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共10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篇1

1.你能计算并说一说出这些算式的运算顺序吗?

12+5-7= 25-4+9=

18-8+3= 45+5-10=

教师:为什么这些算式都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呢?(学生:因为这组算式没有括号,而且只有加减法。)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有乘法和除法或者有其它运算我们又如何计算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只有同级的混合运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释题:

教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学生:什么是同级运算?教师:在数学上规定加法和减法为同级运算,是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为同级运算,是二级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只有加减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如果遇到新的知识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就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还是从我们学过的知识入手。

(1)出示例1①(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道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指名读题。

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3)列式、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要想求阅览里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学生:要先求中午走了24人后,还剩多少人?)列式为53-24=29 29+38=67,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3-24+38=67,在这个综合算式里,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学生: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从刚才这个实际问题和以往我们的计算经验,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我们要怎样计算呢?

学生汇报: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为什么要强调没有括号呢?(因为有括号就会改变运算顺序。)只有加、减法是什么意思?出示:53-(24+38),这样的算式只有加、减法,能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吗?

学生齐读总结出的规律。

因为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所以这个规律还可以说成是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学习脱式的写法

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我们可以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在这个综合算式里,先算53-24=29,我们可以在算式的左前方写上等号,在等号的后面写出53减24的结果29。在29的后面把没有参加运算的加号和38照抄下来,和上一个等号对齐在下面再写一个等号,再算出29+38的结果67。像这样的写出每次运算结果的计算方法叫脱式计算。(注意等号的`写法:要用尺画,大约5毫米长;上下两个等号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要太近也不要太远。)

2.学习只有乘除法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学们,刚才我们总结出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的计算规律。除了加、减法,还有哪两种运算也是同级运算呢?根据我们总结的规律,类推一下,如果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该怎样计算呢?

(1)出示例1②

同桌交流:(老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汇报(多指几名同学说)

(3)计算例1②

掌握了运算规律,你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5)展评

(6)读计算法则。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总结出了只有同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规律,让我们一起把总结的规律读一读吧!

三、巩固练习

1.哪些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在()里画“√”。

32-30+16()12÷(2×3)()21÷3×8()

45+10-25()42-(6+7)()6×6÷4()

2.小法官,判一判。

3.用脱式算一算。

23+6-11 2×8÷4 72÷8÷3

4.计算

32+14-8 25-12+45 35-6-12

3×6÷2 4×6÷8 48÷8×9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比较脱式与直等式的优缺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同级运算》教学反思

2.《同级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3.《同级运算》数学教学反思

4.混合运算教案

5.《混合运算》教学设计范文

6.小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7.分数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案例

8.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篇2

一、复习的目的要明确

复习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复习与整理,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沟通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但是,复习却不能理解成简单地重复的学习,或者是大量的练习。复习应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复习时要有深化和提升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案例】二年级下册《数运算》单元复习涉及数运算的主要两个单元的知识,一是《有余数的除法》,二是《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我听过一位教师这样上课:课上发给学生一张练习纸,做一题讲一题,到最后,很多学生明显地已经浮躁,不愿意听了。而另外一位教师却独立放手,先让学生对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梳理,还要比一比谁整理得又多又全,这无异于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最后学生整理出这样的表格:

学生自己尝试对知识进行复习与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由厚到薄”的提炼过程,学生对知识复习与整理全过程的参与,有利于形成学生综合的学习能力。这也正是数学知识复习与整理活动过程中所体现的独特的育人价值。

二、复习目标要明确

复习课目标的制定比新授课更重要,既不能照搬新授课的目标,也不能照搬课标要求,因为课标是完成学业后要达到的要求,不适合单元复习课或者是专题复习课,缺乏可操作性。再者,目标的制定要与习题一致,即目标设置后要有所评价。复习重点也要在目标中体现。

【案例】二年级下册《数运算》单元整理这一课,课堂目标就是通过整理复习,让学生明晰算理、算法,会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算理、算法,初步学会估算,会用估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教师设计了完整的练习纸:

通过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针对性的习题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发挥了习题的反馈作用。习题形式的变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依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将知识前后连贯,理清知识点,扩大知识面,形成知识链。

三、理清整理复习的流程

复习课的教学流程应该十分非常清晰,第一,知识点梳理;第二,基础题巩固;第三,易错题辨析;第四,拓展题提升。

首先引领学生在课前自主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知识点的梳理,然后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习。使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构建起了知识网络体系、在练习中加强了知识应用的训练。通过易错题的辨析让学生进一步强化知识点。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明白对某一类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不仅是一节课,而应该是一个过程,就像《数运算》单元整理一样,知识点比较多,对知识应用的范围更是非常的广,需要让学生掌握的东西很多,一节课的时间是绝对不能完成全部复习任务的,教师千万不能心急,企图在一节课上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能导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所以教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复习计划,将全部内容安排在几节课中完成,每节课分别完成什么都要精心设计。教师要下足功夫钻研教材,构建起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对学习的重点难点了然于心,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心中有数;有很多教师上复习课不备课,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复习课备课需要比新授课更用心、更用功,否则就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案例】在《数运算》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有余数除法经常会出现哪些题型呢?

生1:口算题、竖式题……

生2:找规律题,比如△○□△○□△○□……照这样排列,第几个是(),第几个是()。

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当学生对一个事物充满兴趣时,他的感觉会变得敏锐,想象会变得自由,思维会变得活跃,构成了自由创新的心境,学习就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创造力。先是学生对常见的题型进行回顾,然后教师呈现例题,都是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可以帮助学生在分析错因的过程中,寻找正确的解题策略。而因材施教,灵活选用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既发展智力,又提高能力,使复习课真正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实效。

四、复习课的误区

1.重复上课

简单地把上过的课再重复一次,缺少对知识的有效整理、更缺少对知识体系的建构贯通。这样就无法提升对知识的理解。

2.教师包办

不敢放手,仍然是一问一答,甚至教师直接代替学生在思考,完全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就导致学生的能力难以提高。

3.环节琐碎

讲一点练一点,难成体系,不能整合,同时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

4.练习盲目

缺少深入的研究与思考,这样就难以实现对知识应用的有效训练,制约着课堂内涵的丰富和效率的提高。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中职二年级;数学运算能力训练;有效性

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的实验

1.实验目的

为进一步检验在中职二年级进行数学运算能力训练的有效性,以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

2.实验设计

(1)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来自M学校10电商班班。该班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参加南京职教教研室的数学统考,二年级的时候没有数学课,开设了计算能力训练的选修课。

(2)实验材料。

教学材料为教师自编计算器训练教材.测试材料由关于计算器使用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以及学生计算器运用成绩测试组成。

(3)实验方式。

开设计算能力训练选修课,将学生前测和期中、期末成绩进行比较,通过访问任课教师的方式了解计算能力的训练队学习专业课的影响。

3.实验过程

实验时间为时半年,从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

(1)实验前测。

选修课的第一节课对该班学生进行计算器能力测试,其测试成绩和关于计算器使用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作为前测。

(2)实验中测。

该班学生的期中计算器能力测试成绩作为中测。

(3)实验后测。

该班学生的期末计算能力测试成绩以及实验后学生再次关于计算器使用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作为后测。

4.实验结果分析

(1)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对学生计算能力测验成绩的影响。

经过一学期的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实验以后,笔者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测验成绩做了一下对比,如下表:

由表1的数据信息显示: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实施后,学生的平均分在逐步提高,及格率从原来的59提高到了100,优分率从7.5提高到了68.6,而学生的差分率从6.8下降到了0。

事实说明,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

连燕玲老师在《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准备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职业教育的数学应具备三大功能:其一为基础功能,它是为生存需要所必备的实用功能;其二为服务功能,它是为自然科学及专业化学习服务的支撑性功能;其三为思辨功能,它是为培养学生素养,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高级功能。那么从现行职教走向和生源现状看,职校数学的关注点应落在一般实用性和相对狭窄的支撑上,数学学习轨迹要依从弱理论、重方法、强运算的发展途径。

