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党群干群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思考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形势下农村党群干群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思考(推荐8篇)

新形势下农村党群干群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1

问题及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至关重要,党群干群关系密切与否直接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新时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方法;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廉洁自律,做个好官。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十七大报告再一次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和谐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是新时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对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期我有幸深入沿口镇五一村围绕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这一课题,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镇xx村辖11个社,共有耕地1014亩,580户1444人,农村党员36名。通过走访的统计情况看,60%以上的群众认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向上反映群众意见愿望、多方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努力带领群众增收致

激化、断裂。

(二)信任的缺失,威信的下降

在农村实际工作中,一些党员干部作风漂浮,不深入群众,走形式,对待群众态度恶劣。一说让群众交钱,非常积极,还会用大喇叭通知限期交上,交不上后果自负;等给群众发钱或什么东西时,非常不情愿,一拖再拖,好像群众拿的是他们家的东西一样;一些党员干部对农民揭发出来的问题不是积极解决,而是采取压制的办法。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利用职权收款不入账,乱支乱花,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有的在土地征用,安置补偿,工程建筑中暗箱操作,中饱私囊等,以上这些行为大大的损坏了政府的形象,农民群众对党员干部失去信心。这些问题在农村中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不认真对待,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不会成功,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无法实现。

三、原因分析

农村工作党群干群关系紧张问题的出现,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一是基层干部和群众之间存在认识上的差距,都是各自为政,缺乏沟通理解。具体工作中,由于群众在认识上的局限性,群众总是从自身利益上考虑问题,而这往往是问题的关节点,干部群众如果不处理好,将会成为事件的矛盾冲突所在。此外,一些干部认为自己比群众先进,不爱学习,不善于思考,要求群众是一套,自己做的是另一套,表率作用差,办事不服众,群众缺乏信任。二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

首位,使干部成为农民群众真正的“知心人”、“贴心人”、“带头人”强化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教育党员干部牢同树立群众的观点,承认人民群众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从群众出发,为群众谋利益。

(二)党员干部要注意群众工作方法

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说话要说实在话,要说在群众的心坎上;讲话要深人浅出,通俗易懂,扣人心弦。与群众交谈要贴切可信。在群众面前不能高高在上,架势很大;语言和穿着都要与农民群众协调,不能有鲜明强烈的反差。交往时不做作,语言要淳朴,说话要有诚意,要发自内心有真情实感。处理群众问题时,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握好度,注意执行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该当机立断不能拖延,该迂回处理的不能急于求成。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农村党员干部应多走村串户,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及时为群众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反反复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耐心说服和引导群众,化解群众心中的疙瘩。

(三)要关心群众生活

关心群众生活就是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的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菜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我们是这样做了,广大群众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成

近生活”。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工作。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与群众同甘共苦,关心身边群众的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疏通。农村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更不能坐等思想问题的出现,要“走百家,访千户”“到田头,进工厂”,哪里有农民就把工作做到哪里,坚持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在与农民推心置腹的交谈中向农民宣讲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帮助农民向上级反映民情,争取合理利益,合法保障。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帮助农民群众实现合理愿望,纠正错误思想及其带来的错误行为。与群众平等相处,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立足育人的本职工作,坚持原则,有错必纠,与群众“教学相长”。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合情合理地处理群众纠纷。

(四)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新形势下农村党群干群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2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践现代化的过程中,党建工作发挥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综合性特征的工作,而党群工作是党组织与人民群众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听取群众心声的重要纽带,是保证党组织实现始终代表最广人民群众价值诉求的桥梁。现阶段,随着对党的群众路线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企业党群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得到高度重视,企业党群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但是,受到传统理念、工作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保证企业党群工作的先进性已经成为各级领导以及党群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万千党群工作干事中的一员,在实践中,我就提升企业党群工作质量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特别是针对新形势下企业党群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 群工作概述

1.1 内涵

党群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革命伟大胜利、实践现代化过程中的优势。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历史时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党群工作仍然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是一切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是市场经济背景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武器”。企业党群工作能够将党员干部和职工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企业职工的责任意识和时代使命感的逐步提升[1]。

1.2 意义

以管理学视角进行分析,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党群工作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使得职工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是一种思想上的生产力,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强化党群工作是保证企业生产力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以哲学的视角进行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而党群工作是保证意识形态永葆青春的重要方式,能够理顺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保证职工群众能够跟随企业发展规划有序地开展工作。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党群工作进行正确的认知和充分的重视,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

2 剖析新形势下企业党群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党群工作需要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认识作为指导思想,这就要求在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及时发现掌握党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提升企业党群工作的首要环节,根据新形势下企业党群工作的要求以及基层党群工作实践经验,现将企业党群工作存在的问题做出如下分析:

2.1 定位不准,动力不足

企业党群工作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多元性、综合性特征的工作,与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区别,在实践中一方面需要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必须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展开,与企业的发展规划和远景紧密结合,才能发挥时效性的作用。但是,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现阶段诸多企业仅将经济价值作为主导,在制定相关发展目标规划的过程中并没有有效地听取群众的心声,党群工作基本上围绕着实现经济效益进行,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员工目标感与归属感缺失,也有一些企业将党群工作单纯地定位在了思想工作层面,党群工作流于形式,致使党群工作时效性匮乏。

2.2 整体水平趋向弱化

现阶段,在企业党群工作中所面临的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相关工作缺乏制度的约束,致使实践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如有些企业领导人员由于忙于经营工作,使得对于党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直接导致党群工作缺乏有效的环境支持,在实践中的组织性难以发挥。另外,在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受到部门精简的影响,企业党群工作力量受到削弱,导致系列实际性问题的出现;也有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做出了一定努力,但是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活动力度不足,党群活动成了精神传达、看书读报的阵地,没有真正意义上发挥党群工作的本质作用,使得党群工作流于形式,致使党群工作水平趋向弱化。与此同时,现阶段一线党群工作者自身能力也存在着比较匮乏的现象,致使党群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不能与时俱进,满足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需求,最终导致整体水平趋向弱化。

2.3 党群复杂化现象严峻

新形势下,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同时发生变化,使得企业实践经营管理过程中利益关系呈现复杂化的发展态势,致使党群的工作环境发生了改变。如人们受到多种文化思维的影响,对于利益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部分员工对于党群工作这种偏向思想工作的工作形式产生配合程度不足的现象,,导致党群工作的具体落实遇到一定困难。

3 解析导致产生企业党群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以现象学角度分析,一种现象产生和存在必然是由多种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党群工作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必然存在一定的原因,只有对引发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推进党群工作水平的提升,现将引发企业党群工作问题主要原因做出如下解析:

3.1 重视程度不足

企业发展过程中以市场调节为主导,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于生产和经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于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存在一定的认知偏执,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理解党群工作与企业生产实践之间重要关系和必然联系,最终导致企业党群工作普遍流于形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党群工作的投入没有提升,使得党群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不能发挥时效性作用,使得企业对党群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减少,最终出现边缘化的危机。

