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2024-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精选8篇)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篇1

经济活动分析是人们认识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法,它通常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为指导,以会计核算、统计报表、计划指标和调查的情况为依据,运 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某一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或某一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探索经济规律,评价成败得失,探讨其中原因,寻求改进方法,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全面反映了经济活动分析过程,也简称为经济活动分析。

市场调查报告是对市场中现在情况的分析与判断,市场预测 报告是对未来情况推测和把握,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对已经发生过的经济过程进行剖析,总结经验和规律。

一、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作用与种类

经济活动分析是加强经济管理、进行科学决策、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和措施,作为反映经济活动分析结果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在经济生活中 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客观经济活动的情况。

为制订和调整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及时、正确地指 导经济活动,解决经济问题。

第二,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情况。

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改善经营管理,想 方设法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可以为财政、金融、工商、税务部门提供信息资料。

使他们了解企业的 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有效地发挥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职能作用。

第四,及时地帮助经济管理部门尤其 是企业了解市场动态。

预测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使其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做到“未雨绸缪”。

二、经济活动分析的种类

划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种类,既有利于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把握不同类型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写好经济活动分 析报告。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在经济活动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其种类也很多,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按照经济部门、经济工作内容,经济分析报告可以分为工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商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农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

按照经济活动分析的对象,可 以分为财务状况分析报告、质量分析报告、成本分析报告、设备情况分析报告、质量分析报告、库存结构分析报告、市场动态情况分析招告、商品流转情况分析报告税收执行情况分析报告、资金运用情况分析报告等。

按照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范围,可以分为综合分析报告、专题分析报告、简要分析报告。

按照经济活动分析的目的,可以分为事前预测分析、事后检查分析。

按照经济活动分析的时间,可以分为定期分析和不定期分析、预期分析和期终分 析。

按照经济活动分析的部门和人员,可以分为专业分析和群众分析。

按照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形式,可以分为文章式分析报告和 表格式分析报告。

三、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结构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结构因材料的内容和分析的目的不同而定,写作时要合理安 排。其基本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个部分。

(一)标题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标题通常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

标明被分析单位、分析的时限、分析的内容及文种。如:《中国农业银行××省分行1994年第一季度储蓄结构分析报告》。有时也可省去单位和时限。如:《资金 拆借购货币政策操作分析》。也有直接标明分析报告的结论论点,如:《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二)正文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正文一般采取导语—主体—结尾的结构形式,体现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思思路。

1.导语部分

导语部分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开头,通常是开门见山地概述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分析的必要性和目的、分析的中心内容、经济活动的基本情况。如 《1992年乡镇企业增长分析》的导语即概括介绍了我国乡镇企业1989—1992年的增长情况,并点出了总的评价,即“乡镇企业的增长重又走上了高速增 长的轨道”。也有直入主题点明分析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2.主体部分

这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全文的核心部分,要运用科学的经 济活动分析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有关数据进行运算推导,对影响经济指标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既分析经济活动的成效和经验,又揭露矛盾,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主客观原因,然后针对上述分析结果,作出客观、恰当的评价,得出结论。

在主体部分运用数据有两种方式。一是数据表格相对集中,先列出 表格和主要数据,然后分析评价,得出结论;另一种是边列举数据边分析评价,最后再附上完整的表格,给予总的评价,得出总的结论。

3.结尾部分

结尾部分主要是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或措施。也有的在结尾部分概括与总结全文,重申作 者的观点,或者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三)落款

一般要写明报告单位或报告人的名称或姓名,有的还要签字、盖章,最 后注明报告日期递交主管部门,也有一些用于研究的报告不需要落款。

四、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求

完整、系统、准确的数 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材料相结合,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中肯的评价,提出切实的建议,是写好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关键。

(一)要充分占有 并恰当使用材料

真实、准确的材料是判断情况、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的依据。因此,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首先要充分占有材 料,包括各种核算资料、统计资料、计划指标、调查收集到的实际情况等。在此基础上,要进行分析研究,即对各种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其系统化,并提炼出观点,写作时再根据主题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收集到并处理过的材料来说明观点,阐述主题。

(二)要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揭示经济活动的规 律

经济活动分析是一门科学,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时必须掌握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使写出的分析报告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从而正确地指导经济 活动。

经济活动分析的方法很多,如调查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差额计算法、平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回归分 析法、相关分析法、线性规划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和分类分析法等等。下面着重介绍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两种。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又称对比分析法或指标分析法,简称比较法或对比法,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经济活动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 具有可比性的数据加以对比,从而揭示出彼此的联系和差异,暴露问题,为进一步查明原因、提出对策提供依据。在具体对比分析过程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比计划,即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看出计划完成情况,显示问题所在,为进一步寻找其中的原因提供依据。

比历史,即分析期实际指标与前期(上期或上年同期)实际指标对比,也可以与历史最高水平线最低水平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反映经济活动的发展动态,考察企业生产经营的改进情况。此外,某些经济指标不规定计划指标,必须进行历史对比,以便查明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取得的成果。

比先进,即分析期 实际指标与先进指标对比,可以与本地或国内不同地区的同行业先进指标对比,也可以与国外同行业先进指标对比,在企业内部还可与先进车间、班组成先进个人的指标对比。通过这种对比,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差距,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借鉴先进的成功经验。

2.因素分析法

在经济活动分析中,通过比较分析法揭示出了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必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因素分析法就是用来分析研究经济指标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从中找出影响最大的因素,从而采取相应对策,克服不利因素,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进行因素分析时,要注意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因素作重点 分析。不能面面俱到,贪大求全。在分析时,既要重视对客观因素分析,也要重视对主观因素的分析,不能“见物不见人”,并注意捕捉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因素,要 有发展的眼光。如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的下降,可能是由这些因素造成的:机器设备的老化、原材料质量不过关、质检制度的放松、工人质量意识的下降、老工人退休而大量新工人上岗后技术不熟练等。在分析时要从这些因素中找出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主观的,哪些是客观的;哪些是已经存在的,哪些是可能会 出现的等等,从而根据这种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尽快提高产品的质量。

(三)要注意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不是单纯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还要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指导经济工作或为经济决策提供参 考。提出对策不能空发议论,泛泛而谈,而要具体实在,有理有据,切实可行。

(四)结构严谨,重点突出,文字简明,数据准确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篇幅一般较长,因此写作时一定要服从主题需要。例如,全面分析报告要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关键问题来考核经济活动的结果;专题分析报告 则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突出问题或根据中心工作的需要,一事一题,不散不乱;简要分析报告往往是抓住几个主要指标或一两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在材料使用上,要用最适用、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来说明问题;在结构安排上要严谨周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在文字表述上要 简洁明了,文约意丰;在数据运用上要准确无误,必要时可制成图表。

【例 文】

中国人民银行为什么要实行稳健货币政策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经济增长放慢,投资和消费增长趋缓,出口大幅回落,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物价连续负增长,出现通货紧缩趋势。针对这种状况,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采取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在宏观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或通货紧缩趋势时,一般是同时采用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我国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 政策的同时,却提出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呢?

