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的心理应激源(推荐4篇)
许多职业的从业人员都强调,相对于警务人员,他们面临的肢体危险更多。建筑工人、矿工、杂技表演人员以及爆破工人的潜在死亡和损伤比执法人员还多。根据现有的研究,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具有那么多种类的应激源。我们应当记住,应激情境的首要因素或刺激是应激源,而且,警察面对的应激源十分丰富,肢体危险仅是其中的一种。
可以将应激定义为需要人们在生理反应、思维、情感或行为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的任何事件。所以,完全规避应激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人们需要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做出适当的调整。
关于应激的思考,我们认为,对一定反应的任何要求都是应激。这些要求可以是令人愉快的,也可以是令人不愉快的。后者则被定义为烦恼。
我们坚信,健康人需要应激。对大多数人来说,在任何一段时间无事可做都会对他产生相当消极甚至灾难性的影响。通常,应激包括那些可以产生快乐、实现和自我表现的经历。由于警务人员比其他人更需要灵活性,因而我们可能将他们标定为寻求应激的人。正是因为警务工作充斥着刺激和风险,警务人员才更喜欢这一职业。同时,当应激过多并变为烦恼的时候,应激就成了问题。
这里概括介绍的应激因素包括如何处理自由裁量权、死亡、伤害、失败、危险情境、不当行为、骚乱、审判体制、媒体和公众批评、工作条件变换、女警、乡村警务等。
一、自由裁量权
警察执法的魅力之一就是具有自由裁量权,这可以决定是否执行某一法律。我们国家、地方都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如果尽可能地去执行这些法律,我们就会比现在更加超负荷运转。通常在工作几年后,大多数警察都会变得聪明,会根据情境选择适用的法律。如果愿意,大多数警察都会找到几乎适用任何情境的法律。
自由裁量权也是一个应急因素。警察面临使用自由裁量权的工作时,如是否马上决定如何处置其他人的行动、是否询问或传唤、继续盘问嫌疑人,这些都会成为负担。当公众的眼睛注视着你,领导关注甚至质疑你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严重。
二、各种死亡
普通人很少看到尸体。不少人在40岁之前都没有看过尸体,甚至没去过医院,没参加过葬礼。相比于警察经常处置的街头、路边、沟河以及家庭死亡,医院和葬礼中的尸体要清洁卫生得多。处理尸体的时候,对警察所有感官的刺激,会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
(一)警察开枪
与警察相关的死亡往往与开枪联系在一起。一种情况是警察开枪击伤、击毙别人;另一种情况是同伴被击毙。即使正当开枪,警察也会因此出现强烈的消极反应。这些消极反应可能是事件不断浮现、失眠和烦躁等。
(二)损伤事故
警务人员最经常地碰到的损伤事故是机动车交通事故。在农村还有与农业机械相关的事故。尽管此类事故经常发生,但是,偶尔的一次也可能特别恐怖,会让警察赶到震惊。涉及飞机坠毁、多辆汽车相撞和多名被害人被杀的灾难事故特别容易激发人们的应激反应。
我们还发现,如果警察经历事故被害人因为自己无能为力而死在自己身边之类的事情,这名警察就会因此产生一种持续不断的内疚感。
(三)自杀 最具刺激的自杀是其他警察的自杀。在一些经历了同事于自己面前结束生命的警察中,他们曾经见证过频率极低的特别强烈的应激反应。即使同事的自杀与他们毫不相干,他们也会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
应激反应的强度取决于被害人是谁及其尸体的状况。如果自杀发生期间警察在场,那么应激的强度决定于他与自杀者已经建立的关系及他认为可以防止自杀的可能性。劫持人质的犯罪自杀时,现场的警员会感到轻松。产生抑郁的另一个原因是,警察在自杀现场需要面对那些死者家属,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深爱的人永远地离开了。
(四)凶杀
遭遇凶杀最容易产生应激反应。首先,需要处理尸体。这些尸体各不相同,有的像熟睡,有的浑身是伤、面目全非。即使老警察也会不停地唠叨,比这更惨的尸体他们都处理过。其次,需要询问目击证人,了解谁是嫌疑人。最后,还需要通报死者家属,告知他们,他们的家人已经离开人世。
(五)自然死亡
经历过几次自然死亡案件之后,警察们会发现,即使在因为心脏病发作或者因飞来横祸导致死亡的现场,他们的处理也没有多少麻烦。搬运死后几天才被发现的、已经腐烂变质的尸体,才最可能导致警察产生抑郁。腐烂的尸体发出的难闻味道不是出现,令人一想到就倒胃口。
