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三非工作实施方案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三非工作实施方案(推荐8篇)

社区三非工作实施方案 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我镇社区矫正工作,根据区矫正办《关于贯彻落实社区矫正“防脱管、防漏管、防严重再犯罪”专项活动的实施意见》(黄矫正办[2011]4号)的指示精神和“三防”专项活动的会议部署,结合当前我镇社区矫正监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三防”活动的深入实施,实现下列“三大目标”:

(一)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率控制在1.3%以内;

(二)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率控制在0.4%以内;

(三)防范和杜绝社区服刑人员严重刑事犯罪案件。

三、具体措施

活动自4月开始,10月结束。要求全面加强和提升我镇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至5月初)

要切实提高社区工作者对“三防”专项活动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的思想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规范有序地开展“三防”专项活动。

1、加强领导,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始终坚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紧密结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下,依法、有序地推进社区矫正“三防”专项活动的具体实施。努力把社区矫正“三防”专项活动纳入当地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及时准确做好工作汇报,做好社区矫正“三防”专项活动安保工作。

2、精心组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严格按照上级矫正办开展社区矫正的“三防”专项活动的指示精神和会议部署,研究成立镇 社区矫正“三防”专项活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对“三防”专项活动情况进行研究和部署,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层层落实。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组织检查、及时研究和解决活动中的情况和问题,研判与分析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应急力量,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应对和处置突然性事件的能力。

3、全面动员,精心部署专项活动。围绕目标工作,切实开展本次“三防”工作。切实保障各项监管安全措施有效落实,提高本区监管安全工作水平,努力实现“三防”专项活动的“三大目标”。

(二)落实组织实施工作阶段(5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严格按照“排查准确、掌控及时、防范有效、处置快速”的“三防”活动原则,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深入开展“三防”活动,努力确保“三大目标”顺利实现。

1、开展“四项排查”,消除隐患不留死角。

根据重要时期、重大节日、重点时段的维稳工作要求,深入组织开展“分阶段、滚动式、不间断”的自查、互查、交叉检查等排查活动,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漏一人、不留死角。

一是全面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大排查。经常性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大排查,尤其是重特大、敏感时期,以排查纠正矫正对象漏管不服从管理问题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监外执行工作,依法纠正漏管行为,预防和打击社区服刑人员利用狱地衔接空隙逃避监管。

二是重点排查在册社区服刑人员活动范围、活动轨迹、日常交往人员、日常报到、外出请销假等情况,特别是经常跨区域流动、外出就业、就学、就医等人员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监管帮教等情况。

三是重点排查社区服刑人员交付执行环节,特别是监狱、看守所和异地法院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送达情况,以及基层执法部门之间相关资料信息转递情况,进一步健全社区矫正衔接机制。

四是重点排查有放火、爆炸、抢夺抢劫、行凶斗殴、寻衅滋事、盗窃、赌博、诈骗等犯罪史、有精神疾病、有严重生理缺陷或障碍、有再犯罪倾向以及“三无”(即无业可就、无亲可投、无处可住)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行为、矫正动态和日常监管帮教情况,做到“日见其人、日闻其声、日有记载”,落实应急防控措施,严防社区服刑人员涉嫌再犯罪。对已排查掌握脱管、漏管的社区矫正对象,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下大力追查归案或“网上通缉”。同时,对以上情况作出书面情况汇总并上报区矫办。

2、打造“四个平台”,化解潜在危险因素。

切实强化风险防范、危机防范、超前防范等意识,不断提高危机干预和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将各类危险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消除在初始阶段、解决在出发地。

一是建立健全心理矫治平台。高度重视心理矫正工作,积极整合人才和技术优势,大力开展社区矫正心理矫治活动,不断提高心理矫正基地建设率,努力在建立健全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再犯罪风险测试、风险评估、风险防范等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为实施分类管理、分类教育、分级处遇等个案矫正工作提供较为科学、准确的依据。重点突出接收环节的矫正风险评估,落实矫正过程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再犯罪风险防范措施,做好期满解矫时的矫正质量评估,努力将心理矫正贯穿于社区矫正执行全过程,努力使社区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在活动期间,对排查掌控有严重心理疾病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上报,积极争取有关部门重视支持,落实康复治疗等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区矫正办将每月安排一次集中辅导,对新入矫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团体咨询。

二是建立健全思想教育平台。切实消除“重监管、轻教育”的观念,牢固树立“向教育要质量、向教育要安全”的思想意识,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和职能优势,着力深化分类教育和个案矫正工作。积极开展社区矫正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寻找良好的教育矫正基地,为深化教育矫正提供场所、创造条件。全面落实“定人包案”制度,对司法所辖区内重点人员的个案化矫正实施率必须达到100%,其他对象需达到50%。深入开展教育矫正能手“一对一”帮教攻坚活动,努力提升社区服刑人员的改好率。充分运用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社区矫正法制(警示)教育基地等载体,紧紧抓住日常报到、上门走访、点名点验等时机,深入开展经常性、不间断的思想教育活动。

三是健全完善帮困扶助平台。坚持以构建帮困扶助长效机制为突破口,积极协调民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帮助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好医保、劳保等问题;积极协调乡镇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行政村,为符合条件的农村籍社区服刑人员落实责任田。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将社区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地方再就业培训体系,为其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谋生能力,帮助其解决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依托和发挥地方优势,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大力推进社区服刑人员过渡性安置就业基地建设,多形式、多渠道解决问题,努力实现社区服刑人员融入社会过程的“软着陆”。

