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分析绪论
一.教学内容 1. 2. 3. 仪器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仪器分析的分类与特点 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二.重点与难点
1.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2.仪器分析的分类依据与各类特点 3.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 三.学时安排学时
一、课程简介
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通常需要使用较特殊的仪器,故得名“仪器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化学在方法和实验技术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新的仪器分析方法不断出现,且其应用日益广泛,从而使仪器分析在分析化学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长,并成为化学工作者所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仪器分析是化学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1.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 和仪器的简单结构; 2.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结合学到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的能力。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
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测定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常常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
仪器分析的产生为分析化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
1.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g、L级,甚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2.选择性好。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
4.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5.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区别不是绝对的,仪器分析是在化学分析基础上的发展。
不少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涉及到有关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不少仪器分析方法,还必须与试样处理、分离及掩蔽等化学分析手段相结合,才能完成 分析的全过程。
仪器分析有时还需要采用化学富集的方法提高灵敏度; 有些仪器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分析法,由于涉及大量的有机试剂和配合物化学等理论,所以在不少书籍中,把它列入化学分析。应该指出,仪器分析本身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多种仪器方法的组合。可是这些仪器方法在化学学科中极其重要。它们已不单纯地应用于分析的目的,而是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和解决各种化学理论和实际问题。因此,将它们称为 “化学分析中的仪器方法 ”更为确切。
二、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三、发展中的仪器分析
1.20世纪40~50年代兴起的材料科学,60 ~70年代发展起来的环 3 境科学都促进了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80年代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也促进分析化学一次巨大的发展。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不断发展,不断地更新自己,为科学技术提供更准确、更灵敏、专
一、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
2.如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需要对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对生物药物分析,对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如单个细胞内神经传递物质的分析以及对生物活体进行分析。
3.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仪器分析带来了新的发展。信息科学主要是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4.计算机与分析仪器的结合,出现了分析仪器的智能化,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它使许多以往难以完成的任务,如实验室的自动化,图谱的快速检索,复杂的数学统计可轻而易举得于完成。信息的采集和变换主要依赖于各类的传感器。这又带动仪器分析中传感器的发展,出现了光导纤维的化学传感器和各种生物传感器。5.联用分析技术已成为当前仪器分析的重要发展方向。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分离方法(如色谱法)和检测方法(红外光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的结合,汇集了各自的优点,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可以更好地完成试样的分析任务。
联用分析技术:
1.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2.气相色谱—质谱法—质谱法(GC—MS—MS)
3.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法(GC—AED)
4.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
四、仪器分析方法的优点是:
1.操作简便而快速,对于含量很低(如质量分数为 10-8 或 10-9
数量级)的组分,则更具独特之处。
2.被测组分的浓度变化或物理性质变化能转变成某种电学参数(如 电阻﹑电导 ﹑电位 ﹑ 电容﹑电流等),故易于实现自动化和连 接电子计算机。因此,仪器分析具有简便 ﹑ 快速﹑灵敏﹑易于实 现自动化等特点。对于结构分析,仪器分析法 也是极为重要和必 不可少的工具。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不仅对分析化学在提 高准确度 ﹑灵敏度和分析速度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还不 断提出更多的新、课题。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求分析化学能提供更 多﹑更复杂的信息。
课时分配
光学分析法(33学时)
1.绪论(1学时);
2.光学分析法导论(2学时)3.原子发射光谱法(5学时)
4.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6学时)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5学时)6.红外光谱法(3学时)
7.分子发光分析法(5学时)
8.核磁共振波谱法(3学时)
9.质谱法(3学时)电学分析法(17学时)
1.电分析化学导论(3学时)
2.电位分析法(4学时)
3.电解和库仑分析法(4学时)
4.伏安和极谱分析法(6学时)色谱分析法(14学时)
1.色谱分析导论(4学时)
2.气相色谱法(5学时)
3.液相色谱法(5学时)
*其他仪器分析方法简介:(2学时)
参考书
仪器分析
(武汉大学)(教材)
仪器分析教程
北京大学化学系
仪器分析教学组(主要参考书)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仪器分析原理
方惠群等 参考书(学术期刊)国内
1.分析化学
2.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3.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国外
1.Analytical
Chemistry
2.Analyst
林树昌等
关键词绪论重要性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2(a)-0000-00
1 以问题为“序言”,让学生融入绪论的学习
开篇伊始,先向学生提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并与物理各分支学科相关的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
例如提出问题:“挂在墙上的石英钟电池电量耗完后,秒针最可能停在什么位置附近?”,然后进一步发问:“为什么秒针停转的位置具有固定的特点?”。面对生活中容易被忽视而有趣的问题,所有的学生都自觉地积极地进入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均被调动出来。因为问题的生活化,学生均可给出答案,但往往答案不全。这时教师可以运用相关的知识给予解答,并结合提出的问题,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目的。这样既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且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始进入激发状态.。
2 物理学史为背景,介绍研究方法
将物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展现给学生是绪论课必不可少的环节。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一部很好的科学方法论,如果结合绪论课的特点适当引入物理学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的产生、发展过程的事例,将有助于突出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增强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但事例的选取和讲授采用的方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突出物理学的本质。物理学中不乏理论指导实践的范例,但是从它的发展来看,大量的物理学规律和理论都源于生产实践的总结和大量科学的实验,因此选取的内容需突出物理学作为实验科学的本质。并且绪论课学时有限,短时问内介绍的几个事例需较为全面地反映物理学从定性到定量,从理论的建立到不断完善或推陈出新的过程,以及该过程中分析、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的应用与发展。