3.2 制度不够完善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是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箴言,对于企业党群工作而言,完善健全的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保障,是保证党群工作科学、规范、发挥时效性作用的关键所在。但是现阶段有些企业在实践发展中,由于对于党群工作认知存在偏差,致使党群工作制度缺乏完善的制度保证,直接导致党群工作民主性不足等问题的产生,使得各方投入力度不足,最终导致企业政工干部热情不足,引发党群工作时效性欠缺等问题的出现。

3.3 工作难度逐渐加大

在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企业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强,企业党群工作队伍有限,在党务工作中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广泛存在,甚至很多企业中并没有专门设置党务工作部门和负责人,而是由其他岗位的人员兼职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党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党群工作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多元性的特征,无形当中增加了党群工作难度,阻碍企业在新形势下党群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阻碍党群工作实效性地发挥。

3.4 工作方式创新力度缺失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企业党群工作在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力度上存在不足,这主要是基于党群工作者思想观念陈旧,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对于新事物、新知识、新理念的更新认知不足,在具体落实党群工作的过程中依然故步自封,套用传统的目标、方式、方法,殊不知时代在变,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诉求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的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导致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对于参与党群工作的积极性不足,最终影响企业党群工作水平提升比较慢。

4 解决企业党群工作问题的对策思考

新时代、新发展、新形势,万象更新的历史时期,对于一切工作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企业党群工作以此为背景应该积极探索适应时代步伐与脉搏的路线,根据前文对问题的提出以及分析,现提出关于新形势下企业党群建设的对策:

4.1 转变理念,提高重视程度

理念指导实践,先进的理念必然能够指导新形势下的实践活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若想继续发挥党群工作的时效性作用,首要措施就是转变传统理念,提高对党群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企业领导人员应该对党群工作做出全新的认识,在实践工作中重视企业党群工作的发展;第二,党群工作者在落实党群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以及以人文本的理念,深刻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责任意识,不断建立健全党群工作机制,为党群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建立健全保障制度

解决新形势下企业党群工作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党群工作各项制度。首先,企业党组织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方法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党群工作制度,完善企业党务工作制度;其次要进一步规范党群工作者的职业行为,以具体的制度对其工作进行规范,保证党群工作者能够按照规定有秩序的开展党建工作,真正做到党建工作有章可依。

4.3 构建党群联动机制

在企业改革背景下,企业党群工作人员编制少的情况下,若想顺利有效地开展党群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积极配合党群部门开展工作。另外,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企业党群工作的本质作用。与此同时,在具体工作中应该进一步落实民主制度,减少企业内部矛盾的产生,使得企业党群工作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发挥有效作用。

4.4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新形势下,党群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对自身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保证党群工作能够激发职工群众的兴趣,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党群工作中,这就需要我们有效的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平台,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使得党群工作能够时代紧密结合,最终保证党群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5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党群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保证企业凝聚力不断提升的途径,是实现企业健康、持续、稳固发展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实践党群工作过程中需要以党的精神作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企业党组织周围,实现党群工作水平的全面发展。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够使得企业领导人员以及职工群众认知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究与全新发展形势相吻合,与企业发展紧密关联的党群工作路线,保证企业党群工作在万象更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发挥时效性作用,在喜迎“十三五”关键阶段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推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摘要:伴随社会的全面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落实,企业在实践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情况呈现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若想保证企业员工始终以饱满的激情进行工作,就必须不断创新形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凝聚力,这就要求企业党组织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搞好搞活企业党群工作,保证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逐步提升,最终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以企业党群工作为研究视角,针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知识经济快速兴起的背景下,企业党群工作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同时深度解析导致问题出现的一系列因素,最后根据新形势对企业党群工作的要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为党群工作者的工作提供斧正建议,期待为企业党群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企业经营,党群工作,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新形势下农村党群干群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3

关键词:企业经营;党群工作;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31-2

0 引言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践现代化的过程中,党建工作发挥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综合性特征的工作,而党群工作是党组织与人民群众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听取群众心声的重要纽带,是保证党组织实现始终代表最广人民群众价值诉求的桥梁。现阶段,随着对党的群众路线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企业党群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得到高度重视,企业党群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但是,受到传统理念、工作方法等因素的制约在这一实践活动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保证企业党群工作的先进性已经成为各级领导以及党群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作为万千党群工作干事中的一员,在实践中,我就提升企业党群工作质量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特别是针对新形势下企业党群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 群工作概述

1.1 内涵

党群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革命伟大胜利、实践现代化过程中的优势。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历史时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党群工作仍然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是一切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是市场经济背景在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武器”。企业党群工作能够将党员干部和职工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企业职工的责任意识和时代使命感的逐步提升[1]。

1.2 意义

以管理学视角进行分析,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党群工作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使得职工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是一种思想上的生产力,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强化党群工作是保证企业生产力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以哲学的视角进行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而党群工作是保证意识形态永葆青春的重要方式,能够理顺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保证职工群众能够跟随企业发展规划有序地开展工作。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对党群工作进行正确的认知和充分的重视,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

2 剖析新形势下企业党群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党群工作需要切实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认识作为指导思想,这就要求在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及时发现掌握党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提升企业党群工作的首要环节,根据新形势下企业党群工作的要求以及基层党群工作实践经验,现将企业党群工作存在的问题做出如下分析:

2.1 定位不准,动力不足

企业党群工作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多元性、综合性特征的工作,与一般意义上的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区别,在实践中一方面需要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必须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展开,与企业的发展规划和远景紧密结合,才能发挥时效性的作用。但是,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现阶段诸多企业仅将经济价值作为主导,在制定相关发展目标规划的过程中并没有有效地听取群众的心声,党群工作基本上围绕着实现经济效益进行,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员工目标感与归属感缺失,也有一些企业将党群工作单纯地定位在了思想工作层面,党群工作流于形式,致使党群工作时效性匮乏。

2.2 整体水平趋向弱化

现阶段,在企业党群工作中所面临的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相关工作缺乏制度的约束,致使实践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如有些企业领导人员由于忙于经营工作,使得对于党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直接导致党群工作缺乏有效的环境支持,在实践中的组织性难以发挥。另外,在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受到部门精简的影响,企业党群工作力量受到削弱,导致系列实际性问题的出现;也有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做出了一定努力,但是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得活动力度不足,党群活动成了精神传达、看书读报的阵地,没有真正意义上发挥党群工作的本质作用,使得党群工作流于形式,致使党群工作水平趋向弱化。与此同时,现阶段一线党群工作者自身能力也存在着比较匮乏的现象,致使党群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不能与时俱进,满足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的需求,最终导致整体水平趋向弱化。

2.3 党群复杂化现象严峻

新形势下,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同时发生变化,使得企业实践经营管理过程中利益关系呈现复杂化的发展态势,致使党群的工作环境发生了改变。如人们受到多种文化思维的影响,对于利益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部分员工对于党群工作这种偏向思想工作的工作形式产生配合程度不足的现象,,导致党群工作的具体落实遇到一定困难。