四是建立健全村级监管考察平台。在村级换届以后,各乡、镇、街道矫正办要及时调整村级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将治保会主任列为组长,其他治保会、调委会成员为小组成员,建立健全村级监督考察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力量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服刑管理教育和监督。

3、落实“四项措施”,严防死守确保安全。

一是加强入矫教育。在着力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罪行意识上下功夫,通过规范严肃的入矫教育仪式,端正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意识,区矫正办将每月定期组织新入矫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规范社区服刑人员的入矫教育,提高矫正质量,加强新入矫 人员认罪服法和养成虚心受育的态度。

二是加强重点人员监管教育。要着力强化司法所对重点社区服刑人员的直接监管教育,全面落实每周巡查、上门走访、跟踪监管和“GPS管理”,进一步完善目视跟控、有线查控、无线遥控和布点蹲控“四控”措施,合理布局司法行政“情报员”,切实将人防、物防和技防等手段和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新形势社区矫正动态监管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天罗地网”。对重点人员要实行24小时随机查控,监督考察小组和监护人对社区矫正人员每日要见其人或听其声,掌握其基本信息,报告记载动态情况。

三是加强监管帮教网络建设。结合近年来全省发生的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案件,特别是涉嫌严重刑事犯罪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清理和整顿。按照每名社区服刑人员监督考察小组成员不少于2人、监护人配置率100%的建设要求,全面调整充实基层监管帮教网络,健全完善检查指导、考核管理制度,落实必要的保障措施,真正发挥基层监管帮教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

四是加大考核奖惩工作力度。切实加强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奖惩工作,对有“对抗监管”、“逃避监管”等行为的社区服刑人员,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核暂行办法》(浙司[2004]204号)第二十八条规定,及时通报并会同相关部门采取相应处罚措施;对符合收监执行条件或严重违反保外就医规定和社区矫正监管规定的暂予监外执行社区服刑人员,要及时通报并会同相关部门给予收监执行;对“脱管”、“漏管”、“下落不明”和擅自外出的社区服刑人员,要及时通报并会同相关部门清查归案;对异地就业、就学、就医社区服刑人员,要全面落实异地委托管理措施;对违反高检会[2009]3号文件中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要及时通报并会同相关部门按法定程序给予处罚。

4、畅通“四个渠道”,确保处置快速有效。一是畅通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信息交流渠道。落实每半月核查核对制度,核查核对辖区内社区服刑人员名单、法律文书衔接等情况;核查核对重点人员监管帮教措施落实情况;核查核对本辖区社区服刑人员是否存在脱漏管、“下落不明”或涉嫌再犯罪等情况,并根据核查核对情况,共同制定落实相应措施。同时,认真研究加强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日常管理衔接的组织形式、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及其具体实现方式,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衔接责任,做到信息贯通,构建常态化共管机制,努力实现“无缝监管”。

二是畅通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以贯彻执行即将出台的《浙江省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办法(试行)》为契机,着力破解交付执行难题,努力实现“无缝衔接”。

三是畅通各层级、各层面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一要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一旦发生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案件,在2小时内报告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及区矫正办并通报相关单位;属于涉嫌严重刑事犯罪案件的,必须在2小时内报告省、市矫正办。同时,事发镇司法所所长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坚决杜绝因报告不及时、信息不畅通、反应不灵敏影响或延误突发事件处置等现象发生。凡发生社区服刑人员涉嫌严重刑事犯罪案件,镇矫正办负责人需到区矫正办报告情况、说明问题。二要落实值班备勤制度,认真落实每日24小时值班“零报告”制度,各地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和再犯罪等相关情况。

四是畅通情报信息交流渠道。掌握情报信息,及时了解社会不稳定动态、洞悉社会矛盾,预防、减少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

(三)做好总结验收工作(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

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三防”活动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事迹。在10月中旬,区矫正办将对各乡、镇、街道的“三防”专项活动进行考核验收,主要检查内容为文书档案和活动开展情况。

四、活动要求

(一)思想重视。要切实提高对“三防”专项活动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的思想认识,把它作为一项中心工作任务,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按照上级矫正办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有序推进“三防”专项活动,要以此次“三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创新办法、落实措施,着力构建长效监管安全机制,努力确保“三大目标”的实现。不断加强和提升我区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措施。要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利用现行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文件制度,规范矫正工作、硬化矫正手段、加大矫正力度、整治矫正秩序、提高矫正实效,真正落实“两手”都要硬,对不服从监管的矫正对象坚决予以收监执行。

(三)落实责任。区矫正办会加大社区矫正每季联合执法大检查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把“三防”活动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重点工程来抓。凡在今后因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脱管、漏管、发生社区服刑人员涉嫌严重刑事犯罪案件的,区矫正办将对执行乡镇(街道)社区矫正“评先创先”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

社区三非工作实施方案 篇2

2003年,上海和江苏成为全国首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试点省市,2006年,安徽成为全国第二批社区矫正工作试点省份。三省市成为社区矫正工作试点省份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实战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社区矫正工作先后经历了有限试点、全面试点、深化试点和提升规范四个阶段,其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1、党委政府高度支持,组织体系充分保障

