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中学高效课堂(精选9篇)
课堂是学校的原点,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潜藏于她的课堂。2012年,经过李金池校长不断地探索实践、博采众家之长,一套“体用上海、头取江苏、臂采山东、脑借陕西、魂在精中”的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在精英中学这片沃土落地生根。
高效6+1课堂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6+1课堂模式中的“6”,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6+1课堂模式中的“1”,谓之“用”,在课后的自习中进行。这样,每项教学内容的教学流程都需要七个环节,即“导”“思”“议”“展”“评”“检”“用”。
导,课堂起点。包括“导入”和“导学”。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教师要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或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旧知向新知的导入。导入之后,便是导学,教师简要告知学生当堂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向学生发放《课堂导学提纲》。
思,自读深思。要求学生在十几分钟内认真看书、独立思考、深入钻研,要求老师勤于巡视并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自学状况,确保每一个学生精力高度集中。
议,合作学习。一是两两合作,互帮互学;二是问题讨论,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学生们在合作中产生灵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火花,相互启迪,加深印象。
展,激情展示。通过问题展示,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和讨论中存在的疑点、误点和盲点,然后让学生各出奇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师要通过诱导和激赏调动起学生探究的激情。
评,点评精讲。“思”“议”“展”“评”四环节是递进关系,如同打仗时一步步缩小包围圈的过程。该环节,教师带领学生盘点“战果”,提醒学生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要记住,有哪些方法要把握。检,检测反馈。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对当堂课所学内容进行整体回顾、反刍内化、自我评价。最后,再由教师对当堂所学效果通过提问等形式进行检测。
用,巩固迁移、学以致用。该环节在课后的自习课上进行,主要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习题巩固训练,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最后环节。
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四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形态规范。高效6+1课堂规范了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形态,使课堂有了一个规范的形态,这是高效6+1课堂模式有别于其他新课堂模式的突出特征。许多所谓的新课堂是混沌的,分不清哪是正课,哪是自习。
二是易于操作。高效6+1课堂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念的问题实操化,把实操的问题流程化。这样的课堂设计容易操作,便于上手,方便了一线教师对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把握,特别是能够缩短新入职教师和新调入教师的适应过程。
三是适用面宽。既适用于初中,也适用于高中;既适用于文科,也适用于理科;既适用于新授课,也适用于复习课;既适用于起始年级,也适用于毕业年级。因为高效6+1课堂反映的是一种教学规律,现在石家庄精英中学初中部、高中部全部采用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堂教学设计要合理,重点明确
“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所以精心的课堂教学设计是高效语文课堂的保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堂设计首先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
就语文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初读课文,感受语言。第二步,再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设计是合理的。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二 、 教 学 内 容 问 题 的 设 计 要 做 到“趣 ”、“悬 ”、 “巧 ”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教学问题设计要“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直观材料或轶闻趣事或谜语来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答案。
教学问题设计要“悬”。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心理,因而注意力倍加集中,求知欲倍加旺盛。
教学问题设计要“巧”。现代教学的事实表明:教师通过提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而且好的提问还可以触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因为问题问得巧妙,学生会受教师问题的激发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在对新问题的发掘和解决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以不断加强。这样,教学就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学也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1.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2. 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情况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新课改专家宋秋前教授认为:“‘高效课堂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等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高效地实施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在新课改精神的要求下,我们对“五步导学”模式的课改研究作出有益的尝试与初步的探讨,其目的就是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要在单位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把课堂效率最大化,并形成“五步导学”模式下的系统理论。
“五步导学”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课改的核心概念是英语高效课堂及其载体“五步导学”模式。高效是追求的目的,“五步导学” 模式是研究的对象。
“五步导学”模式的内容:理解学习目标、注重双基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同步考查达标、课后巩固预习。
目标的正确把握是抓住一节课的关键,正确的目标恰似开拓者的航标,会把奋斗者带到成功的彼岸。因此,我们必须要明确每节课的目标。双基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基础;合作交流探究是提升能力的过程,知识的学习是在运用中得到更好的掌握,是在探究中得到更好的理解。同步考查达标是检验学生对每个阶段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及时纠正弥补。课后巩固预习环节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必要;也是对新知识提前接受、消化的重要步骤。
