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案例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案例(精选8篇)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案例 篇1

您了解您教学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吗?您有反思过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吗? 您会备课了吗?您能从学生主体出发,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吗? 当您拿到一个课题准备备课时,您首先应该做些什么?您应如何思考,按照怎么样的路径来实施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们都有这样一种共识:课堂教学一定要改变以“教”为中心、“满堂讲、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要优化教学全过程,打造“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传统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问题学习、合作学习等。这种认识很到位,但是,如果我们不把这种认识落实到课堂中,这种理念充其量只是一种唯美的“空中楼阁”,并不能根本地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以最到位的认识必须与教学实践对接。怎么对接?就是实施教学的行为主体之一线教师们,首先要积极 地响应和行动,从教学设计这个环节起就要从学生主体出发,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教学设计往往停留在“形而上”的条条框框,很多教师不知道怎么样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理清教学过程,不知道如何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教学设计。所以,信息技术学科亟需一种系统性的教学设计核心体系结构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这几年,笔者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过程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大量课堂观察,梳理出了教学设计中的典型问题和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经过多轮实践论证,提炼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施流程”,现把这些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供一线教师

交流、参考和反思。

教学设计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结构层面问题

(1)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机械填充已有教案结构。(2)教学设计思路不清,教学过程没有内在逻辑。

(3)教学设计看上去很美,不能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2.教材处理和教学目标确定问题

(1)没有真正弄清楚这节课到底要教些什么、学生应该有哪些方面的发展。(2)唯教材是论,不敢或不知道如何对教材进行处理。

(3)没有根据学生基础和需求对教材进行适当增补、删减、重组、置换或整合。

(4)对本课要教什么、怎么教不明确,导致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定位发生偏离。(5)三维目标层次不清晰,文字描述抽象、泛泛而谈。3.教学方法选择和设计问题(1)没有真正理解“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层学习”、“自主学习”等方法的本质涵义,只是觉得这些方法“理念新”、“时尚”,具体在课堂实施时却偏离方向,流于形式。

(2)教学方法的选择没有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3)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等角度出发来选择教学方法。

(4)个别教师根本没有思考过“教学方法”这个问题,上课采取放羊式教学,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后,教师就撒手不管,让学生“自生自灭”。

4.教学内容设计问题

(1)教学设计关注了教师的教,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课堂,对学生思考、体验、自我认知设计得不够。

(2)对一些操作想当然,没有精心备课,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教师自己并没有认真操作,从而缺少了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估,导致教学内容不够精细。(3)教学导入如同“鸡肋”,可有可无,没能引发认天口冲突、激发学习动机。(4)教学环节连接生硬,没有“软着陆”过渡,也没有形成知识逻辑。(5)忽略对教学细节和课堂管理等的考虑和设计。5.课件问题

(1)课件设计华而不实、喧宾夺主。

(2)PPT代替学生思考,留白-的空间和生成性不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没有清晰的课堂逻辑和执教思路,教师教得糊里糊涂,学生听得糊里糊涂。(2)学生看似完成了一个个任务,实质并没有真正建构知识。

(3)课堂中学生并没有获得持续性学习支架,也没有学习方法的自然形成过程。

(4)教师讲得太多,把学生当成被不断灌输的容器,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教学没有取合,没有生成,学生已经会了的内容还在拼命讲。

(5)教师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操作,导致学生懒得思考,体验和实践时间过少。(6)追求教学形式,忽视实效。

(7)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教学效率低下。(8)“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层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流于形式。

(9)教师无效语言太多,问题表述、课堂语言不够清晰简洁,无针对性,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10)教师成为一个PPT播放者。(11)部分教师采取“放羊式教学”。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实施流程到底该如何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下的实施流程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开展教学设计。笔者建议教师们按照实施流程中的十二个步骤认真开展您的教学设计。刚开始实施时也许您会觉得烦琐,或者当您遇到问题时,您试图略过一些步骤。这时,请您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只有经历痛苦又丰富的思考和科学的实施过程,您才能真正感受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实质,体会到学生发展的幸福感。

