。

2. 崇尚自由恋爱

《诗经》所处的时代, 封建礼制尚未最终形成, 封建道德观念对男女的规范还未深入人心, 青年男女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女性可以自由地与自己心仪的对象来往, 并且可以自主选择与自己交往的对象, 这段时期较少出现父母及礼制的束缚。

《郑风·溱洧》描写了在郑国溱水与洧水的河边, 成群的青年男女结伴来此游玩, 并乘此机会选择佳偶的现象。“溱与洧, 方涣涣兮。士与女, 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 洵許且乐。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 赠之以勺药。溱与洧, 浏其清矣。士与女, 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 洵許且乐。维士与女, 伊其将谑, 赠之以勺药”。溱水和洧水这两条河流可以说是郑国的爱情河, 很多爱情多发生在此处。此外, 也有很多诗歌都与水有关, 如《淇水》、《蒹葭》等都由水引发了一段段美丽的爱情。此诗记载了郑国的一个风俗, 即上巳节。上巳节是在三月, 也是古代郑地的春游节。“士与女, 方秉蕑兮”, “蕑”就是兰草, 是一种香草的名称。人们拿着兰草, 为的是祛除引发疾病的毒素。在古人眼中, 芳与洁相通, 香草就是最洁净的物品。在上巳节这一天, 青年男女都手执香草希望借香草的洁净驱除疾病, 并祈求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气, 这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后来的人们, 尤其是女子会把一些芳香之物做成香囊, 把它送给自己喜欢的男子。同时, 上巳节也是青年男女择偶的好机会。男女成群结伴地来到水边, 一边观看春游节的热闹场景, 一边加深男女彼此间的了解。“观乎”是一个女子大胆发出的试探之词, 面对女子的暗示, 男子似乎不太明白女子的用意, 于是便回答“既且”, 表示自己已经去过了。此时女子则大胆地发出邀请“且往观乎?洧之外, 洵许且乐”, 即还是前去观看吧, 洧水的岸边, 实在是宽阔又热闹。此后, “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 赠之以勺药”, 青年男女在嬉戏中以芍药相赠, 其中便暗含着定下终身之约的意思。

3. 追求平等和谐

《诗经》中的女性在自由大胆地追求爱情的同时, 也要求在爱情中的地位能达到平等。在爱情中, 男女平等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是无法达到的, 女性总是处于男性的附属地位。但在封建礼教尚未形成之前, 男女在爱情中是平等的, 这在《诗经》中就得以体现, 并少有男尊女卑的观念掺杂在其中。

《卫风·木瓜》展现的是青年男女在约会期间赠物定情的场景。“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古时候的未婚女子可以向心仪的男子投掷瓜果以引起他的注意力, 如果那个男子也看上了女子, 他就会解下身上佩戴之物赠送给女子, 以示定情。《木瓜》中的女主人公在果实成熟之时, 将果实掷向自己中意的男子, 男子也看中了女子, 便以琼琚相报, 还说这不是为了回报, 而是为了永久的相好。在第二节和第三节中, 女子分别投以木桃、木李, 男主人公则分别赠与琼瑶、琼玖, 作为回报女子赠物之举。从他们所赠之物看出, 女性所赠之物都是水果一类, 男方报以的都属于玉佩一类, 这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方法, 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中男女双方所赠礼物都具有随意性, 一方随手从树上摘下成熟的果实相赠, 另一方便从身上解下随身的玉佩作为回报。他们所赠的礼物并非是事先准备好的, 而是临时性的, 是眼前的、从身上所佩戴之物中选取的, 这种答赠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木瓜一类的物品的价值虽然比不上玉佩, 但都是双方的真情投入, 他们不以物品的贵贱评价双方情感的投入, 此时的男女双方是平等的、和谐的。

《诗经》中的女性处于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尚未最终形成的时期, 这是她们的一个优势。此时她们的身心尚未受到摧残和扭曲, 多的是一些对爱情的纯真和憧憬。她们在对爱情充满憧憬的同时, 也要求男女自由平等, 要求双方情感真诚。

(二) 坚定执著、忠贞专一。

《诗经》中的女子不仅热烈大胆, 追求自由的爱情, 真挚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而且对待爱情忠贞不渝, 坚定执著。

1. 敢于突破父母、礼制的束缚

周代的男女虽有一定的恋爱自由,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母系氏族社会逐渐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 到父权制的确立, 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降低, 男女之间的防范就变得严格了起来。“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虽不如后来经儒家强化之后的那么严格, 但对于当时男女的婚恋也具有一定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 周代的女性则表现出了对父母的反抗态度, 于诗句中表明自己的选择, 明确自己的立场。《鄘风·柏舟》中女子因自行选择自己的婚恋而遭到父母的反对, 但是她却坚定自己的选择从而发出了“之死矢靡它”“之死矢靡慝”的誓言。“泛彼柏舟, 在彼中河。髧彼两髦, 实为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泛彼柏舟, 在彼河侧。髧彼两髦, 实为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全诗以“柏舟”起兴, 柏舟的归宿是在河中也是在河侧, 诗中的女主人公也在寻找自己的归宿, 并且她已经找到了, 就是那位“髡彼两髦”的男子。“髧彼两髦”是指男子未冠前将头发下垂披着, 在额后将头发扎成两髻, 左右各一髻的样子, 可见男子的英俊, 让女子如此迷恋而执著。无奈的是, 女子的爱恋得不到母亲的同意, 她埋怨母亲、上天不体谅自己, 但是她宁死不改其志, 即使面对上天、母亲的阻止, 也无法放下她深爱男子的心。诗歌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女子对自由婚姻的追求, 读者读过之后使人深切地感受到诗中女子那种义无反顾的坚定与执著。这种矢志不渝的山盟海誓在古代和现代, 特别是在恋人之间是十分受欢迎的, 情到浓时, 一些誓言使双方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上邪》便是女子对所爱之人发出的誓言:“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棱,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5) 这一类言语一直流传至今, 使恋人间的感情更加笃厚。