一是我国货币供应存量偏多。1978—199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 9.7%,零售物价年均上涨6.2%,广义货币(M2)年均增长23.6%,贷款年均增长20.6%,广义货币年均增长比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高出 7.7个百分点。由于货币供应量多年高速增长,广义货币量(M2)与国内生产总值现价(GDP)的比值呈连续上升趋势。M2与GDP之比,1998年为 1.31,1999年为 1.46,2000年为1.52,其比例之高居世界各国前列。M2主要是由银行贷款创造的,M2与GDP比率过高,说明多年来信用过分集中于银行,容易积累金融风险;同时,在货币供应量增长明显偏快的情况下,将增加中长期通货膨胀压力。在多年积累的货币存量过多的情况下,如果再过分扩张货币供给,就会进一 步扩大潜在的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宏观金融稳健运行。

二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贷款有效需求不足。企业负债率过高和 资本结构单一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为25%左右,企业承受贷款能力较强,加上银行统一管理流动资金,导致贷款多年大幅度增长。到90年代中后 期,国有工业企业账面资产负债率为65 %左右,如剔除账面无效资产,实际负债率在80%以上,少数行业出现资不抵债。另外,近年新开工的一些技改项目资本金普遍不足,资产负债率也较高。负债率 过高使企业承受贷款的能力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过分扩张的货币政策,盲目增加贷款,势必增加新的呆坏帐,加大化解金融风险的压力。

三是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失衡,而主要不是货币供应不足。结构问题的实质是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解决结 构问题应深化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单靠扩大货币供应事倍功半,相反还可能增加新的矛盾。

四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本身包括了对货币政策的大力 支持。1998年,中央在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时,银行资金比较宽松,但由于市场有效贷款需求不足,贷不出去。财政增发国债,由银行购买,本身是运用银行资金,就是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同时由于国债资金作为资本金投入基础设施项目,又为银行增加贷款创造了条件。

实行稳健货币政策主要内容实行 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是收缩货币供应,而是适当增加了货币供应。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 币供应量适度增长

1998年以来,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扩大货币供应量。为此,1998 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商业银行按信贷原则自主增加贷款;1998年和1999年先后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7个百分 点,按1999年末存款余额计算,相应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近8000亿元,为商业银行增加贷款、购买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了条 件;1996年5月以来连续8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累计下调5.98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累计下调6.92个百分点,降息累计减少企业净利息支出近3000亿元。降息提高了企业效益,支持了资本市场发展,降低了国债发行成本,对启动投资、促进消费,对抑制通货紧缩趋势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5月 恢复公开市场操作,扩大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商业银行资金实力,促进贷款投放,适当扩大货币供应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还对商业银行定期进行窗口指导,及时传导货币政策意图。

2.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1998年以来,对信贷政策进行了一系列 调整,主要包括:调整基础设施贷款政策,鼓励和督促商业银行发放国债资金项目配套贷款;调整个人消费信贷政策,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调整农村信贷政策,推行适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制度;调整出口信贷政策,支持出口企业扩大出口;调整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政策,提高商业银 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进一步沟通和完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调整对非生产部门的信贷政策,开办助学贷款,开办学生公寓、医院等贷款新项目。

3.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

发挥货币政策保金融稳定的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人民银行认真 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发挥货币政策保稳定的作用,主要包括: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放再贷款,支持其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收购不良资产,支持债转股;为确保少数严重资不抵债中小金融机构顺利退出市场,确保居民存款支付,确保金融和社会稳定,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根据从严掌握的原则,适当给予再贷款支持;支持和 配合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提高其资本充足率,等等。

4.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货币 政策工具改革,基本实现了货币政策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1998年底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成交量为1978亿元,2001年达到了 8082亿元,较1998年增长了3倍;1997年债券回购市场交易量为307亿元,到2001年已达到了40133亿元,增长近130倍; 1997年商业银行承兑票据余额和贴现余额分别为1335亿元和581 亿元,2001年分别为5112亿元和2795亿元,分别增长了2.8倍和 3.8倍。几年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明显加大,对基础货币吞吐、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显著增强。1998年公开市场业务累计交易量为2827亿 元,2001年达到16781亿元,交易量增长了4.9倍。

近年稳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实践证明,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符合我国国情,是一项 正确的宏观决策。

1.保证了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

1998—2001年广义货币(M2)分别增长 15.4%、14.7%、14%、14.4%(后两年含股民保证金存款),分别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与消费物价之和(GDP+CPI)高8.4、9、5.6、6.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分别增加11491亿元、10846亿元、13346亿元、12913亿元。四年来,根据物价涨幅、经济增长和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预期调控目标为年均增长14~15%,实际执行结果都在调控 目标之内。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有力地支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信贷结构发生积极变化,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

一是商业银行发放国债资金项目配套贷款增长较快。四年共发放基建贷款和技改贷款1万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国债项目建设;二是农村信贷结构得到调整。1998— 2001年四年中,中央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限额累计增加812亿元。2001年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1395亿元,同比多增90亿元,其中农业贷款新增 803 亿元,占57.6%,是近年来占比最高的一年;三是个人消费信贷得到迅速发展。1998—2001年,个人住房投资分别增加3614、4010、4902和6226亿元,与此同时,个人住房贷款分别增加294、905、1952和2282亿元,到2001年末商业银行的住房贷款余额达到5598 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在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在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下,信贷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几年来,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经济贷款份额继续上升,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2000年末对非国有经济贷款余额达4.8万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8%,比1996年末上升9个百分点。

3.金融监管得到加强,贷款质量有所提高

为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人民银行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化解金融风 险,多年积累的金融风险得到逐步化解,金融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为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造了条件。2001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首次出现 双下降,分别下降907亿元和3.81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分别下降3.42和4.93个百分点,实现了年初确定的降低2— 3个百分点的目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处置不良资产1707亿元,收回现金357.7亿元,现金回收率达到21%。

