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成语答案

2025-03-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上成语答案(共8篇)

七年级上成语答案 篇1

小心翼翼:

〖解释〗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示例〗母亲~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

肃然起敬:

〖解释〗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忍俊不禁:

〖解释〗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不能与“笑”重复使用。

〖示例〗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繁弦急管:

〖解释〗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

红灯绿酒:

〖解释〗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玲珑剔透:

〖解释〗玲珑:精巧细致;剔透:孔穴明晰。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示例〗走上冈子一看,有座天,直靠在海外,如建康燕子矶一样,~,文采可观。

具体而微:

〖解释〗具体:各部分已大体具备;微:微小。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

〖示例〗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

不可磨灭:

〖解释〗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示例〗但是我又不知道这是~的事实。

回味无穷:

〖解释〗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示例〗这篇文章含义深刻,使人~。

无忧无虑:

〖解释〗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心旷神怡 :

〖解释〗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示例〗又登海天阁,见万顷银涛,千山削翠,~。

举世无双:

〖解释〗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示例〗他说善于玩把戏,空前绝后,~,人们从来就没有看见过;一见之后,便即解烦释闷,天下太平。

多愁善感:

〖解释〗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示例〗过去,我~,看什么都没有意思;父母对我不好,引起我对世界上一切都憎恨。

得失之患:

〖解释〗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天灾人祸:

〖解释〗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

突如其来:

〖解释〗突如:突然。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示例〗其在前曰:真为素昧平生,~,难怪妾之得罪。

问心无愧:

〖解释〗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获益匪浅:

〖解释〗匪:非,不。得到很多益处。

花枝招展:

〖解释〗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示例〗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的妇女们,笑语盈盈的不休。

海枯石烂:

〖解释〗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千姿万态:

〖解释〗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同“千姿百态”。

〖示例〗长江三日,~,现在已不是前天那样大雾迷蒙,也不是昨天‘巫山巫峡色萧森’,而是:“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了。

变化无常:

〖解释〗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示例〗近来天气~,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又大雨倾盆。

弱肉强食:

〖解释〗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

〖示例〗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活”是终于不易保全的。

隐隐约约:

〖解释〗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惊慌失措:

〖解释〗失措:失去常态。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示例〗遇到危险情况,应该沉着冷静,不要~。

津津有味:

〖解释〗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示例〗话是这样说,可是谈起理论,许宁还是一套套地向道静谈得~,头头是道。

恍然大悟:

〖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示例〗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方才~,彼此相视而笑。

苦心孤诣:

〖解释〗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示例〗~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跑向天津。

各得其所:

〖解释〗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示例〗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

骇人听闻:

〖解释〗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示例〗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

随声附和:

〖解释〗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贬义词。

神通广大:

〖解释〗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七年级上成语答案 篇2

一、阅读习惯:阅读文字时, 要做到两动三不动:

眼动、脑动;手、嘴、笔不动。

眼球要迅速随着文字移动, 要做到不经过英汉互译的程序, 往下接着阅读下去。

二、阅读要求:

1. 阅读速度是1 分钟60 词

2.理解文中大意以及能给出最合适文章的标题

3.能做出正确推理判断和引申

4.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涵义

5.理解文章总体结构

6.理解作者的意图, 观点和态度

三、做阅读理解题的顺序:

1. 迅速阅读问题并做出仔细审题, 并在问题中获取问题关键点。搜索题干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概念, 然后去原文中对照找出相应的地方。

2. 返回原文找到所问问题中的关键词, 如人名、地点、时间等。

3. 在选项中确定最佳答案。浅层的问题可迅速选定, 对于较深层次的问题, 一定要将相关原文找到, 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推理, 然后再确定。

能力训练:

This is a Chinese boy. His name is Ling Feng. He’s thirteen. He is in No.5 Middle School. He is in Class One, Grade Two. Ling Feng is in Row Four. He is Number 20. Miss Zhang is his English teacher. They love her very much.

( ) 1.Ling Feng is a (n) ______ boy.

A.EnglishB.AmericanC.ChineseD.China

( ) 2.He is in ______.

A.row FourB.row 4C.Four RowD.Row Four

( ) 3.______ is his English teacher.

A.Miss ZhangB.Mr. Zhang

C.Mrs.ZhangD.Teacher Wang

( ) 4.He is in ______.

A.Class 1, Grade 2B.class 1, grade 2

C.Class 2, Grade 1D.Class 2, Grade 2

() 5.He is______years old.

A.30B.12C.13D.11

My name is Tom. I’m nine. This is my mother ( 母亲) .Her name’s Linda Johnson. Her telephone number is 13052864515.And this is my father ( 父亲) .His name is Mike Johnson. His phone number is13120884699.And this is my sister ( 姐妹) .What’s her name?Her name is Mary. Look!The boy is my brother ( 兄弟) Nick. Mary is eight and Nick is six.

( ) 1. Mother is ______.

A.Mary JohnsonB.Mike Johnson

C.Linda JohnsonD.Nick Johnson

( ) 2. Father’s telephone number is ______.

A.13120884699B.13120884966

C.13052864515D.13120889466

( ) 3. Mary is______.

A.sixB.nineC.eightD.seven

( ) 4. My brother is ______.

A.TomB.MikeC.NickD.Johnson

( ) 5. My family name is ______.

A.JohnsonB.NickC.MikeD.Tom

看下面的卡片, 然后根据卡片中的信息以及相关提示写出句子或回答问题。

First name:Tony

Last name:White

Class:3, Grade:7

Tel:287—0837 Home 398—6160 School

1. ____________ (boy)

2. What’s Tony’s last na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hat class ( 班) is Tony 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ony is at home ( 在家) .

What’s his telephone numb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Tony is at school.

What’s his telephone numb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所给的家谱图, 完成选项。

( ) 1.John Brown and Anna Smith are Sally’s ______.

A.parentsB.grandparents

C.brother and sisterD.uncle and aunt

( ) 2.Mary is Sally’s ______.

A.auntB.motherC.sisterD.grandmother

( ) 3.Ann is John Brown’s ______.

A.sonB.granddaughter

C.daughterD.sister

( ) 4.Tom and Kate are Ann’s ______.

A. cousinsB. uncle and aunt

C. brother and sisterD. father and mother

( ) 5. From the family tree, Sally has ( 有) ______ cousins.

A. twoB. threeC. fourD. five

Hello, I’m Kate. This is a photo of my aunt’s family. The woman in the photo is my aunt, Jane. She is a teacher and she is very kind ( 善良) . These are my cousins, Jeff and Jack. They are seven and they are twins ( 双胞胎) .Look!That lovely ( 可爱的) baby is my aunt’s little daughter, Rose. I love them very much.

( ) 1. There are ( 有) ______ people in the photo.

A.threeB.fourC.fiveD.six

( ) 2. My aunt has ______.

A.two daughtersB.two sons and a daughter

C.two daughters and a sonD.only one son

( ) 3. Rose is my aunt’s ______.

A.sonB.sisterC.motherD.daughter

( ) 4. Jeff and Jack are______.

A.elevenB.brother and sister

C.mother and sonD.twins

() 5.Rose is Kate’s______.

A.sisterB.motherC.cousinD.teacher

Come and look at the picture. It is a picture of an American family.The man in the hat ( 戴着帽子) is John White. He is a teacher. He teaches (教) English in a middle school in China. You can see Mrs. White, too. She is Dora White. She’s from Canada ( 加拿大) .She’s a doctor. Mr. and Mrs.White have two children, Tom and Mary. Tom is ten and Mary is six. They love them very much.

根据短文内容, 判断正 (T) 误 (F) 。

() 1.Tom’s father in the picture is in the hat.

() 2.Mary’s father is Canadian and her mother is American.

() 3.Mrs.White is a teacher, too.

() 4.Tom, Mary and their father and mother are in China.

() 5.Tom is eight and Mary is eight, too.

Lost&Found

Lost:

My school ID card

Its number is 2007712.

My name is Mary Brown.