3 解析导致产生企业党群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以现象学角度分析,一种现象产生和存在必然是由多种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党群工作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必然存在一定的原因,只有对引发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才能对症下药,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推进党群工作水平的提升,现将引发企业党群工作问题主要原因做出如下解析:

3.1 重视程度不足

企业发展过程中以市场调节为主导,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于生产和经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于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存在一定的认知偏执,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理解党群工作与企业生产实践之间重要关系和必然联系,最终导致企业党群工作普遍流于形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党群工作的投入没有提升,使得党群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不能发挥时效性作用,使得企业对党群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减少,最终出现边缘化的危机。

3.2 制度不够完善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是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箴言,对于企业党群工作而言,完善健全的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保障,是保证党群工作科学、规范、发挥时效性作用的关键所在。但是现阶段有些企业在实践发展中,由于对于党群工作认知存在偏差,致使党群工作制度缺乏完善的制度保证,直接导致党群工作民主性不足等问题的产生,使得各方投入力度不足,最终导致企业政工干部热情不足,引发党群工作时效性欠缺等问题的出现。

3.3 工作难度逐渐加大

在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企业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强,企业党群工作队伍有限,在党务工作中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广泛存在,甚至很多企业中并没有专门设置党务工作部门和负责人,而是由其他岗位的人员兼职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党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党群工作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多元性的特征,无形当中增加了党群工作难度,阻碍企业在新形势下党群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阻碍党群工作实效性地发挥。

3.4 工作方式创新力度缺失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企业党群工作在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力度上存在不足,这主要是基于党群工作者思想观念陈旧,跟不上 形势发展要求,对于新事物、新知识、新理念的更新认知不足,在具体落实党群工作的过程中依然故步自封,套用传统的目标、方式、方法,殊不知时代在变,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诉求发生了重要变化,传统的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导致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对于参与党群工作的积极性不足,最终影响企业党群工作水平提升比较慢。

4 解决企业党群工作问题的对策思考

新时代、新发展、新形势,万象更新的历史时期,对于一切工作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企业党群工作以此为背景应该积极探索适应时代步伐与脉搏的路线,根据前文对问题的提出以及分析,现提出关于新形势下企业党群建设的对策:

4.1 转变理念,提高重视程度

理念指导实践,先进的理念必然能够指导新形势下的实践活动。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若想继续发挥党群工作的时效性作用,首要措施就是转变传统理念,提高对党群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企业领导人员应该对党群工作做出全新的认识,在实践工作中重视企业党群工作的发展;第二,党群工作者在落实党群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以及以人文本的理念,深刻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责任意识,不断建立健全党群工作机制,为党群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建立健全保障制度

解决新形势下企业党群工作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党群工作各项制度。首先,企业党组织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方法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党群工作制度,完善企业党务工作制度;其次要进一步规范党群工作者的职业行为,以具体的制度对其工作进行规范,保证党群工作者能够按照规定有秩序的开展党建工作,真正做到党建工作有章可依。

4.3 构建党群联动机制

在企业改革背景下,企业党群工作人员编制少的情况下,若想顺利有效地开展党群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积极配合党群部门开展工作。另外,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发挥企业党群工作的本质作用。与此同时,在具体工作中应该进一步落实民主制度,减少企业内部矛盾的产生,使得企业党群工作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发挥有效作用。

4.4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新形势下,党群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对自身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保证党群工作能够激发职工群众的兴趣,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党群工作中,这就需要我们有效的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平台,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使得党群工作能够时代紧密结合,最终保证党群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5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党群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保证企业凝聚力不断提升的途径,是实现企业健康、持续、稳固发展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实践党群工作过程中需要以党的精神作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企业党组织周围,实现党群工作水平的全面发展。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够使得企业领导人员以及职工群众认知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究与全新发展形势相吻合,与企业发展紧密关联的党群工作路线,保证企业党群工作在万象更新的历史时期能够发挥时效性作用,在喜迎“十三五”关键阶段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推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新形势下农村党群干群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4

及对策建议思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诸如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各种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公共机构的发展也有更高的要求,需要进行改革以面对特定的工作管理。在新的情况下,文件管理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档案管理服务还没有赶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应进行相关工作,以适应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我们需要改革和创新,要与时俱进。

事业单位的文件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系统,它包括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和相关功能的演进,是最可靠的记录。它对机构是不可见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反映了公共机构管理的缺陷。没有管理利益,我们就无法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在其管理中,尤其是在文件管理中,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机构单位才能在未来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属于被动状态

长期以来,公共机构的文件管理一直处于从文件收集,排序和归档到被动管理的状态。这种情况使工作人员始终不知道特别是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在相关的文件管理机制不完整的情况下,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将无法正确处理和存储。对数据收集工作的跟踪不足会导致直接分发已归档的文件数据,这不能为文件管理工作提供足够的好处。

(二)档案管理技术不足

由于信息时代的影响,许多公共机构都引入了电子文件管理模式,但是这种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的使用率并不高,在许多情况下,传统的文件管理方法仍然存在。这是因为管理员不接受电子文件管理的新事物并且没有接受专门的培训,并且似乎推迟了实际使用,并且无法展示电子文件管理的优点。管理技术水平仍然较低。

(三)档案管理缺乏专门的负责人

公共机构中的文件管理是一项分散的任务,并且由于没有专门的部门或负责人,因此通常是另一部门的兼职工作,这是兼职情况,对管理文件系统没有用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缺乏员工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文件管理技能,这直接导致效率低下的文件管理任务,从而影响整体文件管理的质量。

(四)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

实际上,科学的档案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公共机构的发展速度和工作效率,但是由于其固有的知识,公共机构长期以来一直能够将其所有工作集中在业务服务上。它是他们没有从事相关工作所需的知识,也不了解文件管理的重要性。基于对文件管理工作的理解,大多数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都认为文件管理不能给部门带来直接的好处。因此,这种独特的概念和误解导致了公共部门在文件管理方面的人力和物力,而投资不足使文件管理效率低下。而且,文件管理工作非常繁琐和繁琐,并且在几乎没有监督和执行的情况下,文件管理器实际上并没有按照文件管理的相关规则来收集和组织文件,保存和使用文件。人员、财产、材料等缺乏可靠的保护,这限制了档案管理的发展。

(五)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文件管理是一项专业而系统的管理任务,需要具备文件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基本素質是谨慎,清醒和耐心的。但是,许多公共机构中的档案管理员推迟了工作,或者是因为他们基本上有多个工作,或者是因为他们的薪水很低,在这种情况下,档案管理员有些人手不足。有些文件管理器仅基于自己的经验和其他人教的基本工作方法,而没有专门的文件管理知识,文件管理要求,特定文件的文件范围,而且不了解文件管理的基本操作过程。

(六)档案管理手段不科学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下,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文件管理系统开始在公共机构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是,在加速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同时,各种公共机构不允许同步发展电子文件管理来容纳电子文件管理专业人员,计算机,软件和文件管理任务。硬件设备不足,无法运行。该系统缺乏实际文件管理的科学性质,因为作业的文件管理器不知道如何应用它,并且许多高级系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

