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成功人生奠基

2024-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学生成功人生奠基(精选8篇)

为学生成功人生奠基 篇1

——北师大肖川教授在翠英中学的生命教育讲座

我所理解的生命教育有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是教育唯一正当的追求;二是怎样使我们的课堂更温暖、更具有生命的情怀;三是要使学生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教育内容方面要带给学生作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所需要的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过去的教育存在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学会了很多,却没有学会如何幸福生活。创造幸福人生是需要很多的知识和技能的,特别是像我们这样学校的生源,知识基础等方面不够卓越出众,但他们仍然是一个生活者,更需要生命教育,更需要好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去更好地调动其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动力。让我们的学生跟一流学校去拼高考就没有优势,但若将其培养成积极的生活者、幸福人生的创造者,那就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会更好。所以在所有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更需关注生命的质量。人生有限,怎样过得精彩,是每个人一生值得高度关注的事情,每个人要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是生命教育要传达给学生的一个重要观念。活着,好好地活着,也是一种责任。所以讲生命教育,我讲了三个层次的含义,一个从目标追求,让学生有能力去创造自己的幸福人生;一个从学习过程,师生交往的过程,让学生在学校度过的时光更美好,因为中学六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影响到一生的生活质量。一个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更有选择就业的能力。小学毕业在方圆一百公里内选择就业,中学毕业可能在方圆五百公里选择就业,大学毕业可能在方圆一千百公里内选择就业,博士毕业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就业。所以我们要无限相信教育的力量。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比较健康长寿。机构调查显示,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比只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平均寿命高5岁。第一个原因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相应较高,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精气神就比较好,心态比较阳光;第二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有较丰富的智力活动,更多的阅读,更多的探索和更多的思考,医学研究证明,智力活动有助于人的健康长寿;三是他们能够掌握到更多的信息,人以类聚,交往人群见识较广,眼界开阔,养生保健措施比较到位;四是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强,懂得珍爱生命,善待自我,过简单而有节制的生活,生活方式更健康;五是从事的职业安全系数会更好,不容易遭到意外伤亡。所以大家要坚信教育的价值。

教育能提高生命的质量,精神的境界,生活的品位,心性得到修养。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受惠的不仅是学生,首先是老师自己,怎样更好地经营生活,更好地过一种有品质的、高质量的生活,更审慎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去善待我们自己的生命。所以讲生命教育归纳起来有两句话:为学生成功人生奠基,为教师幸福生活添彩。老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真心诚意为学生好,追求“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的境界。什么是幸福?当我们想到很多人,对他们都感到充满感恩和敬意的时候,我们就比较幸福了。什么是成功?当很多人想到我们,对我们都感到充满感恩和敬意的时候,我们就成功了。成功的程度就取决于多少人想到我们时会充满感恩和敬意。

每个老师都是一个生命体,有必要去过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人生。当我们能够感觉到自己是个成功的人,幸福地生活者的人,一个有着丰富语言分享的、有思想情怀的人,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一个老师感觉到自己不幸,感觉到自己很失败,感觉到内心很贫乏很平庸,那就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的。所以为师者要常问自己,我凭什么可以做教师?凭什么可以站在讲台上?如果你不能够以自己作为一个幸福人生的创造者,一个成功的人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没有自我认同,你带给学生的影响将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生命教育特别强调老师要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你心中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至关重要。如果你自认是个无足轻重的人、卑微的人、可有可无的人,一个低级下流的人,那就很难成为一个有好的精气神的人去面对生活、面对世界。只有内心确认自己是个成功的人、优秀的人,社会的精英,一个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人,我们才能更有底气、更有勇气直面人生的真相,才能给别人更多的激励、鼓舞和推动。

我们社会生活中有两类基本的人,一类是“掘井及泉”的人,他们持续不断地努力挖掘,直到一泓清泉喷涌而出。我们要做这样的人,课题组的老师一定不要把生命教育课题当做额外的负担和任务,应视为我选了一个特别好的打井的地方,要在这里付出持久的艰苦的努力,让一泓清泉喷涌而出,在你的心头汩汩地流淌着智慧的清泉幸福的清泉。另一类是“挖坑”的人生,浅尝辄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缺乏持之以恒,缺乏艰苦的努力,只能过挖坑的人生。坑了自己,也坑了别人。一个误人子弟的老师一定很难受到领导的赏识,很难受到同事的尊重,也很难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经营自己的人生,一定要选好一个能做出持久的艰苦的努力。如果老师们有饱满的工作热情,能更好享受工作的过程、乐趣与意义的话,那生命的质量将会更高。

我们怎样拥有教育的不竭热情呢?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学的成就感,来源于和学生分享对学习的激情与发现。我们怎样去理解各科教学?都可以从生命教育的意义去理解,解读教材不光要关注学科逻辑,还要从生命教育的意义角度去理解,那就是“学生为什么要学?”要从生命成长的角度,那才有高度。教育就是一个不断从自我走向人类、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所以我们所有的教学、所有的学习都要努力从生命教育的意义上去解读。希望大家都成为课题探索的受益者,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精彩更丰富。我建议,老师们用三重身份来听我的报告。第一,我们是个生活者,每个人都有如何经营好自己生活的问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更美好的生活。第二,我们是教育的专业人员,我们怎样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人的专业素养从细节中体现出来,比如说话是否抑扬顿挫、能否直抵人心、是否有一剑封喉的效果、是不是要言不烦、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张弛有度。所以我们老师说话一定要卯足精气神,使语言充满力量,充满推动人、鼓舞人的力量。第三,我们都是孩子的家长,我们个人成长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孩子成长的影响,孩子成长较好,我们便会感到自豪与欣慰。你是不是一个快乐幸福的生活者,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称职的优秀的教育专业人员,是不是一个好的家长,这三者有着高度的一致。我讲这个的根本意义就是希望课题组的老师们用心地真正地做一些研究,通过研究更好地理解生命,理解教育,成为一个更称职的专业的老师,从而成为美好人生的创造者和更称职的家长,把研究过程中的教育智慧内化为我们自身的素养。