Please call 695—6385.

Found:schoolbag

Is this your schoolbag?

It's black and white.

My name is Tony Green.

Phone:236—0731.

Cindy,

Your red notebook is in the lost and found box.

Mike

( ) 1.Mary’s school ID card number is ______.

A.2360731B.6956385C.2007712D.6958635

() 2.The schoolbag is______.

A.greenB.whiteC.redD.black and white

() 3.Mary’s phone number is______.

A.6956385B.2007712C.2360731D.659385

() 4.Tony’s last name is______.

A.BrownB.GreenC.MikeD.Cindy

() 5.Cindy’s______is in the lost and found box.

A.school ID cardB.schoolbag

C.notebookD.baseball

Hello!I’m Ren Lijuan. Lijuan. I’m ten and I’m a student. I’m in Class 6, Grade 4. Lei Hao is my classmate ( 同班同学) .He likes baseball. Miss Niu is my English teacher. She is a good teacher and we all like her.

( ) 1.Can you spell the name Ren Lijuan?

A.Yes, I am.B.Yes, I can’t.

C.No, she can’t.D.Yes, I can.

() 2.How old is Ren Lijuan?

A.It is ten.B.I'm ten.C.She is ten.D.You’re ten.

() 3.What class is she in?

A.She is Class 4.B.She is in Class 6.

C.She is in Grade 6.D.She is in Grade 4.

() 4.Is Miss Niu her English teacher?

A.She is her teacher.B.Yes, he is.

C.Yes, she is.D.No, she isn’t.

() 5.Does Lei Hao like baseball?

A.Yes, he does.B.No, he doesn’t.

C.I don’t know.D.No, he does.

Wang Hua is a Chinese boy. He is twelve. He is in Class Two, Grade One. This is his cat. I don’t know its name. I think it is three. That is his schoolbag. You can see a pencil box, an English textbook ( 英语教科书) two Chinese textbooks, some exercise books and an English Chinese dictionary ( 英汉字典) in it. His good friend is Peter. Peter is an English boy.He is twelve, too.

根据短文内容, 判断下列句子正 (T) 误 (F) 。

() 1.Wang Hua is a Chinese boy.

() 2.He is in Class One, Grade Two.

() 3.I know his cat is Mimi.

() 4.You can’t see a ball in his schoolbag.

() 5.Peter is Chinese, too.

This is Jim’s room. It’s a nice room. There are some pictures on the wall ( 墙) .There’s a desk and a chair in his room. There is a sofa and a bookcase, too. The desk is between ( 在……之间) the bed and the bookcase.His schoolbag and pencil box are on the desk. There are some pencils, a pen and a ruler in the pencil box. Jim’s sofa is near the bookcase. His baseball is under the bed.

() 1.There is______in his room.

A.a desk and a chair B.a desk and some chairs

C.a chair and some desks D.some desks and a chair

() 2.The desk is between the______and the______.

A.sofa;bookcase B.bed;bookcase

C.bed;sofa D.sofa;bed

() 3.Jim’s pencil box is______.

A.on the desk B.next to the desk

C.under the bed D.in the desk

() 4.Jim’s bed is near the______.

A.sofa B.plants

C.desk D.bookcase

() 5.Jim’s______is under the bed.

A.pen B.baseball C.ruler D.watch

答案:

答案:1.C点拨:细节理解题。由文中第一句“This is a Chinese boy. ( 这是一个中国男孩。) ”可知。

2.D点拨:细节理解题。由文中第六句“Ling Feng is in Row Four. ( 凌风在第四排。) ”可知。

3.A点拨:细节理解题。由文中倒数第二句“Miss Zhang is his English teacher. ( 张女士是他的英语老师。) ”可知。

4.A点拨: 细节理解题。 由文中第五句“He is in Class One, Grade Two. ( 他在二年级一班。) ”可知。

5.C点拨:细节理解题。由文中第三句“He's thirteen. ( 他十三岁了。) ”可知。

答案:1.C点拨:细节理解题。由文中第三、四句“This is my mother ( 母亲) .Her name’s Linda Johnson. ( 这是我的母亲, 她的名字是琳达·约翰逊。) ”可知。

2. A点拨:细节理解题。由文中第八句“His phone number is13120884699. ( 他的电话号码是13120884699。) ”可知。

3.C点拨:细节理解题。由文中倒数第一句“Mary is eight and Nick is six. ( 玛丽八岁, 尼克六岁。) ”可知。

4.C点拨:细节理解题。由文中倒数第二句“The boy is my brother ( 兄弟) Nick.”可知。

5.A点拨:细节理解题。family name是“姓”, 而且英美人的姓通常放在后面, 故由“And this is my father ( 父亲) .His name is Mike Johnson.”可知“我”应该姓约翰逊。

答案:1.His name is Tony./He is Tony.

2.Tony’s last name is White./White.

3.Tony is in Class 3./Class 3.

4.His telephone number is 287 0837./287 0837.

5.His telephone number is 398 6160./398 6160.

1.B点拨: 细节理解题。 由家谱可知, Sally的妈妈是Kate, Kate是John Brown和Anna Smith的女儿, 故John Brown和Anna Smith是Sally的外祖父母。故选B项。

2.A点拨:细节理解题。由家谱可知, Kate (Sally的妈妈) 与Tom是兄妹或姐弟关系, 自然Tom是Sally的舅舅, 而Tom和Mary是夫妻关系, 故Mary是Sally的舅母。故选A项。

3.C点拨:细节理解题。由家谱可知, Ann是John Brown和Anna Smith的女儿。故选C项。

4.C点拨:细节理解题。由家谱可知, Ann, Kate和Tom都是John Brown和Anna Smith的子女, 故他们是兄妹或姐弟关系, 所以Tom和Kate是Ann的brother and sister。选C项。

5.B点拨:细节理解题。由家谱可知, Sally的舅舅家有三个孩子, 故她有三个表兄妹。选B项。

1.B点拨:细节理解题。由短文内容可知, 照片中有my aunt (Jane) , Jeff, Jack and Rose四个人。

2.A点拨:细节理解题。由句子“These are my cousins, Jeffand Jack. (这些是我的表兄弟杰夫和杰克。) ”和“Look!That lovely (可爱的) baby is my aunt’s little daughter, Rose. (看, 那个可爱的婴儿是我姑姑的小女儿, 罗丝。) ”可知, 我姑姑有三个孩子, 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故选B项。

3.D点拨:细节理解题。由句子“ Look!That lovely ( 可爱的) baby is my aunt’s little daughter, Rose.”可知。

4.D点拨:细节理解题。由句子“They are seven and they are twins ( 双胞胎) .”可知。

5.C点拨: 推理判断题。 因为Rose是Kate’s aunt’s daughter ( 凯特的姑姑的女儿) , 所以Rose应是Kate的cousin (表妹) 。故选C项。

答案:1.T点拨: 细节理解题。 由句子“The man in the hat ( 戴着帽子) is Mr. John White. ( 戴着帽子的那个人是约翰·怀特先生。) ”和“Mr. and Mrs. White have two children, Tom and Mary. (怀特先生和夫人有两个孩子, 汤姆和玛丽。) ”可知。

2.F点拨:细节理解题。由句子“She’s from Canada ( 加拿大) .”可知, 玛丽的妈妈是加拿大人, 而不是美国人。

3.F点拨:细节理解题。由句子“She is a doctor. ( 她是一个医生。) ”可知。

4.F点拨:细节理解题。通读全文我们只知道“Mr.White teaches ( 教) English in a middle school in China.”, 但并不知道其他人是否在中国。故题目错误。