4.国际收支状况良 好,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本外币政策的协调,维护了内外部经济的双重平衡

四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除1998年外,经常账户和资本账 户保持持续双顺差。到2001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 2121.7亿美元,比1997年末增加723.7亿美元。2001年当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65.9亿美元,创历年外汇储备增加额最高纪录。2001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8.2766元人民币,继续保持稳定。

经过几年努力,我国经济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1998—2001年,GDP分别增长7.8%、7.1%、8.0%、7.3%,消费物价分别上涨-0.8%、-1.4%、0.4%、0.7%。稳健货币政策获得广泛的国际赞誉,货币政策和经济形势都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今年货币政策目标和主要措施:在2001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朱镕基总理要求,要更好地发挥稳健货币政策的作用,调整和优化 信贷结构,大力改善金融服务。贯彻总书记、总理的指示精神,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加强信贷政策引导,督促商业银行改进服务,扩大贷款营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2002年货币信贷预期调控目标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分别增长13%左右,现金M0投放不超过1500亿元,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3000亿元左右。

一是综合运用多种货币 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继续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证基础货币的总体适度,并引导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协调好本外币利率政策,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目前的上浮30%扩大到50%。适当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加强再贷款管理。健全有关货币政策的信息收集、分析、咨询、决策和监测系统,更好地发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关系,完善有关管理办法,在防范金融 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二是发挥信贷政策的窗口指导作用,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督促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支持国债投资的基建、技改项目和农业结构调整,改进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尽量满足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改进服务,增加对农户贷款、“公司+农户”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龙头企业的贷款,支持小城镇建设。支持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同时必须坚持农户自主申请、自主使用、自主还贷和农村信用社按贷款原则自主审查、发放和回收贷款的原则。通过“定学校、定范围、定额度、定银行”,建 立银行、学校和借款学生三者之间稳定的关系,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幅度增加。稳步发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严禁发放个人无指定用途消费贷款。加强对小企业的信贷政策指导,会同有关部门规范发展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优化小企业的信贷环境。继续落实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各项金融措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 发展。

三是促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增强贷款营销观念,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督促和引导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按照固定资 产贷款审批权集中,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下放的原则,调整和完善授权授信制度,增强分支行对市场的反应能力。逐步改变目前自上而下、层层下达贷款规模的做法,依据当地信贷合理需求,按季自下而上编制、自上而下审定以资金来源和运用、成本和利润为主要内容的业务经营计划,理顺内部资金往来利率,促使分支机构 合理和充分运用资金。各商业银行要增强市场营销观念,深入企业、深入市场,培养和选拔客户,拓展信贷市场;完善贷款责任约束和激励机制,考核贷款的发放和收回,调动信贷工作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篇2

近几年来, 我国电力企业加快了改革脚步, 在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当中, 经营决策在其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经济活动分析是电力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根据, 所以通过对电力企业经营的过程与成果开展全面的研究与分析, 利用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 可以给企业的经营决策带来重要的依据, 及时对电力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偏差开展纠正, 以方便更好的对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 为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电力企业经济活动的相关探讨

2.1 利润情况探讨分析

现在的电力企业在市场经营中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而且拥有着很大的权利, 例如决策权、经营权等。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一定要利用好自身的优势, 同时建立起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把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电力企业的主要产品是电力产品, 所以电力产品决定着它的盈利情况, 简单来说, 也就是电力产品的销售利润是电力企业的主要利润。工作人员对电力销售的利润分析要十分谨慎严格, 不容许有一点的失误, 因为这是电力企业的经济命脉, 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在电力市场的竞争中, 供电企业重点分析的内容是对利润变化的分析, 在此期间内, 不仅要对企业的业绩给予充分的肯定, 激励员工的斗志, 同时也要找出不足之处, 有利于以后更好的发展。总之, 一个企业只有通过对利润影响因素进行透彻的分析, 并且找到其中盈利和亏损的原因, 才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

2.2 社会贡献探讨分析

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来源最基础的产业, 同时它在国有经济体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控制作用, 从总体上来说, 国家电力经济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命数, 这种说辞一点都不夸张, 如果对近几年来在电力方面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累加, 就会惊奇地发现, 电力企业已经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电力企业在其他方面也做了很大贡献, 纵观这几年它为社会教育、文化以及卫生等方面提供的便利, 它的优点更是数不胜数。虽然种种优势摆在眼前,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自己的不足, 目前, 电力市场的环境尚不完善, 仍有待提高, 所以我们要继续在电力企业这条道路上努力, 不断探索, 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给社会和民众带来更优质的服务, 同时也可以收获最大的利润, 只要我们工作人员肯努力, 那么实现这个目标将不日可待。

3 电力企业经济活动体系与指标

3.1 电力企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在电力企业开展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中, 一般都会利用两种方式: (1) 利用创建一个全面、复杂的标准体系; (2) 从企业本身条件作为着手点, 然后从多项指标当中选出适合企业发展而且具备代表性的几个指标来创建指标体系。在实际的开展过程当中, 第一种指标体系具备冗杂性与庞大性, 在操作方面具备一定的难度, 但是该体系一旦创建成功, 就会对企业的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种指标体系操作性比较好, 并且具备较强的针对性, 跟企业的发展具备良好的契合性, 开展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所以在实际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创建的时候通常会选取第二种方法。

3.2 电力企业经济活动相关评价指标

生产安全指标, 重点包含配电过程中产生的事故、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变电过程中发生的事故、电力设备运行状况等;营销指标, 重点包含电力企业供电量、线损支出的资金、用电户电费缴纳状况、用电户用电量、售电单价、电费余额等;财务指标, 重点包含企业内的固定资产、企业员工福利费用、企业盈利能力、企业内的利润、企业可变动成本、材料费等;生产指标, 重点包含电力报装率、电网负荷率、电力接电率等;劳动生产率指标、重点包含企业中全部员工的劳动生产率等;多种经营指标, 重点包含企业生产经营总值、企业缴税金额、完成工资额等等。

4 电力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常见内容

4.1 电力营销方面的分析

电力营销在电力企业经济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一般而言, 企业售电量和用电单价等方面的分析是电力营销分析的主要内容。负责电力管理的部门, 需要与电力企业的经营目标相结合, 来全面的分析与研究电力市场的变化及营销指标数据, 从而更好地掌握在某段时间内电力企业的营销状况, 进而掌握市场的变化, 并对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来科学合理的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

