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练习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 篇1

〈世说新语〉两则

基础知识识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雪骤()柳絮()无奕()...差可拟()尊君在不()谢太傅()...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4)与人期行 ..(5)未若柳絮因风起(6)相委而去 ...(7)元方入门不顾(8)下车引之 ..3.指出下列加红字古今意义的不同。(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 ..(2)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3)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4)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 .(5)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 .4.填空。(1)《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均选自(人名)《 》。(2)《世说新语》是____ 文学家____ 组织人编写的。主要记述了____ 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____ 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被鲁迅称为“____ ”。《世说新语》是六朝____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代 体作品的影响颇大。运用能力提升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6.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对人的称谓,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称,哪些属于谦称?

(1)敝人(2)卑职(3)陛下(4)令尊(5)寡人(6)足下(7)令郎(8)老朽(9)麾下(10)君(11)公(12)臣(13)愚(14)阁下(15)不才

敬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当客人骂元方父亲时,元方的回答很是技巧,请品析其妙在何处。(1)君与家君期日中。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8.给文中画线语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地址:兰新万国港 A座 706室 电话:0931-8606618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9.翻译下列句子。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友人已经认错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无礼吗?说说你的理由。

11.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也遇到了朋友不守信用的情况,你会怎样处理问题呢?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 .13.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14.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世说新语》两则 篇2

【注释】①过江诸人:西晋末年战乱不断,中原人士相继过江避难。“过江诸人”本指这些人,这里实际却是指其中的朝廷大官、士族人士。②藉卉:坐在草地上。③王丞相:王导,字茂弘,晋元帝即位后任丞相。④楚囚:楚国的囚犯。据《左传·成公九年》载:一个楚囚弹琴时奏南方乐调,表示不忘故旧。后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1,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1)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译:

可至作楚囚相对!

译:

2,请找出描写周侯和王丞相神情的语句。

3短文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具体表现了什么内容?

4,士族们面对现实形成不同的态度,他们的态度有何不同呢?

5,文章刻画人物形象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注释】①京房:字君明,汉元帝的侍从官。②幽、厉之君:“厉”指周厉王,是西周时代的君主,在位时暴虐无道,滥施杀伐,最终被国人流放。“幽”指周幽王,是厉王的孙子,在位时宠幸妃子褒姒,沉迷酒色,后来外族入侵,他被杀死。两人都是暴虐之君。

1,“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京房提出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京房劝谏很善于抓住时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这一点?

3,京房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在对君主劝谏的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4,“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这句话道出了怎样的问题?

5,“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一句的意思是什么?其言外之意又是什么?

1,(1)这里的风景和中原没有什么禾同,只是山河不一样了!(2)哪里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对流泪呢!

2,周侯:“坐而叹”“相视流泪”;王丞相:“愀然变色”。

3,通过描绘过江诸人在新亭饮宴的场景,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南渡的士族官僚们在国破家亡后的生活和情绪,以及士族面对现实而形成的不同态度。

4,一种是感伤颓废,以周侯为代表;一种是慷慨陈词,奋发图强。表现了爱国思想,以王丞相为代表。

5,运用含蓄简洁、精练传神的笔墨,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周侯的庸懦颓废,王丞相的刚毅奋发,都只是通过一个动作和一句话来表现的。生动传神,精练扼要。

1,引出议论的话题,为劝谏作准备。

2,论事时趁机提出问题,在汉元帝回答“岂知不忠而任之”时,抓住机会借幽、厉二君之亡来向汉元帝进谏。

3,希望君主要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4,亡国之君昏庸,不了解自己的大臣,容易用错人。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言文中的词语解释,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反复育读文言文,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通过合作讨论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3)延伸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优良美德。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把握西方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李白把天上的月亮比作“白玉盘”,可有人却比作大饼,或许是为饥饿的缘故吧,不过其中的审美情味可能相关太远了。今天我们一起《世说新语》中的一篇《咏雪》,此文也是与拟物有关,看看两个孩子对于“雪”有着怎样不同的比喻,谁的更有文味?