为学生成功人生奠基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在研究中发现, 造成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因素很多,包括教师的专业素养、课堂的教学质量、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教师的行为规范、家长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等。为此,我校以打造精细化的教学管理为前沿线,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后延线,以组织各类学科活动为调控线,立体设计减负增效,从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管理机制等多环节齐抓共管,促进了“轻负担、高质量”的落实, 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二、“轻负高质”的内涵

“轻负高质”应该包括两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要讲究“轻负高质”。一方面,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觉把学习任务转换成为内在需要,将学习视为乐趣,并通过学习所产生的积极情绪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这里的“质”,不仅指学习的高成效,更为重要的是指学生身心发展的高质量。

三、“轻负高质”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认为,“轻负高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打造特色教育,提升办学品位的重要保证。

(一)“精细化管理”保证“轻负高质”

1.细化教学常规,强化过程管理。

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我校突出“五个环节”、加强“三个研究”、严把“一个关口”。“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监控。三个研究:减负增效研究、多样化作业研究、微型课题研究。一个关口:六升七毕业关。我们每学期初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制定的教学“四为主”(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育人为主旨),“四精心”( 精心设计课上练习,精心设计课后作业,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学困生)及“四不准” ( 不准留惩罚性作业,不准留过量作业,不准留没有梯度的作业,不准留重复性作业) 要求。 定期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针对每门学科、每个学生、每道题、每个知识点,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对学困生从学习态度、 上课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关注和辅导。

科学、规范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我们提出教学的“十字”要求,即备课“细”,上课“实”,作业“精”,教学“活”,手段“新”,实践“多”,辅导“勤”, 考评“真”,负担“轻”,质量“高”。我们把“十字”要求作为强化教学中心意识、向课堂要质量、走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原则。

2.重视校本教研,提高课堂实效。

我们在校本教研方面注重在“实”字上下工夫, 在“研”字上求发展,要求教师做到全员参与。为增强实效,我们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全程指导教学,开办专题讲座,为教师们评课,针对问题进行分析,研讨教学方法。近两年来,我们开展了同课异构、微课评析、教研沙龙、联校互动等校本教研活动,全力打造了一支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教师队伍。

3.创新教学形式,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学行政采取听推门课、抽签课、签约课的形式,走进课堂,范围涵盖所有教师,并在课后进行逐一点评。我们通过新教师的展示课、中青年教师常态化的研讨课、骨干教师的精品课,让教师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使教学形成良性循环。我们积极推行抢答器进课堂,学生按键就能知对错,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们加强课堂反馈环节,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留出5分钟反馈,反馈要有层次,保证大部分学生当堂学会, 以进一步落实“轻负高质”。

(二)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促进持续发展

优质教育需要优质教师。学校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先后组织了“携手同行,斑斓人生”青蓝工程汇报会,“减负增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展示会,“增效减负,求真务实”三看总结会,以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实现师德、师能的提高。此外,我们还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加大教育科研培训的力度,为教师提高科研能力搭建平台。

(三)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减负、激趣、增效

我校启动“热爱经典,书香满园”阅读活动,请家长配合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由教师做序自编 《美文集》,召开演讲会、读书心得交流会,开启了学生阅读的新天地。我们组织形式多样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英语学科进行了英语童话剧演出, 手抄报、剪报竞赛活动;语文学科举行了阅读大比拼、现场童话大赛、拓展阅读竞赛活动。

我校充分利用教育园区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通过合唱、舞蹈、手工坊、科技制作等92个社团建设, 点燃学生的兴趣爱好,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长的快乐。从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上、激动的眼神中和兴奋的表情里,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真谛、教育的幸福。

“轻负高质”不是一朝一夕之举,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使我校“轻负高质”的办学特色得到完美诠释,让孩子们享有更加美好的教育,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指导教师点评:

为学生的阳光人生奠基 篇3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9-0069-03

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也是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领域,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学校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践,培养具有阳光品质的青少年,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

一、序列化设计,系列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按照国家省市区课程设置要求,系列规划学校的各项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了序列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体系分为心理健康、生涯规划、团队辅导和其他四大类,依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年段设置不同的主题内容和活动领域(见表1)。初中段以广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为依据,定时开设;高中则按照新课程要求,必修综合实践活动设计23个学分。

作为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学校历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列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落实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以“适应初中新生活”“青春期教育”“竞争与合作”等为主题,构建了序列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入学适应到中高考冲刺,从青春期成长到职业规划,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还开设了“阳光心园”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社工工作室,及时疏导心理困扰。以此帮助学生学会认识和反省自我,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形成阳光健康的心理品质。

学校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实施“特色立级”,即以级组为单位,倡导文化领航管理。学校按照年段和级组,分别设置明确的管理理念、心育理念和目标。例如,初一和高一级组倡导“细致关照、有教无类”的管理理念,“心灵润泽、激情引趣”的心育理念,注重让学生学会“自尊自爱、自我接纳”。初一级以“养好习惯、树我风气”为育人目标,高一级则以“明确方向、正视自我”为育人目标。如此,帮助两个“一年级”学生尽快适应新阶段的学习生活,实现健康阳光发展。同时,学校开展“阳光之星”评选活动,赋予七种色彩以文化内涵,如红色代表爱心与服务,结合主题活动评选“孝爱阳光之星”;橙色代表“学习与超越”,结合主题活动评选“乐学阳光之星”等。通过心理健康系列课程和“阳光之星”评选,培育学生自尊、自信、自省和自强的心理品质。