4.F点拨:细节理解题。由短文倒数第二句“Tom is ten and Mary is six. ( 汤姆十岁, 而玛丽六岁。) ”可知。

答案:1.C点拨:细节理解题。根据Lost栏中“Its number is2007712.”可知, 其中Its即指school ID card。故选C项。

2.D点拨:细节理解题。根据Found栏“It’s black and white. (它是黑白相间的。) ”可知。故选D项。

3.A点拨:细节理解题。根据Lost栏中“My name is Mary Brown. Please call 695 6385.”可知。

4.B点拨:细节理解题。因为他叫Tony Green, 故Green是他的姓。

5.C点拨:细节理解题。根据最后一篇中red notebook可知。

答案:1.D点拨:细节理解题。以can开头的一般疑问句, 应用can或can’t回答, 先排除A项。B项本身前后矛盾;C项不合题意, 故选D项。

2.C点拨:细节理解题。由“I’m ten...”可知。A、B、D三项均为人称与题意不符, 故排除。选C项。

3.B点拨:细节理解题。由“I’m in Class 6...”可知“任丽娟在六班”。故选B项。

4.C点拨: 细节理解题。 由文中“Miss Niu is my English teacher.”可知本题应作肯定回答。选C项。

5.A点拨:细节理解题。由“He likes baseball.”可知。选A项。

答案:1.T点拨:细节理解题。由第一句“Wang Hua is a Chinese boy.”可知。

2.F点拨:细节理解题。由“He is in Class Two, Grade One. ( 他在一年级二班。) ”可知题目错误。

3.F点拨:细节理解题。由“This is his cat. I don’t know its name. ( 这是他的猫,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 ”可知“我”不知道它的名字, 故题目错误。

4.T点拨:细节理解题。由“That is his schoolbag. You can see a pencil box, an English textbook ( 课本) , two Chinese textbooks, some exercise books and an English Chinese dictionary (英汉词典) in it.”可知:他的书包里没有球, 故题目“在他的书包里, 你看不到球”是对的。

5.F点拨:细节理解题。由“His good friend is Peter. Peter is an English boy.”可知“彼得是一个英国男孩”, 故题目错误。

答案:1.A点拨:细节理解题。根据句子“There’s a desk and a chair in his room.”可知。

2.B点拨: 细节理解题。 根据句子“The desk is between ( 在……之间) the bed and the bookcase.”可知。

3.A点拨:细节理解题。根据句子“His schoolbag and pencil box are on the desk. ( 他的书包和铅笔盒在课桌上。) ”可知。

4.C点拨: 细节理解题。 根据句子“The desk is between ( 在……之间) the bed and the bookcase. ( 课桌在床和书橱之间。) ”可知床在课桌附近。

七年级(上)期末测试 篇3

A)根据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

1. Brad can play basketball. He wants to j____ the basketball club.

2. F____ is the second month of a year.

3. Jack Chen is Mike’s f____ movie star. Mike likes his movies best.

4. The runners are very strong. Because they eat a lot of h____ food.

5. We want to play tennis after school. But we don’t have tennis r____.

B)选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

put, get, take, do, speak

1. “What ____ your brother ____ in the evening?” “He watches TV at home.”

2. He ____ on his jacket and goes to work.

3. “Can you ____ a little Chinese?” “Yes, I can.”

4. Which bus shall I ____?

5. He ____ to the bus stop very late. The bus leaves.

Ⅱ.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____” “Nice to see you, too.”

A. Nice to see you.B. How are you? C. How do you do! D. See you later.

2. “____. Can you spell ‘tiger’?” “____, I can’t.”

A. Sorry; SorryB. Excuse me; Sorry C. Sorry; Excuse meD. Excuse me; Excuse me

3. “Is the clock on the dresser?” “____. I can’t see it.”

A. No, it isB. No, it isn’tC. Yes, it isD. Yes, it isn’t

4. “When do you have P.E.?” “We have it ____ Monday and Friday.”

A. inB. onC. atD. for

5. “What time does Bob go to bed every evening?” “____.”

A. At tenB. In the eveningC. On MondayD. February 3rd

6. ____ Lili and Yaoyao have lunch at school?

A. DoB. DoesC. IsD. Are

7. “Joy, can you sing for the school concert?” “Sorry, I can’t. ____ I can play the guitar.”

A. AndB. SoC. ButD. Or

8. “I like that red T-shirt. ____ is it?” “It’s fifteen dollars.”

A. How oldB. How manyC. How muchD. How long

9. “What’s your sister’s favorite ____?” “Red.”

A. movieB. fruitC. foodD. color

10. “Where are the socks?” “____.”

A. They’re $5B. They’re on the bedC. I’ll take themD. I can’t find them

11. Lily plays ____ piano well, but she doesn’t play ____ tennis well.

A. /; theB. /; / C. the; /D. the; the

12. “____ the man?” “He is Kate’s father.”

A. What’sB. Who’s C. Whose’sD. How’s

13. “Let’s play soccer.” “____.”

A. Yes, I doB. That’s a good ideaC. Sorry, I don’tD. No, I don’t

14. “May I help you?” “____.”

A. No, you can’tB. Yes, pleaseC. Yes, you canD. Sorry

15. “____?” “Yes, I like action movies.”

A. 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B. Do you like what kind of movies

C. Do you like thrillersD. Do you like action movies

Ⅲ.完形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 woman is going shopping. She is going by boat. The boat is going across(穿过) the river. Her basket is __1__. Oh dear!Look!Her basket is in the __2__. “Help!” she says. “Look!My basket is in the river.”

A boy sees the basket. He says. “Don’t worry! I can __3__ it!I am a very good swimmer.” He takes off his shoes and shirt. “Look __4__ my shirt and shoes, please!” he says and then jumps into the river.

A __5__ sees the basket.“I can go by basket!” it thinks. It gets to the basket. The boy __6__ in the river. “Where’s the basket?” he calls. “It’s over there!” calls the woman. “It’s behind you! It’s __7__ that duck!”

The boy gets to the basket. “Go away!” he says to the duck. The duck __8__ out of the basket and swims away. The boy takes the basket to the land.

“Oh, thank you!” says the woman. “Thank you very much!”

“Not at all!” says the boys. “__9__ you have my shirt and shoes, please?”

“Yes, here you are. Oh, what’s in the basket? It’s a duck’s __10__!”

1. A. cheapB. heavyC. fullD. empty

2. A. water B. boat C. ship D. land

3. A. cleanB. carryC. doD. get

4. A. after B. at C. for D. like

5. A. dog B. chicken C duck D. monkey

6. A. is fishing B. is swimming C. is playing D. is flying

7. A. next to B. under C. on D. behind

8. A. climbs B. comes C. jumps D. walks

9. A. Are B. Do C. Would D. Could

10. A. meat B. hair C. leg D. egg

Ⅳ.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

1. Judy Robert is going to have ____ party.

A. a Teacher’s DayB. an EnglishC. a birthdayD. a Chinese

2. Judy’s telephone number is ____.

A. 87652390B. 88340921C. 86743169D. 23346156

3. You can buy a red T-shirt for ____ yuan.

A. twentyB. fifteenC. fiftyD. thirty

4. You play basketball well and want to join the sports team. Please call ____.

A. 86743169B. 88340921C. 87652390D. 23346156

5. The movie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is very ____.

A. funnyB. tiringC. excitingD. scary

(B)

Tom and Mike are good friends. They are kind to children. They want to find summer jobs. One day, Tom tells Mike that Beidaihe Kids Summer Camp needs help with sports, music and computers. They are both very glad to hear this.

Tom can play basketball and volleyball, and he can swim, too. Mike can play the violin, the trumpet, the drums and the guitar. Tom and Mike like computers very much. Can they join the Summer Camp?

1. What does the Summer Camp need help with? ____.

A. SportsB. Playing games

C. Sports, music and computers D. Drawing pictures

2. Mike can play ____.

A. the drumsB. volleyballC. basketballD. football

3. Tom can play ____.

A. ball gamesB. the guitarC. musicD. the violin

4. What do Tom and Mike like? ____.

A. FootballB. ComputersC. SwimmingD. Sports

5. Tom and Mike want to ____.

A. help with sports, music and computersB. be good with children

C. get help from the camp D. join the Summer Camp

(C)

Dear David,

How are you? I’m fine. I’m in London, at the International(国际的) School of English. I’m in Class 3 with eight students. They’r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Spain(西班牙), Japan, Argentina(阿根廷), Switzerland(瑞士) and Thailand(泰国). Our teacher’s name is Henry Briscall. He’s very nice. He’s a very good teacher.