一是积极推进组织机构建设。上海、江苏、安徽三省市均自上而下建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司法厅(局)。三省、市、县(区)司法厅(局)全部设立了各个层级的社区矫正管理机构。比如,上海设立市社区矫正管理局,级别为副局级,内设综合处、刑罚执行处、教育矫正处、安置帮教工作指导处。上海各区县司法局设立社区矫正处(科)。安徽按照“队建制”的模式,全省所有市县全部单独设立社区矫正机构,一半以上的市县社区矫正机构设置为社区矫正局或支队(大队),增强了社区矫正机构的执法和实战功能。

二是大力加强工作队伍建设。三省市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逐步建立了以执法人员为主体、专职社工为补充、矫正小组成员为支撑、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上海共有四支队伍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包含民警、专职干部、社工、帮教志愿者、单位会员等。江苏市、县、乡三级矫正机构执法人员平均已达3.6人/市,3.4人/县和1.5人/所,专职社工与社区服刑人员平均配比已达1:14。三省市还大力推进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将心理矫正、教育学习组织、社区服务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培训和推介等项目,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比如上海现有“中途之家”21个,“中途之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做好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安徽全省已有近20家社会组织承接了社区矫正教育和服务项目。江苏拓展社会参与渠道,明确社会参与途径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机制,形成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是工作经费充分保障。三省市认真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将社区矫正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充足,充分保障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安徽合肥为例,合肥市政府2012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将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内容,将社区矫正工作的人员经费、业务费和装备费等纳入市财政预算。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相关配套文件,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合肥市辖区的巢湖市、长丰县、蜀山区等按社区服刑人数每人每年2500至1500元不等列入财政预算。

2、制度完善,确保社区矫正运行机制顺畅

一是建立健全矫正工作规范流程。三省市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实施以来,先后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管理暂行办法、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奖惩办法、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办法等配套制度。编印社区矫正工作指导手册、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学习大纲等。设计社区矫正基础台账及资料格式,对社区服刑人员档案盒和基础台账进行统一规范管理。

二是建立健全矫正衔接工作制度。三省市相关部门联合下发《加强社区矫正衔接工作若干规定》、《关于适用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暂行办法》、《关于社区服刑人员收监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假释案件审理与社区矫正工作对接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优化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机制,严格过程监管。

三是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协调保障机制。三省市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社区矫正工作重大政策性文件,作出决策部署,及时通报和座谈研讨社区矫正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社区矫正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江苏自2003年试点以来,先后召开省级相关部门协调会议10余次,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合召开全省社区矫正工作会议6次。社区矫正工作成员单位之间建立了信息通报机制,信息共通互享,及时互通社区服刑人员交付、监管、处罚等信息。

3、严格执法,社区矫正工作管理规范

一是以平台建设促进执法统一化。三省市积极推进社区矫正中心建设,社区矫正中心一般按照“五个统一”标准建设,即:统一项目名称、统一场所建设、统一功能规划、统一面积要求、统一规章制度。运行和管理实行“六个规范”,即:规范组织评估、规范接收建档、规范集中宣告、规范教育培训、规范考核奖惩、规范检查指导。上海现有社区矫正中心22个,江苏98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社区矫正管理教育服务中心,安徽108个县(市、区)社区矫正中心全部建成使用。社区矫正中心充分发挥了整合社会资源、协调调度监管、落实教育帮扶的平台作用。

二是以信息技术促进执法标准化。上海已建成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和社区矫正办公自动化系统,并于2013年开始推广使用电子脚环定位,并建立了社区矫正师资库、资料库、个案库,开发、推广使用移动执法仪、微信等载体。江苏、安徽自主研发了全省统一的社区矫正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和社区矫正定位系统,将社区矫正各个流程工作全部纳入系统管理模块,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等基础信息数据库,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全程信息化管理,形成社区矫正教育管理“信息网上录入、流程网上运转、执法网上监督、质量网上考核”的工作新模式。

三是以监督检查促进执法规范常态化。安徽省社区矫正相关成员单位每年开展联合的社区矫正执法专项检查活动,一手抓执法过程规范,一手抓执法突出问题整改,对检查发现的各类问题,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整改到位,并出台了社区矫正执法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社区矫正执法质量考评办法等规章制度,促进执法规范常态化。

4、教育帮扶措施多样,社区矫正质量高

一是推进教育帮扶基地建设。三省市充分利用政府投资,依托企业,积极推进教育帮扶基地建设。上海建立社区服务基地区级19个,街镇218个,“中途之家”21个,过渡性就业基地312家。江苏建立社区服务基地2535个,教育矫正基地1304个,帮扶就业基地1430个。安徽建立就业基地422个,教育基地481个,社区服务基地1293个。这些教育帮扶基地为社区服务、警示教育、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同时,在县(市、区)社区矫正中心普遍建立了心理矫正工作室,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三个层次的心理矫正模式,使心理矫正逐步实现固定化、常态化,提升矫正方法的专业性。

