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大爱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间有大爱(精选8篇)

人间有大爱 篇1

——记新兴县看守所副指导员、所医李冠芬

高小莉

有一种信念百折不挠,有一种耕耘默默无声;有一种关爱慈母心肠,有一种情怀地远天高。——题记

冬天里一簇炉火

一间不足十平方的小房间,靠墙一排橱柜,整齐有序地放着药品;门边一张长木沙发,窗前两张办公桌,整个环境显得简朴整洁。据说,李冠芬“出名”后,许多人到她那小小的医务室参观,在被李冠芬的事迹深深感动的同时,也为医务室环境的简陋而惊讶。他们说,我们新兴出了个李冠芬,这是新兴人的骄傲。让外人看见她的办公环境如此简陋,实在太过意不去了!县里一个单位慷慨解囊,把医务室改造一新,并购置了一些新的办公用品。那台陪伴了李冠芬十几个春秋的锈迹斑驳的电风扇光荣“退休”,而李冠芬,依然不知疲倦地转动着。

新兴县看守所就在县城的马路边,从外表看,跟一般的建筑没什么两样。不见高墙,不见哨兵,一切都那么祥和而宁静。明亮的太阳底下,院子里的龙眼树结满了累累果实,一棵紫薇开得热情奔放。再往里走,进了铁门里边,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不大的花圃,浓绿浅翠中,点缀着一些小小的花朵。头一个感觉,怎么也不会跟牢房监狱之类挂上钩。只有把目光投向四周的房子,门上那把沉重的铁锁,才让人蓦然惊觉,这是个非同寻常的所在。

新兴县看守所集看守、行政拘留和强制戒毒于一体,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在平常,监所都是仓容满负,而每当开展一些大的专项整治行动后,在押在戒人员更是多达300多人。多少年来,李冠芬作为唯一的所医,监所的防病治病工作全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承受的压力,常人难于想象。但有一个事实,却不容置疑:在李冠芬担任所医的18年中,新兴看守所从未发生过扩散性流行疾病,也没有发生过因误诊延医而造成的意外事故。

十八年,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是匆匆的一瞬;十八年,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又是多么的漫长!十八年如一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同一个环境里,做着同样的、单调的、枯燥乏味的工作,这需要怎样的耐心和恒心!不变的是钢筋水泥的围墙,变化的是一张张从陌生到熟悉的面孔;不变的是一颗甘于寂寞的心灵,变化的是一双双从迷茫到明亮的眼睛。

乍一看去,李冠芬给人的印象再平常不过了。无论是外表,还是言谈,都是 那样的平凡朴实,泼辣干练、肃穆威严之类的形容词跟她一点不沾边。随意地聊过几句后,你会发现,她眼神里有一种特别的东西。这东西让你感觉安静,让你感觉温暖。仿佛,你面前坐着的,是一位亲切的大姐,或者,一位慈爱的母亲。

这样一双瘦弱的肩膀,是如何承当沉甸甸的责任的?这样一个单薄的躯体,是如何扛起一副副重担的?在这个艳阳高照的夏日的中午,我的目光掠过看守所一个个仓室,掠过仓室里一双双困惑的眼睛,搜寻着过往岁月里,发生在这里的一些真实故事。

那一天,李冠芬把葡萄糖等一些营养品放在张某的床头,耐心探问,细心叮嘱。张某得的是肾炎,自己又是“犯了事”的人,没有家人的照料,心情自然很压抑和难过。李冠芬悉心为他治疗,嘘寒问暖,体贴周到。他知道,李医生给他买营养品是自己掏腰包,李医生深夜为他治疗是希望他早日康复。他们的关系,原本是犯人和看守,而现在,却像是自己的亲人。

在李冠芬的照料下,他的病情很快好转,不久就康复了,张某和家人感激涕零。“李医生,我要不好好悔改,做个好人,我对得起爹娘,也对不起你!”张某痛心疾首,从此积极悔改。

那一天,医院里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一位未婚先孕准备实行引产手术的冯姓女子。护士见这女子穿的是看守所的号服,陪同的是警察,心里就明白了几分,看女子的眼神也变得怪怪的。她们可能在猜想,这女的犯的什么罪?偷盗抢劫还是吸毒卖淫?总之,进了看守所就不是什么好人。在照顾女子时,护士的脸色就不太好看,话语中也缺乏热情。

从手术室出来,冯姓女子身体不住地发抖。正是冬天,北风呼啸,在经受了肉体的强烈痛楚后,她还得忍受精神的折磨。她多么渴望,有一个亲人能在身边,哪怕是问候一声,端一杯热水。孤独无助的她失神地看着冷落的走廊,希望有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现。然而,她失望了。眼泪悄然滚落脸颊,她伤心地哭了起来。

有一个人轻轻来到了她的病床前,摸摸她的额头,整理整理她凌乱的头发。睁开眼,她看见了一张熟悉的笑脸。不过,这张熟悉的笑脸不是家里人,而是李冠芬――李姨。她刚想说什么,李姨说:“你太虚弱,来,喝点鸡汤,补补身子。”李姨把鸡汤端到她嘴边,叮咛说:“这种事情,很伤身体的。你一个女孩子,要好好照顾自己。你现在什么也不要想,身体要紧。”

冯姓女子一口一口喝着鸡汤,眼泪却止不住地流淌。这是百感交集的泪,感激的泪。她哽咽着对李冠芬说:“李姨,您对我实在太好了!你虽然不是我的妈妈,却像妈妈一样亲。”

那一天,李冠芬强忍着异常难闻的恶臭,为严某治疗脚伤。进看守所前,严某因为脚面受伤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腐烂恶化,多次求医问药都不奏效。进所后,严重化脓的脚伤恶臭阵阵,令人作呕。同仓室的人避之惟恐不及,见了严某赶紧掩鼻转身。这已经影响到仓室其他人员的生活和健康,也为安全埋下了 隐患。开始,李冠芬被那臭气熏得差点晕过去,但她忍住了。突然,脓血喷洒出来,溅到李冠芬的手上、身上。严某非常过意不去,连连自责。再看李冠芬,根本不当回事,依旧镇静地进行治疗。清洗伤口,剔剪腐肉,打针敷药,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接下来的两个月,李冠芬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又搜罗正方偏方,精心治疗。终于,严某顽固的脚伤痊愈了。家人探访,对李冠芬感激不尽,交口称赞李冠芬“妙手回春”,严某更是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一天,李冠芬在各仓室之间来回忙碌,消毒、检查、量体温、发药品,严格严厉,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这是“非典”猖獗时期,人人谈“非”色变,李冠芬深深知道,落实每一项防范措施,都至关重要。在她的努力下,“非典”过去,新兴看守所安然无恙。而李冠芬,眼睛深陷,整整瘦了一大圈。

这一天,这一天„„

许许多多的“这一天”,就是李冠芬平凡的工作。

都说,看守所是公务员工作最脏的单位,所医,又是这个最脏的单位里最脏的岗位。李冠芬接触的病人,有可能是肝病、性病、肺结核,也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被感染。李冠芬也是血肉之躯,难道她不忌讳不担忧吗?

李冠芬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这样对我说:“进了这里的人,精神压力都很大。如果身体又有病,那么就得承受精神和肉体双重的痛苦。我想的,就是尽量多做一点,尽量减轻和解除他们的痛苦。”

生命其实很脆弱,当肉体的痛苦压倒一切,人有时甚至可以放弃生命。李冠芬是个医生,“医者父母心”;李冠芬又是一名干部,她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对那些被玷污的心灵,感化和挽救不是一句口号,而更需要温暖和关怀。

当心灵的原野遭遇冬天,李冠芬没有歧视和拒绝。虽然,她不能建造一座温室,让他们逃避严寒,然而,她燃起一簇簇炉火,温暖一双双手,温暖一颗颗心灵。

春天里一滴雨水

这些日子,李冠芬发现,她分管的仓室一位姓温的男子情绪很低落。李冠芬有个习惯,利用与犯人接触的机会,随时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李冠芬是所医,按理说,防病治病工作是她的主要任务,这个任务非常艰巨,独力承当的她能顺利完成已经相当不容易。至于监管教育工作,在一般人看来,就是额外的差事了。

李冠芬不这么看。

很多年来,李冠芬不但包揽女仓室的管理,还负责男仓室的监管教育工作。常常,她还主动请缨,接管一些责任大、管理难的仓室。和其他同志一样,管理仓室,轮流值班,李冠芬满腔热情,尽忠职守。在她看来,医务和监管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她所分管的责任仓,多次被评为“文明监室”。李冠芬有什么超人的本领吗?没有。她靠的是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就像温某,神情里无意中透露出来的忧郁,李冠芬觉察到了。这天,温某身体不舒服,李冠芬为他看病。

李冠芬问:“这几天怎么啦?好象很不开心。有什么事吗?” 温某沉默片刻。

李冠芬说:“有什么事情跟我说说,看我能不能帮你。”

温某被李冠芬平和关切的话语所感染。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说:“老婆几个月都没写信来了。”

李冠芬一听,明白了温某的心思。有句话说:“坐监真是惨,下巴生草(长胡子),老婆走佬(跑掉)”。家庭是他们最担忧的,也是对监管教育结果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之一。李冠芬安慰温某,要他别担心,她可以帮忙做工作。

一歇下来,李冠芬马上动笔给温某的妻子写信,谈温某的情况,谈家庭的支持对温某改造的重要性,耐心开导,语重心长。终于,温某的妻子被感动。在收到妻子来信的时,温某喜出望外。家庭的温暖,新生活的召唤,激发了他改过自新的热情。

有个姓张的年轻人,因为参与犯罪在新婚第四天被抓获,后来被判刑留所改造。一天,李冠芬给他看病,他却突然哭了。这样的情况,李冠芬经历过不少。相处中,李冠芬的平和与宽厚、关心与爱护深深打动着他们的心灵,不知不觉,他们就把李冠芬当成亲人,有什么苦恼,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李冠芬诉说。

果然,小张哭诉了自己的苦恼。新婚妻子不愿意来见他,并且传出话来,打算跟他离婚。李冠芬马上写信约见张妻,与她促膝谈心。李冠芬说:“人都有错,他现在犯了错,而且知错了,正在努力改造。我看他本质不坏,就是一时糊涂,做了错事。你就给他一个机会,给他一点时间,相信他会变好的。”

张妻问:“如果不变好呢?”