面对父母与礼制的压力, 有的也会有所顾忌。《郑风·将仲子》就反映了封建宗法制给自由婚恋者带来的痛苦。诗中的女子热恋着那位排行老二的男子, 但是因为没有征得父母兄长的同意, 也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 只好请求他“无逾我里, 无折我树杞”、“无逾我墙, 无折我树桑”、“无逾我园, 无折我树檀”, 让他不要轻易来相会,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诗歌着力刻画女子的心理矛盾, 她既想和心爱的男子约会, 但是又怕他翻过墙头会引起父母兄弟的斥责和世人的议论。女子在进行劝告之时, 涉及的人际关系由近及远, 由亲到疏, 畏“父母之言”“诸兄之言”“人之多言”, 以此表现女子对来自外界的压力越来越敏感。诗篇经过反复的倾诉, 将女子那种越是想和恋人保持距离, 就越是难以割舍, 但又不得不割舍的缠绵凄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 执著地坚守爱情

周代战争濒发, 徭役繁重, 精壮的男子常常被迫在外征战, 致使夫妻两人分居两地;再加上当时通信不如现在发达, 致使音讯难通, 于是便有了漫长的等待和无奈的相思。《诗经》中许多诗篇里有恋人、夫妻分隔两地, 唯有借诗歌来表现他们之间难耐的相思之苦。即使相隔很远、时间很久, 但女性们对待爱情执著坚守, 将浓浓的情思寄托于诗篇当中。

《卫风·伯兮》描写一位女子为自己的丈夫而自豪, 同时又因丈夫长期久役不归而百般思念。“自伯之东, 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自从丈夫走后, 自己都懒得去打理头发, 懒得梳妆打扮, 这些并不是因为没有润发的油脂, 而是“谁适为容”, 也就是因为没有懂得欣赏自己的人。有言“女为悦己者容!”能欣赏自己的人不在身边, 自己再去修饰容貌又是为了去取悦谁呢?“愿言思伯, 甘心首疾。”“愿言思伯, 使我心痗。”女子思念丈夫, 即使想得头痛了也心甘情愿, 即使生病也无话可说。朱熹的《诗集传》中注明:“愿言思伯, 虽至于心痗而不辞尔。心痗则其病益深, 非特首疾而已也。”诗中的女子对于自己思念丈夫即使是生病了也无话可说。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女主人公对丈夫深厚而忠贞坚定的情感。

女子对丈夫的情感可谓是坚定执著, 她们对远征在外的丈夫牵肠挂肚, 无时无刻都是在想念着丈夫, 情深到看到任何事物都会联想到远征的他。《王风·君子于役》中的女主人公看到黄昏时候的场景, “鸡栖于埘”“羊牛下来”, 鸡可以栖息在鸡窝, 羊牛也都有自己的归宿, 再联想到自己的丈夫, 他久役不归, 自己也不知他此时身处何地, 如何让自己不想念呢?诗借以黄昏景象着力渲染, 将女子缠绵惆怅的心境生动地表现出来, 展现了女子朴实的爱情和对爱情的执著坚守。

3. 死别的哀痛

在恋人、夫妻之间, 特别是对于情感甚是深笃的两个人来说, 生离死别尤为痛苦, 而死别更甚。《桧风·素冠》就描写了一位女子看到刚去世的丈夫身着素冠, 将要入殓, 痛不欲生。“棘人栾栾兮, 劳心慱慱兮”, 丈夫久病身体孱弱而逝世, 妻子悲痛欲绝, 欲“聊与子同归兮”“聊与子如一兮”, 她想要随着丈夫而去, 欲和丈夫同归一穴。可见夫妻之间情感的深笃, 而丈夫离去令未亡人痛不欲生, 此情此景无不让人潸然泪下。

《唐风·葛生》也是一首妇女悼念亡夫的诗。“葛生蒙楚, 蔹蔓于野。予美亡此, 谁与独处!”“葛生蒙棘, 蔹蔓于域。予美亡此, 谁与独息!”这两章描写女子至亡夫墓地祭扫, 看到荒烟蔓草, 心中倍感凄凉;“角枕粲兮, 锦衾烂兮。予美亡此, 谁与独旦!”此处妇人看到华美鲜丽的角枕和锦衾, 与前面触目到的墓地荒凉景象相比, 联想到地下丈夫亡魂的孤单, 更增添睹物思人的悲痛。“夏之日, 冬之夜”, 日子如此漫长而思念又无时无刻不在增长, 但是又无法超越生死的隔阂唯有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 能与丈夫同穴, “百岁之后, 归于其居”。这种夫妻间的至死不渝的爱情, 流芳百世, 更为千古传颂。此诗更被尊为悼亡诗之祖。亦如《王风·大车》里“毂则异室, 死则同穴”, 生不能同室, 但愿死能同穴的悲吟, 情真意切, 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三) 贤淑自持、从一而终。

“年少则从乎父母, 出嫁则从乎夫, 夫死则从乎子”, (6) 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制社会里, 幸福的婚姻对于女性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在婚姻里, 女性无不贤淑勤劳, 心系丈夫, 耐心持家, 奈何世间薄幸男子很多, 经过时间的洗礼, 女性容貌一天天渐渐老去, 这时男子就会喜新厌旧, 抛弃她们, 造成当时的弃妇数量不少。

