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基础复习整理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设计基础复习整理(精选8篇)

设计基础复习整理 篇1

1、现代制造过程的分类(质量增加、质量不变、质量减少)。

2、那几种机械制造过程属于质量增加(不变、减少)过程。

(1)质量不变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加热、熔化、凝固、铸造、锻压(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塑性流动)、浇灌、运输等。

(2)质量减少过程材料的4种基本去除方法:切削过程;磨料切割、喷液切割、热力切割与激光切割、化学腐蚀等;超声波加工、电火花加工和电解加工;落料、冲孔、剪切等金属成形过程。

(3)材料经过渗碳、渗氮、氰化处理、气相沉积、喷涂、电镀、刷镀等表面处理及快速原型制造方法属于质量增加过程。

第二章液态金属材料铸造成形技术过程

1、液态金属冲型能力和流动性的定义及其衡量方法

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称为液态金属充填铸型的能力,简称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通常用铸件的最小壁厚来表示。液态金属自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动性”。液态金属流动性用浇注流动性试样的方法来衡量。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螺旋形试样。

2、影响液态金属冲型能力的因素(金属性质、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

(1)金属的流动性:流动性好的液态金属,充型能力强,易于充满薄而复杂的型腔,有利于金属液中气体、杂质的上浮并排除,有利于对铸件凝固时的收缩进行补缩。

流动性不好的液态金属,充型能力弱,铸件易产生浇不足、冷隔、气孔、夹杂、缩孔、热裂等缺陷。

(2)铸型性质:铸型的蓄热系数b(表示铸型从其中的金属液吸取并储存在本身中热量的能力)愈大,铸型的激冷能力就愈强,金属液于其中保持液态的时间就愈短,充型能力下降。(3)浇注条件:浇注温度对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有决定性的影响。浇注温度越高,充型能力越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充型能力随浇注温度的提高而直线上升,超过某界限后,由于吸气,氧化严重,充型能力的提高幅度减小。液态金属在流动方向上所受压力(充型压头)越大,充型能力就越好。但金属液的静压头过大或充型速度过高时,不仅发生喷射和飞溅现象,使金属氧化和产生”铁豆”缺陷,而且型腔中气体来不及排出,反压力增加,造成“浇不足”或“冷隔”缺陷。浇注系统结构越复杂,流动阻力越大,液态金属充型能力越低。

(4)铸件结构:衡量铸件结构的因素是铸件的折算厚度R(R=铸件体积/铸件散热表面积=V/S)和复杂程度,它们决定着铸型型腔的结构特点。R大的铸件,则充型能力较高。R越小,则充型能力较弱。

铸件结构复杂,厚薄部分过渡面多,则型腔结构复杂,流动阻力大,充型能力弱。铸件壁厚相同时,铸型中的垂直壁比水平壁更容易充满。

3、收缩的定义及铸造合金收缩过程(液态、凝固、固态)铸件在液态、凝固和固态冷却过程中所产生的体积减小现象称为收缩,是液态金属自身的物理性质。液态收缩阶段(Ⅰ)表现为型腔内液面的降低。

凝固收缩阶段(Ⅱ)由状态改变和温度下降两部分产生。一般用体收缩率表示。固态收缩阶段(Ⅲ)通常表现为铸件外形尺寸的减少,故一般用线收缩率表示。

4、缩孔、缩松的定义,形成条件、产生的基本原因,形成部位及防止方法。液态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往往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出现大而集中的孔洞,称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

1)金属的成分

结晶温度范围越小的金属,产生缩孔的倾向越大;结晶温度范围越大的金属,产生缩松的倾向越大。

(2)浇注条件和铸型性质

提高浇注温度时,金属的总体积收缩和缩孔倾向大,浇注速度很慢缩孔容积减少,铸型材料对铸件冷却速度影响很大。

缩松:金属型<湿型<干型。(3)补缩压力和铸件结构 在凝固过程中增加补缩压力,可增大缩孔而减小缩松的容积。若金属在很高的压力下浇注和凝固,则可以得到无缩孔和缩松的致密铸件。缩孔和缩松的防止方法

(1)针对金属的收缩和凝固特点制定正确的技术方法控制铸件的凝固方向使之符合顺序凝固方式或同时凝固方式;

(2)合理确定内浇口位置及浇注方法;

(3)合理应用冒口、冷铁和补贴等技术措施。

5、铸造应力的定义及分类,产生的缺陷(热裂、冷裂、变形),防止和减少的措施。铸件在凝固和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收缩受到阻碍而引起的内应力,称为铸造应力。分类

按形成的原因不同铸造应力分为热应力、相变应力和机械阻碍应力。按应力存在的状况可分为临时应力和残余应力

临时应力是暂时的,当引起应力的原因消除以后,应力随之消失。残余应力是长期存在的,当引起应力的原因消除后,仍存在铸件中。当铸造应力的总合超过金属的强度极限时,铸件便产生裂纹。按裂纹形成的温度范围可分为热裂和冷裂。

热裂是在凝固末期高温下形成的裂纹。裂纹沿晶粒边界产生和发展,外观形状曲折而不规则,表面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并呈氧化色。

冷裂是铸件在低温时形成的裂纹。冷裂纹常穿过晶粒,外形规则,呈圆滑曲线或直线状,表面光滑而具有金属光泽或显微氧化色。

防止和减小铸造应力的措施 :

在零件能满足工作条件的前提下,选据弹性模量和收缩系数小的材料; 采用同时凝固方式;

合理设置浇冒口,缓慢冷却,以减小铸件各部分温差; 采用退让性好的型、芯砂。

若铸件已存在残余应力,可采用人工时效、自然时效或振动时效等方法消除。

6、金属的吸气性及金属吸收气体的过程,主要气体(H2、N2、O2)

金属在熔炼过程中溶解气体;在浇注过程中因浇包未烘干、铸型浇注系统设计不当、铸型透气性差以及浇注速度控制不当、或型腔内气体不能及时排出,都会使气体进入金属液,增加金属中气体的含量。这就构成了金属的吸气性。(氢、氮、氧)。(1)气体分子撞击到金属液表面;

(2)在高温金属液表面上气体分于离解为原子状态;

(3)气体原子根据与金属元素之间的亲和力大小,以物理吸附方式或化学吸附方式吸附在金属表面;

(4)气体原子扩散进入金属液内部。

7、偏析、宏观偏析、微观偏析、正偏析、逆偏析的定义及其消除方法。

铸件凝固后,截面上不同部位,以至晶粒内部,产生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微观偏析是指微小(晶粒)尺寸范围内各部分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在铸件较大尺寸范围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叫宏观偏析。主要包括正偏析和逆偏析。正偏析:k>1,杂质的分布从外部到中心逐渐增多; 逆偏析:k<1,易熔物质富集在铸件表面上。

8、铸件可能出现那几种气孔(析出性、反应性、侵入性)及其定义

(1)析出性气孔 当金属液冷却速度较快时,由于铸件凝固,气泡来不及排出而保留在铸件中形成的气孔,称为析出性气孔。(2)反应性气孔 金属液与铸型、熔渣之间相互作用或金属液内部某些组元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所形成的气孔,则称为反应性气孔。

(3)侵入性气孔 砂型铸造时,由于砂型透气率低或排气通道不畅,砂型受热产生的气体,在界面上超过一定临界值时,气体就会侵入金属液而未上浮排出,则产生侵入性气孔。

9、熔炼的分类(按合金和熔炼特点)及熔炼的基本要求

根据所熔炼合金的特点,熔炼大概可分为铸铁熔炼、铸钢熔炼和有色金属熔炼。根据熔炉的特点又可分为冲天炉熔炼、电弧炉熔炼、感应电炉熔炼和坩锅熔炼等。依据炉衬的种类,熔化技术可分为酸性或碱性。

10、浇注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 浇注系统的主要功能

连接铸型与浇包,导入液态金属; 挡渣及排气;

调节铸型与铸件各部分的温度分布,控制铸件的凝固顺序;

保证液态金属在最合适的时间范围内充满铸型,不使金属过度氧化,有足够的压力头,并保证金属液面在铸型型腔内有必要的上升速度。

11、铸件冒口的定义、作用及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P51)

铸型中能储存一定金属液(同铸件相连接在一起的液态金属熔池)补偿铸件收缩,以防止产生缩孔和缩松缺陷的专门技术“空腔”,被称为冒口。冒口的作用:

主要是“补缩铸件”、集渣和通、排气。设置冒口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凝固时间应大于或等于铸件(或铸件上被补缩部分)的凝固时间; 有足够的金属液补充铸件(或铸件上被补缩部分)的收缩; 与铸件上被补缩部位之间必须存在补缩通道。

12、冷铁的作用

放入铸型内,用以加快铸件某一部分的冷却速度,调节铸件的凝固顺序,与冒口相配合,可扩大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

13、常用的机器造型和制芯方法有哪些?