学校在多年实践中发现,高一学生走出中考后,心理上有所松懈,而高中的学习内容与难度逐步增加,部分学生由于畏难心理,往往会出现失去信心、生活茫然等现象。为此,学校设置了系列“阳光人生·生涯规划”课程。高一级开展“阳光金秋,生涯规划季”活动,以“十个一”即“一次问卷、一次主题班会、一次报告会、一套宣传挂画、一次主题图书展、一张黑板报、一次辩论赛、一次论文、一次走访企业、一次走访大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高二级举行“97职指联盟超市”活动,邀请学校“职业指导联盟”企业、单位联合举办嘉年华,通过游戏、咨询、模拟招聘会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的职业。高三级则举办“我的理想大学”招生咨询系列活动,将招生咨询与生涯规划课程相结合,并将受众面扩大至各年级学生,以加深学生对高校的了解。

“阳光人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提高规划意识与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养成积极进取的阳光品质,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

同时,学校开设了团队辅导系列课程,在不同年级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例如,初一级的“创客”课程,鼓励学生以“DIY精神”撬动世界,他们的奇思怪想涉及艺术、科学、工程技术、食品、音乐等诸多领域。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合作与分享,通过思维碰撞不断寻求灵感、实践创新,养成了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高一级则通过学农课程帮助学生适应新生活。学农前,学校先进行测评,了解学生在学农中期望担任的角色,以及在能力、价值观和情感体验方面的期盼。学农结束后,还会组织学生分享感受。在学农过程中,男生抢干重活累活,女生做好巧活难活,表现出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品质,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焕发青春激情,更磨练了意志,这些阳光品质成为了学生今后学习与生活的不竭动力。

此外,学校每学期都在新生中开展“我和97初相识”“校园定向活动”等蕴含校情教育的团体辅导,帮助新生尽快融入新集体,熟知新校园,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学生干部中开展“小领袖营”组织能力提升培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养成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团辅”组织能力也因此成为97中学生干部一项特有的素质。

学校整合社团活动、阳光大课间、研究性学习等活动领域,分学部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如初中部开展社团兴趣小组、阳光大课间、参观考察和主题活动等,各年级自主参与;高中部则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并计入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生的必修课程。学校在学科教学中融合研究性学习,由学科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以学科引领研究性学习,以活动深化学科学习,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品质。

例如,思想政治学科结合“校庆50周年”,在高一级开展“讲述97故事”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采访了曾在97中工作和学习的校友,听他们讲述成长故事和学校的发展历程等。活动使同学们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强了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与情感。学校集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出版了校本教材《讲述九七的故事》,为学生留下了美好回忆。思想政治学科组还根据《经济生活》的学习需要,开展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提升竞争力的关系”研究性学习。期间,学校与广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为社会实践课程建设及校企合作抒写了新的篇章。

nlc202309041413

活动中,同学们走上街头,从一次次失败的走访到顺利完成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撰写报告,收获了许多在课室中无法获得的体验,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逐步形成了观察生活、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对社会生活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更真切的体验,不仅深化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养成了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资源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离不开校内外资源的支持,学校不断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学校借助共建单位与校外专家资源,启动了“科技大使进校园”活动。每年科技节,学校根据主题聘请相关专家担任“学校科技大使”(聘期两年),并长期指导学校的科技活动。例如,2012年科技节,学校以“走进蓝色海洋”为主题聘请了共建单位,如海军装备部、26支队、海测大队、船舶海洋工程设计院、海洋研究所等多部门专家担任“科技大使”。专家们开设了科普讲座普及科普知识,引导同学们关注日常生活及环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走上军舰、走进研究所,与部队官兵亲密接触,并参与专家的课题研究,了解我国海军发展与壮大的历程,感受“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硬道理。学生在专家和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了“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模型”,初步掌握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领悟了科学的奥妙,产生了对科学探究的崇尚与敬仰。活动增强了学生爱学习、善思考的科技创新意识,提高了科学素养。学校还综合学生的活动成果和专家的意见,开发了校本教材——《阳光科技之蓝色海洋》。

家长是孩子最有亲和力的老师,是孩子成长最好的教育资源。学校以“拇指家长讲座”为载体,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并为增进亲子关系提供良好的平台。学校从每个班级推选优秀家长,或鼓励家长邀请社会精英,定期为学生做讲座。家长或畅谈职业生涯规划,或讲述父辈的成长之路,或结合高校研究生活和学生探讨学习与研究心得,或结合自身职业为学生普及相关专业知识。这些讲座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脉脉温情,为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与生活的窗口,也密切了亲子关系,于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内在动力。

近期,学校与广东棋文化促进会签订了共建协议,建设“棋文化实践基地”。学校以此为契机,在初一开设棋类课程,在其他年级开展棋文化普及活动,并不定期开展棋类挑战赛,使棋文化成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年来,学校与AISEC中大分会合作,聘请来自世界各国的国际志愿者就课程学习、调查研究等开展探讨,并模拟哥本哈根会议讨论不同国家的环保状况,拟订环保方案。从中,学生感受到不同国家的多元文化,并树立了低碳生活的理念。

“我看见了,但可能忘记了;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师生提供了共同成长的平台,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将成为学生幸福人生的源泉。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

广东广州 51026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为学生成功人生奠基 篇4

为学生完美人生奠基

-----莱西经济开发区中心中学

我校自2010年开始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进行了氛围建设和课堂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自把小班化课堂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来,建有具体的实施规划和方案,同时加强了制度建设,将课堂文化建设与日常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工作密切联系,将小班化课堂文化建设列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

学校采取“四步连环递推”的方式,积极构建小班化课堂文化:第一步,以小班化课堂氛围建设为重点,强化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已经完成。第二步,完善小班化课堂制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在实施;第三步,建设“课堂对话文化”“课堂质疑文化”,努力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的能力,正在实施。第四步,构建课堂研究文化,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为学生发展奠基,计划实施。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文化,助推师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了让农村的孩子喜欢课堂,我们把课堂营造成为平等、民主、尊重、和谐的课堂,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的永恒追求。

1、创设个性化教室。教室内的课桌椅为单人单桌,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意组合成月牙型、周边型等;室内设置“四角”“一墙”“三板”。环境的布置上以“我的地盘我做主”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觉融入到每个角落。

