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审查标准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审查标准(共10篇)

信息技术审查标准 篇1

1审查的主要内容及原则

各阶段的审查主要依据《细则》和《作业指导书》,在“国际合作与科技业务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对材料和程序进行审核把关。

1.1材料完整性材料包括电子和纸质材料,完整性主要包括各阶段纸质材料按《作业指导书》资料清单要求准备,电子材料需上传“系统”,各阶段必须提交的材料包括标准文本、编制说明、开会或征求意见通知、会议纪要(含专家签名单)及意见汇总处理表等。材料格式需符合《作业指导书》相关要求,纸质材料与电子版应一致。

1.2程序符合性程序审查主要包括标准项目是否属于《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8]范围内,体系外项目需通过专家论证和进入体系论证,通过签报后方可列入体系内;项目需通过年度计划论证、大纲审查、征求意见、送审稿审查和报批稿审定、审签等几个环节,对于局部修订的标准,通过年度计划论证后,可略过大纲审查和征求意见;大纲审查、征求意见和送审稿审查三个环节需会签主管机构,原则上尚未通过会签的标准项目不予审查。若主持机构和主编单位相同,应由主管机构召开各阶段审查工作会。

2审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各阶段材料审查主要集中在编制说明、标准文本、意见汇总处理表、会议文件、变更情况等。

2.1格式不符合要求《作业指导书》包含22个附件和附表,对标准项目建议书、申报书、工作大纲、编制说明、意见表及其处理表、变更申请表等内容的格式均有明确规定和要求。但是在审查过程中发现不少提交的材料格式仍千差万别,除不符合相关要求外,材料的往复修改和审核也从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标准编制进度。

2.2内容填写不全主要集中在编制说明基本信息填写不完整;技术要素未填写或填写不全、未正确界定、与相关标准协调性不足等;意见汇总处理表中部分采纳或不采纳意见未说明理由或沟通情况、采纳情况未在标准文本中得到落实等。

2.3标准文本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标准文本看,其编制内容及过程应符合《标准的编写》相关要求。标准的体例格式是标准的表现形式,是标准区别于任何其他行政文件及科技著作的显著特点,其是否规范不仅直接关系到标准质量,而且影响到标准被接受的程度和执行的效果。体例格式主要依据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SL1《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及《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水利技术标准可分为工程建设类与非工程建设类,其体例编写格式应符合表1的规定。主要问题包括体例格式未按要求编写,语言不够简练,规范性、指导性不强,内容纳入角度不当,技术含量不高,层次结构划分不合理,科学性欠缺等。不少标准在审查或征求意见时,邀请单位或专家地域范围及专业领域较窄,仅限于某一相关或熟悉的领域,未邀请相关业务司局、标准化专家参会,专家代表性不足,造成标准使用范围或对象过于单一,甚至出现标准审查质量不过关,严重影响标准质量,造成后期标准被暂缓发布或结题的现象。无论是水利技术行业标准还是国家标准,参会或征求意见的单位和专家都应具备一定代表性。邀请参会或征求意见的单位或专家不能与编写组人员重复,应避免发生自编自审的情况。对于征求意见阶段反馈意见条数较多、处理时部分采纳或不采纳条数较多且沟通尚未达成一致情况的单位或专家应邀请参会。标准审查应邀请相关标准关联度较高的主编单位或主要起草人参会;邀请相关业务司局人员参会;邀请标准化专家参会。如果是国家标准,为保证审查的全面性,应邀请相关部委、其他非水利行业单位专家参会。

3建议

3.1加强标准的编写及体例格式等相关内容的宣贯培训在主编单位开展编制工作前,对编制组及管理人员展开标准编写及体例格式等方面的培训,尤其是GB/T1.1、SL1及《作业指导书》的培训。同时,应结合具体的标准和相关要求,与编制组就常见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标准编制质量,加快编制进度。

3.2提高水利技术标准基础工作的研究目前水利技术标准的审查主要依据《作业指导书》和“系统”,不少主编单位反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提交的`材料较多,程序较为繁琐,加大了工作量,影响了编制进度,“系统”的操作人性化不足,行标审查和国标审查要求应不同等问题。因此,应真正从提高标准质量、切实做好管理工作的角度出发,除加强培训和沟通外,应做好相关基础工作的研究,优化顶层设计,简化材料和程序。

3.3完善专家库建设专家在标准审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需完善相关领域专业技术型专家库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标准化专家库的建设,积极吸收不同领域的专家,完善和优化专家库,为不同标准提供专家咨询和指导。

信息技术审查标准 篇2

由于一项横向兼并在使兼并厂商获得效率的同时还可能产生单边效应和协调效应, 这就使得是否应该将效率纳入横向兼并审查成为一个问题, 进而反垄断当局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审查标准。在既定的审查标准下反垄断审查机构与兼并厂商之间客观上存在信息不对称性以及理性人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事方式, 使得设租或受贿问题成为反垄断审查执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效率抗辩:效率与市场势力的权衡

在产品边际成本下降情况下, 一起横向兼并既可能增强厂商的市场势力, 也可能使兼并厂商获得效率的改进。在这两种效应并存的情形下, 反垄断当局是否可以在考虑市场势力的同时将效率改进因素纳入考虑范畴?赞成将效率因素纳入横向兼并审查的学者主张:倘若一起横向兼并可以给兼并厂商带来足够大的效率改进, 以至于厂商效率的增加可以抵消其市场势力增强所产生的反竞争效应, 那么反垄断当局就应当通过该兼并申请, 这就是所谓的效率抗辩。对效率抗辩的理论分析最早要追溯到Williamson (1968) 的开创性研究。