1. 身遭休弃的痛苦

周代的女性婚后“以夫为天”的思想, 使女性在婚姻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女子出嫁曰“归”, 出嫁之后唯一的依靠就是自己的丈夫, 但如果连丈夫对自己也不重视, 那么对女性来说无疑是一种很沉重的打击。往往女子被抛弃后, 对丈夫仍然抱有幻想, 心系负心人。

《邶风·谷风》中以“习习谷风, 以阴以雨”起兴, 揭示男子的无端发怒, 女子则是好言相劝, 夫妻间应“黾勉同心, 不宜有怒”;又言采葑采菲不要采下面的根茎, 借以说夫妻之间不应以其颜色之衰而弃之, 更是期待丈夫“德音莫违, 及尔同死”, 不要背离夫妻间的恩爱, 与他一起活到老, 到死都不分离。但女子终于还是被逐出了家门。诗中以丈夫与新妇的“如兄如弟”和丈夫送女主人公只送到家门口, 衬托出男子薄幸及被弃女子始终从一而终, 女子虽被弃却仍对丈夫怀有幻想。在诗中, 女子把自己对家庭所作出的贡献与所得到的相对比。女子婚后颇为艰辛, “何有何亡, 黾勉求之。凡民有丧, 匍匐救之”, 无论是家里缺什么还是邻居有什么困难, 她都竭尽全力去解决;无奈“不我能慉, 反以我为仇”, 丈夫就是不爱她, 反而将她视为仇敌。“昔育恐育鞠, 及尔颠覆。既生既育, 比予于毒”, 当初的生活艰难, 等到家境变好了以后, 就将女子视为毒物, 从而将女子休弃, 这实为典型的忘恩负义。再者, 女子是一个持家能手, “我有旨蓄, 亦以御冬”, 女子放以捕鱼器具, 储蓄食物借以御冬;而“宴尔新婚, 以我御穷”, 男子将她休弃另取新妇, 把她置于贫困的境地, 自己却独占生活的全部资源。诗中的女子是勤劳善良而又软弱痴情的, 她抚今追昔, 心中有无限的悲怨, 但又不忍与这个家诀别;她承受着来自丈夫的莫名暴怒和被休弃的不幸, 却只是责怪对方不念旧情。把女子面对被弃的不幸与痛苦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 对婚姻的反思

另一篇弃妇诗的代表作《卫风·氓》的女主人公相对于《邶风·谷风》的女主人公来说, 则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氓》通篇以一名女子的口吻悔恨的叙述她与男子氓从恋爱、结婚、受虐、再到被弃的过程, 几乎贯穿其一生, 对比氓婚前的虔诚与婚后的负心, 成功地塑造了氓这个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经商者的形象。诗开始描写两人订婚的过程, “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氓抱着布前来找我商量婚事, 我们最后相约“秋以为期”。女主人公回忆婚前对氓的一篇痴心, “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见到氓和还未见到氓的情绪反差如此之大, 可见女主人公的一片痴心, 其对氓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婚后“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她不断劳作, 为了氓倾其所有, 但不能完全得到氓的肯定, 家业成就之后就开始受到暴虐的对待。女主人公的青春在日日夜夜的辛苦劳作中像桑叶一样“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即“色衰而爱弛”, 遭到了氓的无情抛弃。“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女主人公经过反思之后得出:“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男子沉迷于爱情中容易解脱出来, 女子则相反, 一旦沉迷于爱情之中就无法解脱, 无法全身而退, 被弃也只能独自伤悲。这也是对年轻的姑娘们所发出的警告。最后女子再次向读者倾吐自己的心声:本想“及尔偕老”, 奈何“老使我怨”, 女子于是便表示了自己决绝的态度:“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诗经》中的弃妇诗, 女方都是无辜的受害者, 女方并无过错, 相反却是男方“二三其德”, 三心二意。男方休妻都出现在家庭富裕之后, 之前夫妻贫穷时, 双方共同努力, 女方勤俭持家, 为家庭倾其所有;经过长时间的辛苦劳作, 家庭逐渐富裕了起来, 女方的容貌渐显衰老, 于是男方便会休弃原妻, 另娶年轻漂亮的女子。而在家庭中, 弃妇往往付出得最多, 她们无不贤淑自爱, 克勤克俭, 但得到的往往却是不公正的待遇, 换来的只是丈夫的一纸休书。

二、女性的婚恋观产生的原因

(一) “中春之会”的社会风俗。

周代女性具有这样的婚恋观, 与周代的社会习俗具有一定的联系。《周礼·地官·媒氏》中写道:“中春之日, 令会男女。于是时也, 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 罚之。司男女无夫家者而会之。”“令男三十而娶, 女二十而嫁。” (7) 周代有媒氏掌管万民的婚姻, 男子三十一定要娶妻, 女子二十一定要嫁。每年的中春之日是婚嫁的良辰吉日, 令适婚的男女抓紧时间成婚, 否则就要受到处罚。并且在这个月, 即使礼数有所缺乏也不禁止。由此可看出, 《周礼》在客观上为青年男女自由地选择婚恋对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使得男女能在特定的时期自由地选择婚恋。但是在年龄上, 媒氏对男女的限制并不相同, 男性是在三十岁, 女性则是在二十岁。这样, 《周礼》给予女性的时间相对较短。迫于法制上周代对于女性婚恋时间的限制, 促使女性在恋爱方面显得比男性更主动, 形成了女性对恋爱的追求相对于男性来说就更加大胆勇敢。