2、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我们发挥小班环境下“班额小”的优势,以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主要目标,以习惯养成细节训练为重点,以10个学习习惯和10个行为习惯为依据,以“细、小、实、恒”为原则,积极探索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先后建立了《学生文明礼仪细则》、《学生课堂常规》、《教师文明礼仪细则》《教师课堂常规》等十项规章制度;塑造了 “陶行知名言---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习惯养成警示图”“习惯养成明星榜”等十项文化;确立了十二个习惯养成月主题;开展了“习惯养成明星评选”“班级流动红旗颁发”“优秀家长评选”等多项体验活动,为中学生养成好习惯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建立严谨规范的课堂机制文化,调动师生积极性。

没有制度的鼓励,课堂文化难以繁荣和发展。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建立师生共同遵守的课堂制度,以制度落实形成独具特点的课堂机制,长期积淀形

成一种机制文化,必将对提高课堂效率大有裨益。

1、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建设。

我校的平均班额一直保持32人左右,具备小班化教育班级的需要。班级是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活动的最高境界则是班级的自主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我们做法是:(1)分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层次分别确立自主管理目标。(2)多角度建立体验式管理机制。以班为单位,根据学生特点,实行多样化小组岗位管理、动态式轮值管理、“校长信箱”“班级意见台”等形式的民主式对话管理、“优点卡”“成长树”等形式的激励式评价管理。

2、课堂常规制度建设。

在我们的课堂上,首先,建立了《教师课堂行为制度》,即,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与角色行为要求从学校的层次上提出来,并监督执行;教师要把表扬当作课堂最有力的武器,承担一切伤害学生自尊行为而来的责任;要给学生设置竞争平台,每堂评比“优胜小组”与当堂“学习之星”;设置多种渠道,比如课堂之外的图书、网络、媒体、社会实践活动等,将学科与生活问题沟通起来,以提高学生兴趣;课堂上充分尊重主体地位,留足时间,留够空间,让学生发展自我。其次还建立了《学生课堂行为规则》、《小组合作制度》、《班级竞争制度》《学习评价制度》等。

3、评价机制建设。

我们充分发挥“学生成长档案”的作用,采取即时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收集、记录有关学生的资料,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独特性,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即时性评价突出落实了五点:坚定一个信念(每个孩子都可以教好,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养成一个习惯(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瞬间的“闪光点”);学会多种技巧(巧妙运用多样性语言,来鼓励孩子的进步和成功);用好两个评价表(“小组积分表”—即记录个人得分,又有小组得分;“课堂活动评价表”,课后记录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种好一棵“成长树”(在班级合适位置建立学生“成长树”,把每次因表现突出获得的“星”或“图章”张贴在每个人的位置,并定期统计,比一比“看谁争得星多”)。

终结性评价以“周末小组评价”和“人人过关评价”为主,采取“三清制度”来落实这项工作,即“堂堂清、周周清、单元清”。“堂堂清”由老师根据各学科、各章节的情况自行设计。“周周清”,每周搞一次专项或综合性书面测

验,(如语文可以分“字词过关”“短文阅读与分析过关”“写话或写作过关”;数学可以分“口算过关”“笔算过关”“应用过关”“作图过关”;英语可以分“单词过关”“句型过关”“听力过关”等)。“单元清”,就是用好市教科研中心印发的单元过关题。

三、建设平等的课堂对话文化、课堂质疑文化,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对话”,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谈话与交流,他强调了“对话”的基础首先是师生关系的平等。其次是生生的关系必须是平等的,课堂上既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贵族”,也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奴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质疑”是一个以知识唤醒知识,以思维引发思维,以问题激发质疑的过程,在各教学环节皆可实现。

小班化的优质课堂重视小组教学。小组教学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小组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的交流,更多的展示,更多的质疑,更多的合作,更多的分享,平等对话、探究质疑都在这一环节中得到充分体现。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初步打造了中学小组教学课堂基本模式:“提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信息反馈---训练达标”。确立了“问题引导策略、自主选择策略、合作学习策略、习惯养成策略”四个课堂学习策略。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进行多元化分组,创设良好的合作氛围,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构建了“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同桌交流式、接力循环式、自由发言式、分工合作式”等多种小组活动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学习和敢想、敢问、敢说的良好意识,培养学生课堂活动中、小组活动中平等对话、勇于质疑的能力,从而做到上课发言“百分百”、课堂互动“百分百”展示自己“百分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平等而优质的教育。

四、构建科学灵活的课堂研究文化,打造常态下的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而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作为小班化环境下的教师,不仅要善于“洗脑”,不断地否定自我,又要勤于“充电”,用新理念、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因此,为促进教师的高效课堂建设,我们立足常态课堂,采取“三步走、三步联动”的方式,积极开展课堂研究。

第一步、常态课堂剖析。学校通过校内教研、同课异构、优秀课堂观摩、措施来剖析当前课堂,找出制约课堂低效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

第二步、有效课堂建设。学校通过学科基本功比武、汇报课等措施,围绕

各年级、各学科不同的特点,尝试、总结适合本年级、本学科的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最终把落脚点放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上。

第三步、高效课堂打造。在已经具备一定的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基础上,根据本年级、本学科的特点,尝试概括自己的教学模式,达到既高效、又优质的目的。

取得的成效

有专家说:认识了课堂,才算真正理解了教育;改变了课堂,才算真正落实了新课程。赋予课堂教学以生命意义的小班化课堂文化,滋养着一颗颗年轻的心灵,使之愉悦、心动、奋发、进取,从而激发对学习、对知识,对学科的浓厚兴趣,并产生积极的行动。它使广大教师和学生都有了大的变化----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课堂的各个阶段,教师扮演了“引导员” “指导员”、“教导员”、“辅导员”、“伙伴”、“主持人” “向导”等不同的角色,教师不再只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者,师生互动成了课堂的主要形式,达到了“讲授时间短、课堂效率高、教学方法活”这一共性课堂目标。更关键的是教师“放”“扶”得当,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自主、互助、探究成了学生学习的主线。课堂上表现出:教师泛泛讲解的少了,学生畅所欲言的多了;教师问的少了,学生问的多了;教师展示的少了,学生展示的多了;教师现教现卖的少了,学生养成的好习惯多了;会学习、会合作、会做事已成为现实。

