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欣赏为话题作文记叙文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欣赏为话题作文记叙文(精选15篇)

以欣赏为话题作文记叙文 篇1

以欣赏为话题满分作文记叙文1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十几分钟,也没有声音。自那之后,我明白了梦想对一个人,真的可以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就是那仅仅十几分钟的沉默,沉默了我的心。

那是一个背影,个子不算太高,身材却很瘦的一个小伙子。他站在一个很大的擂台上,前面有一个很大的打光板,和很多摄像机。站在他对面的,是一个专业的拳击手,肌肉结实,体格健壮。

工作人员一打板,就看到拳击手向他冲过来。那个单薄的背影没有犹豫,也冲上前去。

拳击手打的拳拳到肉,应该是为了拍摄效果,没有一点留情。

那一刻,没有p,也没有后期抠图。就是真的很“良心”的,打在身上。这一段,持续了5分钟。

但他,始终只有一个背影,最多也只是个侧面。

导演喊卡的时候,他疲惫地走下擂台,已经习惯了似的,一个人走向小小的角落,从自己廉价的包里,掏出了一瓶廉价的矿泉水。

这时,镜头转走,又回到擂台上,上面有一个和他身形极为相像的人,在几个人的簇拥下走上来,那人和导演示意可以开始了,于是拍了很短的一个镜头,是他打赢了拳击手的样子。摄像机对准了那人光鲜亮丽的面孔,他笑得像一个胜利者。所有的人,都用一种欣赏的目光看着他。一结束,那人的笑沉下来,那几个人又跑上台,给他搭上衣服,递上很贵的那种水。扶着那个人下台。

镜头转回,又开始拍那个一直未出现正脸的他。那个角落很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是一双眼睛亮的出奇,那双眼睛里,带着一种渴望和坚定,直直的看着摄影机。那眼神里的炽热,是他对这份梦想的坚持。

他忽地站起,拎起包,以为他要走。但他又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了,侧面,很清秀的一个剪影。他就在那里呆呆地看着,直到工作人员开始收拾东西。

他走了,带着一点不舍,或许他爱上了表演,很爱很爱,把这个梦想当作了一切。

可惜,如我们所见,他只是一个替身,一个连演员表都进不去的小替身。

他很努力,就凭他毫无迟疑地冲过去,就足以让所有人欣赏。是,他是那种最不起眼的小角色,但,就凭他对孤独的忍耐,就足以让所有人钦佩。他会成功的,就凭他眼里的炽热,上天不会亏待他的。总有一天,那些欣赏的眼神会是属于他的。

我很欣赏,这样被忽略,却不停为梦想努力的小人物。是他炽热的眼神,燃烧了我渴望梦想的心

以欣赏为话题满分作文记叙文2

欣赏,一声喝彩,一个微笑,一片掌声,一叶眼神,几下赞誉,都是欣赏。而这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言语动作,却有着神奇的力量,因为它意味着欣赏。

当你坐在观众席上时,你是否只是一言不发、默默的观看着舞台上的一幕幕?此时,你如果为表演者发出一声喝彩,给予一片掌声,或许他们会因为得到认可而在舞台上释放着最耀眼的光芒;或许他们在那时出了意外,因你的鼓励而在舞台上重获新生;亦或许他们因你的欣赏……

当你如鱼儿般游走在茫茫人海中时,你是否把擦肩而过的人视为一个完全的陌生人,面目表情的继续行走?遇见?离开?此时,如果你给行人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独到的眼神,或许他们会变得自信,认为自己并不是不能干,只是自己还没有完全认识自己而已,原来这个世界欣赏我的人大有人在,从而萌发奋斗的念头,一路向前;或许他们会变得谦虚,别人能够欣赏我,我应该做得更好……那么,这微笑会升华成天使的微笑,这眼神会成为造就信念的眼神,不是吗?

当你在不断评析别人的文章的时候,你是否只是一味地批评?假如你给这篇文章几下赞誉,作者或许会不那么自卑,相信自己的文笔;或许他会感激你,是你给了他勇气和力量……

学会欣赏,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份情趣和光彩,为我们的心灵保留一方神圣。

当年,俞伯牙轻奏《高山流水》时,钟子期为之高声喝彩,于是钟子期便成了俞老先生的知音,流传一段因欣赏而成金兰之交的千古佳话。这不是欣赏的成就吗?

人生的欣赏犹如阳光雨露,滋润着每一株植物。欣赏是精神的鼓励,激励着没一个孤行无助的人,同时也造就了一个个哲人。

一老艺人在接头卖艺,因其琴声悠扬,令人感动。拉完一曲后,过路人纷纷献爱心,转眼间,钱已装满一个罐子了,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位艺人并没有像普通艺人那样很快露出笑容。这时一位游人抬起手来,为其鼓掌喝彩,卖艺人的眼睛湿润了。可见,卖艺人是哲人,他等待的是欣赏,是知音。

没有欣赏的人生乃至世界是可怕的,那将是孤独的、黑暗的,没有人承受得了。那样就会破坏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的心灵之约。

学会欣赏吧!让世界美好,让家庭温馨,让人与人少一份陌生,多一份了解。

以欣赏为话题满分作文记叙文3

人们总是喜欢为自己获得成功而欢欣喝彩,认为那是无尽的享受。可是否有人知道,当你欣赏他人,为他们的成绩而喝彩时,那其实也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

欣赏他人,是一种美的享受,它不单单穿梭于你的眼眸耳孔,它更源涌于你心灵之巅,发自于情感的最深处。当你看到别人百般艰辛换得了成功,看到那被欢笑与泪水浸透的果实,你怎会不为之动容,为之欢喜,为之喝彩?你怎会不想去享受这能使身心得到美化震撼的成功?

这种美的享受是人格的修养,当你在赞赏别人的时候,你的眼睛会因欢乐而充实,你的内心会被成功所鼓励,从此不会躲藏在“孤芳自赏”的罅隙中,而是用一种豁达的心现于他们的成功面前;从此不会只是用嫉妒与沮丧去燃烧仇恨的目光,而是全身心的去体会他人的成功喜悦,感同身受。

在这样的一个赞赏过程中,不断矫正自己或许将要扭曲的心,培养“他人欢乐我亦喜“的大家风范。欣赏别人,也是一种美德。人人都认为自己是聪慧的,那何不把这种聪慧发挥到极致?欣赏他人,为别人喝彩,这其实也是在欣赏自己,为自己喝彩。

当你在为他人喝彩时,你正在欣赏着他人,感受着他人的感受,幸福着他人的幸福,欢乐着他人的欢乐。而此时,你其实也在通过你无与伦比的智慧不断提升着自我,完善着自我,在这个欣赏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竟是如此的欢乐幸福,你会感到自己的心如海般宽广天般辽阔,像在花之丛、树之巅、云之上、山之头,那是一种“我欣赏,则斯至赏”的智慧与胸襟,聪明的人总会在欣赏他人的同时欣赏自己。

欣赏他人,更是一种美德。这事诚然。它根源于当你付出了赞美时,你不但没有失掉自尊,相反却收获了沉甸甸的友谊,伯牙天籁般的绝音恰是因为有了子期的欣赏而成为高山流水为之动心的圣音,两人的友谊为千古传诵。欣赏他人,为他人喝彩,未必就说明你是弱者,恰恰相反的,你会成为友谊的大赢家,不但没有丢掉面子,反而自身得到升华。欣赏他人是享受是智慧是美德,欣赏他人也就是欣赏自己。

为他人喝彩,为自己喝彩,为今日所拥有的信赖与友谊而欢乐,这是人生的真谛。

以欣赏为话题满分作文记叙文4

鸟语花香的春天值得我欣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值得我欣赏整个世界值得我欣赏,人的生命也值得欣赏。欣赏就如一缕阳光,照亮着人们内心的黑暗。

