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走近老师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课时 走近老师(共8篇)

第1课时 走近老师 篇1

基础闯关全练

知识点一

1.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是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分不开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

②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

③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④教师自古以来就是最高贵的职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本题考查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排除。故选A。

2.观察下图,最能体现图片内容的选项是()A.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B.老师教给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C.老师太懒,不告诉学生那个字 D.老师也不认识那个字

B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老师是在告诉学生要学会查字典这个学习方式,B最能体现图片内容。A在图片中没有体现。C、D两项说法错误。故选B。

知识点二

3.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我们的老师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面对老师在教学风格上的差异,我们应当()A.对不喜欢的老师直接提出批评 B.只接纳、尊重自己喜欢的老师 C.接纳、尊重每位老师的“不同” D.拒绝和不喜欢的老师交往

C 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我们的老师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面对老师在教学风格上的差异,我们应当接纳、尊重每位老师的“不同”。C说法正确,A、B、D说法错误。故选C。4.老师的教学风格各有特点,如果你对某一位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太喜欢,你应该()A.从此以后拒绝再听,以示抗议

B.承认老师的差别,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 C.勉强听着,能听多少是多少 D.找机会与老师唱对台戏

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对待风格不同的老师。如果你对某一位老师的教学风格不太喜欢,你应该承认老师的差别,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B是正确的。A、C、D都是错误的做法,不利于和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不利于自己的学习。

能力提升全练

1.央视新舞台,献给最美乡村教师!用真挚的情感真实记录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品格。这种品格正是教师职业的诠释。由此可见,教师()

①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③对人类文明作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 ④都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本题考查教师的作用。仔细分析四个题肢,可知④观点错误。师生关系多种多样,并非所有的老师都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①②③说法正确。故选B。

2.有的老师幽默开朗、风趣且富有激情;有的老师严格认真,凡事一丝不苟;而有的老师却真实坦诚,从不掩饰或否认自己的错误,让人钦佩。这说明()

①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②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③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④为了让老师喜欢自己,我们要主动和老师交往,只说对老师的溢美之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看待风格不同的老师。由于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好老师的形象,我们喜欢的老师,风格可能不尽相同。但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因此,①②③是正确的。④观点错误。应排除。故选A。3.材料一 荷兰一名生物老师因为新颖的教学方法走红网络。为了教授知识,这位女老师竟然连换两套紧身衣,将人体内脏和骨骼“穿在身上”,现身说法讲解人体构造,引来学生惊呼。女老师此举在社交媒体上被疯狂转载,引来全球无数网友赞叹,称其“敬业和太拼”“让学生看得见、记得住才是硬道理”“无聊的不是生物,是教学而已”。

材料二 台湾一位名叫刘静的美女数学补习老师,用自演自唱的方式拍了一部关于三角函数的MV,让众多网友看呆。视频中的歌曲看起来像是音乐MV,歌词却全是三角函数的记诵公式:“sin从斜边飞出,cos自斜边掉落,tan总爱往上斜踢,正余弦平方和是……”“三分多钟的歌曲,虽然好听,但也不容易背吧?自演自唱,老师也蛮拼的!”

(1)荷兰老师因穿骨骼衣讲人体构造而走红网络,台湾老师因自演自唱三角函数的记诵公式让网友看呆,网友评价她们“敬业”“蛮拼”,说明了哪些道理?(2)你身边有这样“独特”而受欢迎的教师吗?请说说他们的故事。

答案(1)由于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要言传身教,爱岗敬业,创新教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成为受欢迎的教师。

(2)答案开放,符合题意,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回答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求学生答出不同老师有不同的风格和她们身上所具备的共性、优点。第(2)问比较简单,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回答即可。

三年模拟全练

1.甘肃陇南武都区地处秦巴山区与岷山的交汇地带,这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55岁的铁山村教师孟玉强3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而且每天都会护送孩子们回家。即使遇上雨雪天,山路泥泞难行,他也一直如此。上述材料表明()

①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这一职业是崇高的②教师对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值得我们尊敬

③我们不应该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

④我们应该冷淡和疏远老师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C 55岁的铁山村教师孟玉强发扬着不图回报的奉献精神,说明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和伟大,他们值得我们尊敬,①②正确。③错误,教师在我们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也是益友,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④错误,老师爱我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所以我们应该和老师亲近。故选C。2.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良好的尊师传统,如《子贡尊师》《张良拜师》《陆佃千里求师》《程门立雪》等。我们尊师,是因为()

①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②老师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③老师拥有最为丰富的知识

