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中的金句

2024-1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朗读者》中的金句

《朗读者》中的金句 篇1

第一期:遇见

1、只要你是个正直的孩子,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柳传志父亲对柳传志说的话

2、人生的不可测,在任何时候,都要抱着一份希望。

——董卿

3、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董卿

4、如果美丽只是简单的用来做展示,也许它的意义不是那么大,但如果美丽,能够转化成一种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甚至去让自己变得更好,那它就是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了。

——董卿

5、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如果没有,希望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希望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刘瑜《愿你慢慢长大》

6、生命哪,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

——许渊冲

第二期:陪伴

1、“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冰心《不为什么》

2、这个世界上绝了哪种生命形式都会导致地球毁灭。狮子和蚂蚁一样伟大,小草和人类一样重要。

——郑渊洁

3、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林清玄《百合花开》

4、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他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

——梭罗《瓦尔登湖》

第三期:选择

1、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选择题,以至于到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

——董卿

2、你用最不敬业的精神去演戏,结果世界上最单纯的观众,用这么炙热的心情去观看,真不次于在犯罪。

——王千源

3、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迟子建《泥泞》

4、可以说脚踏大地,泥泞,我相信一定会磨砺他们的青春,让他们的人生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华,这光华也必将与我们的时代交相辉映。

——董卿

5、人的一生,总是在寻找一种平衡,忠贞的人,永远会得到忠贞;勇敢的人,最后也是用勇敢来结束。

——麦家

6、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

——《奶奶的星星》

7、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财富,和拥有多大的房子,最重要的是拥有深厚的学识和崇高的思想道德。

——康震

8、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不缺机会,所以也势必会让每个人面临很多的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喧嚣一时的功利,还是恒久平静的善良;无论如何,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出一个在日后回想不让自己后悔的选择。

——董卿

第四期:礼物

1、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这是诗人馈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

——切·米沃什《礼物》

2、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孩子是给父母的礼物;朋友是陪伴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

——开场白

3、她叮嘱我;“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倪萍《姥姥语录》

4、其实,当一个人真的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什么也带不走的,唯一能带走的就是心底里存下来的那些记忆。

——董卿

5、所说五大博物馆,就是包括:故宫博物院、、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俄罗斯冬宫(又名阿尔米塔什博物馆),正好联合国有五个常任理事国,正好一个国家一座。所以我开玩笑说:“没有一个强大的博物馆,是不能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

——单霁翔

6、这句话背后其实自有真意,没有一个强大的自信的文化,你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的强国。

——董卿

7、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手。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毕淑敏《握紧你的右手》

第五期:第一次

1、第一次往往是需要勇气的,但第一次也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一次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是升华,很多时候个人的第一次也带着深深的时代的烙印,甚至是国家的记忆,就让我们去感谢这些机遇,也感谢赋予了这些机遇的我们的伟大的时代。

——开场白

2、有些东西你认定为能做的东西,要坚持,而坚持下去,我觉得就会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王学圻

3、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不过,细想过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平凡的世界》

4、他们说人生有六个字,前面三个是“不害怕”,后面还有三个,“不后悔”,努力去做吧。

——董卿

5、说着说不着不在于话语量,而在于特别最根本的那一句话,这个是臧克家先生写的,有的人活着但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在活着。其实书和电影都是为了让那些应该再活一回的人,重新在书和电影里,永远地活下去。

——刘震云

6、我觉得京剧是乡音,既是故乡的声音也是祖国的声音。

——王佩瑜

第六期:泪水

1、我花了两年半时间拍这个电影,不是为了让人哭的,而且让人去想的。

——王宗仁《藏羚羊的跪拜》

2、我们大家在座的人,都有爹有娘,而我们有的也包括我自己,爹娘都走了,所以呢,我希望在座的很多,如果你们的爹娘还健在的话,从现在做起不晚,好好地爱他们,好好地伺候他们,好好地哄哄他们,别太多的犟嘴,真的,不然的话后悔来不及。