二是健全社区矫正帮扶机制。三省市积极推动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建立社区服刑人员的就业、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社会保险等保障机制,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呈常态化。三省市还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按照司法部等六部委《关于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制定具体贯彻执行的实施意见,推动各地孵化培育社会组织,构建社会力量参与工作机制,逐步实现社区矫正教育帮扶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机制化。上海现有21个“中途之家”,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做好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上海还成立了“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上海洪智城市小区管理服务中心”是协会的经济实体,又是刑满解教人员的主要安置基地,专门负责刑满解教人员的安置工作,帮助曾经失足的“浪子”重新找到了人生坐标。安徽也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引进社会组织,开展社区矫正非执法类辅助性事务。

二、对我省社区矫正工作的启示

我省社区矫正工作于2005年开始试点,2009年全面铺开。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依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海南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要求,我省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省的社区矫正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借鉴上海、江苏、安徽三省市的做法和经验,我省应当在如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和改进:

1、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要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建设。上海、江苏、安徽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从省级到基层,组长一般由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横向、纵向工作联系,贯彻落实各种政策,协调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我省从省到各市县虽然都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但领导小组从组长到成员组成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联席会议不能徒有其名,江苏在这方面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成员单位联席会议,自2003年试点以来,先后召开省级相关部门协调会议10余次。借鉴上海、江苏、安徽的做法,建议省政府及各级政府成立由主要分管的党政领导挂帅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突出司法行政部门在联席会议中的牵头和组织作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由司法行政部门及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需求,提出社区矫正机构设置、人员队伍建设、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建议,提交联席会议研究和部署,并检查、督促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抓好落实。

二是要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建设。上海、江苏、安徽三省市全部设立了社区矫正局,社区矫正各项工作非常规范。我省从省级到基层大都没有单设的社区矫正机构,建议在省司法厅要单独设立社区矫正局,在市(县、区)司法局单独成立社区矫正局(处、科、股),专业指导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

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机制。安徽围绕监督管理、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帮困扶助、心理矫正等五大板块工作内容,先后建立健全了22项制度,形成了具有安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体系。我省在社区矫正制度建设上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及流程,认真执行审前评估制度,严格执行交付、接收程序,规范操作,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协调保障机制,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进行。

2、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硬件设施建设

我省目前还没有建立一所社区矫正中心,社区矫正工作基本由基层司法所完成。建议引进上海、江苏、安徽的做法,在全省范围内根据条件、区域建立多个社区矫正中心,统一名称、统一标牌、统一用色、统一设施、统一功能进行建设,建立监管矫正、教育矫正、心理矫正等功能区,并在每个功能区设若干功能室。建议逐步在居委会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站(室),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两级管理网络作用,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快速、全面、高效的信息。

3、加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

一是要大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专职化,依照《社区矫正法》,协调推动选派民警管理体制改革。制定专职干部资格准入标准,进一步提升专职干部的执法水平。二是要加强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发挥社区内离退休干部、法律专家、心理专家、律师、学者等人员的作用,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矫正帮教工作,做到每一名社区服刑人员都有人帮教、有人监管。三是要大力发挥社工机构的作用。我省目前还没有社工机构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而上海、江苏、安徽三省市的社工机构已经充分参与到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诸多方面。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将大量非执法类辅助性事务打包或分项由政府出资请社工机构承担,社工机构的工作人员大都具有社工资质或心理咨询、法律知识,对社区服刑人员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教服务工作。建议我省大力培育孵化社工机构,打造社工机构特色服务项目,强调优质服务内容,提倡创新运营模式,鼓励社工服务机构由“政府造血”到“自我造血”的运作模式转变。

4、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帮教

一是要创新管理理念。社区服刑人员是比较容易影响社会稳定的敏感人群,也是需要给予特殊关爱的重点人群,不能单纯“管制”,要量身定做“帮扶”措施,帮助其走出阴影,在阳光下生活。二是创新管理手段,将刚性执法与柔性治理紧密结合,将思想教育与亲情感化有机结合,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觉地矫正行为恶习,渐渐地修复社会关系。三是建议我省尽快建立一批社区矫正帮扶基地。上海、江苏、安徽各建立了1千多家帮扶教育基地、就业基地、社区服务基地,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就学、临时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实际困难。我省目前没有建立类似的帮扶基地,社区服刑人员帮教方式单一,帮教质量不高。建立帮扶基地,可以为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社区服务、监管教育、就业辅导提供载体,各项帮教措施更容易实施到位,使社区服刑人员尽早融入社会。

摘要:为借鉴兄弟省市工作经验,做好我省人大社区矫正调研工作,进一步促进我省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东军同志带领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委政法委、省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委和省司法厅的同志,于2016年4月中旬,赴上海、江苏、安徽三省市学习考察社区矫正工作,本人作为政法委代表参与了此次的调研。本文主要介绍了上海、江苏、安徽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和对我省社区矫正工作的启示提出建议。

社区三非工作实施方案 篇3

一、坚持一个主线

临江市人社局坚持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主线,全面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兴市战略,秉持“服务发展,服务产业,服务企业”的选才导向,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提升劳动者技术素质。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各项人事人才工作,抓好公务员考录、公务员绩效考核、高校毕业生就业、域外人才智力引进等各项人事人才工作,推动人事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二、抓住两个重点

一是以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为重点。按照吉林省委第十次党代会总體部署,借助指标驱动、项目拉动、创业带动,全力改善和优化就业环境,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要完善服务、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机制,实施好创业培训促进就业工程。2012年上半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368人,为年度目标的88%;完成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50人,为年度目标的70%;完成就业困难再就业415人,为年度目标的75%;城镇登记失业率4.3%,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799人,为年度目标的87%;上半年完成小额担保贷款为383万元,为年度目标的60%,其中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83万元。

