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反思与走向(通用10篇)
决定课堂是否高效,权力一直掌握在学生手里。换而言之,就是要观察学生听完课的状态。很显然,自己这堂课上的知识,学生没有完全消化。如何拟题、写一句话新闻及下定义,还只是留下了些许印象。实际来做题,还是有很大难度。
这样的学情,难道事先没有预想吗?当然是有的。所以一直在纠结,是否需要减少题型,单练一种。但又想到如果每种题型都上一节,岂不是压缩语段这个专题就要花上整整一周的课?因此最终还是选择了一节课上三种题型。至于练习嘛,事后慢慢练就好了。这样的想法,根本没从学生的层面考虑。就好比主持让和尚去打水,好不容易下趟山却只给半桶水,自然而然回到山上就什么都没有了。
周老师提出的将下定义去掉,只上新闻类的拟标题和一句话新闻的建议,是非常明智的。减少题型,课堂上自然就能够多练习一两题,学生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所以,高效的课堂,必定是源于学情,终于学情。以学情定教学,课堂如何不高效?
高效的课堂除了考虑学情,还得考虑细节。周老师说的没错。有两个方面自己做得不够好。一是选标题。为什么是七个?一开始的考虑,是想让学生多了解标题的形式。毕竟后面的练习有对偶标题。但自己忽视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个环节只是铺垫,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去发现标题的规律。如果太多,一是时间也多,二是总结也困难。还不如就像周老师说的,去掉不典型的标题,只留下三四个即可。并把“人物+事件”的概括变成“陈述对象+陈述内容”的概括。最好在以前面四个标题为例,进行简单分析。二是读原文,再点评。我自己也感觉,第二个环节的指导比第一个环节要好。但并没有想过原因,原来出在没有分析原文,就点评的问题上。如果周老师不提出,自己肯定就忽略了这个问题。
高效的课堂还需要老师扎实的内功。选的这些练习,自己也有做。但是不够自信,唯答案论的思想限制了自己思维。周老师自己的概括让我眼前一亮。名家就是名家。虽不能至,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凡事自己多想一想,然后做一做。内功就是一点一点这样积累而成的。
不是每堂公开课都那么幸运,会得到这样可操作性且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成效的建议。我想,这就是大家喜欢听周老师评课的原因吧。
学习无止境,努力加餐饭。
作者:芒果happy
一、让评价的语言更为多样
不少的公开课上, 我们经常会听到“表扬他”的声音, 或者教师左一个“好”右一个“好”, 对学生的点评缺少了针对性。要着力改变单一、贫乏的评价语言模式, 可以使教师的点评语言更有多样性。
(一) 多样性来自于结合教学实例
点评是结合教学过程展开的, 要使点评更加贴切, 堂堂课都能说出新意,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在点评的时候结合教学的内容, 展开说。比如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的教学中, 当学生朗读完彭德怀下命令集中杀掉牲口后, 教师可以一改常规的“读得真不错, 很有感情”的评价方法, 作出“你读出了紧急情况下做出的斩钉截铁的命令, 很符合这样的环境, 让人很有感触, 很好”的评价, 既促进了学生理解课文, 又使学生获得了全面的反馈。
(二) 多样性来自于符合教学课型
语文课堂包括了阅读课和作文课, 而阅读课和作文课又可分成不同的类型。课堂类型的多样性同样也决定着语言点评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堂类型, 选择准确的评价语言。比如一节作文课, 在写作指导课上, 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学生:“你的思路非常独到, 结合到了我们自己的生活实际, 很有新意, 值得每一名同学学习。”而到了作文点评课上, 教师又可以这样来评价学生:“生活化的选材有新意, 而这些语言更是生活化的, 尤其是人物的对话更是像听人们在讲一样, 你真是个善于观察关于表达的孩子。”
(三) 多样性来自于结合体态评价
点评重在评, 但在评价的过程中, 如果能够结合教师的体态语, 诸如朝学生点点头、露一丝微笑、抑或伸出大拇指、由衷地鼓掌、抑或是抚摸孩子的头、有力的握手, 等等, 再配上温暖的话语, 学生一定会如坐春风, 课堂的效率一定会大幅度提升。
(四) 多样性来自于结合实物评价
小小的奖品往往能刺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点评如果能够结合一些简单的实物评价, 将会起到独到的功效。在观摩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经常会看到不少教师用一枚书签、一颗种子、一张及时贴、一片树叶等作为奖品。这样的做法再配合语言, 效果非常明显。只是需要强调的是, 实物不能大, 否则会增加学生的功利意识。如果能把实物评价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那会起独到的功效。比如在教学《长江之歌》的时候, 如果能够用一枚书签写上各种描写长江的诗句作为奖品, 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 受到多种的教育效果。
二、让评价的语言更为多向
当前, 课堂教学的点评仍然存在着“一言堂”的倾向, 更多情况下的点评我们听得最多的还是教师的话。为此, 要想使点评更为高效, 就需要教师放弃点评统揽的局面, 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点评的过程中。
(一) 同学互评