震实造型、微震实造型、高压造型、抛砂造型、气冲造型等。

14、液态金属的凝固过程,顺序凝固、同时凝固的定义

15、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的技术特点(P52)砂型铸造的特点是:

适应性广,技术灵活性大,不受零件的形状、大小、复杂程度及金属合金种类的限制。生产准备较简单。

生产的铸件其尺寸精度较差及表面粗极度高;铸件的内部品质也较低; 在生产一些特殊零件(如管件、薄壁件)时,技术经济指标较低。特种铸造的技术特点:

铸件的尺寸精度较高,表面粗糙度低。

在生产一些结构特殊的铸件时,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指标,不用砂或少用砂,降低了材料消耗,改善了劳动条件; 使生产过程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但特种铸造适应性差,生产准备工作量大,需要复杂的技术装备。因此,特种铸造技术(陶瓷型铸造除外)一般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

16、常用的特种铸造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低压铸造等。

17、何谓金属的铸造性能,铸造性能不好会引起哪些铸造缺陷?

铸造部分复习题

1、影响液态金属冲型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2、简述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的技术特点。(15)

3、简述铸件上冒口的作用和冒口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原则。冒口的作用:

主要是“补缩铸件”、集渣和通、排气。设置冒口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

凝固时间应大于或等于铸件(或铸件上被补缩部分)的凝固时间; 有足够的金属液补充铸件(或铸件上被补缩部分)的收缩; 与铸件上被补缩部位之间必须存在补缩通道。

4、铸造成形的浇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其功能是什么?(10)

5、熔炼铸造合金应满足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熔炼出符合材质性能要求的金属液,而且化学成分的波动范围应尽量小; 熔化并过热金属所需的高温; 有充足和适时的金属液供应; 低的能耗和熔炼费用;

噪声和排放的污染物严格控制在法定的范围内。

6、试比较灰铸铁、铸造碳钢和铸造铝合金的铸造性能特点,哪种金属的铸造性能好?哪种金属的铸造性能差?为什么?(P46)

第三章 复习及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金属塑性变形、加工硬化

金属塑性变形是利用金属材料塑性变形规律,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零件或毛坯的加工工艺。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残余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

加工硬化:在塑型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型、韧性下降,这一现象称为加工硬。(工程材料)金属在室温下塑性变形,由于内部晶粒沿变形最大方向伸长并转动、晶格扭曲畸变以及晶内、晶间产生碎晶的综合影响,增加了进一步滑移变形的阻力,从而引起金属的强度、硬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亦称为冷作硬化。

2、自由锻: 自由锻造(又称自由锻)是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材料在上下两个砧铁之间或锤头与砧铁之间产生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锻件的成形过程。模锻:模型锻造包括模锻和镦锻,是将加热或不加热的坯料置于锻模模膛内,然后施加冲击力或压力使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获得锻件的成形过程。胎模锻:胎模锻造是在自由锻造设备上使用不固定在设备上的各种称为胎模的单膛模具,将已加热的坯料用自由锻方法预锻成接近锻件形状,然后用胎模终锻成形的锻造方法。

3、落料、冲孔

落料和冲孔又统称为冲裁。落料和冲孔是使坯料按封闭轮廓分离。落料是被分离的部分为所需要的工件,而留下的周边部分是废料;冲孔则相反。

4、固态金属的冷变形和热变形

冷变形是指金属在进行塑性变形时的温度低于该金属的再结晶温度。热变形是指金属在进行塑性变形时的温度高于该金属的再结晶温度。

5、板料分离和成形 分离过程是使坯料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产生分离而得到工件或者料坯。成形过程是使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工件。

6、金属的可锻性

金属塑性变形的能力又称为金属的可锻性,它指金属材料在塑性成形加工时获得优质毛坯或零件的难易程度。

三、简答题

1、简述自由锻成形过程的流程及绘制自由锻件图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计算坯料质量和尺寸、下料零件图→绘制锻件图 →确定工序、加热温度、设备等→加热坯料、锻打→检验→锻件

敷料、加工余量、锻件公差

2、在金属的模锻过程中,影响金属充填模腔的因素有哪些?

①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显然,塑性高、变形抗力低的金属较易充满模膛。②金属模锻时的温度。金属的温度高,则其塑性好、抗力低,易于充满模膛。

③飞边槽的形状和位置。飞边槽部宽度与高度之比(b/h)及槽部高度h是主要因素。(b/h)越大,h越小,则金属在飞边流动阻力越大。强迫充填作用越大,但变形抗力也增大。④锻件的形状和尺寸。具有空心、薄壁或凸起部分的锻件难于锻造。锻件尺寸越大,形状越复杂,则越难锻造。

⑤设备的工作速度。一般而言,工作速度较大的设备其充填性较好。⑥充填模膛方式。镦粗比挤压易充型。⑦其他如锻模有无润滑、有无预热等。

3、请阐述金属在模锻模膛内的变形过程及特点。(1)充型阶段

在最初的几次锻击时,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坯料高度减小,水平尺寸增大,并有部分金属压入模膛深处。这一阶段直到金属与模膛侧壁接触达到飞边槽桥口为止。特点:模锻所需的变形力不大。(2)形成飞边和充满阶段

继续锻造时,由于金属充满模膛圆角和深处的阻力较大,金属向阻力较小的飞边槽内流动,形成飞边。此时,模锻所需的变形力开始增大。随后,金属流入飞边槽的阻力因飞边变冷而急速增大,当这个阻力一旦大于金属充满模膛圆角和深处的阻力时,金属便改向模膛圆角和深处流动,直到模膛各个角落都被充满为止。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飞边进行强迫充填,变形力迅速增大。锻足阶段

如果坯料的形状、体积及飞边槽的尺寸等工艺参数都设计得恰当,当整个模膛被充满时,也正好锻到锻件所需高度。但是,由于坯料体积总是不够准确且往往都偏多,或者飞边槽阻力偏大,导致模膛已经充满,但上、下模还未合拢,需进一步锻足。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变形仅发生在分模面附近区域,以便向飞边槽挤出多余的金属。

4、简述模锻技术过程中确定分模面位置的原则。

①要保证模锻件易于从模膛中取出。故通常分模面选在模锻件最大截面上。②所选定的分模面应能使模膛的深度最浅。这样有利于金属充满模膛,便于锻件的取出和锻模的制造。

③选定的分模面应能使上下两模沿分模面的模膛轮廓一致,这样在安装锻模和生产中发现错模现象时,便于及时调整锻模位置。④分模面最好是平面,且上下锻模的模膛深度尽可能一致。便于锻模制造。⑤所选分模面尽可能使锻件上所加的敷料最少。这样既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又减少了切削加工的工作量。

5、落料和冲孔用凹、凸模刃口尺寸是如何确定的?

