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合集好文(精选3篇)
读书是我国从古至今的优良传统,很多警句都为了激励我们勤奋读书而产生的。其中我最熟知的便是“书中自有黄金屋”,黄金从古到今都是荣华富贵的象征,但即使是再好再华丽的物什又怎么能够与书中博大的内涵相比呢?古人一直是以读书为最高的、最崇尚的事情,为什么又让黄金来衡量书的内涵、书的价值。的确书的内涵不好定位,古人才用了如此一个世俗的东西,如此世俗的一个价值观,去给了书一个定位吗?
“视金钱如粪土”这句名言被许多文人雅士所推崇,但他们不爱读书吗?他们当然爱。难道他们是为了追求所谓书中的黄金屋?他们已经是视金钱如粪土的人了,还会在意、还会去贪恋世间的荣华富贵?他们不过是在书中找乐趣、找知己,找一群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谈天说地地把酒言欢,如此可死而无憾了。
书中有的知识不一定能够用黄金,金钱来衡量,但金钱却能够买来书本,让我们获得知识这只是一种等价交换,并不是等价代替,我们可以用知识,换得良好的成绩,换得很好的学历,找到很好的工作。可成绩、学历、工作并不能说明一个人的知识。像有些有钱人,只知道如何赚钱,如何欺骗消费者,却不懂得充实自己的内涵。我们追求的不是书中的黄金,而是书中的那一座房屋,那座可以让你提炼思想,让思想达到另一个层面的房屋,那扇藏在书中的门。
书中是有一间房屋的,那是一间可以让你的精神留驻的地方,让你的精神与他人精神融合,这样即便十多年之后,你已不在,但你的精神却广为流传。别人可在书中领悟到你的想法,并加以思考,提炼出最纯的思想结晶。
“书中自有黄金屋”虽然不是十分正确,但是书中确实有无限的财宝。三国的诸葛亮,他虽然没有住在那种极其富贵的房屋内,却也生活得自由自在,怡然自乐,也被称为卧龙先生。当然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的并不是他那种令人向往的生活,而是他自己懂得的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他有什么不知道,他甚至还能算计人心,正是他从书中得到的宝藏,带给他了许多好处。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草船借箭……这些都是他用书中的宝藏创造出来的故事。“黄金屋”应该就是用这么多人的实践过后得到的经验累积吧。
关于高中。这对我来说是个沉重的词。犹记得以前的我们是多么憧憬高中生活,但事实证明,我们只是把所谓的高中生活想的过于美好了而已。没办法啊,即使我们有怨言,有委屈,学习还是要继续啊!一直以来,我就很喜欢浙大复旦等名校,对了,现在还有中国政法大学也是我的目标!每天幻想着美好的未来,但我知道现实的残酷!每天我们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显得太过单调。物理枯燥乏味的公式、数学“百炼不成钢”的郁闷把我推向了深渊,于是看着那对我来说如命根一样的分数从我身边溜走!可是,我必须走下去啊!即使再难,再累,也必须为了必须,到耀眼的地方去!
关于理想。从很早以前,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医生。每次别人说当医生赚不了多少钱,又哭又累的时候,我都不以为然。难道“理想”这样美丽的东西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吗?然而现在,我却不得不放弃这样美丽的东西。或许只是因为我不够执着吧!总之,我放弃了!有时候,也不是没有想过哪一天突然开窍了,选择了理科。只是这些幻想往往会被物理那索然无味的公式和习题给撕得粉碎。老实说,我并没有真的在物理这科上努力过,可我真的对物理一点儿兴趣都没有。我知道,这是我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但,这样懒惰的我去可以孜孜不倦的看生物,不过那是以前了。现在,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会说,你既然要选文科,就把时间发在文科上!是啊,我应该这么做吧!这些日子,我的理想已被现实打脆。其实,仔细想想,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以后,我可以学法律,当律师,这样也很好!不是吗?不管怎样,我始终相信自己的理想就在不远的前方,等着我去实现!
关于家人。我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最优越的条件,却有着最温暖的爱!有时候,我甚至很庆幸,我不是那些所谓的“富二代”、“星二代”。我要的,只是一家人在新年来临之际,吃一顿团圆饭。这样很好,很幸福!对于我的学习,你们从不强求,有时候看着在老家的亲戚,非“港大”就是“北大”的辉煌成绩,我除了羡慕,还有一丝愧疚。为什么我总是让家人失望呢?为什么我就不能再努力一点呢?你问我答案是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然而你们似乎总能看出我的心思,每当这时,你们只是笑着,然后端上我最爱的菜……。或许,这就是家人吧!不需要太多的话语,就能给我无限的温暖!每每想到这,脸上便浮现出淡淡的笑意。家,是我永远的港湾!
这真是些温柔如水的日子,眼睁睁地看着被称为青春的东西沉淀成透明的年纪。还有谁愿意记着那些还没有唱完的歌曲,所有的微笑与忧伤,全都纯粹得像17岁的眼睛。像一个平凡下午阳光中若有若无的灰尘相框里那些无邪的灰尘,树间零乱的碎影,像极了许多会飞的精灵。我们长大了,这真是一个足够忧伤的理由。那些日子是怎么流走的呢?