二、改革内容

公共机构的档案管理必须遵循某些系统建设原则。换句话说,您需要明确职责,增强灵活和标准化的结构,并专注于动态和静态的结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建设

当前,典型的数字技术包括数字加密技术,数据库技术,扫描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通过数字技术将文件信息数据转换为数字文件信息可以有效地更新信息数据。作为公共机构的重要无形资产,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有效地创造条件,实现单位的社会效益。

(二)体系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建设

公共部门中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这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型不同,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型包括档案和文档集成,部门集成和集成以及内部流程集成。基于数据集成技术,数据库机制,数据融合技术等,我们有效地增强了信息数据的多功能性和兼容性。

(三)互动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建设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每个档案信息仅对应一条信息,并且缺乏交互性。该机构的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增强了信息的交互性,对提高服务质量和优化系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改革创新的措施

在新情况下,公共部门档案管理实践的弊端日益明显,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公共部门档案管理实践的发展以及公共部门机构的长期发展。它也会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在新情况下处理公共机构文件。根据行政工作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运用新技术,新观念,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真正发挥作用。

(一)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档案业务是机构开展各项业务的重要基础。为了使机构能够实现长期运作,有可能显着提高整体运作效率并有效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尤其重要。代理商必须完全了解该文件是单位工作和员工活动的基本记录。此文件可用于有效跟踪和监视单位负责人,员工以及各种工作流程,以进行后续工作评估,决策和补救。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该机构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根据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的身份,汲取和吸收其他机构高级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我们需要不断增强我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深入分析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逐步完善自己的工作,引导档案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利用信息管理手段来扩大档案服务内容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公共机构的管理带来了许多便利,而档案管理就是其中之一。机构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管理方法,对档案管理进行改革创新。基于信息的档案管理需要由信息技术管理的完整的基于信息的管理。这可以通过几种方式来完成。用于文件管理任务的服务模式,为每个实施链接制定详细的计划,在总体方向上制定实施计划,并确保根据计划执行文件管理服务任务。设立专门网站该网站旨在使公共机构的文件管理能够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确切地说,公共机构通过本网站向公众提供相关服务。特别是,查询相关档案和材料更加方便快捷,通过有效提高公共机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我们提供了支持社会发展的服务。建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以数字方式收集和整理文件。这不仅可以及时收集和组织信息,还可以使文件存档更及时地运行,从而提供适当的文件数据存储和共享。

(三)重视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

代理商应注意档案管理。可以说,档案管理是机构发展的最基本部分。应注意档案管理的水平,因为它会影响整个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代理商只有充分了解文件管理对各种任务的影响,才能更好地管理文件管理。这里设置了专门的文件管理部门,以组织和存档整个机构内生成的所有数据。公共授权文件管理任务必须由专业人员执行。也就是说,您必须退出其他部门人员的兼职文件管理模式。准确地说,该机构应注意档案管理员的相关培训,因为档案管理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机构在选择档案管理人员时要注意工作态度,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和制度,建立与档案管理制度相对应的岗位管理制度,确保在科学指导下完成所有档案管理工作。该机构将为档案馆工作人员提供尽可能多的专业培训机会,实际上将提高专业水平,并使用各种信息技术使该机构的档案馆管理更加规范和科学。肯定是有效地促进了在公共机构中使用文件管理服务的过程。

(四)完善档案管理方法

公共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改革的目的不仅在于实施,还在于改变管理方式,特别是各部门的领导和管理者要起领导作用,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实行档案管理。应该加强。管理员管理严格地处理文件管理任务。在档案管理部门,员工具有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执行档案管理,为需要档案服务的人员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并结合了最新的信息技术来进行档案管理。管理需要有效完成。文件的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信息化应该集成到日常文件管理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文件管理知识,以便他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各种信息。用于管理文件的先进技术。

(五)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

公共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种制度的完善和支持。每个系统的实现都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型来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做出改變并创新。完善的文件管理机制是提高文件信息的利用率,帮助文件管理适应公共部门的长期发展,并确保所有公共部门信息的完整性。改善文件管理系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和事业单位的发展,将改革与完善结合起来。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热情,并帮助员工了解文件管理是他们自己的利益。与确保文件管理平稳运行紧密相关。公共机构文件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不可忽略的部分是,所有链接都应被完全忽略,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文件存储,而且是为了保护文件服务。文件管理安全性不包含所有方面。将采取相关步骤为社会提供档案资源服务。

四、结语

新形势下农村党群干群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5

[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有了长足提高,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还比较落后,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从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出发,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该采取的对策。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总体框架,并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社会保障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农村社会保障的理论阐释

1.1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

我国对于社会保障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我国在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使用“社会保障”一词。虽然起步较晚,但对社会保障内涵的界定已基本达成一致的认识。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指:“国家和社会依法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伤、残、丧失劳动力或因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此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纲要》中提出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目标,社会保障制度指“国家、社会或个人对社会成员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灾害及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能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我国政府界定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包括狭义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为公民提供各种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而且包括企业、团体、家庭和个人提供的各类保障。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它具有我国社会保障的一般规定性,但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农村社会保障的保障对象是农民。在中国,农民的概念有两个,一个是身份意义上的农民,即具有农村户籍的居民,这就意味着即使成为了城市居民,如果仍然是农村户籍,那么还是属于农民;另一个概念是职业意义上的农民,也就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劳动者。从我国社会保障的两极格局来看,我们讨论的农村社会保障的对象主要是指身份意义上的农民。实际上,我国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农村社会保障。因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是与工业化紧密联系的,而我国农民还没有进入工业化的领域,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还在很大程度上代替着社会保障。家庭保障指家庭成员之间、“亲戚”之间的相互帮助,是一种最原始的社会保障。土地保障是指农民把土地不仅作为生产资

料,还作为生存保障资料,通过土地耕种的收益来维持生存。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功效初显,家庭规模缩小,人均可耕地减少,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的功用逐渐减弱,迫切需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为达到其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和提高其社会福利的目的,一般都会设置若干种社会保障项目,由此构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项目包括农村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农村“五保”和少数地方推广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

1.2农村社会保障的内容

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必须在理论上明确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内容的确立,既要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考虑国家财政承受程度和农民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又要充分注意广大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迫切要求。为此,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应包括农村社会救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优抚安置、农村社会福利、农村社会互助五个方面的内容。

●农村社会救济

农村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特殊原因造成收入减少或者中断,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那部分农民给予资金或实物帮助,从而保证他们最低生活需要的一种制度。在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救济制度主要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

●农村杜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是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应包括养老、医疗、行业、工伤和计划生育等许多方面的保险。从当前农村的现实情况看,农民最迫切需要的社会保障主要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农村社会优抚安置

优抚安置是一种褒扬和补偿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对象是对革命事业和保卫国家安全有贡献的特殊社会群体。它具体包括对革命烈士家属、革命伤残人员、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人员的抚恤补助、对农村义务兵家属的优待等形式。