④老师有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A 本题考查尊师的原因。①②④均是尊重老师的原因;③说法绝对,应排除。故选A。3.在某国一度流行“电视老师”,该国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在上“电视中学”。有人认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老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了。你认为这种观点()

①忽视了师生交流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②忽视了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③充分肯定了信息技术的作用

④忽视了老师也在进步,完全可以超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⑤忽视了老师在与我们交往中给予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A 本题考查学生对老师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的理解与认识。虽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但这并不能取代教师这一职业。老师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人格有着较大影响。③④说法错误,①②⑤说法正确。故选A。

五年中考全练

1.在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工作岗位,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学生。她还把自己写的《石榴青春》一书拍卖所得5000元钱,捐给了家庭困难学生。“海伦?凯勒”刘芳老师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中,不正确的是()A.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提高学生成绩是最主要的,育人也很重要 B.人生难免有挫折,对于强者来说,会使人变得更坚强 C.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超凡脱俗的 D.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和奉献

A 本题考查学会与老师交往。材料体现了刘芳老师意志坚强,敬业奉献,关爱学生,热心公益。A观点片面,符合题意。B、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

2.在某中学九年级毕业晚会上,有位同学创作了“一支粉笔写就两袖清风,三尺讲台演绎四季晴雨”的对联。你认为该联的最佳横批应是()A.感恩父母 B.我爱我师 C.真情无价 D.友谊长存

B 本题考查对尊敬老师的理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一支粉笔”“三尺讲台”。这副对联是对教师工作的赞美,最佳横批应是我爱我师,与感恩父母、友谊、真情无关,故选B。

核心素养全练

某学校官方微博发了这样一条微博:昨天下午放学的时候,雨下得不小,前面一位老师,脱掉西装遮住学生们的作业,自己淋着雨的一幕,恰巧被后面的老师抓拍到……(见图)

(1)当你看到这条微博,你会选择________。A.转发 B.不转

(2)微博发出后,“老师雨中脱掉西装遮住学生们的作业”很快受到网友关注并成为热议话题,很多学生在看了这条微博之后留言。请写下你的留言。

(3)在讲到“师生之间”这一课时,小明提出一个观点:“对于老师,你可以不喜欢,但不可以不尊重。”你是否认同小明的观点?请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

答案(1)A或B。

(2)作业是学生们课后学习的证据,是他们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的体现。老师脱掉西装遮住学生们的作业,体现了老师的爱无微不至。

(3)赞同。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第1课时 走近老师 篇2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 即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及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本节课是一节阅读课,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 实现学生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 表达简单的个人观点和感受, 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提升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

【理论依据】

《外语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外语阅读理解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字理解、深层含义理解、评判或创造性理解。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的角度出发, 深入挖掘教材, 设计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 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推理判断和评判信息的阅读能力。

Wixson and Peters (1984) 曾比较清楚地揭示了阅读的实质, 即说明阅读是读者已有的知识与所读的文字信息、阅读语境之间的互动 (Reading is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meaning through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among the reader’s existing knowledge, the information suggested by the written language, and the context of the reading situation.)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体验使学生不断地与文本之间产生互动, 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的意义和生成。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话题是Relationships, 属于课标话题8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单元的四课分别围绕着与父母、朋友、宠物及周围人相处展开, 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 还能帮助他们与周围的人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体现出语言教学对学生全人教育的重要意义。本节课在此基础上, 通过宠物疗法话题, 来增强学生学会倾听和倾诉的意识。

本节课是一节阅读课, 所阅读的文章是一篇以实验为依托的说明文, 文中介绍了宠物帮助患儿改善病情的实验以及为何宠物能够帮助这些患儿的原因。动物辅助疗法 (Animal Assisted Therapy) 这项研究虽然看似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 但在现实生活中, 孩子对宠物话题很熟悉, 有一定的生活体验, 所以容易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 从而引发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 与文本形成积极的互动。文章篇幅适中, 主线突出, 适合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训练学生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和感悟等。本文有关宠物帮助患儿改善病情部分既是本课教学重点, 也是教学难点。在引导学生获取基本信息的基础上, 我设计了小组讨论活动, 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获取相关信息, 并以建构逻辑关系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清宠物特征和改善患儿病情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 播放相关视频,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宠物疗法的力量, 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发表看法。文章最后一句wonder at the power of pets在文中起着升华主题的作用, 我将以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理解。此外, 本文的标题Better than Doctors?比较特殊, 我将以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评价阅读内容,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本课的输出活动是以The Power of Pets为题进行演讲, 学生将运用本课所学语言, 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来完成任务。在本课结束时, 引导学生关注宠物特征在宠物疗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以此来提升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倾诉和倾听的意识, 有利于他们与周围的人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此外, 我设计了扩展阅读的课后作业, 进一步细化学生对话题的理解, 增加对话题表达的语言支持量, 并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本课书第二课时是一节听力课, 听力材料是一个有关宠物话题的街头采访。因此, 可以看出来本课书的两课时是同一话题下不同技能的训练, 相辅相成, 浑然一体。