用欣赏的目光去审视,你会发现许多美丽的风景。

他高高的个子,一副忠厚老实样。说实在话。他不老实得很呀!不管任何人让他干一件事,他会说三个字:“我不干!”可那次做值日,让我对他大大的改观。

那一天,我们教室在打扫除,大家各自忙各自的事情。我是个对做值日很讨厌的人,我也是个“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的人。于是,我便去找他,说:“同志,你帮我扫一下地吧!”他竟然爽快地答应了,他扫完自己的包干区,便把我的包干区也扫了一遍,一滴滴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流下来。他仍然奋力地扫着。扫完了,我一看,哇,这么干净!他又拿来拖把仔仔细细地拖了一遍。我再一看,哇,可谓“一尘不染”呀!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辛苦了,同志!”他笑了笑,又走到其他同学那儿,去“多管闲事”了。大扫除结束了,我发现他汗流浃背,背上全湿了,可我却滴汗未流。

我突然发现他是个勤劳的、热心的人。我用欣赏的目光去看他,他的那颗颗汗珠是为了同学才流下的。我看着他那副憨厚样,发现他的心中有一颗关心集体的心。

看着他的“表现”,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在学校,每次做值日的时候,我都和别人有说有笑,根本没有专心地扫地,就因为这个原因我还被老师教训了一顿。在家里,爸爸妈妈每次让我做家务,我都和爸爸妈妈开始了“舌战”,可每次都是我败下阵来。于是,我极不情愿地扫地、拖地、擦玻璃,可每次这儿不干净,那儿不干净。哎,与他相比,我只是星星,他是明月,惭愧呀!

欣赏可以让他人自信;欣赏可以让他人高兴;欣赏可让他人的人生更加精彩!

以欣赏为话题满分作文记叙文5

拾一片落叶,观察其中的脉络,欣赏造化弄物的`精美;哼一曲小调,琢磨其中的音韵,欣赏音乐的魅力;呤一首律诗,品味其中的词句,欣赏文学的博大精深。

万物皆有优点,只欠学会欣赏。

学会欣赏自然,感受它的美妙。一代词豪苏东坡曾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面对战后残垣,却感慨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不仅于此,还从其中悟出哲理:“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人在这江河之上,便如同沧海的一粟,喻示出人的卑微和渺小,羡慕江河之水日月不息,奔腾不止,喻示人生之短暂,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不学会去欣赏,那么山依旧是山,水依旧是水,清风明月与我何干?而苏子用一双善于欣赏的眼睛,发现大自然中的美丽与奥妙,悟出人生哲理,留下词赋,名垂青史,被世人所仰望与敬佩。

学会欣赏作品,感受它的用心。相传左丘明耗费一生精力,创下中国第一篇编年体史书《左传》。后人视之,不甚珍惜,随意看几眼,便弃之不顾。而宋朝有一人,一旦见到《左传》,便如获至宝,如同吃到美味佳肴,反复咀嚼,仔细琢磨,最终通过借鉴再创造完成了另一史学著作《资治通鉴》。

“袭于《春秋》,而慷慨论证长于《春秋》;承于《左传》,而记事言论浑然一体优于《左传》”。无疑,没有对《左传》的欣赏,便不会有《资治通鉴》,也不会使一向遭人冷落的编年体再次焕发青春,光耀史坛,与纪传体并驾齐驱。每一部用心的作品,都汇聚了作者的精力与智慧,对我们即便不是大有收获,也定会小有裨益。

学会欣赏他人,感受他(她)的优点。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耐斯基说过:“与人交往时,成为其最好朋友的最好捷径是善于欣赏他的优点。”人人都有两面性,或许有人缺点比较多,可优点绝不可能无。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求同存异,花朵喜爱向阳开放,人人都会靠近欣赏的眼光。

世上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欣赏美的眼睛。学会欣赏,用心感受,让美好常驻心间。

以欣赏为话题作文记叙文 篇2

阅读下面这首诗, 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 (三四) 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滚滚的波浪, 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 读懂材料, 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 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 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它往往托物言志, 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 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 主要的事物 (作者依托的对象) 的特征, 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 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 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 然后结合平时积累, 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 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 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 代表着一般、典型, 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 (三四) 》, 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 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 “滚滚”和“细小”, 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 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 或者说, 创造伟大事业的, 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 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 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 全面理解, 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 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造成审题失误, 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 全面理解诗歌材料, 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 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 指明了写作的方向, 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 自己确定话题, 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 其一, 波浪滚滚惊天动地, 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 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 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 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 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 波浪借风乘势奔涌, 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 波浪滚涌激情阵阵, 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 波浪是外在的现象, 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 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 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 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 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 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 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 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 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 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 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 善于缝合, 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 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 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 抛弃试题材料, 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 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 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 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 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 写几个排比的句子, 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 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 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 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 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 准确为文, 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 激励创新思维, 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 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 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 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 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 使文章生动活泼, 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 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 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 欲扬先抑, 注意安排情节, 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 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 则要角度换位, 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 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 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 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 染白, 一条小路。沿着小路, 我, 走回去, 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 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 “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 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 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的时候, 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 “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 “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 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摘要: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 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 理解要全面, 缝合与消化, 创新务为念。

以记叙性散文为例谈中考作文写作 篇3

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好的作文也是如此。记叙性散文的关键在于情感的炽热,只有源于生活的记叙性散文,在情感上才有鲜活的生命力。但是,源于生活不过是取材的方向,并非是最终的目标。作文应该“高于生活”,应该对来源于生活的素材加以提炼,找出其深层次的思想内涵、价值内涵等,这样的文章才具备“艺术性”。

记叙文写作素材的提炼侧重于对人或事在情节上的再现,更多的是强调事件的完整性和人物的丰满性,而记叙性散文则不然。

记叙性散文在选材上应该如何进行有机提炼呢?

首先,要结合所写主题来筛选多个符合的人物或事件,而不满足于一件。在具体筛选时,要围绕多个方向来寻找,同类事件不需要重复。

其次,要找出所找事件的闪光点。每个事件都有其内在的价值点,或充满趣味、或让人感动、或给人启迪,总之要找出这些关键的点加以呈现、加以提升。

最后,要理清所找事件的逻辑顺序。围绕主题初步判断这些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而理清之间的写作层次。

比如,优秀佳作《守望》一文,作者选择的素材是“亲情”,这是初中生最为普遍的写作源,可以说是最直观的生活。作者在文中写了两次“守望”,一次是妈妈“守望”我,一次是我“守望”妈妈,在选材时,作者就选择了两个不同方向的“守望”,就避免了写作素材的重复性。同时,两次守望之间有两个不同的层次,其中有某种必然的联系,这样写作的层次感和逻辑也就出来了,应该说,作者这样的判断是非常正确的。

在具体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去选择记叙性散文的素材呢?

在记叙性散文中,叙述还是主要的,但为了呈现深层次的思想、主题,还有必要就源于生活的素材进行议论、适当抒情,这样,文章在思想性、艺术性上会有更好地表现。如《守望》一文中,作者开头和结尾是这样写的:

开头:无论时间的齿轮如何转动,我相信总会有一些守望触动人的心弦,总会有一些守望让我们充满温暖。

结尾:妈妈对我的守望是温暖的亲情,我对妈妈的守望是纯粹的感恩,人类不正是因为这种守望而延续着相互的爱与温暖吗?感谢守望,因为守望,我们的生活才会被许多感动所充实,才会有了更多的期待。

在开头部分,作者对守望抒发的情感,引起了下文的事件,对守望进行了解读。文章结尾通过议论将守望上升到人类的群体性、普遍性情感,深化了文章主题。

二、有曲有折,有详有略

文如看山不喜平,记叙性散文毕竟还是记叙类文章,自然也需要在曲折有致,详略得当上做好文章。但是,记叙性散文不同于记叙文,记叙文要求事件叙述的完整性,如对事件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都要有所交待,往往写得比较具体,同时也就少了一份灵动。记叙性散文往往对于无关主题的一些内容采取略写,一笔带过,而对能直接反映主题、反映人物的主要事件则大笔泼墨,尽可能展现其中的价值点、感动点、动情点。

记叙性散文中如何进行详略繁简的合理调配呢?

