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生物(精选8篇)

古生物 篇1

纪委会议事规则

为了加强纪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在上级纪检部门和所党委的领导下,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提高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水平,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则。

一、议事原则

1、坚持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原则。在所党委和上级纪委的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保证中央与上级党委、纪委的政令畅通。

2、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充分酝酿、协商和讨论,允许发表各种不同意见,并严格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

3、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根据集体决定和分工,纪委委员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创造性地做好工作。一班人要团结协作,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4、坚持严守秘密的原则。凡带有保密性质,以及讨论过程中的不同意见,与会人员要严格保密,不得外传。

二、议事范围

1、传达学习上级党委、纪委发布的有关条例、规定以及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结合本所实际,研究贯彻落实的方案和措施。

2、审议纪委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阶段性工作安排或专项工作。

3、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和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科院决议在我所的执行情况。

4、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审议决定对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的纪律案件的立案;组织案件检查和审理;决定或取消对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纪律处分;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审议决定对党组织和党员申诉的处理意见或复议、复查结论。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党

员干部进行责任追究。

5、讨论纪委自身建设的有关问题。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工作实际,组织制定和审批相关制度。

6、审议通过向上级纪委、所党委的重要请示或报告。讨论通过纪委的重要决议、决定、通知。

7、研究决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党内监督、党的纪检工作和纪检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其他重大问题。

三、会议要求

1、纪委会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必要时可以临时召开。纪委会由书记召集并主持,书记外出时,由书记委托副书记召集并主持。

2、会议议题由纪委书记、副书记根据情况确定。委员如认为有问题需要在纪委会上报告或讨论,可事先向书记或副书记提出,经同意后纳入会议议题。

3、纪委会每次举行的日期和议题,(除临时召集的外)一般提前一天以上通知委员。委员必须按时出席会议。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出席会议时,应在会前请假。对会议议题如有意见或建议,可在会前提出。

四、议事规定

1、纪委会必须有半数以上委员到会方能举行。讨论重大问题需要有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出席方能举行。对重大问题和要作出决定的事项,应事先向党委报告,征求党委的意见。

2、纪委会在决定问题时,应经过充分讨论。对重大问题作出决定时,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决。表决时,必须有到会半数以上的委员同意, 方能形成决定。

3、在讨论问题时,各位委员都应发表同意、不同意、保留意见或缓议等明确意见。在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意见基本一致的可口头表决,会议主持人将各委员的意见集中、归纳,并征得各委员同意后,作为委员会集体意见。经充分讨论,意见仍不一致的,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

4、对重要问题发生争论,意见分歧较大或者有重大问题不清楚 的,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人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表决。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或向党委、上级纪委汇报请示后再行讨论、决定。

5、在涉及重大案件和对违纪党员的处理时,尤其要持慎重态度,坚持按“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的方针办事。

五、议决事项的落实

1、每次纪委会结束后,决定的事项,有必要行文的,由副书记负责起草,书记审核签发。

2、纪委会讨论决定的事项,要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由纪委书记、副书记或分工负责的同志抓紧落实。明确由其他部门负责落实的问题,由书记或副书记负责传达、催办落实。落实和办理情况要在下次纪委会上进行简要汇报。

3、对决议的执行情况,书记有检查督促责任,副书记负责处理决定的执行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

六、议事纪律

1、纪委会通过的决定和文件,由纪委会确定传达、公布、上报的时间和方式。凡带有保密性质,不宜传达、公布的事项,以及讨论过程中的不同意见,与会人员要严格保密,不得外传。否则要严厉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对纪委会作出的每项决议,所有成员都必须坚决执行,任何人无权改变。如对决议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可以建议提请下次会议复议,也可以向上级纪委或所党委反映。但在没有作出新的决议前,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和执行,在言论和行动上不得有任何反对的表示。

3、若会议所讨论的问题涉及委员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本人必须回避。

古生物 篇2

一、山东莱阳白垩纪公园

( 一) 恐龙化石地位坚不可摧。被称为“中国恐龙之乡”的莱阳, 是考古人员发掘和探究的重要地点。白垩纪里面储藏着大量的恐龙蛋化石, 地貌齐全, 是许多古生物之最。莱阳市的化石种类繁多。在上世纪20 年代期间, 谭锡畴作为我国第一地质学家在莱阳市挖掘到大量的鱼类昆虫, 植物化石和恐龙骨骼。由此, 我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就是莱阳。50 年代期间, 杨钟建作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在金岗口村发现中国新成立以来第一套较齐全的恐龙化石骨架。在2010 年, 获得国家青年杰出基金的汪筱林, 同时又作为古脊椎所研究员领导科考人员在金岗口实行了大量的发掘, 时间长为2 个半月, 其中发现了很多的恐龙化石和恐龙峡谷。这些恐龙峡谷的条纹很深, 里面富含很多的恐龙蛋及恐龙化石。莱阳市“中国恐龙之乡”在2010 年11 月被正式命名[1]。