当然,您在具体备课时不一定要把每一步的推进过程都写下来,您可以用这样的思考路径,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来理清思路。当然,这十二个步骤不是完全顺序执行,在思考、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循环往复、综合起来统筹考虑,需要教师通过不断推敲、反复论证、多重积累,最终理清思路,形成科学高效的教学设计。

第一步:确定教学设计起点拿到一个课题要开展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应该做什么?建议大家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是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个内容,学了有什么用?二是对于这个内容,学生原有的基础是什么?三是这节课中,我希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怎样的发展? 第二步:处理教材和确定教学内容深入研读教材,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这节课中什么内容对学生是有价值的?二是学生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什么内容上?三是什么内容对学生的生活和今后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在此基础上,再次审视教材,明确“教什么”、“教什么更好”、“教什么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有所发展”这三个问题,对教材进行增补、删减、重组、置换、整合等,从而形成系统的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中已经过时的、学生已经会了的内容,不要让学生以学习新知识的方式重复学习。

第三步:制定教学目标时.各维度应思考的问题知识与技能(学什么)。即学生要了解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技能是什么?学生要理解的核心知识和重点掌握的技能是什么?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怎么学)。即创设怎样的学习体验环境,用什么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欲望?学生应经历什么样的学习过程,才能逐步深入地获得新知、掌握技术、形成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实现知识建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感悟、怎么体验、怎么培养态度)。即这节课学生能体验、感受、感悟到什么?这节课能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什么态度?这节课可以塑造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这节课能培养学生什么兴趣? 第四步: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应考虑的问题

第一,这节课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第二,这节课中,学生会遇到什么样的理解难点或操作问题? 第五步:确定教学方法应考虑的问题要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有兴趣学、主动地去学?用什么方法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学生被灌以知识?用什么方法去突破学生的理解难点或操作问题?看似学生都会的内容,采用什么方法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原先知识结构的不足?如何让学生有成就感、愉悦感?如何让学生感受学习这节课的意义和价值? 温馨提醒:选取的方法不要流于形式,应真正能提高课堂效率、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第六步:建构教学过程总体逻辑结构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有一个逻辑清晰的执教思路。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握和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学生在思维推进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知识结构,对于没有内在联系的一些“结构不良的知识”,则要通过精心的设计来建立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情感。基于此,首先请教师思考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学生应通过“什么样的素材或活动”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二是怎样的教学步骤能推进学生逐步理解知识、主动参与课堂、实现意义建构?三是课堂结束后学生的头脑里应形成怎么样的知识逻辑结构? 建议可通过以下四种教学过程总体逻辑建构的方法来理清上课思路一(1)串行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在挖掘知识点之间内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有关联性和递进性的序列问题或任务把知识点串接起来,学生在对一个个自然产生的问题和任务的解决和探究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实现对知识的主动理解和意义建构。

(2)螺旋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通过“入境一出境一再入境”的教学模式,螺旋式递进、呈现知识序列和维度,使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逐步建立知识结构,促进思维发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入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任务,明确初步的知识。出境是指离开刚才特定的情境,提炼、总结出技术思想、操作规律和方法。再入境是指学生在这些技术思想、操作规律和方法的支撑下再在新的情境中独立地完成任务,进一步梳理和稳定知识结构,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网格逻辑结构建构法

核心思想:在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点之间序列关系的基础上,精心构建一节课的整体逻辑,把它作为一级网格,再把组成一级网格的各逻辑要素分解成相对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次级逻辑网格,依此类推,逐级分解,以多级网格体系推进学生全覆盖建立知识结构,并在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支撑下独立解决问题。

(4)并行逻辑结构路径建构法

核心思想:以开放性任务为明线,把课堂的知识点内隐在任务中,每个学生按照各自对任务的理解,齐头并进,殊途同归,完成任务;同时,在完成任务的个体体验中,在与其他同学的对比交流中,在一个“学生教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提升学生”的互动学习共同体中建立、优化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跨越式发展。

第七步:教学设计撰写

根据前面对各个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过程总体逻辑思路撰写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准备教学素材、整理学生任务。