具体来说,一般是要结合写作内容来进行科学调适。如写人的记叙性散文,如果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的手法,则先写的一些事件肯定应该是略写,简笔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初步的、相对固定的映像,而后面的事件则应该是重点描绘,大笔如椽,让读者来个大逆转,这样才会起到鲜明对比、强烈反差的效果。如果是“二三事”的写法,那么这几件事应该在位置上是平行的,但在实际写作中,肯定有一件事和主题最为契合、紧密的,要加以详写。同样,如果是叙事的记叙性散文,那么铺垫类的事件叙述肯定是略写,而反映主题的重点情节则需要加以详写。

比如,在优秀佳作《守望》一文中,作者是这样来写妈妈如何守望自己的:

我不喜欢阴晴不定的天气,小时候一到阴雨天就会闷闷不乐。

又是一个阴雨天,清晨妈妈让我带上伞,我却烦闷得什么都不想说,没有理会她就径自走了。度过一天烦闷的学习,我看向窗外,果然,雨在没完没了地下着。

走出班级,看着同学们成双结对的撑起伞走了,我郁闷地向楼下看去,楼梯口站着一个平凡普通而又十分熟悉的身影,这时心中立即温暖起来,那是妈妈在等我。

这几个情节都是略写,首先是铺叙自己对阴雨天的讨厌,引出下文对妈妈的不理会;对妈妈的不理会是反衬下文的懊悔和感动。这几个情节起到的作用是为“妈妈守望我”的主情节做铺垫,故而略写,再看下面的详写部分:

她时不时抬头看看,手中拿着一把伞,那守望的姿态让我想到早上自己可笑的错误行为。我加快速度下了楼梯,来到妈妈跟前。妈妈看到我,喜悦的神色在脸上流动。我看到妈妈那被风吹红的鼻子,心里不禁难受起来。她却说:“我怕你提前放学,就早点来等你了,时候不早了,咱们回家吧!”我“嗯”了一声,便挽着妈妈行走在这雨中,无意中抬头发现妈妈那边的肩头早已湿了,眼前的情景让我的眼角也湿了,我小心地又将伞向妈妈那边靠了靠,这阴冷的雨是妈妈守望我的见证,这长长的归途丈量着妈妈守望的距离。

从详写部分可以看到,是妈妈守望我的具体行动,和我对守望的感悟和理解,这是文章的主题,故而应该详写。并且,这样情节略写来铺垫、情节详写突出主题,就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重点,显得有层次、有逻辑,读来一波三折、跌宕有致。

三、细节直击,扫描现场

记叙性散文不提倡纯粹的散文化,支撑记叙性散文的还应该是事件和细节。细节是记叙性散文是否动人、是否感人的关键所在。记叙性散文中的细节描写不同于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可以求多、求长,而记叙性散文中则求精、求短,关键在于那最闪光的点、最动人的点、最动情的点。在记叙文写作中细节描写要有现场感,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其中最动人的场景。

比如,在优秀佳作《守望》一文中,作者这样写“我对妈妈的守望”:

双休日,妈妈却因公司事务繁忙还要工作,我一个人在家,窗外已染上了黑色。白天还是万里无云,晚上却又在淅淅沥沥的下雨。我想妈妈一定没有带伞,我得给她送去。我看了看时间,还来得及,便拿着伞出门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铺垫,紧跟前文妈妈给我送伞、守望我归来的情节,这时候可供作者写的细节有很多,比如给妈妈打电话的对话描写、要不要送伞的心理描写、送伞过程的动作描写、妈妈见到我的情态描写、下雨的环境描写等等,很多可选择的细节,但是怎样写才能更靠近主题?怎样写才能更加动人?怎样写才能给人更多启迪呢?这就是记叙性散文写作时,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的关键。作者是这样写的:

经过公车一路的颠簸,我来到妈妈公司楼下。抬头一看,三楼妈妈工作的地方灯还是亮着的。刚准备进去,门卫便拦下我说是没有工作证不让进去,我只好在楼下冷风中等妈妈了。

这还是我第一次给妈妈送伞接她下班呢,一想到妈妈下楼后一眼惊喜的样子,我就觉得等待也是值得的,即使只是守望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妈妈下班了,看到我在等她,“你怎么来了?”她意外而高兴地问着,我说:“当然是来接你喽,走吧!”我撑开伞,并略微将伞向她那边倾斜,又一边说笑着分散她的注意力,怕她担忧地问我是不是冷着了、淋着了,此刻我才体会到妈妈给我送伞时守望的心情。

作者很聪明,送伞路程一笔带过,门卫阻挡是情节铺垫,重点是等到妈妈前后的细节,第一次为妈妈送伞的心理,妈妈的表情、害怕妈妈担忧的心理等,构成了我对妈妈的守望,让读者如在目前,最后对妈妈守望的理解,更是让人感动。

写好记叙性散文,还有很多诀窍和技巧,但只要提炼好素材、写出层次、写好细节,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以欣赏为话题的作文 篇4

你会尝试着在雨天出行吗?那雨水前仆后继的向你的车窗扑去,下一秒就会消失在雨刮器下,但它没有放弃。好家伙,一次次的扑过来,如一道水晶帘子,那可比喷泉美妙自然多了。如果你撑着伞走在街道,那趣味可就与之不同了。那雨伞边沿四周落下,像一顶水晶罩子包围着你,神奇而美丽。晶莹的雨滴徘徊在叶尖,几丝不舍,滋润了大地。好像大地又回归了自然。荷叶保护着贞洁的荷花,任雨水尽情的拍打,也不退让,积分倔强,几分爱怜。树林里,小溪流的畅快,这是小朋友放竹船的好时候。泥土粘在脚上不显得肮脏,绵绵的,软软的,不知怎的,反而还有一丝温暖。

你会尝试在乡间漫步吗?身处大城市的你,灯光照耀在你的身上,你真的是天之骄子,游玩于满是泥泞的小道,于你而言,可能是一种污秽的沾染。但是如果你足够的细心,会发现着里,良多趣味!这里有和煦的阳光;这里院门前时令的花卉;这里的玫瑰盘根错节的绽放出热情与艳丽的美;这里蔷薇爬满了门口的竹栏,那小小的花蕊露出淡淡的清新;这里山茶在早春露出娇羞的粉色,瓣上叫人怜爱的夕露……还有小溪,一条从东风渠分流过来的小溪。它带着都江堰李冰父子的祝福来到这里,带给村里人无数的便利。清晨,妇女们便端着一家人的衣服来到小溪边洗衣服了,,三五个人聚在一起,一边劳动一边说说笑笑不一会儿衣服就洗好了。夏天,小孩子们更是把这里当成了乐园,凡是有关水的游戏他们都想着方的玩,打水仗,捉螃蟹,制浪……

或许生活在城市的你有时伤感,生活缺少乐趣。上帝是平等的,他给予了我们逆境遇顺境,让我们不断进取,来转换或维持现状,从中收获乐趣。

以欣赏为话题的作文 篇5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就是给自己的一个目标,给自己一点信心。留住心中的希望,相信自己就会有一个无可限量的未来,任何艰难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所以即使毕业于三四流的学校,也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为自己播种希望的种子,未来便可以无懈可击。倘若你因自己毕业于三四流的学校而感到自卑,看不起自己,那么别人也会因此看不起你。毕竟你对自己都没有信心,无法埋怨他人瞧不起自己。同时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做人理应应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让生命绽放光芒,而不是安于现状,即使不满意自己糟糕的生活,也要善待自己,唯有此,他人才会善待你。

也许,正因为马云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不因自己毕业于三四流的学校而瞧不起自己,而是学会悦纳自己,再用欣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并对自己充满信心,因此才会激励他努力奋斗,实现他的梦想,从而成就了他创立的阿里巴巴。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终日游手好闲,安于现状,不努力,不愿意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无法悦纳如今的自己,更无法用发展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这样的人总是便觉得自己走到了世界的尽头,最终选择了以自杀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可社会上也存在着这种人——即使创业失败了许多次,仍坚定自己的信心,勇敢闯荡自己的事业,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就好比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最终他们会踏上了成功之路,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以欣赏为话题的作文 篇6

我是一朵云,天真,无知。

不想烦恼,不想痛苦,从不向健康是什么,更不知学习是为了什么,我欢乐的上课,更欢乐的下课,再欢乐的休息和放假,害怕教师拖堂,更害怕教师打骂,我会哭,也会笑,不想着离开父母的怀抱,只是想着外面的世界像阳光,像彩虹,像钻石,多姿多彩,无忧无虑。

不知为什么,我好怀念过去的开心和洒脱,不懂什么叫社会,不懂什么叫人生,妈妈骂,我听,爸爸夸,我笑,那时的我就像一根洁净的白鞋带,天真,无知,欣赏自我的可爱!