“五步导学”模式的特点:全方位、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五步导学”模式的课堂时间划分:“30+10+5”即“合作、探究、展示”30分钟、点教(老师点评与教授)10分钟、检测5分钟。
“五步导学”模式的课堂的要求:归纳为六性——预习指导的明确性;教学设计与操作中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性;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展示提升的精彩性;拓展延伸的合适性;当堂反馈的及时性。
“五步导学”模式的选题及(平时)练习要求:分为四级,一级为“识记类”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必须解决;二级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旧知识相挂钩;三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四级为“拓展类”,体现为题目的跨级并与相关内容的联系。
“五步导学”模式的精髓:立足本土化,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最大程度的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的“教”要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评教。课堂必须体现“三主”性: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训练主线。
“五步导学”相关内容的国内外研究评述
自20世纪上半叶,国外许多学者都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为理论基础对有效教学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截至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已经出版、发表了10000多项从有效教师角度研究有效教学的文献,给出有效教师具有什么特征和品质的大量信息。根据对相关资料的整理,我们发现国外有效教学研究的发展与变化大体可以分为好教师的品质研究、好教学的特点研究和有效教学的综合研究三个阶段。从国外有效教学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经历了寻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建构“教学模式”的有效教学和走向“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三个阶段。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却十分迅速。以20世纪90年代末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渐展开为背景,有效教学研究遂进入我国教学研究的视野。这一时期的有效教学研究主要是以借鉴和吸收西方的研究成果为主。发展至今,我国有效教学研究已经历了萌芽、发展和繁荣三个阶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有效教学研究的基础上,随着信息的发展和课改先锋的不断探索,全国有“学洋思”的旋风,后以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等课改模式迅速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同,现在的打造高效课堂,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国已有十大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对有效到高效教学研究的梳理,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有效、高效教学,并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五步导学”课改的研究目标
我们以现代新课改理论为指导,探索以“五步导学”为载体的、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总体目标:本课改以研究英语课堂教学实现高效化为总目标。
教师目标:让教师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持续发展,增强老师的高效课堂意识,增强老师对英语高效课堂的探索实践能力。
学生目标:让学生在“五步导学”模式下,获得进步与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投入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
“五步导学”本课改的研究内容
1.在“五步导学”模式下阅读课实践研究;语法课实践研究;在“五步导学”模式下听说课实践研究;在“五步导学”模式下单元复习课实践研究;在“五步导学”模式下写作课实践研究;
2.在“五步导学”模式下,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3.在“五步导学”模式下,对研究体系评价方式的作用的调查与思考。(评价方式主要有: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正评价等)
“五步导学”课改的研究假设
课改通过论证将假设确定为:1.“五步导学”模式的实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更优化,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了快乐学习;2.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研究是以人为本,具有个性化、本校化,更有效。在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探讨下,形成更科学、高效的教学与学习方法;3.教学过程的研究,几种课型是以“五步导学”为载体的探讨与研究;4.评价手段的多元化(欣赏、激励、表扬、肯定、点评等),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5.系统理论的建立,促进课改研究的推进,避免盲目性。
“五步导学”模式的实践让教学方法更实效、教学手段更有效、教学过程更高效,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指标细致化、体系化。
“五步导学”课改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本课改研究从当前英语课程改革和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需要出发,首先学习了解新课标的要求,即三维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重视“展示”的环节。借鉴当今课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校经验,在其基础上,取其所长,融合我们平时的好的做法,构建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五步导学”模式,并对“五步导学”模式的概念、特点、课堂时间划分、课堂的要求、选题及(平时)练习要求、精髓、等方面作出系统的阐述,为建立“五步导学”理论创造基础。具体方法有:文献资料法:从多方面、多渠道开展对有关资料的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防止重复研究,为课改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行动研究法:课改成员通过随堂听课等多种方式,对课堂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发扬优点,找出不足,然后提出改进措施,制订计划,并对上一轮研究结果进行反思。调查研究法:课改成员对实践范围内的学生进行座谈、问卷调查、检测等形式掌握第一手材料,然后统计分析,为提出高效教学的实施提供数字依据,进而找出规律、总结经验,做出客观的结论。专家指导法:在课改的过程中,邀请区教研室专家对课改的执行与实施情况进行指导。经验总结法:根据课改成员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对实践经验进行提炼、修改和完善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成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规律。
“五步导学”课改的研究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技术路线图表)