今天跟朋友在天坛走了一大圈,一起回顾自己自我意识强烈以来,比较重大的决定,不得不遗憾地说,它们如今都已经幻灭了。
幻灭。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灾难。
对于一个执着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当年,毕业时面临选择,其一去外地高校做老师,宽松的环境和轻松的工作;其二留在北京,较大的压力,尤其是对于一穷二白,白手起家的我们。
本能的思考反应让我做出决定:留下。
这里承载了出身于小城市的我,对于知识改变个人命运的一切幻想。从此,摇身一变,我成了“首都市民”。
想去人人敬仰的天安门广场吗?十几分钟就到了。
想去故宫看看吗?随时。
想去皇家园林享受皇帝的待遇吗?抬抬腿就能做到。
未来,我们的孩子不会再像青春期的我们,穿着宽大的校服,把一切关于未来的想象都压死,只管低头拼死拼活刷题,扫荡黑压压的竞争对手,在极低的录取名额的威压下,才能考上心仪的高校。
他们也可以像北京本地孩子一样,有北京户口,录取分数线大幅度降低,考上北大清华的可能性大幅度提升。
一想到未来孩子想上北大上北大,想上清华上清华,简直不能再激动了。北京这些全国考生都心向往之的高校,不再是一个遥远的传说。
为了这些,我们留在了北京。
如今,满满都是,幻灭。
故宫?颐和园?天安门?几百年都不会去一次。这些居然也能成为留在北京的理由。我服了当时的自己。
再看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服了自己,当时连婚都还没结,就已经把孩子的孩子都考虑到了。这是有多深谋远虑啊……汗……
可是如今的我(是不是成长太迅速太超前了?)已经不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大学。
人生的路有很多种,为什么一定要挤过独木桥,去上所谓的大学?如果没有培养好独立人格,疯狂刷题,拿到大学入场券,过四年傻吃傻玩的日子?出来成为众多“待业青年”中的一位?再来当啃老族?
当孩子的人格日渐独立,思维日渐清晰,尊重孩子的选择就尤为重要。我特别同意朋友的观点,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当他们还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时候,我们可以伸手给予支持。让他们不必为了生存,委屈自己做不想做的工作,打不想打的工。
那么上北大还是上清华的选择之痛,这个甜蜜的苦恼,我就留给别的家长去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了。
再来看另一个重要决定——调工作。
为什么当时一定要调工作,交了N多违约金也要调工作?只因为一个想法——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
如今这个目标实现了。
可是,幻灭也出现了。
远在孩子上一年级之前,我就在想,为什么一定让孩子上一个所谓的好学校?
做老师越时间长,越深切感受到优秀的学校之所以盛产优秀的学生,主要原因并非学校优秀,更重要的是家长优秀,家庭教育优秀。
如果你忙到根本没有时间陪孩子,没有那个思想高度能指导孩子,缺少前瞻性去培养孩子,而仅仅指望孩子进入优秀的学校就能优秀,基本上跟买彩票期待中百万大奖一样,希望渺茫。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一线老师的孩子,普遍表现都很一般的原因所在。一线老师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杂乱的工作和学生身上,分给自己孩子的就很少了。
而他们所付出的大量精力和时间,真的对学生有用吗?未必。
一群没有时间读书,自身根本不成长的老师,付出再多给学生,也都是低效能消耗,并不能给学生带来实质性的提升。这也是课外机构越来越火的根本原因。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幻灭,看似是一件痛苦不堪的憾事,其实却是一件无比幸运的妙事。
因为幻灭的原因是个人不断成长,思维高度不断提升,思想境界不断拓宽拓广。
回过头来,再看看所谓的幻灭,也不能不说,有它歪打正着的神奇。
留在北京虽然目的是为了孩子容易考上好大学,调工作的目的虽然是为了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实际收益的却是:
个人更开阔的眼界,更开放的思想来源,更多的社会教育资源,更多的个人成长机会,更广泛可供选择的信息,更棒的身边榜样……这些一起促成了个人的成长。
我爱北京,我爱新的工作环境,我喜欢这里,在这里我感觉自己心情舒畅,喜欢这里的氛围和气场。我不必为了任何人任何事必须待在这里。我可以随时选择离开,而且我拥有这个能力。
这是一种多么神奇的自由感觉!
说到这里,就不要再说什么幻灭了。
幻灭感是必须存在的,但是也是一瞬间的。那一瞬间过去后,沉淀下来,你才会发现,人生更重要的不是孩子,不是孩子的未来,这辈子谁都不应该为孩子而活,即使你的母爱父爱再宽厚。
最应该培养的是自己。
当你大力培养了自己,对孩子的很多促进作用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奏效了。
抹去幻灭感。
继续一起在培养自己的路上走得更远。
【生活随笔合集好文】推荐阅读:
上山生活随笔05-25
偶遇生活随笔06-17
感冒生活随笔09-09
生活抒情随笔09-14
疲惫生活随笔11-19
简单并快乐的生活生活随笔06-30
关于生活的随笔:生活就是这样09-24
生活随笔小学作文06-01
平淡生活杂文随笔06-27
老人镇生活随笔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