第二,讲授的艺术性。教师可选取一个事例,将介绍的内容架设为一定的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观察”和“发现”,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各种猜想和假说,并帮助他们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验证,从而使他们切实地充当“研究者”或“探索者的角色,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既唤起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又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到科学的研究方法,避免了平铺直叙的讲述所带来的弊端。
3 强调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差异,推荐学习方法
大学物理的内容是对中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更贴近于对“真实世界”的研究。例如,其研究内容由匀速到变速、恒力做功到变力做功、均匀电场和磁场到非均匀电场和磁场等,并且数学工具也交得更为复杂。另外,与中学相比大学物理的课堂信息量大、课程进度快。基于以上分析,大学阶段物理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与中学存在显著差异。但每当学生翻开大学物理教材时,往往发现大学和中学的教学内容结构大致同。由此造成部分学生认为很多知识中学已接触过,会产生轻视心理,对现阶段学习的艰苦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习惯于采用中学物理解题的思路,而不会运用高等数学的知识。片面的认识,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迅速完成学习方法的转交,进而影响大学阶段的学习效果。所以,绪论中强调大学和中学物理在内容上的差异,对于学生认清现阶段学习的重要性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大学物理往往开设在学生具有一定高等数学基础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向大学物理“真实世界”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推荐适用于大学的快节奏学习方法。
4 对于不同的专业,开展针对性教学
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方法和能力。从这一点来看,物理学并不是为哪一门专业服务的课程。但是许多非物理专业的学生都会在第一堂课中提出这样的问题:“物理学和我们的专业有多大关系?”作为第一次课,学生不大可能从中切实领悟到物理学习所带来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向学生介绍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时,还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适当介绍物理学原理在专业中应用的内容,开展针对性教学。
结语 “大学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其教学过程已演化为高等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和应用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前沿阵地。作为首个环节的绪论课,如何激发学习兴趣、突出大学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1] 胡化凯.对应原理与矩阵力学的建立[J].大学物理.1997(12):37.
[2] 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徐小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初探[J].宿州学院学报.2005(10):133.
[4] 李新娣.现代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济南:山东教育出版杜.2005.
目的要求:
通过绪论的教学,使学生从对大学的认识和感受出发,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认识到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自己成人成才密切相关,明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课程的主线和特点以及学习这门课的方法。主要内容:
1、大学生活特点以及适应的方法。
2、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和形象要求。
3、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5、《基础》课程的学习意义和方法。教学重点:
1、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2、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3、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理论品质及在全书中的地位。
4、《基础》课程的学习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理论品质。
课堂导入:
经历了难忘的高三生活,经历了紧张而又刺激的高考,今天我们终于坐在了梦寐以求的大学课堂里开始了我们人生新的阶段。人生之旅,流光溢彩。大学时光,千金难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学新生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如何紧紧抓住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实现成人、成才、和成功的人生目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绪论部分的内容。
绪论部分“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主要学习三个问题: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适应人生新阶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三个问题联系
密切。
一、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学习意义、方法
(一)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课程性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主线: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又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已成为社会选人、用人、评价人的基本尺度。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诗人 哈尼·鲁宾 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注意你的思想,它们会变成你的言语; 注意你的言语,它们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们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们会变成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决定你的命运。
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将会给我们的大学生活、人生以指导。不断提高完善我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培养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质。
(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及方法 意义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大学期间同学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学会做人。
本课程帮助同学们正确认识学习知识与学会做人的辩证关系,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全面、深入地理解素质教育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的思想,深刻领会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对自身、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重要意义。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方法
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这里所说的科学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注重学习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基本知识。
3、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
二、适应人生新阶段
对于每位同学而言,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新”的重要表现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对于一个大学新生来说,离开过去熟悉的环境,踏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需要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同时,大学又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因为:对于国家而言,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对于自身而言,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智能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学阶段正好和人才创造的最佳年龄区相衔接,大学时期也正是同学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大学也是个体走向独立的关键时期,大学是个性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大学是个人走向社会的过渡环节。
总之,大学阶段对于每位同学而言是重要的又是全新的,由于重要因此要好好把握,由于全新因而要好好适应。只有尽快适应才能真正把握,只有真正了解才能尽快适应。所以,如何适应?我们可以从如下四个个方面把握:新的大学生活;新的学习理念;新的学习作风;新的社会形象。
(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同学们想想看,为什么是新的大学生活?大学与中学到底有哪些不同?我的大学是怎样的?大学里的我是怎样?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对大学的内涵要有所了解。
1、何为大学和大学教育?