【学生情况】

一、基本情况

授课对象是市示范中学直升班学生, 英语基础好, 思维活跃, 乐于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 对知识的渴求强烈。但是初二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 生理和心理变化很大, 部分学生缺乏自信, 且不善于沟通交流。所以有必要引导他们学会倾诉和倾听, 与周围人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二、已有话题和知识方面

(一) 话题:学生在宠物相关话题方面有生活经验, 容易产生共鸣, 但对于宠物帮助患儿改善病情的话题, 不甚了解, 基于此, 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调动学生兴趣。

(二) 知识:because和so引导的句型是本课的语法, 但是学生理解其意义, 所以对阅读不会造成障碍。第二课时将作为重点学习其用法。本课生词共16个, 通过课前调查问卷 (见附录1) 了解到学生已会12个。此前的词汇学习中, 一直培养学生利用上下文、构词法及常识猜词的策略, 但本文中出现的部分词汇, 如treatment, criticize, take notes, wonder at等还需要通过教师利用图片, 释义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扫清阅读障碍。

三、能力方面

学生获取篇章表层信息没有障碍, 但真正感受宠物疗法的神奇力量, 从而与文本产生共鸣方面, 以及深层理解文章主题和进行批判性思维上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四、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理解本文深层信息, 并迁移到实际生活交往当中可能是一个难点,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建构逻辑关系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清宠物特征和改善患儿病情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此基础上, 播放相关视频,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宠物疗法的力量, 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发表看法。输出活动设计了以“The Power of Pets”为题的演讲活动, 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解读文本, 让学生与文本互动, 使文章信息处处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最终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会倾诉和倾听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达到情感和意识的升华。

【教学方式】

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

【教学手段】

Textbook, PPT, Worksheet, Video, Blackboard

【技术准备】

Computer

1.充分关注学生, 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关注到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生日常交流沟通中出现的问题, 在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解读文本, 并与文本产生互动。

2.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教学活动围绕两条主线, 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一条主线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活动, 来培养学生获取、理解信息的能力, 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二条主线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从基于文本的口头表达到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的真实表达。

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重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预设功能, 同时也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 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在备课过程中, 还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的生成, 并利用学生可能的生成转化成教学资源, 提前准备好应对措施, 灵活设计教学流程。

教学反思

1.充分关注学生, 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关注到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生日常交流沟通中出现的问题, 在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解读文本, 并与文本产生互动。

2.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挖掘, 教学活动围绕两条主线, 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一条主线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活动, 来培养学生获取、理解信息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第二条主线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从基于文本的口头表达到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的真实表达。

《研究磁铁》(第1课时)设计 篇3

1.会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一块磁铁的磁力大小变化规律。

2.认识条形磁铁磁力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小的规律,知道什么是磁极,知道每一块磁铁都有2个磁极。

3.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了解磁铁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磁极、探究磁铁磁力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平底烧杯(掉有回形针在内的、并装有水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准备了一些做实验用的回形针,可是一不小心掉在了装有水的烧杯内,谁有办法,在不碰到水的同时又快又好地取出这些回形针。

生:我有办法,用吸铁石吸。生上台用老师提供的大磁铁沿杯子边缘吸出回形针。

师:吸铁石的科学名字又叫“磁铁”(板书磁铁),你怎么想起用磁铁的?

生:因为磁铁能吸铁。

师:你懂得的科学知识真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二)认识磁铁

师: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形状给它取名称,你认识黑板上的磁铁吗?(师挂出黑板)

生自由发言:条形、马蹄形(U形)、针形、菱形、环形……

(设计意图:拓宽视野、提高认识)

(三)探究性质

师:除了老师带来的,生活中还有其他形状的磁铁,请课后多留心观察。

生1:隔着物体吸铁。生2:指示方向。生3:相互吸引……

师:磁铁主要吸铁,除此还吸铬和镍,像这种吸铁的性质我们把它称之为磁性。(板书画线处)那磁铁各个部位吸铁的力量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实验,用磁铁各部位去吸铁,比比哪头吸得多。