第一阶段,完成课改的设计、理论文献资料收集等工作。掌握关于英语有效、高效课堂的研究成果与最新动态,为研究“五步导学”模式做好理论准备。第二阶段,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提出改善方案,并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中,具体就是课改研究内容。在此阶段,要对过程中做法,写出经验总结,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第三阶段,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并将成果在区域内推广。
“五步导学”模式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前人一些研究成果与教学改革实践,对于我们的课改是有借鉴作用的,但是在很多方面与现在的教育理念已经不相适应;2.当今的一些高效课堂模式,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因此对于我校情况可能有水土不服之现象;3.目前我校的情况是: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优秀老师也跳槽到私立学校,领军老师少。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改革,不改没有出路。因此我校在个别年级和个别学科已经进行了小范围的“五步导学”有益的实践尝试,初步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它的意义在于:现在选择“五步导学”这种模式予以实践,是相对成熟的举措,通过这种模式的初步实践,更能实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与交流空间,促进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同时为教师的发展与提升也搭起的舞台,促进教师教学相长,不断提升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一、理解数学,主要是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及其精神的理解,对数学知识中凝结的数学思维活动方式和价值观资源的理解。教好数学的前提是我们教师自己先学好数学。只有我们教师自己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有较高水平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地把数学的精神传达给学生,真正发挥数学在学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只有我们教师具有展开数学知识中凝结的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善于挖掘知识中蕴涵的价值资源,才能保证数学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的三位一体、有效整合。
二、理解学生,主要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规律的理解,核心是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规律。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规律,才能知道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理解教学,主要是对数学教学规律、特点的理解。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只有遵循了这些规律、反映这些特点,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真正得到保证。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有两个关键:
一、提好的问题。“好问题”有两个标准,即:有意义,并且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有意义”就是所提问题要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才能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激活思维,才能使学生的心理保持积极的、适度的求知倾向。
二、设计自然的过程。这是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原过程(再创造过程)与学生数学认识过程的融合。一般地,“自然的过程”是一个从知识的背景到典型具体事例的分析,再到具体事例共同特征的概括得到猜想,再到猜想的证明得到新知识(定理、公式、法则等),再到新知识的应用、反思和再概括的过程。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有一个核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而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所以,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是设计概括过程:根据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以及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设计课堂教学进程,以问题引导学习,尽量采用“归纳式”,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这是基本而重要的。要做到“讲逻辑又讲思想”,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广、特殊化等思维活动,促使他们找到研究的问题,形成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建立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中领悟本质。教学过程中,要在关键点上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并让他们自己概括出数学的本质,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还需从理解数学入手。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众多,但从当前实际情况看,首要的还是我们教师的数学理解不到位导致数学教学的:不“准”——数学概念、思想方法教学不准确,有的甚至教错了;不“精”——没有围绕概念的核心和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不“简”——纠缠于繁琐的细枝末节,简单问题复杂化。因此,我们教师要下功夫于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结构体系的理解,努力提高揭示数学知识所蕴涵的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过程的能力,想方法使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在数学课堂中得到落实,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突破口,同时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例:向量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与学生熟悉的数一样,向量也是一个“量”,不过这个量有些特别,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引进一个量,就要研究它的运算;向量如果没有运算就只是一个‵路标′”。研究向量的运算,可以把数及其运算作为类比对象,通过这种类比,可以使学生明确平面向量研究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方法,为向量的学习提供一个有力的知识、方法的认知固着点。向量具有明确的几何背景。向量及其运算(运算律)与几何图形的性质紧密相联,向量的运算(包括运算律)可以用图形直观表示,图形的一些性质也可以用向量的运算(运算律)来表示。例如,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几何模型,而向量的加法及其交换律(a+b=b+a)又可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AB∥CD,△ABD≌△CDB).这样,建立了向量运算(包括运算律)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后,可以使图形的研究推进到有效能算的水平,向量运算(运算律)把向量与几何、代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与解析几何的思想具有一致性,不同的只是用“向量和向量运算”来代替解析几何中的“数和数的运算”。