李冠芬有些为难。世上的事情,很多可以拍胸口信誓旦旦,而一个犯人,谁能担保他一定能变好呢?李冠芬诚恳地说:“你们能结婚,说明你们是有情感基础的。可是,刚结婚就离婚,太可惜了。这样吧,你给他一个机会,如果他实在不能学好,那也是他活该,到时你们再离婚不迟。你知道吗?你现在要是提出离婚,极有可能,导致他不能改造成一个好人。你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李冠芬的威望广为传诵,她的话,有着很重的份量。张妻掂量了又掂量,觉得有道理,默许了。一方面,李冠芬劝导张某积极改造。此后,张妻定期前往探望丈夫,夫妻关系恢复正常。由于张某表现积极,被提前释放。后来,张某成了遵纪守法的种养专业户,靠劳动创业致富,并多次携带妻儿拜访李冠芬。一次,他对李冠芬说:“是您让我明白怎样做人,是您给了我今生的幸福,就让我叫你一声大姐,可以吗?”

在新兴,还有个知名人物,叫苏九。苏九是个专业户,在平沙镇的青山绿水 间,夫妻俩养鸡养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天下午,七月的骄阳下,苏九站在自己的渔塘边,对我说:“我还准备再开一口渔塘,多养两棚鸡。”目光里,满怀信心和对未来的憧憬。话题一转,他说:“没有李姨,就没有我们家今天的好日子。”说得朴实,感激之情却溢以言表。

几年前,苏九糊里糊涂参与一场纠纷斗殴,被送进了看守所。担心年幼的儿子学坏,担心承受不住内外压力的妻子离弃,他忧心如焚,一度到了绝望的地步。李冠芬与他谈心,拉家常,稳定他的情绪;又找他的妻子,劝慰和开解。最艰难的日子过去,他们都经受住了考验,后来苏九表现积极,被减刑一年释放。

耽误了几年,田地荒疏,家不成样子。贫困的日子怎么过?苏九陷入了新的困境。李冠芬比他还着急,亲自出马,找到著名的温氏集团的老板,请求给予苏九支持。没多久,苏九得到了温氏集团的扶助,办起了养鸡场。一个有“污点”的人,李冠芬用宽厚的胸怀和真挚的爱心包容他,同时让社会接纳他,尊重他,给他新生的机会。有人问苏九,李冠芬对你那么好,是你的亲戚吗?苏九的眼里满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她不是亲人,但比亲人还亲!”

在大众的心目中,被关押在看守所的人,不是穷凶极恶,就是心灵扭曲的。他们曾经作恶,即使遭社会的唾弃也是理所当然的。在李冠芬看来,这样的人有,但极少数。大多数的人本质都是好的,只是一时糊涂犯下错误。李冠芬怀着善良慈爱的心,总是相信,人是可以感化,可以变好的。

在李冠芬办公室的抽屉里,满满的全是从看守所出去后的人,给李冠芬写来的感谢信。

“李医生,为了人民的满意,您忠于职守,挽救浪子,作出无私的奉献,我们这些重拾人生的人,永远会把你记在心里,永不忘记。”

“李妈妈,祝您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李姨,希望一直都有你的教诲陪伴,愿您能在繁忙的时间里,令我追悔过去、放眼未来的时候,一路引导我。”

“李医生,你对我涓涓的教导和安慰,使我这颗失魂落魄的心,又重现光明。我衷心的感谢您对我的厚爱,您就像我那慈祥的母亲般,使我认识到珍贵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有个死囚,一直对政法机关怀着深深的敌意,为了存心考验警察的破案能力而故意杀人。思想之偏激,行为之极端凶残,可谓是穷凶极恶。可是,在他被处决前,却突然提出了一个强烈要求:给李冠芬写封信。

信的开头,是一首小诗—— “用教化、感化、挽救,医好了迷途的羔羊。无悔奉献青春,为的是,无愧穿在身上的橄榄绿,把一生都奉献给党。无情的岁月,在你头上、面上,染了白霜,刻上皱纹; 你依然,不向岁月低头。”

最后,这位死囚写道:“李医生,请您接受,您是我最尊敬的管教,我是一名死囚,什么权利都无,是您,依然给我母亲般的关怀,不厌其烦的帮我治病,令我太感动了!我愿您好人一生平安。”

是什么样的人格魅力,令一位死囚在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的前夕,如此念念不忘呢?从仇视到感恩,从敌对到赞美,短暂的过程,奇迹的诞生却意味深长。

李冠芬的脸上,恬淡如常。她觉得,她并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在尽自己的职责,在做自己份内的事。

当我试图请她回忆一些故事的片段,她沉默许久,似乎不知道怎样组织语言,完整地表达。她说:“就这样一天天过来了,也没感觉到特别。在做的时候,从来没想过,以后有一天要讲述这些。我真的觉得,我所做的,太平常了。干我们这行的,有许多的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泥土一样朴实,庄稼一般谦逊。犹如春天里一滴雨水,虽不张扬,却滋润心田。一滴水的力量虽然微弱,可千千万万的水滴汇集起来,就是澎湃的江河。

夏天里一缕清风

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工作,只有热爱它,才能做好它。热爱才有热情,才能精神饱满全力以赴。李冠芬对工作的热爱,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十八年,家庭和单位,几乎是两点一线。同样的付出和投入,孰重孰轻,李冠芬自己也说不清楚。她只明白,只要工作需要,她可以放下一切,义无返顾。

1998年的夏天,忙得昏头转向的李冠芬生了一场大病。病情稍微好转,她就躺不住了。同事很奇怪,李医生不是在住院吗,怎么总是看见她出现在单位?今天给这个打针,明天给那位开药。同事间说起,一致以为她痊愈出院了。然而,事实是,李冠芬的病没好,医生要她继续住院治疗。而且,叮嘱她静心修养,不能太劳神。

李冠芬哪里躺得安稳?她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人在医院,心早就回到了看守所。医生拗不过她,还是让她提前出院了。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李冠芬躺在床上准备歇息,电话来了。干警告诉她,有病号和戒毒人员需要紧急治疗。李冠芬二话没说,放下电话就心急火燎地赶往单位。当瘦弱的李冠芬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家,晨曦已经在东方闪亮。随叫随到,有求必应,这是李冠芬一贯的作风。1999年年初的一天凌晨,刑警队的梁队长他们在审讯一个吸贩毒团伙时,有两名嫌疑人突然毒瘾发作,审讯根本无法进行。刑警们束手无策之时,想起了李冠芬。“请李姨来,她有办法。”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电话打过去,白天忙碌了一天正在沉睡中的李冠芬简短地说了句:“我就来。”李冠芬急匆匆赶回所里,带上针械药物,赶到审讯的地方。这样的情况李冠芬见得多了,所以不用多问,就麻利地为两位嫌疑人打针用药。待他们情绪稳定,李冠芬才收拾停当,回家歇息。

刚躺下,急促的敲门声又响起。一看,还是梁队长,李冠芬就有些意外。梁队长很不好意思地说:“李姨,刚才打完针的一个人又晕倒了,还得麻烦您再跑一趟。李冠芬也不多说,重新穿着整齐,跟着梁队长回到了刑警队。仔细检查嫌疑人的身体,李冠芬心中有数了。她严肃地戳穿嫌疑人的鬼把戏,指出他根本没什么事,只是装死撒赖,逃避审讯。并告诫他老老实实交代问题,才是唯一的出路。嫌疑人的诡计被识破,只得乖乖地继续接受审讯。

并非所有的人都对李冠芬的服务心怀感激,也并非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对那些已经被魔鬼占据了灵魂,只剩下行尸走肉的躯壳,李冠芬遭遇的,常常是屈辱和尴尬,甚至生命危险。当他们毒瘾发作,当他们失去理性,当他们兽性大发,李冠芬的苦口婆心不但不能起作用,反而招来粗言秽语的辱骂,甚至拳脚威胁和袭击。

漫长的十八年,李冠芬也曾经动过调换岗位的念头。可是,她始终没有向组织开口,而是坚强地挺了过来。从一名普通的群众到光荣的共产党员,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到工作出色的所医,从一名普通的民警成长为副指导员,李冠芬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从容。

也许,对李冠芬来说,被关押在看守所里的人都是病人。一些细菌曾经侵入这些人的精神,同时撕咬着他们的肉体。他们渴望关怀,渴望亲情。尽管,他们中的个别人,曾经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最后,他们被送了进来,在这里等待公正的判决,或者从这里改过自新,开始新的人生。李冠芬的愿望是,只要他们在看守所一天,就要让他们感受到,天地有正义,有公平;人间有真情,有大爱。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即使是这些曾经危害社会的人,政府和社会也并没有将他们唾弃,他们还可以洗心革面,脱胎换骨。

2003年年底,看守所关押了一位熟悉的犯人。他叫甘某,是原县公路局局长,因为贪污被判刑。刚来时,甘某牢骚满腹,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李冠芬利用为他看病治病的机会,像亲人和朋友一样,与他谈心,谈法律,谈他所犯的罪行。新兴是个小县,在小小的县城里,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即使没有交往,李冠芬的名字甘某也是熟悉的。他听说过许多李冠芬的事迹,可他并不相信。这次,面对面的交谈,李冠芬的敬业精神和无私无畏的品德让他折服。他深刻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下决心痛改前非。甘某留所改造后,主动协办宣传栏,并积极向县政府和 有关部门提出多个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现代社会,你能信任谁?还能无条件地相信一个人吗?多少兄弟、夫妻、朋友为一己私利反目成仇,折射出功利社会人性的丑陋。打个比方,如果你是一个犯人,在一轮又一轮的审讯后,你还能信任一个管教干部或者看管你的警察吗?