设计落料时,凹模刃口尺寸即为落料件尺寸,然后用缩小凸模刃口尺寸来保证间隙值。设计冲孔模时,凸模刃口尺寸为孔的尺寸,然后用扩大凹模刃口尺寸来保证间隙值。为保证零件的尺寸要求,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落料时取凹模刃口的尺寸应靠近落料件公差范围的最小尺寸;而冲孔时则取凸模刃口的尺寸靠近孔的公差范围内的最大尺寸。

第四章 粉末压制和常用复合材料成形过程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粉末冶金:粉末压制(这里主要指粉末冶金)是用金属粉末(或者金属和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做原料,经压制成形后烧结而制造各种类型的零件和产品的方法。

电解法:电解法是采用金属盐的水溶液电解析出或熔盐电解析出金属颗粒或海绵状金属块,再用机械法进行粉碎。雾化法金属粉末制备方法:雾化法是将熔化的金属液通过喷射气流(空气或惰性气体)、水蒸汽或水的机械力和急冷作用使金属熔液雾化,而得到金属粉末。

三、简答

1、硬质合金的分类情况及其主要用途是什么? 钨钴类(YG)主要组成为碳化钨(WC)和钴(Co)。常用牌号有YG3、YG6、YG8等。

钨钴类硬质合金有较好的强度和韧度,适宜制作切削脆性材料的刀具。如切削铸铁、脆性有色合金、电木等。且含钴愈高,强度和韧度愈好,而硬度、耐磨性降低,因此,含钴量较多的牌号一般多用作粗加工,而含钴量较少的牌号多用于作精加工。钨钴钛类(YT)主要组成为碳化钨、碳化钛(TiC)和钴。常用牌号有YT5、YT10、YTl5等。

钨钴钛类硬质合金含有比碳化钨更硬的碳化钛,因而硬度高,热硬性也较好,加工钢材时刀具表面会形成一层氧化钛薄膜,使切屑不易粘附,故适宜制作切削高韧度钢材的刀具。同样含钴量较高(如YT5.含钴9%)的牌号用作粗加工。钨钽类(YW)主要组成为碳化钨、碳化钛、碳化钽(TaC)和钴。其特点是抗弯强度高。牌号主要有YWl(84%WC、6%TiC、4%TaC、6%Co),YW2(82%WC、6%TiC、4%TaC、8%Co)两种。这类硬质合金制作的刀具用于加工不锈钢、耐热钢、高锰钢等难加工的材料。

2、请简要介绍粉末压制结构零件设计的原则

一、压制件应能顺利地从压模中取出

二、应避免压制件出现窄尖部分

窄尖部分会出现装粉不足,使压制成形因难。窄尖部分还会影响压模的强度和寿命。

三、零件的壁厚应尽量均匀,台肩尽可能的少,高(长)宽(直径)比不超过2.5(厚壁零件不超过4)零件的高度太高,压制方向上的台肩多,各部分壁厚相差过大等,都会造成压制件的密度分布不均匀。

四、制品的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压制烧结零件的尺寸精度,应以能满足零件的技术要求为准;既不要盲目地追求过高的尺寸精度,这样不仅大大增加生产成本;又不要不必要地降低尺寸精度,从而抹煞粉末压制的技术特点。

制品的表面粗糙度取决压模的表面粗糙度。烧结后一般在10~15μm,若想进一步降低表面粗糙度,则需要进行复压校形或精压。

3、请简要介绍金属粉末的制备方法

1、矿物还原法制取粉末

矿物还原法是金属矿石在一定冶金条件下被还原后,得到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金属料,然后将金属料经粉碎等处理以获得粉末。

矿物还原法主要适用于铁粉生产,也能生产钴、钼、钙、难熔的金属化合物粉末(如碳化物、硼化物、硅化物粉末)等。

2、电解法

电解法是采用金属盐的水溶液电解析出或熔盐电解析出金属颗粒或海绵状金属块,再用机械法进行粉碎。

电解法生产的金属品种多,纯度高,粉末颗粒呈树枝状或针状,其压制性和烧结性都较好。

3、雾化法制取粉末

雾化法是将熔化的金属液通过喷射气流(空气或惰性气体)、水蒸汽或水的机械力和急冷作用使金属熔液雾化,而得到金属粉末。

由于雾化法制得的粉末纯度较高,又可合金化,粉末有其特点,且产量高、成本较低,故其应用发展很快。可用来生产铁、钢、铅、铝、锌、铜及其合金等的粉末。

4、机械粉碎法

机械破碎法中最常用的是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对金属块或粒原料进行球磨。

适宜于制备一些脆性的金属粉末,或者经过脆性化处理的金属粉末(如经过氢化处理变脆的钛粉)。

第五章 固态材料的连接过程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焊接:将分离的金属用局部加热或加压等手段,借助于金属内部原子的结合与扩散作用牢固地连接起来,形成永久性接头的过程称为焊接。

熔化焊接:利用热源局部加热的方法,将两工件接合处加热到熔化状态,形成共同的熔池,凝固冷却后,使分离的工件牢固结合起来的焊接称为熔化焊。压力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对焊件施加一定压力(加热或不加热),以完成焊接的方法。钎焊:钎焊是采用熔点比母材低的金属作钎料,将焊件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使钎料填充接头间隙,与母材产生相互扩散,冷却后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

摩擦焊:摩擦焊是利用工件接触面摩擦产生的热量为热源,将工件端面加热到塑性状态,然后在压力下使金属连接在一起的焊接方法。

电阻焊:电阻焊是利用电流通过焊件时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加热焊件,在压力下进行焊接的。

直流正接和直流反接:直流正接:工件接阳极,焊条接阴极。直流反接:工件接阴极,焊条接阳极。

三、简答题

1、焊接用焊条药皮的作用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 药皮的作用

A 改焊接工艺性能:易引弧、稳弧,减小飞溅,使焊缝成形美观; B 机械保护作用:气体、熔渣隔离空气,保护熔液和熔池金属;

C 冶金处理作用:药皮中的某些元素可起到渗合金、脱氧、脱硫、去氢作用。药皮的组成

主要有稳弧剂、造气剂、造渣剂、脱氧剂、合金剂、粘结剂、稀渣剂、增塑剂等。主要原料有矿石、铁合金、有机物和化工产品等四类。

2、简述碱性焊条和酸性焊条的性能和用途。熔渣以酸性氧化物为主的焊条,称为酸性焊条。

酸性焊条的氧化性强,焊接时具有优良的焊接性能,如稳弧性好,脱渣力强,飞溅小,焊缝成形美观等,对铁锈、油污和水分等容易导致气孔的有害物质敏感性较低。熔渣以碱性氧化物为主的焊条,称为碱性焊条。

碱性焊条有较强的脱氧、去氧、除硫和抗裂纹的能力,焊缝力学性能好,但焊接技术性能不如酸性焊条,如引弧较困难,电弧稳定性较差等,一般要求用直流电源。而且药皮熔点较高,还应采用直流反接法。

3、手工电弧焊用焊条的选用原则是什么?

首先根据焊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抗裂性、耐蚀性及高温性能等要求,选用相应的焊条种类。再考虑焊接结构形状、受力情况、焊接设备条件和焊条售价来选定具体型号。①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若焊件为结构钢时,则焊条的选用应满足焊缝和母材“等强度”,且成分相近的焊条; 异种钢焊接时,应按其中强度较低的钢材选用焊条;

若焊件为特殊钢,如不锈钢、耐热钢等时,一般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类型按“等成分原则”选用与母材成分类型相同的焊条。

若母材中碳、琉、磷含且较高,则选用抗裂性能好的碱性焊条。②根据焊件的工作条件与结构特点

对于承受交变载荷、冲击载荷的焊接结构,或者形状复杂、厚度大,刚性大的焊件,应选用碱性低氢型焊条。

③根据焊接设备、施工条件和焊接技术性能

无法清理或在焊件坡口处有较多油污、铁锈、水分等赃物时,应选用酸性焊条。在保证焊缝品质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成本低、劳动条件好的焊条。无特殊要求时应尽量选用焊接技术性能好的酸性焊条。

4、什么是焊接热影响区?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对焊接接头有何影响? 在电弧热的作用下,焊缝两侧处于固态的母材发生组织或性能变化的区域,称为焊接热影响区。

热影响区可分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过热区的塑性和冲击韧度很低。焊接刚度大的结构或碳的质量分数较高的易淬火钢材时,易在此区产生裂纹。

一般情况下,焊接热影响区内的正火区的力学性能高于未经热处理的母材金属。已相变组织和未相变组织在冷却后晶粒大小不均匀对力学性能有不利影响。

5、焊接应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减少和消除焊接应力的措施有哪些?