●农村社会福利

农村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农村特殊对象和社区居民提供除社会求助和社会保险外的保障措施与公益性事业。它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孤、寡、老、弱、病、残者的基本生活,同时对这些特困群体提供生活方面的上门服务,并开展娱乐、康复等活动,逐步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

●农村社会互助

农村社会互助是在政府倡导和组织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主要包括社会捐赠、社会帮扶和邻里互助等形式。

2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其不合理性日渐暴露,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

2.1农村社会保障不公平性突出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经济资源日益向城镇集中,向沿海地区集中,向富裕阶层集中,社会保障资源也呈同样的集中化趋势,使原本不公平的资源配置就更加不公平。首先,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基本上解决了缺医少药的问题,但与城镇卫生资源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改革之后,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1990-2003年,医院费用占中国总的卫生费用的比重从56.07%上升到67.68%,其中城市医院从32.76%上升50.52%。城市医院所得的医疗费用占医院总费用的比重从58.93%上升到74.65%。医疗资源向城市集中的趋势十分明显,在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大部分用于城镇了。其次,不同社会群体的差距不断扩大。在200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中,占人口63%的农村居民仅仅占22.59%,而只占36.2%的城镇居民却享有77.59%的卫生费用。而在这22.59%的农村卫生资源中,沿海地区和富庶省份的农村地区的农民又占去一半多。还有一点更需要注意的是农民自费医疗的比率一直居高不下。1993年和1998年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农民自费医疗的比重分别为84.11%和87.32%。到了2003年,农民个人卫生支出上升到了91%,而同期全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为59%,城乡居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和不公平,受个人经济支付能力的限制,相当数量的农村居民和贫困人口失去了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约有1/3的患者因经济困难无法就诊。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会员国进行医疗卫生公平性评价,我国位列倒数第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绝大多数农民享受不到医疗社会保障且缺乏最基本的医疗条件。至于养老保险就更加明显了,城镇人口自从建国以后,个人养老不是由个人和单位负责就是由个人、单位、国家共同负责,个人交的费用始终没有超过50%。而农村的情况就不同了,除改革开放前由集体负责的低水平保险外,其余时间都是由个人完全负担,这点从国家制定的筹资政策中就可以看出。

2.2农村社会保障的机制不完善、覆盖面较窄

概括地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三个重大挑战:从长期看,要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造成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从中期看,要减轻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社会震动;在近期,则要考虑如何根据国家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民增收政策,以保障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这三个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如何妥善区分轻重缓急,既解决好当前的紧迫问题,又完善制度和机制,以利于长远发展,是决策的难点与关键。具体来说,当前农民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其一,农民养老基本保险制度改革不到位,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太窄。其二,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太低。一份调查资料显示,30%的城镇居民享有80%的社会保障,而70%的农村居民享有20%的社会保障。尽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试点两年,进展顺利,但与农民的需求仍然有很大差距。其三,农民养老主要是家庭养老,其他养老保障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调查显示,中国农村老人与子女住在一起的比例虽然高达89%,但是收入来源和生活料理依靠老人自己的比例分别是50%和82%。可见,目前农村家庭养老己不占

绝对主导地位,使很大一部分农村老人的生活缺少必要的保障。

2.3农村社会保障立法滞后

我国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显然,这里所说的公民也包括农民在内,农民也应该像城市居民一样,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至于社会保障待遇标准的确定,是另外一个问题,在这里首先要解决的是,必须将农村社会保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哪怕给予最低限度的待遇。由于立法的滞后与缺失,政府长期以来陷入进退两难之中,不进则缺位和无为,一进就可能越位。即使已有的法律,其农村社会保障的法规立法层次不高,扩大覆盖面的法律约束力不强,在操作性上也存在问题。

2.4农村社会保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从机构上看,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部分地区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农村职工的社会保障统筹归劳动部门管理,医疗保障由卫生部门和劳动者所在单位或乡村集体共同管理,农村社会养老和优抚救济归民政部门管理,一些地方乡村或乡镇企业也对社会保障制定了一些办法和规定,在有的地方,寿险公司也涉足农村社会保障,形成了“多龙治水”的管理格局。由于这些部门所处地位和利益关系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社会保障的管理和决策上经常发生矛盾,政事不分又缺乏监督,容易相互扯皮,从而导致办事效率低下;从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上看,缺乏有效的监督。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管理和使用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从而保证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但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基金在大多数地方是征缴、管理与使用二权集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督,当地的管理部门挤占挪用甚至贪污、挥霍社会保障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基金的正常运转,并在农民心目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3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积极引导与高度重视,又需要农村集体与广大农民的积极支持;既需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和经验,又要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3.1加快立法,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要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必须制定一系列适合我国农村实际的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应尽快制定一部系统全面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就农村社会保障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内容和形式、管理体制、资金来源与发放、保障的项目标准、社会保障的监督、法律责任等做出明确规定。国务院应根据《农村社会保障法》的要求,及时制定相关条例,如《农村养老保险条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等,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各地应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这样,形成以全国人大制定的《农村社会保障法》为总领的,以国务院针对农村社保问题制定的专门条例为主体的,并配以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的实施办法为补充的法律体系。

3.2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量力而行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既要看到农村社保体系建立的迫切性,又要考虑中国的国情,不能一蹴而就地进行全方位的创建工作,范围要由小到大,项目由低到高;因地制宜就是在现阶段应采取循序渐进和差别对待的做法,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适当提高保障标准,落后地区应适度降低。分类实施就是抓紧建立影响力大、需求迫切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这三项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量力而行就是在制定缴费标准与保障标准的时候不宜定得过高,要由少到多、标准要由低到高。

3.3完善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和管理机制

资金不足,管理混乱,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多渠道资金筹集和运行管理机制。

首先,在资金筹集上,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保障资金。资金紧缺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迟迟不能建立的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提高社会保障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而且把增加投入部分重点投入农村,使城乡社会保障适度平均,使国家成为农村社保资金来源的首要保障。但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多,国家财力有限,也不能依靠单一的国家财政来开展社会保障工作,这就要求我们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广拓渠道,多形式筹措社会保障资金。

措施一,积极探索国家粮补资金用于农村社保建设的途径。通过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是国家安农、惠农的一项好政策。但是,随着国家粮补政策的连续实施,粮补资金对农民补贴的实际效用呈递减趋势,如果把这一笔资金用于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所显示的政策效用将是巨大的。

措施二,发行社会保障彩票,接受社会捐赠。发行农村社会保障彩票,是直接为9亿农村居民谋福利的大好事。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动员人民积极参与这一利国利民的活动。发行彩票筹集到的资金由财政部门统一收受,主要用于农村的社会救助。

措施三,应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发扬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农村社保事业,鼓励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贫穷落后地区,积极捐资捐款,从而不断扩大资金来源。