I’m living with an English family. Mr and Mrs Brown have three children. Thomas is fourteen, Catherine is twelve, and Andrew is seven. They are all very friendly, but it isn’t easy to understand(懂) them!

London is very big and very interesting. The weather is cold but sunny and the parks are beautiful! Hyde Park, Green Park, and St. James’ Park are all in the city centre (市中心).

English food is OK, but the coffee is horrible(讨厌的)!

Write to me soon.

Love,

Paul

1. The letter is from ____.

A. DavidB. PaulC. Paula’s classmateD. Not A, B or C

2. The writer’s (作者的) class has ____.

A. many studentsB. nine students C. eight studentsD. eight girls

3. The writer lives ____.

A. at schoolB. in a hotel C. with her classmatesD. at Mr. Brown’s home

4. What’s the writer’s teacher’s name? ____.

A. Henry BriscallB. ThomasC. AndrewD. Catherine

5. How old is Andrew? ____.

A. 14B. 12C. 7D. 9

(D)

Hank lives in a small town, but then he finds a job in a big city and begins to live there with his wife and his two children.

On the first Saturday in their new house, Hank takes his new red car out of the garage and washes it. A friend comes. When he sees Hank’s new car, he looks at it for a minute. Then, Hank turns and sees him.

The friend says, “That’s a nice car. Is it yours?”

“Sometimes!” Hank answers.

The friend is surprised. “Sometimes?” he says. “What do you mean?”

“Well,” answers Hank slowly, “when there’s a party, it belongs to my daughter Jane. When there’s a football game, it belongs to my son, Joe. When I wash it, and it looks nice and clean, it belongs to my wife. When it is not clean, it’s mine.”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T)误(F)。

( ) 1. Hank is Jane and Joe’s father.

( ) 2. Hank lives in a small town but he works in a big city.

( ) 3. Joe goes to watch football games in the car.

( ) 4. Hank’s wife can’t drive a car.

( ) 5. Only Hank washes the car.

Ⅴ.句型转换。(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I can see a nice bird in the tree.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The photo isn’t new. (改为同义句)

It’s 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Her coat is orange.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That woman is Jim’s mother.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There are two boys in the room.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Ⅵ.根据中文意思完成句子,每空一词。(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比尔不会唱歌和跳舞。

Bill ____ sing ____ dance.

2. 请把这些课本拿到教室里去。

Please ____ these books ____ the classroom.

3. 我们的生物老师很严厉,但他的课确实有趣。

Our biology teacher is very ____, but his class is ____ ____.

4. 那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

That is a ____ ____.

5. 我们有各种颜色的外套。20美元一件。

We have coats ____ all colors ____ only $20 ____.

Ⅶ.补全对话。(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Lucy: Mum, can you see my pen?

Mother: No, I can’t. __1__ that on the desk?

Lucy: Let __2__ see. It’s my pen.

Mother: __3__ is your pencil-box?

Lucy: Oh, my pencil-box is in my bag.

Mother: Where is your bag?

Lucy: I can’t see.

Mother: Is it on your desk?

Lucy: __4__, it isn’t.

Mother: Look! Lucy. It’s __5__.

Lucy: __6__?

Mother: Behind the door.

Lucy: Oh, it’s here. I can __7__ it.

Mother: Lucy, you must look __8__ your things.

Lucy: Thank you __9__, Mum.

Mother: You’re __10__.

Ⅷ.书面表达。(A节5分,B节10分,共15分)

(A)

寒假即将来临,Mr Edward来长春举办一次假期活动,招聘具有体育、音乐、美术、电脑等专长的中学生志愿者。请你帮助Mr Edward完成下面的招聘广告。每空一词。

Volunteers Wanted

Are you good __1__ children? Do you like sports, music or __2__? Can you help kids learn __3__ to use computers? Come and __4__ us as soon as possible! Please __5__ Mr Edward at 5666888.

Bird Flying Activities

(B)

假设你是王英,你的美国朋友Jane给你发了一封e-mail, 介绍了她的生日,以及她喜欢的颜色、运动、食物等信息,请你给她回复一封e-mail,谈谈你的类似情况。

七年级上成语答案 篇4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晕眩(yūn)帐篷 咄咄逼人(zhuō)随声附合B.分歧(qí)缥缈 人声鼎沸(dǐn)花枝招展

C.菡萏(hàn)禁锢 畏罪潜逃(qián)截然不同

D.怂恿(sóng)镶嵌 大相径庭(xiāng)见议思迁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鸟在天,鱼在水,树在大地,日光普照,万物各得其所,这才是正常的世界。

B.如果一个人做事情总是不求甚解,他就永远享受不到成功后的欢乐。

C.一大早老师就给我们带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李新获得了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

D.这篇关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文章不容易懂,我得精益求精地看。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

B.作为九江市中学生地方文化读本,《悦读九江》精选了历代名家写九江的名篇佳作。

C.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大约60英尺左右。

D.为增强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学校联合市消防支队组织开展了火灾消防。

4.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这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衬上红墙、黄瓦,给人民的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

②在公园里,在马路旁,在草坪里,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

③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了一团团的红雾。

④细碎的绿叶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座的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

A.④②①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5.下列选项中改句和原句相比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原句: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改句:世界上没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

B.原句:大家都承认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改句:谁也不能否认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

C.原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改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就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

D.原句:这只鸟的恶作剧把我吓了一大跳。改句:我被这只鸟的恶作剧吓了。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6.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

______,若出其里。(《观沧海》曹操)

乡书何处达? 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

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秋词》刘禹锡)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诚子书》诸葛亮)

______,秋风吹散马声。(《潼关》谭嗣同)

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峨眉山月歌》李白)

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意》)

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7.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举行“交友之道”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朋”和“友”的甲骨文字形,并解释了其含义。假如你是班级的一员,请结合图形及注释说说你对交友的看法与认识。

【注】“朋”字造字本义为并列系在一起的两挂贝壳。“友”字字形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甲】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杞人优天

《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金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她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闻之于/宋君

C.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及 ______

②亡 ______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寓言往往能够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让人们更形象地认识到其包含的寓意。读完这两则寓言故事,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请任选一则谈谈。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8.0分)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我的牌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 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看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 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璧。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文章回忆了“我”和母亲之间感人的生活细节,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补全本文的主要情节。

母亲设法宽慰双腿瘫疾的“我”→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① ______ →② ______ →“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

结合加点词语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在文中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文题“秋天的怀念”是对什么的怀念?文章还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落花

白辛

早晨的空气,清清淡的,极像轻跳林间深谷的一弯清流。我漫步到那棵树下,一个小孩正摇着竹帚在清扫一地落花。仰头望望,那是棵类似风凰,但不叫凤凰的树末,叶片儿老得没有一丝新意,却还缀着一树橙黄的繁华,这季节,该是枝头萧索的时候,那繁荣的劲儿,反让人有几分畸形的感觉。

“这树叫什么”我问那个小孩子,他颊上的红晕给我健康和明朗的感觉。

“我不知道,”摇摇头,他说,“他们叫他钱树。”

“为什么?”我说,“为什么你们叫它钱树?”

“你看!”他捧着一把花瓣给我,“像不像一毛钱?”