4.2 电力企业成本和费用分析

在分析电力企业的成本与费用的过程中, 主要是分析购电量、购电价格和固定成本等方面, 通过具体的分析这些与成本和费用有关内容, 从而提供一些必要的依据, 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不断地提升。

4.3 电力企业生产资源利用率的分析

在分析电力企业生产资源利用率的过程中, 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情况、电网运行以及设备的情况等, 通过分析这些情况, 能够了解其经济活动, 从而使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以切实的提高。

4.4 电力企业财务分析

在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对企业经济能够产生比较大影响的部分还包括财务。电力企业财务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的成本及相关的费用、企业的财务、资产等。在分析企业成本与相关费用的过程中, 为了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活动的系统全面分析, 可以通过分析用电户购电价格、用电户购电量、企业供电固定成本等来实现。在企业财务与资产分析的方面, 主要是分析企业盈利能力、企业资金流动的情况以及企业的还债能力等。此外, 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过程中, 还包括企业内部的利润变化等。

5 改善电力企业经济活动的有效途径

5.1 改善分析方法

要想改善电力企业经济活动的现状, 我们必须改善分析的方法, 要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 方法最重要, 方法才是成功的前提保障。仔细研究, 我们不难发现, 企业在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涉及面很广。当然这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也是与事物发展规律相协调的, 并没有任何相违背的地方, 所以电力企业对立统一这一发展规律的坚持以及利用这种方法来解决在经济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是一种比较明智的做法。相信在这种做法的影响之下, 电力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分析过程会改掉以往的弊端, 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规律。除此之外, 我们还应当进行下列一些做法, 例如将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相结合、事前分析与事后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与单项分析相结合等, 在当前的市场发展中, 只有掌握好方法, 把握好企业的发展趋势, 才能做出英明的决断, 进而取得高效的利润。

5.2 加强分析质量

为了更好地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质量, 就应该充分把控好所在的经营环境, 通过对众多资料的收集, 并对其开展归类, 进而针对企业经营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对应的措施。同时在电力企业经济活动的分析过程当中, 对于其中的重点与难点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并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保证难点与重点问题分析的精准性。此外, 还应该重点分析关键经济指标, 保证可以对经济运行规律有更精确的掌握, 进而找到更具针对性的对策。

5.3 积极主动创新

电力企业经济活动的确存在很多的优势, 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作为电力企业管理最基础的工作, 电力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不能骄傲地把优势摆在前面而忘记自己的不足, 因为那是我们在电力企业方面存在的致命问题, 我们必须认真地解决。毫无疑问, 这里的致命问题是创新问题, 任何事物都无法与新事物抗衡, 我们唯有不断对电力企业进行创新, 才能给它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去研究, 使电力企业为我们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基于现在我们面临的形势, 我们可以从开拓电力市场, 扩大电力的方面入手, 进而保证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6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 电力企业面临的环境产生了大的改变, 这就需要深入强化对于企业内部与外部经济活动的探讨, 进而找到企业经营当中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进行解决。并且利用分析得到的数据, 可以更好的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掌控, 更好的促进电力企业有序、健康发展。

摘要:经济活动分析是针对生产经营当中与经营成果开展系统、全面分析的一种管理方法, 主要包含事前预测与分析、事中控制与分析与事后总结分析。经济活动分析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可以帮助电力企业更好的实现对经营管理的改进, 对于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艳.对陕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活动分析的思考[J].陕西电力, 2015 (7) :34~35.

[2]孙建强.电力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及应用[J].山东电力技术, 2015 (1) :68~69.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篇3

关键词:燃气电厂;经济性;经济活动分析

一、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简介

重型燃机制造技术被誉为机械制造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历来被世界上几大跨国公司垄断,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发电装机比例构成中,燃机可占据30%以上的市场空间。中国从2000年以后开始起步,国家发改委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分批对燃机电厂建设项目开展了本地化捆绑招标。通过招标郑州燃气电厂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2台39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于2007年4月完成建设并投产发电。虽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具有热效率高、调峰能力强、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优点,但由于燃料的特殊性和进口技术的垄断,自项目投产之日起,就面临着发电成本的居高不下以及气量和电量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加之电网中燃机多为近两年新投产的发电机组,不同调度运行方式、环境工况和燃料供应对机组运行的影响相差较大,因此必须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生产发电特点统计指标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开展经济活动分析,以提高燃机运行的经济性。

二、建立符合燃机特点的经济活动分析指标体系

指标表示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水平的数值。对于发电企业而言,按照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的角度可进行不同的指标分类,燃气电厂的指标分类方法与常规发电厂基本一致,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由于机组设备和发电燃料不同,需要补充建立新的指标

燃料来源为“西气东输”天然气,统计调查过程中,应注重气质分析结果和气量交接的收集汇总,在统计指标体系内增加气耗指标。另外,由于现场没有燃料存储系统,如何衡量营销争取气量是否得以有效利用和气电协调程度,在统计指标体系内增加批复气量使用率指标。

(二)由于工艺流程和运行方式不同,原有常规电厂指标需调整计算分析方法

第一、锅炉的效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锅炉是利用燃气轮机的排烟余热来产生蒸汽供汽轮机做功发电,其自身无燃烧系统、制粉系统和除灰系统,余热锅炉的效率主要由受热面的传热效率、排烟热损失和炉体的散热损失影响。锅炉效率即为锅炉产生蒸汽所吸收的总热量占进入锅炉的烟气总热量的百分比。

第二、供电煤耗。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的供电煤耗由气耗和天然气发热量折算而来,其主要受到运行负荷率、机组启停的频繁程度和联合循环投入率的影响,数值波动较大。第三,机组负荷率。该指标是机组平均负荷和最高负荷的比值,通常在计算平均负荷的时候按照计划期的日历小时考虑,但是燃机启停次数多、备用时间长,应该采用机组发电小时计算,才能真正反映出生产运行期间的设备带负荷的基本情况。

三、运用经济活动分析方法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

在燃气电厂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对经济性运行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运行方式,而具体到指标体系中,直接体现其经济性运行的指标主要是气耗、厂用电率、水耗等指标。统计分析这些实际发生的信息数据,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将为公司科学决策和强化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一)优化机组运行方式,降低燃料消耗