这就是把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直接归结为向量,对这些向量借助它们之间的运算进行讨论,然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翻译成关于点、线、面的相应结果。如果把坐标法简述为: 〔形到数〕——〔数的运算〕——〔数到形〕,则向量法可简述为: 〔形到向量〕——〔向量的运算〕——〔向量和数到形〕。概括以上所述,可得如下关于向量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 代数角度 引进一个量,必须要有运算——向量如果没有运算就只是一个路标; 类比数及其运算,研究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数乘向量运算)——以定义向量加法为出发点; 数量积——从物体受力做功的物理模型中得到启发; 引进一种运算,就要研究运算律——结合律、分配律、交换律等。几何角度 数乘向量的几何意义——直线的向量表示,与数轴类比; 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平面的向量表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数量积——与几何度量、位置关系相关,使角度和距离这两个基本几何量得到向量表示; 向量法——核心思想是“三步曲”;向量法是坐标法的返璞归真,例如,“根据条件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的向量含义是“适当选择基向量”。关于概念的核心、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示例。传统上,我们数学教师编制教案(也叫课时教学计划)一般要经过如下几个环节: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的、选择材料、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教材的系统和主次、选择教学方法、编写教案。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新知讲解和应用举例、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本着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教学内容及其解析(概念的核心);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的设计。下面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设计为例,阐释在上述框架下的教学设计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这一栏目的要点是: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在揭示内涵的基础上说明本课内容的核心所在;必要时要对该内容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明确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解析。前面已经学习了向量的概念,研究了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加法——平行四边形法则;数乘向量——相(位)似变换。本课学习习近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内任一向量v必可唯一地表示为某一组基底{a,b}的线性组合v= a+ b.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表明,有了加法运算和数乘向量运算,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唯一地表示为某两个不共线向量的线性组合,由此,平面内的点就成为可“操纵”的对象,从而通过向量代数运算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思想也就得以实现。因此,将这一定理冠以“基本”二字是当之无愧的。顺理成章地,取基底{e1 ,e2}为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方向的单位向量,那么平面上任一向量a就可唯一地表示为a= xe1 +ye2 ,于是向量a可以用坐标(x,y)表示,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将向量运算彻底推向“有效能算”的形式——数的运算。所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沟通几何与代数的关键性桥梁,是向量中承前启后的内容。教学重点: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意义和作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为了更加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以给课堂中教和学的行为做出准确定向,需要对教学目标中的关键词进行解析,即要解析了解、理解、掌握、经历、体验、探究等的具体含义,其中特别要明确当前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目标: 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目标解析: ⑴运用向量的加法和数乘向量研究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经历将某一向量在一组基底上唯一分解的过程; ⑵初步理解根据问题特点选择适当基底的重要性,体会基底的作用; ⑶了解向量的“唯一分解”与实数对(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知道这是向量的坐标表示的基础,从知识联系中体会化归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我们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认知状况的分析,以及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思维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预测,并对出现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问题诊断和教学难点: 本节内容围绕向量在两个基底上的唯一分解展开。其认知基础,既有物理中的力、速度等矢量的分解、合成的经验,也有向量线性运算的经验。但对于引入基底这个概念的意义,需要在后续学习中才能提供理解的平台,而选择、运用基底进行运算求解的能力则需要在后续训练中才能形成。所以应当设计对基底的作用及意义的说理过程。虽然从形式上看,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不难理解,但对其中蕴涵的基本思想——用基底表示几何基本元素,基本定理的作用等,需要一个渐进过程才能有深入了解,这也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安排循序渐进的体会过程。教学难点:基底的作用和意义;基底的选择;定理中蕴涵的基本思想。
四、教学过程设计。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如下问题需要予以关注: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线索; 要给出学生思考和操作的具体描述; 要突出核心概念的思维构建和技能操作过程,突出思想方法的领悟过程分析; 以“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应当认真思考每一问题的设计意图、师生活动预设,以及需要概括的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的技能训练,需要培养的能力,等。另外,要根据内容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如基于问题解决的设计,讲授式教学设计,自主探究式教学设计,合作交流式教学设计,等。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部署安排,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我校从上学期在语数外学科开展了“高效课堂”创建活动,迄今已形成一定模式,并收到了一定效果。本学期学校决定在所有学科尝试“高效课堂”模式。为了适应这一形势,进一步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新理念,结合教学实践,拟定以下教学模式。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首要前提