同学之间的竞争一直是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力, 而从同学的角度进行点评往往又能寻找到更加切合学生实际的深度和广度。比如, 在学习《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时, 当有学生指出“聂将军收到大批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 是不是说明了日本人很爱和平”的问题时, 我让同学之间来进行点评。很快就有学生指出:“这样的说法没有道理, 因为日本人现在还有不少人想发动战争。”接着, 又有学生联想到聂将军所写的信, 谈到了这样的观点:“日本人民不想打仗, 但日本侵略者想打仗。”等等。异彩纷呈, 亮点频现。
(二) 学生自评
教是为了不用教。所以, 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想实现学生自评, 就需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同时还需要给学生搭建出自我评价的平台, 使学生能够发现, 能够收获。比如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的时候, 当要求学生寻找串联全文关键句的时候, 有不少学生找出了文章结尾的升华主题的句子。我并没有作回答, 只是适当点拨一句:“我的问题是从结构上来思考的。”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 终于有学生发现文章中的过渡句, 也有学生谈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思路已然明晰。
(三) 师生共评
平等的课堂呼唤民主的声音, 点评就可以引入师生共评的机制。在师生共评中, 教师所起的作用往往是一个串联和综合评价的双重作用, 而学生更多的是畅所欲言, 表明自己的观点即可。比如在《海伦·凯勒》一课的学习中, 有学生提出“就学这点本领, 算不上什么的时候”。我没有作评价, 而是要求大家来一同评价。有学生说:“他是盲人, 又是聋人, 学习当然不简单。”我赞同这样的观点, 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 捂住耳朵, 静默一分钟后, 很多学生马上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有人说是感觉像不在这个世界上, 有人说是像掉进了无底洞。我再作评价:“就是这样的环境, 就是这样的痛苦, 海伦坚持下来, 而且学会了写字, 学会了说话, 这真是太难啦!”
(四) 全面评价
全面评价要求教师在点评主体多样化的基础上, 强调点评的内容, 既包括回答内容的正确性, 又包括了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兴趣, 当然也应该包括普通话的表达, 说话时的神态, 等等。对教师而言, 多向的评价就是要求教师要努力去发现学生回答中的一切积极因素, 给学生充分的肯定。
[关键词] 设置;课堂;高效;作业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讲,作业始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虽然“减负”的要求持续深化,但是作业对于教学效果的推进作用却是未被削减的. 直接来看,通过作业的训练,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能够得到巩固,并在将之运用于具体问题解答的同时实现更加深入的理解. 间接来看,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当中,学生往往需要在调动具体知识内容的同时运用到更高层次的思想方法,这可谓是对于数学学习的一种高阶段的启发. 如果能够将这种思维意识运用到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当中去,将对学习效果助益颇多. 从上述两个层面来看,科学巧妙的作业设置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的作用着实不可小觑.
抓住教学重点,提高作业价值
作业对于数学教学主要起到一个巩固与深化的作用. 在当前的教学要求之下,作业从数量上来讲需要降下来,这就更要求教师将作业的核心放在重点、难点内容上. 学生只有对这些关键内容加深理解了,才能够带动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 强化核心内容的针对性也是有效作业设置所应当遵循的首要原则.
例如,教学三角函数时,笔者请学生试着完成这样一道习题:如图1,A地和B地之间相距300米,并已知图中的两个角度,那么,M地距离A,B两地有多远(精确到整数)?你能设计出一种测量方案吗?(参考数据:≈1.7,≈1.4)在这道习题当中,很明确地将训练重点指向三角函数的几何计算上,突出了本次课堂教学的核心. 与此同时,方案设计这种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又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综合调动既有知识的机会. 学生有的从三角函数的角度思考,有的想到了相似三角形,有的则采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强调了教学重点,还很好地将之进行了拓展,集中强化了学生的知识能力.
在很多情况之下,作业就是另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 对于教学重点的强调,除了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实现之外,还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予以展现.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其所突出的内容会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发出一种信号,引导学生很自然地加深对这些内容的关注. 这也就让大家的学习与复习活动更有价值了.