通过对典型工况下天然气流量的变化测算出发电气耗,并且多次进行校核后统计出机组在220MW联合循环运行期间气耗约为0.2022方/KWh,在250MW负荷下运行气耗约为0.196方/KWh,机组负荷越高气耗越低,机组在380MW满负荷运行时气耗可以达到0.1816。以100万立方米气量为标准测算,机组满负荷运行和250MW负荷运行期间比220MW运行期间多发电约56.7万KWh和15.8万KWh,由于受到电网调峰因素的影响,燃气机组也不可能一直采用满负荷连续运行,因此力争保持机组在250MW以上运行。另外,对机组的启停运行、连续运行下日电量和耗气量进行对比分析,测算出机组冷态启动需暖机8小时左右,期间负荷150MW,燃气流量每小时4.45万立方米,气耗高达0.2999方/KWh,温态启动及100分钟的单循环时间,期间气耗与暖机气耗接近。再者依据现有主要生产成本价格以及其它相关费用测算出机组盈亏平衡的单次启动最低运行气量不能低于40万立方米。

通过经济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出降低机组运行发电气耗的几个措施:一是首先气量不能低于40万立方米,一旦供气量低于这个数值,每次启动并网发电的收入都无法弥补成本支出;二是提高机组的负荷率,除了电网特殊调峰要求必须降低到220MW运行外,峰段力保机组满出力,其它时段负荷力争维持在250MW运行;三是争取机组的连续运行时间,由于燃气机组启动和停机过程中都存在有将近100分钟的单循环时间,单循环期间机组的气耗接近0.3方/KWh,气耗远高于联合循环220MW时的0.2022方/KWh,因此在供气量达到120万立方米的时候,根据电网负荷情况尽可能的争取单机连续运行方式。

(二)调整循环水泵运行方式,提高机组效率

在机组运行期间,单台循环水泵运行,联锁投入与两台循环水泵运行两种运行方式均能保证机组安全运行。从经济性来讲,循环水泵作为电厂的主要辅机,其耗电量是厂用电构成的一大部分,但是从机组整体经济性考虑,两台循环水泵运行与单台循环水泵运行相比,增加了循环水量,降低了循环水温升,使凝汽器真空得以好转,提高了汽机负荷。根据技术规范,一台循环水泵在夏季工况下的额定功率为0.745MW,只要汽机因启动循环水泵得以提高的负荷大于0.745MW,即可认为运行的经济性得以提高;在机组满负荷运行时,还能同时增加机组的发电量。究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启两台水泵运行,特选取2009年5月份几个不同负荷工况下的数据:

以6-7月份水耗为例进行比较分析:6-7月份补水率为原水和中水综合补水率,其中包括原水10.2931万吨,中水52.1594万吨,对应发电量36517.26万度,循环水补水率为17.10吨/万度,若剔出其中原水补水因素(使用原水补水所生产电量102931/13.93=7389万度),中水的补水率为=17.91吨/万度(521594/(36517.26-7389)。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篇4

�D北京人眼中的国货与洋货比较分析

比较家庭拥有率

在家庭消费里,大件的消费能较好地反映出家庭的消费状况。本次调查中,我们了解了北京市民10种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状况,并要求被访者指出他们所拥有的哪些大件属于国货,哪些属于洋货。北京居民大件拥有状况以及产品性质详见下表。

居民家庭大件拥有率及产品性质

产品名称拥有率(%)国产所占比例(%)进口所占比例(%)

电视机954。139。4

电冰箱98。173。220。3

洗衣机95。284。010。3

空调29。969。122。1

……(略)

由上表能够看出,在八种商品市场中,国货与进口产品共占90%以上的份额,其他类型产品所占份额较少〕国产洗衣机与进口洗衣机相比占有绝对优势。小轿车、电冰箱、空调等市场,国货与洋货基本相当。组合音响、影碟机市场洋货略占上风。

比较品牌知名度

本次问卷调查请被访者自由列举出三个最有名的品牌(没有特指是国货还是洋货),被访者共回答出了近200个品牌名称,下表显示消费者提及国货与洋货品牌在各领域的分布状况。

市场类别国货品牌累计出现频次洋货品牌累计出现频次

电视机530418

音响060

电冰箱3122

洗衣机1212

?…(略)

由上表可见,国产名牌在总的知名度方面要比洋货高。电视机、电脑、服装、汽车、洗涤用品市场,国货与洋货已然分庭杭礼。在音响、饮料市场,洋货占据较大优势。

消费者列举产品品牌排行(前10位)

在知名。

中国有真正的名牌吗?82。9%的消费者认为国货中有真正的名牌。

调查时,要求被访者列举出一个最有名的国货品牌,统计结果如下:度排在前30位品牌中,国有品牌占18名,洋品牌占了12位,国有品牌具有必须的优势

国货品牌被列举频次排行

名称频次排行

长虹1551

牡丹III2

海尔783

同仁堂364

…(略)

比较相对竞争力

从耐用消费品市场的周期来划分,任何一个产品的市场均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尚未开发的市场即潜在市场,一类是已经构成的市场。在已构成的市场,竞争力主要表此刻市场的况固潜力和瓜分其他市场的潜力;对于潜在市场,其竞争力主要表此刻市场的开拓潜力方面。一个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是这三方面的潜力之和。

我们把人们实际拥有的产品种类与其购买意向综合起来思考,能够考察不一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分析证明,国产电视机的竞争力是进口电视机的2。2倍。

国产电冰箱的竞争力是进口冰箱的2。9倍。

国产空调的市场竞争力是进口空调的2。2倍。

国产电脑的竟争力是进口电脑的1。8倍。

……(略)

比较产品特性

本次调查要求消费者从产品的11种特性上对国货与洋货进行评价,由此可找出国货与洋货在产品各方面的差异。

总体来看,国货在“产品质量”3。3分)、“包装”(3。0分)、“造型设计”(3。I分)等八个方面与洋货(三个方面得分分别是3。8、4。0、3。9)存在差距,差距最大的是“产品包装”、“造型设计”和“广告质量”。

……(略)

如何撰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篇5

铁山垅钨矿财务科

经济活动分析是企业管理普遍采取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生产经营成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正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同时,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轨道上来,因此经济活动分析就显的格外重要,通过开展经济活动分析能够准确及时地发现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时常变化和发展趋势,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这是我在一个会计网站上发现的,相信对大家如何撰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会有所帮助

一、情况要清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虽然是从指标入手,以经济数据作为主要的分析依据,但不能“纸上谈兵”,把它作为唯一的依据,只能作为深入分析的向导。所以,还要根据经济数据“顺藤摸瓜”,深入实践调查研究,做到胸中有数,把指标数据的分析和掌握具体情况紧密联系起来,相互印证和补充,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分析的结果既能正确说明问题,又能有效解决问题。