我看那些花瓣,虽是凋落了的,却似乎还存在着生命,薄薄的、粉粉的、嫩嫩的、每个形状真都像一个角币,淡黄的、鹅黄的、橙黄的色彩敷着它们,显得明丽异常,一点儿也不使人有凋零的悲哀。

生命原就是这样,有些在成长,有些在凋萎,事实上,成长固然是种喜悦,成熟的凋萎却也未尝不是壮烈,我们往往太过于重视表面的荣华而忽视了实质的意义,以至于有分享繁华绚烂的高雅,却未必能为它们的成熟凋萎赋予一份较为踏实的感情,无怪自古以来,落花给人的,多是不尽的哀伤。仔细思量起来,它们未尝不是懂得生命真谛的一群。当生命属于它们的时候,无拘无束,尽情地迸放;当生命宣告不再属于它们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离去洒脱、豪放至极,比我们虽然拥有生命之名却无生命之实的人,不知高明几许?过去,当我还不愿意深思的那段日子,一片落叶,一朵落花,常使我兴起无限凄伤,看它们无声的萎落,我几疑那正在失落的年华。而后,我知道为每件事赋子一个确切而肯定的意义,心里才不致那么脆弱激动得可怜了。

把玩着一捧“钱树”的落花,我突然想起我们乡下最流行用绿豆壳装的枕头,我睡过来的,那松松脆脆,酥酥软软的感觉,着实受用。那年,我离开家乡到台北求学,母亲怕城里人笑我“土”,帮我缝制了一个标致的木棉枕头,好则好矣,却害我一枕上便想家,想那装着绿豆壳的“土”杭头,连忙写信回去要一个。那次到日本旅行,第一次知道菊花可以泡茶,觉得甚是高雅,买了不少。现在,我想用“钱树”的落瓣缝制杭头,芳春虽然已尽,让它干涩的余味飘满小室,躺看看诗,读散文,够了,再慢慢品尝案几上的半杯菊花茶,神交今士古人,想来也够“风味”的一件事吧?

“每天你把落花扫在一块儿,送给我,好吗?”我跟那孩子说。

他两只明亮的眼睛睁大了:

“你要干嘛?”

“晒干它们。”

“晒干它们干嘛?”他将来可以学经济,他说,“又不是萝卜干?吃得。”

“我要装枕头,懂吗?”

他的头又摇了起来:“这也能装枕头呀?”

“嗯,”我解释说,“世界上最好的。”

他的眼睛一直闪动着,我知道,他已经答应我的请求。拣几片落瓣夹在书里,我一再叮咛自己:明天早晨散步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带只小的篮子。

结合文章内容,请说说钱树落花的特点。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早晨的空气,清清淡淡的,极像轻跳林间深谷的一弯清流。

文中回忆“绿豆壳装的枕头”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作者从钱树的落花中获得了哪些关于生命的感悟?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40.0分)

11.请以“起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中心明确,情感真;(2)不少于6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错误,“咄咄逼人”的“咄”应读“duō”,“随声附合”应为“随声附和”;

B.错误,“人声鼎沸”的“鼎”应读“dǐng”;

C.正确;

D.错误,“怂恿”的“怂”应读“sǒng”,“见议思迁”应为“见异思迁”;

故选:C。

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要注意观察其细微差别。

本题要结合字音字形知识来分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根据同音字的读音进行归纳,对于形似字的特点进行总结。

2.【答案】A

【解析】A.正确;

B.有误,“不求甚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该成语用错对象,它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能指做事情;

C.有误,“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该成语望文生义,它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而“李新获得了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的消息让人惊喜,但不害怕;

D.有误,“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该成语与语境不符,它指好了还求更好,与“这篇关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文章不容易懂”矛盾。

故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运用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首先要对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其次,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中的几种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最后,我们还需结合语境分析成语运用正确与否。

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答案】B

【解析】A.有误,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改为“冬天的济南”。

B.正确。

C.有误,“大约”与“左右”语义重复,去掉一个即可。

D.有误,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活动”。

故选:B。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

4.【答案】C

【解析】句子“在公园里,在马路旁,在草坪里,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引出说明对象,④具体进行描述为第二句,③是写远望的情景,应在④后。①是说马缨花的作用,应为最后一句。故正确顺序为:②④③①。

故选:C。

此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抓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可得出答案。

5.【答案】C

【解析】A.从反问句改为了陈述句,句意没有发生变化;

B.从肯定句改为了否定句,句意没有发生变化;

C.“不是……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不是……就是……”是选择关系,这两个关联词容易混淆,应格外加以关注,像这样近似的关联词在考试中点击率是相当高的。所以句意有明显变化。

D.从把字句改为了被字句,句意没有发生变化;

故选:C。

本题考查句式的转换。解答此题时,要细读文段,针对原句和改句的区别,进行辨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原句意,然后结具体句式,特殊词用法,及具体要求辨析作答。

6.【答案】【小题1】星汉灿烂

【小题2】归雁洛阳边

【小题3】便引诗情到碧霄

【小题4】非宁静无以致远

【小题5】终古高云簇此城

【小题6】不知何处吹芦管

【小题7】思君不见下渝州

【小题8】博学而笃志

【解析】答案为:

(1)星汉灿烂(重点字:灿烂)

(2)归雁洛阳边(重点字:雁)

(3)便引诗情到碧霄(重点字:霄)

(4)非宁静无以致远(重点字:致)

(5)终古高云簇此城(重点字:簇)

(6)不知何处吹芦管(重点字:芦)

(7)思君不见下渝州(重点字:渝)

(8)博学而笃志(重点字:笃)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注意结合语境填充。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回顾旧知,默写出指定的诗词名句。

7.【答案】答案:

“朋”字可理解为朋友要平等相处,从“友”字可以看出朋友要志同道合,相互帮助。因此,我认为朋友间要平等交往、有共同兴趣爱好,能够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图形构成要素,结合注解,按照总分的顺序,联系现实,展开合理的联想,联系题干,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从创作意图角度组织答案即可。关键要素:平等相处、志同道合、相互帮助等。

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是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

8.【答案】【小题1】D

【小题2】待,等到

【小题3】无,没有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A.句意: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停顿:家无井/而出溉汲。

B.句意: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之/于宋君。

C.句意: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D.句意: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停顿正确。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句子,在理解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重点词:待,等到 ②句意:重点词:无,没有。

(3)①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②你踏步行走,整天在这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4)本题考查学生对寓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寓言故事内容,然后分析其寓意。【甲】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乙】主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这则寓意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答案:

(1)D;

(2)①待,等到 ②无,没有;

(3)①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②你踏步行走,整天在这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4)《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没有根据或毫无意义的事情担扰。(任选一则即可)

【甲】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节省了一个劳力。”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举国上下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乙】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9.【答案】【小题1】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

【小题2】母亲临终仍牵挂子女

【小题3】

【小题4】

【小题5】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文章主要讲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经常摔东西、发脾气悲观厌世。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这里加点的“突

然”和“猛地”都有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的意思,分别用来修饰砸玻璃、摔东西,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我”双腿瘫痪后因对生活无望而产生的暴怒无常,及其绝望无比的心态。

(3)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概括。此文主旨写母爱的真挚、细腻、深沉、伟大。作者以去北海看菊花为中心,叙述病入膏育的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隐瞒起病情,忘我地把爱全身心投入到不幸的儿子身上,直至自己生命最后一息的事,她对儿子的挚爱无微不至:理解、体谅、包容儿子的“暴怒无常”;用尽苦心想办法调整、改善儿子的心情(外出看花儿);尽量避免可能对儿子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的任何事情;临终时刻念念不忘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所以,母亲是一位善良、可亲、可敬、细心的人。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互依,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我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自我,感悟了生活的真谛。母亲的“好好儿活”,是对儿子的鼓励和期盼,“我”的“要好好儿活 是理解母亲后的信心和承诺。

(5)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理解。分析标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去综合分析,不能随心而欲。从全文内容来看,母亲是在“秋天“求我看花的,她正是秋天离开人世的,结尾我们是在“秋天再去看菊花的,“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而且文中母亲的坚强,与“秋菊”相似,“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文题秋天的怀念是对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文章在第一段就写了我双腿瘫痪以后,脾气暴躁无常的表现: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型……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不理解母亲身心痛苦的悔恨与愧疚,以及在困境中要坚强活着的生命感悟。据此作答。

答案:

(1)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 母亲临终仍牵挂子女

(2)“突然”和“猛地”都有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的意思,“我”没缘由地突然砸玻璃、摔东西,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我”双腿瘫痪后的暴怒无常,对生活感到绝望而恣意发泄的心理。