(一) Williamson的权衡理论

假设行业内生产同质产品的厂商最初处于竞争均衡状态, 每个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为AC1, 产品价格等于平均生产成本 (P1=AC1) , 行业的总产量为Q1。兼并的结果使兼并厂商在获得效率改进 (平均生产成本由AC1下降到AC2) 的同时增强了市场势力 (价格由P1上升到P2) 。如图1所示, 当价格从P1上升到P2后, 行业的总产量相应地从Q1下降到Q2。兼并一方面造成了三角形A所代表的无谓损失, 另一方面产生了长方形B所代表的生产成本节约。Williamson (1968) 认为应当权衡效率改进所导致的生产厂商成本的节约与市场势力增加所产生的消费者剩余的损失, 即应当比较图1中长方形B的面积与三角形A的面积的大小。如果放宽模型关于兼并前行业处于竞争均衡状态的假设——在兼并前厂商已经拥有市场势力的情形下, 那么, 效率与市场势力的权衡就转变为图2中三角形A与长方形C的面积和与长方形B的面积的孰大孰小的比较问题。

以第一种标准情形为例, 图1中三角形A的面积为12 (Ρ2-Ρ1) (Q1-Q2) 12ΔΡΔQ, 而长方形B的面积为 (AC1-AC2) Q2。令ΔS表示长方形B的面积与三角形A的面积差, 则:

ΔS= (AC1-AC2) Q2-12 (Ρ2-Ρ1) (Q1-Q2) (1)

用需求弹性η对 (1) 式进行恒等变换并令其式等于零, 可以得到:

ΔACAC1-12ηQ1Q2 (ΔΡΡ1) 2=0 (2)

通过对 (2) 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Williamson (1968) 得出如下的结论:“如果兼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实质性经济效益, 则为使净配置效应为负, 这种兼并必须产生显著的市场支配力和导致相对较大的价格上涨”[1]。换言之, 弥补消费者剩余损失仅需较小幅度的成本下降即可满足。Williamson (1968) 进一步指出, “即便在兼并前存在市场势力的情形下, 抵消价格上涨所需要的成本节约明显要更大一些 (图2中三角形A与长方形C的面积和) , 但这并不足以推翻上述基本结论。因此, 反托拉斯机构和法庭原则上应该明确承认效率抗辩的价值, 因为这至少可以防止法律处理之前对效益因素的不当处理”[1]。

(二) 对Williamson权衡理论的批判与拓展

首先, Williamson (1968) 假定兼并前和兼并后市场中各企业具有相同的边际成本, 这暗含着行业内未参与兼并的厂商将获得与兼并厂商一样的效率改进。显然, 这样的假定是不符合实际的, 除非该兼并是整个行业范围的兼并。事实上, 兼并厂商所获得的效率改进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立即并完全溢出到整个行业的, 否则就会产生兼并悖论——没有厂商愿意去发起兼并, 因为厂商更愿意免费搭便车;其次, Williamson将兼并引发的收入再分配问题视为中性, 然而这与不同群体间边际收入效用不同的现实相冲突 (有关这点的具体讨论见下一节) ;第三, Williamson (1968) 的权衡理论本质上是一种静态效率与市场势力之间的比较, 它没有考虑到兼并的动态效率问题。当兼并的动态效率是一种通过干中学等方式不断降低现有产品平均成本的效率时, 那么这类效率不大可能像静态效率那样一开始就可以抵补兼并所造成的无谓损失和从消费者向寡占厂商转移的财富,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仍然有机会弥补兼并所造成的无谓损失和从消费者向寡占厂商转移的财富;当兼并的动态效率是一种质量的改进与提升时, 即兼并实体可以以兼并前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 那么随着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 需求曲线将不断外移。在这种情况下, 虽然兼并导致厂商市场势力的显著增强, 使兼并后的价格提高, 但即便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之后, 兼并不仅可以使厂商获得远高于静态效率的动态效率, 还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当兼并的动态效率表现为兼并厂商推出一款或数款全新的产品时, 那么, 由兼并所获得效率可能会更高。

可见, 当效率从静态效率拓展到动态效率后, 反垄断当局在审查横向兼并案时更应该考虑效率因素。然而, 即便是在Williamson (1968) 相对简单的静态模型中, 也很难做出准确的权衡, 因为难以收集到计算所需的真实数据。譬如要想计算出因兼并而产生的无谓损失, 就必需要知道相关产品的需求弹性和价格的可能上涨幅度, 然而这些数据通常是难于获得的, 这也是为何欧美反垄断当局最初不愿意接受Williamson权衡理论的原因之一。