( 二) 继续开展白垩纪的研究与保护。破坏不仅有人力的破坏,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破坏是自然的破坏, 中国有大量的恐龙化石和历史遗址经受常年自然的侵蚀, 一些生物化石已经没有研究的价值, 所以我国科考队员对容易受自然破坏的古生物化石和遗址进行实地保护。近几年来, 有些化石及其剖面始终保持原状。但有一些含有大量化石的剖面, 科考人员使用各种粘黏剂对其进行分析和实验。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粘黏, 在自然条件破坏下, 一些化石层在冬季由于受寒冷的袭击, 夏季受暴雨的寝室, 一些化石层已经残破不堪了。所以科学人员在化石层面选取细碎的化石进行自然风化原因的考察。然而结果现象表明, 在比较潮湿的地区上, 是造成化石被破碎的主要原因。

二、莱阳恐龙古地层

( 一) 保护建议。科考人员在我国莱阳市里发现了第一具恐龙化石, 地貌绵延连续, 是研究莱阳群恐龙化石的重要依据。在莱阳市内, 有丹霞地貌。地貌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与价值性, 然而由于受自然和人力的破坏, 地貌情况日益严重, 所以科考人员觉得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对这一奇景进行加强与保护[2]。

( 二) 恐龙谷的具体情况。恐龙谷位于白垩纪公园内, 里面共计10 余条‘U’型和‘V’型峡谷。然而恐龙谷又属于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 它是指由红色的砂岩经过长时期的风化剥离和流水的侵蚀, 形成了许多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是由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着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各样的丹霞奇峰的总称, 景象非常美丽壮观。

( 三) 莱阳之乡的新发现。莱阳位于山东省, 早在1923 年的时候, 就有科考人员发现了比较整套的谭氏龙, 从此以后, 就有许多有名的考研学家发现过多多少少的化石, 并且研究结果已经发表。莱阳恐龙研究达到高峰是在1957 年, 动物骨骼研究所人员在金岗口发现了“青岛棘鼻恐龙”这一发现, 把恐龙研究推到了一个新高潮。在20 世纪60 年代以后的40 年, 莱阳恐龙便属于消弭状态, 很少再有人去关注, 但是也正是在这个期间, 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科考人员又发现大量的恐龙化石, 数量繁多, 这就表明恐龙化石问题并没有就这样结束。白垩系地层出露连续、完整, 富含恐龙和恐龙蛋化石,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3 个非常著名的白垩纪生物群, 这是在我国乃至全球绝无仅有的一次重大发现。

三、研究恐龙化石的重大意义

( 一) 恐龙的化石。由于恐龙死后, 身体里的软组织因为腐烂破坏而消失, 身体上的一些骨骼 ( 包括牙齿) 等一些硬体组织大量沉积在泥沙、石头中, 处于长时间的隔绝氧气状态下, 又经过几千万年甚至于上亿年的沉积的作用, 骨骼完完全全的被石化而得以保存永久, 另外恐龙在生活的遗迹下, 例如脚印痕迹等有些也可以被石化成化石而得以保存下来。等到恐龙死去的时候, 并很快的被沉积物或者水下的一些泥土、泥沙所覆盖的时候, 石化过程就漫长的开始了。在这些沉积物中有许多的非常细小的颗粒, 它们会在尸体的表面形成一层层松软的覆盖物。这些覆盖物可以保护动物的尸体不能受到食腐动物的伤害。然而一些矿物质在地底下往往会被分解和重新组合, 从而变得更加的坚硬, 于是这一过程便被称为‘石化过程’。然而随着沉积物的不段加厚, 遗体越埋越多, 最后便成了化石。在这个过程里, 时间是非常漫长的, 并且在这过程中, 还存在着很多未知的危险。在这巨多的化石石化过程中, 周围一些岩石很可能会因为弯曲最后导致变形, 这样化石发育不好, 就很容易被挤压[3]。