李冠芬就能让人信任。在她面前,不少人不知不觉消除了心理的隔膜,不知不觉就把她当了亲人,愿意对她倾诉,信任她,敬重她,爱戴她。有了这信任,李冠芬获取了重要线索多条,防止越狱事件1起,破刑事案件2宗,摧毁贩毒犯罪团伙1个。

是李冠芬有什么魔法吗?如果说有,那就是她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

翻开李冠芬的简历,清晰地记录着她走过的历程和得到的荣誉。李冠芬,1953年12月出生,新兴县人。原来是新兴县东城公社乡村医生,1987年开始担任新兴县看守所所医。18年来,李冠芬2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6度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1999年被广东省公安厅授予“十佳”看守民警荣誉称号; 2000年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并荣立个人二等功; 2001年被广东省委授予省政法战线南粤“百优”女政法工作者和广东省优秀党员称号;

2004年被中央组织部、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和人事部联合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

这些荣誉,是对李冠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她的鞭策。面对一批接一批前来采访的记者,李冠芬反复说的就是:“真的没什么,这是我的工作。我做了这工作,就要做好,就要尽力。”

秋天里一片红叶

提起新兴,可能有许多人感到陌生。但我说出一个名字来,你一定会在意外的同时感觉熟悉。这个名字就是禅宗六祖:惠能。

史料考证,秦汉以前就有人类在新兴栖息繁衍。春秋战国时,新兴为百越(百粤)地,秦代嬴政三十三年(前214年)被划入象郡。其后,南越王赵佗于公元前196年曾率众来县境狩猎,在今县城之南5公里处的南塘村(俗称越王殿村)捕得白鹿一只,众将筑台庆贺,史称“白鹿台”,被列入广东四个越王台之一。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临允县,以允水(今新兴江)在县境而得名。属交州合浦郡,后改苍梧郡。东晋永和七年(351年)析临允,置新兴。新兴县名从此而得。

那么,禅宗六祖跟新兴又有何关联呢?不说不知道,说了吓一跳。新兴是禅 宗六祖惠能的故乡!

新兴的山不高,触目皆是深深浅浅的绿色,四面环抱,美景天然。过去,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新兴的经济发展一直缓慢,再美丽的风景,也是“藏在深闺”。李冠芬在这片土地出生,长大,付出了青春热血,付出了毕生精力。与其说,李冠芬从事这项工作,是命运的安排,倒不如说,是她主动选择了这条路,并在这条路上洒下汗水和心血,无怨无悔。

1986年。这一年是李冠芬的人生最为黑暗、最为悲痛的一年。疼她、爱她、相依为命的丈夫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永远离开了她和亲人,离开了那个他热爱的工作岗位。看着年迈的婆婆,搂着两个尚未懂事的孩子,李冠芬泪如雨下。她才33岁,一个女人鲜花灿烂的年龄,却要承受这样的生离死别。今后的生活怎么安排?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怎么办?李冠芬悲痛欲绝,万念俱灰。

但是,李冠芬知道,自己不能倒下。丈夫离去了,她就是家中的顶梁柱。丈夫未能完成的责任,她得接过来独力承担;丈夫未能实现的愿望,她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李冠芬瘦了,瘦得不成人形。但李冠芬没有就此倒下,而是咬咬牙,坚强地站立起来。

李冠芬的丈夫原来是公安局的法医,从丈夫的身上,李冠芬学到了不少医学知识,也了解到从警的艰辛。出于对丈夫深沉的爱,也出于对公安工作的热爱和追求,李冠芬决定继承丈夫的遗志,她毛遂自荐,最终成为新兴县看守所一名所医。

李冠芬热爱自己的工作,同时,也深深爱着自己的家人。然而,工作和家庭,有时往往顾此失彼,不能两全。刚参加工作不久,她接到了一项任务:立即参加押解一批女犯到增城妇教所。当时,婆婆正巧出门省亲,一时回不来,两个不懂事的孩子独自在家,实在让人放心不下。李冠芬对孩子们千叮咛万嘱咐,又是哄劝又是安慰。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小儿子眼泪汪汪地问。李冠芬说:“就2天。2天后,妈妈就回来。”

孩子一听,惊恐地哭成一团,一个抱胳膊,一个抱大腿,怎么也不让李冠芬出门。大儿子哭着说:“爸爸没了,奶奶又不在,你走后,我和弟弟怎么办?晚上谁陪我们呀?妈妈,你不去行吗?我怕„„”

李冠芬的眼泪哗地就下来了,心很痛很痛,几乎要碎裂了。她把孩子拥在怀里,为他们擦了擦眼泪,依然转身走出了家门。两天后,当李冠芬出色地完成任务深夜归家时,她看到的是一地的狼籍。剩下的夹生饭、东一个西一个的碗筷、凌乱的卧室。两个孩子蓬头垢面的,歪斜在沙发上睡着了。李冠芬心一酸,忍不住泪如雨下。

婆婆90岁那年,不小心跌伤了筋骨,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好几个月,婆婆大小便失禁,完全靠李冠芬伺候。想把老人送医院,老人无论如何都不同意。她 觉得自己年事已高,一切听天由命了。好心人见老人的病情很重,就劝李冠芬准备后事。

李冠芬没有放弃。她是个医生,也是个护士;她是个儿媳妇,也是个女儿。每天,李冠芬为老人擦拭伤口,细心细致,知冷知热。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冠芬的努力见效了,婆婆度过了危险期。

然而老人还不能下床,起居饮食都需要照料。李冠芬的两个孩子,一个工作了,一个在读书,都在外地。李冠芬忙完工作回到家,来不及歇口气,又得里里外外打理老人,直累得筋疲力尽,头晕眼花。一次,李冠芬帮老人洗干净身子,像往常一样把她抱回床上。突然,李冠芬脚底一滑,一头撞到床沿,老人也失手跌落在床上。顾不得脚上一阵阵的剧痛,李冠芬急忙扑到床边,查看婆婆是否有事,哪里摔疼了。

老人张开嘴巴,无声地哭了。拉住比亲闺女还亲的儿媳妇的手,婆婆负疚万分:“冠芬,我没事。你撞痛了吧?你瘦了这么多,是我累了你啊!要是我儿子还在,那该多好哇!” 想想这么多年的辛酸和委屈,独自苦苦支撑这个家庭的艰难,李冠芬再也控制不住,与婆婆抱头痛哭。

婆婆是在96岁那年走的。临终前,她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儿媳妇的好。她最后说的话是:“冠芬呐,我们董家有你这样的媳妇是我们董家的福气呀!这么多年来,你受苦受累了,我们董家,欠你太多,太多„„”

李冠芬是传统的。她坚韧、顽强、勤劳、孝顺,纤纤弱体,却蕴涵着非凡的毅力;李冠芬又是现代的,她公私分明,首先考虑的是党和人民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她的家庭是残缺的,但又是温馨幸福的;她的爱是残缺的,但她用一颗善良慈爱的心,让爱变得完满。

走过人生50多个春秋,李冠芬的头上,已经有了斑斑白发。去年冬天,李冠芬的小儿子完婚,他们一家回乡下热热闹闹地摆了几桌酒席,乡邻好友纷纷前来祝贺。他们说,李医生辛苦了一辈子,好人有好报。李冠芬的脸上,洋溢出心满意足的笑容。18年,一晃就过去了。回过头看去,路好象并不长。可是,艰难跋涉的时候,路是那么的漫长。漫长的路上,信念是一盏明灯,映照着眼眸,映照着心灵。

两个孩子长大独立了,李冠芬可以全副身心地投入工作。好心人劝她:都快退休了,别再那么操心了。李冠芬说:“我在岗位一天,就做好一天。做好了,心里才踏实。”

话不铿锵,却落地有声。有着那么多的荣誉,那么多的赞许,在很多人心目中,李冠芬是个英雄。她是英雄吗?既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铁骨铮铮的誓言;既没有赴汤蹈火的英勇,也没有舍身取义的豪情。她所从事的工作,是平凡琐碎的,甚至,有时是婆婆妈妈的。她不是英雄吗?忠于职守,甘于平淡,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理想的崇高,品德的可贵;从她的身 上,我懂得了,和平年代的英雄,并非都是流血牺牲!

人间有大爱 篇2

关键词:感动徐州,人格力量,评选活动

徐州,古称彭城,是一座有四千多年文化历史的古老之城,不仅积淀着自大彭国以来的沧海桑田,还孕育了勤劳质朴、辛勤劳作的人们。在徐州人身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流露、渗透到生活的点滴之中。十年来,《感动徐州》十大年度电视评选活动中评选出的感动人物,均产生于徐州一千多万的普通百姓之中。他们的身份或许普通、家境或许贫寒、身体或许残疾,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影响他们执著、坚强的善待人生、善待他人、为社会、为他人奉献自己的真挚。

笔者作为历次活动的总编导,深切地感受到,每一个感动人物,都是因为朴实所以感人、因为渺小所以伟大、因为细微所以震撼!活动的筹备进程中,我们在收获感动、描绘感动、传递感动的同时,也为感动的力量所深深感染。

1《感动徐州》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由来

2002年,中央电视台首次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活动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思想,每一届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均来自祖国各个阶层,他们身份、背景、经历各不相同,可是却身怀共同的特质——以自身的生活点滴诠释了感动的真正内涵,影响、震撼了身边的人。这种电视评选活动有别于以往的评选活动形态,活动“始终充满对个人的尊敬和关怀,并紧紧跟随时代先进性的丰富内涵,在社会上倡导一种媒体对社会和时代的责任感和感召力,真诚关注国人的前进脚步,打造民族的精神家园。”所以,评选活动一经推出立刻得到了政府、群众乃至整个社会的一致好评。

既然《感动中国》的电视评选活动如此成功,作为地方台是不是也可以尝试做一个类似的活动呢?经过多方论证策划,2005年11月,第一届《感动徐州》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感动徐州》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流程

历届《感动徐州》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启动之初,组委会都会根据活动的性质,详细筹划活动的流程,以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逐步推进。当然,每次活动也会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做相应的微调。但是,从活动的整体上说,基本上形成了模块化的操作模式。可以说,科学化、易操作的活动流程,是历届活动成功举办的前提。活动的具体流程有以下几个阶段。

2.1 筹备宣传阶段

2.1.1 宣传造势阶段:

作为徐州电视台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在活动开始之时,就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出现。以本台所拥有的多种媒体重拳出击,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宣传片在本台4个电视频道黄金时段多频次播放;在淮海网上开辟视频点播、感动推荐留言版或者开辟感动论坛;徐州广播电视报开辟感动专栏,报道感动人物事迹;有效利用户外媒体,悬挂大型喷绘展板,张贴招贴画,在全台形成了多媒体传播联动效应。

2.1.2 人物推荐阶段:

人物推荐采用市民自荐和单位推荐的方式。主办单位下发评选通知,各单位广泛发动,认真组织推荐。

2.1.3 线索征集:

历届评选活动,都要突出“感”与“动”的互动,因此征集的线索包括推荐的感动人物和感动事件。媒体不光要报道让人感动的人,还要报道受感动之后所做的事,关注感动和被感动的两方面,让“感”与“动”相互促进,让社会温情和谐。

2.2 活动启动、人物评审

2.2.1 活动启动:

半个月时间的宣传造势之后,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启动仪式简洁、朴实,与历届评选针对普通人物的宗旨相匹配。

2.2.2 人物评审:

由专家和市民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根据推荐材料对照标准进行初步评选,确定20名候选人名单。

2.3 采访展播及投票阶段

人物的采访工作早在筹备宣传阶段就已经开始。在播出感动候选人专题片的同时,徐州广播电视报和淮海网向观众发布信息,同时,接受来信、短信以及网络投票,最后由评审委员会结合观众投票结果,确定10名感动人物。

2.4 颁奖仪式

颁奖晚会现场,在舞美方面制作场面庄重典雅,设计与活动主题贴切,流程安排合理使晚会得以顺利成功完成。整台晚会流畅、热烈,突出一个“情”字,以情动人,以十大人物自身的人格力量感动人。

3《感动徐州》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总结

历届的《感动徐州》大型公益电视评选活动,在社会上都取得了良好反响。《感动徐州》活动定位为公益性活动,不夹杂任何的商业因素。入围人物来自于市、县区百姓,凭借自己的真实事迹入选为候选人,故事真实感人,市民们没有抵触心理,乐于参与到评选活动中来。

《感动徐州》大型公益电视评选活动母体来自于央视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活动在具体操作、运作过程学习和借鉴了央视的许多成功之处。为了能使活动更加顺利、成功的完成,活动筹备组曾前去央视请来《感动中国》组委会总导演、中国魅力城市评选活动的策划人康瑞,为活动出谋划策。同时,颁奖晚会邀请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李晓萌、柴静先后加盟,为晚会画龙点睛,使活动如虎添翼。

在感动人物事迹展播的纪实片制作过程中,许多新的表现手法被运用其中。活动组采编人员在采访制作片子的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改变以往陈旧的套路,大胆运用新的电视叙事手法,镜头表现、组接方法,结合贴切的音响效果,更富情感的配音描述表现。制作出来的片子,真实感人、亲和力强。

4《感动徐州》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延伸

每届《感动徐州》大型公益电视评选活动告一段落,可是,由此所带来的社会反响,并未就此打住。活动带来的“余温”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一些在活动中评选出的感动人物,还通过这个平台,走向了全国。例如,首届的感动人物,被誉为“当代保尔”的郑福生,他的事迹被央视发现后,专门派出摄制组来徐州,采制了三集专题片《爱而复生》在《东方时空》栏目播出。此外,八旬孝媳张公兰、捐髓救母的邵帅等,他们的事迹都是通过《感动徐州》的平台,而被更多的人所知晓,并先后被评为全国“孝老爱亲”模范。

为了使评选活动常态化,徐州电视台专门推出了一档以讲述你我身边感动故事为内容的全新电视栏目《感动》。该栏目把《感动徐州》从一年一度的评选活动,变成一个常态化、固态化的栏目,把镜头对准你我身边那些感人肺腑的人和事,去发掘那些还不为人所知的温情故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生活的细微点滴去诠释徐州人隐藏在豪爽大气下柔情、真诚、善良、慈善的特质,引领人心向善,树立“诚信友爱、慈善博爱、扶危济困”的文明徐州人形象,共同创建温情和谐、文明法治的新徐州。

2007年至今,每年的冬季,由《感动徐州》衍生出的“温情徐州慈善博爱”大型募捐活动,更是点燃了冬季里徐州爱心人士的善心之举,慈善的光芒笼罩着彭城大地,整个城市涌动着温情和谐的力量。一场以“温情徐州·慈善博爱”为主题的大型募捐活动,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爱心前所未有地凝聚到一起,高达上亿元的爱心捐款,见证着古城人民共同写下的,徐州慈善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5 结语

人间有大爱 篇3

亲情浩荡,

全家倾力阻击病魔

1992年4月的一天清晨,刘蔚清正准备起床,却觉得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怎么也动不了。她先后被送到洛阳市和郑州市的大医院检查,结果确诊患了系统性红斑狼疮。

医生说,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多系统、多器官,诊治困难,死亡率高,一般活不过6个月,就算幸运活下来,也需要不断筹钱进行后续治疗!每次治疗少说也要上万元,如果病情严重,做干细胞移植手术,费用高达近百万元,一般人家都承担不起。

刘蔚清绝望至极:“算了,不治了,早晚都是死。”可是,四姐弟坚决不放弃。父亲毫不犹豫地取出仅有的6万元存款,参加了工作的大姐、小妹一领工资分文不留交给父亲,用来和死神争夺刘蔚清的生命。

由于亲情的坚守,刘蔚清闯过了“活不过6个月”的断言,像火中凤凰重获新生,回到了她热爱的课堂,爱情之花也绽放了。可是,就在婚礼前一周,病情再度复发。男友吓跑了,绝望像潮水一样将她淹没。病魔加上比病魔更残忍的现实无情地将她击倒……

四姐弟匆匆赶到医院。大姐、小妹把近3年来积攒下来的和准备用于结婚的积蓄都掏了出来,加上父母的退休金,一共凑了5万多元,经过6个多月的痛苦治疗,刘蔚清又一次蹚过了死亡之河。

可是,病魔像幽灵一样纠缠着刘蔚清。2001年1月上旬,她的病又复发了,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她高烧不断,浑身浮肿,生命危在旦夕。医生无可奈何地说:“唯一的希望就是筹集30万元,立即做自体干细胞移植,不然就只有等待生命的结束。”30万元!刘蔚清一听,吃力地摇手:“不治了,送我回家,我不能再拖累你们了。”四姐弟立即围拢过来,坚决不同意。

四姐弟把自己所有积蓄全取出来,又四处借贷。30万元,四姐弟竟然齐心协力凑齐了!10月,医院成功地为刘蔚清做了自体干细胞移植手术。经过两年多的治疗,2003年1月1日,刘蔚清又一次战胜了病魔……

可是,病魔只蛰伏了5年,又向刘蔚清发起致命的攻击。2007年底,39岁的刘蔚清再一次被病魔逼到了生命的死角:关节剧烈疼痛,反复高烧,生命弱若游丝……她被送到郑州医院抢救。医生爱莫能助,无奈地说:“肝腹水、心肌衰竭、肾衰竭……如果不想留遗憾,就赶快给她拍个告别视频吧!”

医生的话让大姐一激灵,眼泪簌簌而下,她哭着恳求:“医生,再想想办法好吗?”医生建议打强心针,不过医生强调:“这一针可能会减缓病情,也可能一针毙命!”苍天有眼,强心针打下去,经过20多天的抢救治疗,刘蔚清的病情渐渐地缓和了。可是,医生叹息说:“这只是暂时的,如果病情再度发作,只有准备100万元,再做一次干细胞移植了。”

5年前,五姐弟倾尽积蓄才给刘蔚清做过一次干细胞移植,如今病魔穷追不舍,再筹100万元,这是足以压垮五姐弟的一座大山啊!刘蔚清想,就算兄弟姐妹们拼尽全力,筹集到这笔钱,只不过是让自己再一次接受痛苦的治疗,再一次延长一段生命。但是,下一次病魔来犯,又怎么办呢?这样延续生命还有什么价值呀?刘蔚清悲观到了极点,只想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既让自己解脱,全家人也得到解脱。

尽管刘蔚清放弃了治疗,但刘家四姐弟仍不肯放弃,他们把各自的所有积蓄掏出来,又各自想办法找朋友借,四姐弟筹到的钱加在一起,只有10万元!他们都非常清楚,这10万元如果投到醫院里,肯定连泡都不冒一个,到头来还是人财两空。怎样才能救得了老二呢?四姐弟面面相觑,不禁潸然泪下……

2008年4月的一天,五姐弟围在一起召开家庭会议,商量救治刘蔚清的方案。大家一致认为,100万元靠借已经不现实,如果刘蔚清的病再度恶化,他们手里仅有的10万元钱,根本救不了她,眼前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这10万元去创业,赶在老二的病恶化之前,赚更多的钱,才能拯救老二的生命。但拿10万元救命钱去创业,一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投资什么项目才能在短期内挣到100万元?

冒险一搏,

姐弟悲壮出征拍电影

刘蔚清听说要用凑到的10万元去冒险创业,首先泼冷水:“别瞎折腾了,听天由命吧!我能活到今天已经很知足了!唉,本来还想帮助其他病友,现在自身难保了。”而五弟刘宏辉却充满信心地说:“我看就拍电影吧!拍一部反映二姐创造生命奇迹的电影!如果成功了,不仅能给许许多多红斑狼疮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而且电影的票房收入还可以用来给二姐和像二姐一样的病友治病!圆二姐的一个梦!”