二、总福利标准与消费者剩余标准

横向兼并审查的主要任务是评估兼并对包括消费者、竞争者、兼并厂商等不同利益集团的福利影响。当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相冲突时, Williamson (1968) 的权衡理论认为只要兼并导致的生产者剩余的增加大于消费者剩余的损失, 反垄断当局就应当批准该兼并案, 因为它增加了社会总福利水平。由于Williamson (1968) 的这种权衡理论是建立在总福利标准 (亦称效率标准) 之上, 它不仅难以在生产者效率与消费者剩余之间进行精确的权衡, 而且还忽略了财富的分配问题, 将消费者财富向生产者的转移视为中性, 从而受到支持消费者剩余标准的学者的批评, 并引发了一场关于横向兼并审查的标准之争——总福利标准与消费者剩余标准孰优孰劣的争论。尽管在反垄断实践层面, 由于消费者剩余标准相对更易于执行, 消费者剩余标准似乎已经是最终的赢家, 譬如, 美国和欧盟现行的横向兼并审查标准都更接近于消费者剩余标准[1]。由于一般情况下兼并厂商的所有者要比终端的消费者富裕的多, 尤其是当兼并厂商大到需要反垄断当局审查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考虑到不同利益群体间不同的边际收入效用Farrell和Katz (2006) 将总福利标准忽略分配问题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四点: (1) 在特定的兼并案例中很难确定应该给予分配问题多大程度的重视才是足够的; (2) 兼并厂商的所有者和工人与消费者一样具有享受平等的权利, 没有理由要照顾消费者这个利益群体而忽略生产者的利益。更何况在一些兼并案中, 如从事奢侈品生产的厂商间的横向兼并, 尽管消费者未必比兼并厂商的所有者更富裕, 但肯定比兼并厂商的工人要富裕的多; (3) 大多数横向兼并是中间产品厂商间的兼并, 买主和卖主均是厂商, 没有证据表明财富应当根据厂商在在产业链中的位置来分配; (4) 公共政策之间本身存在一个合理分工问题, 再分配问题应交由其它公共政策如税收、转移支付等宏观政策来解决[2]。

然而, 遗憾的是Farrell和Katz (2006) 的分析是有缺陷的。第一, 在资源配置既定的前提下, 对资源配置的改变应当是帕累托改进的, 即在没有使其他人利益受损的前提下, 使一部分人的境遇变得更好, 而这正是消费者剩余标准的核心思想:一起横向兼并获得反垄断当局同意的充要条件是兼并厂商获得的效率改进应大到足以保证消费者剩余不受损害。也就是说消费者剩余标准能够实现帕累托效率, 增进社会总福利。而总福利标准则未必能实现帕累托效率, 它往往会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的横向兼并获得通过。即便按照Farrell和Katz自己的逻辑——反垄断当局没有理由在不考虑生产厂商利益的情形下照顾消费者利益, 那么, 又有什么理由以消费者利益受损的代价来使兼并厂商的境遇变得更好?第二, 虽然很多横向兼并案发生在中间品行业, 但如果考虑到该兼并对终端消费者利益的影响, Farrell和Katz 的理由便不再成立。因为厂商成本增加的大部分会转嫁到终端消费者身上, 尤其是终端需求无弹性时, 中间品价格的上涨会全部转嫁到终端消费者身上, 但厂商成本的下降却未必能大部分让渡给终端消费者Neven和Roller (2005) 的研究已经指出——在反垄断审查当局采用消费者剩余标准的前提下, 兼并厂商只有在兼并有利可图但效率改进尚未达到消费者剩余标准的情形下才会行贿, 且效率改进的程度越高行贿的动机越强[3]。

在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大量的研究表明反垄断审查机构实际上更具有代理人的角色。一方面, 反垄断审查机构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承担着兼并的反垄断审查、批准和维护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职责;另一方面, 审查机构也是由理性人组成的群体, 也有其自身的利益。作为政府的代理人, 反垄断审查机构有可能为了追逐自身利益而设租索贿。就中国的《反垄断法》来说, 法律的条文内容无疑是是全世界最短的一部法律。因此, 它的规定相对来讲是粗线条的和原则性的条款, 需要逐步建立很多相应的配套制度。相应地, 在制度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这个渐进过程中就可能会因法律规定不详而产生诸多的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寻租或贿赂。随着郭京毅受贿⑤的曝光, 在反垄断审查领域的腐败问题已经开始显现——由于企业提供低质量信息以及信息的不完备, 使得在反垄断审查过程中执法机构可以根据信息情况寻找各种借口进行隐瞒和腐败活动, 导致损害消费者福利的横向兼并获得通过。因此, 探讨横向兼并审查中的信息质量对反垄断当局最终决策的影响就变得十分有价值。

(一) 一个静态的三方博弈模型

不同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反垄断兼并审查的研究, 本文从考虑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入手,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三方静态博弈模型⑥, 分析兼并厂商所提供的信息质量和贿赂对于反垄断审查机构决策的影响, 从而得出更具现实意义的结论和可操作的政策建议。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

1.博弈的三方分别为政府监察部门 (G) 、反垄断审查机构 (AA) 和兼并厂商 (M) 。其中, 政府监察部门是消费者利益的代言人。

2.在反垄断审查机构和兼并厂商之间不存在贿赂行为的情形下, 如果政府监察部门不进行监管, 则反垄断审查机构和兼并厂商的额外收益均为零, 此时, 不够标准的横向兼并申请不会被通过, 因此, 政府监察部门作为消费者利益的代表也获得零收益, 三方收益可以表示为 (0, 0, 0) ;如果政府监察部门进行监管复查并发生S的复查监管成本, 则三方的收益可以表示为 (-S, 0, 0) 。

3.在兼并厂商对反垄断审查机构进行行贿并使得不符合审查标准的横向兼并申请获得通过的情形下, 如果政府监察部门不进行监管复查, 政府监察部门作为消费者利益的代表获得-k1D (k1>0, 代表有损消费者福利的横向兼并获得通过后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扩大系数) 大小的负收益, 而反垄断审查机构和兼并厂商分别获得AD的额外收益, 三方的收益可以表示为 (-k1D, A, D) ;如果政府监察部门进行了监管复查但未能发现贿赂行为, 政府监察部门支出了S的监管成本而没有收益, 反垄断审查机构和兼并厂商依然可分别获得AD的额外收益, 此时, 三方的收益可以表示为 (-k1D-S, A, D) ;而如果政府监察部门进行了监管复查并发现了贿赂行为, 那么反垄断当局和兼并厂商的额外收益将被没收并分别被处以k2 (k2>0) 倍额外收益的罚款, 此时, 三方的收益可以表示为 (k2A+k2D-S, -k2, A, -k2D) 。