增加应用元素,促进学以致用
数学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范畴之内,应用仍然是一个重点. 只有在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将之自如地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答当中,才能说是将数学知识完全掌握了.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作为知识学习的延伸,必须将应用元素在课后作业中予以表现,也就是要求教师为学生设置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作业练习,将学生的目光迁移到教材之外.
例如,带领学生学习过一次函数的知识内容后,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后习题:为了鼓励明明勤做家务,明明的父母决定将明明每月获得的零花钱同他所做的家务劳动数量关联起来. 具体说来,明明每月的家务劳动时间x(小时)与他可以得到的零花钱y(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像如图2. (1)根据图像,请写出明明每个月的基本零花钱是多少元,明明的父母是如何对明明的家务劳动进行奖励的;(2)请写出当0≤x≤20时,与之对应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如果明明想获得250元零花钱,那么,他需要做多长时间的家务劳动呢?这个问题情境完全是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的,大家自然很容易融入进来. 在问题解答过程中,也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一次函数图像的理解以及运用其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
各种内容的课后作业相比较,学生对于应用类的作业习题最感兴趣. 它摆脱了固化的理论环境,让数学知识能够生动地表现在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发现了活跃在自己身边的数学. 实践性的课后作业也为学生逐渐树立起了一种应用的思维意识,让大家在日后接触新的理论知识时都能够很自然地将之与实践相联系,主动拓宽知识适用范围,推动学习效果的提升.
创新作业形式,增强学习兴趣
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只能是埋头于作业本和试卷上去做题吗?当然不是. 随着教学环境的不断优化,作业环节也不再是那么刻板、枯燥了. 既然作业是强化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措施,教师自然应当将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渗透到课后作业的设计当中去,让这种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能够得到延续. 我们经常在课堂教学当中强调通过创新形式来激发兴趣,这个思路自然也适用于作业设置之中.
例如,完成了三角形知识内容的教学之后,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作图的课后任务:现有如图3所示的△ABC,请用刻度尺和量角器分别画出∠A的平分线、AC边上的中线和AB边上的高. 这个问题的完成形式相比于传统的作业设计来讲,显然生动、灵活了不少. 同乏味的计算相比,学生本就容易被动手操作的内容所吸引,这个作图的作业形式更是从一开始便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起来了. 在作图的过程当中,学生也很自然地完成了对三角形相关特征与性质的巩固,并通过具体操作灵活了思维,深化了理解,激活了大家的创造力. 学生纷纷表示,十分喜欢这样的课后作业,希望经常采用这种形式复习知识.
如果我们将作业视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部分,便可以很快地将教学视角扭转过来,以创新化、多样化的思维来设计作业,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灵活创新的作业形式能够为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注入全新的气息,并从根本上激起学生的思维热情. 特别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这样的作业设置方式显得尤为必要.
适度设置练习,着眼质量水平
教师应当意识到,对于数学教学来讲,并不是量越大,训练效果越好.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讲,作业设置应讲求“精”,而不是“多”. 在适量的前提下,着眼于作业质量水平的提升,对于提高数学教学实效来讲更具实际效果. 为此,如何将课后作业布置得精练起来,也就成为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例如,学习圆的知识内容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练习题:如图4,在△ABC中,H为垂心(即各边高线的交点),点O为外心,且OM⊥BC于点M. (1)求证:AH=2OM;(2)若∠BAC=60°,求证:AH=OA. 在这道习题中,笔者运用一个题目设计了两个问题,且问题之间的难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 这样一来,使得这个问题充实了许多. 学生可以在阅读一道题目的前提下,完成两个层面的知识训练,练习效果显然增加了一倍. 如果教师能够在作业设置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选择一些延展性较强的问题,并以“一题多问”的形式扩充练习入口,便能够显著加强课后习题的内在价值. 这样一来,学生虽然同样只是完成了一道习题,但获得的训练效果却是加倍的,自然也就实现了作业质量水平的提升.
通过有选择地控制课后作业的练习数量,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让数学作业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精练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同等的精力消耗之下实现了成倍的知识学习效果. 这种选择性的作业设置形式,对初中数学教学实效的提升很有好处.
为了实现对课后作业的有效设置,教师可以从作业的特点出发来进行把握. 笔者认为,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讲,比较理想的课后作业应当具备针对性、实践性与选择性的特点. 前两者更多的是从作业的内容来讲的,而后者则是对作业内容与形式的综合考量. 既然作业是为了加深知识记忆与理解而存在的,自然应当聚焦于重点、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强调,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起来,让知识学习焕发生机. 与此同时,通过有效内容与灵动形式的选择,能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关注热情,让作业的教学效能发挥到最大. 在这样的作业设置之下,相信高效数学课堂的实现将会更加顺利.
