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个人介绍

2025-04-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英文个人介绍(精选7篇)

中英文个人介绍 篇1

Personal Introduction

Good morning, Ms Wu.I am glad to be here for this introduction about myself.My name is Zhang Song, 22.I come from Dazhou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Yes, I was born there which left the memory of my whole childhood and youth.I’m thinking about a question all the time.Whether I have a serious face what make it difficult to close.But it is not true.And I find way to correct it by smiling more.So, you can easily guess that I’m a quite boy but I also have so many friends.About my hobbies, I like singing and surfing on the Internet.What I really hate is PE Sport.Maybe it’s not a good habit and I also realize this situation.Thus, I hardly fall into indoosman gens.Finally, I want to share my dream what to be a singing star one day.Thanks!

中英文个人介绍 篇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企业越来越多的走上国际舞台。企业介绍也就成为国内外潜在顾客或合作者了解企业的一个窗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以企业自我推介为主要交际目的的体裁,企业介绍的语篇、语言特征明显,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学术研究价值,本应得到语言学者的重视。但是综观相关文献发现,国内仅有少数学者对这一语篇体裁予以关注。刘杰英[15]从语用的角度对企业介绍言语行为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于建平、单爱珍[16]则从功能语言学视角对50家国际著名公司的英文介绍进行分析,总结出公司介绍的语体特征。除此之外,几乎没见到其他针对企业介绍语篇特征的系统研究,而对企业介绍进行跨语言的研究则更为少见。

鉴于企业介绍对于企业树立形象、扩大影响力和拓展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国内外语言学界对该体裁文本研究的不足,本文拟以体裁分析理论为基础,试图准确描述企业介绍文本的体裁结构及语言特征,并探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企业介绍的异同及其原因。

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了实现本文的研究目的,笔者根据《财富》杂志发布的2010年世界企业500强和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从中随机选取25家外国公司和25家中国公司,公司业务类型涵盖了饮料、石化、建筑、航空、零售、IT等各个领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各公司的企业介绍文本均来自于公司网站,其中外国公司的企业介绍为英文而中国公司的则为中文。在收集语料之后,为便于分析,分别对英文企业介绍用W1…W25,对中文企业介绍用C1…C25进行编码,建成英文企业介绍和中文企业介绍两个子语料库。

本文依据Swales和Bhatia的体裁分析理论,在语篇宏观层面采用语步(Move)和步骤(Step)分析法对企业介绍文本进行交际目的、体裁结构分析,在微观层面对各语步、步骤的语言表现特征进行分析。语步(Move)是“由具体交际功能所形成和限定的文本的一个切分单位”[17],是一级分析层架,步骤(Step)是二级层架。语步是通过若干下级步骤来实现的。每个语步都有自己的交际目的和功能,同时又是为实现整个语篇体裁的总体交际目的服务的。Swales[7]曾将学术论文的引言部分的归纳为三个语步、十个步骤的CARS体裁模式。本文受其启发,首先对每篇中英文企业介绍中的语步及步骤进行根据其交际功能和目的进行辨识并一一标注,然后通过统计各语步和步骤在企业介绍文本中出现的频率及各语步相互之间出现的次序总结出企业介绍文本的基本体裁图式结构,归纳两种语言下的企业介绍文本的交际目的、体裁结构和语言特征异同,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体裁差异进行阐释。

2 结果与讨论

2.1 中英文企业介绍的语篇体裁结构

根据Swales[7]58和Bhatia[18]23的定义可知,体裁是一种可辨认的、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其主要分类标准是一套公认并共同遵守的交际目的,即交际目的决定体裁的存在,交际目的使得某类语篇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这种特定语篇的体裁结构既是人们运用语言办事的程式,也是帮助人们理解这种语篇的认知结构。

就本研究而言,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企业介绍,它们的核心交际目的是相同的,即向读者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企业进行宣传,让读者对企业产生正面印象,吸引潜在的客户或合作伙伴。通过语料研究发现,为了实现上述交际目的,中英文企业介绍基本上都出现了“公司概述、营业内容、实力展示和公司理念”四个具有明确交际功能的语步,而它们又是通过其下属十二个步骤实现的(见表1)。