4.由于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考察兼并厂商所提交信息质量对反垄断审查机构决定的影响, 因此, 在这里假设反垄断审查机构与兼并厂商之间存在贿赂行为的概率为P1, 政府监察部门进行检查的概率为P2, 政府监察部门检查并查实确有贿赂行为存在的概率为P3。为了分析方便, 假定政府监察部门查实确有贿赂行为的概率P3独立于检查的概率P2, 不受其影响⑦。决定P3的主要因素是兼并厂商所提供的信息质量即虚假信息被证实的难度 (或复杂程度) 和核查信息的成本⑧。P3=f (S, b) (S>0, b>0) , 其中b表示兼并厂商提交给反垄断审查机构的信息质量或复杂程度, S=S (δ, b) 表示政府监察部门核查信息的成本, 它取决于兼并厂商提供的信息数量和信息复杂程度。信息量越大, 复杂程度越高, 核查成本越高, 即∂S (δ, b) /∂δ>0, ∂S (δ, b) /∂b>0。在政府监察部门存在成本预算约束的条件下, 当信息量超过某一定临界值δ¯后, 运用有限的成本预算去核实更多的信息意味着花费在每一条信息上的平均核查成本会更低, 因而, 信息的核查成本越高可以被近似地作为被查实存在贿赂行为的概率越小, 即:f (S, b) δ|δδ¯0, f (S, b) δ|δ>δ¯<0 (3)

同时, 兼并厂商提供的信息复杂程度越高或被证实的难度越大, 被查实存在贿赂行为的概率就越小, 即:f (S, b) b<0 (4)

(二) 博弈分析

根据以上的假定条件, 可以得到政府监察部门、反垄断审查机构以及兼并厂商三方的预期收益分别为:

πG=P2{P1[P3× (k2A+k2D-S) - (1-P3) × (k1D+S) ]-S (1-P1) }- (1-P2) Pk1D (5)

πAA=P1P2[ (1-P3) ×A-Pk2A]+AP1 (1-P2) (6)

πM=P1P2[ (1-P3) ×D-Pk2D]+DP1 (1-P2) (7)

对 (7) 式两边求P1的一阶导数可以得到兼并厂预期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

Ρ2*=1 (1+k2) Ρ3 (8)

同理, 对 (5) 式两边求P2的一阶导数可以得到政府监察部门预期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

Ρ1*=SΡ3[k2A+ (k1+k2) D] (9)

P3=f (S, b) 和S=S (δ, b) 代入 (8) 式, 并分别对bδ求一阶导数可得:

Ρ2*b=-[f (S, b) /b]-[f (S, b) /S] (S/b) (1+k2) f2 (S, b) (10)

Ρ2*δ=-[f (S, b) /S] (S/δ) (1+k2) f2 (S, b) (11)

显然, (1) 在兼并厂商提供的信息数量既定的前提条件下, 由公式 (10) 可知, 当∂f (S, b) /∂S<0时, ∂P2*/∂b>0, 即在兼并厂商提供的信息量超过临界值δ¯时, 信息的复杂程度越高, 政府监察部门进行监管复查的概率越大; (2) 在兼并厂商提供的信息复杂程度既定的前提条件下, 由公式 (11) 可知, 如果∂f (S, b) /∂S<0, 则∂P2*/∂S>0, 即在兼并厂商提供的信息量超过临界值δ¯的情形下, 随着厂商信息量的增加, 政府监察部门进行监管复查的概率变大。反之, 监管复查的概率变小。

同理, 将P3=f (δ, b) 和S=S (δ, b) 代入 (9) 式, 并分别对bδ求一阶导数可得:

Ρ1*b=f (S, b) (S/b) -S{[f (S, b) /S] (S/b) +f (S, b) /b}[k2A+ (k1+k2) D]f2 (S, b) (12)

Ρ1*δ=f (S, b) (S/δ) -S[f (S, b) /S] (S/δ) [k2A+ (k1+k2) D]f2 (S, b) (13)

则 (1) 在兼并厂商提供的信息数量既定的前提下, 由 (12) 式可知, 当兼并厂商提供的信息数量超过临界值δ¯即∂f (S, b) /∂S≤0时, 信息的复杂程度越高, 兼并厂商行贿的概率就越高, 这就意味着兼并厂商总是具有提供复杂信息的动机, 以便降低被政府监察部门查实贿赂行为的概率, 使得有利可图但不达标的兼并通过贿赂的方式获得反垄断审查机构的通过; (2) 在兼并厂商提供的信息复杂程度既定的前提下, 当∂f (S, b) /∂S≤0时, ∂P1*/∂δ>0, 这表明兼并厂商总是有提供过量信息的动机, 通过降低预算成本约束下政府监察部门的单位信息核查成本来降低贿赂行为被发现的概率;而当∂f (S, b) /∂S>0时, 如果f (S, b) /S>∂f (S, b) ∂S, 则∂P1*/∂δ>0, 反之, ∂P1*/∂δ<0。也就是说, 在信息量未超过临界值δ¯的情形下, 当政府监察部门的平均信息核查支出的核实概率大于边际支出的核实概率时, 随着兼并厂商提供的信息数量的增加, 政府监察部门进行监管复查并查实兼并厂商行贿和/或反垄断审查机构受贿的概率的增加率逐渐变小, 理性的兼并厂商和反垄断审查机构预料到这一点后, 双方进行行贿受贿的概率会随着信息量的增加而逐渐变大。反之, 贿赂行为发生的概率将随兼并厂商提供的信息量的增加而减小。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Williamson (1968) 权衡理论的提出引发了一场关于横向兼并的反垄断审查标准之争。由于总福利标准忽略了收入再分配问题, 将财富从消费者向生产者的转移视为中性, 且该标准本身存在逻辑混乱的问题, 因此, 不适合作为反垄断审查的标准。相反, 消费者剩余标准是一个可以实现帕累托效率改进的标准, 而且易于执行, 是一个可行的合意审查标准。而一个合意的审查标准本身并不能确保消费者利益免受横向兼并的侵害, 确保审查标准被公正无私、忠实地执行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预防反垄断审查中的腐败问题, 这对新兴经济国家尤为重要。