而在南京市,所有的中职学生只上一年的数学课,在一年级即将结束的时候参加南京市的统考,在二年级将不再开设数学课.而对于二年级的中职学生来说,数学仍然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因此对他们进行运算能力的训练是必要的.希望通过开设选修课的形式,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运算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心和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更好的学习专业课。

①学生对提高计算能力的需求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所提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将学生所接受的任务放在他面前,以使他能获得成绩,由于成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能架起通往以肯定态度对待学习的桥梁。”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它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越多,期望越高,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越多,期望越低,自信心越弱。

②学生通过计算能力的训练,提高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促进了专业课的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在一般的课堂学习中,并不存在孤立的课题A和课题B的学习。学习A是学习B的准备和前提,学习B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同A的联系中学习.在学校学习中的迁移,很少有像在实验室条件下严格意义的迁移.学习迁移的效果主要不是指运用一般原理于特殊事例的能力(下位学习的能力),而是指提高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的能力.通过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让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在没有数学课的情况下,提高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专业课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计算能力训练后,认为计算器的运用对专业课的学习很有帮助的同学从原来的27.3上升到了68。同时通过和专业课老师的访谈,了解到学生在碰到需要计算的知识时,掌握速度和计算准确率大大提高,在校商贸实训基地实践时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实验证明,数学运算能力的训练能促使学生在专业课中很好的利用计算器,提高专业课的成绩,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5.个别访谈

期中测试成绩出来后,我从计算能力测试一直保持好成绩、成绩提高较快、成绩提高不明显等不同层次中分别抽取2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普遍对数学运算能力训练感到满意,他们觉得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得以不同层度的提高,学习相关的专业课时有了更好的自信心,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增强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上述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

6.实验的反思

(1)数学课是一门基础课,它能很好的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中职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以开设选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很大程度上考虑到了中职二年级学生没有数学课的原因。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较好地帮助了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

(2)我对本次实验进行了认真地定量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

(3)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本实验主要进行了计算器的使用训练,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实验时间比较短,有些结论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对本实验效果的测量标准不够严谨、科学,这一方面是由于笔者的理论水平尚待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待于有关理论的进一步取得进展。

结论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确能大幅度地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2.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知识迁徙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愉快、积极地学习专业课,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4.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和自信心,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二年级数学同级运算教案 篇4

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中的例1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方法一:分步算式

方法二:综合算式

53-24=29(人)

53-24+38=67(人)

29+38=67(人)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1)什么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它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呢?(2)这道综合算式有几种运算?(3)揭示课题:混合运算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示范板书: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3)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算。4.计算15÷3×5,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出示:15÷3×5,学生说说这道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2)教师指出:加与减、乘与除分别是同一级运算。(3)学生尝试计算,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4)引导学生观察小结:只有乘、除法,也要从左往右按顺序算。

(三)交流小结运算规律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23+6-11

2×8÷4

72÷8÷3

= □○□

= □○□

= □○□

= □

= □

=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在练习本上脱式计算。

48-8+17=

48÷8×9=

(1)学生计算每道算式,教师巡视,巡视时关注学生书写的规范性。

(2)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改错。(课件出示)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教材第47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讲解,探索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用脱式正确计算。

2.通过计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重点难点】

探索只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正确。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7×3= 29-19= 8×4= 12+24= 5×6= 17-9= 9×9= 9+45= 9×4= 45-21= 7×6= 15+17= 2.解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花瓶有7枝花,5个花瓶共有多少枝花? 7×5=35(枝)

(2)小红买了6只气球,每只气球3元,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 6×3=18(元)【情景导入】

师:很好,在刚刚的简单复习中,同学们都已经熟练掌握了一步计算,不知道两步计算大家还记得吗?