第八步:教学设计完成后建议反思的问题

(1)这样的执教思路是否足够清晰?在课堂实施时学生能听明白吗?(2)我会不会讲得太多?学生会不会思考得太少、动手得太少、体验得太少?(3)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吗?这样的设计是否会代替学生思考?(4)学生上课时会感到愉悦吗?有兴趣吗?(5)这样的设计在课堂实施后,学生能否用所学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6)我有没有非常认真地操作过所有的课堂任务?(7)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预估到了吗? 第九步:完善教学设计

根据反思再次完善教学设计、课件和学生任务。第十步:上课实施

按照教学设计开展教学。

第十一步:课后反思供您参考的问题(1)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2)学生上课兴趣怎么样?他们有没有进行真正深入的思考和主动学习?(3)学生出现的哪些问题是自己预设不足而导致的?(4)各环节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5)课堂的结构、任务的设置、时间的分配是否需要调整?(6)哪些细节问题因为没有考虑到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浪费学生时间?(7)哪些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原因是什么?(8)知识点讲解、语言表述等是否简洁、清晰、易懂?(9)课堂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第十二步:形成教学设计终稿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案例 篇2

一、设计导学单, 过好预习关, 培养学生自学自疑能力

导学单作为学生学习的前奏曲, 在基于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理念下, 成了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点, 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起点。在导学单上的“先学导航”部分应该是“少而精”的,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计导学单, 将趣味性与知识性有机地整合, 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 为学生学习文本铺垫, 给学生留下思考质疑的余地。

设计导学单的目的是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导学单也是课堂教学的线路图。导学单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授之一鱼, 只供一餐;授之以渔, 可供一生”。只有让学生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问题意识, 才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在导学单的设计上充分渗透自学方法, 就能出色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因势利导, 过好词句关, 突出学法学力的契合点

语文阅读课应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体验, 使学生有所感悟、思考, 受到情感渲染, 享受审美情趣, 习得学习的方法。阅读教学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合作进行的双边活动, 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 将语言训练与思维发展有机链接, 让阅读课堂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绽放精彩。

1.导在易错处。杖拨云开引路深。布鲁纳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错是学情的真实流露, 此时, 也是教师导学的最佳契机。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教师要正确巧妙地利用错误资源, 促进学生情感与智力的发展。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有一词组“花的脊梁”, 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脊”这个难点展开教学, 一是通过解释:“脊”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表示背上正中间的骨头, 也指动物背中间的骨头, 后来引申为部分事物中间高起的部分。“脊”左边两笔“点、提”与右边的“撇、点”可以表示脊梁上很多骨头的有序排列;二是通过看幻灯片, 看一下“脊”的大篆与小篆的动态书写过程, 让学生了解“脊”字的书写。通过对“脊”字的拆分, 让学生明白“脊”字的构造特点, 轻松地掌握其书写要领, 自然而然地将“脊”字铭刻在心田。可见,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易错之处巧引领, 注意捕捉学生的“错误”, 将机会留给学生, 引导他们在思考中发现不足。

2.导在肤浅时。咬定文本不放松。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 师生共研文本是对课文进行深层次质疑、感悟、提炼的经过。阅读教学中, 教师在学生不能进一步理解语言、揣摩语言时要抓住关键词无痕地嫁接, 进入豁然开朗的境地, 品出语言之韵味, 体悟其内涵。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课文中有一个“冒”字用得真好。这就向教师们提示了要引导学生体会“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在表情达意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让学生一读了之, 而应让学生充分诵读, 在整体感知之上发现“冒”字用得多么独具匠心!可以让学生采用换一换的方法:“冒”字可换成哪些字呢? (长、钻、顶、穿、伸、挺) 请同学们思考, 作者为什么用“冒”字, 而不采用其他的这些字呢?请大家静下心再读读前后的几个句子, 想想:荷花是如何长出来的, 会让你感觉到花儿是怎样冒出来的? (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下列的词语:急切地、争先恐后地、迫不及待地、生机蓬勃地, 换入句中反复地读一读, 体会其词的妙用。)