(设计意图:结合常识、顺势引入)

1.实验(一)比较同一块磁铁各部位的磁力大小

师:怎样证明哪种猜测是对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磁铁。

实验前先请学生上台分别示范用磁铁两端和中间吸小铁钉的实验,师适当指导。

师请组长上台领取实验材料——装有许多小铁钉的信封和一块大条形磁铁。

生分组实验、填表、汇报(实验时师下位指导,汇报时师用展示台展示,并请其他小组补充)

师结合学生汇报小结:磁铁两端磁性较强的部分,我们称之为磁极。(板书画线处)

师:每块磁铁有几个磁极?生:2个。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研究相结合,保证实验质量)

2.实验(二)磁铁可以指南北

师:同学们前面说了磁铁除了吸铁的性质,还有指方向的性质。它的两极到底能指哪两个方向呢?

学生猜测,教师板书同时指导学生认识教室中的四方。

师:怎样证明呢?你能根据桌上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吗?

生:用实验证明,把磁铁放入泡沫中,等静止后观察所指方向便知。

师:实验时注意不能在附近放有与实验无关的磁铁,磁铁要放在泡沫中间,泡沫放在水槽中间。(边指导边示范)

生分組实验、填表、汇报(实验时师下位指导,汇报时师用展示台展示,并请其他小组补充)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行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思维)

3.实验(三)探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师:结合学生汇报小结:磁铁指北的极称为北极、用字母N表示,磁铁指南的极称为南极、用字母S表示。(板书画线处)刚才有个小组实验总是不成功,经过查找原因——原来有位同学故意在桌底藏有一块磁铁,你知道实验前老师说附近不能有其他磁铁的原因了吗?

生:因为两块磁铁靠近会相互产生影响。

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请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学生自主实验后汇报,师小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板书画线处)

(设计意图:结合失败的实验,查找原因,结合实际,顺势引入,自然过渡,体现真实课堂的生成。师逐步由扶到放,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实验方法。)

(四)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磁铁的哪些性质?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磁铁的性质?

学生小结磁铁的性质——吸铁、两端磁性最强、指南北、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师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司南(同时简介指南针是四大发明之一)进行总结:同学们,磁铁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课后请做个有心人,用你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你智慧的大脑去创造,争做小小科学家,好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做“小小科学探索者”,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五)反馈练习

如果有一块磁铁没有标明磁极,你有办法找出磁极吗?

四、反思与重建

指南北实验中所用泡沫的形状如做成圆形,所遇阻力最小,更易于完成此实验。与此同时如能准备较多的实验材料供学生选择效果会更好。

五、附板书

研究磁铁

主要吸铁—磁性 指示方向——N表北极、S表南极

两端较强—磁极 相互靠近——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第1课时 走近老师 篇4

九下第一单元 第1课 《我爱这土地》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4.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能独立完成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能根据需要进行缩写、扩写和改写。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6.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能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材分析】

1、《我爱这土地》这篇课文通过一只小鸟的歌喉抒发了对历经磨难的祖国的挚爱。这首诗文化历史感厚重,但主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教学时可重点介绍诗歌产生的背景,以及作者创作该诗时的沉痛心情;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这首诗的语言特点,重点放在体味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上。象征手法是这首诗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拟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通过“诵读感知—揣摩领悟—鉴赏熏陶”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引导学生研读诗歌,获得审美体验。

2、教学重点

领悟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教学难点

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七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几首现代诗歌,对于这一体裁已经比较熟悉,而且学生们也有朗诵和背诵诗歌的兴趣。

1、学生能够大体理解诗中情感,诵读这首诗,达到背诵的程度。

2、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音韵节奏、情感表达均了解不多。所以教学本单元时宜从指导学生掌握诵读现代诗歌的技巧入手,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的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含的情感及意义,引导他们领悟诗中丰富的人文内涵,逐步激发起他们赏读诗歌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理解诗中暴风雨,土地,河流,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2、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3、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4、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中所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1.情境创设:运用多媒体播放日军侵略中国的音像资料,创设学习情境。2.背景链接: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入侵中国,在这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华儿女纷纷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正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诗人艾青于1938年11月创作了《我爱这土地》,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恨。

3.作者链接:艾青(1910-1996),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9年赴法国学习绘画,开始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1932年回国,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因思想激进被捕入狱,在狱中写出了他的代表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诵读全诗,走进文本。可采用齐读、范读、跟读等形式。2.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全诗。