900年前意大利波洛尼亚建立第一所大学的格言:“大家来学。”学:包括学习、研究、探讨、切磋。这就需要走到一起来,互相学习、互相讨论、共同研究。大学提供一个场所、一种环境、一套条件。
1638年英国伦敦大学和1694年德国哈雷大学的成立,是近代意义大学成立的标志。特别是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后,校长洪堡确立了University”的办学理念。大学一词在德语中就有普遍、无所不包、万有、广博之义。由此可见,大学是一个新的理性组织,是对世界进行新的解释,发现新规律,不断地向真理接近,增长人类的新知识。
内涵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学是高等教育的场所,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是大学的核心功能。“高层次”是指教学内容、教育对象、教育目标的高层次。第二,大学具有学科覆盖的广泛性。第三,大学教育是有标准的。大学的功能在于:学习知识;继承知识;创造知识;实践知识。
因此,大学呈现出与中学自明显不同的特点,1931年到1948年曾经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明确指出:“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络众家之学府也”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2、大学的特点
大学具有3特点: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的氛围。
大学之所以令人神往,是因为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海洋,还是成才的沃土,精神的家园,追求的领地,人生的灯塔,青春的舞台,年轻的天堂。大学是超市:各取所需 ;是富矿:能够开采;大学是镜子:认识自我 ;学是火箭:推动升华。
由于大学的这些特点,大学生活也就和中学生活明显不同。学习和生活环境(商务学院校园图片展示)
新的日常生活环境宽松与自律并存 统一与独立并存,多彩与严谨并存(配上校园环境、学生活动图片)
新的人际交往环境(与老师、同学、父母、网络 社会)
大学学习生活与高中学习生活相比,有哪些特点?
(1)学习上的自主性。这个特点源自于大学阶段学习要求的改变: 学习要求的变化主要有三个:
学习内容更为广泛。学生首先要完成毕业要求的课程。其次,还需要学习提升素质类的内容。第三是要学做人。第四,学处事。
学习的途径更多。
1、书本。
2、老师。
3、同学。
4、互联网。
5、社会。评价标准多元化。现在到了大学,好的标准有所变化,是多元的。学习好是好学生,领导和组织能力强是好学生,有特长能歌善舞、能写能画是好学生,能够进行理论创新和发明创造是好学生。因此,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特点就显现出来了。
自主性特点,要求学生增强主体意识,自主能动参与学习。
(2)学生内容的广泛性特点:学习的多层面、多角度。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吸收知识。
(3)探索性特点:在学习的中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造性活动。(4)专业性特点:大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专业方向和需要来展开的。
3、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思考案例
2013年8月27日,南京东南大学格外热闹:3900名新生报到,拉开了在宁高校新生开学的序幕。今年,东南大学在新生接待口竖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家长请止步----由学生自己办手续”。(8月28日《南京晨报》)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新生的你在来校报道时是如何做的?(独立生活第一步,从迈进大学校园开始)
青年人升入大学之后,意味着“人生中的第二次断奶”。同学们离开了父母,告别了家乡,开始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创造性地思考自己的未来。这对于长期依赖父母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痛苦而又必须的过程。然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学会自理、自立,变得成熟起来,坚强起来。因此,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正确认识自己的各种不适应现象并努力调适不良心理,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1.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进入大学,实际上就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大学新生应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以积极的心态理性安排自己的生活,根据自己
的生活习惯,逐步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三人行必有我师。进入大学后会遇到很多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此时,大学新生应虚心向老师求教,向成熟和优秀的同学学习,细心体察自己的生活,循序渐进,逐步适应,自己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实践出真知。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大学新生应在实践中不断磨砺,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大胆实践,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师寄语: 从思考中确立自我 从学习中寻求真理 从计划中把握时间 从兴趣中获取快乐 从实践中锻炼能力 从追求中获得力量 从竞争中赢得价值 从表达中锻炼口才 从交友中品味真情 从独立中体验自主 从自由中领悟责任
(二)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 自主学习。
大学如同高中一样,也是一种学校,但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它是高等教育的殿堂,也是寻求知识的场所。它需要学生们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研究学问,进而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学里,当然有教师的引导、授课,而且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但就学生学习进步而言,主要是要靠自己,靠自己去探寻、去钻研、去拼搏。我国古谚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意思。随着角色的转变,学习方法也应该有所变化。承袭过去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即使勤奋用功可能也难以获得能力的全面提高,这在大学新生
里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比如,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有;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等。大学的学习是变被动为主动,并非仅仅是听课和读教科书,和老师同学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听学术讲座等等,都是学习,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校园中的特殊资源,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整合。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再也不能依赖于“事事有人管”的环境,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
全面学习。