经过长期的坚持,学校取得了一定成绩:2009年被评为青岛市农村学校经济校园示范校,在青岛市优秀网站评选中获一等奖。另外学校还先后荣获“青岛市文明单位”、“青岛市管理优秀等级学校”、“莱西市初中教学先进单位”、“莱西市规范化学校”、“莱西市星级等级管理学校”、“莱西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莱西市初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优秀等级学校”;2013年又连续获得“山东省远程研修先进单位”“青岛市现代化学校”、“青岛市校本培训先进单位”“青岛市海洋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40多项。多次获得莱西市艺术节现场书画比赛团体一等奖;青岛电视台、莱西电视台多次报道我校的食堂建设管理经验、军训活动成果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经验;《莱西市情》以《开展文明创建 争创一流学校》为题报道了我校学校管理经验。《中国基础教育》以《构建参与式校本培训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题介绍了我校教师培训经验。

清廉——为幸福人生奠基 篇5

通辽实验中学教师张冲宇

古人云:“世上人人皆求福,做官亦然;做官欲求福,还在清廉中”。如此说来,清廉不仅仅是一种官德,更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不仅仅是“带月荷锄归”,也不仅仅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而是真正达到逍遥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可是事实上,有多少人奔波在为己为功为名的路上,丢失了自我,丧失了理性,即便短暂间收获了富足,大抵也为此惶惶惴惴,更何谈幸福之所在。因而,清廉,便成了幸福人生的基点。

存清廉之心,方能平衡得失。

《列子・说符》记载:一位名叫狐丘丈人的隐士曾对孙叔敖说:“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问他何谓“三怨”,这位隐士回答说:“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逮之。”孙叔敖告诉他:“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于三怨,可乎?”一个人若爵位高就有人嫉妒;官做得大,上司就要提防;薪酬拿得多,骄奢淫逸惯了,就会招致众人的怨恨。这位隐士大概看饱事态才得此结论,可是位高权重的孙叔敖用谦卑、谨慎、施予这“三法”化解了“三怨”,表现了一位名相高超的处事方式和虑事深远的智慧。

时至今日,大多为官之人对官的追求,更多的在于追求为官带来的特权和经济利益而非真正想为民做些什么。这样,官和民就成了利益弹簧的两头。因而,爵高官大禄厚者依然为民所怨。那么如何化解这怨,怕是要借鉴古人,将“谦卑,谨慎,施予”之古拿来为今所用,存一颗清廉之心,重新解读得失。《辛德勒名单》里说,真正的权利不是能随意杀掉一个人,而是能解救一个人。事实上,使得一方百姓喜乐自安,不是更高意义的权利显现吗。

存清廉之心,方能化解烦忧。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过盛。其中纠缠人一生最让人无法释怀的当是“求不

得”。每个人都有过“若是我”的假象,每个人都有过“我不能”的烦忧,这些放不下皆因心有所欲。在中国历史上,能真正做到放下的大概当属老庄哲学。庄子在自身淡泊名利的同时,也为自己身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感到悲哀,只是他自己把这种悲哀上升到厌恶,于是自己宁愿“曳尾于涂”。这些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其实是在精神上解决自我束缚,超越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

我们当然不能倡导人人都“曳尾于涂”,但是至少可以给心灵洗洗澡,听闻风声鸟鸣,惯看花开花落。苏轼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苏轼为官,几经放谪,然而,不管置身何地他都能化解风雨,俸禄不足就自己开荒耕作,吃不起菜,就自己研究烹饪美食。他虽然一辈子与富贵无缘,但是旷达自若,从容平和,这种精神上的升华又有几人能及?

存清廉之心,回归本真。

有人说,我不为官,不掌权,清廉,离我甚远。照此解读,教师这一行业,更加无需以清廉自律,因为它本来就是清贫的写照。从古“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到今“志存高远”,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清贫,选择了教师就远离了市井繁华,远离了声色犬马。甚至有些边远地区的教师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最美乡村教师尚需自筹经费为学生提供物质保障。这些人,连贪占的机会都没有,何来清廉一说。可是,事实上,这颗爱学生的心,这颗奉献的心,不正是源于人性中最本真的那处不忍吗?无形中,这种本真已经远远高

于面对诱惑能坚守自己,这种人性的价值,已经无法用物质来衡量了。

有人把因不忍而行善事,称为最功利的无私。那么,教师,是不是一直践行这种最功利的无私呢。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种“无己”之心,已经站在了灵魂制高点上了。这样,我们兢兢业业,勤勉正直,关爱学生,严谨治学,虽然不称之为清廉,但又处处诠释着清廉!

我也如此真切的感受到,能存清廉之心,其实真的是一种幸福。因为我们心向清廉,收获的满满是心灵的慰藉。一句“老师,你是我的骄傲”,一张“师恩如山”的贺卡,还有那随着“老师,我想你了”的呼唤而洒落的泪水,都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这世间最宝贵的财富!