(1)关于全诗的思想内容——这首诗以鸟儿眷恋土地作比喻,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深情,从而鼓舞人民为民族的解放而斗争。(2)关于全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3.诵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 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为了增强诵读效果,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师作适当的诵读指导:(1)把握语气、语速,朗读这首诗时语气、语速应该是沉郁缓慢的。(2)注意节奏和重音。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4.诵读评价:

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全诗,并根据诵读指导的要求对诵读情况进行评价,可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

【设计意图】为了达成教学目标1、4

三、交流探究

【活动二】把握象征手法,品味诗句:

1、把握象征手法(1)了解象征这种修辞手法。(2)找出诗中具有象征性的意象,联系写作背景探究它们的象征意义。

2.品味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可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进行评析、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示例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中的“也”和“嘶哑”用得好。“也”表达了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感,语气坚定,具有感染力;“嘶哑”用来形容鸟儿的歌唱,给人以悲壮之感,可以把它理解为诗人为抗日救亡而奔波呼号。

【设计意图】为了达成教学目标2、3

四、综合建模 【活动三】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了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我爱这土地》

【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歌唱:土地

河流

黎明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象棋教案:第1课时 篇5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下中国象棋的兴趣。

2、了解中国象棋的起源;

3、了解“入静”;

4、了解棋德和棋子;

5、了解棋盘的构成和摆棋。

教学准备:立式中国象棋一副,书写板一块。

(先点人数,再点名,防止小孩子中途溜走。)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你们可以叫我方老师,也可以叫我方哥哥。

小朋友们,你们爱不爱象棋啊?……请大家跟我说一声:“我爱象棋,象棋爱我”……

有哪位小朋友知道象棋的起源呢? ……象棋在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如果下的好,还可以参加国家队,到时我们就可以拿到国家奖状,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或学习成绩的加分都大有好处呢。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最可信的一种是:象棋由印度传出,传到中国就变成中国象棋,传到外国就变成国际象棋,象棋的成型与秦朝末年的“楚汉相争”有联系,唐朝之前的象棋没有炮,加炮之后的象棋,由元朝开始,才和现代的象棋相近。

学下象棋,除了提高棋艺,更重要的,是要在学棋的过程中学会做人。

首先,我们要做到“礼貌”。具体要怎么做呢?有哪位小朋友可以说说?(需给予积极回答的小朋友奖励)……

下面请1个小朋友上来和我一起做示范,有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呢?……

下棋前,先和对方说:请多多指教。说完后,一起握手,再坐下。下象棋前,有一个是关于“入静”的方法,请各位小朋友一起跟我做做……眼睛闭上,不熟悉的小朋友,等到熟悉后再闭上眼睛,慢慢呼吸一口气,双手合并,掌心向上,再两只手分别向两边分开,等到转到最高点时,双手合并,掌心向下,再慢慢呼出刚刚吸的一口气。之后双手在合并的情况下,慢慢放到身体的下方。请各位小朋友再跟我做一次……(做完后),再请小朋友集体再做一次。

拿棋子时,需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拿,并轻拿轻放。下面请两位小朋友上来做做示范……

下棋时不能拍桌子、摔棋子或掀棋盘,如果要说话,需小声。下完棋后,胜利者在下完棋后应当礼貌地对对方说:“承让承让”,失败者需回应“多谢指教”。说完后,要摆好象棋,过后需检讨自己的缺失并改正。

再次,就是要学会“尊重”,什么叫“尊重”呢?有哪位小朋友可以讲讲?……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我们的棋力比对方好,不能嘲笑对方,也不能骄傲,如果输棋,不能发脾气,也不能给对方看脸色。

第三,就是要“互相学习”。我们碰到棋力比自己强的对手,不能嫉妒他们,反而要多向他们学习,从而增长我们的能力。小朋友们有没想到什么相关的小故事呢?……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这里的“三”,代表很多,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肯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第四,要“心静”。我们下棋的时候,不能东张西望或三心二意。小朋友们有没想到什么故事呢?……古时候,有两个小孩子在学下棋,其中一个很认真听讲,另外一个人经常分神,老是望着飞过天空的动物,经常想怎样吃它们。他们两长大后,听课的人下棋很厉害,基本无敌手,另外一个不听课的人,只能躲在草丛中不敢出来。小朋友们,你们想当哪一个人呢?……

第五,要“认真”。不能马虎或粗心大意,同时,我们在学习中也必须如此,上课的时候,不要分神。

第六,多和棋力比自己高的人下棋,如果能做到,棋力肯定可以大大上升。

好了,现在轮到最后一个,那就是要不怕失败。我们局势处于不利之时,不能马上放弃,应该努力扭转败势。如果我们输棋比较多,不能灰心丧气,必须要努力学棋,争取早日获得胜利。

总结一下,我们要做到讲礼貌、懂尊重、互相学习、心静、认真、不怕失败、多和高手对战。各位小朋友,你们有没信心做到呢?