焊接过程中对焊件进行了局部的不均匀的加热,是产生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根本原因。(1)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2)焊前预热

焊前将焊件预热到350-400℃,然后再进行焊接。预热可使焊缝部分金属和周围金属的温差减小,焊后又可比较均匀地同时冷却收缩,因此可显著减少焊接应力,同时可减少焊接变形。(3)加热“减应区”

在焊接结构上选择合适的部位加热后再焊接,可大大减少焊接应力。(4)焊后热处理

去应力退火过程可以消除焊接应力。

即将工件均匀加热到600-6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整体高温回火消除焊接应力的效果最好,一般可将80%—90%以上的残余应力消除掉。

6、简述金属材料焊接性的概念。指在一定的焊接工艺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即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称为金属材料的焊接性。

7、简述埋弧自动焊的特点及应用。

①生产率高 生产率比手工电弧焊高5-10倍。②焊接品质高而且稳定 ③节省金属材料 ④劳动条件好

但是埋弧自动焊的灵活性差,只能焊接长而规则的水平焊缝,不能焊短的、不规则焊缝和空间焊缝,也不能焊薄的工件。焊接过程中,无法观察焊缝成形情况,因而对坡口的加工、清理和接头的装配要求较高。埋弧自动焊设备较复杂,价格高,投资大。应用

埋弧自动焊通常用于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和耐热钢等中厚板(6-60mm)结构的长焊缝及直径大于250mm环缝的平焊,生产批量越大,经济效果越佳。

8、铸铁焊补的主要困难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设计基础复习整理 篇2

1.引导学生复习“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有条理地整理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在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的同时,解决年、月、日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各种复习活动中充分感受时间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时间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自主复习和整理知识的过程,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遵守时间、 爱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复习重点】

进一步巩固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闰年的不同判断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1.汇报交流,整理知识。

师:昨天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学过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整理,你们完成任务了吗?

(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

组l:我们认真阅读了课本,把这个单元的内容按四个知识点来复习,一是“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是判断平年和闰年,三是24时计时法,四是经过时间的计算。

组2:我们知道一年有12个月,其中1月、3月、 5月、7月、8月、10月、12月七个月是大月,4月 、6月、9月、11月四个月是小月;2月份是特殊月,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我们还知道计时方法有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运用很普遍,钟表上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就叫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改写成24时计时法,要去掉表示时间的限制词加上12,24时计时法改写成普通计时法,要加上表示时间的限制词,第二圈要加上12。

组3:我们小组把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归纳、整理成一首儿歌。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二月份,最特殊,二八、二九来变化;

闰年它就二十九,平年它就二十八;

4除年号有余数,整百年号划双零。

计时方法有两种,24时法和普通法;

第一圈,数不变,普通计时加词语;

第二圈,加词语减12,减词语加12。

时间单位排好队,最大单位是世纪;

一世纪100年,一季度三个月。

一年等于多少天?

平年365,闰年366;

1小时60分,1分等于60秒;

l小时有4刻,一刻等于15分。

年、月、日、时、分、秒,

相邻进率要记好。

组4:我们小组要补充判断平年和闰年的三种方法。方法一,根据全年的天数来判断,有365天的是平年,有366天的是闰年。方法二,根据二月份的天数来判断,有28天的是平年,有29天的是闰年。方法三,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组5:我们小组还想补充一下求经过时间、开始时刻和终止时刻的方法。求经过的时间,用“终止时刻减去开始时刻”;求开始时刻,用“终止时刻减去经过的时间”;求终止时刻,用“开始时刻加上经过的时间。”

组6:我们小组在整理和复习的基础上,还收集了故事 《2月28天的由来》,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除了闰年,2月都是28天。据说,这是两个独裁者造成的。现在的公历,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即一个“回归年”,共365.2422天。公元前46年,罗马大独裁者恺撒大帝主持制定“儒略历”(即阳历),经过筹算、安排,确定将一年分为12个月,其中逢单月是31天,为大月;逢双月是30天,为小月。但这样一来,每年就有366天,如闰年正好,平年便多了一天,因此必须在某月中减一天,究竟从哪个月中减一天呢?按照当时的罗马规定,全国的死刑犯都集中在2月处决,罗马人视2月为“凶月”,当然希望它越短越好,于是便决定2月份减少一天,只有29天。 后来,另一个独裁者奥古斯都当了罗马皇帝,他发现恺撒大帝生于大月的7月,而他生于小月的8月,感到吃亏了,于是他下令把8月改为大月,还将下半年的10月和12月都改为大月,9、11两个月改为小月。但这么一改,一年又多了一天,不用说,他也仍然从不吉利的2月里再减去一天,这样2月就只剩28天了。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单元的知识学得还不错,而且课后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复习,现在请同学互相评一评,你认为哪个小组的同学汇报得最全面,在今后的整理和复习中,你将从哪些方向努力。

(让学生通过听一听、评一评的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学习别人做得好的地方,达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2.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师:请聪明的小法官判断对错。

(1)一年中有12个月,6个大月,6个小月。

(2)小红的爸爸4月31日从昆明出差回来。

(3)2015年的11月有4个星期零2天。

(4)1996年是平年。

(5)1800年是闰年。

师:下面是小明的数学日记,哪里有问题?请你帮他改正过来。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小明,我和妈妈现在要去舅舅家,因为舅舅出差去了,要到6月31日才能回来,所以我们要去把表弟接到我家来。表弟今年5岁了,他是2011年2月30日出生的。舅舅工作很辛苦,经常出差,有一次他整整出差62天,正好是两个月呢。今天是5月30日,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我要带表弟好好玩一玩。

师:下面有两道趣味题,答答看。

(1)大家喜欢足球吗?一场足球比赛,上下半场各45分钟,中场休息15分钟,小刚20:30进场时,下半场正好开始。这场球赛几点开始,几点结束?

(2)看完球赛后,一场大雨从22时下到23时还没停,小刚问妈妈:再过48小时会出太阳吗?你能回答小刚的问题吗?

3.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聪明的人珍惜时间,糊涂的人浪费时间,希望你们都能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让我们一起做时间的主人吧!

【复习反思】

设计基础复习整理 篇3

[关键词]三角形 复习方法 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4-071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三角形知识总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与意义、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分类,三角形的面积的有关知识。

(2)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复习,初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基本复习技能。

(3)提高复习课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复习三角形相关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单元复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的构建。通过复习活动,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除圆以外所有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已经具有初步的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还会将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老师带来一组漂亮的图片,请你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一下。(播放课件)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三角形或者都和三角形有关。

师:看来三角形不但实用而且很美观。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通过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的美丽和实用,激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揭示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

师:请拿出你的课本找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开始阅读。(出示课件:谁用响亮的声音把它读给同学们听听?)

自主复习提示:①课本中把三角形分为哪几部分来学习的?每个部分的知识点有哪些?重点是什么?②关于三角形,课本中有哪些公式?是用什么数学方法怎样推导出来的?③把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咱们开始阅读吧!

师:读完的同学请坐正,谁先把你的阅读收获说给同学们听听?

生说……生评……

师:大家收获真不少,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能把这些凌乱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地展现出来呢?咱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哪个小组先把你们的作品展现一下?(实物投影)同学们整理的都很棒,老师把刚才同学们整理的知识进行了汇总。(课件演示)你在复习时,觉得哪个知识点有困惑,说出来咱们共同探讨一下。解决不了的老师来帮忙。

师:回忆一下,面积的推导公式是怎样的?谁来说一说?

生1:我们是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公式推导出来的。

师:很棒!(课件演示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边看教师边解释)感觉如何?

生2:转化可以把新知识的探究与已经掌握了的知识联系起来,事情就简单化了。(板书:转化法)

师(指着网络图中三角形内角和):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生3:测量,然后相加。

生4:剪拼。就是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

师:这种方法很好,咱们共同回忆一下。(课件演示剪拼过程)其实这种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我们给它起名叫剪拼法。(板书:剪拼法)

师:剪拼法和转化法是数学上很重要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关于三角形的知识同学们有了更深层的了解了吗?老师想挑战你们一把,敢应战吗?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师:下面的问题怎么解决?解决这类问题的依据又是什么?测试一下就知道你是否真正理解了。

1.下面每组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你能想个办法让它稳定吗?

3.数学游戏:猜猜我是谁?

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180°,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内角和吗?

5.有一块长6米,宽2.5米的黄布,要做成三角形小旗,可以做成多少面?