二是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社会医疗保障能力和水平,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为重点,继续扩大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同时,拟开展好新农保的试点工作和老工伤人员参加工伤统筹工作。2012年上半年,全市60周岁以上符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已全部享受待遇,其中新农保18511人,60岁以上8542人,60岁以下9966人;城居保4997人,其中60岁以上4509人,60岁以下488人。五七家属工已报名620人,此项工作还在进行中。上半年共受理工伤认定112件,经过认真调查核实共下发工伤认定99件,另有13件正在处理中。积极开展全市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老工伤人员的共计78人进行鉴定工作。参加职工医疗保险人数达52096人,完成年度目标的99.9%;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含学生)66243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0%。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2207人,完成年度目标的94.7%;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6089人,完成年度目标的94.9%。

三、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在服务中心上有新作为。2012年初,局党委面向社会承诺十件民生实事,着力改善和优化就业环境,提高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2012年上半年,临江市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368人,为年度目标的88%;完成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50人,为年度目标的70%;完成就业困难再就业415人,为年度目标的75%;城镇登记失业率4.3%,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799人,为年度目标的87%。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在改善民生上有新举措。坚持以“民生为本、人才优先”为工作主线,不断加大服务民生工作力度,对全市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和“五七家属工”进一步调查摸底,力争将其纳入社会保险,有效保障这部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今年,借助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重点谋划开展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系列活动,通过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基层群众,着力促进机关作风转变,确保各项民生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强化创新意识,在转变机制上有新成效。在创新社会管理中,临江市人社局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扶持创业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重点难点列入社会管理创新范畴,在不断发展中适应创新社会管理的形势任务需要;下移工作重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把工作视野、触角延伸到乡镇街村屯、社区,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政策信息公布到社区村所;坚持把就业放在民生之本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在大学生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上寻求突破,以低登记失业率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实现社会保障范围由广覆盖向全覆盖转变,保障水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提高各项待遇发放水平,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的成果,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四、破解四个民生难题

一是破解在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利益相关领域中的民生难题。从社会民意调查显示,社会保障问题被列为当前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热点之首,这一点在我市体现得也尤为突出。如“五七工”“家属工”等一些特殊群体由于政策原因,未能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目前他们基本无退休待遇,生活困难。这些问题都是事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生活问题,人社部门一定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敢于担责、勇于担当,尽早尽快地解决好这些问题。

二是破解在消除隐患、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民生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充分就业和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更加期盼,对人事管理的公平性、公共服务的均等性、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更加关注,利益诉求多元化日益明显,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呈现多发频发态势。今年上半年,共计接待市政府、白山市局交办的信访案件2件2人次,全部包案处理,包案率达到100%。通过调查核实,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规定,向市政府出具了情况说明。截止到目前,接待来访32批、63人次,其中集体访1批13人次。通过我们及时有效处理,使信访案件时效内结案率达到95%以上。

三是破解在夯实人社工作发展基础、推进人社事业健康发展中的民生难题。当前,党和国家对人社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2次学习会上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社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是我们每名人社干部的职责所在、责任所系。目前,人社部门的发展意识都很强,工作热情都很高,各项工作呈现出了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基础建设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阻碍和制约了人社事业的发展。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对新建办公设施进行再完善,如信息化建设问题,这是支撑人社事业发展的中枢神经。对这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早干事半功倍,晚干事倍功半,不干就落后多年、留下遗憾。我们一定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切实把这些事情抓紧抓实抓好。

四是破解在提高人社部门公信力、树立人社干部良好形象中的民生难题。临江市人社局通过开展“三树”活动,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而破解难题既是对每个人社干部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和实际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推动人社工作上台阶、树立人社部门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在破解难题的实践中,人社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人社部门的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但是,破解难题的思路还不够宽、办法不够多、力度也不够大,对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部分同志还存有畏难情绪和怕担风险的思想,甚至存在“绕、推、拖、躲”的现象,既影响了工作成效,也损害了部门形象。因此,我们要把攻克难题作为目前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牢牢抓在手上,通过解决难题不断提高人社部门的公信力、树立人社干部的良好形象。

社区三联三为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内容

1、畅通一条帮扶渠道,实现党群和谐。通过设立党委意见箱,开通社区“党员服务热线”(84551843),走访群众等多种途径,广泛收集纪录意见及建议信息,通过广泛听取驻社区单位和居民的意见建议的有效途径,为困难党员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对于社区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给予答复。总而言之做到社区党委能够在第一时间听取民声、第一时间反映民情、第一时间排解民忧。

2、建立党员义务巡防队,继续深入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党委每天安排两名党员在社区内24小时巡防,及时掌握信息,确保社区安全。

3、开展结对帮扶,实施党干群互助。根据社区党员的实际情况以及群众的需求情况,发挥党员个人的优势和特长,采取组织统筹安排与党员自愿联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一联一、一联多、多联一的方式,与群众结成联系对子,各支部联系社区一户困难家庭。积极为困难党员和群众送资料、送物资、送服务、送慰问.