( 二) 恐龙的重大意义。大千世界, 无奇不有, 恐龙是被真实证明存在过的生物, 恐龙灭绝更是一个奇特的事情。自从人类发现了恐龙开始, 科学人员就没有停止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一些迷惑的生物越来越清晰, 在研究恐龙化石的过程中, 我们还得到了很多关于天文、环境等等的有关方面, 更知道了自然界的神奇奥妙处, 知道了人如何更好的同自然界和谐相处。恐龙的大量灭绝, 如今我们只能从恐龙化石中找寻当年的轨迹, 更促进了人类的思考, 不论是人还是生物, 共处一个地球就应该爱护每条生命, 人与动物和谐发展, 再加上科技的进步, 还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科研队员去发掘。

科学家们对莱阳白垩纪对化石的发现, 促进了人与自然的紧密沟通, 同时也提醒着人们要与大自然和平相处, 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地球, 而是任意的破坏它, 或许在不久的未来, 人类就会像恐龙一样灭绝。所以, 我们如果要研究这些恐龙化石在地球上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过程的来龙去脉, 就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对我们来说意义是很重大的, 通过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和发掘, 还会有更多新鲜物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参考文献

[1]段艳芳.莱阳白垩纪古生物化石新发现[J].自然杂志, 2015, 05.

[2]宋磊.恐龙之乡的莱阳又有新发现[J].化石, 2001, 01.

古生物遐想 篇3

童年时,我的身高还不及售票窗口的高度,只好踮脚买门票进博物馆参观。进去之后,我屏住呼吸,扯住了一根恐龙的脚趾。当然,那时我并不知道眼前的恐龙骨架是一具复制品。我感到心跳加速,浑身仿佛通了电,我觉得自己好像随时要被即将复活的远古生物拖走。

几年前,或许是受到一部魔幻电影的影响,又或许是纯粹出于怀旧,我再次步入了坐落于市中心的博物馆。博物馆里的展品和记忆中几乎一模一样。那几副恐龙骨架虽蒙着一层薄灰,但依旧昂然挺立。

我身旁的几个小孩子追着大人问东问西。

“为什么大象的牙齿这么奇怪啊?”

“为什么古代的鱼类要爬上陆地?”

……

如果把这些让大人们头疼不已的问题列成清单,那么这张清单将无穷无尽。曾经我也是这样的儿童,总将大人问倒,直到自己也“进化”成了“大人”——我想,这也算是人类的一种“进化”吧!

凝视着眼前远古时代的生命遗骸,我的心里忽然冒出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也许这些古生物中就有一部分进化成了芸芸众生中的你我,而今日你我所参观的其实正是先祖的遗容。

古生物 篇4

【教学课型】新课

◆ 课程目标导航:

【教学课题】5.4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化石燃料,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2)了解化石燃料储量有限、不可再生。(3)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4)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重要性,知道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一些主要产品。(5)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意义。

2、过程和方法:联系生活经验,加强阅读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绿色能源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化石燃料对人类的重要性、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难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其污染。

【教学工具】化石燃料的形成图片或视频;化石燃料的开发工程示意图;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污染图;相关的其他图片及视频.【教学方法】:本节教材内容难度不大,应尽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加强阅读指导,结合教案中提出的问题,组织好讨论交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知道化石燃料是古生物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不可再生,要合理利用,知道燃烧化石燃料的利弊,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①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化石燃料?

②阅读课文,了解化石燃料形成的过程及开发化石燃料的重大意义.③阅读观察,了解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以及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2)查阅相关网站,从网上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及其影响.(3)2-3人一组(自由组合),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制作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制作成小展板,供课堂交流用。◆教学情景导入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碳元素和碳物质, 碳是组成物质的重要材料, 它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那么我们所说的碳和煤炭是一种物质吗? 它们有什么区别? 使用火燃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那么我们平时用语燃烧的常用物质------燃料有那些呢? 燃料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它是古生物留给现代人类的一笔巨大的珍贵遗产。要了解化石燃料及其作用, 我们就学习5.3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燃料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它是古生物留给现代人类的一笔巨大的珍贵遗产。[板书课题] §5.3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思考、讨论]讨论课文第1段1-4问题,由学生回答。[板书]

一、什么是化石燃料

[阅读讨论交流] 1.什么是化石燃料? 2.化石燃料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说化石燃料是宝贵的、不可再生的? 4.我国的化石燃料资源储量各占世界的百分之几? [板书]