(二)自读读感知,整体把握

1、作者介绍: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

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世说新语》就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傅(fu)絮(xu)骤(zhou)奕(yi)

3、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

①教师教读《咏雪》

②学生自由练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③教师指导朗读然后学生齐读。

(2)疏通文章

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一译一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子讨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② 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 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复述课文

[学生活动]选择两人复述,抓住文章核心。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内容探究

[学生活动]齐读课文,深入理解,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

2、拓展思维

3、自由朗读,背诵课文:

(四)课内小结

〈〈咏雪〉〉这一则被编入《世说新语》中“言语”一门,文章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语言”好,谁的不好,可一望而知。作者赞赏了谢道韫的才气,同学们在写作中也要注意使用形象贴切且具有韵味的比喻句。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诚信”是立世之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讲求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很多诸如“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尊君在不(fou)

2、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3、(1)诵读课文

① 教师教读

② 学生自由练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③ 学生齐读。

(2)疏通文章

(2)疏通文章

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句意、文意。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一译一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①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③ 元方入门不顾。

(3)复述课文

[学生活动]齐读课文,深入理解,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文中“君”“尊君”“家君”地称谓有什么不同?

(2)从文中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3)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诵读练习

教师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学生试读,然后背诵。

(1)投影显示: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面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请一学生尝试读文,应读出句读、语气来。

(3)全班齐读、背诵。

3、品味写作特点

通过研读这两篇短文,《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四)总结反思

25《世说新语》两则① 篇4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读懂这两则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咏雪

谢太傅②寒雪日内集③,与儿女讲论文义④。俄而⑤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⑥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⑦。”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⑧,左将军王凝之⑨妻也。

①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②〔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③〔内集〕家庭聚会。

④〔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⑤〔俄而〕不久,一会儿。

⑥〔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⑦〔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⑧〔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⑨〔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④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⑤,期日中⑥,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⑦,去后乃至⑧。元方⑨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⑩?”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⑾。”元方曰:“君与家君⑿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⒀之,元方入门不顾⒁。

④〔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

⑤〔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⑥〔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日中,正午时分。

⑦〔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⑧〔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⑨〔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⑩〔尊君在不(fǒu)〕您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

⑾〔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⑿〔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⒀〔引〕拉。

⒁〔顾〕回头看。

研讨与练习

一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两篇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设计 篇5

2.欣赏生动的故事情节 3.诚信做人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切入

出示课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指名读,注意把握语气、语调 3.评议朗读中的精彩处或不足处

4.分角色读:一生读叙述性语言,男生读友人语言,女生读元方语言。

三、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翻译全文,如有疑难同学间交流。2.解释加线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 期日中 太丘舍去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3.请三位同学翻译文章,其他同学帮助更正。

四、背诵课文

五、复述故事

要求:复述不同于背诵,它允许有个人的合理想象和再创作。

六、人物画廊

1.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人物有几个?(友人、元方)

2.文章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请分别找出有关语句。

3.个性品读

画出人物对话,并品味人物语言。

⑴首先揣摩友人的两处语言应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 提示:第一处(询问、客气),第二处(愤怒、音调高)⑵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回答? 提示:第一处(客气),第二处(义正辞严)⑶同桌两位同学试读一遍。

4.人物语言反应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交流讨论。)明确:

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懂礼、聪明、识义、正直不阿

七、圆梦剧场

1.不少同学有这样的梦想长大当导演、当演员,为了圆梦,我们自己作主,当一回导演、演员,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梦剧场。提示:

⑴把本文故事编成短剧。⑵四位同学自由组合,一位当导演,其他三位扮演太丘、友人、元方。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要到位。⑷可创造性地增加情节。2.排练 3.上台表演

4.老师现场采访导演:

导演:你认为三位演员中哪位表现得更出色?好在什么地方?