当导演!拍电影!这一直是四弟刘宏伟的梦想。1991年他高考失利,只考上洛阳工学院,他想复读后再考,可是那时二姐治病正需要钱,为把大学念完后尽早挣钱给二姐治疗,他暂且将梦想埋在心底。2006年他辞去国有企业的工作,终于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听了五弟的话,刘蔚清想了想,轻轻地点头。刘宏伟兴奋地对她说:“我的第一部电影就以你为原型,导演我们家的故事!你一定要支持我啊!”此时,刘蔚清脸上掠过一丝浅浅的笑容:“可以,但是现在我们只有10万块钱,拍得了电影吗?”用仅有的10万元钱去拍电影,是不是太冒险了?四姐弟反复掂量。两个姐妹和小弟都觉得拍电影不仅能帮四弟圆梦,而且能让二姐的生命故事留存人间、昭示后人,让二姐活着的价值得到体现,如果成功了,票房收入还可以用来给二姐治病。姐弟一致同意冒险一搏。

四弟、五弟的电影梦,现在成了五姐弟的梦想。有了这个撼天动地的梦想,刘蔚清渐渐看到了生命的希望,点燃了生命的激情,她的病情慢慢得到了控制,这更加坚定了刘家姐弟拍电影的决心。刘宏辉在灯下开始伏案撰写剧本。18年来,五姐弟紧紧相携,全力帮助身患红斑狼疮的二姐和病魔较量,一次次击退死神、一次次创造生命奇迹的画面渐渐浮现在眼前……

一连半个多月,刘宏辉每晚只睡三四个小时,眼睛熬成了“火眼”,实在太困了,就用清凉油涂一下眼皮……终于,他以二姐为原型,完成剧本《明天是否来临》。接着,两兄弟拿着剧本初稿上京城多方请名家指导,随后又进行了几次调整和修改,2009年初,剧本终于定稿。这年3月底,刘家三姐弟带着本应留给二姐治病的10万元钱悲壮出征。他们来到北京,一边跑剧本的审批,一边筹建公司。几经周折,剧本终于审批下来了,他们的公司——北京隆裕盛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注册了,四弟刘宏伟担任董事长,刘宏辉担任总导演。为了救二姐,刘宏辉也成了电影狂,他自学了很多有关电影的制作过程,为拍摄这部电影做好充分准备。

刘宏辉和妻子在郑州有一套8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他回到郑州和妻子商量把房子卖了。妻子流着泪说:“卖了房子,我和孩子住哪里呀?”刘宏辉无奈地说:“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了!租房住吧!”刘宏辉找中介公司30万元低价卖了房子。30万元,加上原来的10万元,有了40万元。虽然离目标近了一步,但是,40万元支付片酬都不够,还得继续想办法筹钱。姐弟3人反复商量后,决定找公司赞助。

于是,姐弟3个抱着剧本,分头行动。人家一听说拉赞助,门都不让他们进。跑了一天,一个公司的董事长都没见着;第二天还是无功而返……三姐弟在北京又奔跑了3个月,分文赞助都未拉到,可是他们从未想到过要放弃。

2009年5月,在一次同乡会上,河南老乡北京正坤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候晓莉,被刘家四姐弟亲情守护亲人的生命、想拍电影救亲人的旷世之举深深感动,伸出援助之手,愿意承担这部电影的后期宣传和发行费用,她还促成了名雅飞天的老板张勇谋为刘宏辉无偿提供拍摄电影的机器设备……这给绝望中的三姐弟增强了信心,他们继续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刘宏辉做期货的朋友鲁长剑借给了他50万元;一位热心的病友在与刘蔚清闲聊时,得知刘家兄弟要拍电影组建红斑狼疮基金,便主动借给他们60万元,希望他们拍出鼓舞人心的作品来;刘蔚清的几位朋友倾囊相助,共借了50万元,来表达对他们五姐弟的大力支持。就这样,他们共筹到了200多万元!刘宏辉感激涕零……

成就梦想,

人间大爱缔造生命奇迹

10月25日,北京阳光明媚。刘宏辉姐弟几个经过努力,《明天是否来临》剧组终于成立了,刘宏伟、刘宏辉分别担任导演和制片人。夜晚,华灯初上,三姐弟在长安街疯狂地奔跑,以此来释放内心的兴奋,他们在北京拼搏了18个月,历经500多个日日夜夜的煎熬,终于看到了一束希望之光。

刘宏伟、刘宏辉两兄弟开始招募演员。招募广告通过网络、报刊、宣传单等发布后,参加选角的人特别多,但多是电影学院还没毕业的学生。刘宏辉心里清楚,这部电影要成功,必须有大牌明星主演才行。可是,哪个大牌明星会跟一个一点经验都没有的导演合作啊?

尽管如此,刘宏伟、刘宏辉兄弟仍不肯降低选角标准,他们怀抱着剧本先后登门拜访了3位明星的经纪人,可是,刚进门,人家片酬费报价都不低于200万元,三姐弟被吓得急忙退了出来。他们本知道找大牌明星不可能,但又不愿放弃哪怕只有一线的希望。

11月上旬,刘宏辉三姐弟又拿着在医院给二姐拍的临终视频光碟和剧本找到影星陶虹的经纪人。经纪人开出的片酬也是天价,但听了刘宏辉讲述了二姐的故事和拍电影是为了救二姐后,经纪人给他们留下一句话:“我把剧本和光盘交给陶虹,看她愿不愿意接!”

在近乎绝望中痛苦等待了一个星期,刘宏辉喜出望外地接到了陶虹打来的电话,答应出演片中的女主角,并表示不要高片酬!刘宏辉姐弟又惊又喜,放下电话立即准备和陶虹合作的材料。谁知,第三天上午,陶虹的经纪人就打来电话:“陶虹不能出演了,她刚生孩子,未满月,丈夫、公婆都不同意她接片!”三姐弟立即像霜打的茄子。

刘宏辉姐弟又陷入无望之中,仍不甘心的刘宏辉又把剧本和二姐的光碟送到伊能静、蒲巴甲等明星的经纪人手中。几天后他打电话询问伊能静的经纪人,对方回话说:“伊能静2009年的档期全部排满了!你们找别人吧。”刘宏辉又一次跌进了失望底谷。

当天下午,刘宏辉正不知所措时,意外地接到伊能静的电话:“我在公司看到了你们的剧本,愿意低片酬出演女主角这个角色!我从12月到明年1月,只有19天的休息时间,你看19天行不?”刘宏辉高兴地说:“行!行!”刘家三姐弟还沉浸在兴奋之中,素有“好男儿”之称的蒲巴甲又来电话说,乐意出演女主角路馨茗的弟弟路天华。并且,他在低片酬的基础上自降了一部分片酬来参加演出,他们的片酬只占整部电影成本的20%,这是他们出演片酬最低的一部电影。

11月30日,《明天是否来临》剧组在北京举行开机仪式,接着转战河南郑州开拍,除了伊能静、蒲巴甲主演外,还有黄子腾、吴琼等29名演员参加了这部电影的演出。

自从开始筹拍电影以来,刘蔚清为了看到弟弟拍的电影,她每天按时吃药,凭着对梦想的追求,凭着强大的精神动力,她的病情一直非常稳定,这是梦想给她生命创造的又一奇迹。对此,她感到无比欣慰。

12月28日,《明天是否来临》在郑州杀青。刘宏伟和刘宏辉返回北京,继续電影的后期制作和发行运作。2010年4月底,刘宏辉兄弟完成电影的后期制作后,立即将影片送往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5月中旬,终于取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局颁发的《电影发行经营许可证》。

2010年6月1日,这部承载着刘蔚清生命激情的电影在北京举办首映式,中国第一个关注红斑狼疮的专项基金——明天(刘蔚清)基金也宣布成立。刘宏伟高兴地说,这部电影的票房收入每张电影票提取1元钱作为基金的启动资金,今后他拍的每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都会被用来为基金“输血”。

6月15日,《明天是否来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放映,引起了轰动效应,入围了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展暨传媒大奖。7月5日,《明天是否来临》在全国首次发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托起了刘蔚清新的生命希望。

7月26日,刘宏伟从北京赶回洛阳,参加刘蔚清的43岁生日。一进门,他激动得紧紧拥抱着刘蔚清:“二姐,我要谢谢你,是你成就了我的梦想!”刘蔚清也激动得泪雨纷飞:“我更要感谢你们,是不离不弃的亲情,让我一次次创造生命奇迹,一次次给予我生命的希望!”

也许是弟弟成功拍成了电影激荡了刘蔚清的生命,也许是刘蔚清看到了生命的明天,增强了生命的张力,她的病情一直保持稳定,9月1日,刘蔚清重新走上了她热爱的讲台。在三尺讲台上,她神采奕奕、激情洋溢,虽然病魔随时都可能夺去她的生命,可她却以激昂的姿态奔向生命的明天……

编后:在社会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刘家四姐弟的勇敢之举,不仅为病魔中的亲人赢得了生命的希望,还成就了两个弟弟的电影梦想,可谓皆大欢喜。这是一个充满亲情、友情和人间真情的感人故事。在大爱面前死神也望而却步,然而,他们这种举巨债创业的行为并不值得推崇,毕竟这其中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请大家切勿效仿。

栏目管理/葛文编辑/李建华

“傻子”有大爱,学习雷锋有感 篇4

——学习雷锋精神有感

现在某些层面对于雷锋精神的认识和学习,更多的是停留在一种表面的形式上。雷锋就简单成为了一个符号,学雷锋也成了应付了事,喊几句口号。于是,社会上也出现了对于雷锋精神的怀疑。似乎存好心,做好事成了一种“傻”的行为。提倡雷锋精神的人就是“傻子”,是会吃亏的。认为雷锋精神落后了,过时了,不需要在提倡了。

对于上面出现的观点,我认为是对雷锋精神的片面化认识,现在社会恰恰需要的就是雷锋这种“傻子”精神,这是人类社会中生存下去所必备的生存价值。

首先,我们要挖掘雷锋精神的实质,那就是一种大爱,是一种超越了小我对我们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对工作的爱,对生活的爱。人类永远都需要爱、渴望爱,爱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正如歌曲《爱的奉献》所言 “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在没有心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歌词谈到爱来给人类带来一种生命的动力,从而让我们能够以更好的心态,把握和经营自己的人生旅程。

从雷锋同志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那朴实、灿烂的微笑。从他的笑中,体会到春天般的温暖、体会到他发自内 心的快乐。雷锋帮助了别人、温暖了朋友,也快乐了自己。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爱,雷锋精神当然也永远不会过时。人类的和谐发展,正是需要我们有一种“傻子”精神,将我们的爱奉献出来,爱生活,爱工作,爱别人,爱自己。