要树立一个思想:承认一切学习的价值与作用。不能只局限在一个专业,甚至一个领域,要自觉地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的变化,不断地更新知识或获取知识。因此,大学生在学校,要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多学知识,学好知识。要学会如何收集、处理、选择和管理信息;学会分析和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向书本学,还要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注意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按照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做人处事,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
创新学习。
一般说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维持性学习,也称适应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即“学会”。另一种就是创造性学习,也称自主性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明创造、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以迎接未来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变化。
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吸收前人留下的知识,而又不受这些知识的约束,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打1折的营销创意案例(PPT中显示)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人们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概念,就难以在21世纪生存。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更新和增长空前快速电话从发明到1000万用户。用了30年;inter网发展到1000万用户,只用了3年。知识的无限性与人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有限性的矛盾显得格外突
出,对任何人来说,仅凭已有的知识都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学期间就要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大学毕业只是告别学校,并不是告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PPT中显示)培养新的学习作风
学风有二种含义,一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学生产生着强烈的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健康成长。
当今社会强调优良学风尤其重要。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和价值观的变迁,给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船到码头车到岸”、“该轻松了”、“大一新生综合症”、“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精,作弊就灵”、“问世间学为何物”“三无学生—无目标无兴趣无动力”“刚进大学想发奋,不到一年开始混,一看书本头发昏,是否自己真很苯”等。
优良学风要求:
勤奋:对求知过程的态度。就是要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
严谨:对求知行为的态度。就是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做到严肃、严格、严密。
求实:对求知结果的态度。就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轻信,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创新:对求知目的的态度。就是要不拘陈规,敢为人先,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思维。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优秀大学生的成长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借鉴。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2007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毅的事迹。
市场营销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 专业方向 主要课程 专业前景(PPT中详细介绍)补充材料 1 世界著名大学教训
哈佛大学:与亚利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
剑桥大学: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
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
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补充材料
2、营销人员应当具备的核心能力:
1、专业能力。
销售人员要具备专业能力,如掌握产品知识、销售技巧、消费心理、促销策略、渠道管理、市场运作、谈判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面对市场挑战,应对自如。
2、洞察能力。
只要你能准确地把握客户的心理,其实是条条大道通罗马。
3、沟通能力。
成功始于合作,合作始于信任,信任始于理解,理解始于沟通
4、抗逆能力。
在销售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在困难与压力面前,有的人选择逃避,有的人选择应战。你的前途取决于面对困难与压力时你所做的选择。
5、学习能力。
学习者不一定是成功者,但成功者必定是擅长学习者。
(三)确立成才目标 塑造崭新形象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德是大学生成才的核心。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作曲家门德尔松认为:“智慧是知识的善于运用”。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
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中国的保尔吴运铎说过:“旺盛的精力寓于健康的身体”。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服务的基本条件。
4、美是人才素质的内容
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曾断言:“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一致的能动状态的转变中,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大学生提出了的“五点希望”,即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这“五点希望”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当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是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的形象要求。追求真理,善于创新。是对当代大学生思维方法方面的形象要求。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是对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方面的形象要求。视野开阔,胸怀宽广。是对当代大学生为人处世方面的形象要求。知行统一,脚踏实地。是对当代大学生事业发展方面的形象要求。形象是人的素质的外在表现,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形象素质不应该是表现在外表堂堂,衣冠楚楚,而是内心的充实和完美,进而表现出来的潇洒风流。一个大学生的形象蕴含着本身的气质、性格、教养。它是一个人内在美的表现。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努力的塑造培养符合大学生的形象。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道德与法律 二者的区别:
内涵、调整方式、目标等不同 二者的联系:
a、都是一种社会规范,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所体现的价值标准和观念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了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
c、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2、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方法: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灵魂
b、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c、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认同,首先解决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认同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决了对中华民族、国家的发展前景的价值认同问题,是对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坚信。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对实现共同理想的动
力之源的价值认同。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是人们实现从价值观念到价值实践,从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转化的内在动力。
四者是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由高到低,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体系。(5)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做到:
懂:懂得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真: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学真信、入耳入脑;
三明学院简介
三明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的前身是于2000年10月由原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三明教师进修学院合并组建的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历史还可以追溯到1903年陈宝琛创办、被誉为“闽师之源”的全闽师范学堂。学校传承“闽师之源”优良传统,崇尚“厚德博学”校训精神,弘扬新时代海西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曹云露教授和曹阳飞宇同学先后入选“感动福建”2008、2009十大人物。
共有在编教职工75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39人,副高职称204人,中级职称207人。专任教师5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40.3%;高级职称占40.7%。有博士生导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高校教学名师2人,三明市拔尖人才4人,三明市优秀人才1人。
三明学院简介
学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立足三明,面向海西,辐射全国,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设13个系(院),即中文系、政治法律系、外语系、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物理与机电工程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土木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艺术系、体育系、教师教育系和海峡理工学院、海峡动漫学院。目前有28个本科专业和22个专科专业,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2010年面向全国20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10000人。设有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在籍生1400余人。
(一)大学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大学是人才的培养基地,是制造高级人才的“工厂”。近代杰出人物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物理学大辞典》所载的146名物理学家,80%以上受过高等教育,只有5%是自学成才的。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本节的教学难点:
当代大学生个人成才如何与历史新使命结合本节的教学要点:
当代大学生如何深刻认识肩负的历史新使命
本节的教学重点:
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有位知名学者说过人生做两件事:“一选择目标,二冲向目标。”当代大学生一是选择大学深造,早日成才的目标,二是冲向这个目标,如何提高速率,降低误率。•当代大学生从生理年龄看,正处于青年中期,从心理年龄看正处于人生“第二期心理断乳期”,从社会年龄看正处于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期。自从越过了那道神圣的分数线,原来的辉煌已成历史。大学高手云集,人才荟萃,大家在新的起跑线上重新比拼,就象刘翔一样,开始向新的目标发起人生的冲刺。
•当代大学生成长长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为大学生成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大学生当务之急:抓住历史机遇,笑对挑战,放飞理想。寻觅个体成才与完成历史使命之必然联系,在社会系统工程图上找到个人成才的理性坐标。
•2004举世瞩目的男子110米栏的决赛。中国选手刘翔获得金牌,他的成绩为12秒91,打破奥运纪录,同时也追平了世界纪录
2008奥运会
(二)在现实基础上迎接挑战
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当今世界正处于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环境风云变幻,错综复杂,进入多事之秋。我国发展也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和严峻挑战。
第一,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对我国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第二,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在更加重视与我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同时,一些国家同我们在经贸领域的矛盾也在增加。近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人民币汇率、纺织品出口、知识产权和能源资源的外部压力加大。
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在世纪之交,江泽民曾向大学生明确提出 :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
第一,“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为突出。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判断,分析我国粗放增长方式原因,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任务艰巨。