八、观点对对碰

最后一个场面耐人寻味:“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行为的? 提示:

1.模仿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形式,设正方和反方,每方可设主辩手一名、二辩手一名、三辩手一名。

2.赞同元方的行为的观点的为正方,反对元方的行为的观点的为反方。3.正反双方分别阐明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和道理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九、我来讲故事

⑴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明确:做人要讲诚信。

⑵请同学们把自己所知道的或自己亲身经历诚信故事先讲给自己的同桌,然后再讲给大家听。

咏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教学方法:

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教学准备:

ppt课件 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及资料。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师作如下介绍: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与谢安同来的王坦之早已是惊慌失色,汗流浃背,紧张地连手版都拿倒了。在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两个人不改自然容颜,一个是来者不善的桓温,一个是镇定安闲的谢安。在习习拂面的寒风中,谢安走上台阶,在席上就坐。他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像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然后才平静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老道的桓温没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马的谢安在这种关头依旧不改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镇住了,于是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嚣张气焰被打下去后,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谢道韫,东晋时有名的才女,东晋的谢氏家族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谢道韫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才俊麋集的豪门中。她是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谢玄的姐姐。谢道韫在闺阁少女时就卓尔不凡,才识过人。一个冬日的午后,谢安与家人们聚在一起讨论文义大略。不久,雪下大了,谢安兴致勃勃地问:“大雪纷纷何所拟?”侄儿谢朗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在叔父谢安十分赞许,于是后世就把能诗善文的女子称为“咏絮之才”。后来,谢道韫就嫁给了东晋时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王凝之以善“草隶”闻名,又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虽然没有他父亲和弟弟的名气大,但也绝非庸才。唐朝诗人有句诗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谢”指的就是谢道韫的娘家,“王”指的就是王羲之家。

2、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就是“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说说还在那里见到过“咏”字,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咏鹅》、《咏柳》,想一想“咏”是什么意思?

二、尝试自读,读通文章。

1、学生自由地朗读文章,并标记下难读的地方。

2、全班交流,说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师相机指导,请学生互相纠正,全班练读。

学生朗读预设:

易错的字音:雪骤(zhîu)何所似(sì)差(chà)可拟(nǐ)即(jí)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即/公大兄/无奕女。

3、指名读全文,齐读全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回忆以往学习古文,是怎么理解文意的?(读中理解,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2、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己默读文章,试着想一想文章讲的是什么意思?在读不懂的句子后面划“?”

3、小组合作交流,重点交流自己不懂句子。

4、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之后,全班交流: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 预设:俄而雪骤 师引导:你还听过哪些带“骤”的词语,比如:骤雨,骤降,大胆猜想雪骤可能是什么意思?借助注释,知道“俄而”是什么意思?那么“俄而雪骤”连起来怎么解释呢? 即公大兄无奕女。

师引导:智力的“公”指谁?(谢安)无奕女又指谁?为什么叫谢道韫为无奕女?

5、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的主要内容。

6、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

四、突破难点,感受智慧。

1、课件出示兄子和兄女的话。展开辩论,说说你更欣赏谁的比喻,为什么?

2、读文章,想一想谢太傅更欣赏谁的回答,从文中找出根据。(谢道韫回答之后,谢太傅大笑;文章最后介绍谢道韫的身份,这都说明谢太傅更加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

五、大胆想象,运用表达。

1、通过平时的观察,你觉得雪还像什么?

2、小组合作,试着用文中的句式来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差可拟。

未若____________因风起。

3、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咏雪名句。

4、师用课件出示古诗中的咏雪名句,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 李白《行路难》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宋 陆游《夜大雪歌》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宋 杨万里《观雪》

5、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的情境。

6、自由背诵,生齐背。

六、充实人物,全面解读。

1、学了这篇古文,谢道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师补充资料:

谢道韫在王家平淡地过了数十年,此时东晋王朝气数已尽,著名的孙恩、卢循起义爆发了。当时任会稽内史的王凝之已迷恋上道教,面对强敌进犯,不是积极备战,而是闭门祈祷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涂炭。后贼兵便长驱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

谢道韫目睹丈夫和儿女蒙难的惨状,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杀贼,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她对孙恩厉声喊道:“大人们的事,跟孩子无关,要杀他,就先杀我。” 孙恩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精读《世说新语》(四) 篇6

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①,采贤俊于岩穴②。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③,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④,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⑤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⑥?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⑦?”