我是一星月,渺小,无力。

全想烦恼,全想痛苦,不想思考健康是什么,不想试着谈论学习是为了什么,我无法欢乐的上课,无法欢乐的下课,更无法欢乐的休息和放假,不怕教师拖堂,不怕教师打骂,我不会笑,也不会哭,只想着离开父母的怀抱,只想着妈妈嘴中那个人情世故和无比险恶的社会,像黑布,像牢笼,像烤箱,毫无情趣,毫无欢乐。

不知为什么,我多了几分沉静与思考,拉住窗帘,闭上门窗,听着那些自以为不错的歌曲,幻想着未来,是中考失败,还是自甘堕落;幻想着如今,是悲伤不断,还是前途渺茫。我多了几分惆怅与担忧,不懂担心什么,也不愿去想担心的到底是什么,尽管事事都去做,却从不想着做好。那时的我就像一根打了一个结的白鞋带,渺小,无力,欣赏自我的惆怅!

我是一轮日,耀眼,明媚。

忘记烦恼,忘记痛苦,开始思考健康是什么,开始探索学习是为了什么,再次欢乐地上课,再次欢乐的下课,再次欢乐的休息和放假,不怕教师拖堂,不怕教师打骂,我会哭,也会笑,只想着离开父母的怀抱,只想着外面的世界像阳光,像彩虹,像钻石,多姿多彩,无忧无虑。

不知为什么,似乎豁达了,似乎想通了,现如今的我,不逃避,不放下,敢于去拼搏这个复杂的人生和环境,我要抬头,我要抬头!此刻的我就像打了许多结的白鞋带,结实,坚强,欣赏自我的勇气!

以欣赏为话题作文记叙文 篇7

(一)古筝起源

筝,有着中国深厚传统文化,最早来源于秦国(即现在的陕西一带,又名秦筝)。古筝的得名主要有两个方面:1. 因“争”而得名;2. 根据筝的声音、发音来命名。 在距今1445年间,梁国的沈韵用诗《咏筝》来表现古筝的美妙音色。秦朝时古筝主要用于民间,多为百姓的娱乐方式;汉代时才开始提高了他的地位;而到了唐朝古筝已经开始繁荣发展起来,不仅出现了十三弦筝,而且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演奏者,如薛琼琼,并分为了多种流派。 南北朝时期,古筝开始传向国外,如日本、朝鲜、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并且改变了名称,如日本的Koto、朝鲜的伽倻琴等。

(二)古筝的基本结构与形式发展

1.古筝由泡桐木的木板、前岳山、雁柱(琴码)、琴弦、琴架、后岳山、调音合等部分构成。

2. 古筝的形式变化:古筝最初只有5根弦,主要是伴奏,后期又发展为十三根弦,到十六根弦,到十八根弦, 直到现在的21根弦,古筝弦数的逐渐增加,再加上古筝音域的逐渐扩大,这些都增加了古筝艺术的发展。

二、如何欣赏古筝曲

欣赏古筝曲目,除了要了解古筝的起源、古筝的结构与形式发展,还要了解古筝的基本派别与演奏技巧, 以及古筝的韵味和分析古筝曲目作品的能力。

(一)从古筝的派别与技法

古筝派系分为南派筝和北派筝。南派筝有潮州筝派、 客家筝派和浙江筝派;北派有河南筝派、河南筝派和山东筝派。筝曲《高山流水》在山东、河南、浙江三个筝派里出现。这三首《高山流水》乐曲有共性,即首先从板体上承袭了传统的老六板、老八板的变体,取材于民间乐曲、戏曲、版头曲等。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为曲目中的精品,浙江筝曲分为《高山》和《流水》两段, 浙江双八度《高山流水》最早流行于浙江南部,《高山》 部分相隔两个八度按滑的大撮,才显现出高山雄伟的气势,而《流水》部分要区分出浅滩和激流,声音相对来说更加旷而远。

1.山东筝派历史悠久,最早出现山东筝派的地区在山东菏泽地区,多为家传,分为山东老八板和山东琴书以及豫鲁大板套曲。山东筝曲音调古朴高雅,并且有民间复调的感觉。山东筝派的技法主要是先劈后托。《高山流水》由“琴韵”、“凤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首琴曲联缀而成。山东流派的古筝曲也是从此合奏中分离出来,变成了现在的独奏曲。在内容上,四首曲目有一定的联系,但其中任意一首都可以单独演奏, 通常山东筝派艺人聚会时会将四首串联起来演奏,套曲中除了《琴韵》与伯牙弹琴遇知音子期的故事相关之外, 其他三首都是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曲子虽然叫《高山流水》但并没有从音乐中有感觉到“高山”或“流水”。 在这里只是一种借鉴而已。

2. 河南筝派是北派筝的代表筝派,河南筝派的技法特点是摇指,需要快速托劈,并且要扎桩摇。河南筝派主要依附于河南大调曲,还有的是板头曲和河南小调曲。 河南筝派的《高山流水》是河南“板头曲”的代表作之一,。 曲中主要描写了高山与流水相交融的一种景象,山中有水,水中有山。

3. 浙江筝派的技法:(1)摇指以腕为轴心反复地摆动,可以在弦上自由移动,构成弦乐和声自由移动的效果; (2)扫摇可以制造出紧张热烈的气势;(3)快速勾托抹托;(4)点指,用右手中指、左手食指、右手食指完成。 浙江筝曲的左手柔弦不多,左手的颤音主要跟着中指走, 这与北派筝曲有很大的区别。浙江筝曲《高山流水》深受人们的喜爱。最初由16根琴弦的丝弦筝来表演,后期由于音域不够,创新为21根琴弦。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 分为巍巍高山、山谷回音、小溪流水、瀑布之下四个部分。 丰富的技法、情感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感觉,形成了一幅很美的画面。

(二)从古筝的韵味来欣赏

古筝最大的技巧是以韵补声。那么,怎样捕捉到其 “韵”呢?这个韵也和筝派有关,聆听古筝音乐,通过左手的揉、滑、颤所产生的“韵”,使人感到有一种生命的力量,古筝的韵是一种传神的韵。如明代陆时雍所说“无韵则死、无韵则俗”。那么韵从何而来呢?这种韵和音,并不是现实中的声音,而是一种可以令人深深回味的感觉。我们最终欣赏古筝乐曲主要就是要其中的韵。听者要了解到演奏者的心情以及作曲家的心灵才算是真正捕捉到了韵。筝的特色与其演奏技巧有关。古筝音乐的音并不是奏出之后立即消失,古筝由左手制造的按滑音之所以有韵,也是因为它由右手弹弦后的余音完成的。“余音”是“韵”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我们捕捉韵味的前提。

(三)从具体分析曲目和作者情感来看,以浙江筝曲为例

这首浙江流派的《高山流水》第一部分“高山”, 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风格古朴凝重。 在演奏第一部分时要表现出悠远空灵之感,这既需要在指法上加以控制,将弦在无形中提起来,还需要控制速度, 以气息来贯穿乐曲,因此需要掌握八度指法和长音的处理。而“高山”中又可以分为“巍巍高山”和“山谷回音” 两个部分,在听“巍巍高山”时可以想象一个人置身于群山之间,理解演奏者雄伟的气魄和宽广的胸怀。