构建高效中学地理课堂,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这包含了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一)教师课前准备
就老师而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能面面俱到。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比如地理文献、地理现象视频、影视剧、图片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并精心设计导学案。
(二)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各个学习小组根据学案导学预习课本知识,形成对课本知识的基本认识,同时结合导学案,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找出存在的疑问,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融入课堂。
二、最佳的课堂环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创设情境,可以理解为导入新课。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导入时间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同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能让学生引起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并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服务。导入要目标明确,激发学生兴趣。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在课堂上要注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各个学习小组明确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的信息源中寻找相关信息,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让学生根据导学案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和同学们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等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操作活动,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也具有最好的学习效果。在学校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实施自主学习时教师应做到:①创建积极良好的课堂环境;②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包括学习内容选择权、学习时间支配权;④多种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⑤学生参与学习结果评价,并优化学习方法;⑥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在地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一般是通过学生小组的形式,其基本操作要领是:提出问题→形成学习小组→分解学习任务→团结互助、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小组学习成果→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因此需要教师角色转变,由“教”变“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因时、因地、因人、因学习内容而宜,教师应根据学校和自身的条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
四、精讲细拨,指点迷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学生疑难问题能否解决,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之举。精讲就是讲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这要求老师从学生做的教学案题目中发现的疑难之处,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难之处入手,重点讲解;老师要授生以“渔”,给学生讲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科学指导,全面评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补充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当学生展示问题时,为了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一味的鼓励,要针对问题在鼓励优点的同时,适当指明不足,在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基于以上情况,在课堂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卡壳时,给予启发式指导 2.问题偏向时,给予规范性指导 3.问题错误时,给予科学性指导 4.问题混乱时,给予点拨性指导 5.问题深入时,给予递进式、发展性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评价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了“为评价而评价”的现象,认为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是一切都顺着学生。基于以上情况,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事实,给予真实性评价 2.问题困惑时,给予启发性评价 3.情绪消退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六、练习巩固,矫正补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试金石
练习要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教师要借助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过程和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高效课堂培训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是与教学质量休戚相关的。经过两天的听课学习感受很深。
现在教育界都知道洋思中学,教师都知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中学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列,也打造了今天教育界上的“传奇”。之前只是听说,但却为一知半解。今天认真观摩了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内心的感受是“从惊奇到钦佩再到反思”。惊奇的是洋思中学是怎么将差生甚至是什么都不会的学生打造成升入重点高中。钦佩的是洋思中学在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能独辟蹊径,尝试这种教学理念,取得这么显著的成果。反思的是我校也一直在学习在模仿,但是往往都是在“穿新鞋,走老路。”正如“你可以模仿人的外表,但是模仿不了人的神韵。” 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其实和现在的新课标改革是一脉相承的,主要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思想就是“抓课堂效率,清当日任务。”这两点就是成绩的保证。教师作用就是“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主动教别人学习。”虽然我校也积极探索教改之路,但始终没有更好的模式确立。