为学生成功人生奠基 篇6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j.Co M 2

学会感恩,为幸福人生奠基---高三毕业典礼致辞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一年我们都要在“六一”这一天,为高三毕业生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一方面为同学们三年的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另一方面为同学即将进行的高考壮行,更主要的是帮大家反思成长的历程,那就是不论在天真的童年、懵懂的少年,还是朝气蓬勃的青年,你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有着家长、老师和同学相伴、相守、相随。

作为你们的校长,我想对你们说:学校感谢你们,正是你们让学校充满朝气、让课堂不再寂寞、让老师感受了教学相长的乐趣。你们奋发学习的故事、文明有礼的行为、让人艳羡的成就,都将成为学校后来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室都具有了你们赋予它的灵性。同时,这里也成为了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母校。

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想对你们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个舞台组成的,人生就是不断地去赶场,或者是作为演员或者是作为观众,这些舞台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付出和投入的多少只别。但是,我们往往向往别人的舞台,而忽与自己同台演出的人,造成了不尽的忧烦。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为我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应该感谢你们的父母,不能因为你们不思进取而怨恨父母的唠叨;要感谢自己的同学,不要因为自己努力的少,而妒忌别人的成就;感谢我们的校园环境,正是他们默默的承载和包容了你们的一切,包括对他的伤害;还要感谢我们伟大的时代,是他让你们衣食无忧的生活和学习,给了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乱发脾气的权力。

饮水思源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我代表三中全体师生真诚的感谢大家捐赠给学校的“源流”石碑。它见证了2013届高三毕业生对母校的拳拳之心。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到了上考场的时候了,同学们要知道一个没有纪律的部队是没有战斗力的,一个没有自律的人是不能应付任何的挑战的,一个不知道关怀别人的人只会在个人的患得患失中变得惊慌失措,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是 不能取得内心的平静的。

我祝愿我们每个毕业生都懂的感恩、都会关爱别人、都懂得自律,都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愿每一个三中人一生顺利、心想事成!

谢谢!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甄艳玲:为幸福人生奠基 篇7

在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小学的校门口, 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为幸福人生奠基”, 它精要地概括了学校的教育理念, 浓缩了甄艳玲校长和全体教职员工对教育真谛的认识和对教育目标的最终追求。

与一般学校不同的是, 它没有明确指出教育是为了谁的幸福奠基, 人们自然地认为学校教育当然是为了学生的幸福奠基。对此, 甄艳玲校长有着自己的看法, 她说:“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 也是和谐社会必须的前提, 教育是帮助实现这种追求的重要手段, 而小学教育则要为这种追求做好奠基工作。我希望我们的学校, 能够给予每一个与它成功发生过关联的生命以幸福影响, 而不仅仅限于学生, 还包括教师和家长等每一位成人。如果把学生比作鱼的话, 我们首先就是最大限度地做好水的工作!”

这一理念, 是甄艳玲校长综合了她10余年的学生生涯, 自己20余年的教育实践, 以及对自身生命的感悟而提出的。

第一次见到甄艳玲校长的人都会是这样一种感觉:生活精致, 淡淡的妆容, 服饰优雅中不失干练;热情宽厚, 精干中不乏慈和的笑容, 让人心中顿时洋溢起一种极为阳光的感觉。

她说起话来, 速度不快不慢, 总是很专注地看着你, 脸上漾着浅浅的笑。不知不觉间, 你的心灵就会舒缓下来。

她喜欢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通过回顾自己的童年、学生时代以及教师生涯, 不断地观察自己、家人和同行的生活, 不断地思考幸福的真谛。

她喜欢谈雷夫的育人六阶段, 谈科尔伯格的道德成长的三阶段、六水平, 谈个人生命中的六个“轮回”, 谈自己做校长从不发怒, 是因为她认为“人生而平等”, “人生而进步”, “人生而渴望伟大”,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可。

她会琢磨, 为什么自己的一次夸奖就会赢得孩子真诚的微笑。她会带着教师们一起研讨, 怎样通过学生的习作教学活动, 最终促进学生道德的成长。

她也关注学生的成绩, 关注学生的才华, 可是, 她更关注的是每一位师生, 包括她自己, 能不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幸福, 并缔造幸福。

为高翔的人生奠基 篇8

张云鹰,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心小学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人民教育》《特区教育》《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封面人物,中国教育学会“区域骨干教师成长促进计划”讲师团特聘专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特聘校长(教师)培训专家,全国优秀校长,深圳市“十佳”优秀校长,“张云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出版《教育智慧与学校创新》(列入教育部特级教师计划、中国特级教师文库)《开放式习作教学》等9部专著,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等杂志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

教育是一项高蹈理想的事业,又是一项贴地飞翔的职业。将看似相距千里的两种职场心态统一起来,不但需要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还需要热爱与激情,需要理想主义的情怀。但丁说:“人生是追求理想的一种运动。因为,人,生来为了高翔。”这是理想主义者的宣言,也是张云鹰的人生信条。在她看来,理想主义者就是从事未来的事业,就是设想未来的人。教育应该由每一位理想主义者来完成。在她身上,我们的确感受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对理想事业的热爱和对高翔人生的追求。

培养现代城市人

2003年9月1日,作为在全国两百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的新校长,张云鹰走马上任了。当天,她早早来到学校,满怀喜悦准备开学典礼。但一到现场,她就被眼前的场景懵住了:家长们有的穿着拖鞋,有的穿着睡衣,有的竟然还穿着短裤;学生衣服也不整齐,邋邋遢遢的大有人在。学校简直像个菜市场。

这在当地也许早已司空见惯的情景深深刺痛了张云鹰,激起她心灵的巨大震动。惯于理性思考的她思绪万千,为学校初期的办学策略和培养目标辗转难眠。

其时,深圳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教育如何跟上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脚步,助力城市化进程?张云鹰认识到,应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从教育孩子入手,进而带动家长,培养他们的现代城市人素养。

一番深思熟虑后,她提出了自己的初步想法:在农村学校向城市化转型期,必须树立“培养城市人”的近期教育目标,并在随后几年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以培养“现代城市人”为目标的“开放性教育”育人模式。

何为城市人?在张云鹰眼里,现代城市人应该是有活力、有德行、有智慧、有情趣、有气质的都市文化人。具体说,城市人应该具备城市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参与意识等,在行动上表现为良好的教养和文明的习惯。