表1中的M1…M4分别代表语步一…语步四,而S1…S12则代表步骤一…步骤十二。通过统计结果可知,语步一(公司概述)、语步二(营业内容)的出现频率为100%,也可以理解为这两个语步是企业介绍体裁的必要语步,语步三(实力展示)、语步四(公司理念)虽在部分语料中未曾出现,但在两个语料库中也都有高达80%左右的出现频率,因此,这个四语步结构足以概括企业介绍的语篇体裁结构特征(尽管企业自身的多样性和网络排版的灵活性,表1中的语步和步骤在出现次序上与所收集的企业介绍语篇中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一致)。

从表1中的数据看到中英文企业介绍在体裁结构上的主要差别体现在第三语步实力展示。这一语步是由S6-S9四个步骤实现的。根据数据显示,两个语料库中S6、S8步骤的出现几率比较接近,都在60%左右。但在S7收入/利润/资本步骤,中文语料中出现了15篇,在英文企业介绍中却只有4篇,有比较明显的差距。实际上,大部分国外企业将收入、利润和资本等内容放入了财务报告之中,而很少在企业介绍里出现。但是中国企业则普遍使用这一步骤来通过一些数据更直接地显示公司的规模和盈利能力。中国企业介绍中的S9荣誉步骤使用频率明显超过外国企业,他们通过“2010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在中国/世界企业500强中排名第…位”等荣誉来美化公司形象,增强公司在读者心中的地位。从中外企业介绍在S7和S9步骤中的差异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实力介绍方面更加主动,这也符合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其企业处于新兴增长的阶段,一方面国际知名度不够高,另一方面又急需要融资的实际情况。

除了语步和步骤数据统计方面体现的差异之外,在语料收集和分析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中英文企业介绍体裁结构的一些其他差异。中文企业介绍语篇往往具有相当程度的凝练性和综合性,公司综述几乎能够涵盖所有语步内容。如国家电网公司综述(语料C1):

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年月日(),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S5),承担着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S11),经营区域覆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国土面积的88%(S8),供电人口超过10亿人(S6),管理员工超过150万人(S3)。公司运营菲律宾国家输电网和巴西7家输电特许权公司(S8)。2010年,公司名列《财富》世界企业500强第8位(S9),是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S1)

但是英文企业介绍里各语步独立性更强,往往对公司整体概况的介绍也仅涵盖语步一和语步二这两个必要语步,如英国石油公司(语料W3)的综述仅用一句话:“BP is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international oil and gas companies(S1),providing its customers with fuel for transportation,energy for heat and light,retail services and petrochemicals products for everyday items(S5).”有些英文公司介绍甚至每个语步里的各个步骤都在网页上分栏显示,如通过our history,our brands,our values,social responsibility等栏目将公司历史、品牌、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等步骤表现出来。

两种语言的企业介绍在体裁结构上的这一差异主要是由于中国文化对整体感的强调,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体。因此,中文企业介绍普遍表现为一个涵盖该体裁主要语步及步骤的综合语篇,注重完整性,但英文企业介绍就明确划分每个步骤和语步,注重独立性。

两种语言语料的另一种明显差异体现在开篇语步的步骤上。25篇中文企业介绍的中的17篇开篇是S2步骤,即以介绍公司的历史或成立时间开始。但在25篇英文企业介绍中15篇以S1步骤、6篇以S5步骤开始直接介绍公司类型和公司业务内容,以S2步骤开始的仅有4篇。这种差异的原因也可追因到中国文化中的间接和西方文化的直接。企业介绍的直接交际目的就是让读者知道企业是从事什么行业的,是否具有合作的可能。英文企业介绍的开篇直奔主题,将最关键的信息直接透露出来。而中文企业介绍则较为婉转,先介绍公司的历史渊源,慢慢过渡到公司的现状,然后再介绍公司的其他信息。

2.2 中英文企业介绍语篇各语步/步骤微观特征

语步一(公司概述)主要起到提供信息的功能,其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该公司的基本情况。由表1可知,所有的企业介绍中都有对公司类型或性质的描述,公司的历史及公司规模介绍也存在于绝大多数的企业介绍之中。不过,中文企业介绍里的各个步骤更显得程式化,表述方式比较单调,比如说常用“…公司成立于…年,是…企业”这种语句,但是英文企业介绍却用“Our history is full of discoveries,starting in 1908 with oil found in a rugged part of Persia after a long and difficult search.(来自语料W3)”“Over the last 125 years Exxon Mobil has evolved from a regional marketer of kerosene in the U.S.to the largest publicly traded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 in the world.(来自语料W2)”等诸多非常灵活的表述。尽管这个语步在两种语言里的基本功能是大体一致的,但英文企业介绍通过多样化的表述致力于表现公司的个性和创意,而中文企业介绍则追求形式上的统一和传统。此外,中文企业介绍里公司历史步骤S2往往只提供公司成立时间的信息,而英文企业介绍则比较详细地描述企业成立发展的主要过程和成就,通常还辅以图片或表格形式加以补充。究其原因,中资企业普遍成立时间偏短,但许多国外企业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能够为之感到自豪,因此重笔描述以宣扬其企业的生命力和可信力。