所谓高效的课堂,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一节课中使学生提高能力,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针对性地讲,把学生的作业消灭在课堂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它针对的主体是学生群。通过这一节课,使每个学生个体都有所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算实现,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
高效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而应该以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为核心,培养完整的人,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学生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与学生做朋友,对孩子各种各样的想法、探索精神给予理解接受,这就是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灵才能得到自由,舒展自我,超越自我。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向高效课堂》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向高效课堂》读后感1众所周知,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一年不读书,自己知道;两年不读书,同事知道;三年不读书,学生知道。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常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好处,所以这个暑假我根据喜好选读了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走向高效课堂》。
这一本书我读了3遍,每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感受,从书中我明白了高效课堂的含义。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学生讲、学生评、学生议、学生测、学生改的课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把成长的权力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我认为高效课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教师高效。
如何使教师高效呢?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自我提升。而经验交流、名师培训、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就是最好的方式。最关键一步是教师要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走进课堂就是要老师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放下名利荣誉,摆正心态,怀着积极、愉悦的心情来上课,课后再进行及时的反思,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并加以改正,这样的课堂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走进文本就是教师要认真解读课标,再解读教材。教师对自己所教学段的课标要非常清晰,总目标是什么?阶段目标是什么?本学年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在尊重课标、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学习。
二、学生高效。
学生高效是课堂高效的另一个关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从原先的学会走向会学。怎样才能让学生会学呢?我觉得学生上课前学会充分预习,打有准备之仗。课上集中精力听课,听讲时思想上与老师讲解的思路保持一致,听老师讲解决问题时用什么方法、技巧;听老师讲对问题有哪些提问和解释,把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只要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学生高效了。
以上就是我读完这一本书后的一点理解和看法,可能不够深刻,也可能不太准确,但是不管怎样,我都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用上加以合理的运用,以便检验我个人的成长。
《走向高效课堂》读后感2高效课堂的“代表作”《走向高效课堂》一书,结合案例剖析,通过发现问题与困惑、提供策略与方法的形式,系统阐释了高效课堂实践的核心要素。从八个角度详细论述了具体操作模式,分别为:从旧理念走向新理念,从“大班”走向“小班”、从“观模”走向“建模”、从教案走向学案、从牵生而教走向顺学而导、从学会走向会学、从以教评教走向以学评教、从被动发展走向主动发展。细细读来,受益匪浅。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实施的主渠道,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舞台。高效课堂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人的发展,生命的完善,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找生活的意义,体验生命的情感,感受生命的律动,创造生命的价值和辉煌。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就要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内在统一。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而应该以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为核心,培养完整的人,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必须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下大功夫,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为只有那些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使其产生迷惑、兴趣、求解的问题,才有可能促使学生打开思路,积极思维,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就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语文重在朗读、欣赏、体悟,因此就应多选择情境教学法、感悟法、欣赏法等。还要通过加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等教学的互动性,来提高课堂的效率。
要实现高效的课堂,就要尊重人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主体性以及潜能的发掘,及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在评价观念上,确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基本观念,以激励性评价为标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李晓敏