板书:你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吗? 生:先计算58-14=44,再算44+6=50。师:真聪明!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新课讲授】 师:我们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板书:15÷3×5 师:那么大家知道在没有括号的乘、除法算式里要怎么计算吗? 生1:先计算15÷3=5,再计算5×5=25。生2:也是从左往右计算。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

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2)抽学生板书计算过程。(3)教师逐一讲解。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2)抽学生板书计算过程。(3)教师讲解、订正答案。3.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1)学生分组比赛完成本题。

(2)教师点同学给出自己的答案,集体交流,看是否一致。(3)教师给出正确答案,集体订正。4.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写出正确计算过程。(2)同桌互相交流。(3)全班集体订正。(4)教师小结。【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再次学习了只有加减法、乘除法没有括号的综合算式。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运算顺序,熟练运用。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板书:

第1课时 混合运算(1)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教材第48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跷跷板乐园”的情境,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用脱式正确计算。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1.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2.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算理。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16+5-6 30+7+2 3×8÷4 7×1×2 【情景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跷跷板乐园逛逛,看看会有一些什么收获。(2)看教材第48页图,说一说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3个跷跷板,每个坐了4人,边上围观了7个同学。)

(3)小组讨论:怎样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4)小结:从同学们计算人数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一个两步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无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新课讲授】 板书:

①等号写在算式下面左边。②加号和7要照抄下来。

小结:在乘加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落下来。

师:计算时,乘法和除法是同级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得到这个结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抽学生答题。(3)集体订正答案。【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计算两步算式,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乘除,后加减”。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 对应练习。教学板书:

第2课时 混合运算(2)

①等号写在算式下面左边。②加号和7要照抄下来。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混合运算(3)

【教学内容】

混合运算(教材第49页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括号的作用。2.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重点难点】

1.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2.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6×9= 30+15= 45-7= 26+4= 63÷7= 50-8= 42÷6= 54÷9= 37+8= 18÷3= 5×4= 18+9= 30-6= 72-40= 48÷6= 2.脱式计算。

7×2+30 46-6×4 15+25÷5 36-9+10 18-12÷4 80-40÷5 63÷9+7 9×6+9 【新课讲授】

1.复习“跷跷板乐园”情境,翻开教材第48页出示图,学生观察图片。图中告诉了什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从图中我们知道:3个跷跷板,每个4人,围观7人。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 2.试一试:怎样解答?

3.分析评价。

冬冬分步列式解答,算出了,做对了。

乐乐列出综合算式,结果也是一共19人,像乐乐这样列式对吗?(乐乐写的算式中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上一课的时候,我们还没学习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如果先算7+4就不符合题意了。)

老师请小括号来帮忙,在乐乐写的算式上加上小括号,7+(4×3)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4.尝试练习。板书: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2)抽学生板书此题做法。(3)教师讲解,集体订正。2.教材第49“做一做”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2)汇报,教师评讲。

3.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互相检查。(3)全班集体订正。(4)教师小结。【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学习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板书:

第3课时 混合运算(3)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0~52页练习十一。【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生活、关注社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

2.感受运用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混合运算知识,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题。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正确使用小括号。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对混合运算进行复习。【练习讲授】

1.复习混合运算实练。(1)口算。

9÷3= 20-16= 63÷9= 21-14= 54÷6= 8×3= 18+8= 40-8= 9+27= 42+7= 56÷8= 4×9= 35-20= 24+6= 32÷8=(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①12+12÷6 =24÷6 =4 ②42-(22+9)=20+9 =29 ③7×4-16 =28-16 =44(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①42除以6的商是(),再加上19得()。②7乘以8的积是(),再减去30得()。③50减去20的差是(),再除以6得()。④6加上22的和是(),再除以4得()。2.复习解决问题。

讨论: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要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把缺少的信息数据作为先要解决的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解决题目所提出的问题。

【课堂作业】

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1)抽学生板书题目。(2)学生独立完成。(3)教师讲解。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5题。(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互相检查。(3)教师讲解,统一订正。3.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6题。4.完成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9题。(1)学生分组比赛完成本题。(2)教师集体订正。【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我们对混合运算以及用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还要多加练习和运用,以便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板书:

第4课时 练习课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4页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思考的快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练习,更加熟练地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情感。【重点难点】

学会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游乐园里玩得真开心,可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肚子有点饿了。走!老师带你们到面包房买面包去!

【复习巩固】

1.出示教材第53页例4情景图。2.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师:你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谁能把这个问题说完整?