语步二(营业内容)的主要功能是让读者了解该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范围和销售或开发的产品、品牌,从而产生购买产品或加入合作的欲望。因此,该语步通过S4步骤对公司的产品和品牌进行宣传,将该公司知名产品或品牌与该公司形象进行关联,在读者心理起到强化作用。约的公司介绍未出现这一语步,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的营业内容并无明确的产品或品牌,如电力公司、建筑公司等。S5步骤则是对公司业务内容进行介绍,这是包括那些无特定产品或品牌的所有公司让读者了解其公司业务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在语步一基础上对公司的进一步介绍。

语步三(实力展示)的主要目的是对增强读者对公司的好感和正面印象。通过S6、S7、S8三个步骤来宣传公司的运营实力,给合作者或潜在合作者以信心。S6运营能力主要是指公司的生产、销售或服务的能力,区别于以公司资本量和雇员数等为内容的S3公司规模。本语步中的S6、S7步骤明显特征是注重数据的使用。典型的语句有如:“Walmart serves customers and members more than 200 million times per week at more than 8,838 retail units under 55 different banners in 15 countries..”(来自语料W1)“2009年全集团完成经营收入2428.96亿元(含初装费),同比增长9.77%…”(来自语料C12)。步骤S9则以公司所获的荣誉进一步展现公司的竞争力和良好形象。

语步四(公司理念)的交际功能和目的是向读者传达企业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在读者心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对企业的将来发展增强信心。公司理念是企业精神的具体化、理论化,也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行为指南。S9-S11分别从公司价值观、社会责任和公司发展目标三个方面将公司的理念具体化了。在表述S9公司价值观时,中英文企业介绍里都倾向用简练的语言来表述,如“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是‘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来自语料C4)“Our shared values—integrity,customer-first,accountability,respect and excellence—unite us and guide us in business decisions.”(来自语料W7)。步骤S10企业社会责任在两种语言的语料里都广泛出现,说明中外企业都重视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他们在这一步骤里所述的内容有回报社会、回报投资者、保护环境等行动或计划。来自每个语料库的76%企业介绍语篇中都出现了S11公司愿景/目标,这一部分的普遍存在旨在让读者对该企业的今后发展有信心,期待与之合作。从语料中看,这一步骤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很具体的发展目标,如“到2015年,美的年销售收入将突破2000亿元...”(来自语料C21),另一种是比较模糊的愿景,如,“Our mission is to be the world's premier consumer products company focused on convenient foods and beverages.”(来自语料W20)

2.3 中英文企业介绍语篇体裁典型语言策略

根据语料分析发现,积极词汇被广泛地运用于中英文企业介绍语篇体裁,属于共性的语言策略。作为宣传类体裁的一种,企业介绍语篇在词汇选择上往往偏向于积极、正面的词汇,以达到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的目的。在语料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形容词、名词的积极词汇。如用“世界一流”,“著名”,“最具公益心的”,“世界企业500强”,“Most Admired”,“largest”,“leading”,“leader”等词来描述公司,用“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诚信、创新永恒”、“精品”,“attractive,safe and environmentally sound”,“innovative and tailored”,“honesty,fairness and integrity”,“strength and expertise”,“excellence”等词来描述公司目标或价值观。

中文企业介绍语篇中存在大量政治词汇,但英文企业介绍中却未出现。如语料C8:“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围绕“一个目标”,促进‘两个转变’,落实‘三步走’…”语料C10“中建总公司忠诚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语料C7“中国中铁还被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授予全国最佳诚信企业、全国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政治词汇在企业介绍语篇中的大量出现体现了中国企业(特别是国企)深受政府政策的影响,承担着一定的政治任务,同时通过强调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增强读者对公司资质的信心。而外企往往是市场的主体,更多遵循市场规则发展。