(3)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

(4)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是指母亲害怕“我”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与信心,恳求“我”坚强起来,珍惜生命;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是指“我”领悟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

(5)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文章还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不理解母亲身心痛苦的悔恨与愧疚,以及在困境中要坚强活着的生命感悟。

文章记叙了“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经常摔东西、发脾气悲观厌世。母亲为了鼓起我生活的勇气,在她重病缠身,肝病疼得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的情况下,坚持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别人世时,心里还挂念着我“和未成年的妹妹”。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故事情节的概括,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10.【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根据“我看那些花瓣,虽是凋落了的,却似乎还存在着生命,薄薄的、粉粉的、嫩嫩的、每个形状真都像一个角币,淡黄的、鵝黄的、橙黄的色彩敷着它们,显得明丽异常,一点儿也不使人有周零的悲哀”和“芳春虽然已尽,让它干涩的余味飘满小室”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题干中已经明确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常析句子。认真品读句子,从所学的修辞手法的特点中进行筛选把握。从“早晨的空气,清清淡淡的,极像轻跳林间深谷的一弯清流”中“极像”看出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其作用再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概括即可。把“早晨的空气比喻成轻跳过林间深谷的清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晨空气清新淡雅的特点。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中回忆”绿豆壳装的枕头“这一情节,结合文中“我们往往太过于重视表面的荣华而忽视了实质的意义”和“母亲怕城里人笑我“土”,帮我缝制了一个标致的木棉枕头,好则好矣,却害我一枕上便想家”,可以理解为:绿豆壳枕头虽土,着实受用,它能像这钱树的落花一样能让“我”体味到生命的实质意义,同时引出下文用钱树花落瓣装枕头的情节。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理解文章内容,充分体会作者的意图,写出作者表达的主旨。根据文中“事实上,成长固然是种喜悦成熟的凋萎却也未尝不是壮烈,我们往往太过于重视表面的荣华而忽视了实质的意义,以至于有分享繁华绚烂的高雅,却未必能为它们的成熟凋萎赋予一份较为踏实的感情,无怪自古以来,落花给人的,多是不尽的哀伤。仔细思量起来,它们未尝不是懂得生命真谛的一群。当生命 属于它们的时候,无拘无束,尽情地迸放;当生命宣告不再属于它们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离去洒脱、豪放至极”理解作答。

答案:

(1)钱树花瓣虽是凋落了的,却似乎还存在着生命,每一个形状真像个角币,且明丽异;芳香虽然已尽,还有干涩的余味。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早晨的空气比喻成轻跳过林间深谷的清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晨空气清新淡雅的特点。

(3)绿豆壳枕头虽土,却很实用,不同于表面标志却让“我”不习惯的木棉枕头,而是像这钱树的落花一样能让“我”体味到生命的实质意义,同时引出下文用钱树花落瓣装枕头的情节。

(4)作者悟出了成长固然是种喜悦,成熟的凋萎却也未尝不是壮烈,不要太过于重视表面的荣华而忽视了实质的意义;生命的真谛就是生要尽情地迸放、实现自身的价值,死要豪放、洒脱、不感伤。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文章写了对落花的描写和“木棉枕头”“绿豆壳枕头”“用钱树花落瓣装的枕头”三者的对比,作者悟出了成长固然是种喜悦,成熟的凋萎却也未尝不是壮烈,不要太过于重视表面的荣华而忽视了实质的意义;生命的真谛就是生要尽情地迸放、实现自身的价值,死要豪放、洒脱、不感伤。

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11.【答案】【例文】

起点 一年一度的开学跟九月一日一起来到我们面前,有些孩子留恋暑假便呆在家里不愿去学校,有些孩子则不哭不闹乖乖地去学校报名。我属于后者。

小学升入初中,不会有太多的特殊,即使在我们这个小城,也有近万名孩子告别了小学,踏入了中学的大门。对于小学,我没有太多的留恋。那已经只是一段或美好或枯涩的回忆了。现在我要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环境,在我的脚下,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报名那天,我站在分班栏里苦苦地寻找我的名字,终于在七班的学生名单里看到了“常叶笛,女”,和我在这个班的小学同学只有四名女生,然后在别的班里的学生名单里不太均匀地分布着尧小六一学生的名字。

突然间明白过来,小学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只是一段历史了,那一个个班把我们格式化地分开。我们,都已经上初中了。

在开学的前一天晚上,我睡觉醒来了N次,N次看表又N次躺下。从来没有想到我会如此地像个孩子,看来对于第二天会不会迟到的担心是多余的了!

开学到校了一天又过起了星期天,准确来说九月四日我们才正式上课。我来初中上的第一节课是数学课,老师姓王,值得庆幸的是,这位王老师很务实,废话比较少,上课讲了两句便直入正题,讲起了我们身边的几何课本。

在学校吃的第一顿早餐令我现在还印象深刻。早上我饿着肚子,揣着几元钱来到食堂,看到那人山人海的情景时差点没晕倒,拽着一个同学的手坚持不懈地往里面挤。此情此景我才体会到“人群如潮水般”的含义--我一次次地往里面挤又一次次地被大浪冲回来,我才知道--计划生育政策实在是英明啊。

最后我还是让一个挤在前面的同学帮忙捎点东西,才可怜巴巴地得到了一袋方面面,可怜巴巴地在那里啃着。(试问,营养几何呀)

早上我们一共上了两节自习、四节课,从七点上到了十二点,五个小时才放学。让我在这两天中第二次的体会到我长大了。长大了就会有更多的责任等待着你去担负。

有了学校,世界就便小了。在这个学校我经常会看到熟悉的面孔。毕竟这初中的班级是原来的三倍,这里汇集了更多的学生。然后每个人就会在这个大集体中成为一员,渐渐弃去自己身上的光环,在这个起点上重新收集。

我们七班的教室是最大最好的一个,学生人数也是最多的,99人!所谓“新的”当然不能缺少了新的同学,我们班有个姓万的同学是班主任赵老师的女儿。老妈一听这消息就乐了,想老师都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这个班那这个班肯定是个好班。我看了这幕有些不屑,但老妈如此为我操心着实令我感动,我想我会努力的。

因为老爸是地理老师的缘故,所以我特别留意我们的地理老师,是个女的,讲课也是比较格式化的,当然,这样的课听起来不费力。再看看我们的课本,绝对是简简单单。

放学后跑到自行车棚去推我的自行车。上千辆自行车密密麻麻地挤在看起来有点小的棚内,我找了好几圈才找到我的爱骑,它可怜巴巴地被两辆自行车一左一右紧紧地夹在中间,任我怎么拉也拉不出来。我只好呆在原地,等那两个挡道的自行车的主人来。

中学里有太多新的事物等待我们去熟悉。

告别小学的终点,来到中学的起点。终点和起点的交替出现使我们长大了许多。我相信,我会在中学新的起点上,努力地赛出骄人的成绩!