如果说,我校的课堂中哪里体现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们只能惭愧地说,就有那么一个“自学指导”,而且还是个“幌子”。因为我们从心里就觉得我们的学生基础差,老师这么努力的教都不会,让他们自己学简直是在浪费时间,而且几经尝试后,我们也觉得让他们小组讨论就是给他们自由放松,说闲话的机会,根本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所以莫不如老师将知识点一一讲授,至少面对应试教育的今天,这还是个很好的手段。这样一来,我们虽然保住了中上等学生,但是同时也潜在地忽略了下等生。由于教师讲授的时间较多,加之担心学生理解不好,所以时间就这样被占用了,课堂检测的时间就大大缩短了,就没有办法做到“堂堂清”。目前我们老师只是在课堂上单一地使用“自学指导”,只是在课堂上告诉告诉学生做什么,这只是一种形式,但是自学是一种能力,是洋思中学学生长期养成的能力,不是几分钟的作秀。而我们就恰恰缺少去培养这种能力的意识和信心。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能养成这种能力呢?那我们差在哪里呢?洋思中学赢在哪里呢?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观摩了洋思中学董老师的课堂教学和专家讲座后,我又再网上搜索了洋思中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材料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思考。首先我明白了其实我们差在了起点上,也就是我们就没有做好第一步———预习。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为没有预习,学生对于新授的知识很陌生,造成自学效率低,自学效果差。课堂检测不会做,老师就利用当天的作业来弥补,最后事倍功半。老师就不得不在课下留作业来补漏。这样我们就是一直在用明天的时间来做今天的事情。而洋思中学却是下午无作业,自习时间复习与预习,预习到位,课堂效率高,作业当堂完成,形成良性循环,他们是用今天的时间做明天的事情。这两者的差距就是决定学习成绩和对事情的态度。所以预习势在必行。第二,我们也差在了过程上。我们一直都在想怎么让学生自学,不会自学的学生怎么办?部分学生真的是厌学,何来自学呢?连老师亲自的辅导都不理会,又怎能完成“兵教兵”呢?如果说教师只是个引路人,学生是“挖掘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知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总结知识。但是这一切都是基于学生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但是这些怎么去塑造和培养呢?而洋思中学的“传奇”之处就是在于他能够使“后进生”甚至是“弱智生”都能够有很大的提高,使“优者更优,差者进步”。其实我们的老师对差生也进行过课后谈心,赏识教育,个人包保,小组联动,激发热情,但是却没有什么效果。而洋思中学却能改变这一局面。为什么呢?首先,“名校效应”。以目前洋思中学的声誉来说,所有学生能来到洋思就读就意味着一定会有进步,尤其是差生当进入洋思的时候,在心理上就自认为要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就一定会像之前那些学生一样会缔造“奇迹”的,所以他们愿意去尝试,愿意去努力。而且对自己的进步他们充满期待,就好像他们会觉得每位教师就是拿着“魔棒”的人会“点石成金”。其实人就是赢在心理,而这种心理恰恰是我们学生所缺少的“学习动机”,这就为他们赢得了关键。第二,学习氛围。相信环境的感染和舆论的力量,我想在洋思中学,应该是根本就没有人在混日子。如果在一个班级,全班学生都在学习,我想那不学习的人应该不会是如鱼得水吧,这样的气氛就为他们赢得了条件。第三,教师的信心。洋思中学今天的成绩是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的沉积,面对今天如此大的成就,相信他们的教师更是信心满满,不论什么样的学生问题,相信他们都会从容面对,游刃有余。这种志在必得的决心为他们赢得了气势。最后,合理的时间安排。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洋思中学的学生有明确的时间概念。将学习和休息划分的很清楚,他们是“认真地学,畅快地玩”。由于课堂效率高,课后没有作业,中午就休息一小时,保证了下午的听课状态,提高了下午课的课堂效率。而我们呢,中午的时间还是在弥补上午课堂上遗留下来的任务,弄的学生一直是在学习,但是一直都没有学会。最后学生一直喊累,然后在课堂上溜号,睡觉。这样完全是本末倒置。合理的时间安排为他们赢得了策略。第三,我们还差在了结果上。或许这是必然的,因为我们的起点和过程就是慢了很多。除非在冲刺的时候能乘胜追击,否则无力回天。洋思中学的教学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而我们还是在应试教育。其实达到了素质教育,那么应试教育就是不在话下。洋思中学不仅是“授人以渔,而且是授人以欲。”他不仅教会学生捕鱼的方法,还给予学生有去捕鱼的欲望。而我们还是停留在将鱼捕回来分给学生。所以洋思中学毕业的学生更加适应高中的生活以及社会的生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强烈的反思。今天,当我想到这些问题时,对于洋思中学的教师的钦佩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同时也为自己与这些同仁的差距再一次汗颜。同样是教师,因为理念的不同,信心的不同,我们输了。但是我们现在找到了症结所在,又有这样好的契机来向洋思中学学习,所以我们必须更新思想,抓住精髓,大胆实践,认真总结,及时反思。当我们在起点上就摩拳擦掌的时候,过程中就会游刃有余,结果就会稳操胜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天的洋思中学带给我们深刻的思想变革,为我们树立了课堂教学的旗帜和榜样。所以现在就让我们重新踏上教改的征程,为我县明天的教育和我校未来的发展再立新功!
八郎镇穆家中学
一、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凝聚力。学生们都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目标为合作学习指明了方向。因此, 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 要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分层性。合作学习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 为什么实现这个目标, 怎样组织活动, 如何处理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这些问题都要处理好。首先要让学生潜意识中树立目标意识, 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目标定位。在合作学习中, 目标应该详细、清楚, 教学活动才能有序开展,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准确地评价学生。
二、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高效课堂分组的方法非常灵活, 有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指定分组、自由分组等, 根据课程目标的不同, 需要灵活运用。分组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一) 如何同质分组。
策略1可以把那些喜欢发言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 把不爱发言的学生分到一组, 把其他学生按照平时发言的情况依次编为几个小组, 在兼顾各小组的学习过程中, 尽可能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给以较多的关注。
策略2.英语教学中如需情景对话, 可以把那些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编为一组, 让他们负责情景对话表演的展示;把平时爱动手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 让他们负责场景的设计与制作任务;把那些交际能力强的学生编为一个小组, 让他们模仿示范。以上分组方法就是同质分组。同质分组是指把具有相同或相近特征的学生, 分到一起开展学习的分组方法, 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 给学习者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因为小组成员的能力特征与兴趣倾向十分接近, 可以消除自卑等不利于学习的心理因素, 可以抑制两极分化现象, 可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让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展。
(二) 如何异质分组。