教师通过启发学生精思深掘, 为学生在遣词造句中播下善用词语的种子, 让学生领会词语的言外之意、作者的弦外之音, 与作者产生思想的融合, 得到感情的共鸣, 把握了文字背后的智慧和情思, 读出语言的温度, 将阅读向深处蔓延, 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组共研, 过好合作关, 有效挖掘文本资源

在语文阅读课上,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巧设“合作点”, 提出能激起学生探究、交流欲望的焦点话题, 让课堂多一些争辩, 激发学生思辨之花以及交流探讨的欲望, 使学生在争辩中不断思考质疑, 有效地挖掘文本资源, 达成教学目标。笔者在执教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课时, 突出了让学生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感悟出人生的哲思的重难点。课件出示:“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 一定要珍惜生命, 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然后引导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对这句话的感悟。晨光组一位C同学站起来发言:我们组对这一段最有感触, 都认为生命应体现价值。此组一位同学补充道:生命是非常有限的, 作为小学生应在生命的每一天绽放出自己特有的华彩, 努力学习新知, 长大做一位有用的人。另一位同学也站起来发言:记得王光美说过一句话, 努力学习, 勤奋工作, 让青春更加光彩。同学们应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勇敢拼搏!接着, 其他学习小组也结合资料进行了补充。笔者接过学生的话茬, 动情地说:同学们, 每个学习小组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 令大家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啊, 人人珍爱生命, 必将创造出属于自我的价值。教学中, 笔者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讨论重点句, 自我表达观点, 让学生畅所欲言, 认真聆听,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独特的感受, 有智慧火花的碰撞, 有对生命的美化与呼唤, 产生了来自孩童世界值得珍视的生成性资源, 也是“主客融合, 物我同境”的真正实现, 令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发挥与凸显, 真正地彰显出生命的关怀。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案例 篇3

首先,在学生读者眼中,《背影》呈现的是说不尽的父爱。多年来,朱自清的《背影》就因为其中记叙的父亲对儿子真挚感人的关爱之情,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甚至一提到父爱就会想到《背影》,一提到《背影》就会想到父亲关爱。

在学生主体的眼中,文中那些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疼惜的描写当然也会第一时间跃入他们的眼帘。如“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他踌躇了一会。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句中“再三嘱咐”“甚是仔细”都可看出父亲对儿子是万般的不放心。“终于”还有“踌躇了一会”的反复使用,“终于”“决定”等词也可表明父亲不放心儿子,在几经思量后就像做出重大的决策一般。可见,“我”在父亲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

文本第5、6小节中更有对父亲动作的描写,都可见父亲待“我”就如同照顾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样,需得亲力亲为才行。例如父亲“忙着”讲价钱,为“我”“拣定靠车门的”椅子,“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嘱”“我”小心……又“嘱托”茶房,真是事无巨细,体贴入微,还得千叮咛万嘱托。父亲为“我”爬月台买橘子的行为更不消细说,字字质朴中感人肺腑。

如上所述,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篇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只是简单的归纳为真挚的父子之情或者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当然,这些文字对学生读者来讲更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孙绍振所言“机械主义阅读”与“读者中心论”产物。他们或者是对文本社会价值的功力反应,或者是“完全排除了文本主体对阅读主体的制约”,“对主体的封闭性没有起码的警惕”。那么《背影》中是否还有更深层的东西?更深层的内容怎样解读出来?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读者主体向文本主体深化与调节。

其次,在作者主体的眼中,父亲的背影还蕴含着“我”流动的情感。教学中,我针对文本表层内容设计了两个问题:课文中主要记叙了谁?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显然学生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说出答案,并列举出理由。在向文本更深层次推进的过程中,我设计了由读者主体向作者主体转换的环节:既然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够看出来,文中的父亲是这样爱他的儿子,可在儿子的眼中这位父亲又是怎样的呢?