4、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党委紧密结合实际,突出实践特色和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组织领导

社区决定成立“三联三为”活动工作小组,组长由社区党委书xxx华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xxx担任,成员为.....。

三、具体措施

1、深入发动,扩大参与

社区党委组织广大党员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认真学习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润儿通知在12月18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宗旨观念,积极参与到“三联三为”活动中来。

2、创新方法,结对帮联

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群众的需求情况,注重发挥党员个人的优势和特长,采取组织统筹安排与党员自愿联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一联一、一联多、多联一的方式,与群众结成联系对子,力所能及地为困难群众、身边群众、普通群众反映诉求、解决困难,提供服务。在新年来临之际,社区将开展 “愿望快递,大走访、大慰问、送温暖”活动,为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大学生家庭送上温暖和新年的祝福。

3、建立台帐,跟踪管理

社区三非工作实施方案 篇5

三年规划(2011—2013)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依据《吉林省政府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吉政发【2010】27号和《中共二道区委、二道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长二发【2011】10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推进我街道办事处新型社区建设,促进全街社区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社区在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作用。结合我街道办事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社区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吉林省政府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吉政发【2010】27号、《中共二道区委、二道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长二发【2011】10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创新社区环境,努力把全街各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新型社区,为城市居民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标准,超前规划。按照省、市、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超前规划,严格标准,力争通过三年建设,使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总面积全部达到文件要求标准。

2、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根据各社区不同情况,坚持从各社区的实际出发,科学决策,每年完成2-3个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各个社区都要有新发展、新变化,不断提档升级,全面、整体地推进社区

建设工作。

3、共驻共建,整体联动。要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社会各种资源,通过机关对口帮扶、驻社区单位共驻共建、广大居民群众自觉参与等各种形式,整体联动,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4、建管并重,强化管理。在抓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加深对社区的管理,把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服务群众、造福居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善社区工作。

二、社区建设标准

社区用房内部总体功能。在社区用房内部功能设置上,按照上级“社区用房办公面积不能超过 25%,75%以上面积用于社区服务和活动”的要求,将社区用房的面积划分为办公和服务活动两个区域。

办公区域主要体现两个功能:一是社区党组织办公室,面积 20

㎡左右。二是社区居委会办公室,面积 20㎡左右。

服务和活动区域主要体现九个功能:一是综合服务大厅,面积 100㎡左右。主要设五个窗口:民政救助、计生服务、残联服务、就业保障窗口,综合服务窗口。二是多功能活动室,面积 150㎡左右。用于召开会议、开展教育培训等。三是居民议事厅,面积 40㎡左右。四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面积 150㎡左右。五是文化活动站,面积 150㎡左右。六是图书阅览室,面积 100㎡左右,配备各类图书 1500册以上。七是社区警务室,面积 20㎡左右。八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面积200㎡左右。九是经常性捐助站,面积 20㎡左右。

三、总体目标及实施步骤

总体目标:到2013年,力争全街道各个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总面积不低于1000㎡,每个社区都拥有设施完备、工作规范、环境优美、空间宽敞、服务齐全、标识醒目、办事方便的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彻底解决社区因办公和服务用房制约社区各项事务正常开展的问题。真正把每一个社区都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新型社区。

依据上述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我办事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

基本目标:实现安乐社区、丹阳社区、万科社区年内每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总面积达到300㎡以上,并投入使用。丹阳社区要争取一次性达到1000㎡标准。沿河社区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创新社区服务方式,发挥精品社区带动作用。

具体措施:万科社区的服务用房通过协调万科物业总公司在万科花园小区内解决一处70㎡社区服务用房,再通过购买福利集团位于万兴小区的205㎡的办公用房,使万科社区总面积达到350㎡;安乐社区的办公用房通过在原址改扩建达到350㎡标准;丹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计划在武夷嘉园小区内原规划为自行车棚位置建设700㎡社区服务用房;丹阳社区争取达到1000㎡标准。

沿河社区通过打造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开办“沿河社区创业早市场”,带动居民创业就业,方便百姓日常生活。

第二阶段,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基本目标:实现安乐社区、热电社区完成社区总面积1000㎡、万科社区650㎡目标,并投入使用,继续完善丹阳社区软硬件建设,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做好大面积封闭小区服务工作的有益探索。

具体措施:安乐社区计划在得到上级支持后,在区武装部办公楼

东侧选址建设五层总面积850㎡的社区大楼,加上原有的350㎡办公服务面积,社区总面积将达到1200㎡;热电社区通过对办事处服务大厅的改造增加社区服务活动区面积,总面积达到1000㎡;万科社区通过协调国土部门在新开发的XX小区内购买300㎡社区用房,使万科社区总面积达到650㎡。

丹阳社区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社区各向基础设施及服务功能建设,做好高格蓝湾小区居民接收,积极探索大面积封闭小区服务模式,开展共建共享活动。

第三阶段,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基本目标:实现沿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总面积1500㎡,万科社区总免面积1000㎡目标。实现全街各社区办公服务总面积超1000㎡,各社区均有各自发展特色。

具体措施:通过绿岛东方项目建设契机重新建设沿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按照高标准建设沿河社区办公服务大楼,使沿河社区成为设施齐备、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关系和谐的现代新型社区。通过项目建设和购买服务用房使万科社区总面积达到1000㎡以上。