【注释】

①仄陋:同“侧陋”,指出身卑微。

②岩穴:山洞。古代隐士多住在山里,所以以岩穴指代隐士。

③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吴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

④夜光之珠:也叫隋侯珠。传说隋侯出行,路上见到一条受伤的蛇,隋侯救了它,后来蛇衔明珠来报答他。

⑤盈:满,满满的。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

⑥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

⑦得无:莫非,大概。苗裔:后裔,后代。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恐怕各位就是他们的子孙后代吗?

【译文】

蔡洪来到洛阳,洛阳当地的人对他说:“官署刚刚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属,在出身卑微的人当中求英俊奇特的人才,在山野隐士中征俊杰。你是吴楚之地的读书人,亡国之人,有什么特殊才能来参加征召呢”蔡洪回答:“夜明珠不一定出产在黄河里;满握的壁玉也不一定非要采自昆仑山中。大禹生在东夷,文王生在西羌。圣贤之士的诞生地,不必是一个固定的地方。从前武王讨伐纣王,把商朝愚顽的百姓迁到了洛阳,恐怕各位就是那些刁顽之民的后代吧!”

【解读】

当时的月亮

蔡洪是三国时吴国旧臣,吴被晋灭后,于晋武帝太康年间从江南北上洛阳求官。蔡洪口才好,善应变,尤喜围棋,是西晋棋术最好的一位,曾作《围棋赋》。

三国被晋一统,百废待兴,晋武帝那时的心气还比较高,于是在首都洛阳选秀,招收人才。参与选秀的,有不少是从江南过来的,什么江苏的、浙江的、湖北的、安徽的、江西的,也就是吴国旧臣啦。其中,包括蔡洪,他是吴郡即苏州人。但当时的话语权在河南,三国时代,中原人杰地灵,大人物一箱一箱地出。从东汉及至曹魏再到西晋时的普通话,自然是河南洛阳话。看,当时的月亮,中原最圆!这儿不仅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经济中心,更是文化中心,集万千优越于一身,能不骄傲吗?什么江南吴越,什么荆楚三湘,外加豫章,人才捆到一起,还不如俺中原的随便一个什么地方厉害,比如颍川,比如陈郡,比如汝南,所以在当时洛阳人看到一大批来自南方吴国的亡国之臣来首都选秀求官,就心生轻蔑之意。被数落了,绝大多数南方人也只能“嘿嘿”一笑,然后低下头,毕竟国家都亡了,还能拿什么辩驳呢?

蔡洪就遇到过好几次这样的事情,当然那几次他都忍了,但事情还没算完。这天在洛阳郊外的伊水之畔,几个在郁闷中散心的南方青年又被游春的洛阳士人拦住了。此时已是日暮时分,那几个洛阳士人倒是显得挺有礼貌,首都的嘛,其中的A抱拳拱手:“如果我没猜错,几位是从南方吴楚之地来的吧?”

蔡洪:“没错,怎么了?”

A笑道:“就是随便问问,怎么样,这伊水风光可比得上江南?”

蔡洪:“确实不错,快赶上我们那的会稽了。”

A一皱眉,他的伙伴B趁机插嘴:“会稽?那儿的山水能有洛阳好?”

蔡洪朗声大笑。此时,他身后的几个南方伙伴也笑起来;同时,他们心里也在嘀咕,不知那几个洛阳人怎么为难他们。

B见蔡洪没说话,认为受到了轻视,便把A拉到身后,对蔡洪他们几个道:“说点正事吧。确实,我们大晋王朝正在选拔贤良,为此不惜下陋巷,上高山,为的是发现奇才。而你只是南方亡国之臣,有什么勇气和才能敢来洛阳?”