在教学中, 让那些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分别担任各学习小组的组长, 每个小组按成员学习水平均等组合, 但是每个小组的报告人、记录员是经常变化的。这样就发挥了小组长的能力优势, 又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机会。根据学习目标的特殊要求, 每个小组有女生也有男生, 有口才好的, 有动手能力强的, 有善于表演的, 也有没有特长的, 大家各有特色,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如果学生的个性倾向过于接近, 有时候容易产生矛盾。为了避免矛盾, 这样分组更有效。异质分组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个性特长, 形成一个具有多元能力、特征和无限凝聚力的学习小组。让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 群策群力, 合作探究, 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
三、高校课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愿望。”学生的学习品质直接影响学生成功的情绪力量。运用合作学习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品质。所谓课堂学习品质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品德行为。1.学会倾听。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耐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只有学习倾听, 才能有深刻的思考。2学会交流。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由于能力差异难免会发生一些观点差异, 语言差异。这样将会对一些学困生造成打击, 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用平和的态度对话交流, 养成平等交往, 尊重别人的好习惯。3.学会在幽默中赏识对方。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展示个性, 轻松快乐地学习, 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多一点亲合力和幽默感。4.学会等待。有些学生的发言不全面, 思路不清楚, 或者说错了话,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随便插嘴, 学会等待。等待同学发言后, 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对方的观点正确, 要让学生养成边听边修正自己观点的学习习惯。学会等待不是浪费时间, 而是一种专注, 一种期待和信任, 是鼓励和支持。
一、转变观念,从学生需求出发
有一句话网络上流传甚广:“播下一种思维,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对教师而言,先进的教育理念便是思维,只要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便会内化为坚实的教育行动,只要教育行动扎扎实实的践行下来,便会有良好的教育习惯,好的教育习惯源于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说,你的思维是产生或好或坏结果的诱因,你怎么想的,往往就会成为现实。作为生物老师,我们应该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大胆探索,在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发挥重视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的优势,让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增加生物课堂中的实践活动,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强化质量观念,建立学生学习质量报告观念,提高教育质量目标。作为普通老师,一定要有质量意识,强化质量观念,课堂教学的改变,其实就是提高质量。只有教师在课堂上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都会学习\学得好,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我们打造高效课堂的愿望就会变成现实。农村中学学生因为地缘因素,难以享受到城市学生优质资源,作为老师,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时刻想着学生的未来和前途,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收获,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二、脚踏实地,从课堂改革出发
俗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来说,“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为了让学生从我们的课堂上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我们不断尝试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便是很好的尝试。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够唤醒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能够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和学习力量,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学生都有了责任感,都能像体育竞赛那样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通过当堂训练和当堂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堂堂清”的目标,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当堂完成作业,达到了多元的教学目标,而且真正学会,形成了能力。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的品质、意志、行为、习惯等都得到培养,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课堂改革和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改革不仅是方法问题,更是普通教师思想、观念、品行等各方面都必须提高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真正从学生需求出发,端正态度,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坚持长期实践,不断进行探索,尝试创新,才能把自己的生物课上成朴素、高效的、能实施素质教育的好课。
三、兢兢业业,从改变自我出发
有一位教育家说:“办好教育的关键,第一在教师,第二还在教师。”为了让高效课堂在我的生物课堂上成为常态,我认真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和学生教育工作等方面的差距,认真学习基础教育工作对教师的新要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我不断反思自己在知识结构方面缺陷和不足,认真学习教育管理、教学课程、教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订阅并认真阅读了《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学》杂志。每期杂志拿到手后我都会仔细研读,全面了解生物教育形势,把握生物教育改革的脉搏,阅读这些专业书刊极大地开阔了我的教育视野,提升了我的教育和教科研水平。除此之外,我还认真阅读了郑晓惠的《生物课程与教学论》,胡继飞的《生物学教育心理学》、《生物教育科研概论》,胡明的《生物学教与学》,刘恩山主编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汪忠主编的《生物新课程教学论》,朱正威的《我和中学生物科学教育》,叶佩珉所著的《生物学课堂教材改革探索》和《生物学课程论》等著作,这些著作给我的教学带来许多启发,让我领会了课程开发者和教材编写者的意图,了解了生物学教学的形势和改革的方向,帮助我更好实施课程,用好教材。不断反思和主动阅读,让我自己改变很多,带动我的课堂也向更好的方向迈进。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号:GS[2013]GHB1011)
推进计划
金
峪
镇
中
学
2013年9月
金峪镇中学高效课堂推进计划