【解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审题可知,题目简单易懂,没有审题障碍。所谓起点,就是开始的地方。新的学校是我们学习的起点,家乡的那条小路,你遇到了一位知心的朋友,这是友情的起点。一次失败的考试,让你明白了刻苦学习的重要,这是成功的起点。这些都可以写入文中。建议写人记事,以真实事件寄托真挚情感,以真情打动读者。

【文体选择】记叙文。

【思路点拨】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家乡的那条小路是你我友情的起点,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文中则写人记事,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自己回老家过暑假,遇到了你,然后两人从相知到相交,最后结下深厚友谊的故事,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写法点拨】在写法上,可以使用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写法,深化文章的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注意人物细节描写方法的恰当运用,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在记叙事件的过程中,事件详略得当的处理,写作顺序学会使用倒叙、插叙都会使文章收到生动感人,波澜起伏的效果。

七年级上成语答案 篇5

初中寒假作业是不是一直困扰这你呢?不用担心,查字典数学网小编为你带来了2018年七年级数学上寒假作业答案参考啦,是不是很让你兴奋呢?那就快来看看吧!练习一

1.2 2.96 3.13 4.4

5.7 9 特殊矩形方阵176 6.12元 7.123cm 8.16

9.12本,23本

10.49/100 练习二

1.D 2.D 3.D 4.D 5.D 6.C 7.C 8.D 9.-2 10.1/2

11.5.1×10^8

12.5

13.2/25

14.1/4 =

15.-8/8 16.1/6

17.111/10 18.-3/10 19.1

20.10/21

21.①.全8座 5辆 ②全4座 9辆 ③1个4座其余8座 得一个4座 4个8座

7个4座 1个8座 7*200+1*300=1700 答:1700元 7个4座 1个8座

练习三1.A 2.D 3.A 4.A 5.B 6.C 7.B 8.D 9.A 10.A

11.(2a)2

12.6x-y y+z

13.5m-4 14.2/3 15.1/9

16.6或5 17.4xy2-xy+8y2-11x-8xy-17y2

18.18a-18b-2 19.25

20.-14-11-5-2 4 16

0 0.2 0.6 0.8 1.2 2 练习四

1.C 2.C 3.C 4.C 5.A 6.C 7.D 8.A 9.2 10.1/3 11.5 12.1.2 13.8.4

14.180 ,240, 480

15.-5/9 16.-12 17.-12/7

18.K=5/3 X=-29/5

19.甲16个/h 乙14个/h

20.K=0.6 K=2/3 练习五

1.D 2.D 3.C 4.A 5.B 6.D 7.B 8.D

9.略 4 11

10.9 6 5 6 4 4 11.18

12.圆锥

13.2 6 5 14.略

15.6 9 5 8 12 6 8 13 7 10 15 7 16.z+x-2=y 练习六

1.D 2.C 3.B 4.B 5.B 6.B 7.D

8.34 22 12 36 177/600 25°5′16″ 9.60°

10.3 11.75 12.5 13.45

14.平行,因为平行于同一平面的平行线互相平行。

15.BM=2CM MN=5CM

16.40° 120° 120°

17.略

18.(1)FOE DOB(2)AOD FOB EOC

19.略 90°

练习七 1.D 2.B 3.C 4.D 5.B 6.C 7.2.7

8.3a-2b

9.a三次方+b2/2 10.0 11.25 12.90 45 13.10

14.60 30 15.-8 16.2 1

17.S=a2+b2-[1/2(a+b)b+1/2a2] 32.5cm2

18.6KM/h

19.7 2.5

20.13 2a-b

21.有 740元 一班45人 二班58人练习八

1.C 2.C 3.B 4.D 5.A 6.A 7.C 8.D

9.1/5-2 10.2

11.圆锥

12.7 13.40 14.12 15.7

16.3 45

17.17 168

18.-7 3.5 19.45 20.34

21.7 127/144 相等 507

22.书包92元 随身听 360元

23.时代超市 24.1-2-20

25.60° 小题略

以上就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2018年七年级数学上寒假作业答案参考,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七年级上成语答案 篇6

一、关于和谐:

(一)人与人的和谐: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夏朝的建立到秦灭六国这一段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1、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请列举这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三对和谐的君臣。

商汤与伊尹,周文王与姜尚,齐桓公与管仲,秦孝公与商鞅等。

2、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2)请列举两例统治的不和谐。

夏桀的暴政,商纣王的暴政。周厉王道路以目。周幽王烽火戏诸候(3)请列举两例诸候国之间的的不和谐。

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1、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图一 图二

(1)图

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①半地穴式房屋;②河姆渡原始居民;③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或自然因素等)的不同。

2、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

①大禹治水;②修建都江堰。

(3)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代表?其主张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①孟子;②儒家;③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符合题意的任一事例即可)。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么做? 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关于改革:

改革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当时哪一家学派主张改革?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法家,韩非。

2、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改革主要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以及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改革。(1)管仲改革的背景及影响是什么?

背景:春秋时期,诸候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候。保诸候国不断进行战争,争夺霸主地位。

影响:通过管仲改革,齐国国富民强,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认为商鞅变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商鞅变法后最终促成了哪一社会制度的确立?

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后最终促成了封建社会制度的确立。

(3)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内容:①语言上: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服饰上: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服饰。③姓氏上:改鲜卑贵族姓氏为汉姓氏,拓跋改姓元。④婚姻上: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政治上: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礼法上: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的风气。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汉文化得到更大发展。

3、结合上述的知识,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的社会要不断发展,就要不断地根据现实进行改革。

三、关于民族关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 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各举一例)

和: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昭君出塞等;战:蒙恬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和战各举一例)

(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

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步骤二 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4)公元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你认为张骞的哪些品质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的?

敢于冒险,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百折不挠,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和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以及诚实、厚道、正义、求实的作风。步骤三 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6)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①主流:和平友好。②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符合题意的其它表述也行)

四、关于战争与和平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管是民族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都把和平共处作为重要的原则之一。某同学准备策划一次这样的主题活动,请你帮他完成。

1、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1)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2)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看到战争的残酷性,提出“春秋无义战”。

(3)兵家鼻祖孙武并不把“百战百胜”作为最高追求,他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2、历史上的战争:

(1)写出下面成语故事分别对应的战争名称: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纸上谈兵:长平之战。围魏救赵:桂陵之战。破釜沉舟:巨鹿之战。草木皆兵:淝水之战。风声鹤唳:淝水之战。(2)请列举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3、历史上的和平往来:

(1)昭君出塞发生在西汉的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昭君出塞这件事有何重大意义?

汉元帝。意义:昭君出塞50余年间,汉匈两族和平友好相处,边境安宁,百姓免遭战争之苦,促进了汉与匈奴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和民族融合。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一条从中国通往欧洲的陆路通道,请你说出它的名称,并说说它的开通对汉代有什么影响?

丝绸之路。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4、历史启示: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我们应该赞成哪种交往方式? 我们应该赞成和平共处,友好往来的交往方式。

五、重要水利工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们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谁?“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是对哪位水利专家的赞扬?

A指大禹;B指李冰;是对李冰的赞扬。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

都江堰。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量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美称,至今仍造福于人民。

3、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依靠人民群众;采用堵和导相结合的办法。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

克己奉公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民服务的精神。

六、关于农业: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是否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1、我国最早的农业出现在哪个社会?请列举这个时期著名的两个代表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原始社会。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分别种植水稻和粟。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其原因是什么?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3、西汉初年,统治者对待农业生产的措施与秦朝相比有什么不同?

秦朝赋税和徭役沉重,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西汉初年,统治者减轻农民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意发展农业生产。

4、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有哪些表现? 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北方人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主要表现有: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以种植水稻为主,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5、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措施:改进生产工具,重视农业发展,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持社会安定等。

七、关于三国人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材料二:杜甫诗曰:“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材料三:初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舰船,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百余,„„北军大败。

1、材料一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为此他实施了什么军事行动?这一军事行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统一全国。官渡之战。为其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材料二赞颂的是谁?最能概括他功劳的是哪一句?请列举出和他有关的成语一个。诸葛亮。“功盖三分国”,三顾茅庐。

3、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七年级上成语答案 篇7

授课时间:2016年10月22日;40分钟

指导专家:丁薇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研训部英语教研员

吴晓威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研训部英语教研员

一、教学分析与整体设计思路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 (上) Unit 6 Section B中的Sports Star Eats well!, 为本单元的第四课时, 课型为听说引领下的阅读课。

Section B体现了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内容从基本语言知识到语言综合运用层层递进, 听、说、读、写依次展开, 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在做事中有目的地学习语言。Sports Star Eats well!一文主要内容为David针对Cindy的饮食习惯所做的采访。在语法方面, 文章引入了一般现在时, 并提出了第三人称单数时助动词和动词的变化, 这一语法对于初学英语者来说是一个难点。