阅读主体并不是想开放就开放的,它面临着一场主体开放性与封闭性的搏斗。即使开放十分自觉,也还要和文本的表层的、显性的感性连续搏斗,才有可能向隐性的深层胜利进军。在旁观者的眼中父亲的形象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在文中“我”的眼里,父亲又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很自然地浮出水面,从学生读者主体转向作者主体的文本解读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我”的眼中,“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迂”字在文中解释为“言行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合时宜”,学生们很快反应过来“我”是在嘲笑父亲的“落伍”“过时”“out了”。后文中,当“我”看到年老、肥胖、穿着黑布大马褂的父亲“步履蹒跚”的“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背影”,“我”居然被感动得流泪了,等父亲买橘子回来后,“我”不禁“赶紧去搀扶他”。望着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群里,“再找不着了”,“我”上车坐下时,“眼泪又来了”。

再与文本结尾“唉!我不知道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句相结合起来,不难发现作者主体的感情流动为嘲笑(不理解)父亲——感动(理解)父爱——不舍父亲——惦念父亲,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作者两年后还有对当年自己言行的后悔与自责。

综合以上对学生读者主体和作者主体的分析可见,《背影》中不仅有父亲对儿子关心备至的爱,更有作者对父亲情感的流动与转变,使得文章富有波澜的同时也更加耐人寻味了。

以作者为主体的文本隐性层面分析并非无章可循的,“关键在于,在学生忽略过去的、没有特别感觉、以为不言而喻甚至平淡无奇的地方,却发现了十分精彩的内涵,而且揪住不放”,从而读懂了作者和人物的精神、情感与个性。正如朱自清先生一再强调的:“我都做到的一件事,就是不放松文字。我的情感和想象虽然贫弱,却总尽力教文字将他们尽量表达,不留遗憾。”

再次,透过对文题的审视,发现“背影”留给我们实在太多。每一个经典文本的阅读史,都是一种在崎岖的险峰上永不停息的长征,目的就是向文本主体结构无限地挺进。

在解读前两个层次教学中,我暂且将课题命名为“父亲”,完成作者主体的分析后,我请学生们去比较、分析为什么朱自清以“背影”为题。有了前两层次文本解读的铺垫,学生似乎对这一层次解读的思考迅速多了。有的学生关注到了四次“背影”,总结出关于文章结构(线索、首尾呼应等)上的特色;有的学生关注到了文章的记叙顺序,强调“背影”是“我”对父亲情感的转折点;有的学生认为,以“父亲”为题主要反映的是父亲对儿子的言行与情感,而不能更好地表现作者本身的思想变化;还有的学生想到了《背影》所传达的现实意义。

对于文学界而言,《背影》是说不尽的,其中还有很多关于“两代人心灵沟通”的情感历程等待我们去发掘,它带给文本解读太多的挑战。

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从学生角度出发,遵循从一望而知的显性内容,到隐性的“意脉”,再到更深层的文体知识,探寻从学生读者主体、作者主体、文本主体的角度转换的阅读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课堂中既做到了文本细拎又辐射了文本全篇,同时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以学为主体”的有效探索。

改革语文教学坚持教以学为本 篇4

学习计划是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时间的统筹安排。切实可行的计划能够确保学习目标的实现。

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刚开始,我就教学生作“日”学习计划和“科”学习计划,要求目标不可“过高”或“过低”,要结合个人实际。学习时间、学习内容要科学安排,文理交替、脑体交错、早晚侧重记忆内容,内容相近的学科不做集中安排等,并注意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全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操作。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案例 篇5

俗语:“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老师”。教师教得好未必学生学得好,单就教学这个层面来讲,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得好才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教学一切成果的呈现都必须指向学生的学,落脚到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在高效课堂上,体现“以学为本”不应只是一种理念和口号,而应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那么如何落实“以学为本”?可以用四句话诠释: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下面我们来探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是“以教定学”,而不是“以学定教”。这种削足适履的方式,集中体现为“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学的主体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的内容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场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多少,要求学生学多少;教师怎样教,要求学生就怎样学。“教”完全支配控制了“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在教学进度上,不看学的进度,教师只管教的进度,不管学生学的进度。这些教学行为的表现仿佛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教学本应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教学共同体”,然而现实却将其变成了教学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的症结所在。在现代教学理念的冲击下,“三中心”至少在理论层面上轰然坍塌,但在教师实际的教学行为上,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其诟病却很难根除。所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立“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方为课堂教学之正途,研究“以学定教”的教学结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成为课堂教学之必然途径。