原始社会的婚俗遗风对周代的人们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原始社会时期, 人们不知家庭为何物, 长期过着毫无限制、杂乱的性关系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人们开始形成婚姻家庭的观念, 逐步演化出各种群婚制、对偶婚制等。随着人们私有财产观念的加强, 家庭的观念也逐渐确立, 此时家庭出现了, 也开始确立以父姓为主体的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到了周代, 在婚姻法制上仍坚持一夫一妻制, 却是以多妾制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周礼》的制定, 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婚姻家庭制度, 但是从整体来说, 它还是无法摆脱原始社会风俗遗留下来的印记。周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仍存在着原始社会的风俗, 两性之间的交往虽然也开始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其自由接触还是很合理的、是天然的。周代“礼不下庶人” (8) 的政策表明他们较少出现对民间旧俗的干预, 为了政治的需要, 他们也会适当鼓励青年男女在其规定时期相会, 也令青年男女在婚嫁之前的自由接触是普遍存在的, 这就使周代在某些时期、某些地点表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婚恋, 如《郑风·溱洧》就是古代郑地上巳节所表现的男女自由选择婚恋的现象, 也是在统治者规定的时期内所出现的自由婚恋现象。

(二) 封建礼制尚未完全形成。

周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 礼作为封建统治者治国安邦的主要手段, 此时封建礼制尚未完全形成。“礼不下庶人”, 礼制初步设定, 周代对民间风俗的干预较少, 表示周礼对下层百姓的束缚还不是很严, 其针对的主要是上层的王公贵族, 对老百姓还是相对宽松的。周代经过多次战争, 徭役繁重, 需要更多的人口支撑国家的建设, 而人口增长的基础则是婚恋, 政府也相应放宽了对青年男女的限制, 鼓励婚恋, 此时对于女性的规范也尚不苛严。

在农耕时代, 母系氏族社会开始转变为父系氏族社会, 开始形成以男子为支配的父系社会的大家庭,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男性的作用在劳作中逐渐凸显, 他们逐渐取代女子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降低, 在经济生产中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 转变为辅助地位。况且, 在政治生活上, 周代实行宗法制, 即是嫡长子继承制, 女性的政治地位也被排除在外。在家庭生活中, 女性只能处于男性的依附位置。由此, 周代开始造成了女性不仅受到政权、族权、神权的支配, 还受到夫权的支配, 女性在家中地位低, 就产生了《诗经》中的弃妇诗。《诗经》中的女子也希望能有自由和独立的婚恋生活, 渴望像男子一样自由地追求爱情, 但她们自古就受到封建礼制的束缚, 在婚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难以摆脱被弃的命运。《诗经》中的女性对男子抛弃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 多数仍希望男子能回头, 没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女子处于男女不平等的夫权制社会, 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没有独立权和自主权, 她们的自我意识难以得到发掘, 依附于男性的这一社会角色就会必然形成。

此外, 家长制、媒人也在周代显现出了一定的作用。《郑风·将仲子》就是在家长制的压迫下所发出的对恋人的劝告;《卫风·氓》“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齐风·南山》“娶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伐柯》“娶妻如何, 匪媒不得”, 这些都表明了娶妻必须向父母表明, 征得父母的同意;必须依靠媒人, 没有媒人就不能成就婚事。所谓“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反映的正是这种情形。但那时期的女子面对父母的反对, 多数人都表现出了反抗的一面, 追求自由婚恋, 为自己的爱情做出相应的反抗斗争, 女性的自我意识在这时表现出升华的一面。

三、研究《诗经》中女性婚恋观的意义

《诗经》的集结正处于社会的变革时期, 也是周代婚俗处于变革的一个重要时期。《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透过其中女性的婚恋观, 完全可以看到周代女性的生活状况, 了解先民的生活状况;也可以了解周代婚俗的发展过程。透过一场场的悲欢离合, 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女性的思想和精神诉求。在周代, 男女可以自由交往, 甚至有法令的保护, 女子可以大胆表露心迹, 也可以自由约会甚至是放弃不幸的婚姻。她们追求自由、平等, 无论是那些爱情诗还是弃妇诗, 都体现了这种诉求。

周代女性受父权制的影响, 社会地位逐渐降低, 慢慢地沦为男性的附庸, 处于弱势地位, 并且在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诗经》所处的时代已经有封建婚姻思想的产生, 婚姻也慢慢发展到非“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不能成立的地步, 并一直影响着后续的封建社会妇女几千年。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在他看来, 爱情比生命更可贵。在短暂的生命中人们能感受到爱情的美好, 而爱情的美好体验却又让人们感叹人生短暂。《诗经》中的婚恋诗都反映了古代女子对于美好爱情的渴望及追求, 也展现了她们在追求幸福生活和美满爱情时作出的相应反抗和斗争。她们敢爱敢恨, 敢于反抗社会的不公, 当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时, 并非是一味的委曲求全, 而是迎难而上, 以积极的面貌面对生活, 无不表现出女性特有的人格尊严, 显现出女性的自我意识。她们的精神值得现代女性学习。