其次,雷锋精神也体现了我们现在物质文明建设中所需要的各种素养。对于工作的热爱和追求,体现出了一种境界。踏踏实实的工作,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有一种“傻”的执着精神。下面对一些雷锋同志的名言,结合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作进行解读,更能清晰和深刻的了解到雷锋精神现实意义。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 , 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主人翁意识的体现,正是我们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追求。

“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体现了敬业爱岗,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这体现了集体主义,也就是团队意识,指点我们如何去合作,如何去沟通。“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钉子精神,钻研的精神,学习型员工。重视知识的力量,挤时间学习,补己不足,体现了工作中进取心。

可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对雷锋精神的解读也会更加深刻,也就会更加认识到雷锋精神的伟大意义。不走捷径,踏实为本的“傻子”精神正是我们不走弯路,科学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通过此次雷锋精神的主题学习活动,作为营运中心的一员,我有着更深的体会。营运中心作为维护综合业务系统安全运营的部门,秉承“规范管理,安全营运”的文化理念,在我们几年的工作中,围绕着综合业务系统的开发、试运行、正式上线、上线维护,这个工作过程无时不刻不体现了雷锋精神。

为了综合业务系统,大家为了一个目的,来自祖国各地,舍小家,为大家。默默无闻,勤勤恳恳。有的员工孩子刚出生就来参加系统开发,孩子几乎都是看着家长的照片长大 的。忘不了在系统的试运行阶段,任务重,人手少,为了保证我们的系统顺利进入运营,我们的员工就在地上铺上一块毯子,一干就是半年。我们一线的员工,他们朴实无华,任劳任怨。一心想的是如何做好我们的工作,让我们的核心业务系统更加平稳有效的运行,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对此我只能用“三感”来形容。那就是感动、感谢、感激。我为我们的工作而感动,感谢我们的领导和同事,为我们的工作而感慨,激励我上进。

对于未来雷锋精神的学习和发扬,有以下的思考:

1)与时俱进,以科学的发展观来认识雷锋精神。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对于雷锋同志的事迹和名言好要重温和交流,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工作;一方面,要挖掘我们身边的先进事迹,激励我们的员工。

3)学习的形式要生动有效。演讲比赛、电影观摩、研讨会等形式,让我们的学习更加贴近现代人的感受,更加深入人心。

附件1:什么是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雷锋精神是从雷锋同志的身体力行出发,不断的总结和完善的,我党的与时俱进的代表着先进思想的体现。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雷锋精神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爱国精神 无私奉献

2、爱岗敬业 勤俭节约

3、默默无闻 集体主义

4、助人为乐 热情似火

5、钉子精神 刻苦钻研

附件2:雷锋经典名言 1)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2)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3)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4)我们是国家的主人 , 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5)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6)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人间有大爱 篇5

六安市集中发放福彩助学金

8月22日上午,六安市2016年“福彩助你上大学”助学金发放仪式在沃尔特大酒店二楼举行,市委、市政府、市民政部门、福彩中心有关领导出席发放仪式。市政府副市长余泳在仪式上发表讲话,勉励准大学生们勤奋学习,自强自立。同时,对福彩助学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呼吁社会各界投身公益慈善,为构建幸福六安贡献力量。

此次六安市福彩助学金集中发放对象为金安区、裕安区、开发区、叶集区200名困难学生,每人获助学金 4000元,共发放助学金80万元,创下该市资助金额历史之最。与此同步开展的省级“安徽福彩圆梦大学”活动,六安市共有26名大学生将获得每人5000元的助学金。同时,霍山、霍邱、舒城和金寨县福彩助学金发放仪式也将陆续在各县举行。初步统计,今年六安全市福彩助学活动共资助 550名大学生,投入资金达175万元。

六安市福彩助学活动自2006年开展以来,共计投入福彩公益金818.5万元,资助了3232名学子,为贫困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充分体现了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

福彩助学惠及宿州寒门学子

8月19日上午,宿州市“共筑中国梦,托起明天的太阳”福彩捐资爱心助学金发放仪式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隆重举行。市人大常委副主任王克金,副市长李朝晖,政协副主席魏建华,市关工委主任刘统海、常务副主任胡兴超,市民政局局长黄健等出席仪式,宿城一中、宿州市二中、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的教师代表及受助的50名贫困大学生参加了仪式。

在福彩助学金发放仪式上,胡兴超副主任和黄健局长先后发表讲话,向即将跨入大学的莘莘学子表示热烈祝贺,向社会各界慈善人士以及关注福彩、支持福彩事业的爱心人士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期望受助学生能常怀感恩之心,传递福彩大爱,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受助学生代表在仪式上发言向举办活动的单位表达了深深的谢意。50名受助贫困大学生领取了每人3000元的福彩公益助学金。

据了解,此次宿州市助学活动由市关工委和市民政局联合开展,用15万元福彩公益金资助50名贫困学生,每人发放3000元福彩助学金。资助对象为父母双亡或因病、因残、因灾致家庭特别困难的,且今年考入大学的宿州一中、宿州二中、宿州学院附属实验中学学生。

除了此次市级助学活动外,宿州福彩还按省福彩中心要求开展了省级福彩助学活动,主要针对今年被本科院校录取的全省城乡低保家庭及孤儿考生,宿州市

29名贫困学子通过审核,将得到每人5000元的省级福彩爱心助学金。同时灵璧县民政局也拿出了20万元福彩公益金资助该县100名贫困学子。

从2005年以来,宿州福彩就连续多年开展助学活动,帮助该市众多贫困学子顺利走入大学校园,弘扬了福彩“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发行宗旨,充分体现了福彩公益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责任。

南谯区积极开展福彩助学活动

为彰显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发行宗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浓厚的爱心氛围,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加大福利彩票公益金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7月底,滁州市南谯区民政局第十一届“福彩助你上大学”活动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资助全区城乡低保、优抚、重度残疾全日制应届本科新生,活动未设名额限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资助。

为了增加本次“福彩助你上大学”活动的规范透明度,区民政局要求镇办所报的救助名单,要及时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申报救助人员不得在其他部门重复申请救助,如有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救助,区福彩办要逐一复核,并进行入户抽查,确保活动公平。

淮北福彩圆梦助学在行动

人间有大爱 篇6

2016年12月14日上午,从北京到南通的列车徐徐停在了站台,沈亚秋从车厢走了出来,在站台上欢迎的人群中,她一眼看到了捧着鲜花满脸笑容的“老爸”莫永鉴,便疾步迎了上去。莫永鉴给沈亚秋献上鲜花,开心地说:“习主席接见你们的镜头我在电视上看到了,爸真高兴!”

看到父女俩如此亲昵,周围的人们颇为感动。这位被沈亚秋喊作“爸”的老人,并不是她的生父或公爹,而是她丈夫前女友的父亲――

善良姑娘遇上有情汉,她承诺照顾好丈夫前女友父母

1997年春节后的一天,在江苏如东县童店乡文化站工作的23岁姑娘沈亚秋经人介绍,和如东县交巡警大队民警张恒俊见了面。交往中,细心的沈亚秋发现,张恒俊眉宇间经常透出一种让她心疼的忧郁。一次两人约会时,沈亚秋试探着问:“恒俊,你以前是不是有过感情经历呀?总觉得你身上有种忧郁的气质!”

面对女友的疑问,张恒俊讲出了一个伤感而又动人的故事――

1990年秋天,张恒俊从部队转业后进入一家化肥厂当工人,第二年和厂里的女工莫小惠建立了恋爱关系,两人爱得情真意切,帅气而又勤快的张恒俊很受女友父亲莫永鉴、母亲马桂兰的喜爱,老两口盼着一对年轻人尽快完婚,让他们早点抱上外孙。

就在张恒俊和女友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时,未婚妻却经常莫名地发烧,而且还时而出现流鼻血的情况,张恒俊陪女友到医院检查,莫小惠竟被诊断患上了白血病。面对突然而至的恶疾,张恒俊坚定地和女友站在了一起,和她共同面对不幸。此后的九个多月里,张恒俊陪着女友一路求医,但无情的病魔还是夺去了莫小惠年轻的生命。

老来丧女,而且是独生女,莫家父母陷入巨大悲痛中。女友离世后,张恒俊情绪十分低落。看到待自己如亲生儿子的女友父母一直无法摆脱丧女的痛苦,张恒俊压抑住内心的伤感,一下班就到老人家里,帮他们买菜做饭,做这做那,极力安慰他们。

尽管张恒俊跑前跑后,莫永鉴和老伴却摆不脱老来无所依的悲伤。为了让两位老人吃下定心丸,张恒俊坚定地说:“爸,妈,今后就让我做你们的儿子吧,我不会丢下你们不管。这是我和小惠的约定,也是我对她的承诺,我一定会代小惠照顾好二老后半生!”

此后,张恒俊履行着自己的承诺,一下班就往莫家跑。1994年,他考入公安系统,成了一名警察。虽然工作比以前更忙了,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承诺,有空就给老两口送去温暖。失去女儿,却多了个儿子,在张恒俊的安慰下,莫永鉴和老伴脸上渐渐又有了笑容。不过,老两口还有着一层隐忧,他们怕张恒俊结婚成家后,将来的妻子不愿意,张恒俊就是想尽义务也有心无力。张恒俊了解到两位老人的心思后,郑重向他们表态:“爸,妈,您们放心,我既便成家,所找的对象一定要善良有爱心,必须接受我要照顾二老的条件!”

听了张恒俊与前女友及其父母的故事后,沈亚秋被眼前这个有情有义的男人深深感动了。她动情地表明心迹:“恒俊,这件事情更让我认清了你的为人,我愿意和你一起去照顾两位老人!”

让张恒俊感动的是,沈亚秋在他们下一次约会时,主动提出去看望莫家老夫妇。莫永鉴和老伴看到张恒俊为他们领来一个温婉俏丽的姑娘,欣喜之余,又想起了去世的女儿,不由伤感起来。沈亚秋拉着马桂兰的手说:“阿姨,你们放心,我会和恒俊一起照顾好你们的!”