与死亡的接触使警察远离普通人群。即使是那些没有外伤的死亡,也可能会使警察的个性因此改变。这些经历没能使他们更充实,反而让他们发生了变化。有些警察变得更加严厉、更冷酷、更缺乏同情心;有的警察变得更加富于同情心、更敏感、更冷静,并且对事业更投入。有些时候,最早出现的情绪可能是愤怒。当然,出现什么反应不仅取决于警察处置的尸体类型,而且取决于警察的人格和人生哲学。
三、身体损伤
自己或其他警察的身体损伤都可以成为应激的来源。通常我们认为,涉及开枪的事件最可能引发应激。其实,机动车事故以及其他事故也具有同样的作用。比如,一个警察在制止街头斗殴的过程中损伤了大腿,致使两个月不能工作,这就会成为他的应激来源。不仅如此,如果医疗费用未得到令其满意的解决,则医疗费又成了应激来源。
四、职业挫败
执行公务中受伤仅仅意味着工作不顺利,而如果被停职或者被辞退开除那就大难临头了。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晋级考试失败,或者感到能力不及自己的警察晋升却比自己还快。为了避免影响警察的升迁,公众不该过多地关注警察的内部事务。然而,这种事情却经常发生,甚至,不少公安机关的领导,为了博得公众好感,主动将内部事务公之于众,这总是引起警察对职业挫败或不良考核的担心,并成为应激的来源。
因为缺少高级职位,大部分警察部门的警察晋升得很慢。因为职务晋升还不是那么公开,为晋升而努力工作却错过机会的警察就会十分悲惨,或者永远停留在原来的位置上,没能得以晋升。造成的结果就是,警察因此不再对工作那么热心了。由于已经为退休而投入了许多时间,他们一般都不会更换工作了。那些准备放弃退休利益的警察会发现,新工作的薪水不如原有的警察职位。
五、危险情境
危险、刺激并能在保护人们免受犯罪侵害时大显身手,是成为一名警察的很好理由。追捕持枪嫌疑人、劝阻劫持人质者、控制**、干预重罪、查抄吸毒人员等都充满着危险,都是警察必须面对的工作,大多数警察期望这些成为他们工作的一部分,而且不仅是参与这些工作本身,他们还期望着冒险。警察在追捕逃犯的时候,其肾上腺素开始喷发、感知率达到了顶峰,许多警察会有一种高峰体验的兴奋。事后数小时,神经才会慢慢平静下来,而且会留下一个或数个美好的故事。有些警察会因此而产生肾上腺素依赖,便经常寻求刺激,甚至制造机会,以体验危险。
另一方面,这种情景可能造成死伤。如果警察没有死亡准备,那么他就会因此而受到惊吓。正常情况下,警察在此后几周常常因为提及相关线索而重现当时的惊恐场面。这些重现经常会带回与当时情景相联的情感,重复当时的恐惧。
六、不当行为
个人腐败、收受贿赂、蛮横粗暴以及黄赌毒等都能产生应激。不仅仅实施这些不当行为的人会因此而苦恼,而且由于此类行为会激发消极情绪,那些目睹腐败、蛮横或黄赌毒有关的人也会因此而产生应激反应。警察之间相互认同,以至于会因为其他警察的违规行为而感到内疚。
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警察行业具有更强烈的职业认同感。一旦另一名同事做了错事或者其不当行为引起注意,那些没有实施不当行为的警察也会出现强烈的应激。因为担心公众对不当行为的强烈反应,所以警察经常会掩护那些犯错的同事,以图把事情在内部了结。
警察因受到刑事、行政指控以及对其负面的新闻报道而激发起警察的防卫机制,且在其尊严遭受质疑时会变得异常激动。尽管他们也会对其他警察的腐败行为嗤之以鼻,但却谁都不愿意配合对受控警察的调查工作。从事内部调查而没有不安感受的警察属于另类。
七、与领导的关系
有些人在其职业的早期就可以看出已经江郎才尽。他们的能力只可以胜任某一水平的工作。随着职位的晋升,他们的能力就显得难以满足职位的需要。作为一名领导,晋升到能力所不及的位置就意味着其晋升之路已到了终点,不过,下属和领导之间的冲突有时与领导的能力无关,而与双方的性格有关。
无论是领导无能还是与领导性格不和,大多数警察都不愿意因此与领导发生冲突。在一位无能或者令人讨厌的领导手下工作,而领导又掌握着业绩考核,与领导发生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即使领导属于人见人爱型,其管理风格也备受称赞,如果他改用一种新的方式吩咐下属做这做那,也同样会增加下属的工作应激。
八、处置骚乱 控制群体骚乱、阻止街头打斗、抓捕正在犯罪的嫌疑人、处置丈夫殴打妻子的家庭纠纷,如此等等,这些工作各不相同,却日复一日没有尽头。大多数警察可以既快又好地处置这些情境。但是,这些日常争吵日积月累地耗去警察许多精力,而且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处置这些需要应对的应激源。
警察一般不愿意与百姓发生口角。即使闯红灯的妇女顶撞他们、醉酒的者坚持要求送其回家、盗窃嫌疑人抵赖,他们也不会与其争吵。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还会使警察感受到工作的意义和乐趣。然而,这些事情短期内处理过多则会使警察的苦恼水平大大提高。应激过高的标志是警察难以根据职责汇报工作、酗酒,或者由于对工作对象的不配合而愤怒或者大打出手。