其次,在资金管理上,要加强管理,确保资金保值增值。

针对资金管理混乱、存在很大风险的现状,应建立事业性的资金管理机构,专门从事资金的存储和管理,并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资金的管理和运营进行严格监督。同时应强调资金的专用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挪作他用,对违规者应严肃处理,追究其法律责任。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注意通过多种渠道,确保资金增值。比如,可购买国债、金融债券,可由地方政府担保,通过银行贷款用于地方建设,可设立投资专营机构等,凡有利于资金保值增值的都可以采用。

3.4积极学习国外有关农村社会保障的先进经验

目前,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先后建立了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学习它们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起始时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资金的来源、保障的项目和保障水平等,对我国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起到很大的借鉴作用。

4结语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农村稳定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辛维举.对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3(6).[2]杨翠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胡乐亭主编.社会保障概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5]陈佳贵,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新形势下农村党群干群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6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我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向新农村进军的领导组织。本文浅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措施,旨在推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1.前言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起着重大的作用,它是党在农村管理全部工作的基础,是村各项管理工作的领导核心。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由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以后,我国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影响日益衰弱,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多。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农村新的变革正在进行,这个时候农村的发展特别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本文就是通过分析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措施,来推动我国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

2.新形势下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要求

2.1 新农村建设中的执政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领导核心,它管理着农村日常生活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在我国经济转型的新时期,农村基层的党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面临着新的考验。随着我国农村政治和经济的改革不断深入,迫切需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抓住机遇,勇于挑战,敢拼敢闯,带领村民全面进入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具体来说,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村委会发挥好领导作用,积极主动联系群众,做好带头模范作用。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国家政策解释和宣传,让村民及时把握国家政策信息,方便农村的生产。

2.2 引领新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单一,收入渠道少,生产工具落后,农民市场意识弱,这是阻碍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发展的领导核心,要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多渠道发展农村农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农村经济更加多样化,农村管理更加文明化。总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引导、带领农民革新过去小农经济的发展思想,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告诉农民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当然,农

村基层党组织也要向先进农村地区看齐,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新农村发展规划。

2.3 引导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能力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整体水平较低,一些地区迷信封建、反社会,严重影响新农村的和谐发展。农村的文化活动也十分落后,大多地区农民的日常文化活动就是打牌、赌博,这严重败坏了农村的社会风气,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引导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的能力,带领村民发展正确的文化爱好。要做好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村民精神文明的建设,用先进的文化来武装农民的头脑。

2.4 统筹新农村社会发展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好新农村的发展和管理是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新形势下的农村发展,需要有较强统筹农村发展能力的基层管理者。基层党组织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带头作用,能全面协调和管理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做到农村经济、政治、精神文明三者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先进性建设,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组织、领导等方面的建设,善于处理多方面的关系,促进整个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的和谐健康发展,推动整个农村整体向前发展。

3.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

3.1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民主建设相对滞后

当前,农村党的干部选拔制度不民主的,大多数村的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往往由村书记或少数几个村干部把持,绝大多数村民没有被选举权。虽然,农村有一套监督管理制度,但很难发挥作用,难以有效遏制基层干部的腐败。特别是对村党支部书记的监督非常难以实现,监督软弱无力。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民主集中制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独断,不听取他人意见,在实施重大项目和重大决策时不调查研究,不听取民意,对党的人事安排,工作安排,财务状况和其他重大事项不公开,使现有的民主措施流于形式,无法执行。

3.2 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明显不强

新形势下的农村,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深刻变革,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急需变革,急速适应新农村发展的需要。新农村的发展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带头作用,迎难而上,勇于拼搏。但是,当前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较弱,一些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人浮于事,使农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度降低,失去信心。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农村,如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如何提高村民的收入,给基层党组织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之间的经济交流逐渐减少,党的组织化程度对农民的影响也逐渐衰弱。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参政议政,享有农村民主政治的权利。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形式,对村内重要事务有管理权。有时候两个权力主体对于一些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出现了意见分歧,各不相让、不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组织的权力影响力。

3.3 农村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一些农村党员干部的先进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不强,或将自己等同于群众,或把自己优越化。许多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水平很低,思想保守,缺乏发展和控制新农村的能力。他们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农村要求,也不具有促进新农村发展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能力。总之,他们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不具备驾驭新农村发展的能力和紧急处理突发事件和重大社会矛盾的能力。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不高,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作为农村的领导者,他们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党的原则理解和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其在农村基层党建设工作的能力。

3.4 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执政能力有待加强

基层党组织在执政能力方面急需提高。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意识不强,不能很好的理解上级的意图,以及把上级的指示精神与本村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浮于事,消极落后,胆小怕事,举足不前,敷衍了事。同时,执行上级指示打折扣,不注意方式和效果,敷衍了事,出了问题也是漠不关心,推卸责任,不主动与群众联系和协调,导致执行的质量状况有所下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水平,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执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是新形势下新农村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4.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对措施

4.1 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整体活力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离不开优秀人才的加入。要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把那些会致富、有头脑、会服务、态度好、讲民主的人加入到基层党组织,委以重任。要拓宽用人渠道,将本村的人才资源纳入到村委班子,特别是那些文化水平高的青年、外出经商致富的企业家,以及退伍军人等优秀村民,聘请加入村委,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同时,村基层党组织要欢迎大学生村官,带领大家创业,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4.2 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党支部的组织影响力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农村的经济、政治都急切需要调正。基层党组织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党支部的组织影响力。将党支部深入到农村的各个角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的困苦,提高党的服务水平,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党员要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做好领导模范作用,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党和党员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党支部选举制度,做到选举民主,让被选出来的党支部书记能更好地带领大家建设和发展新农村。

4.3 提高素质,优化形象,提升党员个体的影响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好带头模范作用,紧密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解决好群众日常生活困难。同时,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加强党员的管理和组织纪律建设,严格按照党规,依法管理党员,逐步建立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素质高、能力强的党员队伍,不断提高党员在农村的个人影响力。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不断保持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就需要不断学习、培训。基层党组织要多次派党员进市、县、乡镇党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更好地指导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同时,基层党员要抓住学习机会,多层次、多方面地学习优秀乡镇发展的经验,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本领。总之,基层党员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掌握新知识,提高服务经济、依法办事、做好群众工作、带领群众致富,以及应对复杂局面,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4.4 注重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改革的深人,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党组织也要与时俱进,努力转变领导方式和改善工作作风,更好地胜任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大任。基层党组织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团结人民群众,同舟共济,共同建设新农村。基层党员要做好新农村发展的模范作用,大胆变革,敢拼敢闯,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村的新农村发展的道路。村干部要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改善自己的工作作风,对村民要做到服务态度好,解决问题及时,要创新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建立一套与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相一致的运行模式和管理、监督机制。全力打造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外部环境,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模式。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要树立发展理念,通过选好发展路子和经营机制,实现村强民富;要树立民主理念,运用民主的、制度的方法解决农村问题;要树立服务理念,以引导、服务的方式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要树立和谐理念,切实提高统筹农村事务管理的能力,让农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与和谐成果;其次,要转变领导方式。新形势下农民的需要是立体化和多样性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调整,并与之相适应。要抛弃传统的命令式、经验式的领导方法,向民主管理、民主