——贾平凹《写给母亲》

3、可能妈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我们可以不顾一切的、我们可以不顾虑任何的角色形象,把最真实的自己还原的那个人,还原在她的面前,可是我们没有考虑到她的感受。

——董卿

4、《生如夏花》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度过我们的一生,又应该怎样面对我们生命终结的那一刻。我想只有非常旷达的,非常自如地来面对,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自己的内还有我们走过的路,我们才能深刻的理解泰戈尔的这首《生如夏花》。

——康震

5、人的心灵应如浩渺瀚海,只有不断接纳希望、勇气、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风华长存。我们也从一位科学家的眼泪当中,感受到了一个人,愿意为了理想奉献终身、矢志不渝的情怀。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着眼泪继续奔跑的人。

——董卿

第七期:告别

1、“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

——海子

2、“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

3、人这一生早晚会遭遇告别,告别让我们成长,学会告别让我们成熟,而无论是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的面对,告别多少有些伤感,但是告别也蕴藏着希望,每一段告别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又一段的告别,构成了人间百态。

——开场白

4、有时候觉得人活一辈子,跟这些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关联,然后你们每一次相遇,可能就像是一次告别。他们对你并无所图,只希望你好好的。

——姚晨

5、堂吉诃德有不可动摇的信仰,他坚定地相信,除他自身之外还有一种东西,是永恒不变、普遍存在的,那是需要靠我们坚定地追求才能获取的。

——杨绛

6、大自然就是这样在告别过程中完成它的季节轮替的,其实人类社会也一样;其实这个天空下,不是山也不是水,是什么,是满满的各种各样的告别。

——曹文轩

7、我记得在阿拉曼英联邦士兵墓地当中有这样一条墓志铭,它说,对于世界你是一名战士,但是对于我,你是整个世界。

——董卿献给战士的母亲

第八期:勇气

1、“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一样,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有了改变的机会”。

——茨威格

2、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开场白

3、勇气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一抹原色,很多的文字都在赞美着勇气。莎士比亚说“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不会胆怯”。试想一下,如果历史失去了勇气那将失去改写的英雄。如果人生失去了勇气,那很多的日子就会变得苍白无力。

——开场白

4、在生命的意义上,我们都是奇迹,正如未来不一定比现在更重要,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我爱你,仅此而已。

——海桑《给我的孩子》

5、有信心就会有勇气,有梦想就会有冲动。

——李宁

6、生活就是不停的战斗,他的武器是他的知识,信仰和坚强的意志。

——巴金《做一个战士》

7、勇气是让你能够走出家门,也希望你每一次都能够平安回来。

——董卿

第九期:我爱我家

1、家是一个有温度的词,它不仅是我们身体休息的地方,更是我们心灵停靠的港湾。倦鸟归林、鱼翔浅底、落叶归根,这都是对家的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寻着一种归宿。

——董卿

2、不能好好地告别,是件多可怕的事啊!事物应该恰当地结束,这在生活中很重要。只有这时你才能放手。否则你的心里就会装满应该说却从不曾说的话,你的心就会因悔恨而沉重。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3、为了寻找想要的东西,我们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

——莫尔

4、每一个人都有现实的家园,书本可以构建一个精神家园。家,真的是一个充满内涵,又充满温暖的词。

——梁晓声

第十期:味道

1、我们都曾经渴望爱情是一场盛宴,最后想要的是一家子的寻常晚饭。

——张小娴

2、我们常说人生百味,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所听到、看到、遇到、想到,慢慢都会积累成一种特殊的味道。

——开场白

3、比如说气质是一种味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比如说品德也是一种味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比如说心情,有时候也是一种味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董卿

4、味道是一种审美,是一种格调,是一种气质,将味蕾嫁接上思想,味道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种味道,窗含西岭千秋雪也别有风味,踏雪寻梅是一种味道,门泊东吴万里船也妙味横生。