九、与检察院、法院打交道 其一是个人卷入,比如在证人席上作证等会使警察赶到焦虑;其二是因为感到不公或者不能控制起诉、判决而产生挫折感。第一次出庭可能让警察产生一定程度上的焦虑。听证、审判,特别是交叉询问都充满应激性。然而,许多警察很快就会适应,他们会为以后的出庭作证做好充分准备。在警察看来,一旦出庭作证就意味着案件准备充分,证据确实可靠。因此,警察对各种可能的法律后果格外关注。这些后果包括因不公平的诉讼交易而将嫌疑人释放,或者被证明有罪的人却因程序性瑕疵无罪开释而造成的舆论质疑、上司责备等。因为在证人席作证,警察在庭上不断地受到辩护律师的折磨,以便让其看起来那么无知、那么富于偏见。口供也可能被法庭技术性的放弃而不采用。
百思不得其解之后,警察只得这样安慰自己:“这次就这样,下次不会了。”或者“我的工作就是立案、抓捕嫌疑人、审讯,检察官的工作是证明其有罪。没将那狗日的送入监狱不是我的错。”然而,许多警察会相信,无论对于他们还是公众,这都意味着法律的失败。有时他们觉得他们的工作就像那些挖了一个无比完美的大坑然后再填上的人,无异于浪费时间和精力。
十、外界批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诸如“警察开枪击毙无辜人士”的新闻。在这样的报道中一般不提及被击毙人员手中还拿着刀具,而是一名首先开枪的警察。新闻媒体对具体警务活动的事前指引、事后评论都会给相关人员很大的应激。新闻记者应当了解,警务决策是在信息有限情况下做出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
不得不怀疑,有些媒体私下强调,要将执法人员和政治家等公务人员描述得看起来像个坏人。针对媒体的这种偏向,有些警务部门尽量不给新闻记者提供信息。
政务官员也会批评警务活动。他们会因为公众价值或者重要支持者被指控而对警务活动说三道四。这些无理抱怨的百姓也会诋毁某些具体的警务活动。
十一、特殊任务
一旦被领导注意,警察就可能被指派去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务。可能是公共关系、犯罪预防或者人质谈判等工作,也可能是诱捕、守候等工作,甚至去做卧底。如果需要潜伏很长时间,卧底工作就会特别具有应激性。长期卧底后回来的警务人员会发现,他们已经很难适应正常的执法工作。
十二、工作条件的改变
在警察的诸种工作中,最经常的一个应激源就是倒班。因为许多人需要4—5天时间调整身体内的化学变化以适应新的节奏,所以每周有一个倒班就对工作特别不利。其他一些增加应激的变化,包括晋级、调动、适应新搭档、适应新的或者不熟悉的设备、到一个新辖区或者承担任何新职责。
消极经历
职业病以及年终考评等不太经常发生的事件,也需要警察做出全面调整。其他应激源还包括要求警察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比如,正在享受小别胜新婚时受领导召集立即赶赴刑侦现场开展工作。
十三、女警独特应激源 对女警而言,其他警察的性别优势对于她们来说更富于应激性。别人的性别优势能否让召集产生不安取决于其他人的道德信念。由于有时不受百姓或者其他警察的尊重,女警会产生应激。
十四、积极经历
犹如范进中举,一个人的积极经历也会打破人的平衡。奖励、感谢信或者成功破获案件也会让人难以承受。另一方面,许多警察发现,处理棘手问题、面对危险情境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能力,增强自尊。了解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值得做的事情、有价值的事情,即使富于应激也会保持内心平衡。
十五、乡村警务 乡村警察机关比如派出所、交巡警中队等因地理上的偏远以及人财物方面的不足,在其中工作的警察会体会到孤独、厌倦。在辖区内身份的公开使其难以摆脱别人对他们“警察”身份的认知,即使下班了也会被百姓看作警察并处理各种警务。这给许多警察带来应激,因为这使得他们感到在其生活中只有上班没下班。缺乏同事的及时支持以及家庭宗族的抱团,在处置警察事务时很容易因势单力薄而出现问题。小单位可资利用的人事、教育、培训等资源有限导致难以更新知识及获得晋升。
综上所述,似乎思维正常的人绝对不会为了紧急事件的风险及其应激效应而进入警察机关。然而,应激确实存在一些积极效应,这样的积极后果称作为有益应激。
稍加思考后你会发现,难以培养的、有价值的品质往往在富于挑战性的情境中才能形成。有益应激源则包含这样的思想:富于应激的情境要求我们变得更机智、更富于创造性。有时会要求我们不要过于自我封闭,要积极争取家人、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增强共同感。生活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时刻,克服了那些乍一看难以克服的困难,我们会对自己的内在力量大加赞赏:“是那些没把我杀死的事情使我更坚强。”
一、当前警察身心健康水平现状