二、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讨论](学生阅读讨论、师生交流)1.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废气、废渣和余热会对环境造成哪四方面的污染? 2.为什么说天然气是“清洁能源”? 3.写出甲烷、氢气及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练习]本章练习题第1题,在书上完成。[板书]

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问题与讨论] 1.以化石燃料直接做燃料燃烧有何不好?出路何在? 2.煤干馏出哪些主要成分? 3.石油分馏出哪些主要成分? [观察活动]做[实验5-9]、[实验5-10] [阅读]新能源——“可燃冰”。

◆课堂板书设计

第五章燃料§5.3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2.直接燃烧化石燃料既浪费又污染环境。

3.开发新能源,重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 教学反思

古生物地史学课程改革论文 篇5

一、紧扣教育教学根本理念

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我们通过改革想要达到怎么样的效果?这是在实施建设之前就应该考虑好的,也就是确定改革的目标。所有改革都应该和我们的目标挂钩。这样先定下指导思想,有了基调,具体工作便有了着手的基点。“工学结合”顾名思义是通过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以德国不莱梅大学劳耐尔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们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运用这样的理念去开发建设课程的最根本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学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适应生产的速率。从这个角度出发就是要学生在学习中无形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在课程建设中一定要考虑如何让他们投入其中。除了理念的运用还要考虑参与式教学具体开展的细节。另外我们的教育需要有前瞻性。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有长期发展的可能,而不能只在一个岗位奋斗终生。所以不可只重视了职业性,而忽略了“高等性”。在课程建设中应注重体现能力本位的根本思想。在课程的开发和改革中,北美的CBE课程,德国的双元制BAG方法,国际劳工组织的MES课程,澳大利亚的TAFE课程等等都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但是要依据专业的类型定位来考量课程的开发所参照的.理论模式。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来确定其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制定评价标准的依据。具体的课程开发是应用DACUM(Developingacurriculum)方法来完成的。具体过程是:首先,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DACUM委员会,由该委员会通过对职业进行分析,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然后,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对排列的各项能力进行归纳,将相同和相近者集中在一起,构成教学模块;最后,根据各项专业能力,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组织教学体系和教学计划。双元制的课程开发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整体化工作任务课程分析法BAG(BeruflicheArbeitSaufgaben)来实现。BAG方法是把职业教育中的专业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劳动过程的基本顺序进行编排,每个基本顺序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方法、劳动组织形式和工作要求等方面的具体知识与能力。我们现在提倡的以能力为本、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便是由CBE和BAG的理念提炼出来的,所以在课程建设时追本溯源,方能更好地指导课程的开发。课程开发之中应充分理解上述指导思想,剖析至本质,运用于无形。

二、从行业发展需要入手

行业与教育的交叉产生专业,专业与学科交叉产生课程。对于高职教育,这样的思路已经被革新,专业的设置是要参照行业发展需求,课程的设置要考虑专业培养人才的行业岗位,行业中各个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便是课程的主体。那么这样专业和课程的设置都要基于对行业的调查,适应市场的需要,才能真正做到就业导向。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指更为贴合社会行业的需要。地勘业为适应当下发展,急切需要一支精干的队伍,一切为找矿、开矿服务。这样的实践性事务,并不需要过多的学科性理论和概念,因此我们将“古生物地史学”更名为“古生物鉴定与地层划分”,由原来114学时缩减到76学时。

三、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

首先,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所属学习领域,围绕学生所需专业技能展开课程建设。对于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而言,“古生物鉴定与地层划分”主要是为了完成区域地质调查这样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古生物鉴定和地层划分的专业技能而开设的课程,属于专业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其次,明确专业所属类型。一般的,我们可以把高职专业分为三种类型,认知型、操作型以及两者兼有的类型。这一点相当重要,如果不明确专业类型,而一味照搬照套地来开发课程,就会有所欠缺。因为专业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培养什么样的高级技术人才。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专业是较为典型的认知型专业,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识别不同地层、岩石、矿物、矿床并能加工利用。对于认知型专业,其理论知识体系是先决条件,实践动手操作是后续过程。但是我们也可以选择在实践中传授理论知识,在实践后总结提炼理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投入进来,参与思考过程。