——开场白

第十一期:那一天

1、人这一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了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

——引导语

2、我们生存在一个奇妙无比的宇宙中,只有凭借非凡的想象力,才能鉴赏其年龄、尺度、狂暴甚至美丽。

——霍金《时间简史》

3、事实上,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

——《相约星期二》

4、那一天,那一天一定是你难忘的一天,也许是金榜题名时,也许是洞房花烛夜,也许是十九世纪的某一天,左拉、雨果、巴尔扎克,在左岸咖啡馆构思着传世之作,也许是阿姆斯特朗自身的一小步代表人类的一大步被载入史册。

如果说,时光的藤蔓攀爬着光阴的故事,那一天一定是千回百转的一枝。——开场白

5、他们在天上,愿为一颗星;他们在地上,愿为一盏灯。不怕显得多么渺小,只要尽其可能;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勇敢真诚。

——舒婷《献给我的同代人》

第十二期:青春

1、青春是一本打开就合不上的书,里面的故事流光溢彩;青春是一首意味悠长的诗,其韵味总耐人细细品味。

——开场白

2、人生有一首诗,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往往并没有读懂它;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

——董卿

3、我也有过欲望的盛年,有过身心俱裂的许多夜晚,但是我从未放逐过自己,我要我的身体和心一样干净。

——余秀华《给你》

4、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卓别林《当我开始爱自己》

5、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瞭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

——勃兰兑斯《人生》

6、愿你自己有充满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

——里尔克

《朗读者》中的金句 篇2

一、“主体性”的存在

首先谈一下的“主体性”的存在, 文本中父亲与儿子交谈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他给我讲授关于个人、自由和尊严的学问。并且, 他还指出一桩事实, 人类作为主体而存在, 人不甘心沦为客体。”[1]124文本中汉娜的主体性体现的最为强烈, 她总是在做自我选择。存在主义者认为人是自由的, 有做或不做、做什么的自由。

在文本的叙述中提到了关于汉娜的成长经历。“南欧长大, 十七岁时去了柏林, 在西门子做过女工, 二十一岁身陷士卒”[1]35在叙述中, 关于汉娜的家人, 以及和其有关系的人基本没有提到过, 文本关于汉娜人际关系的缺失, 为读者理解汉娜设置了一定的屏障, 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汉娜的思考。为其主体性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能, 她能够自由的流离于各个城市, 没有丝毫牵挂, 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存在主义思想中有这样的表述, “‘我’在世界中占据一个任何‘他人’无法同时的位置, ‘我’用自己的生存行为构建独属于‘我’的事件性存在, ‘我’在生活世界中为生存成长所做的一切, 任何‘他人’永远都不可能做到。”[2]46汉娜在西门子公司得到提拔, 要进入办公室工作时她离开了;在有轨电车公司被升职, 她也离开了;在法庭要收录其笔迹的时候, 她把罪行都揽了;这些行为都像是在逃遁, 作者施林克将这些看似无关的事件, 用历时性的话语串联起来, 得到了一个证据确凿的事实, 她羞于文盲的身份的暴露, 将一切的行动都以避免这样的角色暴露为出发点, 之所以不能被理解, 因为它是汉娜自己的。

从萨特的观点来看, 他将存在区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两种。“自在”是一种本真, 本质的东西。而“自为”则是一种主体性的体现。汉娜一次次的选择, 一次次的逃遁, 一次次的流离都是在追求着一种自我价值体系的构建, 成为一个自由、自在、自为之人。而作为“自在”的现实则是, 她是个文盲, 因此, 自为便受到了自在的限制。她的逃遁显得既具有主观选择性, 又具有客观被迫性。汉娜在出释前自杀, 看似必然死亡, 却被汉娜赋予了主体性的选择意识。