婚姻自主, 恋爱自由, 都是现代青年男女的共同追求。相对于周代的女性而言, 她们只是有着相对的自由, 在特定时期能自由选择婚恋;随着礼制的发展,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在男女的婚恋中逐渐占据重要的位置, 嫁娶都要由父母决定, 男女变得被动, 女性在婚姻中更是处于弱势位置。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政权被动摇, 族权、神权、夫权也跟着被动摇, 女性的地位得到提升, 婚姻恋爱更自由了。现代, 经过历史长时间的洗礼, 媒妁婚姻还是存在, 但是建立在子女自由恋爱的基础上, 父母显得要开明很多, 很少再干涉子女的恋爱。当今时代的青年人, 他们追求自由恋爱, 与《诗经》中歌颂女子敢于冲破父母礼制的束缚, 大胆追求自由婚恋是相通的。爱情可以说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 爱情之中不容许有第三者的介入, 需要有专一性, 需要认真对待, 一旦确立恋爱关系, 就切忌三心二意、朝秦暮楚, 否则只能自食其果。但是, 在现代社会的家庭中仍然存在家庭暴力, 部分女性在家庭中没有地位, 始终生活在恐惧和暴力的包围下, 婚姻也不稳定, 这就需要女性能勇敢地站出来, 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青年男女在追求自由恋爱的同时, 也应该考虑到法制与道德, 切勿做出与法律相违背的事情。对于现代的女性来说, 在恋爱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切勿被金钱所淹没, 要清醒地对待爱情, 正确看待事物, 用自己的智慧理智对待爱情, 正确对待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把握自己的幸福。古今女性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 追求自由恋爱, 自主婚姻。现在, 国家把制止家庭暴力写进法律, 极大地保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周代女性的思想观念也影响着现代女性, 自由、平等、独立的观念深入当今女性的思想当中, 使现代女性为着自由平等独立而努力着。

从先秦到现当代, 女性的自我意识随着社会的变迁也不断得到增强。女性和男性作为这个社会平等存在的两个角色, 女性要做到独立、自主、自立、自强、自信, 保持作为社会主体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社会建设当中, 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借以展现和提升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女性和男性作为家庭生活的主体, 在家庭中应该是平等的幸福并不是一味付出就能得到的, 女性这一社会主体并不软弱, 在社会中女性应该争取自己的权利并学会独立, 自尊、自强、自信、自爱, 不仅要做到经济独立, 更要做到人格的独立。

参考文献

[1]杨军, 著.诗经婚恋诗与婚恋风俗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07.

[2]李炳海, 编著.诗经品鉴插图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1.

[3]中国诗经学会编.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1994.

[4]顾鉴塘, 顾鸣塘, 著.中国历代婚姻与家庭[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11.01.

[5]中国诗经学会编.诗经研究丛刊 (第二辑) [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2.1.

[6]王宗石, 编著.诗经分类诠释[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3.12.

[7]孙作云.诗经恋歌发微[J].文学遗产, 1957, (第A5期) .

[8]方玉润, 撰.李先耕.点校.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 1986.l109.

构建和谐 家庭幸福 篇3

和谐家庭大体应具有以下特点:家庭成员遇到困难时,能相互支持;在家庭里每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家人共同分担家务,可以互相表达感激、赞赏之情,感觉彼此亲近、和睦,相互尊重隐私;家庭中充满幽默、欢乐的气氛;夫妻相敬如宾,互相肯定、支持;家庭使孩子有成长的机会,孩子有一个可以回忆的快乐童年等。和谐家庭应是生活气氛宽松民主,家庭取向健康积极,成员之间互助奉献、和睦友爱、尊重理解、充满活力的新型家庭。

构建和谐家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首先,建立和谐恩爱的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的主体,起主导作用,是一个家庭保持完整的基础,也是家庭和谐的决定性因素。要“家和”,首先要夫妻关系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家庭生活走向和谐。

其次,要与子女建立和谐平等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子女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亲子关系本身具有明显的教育性和巨大的影响力,直接影响子女的生理健康、态度行为、价值观念及未来成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和谐平等的关系,也就是民主的、平等的、相互理解的、充满亲情的关系。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子女就有了比较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一般来说,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孩子,情绪就会平和、愉快,有话愿意和父母说,会更懂道理,管教起来也更容易。

第三,要与老人建立和谐融洽的代际关系。代际关系是指两代人之间的关系。中青年夫妻与老人之间的代际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变得越来越突出,它对于两代人的心理协调,促进两代人乃至第三代人的感情融洽,造就家庭协调和睦的生活气氛十分重要。

和谐家庭,总是幸福真实作文故事 篇4

说起幸福这个词,人人都是向往的。但每个人在追逐的路途总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的标准也各不相同,因此有些人幸福着,有些人痛苦着。

一家和和睦睦,互帮互助,互相理解,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真的很少遇见。幸运的是,在我的身边见到了。

同学是一个做快递的,也正是因为家人相互的帮助,才让他就在华强北这些商业中心工作。

在这边的商业熏陶,他做过业务员,后面转为快递员。现在实现自己月入万元的收入。

同学经常说,当时来华强北,是他姨子带他过来工作的,后面他开美容院、结婚、家里的困难也都一直支持着。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同学怎么回报,就这么默默的帮助着。

所以同学一直默默感恩着,同时他也一直这么幸福着。

在老家经常听到,某某儿媳又跟婆婆吵架,某某儿子又不养爸妈,默默儿子又很孝顺等。

总会为一些鸡毛小事而吵得脸红脖子粗的,有时是为父母对大儿子小儿子的爱分配不均匀,有时是为小家与小家自己的柴米油盐的事。

为什么就不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细细的觉察不难发现原由是亲人太了解,我们总想要公平,要平衡,总会无形贴标签,自己出现困难的时候想当然就认为亲人应该要帮助。可是一对夫妻组成一个小家,总会有不同的生活压力,而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标准又各不相同。

如果我们都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的时候或许就不是这样的结局,对于家人我们为什么总会无意间把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的释放出来呢。