此后,张恒俊工作忙无法脱身的时候,沈亚秋就会提着礼物去看望莫永鉴夫妇。她不但陪两位老人聊天,还帮着买菜做饭整理家务。日久见人心,沈亚秋的表现让莫永鉴夫妇认定,张恒俊给他们找了一个贴心的闺女。

1998年5月,张恒俊与沈亚秋携手走上婚姻的红地毯。结婚典礼上,张恒俊特意把前女友父母请上台,当着全场来宾的面,他和新娘对两位老人深鞠一躬,郑重地承诺:“爸,妈,小惠不在了,我和亚秋会把你们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

照料重病“老妈”直至离世,把丧偶“老爸”接回家一起生活

婚后第二年,??恒俊与沈亚秋的女儿出生了,在给女儿取名字时,沈亚秋与丈夫商量,她想把“莫”字放到女儿的名字当中,张恒俊欣然同意。当他们把这个决定告诉莫家老两口时,莫永鉴夫妇感动得红了眼圈,经过一家人商量,张恒俊给女儿取名“张莫凝雨”。

沈亚秋坐月子期间,张恒俊工作繁忙。沈亚秋想让父母来帮忙,没想到莫永鉴和老伴把伺候月子的事情全包了,两位老人忙前忙后,照顾得很是尽心。

一晃,沈亚秋产假结束了,正当她和丈夫发愁孩子没人带时,莫永鉴老两口把照顾孩子的事情主动揽了下来:“你俩放心上班去吧,我们莫家的孙女,当然由我们来带!”

打那以后,小凝雨一直由莫永鉴夫妇照看着,没了后顾之忧,张恒俊和妻子得以安心工作。每到双休、节假日,沈亚秋和丈夫都会拎着鸡鸭鱼肉到“爸妈”家团聚,这个时候也是莫家最热闹的时候。沈亚秋和丈夫把所有家务都揽了下来,让辛劳一周的老两口歇一歇,他们做上一桌子菜,一家人亲亲热热地吃顿团圆饭。莫永鉴的邻居和亲友看到张恒俊夫妇如此有孝心,都替老两口感到高兴。

然而,就在马桂兰和老伴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病魔却向她露出狰狞的面孔。2006年春节后,马桂兰的身体出现异样,细心的沈亚秋也注意到了,她带着老人到县人民医院做检查,被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此后一段时间,马桂兰的身体经过治疗一直没有好转。沈亚秋和丈夫商量后,决定带老人到上海求诊,尽快查明病情。

2006年6月初,沈亚秋请假带着马桂兰登上了前往上海的列车。在上海瑞金医院,马桂兰被确诊为白血病。得知自己和女儿患的是一样的病症,马桂兰清楚这种病治疗的复杂与花费的高昂,死活不愿再治了。

沈亚秋察觉出老人的绝望心理,劝慰道:“老妈别怕,一切有我和恒俊,现在医学发达,这种病并非不治之症,治好了咱们还有很长的好日子要过呢!”经过沈亚秋耐心做思想工作,马桂兰才同意配合治疗。

从上海回来后,马桂兰一边接受保守治疗,一边在家里静养,牵挂着老人的病情,沈亚秋几乎每天都要打个电话,问一问老人的病情,提醒她按时服药,一有空便做些好吃的给老人送去。

?R桂兰每年要到县人民医院做两次康复性治疗,一年中有大半年住在医院。此时,张恒俊在离家很远的河口交巡警中队任中队长,工作特别忙,几乎腾不出时间来看护。沈亚秋利用早中晚时间到医院陪护老人,并给老人送去一日三餐。连年的治疗,马桂兰夫妇的积蓄花光了,沈亚秋把家里的存款取出来帮老人缴纳医疗费用。

看到自己连累了“儿媳”,又耗光了积蓄,马桂兰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闹着要出院。不让出院就绝食,任由沈亚秋苦劝,老人就是不肯开口吃饭。

马桂兰不吃,沈亚秋就端着饭盒在旁边笑盈盈地等着,半个小时过去了,沈亚秋仍端着饭盒等着“老妈”张嘴,看着满脸笑意的儿媳,马桂兰心有不忍,哭着说:“亚秋,你就让我出院吧,我会把你们都连累坏的!”沈亚秋动情地说:“妈,钱花完了咱可以再挣,你老多活一天,凝雨就有奶奶疼呀!”听着儿媳暖心的话,马桂兰乖乖地让沈亚秋喂起饭来。

沈亚秋的真情付出却未能留住老人。2011年,马桂兰到了弥留之际,望着病床前的一家4口,她眼中含泪,欲语还休,沈亚秋理解“老妈”的心思,她俯在老人耳边,哽咽着说:“妈,我知道你舍不得我们,放心不下爸,你放心,我们会好好照顾爸爸,为他养老送终!”听了儿媳的话,马桂兰这才安详地合上眼睛。

沈亚秋与丈夫操持完“老妈”的后事。看着失去老伴无比失落的莫永鉴,沈亚秋柔声说:“爸,跟我们一起去县城住吧,大家在一起方便些。什么时候你想家了,我和恒俊就送你回来看看!”儿媳的真诚邀请让莫永鉴心里暖暖的,他犹豫了一下,答应了。

与没有血缘的“老爸”亲如父女,获殊荣受到总书记亲切接见

莫永鉴与沈亚秋一家共同生活。让他感动而又不安的是,儿媳在照料他的同时,还照顾着另外与她没有血缘关系的两对老人:一对是张恒俊的母亲和继父,另一对则是张恒俊的大伯、伯母。

看到儿媳整天忙得脚不沾地,莫永鉴很是心疼,主动帮着沈亚秋买菜做饭,擦桌子扫地。沈亚秋让老人多歇歇。莫永鉴心疼地说:“孩子,你太累了,我能帮你多少是多少,另外,爸还想提醒你,这个家你最重要,千万别把身体累垮了!”听着老人暖心的话语,沈亚秋笑着说:“爸,谢谢你的提醒,我没有事儿!”

2012年11月,张恒俊的继父不幸诊断出肺癌晚期,沈亚秋和丈夫带着老人四处治疗,而在此时,女儿张莫凝雨正上初中,功课忙,需要人陪护照料,沈亚秋想聘个保姆,莫永鉴自告奋勇揽下了照料孙女的任务。

尽管沈亚秋倾尽全部心力,丈夫的继父和母亲还是相继离开了人世。料理完两位老人的后事,由于过度劳累,沈亚秋的身体变得很差,让莫永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2013年元旦过后,在莫永鉴的催促下,沈亚秋到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却被查出乳腺癌。面对这个结果,沈亚秋很快调整了心情:为了这个家,我一定要战胜病魔,尽快好起来!

从医院回来,在莫永鉴探询的目光中,沈亚秋只是轻描淡写地对老人说,她的身体没多大事儿,让他不要担心。直到沈亚秋和丈夫商定赴上海治疗后,莫永鉴才得知儿媳患的竟是绝症,怕给沈亚秋带来精神压力,莫永鉴强忍住内心的悲伤,坚定地说:“孩子,别怕,再大的事情老爸和你们一起扛!”

此后一年间,沈亚秋多次赴上海治病,前后经历了6次化疗,每次21天。身在异地,沈亚秋最担心的是家中读书的女儿。女儿在马塘中学读书,那里离家远,饮食起居无人照料不行。

想不到的是,沈亚秋住院后的第3天,女儿便打来电话,除了安慰妈妈不要牵挂她,安心治病外,凝雨还告诉母亲,爷爷为便于照顾她,在学校附近租了套房子,给她做饭,接她放学,晚上她作业写完后,爷爷才放心地去睡觉。

与女儿通完电话,沈亚秋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觉得自己虽然与“老爸”没有血缘关系,但老人待她比亲生女儿还要亲,自己生活上给了老人一些照料,老爸却用他的担当真诚地“回报”着这个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有这么好的老人是她的福气啊!

在上海治病的日子里,为了不让丈夫的大伯、伯母担心,沈亚秋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只是说自己出差了。一回到家,她便到大伯、伯母床前问候,一如既往地照料着他们。

怕沈亚秋太累,只要在家,莫永鉴总是抢着替儿媳做事。有一次,沈亚秋做了份香茹炖鸡面,盛到饭盒里想给大伯、伯母送去。这时,莫永鉴从外边回来了,抢过饭盒要替她送饭,沈亚秋不肯,没想到莫永鉴发火了,他吼着说:“你得爱惜自己的身体,我不想再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了,你和恒俊可是我最大的依靠啊!”说完,莫永鉴竟老泪纵横,这是沈亚秋第一次看到老爸这么伤心,她也止不住地流了泪。

多年的相处,莫永鉴和沈亚秋早已亲如父女,他痛失爱女留下的创伤早已被沈亚秋的孝心抚平。让莫永鉴暖心的是,因为家里病人不断,沈亚秋经常带他到医院全身体检,大小节日都给他备有礼物。和人聊天时,莫永鉴经常乐呵呵地说:“我现在过得很幸福,是在真正地安享晚年。”

沈亚秋的善良和大爱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她的家庭被授予2016全国“最美家庭”和“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主席的接见。此外,沈亚秋还入选“中国好人榜”并获得首届“江苏最美警嫂”荣誉称号。

让沈亚秋感动的是,她从北京领奖归来,老爸莫永鉴不但去车站迎接,还给她献上了鲜花,这对异姓父女的亲情故事也在当地成为佳话,人们对沈亚秋所付出的人间大爱纷纷致以深深的敬意。

人间有大爱 篇7

关键词:大爱,宽恕,启示

一、复仇及罪恶的始者——西斯克里夫

如果说爱可以使一个人变的高尚, 那么爱也可以同时使一个人变的丑陋、罪恶, 因为爱不仅能使人趋向于好的方向发展, 但如果因爱生恨, 那么这种因为爱情所引发出的恨将会是带有毁灭性的。而西斯克里夫正是后者的完美体现。