少年与汉娜的邂逅, 是一个偶然事件, 正值懵懂的米夏, 与汉娜的交往某种意义上属于一种生理性交往。对于作为正处在成长发育期的米夏来说, 他的主体性就是一种盲目, 盲目的妥协于自己的直观感受, 并与家人决裂。文本有这样的描述:“我感觉, 我们是最后一次坐在家里的圆桌旁, 最后一次亲密无间地相互交谈着。我感到, 我们互相说着珍重, 就此告别, 身虽一起, 心已远去。”[1]28

人要从惯有的生活中脱身出来, 是件痛苦的事, 犹如胎儿经过母体的产道被生出来后, 以个体的身份去面对世界时一样总会有些痛楚。但若不经历如此, 又无法获得身体的自由。于是在挣扎中, 他选择了“同家人告别”。“他企图要把自己或社交圈中隔离的这种方式来孤立自己。此时他的内心是充实的, 也是平衡的。他内心潜藏的自我得到了充分的满足。”[3]187主体性也正是在这一个层面去实现。

人生活于世间, 能动的调整自己的行为, 使其具备充分的主体性。主体性的存在将人的作用突出, 在文本中我们能够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和了解。

二、社会、历史的存在

人的存在必然离不开社会, 哲学研究、文学作品也不能脱离社会这个主环境。作为哲学流派的存在主义思想也不例外, “它开始时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个人与社会是分离对立的。人是被扔到世界上来的, 客观事物和社会总是在与人作对, 时时威胁着‘自我’”。[3]71这个观点有些消极, 我们能够理解, 那些经历过战争的人们难免会对社会产生那种冷漠、麻木不仁的情绪。文本中有所体现, 文中多次出现“麻木不仁”“恐惧”等词语。

“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作用着社会, 也被局限在社会所规定的范围内。人不仅受着时空的约束, 一定程度还被已形成的定势思维所束缚着。”[6]98叙述者的叙述中汉娜是一个极其注重自己形象的人, “她经常洗澡, 爱干净成了癖好, 早上一起身就洗澡”。[1]29总是将衣服熨的展展的, 还有那“新鲜的汗味”, 不仅是在与米夏交往的时候, 就连审判的时候她也衣着整洁。在法庭上, 她把身体挺得笔直, 双腿站得坚定。“当审问涉及到她时, 她总是把头抬得高高的。”[1]

她与社会保持着一种很正常而又和谐的状态, 她积极的维护着自己的形象, 遵循着自己的信仰, 她一次次的逃避, 迫于其对自身文盲身份的耻感, 不惜用一切来掩饰, 掩饰自己不是文盲, 始终不愿将自己的文盲身份暴露于他人。

文本中, 汉娜决定有意识的远离社会是从入监的最后几年开始, “后来她就暴饮暴食来, 甚至还很少洗澡。她变得肥胖臃肿, 闻起来也有一股味。”[1]182这和之前米夏眼中那个, 爱洗澡、干净, 有着“新鲜的汗味”的汉娜大相径庭。“她重新给自己定了位, 而且采取的是一种只关乎自己、不影响别人的方式。”[1]这个渐近的过程, 正是汉娜有意的淡出社会的过程。与此同时她开始自学文字。开始由一个“原始人” (不识字, 未受到过文字学习的人) 向“文明人” (学习了知识, 文化) 的蜕变。

汉娜的一生多半是在避免暴露自己的文盲身份中度过, 纳粹的工作在她的眼中只是自己的一份工作, 关乎的只是她自己的生计, 和犹太人无关, 和挑选谁去送死也无关, 这些只是她的本职工作。在充满血腥、暴力的战争年代, 她和同时代的人, 甚至和米夏的父辈们一样麻木不仁, 不能正确理解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关系。她仅仅是通过隐瞒自己的缺点, 保持自己的外在整洁的形象而存在于社会。前后两部分, 汉娜的人生显而易见的发生了变化, 我们能够清晰的洞察出一个人与社会的亲近与疏离, 而这样的“距离”, 完全是通过汉娜对自身的改变而实现。