第二部分“流水”。音乐开始变化,仿佛置身于溪水之间,刮弹时要轻,不断音,表现出流水生生不息之气,同时还要注意二指的力度将音勾出来,尾声右手抓弦表现高山主题,左手的刮奏有机结合起来,能将“高山”与“流水”统一起来,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流水” 中又分为“小溪流水”和“瀑布之下”。这两个“流水” 的指法不同。前面处理得平缓宽广,后面有重音,听出瀑布水的感觉出,感觉出水的激流之声。从演奏技巧处理方面与情感方面来欣赏古筝曲,更能感受到演奏者的心情与感觉,对曲子也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古筝曲《高山流水》历经数代音乐家的改编和创造,展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人与自然统一的意境, 因而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三、总结

古筝音乐博大精深,古筝派系、技巧及曲目分析也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够完全说透彻,欣赏中国古筝曲传统作品的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古筝的美感,也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得的,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取向的欣赏角度,从古筝的背景、古筝曲目的派别、韵味,以及技巧等各个方面来欣赏,欣赏古筝曲目除了要求我们去听、 去想,更需要我们从精神上产生共鸣,让我们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古筝的起源、派别与技法,以及对古筝名曲《高山流水》的曲目进行分析。

以欣赏为话题作文记叙文 篇8

老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同学们,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今天,我们来写一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好吗?

小丫:老师,是不是有关读书的事或是爱读书的人都可以写呢?

老师:是的,这次有关读书的话题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可以写你和书的故事,也可以写你读书的体会;可以采访你身边爱读书的人,再整理出采访记录。

毛豆:呀,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我写什么才好呢?

老师:是啊,我们每天与书形影不离,一定有很多故事和体会:比如你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得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你在读书中获得的乐趣或学习到的读书方法……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现在你们认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人、哪些事跟读书有关呢?

小丫:我想写写我爱看书的事。我非常喜欢看书。记得有一次,妈妈出门时嘱咐我去买瓶酱油,可是一个上午过去了,妈妈都回来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然忘了买酱油的事,妈妈说我是个小书迷。

老师:妈妈说你是个小书迷,说明你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吧?要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爱看书这一主题呢?

毛豆:我想她当时看的那本书一定是非常喜欢的,一定是有什么精彩的内容让她入迷了。我认为这些都要写出来。

老师:说得真好。具体地描绘怎样沉浸在书中,同时细致描写妈妈的神态、语言,也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毛豆,你写什么呢?

毛豆:我的同桌是个爱读书的人,他看过的书非常多,课外,我经常让他给我讲故事。这次,我准备对他进行一次“采访”,学习学习他的经验。

老师:你能说说你要怎么采访吗?

毛豆:我采访时会抓住一个中心话题,然后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如你是怎么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的?平时都看什么书?怎样看书能较快提高写作水平……

老师:看来,你对怎么采访已经胸有成竹了。采访中如果能够穿插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读者更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

老师:前一节课我们不是有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吗?

小丫:是啊。上次辩论会,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对我们的身心有益处,比如一些垃圾书,还是远离为妙。

毛豆:那你就抓住这个观点找材料,把道理讲透彻,做到以理服人。辩论时不仅要阐述自己的见解,还要驳倒对方的观点。

小丫:嗯,我还知道,为了使人听得懂,要写得通俗些,流畅些,不能用太长的句子,不能用太生僻的词。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好。同学们,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的成长离不开书,相信你们对读书有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把你们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

以欣赏为话题的初一作文 篇9

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需要的只是善于欣赏和发现,曾几何时,我们也许忽略了我们苦苦寻觅的美。

一颗年老丑陋的古树,也许因为欣赏,它那繁琐凌乱的年轮,会演变成一幅幅历史的画卷,为我们演绎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随风飘零的枯叶,也许因为欣赏,变成一只只舞动着的蝴蝶,用它那仅仅七天的生命,为我们真诚地诉说着生命的轮回;小时候画的那一幅幅简单的图画,也许因为欣赏,画上的一座座美丽的房子,一朵朵美丽的花儿,一颗颗嫩绿的小草,成为象征着天真的回忆,让我们记起小时一声声清朗的笑和那不谙世事的美好。大海,因为欣赏,变得蔚蓝深邃,星星,因为欣赏,变得晶莹闪亮。

断臂女神维纳斯,只是一件残缺的雕像,却因为大家怀抱欣赏之心,成为频频歌颂的对象;著名作曲家贝多芬,一生创作无数美妙的乐章,需要大家用欣赏之耳,去聆听这份惬意;天才画家达芬奇,画出了轰动世界的画作《蒙娜丽莎》,如果没有欣赏之心,又何来轰动世界呢?

没有欣赏,树只是树,花只是花,山只是山,再不会有诗人吟诵时的壮丽绝美,我们的衣物将没有众多的颜色和款式,我们吃饭用的碟子碗,将成为一个个普通的白瓷……世间的一切都将变得索然无味。

学会欣赏,我们将多一份获得欢乐的途径;学会欣赏,生活中的一切会变得多姿多彩;学会欣赏,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以欣赏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篇10

由此可鉴,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蔡元培与陈独秀,个性完全不同。陈独秀锋芒逼人,而蔡元培却外圆内方,连疾言厉色都很少见。但是蔡元培看中陈独秀的,是他的新锐和毅力。蔡是在翻阅了十余本《新青年》后决意聘他的,一旦下定决心,就一趟趟“亲顾茅庐”。他去陈的住处拜访陈时,因陈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蔡的诚意和胸怀最终说服了陈独秀,使他决定将《新青年》从上海搬到北京。后来,陈又引进了胡适进北大当教师,而胡适当时不过是个连博士学位还没拿到的手的毛头小伙。胡适在他的纪念文章里曾提到,如果没有蔡元培,他的一生很可能会在一家二三流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度过。

因为蔡元培的人格高度,才成就了这段佳话。后来,在“兼容并包”思想的烛照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等,都云集其麾下,也正因为如此,才造就北大的一代辉煌。

1852年秋,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间在松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两岁丧母,七岁失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为了走出生命途中的泥泞,他刚跨出学门便去高加索部队当兵。几经周折,屠格涅夫找到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连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信笔涂鸦,并无当作家的妄念。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身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这个因被他人欣赏而改变人生轨迹的人,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欣赏者,心中必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因为懂得欣赏,我们才有可能在被玫瑰刺伤手指后依然高兴而不心伤。张爱玲长得并不玲珑,但她那由内心散发出来的孤傲和才气曾令多少人惊羡与赞美;三毛也绝非俊秀,但她那梦中的撒哈拉又令多少人痴醉与沉迷;病魔束缚了霍金的身体,宇宙中却弥漫着这位科学巨匠睿智的思维……世事万物皆有它的归属,我们完全不必苟求尘世中的任何一个人。

台湾作家林清玄当年做记者时,曾经报道了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第一次被捉到。他在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又是那么斯文有气质,如果不做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没想到,他前无心写下的这句话,却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店的大老板了!在一次懈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回头想想,如果没有林清玄当年对小偷的“欣赏”和企盼,恐怕也就不会有他今天的事业和成就。

之于芸芸众生而言,我们都不过是红尘中的一粒微茫,在俗世中浮沉与幻灭。所以,我总希望自己能用平易的目光欣赏有幸遇见的每一道风景。远处的,新教育宗师朱永新,思想的行者肖川,新锐教师凌龙华、铁皮鼓、王开东……我非常欣赏。近处的吴非、孙双金、杨瑞请……我也非常欣赏。从他们身上,我更愿意相信: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你的付出,决定了你的收获;你的视野,决定了你的境界。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最美的景致似乎都生在彼岸。我却愿意以一颗轻盈的诗心,满怀喜悦地欣赏此岸风景,遥望彼岸风光。