四、与实训条件相挂钩

高职教育是实施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教学是职业能力、创新能力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所以应该把实训条件的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将两者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方能使课程建设成果有用武之地。将课程的培养目标渗透到教学实践条件中去,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课程建设完成后,在教学中需要怎样的实训条件?“古生物鉴定与地层划分”中地层划分如何让学生实践,一味延续“地史学”的“纸上谈兵”—阅读柱状图,是难以达到高层次的教学效果的,这与我们的改革理念有所出入。对于地质类课程教学,野外实际露头自然是绝佳的教学场地,但是在室内我们可以模拟教学路线,利用模型进行实践教学。不仅对于地层的划分可以走模拟的路线,在地质矿产类课程中,“构造地质学”、“矿床学”等等都可以参照这种方式。比如“构造地质学”,可以把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地层抬升、下降、剥蚀、水平挤压—变形过程、断裂、解理形成等等一系列的过程通过模型的展示来实现。

(2)现有的实训能够满足哪些教学任务?需要根据实际条件来设计学习情境或者具体的任务。比如“古生物鉴定与地层划分”课程,就是要考虑实训室标本的情况,来设计实训任务工单。三叶虫有多少块标本?能够观察哪些结构特征?只有在考虑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实训任务,才能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投入进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现,需要结合本校实践教学条件的现状,不然开发出来的课程就会和实践条件相脱节,在教学开展中就无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无缝对接,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下滑。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理念上的更新、知识传授顺序的更新,更是教育教学的实践性改革。我们在改革中,对职业教育重置了实践与理论的地位,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五、重视教育对象的特质

课程的改革建设,不能忽略学情。忽略学情的教育只会成为对牛弹琴。教与学紧密结合方能实现因材施教。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逐年攀升,源自于扩大招生。这样在现今的录取政策下,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成下滑趋势。学生整体水平呈现下降状态,给常规教学管理带来很大弊端。总的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普遍不高,而动手能力较强。理性认识较弱,而感性认识较强。所以如何把握他们的感性认识和情绪,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对于“古生物地史学”而言,直观形象的教学尤其重要。

六、充分考虑学校条件和教育教学资源

学校师资队伍情况和校园的位置优势与课程开发有着关系。师资队伍,特别是教师的实践能力,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尤其重要,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如果校园周边有较丰富的地质现象,那么课程的教学便有了实际的教学场地。地质类课程在建设中或教学开展中也应考虑这个方面资源的利用。比如在我校周边出露较好的下寒武统地层,且含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这就为“古生物鉴定与地层划分”提供了很好的实习场地。

七、以社会时代为背景

时代的主流是什么,当下的形势又如何,都要我们注意专业知识领域内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课程的改革思路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找。

(1)根据工作过程包含的六个要素: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形式以及劳动要求来设计学习情境、项目、任务。

(2)注重事件的内在联系。很多方面在学科体系下是相互独立的,但以工作场景为基础,事务完成出发,从事件发生发展出发便是相互联系紧密不可分割的。由此建立起来的联系,便可成为课程开发的主线条。

青岛生物会考生物笔记 篇6

高考历史万能公式

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

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

1、经济:工业**→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政治万能公式

(一)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地理万能公式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4.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 2.政治因素 3.军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游因素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社会地理3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3.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 上游:调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2.水文特征(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

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隧道的选址条件:

1.要选择在背斜处(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b.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周围道路宽阔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2.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少云雾。「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2.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古生物 篇7

业主:安徽省文化博物园区筹建办公室建设地点:安徽省合肥市

设计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用地面积:2.34 hm2

建筑面积:2.65万m2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局部钢结构建筑层数:地上4层,地下1层

景观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总负责:江立敏

建筑专业:姜都,崔鹏结构专业:朱亮

设备专业:夏林,秦卓欢,任军

设计时间:2006年10月~2007年5月建成时间:2010年10月

摄影:张嗣烨

项目源起

约2002年,合肥政务文化新区设立,兴建了包括合肥大剧院、合肥市政府新楼、奥体中心等多座建筑。文博园区规划之初曾考虑以安徽省博物馆为中心,规划建设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省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学会堂等组成园区。而在之后的调整规划中,园区则以安徽省博物馆为中心,另建设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美术馆两个单体。

省博物馆和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作为一期项目先行启动。省博物馆先行组织招标,并最终确定了由何镜堂院士领衔的华南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四水归堂”方案。1层的基座上方坐落一个5层的方方正正的体量,长长的引桥从园区东入口开始,引导主要参观人流直达位于2层的主入口。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选址于在园区东入口的北侧,即省博物馆的东北侧。