6.三角形在咱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播放课件,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三角形的用途,在音乐中欣赏三角形的美感)

师:三角形的作用很多很大,希望长大后的你,能用三角形发明更多的东西,让它散发出无限的力量。

四、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师:回忆一下,咱们这节课复习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咱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的?希望同学们可以学以致用,并用这种方法对其他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评析】三角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先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达到旧知迁移的目的,再从三角形的特性、分类、图形的拼组及作用深入复习三角形,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了解并喜欢三角形。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全面性,小组汇报中大家取长补短,回忆知识。教师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全面带动学生去整理,在此过程中通过课件动态展示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摆小棒,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既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操作的空间,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既能让学生养成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良好习惯,又能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复习(ppt整理) 篇4

教学设计概述

一、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理论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有效的学习,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把有关的学习原理和教学原理转化为对教学材料、教学活动、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等的合理规划,最终创造出一个经过验证的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教学系统的过程。它是以解决实际存在的教学问题为依归的。教学设计的特点:(1)超越个人经验和直觉(2)缜密、系统

(3)从关注教师到关注学生 2.教学设计理论的主要内容

(1)发展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2)系统阐明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步骤等(3)阐明如何操纵影响教与学结果的因素 3.主要教学设计理论

(1)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2)瑞格鲁斯的教学设计理论(3)梅里尔的教学设计理论

二、教学设计的历史沿革

(一)以时间为考察方式 1. 第二次世界大战:

(1)以米勒(Robert B.Miller):任务分析方法为代表(2)强调学习者积极介入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2.程序教学的贡献

(1)程序教材必须满足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和低错误率

(2)开发程序教学材料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分析、开发、试用、修正)蕴含了形成性评价的思想并构成了目前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基础 3.行为目标的流行

(1)布鲁姆(Benjamin 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类目标、情感类目标、心理动作类目标(1956)

(2)梅杰(Robert Mager)具体阐述了学习目标编写的基本要求(1962)4.标准参照测验的使用

格拉泽(Robert Glaser)创造了标准参照测验这个术语,并指出它可以用于评估学生的起点行为和对行为目标的掌握程度(1962)5.加涅的早期工作

(1)在《学习的条件》中,加涅把学习的结果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1965)(2)分析教学过程,提出九大教学事件(3)层级分析方法 6.形成性评价的提出

斯克里温(Michael Scriven)首创了形成性评价术语,并指出它对于有效教学材教学设计

料的最终形成是十分必要的

7.教学设计领域的初步形成(早期的系统方法模型)系统方法介入教育领域,使上述各种理论和方法得到了有机的整合,形成了系统化教学设计的早期模型 8.教学设计的初步发展

(1)20世纪70年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教学设计的模型(2)教学设计在众多部门得到了应用

(3)美国以外的不少国家也纷纷支持与教学系统设计相关的各项研究和培训工作

9.教学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1)20世纪80年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日益增强(2)计算机教育应用的影响:自动化教学设计的提出(3)绩效技术的影响(4)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

(5)动机理论的影响:动机设计

(二)另一种考察方法

巴纳锡(Bela.H.Banathy)从设计未来的假设出发,大力提倡综合系统设计方法,区分出四代设计方式:

第一代设计是受系统工程学方法极大影响的“按指令设计”(design by dictate)方式;

第二代设计是“为(决策者等)的设计”(designing for);

第三代设计是设计者与决策者一起通过具有实际意义的讨论而进行的(designing with);

第四代设计是“置身于其中的设计”(designing within):参与式教学设计的兴起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1)教学设计是一个目标导向的过程(2)教学设计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3)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

(4)教学设计必须以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为基础(5)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自我纠正的过程

(6)教学设计是典型的团队任务,需要社会互动和合作(7)教学设计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统一

四、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1.解决以下四个主要问题:

我们要去哪里?(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怎样到达那里?(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方法、媒体等);我们怎样知道我们到了那里?(怎样测验、评价和修改教学材料?);我们在为谁设计教学?(学习者或受训者有何特征?)2.ADDIE模式:

(1)分析:包括需求分析、目的确定以及学习者、任务、背景、目的和从属技能分析等

(2)设计:包括具体目标陈述、区分学习类型、教学材料编制、测试项目编制教学设计

和教学策略选择等

(3)开发:涉及按设计结果准备教学材料

(4)实施:包括支持教学开展的各种活动,即在实际的情境中传递教学(5)评价:包含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以及修正

五、有影响的人物和著作

斯金纳、布鲁姆、加涅等……

六、教学设计者的能力资格和道德规范

(一)能力资格:能力资格指的是适当或足够有效地完成专业任务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它是胜任某职业或专业的前提条件。

国际培训、绩效与教学标准委员会(International Board of Standard for Training,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 IBSTPI)从1984年成立以来就开始就致力于教育技术领域的各种专业人员的能力资格制定工作。在1986年提出的第一版能力资格的基础上不断修订更新,于2000年形成了有影响的一套能力资格。

1、教学设计者的能力资格主要内容: 专业基础

1.以视觉、口头和书面形式沟通。(基本)2.把最新的研究和理论应用于实践。(高级)

3.更新和提高自己在教学设计和相关领域的技能和知识。(基本)4.将基本研究技能应用于设计项目。(高级)

5.确认和解决设计与工作环境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高级)计划和分析

1.开展需求评估(基本)2.设计课程或教学(基本)

3.为教学内容的确定选用各种技术。(基本)4.识别并描述目标人群的特征。(基本)5.分析环境特征。(基本)

6.分析现有技术和新兴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教学环境中的运用。(基本)7.在最后确定设计方案和策略之前,对环境要素加以思考和研究。(基本)设计和开发

1.选择、修改或创造与项目相适应的设计和开发的模式。(高级)2.选用各种技术对教学内容和策略进行定义和排序。(基本)3.选择和修改现有的教学材料。(基本)4.开发教学材料。(基本)

5.设计能反映不同学习者和学习者团体多样性的教学。(基本)6.评价和评估教学及其影响。(基本)实施和管理

1.计划和监督多种教学设计项目。(高级)

2.促进设计项目主要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和伙伴关系。(高级)3.把商业技能用于管理教学设计。(高级)4.设计教学管理系统。(高级)

5.维持教学产品和方案的有效实施。(基本)

(二)教学设计者的道德规范 教学设计

对他人负责

1.为客户的问题提供充分有效的、起作用的和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2.系统地改善绩效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正当的和恰当的目的。3.促进个人成就。

4.帮助客户作出明智的决定。

5.告知他人潜在的违反伦理之处和利益冲突。6.教给客户教学设计和绩效改进方面的知识。社会使命

1.支持个人和组织的高尚的、对社会负责的目的和活动。2.根据有关社会问题的道德和伦理立场来做出专业决定。3.考虑所计划的干预措施对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影响。尊重他人的权利

1.保护客户和同事的信息与沟通的隐私、坦诚和机密。2.尊重版权和知识产权。

3.不为个人利益滥用客户和同事的信息。4.不把他人的思想和工作占为己有。5.不对他人妄下断语。

6.在雇用、留用、和升迁等方面,不要有不公平的歧视行为。专业实践

1.在工作的各方面都要诚实、公正。2.与其他专业人员共享知识和技能。3.承认他人的贡献。

4.帮助和支持同事。为专业的发展奉献时间和精力。5.遇到不道德的客户或发生利益冲突时,退出或离开。

教学系统导论-教学设计导论 教学设计

一. 教学与学习的关系

1.学习的概念: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和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是发生于学习者内部的过程。

学习的特征:学习表现为一种变化;导致主体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经验;主体的行为或行为倾向上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教学的意义:教学是为了促进学习而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一系列外在的事件和条件进行的安排和组织。教学并非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但对外在教学事件和条件的合理安排往往能够促进学习的发生。

二. 关于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学习受众多变量影响,因而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在多种水平上进行,既有即时的,也有长期的;教学设计是由多个子过程组成的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系统设计的教学能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发展。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

三. 关于学习的原理

接近原理:刺激情境必须与合乎要求的反应同时出现

重复原理:要想使学习得到进步并可靠地保持,刺激和它的反应需要重复或练习强化原理:(1)在学习者表现出新的学习行为之后,要让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即奖励)伴随其后。