张云鹰带领老师们以此为研究课题,从现实生活、学习中的不文明行为和观念出发,从基本行为习惯训练入手,着力于促进学生对现代城市人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文明素质的认识,并要求教师率先完成自身素质的提升,成为合格的城市小学的教育工作者;结合学校国学启蒙教育课题,借助《正蒙宝典》《国学“风雅颂”——西小365》等校本教材,对学生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人格心理进行辅导,育德养性,涵养儒雅;成立西海书画社、古筝坊等社团,培养学生的健康情趣和爱好特长。通过两年的熏陶教育,历经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双重浸润,学生文明习惯基本养成,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2006年,张云鹰被评为宝安区的“母亲形象大使”。当时她提出,一流的家长作榜样,二流的家长作辅导,三流的家长作保姆。为此,怀着一种可贵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改变和提升家长素养”作为办学的一项目标,放大教育的社会再造功能,是张云鹰长期探索让家长成为“现代城市人”的主要途径。学校以“培养现代城市人”校本课题为龙头,深入开展各种课题实验。通过家庭教育问题研究,为实现“培养现代城市人”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大力开展亲子主题班会、书香家庭评选、“潜在天才”家长会等活动,增进亲子沟通,交流家教经验,提高“现代城市人”的整体素养。

培养现代城市人的教育模式很好地实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2006年秋,四(5)班准备开家长会,班主任问学生在通知家长来开会时要说些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爸爸,开会时不要穿拖鞋。”“妈妈,不要穿太暴露的衣服去。”“不要迟到!”“开会时,手机要调到振动。”“爸爸,要把车停在停车场,不能乱停!”……结果这次家长会上,没有一个迟到,没有听到手机铃声,家长都刻意注意了自己的仪表,与教师交流也很文雅。

张云鹰说:“我很欣赏陶行知的‘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教育就是社会改造’的名言。其实,教育就是教人、化人,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教师不仅掌控青少年的前途,更掌控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改造社会而不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便不是彻骨地改造社会。相反,办学不包含社会改造的使命,便是没有目的、没有意义的。家长作为社会一分子,改变和提升他们的素养,学校责无旁贷。今天,我可以欣慰地讲,我校的学生家长作为‘现代城市人’的素养,已经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家长共同与学校通力合作,形成一种合力,更加促进了‘现代城市人’素养的有效提升。事实上,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生也需要一流的家长。学校的良性发展,的确得益于每一位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张云鹰特别强调家庭教育是培养现代城市人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倡导,更是实践得出的真知。在与张云鹰的对话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除了她强调家庭教育可以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外,更多的是她对孩子未来成长成才表现出的一份炽热的期盼,一份对孩子深沉的、智慧的关爱和责任的担当。

锻造幸福教育人

张云鹰一直认为,教师职业有三种境界:生存、责任、幸福。教师是人不是神,首先要满足自己基本的生存需要而从事这个职业。教师更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为自己担负责任,为他人担负责任。这是教师行业的光荣。然而,幸福是人生的主旋律,职业幸福应该是教师精神世界的核心。所以,教师一切的追求都应是对于教育幸福的追求。

为了引领教师成长,享受职业幸福,张云鹰从促进教师生命整体发展的视角出发,创立了教师发展的“三三制”。

一所学校的教师来自不同地域,学历、资历、能力各异,因此,张云鹰为他们搭建“三格”层次,分层要求,分层培养。对新教师进行“入格”培养,引导新教师做好角色转换,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实行“师徒结对”;对青年教师进行“升格”培养,给青年教师树立榜样,根据青年教师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对有潜力的教师进行重点帮扶;至于骨干教师,则以科研为先导,给予重点支持,促其“风格”的形成。

为了开辟教师发展的有效通道,避免教师终身发展的“磨道式”成长旧路,张云鹰为教师们铺设了“三环”式专业成长路径,引导他们历练教学基本功,激活积极向上的竞争机制;激励他们锤炼教学策略,让他们的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鼓励他们提炼教学思想,努力追求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

极具创新的教师专业成长“三三制”大大促进了西乡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在2006年第二批“宝安名师”评选中,西小有6位教师入选,成为全区小学获评“宝安名师”最多的学校。而在宝安区的历届新课程大赛中,西小教师的获奖率也均居全区前列。

然而,张云鹰清醒地认识到,站在专业发展的角度,光有制度是不够的,只有通过氛围营造和精神提升,让老师们理解教育、喜欢教育,才能真正促成并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此,张云鹰倡导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她率先垂范,带领教师阅读《敬业》《执行力》等,举办读书笔记展,检查学习效果。她别处心裁,为过生日的老师送书作礼,使每月一次的“生日送书”成了当月过生日的教师的美好期待。她还亲自组织教师学英语、看经典话剧、欣赏高雅音乐,促进教师的知识学习走向社会化、生活化与现代化。

她倡导设立的“西海讲堂”是西小教师交流教学思想、培养教育情愫、提升教育智慧的神圣殿堂,也是全校教师积极向往和充满幸福感的圣地。作为校长的她在“西海讲堂”带头做“思想解放,行为规范”“排遣心理压力,做个幸福教师”“追随苏霍姆林斯基的足迹”等专题讲座20余场,使广大教师更加明确选择当教师就选择了奉献,选择教育就选择了高尚的生活!小小的西海讲堂还迎来了不少教育专家,他们的到来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精神境界,拓展了教师的视野见识。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仅是张云鹰作为校长的追求之一。她希望自己的教师不但让生命的价值在课堂闪光,更能让职业的幸福感洋溢在生命的每一天。因此,她激励教师追崇高尚,提出“为自己的履历工作”,引导教师目光超越“谋生”,主动“谋事”,追求事业发展。她精心打造“道德自律、工作自励”的教师文化,倡导“教者儒雅、以研为乐”的教风,引领教师做一个高尚者、一个研究者、一个幸福者。

作为国家教育部中央教科所“科研型骨干校长(教师)培训专家”,张云鹰经常到全国各地为教师们上培训课。2007年12月,张云鹰在贵阳师范大学,为来自贵州各地的1400余名骨干教师做讲座。讲座结束后,老师们纷纷上台要她签名,要求与她合影。她被这份挚热的心感动着,一一满足大家的要求。有位教师拿着张云鹰为自己签有“享受职业幸福”的听课本,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张云鹰看来,教师就应该把工作当成一种无比的快乐,把教育当成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从内到外地充满幸福感,透出愉悦感,在教育这块丰饶的土地上,挥洒智慧、传承文明、播种理想、延续幸福。