这次真的把蔡洪说恼了,他心里想:没错,我们吴国确实被你们搞定了,关于这一点,我们认了。现在,我们热情地北上与你们合作,想为新的王朝出力,你们倒好,老拿这说事儿,还就没完了:“明珠不一定仅仅出在中原的河里,美玉也并非都是从昆仑山上采的!大禹生于所谓的荒蛮之地东夷,周文王则来自西北边陲,我的意思是,又有谁规定贤明的大人物一定只能出在某个固定的地方?当初,周武王讨伐无道的殷纣王,一举灭了他,把殷商的那些自以为是的顽民迁移到了洛阳一带。现在,我怎么看着诸位眼熟呢,难道你们就是那些殷商顽民的后代吗?”

《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及翻译 篇7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继于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时,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加辅国将军。后任尚书左仆射,加中书令,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后因疾还京,卒年四十一,谥康王。他爱好文学,“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由于他熟悉两晋士大夫的言行,又参阅了有关论述,加上手下才学之士的帮助,终于编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轶事小说──《世说新语》。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载汉末到东晋期间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言谈和轶事。南朝梁刘峻(字孝标)为这部书作注,引书多至近四百种,又增加了许多材料。所记故事都不长,但是写得生动,往往三言两语,也能让读者看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一些人物的精神面貌。全书语言精练,辞意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影响很大,此外,还有《幽明录》等志怪小说。原籍南朝宋国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之次子,其叔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刘义庆是刘宋武帝的堂侄,在诸王中颇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一)京尹时期(15-30岁)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的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二)荆州时期(30-37岁)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政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世说新语话“颜值” 篇8

颜值是什么

“颜值”,就是形容人的容颜英俊或者靓丽,在网络上衍生出新的词——“颜值爆表”。那么,“颜值”有多少现成的同义词呢?翻开《诗经》,比比皆是。如《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如《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又如《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巾帼中的美样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对外貌自然也是相当欣赏的。宋玉《登徒子好色赋》里有个关于佳人的描述,无疑属于完美取向的“颜值”标准:“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简言之,就是恰到好处,身材适中,肤色适中。不过,金朝的王若虚对这种华丽句子抬了一杠:“乃若长短,则相形者也。增一分既已‘太长’,则先固长矣,而‘减一分’乃复‘太短’,却是原短。岂不相窒乎?”当然,钱钟书先生认为“王若虚辈泥字义而未察词令”,钻牛角尖了,没理解人家的长短为恰好。宋玉的标准属于理论层面,生活中也的确不乏“颜值爆表”的样板,最著名的就是“西貂王杨”这四大美女了,她们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次著名的,还有罗敷、秦娥、绿珠一类。就说罗敷吧,她到城南采桑,想来并没有化妆,不过是“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绿绮为下裾,紫绮为上襦”。即便是这种寻常装扮也了不得了,“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巾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须眉里的颜值爆表典范

须眉的“颜值”如何,前人同样津津乐道。孟子曰:“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姣,即容貌美丽,体态健美。而这个公孙子都,就是爷们。《诗经·郑风》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再翻开《世说新语》,可知魏晋时有不少“颜值”颇高的爷们。潘安仁不用说了,其与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卫玠更厉害,在街上走一圈,“观者如堵墙”。其他还有王夷甫“容貌整丽”、裴楷“俊容姿”等等。相反,曹操会见匈奴使者,“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他因为“颜值”不高且有自知之明,甘愿“捉刀立床头”。

颜值有价

美貌的确是一种财富,也就是说,“颜值”真的有价。

得克萨斯大学的一位经济学教授研究了几十年颜值,他的结论是:漂亮的外貌不仅能增加吸引异性的魅力,还能让你轻松赚钱,拥有更好的就业前景。他还用上了预估数据:在人的一生这个时间长度上,普通工作者如果相貌高于平均水平,他们的收入比别人高3或4个百分点,在23万美元左右;漂亮的和一般的收入差距在14万美元,长得丑的和一般的收入差距在9万美元。这是真的吗?馬云怎么想?还是别太当真了。