在反垄断审查过程中, 兼并厂商与反垄断审查机构之间客观上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再加之理性的经济人是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行事准则, 这就为反垄断审查机构以信息不完备或信息过量为借口索贿提供了可能, 使得一些本不能通过的横向兼并申请有可能获得通过。反垄断受贿可能性的大小取决于兼并厂商提供的信息质量。在存在信息核实成本的前提下, 理性的兼并厂商知道其提供的信息越少越简单, 政府监察部门验证这些信息的成本越低, 证实其真伪的可能性越高。而反垄断审查当局当然也会预见到这种结局, 所以其以信息不足导致决策错误为借口进行设租或索贿的可能性就变小, 兼并申请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就变小。反之, 兼并厂商提供的信息质量越多越复杂, 政府监察部门研究这些信息所需的成本就越高, 证实其真伪的可能性就越低, 进而反垄断当局受贿的可能性就越大, 兼并申请获得通过的可能性就变大。因此, 要设法提高兼并厂商所提供的信息质量。此外, 还要考虑反垄断审查过程本身的信息公开问题。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反垄断审查将进一步避免至少是减少反垄断审查过程中的腐败问题。

对中国而言, 由于《反垄断法》是一部原则性的法律, 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和执行细则还很欠缺, 提高反垄断审查中的信息透明度可以考虑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推行强制性公开听证会, 讨论和完善反垄断法律规章的标准和详细的信息提供内容;类似于某些国家对起草规章要求进行管制性影响评论, 建立评估所通过的反垄断法律的腐败影响的程序;推行“阳光”规定, 要求公开参与大范围的政府听证会;或倡导公布决策过程中特定阶段的会议记录;通过与实施信息自由立法, 允许事后使用决策过程中的政府文件;使用电子政府系统, 鼓励对起草法律和规章进行咨询和公开评论;在关键行业采用监管机构和咨询委员会, 恳求特定领域里的相关者广泛参与;强化公务员对特定规章和相关指示的个人问责制;强制性公开披露会议投票情况;强制性公开司法判决和诉讼案进度;增加经济学家在反垄断审查中的话语权等。

摘要:Williamson权衡理论的提出引发了一场关于横向兼并的反垄断审查标准之争。由于总福利标准忽略了收入再分配问题, 将财富从消费者向生产者的转移视为中性, 且该标准本身存在逻辑混乱的问题, 不适合作为反垄断审查的标准。相反, 消费者剩余标准是一个可以实现帕累托效率改进的标准, 而且易于执行。但消费者剩余标准本身并不能确保消费者利益免受横向兼并的侵害, 只有作为消费者利益代理人的反垄断审查机构公正无私、严格地去执行消费者剩余审查标准, 消费者利益才能得到保证。确保审查标准被公正无私、忠实地执行的一个关键是通过提高兼并厂商提交的信息质量, 降低反垄断当局设租或受贿的可能性。

关键词:横向兼并,效率抗辩,总福利标准,消费者剩余标准,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威廉姆森, 反托拉斯经济学——兼并、协约和策略行为[M].张群群, 黄涛, 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4, 8-10, 19.

[2]Farrell, J., and Katz, M.L.The Economics of Welfare Standards in Antitrust[J].Competition Policy Inter-national, 2006 (2) :3-28.

法律援助审查标准 篇3

(一)享受五保户、特困户救济待遇的;

(二)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三)其家庭被认定为“低收入困难家庭”的;

(四)因意外事件、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其生活出现暂时困难,正在接受政府临时救济的;

(五)由政府出资供养或者由慈善机构出资供养的;

(六)被政府列为扶贫对象的;

(七)被工会组织认定为特困职工或者建立特困职工档案的;

(八)被妇联组织认定为单亲特困母亲家庭的;

(九)被残联组织认定为困难残疾人家庭的;

(十)重度残疾且无固定生活来源或者一户多残的;

(十一)因民事诉讼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且获得批准的;

(十二)持经济困难证明材料申请并获得法律援助之日起,一年内再次申请法律援助的;

(十三)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应当视为经济困难的;

(十四)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纠纷而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予经济困难审查。

广东省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规定

第一条 为了保障经济困难公民申请和获得法律援助,规范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广东省法律援助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和经济困难的审查认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应当同时具备以

下条件:

(一)申请人的家庭属于低收入户;

(二)申请人个人及家庭没有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价值较大的资产。

前款所称低收入户,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收入等级划分的低收入户。

低收入户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统计年鉴公布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为准。县(市、区)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未开展城乡住户调查的,按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执行。