其实做生意也是如此,就算知道有些客户非常苛刻,我们能做的也就是理解。只有相互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相互包容,体谅生意才能越做越好,合作才能长久。

那么家庭又何尝不是呢?所以一家相互理解,互相包容的.,都是非常幸福的。

之前拖拖姐分享的一个生活例子,她说一个很善良温柔的朋友,结婚后,婆婆来这边带孩子,竟然死命要和自己的儿子睡一个房间。而且这个朋友是做网络的,自己都是非常节约,但是每次出去都会买水果回来吃,婆婆就说她,怎么那么浪费。

更难受的是婆婆还经常和儿子聊得很晚说自己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拖拖姐的这个朋友实在是忍无可忍,找拖拖姐倾诉她要和老公离婚,这个日子过不下去。

后面经过拖拖姐的疏导,叫她直接给婆婆买东西,渐渐的婆婆对她的态度改观了,也对她好了,一家其乐融融,拖拖姐说,晚辈忍让长辈这是应该的,一个家庭的组建不是说分开就分开。

就算离婚,那后面又能遇到怎样的呢,你当时为什么跟你老公结婚,就是因为看中他的那个优点,所以多理解和体谅,然后改变态度,一家才会和睦。其实生活也不就是这样吗?懂得理解体谅的人生活都是快乐的,也是幸福。

联想起来我们找伴侣不也是如此么,这个世界要想找到那个完美的人也真的是很难很难。

婚恋和谐与家庭幸福 篇5

为了让职工在紧张工作之余,更好地关爱子女健康成长,建设温馨和谐幸福家庭,我校工会于6月14日上午举办了《关心子女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幸福家庭》专题教育讲座,励智新起点速读速记实战专家、亲子教育实战专家赵晓霞老师受邀到我校,为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校工会副主席、女工委主任胡娟与青年职工一起认真聆听了这场有意义的教育讲座。

在讲座上,赵老师以“和孩子一起成长”为主线,首先“一语中的”抛出了四个家长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之后大家聚精会神的听赵老师分析家庭氛围、成员沟通方式以及家长教育方法对孩子成长产生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均可在家长的教育方式、生活习惯、家庭关系等方面找到根源”,之后,赵老师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向大家讲述用良好的沟通来维系和谐幸福家庭的窍门。赵老师把心理学知识与家庭教育高度融合,分析了家庭成员在整个家庭中的功能以及建设和谐家庭的理念与方法。整场讲座融理论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对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针对性。在互动环节中,赵老师与大家面对面交流,为现场观众送上解决家庭矛盾、改善教育环境、正确引导孩子成长成材的良方。两个小时过去,大家还觉得意犹未尽,会后,大家纷纷就个人问题向赵老师请教,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树立正确婚恋观 走好幸福人生路 篇6

授课目的:通过教育,帮助官兵认清当前不良婚恋心理和行为的错误及危害,牢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妥善处理婚恋问题,为在部队建功立业筑牢坚实的后方平台。

主要内容:

一、现代人婚恋观的特点和容易陷入的误区

二、婚恋问题处理不当造成的危害

三、自觉规范婚恋行为,培养高尚的婚恋情操 方 法:集中授课

分组讨论

小结讲评 地 点:教室 时 间:30分钟 要 求:

1、专心听讲,做好笔记

2、认真思考,踊跃发言

3、联系实际,理解消化

—1—

同志们:

从《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再到《金婚》、《婚姻保卫战》等电视剧的热播,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同样,作为军人,我们和所有人一样,也渴望拥有浪漫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但是,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给婚姻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各种因素促成了离婚率不断上升。根据民政部门统计报告,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离婚人数和离婚率持续上升,近5年来增速明显,平均每天有5000多个家庭解体,其中22岁至35岁的人群占到了离婚人数的50%以上。围城之外,是大家美好的期盼,围城之内,却是现实很无奈。加之军人职业的特殊性,需要我们在恋爱和婚姻上格外地慎之又慎。那么,军人应该如何走出误区,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呢?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来共同讨论一下。

一、现代人婚恋观的特点和容易陷入的误区

(一)婚恋更注重自主性,容易导致缺乏理性,随意轻率,道德缺失。当今社会早已脱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甚至组织安排的被动模式。在挣脱束缚以后,缺的不是自主性,而是自主性过剩。有的官兵回家探一次亲,坐一趟火车就可以一见钟情,继而闪婚。有的脚踏几只船,和网上认识的网友、驻地女青年、老家同学同时保持恋爱关系,不以为耻,反引以为傲,觉得自己有魅力。还有的偷食禁果,未婚同居,说什么“先上车,后补票”。另外,随着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越来越多,年轻夫妇对婚姻家庭认识不够,当自主加上自我,一些细微的矛盾都有可能导致婚姻破裂。从2009年至今,我们总站官兵婚姻出现危机,组织出面帮助调解的情况越来越多,离婚率也是不断上升,其中20%的婚龄不足5年,—2—