我刚刚讲完象棋要养成的习惯,接下来的,就是要讲棋艺了。这里要问个问题,哪些小朋友懂摆棋和走棋呢?哪些小朋友从来没有学过下棋呢?……请会下棋的小朋友各自找个伙伴,先练习下棋。请没有学过下棋的小朋友坐在一起,听我讲怎样下棋。

首先,我们要认识棋。这两个是兵和卒,他们是一样的,只是写法不同;这两个是炮和砲,也是一样的;这个是马的繁体字“馬”;这个是车的繁体字“車”,在象棋中读“JU”;这个是相和象,是一样的;这两个是士和仕,是一样的;这两个是将和帅,也是一样的。请问各位小朋友,我刚刚说了什么呢?说一次来听听听(然后再复述以上的内容)。

再次,我们要认识棋盘。

1、棋盘,是完全相同的两部分相对组成的,就一方来说是,是由5条横线和9条竖线交叉而成。

2、中间有一条空白的横道,象征着界限,写着“楚河”“汉界”,叫“河界”。合起来就是横十竖九的完整棋盘了。“河界”中间虽然没有线,但是不论横走或者斜走都和有线是一样的。只是有些子不能过河。

3、每一方直线的序号标法,从右往左,依次为1-9路,双方刚好相反。红方用中文数字,黑方用阿拉伯数字。

4、双方阵营的一、三路横线与4、6路直线的方框内有两条对角线,组成一个“米”字,称为“九宫”。

5、这条叫“卒林线”。

第三,要学会摆棋(演示)。象棋的棋子是摆在交叉点上的。以红方为例:(学生示范摆和老师讲解结合,边讲边试着摆)

1、五个“兵”。

隔一路,一字排开摆在自己这方阵地的第2条横线上。

2、两个“炮”分别摆在2路和8路与第3条横线的交叉点。

其他棋子都摆在底线上:

3、两个“车”对称地摆在1路和9路上。

4、两个“马”摆在2路和8路上。

5、两个“相”摆在3路和7路上。

6、两个“士”摆在4路和6路上。帅摆在底线当中,5路上。

红方的棋子这样摆,黑方的棋子你会摆吗?请1位小朋友上来展示展示,有谁自告奋勇呢?……

每方的象棋有多少只?总共又多少只呢?

请问各位小朋友听明白了吗?大家说说我刚刚说过什么吧 小朋友们学的不错,下面我布置作业:

1、复习下象棋需要形成的良好习惯。

2、复习棋子的走法和棋规。

下节课,我会提问的哦,小朋友们记得完成作业。请刚刚听课的小朋友回忆下一我所讲的内容,也要认真看看发给你们的资料。

请在下棋的小朋友们暂停下棋,看看我发给你们的资料,看完后,如果都懂,可以继续下棋,如果有什么不理解,一定要问我哦,下象棋的习惯、棋子的走法和棋规是必须要懂的。

(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就让他们练习下棋,如果时间差不多,可以组织下课。)

小朋友们,下课的时间快到了,要布置的作业啦,下节课要检查的,大家记得完成。

我布置的作业是:

1、复习下象棋需要形成的良好习惯;

2、复习棋子的走法和棋规;

3、复习棋盘的构成;

4、复习象棋的“入静。下课…..第1节课,我的上课思路是:

1、让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象棋;

2、教会小朋友棋德和礼仪;

3、让完全不懂下棋的小朋友先认识棋盘和棋子,让懂基本棋法的小朋友各自练习下棋;

第1课时 观察物体 篇6

观察物体(三)

第1课时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例2及练习一第1~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xkb1.com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

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xK1.Co

m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教学例1

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结果汇报。X|

k

|B|

.c|

O

|m

(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3.学生探究。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w

W

w

.x

K

b

1.c

o

M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4.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w

W

w

.x

K

b

1.c

o

M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如下图。

③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④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⑤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如下图。

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教学例2

我们已经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物体的图形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http://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从前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摆立体图形。

1.投影出示例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从前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X|k

|

B|

.c

|O

|m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X|

k

|B|

.c|

O

|m

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练习一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交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教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教材练习一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教材练习一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X|

k

|B|

.m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

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第1课时 走近老师 篇7

一、学情分析

关于乙醇, 学生在初中化学接触过, 教材中简单地介绍了它的用途;与此同时, 乙醇又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学生情绪与心理都容易兴奋, 能自然产生探究欲望。所以本课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 引导学生对“能力生长点”进行探究、挖掘, 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升学习能力都将大有帮助。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催化氧化反应。