协商、民主参与、民主发动和引导的方法转变,要学会用实实在在的示范作用教育吸引群众,把群众团结到党组织的周围,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潘维,贺雪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5

新形势下农村党群干群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7

关键词:新形势,党群干群关系,路径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迫切需要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手段, 切实加以解决。

一、当前农村党群干群关系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近年来, 衢江区坚持“一切为了发展, 发展为了民生”, 致力于民生投入, 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利民的为民办实事工程, 形成了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空间上的距离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⑴行政村规模调整带来的影响。行政村规模调整后, 村域面积成倍扩大, 村民数量成倍增加, 村级实务不断加重, 而村干部职数基本不变, 再加上村干部多为先富起来的人, 平时既要忙于经营自己的产业, 又要兼顾村干部的职业, 出现了联系难到户、管理难到边、服务难到位的“三难”现象。不少群众反映, “以前是区里的干部难见到, 现在是支部书记、村主任都不太见得到了”。同时, 并村也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大幅增加、且分布分散, 又因组织设置、教育管理、活动开展等没有及时调整跟上,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缺少有效的组织, 群众有怨言。

⑵农村改革发展带来的影响。税费改革后, 乡镇 (街道、办事处) 的工作职能、工作重心发生转变, 乡镇干部跑企业、跑部门的实践多了, 进村入户的时间少了。村干部也不再直接组织生产、分配资源, 与群众直接碰面、拉家常少了。另外, 国家的惠农惠民资金基本实行“一卡通”, 群众实惠增加了、取钱省事了, 干部工作也方便了, 但干群之间的距离却在不经意间拉大了。

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带来的影响。不少农民埋头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之中, 平时忙于打工赚钱, 要是没有什么利益上的矛盾纠纷很少会去找乡村干部, 干部在工作时间也很难碰到他们。乡村干部的工作生活方式也在转变, 联系群众用手机, 进村入户用汽车, 许多乡镇干部又住在城里, “走读”现象普遍, 来匆匆去匆匆, 讲的是速度与效率, 自然与群众促膝谈心、沟通交流没了时间, 更别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

2. 思想上的隔阂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⑴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不顺畅。在实际操作中, 群众的民主权利没有很好地“落地”, 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少数村干部说了算的情况时有发生, 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不彻底, “公开栏”没有成为“连心桥”, 反倒成为与群众的“隔心墙”, 农民群众反响强烈。

⑵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简单粗暴。当前, 群众的法制意识、民主意识、维权意识越来越强, 而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没有及时跟进, 有些方面还有下滑的趋势。就年轻干部而言, 从校门直接跨入机关, 文化素质高了, 但对农村情况不熟悉, 群众观念不够强, 做群众工作更是缺乏方法和经验, 不会说群众听得懂的话和群众愿意听的话, 与群众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而一些老干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习惯用老手势、老套路, 存在着“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困惑, 长此以往, 必然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⑶群众对党的期望值在升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 群众的思想观念、文化程度、生活理念也在转变提升, 因而对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经济上要共同致富、保障利益;社会上要物质富裕、满足需求;政治上要参政议政、保障权利;民生上要不断改善、共享成果;但我们的一些工作仍与农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有差距, 这就需要党员干部在正确引导、疏导的同时不断改进工作。

3. 利益上的冲突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当前党群干群关系最主要的是利益矛盾。群众维护自身利益越来越直接化、表面化, 而有些政策制定的不科学、干部办事的不依法, 导致党群干群的利益矛盾呈现出复杂化、扩大化的趋势 (1) 。

⑴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引发冲突。一些干部缺乏正确的政绩观, 总在短时间内做点看得见的业绩来, 不从实际出发, 不顾群众反对, 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侵害了群众利益, 损害了群众感情。有的乡镇班子对一个地方发展缺少长远考虑, 盲目搞投资、上项目, 出现了“一任政绩换来几任包袱”的现象;一些村集体有收益后, 本可以再投资壮大集体经济或实施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却宁愿倾其所有建造富丽堂皇的村办公楼, 结果大楼起来了, 民心却丢了。

⑵干部与群众争利引发冲突。当前村级与民争利的现象较为突出, 一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进入村干部队伍就是为个人利益而来, 他们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资源, 千方百计为自己或亲属谋私利。如村级工程建设、集体房屋出租、山林承包等方面, 规避招投标, 搞暗箱操作, 违规发包给“意中人“, 群众没有参与的机会不说, 也使集体利益受到损害。同样在宅基地指标分配上, 许多有实际建房需求的群众苦于分不到指标, 而一部分人“城里有房、村里有房”的村干部却通过运作拿到了建房指标, 引发群众强烈不满。

⑶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引发冲突。当前涉及群众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事情越来越多, 对乡村两级协调和调节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地方出台的政策不周全、不科学, 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影响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一些群众过分看重个人利益, 在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推进和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工作中, 借机向政府施压, 提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 有的甚至煽动一批人搞无理上访、越级访, 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 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2) 。

二、新形势下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对策措施

新形势下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必须坚持抓基层、打基础, 从事关党群干群关系的核心问题抓起, 以改善民生争取民心, 以发扬民主顺畅民心, 以优良作风赢得民心, 以关爱群众感召民心。今年以来, 衢江区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 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为切入点, 着力实现五大转变:

1. 注重教育引导, 促进党员干部执政意识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要地位, 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公仆意识,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⑴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衢江区立足区情实际, 紧扣“四风”和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着力解决精神懈怠、不思进取, 推诿扯皮、不负责任, 遇难则退、不敢担当, 敷衍塞责、不肯出力, 高高在上、不接地气, 工作懈怠、不守纪律等问题, 从活动一开始就要求带着问题抓学习、带着问题找问题、带着问题搞剖析, 从小事做起, 从具体事情抓起, 从现在改起, 凡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 危害老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 努力把活动打造成民心工程。

⑵认真组织干部教育培训。安排各类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主题班次, 开展领导干部适岗能力培训, 开设“人文大讲堂”、“理论大讲堂”、“经济大讲堂”, 增强党员干部深入群众知实情的能力、团结带领群众抓落实的能力、化解矛盾保稳定的能力。

⑶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成立区委报告团、村干部报告团、外来流动党员报告团、老干部报告团等宣讲队伍, 开展党的大政方针、政治理论宣讲。在本地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设“衢江党建”栏目, 报道各类先进事迹和人物典型, 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良好风尚。

2. 改进工作作风, 促进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由“运动式”向“常态化”转变

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大力弘扬“肯做事、敢担责、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良好风气, 喊响“凭作风吃饭、凭实干吃饭”。

⑴健全工作责任机制。实施“乡镇 (街道、办事处) +主体+责任领导, 职能局办+分管领导, 重大事项、群体性实践和特殊群体+信访联席会议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四大责任机制。同时, 在区级层面建立区领导联系乡镇 (街道、办事处) 制度和分片交流汇报制度;在乡镇级层面推行班子成员包村制度和值班住勤制度, 增强抓工作的刚性和效率。