成就儒雅文化人

端庄的仪态、得体的衣着,张云鹰爱美!当初听说她要来当校长,一些女老师私下里说,咱们得去添置几件好看的衣服。果不其然,入主西小后,她强调教师注重外在形象:“教师就应该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代言人。每天跟孩子接触,我们的一言一行、仪表仪态都影响着他们。”如今走进西小,教师们都身着统一的工作套装,让人感觉赏心悦目。

在西小教职工中,女教师占70%。身处信息时代,作为一名女教师,仅有外在的美丽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读书来提高美的感知能力,修炼教书育人的本领。本着这样的初衷,张云鹰响亮提出“读书的女人最美”的理念,并把它精心策划、打造成了学校书香文化品牌,经常举行“读书的女人最美”读书汇报会,每一学年举办一次“读书的女人最美”专场晚会。

今天的西小,读书已成为一种校园时尚。张云鹰倡导的“让读书成为习惯,生活因读书而精彩;让学习成为工作,生命因学习而成功”已成为西小人的生活理念,深深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读书让我发现了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之美,也让我有了构建理想课堂的憧憬。”青年教师宋瑞如是说。她的两本校园小说《四(2)班翻天了》《五(2)班麻烦了》甫一问世便成了畅销读物。书中故事大都来自她身边的日常生活。

读书让教师流露出特有的气质美。通过读书,教师们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生活品质,对教师职业、对人生都有了新的感悟。许多教师一直记着张云鹰的话:“教学不精彩,人生也不精彩。”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教师获得了立体发展。

推崇读书,是因为张云鹰推崇文化立校的理念。在张云鹰看来,一所好学校就是一种优秀文化的象征,学校文化是学校内部一切教育力量、教育元素的集合,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影响教育精神的灵魂,成为学校发展的外在环境力量,而高品质的学校文化正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

经常来到西乡中心小学校园的人们,一定会对下面的标语记忆犹新——

诵读古诗文,学做儒雅人。

阅读是最聪明最高尚的消费。

在书中寻找自己,在读中张开翅膀。

以上是撷取的几条曾经悬挂在西小教学楼正面墙上的“校长寄语”。“校长寄语”每个月换一条,张云鹰校长是这些寄语的原创者。寄语既蕴意深刻,又琅琅上口,同时还昭示着学校的阶段性工作重点。由此对于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即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举目环顾,那些散发着珍珠般光泽的文字,浸润着每一颗心灵,甚至,连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每一级楼梯、每一株草木,都渗透出醉人的书香。西小人付出的是辛勤,流下的是汗水,收获的则是弥漫于校园的琅琅书声,浓郁书香。

为进一步促进师生课外阅读,提高阅读实效,学校以“读书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了对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大厅书橱、走廊书橱、班级书橱的建设,实施“开放阅读,诚信阅读”,培养师生珍爱书籍、诚信阅读的品行。学校为扎实推进读书工程,研制了“阅读手册”计划并组织实施,专门印制了供低、中、高年级学生阅读使用的《读书伴我行》和供老师使用的《书香·书韵》手册。师生通过阅读手册,记录自己的“阅读史”,不仅可以帮助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还促进了“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落实。

“好雨润物细无声,书香沁心益成长。”学生们在喜闻乐见的活动舞台上生动活泼地学习、争先恐后地表演、身心自由地发展,焕发了灵性,开发了潜能,智慧火花不断迸发,创造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从小与文明结伴,与圣贤相约,与诗人握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正如六(6)班的舒展同学在作文中所写:学校运动会期间,我们班的常胜将军参加跳高决赛不小心名落孙山,一心要为集体争荣誉的他羞愧万分,泪水汪汪地回到教室。我见这状况,一下子想到了用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句来劝他:“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几位同学一听,也围上来你一句我一言地说开了:“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西小的校园里有一条由张云鹰亲自设计的“校园文化一条街”。“文化街”上张贴着两副对联:弘扬人文大道扬帆西海,闪烁科学之光放飞梦想;艺术陶冶兴趣原于生活,春华秋实幸福本自天真。“文化街”的设计融现代建筑风格与古典园林于一体,很好地体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精神的家园、学习的乐园、生活的花园”。

建设高品质的学校文化,要求校长本身要有高水准的文化素质。多年来,张云鹰坚持早上听新闻,中午读报纸,晚上看书,闲暇时写作,不断读书学习,提升文化品位。尽管有着许多的头衔和赞誉,张云鹰更看重“文化校长”这一称谓。她认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文化标识,她希望自己能承载起这一荣光。

多年的管理经验让张云鹰对于校长职能定位有着更深入、明确的理解,她力求成为学校“精神的首席”,给教师们以更深层次的精神陶冶。在张云鹰的导航下,西小学生特色尽显、个性鲜明,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2900多人次;教师形成了厚重的教育使命感,激越的教育情怀,强有力的执行力,并享受着职业的幸福感。

数十年前,张云鹰在家乡溆浦的警予大院生活,在警予学校读书,还被选为警予事迹的讲解员,警予精神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她。七年前履新之时,张云鹰就思考着自身的使命,要为西小未来的发展留下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也许仅仅是这么一种场景和心声——

让我们弯下腰去,捧着孩子的脸说:“我们深爱着你!”

让我们俯下身去,牵着孩子的手说:“我们一起成长!”

她希望用生命和激情,为西小的发展注入文化的灵魂。而今,西乡小学的一草一木,都烙上了她探求的痕迹,见证了她对这份光辉职业的深情。

云天鹰扬,远见先行。张云鹰就是凭着超越平凡的见识,以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精神,为孩子们设想未来,为他人也为自己高翔的人生奠基,从而铸就了灵动的事业,传播了理想的信念,缔造了西小发展的奇迹。

(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心小学

广东深圳 518102)

上一篇: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下一篇:初中作文以我的母亲为话题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