(二)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 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 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2.在教学过程中训练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类比、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与乐趣, 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 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实验, 规范操作,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 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 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验探究, 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点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 重点掌握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乙醇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 (与活泼金属钠反应、催化氧化反应、燃烧) 。

四、教学难点

有机化学反应中, 官能团的性质及断键的方式是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是学习乙醇分子在反应中的断键方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 我借助“熊出没”视频, 创设教学情境, 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也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乙醇展开。

借助“小猪化学分子结构模型编辑器”, 把乙醇的结构变得可视化, 大大减轻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的压力, 并使乙醇的性质, 尤其是取代反应的分析变得轻松熟络。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实验的展开、活动与讨论的穿插、学生动态生成的采集与利用, 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体现了新型的课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学、对话、协商、合作。

在板书方面, 套用评课老师的话, “借助思维导图, 构建课堂板书, 貌似漫不经心, 实则巧妙至极”。

但是, 在介绍啤酒的酒精度数的时候, 存在知识错误;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还有改进空间。

第1课时 走近老师 篇8

1.新授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

化学式计算是基于微粒知识和化学基本用语知识的化学计算教学内容。

2.新授教学内容与原有教学内容的联系

沪教版九年级初中化学教科书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奥秘》的教材内容分为三节,化学式计算属于第3节的最后一部分教学内容。

在这节课前教材呈现了元素、化合物、分子、原子、元素符号、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诸多抽象概念。化学式计算则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并规范书写。

3.新授教学内容在后继教学中的运用与发展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进行化学式变式及拓展计算(元素质量或化合物质量相当计算、与微粒的联系计算、含杂计算等)的重要基础。

二、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化学式计算第1课时的教学前,学生必须具备以下起点能力:

(1) 知道元素符号的直观涵义:表示一种元素及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2) 知道元素符号隐含的量涵义:可根据元素周期表查得该元素的1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从而建立元素符号与Ar之间的联系。

(3) 知道Ar与原子的真实质量(m)成正比,能反映出原子的真实质量的大小关系。

(4)清楚化学式的直观涵义:

①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

②表示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5) 会根据化学式和Ar计算相对分子质量(Mr)。

(6)从宏观到微观的想象能力,明确宏观物质是化学式中组成元素原子按比例的无限重复。

由于起点能力的相关知识技能分散在化学式计算教学前的第三章各内容中,为了唤醒学生清晰、准确的记忆,确保起点能力的具备,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通过回顾、练习进行梳理归纳。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化学式和Ar求得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

(2)能根据化学式和Ar求得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ω)。

(3)能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进行元素质量和化合物质量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1)初步体会“构建模型”的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根据化学式中的原子、分子的相对质量比关系可计算宏观的元素、化合物质量比关系,初步形成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3)掌握化学式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能用规范的化学语言正确书写有关计算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量的角度深化对化学式的理解,增进对“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的认识。

(2) 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求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2)求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

难点:(1)对化学式中的Ar、Mr间的比等于对应的元素、化合物的真实质量比的理解;(2)相关计算格式的规范书写。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复习(确保学生起点能力水平)

①元素符号的涵义

元素符号一种元素(直接看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直接看出)相对原子质量(Ar)(隐含,查得)

如H氢元素1个氢原子Ar(H)=1

O氧元素1个氧原子Ar(O)=16

因为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原子的质量,所以1个氧原子的质量是1个氢原子的质量的16倍。

(2)化学式的涵义

化学式物质的组成元素(直接看化学式中的元素符号)

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直接看化学式中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码)相对分子质量Mr(隐含,算得查一查,乘一乘,加一加)

如:H2O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原子构成Mr(H2O)=(1×2)+16=18

(3)水分子模型

引导学生画出水分子的模型,如图1(a)所示。(出示用气球扎的水分子模型)

图1水分子模型

2.导入(结合学生的起点能力)

(1)既然元素符号除了有直观涵义外,还有可表示Ar的隐含的量的涵义。那么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不是也含有更深层次的量的涵义呢?