忙碌的日子让人感觉很充实。就在2010年钟声即将敲响时,我们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结束了。这是个特别的学期,因为我们在新一轮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失败、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现静心思考,自己也确实在历练中又成长不少。
春种秋收。重新翻开自己“构建高效课堂”的记录本,从8月17号开始,学生分组、组员分工、组长职责、课堂参观、课堂流程指导、预习作业指导、学案的学习与使用、展示中教态与语言指导、小组长培训、组员合作学习、课堂常规等等一系列的工作都历历在目。为了课堂的高效,我们像辛勤耕作的农民一样确实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现在我们终于迎来了第一个收获的季节,不能说硕果累累,也不能说收获成功,但是我们确实感受到了进步,从开始的迷茫与不知所措到现在的信心十足,是我们师生共同的收获。
综合分析一下,在我的高效课堂实践中,让学生受益最深的是课堂评价制度,和课前与课上的板面默写。良好的课堂评价制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班级里,我采用表格与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评价表格,评价项目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课前展示、总评四个环节,针对学生的表现每节课及时评价,由组长及时记录,组员监督,加分与扣分基数是5分,每月合计一次,进行班级表彰。其中课前展示这一部分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背诵与书写。每节课前都有学生自觉找我背诵对话,表演对话,课前书写参与率也越来越高,每节课大概都有80%左右的学生到板面上默写单词,不仅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书写,学生书写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借这个书写的热潮,我便由开始学生自由默写,转化到每节课前规定书写范围,让学生的书写面逐渐扩大,由单词到句子,练习更全面。
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的高效课堂从开始的预习、展示、达标三课时发展到今天的精讲、展示、小达标综合的一课时,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与飞跃。杜郎口中学十年发展的成果正是我们今天整合后的课堂,作为英语,一门特殊的学科,学生的展示与教师的引导和精讲是分不开的。没有教师的正音,学生很难解决难点发音;没有教师口语对话的示范引导,学生很难置身与对话情境中加以拓展运用;教师和学生口语交流少了,学生很难学以致用,而只限于同学间的交流程度。所以,在以后的高效课堂中,结合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要把精讲有效到结合到学生的展示当中,而且展示内容尽量避免以往面面俱到的全盘展示,要侧重与每单元的对话展示,突出学生的口语训练。
一、高效课堂提倡学生先学——做好预习
在传统的课堂中, 很少提及预习, 即使学生预习了, 也很少检查预习的效果, 而现在的高效课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先学, 让50%的学生掌握50%的问题。预习的充分与否决定高效课堂的后续环节成与败, 这样的做法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零起点”的预习操作是对学生原有认知的漠视与虐杀。而不了解学情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通过学生对课本的先学, 使得问题分层化, 建立学生先独学的良好习惯, 也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高效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敢展示
展示是高效课堂的第二模块, 在传统的课堂中, 教师对知识的包办太多, 一言堂、填鸭式教学屡见不鲜。而在高效课堂中, 教师在45分钟的时间里, 连续讲解的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 更多的时间用于小组的合作探究、体验生成, 即通过合作交流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以前是教师讲问题, 现在是学生展示问题, 多数的问题让学生提出来, 再通过学生解答出来, 因此这个环节教师要敢于放开, 大胆利用学生的自主性, 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
高效课堂让“兵教兵, 兵帮兵”的“动力组合”方式发挥了最大作用, 我校的一些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得不够好, 总担心学生不行, 让学生讲浪费时间, 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不然, 正是对学生的充分信任, 还时间给学生, 他们的能力才能显现继而被培养出来。学生的能力有了, 自己会学善学, 以后就会提升学习速度与深度。从这个角度讲, 对他们的放手也是一种爱, 是让他们走得更远。在我的课堂中, 我积极地鼓励学生展示, 让学生到前面朗诵、背诵、讲解, 刚开始的时候, 他们也不适应, 害羞恐慌。可是在我的鼓励表扬下, 他们的状态越来越好, 在课堂中也越来越主动。我对他们的展示总的要求是要做到“声音洪亮, 落落大方, 富有逻辑, 眼睛放光”, 每节课都强化, 每堂课都鼓励, 学生现在表现非常好。山东省即墨28中李志刚校长所著的《课堂风暴》一书中讲到, 在高效课堂的建设中, 教师的“懒惰”促进了学生的勤快, 教师的“无为”促进了学生的有为。关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展示让课堂充满灵动, 展示让学生思维活跃。
三、高效课堂强调当堂反馈——落实检测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得怎么样, 是否达成, 课堂中要进行验收, 而这一环节就是当堂检测, 曾有人说, 如果作业不能在课堂上完成, 就谈不上什么高效课堂, 我完全同意这种说法。我校教师在这一环节出现了“有时间就上、没时间就放”的问题, 虽然每节课的导学案有这样的设计, 但由于前面用的时间多, 后面检测就草草结束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反馈既是当堂达标, 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每节课能否做好这一点, 也是衡量我们课堂是否高效的标准。
针对我校教师及自己实践感受, 现就高效课堂的建设反思如下:
(1) 要上好高效课, 教师要备好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不管是使用导学案还是教案, 对所教学的内容必须十分熟悉且能站在一定的高度给予拓展。我始终信奉一句话: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2) 做好课堂中的小组及个人评价。本人始终认为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总比批评要好, 这不是说不纠正课堂中学生的错误及缺点。请记住这样的一句话,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良好的评价机制有助于发挥激励功能, 从而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3) 对于习题要精挑细选, 分类提升。我欣赏孙维刚老师的教导, “我给学生出一道题, 自己要做十道题, 从中选出最精彩、最典型、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 这样做可以避免搞题海战术。
一、研读文本,挖掘丰富的对话资源