二、表现要多样。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虽然是使用文字语言描述,使用数字语言表述经济现象数量变化过程及变化规律,但不能写成仅有数字表述,没有观点阐述的数字“简介”,更不能把大量数字罗列成流水账式的数字文字化表述,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枯燥无味。所以,分析报告不仅要用文字说明数字,还要应用分析表格列示,集中、直观、有序地显示数据,便于观察对比分析,易

看易懂。还可以在必要的位置绘制精美的分析图形。它能够把事物的规模、结构、速度、发展过程及变化规律形象地显示出来,美观、醒目,增强对比分析的效果。使文字、表格、图形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给人们清晰、明了、确切的感觉,增强分析报告的可读性。

三、语言要简练。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用文字语言进行描述的,它阐明了经济现象变化过程和规律及发展趋势。所以,在描述过程中的语言要言简意赅,用少而精的文字去描述客观事物和表达作者的观点。但精炼应以准确明了为前提,特别是使用专业术语要通俗易懂,不要说官话、大话、套话、废话,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表现经济现象的变化过程及结果,以最精炼的文字表现出最丰富的意思,以朴实自然的文笔描述出事物的本质特点,做到用语通顺简晰,生动流利,描述准确,观点鲜明。

经济活动分析 篇6

2010年,全公司主副业共实现营业收入万元,比去年同期的万元增长了7%。降价补贴 万元计算在内,主副业本年合计利润额为 万元,去年同期为 万元,亏损额同比增加了 万元,主业政策性亏损的加速扩大,是公司整体亏损的主要原因。

一.主行业经济活动分析:

(一)主业整体状况:

1、完成营运里程 万公里,比去年同期的 万公里增长了,其中原有线路营运里程万公里,同比降低了。完成客运总人次 万人次,较去年同期的 万人次增长了5%;百公里客运人次为248人次,同比减少了5人次。上半年的低温天气使得乘客公交出行率明显降低,而下半年全市道路改造工程更是对公交的正常运行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与此同时,私家车井喷式的发展一方面导致客源流失,另一方面造成的道路拥堵对公交车的安全及正班正点运行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面对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公司通过优化线网布局、及时调整路线和加强调度管理等措施,保证了主业的正常运营和客运规模的稳步发展。

2、实现票款收入 万元,占目标(万元)的98%,较去年同期的万元增加了122万元,增幅3%;车公里收入2.29元,比去年同期的2.38元减少了0.09元。其中:原有线路实现票款收入万元,占收入总额的,同比降低2%;车公里收入2.38元,与去年同期持平。新开线路 实现票款收入 万元,占收入总额的;车公里收入额仅为1.24元,远低于全线路平均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主业票款收入整体增势缓慢,车公里收入在新开线路的拉低下同比降低了4%。

3、主业营运成本总计 万元,比去年同期的 万元上涨了12%;单位总

1成本为 元,比去年同期的 元增加了0.16元,增幅5%。在运营总成本净增的 万元中,包括增加的直接成本 万元、车辆折旧 万元、管理费用83万元、经营费用 万元、财务费用56万元和税金4万元。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直接成本是推动线路总成本增长的主要因素,去年同期燃油费因油价降低而出现回落,但人工费增长起到了关键拉动作用。今年燃油费支出随着油价的走高而反弹,燃油支出净增597万元,直接成本总额也随之水涨船高。

4、主业经营亏损总计 万元,比去年同期的 万元增加亏损580万元;车公里亏损额为 元,去年同期为 元,每公里增加亏损 元。其中原有线路和新开线路分别亏损 万元和 万元,占总亏损额的90%和10%。在车辆折旧计算在内的情况下,今年各线路全部沦入亏损行列,并且亏损额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其中原有线路车公里平均亏损额为0.95元,新开线路更是入不敷出,车公里平均亏损额达1.43元。即使降价补贴计算在内,今年主业亏损额仍达842万元。

(二)、成本分析:

1、直接成本明细项目支出情况:

(1)工资累计发生 万元,比去年同期的 万元增长了3%,人员增加是工资增长的主要原因。车公里工资费用 元,去年同期为 元,车公里人工费用略有降低。

(2)燃油费累计发生 万元,比去年同期的 万元增长了38%,车公里燃油费用为1.07元,比去年同期的0.83元增加了0.24元。

全年共耗费燃油 万升(约 吨),百公里平均油耗 升,平均价格为 元/升;去年同期共用油 万升(约 吨),百公里平均油耗 升,平均价格为

4.67元/升。燃油用量同比增加了 万升(约252吨),增幅9%;百公里平均油耗同比增加0.3升,增幅2%;柴油价格每升平均增加了1.25元,增幅达28%。经测算,里程增加因素导致燃油增加支出102万元;单位油耗升高因素导致燃油增加支出34万元,油价上涨因素导致燃油增加支出46

1万元。由此可见,油价是影响燃油费增加的主导因素,是关系运营成本高低的主要指标。由于油价具有内部不可控性,同时单位油耗控制的空间也已经很小,因此,调控运行里程是主业节能降耗的关键。

(3)维修费、材料费和轮胎费分别发生 万元、万元和 万元,去年同期分别为 万元、万元和 万元。维修费和轮胎费的降幅分别为1%和9%,材料费增幅为22%。车公里维修费 元,同比减少0.01元;车公里材料费为 元,同比增加0.02元;车公里轮胎费为 元,与去年同期持平。材料费同比增长的原因有:主业加强了对运营车辆的各级保养和车容车貌整治,其中部分国产车的二保费用相对较高。另外,原有车辆的维修支出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车辆的逐年增加,车辆维修性支出将逐步递增,这也是公司节能降耗的一个重点。

(4)保险费发生 万元,去年同期支出 万元,今年公司运营车辆不再保商业险,只保交强险,这就促进了保险费的大幅降低。

(5)事故损失费发生 万元,去年同期为 万元,公司实施事故预扣罚款办法后,事故损失费均为以前遗留事故结案后的损失额。

2、后勤费用支出情况:

(1)经营费用支出 万元,比去年同期的 元增长了23%;车公里经营费用为0.30元,去年同期为0.26元。其中,驾驶员和修理工社保费本年支出299万元,同比增加了55万元;五队后勤费用支出41万元,同比增加了24万元。