⑵推进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扎实开展“进村联企入户”大走访活动, 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包括区级领导、教师和医生在内的1万余名机关工作人员分别与老村干部、老党员、困难户、复员军人、经济“双带户”等7万余名基层群众联系结对, 确保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⑶强化干部考核机制。实施实绩 (评议) 考查、年度考察和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三考合一”领导干部综合考评机制, 进一步完善部门乡镇干部、村主职干部绩效考核办法, 以考核考出压力, 考出动力, 考出落实力。

3. 推进基层民主, 促进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由“干部治”向“民主治”转变

加快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保障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权利。

⑴规范村两委议事和管理制度。深入实施村级重大事务“三上三下”议决事制度, 推广实行《村务简报二十条》, 健全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农村“三资”管理、村级小额工程管理等制度。

⑵健全民情协商沟通机制。落实民主恳谈、民主听证会, 在集镇探索建立电子“民意墙”, 面向群众征集部门单位职能、服务指南和党组织建设、党员发挥作用等反面的意见建议, 通过电子屏幕及时公布并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⑶建立群众评价机制。重点抓好村干部“双述双评”、党员“三亮三比三评”等活动, 由群众来评议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工作实绩、现实表现。

4. 夯实基层基础, 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以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为目标, 不断强化农村党组织的阵地、制度、活动、队伍和保障建设。

⑴探索多元化的党组织设置。按照特色产业、民生服务、转业合作社、产业协会以及比较稳定地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和党小组, 把党的组织延伸到农村各个层面、每个角落。

⑵培育示范型的党员队伍。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111”班长工程、党员干部“百千万”工程和村干部“四不”公开承诺、创业承诺。积极打通农村党员“进出口”通道, 推行发展党员分色预警、党员队伍设岗定责亮化考核、党员警示等制度。

⑶完善常态化的服务措施。加强党员服务中心、党代表工作室建设, 广泛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 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设微博、设立公开的电子邮箱和手机信箱、衢江党建官方微信, 努力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

5. 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农村社会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巩固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试点成果, 着力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⑴健全矛盾化解机制。坚持把源头预防、化解矛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前瞻性、源头性工作, 致力构筑“点线面”结合的调解体系, 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⑵拓宽群众利益表达诉求通道。深化“民情沟通日”和落实领导干部下访、约访、接访和包案调处信访制度。推行“工作日坐诊、双休日出诊、不定期会诊”的信访工作“三诊”法。

⑶深化“平安衢江”建设。推行乡镇防范网格化、社区防范物业化、农村防范自治化、场所防范保安化、重点部位技防化, 实现社会治安的同步动态管理。

⑷深化流动人口外警协管、外乡干部协同、外来人口协助“三外”服务管理模式。全力推进外来建设者服务中心、新衢江人创业园建设。

注释

11张存生.现阶段党群关系和谐化的思考[N].内蒙古电大学刊, 1672-3473 (2011) 01-0030-04.

新形势下农村党群干群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思考 篇8

【关键词】农机市场;机械化水平;政策补贴;法律法规建设

当前形势下,我国农机市场面临的形势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由于全球经济步入衰退周期,金融危机将继续扩散和蔓延,中国农机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另一方面,国家为拉动内需,增加投入,农机工业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与补贴,将进一步拉动农机市场,工业技术改造投入的增加,也将提升农机工业水平。

一、新形势下我国农机市场存在的问题

1.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突出

农机装备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呈现出:农机动力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具多,大中型农机具跟不上发展需要;小麦机械化水平较高,水稻播(插)、收获、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低;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低等等。

2.售后服务滞后

农机市场由于利润薄、维修网点少,交通条件差,通讯设施落后,造成了农机企业在售后服务、维修方面的被动。农机出了质量问题难以及时得到解决,增加了农民消费技术含量较高的农业机械的心理负担。

3.政策补贴落实力度不够

从2009年1月1月起,国家实现由费改税的转变,建立按消耗燃油量纳税的运行体制,加快淘汰“病、废”机具,切实降低耗油率。由于费改税前农机作业不交税费,对农机作业实行粮食综合直补。补贴产品价格在政策落实期内与产品实际成本变化的严重背离,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供货能力受到影响,企业再生产难以为继,直接影响补贴政策的落实和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购机农民与生产企业及经销企业间的矛盾。

4.农机化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实行依法治机才是推进农机化的根本保障。从总体看,由于国家的农机化立法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尤其对农机化事业的促进、农机产品质量保证和使用安全等方面示范引导力度不够、宏观调控手段较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机化发展环境的建立和改善。

二、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机市场的应对之策

1.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结构的调整力度

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继续发展小麦、水稻、大豆和优质、专用、高效粮豆生产机械化。大力研制开发蔬菜生产、畜禽水产养殖和特种经济作物生产加工的机械化及其信息服务网络现代化,积极推广有利于减轻污染、节约能源、保持环境的机械设备,从过去主要侧重于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增长转变为“量”和“质”的双重提高;由侧重于农机动力增长转变为向增加作业机具、配套农具倾斜;由侧重于小型农机具增长转变为向大中型农机具倾斜;由单项作业机具的增长转变为向复式作业机具倾斜。

2.端正认识,提高服务水平

正确认识面临的短期或长期的市场形势,是当前农机界应做的一个基础工作。随着农业机械科技含量的进一步提高,对农机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对农机销售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机服务水平在当前形势下显得至关重要。

3.建立合理的补贴机制

建立年度农机补贴产品成本预测制度,在年度补贴产品招标中,依据上年产品成本变动的分析,科学预测年度产品成本变化的预期值,进行年度产品价格的有效控制。可探索按照产品成本变动的实际定期调整产品价格的定价制度,即在年度补贴产品目录确定后,农机管理部门可在补贴产品成本波动达到一定幅度时,适时进行补贴产品价格的必要调整,公开补贴产品价格调整的幅度和期限。农户购置补贴产品的差价款直接由农户汇交供货企业,禁止农机部门代收代交,对补贴产品达到一定數量的企业,经申请给予一定额度补贴资金预付。省市农机部门集中管理补贴产品展示、演示会,杜绝县级重复举办补贴产品展示、演示会、发车仪式等,以减轻企业负担,从根本上缓解企业与购机农户间的矛盾。

4.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各省、区、市农机管理部门以及相关单位要积极做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宣传工作,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规章,为促进农机化发展和依法治机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还要强化责任、依法行政。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全面监督管理,依法对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农业机械的生产经营实行登记或者施行许可制度,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依法对农机产品生产、销售、维修等进行质量技术监督,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权益。

总之,促进我国农机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全面实现和谐的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陈士宏;农机化工作必须要有创新精神[J];南方农机;2001年03期.

[2]陆秀高;认清形势 更新观念 努力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3年05期.

[3]潘永安;做好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机化工作之我见[J];广西农业机械化;2002年06期.

上一篇:中国移动2012考核计划下一篇:给力新颖的励志句子 的人生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