以欣赏为话题作文记叙文 篇11

抽象绘画艺术作为当代视觉艺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主流形式,是审美体验必不可少的形式。因此,作为全科型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或是师范生,应如何体验、学习并理解抽象审美表现的艺术形式,并引领少儿如何进行抽象绘画表现的欣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抽象绘画艺术在19世纪末,被法国新艺术运动画家奥古斯特·恩德尔所预言,并于20世纪初出现在欧洲,它是反对表现视觉印象和视觉经验的,是相对于具象而言的一种艺术流派。抽象绘画艺术,是利用艺术家依据心理同构的原理,选择形、色、物质对象等绘画的基本因素,通过线条、色块、肌理等原始的图式与构成,使得色、线、形等初始的绘画语言成为绘画中表现的主体对象,并直接诉诸于视觉。因此,我们可以说,抽象表现的是纯粹的绘画视觉语言,是自然被转化的符号和秩序的整合,是主观的“图像符合”。

一、抽象绘画艺术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我们在进行抽象绘画的欣赏与实践表现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没有接触抽象绘画的学习前,往往会有以下几个认识:抽象画看不懂、抽象画就是乱画的、抽象画简单、抽象画没有评判的标准……

其实,在抽象绘画艺术的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由大众通俗的审美情感进入。如“好看不好看”“喜欢不喜欢”,来进行审美衡量。并由此分析,从表象上来看,抽象绘画中看似简单的寥寥几笔的涂鸦、几个符号、几块随意的颜色,就构成绘画语言丰富的抽象艺术作品。抽象绘画创作所表现对象是从无到有、由主观生造的客观,即原创。由于图式是最有价值的原创抽象表现,因此,在抽象绘画的审美价值标准中,原创应是排在第一位的。

二、抽象绘画教学对艺术素养养成的影响

康德认为,知识有“感性”与“知性”两个源头。如果说抽象艺术家康定斯基的热抽象是抽象感性的代表人物,知性则是以抽象绘画艺术家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为代表的。

在对抽象绘画的艺术语言进行探究的教学中,不仅可以打破学生对美术造型的具象认识,帮助学生提升创造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抽象绘画的形式美,并对抽象绘画形式的欣赏持有正确的审美态度,进而促进美术素养,以至于人文艺术素养的进一步完善。

(一)首先,对于美术素养中的基本造型能力而言,抽象绘画形式打破了具象绘画所表现的形象的真实性与写实性。作为20世纪抽象艺术形式的实践者康定斯基认为:抽象绘画放弃了具象的真正目的在于,直接导向“内在需要原则”——绘画不应受对象外形的束缚,而是要捕捉其精神和灵魂;强调作品表现的主观感受,并致力于追求作品精神性的探究。在他的早期抽象绘画作品里,我们能看到,他把绘画的基本语言——点、线,独立出来,并辅助于表现的媒介材料:颜料的不断流动,以及轻松灵动的笔法和强烈笔触的表现手法,组织勾画出各种形态与色彩,使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这些作品中的形态与色彩,是其内心意象的形象化,是纯粹心象的抒发。

而在抽象绘画艺术家蒙德里安看来“艺术就是直觉”。我们能在他的画面里看到反复出现的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排列。这些排列线,组合成理性到极致的矩形,并在这些大小不等的矩形里填满单纯的原色,以达到视觉稳定的平衡感。

(二)其次,抽象绘画的多样化表现形式,能启发美术的创造能力。

这种多样化,体现在原创的多样化、材料的多样化、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等。由此,学生可以在这些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中,受到或多或少的启发,从而激发他们大胆地进行多样化的美术创作的意愿与尝试,进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再次,抽象绘画表现形式的赏析,对审美能力及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提升意义。

审美能力是人的一种本能,如我们经常会在晚上抬头看见满天的星星时,感叹夜空很美;看见一件喜欢的衣服时,觉得这件衣服很漂亮……这就是人的审美能力。而这些伴随着我们的“好看”“不好看”的日常生活审美,其实就是抽象审美。

因此,对抽象绘画的赏析,不仅是依靠审美感官,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美学和艺术理论知识,并能在情感的支配下,进行一种心理视觉化的审美体验。并通过赏析抽象画的非理性表达,来体会绘画的图式、风格、构成、色彩、线条、细节、肌理、气氛、效果、装饰性等绘画语言符号的最本质、最纯粹的形式规律和审美表现。赏析抽象绘画不仅能增强学生欣赏抽象绘画的审美能力,提升专业美术素养,且能使学生的美术欣赏、创作,以及人文艺术素养上升到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

三、抽象绘画艺术欣赏的教学方法

(一)首先是通过图片等实例进行知识点讲解。

让学生了解抽象绘画的表现方法,以及抽象绘画的发展与表现形式。

总结起来,抽象表现的方法大概有三种:简化的归纳、分解重构与几何形的抽象。简化归纳,是将自然形象删繁就简、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或局部,然后越过简化的界线,从而构成抽象形态,如毕加索的牛、蒙德里安的树;分解重构是将物象本来的形体进行分解后,提炼出表现特征的某些局部,把这些局部经过夸张变形后,再组合成新的形体;几何形的抽象,则是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或数学逻辑,以单纯的点、线、面组合成几何形,使之成为画面的基本形。

而抽象绘画的发展,则是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受到启发,然后打破地域的限制,到荷兰的风格派或者是新造型主义的抽象意识萌发的蒙德里安,再到俄罗斯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作为抽象艺术的创始人,使得“抽象艺术”一词出现在了大众的审美视野里。然而在康定斯基之后还有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一直到二战后的各种抽象表现形式,并发展至今,成为当代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

如在进行抽象绘画艺术知识点的讲解时,可以以具体的抽象绘画艺术家或者作品为例进行。从历史背景、个人经历、艺术主张、绘画表现形式等多方位进行比较分析。如康定斯基作为抽象艺术的奠基人,认为艺术表现的目的是追寻对象的精髓与灵魂。因此他的抽象绘画艺术表现,可以说纯粹是心象的抒发。如作品《音乐会》,从造型上来看,画面中没有客观的形象,但观者又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进行猜想。比如,把画面中大块的黑色猜想为钢琴,把旁边类似于人形的形象猜想为听众。而从色彩上来讲,画面中的大片黄色与大块黑色形成强烈的对比,就像交响曲中激情的旋律一样。在康定斯基的作品里,我们能感受到他试图通过音乐来表现绘画的纯粹语言——色彩、线条、空间和运动,这使他的艺术表达形式因脱离了语义的内容而变得更加纯静。

而蒙德里安受到过“通神论”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从他画面中表现的黑、白、灰几何形,感受到他对神的绝对表现。蒙德里安的作品不仅醉心于追寻神性,更使他认为色彩只有三原色存在。如作品《构图》,在规矩的黑色格线下,填充了红、黄、蓝三原色的色块表现,并与留白的空间相得益彰,使整幅作品呈现出一种宁静与平衡的秩序。在此幅作品上,画面中的色彩与节奏感已凌驾于几何形体之上。因此,我们可以说就表达的抽象形式研究而言,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表现的方式各不相同,一种极其奔放,另一种却又高度容忍。

(二)多感官通道,感悟启发

在抽象绘画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音乐的表现,进行多感官的情感体验启发,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旋律来感受情感的传达。并通过色彩的主观情感表现,来表达声音所传达的情绪变化,利用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感官,通过音乐与色彩的相互转换,体会抽象艺术物化的情感表现。

如康定斯基就认为:“颜色是直接对心灵产生影响的一种方式,色彩是琴键,眼睛是音槌,心灵是绷满弦的琴。”画面上的颜色,经由视觉通道拨动着人的心灵。使人们对色彩的表面印象发展成一种视觉的审美经验,以引起灵魂的共鸣。因此,在他的抽象绘画作品里,抽象的色块,以及简单的点、线、面的集合,被人们称为“凝固的音乐”。康定斯基始终也把绘画看成是一种能唤起听觉的“内在音响”。在他看来,绘画中的色彩犹如音乐里的音符一样能打动观众。因此,他经常从音乐的角度来体会绘画的色彩,比如把“色彩”看作是生活中各种有声音的物象。比如在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中,他试图通过音乐去尝试探索绘画的构图形式或配色规律。康定斯基以强烈的视听觉感受,通过抽象绘画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因此,在欣赏抽象绘画艺术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的第一感受。这种第一感受是可以通过听、视觉,甚至是触觉,进行多感官的抽象审美感受体验行为。在这个过程里,启发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意识去感知作品,将审美情感升华至审美判断,从而提高我们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