第四条 下列申请人为符合本规定第三条规定的低收入户条件:

(一)属城镇居民的,其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在申请日之前12个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城镇居民低收入户上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

(二)属农村居民的,其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在申请日之前12个月的人均纯收入,低于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农村居民低收入户上一的人均纯收入标准。

前款所称的家庭成员,是指申请人的配偶和与申请人共同生活的具有法定赡养关系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具有法定扶养关系的兄、弟、姐、妹,具有法定抚养关系的子女、养子女、继子女、非婚生子女等。

第五条 下列各项应当计入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可支配收入或者纯收入:

(一)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工资性收入;

(二)种植、养殖、个体经营等扣除成本后获得的经营性净收入;

(三)利息、股息与红利、租金、知识产权等财产性收入;

(四)养老金或者离退休金、辞退金、人身伤害以外的赔偿、保险、提取的住房公积金、征地补偿等转移性收入。☆第六条 下列各项不计入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可支配收入或者纯收入:

(一)优抚对象按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护理费;

(二)政府颁发的对特别贡献人员的奖励金、补贴金等;

(三)劳动模范退休后享受的荣誉津贴;

(四)工伤人员的护理费;

(五)因公(工)死亡人员及其家属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费;

(六)按规定由个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统筹费;

(七)政府和社会给予贫困在校生的救助金、生活补贴和在校学生获得的奖学金、助学贷款等;

(八)人身伤害赔偿中各项赔偿费用;

(九)政府和社会给予的临时生活救助金;

(十)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不列入家庭收入项目的。

第七条 本规定第三条所称的价值较大的资产包括:

(一)别墅、高档住宅;

(二)有两套以上的城镇房产且已超过政府公布的当地人均居住面积;

(三)汽车(经营性运输工具除外);

(四)足以按规定的最低法律服务价格购买其必需的法律服务的现金、储蓄存款、有价证券、高档消费品、收藏品等其他个人及家庭资产。

第八条 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于每年上半年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提供的统计数据,公布适用于各市、县、区的城镇居民低收入户上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低收入户上一的人均纯收入。

最低法律服务价格以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和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公布的标准为准。☆第九条 申请法律援助的公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视为经济困难:

(一)享受五保户、特困户救济待遇的;

(二)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三)其家庭被认定为“低收入困难家庭”的;

(四)因意外事件、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其生活出现暂时困难,正在接受政府临时救济的;

(五)由政府出资供养或者由慈善机构出资供养的;

(六)被政府列为扶贫对象的;

(七)被工会组织认定为特困职工或者建立特困职工档案的;

(八)被妇联组织认定为单亲特困母亲家庭的;

(九)被残联组织认定为困难残疾人家庭的;

(十)重度残疾且无固定生活来源或者一户多残的;

(十一)因民事诉讼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且获得批准的;

(十二)持经济困难证明材料申请并获得法律援助之日起,一年内再次申请法律援助的;

(十三)根据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应当视为经济困难的。

前款所称经济困难证明,包括家庭成员证明和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家庭经济状况证明包括家庭收入证明和家庭资产证明。

第十条 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纠纷而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予经济困难审查。

第十一条 符合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的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申请人无须申报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和资产状况,但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相关的证件、证明材料。

符合本规定第十条规定的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申请人无须申报家庭成员、家庭收入和资产状况,但应当提交被公安机关认定为见义勇为的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本规定第九条、第十条规定以外的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填写法律援助申请人家庭成员申报表和家庭经济状况申报表,如实申报其家庭成员、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在申请日之前12个月的收入状况以及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资产,并对其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申请事项涉及的纠纷、案件的对方当事人是与申请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申请人只须申报其个人经济收入,并对其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法律援助申请人家庭成员申报表和家庭经济状况申报表由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制定,并在各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的门户网站及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的网站公布。☆第十三条 法律援助申请人申报的家庭成员,户口簿能证明家庭成员关系的,应当提供户口簿;户口簿不能证明的,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派出所、居

委会或者村委会进行核实,并出具证明意见。

第十四条 法律援助申请人申报的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收入状况,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有工作单位的,由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所在工作单位进行核实,并出具证明意见;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没有工作单位的,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居委会或者村委会进行核实,并出具证明意见。

第十五条 法律援助申请人申报的个人及其家庭成员资产,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居委会或者村委会进行核实,并出具证明意见。

第十六条 申请人因与所在工作单位发生纠纷申请法律援助而所在工作单位不予核实和出具证明意见的,申请人应当提供本人相关工资收入证据。

第十七条 申请人因与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居委会或者村委会发生纠纷申请法律援助,而所在居委会或者村委会不予核实和出具证明意见的,由该居委会或者村委会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进行核实,并出具证明意见。

第十八条 申请人自村委会、居委会或者相关单位出具证明之日起3个月内未申请法律援助的,应当重新提供经济困难证明。

第十九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经济困难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的认定。

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不齐全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在规定期限内补充或者作出说明。申请人未按要求作出补充或者说明的,视为撤销申请。

第二十条 有出具证明意见义务的相关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出具证明意见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对申请人家庭成员状况、申请人及其家庭收入状况及家庭资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作出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的认定。

第二十一条 法律援助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经济困难证明材料,认为需要查证核实的,应当及时进行查证,有关个人、单位和组织应当配合。

第二十二条 对申请人因经济困难申请法律援助有异议的,异议

人应当提出理由和提供线索。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申请人是否符合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的认定。

第二十三条 法律援助机构在提供法律援助期间,受援人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经审查核实不再符合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的,应当终止法律援助。☆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不予提供法律援助;已提供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终止法律援助,受援人应当偿付法律服务费用:

(一)不如实申报其家庭成员、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的;

(二)申请人以欺骗方式获得经济困难证明材料的;

(三)持伪造、变造的经济困难证明材料申请法律援助的。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向司法行政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投诉。

司法行政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举报、投诉之日起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告知举报、投诉人。

司法行政部门或者有关主管部门决定受理的,应当组织调查,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或者投诉人,同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 有条件可以逐步扩大法律援助的范围的市、县,可以制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某产品标准化审查报告 篇4

标准化审查报告

尤奈特电机有限公司

2014.3.19

XXXX产品

标准化审查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机电产品标准化审查办法》,2014年3月对我院设计的新产品XXXXXX产品进行严格的标准化审查结果如下:

一、产品型号及性能指标

产品名称:XXXXX产品

性能指标:外型尺寸:650×250×760mm

最大功耗:≤100W

呼叫系统接收信号距离:200m

二、产品设计标准

产品主要技术要求:尺寸规格符合如下标准:

GB131、GB4457.4、4458.5 ,GB4459.1,4459.6《机械制图》 GB1800-1804《公差与配合》

GB1182、GB1184《形状与位置公差》

JB/T5054.1-5054.6《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

三、原轴材料执行标准

GB11253-89《碳素结构钢和低碳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及钢带》。

四、产品加工执行标准

GB/T12468.4-1998《焊接质量保证》

GB/T 15607-1995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规范》

五、产品图样、设计文件的质量水平

全套产品图样完整,符合GB4457-4460-84机械制图,GB1800《形状和位置公差》等基础标准规定

图样设计文件达到简明、统一,全套产品图样各职能人员的审批手续齐全。

六、标准化审查意见

1.产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达到企业标准水平。

2.该产品所执行的各项标准齐全。

3.各种图样和技术文件完整、统一、齐全。

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审查表 篇5

建设项目名称

施工单位名称

监理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地址

建设单位联系人

联系方式

施工单位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查意见(盖章):

审查人员:

****年**月**日 监理单位审查意见(盖章):

审查人员:

****年**月**日 设计单位审查意见(盖章):

审查人员:

****年**月**日 建设单位意见(盖章):

****年**月**日 注:附专项审查意见。

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公示表

建设项目名称

施工单位名称

监理单位名称

序号

工作内容

标准化管理措施 备注 1

管理标准化内容

施工工艺标准化内容

场地建设标准化内容

注:表格由建设单位填写,并在主管质量监督机构网站上公示。

标准化建设临建设施验收表

建设项目名称

监理单位名称

施工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名称

临建设施名称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要求

检查结果 1

施工单位验收意见(盖章):

验收人员:

****年**月**日 监理单位验收意见(盖章):

验收人员:

****年**月**日 建设单位验收结论(盖章):

验收人员:

****年**月**日 注:附设计方案及相关影像资料,检查项目、要求、结果由建设单位填写。

(此表一式五份)

首件制总结报告编写格式参考

一、工程概况 首件工程概况。

二、施工组织或人、机、料组成情况

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包括人员组成情况及分工职责,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及数量,原材料场地、数量等。

三、工艺总结 包括工艺原理、工艺特点、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控制情况。

四、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情况 包括隐蔽工程、关键工序控制情况,自检数据分析情况等。

五、首件制各项技术指标检查结果 六、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七、结论意见

信息技术审查标准 篇6

在审查组组长主持下, 审查组专家以行业标准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协调性为原则, 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逐条审查。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随着油田产出液量的不断增加, 以及开发方式改变等原因, 造成了采出水剩余。为了有效处理剩余采出水, 制定本标准非常及时。编制组在标准编制工作中对各油田采出水生物处理工作现状做了广泛调研, 收集、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 总结了采出水生物处理的实际经验, 编制的标准科学、合理、适用, 规范了采出水生物处理设计的基本要求。

浙江省工业新产品标准化审查报告 篇7

产品标准及 标准化审查报告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XXXXXXXX公司

二○一○年七月

(一)产品标准

Q/EJ 04-2006 面向BRT的嵌入式优先信号控制器

该标准规定了面向BRT的嵌入式优先信号控制器的基本功能、主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及一般要求,适用于面向BRT的嵌入式优先信号控制器的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安装、使用、质量检验和维修。

Q/EJ 01-2009 快速公交智能化系统

该标准规定了快速公交智能化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功能要求和实现方式,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快速公交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二)标准化审查报告

我司承担开发的“XXXXXXXXXXXXXXXX”现已研制完成,在多个项目中得到应用,用户反映产品质量良好,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其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著。产品经浙江省电子产品检验所评测,其技术性能达到有关标准及设计要求。现对该产品的标准化审查情况汇报如下:

1.产品性能、用途、生产批量

1.1产品主要技术指标

(1)

(2)

(3)

(4)

1.2用途

XXXX技术的应用是,实现项目产品设计初衷。

实际应用证明,项目产品能够充分

1.3批量生产能力

产品主要为软件形态,硬件控制器主要元器件通过外部采购,只需在公司内进行简单的焊接和软件嵌入。项目产品研发已经完成,并已完成一定量的生产和销售应用,项目投产的技术和设备条件均已成熟,能够满足项目产品正式生产的各项需要,目前已经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2.产品标准的审查

产品符合国家标准《GB/T 17544-1998 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 16260.1-2006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第一部分:质量模型》和《GB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经浙江省电子产品检验所检验和评测,报告编号:(XXXX)电检软字XXXX号、(XXXX)电检整字XXXX号。全部指标符合XXXX标准以及技术创新项目立项指标的要求。