概念生成

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的设计概念源自其功能特点。博物馆通过展示古老的生物化石以及各类地壳中的岩石,形成“宇宙→地球→生物→人类→和谐”的展示主线,以揭示万事万物在自然界中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展示的内容在自然状态下,基本均深埋在地下,由此形成了“揭开地层奥秘”的设计主题:假设基地在一块平静的土地上,为了展示各类化石、岩石,我们在地表划出一些线条,由此切开,掀起面层,以展示地下的秘密;再根据展示内容抬升不同高度,从而形成像自然状态下的岩石一般错落有致的建筑形态。

建筑表达

以建筑的语言来表达这一设计主题并非易事,正如所有的建筑设计过程一样,历经了数轮调整。

首先是体量的形成。掀开地层之后,需要将不同功能的展区空间予以适当安排。根据展品主要包括古生物化石和岩石两大类的特点,建筑体量也主要分成南、北两个部分,根据内部空间使用高度,结合考虑门厅、办公区和报告厅的相应要求,形成高低错落的整体形态,并在错落面之间均作斜折面的处理,希望更贴近自然岩石或山体的概念。玻璃的设置也与整体形态相呼应,形成洞口的意象。

其次是立面材质的划分、确定。为了延续地层、岩石的概念,整个建筑外立面采用类似岩层肌理的材质,模拟岩石的色调变化,同时块材的划分也整体呈斜向纹路。

再次是室内空间的构想。“揭开地层奥秘”的概念将延伸于室内,岩洞、岩石的层叠成为空间表达的主要内容。在岩石展厅,一个几乎占满整个空间的大楼梯引导着整个参观过程,营造的是在山间拾级而上时看到各种岩石的体验过程,我们同时在展厅内预留了约300 m2的地貌模拟空间;在古生物展区,作为主导空间的恐龙展厅被塑造成大岩洞的效果,3层高的类中庭空间中是长30 m、高18 m的恐龙模型,周边的楼板曲折变化,模拟着自然形成的洞口。

最后是室外景观的考虑。下沉广场的概念在设计之初便已形成,虽然以展示“地下”的精彩为主,但仍有不少展品需要作室外展陈。常规的下沉似乎并不足够,所以在将建筑形体塑造为类岩石之后,我们引入“岩石砸向地面”的景观设计概念,通过台阶、绿化和导墙的处理,形成围绕展馆的放射性景观构图,让整体效果更加生动。

个性演绎

文化建筑一般都会承载一定的寓意与内涵,并通过富有个性的形象表达出来。同时,对于作为群体建筑中一员且并非绝对主角的建筑单体,如何处理配角与主角之间、个性特征与总体风格之间的平衡,也是极花心思的事情。

省博物馆位于园区中央,方正的体量、深灰色的似青铜雕刻般的外墙,体现着主角建筑的大气与端庄。位于其东北侧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体量升起不高,部分空间甚至设于下沉广场中,整体形态和色调都更趋自然,极其个性但又丝毫没有影响省博物馆在园区中作为核心建筑的地位,同时以与省博物馆基座颜色相近的浅灰色调与之形成呼应。

材料选择

2006年完成设计,2007年初即开工建设。然而建设的过程却异常周折,2010年主要土建工程已完工,而室内及展陈目前还在进行中。

最艰难的是表面材料的选择。最初我们考虑采用石材,但要实现类似岩石的肌理,表面有较大起伏,对于石材厚度的要求比较高,同时,根据国内幕墙设计的现实情况,石材的分块也会比较小。为此,我们开始寻找替代材料。在比较了几种不同类型的人造石材之后确定使用GRC板材,然后开始寻找合适的石材模拟模板,调制不同灰度的颜色,经过小版制作,再到1:1板材制作和拼装近10 m高的大样,最终完成了外立面材料的选择。斜挂的板材也在与幕墙深化单位多次沟通后才确定下来,完成的外墙面有着石材劈开的质感,倾斜的挂板方向加强了岩层的意象。之后选取颜色较深的玻璃,以实现深邃洞口的效果,洞口侧面则采用了花纹不锈钢板,强化洞口被切开的意象。

结语

2000岁以上古生物“俱乐部” 篇8

当时的生物,我们现在很可能根本辨别不出来,但是如今地球上的生物,与数十亿年前的生物祖先,却有着相似的基因。

这几年,美国摄影师蕾切尔·苏斯曼(Rachel Sussman)一直在世界各地寻找2000岁以上的生物,以完成摄影作品《最长久的生命》(The Oldest Living Things in the World)。