(2)强化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在的。以原有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促进学习者主动加工。

学习的社会文化原理:

协商的意义——学习是一个建构意义的社会过程。情境认知——习得的性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获得的,而且所觉察到的对该情境的利用对随后的提取和使用有一定意义。

活动理论——学习是作为活动的结果而发生的。所有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通过参与活动,学习得以发生。

四. 学习的条件(学习者之内与之外的一整套因素。外部因素如:学习的环境、该教学设计

环境中的资源以及学习活动的管理;内部因素如:学习者带到学习任务中的心理状态、先前习得的性能、个别学习者的个人目标……)

1.几种基本的学习观

学习的行为主义观

学习的认知观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是认知结构形成、重组和使用的过程。

学习建构主义观

学习的本质 学习是环境刺激与行为之间的联结,是对环境刺激的应答或反应。

学习是主体主动的建构活动,是外部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强化而加强合宜行为、消退不良行为的过程。

信息加工的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双向的相互过程,即对信作用,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主要息产生注意、涉及同化和顺应。进行知觉和有意义的编码,以便在需要时能有效提取的过程。知识

个人意义 学习的结果 学习者 行为习惯

被动地受环境事件的影响。

带着原有经验,主动地寻找信息以解决问题,必要时可对原有知识进行重组以获得理解或顿悟。

在自己经验背景的基础上与环境交互作用,提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最终形成意义,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者阵营有效因素是什么(行为主义者)教学设计

学习者是独特的,必须以自己独特的学习者学习某个给定概念的方式 方式进行学习有许多相似之处

学习者必须发现新概念的个人意义,需要直接且清晰地对学习者解释 并将之与原有学习相联系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必须鼓励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必须为学习者的学习负责

目的是培养能进行终身学习和独立目的是教给学生独立的成人所必需 学习的学习者的关键技能和知识

2.学习的一般过程

(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加涅)信息的储存:记忆系统、知识表征

认知过程:注意、知觉、复述、有意义的编码、提取

控制过程:执行控制、预期

(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过程 四种学习类型

根据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过程的不同性质,学习可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学习材料必须是有逻辑意义的(外部条件)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同化新概念的相应知识)(内部条件)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内部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 同化的过程:

下位学习(subordiant learning):将概括程度和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教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上位学习(super-ordinate learning):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教学设计

平,可以把一系列已有观念类属于其下时,新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上位关系

组合学习(coordinate learning):指学生将要学习的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既不存在类属(下位)关系,也不存在总括(上位)关系,但却具有某种共同或相关属性的情况。

(4)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M.C.Wittrock)在吸收了当代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概括了他本人长期在课堂教学研究中的成果的基础上,于1983年提出了说明人的一般学习过程的生成学习理论。

维特罗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作出推论。

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学习者将已有认知结构(已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事件和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信息(新知识)相结合,主动地选择注意信息并主动地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

3.教学与学习过程

学习的外部条件

引起注意,确保刺激被接受 告知学习目标,确立适当的预期

提示学习者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先前学习的内容

以清晰而富有特色的方式呈现材料,确保选择性知觉 以适当的语义编码指导学习引出反应,包括反应生成 提供学习结果的反馈

评估作业,包括提供学习结果反馈就会 安排多种练习以帮助将来的提取和迁移

记忆的作用——学习的内部条件 教学设计

长时记忆中的内容能够被提取出来进入工作记忆,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加涅称其为学习的内部条件。

五.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在加涅看来,教学设计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系统方法。即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来构建一个内部各要素高度一致和相容的教学系统,并最终解决教学问题。

教学基本设计模型:(1)研究教学的需要

(2)将总体的教学目的转化成课程或教程的框架(3)鉴别教程目标的类型(4)鉴别终点目标和使能目标

(5)分析各使能目标的类型并推断学习的条件,进而确定教学的顺序(6)设计教学单元(7)课的设计

(8)设计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方法(9)传输系统的设计(10)评价

教学系统导论-设计教学系统一. 若干假设

教学系统也可被称为学习环境。教学系统设计并不暗含某种具体的教学法或学习论,教学系统设计是另一个更大过程的特例,这一过程被称作人类绩效技术(HTP)。教学设计

二. 基本过程:ADDIE模型

分析

包括需求分析、目的确定以及学习者、任务、背景、目的和从属技能分析等 设计

包括具体目标陈述、区分学习类型、教学材料编制、测试项目编制和教学策略选择等 开发

涉及按设计结果准备教学材料 实施

包括支持教学开展的各种活动,即在实际的情境中传递教学 评价

包含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以及修正

三. 其他模型

一般化的模型

(1)迪克-凯瑞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迪克-凯瑞模式是最经典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教学设计模式之一,十分注重教学过程的系统性。他们认为教学过程的现代视野是将教学看成为一个系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每一个成分对成功的学习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2)支架式教学设计模式

支架式教学的定义及理论基础: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III))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支架的常见类型

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建议支架;工具支架;图表支架(详细参见ppt中p71~p88)支架在教学中的作用

间接影响儿童认知过程:激发兴趣和动机、帮助儿童建立自信、提醒儿童注意当前的学习任务。

直接影响儿童认知过程:向儿童解释当前学习任务、激活儿童已有经验、向儿童提供解决策略、向儿童示范解决过程。

(3)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是由荷兰特温特大学的麦里恩博尔(van Merriënboer)等人提出的一种面向复杂学习的整体设计模式。(传统教学设计模式的问题

基于学习领域的划分:分离的学习破碎的学习形式

迁移悖论:最有助于实现孤立的具体目标的教学方法往往不同于实现综合学习目的和学习迁移的教学方法。)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 支持性信息 程序性信息 部分任务练习

(5)情境化的模型: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境或专门组织的教学设计模式

四. 教学系统设计与这一过程的表征:

简易方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教材P83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简易方程的意义和作用,会解简易方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加深对列方程解题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教学难点: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学练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揭示课题

1.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2.这一单元的知识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咱们进行一次“学力大比拼”来检测一下。以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组这个单元的知识掌握得最好!

二、回顾梳理 构建网络

(一)组内回顾 唤醒旧知

提出要求:在“学力大比拼”之前,老师给每个组一个交流的机会,把自己梳理的本单元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的要求:

(1)清楚地说给大家听;(2)认真倾听,适当补充;

(3)人人都要发言。

(教师行间巡视,适时指导。)

(二)暴露思维 组织研讨

问题:1.刚才我们以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复习,这个单元到底有哪些知识点呢?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交流的结果?

(三)、集体交流 拾遗补漏

问题:谁来说说这些知识点中有哪些容易出错或应该注意的地方?

1.平方。

2.省略乘号。

3.数字写在字母前面,乘1时1可省略。

4.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方程两边要同加同减同乘同 除以相同的数,乘上和除以的数不能是0。

5.解方程后别忘了检验。

6.要从题目中的关键句中找准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三、基础练习排查漏洞

(一)用字母表示数

PPT出示练习题

提出要求:认真审题,独立解决,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教师行间巡视,记录学生的错误点及学生名单。

(二)解简易方程

出示练习:

6x+8=23

()

8x-5=15×5

()

30a+5b

()

7x-8<36

()

10x=y

()

(2.4+a)÷2.4=5

()

1÷8=0.125()

6x+8=9x-13

()问题:

1.上面哪些是方程?你是怎样判断的?用“√”表示。

2.你会解这些方程吗?选择一个解一解。

3.反馈,指名讲解解方程的过程。

(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提出要求:任选一题,用方程解决,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行间巡视,集体交流。)

四、总结质疑 反思评价 问题: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一单元结束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小结:老师建议大家建立一个“个人成长档案”,记录下自己在学习

过程中的困惑和平日的错题,这样就可以使今后的总复习更有

针对性,而且省时高效。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84页练习十八,第4题。

设计基础复习整理 篇6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2011版本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7页。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两步)的重要单元,而本节课是对这个单元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重难点包括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用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只要是将运算顺序进行整理和复习,并且巩固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并能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3.通过整理本单元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我们都知道懒羊羊最喜欢吃美食,一有机会他都会偷偷溜出羊村享受美食,今天呀,他又偷偷跑出去了,可是今天他没有那么幸运,我们一起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师:懒羊羊怎么了?正当喜羊羊着急的时候,灰太狼寄来了一封信。

录音播放“哈哈,你们想救懒羊羊吗?想要救出懒羊羊,就要用到混合运算的知识闯过三关。你们准备好了吗?再不快一点懒羊羊可要被我吃掉了哦!”