3.产品技术文件、工艺文件

3.1贯彻产品制造的技术文件有:用户需求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等。

3.2设计图样和设计文件完整、正确,贯彻和执行了国家、行业及公司现行的有关标准。

3.3产品已具备用户操作手册、配置管理手册、编码及命名规范、产品标识、测试流程标准等资料文件,已能指导生产。

3.4产品有元器件、原材料质量标准要求。

3.5产品有设计、开发、测试等流程文件且文件标准化。

4.对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评价

项目产品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最大限度地采用符合国标、行标的元器件,在接口、功能上也尽量采用行业内通用标准,其标准化、通用化系数较高。为产品具体应用、销售和维护提供了便利,有利于项目实施、升级及质量控制。

5.标准化审查的综合评价

5.1设计文件、技术文件以及开发、测试等文件已贯彻现行有关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

5.2提供审查的设计和技术文件基本完整、正确、统一。

5.3产品符合国家标准GB/T 17544-1998、GB/T 16260.1-2006和GB 4943-2001,以及企业标准Q/EJ 04-2006、Q/EJ 01-2009,产品经浙江省电子产品经验所检验评测,性能指标与产品标准相符。

5.4经审查的设计、开发和测试等技术文件可以提交验收。

XXXXXXX公司

信息技术审查标准 篇8

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理事长、专委会主任 周纪昌

各位专家、同志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协会组织的“标准体系建设研讨暨6项协会标准立项和大纲审查会议”。

今天,协会召集各位专家以及协会标准牵头单位有关负责人召开会议,一是听取各牵头单位关于协会标准体系研究情况和各专业编制计划的介绍,并请专家研讨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对申报的6项协会标准进行立项和大纲审查。会议召开之前,各位专家和四家牵头单位都做了有关的研究工作,为协会标准管理工作付出了精力和智慧,在此表示感谢。同时也相信通过我们一道努力,一定会为协会标准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的改革发展提供新动能。借此机会,谈几点意见。

一、协会标准的背景和现状

自2015年《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印发以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相继出台《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与此同时

融合吸收国际标准”。协会标准的近期目标应该是“保证质量、兼顾数量、完善体系”,先行组织开展若干标准制订试点,以点带面,争取在3~5年内构建出较为完整的公路建设团体标准体系,从而更好的推动公路建设上台阶、上水平,更好地提高我们公路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水平。

三、协会标准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国团体标准(协会标准)适逢良好快速发展的机遇。就政府层面,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在团体标准政策引导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中央改革发展的文件、新的标准化法和主管部门的规章对我国标准体系中的“新成员”——团体标准(协会标准)的培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就协会而言,标准是提高协会影响力、服务会员的有效途径,是充当行业管理好帮手的良好手段,是协会“立会之本”;协会将花大力气做好此项工作,不遗余力引导会员编制优质协会标准。就企业而言,当前随着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执行标准供应短缺现象凸显,存在企业“四新”技术因无标准而难以合法应用,进而无法实现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协会标准能给予企业“指挥棒”和“话语权”,有效解决这一企业困境。“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广大企业应深刻认识标准的重大意义。

信息技术审查标准 篇9

会议由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主持,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杨建新研究员担任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赵春芝代表标准起草组就标准的制定背景、标准起草过程、反馈意见处理、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等作了详细说明。与会专家经认真审议和讨论, 一致通过对标准的审查, 并责成标准起草组根据本次会议讨论的意见, 对两项标准送审稿进行修改, 尽快形成报批稿并报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篇10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1-

高中阶段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

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住处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的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快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70-140学时。

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门组织信息技术的等级考试的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时,也可考虑作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科目。

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小学

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

(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

(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

(2)学会绘制图形。

(3)学会给图形着色。

(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

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

(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

(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

(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

(3)学会收发电子邮件。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 LOGO绘图

(1)学会用LOGO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3-

(2)学会用LOGO音乐命令演奏乐曲。

(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机器人的方法。

(4)了解LOGO简单编程。

初中

模块一信息技术简介

1、信息与信息社会。

2、信息技术应用初步。

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4、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

5、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6、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简介。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1、汉字输入。

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

5、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1、文本的编辑、修改。

2、版式的设计。

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1、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

2、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3、数据的表格处理。

4、数据图表的创建。

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1、网络的基本概念。

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

4、电子邮件的使用。

5、网页制作。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介绍。

2、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

3、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

4、作品的组织和展示。

模块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4、计算机安全。

5、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6、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高中

模块一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与信息处理。

2、信息技术的应用。

3、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4、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5、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法律问题。

6、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1、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

2、汉字的输入。

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文件、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

5、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

6、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1)文本的编辑。

(2)其他对象的插入。

(3)特殊效果的处理。

(4)版式设计。

模块四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1)网络通信基础。

(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4)电子邮件的使用。

(5)因特网上其他应用。

(6)网页制作。

模块五数据库初步

(1)数据库基本概念。

(2)数据库的操作环境及其操作。(3)数据的组织与利用。

模块六程序设计方法

(1)问题的算法表示。

(2)算法的程序实现。

(3)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模块七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制作工具及其特点。(2)各类媒体资料的处理与使用。(3)多媒体作品的制作。

(4)多媒体作品的发布。

模块八计算机硬件结构及软件系统(1)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2)计算机的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3)软件系统简介。

(4)计算机的安全。

(5)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

上一篇:工程预算员求职简历下一篇:培训学校劳动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