第二,统筹城乡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和制约因素诸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加大力度。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马克思曾提出:要发展成为“自觉而全面发展的新人”。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当代大学生必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完全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广州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用中国人的智慧,瞄准世纪数学难题,数年磨一剑,彻底证明了¡°任何一个封闭的三维空间,只要它里面所有的封闭曲线都可以收缩成一点,这个空间就一定是一个三维圆球¡±的庞加莱猜想。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宣布:这被列入七大数学世纪难题的破解,这是一项伟大成就,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
从古人祖冲之到现代的华罗庚、张广厚、杨乐、陈景润、丘成桐和朱熹平像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是中国人智慧这根金线将他们连成一片,为世界作出了贡献,为祖国人民赢得了荣誉。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爱因斯坦:“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应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具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应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 把握正确的方法论 , 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创新学习是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首先,要把创造性思维渗透到学习中去,大胆开拓,敢于突破,获得新知识;其次,要把知识与创造有机
结合,把知识内化变成能力;再次,要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东西。逐步养成科学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 , 德之资也;德者 , 才之帅也。”
当代大学生要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只有用德来统帅才, 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只有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发展中的中国和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 向人民群众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 , 要把个人的 “ 小我 ” 融入国家和集体的 “ 大我 ” 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中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知行统一是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的。当代大学生应言行一致,踏实做事,使自己的道德人格不断完善。
第 三 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
2、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
睦的精神纽带
3、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共同理想:
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在五千年多年的文明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五月十二日十四点二十八分,在汶川,发生了一次8.0级的大地震,这次大地震波及范围很大,都江堰,绵竹市,卧龙等地区有三分之二的房屋倒塌,许多人被埋在了废墟之中。北京3.9级地震,重庆4.6级地震,另外在宁夏,上海,陕西,湖南,云南等省都均有震感,而这次地震经济损失严重,多达几十个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日,这次在地震中遇难的人数和失去父母的儿童则不计其数。
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至24日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共举行28个大项,38个分项的比赛,产生302块金牌。将有2万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北京奥运会。
神舟七号
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8分钟。航天员出舱期间,通
过地面站传输电视图像信号,地面的人将
通过电视看到中国人第一次漫步太空的画。
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胡锦涛总书记与航天员通话
中国人的太空第一步
时事背景:
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看望了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委员,听取了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两种基本社会规范。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定品质。
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
他是一个普通的歌手,然而他所做的却是不平凡的事:10年来他倾其所有,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又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让自己有用的器官能帮助有需要的人。丛飞生命虽然短暂,却有质量地延长了生命。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
王顺友,是木里县邮政局马班邮路的乡邮员,1984年 10月参加工作。20年来,他牵着心爱的骡子和马,跋山涉水,在海拔 4000米以上的漫漫高山邮路孤独跋涉了 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 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把党的方针和政策及时传播给木里各族群众,把党和各族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第 四 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 义 和 方 法
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1、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
基础
3、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3、注重联系实际
相较于其他学科的读物,法学方面的书籍在其中显得更为严肃。翻开《法学绪论》橙色的封面,其排版的规划性、目录分类的条理性,无不显示出法学认真严谨的特色。作为一本基础法学教材,它迅速地吸引了我的目光,将我引领到法学那神秘莫测的大门中去。