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对文本的解读。只有通过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教师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才能引导、拓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挖掘更丰富、更切合实际的对话资源,并且教师将以自己对文本的解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成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孙双金老师在谈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语文教师首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文本以及文本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研读文本,体会文本的要义。只有高屋建瓴,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真诚对话,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从而形成有效的对话资源。
二、精心预设,理顺对话资源的层递
预设是新课程改革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新词。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教师在与文本深入对话后,可以结合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预设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具有层递性的对话资源序列。
笔者在教学《爱如茉莉》一课时,就预设了学生一次又一次与文本的层递性对话。揭示课题后,首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与课文对话,寻找收获;接着,在第一次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请学生再次与文本对话,精读文章细节,体会爸爸妈妈之间那种茉莉般的真爱;然后,请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直接与爸爸妈妈进行对话;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与自己对话:“课文中的妈妈说真爱就像茉莉,在我们生活之中。爱还可以如什么呢?”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对话过程,充分利用了对话资源,层递性也很强。学生在对话中通过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融,逐步感受语言的分量,感受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循序渐进地学会了课文。
虽然我们不可能预设到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但只有精心预设才能更好地调控我们的课堂,才能使课堂上出现更多精彩的“生成”。
三、认真倾听,创设平等的对话情境
陆志平先生说:“师生之间不是灌输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创设、保护、发展这个“平等对话”环境的责任人。小学生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随时都会进出各种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堂上必须认真倾听,不仅听懂学生的言语,还要看懂学生的表情,甚至要读懂学生的心灵,积极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创造更多的对话情境。这样,学生才能展开想像的翅膀,参与“对话”,创新“对话”。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交流。在优势互补中,使个体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感受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在教学中,教师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品味、讨论、交流,让他们享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四、舒展个性,点燃对话的火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学生自身在外因和内因的相互作用下自我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和文本的独立对话,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理解;如果内因不发挥作用,学生是很难去完成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的。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这一对话过程,是学生张扬自主意识、放飞自由天性、驰骋丰富想像、品味多样情感、形成深刻思想的快乐时空。在学生与文本的积极互动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高效的阅读能力、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全的主体人格潜滋暗长。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巨大的空间,始终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
读是阅读教学之基础,是生本对话最基本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尽情地读,边读边想,边读边问。通过默读、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各种不同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尽情地展开对话,构建理解的桥梁。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教师应精心引导,热情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独立见解,不唯书是从。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言语的深处,“倾听”到文本的声音,“触摸”到作者的心灵,在与文本的碰撞中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五、导向修正,提升对话的质量
在主张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另一种弊端。不管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无高低之分、深浅之分、正误之分,教者都一味地赞扬鼓励。其实,在教学中,教师不是一个旁听者,也不是—个单纯的倾听者,必须是一个有效的提升者。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放弃射门》一课时,针对“福勒到底是不是优秀的运动员?”这一问题,有的学生认为:“他是一名好的运动员,他放弃了一次成功的辉煌,宁可踢不进球,也不让对方守门员受伤。”而有的学生则认为:“福勒不是优秀的运动员。球员的职责就是把球踢进球门,而他放弃了射门。”学生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教室里热闹起来。这时,教师说:“大家认为是一个球重要还是一条生命重要?”经过一番慎重思考,一位学生说:“球员在球场上都想创造机会射门,而福勒为了避免对方的受伤,放弃了射门的机会,他的品质多么高尚,是一位好球员。”另一位学生说:“如果不顾对方的生命,不顾一切把球踢进去,这也算是一位优秀的运动员吗?”