在英文企业介绍中使用了大量的We(our)第一人称来指代企业,但在中文企业介绍中仅在语料C18中出现过一次。英文企业介绍中第一人称复数的使用有助于拉近读者与公司之间的距离,更显得亲切。中文企业介绍则普遍用公司名称来指代企业,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语篇的严肃性和客观性。这显示了两种文化下作者对企业介绍语篇性质的定位不同,中文企业介绍作者眼里的企业介绍语篇更正式。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自建中英文企业介绍语料库中的50个语篇进行体裁比较分析,总结出了企业介绍体裁基本特征和中英文企业介绍体裁的一些异同点。从体裁结构看,“公司概述、营业内容、实力展示和公司理念”这四个语步及其下属的十二个步骤构成了企业介绍语篇宏观建构特征。中英文企业介绍体裁结构层面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中文企业介绍在S7收入/利润/资本步骤、S9荣誉步骤出现频率明显多于英文企业介绍,中文企业介绍多以S2公司历史步骤开篇,英文企业介绍开篇步骤往往为S1公司类型。从企业介绍各语步/步骤的微观特征看,由于两种语言企业介绍的各语步/步骤的交际功能和目的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在他们在语言表现上也基本类似,但是中文企业介绍各个步骤的语言更趋于程式化,而英文企业介绍表现方式更为灵活。企业介绍语篇体裁还存在一些典型的语言策略,如,中英文企业介绍语篇中都广泛使用积极词汇,政治词汇大量出现在中文企业介绍之中,英文企业介绍语篇中普遍使用We(our)来指代公司,中文企业介绍则直接使用公司名称来指代。本文对中英文企业介绍语篇体裁异同点给予了分析,认为作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公司的历史长短、公司与政府间的关系和企业介绍作者对该语篇性质的定位等方面的不同是造成两种语言企业介绍语篇体裁差异的主要因素。

本文所做的研究有利于深刻认识和理解企业介绍这一语篇体裁,对企业介绍写作的谋篇布局和语言使用策略及中英文企业介绍翻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基于Swales的语步-步骤分析法,对随机选择的50家中外企业介绍语篇进行体裁比较分析,发现“公司概述、营业内容、实力展示和公司理念”四个语步及其下属十二个步骤构成了企业介绍语篇的体裁结构特征,而中英文企业介绍语篇在宏观和微观体裁层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文章还分析了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

中英文个人介绍 篇3

【关键词】中英基础教育项目;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

为帮助实现中国政府在世界全民教育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上的承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和英国国际发展部先后启动了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中英甘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项目和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这些中英合作项目的主要是以支持中国西部地区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目标,促进教育公平,使更多的儿童、少年完成高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1]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在项目逻辑框架中设计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目的是加强项目学校的日常管理,提高学校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利用客观、准确的信息进行监测、评估、规划和决策的能力。目前该系统已应用于项目学校及其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中,并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本文将对中英基础教育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促进项目推广。

1.中英EMIS的目的和意义

1.1规范西部地区中小学EMIS管理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Education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EMIS)本身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以管理活动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标准系统对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存储、检索、加工和传输,为教育规划、决策和评价提供客观的依据。EMIS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历程。在以前,教育部对EMIS的建设主要集中在高校,目前EMIS的应用已经基本覆盖全国高校,教育部开始把EMIS的建设转移到中小学来。西部地区中小学EMIS的建设比较薄弱,一般只有市级以上的中小学才存在EMIS的应用,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EMIS建设为零起点。构建农村中小学一级的EMIS势在必行,中英EMIS应运而生,它规范和加强农村学校的日常管理,提高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利用客观信息进行监测与评估、科学规划和决策的能力。中英EMIS的设计、开发以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规范》CELTS-40WD1.0及2007年9月印发的《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为主要依据,这就保证了本系统的针对性、规范性及权威性,它必能协助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在农村中小学建立并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1.2强化师生管理,实行有效的教育管理新手段

过去的面向西部地区中小学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国家、省、市、县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这些系统的重点是为了收集国家或省、市、县等层面宏观教育发展的信息。而本系统以学生个体和教师个体为基本的信息收集单元,详细记录了学校中每个学生和教师的信息,通过收集这些信息能够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尤其是实施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为实现“控辍保学”提供及时、全面和真实的数据。本系统面向基层学校,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它能够成为行之有效的改进学校管理的新手段。

1.3在学校规范的管理中采集各类数据,形成一个综合数据库

依据《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本系统分设了“0—17周岁”学龄人口档案和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这两个功能模块。本系统还依据相关规定分别设有教师信息管理功能模块、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功能模块和图书、设备使用管理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尽可能详细、准确,真实地收集学龄人口、中小学学生,教师等与其相对应的管理对象的信息,形成一个综合数据库,为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比较翔实的基础数据。学校层面可以通过这个综合数据库获得改善学校教育质量所需的信息,增强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则可以利用这个基础数据库对学校进行监测与评估,并以此数据库作为教育规划和决策的依据。