本堂课是在学生已经并较好地掌握了相关食物的英语名称及其可数与不可数的分类基础上, 对所学习的I/He/She like (s) ..., Do you like...?或Does she like...?以及...don’t/doesn’t want to be...等句式结构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2016级七年级学生是长春市小升初招生改革的第二年入学的学生。笔者所授课的班级共32名学生, 这些学生行为朴实、静稳, 学习用功、上进, 在接受和理解知识上需要反复地引导与细致指点。另外, 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三)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笔者主要采取活动任务型教学法, 保证每一个活动的设计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在活动中, 让学生针对所设置的问题进行分小组讨论或独立完成,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本堂课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有任务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以及及时反馈法等。

阅读理解是考查学生通过阅读短文而对相关信息的加工情况。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目的是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

1. 阅读时不要出声, 养成快速阅读的好习惯;

2. 阅读时不要逐字阅读, 要养成以意群为单位阅读的好习惯;

3. 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

4. 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词义。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这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整体发展基础上的,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结构以及认知特点,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 语言知识目标

1. 学会单词 (healthy, habit, well, star, fat...) ;短语 (eating habits..) ;能够运用do you like...?和does he/she like...?句型相互询问对某种食物的态度;会用英语描述一日三餐的食谱;会用do you like...?和does he/she like...?这样的一般疑问句进行询问, 且能给予yes或no的简单回答。

2. 能正确使用一般现在时态。

(二) 语言技能目标

1. 能够较熟练地运用所学语言谈论自己与他人的喜好。

2. 具备一定的英语交际和探究能力, 拥有基本的阅读技能和运用语言获取更多信息的能力。

(三) 情感目标

具备与他人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认识到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过程

Step 1:Pre-reading

1.以What do you eat for your 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与Do you eat healthy food?两个问题导入阅读主题。本环节重点讲解healthy的含义, 因为它体现了2b语篇的核心思想。

2.让学生关注2b中的表格, 判断这些食物是否健康, 并在相应的“Yes, Maybe”和“No”的栏目里打勾。学生完成后与同伴交流, 看看彼此的观点是否相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导入阅读的主题, 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3.小组调查。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 每组推选出一位学生担任组长。首先, 组长运用What do you like for 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和Do you like...?句型询问组内其他三位学生。然后, 组长采用sb.likes...for breakfast/lunch/dinner句型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最后, 组长把调查结果大声朗读出来, 其他学生根据组长的报告说出哪些食物是健康的 (healthy) , 哪些是不健康的 (unhealthy) 。此任务型活动的目的是创设英语语境, 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与评价, 帮助学生熟悉和巩固句型sb.likes...for breakfast/lunch/dinne, 为2b部分的阅读做好铺垫。

4.以一幅Cindy Smith的图片引入, 让学生关注2b语篇并大声读出标题:Sports Star Eats Well!教师举例说明文章标题的意思。例如, 姚明是一位篮球运动员, 他的饮食不错。然后, 教师延伸标题的意思, 即运动员注重健康饮食。接着教师导入阅读语篇的语境, 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和已有信息预测文章大意,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While-reading

第一步, 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时间是3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随手标出关键词———食物名词。

第二步, 请学生将圈出的名词写在黑板上, 并根据Cindy对这些食物的喜好在相应单词后打勾或画叉。

第三步, 让学生判断早餐、午餐和晚餐的食物分别是哪些, 教师在相应的单词后写b (breakfast) , l (lunch) 或d (dinner) 。

第四步, 教师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信息回答问题:What does Cindy lik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引导学生使用句型She likes...for breakfast/lunch/dinner.进行回答,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跳读能力, 并帮助学生快速、轻松地把握文章的关键信息。

第五步, 让学生细读课文, 找出对话中难理解的句子。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时态为一般现在时的句子, 如What do you like for breakfast?Sports star eats well.I love fruit.I think it’s healthy.教师可让学生关注这些句子中动词词形的变化, 目的是帮助学生突破本堂课的重难点。

Step 3:Post-reading

引领学生再次回归课文, 并要求学生结合笔者在黑板上整理出来的信息写出五个句子, 谈论Cindy Smith的饮食习惯, 让学生把读到的信息转述出来, 目的是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这篇文章, 为后面的写作做好准备。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What is healthy eating habit?”, 在探讨过程中, 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 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Step 4:Homework

Eating healthily is very important.

It can make you healthy and happy.Please write about what you like for 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四、教学反思

整堂课笔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循序渐进地落实了各个教学步骤,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参与任务型教学活动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学生在接近生活常态的交际活动中能乐于模仿, 敢于开口, 积极参与, 但是在交际方面, 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训练。学生在前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了如何表达一日三餐的食谱, 也明白了“合理搭配饮食才会健康、快乐”这个道理。

对教学进行反思的同时, 笔者也获得了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真实的情景, 使学生自然地将所学英语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其次, 在教学前, 教师应根据相关教学要素的分析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要结合具体的学情做好教材的整合与剖析, 用教材教的同时不能拘泥于教材。

再次,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英语, 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跨文化意识, 拥有国际视野。

七年级(上)期中词汇专练 篇8

1. “Can you s____ it?” “T-O-M.”

2. Please c____ Alice at 622-3458.

3. Do you h____ a computer game?

4. ——Does your brother play basketball?

——Yes, he plays it e____ afternoon.

5. O____ Tom knows the answer.

6. I can’t answer that q____.

7. A____ are my favorite (最喜爱的) fruit.

8. Ann’s phone n____ is 555-3234.

9. E____ me, Frank. Is this your pencil?

10. Yao Ming is a basketball s____.

Ⅱ. 根据句意和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1. They are my ____(朋友).

2. Do you like to eat ____(鸡肉)?

3. My ruler is ____(黄色的).

4. He has four ____(排球).

5. These are ____(草莓).

6. What do you like for ____(晚餐)?

7. Your ruler is ____(在……下面) the chair.

8. Bill sees a set of ____(钥匙) on the dresser.

9. Tom’s and Tim’s ____(背包) are black.

10. Mrs. Black has two ____(女儿).

11. There are many tennis ____(球拍) on the shelf.

12. After a good rest, she is ____(轻松地).

13. It’s very ____(困难的) to do it well.

14. I don’t want some ____(令人生厌的) jobs in an office!

15. I like eating ____(汉堡包) very much.

Ⅲ.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Susan____(take) her watch to school every day.

2. A set of keys____(be) in my bag.

3. Alan often____(call) his aunt in the evening.

4. You can’t____(play) baseball in the classroom.

5. ____(spell) your last name, please.

6. Do you like ____(tomato)?

7. What’s ____(she) name?

8. Mary’s brother and sister are good ____(run).

9. Are ____(that) your pencils?

10. Look at these ____(photo), please.

11. I am fine. They ____(be) fine, too.

12. Sandra likes ____(play) computer games.

13. ____(thank) for your English book.

14. Victor ____(watch) TV every day.

15. He is a ____(health) boy.

IV.根据句意,用方框中所给的词或短语的适当形式填空。

help, speak, bring, watch, have, know,

sound, play, like, go

1. My brother ____ pears and bananas.

2. That ____ good. Let’s do it.

3. Do you ____ hamburgers for lunch?

4. Can you ____ those books to my room?

5. They often ____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6. He ____ to the park every day.

7. ——____ Jane ____ English?

——Yes, she does.

8. Tom only ____ TV on Sunday.

9. Can you ____ me?

10. I don’t ____.

V. 介词填空。

1. Is this your pen? Please call Lisa ____ 15865722185.

2. It is my watch ____ the lost and found case.

3. Here is a photo ____ my family.

4. Thanks ____ your photos.

5. My video tape is ____ the drawer.

6. Please take these things ____ my school: my eraser, my hat and my math book.

7. The boy eats lots ____ vegetables every day.

8. The skirt ____ sale is only ¥28.

9. We have T-shirts ____ red, green and white ____ 18.

10. ____ boys, we have T-shirts and socks.

上一篇:英语翻译之省略法下一篇:小学二年级《安全,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精品教案 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