(2)根据Ar(H)=1,Ar(O)=16,在刚才所画的水分子结构模型内填入数字,得到图1(b)。据此容易算出1个水分子中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的质量比为(1∶8),2个氢原子占1个水分子的质量比为(2/18),1个氧原子占1个水分子的质量比为(16/18)。从而引出这节课要挖掘的内容——从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式的涵义,进行化学式的基本计算。

2.新知教学

(1)探究一: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

例1求水中各元素质量比

【结合水分子模型讲解】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水分子聚集而成,而每1个水分子由2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既然每1个水分子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想知道水(许多水分子的集合体)中氢元素(氢原子的总称)、氧元素(氧原子的总称)的质量比关系,完全可以“以偏概全”去研究其中的任一水分子所含的所有氢、氧原子的质量比。

所以,刚才算出的1个水分子中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的质量比1∶8,就已经是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了。当然,解题时需要规范书写计算格式。

【示范解题】

解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得,

nlc202309012043

m(H)∶m(O)=Ar(H)×2∶Ar(O)=1×2∶16=1∶8

【模仿练习】计算二氧化碳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拓展练习】计算尿素[CO(NH2)2]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小结】从量的角度挖掘出了化学式的隐含涵义:根据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可求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具体方法为:化学式中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乘以该原子个数(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码n)之比,即Ar×n之比,可概括为:查一查,乘一乘,比一比。

同时,通过计算我们进一步理解了纯净物确实有固定的组成,而化学式则从量的角度反映了这种组成。

(2)探究二: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

例2求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结合水分子模型讲解】

同理,任何一个水分子中所含的所有氢(氧)原子与这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比可代替氢(氧)元素与水的质量比。

刚才算出的1个水分子中2个氢原子占1个水分子的质量比为2/18,就已隐含着水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了。

【示范解题】

解w(H)=Ar(H)×2Mr(H2O)×100%=1×218/100%=11.1%

【模仿练习】计算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拓展练习】计算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小结】从量的角度再一次挖掘出化学式的隐含涵义:根据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可求得化合物中元素R的质量分数。从中又体会到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

R元素的质量分数=R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中R的原子个数R所处的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即w(R)=Ar(R)×nMr(R所处的化合物)×100%

(注意:w的值应为百分数或小数,不可为任意分数)

(3)探究三:元素质量和化合物质量的换算

例318 g水中含有多少克氢元素?

同学们根据水分子的模型和图内填的Ar的数据,很快就能推测出18 g水中含有2 g氢元素。

【分析讲解】

同学们从数学学习中已掌握根据部分占整体的质量分数进行整体和部分的转换方法。这道题中已知水的质量(整体),求氢元素的质量(部分),必须知道水中氢的质量分数,而这个质量分数正是化学式已隐含提供的信息。

【示范解题】解18g×Ar(H)×2Mr(H2O)×100%=18g×218=2g

【模仿练习】多少克水中含有1g氢元素?

【拓展练习】①60 g尿素中含有多少克氮元素?

②多少克尿素中含有14 g氮元素?

【小结】元素质量(部分)和化合物质量(整体)的换算方法是:利用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w)进行,这种解法的关键是必须会从化学式中挖掘出相关的元素质量分数。

其换算关系如下:

m(化合物) ×w(元素) ÷w(元素) m(元素)

3.课堂总结

(1)化学式的涵义可概括为2看3算:

化学式

物质的组成元素 (看)

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看)

相对分子质量Mr (算)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算)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w(算)

(2)还可以利用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w)进行元素质量和化合物质量的换算。

4.巩固练习

长期摄入过多的食盐(NaCl)对人体健康不利,它会导致高血压、骨质疏松等。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请回答:

(1)苹果酸钠盐含有 种元素;

(2)苹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

(3)苹果酸钠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4)苹果酸钠盐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

(5)苹果酸钠盐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6)若某病人每天食用15.6 g苹果酸钠盐,则该病人从苹果酸钠盐中摄入了多少克钠元素?

(7)每天食用的15.6 g苹果酸钠盐,相当于食用了多少质量的食盐?

五、教学效果与反思

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新授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从元素符号量的涵义入手,结合水分子的模型,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和理解,降低了知识跨度,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式中量的涵义,并进一步体会到“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通过示范教学和模仿练习,使学生清晰掌握初中化学式基本计算的解题思路、方法及其书写格式,继而从原理上理解了可以根据化学式进行定量计算的重要依据:真实质量比等于相对质量总和之比。

这种教学方法和学生由此获得的定量处理问题的能力可以涵盖后继化学方程式涵义和计算的学习。从而初中化学的3种基本化学用语可以从量的角度形成层层递进的一条知识线:元素符号(表示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及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中各物质质量比)。

(收稿日期:2014-10-27)

上一篇:腹泻病门诊工作制度下一篇:货物搬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