1.4构建起新型、高效的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涉及大量、日常、动态的信息,对各种信息的利用率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中英EMIS能够减轻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复杂数据的统计及计算工作,达到了运用数据信息改进教育工作的目的,构建起了适合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型、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因此,系统设计上本系统采用先进的程序设计和网络技术以实现EMIS信息的共享与综合利用,提高中英EMIS的安全性能、管理工作的决策水平。

2.系统设计

根据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程度低国情,中英EMIS分为学校层面使用的单机版系统和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使用的网络版。两个版本均采用MYSQL数据库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具有简化而高级的特性来促进完善的数据库设计、可靠的实施和处理。教育行政部门层面中英EMIS以城域网为依托,以WindowsNT4.0/Windows2000作为网络系统软件平台。前端开发工具采用当前流行的java开发工具,系统架构也采用当前流行的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这样的结构大大降低了系统客户端的使用难度,用户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就能使用系统的所有功能,这样的设计既充分发挥了各种分布式计算机的计算优势,又实现了与最新计算机技术的融合。

3.中英EMIS功能设计

中英EMIS设计有“0—17周岁”学龄人口档案、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图书、设备使用管理5个功能模块。

3.1“0—17周岁”学龄人口档案

统计分析学龄人口的基数,结合在校学龄人口数就能比较准确地测算学龄人口的净入学率,根據学龄人口基数的变动趋势为进一步的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依据。

3.2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

为每一个进校的学生建立学籍档案,跟踪每个学生从小学入学到初中毕业,全面地反映每个学生每学期的基本情况、学习效果和学籍异动等信息,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利用该模块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入学情况,从而为各级政府依法督促适龄儿童入学、控制学生失学、实现“普九”目标和巩固“普九”成果提供第一手资料;改变各项目县学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不统一的现状。推动学生学籍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成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措施。

3.3教师信息管理

该模块侧重于教师的专业方向、外语能力、教学情况、科研成果和业务进修情况等。这些信息的记录和使用,将有助于教育管理者了解每个教师的成长过程,把握教师的发展状态及其要求,为改进教师管理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3.4义务教育经费管理

从2006年起,国家逐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与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新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制度。国家在2006年和2007年两年分别在西部地区和中东部地区分区域试编规范的农村中小学经费预算,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编制农村中小学经费预算。

管理是新机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本模块将与国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办公室开发的软件接轨。以此次改革为契机,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程序和软件保证学校预算、决算数据的准确、可靠,使每笔开支有根据、有来源、有保障、有效益、有监督。

3.5图书、设备使用管理

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各类项目为农村中小学配备了大量的图书、仪器和设备。配置硬件并不能自动地保证实施国家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学方法的转变。因此,对学校管理的评价需要关注校长如何鼓励教师有效地使用这些图书、仪器和设备等。如果能充分地管理和有效地使用这些设备和资源,将极大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该模块将侧重于记录和分析这些图书、仪器和设备用于教学的实际信息,以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办公室.中英基础教育项目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指南.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8.

[2]傅骞,李娜,陈良柱.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部署方式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2006.9.

[3]杨琰华,余胜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标准化研究.教育信息化.2002.7.

英文个人自我介绍 篇4

Good morning。 I am glad to be here for this interview。 First let me introduce myself。 My name is xxx,xx years old。 I e from xxxxxx,the capital of xrovince。 I graduated from the xdepartment of xniversity in 。xn the pastx years I have been prepareing for the postgraduate examination while I have been teaching xn NO。mxddle School and I was a head-teacher of a class in junior grade two。Now all my hard work has got a result since I have a chance to be interview by you 。

I am open-minded,quick in thought and very fond of history。In my spare time,I have broad interests like many other youngers。I like reading books,especially those about xxxxxxx。Frequently I exchange with other people by making ments in the forum on line。In addition,during my college years,I was once a Net-bar technician。So,I have a parative good mand of network application。I am able to operate the puter well。I am skillful in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in Internet。I am a football fan for years。Italian team is my favorite。Anyway,I feel great pity for our country’s team。

I always believe that one will easily lag behind unless he keeps on learning 。Of course,if I am given a chance to work xxxxxx in this famous corporation,I will stare no effort to master a good mand of advance xxxxxx。