——中峪乡中心学校高效课堂总结
2011年仲夏之初,一场沁源教育课堂教学革命拉开了序幕,全县上下教育的共同话题就是高效课堂,全县教师共同的心声就是解放思想,为学生的未来奠基,是年暑假,全县教师接受了一次教育思想的洗礼,省教育协会张崇善会长的精彩报告、星河中学校长等的精彩经验报告,让全县教师接受了一次头脑风暴的洗礼,高效课堂深入到各个学校,深入到老师们的心灵深处。中峪乡中心学校结合当地实际扎实推开了生本高效课堂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有声有色,教学模式探索初见成效,现将生本高效课堂两年来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措 施 篇
一、结合校情分层推进逐步实施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立足于实际,扎根于本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才能保障搞个成果的巩固,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有效存活,茁壮成长,也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奠定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中峪中心小学在深刻领会黄局长高效课堂建设的核心理念之初,着手对中峪乡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三所农村小学,学生生源少、人数少,基础弱。教师结构不很合理,40岁以上教师占较大比例;教学资源较为薄弱,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学环境比较差——家长对学校的期望高,社会对学校的指责多余肯定,过高的要求多于单薄的支持。面对这样的情形,中心校首先着手从内部开始整顿,从教师的观念上改。
中心校利用教育局暑假教师业务既师德师风培训的机会,让全乡教师都积极参加培训,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改革课堂教学是势在必行的,是非改必可的,没有商量的余地;之后,中心校利用假期邀请实验小学两位教师和县教研室赵俊红副主任、师训股张志明老师,对全乡教师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校本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课程标准》《新课程教学策略》《新课程如何教》《教师职业道德》等。
秋季开学一周,中心校就积极深入各个小学,指导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教学模式的摸索与探究,并积极与当地政府、村委协商,于教师节前夕组织全乡教师远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课改经验,观摩课堂教学,体验新课堂魅力;十月初有组织各小学校长、骨干教师赴河南殷都区观摩学习,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各学校校长学习归来后,迅速地拿出了本校课改实施方案和教学模式,并着手实施,中心学校领导率先垂范积极投身课改活动中去。
为了使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小学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其中每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是必须的,各小学校长及时将一周来的教学情况汇总到中心校,中心校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反思总结,制定出下周的工作细则。目的就是要将课堂教学开模式的创建与落实落到实处,不搞花架子,不耍虚晃则,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就是要打胜生本高效课堂这一仗。
课改实施过程中,中小学邀请县教育局李局长、教研室郭主任、赵主任等数次到校进行观摩指导,教育局李局长、郭主任多次深入我想小学课改课堂,中肯地向教师提出很多课改实施宝贵建议,极具借鉴价值,总结出了课改实施中的宝贵经验,明确了学校今后课改思路和方向。
二、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环节优化实施
经过近一个学年的课改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峪乡学校特色的新课堂模式,主要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环节:
1. 课前学生完成自主学案; 2. 课题导入; 3. 呈现教学目标; 4. 学生展示质疑讲解;
5. 师生、生生互动,重难点探讨及点拨; 6. 检测训练巩固提高; 7. 总结反馈并评价。在新课堂模式改革实践中,我乡教师不断完善导学案的编制,不断转变教师观念。蔚村小学“主体多元、双向五环”新模式的实施,在每个环节的实施中都注重了学生的主体,虽然班级学生不是很多,但是他们能切准高效课堂教学的脉,抓准教学的要害,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的轻松,教学效果较为明显。东王勇学校在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上不断出新,中心校三个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并且在不断的调整中日趋完备,三、县乡联姻,联盟学校助推生本高效课堂更上一层楼
根据县教育局的安排部署,2012年暑假,联盟学校挂牌,我校与县城城北学校联姻,并与兄弟学校赤石桥中心校、王陶中心校一起称为了教学联盟。
2012暑假联盟学校挂牌伊始,我中心校全体教师就与其他两所学校教师齐聚城北,展开了为期三天的联盟教研,城北学校张前林校长对联盟学校的建设、今后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各中心校校长也做了相应的安排和要求,联盟教研活动拉开了助推生本高效课堂的序幕,城乡联姻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奠定了基础,更为我们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
2012年秋季到2013年春季,短短的一学年中,中峪——城北联盟学校数次相聚,无论是城北学校的送课下乡,还是我们的教师县城献艺,数次的相聚让我们的老师们快速跟上了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更让我们这些山村小学的学生们共享城乡资源,为他们的未来发展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保 障 篇
抓高效课堂建设不手软,抓安全保障部放松。为了确保高效课堂建设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中峪中心校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制度规范,强力推进
开学伊始,中峪中心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局有关文件,根据我校实际,制定了“高效课堂集体教研时间表”;“高效课堂教师教学行为基本规范”;“双向五环”“两先两后”课堂教学模式;“中峪中心校学习小组培训与建设材料”等。按照教育局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进行日反思、周总结、月汇报,层层推进教学改革,以严格的制度管理确保课堂教学模式不变样,杜绝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思想杂碎。
二、安全保障,常抓不懈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严抓安全部放松,确保了课堂教育教学无杂音、无干扰。无论是每学期两次的安全防震防灾演练,还是学生日常安全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我们都常抓不懈,因为学校安全关系着师生的安危,关系着生本高效课堂能否顺利进行不受干扰。中心校只要有集中会议、培训等,我们是逢会必讲安全,事事必为高效课堂。
三、师德师风,树立形象
教师的职业是育人的职业,是一种特殊行业,他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教师的形象就非常重要,我们要求教师要坚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那不是一句口号,是实实在在地做事,是要落地有声的,为此我们在学期初期的培训中坚持教师师德师风的培训,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强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生本高效课堂提供了坚实的执行力和必要的正能量。
利 弊 篇
新模式下的课堂充溢着自主、合作与探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不仅追求教师教学方式的智慧,而且追求学生学习方式的智慧。新模式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碰撞,颠覆了以往满堂灌现象。自从我校实施新课改以来,先行课改班级课堂教学趋向科学自主,逐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低效高耗的局面。
一、有利的方面: 1.新的课堂模式提升了同学间的团结互助合作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同学间的人际关系;
2.在每日的反思、每周的集中讨论时间,通过不断的反思、深入讨论和不断质疑,解决疑难问题能集思广益,这展示了集体的智慧;课堂中,在小组讨论、展示、质疑和答疑的各环节中,有助于同学间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不断改进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自信心;