四、所需资金及筹措办法

办事处5个社区都需要投入资金新建或和购买大部分办公服务用房面积,按照上述目标,全街共需新增面积3050㎡,建筑成本按1500元/㎡计算,全街道社区建设所需资金为2500元×3050(㎡)= 762.5万元,各社区办公设备及各功能室器材更新费用按每个社区10万元左右计算,10万元×5= 50万元,5个社区计划三年总投资812.5万元左右。

建设资金按二道区社区建设实施意见,在完成上述目标后,区财政按照1000元/㎡予以补助,街道需自筹资金507.5万元。街道将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资金筹措机制,保证自筹资金落实到位。

五、组织领导及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充分提高对社区建设的认识,加大领导力度,将办事处党委书记设为第一责任人,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领导各副职领导和社区书记为成员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以尽快形成领导重视、各部门参与、全员投入的良性机制。从解决制约社区建设发展的硬件设施入手,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打好解决硬件设施的攻坚战,实现社区建设工作目标。

2、落实责任,协调配合为保证工作正常开展,在设立社区建设办公室,指派专人负责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建立社区共建机制,充分调动社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内单位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3、加强督查,狠抓落实

为提高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力度,社区建设办公室要规范目标责任制,强化组织领导,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做到职责分明,联系紧密,上下协办,加强督查,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把每个社区建成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

吉林街道办事处

2011年5月25日

吉林街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聂志平(办事处党委书记)副组长:魏仲光(办事处主任)

成员:(办事处党委副书记)

龙长江(办事处副主任)

张海涛(办事处副主任)

张平(办事处武装部部长)

高越(办事处党委办主任)

张帆(办事处服务大厅办主任)

翟桂萍(沿河社区党委书记)

孙兴武(沿河社区党总支书记)

王艳(沿河社区党支部书记)

张文玲(沿河社区党支部书记)

社区三非工作实施方案 篇6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这是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竹溪河社区在县科协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普工作领导的意见》为指导,不断加强科普宣传、提供科普服务、开展科普活动,创新工作载体,改进工作方法,社区科普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进一步打造社区科普工作的品牌亮点,切实提高广大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制订未来三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努力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把十七大精神融入到社区科普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社区科普工作,努力增强新时期科普工作的自觉性的责任感。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的需求,以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养、创建“文明社区”为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工作作风,使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得到加强,科普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进一步健全科普组织网络,完善科普工作领导机制,整合社区科普资源,完善社区科普设施功能,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让科普工作家喻户晓,营造“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良好科普氛围,使科普工作能够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促进社区

两个文明建设向前发展。发展、壮大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和

讲师团,并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辖区内

人才资源,将热心于社区科普工作的各类人才,聚集到社区

科普人才资源库。

二、以“科技周”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社区科普工作公众参与是基础,科普活动是灵魂,“科

技周”是科普活动的有效载体。坚持推行“科技周”活动,每月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活动,满足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

心态,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形成公众参与的格局。充分利用学生寒暑假,积极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带领他们接近自然、拥抱自然,增强他们对科技、自然的想

象力与动手能力,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热爱生

活、创造未来的热情。通过切实开展“科技周”活动,将社

区科普工作推向高潮。

三、抓示范、突特色,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

在科普工作中,继续坚持组织好创“省级科普示范区”

等大型科普活动的同时,创办具有竹溪河特色的“崇尚科学,健康生活”品牌科普活动,进一步提高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结合这一主题,一是认真举办“崇尚科学,健康生活”科普

大课堂,开展公共卫生、防灾避险、传染病防治等内容的科

普宣传活动,宣传对象除社区干部、青少年、社区居民外,进一步扩展到工地、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同时,增强社区

各个阶层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从法律、文化、养生、环

保、科技等方面满足不同人员的要求。将定期邀请检察院、法院的干警,到社区为居民讲解常用法律法规知识及如何用

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成立社区科普专家服务室,邀请社区学历较高的居民定期到社区来做各方面的知识讲

座。三是设立“科普体验区”,精心制作更多科普画板,把

科普知识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到居民面前,使居民能够更加

直观、全面的了解科学、学习科学,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广泛

运用到生活中来;四是建立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室,定期邀请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坐诊健康服务室为居民免费进行诊

疗,方便居民的同时,更帮助了社区困难居民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五是进一步完善社区科普网,建立居民科普服务平台,开通社区科普服务邮箱,使居民能够通过网络得到必要的服

务和帮助。

四、反对邪教,崇高科学

加大对伪科学、法轮功邪教组织反对力度,利用社区

已有的宣传阵地,组织居民观看碟片、宣传画等,使居民自

觉加入到反对邪教、伪科学的队伍中来。同时,开展各类以

反邪教、伪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育活动,通过活动让

居民自觉树立起反对邪教、崇尚科学的意识。

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科普工作更上

一层楼,科普宣传工作会辐射到整个社区,使科普知识走进

千家万户,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的科学素养,促进城市物质

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是以建设省级标准化社

区为契机,建设一个90平米教室,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主

阵地。二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科普活动站、科普

宣传栏、图书阅览室的建设标准及其开放、维护和管理制度。

三是规范科普志愿者的登记、管理及开展活动的组织制度。

今后三年,我们将在上级各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把社

区的科普工作搞得更加有声有色,从社区居民的需求出发,及时收集居民对开展科普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不