历史是时空作用于社会的必然, 它是个时序性概念。历史是自然的历史, 也是人的历史, “人在历史之中犹如浪花, 沧海之一粟, 浩然、渺然。人类的历史是饱含血泪的历史, 战争给人类留下了毁灭, 以及心灵上难以抚平的伤痛。”[7]战后的一代人又该怎样看待这段历史, 《朗读者》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点。

历史, 是即已发生的事实, 无法改变也不能回避。历史与法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某段历史究竟有什么遗产留下来, 我 (米夏) 们完全闭目塞听, 而恰恰是我 (米夏) 们, 又深深打下了历史的烙印;恰恰是我 (米夏) 们, 又生活在历史当中。”[1]158

对于父辈的态度, 也是新一代人对待历史的态度, 文中有这样的话, “我们的父辈在第三帝国时期未能做他们应做的事, 使得子女大失所望。父辈们或者是直接犯下了纳粹罪行, 或者对罪行袖手旁观, 或者对犯罪视而不见, 有的在1945年后还容忍罪犯、接受罪犯。使我们这一代人蒙受羞耻。”[1]

对于米夏这代人而言, 少年认为父辈的骄傲, 变为青年时代的耻辱, 随即成了中年时代难以解开的结。他们谴责父辈, 甚至同父辈划清界限, 以此表明自己的立场。问题的关键是, 他们未曾了解父辈们所生活的时代, 也就难以理解生活在那时父辈们的行为。“对于汉娜而言, 历史要求理解与尊重。当人们以今天的眼光, 以今天的立场, 以今天特有的目的审判历史时, 她唯有用沉默抗拒。”[6]

三.“对话”的存在

对话是存在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 对话的达成, 要有信息的交换, 人之间的交流以语言为信息, 海德格尔说“存在的发生需要人的‘看’。看暗中决定了俩种语言活动方式:表达 (expression) 与传信 (message) 。信息的终极来源是主体意识, 主体的说或自我表达是语言的基本样式。”[3]而对于文本来说对话是以朗读的方式存在。

《天方夜谭》中残暴的国王, 每晚娶一个女孩, 到第二天就将其杀死, 山鲁佐德的出现拯救了其他的女孩们, 她每天都讲故事, 如此接连不断, 于是生命便留有存活的希望, 国王因此感动, 俩人白头偕老。朗读是文本的重要线索, 串联着两个人。流经岁月中的三次朗读, 深入到我们内心, 激昂或感动, 告诉人们朗读不息、生命无止。

从时间上来讲, 三次朗读发生在汉娜的青年、中年、老年。第一次的朗读者是集中营那里的姑娘, 第二次、第三次则都是米夏的朗读。三次的朗读, 以不同的心境聆听。在集中营当看守时她秘密的叫被选中的姑娘为其朗读, 这样的朗读近乎残忍, 因为每一晚的朗读都以生命为代价, 这样的朗读只有听者汉娜;第二次的朗读是这段忘年恋中俩人约会的一项“节目”, 两个人在朗读中共同聆听;第三次的朗读, 真正上升到一种对话的层次。

若干年之后, 当米夏重新拿起书, 开始了大声的朗读时, 再次发起了与汉娜对话。这时也是汉娜在监狱的最后十年, 那些反复, 时而激情洋溢、时而静默肃立的诵读再次碰撞耳处。用这样听录音的方式汉娜学会了识字, 甚至给米夏写回信, 于是, 朗读此刻实现了一种对话、交流。他的朗读客观, 而不加丝毫的个人润饰, 汉娜则完全成了一个聆听者、欣赏者、品评者。他想面对历史般的面对文学, 冷静地去审视, 经过多年的学习后, 米夏已然是个博通古今的学者, 因此, 客观成了他面对事物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汉娜则不同, 她用感情化的方式去品读, 得到的体验与品评却十分准确。