但是,不管相貌与财富关系的研究是否足够严肃,以上谈及的种种现象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在消费时代,任何东西都是可以商业化的,美是一种稀缺商品,它也是可交易的。

颜值不代表一切

如今谈论人物,不论男女,只要一登场一露面,“颜值”往往就如影随形,“男神”“女神”蜂拥而至。

其实,外表能说明什么呢?贯休和尚的“君不见西施绿珠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留不得”句,自然是“红颜祸水”论的翻版,而《抱朴子外篇·行品》在说到“人技未易知”时强调绝对不能以“颜值”取人:“士有颜貌修丽,风表闲雅,望之溢目,接之适意,威仪如龙虎,盘旋成规矩。然心蔽神否,才无所堪,心中所有,尽附皮肤。口不能吐片奇,笔不能属半句;入不能宰民,出不能用兵;治事则事废,衔命则命辱。”需要简洁版的,再看一下《世说新语》:王敬豫“有美形”,有一次去向他当丞相的老爸请安,老爸抚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称!”这是委婉地告诉儿子,可惜你肚子里没什么货,空有一副皮囊啊!

(苗苗 摘)

世说新语两则备课资料 篇9

梅河口市博文学校艾国华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文学常识。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全书8卷,共36门,36篇,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又称《世说新书》,简称《世说》,记录了汉末到晋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刘义庆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幽明录》。《咏雪》出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出自“方正”。

二、拼音与重点实词

[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似]相似,像。[差(chà)]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因]由于。傅fù 俄é而雪骤zhîu 欣xīn 然 柳絮xù奕yì凝níng哉zāi

三、用原文回答:

(1)交代咏雪的背景的句子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表现谢太傅赞赏谢道蕴的才气的句子是: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四、问答题。

1、层次结构:

一层(第一句话)交代谢家咏雪的背景

咏 二层(2—4句)交代咏雪

雪 三层(最后两句)对儿女们的回答

2、第一部分共有 2 道问答题:

(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寒雪日、内集、谢太傅、讲论文义

(2)、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3、第二部分共有 5 道问答题:

(1)“雪骤”的作用是什么?为下文的咏雪作铺垫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第一种意见:“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九年语文下学期文言文备课资料艾国华第1页

神似。

第二种意见:“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4)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

(5)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咏雪》中主人公的性格。答:聪敏而有才情

4、第二部分共有 3 道问答题:

(1)“公大笑乐”你怎样理解的?

有不同解释:(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2)“笑”前喻,“乐”对后喻(3)为赞赏谢女的才气。

(2)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3)学完本文后谈一谈你的感受。

人的聪明才智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和实践获得的,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学会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不断思考,不断积累,才能获得真知,才能有所成就。翻译课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世说新语两则》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其他同上。

二、拼音与重点实词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乃]才。[时年]当时的年龄。[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委]丢下、舍弃。[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无信]不讲信用。[引]拉。[顾]回头看。哉(zāi)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fǒu)同否,表疑问 .

四、用原文回答:

(1)客人不守信约的句子是:期日中,日中不至。

(1)客人发怒的原因的句子是: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待君久不至,已去。

(2)写客人认错的句子是:下车引之。

五、问答题:

1、层次结构: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交代事物的发生

陈太丘与友期 第二层(第二自然段)事件的发展,突出主要人物元方

第三层(第三自然段)事件的结束,友人惭而元方“入门不顾”

2、第一部分共有 1 道问答题: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不再等候就走了,可以说陈太丘不守信用吗?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约好正午,过时间陈太丘就可以走了。

3、第二部分共有 7 道问答题:

(1)文中交代“元方时年七岁”的目的是什么?(或用意是什么?)