60%的不足3年,有一对甚至不到一年,便以性格不合而离婚,分手时还和和气气,说以后还是朋友。这到底是理性还是随意呢?值得我们深思。

(二)现代人更注重爱情和婚姻的质量,容易被享乐主义侵蚀,进取心事业心弱化。现代婚姻不是单纯地柴米油盐过日子,把儿女拉扯大,而是两个人在一起感情融洽,亲密交流,生活上相互关心,事业上相互支持。但是我们有的青年官兵没有认识到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当了爱情的俘虏,当初的豪情壮志都化作了绕指柔,一门心思就是想法设法往大城市调,往爱人身边调,往工作轻松的岗位调,只图“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我们总站部队高度分散,驻地条件差异大,有驻发达开化的省会城市,也有驻偏僻闭塞的山区。一些官兵只想舒服安逸的日子,只顾“小家”不顾“大家”。每次岗位调整时,总有驻中心城市的干部就是安排到外围任主官也不愿离开,而在外围的只要能回来干什么工作都行,不外乎就是希望能够处个好对象、呆在爱人身边。一直以来,我们总站人的精神就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线路在哪里,我们就驻守在哪里。但是,上述官兵的行为却背离了总站的传统和精神。

(三)现代爱情婚姻牵涉到的现实利益更多,容易被功利主义所蒙蔽,陷入矛盾纠纷中。现在啊,“门当户对”的观念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思想中。过去讲“门当户对”,主要是指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相当,现在讲“门当户对”还包含了人生观、价值观认同,文化般配,成长环境和生活方式没有天差地别。但是,我们有的人太过现实,把婚姻当作成长进步的“阶梯” 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捷径”,找对象要找有车、有房、有好工作的,还要家庭有背景、有地位、有关系的。某地方女青年甚至在电视征婚节目中公然宣称:“宁肯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笑”,可见这些人把神圣的爱情婚姻功利化到何等程度。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3—

发展,经济条件的改善,我们不少官兵家庭在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房产归属、家庭重大开支等方面容易产生分歧,处理不好,这方面的矛盾纠纷直接影响婚姻的存亡。今年8月13日,《 <新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

(三)》正式发布,其中明确规定:婚前以一方个人名义购买,婚后共同使用的房子是个人财产,不是共同财产;婚后由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另一方无权分割。可以说,《解释三》的发布,使得很多本已危机四伏的婚姻变得更加脆弱。

二、婚恋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的危害

席恩说过:与一个好女人结婚,你是在暴风雨中找到了避风港;和一个坏女人结婚,你是在港湾中遇到了暴风雨。婚恋问题对官兵的影响可见一斑。

(一)阻碍成长进步。一些年轻的战士只有十七八岁,正是学知识、长本领的年龄,但过早地“涉足情场”,就会分散精力,甚至影响工作;有的官兵过多地把时间和精力用于谈情说爱,整天沉湎于卿卿我我,造成精力分散,完成任务敷衍了事。如某部机关干部路某,在网上与一位名叫“花仙子”的网友偶然相识,相见恨晚。刚开始,他只是利用业余时间“约会”,一段时间以后,便坠入了“爱河”,军线成了热线,有时一天要接七、八个电话,而且经常是抱着电话一吹就是半天。基层反映的问题没有心思解决,业务骨干变成了“工作懒汉”,最后,被调离了机关。有的已婚官兵因为“后院起火”,整天焦头烂额,为解决感情纠纷烦恼不已,本职工作只好放在一边。还有的战士违反部队规定在驻地找对象,为了约会,经常借故外出、不假外出,给自身带来负面影响;对此我想提一个问题:关于士官在驻地找对象的规定是什么?(请第二排第一名同志回答,……

—4—

好,请坐下。)今年7月1日四总部新颁布了《士官管理规定》,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士官原则上不得在部队驻地或者部队内部找对象结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团(旅)级单位军务部门出具证明,经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批准,可以在驻地或者部队内部找对象结婚:

(一)中级士官;

(二)年龄超过28周岁的男士官或者年龄超过26周岁的女士官;

(三)烈士子女、孤儿或者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的士官。大家可要记清楚了。

(二)影响身心健康。男女双方建立恋爱关系,需要真情付出。如果婚恋问题处理不好,不仅耽误美好青春,而且会给双方心灵造成无法抹去的创伤,甚至导致想不开、自残、自杀等。有的官兵感情出现矛盾,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整天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心理上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有的脚踏几只船,生怕被别人知道,整天处于惶恐之中,当承受不住折磨时,甚至会做出一些让人扼腕叹息的蠢事。几年前,某部干部董某,上军校前与初中同学张某建立恋爱关系并订婚。军校毕业后,董某与一名大学老师相恋,向张某提出分手,遭到强烈反对,被扣上“陈世美”的帽子。从此,董某精神郁闷,心灰意冷,悲观厌世,在笔记本上写下“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到一个让你们谁也找不到的地方去”,走上了自绝于世的不归之路。

(三)破坏家庭和谐。卢梭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婚姻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所以必须用充分的时间去考虑它。”不幸福的婚姻,首先殃及到的是下一代的成长,如果家庭不温馨,甚至不完整,孩子很容易成为问题儿童。其次是伤害双方父母。有一个老奶奶,从孙子生下来就亲手带到5岁大,但是她儿子突然要和儿媳妇离婚的时候,媳妇坚决要把孙子抱走,就在法庭宣判孙子跟媳妇后,她绝望地以头撞墙,脑淤血而不治身

—5—

亡。可以看出不幸福的婚姻致使妻离子散,家庭破碎,对一家几代人的影响有多大啊!