双方的信息输出与接受形成了信息的交流, 对话形成。两个人虽然按自己的人生轨道行驶, 但却潜移默化的用对话的方式影响着彼此的生活。这也是对话所起的作用, 在这种作用下人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能够沟通而不是一味的隐藏自己的缺点。这也正是对话的意义。

《朗读者》的成功不只在于其对历史、道德、法律等命题的深思, 也不在于其讲述的一段令人匪夷所思的爱情, 而在于作品背后的那一层深刻的哲学蕴藉。从这个角度来讲, 它就变得崇高而伟大。

战后, 我们该怎样审视社会和历史、个人以及如何同经历战争的一代人对话, 这才是对我们新的启示。那些已经远去的历史对我们仍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每走一步, 都难以完全摆脱, “ (汉娜) 她的影子向后退缩, 正像列车开过时分, 城市就从车站向后退缩一样。可是那东西还在那儿, 在后面某个地方, 你可以折回去, 搞清楚的确还在那。”[1]77

参考文献

[1]、本哈德·施林克著, 钱定平译.朗读者[M].苏州:译林出版社, 2008.

[2]、罗洛·梅文集著, 郭本禹, 杨韶刚, 程世英, 刘春琼译.存在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3]、伊森.克莱因伯格著, 陈颖译.存在的一代---海格德尔哲学在法国1927-1961[M].北京:新星出版社, 2010.

[4]、余虹.艺术与归家---尼采·海德格尔·福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05.

[5]、克里斯·桑西尔 (Chris Thornhil) 著, 陈江进译.德国政治哲学:法的形而上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6]、刘鹏丽.对《朗读者》历史意识的解读[J].电影文学, 2010 (18) .

让文章出彩的金句28例 篇3

1.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2.检验品质的“试金石”、锻造人才的“炼钢炉”。

3.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政绩,揭露问题是本分,掩盖问题是失职。

4.前进路上的“拦路虎”,工作当中的“绊脚石”。

5.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真团结是大境界。

6.感到“本领恐慌”、出现“知识枯竭”、发生“岗位倦怠”。

7.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回潮;反腐之难,难在去除病根病灶。

8.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9.成就归于过去,梦想属于未来。

10.“算账”:政治账——自毁前程;经济账——倾家荡产;名誉账——身败名裂;家庭账——妻离子散;亲情账——众叛亲离;自由账——身陷囹圄;健康账——身心憔悴。

11.唯有责任落实,才有工作落实;唯有责任到位,才有工作到位。

12.时代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精彩华章,在不懈奋斗中书写。

13.看成就,“三军过后尽开颜”;瞻未来,“快马加鞭未下鞍”;履职责,“红军不怕远征难”。

14.谈起成绩来浓墨重彩,说到问题则遮遮掩掩。

15.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找改不掉。

16.“说得多、做得少”“道理多、办法少”“填表多、计策少”“应承多、兑现少”。

17.讲成绩天花乱坠,讲经验头头是道,讲前景一片大好。

18.该发声时不发声,该表态时不表态,该斗争时不斗争。

19.讲起成绩来金光闪闪,找起问题来星星点点,批评自己时轻描淡写,批评领导时遮遮掩掩。

20.有一种精神,令高山仰止、大地起敬;有一种力量,让时光不老、直抵心灵。

21.用来意思意思的“小礼物”、通融通融的“小错误”、帮衬帮衬的“小事情”。

22.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

23.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24.深邃的历史视野,深沉的忧患意识,深刻的思想境界。

25.思想的阻力是最大的阻力,观念的障碍是最大的障碍。

26.崇尚的是实干精神,呼唤的是实干作风,需要的是实干人才。

27.怕出错不干事、怕麻烦不抓事、怕吃亏不揽事。

【《朗读者》中的金句】推荐阅读:

习近平金句07-26

无领导小组面试15金句07-17

2022春分节气抖音文案金句07-09

上一篇:爱国主义教育学习心得下一篇:集体意识的名言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