这些幸存者在每个大洲都有分布,大部分都经历过自然史上的极端气候环境、板块剧烈运动,以及现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这些至少在地球上存活2000年的生物,有的非常小,就算在路上看到它们,也很可能注意不到;有些则非常庞大甚至漫山遍野,让人站在它面前心生敬畏。

蕾切尔的项目简直像是组织了一个“古生物俱乐部”,入会最低标准是2000岁。目前这个“俱乐部”成员已经有30多种,有南极洲5000多岁的苔藓;非洲、南美洲2000多岁的独特沙漠植物;美国俄勒冈州的一种2400多岁的掠夺性菌类;加勒比海地区的一种2000多岁脑珊瑚;瑞典一棵9550岁的云杉;塔斯马尼亚3000多岁的无性繁殖灌木丛,等等。

这些植物跟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字一样古老,甚至可能和灭绝的猛犸象、剑齿虎一起端详过这个地球。蕾切尔的摄影项目,仿佛让读者和她一起做了一趟时间旅行:每张植物的肖像锻造出一条跨越世纪的时间线,生命的年纪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数字,而是对自然史的见证。

现在,蕾切尔依然在为这个“俱乐部”征集会员,她和很多生物学家一起工作、长时间旅行,她希望这个跨学科、跨大洲、跨千年的项目,能为每个读者重新理解地球、理解时间增添一个新维度。

7000岁的古树Jōmon Sugi

2004年,蕾切尔旅行到日本,拍摄了这个系列的第一棵植物,是棵7000多岁的柳杉古树Jōmon Sugi(位于日本矢久岛,中文名为“绳文杉”,1966年由屋久岛观光课课长岩川贞次发现,因7000年前属日本绳文时代,因此得名——编者注)。

当时,蕾切尔在库珀联盟学院(Cooper Union,一所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曼哈顿地区的著名私立大学)学习,前往日本拜访一些朋友。由于语言不通,除了日常的礼貌和不得不交流的日常琐事,她基本都不说什么话,只是漫无目的地游走。

“尽管京都是座美丽的城市,但当我看到这个古老的地方也被星巴克包围时,有些泄气。”蕾切尔本来打算缩短行程,但一个偶然得到的消息,让她改变了想法——在矢久岛上,有一棵7000多岁的古树。

“我当时就被迷住了,把原本为了回美国打包好的行李重新拆开,决定前往这个和家方向完全相反的地方。”

火车线路只能抵达矢久岛附近的小镇,蕾切尔在第二天乘坐摆渡船前往矢久岛。

在摆渡船上,当地人都很纳闷,矢久岛并不是什么声名在外的旅游胜地,为什么会有外国人特意跋涉来这里呢?

“就算有人知道这个地方,也没有什么外国游客真的会去,交通太麻烦了。当时摆渡船上有一对儿情侣,看着我带着轮子的行李箱一直笑,不过很幸运,最后他们决定加入我,或者说给我当导游,一起去看看那棵被当地人称为Jōmon Sugi的古树。”

矢久岛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划定为生物保护区,没有太多为游客准备的宾馆,蕾切尔获邀住在两位导游的家里,“我第一次在浴室里见到那么大的蜘蛛。”蕾切尔回忆,“当然那都算不上什么,之后几天我们在保护区里和当地的小鹿、猴子和茂密亚热带雨林里的各种生物作伴,在日本文化里,它们都是当地的保护神。”

森林徒步的夜晚,蕾切尔和新朋友们挤得像三明治一样,睡在给徒步者简单休息、挡雨的屋檐下。最终,他们来到这棵美丽、安静又包含力量的日本古树Jōmon Sugi面前。

经过上千年的磨砺,巨大的树根盘根错节,褶皱的树皮颜色深沉,在与古树对视的一瞬间,蕾切尔感觉到一股神秘地力量。

“我知道我打开了一扇超越自己学识的大门。”

回到公元元年

回到纽约的家,蕾切尔也回归正常生活,继续做着交互媒体设计的工作。

她并没有立即着手宏大的拍摄计划,只是按部就班地生活。“但我总是被一种类似‘头疼’的感觉笼罩着,似乎有什么在我的身体里辗转反侧。”

蕾切尔在独处时也会经常看看当时给Jōmon Sugi拍摄的照片。在一个晚上,也就是日本矢久岛探险后的一年,她在曼哈顿苏荷区跟朋友吃饭,和他们讲起了那段经历。忽然间,当时那些触动她的细节,那棵引她遐想的古树一下子浮现出来。