《法学绪论》是为进入法学门径的读者,特别是刚进入大学法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法学或法理学编写的,旨在为学习法学或法理学提供一种入门的知识和理论。与厚重的法理学教材不同,《法学绪论》力图内容上的精简,其精简的原则是注重基础和要点。本书介绍了法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情况和法学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并从法学的一般理论中提炼出法学的两大知识点,一是法律的基本概念或范畴,二是法律的运作过程。因此读者读过本书后不仅能对法律的历史和法学教育的历史有较为清晰的了解,还将奠定一个基本的法学理念,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探讨法理学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一名文科学生,我在高中时对法律历史发展的相关知识有过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法律的定义和法律的一系列概念及理论没有过系统的学习,便没有系统地掌握法律方面的知识。通过对这本书大致的阅读,我感到自己贴近了法律,学习到以往从未想过要接触的知识,而这方面的知识对我们却十分重要。
《法学绪论》总共分为三篇,分别为法学知识、法律范畴和法律过程。时间加之能力有限,我尝试阅读理解了第一篇第一章的法学释义部分,对法学的有了初步了解和入门。
任何学科的入门大部分都从该学科的定义说起,这是整个学科框架的基础。法学也不例外。然而众多学者们对法学下的定义却各有不同,法学的定义随着时代和国家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各自有所侧重。法学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明确为法学定义却在古罗马时期,“五大法学家”之一乌尔比安给出了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解释:“法学是对神和人事物的认识、关于正义与不正义的科学”。从现在观点看,该定义不免有将法学与神学、伦理学混同之嫌,但正好反映当时重视神权的时代状况。
现代以来,无论中方还是西方,对法学的定义都更符合理性,回归到“法”的本质,其所带的宗教色彩或是受阶级斗争的影响都渐渐消失。今天在中国,我们对法学的定义是:法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和法律思想观念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有相对特定的研究对象,法学也如此。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具有三个层次,即法律或法律制度、法律现象和法律思想。它们分别属于法律的不同领域。
首先,法律或法律制度属于法律法的规范部分。它是法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法学产生的前提条件,没有法律或法律制度的产生就不可能有法学出现。其次,法律现象属于法律事实部分。它是法律或法律制度作用于社会产生或认可的客观现象。也是法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主要包括法律行为、法律关系和法律事件。最后法律思想属于法的精神部分,它包括人们对于法律或法律现象的心理、观念、思想或学说。
法学从总体上说属于社会科学,但也兼有自然科学的某些属性,是既主要体现社会科学属性、也体现某些自然科学属性的综合科学。它既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一方面,法学以法律和社会为基础,这就决定了它应当关注社会的法律现实,因此实用性强。另一方面,法学有一套自身最基本的概念范畴和基本原理,且法学常常表现出对法律现实的超越,因此理论性很强。
那么,法学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概括起来,法学的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它对法律或法律制度、法律实践活动的解释、指导、评判,对法律或法律制度发展的预测,以及对法律文化的传播上。
一、法学的解释作用
法律针对社会中某一类行为,用高度精炼简洁的语言作出调整,具有相当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对于法律这样的特点,人们往往觉得晦涩难懂,理解困难,容易引起误解。因此法学便起到了解释的作用。
二、法学的预测作用
法学的预测作用是指法学对法律可能产生各种效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出的预见。预测对象主要有两类,分别是法律或法律制度——表现在对其可行性和实效的预测,和法律实践活动——表现在对法律实践结果的预测。法学预测不仅对法律实践具有决策意义,还具有推动实践的意义。
三、法学的评判作用
当某一法律产生、某一法律实践活动或结果已经存在时,它实际上与社会主体已经构成了一种价值关系,法学的评判作用正是要展示
这种价值关系。它主要表现在对法律或法律制度的评价和批判,对法律运作系统的评价和批判,以及对特定法律现象的评价和批判。
四、法学的指导作用
法学的一项重要使命是指导法律的实践,它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法律过程的引导和对社会主体行为的指引。一方面,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离不开法学的理论指导,它使法律得以发展和完善,并指导执法和司法的运作不出现偏差;另一方面,守法者需要法学知识的指引来自觉运用和遵守法律。
五、法学的传播作用
法学是记载或记录法律或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因而也是法律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主要途径。法学的法律文化交流和传播作用,丰富了世界法律文化的内容,促进了世界法律文化的发展。
此外,法学还与许多其他学科有关,如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法学不仅与哲学、其他所有社会科学都有一定的联系,与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互补性,在发展进程中存在互动关系,而且还同自然科学有着紧密联系。特别是法学随着研究视域的增大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它同自然科学的关系就愈来愈密切。它们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渗透。
《〈物种起源〉绪论》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科学之光”板块的第一篇课文,此文既是一篇典型的绪论,又是一篇科技说明文。作为绪论,该文介绍了《物种起源》一书的写作过程、主要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作为科技说明文,该文体现出一般“科普说明文“的体式特征,具有“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等特点。根据王荣生对阅读对象和阅读层次的划分,科学普及文章属于阐释类信息,其阅读层次应主要是理解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①因此本次教学设计立足实用文的文体特征,根据阐释类信息的理解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层次,确定了文本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重视实用文阅读方法与策略指导,通过理解性阅读的四个步骤(预设视觉表征;用勾划、批注、摘要提取单个关键信息;用图表、图形、图画将信息结构化;将视觉表征内化)展开教学。
【设计目标】
1.学会运用可视化阅读策略,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明确作者的立场以及作者关于《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
3.体认科学家严谨、审慎的科学态度和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
4.了解《物种起源》一书的基本内容,对科普类书籍产生一定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阅读苏教版语文必修五扉页上的《致同学》 一文,了解这篇文章对学习整本教科书的作用。
2.本文作为《物种起源》一书的绪论,是写给谁的呢?文章可能会包括什么内容呢?
明确:本文是写给那些不了解、想要读、正在读或读过《物种起源》一书的读者的。文章内容可能有:作者是如何写成这部书的;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关于物种起源的观点;作者想要感谢的人;作者对这部书的评价;给读者提供的阅读指南,等等。
3.本文对于阅读《物种起源》一书有何作用呢?
明确:激发阅读兴趣;提供阅读指南;了解写作背景。
二、文本阅读四步
第一步:预设视觉表征
1.列出关于本文写作内容的推测,预估你想要提取的信息有哪些?你认为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逻辑关系?