(2)管理费用支出 万元,比去年同期的 万元增长了8%;单位管理费用为0.55元,同比增加了0.01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管理费用主要变动情况如下:社保费增加支出8万元,增加原因是人员增多及社保基数的上调;资产折旧费增加支出17万元;整修车辆费用增加支出18万元;结转两会充卡费用后签单充值费用增加支出44万元;其他费用合计减少支出4万元,其中办公费、水电费等部分费用同比有所降低。

(三)主业经营情况综述:

浅谈企业年度综合经济活动分析 篇7

关键词:企业,综合经济活动分析,信息收集和整理,成果运用

年度综合经济活动分析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与财务分析的整合, 分析的基础是财务报告, 分析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财务数据, 因此构建综合经济活动分析框架, 收集整理各类经济信息, 合理使用分析成果是保证年度经济活动分析质量的基本条件。

一、构建综合经济活动分析的框架

综合经济活动分析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作, 为保证其综合经济活动分析的质量, 很有必要建立起清晰的综合经济活动分析的框架。

首先, 要正确使用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综合反映, 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 全部经济事项的信息是通过财务账簿进行记录、跟踪和反馈的, 财务报告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是企业经济活动中信息量最大、涉及面最广、记录最完整、最能揭示经济业务事项内在关联的信息。财务报告在综合经济活动分析中是最基本的信息, 是其他信息不可替代的。分析人员首先通过对财务报告的基本判断, 选择并设定进一步分析的经济事项或有关项目。因此, 完整的财务报告是做好经济活动分析的基础, 从财务报告入手, 正确使用财务报告是做好经济活动分析的前提。

其次, 要正确使用财务数据。财务报告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所进行的。通过财务数据分析将财务报告所反映的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并将企业各类经济业务事项表述为各类相关联的指标及指标体系, 通过相关联指标或指标体系所反映的经营活动状况, 选择特定的经济业务事项分析目标, 进而延伸到对特定经济业务事项更加深入的分析。因此完整有效的财务数据在综合经济分析中是十分重要的, 正确使用财务数据, 保证财务数据之间的有效衔接, 保证财务数据所计算的有关指标和指标体系的真实有效, 是保证经济活动分析质量的前提。同时运用大量的财务数据对选择设定的经济事项进行定量分析, 真实地反映出企业年度内或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资产现状以及企业未来经营走势。

再次, 要明确经济业务事项分析的目标或方向。企业的经济活动通常是按照一定时期内的战略规划分年度计划实施的, 企业战略目标是为长远发展而制定的一个愿景或长远规划, 分年度计划则是为实现愿景或长远规划需要在不同阶段完成的经济业务事项, 通过不同阶段每一个经济业务事项的实现从而达到完成企业长远战略规划的目标。因此, 在财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要针对企业战略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完成的具体情况, 选择经济业务事项分析的目标或方向。例如:选择年度指标完成情况与目标值发生严重偏离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专题分析。通过选择经济业务事项的分析将财务分析中所涉及的各类经济活动事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真正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规律与问题。

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多方面的, 由此而形成的信息也是多方面的, 既有某一经济业务事项所形成的单项经济信息, 也有多项经济业务事项所形成的综合经济信息。因此, 将不同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 将不同经济业务事项的信息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信息的整合充分反映当前或某一时间内经营活动情况, 进而从经营活动情况的分析扩展到市场、产品技术水平、资金筹措以及使用效果、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详尽分析。

目前, 企业综合经济活动分析中信息的收集严重不足, 一些企业的综合经济活动分析仅仅是利用经营年度与上一年度的有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年度财务报告编制的特点、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本经营年度内续时状态的报告, 而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年末即时状态的报告, 两个会计期间的数据比较和分析, 仅仅列示了两个会计期间各项经营指标以及指标体系完成的对比情况。不足以揭示企业经济活动事项的规律和问题, 也不足以描述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走势。因此, 综合经济活动分析所需要的信息不仅仅是当期的, 应该是一段时期内的。

(一) 企业存货分析的信息收集

收集本年度存货信息并调整为月度平均占用值——分析本年度存货结构状态——收集以前年度存货历史信息——分析历年存货结构状态——描述存货变化趋势。上述存货信息的收集视企业分析需要, 可以是单一产品的存货, 也可以是全部存货。选择不同的存货范围, 分析的广度有所不同。

通常情况下信息数据的收集8~10年。只有通过长期的数据对比和数据分析才能够将企业各年度经济业务事项的信息有效的链接起来, 才能够对企业的过去、当前以及未来作出合理的趋势分析和判断。

信息的收集是多方面的, 企业内部信息的收集包括历年的财务报告、财务分析资料、单位产品成本计算单、分产品存货结构 (包括存货停留的环节) 、分产品销售数量、销售金额、销售成本、销售毛利以及分产品生产总量 (工时) 、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企业生产能力、产品标准成本 (或产品工时、原材料消耗定额) 等。

(二) 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分析

在做好企业内部信息收集的同时, 分析人员必须注意加强对企业外部市场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企业应努力建立行业和产品的信息库 (可以通过上市公司已经公布的信息和各企业在网站上公布的信息) 。所谓外部市场信息主要是指与本企业存在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市场分布状态、市场占有率、产品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信息, 特别要注意进口产品市场占有率和技术水平信息的收集。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了解产品的市场信息以及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是存在严重缺陷的。

国内竞争对手同类产品市场占有数量 (率) +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数量 (率) +本企业同类产品市场占有数量 (率) =同类产品市场供应量。试想分析资料中缺少国外企业同类产品市场占有数量, 其市场占有率的分析将会产生严重的偏差, 甚至为企业决策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企业信息是否真实、有效, 是否完整, 对企业做好经济活动分析十分重要, 特别是目前许多企业的信息资料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有些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虚假信息。因此, 必须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 去伪存真, 对庞杂的数据和信息按企业的需要筛选梳理。信息量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所采集的信息要追求数量上的充分, 内容上不可繁杂。

信息资料的整理, 主要是通过财务数据、相对指标进行前期简要分析, 通过分析对比, 将历年信息资料中存在的不合理数据, 以及对数据有影响的特殊事件进行剔除 (如年底虚做收入、通过关联交易虚增利润、通过政策影响获取特殊订货等) , 同时对部分财务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 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 分析人员对已经掌握的信息资料按照分析的程序和数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归类。