1948年, 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指出:“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而且是一种个体身体的、心理的、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可见, 健康包括三个维度的良好状况:躯体层面;心理层面;社会适应层面。那么, 现阶段联系人民与政府的公安民警的健康水平又如何呢?对此, 有不少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2006年, 付长青对济南315名民警采用SCL-90进行测试, 结果显示, 济南干警除人际关系敏感维度外, 其他各因素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8个因子方面得分非常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p<0.01) , 显然, 济南警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一般人群[1]。来自《中国交通警察职业性影响及防护对策研究》的资料显示, 交通警察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据对全国8个城市5025名交警的调查, 交警平均死亡年龄为43岁左右, 且50岁左右死亡率处于高峰, 即警龄在20年以上的交警是高危人群[2]。2009年, 笔者曾在湖南省派出所所长轮训班上进行过问卷调查, 有71.3%的所长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 身心疲惫, 有36.8%的所长内心时常觉得紧张、抑郁和烦躁不安。近年来, 笔者也常与基层民警进行沟通交流, 80%以上民警反映生活压力太大, 节奏太快, 自述压抑、焦虑, 烦躁情绪严重。近年来, 频频发生的警察自杀、刑讯逼供、过劳死等概念引起公众的关注, 显然, 公安工作的“三高”特征正不断侵蚀着民警的身心健康, 影响着警察的社会形象。因此, 警察健康水平的提升刻不容缓。
二、心理应激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心理应激是指个体感觉身心受到威胁时的紧张状态。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发现, 在能引起人高度应激反应的40种职业中, 警察职业赫然名列前茅。其中, 刑警面临的应激最强, 这是因为刑警所面临的往往是最危险、最突发的情境, 往往能导致最强的生理唤醒, 导致心跳加速、呼吸变缓、意识狭窄等。
应激是维持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发展都需要外在刺激的存在。研究发现, 如果一只刚出生的猫被蒙上眼睛, 两个月后, 由于失去了光线刺激, 将永久失明。外在刺激是人类得以不断提升成长的基础。适度的应激在短时间内对促进问题解决是积极有效的, 它能促使机体调动全身器官, 积极应对当前挑战, 从而达到危险的化解。然而如果个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且应激反应屡超个体承受能力, 就会损害健康。研究表明, 心理应激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有人提出:“现代人类疾病一半以上与应激有关。”应激容易导致的身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神痛苦
应激的生理变化分为警觉、抵抗和衰竭三个阶段。警觉阶段唤起体内的整体防御能力, 分泌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 葡萄糖和氧气进入大脑、骨骼肌和心脏, 则容易导致心跳加速、呼吸放缓、消化能力削弱, 常见症状有发热、头痛、食欲下降、疲劳等;抵抗阶段确认外来威胁并激活相应排斥机制, 各种腺体分泌增加, 常见症状有胃溃疡、高血压等;衰竭阶段中肾上腺和皮质激素的分泌又一次升高, 由于没有能量继续抵抗, 机体会丧失所获得的抵抗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 警觉反应的生理现象再度出现, 甚至会生命垂危或死亡[3]。除躯体不适之外, 强烈的应激反应还会导致个体不良情绪反应, 诸如焦虑、抑郁等, 并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从而导致一些消极观点和念头, 如“望洋兴叹”等。
(二) 加重已有疾病
已患有各种疾病的个体, 抵抗应激的心理、生理功能较低, 应激造成的生理、心理反应, 很容易加重原有疾病或导致旧病复发。Paykel的研究发现, 门诊神经症病人的心理应激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线性关系。躯体疾病的例子则更为常见, 如高血压病人在工作压力增大时病情加重;冠心病人在争执或激烈辩论时发生心肌梗死;病情已得到控制的哮喘患儿, 在母亲离开后哮喘继续发作等。