那么,面对现实,作为军人,应该怎样处理自己的婚恋问题呢?(这正是我想和大家讨论的第三个问题)

三、自觉规范婚恋行为,培养高尚的婚恋情操

恋爱婚姻,既是一个人展现自身道德品性和基本素养的过程,又是一个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我们要确立以志向、品德为重的择偶标准,树立高尚的婚恋道德,保持严肃的婚恋态度,把成功的恋爱婚姻和美满幸福家庭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择偶标准要正确。有句话说得好:只选对的,不选贵的。在选择对象这个问题上,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时代怎么变化,但有几个共性的要求是亘古不变的。一是要志同道合。正确的婚恋观,应该把“志同道合”作为第一标准。革命烈士方志敏曾说过:“没有革命的志同道合,就没有共同的思想感情,这样的爱情是不会牢固的。”找个理解、支持自己事业的人,才能有共同语言,产生美满爱情。因此,在建立恋爱关系时,应该把对方对自己工作事业的态度作为选择的重要因素,看对方是否支持自己的事业,能否成为帮助自己进取和成功的伴侣。二是要品行端正。我国早有“娶妻娶德不娶色、择夫重德不重貌”的古训。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也说过:“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娶了莫斯科第一美女,但此女却胸无点墨,只知道挥霍浪费,花钱打扮,后来被一个贵族追求引诱。普希金一怒之下与贵族决斗,最后却中弹身亡,37岁便结束了才华横溢的生命。三是要情趣相投。居家过日子,男女双方的性格、习惯、爱好是否相投,会在很

—6—

大程度上影响婚后的家庭幸福。如果同性格温和、乐观开朗、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结合,婚后家庭生活就会融洽和谐。而如果对方个性自私、贪婪、虚荣,不懂得尊重家人和朋友,到时面临的恐怕只能是爱的“严冬”。情趣相投并不是指完全一致,但至少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能彼此呵护和尊重各自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要有意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

(二)面对婚恋挫折要有信心。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婚恋受挫的情况。就拿我们总站来说吧,部队点多线长面广,不少官兵长年驻守在偏远山区,接触异性机会少,个人选择范围窄,婚恋受到限制;有的婚后,面临两地、甚至三地分居;有的住营区附近却很难经常回家。在实际择偶过程中,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有的女青年不愿忍受相思之苦,而移情别恋;有的经过深入了解后,觉得军人职业发展不稳定,婚后住房、赡养父母、子女教育等问题难以解决,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继而提出分手。面对婚恋挫折,要有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德,相信“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豁达。要坚信始终有一个好的姑娘,会被军人崇高的精神境界所折服,被军人宽广的胸襟所感动,被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果敢的性格所感染,而选择当一名光荣的“军嫂”!

(三)要对爱情和婚姻进行持续的培育和改善。有人说:爱情需要电流,婚姻需要交流,爱情是相互感应,婚姻则是相互适应。经营婚姻也是一项技能,需要长期的岗位培训。婚姻也包含着文化,需要持续的学习,否则,就会被对方视为“版本太低,内存不够”。维系婚姻最重要的是相互包容,同甘共苦。2006年美国一个婚姻问题专家写了《幸福婚姻七法则》一书,专门找了一对婚姻维持了78年的百岁老人做代言人。没想到这对老夫妇的婚姻秘诀竟是“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完美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两百次想离婚的念头和五十次想掐死对方的想法。”当然,这是

—7—

为了营销从反面吸引大家的一个幽默招数。但是,深入地理解下去,应该是婚姻中出现矛盾,出现不和谐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彼此应该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在婚姻里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相互多一些理解和宽容才是长久之道,只有共同经历风雨,才能相濡以沫。正如电视剧《金婚》里的那一对夫妻,他们享受浪漫的时间是那么的短暂,而他们相互扶持,经历磨难的岁月却是那样的漫长。

(四)坚持把事业摆在首位。事业是爱情的基石,没有事业的爱情是苍白而脆弱的,我们应该以追求崇高的事业为重,把爱情当作事业的“助推器”,而不是事业的“绊脚石”。在革命战争年代,许许多多革命者,正是这样做的。共产党员周文雍、陈铁军,在刑场上宣布正式结为夫妻,举行了悲壮的婚礼。在刑场上,陈铁军发表了最后的演说:“同胞们,过去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党派我和周文雍同志假扮夫妻。我们的工作合作得很好,两人的感情也很深,但是,为了服从革命的利益,我们还顾不上谈私人的爱情,因此我们一直保持着纯洁的同志关系,还没有结婚。今天,我要向大家宣布:当我们把自己的青春生命献给党的时候,我们就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做我们结婚的礼炮吧!”在我们当中,也有许多同志以事业为重,以连队为家,正确地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以自身的努力和进步赢得了家庭的理解和尊重,获得了真挚和长久的爱情。就拿我们一营一连一茬又一茬的女干部来说,她们中间涌现出了全国人大代表、第6任政治指导员张岩,全军爱兵带兵先进个人、第9任连长王占青,全国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第11任指导员皮康莉,党的十七大代表、第16任指导员朱毓姝等先进个人,她们都把青春奉献给了三尺机台,有结婚第二天就被召回连队的,有临产前一天还在机房跟班的,有爱人、小孩三地分居想娃娃想得掉眼泪的,有身为独生女母亲躺在病床上却只能晚上熄灯

—8—

后请假出去看一眼又匆匆赶回连队的,她们何尝不想天天守着父母,抱着孩子,陪着爱人,正是崇高的事业和肩上的责任让她们选择了牺牲。但是她们的奉献和牺牲都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样拥有了幸福的生活,并且,我相信,这样的幸福,更为厚重。

有句话说“花好蝶自来”,当你在事业上结出丰硕成果时,必定会赢得那份属于自己的甜美的爱情。最后我用恩格斯的话来结束今天的讲课:“相信吧,只要有爱、有情、有事业心,快乐幸福的日子必将来到!”

思考题:

青年官兵如何正确把握婚恋与事业的关系?

上一篇:公司领导班子干部选拔任用年度工作情况报告下一篇:关于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