3.与以往课堂以老师讲授为主不同,新的课堂模式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学习小组内部不断形成竞争合力,学习小组间形成组组竞争的氛围,这也极大了稳固了班级的良好学风;
4.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课堂展示环节采取轮转制,迫使以前从不发言的学生出于小组的荣誉而能主动思考,在自主能力上逐渐找到归属感。课改也给课堂带来了活跃的氛围,一扫过去课堂沉闷的痼疾,这对于同学日复一日的学习疲惫感有很强的疗养作用。
二、暴露出的问题:
1.在新课改实践中,课堂容量小了,学生展示环节耗时过多,学生在重难点的探讨中难得要领,由于教师讲解、传授、示范教学方式受到冷落,可能导致学生学业不扎实、学风不严谨的状况有年抬头,对一些尖子学生有“吃不饱”的现象。
2.在师生成长角度看,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强调学生主体性,无形中淡化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课堂的作用乃至专业素养被弱化,教师很难在教学的课堂上影响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
3.在新课堂模式下的小组合作环节中,部分学生的独立性逐渐丧失,依赖心理逐渐增强,这严重阻碍高中生的自主意识提升和思维能力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可能导致尖子生的平庸化。
调 整 篇
生本高效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教师长期不懈的坚持和不断的推陈出新的,为了顺利度过课堂教学改革的疲软期、反复期,还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力气,对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念好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二三四”经。我们将从将从学校、教师与学生三个方面做具体部署:
1.我想三所小学虽然学生不是很多,教师结构不是很合理,但是我们要将三所学校形成合力,统筹师资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研究和研讨,在摸索中不断总结,将共性的经验逐步推广,加强对实施新课堂模式班级的有效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定期向老师学生家长调研,不断调整和完善;
2.不断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在问题导学案的设计、课堂高效的组织、课前的超量的备课等问题上不断研讨,不断完善,形成中峪自己的特色,结合学校的具体措施——五备,逐渐强化教师备课环节,强化课堂重难点点拨和拓宽课后师生交流空间;强化反思总结,在不断反思中总结得失,推进课改。
3.不断引导学生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自主,学会交流,在新课堂模式中汲取成长的养分。
新课堂模式的实施,贵在打造高效课堂,是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课堂上要呈现的是基础夯实、突出主体、思维激活、突破有效、拓展有度。这些对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方法等方面都是一个挑战,也对领导者的管理策略、办学思想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秉承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在新课堂改革中,做到课堂上有模式但不应被模式所困,最终实现根据学情达到“无模式”的境界。
梁赟鹏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带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课堂教学真实高效。通过学习,我更深刻地感受到,“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实际,只有选择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要最大限度的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当性,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体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3、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是无从谈起。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一定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了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目标的达成。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近来评课都提倡“高效课堂”,那么何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呢?大致以下几点具备的课堂可以称为高效课堂: ⑴、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⑵、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⑶、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其中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是高效课堂的本质特征的。其实,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不经历积极的思维过程,就谈不上思维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好多的优质课教学中被大量的采用,好像没有小组合作就没有高效课堂,就不叫优质课了,其实,真正的高效课堂是需要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组织教学时,注意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关注问题预设与问题生成的真正探究价值,而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课堂活跃。优化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
精心备课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做到精心备课,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到能驾驭教材,而且要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案。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加工,把教材内容处理成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教学体系。其次,课前的准备和估计必不可少。从知识到素材,乃至课上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源,都要提前做好准备。面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在备课时还要做好充分的估计。这样,教师就不会因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情况而措手不及,从而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学情化繁为简,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教学中采用了任务驱动式教学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这样既能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真正主动、高效地学习。“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时,他们的创新意识才更容易被“唤醒”。但怎样才能使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真正有效地进行呢?
【高效课堂的反思与走向】推荐阅读:
高效课堂的反思与收获12-03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反思09-30
《高效课堂的理论实践与实践》06-17
高效课堂与翻转课堂观摩总结11-18
高效公开课堂教学反思06-10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范文07-22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12-09
高效课堂与教师激情06-06
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11-16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反思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