(三) 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人是身心的统一体, 身心相互作用。严重的应激状态导致个体过度的心理和生理反应, 造成人体内环境紊乱, 各器官、系统的协调状态被破坏, 从而使机体免疫力下降, 机体处于对疾病的易感状态。临床上的应激性胃溃疡就是典型的例子。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个体, 更容易遭受病痛的侵蚀。
显然, 应激对警察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提高警察队伍的整体身心素质, 对公安民警进行心理应激训练, 降低其应激水平已刻不容缓。作为警察队伍的预备军———警察学院的学生, 是未来警察队伍的主力军, 加强其心理应激能力的训练, 从源头加强警队素质训练, 有利于警察整体素养的提升。
三、加强预警心理应激应对能力的训练
对未来警察而言, 应激是不可避免的, 但通过训练, 能提高预警对应激的应对能力, 从而达到控制应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大程度降低应激对警察身心健康的损害。目前心理学界已逐步发展并完善了一系列应激训练的方式方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警院学生的特色, 结合当前研究成果, 针对预警的训练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 训练内容
警院学生无警察实际工作经验, 对警察工作了解也不够全面, 因此, 训练目标应是加强警察认知, 训练警察技能。训练内容可以囊括以下内容:警察意识的树立, 警
好的方法往往能使训练效果事半功倍, 可采取的方法如下。
1. 榜样示范法。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人类行为并不都需要通过自身强化来习得, 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获得替代强化, 也可学会某些行为。因此可以选取榜样人物的影像资料对训练对象进行渲染, 并且邀请打黑先锋等做面对面的交流, 通过与榜样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使他们从内心树立起对警察职业神圣性的认可, 从而强化内心的警察意识, 培养起对警察职业的热爱。
2. 团体辅导法。
通过团体互动, 使个体通过观察、学习、体验, 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行为方式, 习得新的态度, 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针对预警的团体辅导, 可以从人际协作、沟通下手, 采用角色扮演、空椅等技术, 通过积极关注、真诚微笑等方式使团体学员学会良好沟通, 促进对自我的接纳和认可, 以及争取他人的接纳和认可, 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
3. 放松训练。
应激会导致生理反应, 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或屏息等, 肌肉状态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情绪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 即情绪刺激引起生理反应, 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且对立的两种情绪是不能并存的, 如喜和悲就是两种对立情绪, 可以通过其中一种情绪来控制另一种情绪。因此, 可以利用肌肉放松来对抗情绪紧张。通过训练, 机体能在短时间内放松全身肌肉群, 并形成动力定型。一旦处于使人紧张的情境, 就主动达到全身肌肉的放松状态, 从而帮助学员达到躯体放松、情绪平和的作用。
4. 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通常利用各种险峻的外在设施, 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在一系列拓展训练中, 可以安排一组感恩训练, 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 使团队成员意识到应该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起责任, 牢牢融入警察团队, 荣辱与共,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捍卫警察队伍的威严。