生:面包房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能烤9个,剩下的要烤几次?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提问:你能解决“剩下的要烤几次”这个问题吗?(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请各组把讨论的结果汇报一下,重点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和列式。

生1:我先算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再用它除以每次能烤的个数,得到的就是还要烤几次。列式为:

90-36=54(个)54÷9=6(次)

生2:我的想法和他的一样,但是我把他的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90-36)÷9=6(次)

师:你先算什么?

生2:我先算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生2:我的方法是在90-36的前面和后面加上一个小括号,表示要先算90-36。列式为:(90-36)÷9=6(次)。

师:你从哪里知道要加小括号的? 生2:我上节课学习的。

师:你真会学以致用,你是学习的小主人。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的数学家在很早以前就约定,像这样又要写在后面,又要先算的情况,用小括号把后面的算式括起来,表示先算。如果在以前,你们也能成为数学家,你们真棒!

师:你们会读(90-36)÷9这个算式吗? 生:不会。

师:这个算式应该这样读:90减去36的差与9的商是多少。4.自主体验,总结判断。

师:比较上面几种算式,说说自己喜欢哪一个算式,再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5.通过刚刚的讨论,我们知道了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6.尝试练习。(1)投影出示:

平均插在5个花瓶里,每瓶插几枝?(2)小组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列式解答,把先算的部分加上小括号。(19+16)÷5 =35÷5 =7(枝)

答:每瓶插7枝。【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的第3题。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的第4题。(1)让学生说明图意。

(2)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5题。

(1)让学生板演此题,同时加强训练学生的计算速度,增强学生的数感。(2)教师讲解。4.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6、7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各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的第8题。(1)让学生仔细看题中的情境图。

(2)请学生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以及要求的问题。(3)学生先独立思考解题,再在全班交流。(4)老师讲解,统一订正。【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要我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而且方法很多,在今后的解决问题中老师希望大家能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板书: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方法1: 90-36=54(个)54÷9=6(次)

方法2:(90-36)÷9 =54÷9 =6(次)教学反思:

第6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题(教材第57、58页内容。)【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记住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计算。2.利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来上一节数学整理和复习课,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复习讲授】 1.知识梳理。

师:混合运算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看看课本,在小组内讨论、回顾、总结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梳理知识。

2.自主探究解题方法。(1)出示第一个问题。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可以怎样列式计算?你有几种方法,每种方法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生1:先看图中一共有3组相同数目的苹果,每组有5个,就可以求出3组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再加上另外的3个,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分步计算 5×3=15(个)15+3=18(个)综合算式 5×3+3=18(个)答:一共有18个苹果。

生2:如果把图中的苹果看成4组,每组有5个苹果,可以先求出4组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再减去多算的2个,就可求出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分步计算 5×4=20(个)20-2=18(个)综合算式 5×4-2=18(个)答:一共有18个苹果。(2)出示第二个问题。

食堂运来60袋米,第一天吃了9袋,第二天、第三天吃的都与第一天同样多,还剩多少袋米?

师: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几种算法?它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学生独立探究,尝试解答。小组交流。集体汇报、交流,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小结:

方法1:先求第一天剩下多少袋,再求第二天剩下多少袋,最后求第三天剩下多少袋。

列式:60-9-9-9=33(袋)

方法2:也可以这样想:先求出三天共吃了多少袋大米,再把运来的米的袋数减去三天共吃的袋数,就是剩下的袋数。

列式:60-(9+9+9)=33(袋)列式:60-9×3=60-27=33(袋)答:还剩33袋米。3.归纳总结。

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小结:(1)解决问题应用口诀:解决问题莫着急,数量关系要看细,乘法能求几个几,加求总数没问题。比多比少是减法,部分用减准成立。

(2)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7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1)学生分小组讨论。(2)学生汇报,教师评讲。

2.完成教材第57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互相交流想法。

3.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1)学生分小组讨论。(2)汇报,教师评讲。

4.完成教材第58页练习十三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互相检查,交流想法。(3)教师讲解订正。【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运用所学习的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其中重点是学会使用了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小括号的作用就是表示要先算。