在我们的价值观中所体现的爱往往都是狭隘的、自私的、不容被别人侵占的, 由古至今大多数的人抱有的都是这样的态度。西斯克里夫就是这样一个爱的狭隘的人, 他把他的爱尽数地给予了他的最爱凯瑟琳, 而他的爱并没有得到回报, 最终凯瑟琳背叛了她自己。当凯瑟琳在应允林淳的求婚后, 凯西曾与她的女仆说过她其实是深爱着西斯克里夫的, 但身份与地位的不同不得不使她做出现在的选择。然而为爱而绝望的西斯克里夫并没有听到这一切。爱的力量是强大的, 当西斯克里夫在为爱而绝望的时候他的爱变质了, 这是一种由质到质的改变, 因为他的爱变成了一种可怕的恨, 复仇成了他惩罚爱人的手段。

他将复仇的魔爪首先伸向了他深恶痛绝, 对他曾经无比歧视的呼啸山庄主人辛德雷, 西斯克里夫豪丝不顾念老肖恩先生的抚育之情, 毅然决然地将辛德雷搞垮, 霸占了呼啸山庄, 最后使辛德雷在绝望中死去。接下来凯瑟琳也在生下小凯瑟琳之后带着对西斯克里夫满腔的悔恨离开了人世, 伊丽莎白在西斯克里夫的折磨下过世, 埃德加·林淳在一场重病中也去世了。看上去西斯克里夫已经大获全胜——他消灭了他的仇人、情敌和背叛他的人。但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似乎并没有想让这场爱情悲剧就此结束, 因为此时的西斯克里夫的人性已经完全地扭曲了, 他要毁灭与这爱情悲剧有关的一切, 这当然也包括他们的下一代, 复仇仍在继续。

二、呼唤人性的天使——凯瑟琳·林淳

在每一部像《呼啸山庄》这样以比较圆满结局收场的悲剧小说中, 都有一个可以呼唤人性回归的天使, 那么凯瑟琳·林淳正是《呼啸山庄》中的天使, 因为她拥有一种特质能够使她通过自身的行动感化那些被仇恨、复仇冲昏头脑的人重新找到最本质自然的人性。

凯瑟琳·林淳是凯瑟琳·恩萧与埃德加·林淳的结晶。她和哈里顿一样被西斯克里夫视为对两个山庄间报复的工具, 然而她用自己与生俱来的果敢、聪慧、善良, 使一切看上去变的很糟的境况变地截然不同。“她能像鸽子一样温顺驯良, 而且她有柔和的声音和深思的表情。她的愤怒从来不是狂暴的;她的爱也从来不是炽热的, 而是深沉的、温柔的。”即使父亲让她做一些她并不喜欢的事她也不会像她的母亲一样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因为她深深地爱着他的父亲。在小凯瑟琳的父亲去世后, 唯有小林淳是她最为亲密的人。她发现在哈里顿粗鲁的外表下有着一颗仁慈而无畏的心。她努力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哈里顿并且与其发展成为亲密的朋友。她用一本一本的书浇灌了哈里顿渴望增长知识的心田, 神奇的书籍搭起了年轻人爱的桥梁。这看上去很好的一件事却遭到西斯克里夫极力的阻挠, 因为他见不得别人拥有完美的爱情。而小凯瑟琳并没有因此放弃, 而是用她的聪慧、善良在时光的流逝中浸润着西斯克里夫扭曲的一面, 使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懂得了大爱的真谛。

对于一个存在仁爱之心的女人, 幸福的爱情比金钱更为重要。在这一点上小凯瑟琳要比她的母亲更明智, 因为她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敢于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而去不惜一切, 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的。对西斯克里夫她没有产生蔑视和仇恨, 而是用一种大爱、一种宽恕化解了以往种种的新仇旧恨, 小凯瑟琳的这些独特的品质正是作者想通过这一角色散发出来的。

三、人性回归路上的——哈里顿·恩萧

小哈里顿是辛德雷的儿子, 在他出世不久母亲就病故了。辛德雷受到精神刺激, 一蹶不振。西斯克里夫则乘机用欺骗的手段夺取了呼啸山庄的全部地产和房产, 然后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西斯克里夫想把年幼的小哈里顿变成自己当年的复制品, 以此报复辛德雷。

可贵的是哈里顿并不像他的父亲一般, 在哈里顿的内心深处是敦厚的, 有着人性积极的一面。同时, 哈里顿是幸运的, 因为他遇上了呼唤人性的天使——凯瑟琳·林淳。小凯瑟琳用书籍改变了哈里顿。

他们在冲破了一切阻碍之后, 学会了相互尊重, 他们之间不再有尔虞我诈, 怨恨、报复, 而是我们所想期盼见到的和谐的爱情2。对于西斯克里夫对自己所做的一切, 哈里顿也在小凯瑟琳的如天使般的召唤下明白了大爱、宽恕的真正意义, 他放下以往的一切, 向前去追寻他所向往的一切。

四、结语

通过分析西斯克里夫与新生代对爱的不同观念, 可以发现这部作品反映出一个主题, 就是“爱”的升华的过程。这种爱由最开始的狭隘的爱慢慢地升华到可以包容一切的大爱, 而这种大爱正是通过凯瑟琳·林淳这一代人所展现的。

许多人认为像大爱这种气节, 从古至今有几个人能真的做到, 但正是凯瑟琳这样的新生的一代做到了。从作者的角度来讲, 这显然是人类的一种进步。西斯克里夫作为老一代人, 他掌握的仅仅是我们所说的狭隘的爱, 只是想着如何为自己获取, 为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不惜去毁灭别人,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霸占”。而凯瑟琳的这一代作为老一代进化的产物, 尽管他们承受着老一代的苦难, 但他们并没有让悲剧延续, 因为他们从书籍中摸索掌握了大爱的真谛, 大爱的最大特点就是教会人如何宽恕, 叫人如何在该放手的时候果断地放手, 虽然大爱从某种角度来看不可能做到的, 但能够从中领悟到一点点, 那必将对人类是受用无穷的。这也正是小说给予现代人的重要启示。

在当今的社会像西斯克里夫这样企图霸占爱的人是不占少数的, 比如说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爱情不惜去毁坏他人的家庭, 在他们的价值观当中认为这是正确的, 因为他获得了自己想要的, 虽然我们在道德上认为这是错误的, 但这种现象并不是特例, 它在社会上仍是屡见不鲜的, 这实在是狭隘的爱的一种体现。殊不知在这种爱的背后不知有多少的悲剧在上演!学会包容、学会宽恕, 那么这个社会将会是更加和谐, 然而这毕竟是艾米丽心中的一种理想的境界, 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切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英][M], 宋兆霖译,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9.09

[2]、《和谐的再现人性的回归》杨恩莲, 时代文学 (下半月) , 2008年第十二期

小房子里有大爱 篇8

我当然知道好姐妹茉莉今天要来了,可这正是让我窝心的事儿。我和茉莉属于那种从小一块玩到大的死党,感情深厚,虽不是亲姐妹可是比亲的还要好。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大学,茉莉名落孙山之后便去了南方打工。不过茉莉还真是一块做生意的料,只几年时间便自己回家开了一家服装超市,去年和相恋几年的男友、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茉莉的家,我是去过的。上个月她过生日时,叫了我们一大堆朋友去玩。那是一栋两层的别墅,装修得金碧辉煌,奢华得让人咋舌,看得我眼花缭乱。特别是茉莉卧室的那张大席梦思床,据说花了一万多块钱,宽大柔软,还有按摩治病的功能。惊叹之余,大家纷纷感到有些失落:同样是女人,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茉莉昨天打电话说要来我这里。说实话,我有些不愿意。不为别的,只为自己那三十來平方米的小窝实在是寒碜至极,不敢拿出来示人。可是没办法,我又想不出什么理由拒绝她……想到这里,我忙穿上衣服,收拾凌乱的卧室。

“砰,砰!”肯定是茉莉来了,我忙过去开门。

果真是茉莉正风姿绰约地站在门口冲我笑。“啊,茉莉!”“小安姐!”我和茉莉紧紧地抱在了一起。正和茉莉说着话,丈夫回来了。连忙上来打招呼:“欢迎欢迎,经常听小安提起你,说她有一个漂亮能干的好姐妹,今天一见,果真如此啊!”说完围上围裙,钻进了厨房。茉莉朝我眨眼:“姐,你可真有福气,看姐夫多体贴你。”我说:“福气什么啊,到现在还蜗居在这么个破房子里。”

不一会儿,一大桌子香喷喷的菜便端了上来。我说:“茉莉别客气,做得不是很好,你随意吃啊!”茉莉说:“怎么会呢,我们夫妻俩都不怎么会做饭,我好久都没有吃到家常饭啦!”说完拿起筷子就吃,吃得满头大汗,嘴里还不停地叫道:“好吃,好吃!”末了,丈夫收拾碗筷去洗碗,茉莉说:“姐,到你屋里坐坐吧!”

一进卧室,茉莉的眼睛便直直盯在我那狭窄的小床上,我想茉莉可能在惊讶怎么有这么简陋的小床吧!哪知,茉莉却欢呼地叫了起来:“哇,好精致的小床啊!”

“哪能和你那儿比啊!”我红着脸说。

“谁说的?”茉莉忽然间转过身来,拉过我的手,沿床边坐下,淡淡地说:“姐,其实,我早看出来了,你总觉得自己在经济实力上不如我,显得有些自卑。其实,真正让人羡慕的是你啊!”

“你羡慕我什么?”我惊讶地问。

“ 羡慕你有一个幸福的家和一个爱你体贴你的好丈夫啊!”茉莉语重心长地说,“姐,就说这张床吧,虽然狭小,可是它已足够你们入睡了,两个人睡在上面,紧紧地抱在一起,该是多么温暖啊!虽说我有一栋大房子,还有一张大床,但每天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睡在上面,望着冰冷空荡的大房子,我的心中也是空空的!我的房子大,可是里面什么都没有,你的房子虽然小,但是里面装的是满满的幸福啊!”

我惊呆了,没想到一身珠光宝气的茉莉却能说出如此深刻的话来。是啊,丈夫虽然给我买不起宽大舒适的房子,可是他却一直心系着这个家和我; 他整天劳累,却依旧回来亲手做饭给我吃; 他虽然挣钱不多,却在尽可能地使我过得更好,生活得更幸福!原来,真正狭小的,是我因为攀比而日渐自卑的心啊!

上一篇:三类人员继续教育答案下一篇:镇安监工作总结Microsoft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