2.根据你的推测,快速阅读本文,用勾划批注法划出你想要提取的信息。
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
1.全班讨论:说一说你划出了哪些信息?批注出哪些关键词?
明确:
第1段:“在1837年我就想到”“五年的时间内”“1844年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充”“从那时候起,一直到现在”“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表明我并没有草率地做出结论”。
第2段:“现在(1859年)我的工作行将结束”“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
第3段:“未必完备”“这是这里所不能办到的”。
第4段:“表示谢意”。
第5段:“关于物种起源”。
第6段:“搞清楚变异和适应的途径是十分重要的”“我相信这种研究具有高度价值”。
第7段:“第一章”“然后”“下一章”。
第8段:“第四章”“下一章”“以下的五章”“第十一章”“在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第十四章”“最后一章”。
第9段:“我毫不怀疑地认为”“我完全相信”“我还相信”。
2.全班讨论:你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吗?文章还多出了哪些想要的信息?试将这些信息归类。
3.全班讨论:比较提取的关键词和勾划出的信息,思考这些信息和关键词间有什么逻辑关系?并标示出其逻辑关系。(见表1)
4.方法总结:找文章的关键句,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
第三步:信息结构化
1.《物种起源》著书过程
(1)根据达尔文的写作经历,以你认为最恰当的方式归纳《物种起源》一书的写作过程。
(2)根据著书时间轴,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从中又能获得什么启发?
明确:达尔文创作《物种起源》一书有四个阶段:1831年—1836年,观察搜集阶段;1837年—1842年,整理思考阶段;1842年—1844年,充实拟纲阶段。作者为自己的研究花了27年时间,他说明那些琐碎的事情,是为了表明“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严谨、审慎的科学态度。
2.《物种起源》出版原因
根据第二步中提取的关键信息,说明作者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的健康状况;华莱士的研究;莱尔爵士和胡克博士的鼓励。
3.《物种起源》性质说明
(1)作者用一个词来形容《物种起源》一书,这个词是哪个?他认为本书是怎样的?
明确:《物种起源》是“摘要”,“这个摘要一定不够完善”。
(2)了解了《物种起源》的著书阶段、出版原因以及性质说明,你有何启发?
明确:这三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正因为有“提前出版”的三个原因,所以《物种起源》只能是“摘要”性质, 所以才存在论据过简的问题;假若没有“提前出版”的三个原因,恐怕达尔文在研究了27年后, 还不会将《物种起源》“轻率”出版。
4.根据第二步中提取的关键信息和关键词说说作者关于《〈物种起源〉绪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吗?
明确:(1)作者关于物种起源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物种起源》一书的内容。(2)物种不是不变的,是由同属的物种演变而来的;自然选择是变异的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
第四步:将视觉表征内化
1.结合前面的讲解,总结出《〈物种起源〉绪论》的写作内容。
小结:由此可总结出一般绪论的内容(包括介绍书的写作过程、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指出书的特点和优点,增强读者阅读欲望和兴趣,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导和方法等。
2.学习《绪论》后,你打算继续阅读《物种起源》一书吗?你认为本文的哪些内容对阅读《物种起源》有帮助?
明确:略。
三、阅读思考
1.反思性阅读:对比《绪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作者的用词,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1)第一部分中,作者因不能为一些叙述“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而出现“必然不完善”“时常注意”“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等词句,用词小心、谨慎。第二部分,“不合理”“毫不怀疑地主张”“是错误的”“充分相信”“相信”等词语表示出斩钉截铁的语气。前后两部分用词和语气形成鲜明对比。(2)虽然达尔文认为自己在物种起源问题上“极不了解”“还有许多不能解释”,但基于一定的有说服力的自然证据,基于自己研究物种变异的方法(家养、栽培),他才对自己的结论深信不疑。可以看出,达尔文作为科学家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态度。
2.批判性阅读:达尔文历时27年才出版《物种起源》一书,你如何看待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物种起源》在出版时还“不够完善”,但作者仍然出版了这一部书,对此你有何看法?
明确:略。
四、拓展训练
运用本次所学的阅读策略阅读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湖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的《译者序》,并以恰当的形式归纳该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①王荣生:《实用文教学教什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50-51期。
【工业分析绪论】推荐阅读:
制糖工业分析试题06-20
工业旅游swot分析09-30
煤的工业分析研究06-07
规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09-17
工业节能技术案例分析09-28
2024.3工业经济运行分析07-11
南京工业大学分析化学试卷07-26
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07-19
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09-11
全县2021年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