师:羊村的羊羊们已经在积极地做准备,我们也来整理和复习一下混合运算的知识,来助它们一臂之力吧。

板书:整理和复习-混合运算

2.分类整理

师:先来算一算,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师: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能把哪些算式分成一类,同桌互相说一说。想一想,你是怎么分的?

① 4×6÷8=3 ②7×(36-30)=42 ③72-5×8=32

② ④48-18+32=62 ⑤30÷6+29=34 ⑥(14+21)÷7=5

3.学生汇报

师:那同学们,你们能把这些算是分分类吗?我们首先前后同桌说一说那些算是可以分成一类,再想一想,你是怎么分的?听明白了没有?开始吧!(2分钟)

师:谁上来分一分,摆一摆?

师: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吗?

生:同级的,不同级的,有小括号的师:很棒,那就是把这6个算式分成的三类,你知道这三类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师:第一类谁来说一说?生: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顺序从左往右计算,为了帮助你们记住这些方法,老师把他们变了一句儿歌,大家想不想知道?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儿歌

师生齐读:同级运算最好办,从左往右依次算,那第二类的计算顺序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那你能把他编成儿歌方便大家记忆吗?

生:两级运算都出现,先算乘除后加减,嗯,你想的和老师想到一块去了,变得很顺口,那我们把这句儿歌来读一读。预备起

师:那第三类算是有括号怎么办呢?那谁来再来编一句儿歌?嗯,老师再你的俱初上稍微修改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生同读:遇到括号怎么办?括号里面优先算?

师: 小朋友们你们记住这三类运算顺序了吗?(记住了)那接下来呀,我们就和喜羊羊一起去救懒羊羊吧。

3.复习巩固 第一关:扫雷大比拼

师:我们请看第一关:扫雷大比拼。灰太狼再这里放了四个地雷,每个地雷里面都藏有一道题。只有找到每道题的错误并改正过来才能将地雷扫除,顺利过关。

师:水嘴勇敢,愿意做第一个扫地雷的孩子?xxx,这里有4个雷,你选几号雷?他错在了哪里?我们一起来改错。

师:第二个机会谁来?这个题有错在了哪里?那谁能把他的错误给改过来?真棒!看来你是个扫雷的高手。

师:哎呀,大家真是太厉害了,4个雷都没有难住大家

=14+38 =16÷16 =54÷9 =20÷5 =52 =1 =5 =4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这四道改错题。想一想,在计算时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哎,只要大家在计算中做到这四个字(看,想,算,查),相信你就不是小马虎呢!

师: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成功的扫除了地雷的危险,真棒!我们继续出发,接下来又有什么样的难关在等着我们呢? 想不想继续?(想)

第二关,问题大不同。

师:呀!灰太狼把第二关“问题大不同”设在了河边,他说需要成功解决气球里的三个问题乌龟才会答应让我们过河.师:看看灰太狼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首先来看

问题1,谁来读一读问题一

(1)灰太狼去花店给红太狼买花,买6枝康乃馨和1枝百合花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你能解答吗?为什么不能?那你需要什么条件,谁来说一说,师:那老师给你们一些条件。现在你能解决吗?(能)那请大家拿出里的题卡,在题卡上列综合算式并计算,写好单位和答,在序号一那开始写,师:说来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师:说的非常的完整,那请大家仔细看一看,3×6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那再+5又是什么意思呢?说的太棒了,做对的同学请举手,看来问题一没能难倒大家,我们接着来看看问题2,一起来读一读问题2:开始“

问题2

(2)灰太狼带了50元钱,买了一束玫瑰花后,剩下的钱全部买百合花,可以买多少枝?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条件?其他条件在这个题中有用吗?那就是多余条件。解决问题时可要看清楚问题,不要用错条件哦!好了现在请大家拿出题卡,完成问题2,脱式计算,能用综合算式就用综合算式,刚才老师发现有两种答案。

师:是这样做的举手?是这样做的举手?

师:我们来重点观察这两个算式。有同学加了括号,有同学没加,到底哪种是对的呢?

师:你们觉得要不要加小括号?说说理由,为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师:为什么要先算减法? 师:而不加小括号会怎么样?

师:这样就不符合题目的意思呢。所有有减有除时,要先算减法怎么办?

师: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改变运算顺序)。

问题3

(3)你想买什么?在题卡上列式计算出要花多少钱?只写算式,不写问题。

(4)师:谁愿意展示你的算式,让大家猜猜你买的是什么? 师:他猜对了吗?你来鼓励一下他吧。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改一下规则,你能说出某个算式是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吗? 师:老师也有一个算式想考考大家,你知道算式(5+3)×9是解答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吗?

3.巩固提升

师:成功过河之后,瞧,灰太狼的家就在前面了。怎样才能进入灰太狼的城堡呢?!细心的喜羊羊发现城堡旁边有一个伸缩楼梯。伸缩楼梯可是最难的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闯过这个难关?请看题:

师:一本故事书有75页,小灰灰已经看了19页;剩下的打算一个星期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几页?

师:(1)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列出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的想法。

(4)这道题需要加小括号吗?为什么?

(5)你能正确解答吗?

师: 小灰灰在计算6+ ¨ ×5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后算乘法了,结果得数是40.正确的得数应该是多少?

解题思路:

这是一道乘、加混合的题,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而题目上“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先算加法后算乘法了”也就是6加¨的和乘5得40,那么6加¨的和是8,因此¨等于2。所以,此题应该是6+2×5=16.师:恭喜大家闯关成功了,快进城堡救懒羊羊吧。

注重知识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篇7

关键词:高考复习,地理知识,整理方法

从近几年文综地理试卷来看, 彰显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以基础知识为载体的思维活动。俗话说“基础不劳, 一切徒劳”。只有坚持“回归基础”,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地理学科考查范围非常广, 知识内容庞大复杂, 复习时间又相当有限, 若单纯机械地“炒旧饭”, 不仅时间不容许, 而且达不到高考文综试卷的能力要求, 同时还会导致学生感到没有新意, 激发不起学习的积极性。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在人的思维参与下, 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认知过程, 即是采取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方法, 对知识进行处理, 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之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网络化的过程, 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知识的内化和能力形成的过程。在高考复习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课本, 通过对地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 (即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 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梳理, 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网络化, 是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科内的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也是高考能否获胜的关键。

一、构建知识模式, 形成认知结构

希卢姆认为:如果懂得了基本结构中的原理, 有利于理解其他类似的事物。把一件事物放进构造好的模式中, 就不容易忘记。构建地理知识模式揭示知识的构成状况, 是构建认知结构的重要方法。运用地理知识模式, 指导学生学习, 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使学生认识地理问题有个基本思路, 分析地理问题有章可循, 以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二、总结知识规律, 加深理解记忆

地理规律是指地理事物或现象在发展中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趋势, 是对许多零碎地理知识地有机统整。在高考复习中, 采取分类、归纳、整理、比较、假设推理、简图导出等方法将教材中的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内容, 从部分到整体, 从一般到特殊, 逐步加以归纳分析,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使其知识结构系统条线分明、脉络清晰, 化繁为简, 便于知识理解记忆。并引导学生将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结合起来对比, 运用“是, 不是”“不是, 是” (即应该是这种气候类型, 但为什么不是;应该不是这种气候类型, 但为什么却是) , 引导学生抓住共性的基础上掌握个性, 如赤道附近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 但在赤道上的东非高原为什么不是?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中美洲的东北部、巴西的东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远离赤道, 本不是热带雨林气候, 但为什么却是?