为了推进我校“深化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依据县教育局的安排,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深化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推进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根本,按照“实验带动、分类推进、示范引领、稳步实施、整体提高” 的工作思路,切实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全面提升我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具体推进目标
1、在深入推进“实施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中,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教学导学模式系列设计,力争打造出我校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新模式,树立我校教育教学新形象,为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点和亮点。
2、通过打造高效课堂,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生命力、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师生关系融洽、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3、建立高效课堂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带动我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创建区域性高效课堂改革的典型,培养一大批课堂改革的专业指导力量和教科研队伍,推动我校教学发展。
4、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在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
性、主动性以及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在全校掀起新一轮教学研究的高潮。
三、组织领导
打造“高效课堂”是我校今后长期的一项中心工作,为使这项工作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学校决定将进一步深化“高效课堂”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改变过去一人管教学的模式,形成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以及所有的校级领导全员参与教学管理的创新机制。特成立以学科带头人为骨干,学校领导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推进小组。
1、推进领导小组
组长:孙学录
副组长:白选民、张保愿、李勇。
2、深入推进实施小组
(1)语文组:
组长:王建文
成员:白选民、王明辉、刘女亮
(2)数学组:
组长:吴文昌
成员:张保愿、雷娟、柴琳、雷娟(小)
(3)英语组:
组长:马会亮
成员:施忠民、朱俊芬。
(4)理化组:
组长:李顺平
成员:张冲、习亦丹、雷彦锋。
(5)政史组:
组长:朱永学
成员:李勇、郭红霞、王昌民、党红艳、李培民、王天贵。
(5)体艺组:
组长:杨张峰
成员:梅菊、仵俊奇、李振民。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2013年9月至2013年10月)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念,达成构建高效课堂的共识。
2.健全组织,制定方案。一是成立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确立高效课堂的学科实施模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或细则。
(二)试点探索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元月)
1.广泛开展“同课异构”观摩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创建高效课堂的新路子。
2.组织开展“高效课堂”“同课异构”赛教活动,选出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3.加强研究反思。围绕高效课堂实施策略开展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变成校本研究主题,注重研究的过程,注重研究的深度,确保研究的实效。要求学校领导班子上好研讨课,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一般教师上好达标课。要求教师们认真做好总结反思,积累经验,为教学研究积累一手经验。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4年2月—2014年5月)
1、推门指导:各学科推进领导,依据学科制定的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推进模式进行推门指导。通过听课、查教案、交流、评课等方式对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模式的运用指导,使广大教师理解模式的内涵。
2、强化训练:对积极性低、课堂转变慢的教师进行专项跟踪强化训练,同时,聘请其他教师进行捆绑帮扶,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尽
快转型,使每个教师尽快掌握高效课堂模式,确保每一位教师不掉队。
3、骨干示范:对课改过程中发现积极性高、课堂转变快、善于学习提高的骨干教师,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精心组织与安排观摩课、示范课等,促使教师迅速加快提高实施高效课堂的能力。
4、交流研讨。各学科组召开关于高效课堂实践活动的经验交流,进一步修正本学科组的高效课堂推进方案。
(四)成果展示阶段(2014年6月)。
1、经验总结。各学科组长介绍本学科组各类型课的教学模式和操作流程。
2、观摩交流。各学科组推出2名最有代表性的优秀实践教师由学校领导组和专家组验收,并从中评出最出色的几位教师上展示课,全体教师参加观摩。
(四)理论提升阶段(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9月1日)
1、提高完善:在临帖的基础上继续研究高效课堂教学运行模式,使教师通过反思—实践—总结—再实践——完善的过程,熟练运用高效课堂模式,并能跟进调整,守正纠偏。
2、分科研究:分组、分学科进行研究课、竞赛课等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各个学科能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体现本学科特色。
3、理论提升: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老师不断提高对高效课堂的深层次认识。研究课堂每个环节,完善认识和实践操作的不足,从简单模仿到能从理论的高度来审视教学,真正提升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
4、积极探索:学校和教师在实践研究过程中,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富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新模式,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模式系列设计。
(五)形成特色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
1、资料收集:各学科组在整个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整理资料,不断整理归类,分析总结,以便掌握经验教训,挖掘创新因素,为我校的深入发展积累资料,提供依据。
2、总结出新:在高效课堂全面实施的基础上,认真总结高效课堂改革经验,逐步推陈出新,创出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
3、成果展示:进行我校创建高效课堂的成果展示。展示内容可以由静态和动态。静态包括原始材料、教师、学生导学案、学案、照片、以及音像资料等,动态包括教师做课、学生展示等形式
4、兑现奖惩:认真总结一年来的高效课堂实施工作,根据奖惩制度,对在我校高效课堂推进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金峪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