总之, 针对警察应激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需要我们长期关注的课题,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该领域的研究, 用真心真情关注这个貌似铜墙铁壁、实乃血肉之躯的群体, 促进湖南警察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使警察以更为阳光的姿态屹立于人前。
参考文献
[1]付长青.济南警察心理健康与心理应激[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6.
[2]皮华英.警察心理健康及其维护[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7.
【关键词】儿科护士;心理压力;调查分析;对策;自我调适
1护士压力的构成
1.1常见压力社会压力,职业压力,工作压力。护士长期工作,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护士的工作环境,是一个医院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护理质控要求高,护理人员编制不达标。此外,儿科工作的难点是患儿不能表达疾苦和症状,对于疾病流行学特点,病情起病急,发展快,因此,加大了儿科护士治疗护理的精细和繁重。给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的压力更大。
1.2头皮脉给药是小儿用药的重要途径,包括抽血化验多采取股静脉穿刺,有时难以达到一针见血;药物配制计算要求精准,加药频繁,输注速度要求高又难以控制;加之小儿自制力差、多动,液体外渗机率高又加大了反复穿刺的机会,导致家长焦虑引起纠纷和对护士的指责。
1.3护士职业不被重视,领导层面只注重经济效益,认为护理工作不足轻重,为医院创收少,因此,在工资福利、进修深造、职称晋升的待遇偏低。同时,社会上也会把护士是医生隶属地位转化为对护士的轻视情绪,因此护患沟通上,形成了障碍。此外,护士职业风险大,暴露率高,护士在为患儿拔针、注射等操作过程中,患儿自制力差,不配合,在哭闹挣扎的过程中易被针头刺中或血液流出污染护士的手等部位。工作角色的冲突,患者投诉机制使用不当,如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家长多认为是穿刺水平不高所致,忽略了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配合治疗、护理的义务,造成认知反差,盲目投诉,增加了护士工作的难度,构成了职业压力。护士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心情烦躁,压力大,心情抑郁,缺乏安全感。儿科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空间,独生子女溺爱的原因,加之缺乏常规的医疗常识,医院的规定及程序不理解,对疾病认识不足等常产生各种抱怨心理,而护士常成为这些不良情绪的发泄对象。因此对治疗与护理效果难以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此外,护士的治疗工作,是在家长监督下进行,稍有偏差,家长的焦虑情绪更易显露,因此,造成家长对护士的信任感,出现心理压力危机。
2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影响
当护士情绪不稳定及处于生物周期低潮时,差错率发生60-70%,严重者可导致重要的医疗事故。同时,护患关系也受之影响,压力越大护士离职的愿望越强烈,对医疗护理质量影响越大。
3应对政策
3.1重视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源,并加强自我调适医院管理层要给与关心重视,合理配备人力资源,护士长管理上以人为本,用人所长。要经常了解护理人员的思想动态,在生活中多关心、多理解她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使下属工作感觉愉快,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
3.2学会适应工作变化,提高适应自身的应变能力,学会管理时间,学会沟通,心态调适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培训,采取换位的思考方式吗,体量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正确疏导,耐心安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减少应激源。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工作,相信压力控制自然在护士的手中。