她跑回家,开始认真策划拍摄《最长久的生命》系列。

为什么将2000年作为选择标准?这是很多人向蕾切尔提出的问题。

“我想站在我们司空见惯的时间观之外,开始思考更深一层的时间跨度。我选择2000年作为最低年限,因为我想从人类所认为的‘零年’开始,然后从这个点开始逆时间研究。”

在做准备工作时,蕾切尔惊讶地发现,无论是在艺术界还是科学界,在科学研究中竟然没有这样一个分支领域,来研究有关全球物种寿命的课题。

而这些植物怎么会生存这么久?蕾切尔咨询了一些科学家,但她被告知,尚未有针对这些上千年生物、跨物种的研究方法,或者说还不完善,绝大多数科学家都只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生物比较精通。而就在蕾切尔与一些科学家合作拍摄的5年内,人类就失去了其中两种植物。蕾切尔希望通过自己的项目,让更多人认识这些植物,也让它们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敬。

和科学家一起上天下海

和科学家一起工作的好处是,蕾切尔对每种植物都做了科学注释,这让项目具备了非常重要的科普价值。

蕾切尔说最难拍摄的,是一种生存了5500年的南极苔藓。她花了很长的时间找出确定其年龄的原始研究资料,然后又找出最新的卫星图像,确认其确切的地理位置。“我可不想一路到了南极,然后发现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nlc202309082024

接下来,她得弄清楚哪艘船或许会去往南极的哪个方向。这种苔藓生长在象岛(Elephant Island),极地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Ernest Shackleton)和他的探险队就是在这里落难。最终,她用了两年时间得到批准,以客座研究员的身份登上了一艘南极科考船。不过到了南极以后,气象条件是否允许它们接近拍摄地点,就全靠运气了。在所有苔藓照片当中,她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是乘坐橡皮艇,在波涛起伏的南大洋中拍摄到的。

蕾切尔还包过一架小飞机,飞到美国俄勒冈州的东部,航拍“重蜜环菌死亡圈”。“这名字可能给人一种不详之感,但事实的确是如此。”蕾切尔解释说:“重蜜环菌实际上是一种捕食性真菌,在森林中捕杀特定种类的树木,人们亲切地称它为蜜菌或者巨型菌,因为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之一。在几位研究这种真菌的生物学家的帮助下,我装上几张地图GPS就去了。这些菌类很隐蔽,在照片上可能看不清,但它们都在树底下,将这些树的养分吸食殆尽。”

除了上天,蕾切尔为了拍摄多巴哥海岸的脑珊瑚也亲自下了海。她不得不克服深海恐惧,来到海下大概18米的位置,拍摄2000多岁的珊瑚。“之前,当地发生过石油泄露事件,但很幸运,它们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反而被一群小吻鹦嘴鱼啃了好几口,表面有些破损。还好这些小鱼最后对它丧失了兴趣,没有把它吃光。”

以前,这些古生物的敌人是恶劣的气候,为了抵御极端气候,它们必须寻找更合适的生存环境。比如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生存的南极山毛榉木,曾经在南极回暖时在那里“居住”,当冈瓦纳古大陆(是一个推测存在于南半球的古大陆,也称南方大陆——编者注)分裂,南极更加寒冷,这种树像“气候难民”一样,一代代坚持不懈地挪到它们适应的地方——它们可不是连根拔起、种到新地方去的。然而现在,这些古生物面临的最大威胁则来自人类活动。

“我们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失去古老的生物。而这一灾难对我们的影响尚未被察觉。”蕾切尔说。

“有人问这组作品中是否有动物,除珊瑚外,的确没有其他任何动物。据人类所知年龄最大的乌龟是176岁,远远不够2000岁。大家可能听说有枚巨大的蛤蜊,发现在冰岛北部的海边,已经有405岁了,但是它在人们鉴定其年龄的实验室里死掉了。”

蕾切尔希望“最长久的生命”这个项目以不同的方式将人们连在一起。她认为在每一个大陆上都有生物持续生活2000多年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是生物韧性和毅力的绝佳证明,也是人类能够拥有的两种伟大品质。这些古老的生命提醒所有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侵占面前,每个人将要失去什么。

“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古老幸存者的眼睛,多做些长远思考,并开始采取行动,以确保它们仍能和我们一起迎接遥远的未来。”

上一篇:小学语文第二课时说课下一篇:校园运动会个人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