企业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否合理有效, 取决于分析人员如何使用已经掌握的信息资料。一方面体现在分析人员的专业水平上, 一方面体现在分析人员的职业精神上, 一些企业通过购买分析软件的办法来进行所谓的财务分析, 这类分析只是使用了最基本的财务数据, 而大量的非财务信息资料完全没有得到使用, 导致企业分析资料缺失严重, 影响了后期的经济活动分析。

三、经济活动分析及分析成果的应用

经济活动分析首先从财务报告入手, 对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及关联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初步揭示企业经营活动现状。其次根据财务初步分析, 选定需要进一步分析的经济业务事项或目标。通过具体项目或目标的分析, 对企业市场、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揭示企业经营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此, 经济活动分析要对以下几个方面有详尽的分析: (1) 当前本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分析、国内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分析、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分析、目前本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与中长期规划中的产品技术发展规划偏差分析。 (2) 企业分产品市场占有率分析、竞争对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分析、进口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分析。 (3) 本企业各类资产状况的分析, 其中特别注意分产品按照实物状态和完工程度的存货分析、应收账款账龄的分析和客户信誉度的分析。 (4) 本企业经营成本变化趋势分析、分产品获利能力变化趋势分析。 (5) 企业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的合理性分析、各项费用历年趋势分析。 (6) 本企业历年工时利用分析。 (7) 本企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在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处于什么水平分析。

上述分析是年度经济活动分析中最基本的分析, 对于一些分析可以通过图表的形式进行表达或描述, 特别是对于一些指标对比分析要求尽量采用图表列式, 简化文字分析, 提高使用者对分析资料的阅读兴趣。同时经济活动分析还要注重检查企业经营年度各项经济指标与财务预算指标执行结果的偏差;企业经营年度各项经济工作完成情况与战略规划中本年度计划的偏差;企业中长期发展趋势偏差等方面的分析。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初步完成后, 针对分析报告所得出的结论, 企业领导人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要组织企业专业人员进行充分的论证并在经营管理团队中进行充分的研讨, 通过论证和讨论确认, 最终在企业决策层会议上审议并形成正式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浅谈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 篇8

摘要: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是运用经济核算和经济指标,对施工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希望通过改善经营管理,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是对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希望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水平,做好企业成本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企业;经济活动分析;问题;策略

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是指运用会计、统计、业务核算及预算等相关资料,对一定期间的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以揭示企业经济运行的规律,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并明确下一阶段经营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是企业对经营状况进行的自我诊断,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合使用情况,决定企业供、产、销活动是否能够发挥其正常的工作效能。适时地采取正确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能够及时找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清责任,采取措施,以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全面完成生产经营计划,提高经济效益。

(一)施工企业经济分析的重要性

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会涉及众多的工程项目,尤其是建设的高峰期,上百个工程项目分散在不同地点,会加大成本控制的管理难度。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某个人或某个部门,根本不可能做好该项工作,因此应提倡全员参与、人人有成本意识,提倡将施工环节进行分解,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经济分析工作的目的就是對每个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使其成本处于受控状态。

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根据施工图纸,由专业人员按施工部位编制工程预算成本,进行第一阶段的经济活动分析;第二,依据施工预算成本及施工组织计划,在施工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进行第二阶段经济活动分析;第三,项目完工,进行第三阶段经济活动分析,对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距,分析原因。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作用在于检查项目实际成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与预算成本对比进行差异分析,在事中发出预警信号,提醒项目部、公司经理采取必要的有效控制措施并为总部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以后成本管理、招投标积累准确的成本资料并作为二级单位兑现成本节余奖的依据。

(二)施工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存在的问题

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对施工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监控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工程成本,从而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能正确认识经济活动分析的作用

施工企业领导不能正确认识经济活动分析这项工作,没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当作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往往为了满足上级主管部门或领导的需要,从而不善于通过经济活动分析来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和提高决策水平,影响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分析的开展及作用的发挥。

同时企业分析人员对企业开展经济活动分析这项工作的目的不明确,认为只是满足领导的需要,致使在经济活动分析工作中,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或多或少带有应付的成分,使分析工作处于程式化、表面化状态。

2.数据的失真造成分析结果的不可靠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需要在准确、可靠的信息基础上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这样才能得出可信的结论,因此可靠的信息是经济活动分析的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以统计、会计报表为核心的资料常常被人为“包装”,其中既包括在不违反规范原则的情况下对报表进行修正,同时也包括一些企业为自身利益对数据进行删改或主观臆造虚假信息,使分析结果较大程度失真,从而使分析失去意义。

3.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

在企业发展不同的阶段中,不同业绩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会发生变化。如一个企业处于成长期,像投资收益率这样的长期业绩计量指标就比较重要,而在处于衰退阶段,这样的计量指标相对来说就不太重要,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利用分析指标。但企业在进行分析时,往往不考虑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一律都套用一种或几种评价指标。

4.经济活动分析结果未得到有效应用

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施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善企业管理,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但企业在组织力量做出分析之后并没有把分析结果运用于改善企业管理,一方面浪费了企业的资源,同时也打击了分析人员的积极性,影响了企业员工参与改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积极性。

(三)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活动水平的策略

现阶段,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要根据问题实施切实可行的策略,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水平。

1.正确认识经济活动分析的作用

首先,企业领导者要把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这项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制度。其次,作为企业分析人员要认识到做好分析工作是改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运行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素养,踏实工作,提高分析水平。

2.建立健全分析制度

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工作,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和相互沟通。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经济活动分析中的责任,实行专业分析和基层班组分析相结合的归口分级分析制度。

3.重视经济活动分析程序

通常经济活动分析活动又称为步骤,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一般有四个步骤:首先,明确分析目的。只有明确分析目的才能保证分析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搜集和整理资料;再次,对比分析、计算影响度。对核算和整理的资料,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找出施工企业之间存在的差距,然后把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或存在的问题)揭示出来;最后,归纳总结、提出措施。这是经济活动分析的最后一步,它要求根据分析出来的情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客观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4.抓重点,针对问题提出措施

经济活动分析的目的是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然后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落实到实处,其中的分析是找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手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能有有效监控企业成本,即使出现成本偏离预期成本的情况,经济活动分析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解决方案,避免成本的进一步扩大,降低成本损失,从而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吕刚:《浅谈企业经济活动中应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J],《化工之友》,2009年第12期。

[2]李冠凡:《论我国企业经济活动分析面临的困境与发展对策》[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3]赵保民:《试论企业经济活动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第11期。

上一篇:2024学年第二学期英语学科组教研活动计划修改稿下一篇:木门企业发展方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