3.3护士长经常组织有针对性的业务训练,如肥胖及脱水儿童的静脉穿刺等。以此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应对治疗工作中可能出现问题,此外,护理的技巧交流要不断提升,临床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适时向家长讲解疾病的病因、治疗、预后及注意事项。提高家属对护士的信任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氛围。
3.4需要管理者的关注护士角色迫使护士一再压抑消极情绪(喜怒哀乐),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的能量即感情势能,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的限度。造成零存整取的效果。因此,管理者要增加护士的编制,提高护士工资,待遇,密切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给予儿科一定的倾斜政策,体现护士的劳动价值。合理调配上班人员,尽量减少护士超负荷工作,对年老体弱者可适当调配到辅助科室。管理者还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关心下属,发现护士因工作造成太大的身心压力时,要及时与其沟通,找出原因适当的予以疏导。另外,还要定期检查和维修、更换科室的仪器和急救药品,一旦发现医疗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有效地处理以避免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3.5提高护理教育机制作用重视护理教育机制,是改善护士压力的捷径,通过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研外进修的学习,不仅会使护士自信心得以提升,同时,还能缓解紧张的情绪,会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投入实践工作中,会把良好的情绪的带给患者,促进疾病痊愈。
4结论
重视分析产生护士压力源,护士每天接触不同的患儿及家属,应对着繁多的情绪变化,既要处理各种应急情况,又要承受生离死别的情感冲击,既要完成繁重的本质工作,还要应对着不同名目的各种检查。因此,对策干预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医院领导能在管理上倾斜政策,运用激励机制,为护士提供更多的晋级、升职,进修的机会,将会产生很大的工作内动力,因此,如何正确缓解紧张情绪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共同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
参考文献
[1]刘桂华,王岩,于春.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与对策[J].山西护理杂志,2000,14(2):62-63.
[2]姚树林,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1-222.
灾害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干预
灾难中劫后余生的人在心理上承受着超乎想象的沉重压力,极易造成灾害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PTSD),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症侯群的反应特征,开展心理干预工作对于受难者的心理重建,圆满处理善后事宜,乃至灾害后的.社会整合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作 者:何新生 作者单位:刊 名:城市与减灾英文刊名: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年,卷(期):“”(1)分类号:B84关键词:
【警察的心理应激源】推荐阅读:
战时心理应激与干预06-15
中国的警察05-26
人民满意的人民警察05-23
给警察写的感谢信06-16
我的理想当警察[400字作文]06-17
做新时期优秀的人民警察11-13
做一张人民警察的名片11-20
交通警察在事故现场勘查的义务05-27
监狱人民警察与罪犯谈话的技巧07-20
父亲节写给警察爸爸的一封信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