个人自我介绍英文版 篇5

My name is 。 There are 4 people in my family。 My father is a Chemistry teacher。 He teaches chemistry in senior high school。 My mother is an English teacher。 She teaches English in the university。 I have a younger brother, he is a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and is preparing for the entrance e_am。

I like to read English story books in my free time。 Sometimes I surf the Internet and download the E- books to read。 Reading E- books is fun。 In addition, it also enlarges my vocabulary words because of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the vivid animations。

I hope to study both English and puter technology because I am interested in both of the subjects。 Maybe one day I could bine both of them and apply to my research in the future。

英文简历:个人资料写法介绍 篇6

个人资料(Personal Data):

主要是介绍你自己(Introduce yourself),包括个人的一些自然状况:姓名(name)、年龄(age)、出生日期(date of birth)、住宅电话(home phone)办公电话(office phone)、民族,国籍(nationality)、籍贯(native place)、家庭状况(family status)、婚姻状况(marital status)等。

业余爱好(hobbies):

爱好代表一个人的性格、涵养、为人以及品德,爱好广泛的人往往比较开朗、合群、思维宽阔。例如:

弹吉他(play the guitar)、阅读(reading)、话剧(play)、慢跑(jogging)、

长跑(long distance running)、集邮(collecting stamps)、打桥牌(play bridge)、打网球(play tennis)、下棋(play chess)、旅游(traveling)、缝纫(sewing)、听交响乐(listening to symphony)、搞泥塑(do some clay scultures)

弱点(Weaknesses)

你认为你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无论是工作习惯,还是专业知识,或是交流能力,等等。任何一个潜在的弱点必须附有能使之转变为一种潜在能力的.积极有效的方法。(Areas that you perceive that you need improvement in,whether it be work habits,business knowledge,communication,etc. Any potential weakness must be spun into a positive answer which converts it into a potential strength.)例如:

我有时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I tend to drive myself too hard.)

我对别人的能力期望过高。(I expect others to perform beyond their capacities.)

中英个人所得税制比较与启示 篇7

一、中英个人所得税制比较研究的意义

英国1799年即开征了个人所得税, 是世界上最早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 历经2个多世纪的发展, 其个人所得税的理论与实践已相对完善, 有许多可供我国借鉴之处。英国在个人所得税历史沿革、税收立法、税权划分、税收功能、税制要素等方面都有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目前, 我国的税制改革正在步步深入, 通过比较中英两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找出我国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对于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 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英个人所得税制比较

(一) 从税收立法角度比较分析

在税收立法权、税收征管权和税收收益权中, 税收立法权是前提性和原创性的权力, 是其他税收权力合法性的来源。英国非常强调法治, 对税收立法权非常重视, 税收立法工作非常严谨, 个人所得税的立法工作更是如此。英国权益法案规定, 只有议会通过才能对纳税人立法征税。在每个财政年度结束前夕, 财政大臣在下议院向议会提出下一个财政年度的税收政策措施, 经议会批准后即生效, 列入财政法案, 任何人无权改变。英国的税收立法需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并制定详细的条款以解决一些争议问题。一旦税法公布, 便保持相对的稳定, 在不发生特殊变化的情况下, 一般不做较大的修改。经过多年积累, 英国的所得税法规已形成一部有19个部分、达10万多字的法案, 其对各个税制要素规定得很具体、详细, 使公民对个人所得税的每一项规定都能充分了解, 有法可依, 并对自己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用处有所了解。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的总体条文仅有15条共计3千多字, 而国务院授权发布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具体规定也只有49条, 当然, 还有国务院下属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常以各种通知、暂行办法、规定、批复等形式公布行政规章、规定。行政机构的规定虽已成为税务机关行使某些税务职权的依据, 一般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但它不属于法律范畴, 是不接受司法机关审查的“非法规则”。至于各地方政府及其税收征管部门发布的各种变通性规定更是缺乏刚性。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体系的健全度和透明度与国际上通行的、我国理论界倡导的“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尚有差距。