(三)在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抽象绘画的实践体验训练,让审美体验的欣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美术欣赏和美术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在进行解读抽象绘画语境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习抽象绘画艺术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欣赏的问题。审美体验的欣赏教学过程实际上是难于实践训练的,尤其是当学生所面对的欣赏作品又是现代的抽象绘画表现形式时则更难。在教学过程中,当我们把一幅抽象绘画作品摆在学生的面前时,经常会遇到学生这样的表述“这张画到底好在哪里”“这种画是随便画出来的吗”等类似的疑问,而不是直接说出“我看到这幅画时,我感到了什么”等审美感受体验或评价性的意见。因此,我们在进行抽象绘画艺术的解读时,可以把欣赏和实践训练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的审美体验教学。

在绘画实践训练课程的教学中,首先,可以通过分析和探究抽象绘画的“图式符号”,也就是绘画的基本语言:点、线、面等的各种形式的表现力和不同形式的构成,来体验和感受抽象化的线条、色彩的纯粹美等;其次,可以通过让学生临习抽象绘画艺术家的作品,并通过改变原作的图式、色彩、构成等绘画表现形式,进行抽象绘画作品的模仿学习;再次,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抽象绘画语言符号,及各种绘画表现形式,大胆地进行抽象绘画创作的尝试。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抽象绘画表现的主要绘画语言:线条和色彩。线条在摆脱了形体的束缚,而独立地成为绘画的本质符号因素出现在抽象绘画表现里时,利用自身曲直、粗细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得到了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发展。在抽象绘画艺术里,我们认识到线条不仅可以表现物象的基本轮廓,还可以利用深浅和疏密的不同组合表现物体的空间。单纯的线条是纯粹的、优美的,是所有人都会描绘的最基本的、最原始的绘画造型语言符号。而色彩作为绘画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表现语言,在抽象绘画出现之前,它往往是依附于形体而存在的。但到了抽象绘画艺术表现中,画家更多的是将色彩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语言符号,利用绘画的形式语言的表现功能,把色彩所表达的主观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抽象绘画中,刻意地安排或偶然形成的线条与单纯的色块或色彩表现,共同呈现出冷静和热情的情感表达。如在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作品里,经常用直线组成的几何形来分割画面,表达其理性的精神形式构成,并辅助于单纯的色彩填充分割好的大小不同的矩形,营造出一种宁静、简洁、高尚之美。又如康定斯基的热抽象作品《构成第八号》,画面中能明显地看到由两条直线构成的一个大的锐角置于画面的中间,以及线条和色彩共同组成的各种角和曲线的表达。在这幅作品里,“角”成为了画面的主角。这些“角”,体现了康定斯基在其理论著作——《点线面》中所提到的“角”。康定斯基认为:“直角”表现出冷静和压抑的情感;“锐角”表现出尖锐的发泄,及运动感的特性;而“钝角”则呈现出一种软弱的无力感。这幅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线条的聚散,以及相互穿插的纯色块面,就像欢快的乐章一样,形成了画面的动感与节奏,也体现了康定斯基所主张的绘画中的音乐表现。

以欣赏坦诚为话题的中考作文 篇12

今天是周末,小芳捧着她的好朋友——小虹借给她的《小木偶奇遇记》津津有味地读着,沉醉在书的世界里。咦,这几页怎么破了?小芳心想:如果再不补好,就有可能掉下来让书变得残缺不全;如果补好的话,小虹可能会误会是她把书弄坏的,该怎么办呢?小芳皱着眉头,有些心烦意乱。

思考良久,还是没有一丝头绪。于是小芳决定去走访征求大家的意见。

“马伯伯,早上好!”刚一出门就碰到去晨练的马伯伯。马伯伯看到小芳,便爽朗地大笑:“小芳真有礼貌!要不要跟马伯伯去晨练?”小芳摆摆手,谢绝了他:“谢谢马伯伯,今天还是不了。我来找你是想请你指教一个问题。”“哦?什么问题?”“昨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本书,发现有几页破了。您说该怎么办?”“还以为有什么大事情呢,这还不简单。不要补,还书时就跟她直说,她信不信就是她的事了。”“可是……”小芳有些犹豫。“没有可是,信任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没有信任还谈什么友情?”“谢谢你,马伯伯。我先走了,再见!”还是问别人吧···

“小芳,你怎么了?”隔壁李阿姨见小芳愁眉苦脸的,问。小芳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阿姨。“别担心,你把书补好,再向小虹解释清楚……”可是小虹不相信怎么办?

“小芳?你脸色不太好,是不是生病了?”回到家,妈妈见小芳一脸倦容的趴在沙发上,有些担心的问。小芳又把事情给妈妈说一遍。妈妈心疼地揉了揉小芳的头发:“小芳,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坦诚相待。”坦诚相待?“我知道了,谢谢妈妈!”小芳随即眉开眼笑。

第二天,小芳拿着补好的书还给了小虹,并向她讲清楚了原因。

以欣赏人生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篇13

我常这样问自己,沿途的风景很美,我欣赏了吗?不,我没有欣赏,我没有留意,我只知道达到目的,只知道成功。成功,蒙蔽了我的双眼,我一心成功,可是,我却忘记了,忘记了欣赏路边的风景。

我还记得,一次,领着小狗点点下楼遛达。它调皮,不听我的话,我快走,它偏慢慢走,一点儿不急。我用狗绳拽着它,拼命拉它,叫它往前走,它还是慢慢走。我生气,它不理我,就是赖着不快走。呵,还真让人生气,我用力抓着狗绳,用力往前拽。它和我杠上了,怎么也不肯再走一步。我蹲下来,抚摸着它,哄它。它不理我,我也没法,硬逼它走也不是办法。我只好慢慢和它走。

等一下!我发现,我从没怎么留心注意过小区的环境,可是,如今遛狗时,竞发现了以往没发现过的`风景。小区的风景竟是那么美,鸟语花香,以前真的是没有体会。难道是天意?让我和狗散步时,竟然有了新的发现。

看来,不是我遛狗,而是狗遛我。

有狗的人,时常遛遛狗吧,你会发现许多与众不同的东西。

一直以来,我渴望成功,为了成功,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真的。我一心只想成功,可是现在细想,我在努力,想成功的同时,忘记了欣赏沿途的风景。比如这个暑假,我在暑假的前四五天.一天花三至四个小时,不顾一切地做作业,我只知道早点完成作业,早点轻松。是的,四天内我做完了数学和英语作业。可这几天,我只顾做作业,却忘记了其他重要的事。我忘记了和朋友去外面玩,忘记了休息,忘记了去外面走走,放松放松,忘记了检查作业的质量。我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作业,忘记了其他。

我想,我真的失去了很多。

以欣赏为话题作文记叙文 篇14

一、使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误区

1. 喧宾夺主

在用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时, 本来作品背景越单纯越好, 但一些教师制作的课件背景极其复杂, 画框奇形怪状, 并且大量使用动画和声音效果。这些花里胡哨的课件, 违背了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 即在特定时间内人的大脑只能接受最主要的信息。这样做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的关注, 喧宾夺主。

2. 画蛇添足

一些教师从上课开始时的“欢迎光临”“同学们好”到结束时的“再见”, 均以多媒体形式呈现, 过分追求一种“全程”效果。本来这是美术欣赏课, 不是多媒体技术展示课, 在教学之外播放跟教学无关的图片属于画蛇添足。