【课后作业】

1.教材第58页第2、4题。2.完成本课时 对应练习。教学板书:

第6课时 练习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篇6

2014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同级运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6+9+8=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同学们做什么呢?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 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第2题哪错了? 3.第3题哪错了? 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第二课时 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48页例2。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4+30= 2×4×7= 6÷3×2= 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

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 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 4×3=12 12+7=19

4×3+7 =12+7 =19

7+(4×3)=7+12 =19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7+(4×3)

=7+12 =19 追问 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追问2 :为什么先算4×3?

追问:见下页。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20-8÷2 7×5-3 4+4×6 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第三课时: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1.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10-5+3= 7+(7-6)= 10-(5+3)= 7+7-6= 问题:

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

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问题:

1.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

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6×(7+2)(88-56)÷8 76-(12+25)(12-5)×3 48÷(8-2)

问题:

1.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72-18)÷9 24÷4+2(4+5)×7 72-18÷9 24÷(4+2)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四)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2 2 2 = 2 问题:

1.你看见什么了?

2.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这个 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第52页练习十一,第11题。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邹形)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其使问题简明、直观、便于分析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四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

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并合理利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30-20)÷5 = 72÷(18-9)= 65-8×5 = 20+7×5 = 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问题:

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2.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分步列式: 综合算式: 90-36=54(个)54÷9=6(次)

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

(90-36)÷9 = 54÷9 = 6(次)

问题:

1.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 2.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

3.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 4.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 5.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

问题:

1.解答正确吗?说说你的想法。2.今天研究的问题为什么必须两步解答?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

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

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1.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想求“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你会解答吗?请写一写。(25+15)÷8 =40÷8 =5(只)

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说明。4.为什么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只兔子”? 5.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会解答吗?

画一画,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60-15)÷5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 45÷5 = 9(米)

4.解答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同学们在做操,如果9个人一排,可以站几排?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出来。6×3÷9 =18÷9 =2(排)

3.为什么这道题要用两步来解决? 4.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5页练习十二,第2题、第3题。

第56页练习十二,第5题。

第五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在回顾中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4×6÷8= 72-5×8= 30÷6+29= 7×(36-30)= 48-18+32=(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2.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二)对比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18+27÷9 4×8-3(18+27)÷9 4×(8-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1.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出来。5.解答正确吗? 4.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3.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小男孩: 3×4+5 =12+5 =17(元)

小女孩: 10-(3+5)=10-8 =2(元)

10-3-5 =7-5 =2(元)26个 19个

2.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26+19)÷5 =45÷5 =9(个)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5.解答正确吗?

3.8×3-10 =24-10 =14(瓶)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还剩多少瓶”,你们会解决吗?能列综合算式

2014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第五单元教案

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的想法。4.这道题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三、课堂作业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篇7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小红回姥姥家的实际问题引入,这样贴近生活,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本节课采用情境串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2、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师相信、鼓励学生,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

3、加强估算,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加强估算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可以保证让每个学生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前提下,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篇8

课题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主备人

王国芝

时间

第11周副备人

钱红艳

教学内容 教材117.119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第1-4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养成简明灵活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出示课件),感到很震惊。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我国约有660个城市,其中约有的城市供水不足,在这些供水不足的城市中,又约有的城市严重缺水。

师:看了这则消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下面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它,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重点解决: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大约有多少个? 师:同学们,这个问题一步计算能解决吗?看来我们要用到混合运算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数混合运算 师:我们先来看今天的学习目标,谁来读一读。

2、出示学习目标

(1)能运用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分数混合运算(2)能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下面就让我们结合学习目标来自学探究。

二、自学探究

师:我们先看自学提纲。谁来读一读。1、出示自学提纲

(1)通过画线段图或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2)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列出分步算式)

计算之前先估一估

(3)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否一样?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小组内商量解决。

2、学生自学探究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提纲的顺序开始自学,7分钟以后,汇报你的自学成果。