三、分析知识内在联系, 构建思维线索

实践证明:孤立地死记硬背地理知识, 只能学到一些零散的知识, 如果以某一思维线索整理, 就能获得一串的地理知识。因此, 在教学中, 要力求使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知识结构, 通过变换角度 (如空间的分布、时间的顺序、因果的联系等) 或以某种载体来整合知识, 内化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运用知识的线索, 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 由“知识点”连成“知识线”, 进而结成“知识网”。如以区域地理为载体, 对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进行重组:位置 (经、纬度及海陆位置) ——地形、地质——气候、自然带——河流、地下水——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环境问题——发展方向;在哪里 (区域定位) ——有什么 (区域特征) ——为什么 (地理特征成因) ——怎么样 (有哪些优势和存在哪些问题) ——怎么办 (如何解决和发展方向) 。

四、比较知识异同, 突出本质特征

比较法是地理学的重要方法。比较法可分:类比法———对同类事物比较, 包括同类同型事物的比较、同类异型事物的比较、异类而共性事物的比较等。纵比法——对发展过程各阶段、等级系统各层次、延伸方向各部分的比较。横比法——对不同地区的同一地理事物、或两个以上同类地理事物的各个方面等进行比较。中心内容比较法——以一个对象为中心, 分别与几个对象为参照进行比较, 以突出中心地理事物的内容。综合比较法——比较对象和比较内容都较多的比较方法, 内容全面、角度多样, 有助于全面了解完整的地理事物。通过比较知识异同, 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加深对要领的理解;加强知识联系, 便于掌握和扩大新知识;同时促进对知识的综合分析, 利于发展思维能力等。例如, 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气候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气候在成因和特征上存在的异同;中亚地区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和特点上的异同。

五、突出主干知识的多向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

现代心理学表明:人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是通过将知识信息加以组织和编码储存在大脑中, 待遇要时提取的。这些信息越有序, 越能表现信息间的内在联系, 就越利于信息的储存和提取。系统论明确指出:各部分知识的相加不等于各部分知识之和, 知识的整体要大于各部分知识之和。因此, 在高考复习中, 我们可以从一个问题 (信息) 出发, 突破原有的知识圈, 充分发挥想象力, 以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 建立整体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如气候知识, 我们可以从气候因素、气候要素、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资源、气象灾害、气候评价、与土壤和动植被的关系、相关自然带、与地形的关系、与河流的关系、对工业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对水利建设的影响、对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影响、对交通的影响、对军事的影响、对洋流的影响、对旅游业的影响、对聚落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六、抓住主导因素, 把握区域总体特征

地理环境是由诸多环境要素综合的产物, 这些环境要素, 既有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组成因素, 又处于与其他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 对于每一处环境的形成, 必定有一个主导因素。因此复习时, 根据地理事物形成、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抓住主导因素, 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浅谈小学数学整理复习 篇8

【关键词】学生乐学;归纳方法;照顾差异;重点复习

小学数学12册后期的总复习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知识技能的系统整理和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内容有些“枯燥”,毕业复习时学生会越感无味,复习效果的好坏,复习质量的高低,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对复习方法的选择和复习内容的设计、以及学生复习的兴趣有关。为把好小学数学最后一关,我结合自己任教小学毕业班数学的点滴体会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变被动学习为乐学

到了毕业总复习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思想混乱,厌学情绪。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1)由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及社会和电视的一些影响,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开始有了变化,集中不了精力学习。

(2)认为所复习的内容都是新授时已学会的知识,不必再听。

(3)认为自己笨,学习基础差,怎么学也赶不上别人,所以便得过且过,无心学习。

(4)不明确学习目的,认为自己是为别人读书,抱着读成什么算什么的态度学习。一旦学生有了厌学情绪,学习就会下降,学不好知识。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消除不良思想,树立温故而知新的思想,克服得过且过的思想,明确学习目的,从而努力学习。

怎样使学生乐学呢?“乐学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与学习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当学生处于一种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时,心情会感到很愉快,自然会进入学习的最好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动手操作、动手实验、大胆尝试等学习活动中去。但由于学习环境的不同,学生面对教师严肃神情,不敢说出自己在解题上的见解,怕说错了会遭到老师的责备和同学们的冷嘲热讽。所以,要让学生乐学,必须想办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能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学习环境,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二、课堂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对课堂教学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不管教学时间多么紧,当课堂纪律出现问题时,教师应把纪律放在首位,多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保证同学们有一个不受别人影响的学习环境,让同学们能好好听课,同时把这些闹、笑、捣乱课堂学生的精力引到学习上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有计划、有重点地复习

1.结合实际制定总复习计划

合理的总复习计划能保证总复习的顺利进行,让学生通过这次复习更好的掌握小学数学知识。制定的计划要有重、难点及侧重点,并要根据学生情况去设计,如:基础差的,可从概念知识入手,弄清法则、性质,会解简单的应用题和一般的复合应用题,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几何面积、体积的计算,在掌握好基础知识后再复习难度稍大的知识。基础好的: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稍有难度的知识上,比如:简算,稍复杂的应用题,有关几何知识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实际问题及有关应用题等。

2.抓住复习重点,突出难点

对各部分知识复习时要让学生先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等,并且熟记数量关系、法则、公式、计量单位的进率。小学所学数学知识中,计算和应用题是复习重点,突破这两个重点,坚持每日进行计算的练习,提高速度和准确率。其中简算是重点中的一个难点,必须通过多接触多练,提高技能。应用题要归类复习,数量关系是基础,结合线段图、分析法等帮助解答,并进行专项训练。几何知识和应用题是复习的难点,几何知识注重公式的熟练和运用。

3.对重点知识的复习要有侧重点

复习时,要注意复习重点内容的侧重点在什么地方,需注重让学生多练习什么。例如:四则运算的复习,先让学生掌握了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后,侧重于口算和简算的训练;几何形体知识,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后,主要侧重训练口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复合应用题的复习,要侧重于审题,抓关键,分析和列式的训练,而计算过程不必每题都进行。

4.对常考易错题需多讲多练

有些题,不细看会认为是一模一样的题,但细看后,并不一样,并且解题的方法完全不同;有些题,看内容和形式不同,但解题方法却完全相同。解题时,由于学生不认真读题、不认真分析,常会解错题。所以,复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题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复习,提高学生的鉴别和分析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正确灵活运用合理算法的能力。如:对比复习题。

第一组:

(1)一堆煤有3吨,用去了1/6吨,还剩多少吨?

(2)一堆煤有3吨,用去了1/6,还剩多少吨?

第二组:

(1)小红家养鸡30只,是养的鸭的50%,小红家养鸭多少只?

(2)小红家养鸡30只,养的鸭是鸡的50%,小红家养鸭多少只?

四、根据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吃得饱

复习阶段,常会出现差生觉得太难,接受不了,优生觉得太简单,无心听课,使得部分同学产生厌学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复习效果,所以复习时即要重视差生的辅导与训练,又要培养优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如:应用题可以进行选条件与问题的搭配、编应用、补充条件或问题的训练。看图列式计算可以通过口述图中的条件和问题,弄清图意再列式的方法复习。学生对简单的例题容易掌握,但对于稍复杂的复合应用题的掌握就不会是很好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一定难度的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同时注意应用题的一题多解,让学生选出较容易掌握的方法。如:

白兔和灰兔共有280只,白兔只数是灰兔的3/4,白兔和灰兔各有多少只?

我们可以用六种方法来解答:如利用分数除法、按比例分配知识、分数乘法知识、分数乘法知识、比例知识来解答,这样的训练,差生至少也能学会其中的一、两种解题方法,优生则学会了从多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自己认为比较容易的解题方法去解题。

五、让学生学会用最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复习时,总有一些学生不会用最好的方法快速、正确的解决问题,所以,我认为复习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归纳方法交给学生,使他们学会用最好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如:

按顺序排列数的大小,按理说,学生应会按顺序正确排列了,可总是有部分学生由于理不清顺序,或把某个数重复排列或漏排了,造成排列错误,对于这类题,老师要注意归纳并交给学生一些巧妙的方法:把这些数都横向对应化为小数,注意让这些小数的相同数位对齐进行比较,比较出结果后,把这些数从大到小标上序号,再按要求按顺序号找出对应的原数排列。

总之,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的复习达到更好的目的,学生才能得到系统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赵国宏主编.《小学数学基本功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上一篇:个人月总结工作报告文章下一篇:高一暑假英语作文:暑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