断改进,充分调动广大居民主动参与的热情,让更多的人加

入到科普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新

局面。

镇坪县城关镇竹溪河社

社区三非工作实施方案 篇7

日前,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联合在京召开半导体照明产品使用示范工程工作会, 部署实施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 明确相关工作要求。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关于印发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要求, 进一步推动绿色照明工程, 促进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部委联合组织开展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此前, 三部委已经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 选择了28家半导体照明产品生产企业, 并确定了50个示范工程项目。会上, 三部委与中标企业代表签署了入围中标协议。检测机构代表、入围企业代表和示范项目代表分别就产品性能和项目情况进行了介绍。

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旨在通过开展小范围的试点应用, 检验我国半导体照明产品的技术成熟度, 促进我国LED照明节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引导各地合理应用半导体照明产品。本次会议的召开, 标志着示范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三部委表示, 将对示范工程进行跟踪监测, 并在1年后对应用的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状况作出评价。该示范工程的实施, 对于提高半导体照明产品质量、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逐步扩展产品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中国建设报》2011.1.7)

社区三非工作实施方案 篇8

一、充分认识社区党建工作与构建和谐社区的密切关系

构建“本质稳定、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生活幸福”和谐社区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就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断汇集智慧,凝聚力量,共同推动。社区的主体是居民,就我们华苑服务处来讲共有居民2万多人,其中社区党员1648名,这些社区党员大部分为离退休、有偿解除劳动人员,他们在企业工作是都是骨干,曾经为油田建设发挥过重要作用,而现在他们从过去的“单位人”转变为现在的“社会人”,成为一名普通的居民,那么如何让他们在社区生活和建设中再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地位就显得尤为突出。不管是治安稳定、环境美化,还是繁荣社区文化,这些和谐社区建设的领域都需要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和带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到共建和谐美好家园的实践当中。可以说:

第一,加强社区党建,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维护社区稳定。社区党员是社区居民的中间力量,加强社区党员的正面教育,使他们及时了解党的各项政策,并通过他们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树立榜样,起到在社区居民中正面宣传引导教育的作用,从而使广大社区居民真正了解到上级政策、形势,促进社区稳定。

第二,加强社区党建,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促进社区服务。服务社区是我们服务处的一项中心工作,直接影响着居民满意率的高低,完善社区服务关键是要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促进家庭邻里之间的和谐,带动单元楼栋之间的和谐,最终促进社区的大和谐。充分发挥好社区党员在党组织和居民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他们查民情、为民意、解民忧,切实完善社区服务水平。

二、深刻分析当前社区党建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党组织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表现在思想观念还比较滞后、创新意识不强、管理经验不足、工作方法简单等方面,对如何切实有效抓好社区党建工作缺乏深层次的思考,直接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工作的方式方法欠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开展社区党建工作中方法单一。个别社区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和管理抓的不紧,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不能从根本上调到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社区党员奉献社区参与面不广,参与意识不强,主要原因是教育引导不够,一些社区党员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身要求,有的甚至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认为自己在原工作单位已经尽过义务,用不着再为社区做贡献。针对这种情况,社区党组织动员和发动工作做得不够深入扎实。

四是社区党组织工作繁杂事无巨细,影响了工作的深入,表现在社区工作的工作任务重,几个部门安排工作,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从事社区党建工作人员少,工作忙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从而给社区党建工作的落实带来了难度。

三、认真研究解决社区党建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思路

社区党组织根植于居民群众之中,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密切党群关系、创建和谐社区的必由之路,实施社区党建工程建设要达到预期工作目标,就必须在把社区党建搞扎实,抓深入上下功夫。

一要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在认真调研、深刻总结的基础上,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抓好社区党组织建设。努力消除“空白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要选好配强党支部班子,特别是党支部书记,通过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途径,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热心社区工作、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党组织中来,同时,还要加强对社区党组织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建立并实施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二要强化社区党员管理,增强社区党员的先锋意识。积极探索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坚持做到一手抓教育、管理和监督,一手抓关怀、帮扶和服务,努力形成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针对社区党员结构层次多、素质差异大、流动变化快的特点,社区党组织要突出抓好分层管理,确保社区党员关系不漏、组织生活不断、教育管理不停。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发放流动党员联系卡,掌握其流向:对离退休党员,做好组织关系转接盒教育引导工作:对生活困难党员,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切实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要强化社区党员教育,落实好分类施教。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为老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引导他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做到“退岗不褪色”,自觉为和谐社区建设发挥余热。在家属、有偿解除劳动关系党员中开展“入党为是么、党员图什么、为党做什么”大讨论,引导他们进一步树立先锋意识,自觉为和谐社区建设做贡献。在流动经商党员中开展“经商不忘义”教育,引导他们诚信经营,争做文明经商户。

三要提供载体,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党员参与社区的积极性。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比较有效,“点”是通过深化“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份真情献社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个人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线”就是把社区党员骨干组织起来,通过组织“和谐社区业务督导队”和“党员志愿服务队”这样的形式,让他们针对物业管理和服务找问题、提建议,强化志愿服务机制,营造和谐氛围。“面”就是通过开展“和谐家庭”“红旗楼”创建活动,选树标杆集体,连户成楼、连楼成片,以家庭邻里的小和谐最终促进社区整体的大和谐。

上一篇:中学生励志演讲稿5分钟下一篇:以人为本和谐奋进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