3、自学成果展示

(1)分析信息

(2)列式计算

(3)比较不同算法 师着重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三、讨论解疑

师:淘气和笑笑参加课外兴趣小组,也遇到了类似的数学问题。打开课本第56页,仔细观察分析,列出算式并计算,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重点解释:分数连乘的约分技巧

四、反馈总结

1、先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再任选两道计算出结果

× 5÷ 2

12÷(2 × 3)

12×(6+8)

21-(2×9)

2、机动题:课本57页第2题。谁会列综合算式?说说你的思路。

3、小结:对照今天的学习目标,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师:通过今天的例子我们发现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分数混合运算来解决的问题。并且通过对比我们还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的真不错,谢谢大家!

修改意见

课后作业

教材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和第2、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设计 篇9

闫里学区段村学校  闫为敏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经历自主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

2、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分析: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很好的计算基础,关键是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会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流程:

一、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交流

1、大家喜欢玩具吗?今天我们就和小羊一起来到玩具店,帮小羊解决买玩具的问题,投影出示:

小猴子玩具店的经理也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情景图:商店里有18个白皮球,23个花皮球,小羊买20个皮球。还剩多少个皮球?

2、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3、教师提出:“还剩多少个皮球?我们应该怎样算?”

4、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5、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分步计算:18+23=41(个)      综合算式:18+23-20

41-20=21(个)              =41-20

=21(个)

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

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重点指导综合算式直接列出两步算式,先计算前两个数字并把得数落下来写在第一步,然后把第二个运算符号和第三个数字落下来,最后计算把前两个数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写在脱式的第二步。

6、 写出答语

学生试着写出答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订正。

二、巩固提高

1、(1)向阳村原有电视机39台,今年新买的比原有的少11台。向阳村现在一共有电视机多少台?

(2)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综合算式

34+56=90           678-299=379

90-45=45            379+546=925

2、大显身手

(1)295+326-483       420+191+78

205-176+317       670-218-132

(2)一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到石家庄前车上有乘客856位,在石家庄站上车的乘客有288位。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的乘客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火车从石家庄站开出后,车上有多少位乘客?

(3)学校里原有85盒粉笔,又买来56盒。用去了73盒,还剩多少盒?

同级混合运算教案 篇10

二、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综合算式。

2、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四、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快速的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

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谁能又快又好的说出这些题的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起来回答的同学先念题目,再说运算顺序,最后说出这个题的结果。

(学生回答时,教师提示先算・・・・・・再算・・・・・・)借助问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到屏幕,图上画的是在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

学生观察以后回答。

教师出示题目: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

师: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下题目,读得过程中,请大家找出条件和问题?

学生读。

师:同学们,你找到的第一个条件是?第二个条件是?第三个条件是?问题是?

师: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出什么?(中午有多少人。)

师:所以,中午有多少人该怎么求?(53-24=29(人))

师:然后用中午的29人加上上去又来了的38人,就可以求出下午的人数,列式是?

29+34=63(人)

师:还可以怎么列式?

生:53-24+38=63(人)

师:同学们,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同学们,你能说说这样的综合算式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学生说。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对。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运算时,要按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实际上,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也就是按照运算顺序,把每一次算得的得数写在算式的下边,还没参加计算的数和符号照抄下来。我们具体的来看这个算式。

53-24+38

=29+38

=67

这样的计算叫做脱式计算。

同学们在进行脱式计算时,书写应该注意什么?

谁能完整懂得说说这道题是怎么计算的。

六、巩固新知

师,刚才呀,我们学习了脱式计算,来看看,哪些同学已经会了。

出示题目:48-8+17=15÷3×5=

同学们,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拿出练习本,快速的写,老师来检查。

师: 15÷3×5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样的题目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夯实基础

1、(P47做一做)

出示题目:

23+6-11 2×8÷4 72÷8÷3

师:想一想,说一说,这些题是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下面的题目对吗?如果不对,把他改正过来。

2×3×4 =6×4 =24

15-6+4 =15-10 =5

2×6÷3 =2×2 =4

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七、全课总结

上一篇:家庭卫生标准检查下一篇:成长的烦恼的七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