3. 忽视情感

整节课从头到尾都使用课件, 无论是图片展示及相关文字说明, 课件上一应俱全, 整节课都按课件设定的程序进行。如此一来, 多媒体只是在冷静地展示了一份准备好的教案, 教师沦为一名键盘操作员。由于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难以激发出来。

4. 过分依赖

某些教师平时不认真备课, 课前临时到网上随处一搜, 就可以下载大量的现成课件。其实,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风格, 所教的学生也各不相同, 过分依赖现成的课件而不去因材施教, 不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制作课件, 削足适履, 生搬硬套只会让教学大打折扣。

所以, 美术欣赏课不应该滥用多媒体, 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让他们不只是看, 还要思考, 要捕捉内心的真切感受, 从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不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美术欣赏课案例

我在上《外国风景画赏析》这一课时, 整节课没有采用多媒体技术, 只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 学生主动思考, 参与度很高, 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下便是我这次堂课的教学实录 (节选) 。

1. 导入

师: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假期里见过的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优美的场面, 可以是旅游所见的风光, 或者是家乡的景色……大家可以小声讨论, 然后组织语言描述景色及你个人的感受。

生:我去到了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园, 到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紫色, 感觉很浪漫。

师: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想象那是怎样的画面和味道。

生:我到大连海边, 看到金色的沙滩和湛蓝的海水, 心情很舒畅。

生:我乘坐小船, 夜游苏州山塘街, 建筑是粉墙黛瓦, 桥上有彩色的灯光, 路边是悠闲的人们, 还有人在唱歌, 感觉很美。

……

【设计意图:学生的描述比教师的讲述更能引发其他学生的兴趣, 从而能快速将学生带入他们所描述的场景中。导入环节的设计虽然没有使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图片, 但是来自学生亲身经历的画面能更好地唤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师:当我们在旅行途中见到难忘的景色, 会怎么做?

生:用照相机拍下来。

师:而画家是怎么做的?

生:画下来。

师:把看到的优美风景画下来, 这样的画叫什么画?

生:风景画。

【设计意图:自然而然的导入, 让学生对风景画的定义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2. 讲授

第一步, 教师通过分析画家的绘画作品, 让学生了解风景画赏析的步骤, 通常这是一个对作品进行由表及里探索的过程。赏析者先要初步了解作品的画种、画家生平、创作年代等基本信息, 接着描述画面内容 (观察远近中景都画了哪些内容) , 再通过画辅助图分析构图, 通过观察分析色彩。最后结合前面的内容进行综合思考, 揣摩画家想向人们表达的情感。整个赏析的过程, 从一眼就能发现的信息到需要深入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 它是层层深入的。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一幅幅由教师讲解, 不如教给学生一个循序渐进的欣赏风景画的方法。这种方法特点在于由易到难, 由表及里, 它可以较好地化解学生初遇油画欣赏的畏难心理, 以及不知所言的窘境。在这一环节, 重点是构图和色彩, 教师要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讲解。】

第二步, 教师示范赏析画作《峭壁》。先介绍作品的基本信息, 比如作品的画种 (油画) 、画家 (库尔贝, 1819—1877年) 、国籍 (法国) 等。接着描述画面内容:画家画了海边一处悬崖, 崖岸很高也很陡峭, 近处沙滩上画了一些渔船, 远处是大片的天空和海平面。再进行构图分析和色彩分析 (略) 。教师的个人感受:通过蓝色的天空和金黄色的沙滩形成鲜明的对比, 简捷的构图给人大刀阔斧的感觉, 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大气磅礴之美, 而这一种感觉也是作者当时面对此景所感受到的。

【设计意图:通过理论结合实例, 让学生体会到如何将理论应用到欣赏中。】

第三步, 让学生找一幅自己最喜爱的风景画, 按照欣赏的步骤进行评析。先小组讨论, 再推荐代表发言。要求观察仔细, 描述完整, 用词精确。

下面是学生的发言摘录。

生1:我最喜欢《海港日出》这幅画。它的作者是法国的洛朗, 画于17世纪。画家描绘了画了海边日出朦胧的场景, 岸边劳动的人画得很逼真。近景有的人正在打算出海, 他们的家人则坐在岸边聊天;远处是初升的太阳。整幅画面色调是金黄色的, 所有的事物, 包括树木、海边的房屋和人们都笼罩着金色的阳光, 给人温暖的感觉。

生2:我喜欢《特尔夫特的街景》这幅画。作者是荷兰画家维米尔, 画于17世纪。它画的不是那些雄伟的高山或者特别的景色, 而是很平常的街景, 房屋看上去很古老了, 墙壁有些开裂, 木头的窗棂也很旧了。画面中还有几个普通人在劳动, 有的在打扫, 有的在做手工活, 有的在为小狗洗澡。画面充满和谐的氛围, 给人宁静的感觉, 看过之后心情很安静。

生3:我喜欢油画《林间小道》, 这幅画是16世纪荷兰画家霍贝玛画的, 画的是乡村田间的一条小路。最有特点的是路边两排树木, 它们高矮不一, 层次不齐, 但很有节奏感, 画面也很有立体感。看到这幅画有一种回家的轻松愉快的感觉。

……

【设计意图: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根据教师所教的方法, 按图索骥顺利地完成对一幅陌生风景油画的赏析, 并能够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而在学习本课之前, 学生面对一幅画时常常一脸茫然, 仅能用“好看”或者“有气势”等词语进行评价。】

3. 补充

学生对上述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后, 教师再进行补充, 比如, 介绍16~17世纪荷兰风景画涌现的历史背景;就《林间小道》这幅画要着重解释一下透视在风景画中的运用及效果。

【设计意图: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赏析之后, 对他们未能发现的绘画历史背景和绘画技巧等再进行一些补充。】

4. 作业和小结

这节课不但让学生欣赏了16~17世纪以荷兰为主的一些著名的欧洲风景油画作品, 更加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了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风景绘画的赏析, 掌握了欣赏风景画的步骤。要求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 也会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去欣赏别的绘画作品。课后, 要求学生将今天课上的发言重新整理并写下来, 形成一篇完整的美术评论文章。

【设计意图:从理论到实践, 再从实践回到理论, 学习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一个过程。看似重复的动作, 其实能让学生情绪高昂、思想集中地参与其中, 从而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

以欣赏为话题的800字优秀作文 篇15

一、李清照

铛铛马铃席卷了她前半世的欢乐,杨柳依依却抚乱她的离情别绪。朱颜未改,只是心已变。一代奇女李清照造就了我。我是何物?我是她笔下的“人比黄花瘦”;我是她笔下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我是她笔下的“载不动,许多愁”;我是她笔下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的美丽,她的才情,她的昭华都被我一一包含。东篱把酒黄昏后,是我的凄凉;路过汨罗江畔,写就《夏日绝句》是我的怀念。但是,我不懂,如此美妙的我为何渐被人们淡忘?!有多少人能把《武陵春》、《醉花阴》背的朗朗上口,又有多少人能在闲适的午后将我欣赏。我是易安灵魂的沉淀,然而却少有人将我敲醒。

请欣赏我。

二、苏轼

起舞弄清影,我婀娜的腰肢在苏轼大文豪的明月几时有的感叹中诞生。我见证了他的大半生,他的痛苦悲愤与欢乐高兴。东坡的才华在“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寓意里;东坡的才华在“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乐趣里;东坡的才华在“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悲伤里。它们凝结成了我。我是东坡精神的化变,然而却少有人将我读出。

请欣赏我。

… …

我,是诗歌,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丝带,是中国漫漫历史画卷的宝石。时至今日,我风韵犹在。但却被人们一次次的遗忘,没有人来欣赏我,没有人来体会我,没有人来领悟我。有谁?!才是我真正的伯乐。请欣赏我,中国人,我将陶冶你们的情操;请欣赏我,中国人,我将改变你们的处世态度;请欣赏我,中国人,我将宽阔你们的胸襟。

上一篇:村官竞聘演讲稿与村干部七一演讲稿下一篇:小学综合素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