(二) 从税权划分角度比较分析

英国实行高度集权的税收管理体制, 其税收管理主体只分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两级, 税收立法权和税收管理权都集中在中央政府。在英国, 个人所得税作为中央税, 税权归属中央, 由中央政府负责立法、征收和管理。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 税收管理体制由中央高度集权制度逐步向地方适度分权方向发展。2002年我国对个人所得税收入划分进行了改革, 把个人所得税从地方税划归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税。其立法权归属中央, 征收权归属地方, 就收益权而言, 除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归中央政府以外, 从2002年1月1日起, 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增量部分50%入国库, 50%归地方, 2003年又改为增量部分中央政府得60%, 地方政府得40%。相比较而言, 我国将个人所得税征收权划归地方, 收益权划为共享, 这种安排有一定不合理之处。其道理在于:

第一, 个人所得税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公平分配的职能应主要属于中央政府而非地方政府, 征管权归属地方政府, 显然不利于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

第二, 将个人所得税划归地方政府征收, 受本位利益的驱动, 一些地方政府容易产生地方保护主义, 对地方的高收入者出于某种保护目的疏于监管, 难以全面落实中央政府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宏观调控措施。

第三,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众多, 征税范围广, 且纳税人和征税对象流动性大, 纳税人在全国范围流动, 税收来源在地区间纵横交错, 将征收权划归地方政府, 容易造成税源流失和地区间税负不公平, 增加地方征管的难度, 不利于税收征管。

第四, 将个人所得税划归地方政府征收, 容易造成征管信息传递不准确、时效性差, 且容易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 致使纳税人的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同一级税务机关的内部征管与全局征管之间、征管与稽查之间的信息传递受到阻碍, 这样容易形成税收漏洞。

第五,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个人所得税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一个主要税种, 从国际个人所得税的立法经验来看, 将其划归地方政府征管, 不利于维护国家的税收管辖权和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三) 从税收功能角度比较分析

个人所得税具有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的两大功能, 即收入功能和调节功能。收入功能是基本功能, 调节功能是派生功能。收入功能为调节功能提供了发挥的场所;只有充分运用收入功能, 调节功能才有足够的力度。只有充分发挥两大功能的作用, 才能使个人所得税制趋向成熟。

1. 财政收入功能。

个人所得税是英国的核心税种。英国财政年度起始于每年4月1日, 截止于下一年3月31日。按照惯例, 英国财政部于每年3月中旬在媒体上向全体公民公布经过国会批准的当年预算的详细内容。在英国的税种中, 按照各税种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排序, 收入最多的税种是个人所得税, 是英国第一大税种, 它所创造的财政收入占该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最大, 充分体现了其收入功能。

2. 调节分配功能。

一方面, 个人所得税虽是英国第一大税种, 但是其2008年涉及的纳税人数为2 760万人, 这仅占当年英国总人口的45.71%和成年人口的58.89%。在2 760万人纳税人中, 有2 474万人即占总人口89.64%的广大纳税人, 只需按22%和l0%的税率缴税;而10.92%的富裕阶层才须按40%的税率缴税。从高收入者缴纳税金的角度分析, 以近年为例, 1%最高收入者缴纳的税金占到个人所得税总额的21%, l0%的高收入者交纳的税金占51%, 50%高收入者缴纳的税金占89%, 其余50%的纳税人只承担了个人所得额的1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英国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的力度:英国个人所得税总额的一半是由占成年人6%的富裕阶层来承担的, 这体现了税收的纵向公平, 表明英国个人所得税的税负分配遵循了能力与负担对等的原则。此外, 对于近90%的纳税人来说, 其所承担的是10%和22%的较低税率和基本税率, 这一税负水平在国际上是属于相对较低的。这意味着大多数纳税人所面临的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税收环境, 可以在同等税负条件下寻求自身的发展。另外, 英国的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是由总收入基尼系数扣除直接税 (主要是个人所得税) 计算得到的, 即英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由计算总收入基尼系数转变为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这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办法, 对缓解个人收入悬殊的矛盾、缩小高收入与低收入的差距、调节收入分配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四) 从纳税人界定角度比较分析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确定与税收管辖权有密切联系, 根据纳税人的复杂情况, 税收管辖权的确定一般采用人、地归属两种原则, 目前世界各国一般都同时行使两种税收管辖权, 英国和我国均属于此种情况。在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标准的界定上, 我国税法和英国税法存在较大差异。英国对纳税人标准规定得较细, 考虑到了当今社会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 对居民纳税人标准规定得较灵活。如英国税法规定居民和非居民个人可依据具体情况灵活缴纳个人所得税。相对而言, 我国税法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标准规定得较笼统。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确定存在不清晰、不合理之处, 如:住所与居所界定不清、居民纳税人判定时间标准过长、五年定居规定问题较多、对外籍个人的税收优惠过多等情况。