交代元方年龄幼小,为下文设下伏笔,从而突出其年幼机智、聪明、明礼、诚信。

(2).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3)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4)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5)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6)元方从哪两方面反驳他父亲友人的?(元方义正言辞地指出父亲的友人的哪两个错误?)无信、无礼

(7)本文主人公陈元方,文中主要表现他什么?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

3、第三部分共有 7 道问答题:

(1)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2)” 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

说明友人有悔意,有意结交元方,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或是一个前倨后恭的人。

(3)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5)读完本文后,你认为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诚信乃个人生存之本,自我批评乃处事之基

(6)学完本文后,你都得到了什么启示?

做人要讲文明,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时刻以“诚信”警醒自己。

(7)请猜测一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将有什么举动?

(1)恼羞成怒(2)善待其父(出于对元方的喜爱)(3)被元方的才情、明礼打动而明礼守信,善待他人。

4、总结全文,共有5 道问答题:

(1)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2)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如“王戎识李”。

(3).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

(4)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㈠ 王冕四岁作画;

㈡ 曹植七岁作诗;

㈢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㈣ 司马光砸缸。

(5)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请坐,上茶、水果,陪客人聊天。

翻译课文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生气地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自己离去。”陈纪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 篇10

一、导入复习:

同学们,自古至今,有很多聪慧的少年像璀璨的明星缀满历史的天空,像耀眼的珍珠撒满历史的河滩,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当你走进他们的时候,你会惊叹他们思维的机敏,语言的犀利,随机应变的高超能力。细心品读他们,你就会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底蕴,从而浸润自己的心灵,启迪自己的智慧,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处事,学会交友,„„今天老师和大家再次走进《世说新语两则》,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古代少年的智慧和美德。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出示复习目标:

1.反复诵读文言文,积累“未若”“期”“舍”“委”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熟练的译读课文。

2.深入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学习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

3.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复习过程

语文常识我知道

堪怜咏絮才——这句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谢道韫,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出身名门,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因“未

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后人把有才学的女子称为“咏絮才”。

第一环节:读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言文更应多读,下面让我们读起来。1.2.小组内互相大声读 推荐朗读,评价朗读

注意字音和停顿。

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读出友人愤怒和元方义正辞严的语气)

3.4.全班齐读 谁能背诵。

第二环节:译译

1.学生利用五分钟自主翻译课文

2.三分钟互相提问重点词句的意思

3.教师出示检测题

一、解释句中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尊君在不:

4、相委而去:

5、君与家君期日中:

6、下车引之:

7、元方入门不顾:

8、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9、撒盐空中差可拟:

10、未若柳絮因风起:

二、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故时有物外之趣

B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C 未若柳絮因风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D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三、翻译句子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三环节:说说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第四环节练练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文中的红色字。

尝:子:之:唯:

2.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1)人问之,()答曰。

(2)()取之,信然。

3.翻译这个小故事。

4.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拓展视野

1.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

2.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㈠ 王冕四岁作画;㈡ 曹植七岁作诗;㈢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㈣ 司马光砸缸。

【中考链接】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8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B去后乃至(才)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9.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

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B

9.(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2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分)

10.(4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2分)谈感受(2分。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译文:

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国君魏文侯很讲信用,因而赢得了大臣和百姓的爱戴。有一天,他和管理山林的人约定好次日午时到狩猎厂打猎。那天,宫中饮酒,喝的很开心,天上下起了雨(早朝后,得知国力逐渐强盛,魏文侯心情十分舒畅,于是下令摆上酒宴款待群臣。酒过三巡,大家喝得兴高采烈,酣(hān)畅淋漓突然,魏文侯带着几分醉意问道:“午时快到了吧?”左右回答:“是。”)魏文侯急忙命令左右撤下酒席,叫人备车赶往郊外的狩猎场。大臣们一听,齐声劝道:“今天喝酒这么欢乐,天又降大雨,不能打猎,大王何必冒着雨白白去一趟呢?”

魏文侯说:“我已经跟人约好了,现在他们一定在郊外等我。虽

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酒宴,魏国从此变得强大。

魏文侯(?一前396),名斯,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公元前445至前396年在位。

上一篇:医生传帮带个人总结下一篇:低压倒闸操作规程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