三、英国经验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启示

英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经过长期的博弈改革, 日趋成熟和完善, 能较好地处理收入功能与调节功能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而在解决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方面找到了均衡点, 使个人所得税税收处于社会可接受的平衡状态, 其经验对于我国无疑具有借鉴意义。尤其是英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基本内容、结构特征、发展规律以及功能协调等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给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以启示:

1.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步到位, 需要循序渐进。英国个人所得税开征至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从最初的临时性措施, 逐步演变成一个固定的税种, 及至今天成为英国第一大税种, 期间经过多次改革, 至今仍在不断完善。英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期间曾停征两次, 征税项目不断改进, 税率经历低税率到高税率再到低税率的过程。英国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在探索中前进, 随着经济的变化而改革。因此,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宜循序渐进, 要有持续改革、不断完善的规划安排。

2.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与完善应与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相适应。英国最初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为了筹集战争经费, 因此, 其最初的主要功能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二战后, 英国政府支出急剧增加, 在此期间为了组织财政收入, 个人所得税采取了高税率政策, 对某些纳税人征收最高边际税率达98%。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个人所得税逐步发挥了其经济“稳定器”的功能。上世纪80年代以后, 英国政府更注重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 逐步降低税率、拓宽税基, 使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课题研究组”报告《我国个人所得税基本情况》, 1994年, 我国仅征收个人所得税73亿元, 2008年增加到3 722亿元, 增长近50倍 (如下图) 。2008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为6.4%, 其收入和调节功能均未充分发挥作用。因此,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应朝着发挥其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功能努力。

3.追求“公平、简化、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英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公平、简化、经济增长”。为了最终实现该政策目标, 英国目前采取了拓宽税基、减少扣除项目、降低税率、减少级次, 推行较为缓和的累进税率结构等多种改革措施, 这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提供了启示, 其运用的许多改革措施可以为我国所借鉴。

4.优化税制要素, 完善税制。英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要素设计完备, 其中费用扣除标准、税率结构尤其值得借鉴。其费用扣除标准制定了个人扣除项目、儿童税收抵免、盲人扣除等多个项目, 涵盖范围广, 并与前一年物价指数挂钩, 计算科学;税率累进级数少、边际税率低, 体现了“宽税基、低税率”原则, 有利于税收征管。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应重点对税制要素进行优化设计, 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

鉴于我国现阶段征收手段相对落后, 公民纳税意识较为淡薄的实际情况, 采用综合型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故采用分类与综合相结合、按月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混合所得税模式比较符合我国国情。在纳税期限的规定上, 应取消现行按次、按月征税的办法, 统一实行按年计征、按月或按次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征收办法。这样既可以保证税款的及时入库, 防止偷逃税款行为的发生, 又有利于公平税负, 减少征税成本。同时应统一费用扣除项目和标准, 充分考虑家庭的差异因素, 如家庭人口的数量、赡养人口的多少、子女的教育费支出及从业情况等。应该将目前以个人为单位申报纳税, 向以家庭为单位申报纳税转变, 充分照顾家庭利益, 以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

5.公开预算, 提高税款使用的透明度和公民认可程度。英国多年实行预算内容公开化的做法, 公民可以在媒体上特别是互联网上了解各级预算收支的详细情况, 明确自己承担税负的计算依据和所纳税款的去向。我们可以借鉴这一做法, 用以提高公民对个人所得税的认可程度。当然, 要提高公民对个人所得税的认可程度, 必须增加我国各级预算收支内容的透明度。公民对自己所承担的纳税义务的认可程度, 是与其对所纳税款同个人切身利益的相关性的认知程度密切相关的。只有当公民明确自己承担的税负的计算依据和所纳税款的去向、确知各级政府将他们的钱用在了他们认可的用途上时, 公民才能够真正承认并履行自己的纳税义务。尤其重要的是, 公民应享有对预算从编制到修改、再到执行的全过程监督权, 并可以顺畅地表达个人的监督意见。这是个人所得税制度能够被广大纳税人遵从的必要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计金标.个人所得税政策与改革.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7

[2].赵荣.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公平功能的思考.广西电业, 2006;11

[3].张卫平.论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商业研究, 2006;21

[4].徐进, 罗瑜亭.正确理解个人所得税公平调节的两个关系.当代财经, 2007;5

[5].刘军, 郭庆旺.世界性税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 (税制改革研究报告)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改善学生课堂表现下一篇:野性的呼唤经典名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