高效课堂上,“以学定教”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尺码。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依据,恰当地确立教学的目标要求,合理选择教学策略、方法,灵活地调节教学的内容和进程,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教最终是为了不教,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成功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成功的教学。

那么课堂教与学的问题,究竟涉及到哪些问题?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六学”问题和教师的“四教”问题:所谓“六学”指:在哪里学(空间)、学多久(时间)、为什么学(学情调查)、学什么(目标与内容)、如何学(学习策略)、学得怎样(评价);所谓“四教”即: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样。这“六学”和“四教”所表达的内涵很丰富,这里无法一一展开来讲,但是总的说来,“四教”要依“六学”而定。“以学定教”就是要以学的方式定教的方式,以学的内容定教的内容,以学的进度定教的进度。以学定教,顺学而教,不教而学,方为教学之道。

以学定教,关键是抓落实。如何抓落实?

(一)学情调查是落实以学定教的前提。教师做好学情调查,合理确定教学起点是落实以学定教的前提条件,这是最关键的问题。然而这恰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教师的教学由于缺乏对学情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导致在许多情况下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一堂课下来,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学生依然停留在课前的认知基础和认知水平上。要做好学情调查,教师务必弄明白三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己能够解决什么?”。

需要强调的是,学情调查的问题,不单指课前的一次性结果性调查,它应该是贯穿高效课堂每个教学环节的过程性调查,前一个环节是后一个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设计的基础和依据。比如,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抽查学习小组自学完成导学案的情况,来确定这堂课的教学起点;课中,教师要在学生对学、群学时,通过巡视指导或小组汇报等形式来把握

学习进程和问题解决情况,并以此调整教师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剔除无效教学内容,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适当调整教学进程,选取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课后进行的学情调查是学习小组内通过对子帮扶自查或互查后,教师进行“二次复查”的过程。是对课中的延续和总结反思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课前调查的衔接过程。

(二)导学案是落实以学定教的抓手。凡是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都深知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导航仪。一份好的导学案可以同时实现导、学、练、测、评、思(反思)、纠(纠错)等功能。正是有了导学案,才使得教师的指导前置,学生的学习前置,学习的问题前置,问题的解决方案前置。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是有效的,乃至是高效的。

导学案在整个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变成了学生借以形成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变成了教师落实以学定教的有力抓手。无论是确定以学定教的内容,还是教学进程、教学方式方法,乃至具体的教学对象,都可以通过导学案来确定。包括上面谈到的学情调查,导学案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只不过,导学案的设计切忌变成习题集、问题集、教辅资料等。那样便丧失了导学案的真正功能,也失去了导学案存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这也是在有些人眼里感觉导学案无用的原因,其实不是导学案无用,而是导学案在设计上出了问题。

(三)独学、对学、群学是落实以学定教的手段。说白了,以学定教必须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来。就学习方式而言,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我们在高效课堂上为了便于操作以独学、对学、群学的组合方式将这一学习方式具体化、细化。“独学”强调的还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对学”通常指小组内同层次的两名或三名学生间的合作性学习,俗话讲“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群学则是体现对子帮扶的学习,是在对学无法解决某些问题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学习形式。由独学到对学、群学的过程通常体现了由个性问题到共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也体现了问题难易程度的逐级提升过程。

以学定教,要特别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程和学习需要,利用个别化指导和小组学习形式,开展好独学、对学和群学,随时调整指导学生学习策略,学生“独学”能会的不教,学生“对学”能会的不教,对子帮扶能会的不教,学生合作探究能解决的也不教。所以教师应“吝教”,懒先生才能教出勤学生,直至最后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亦如庄子所言:“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稀及之。”

以学定教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么体现?

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先学后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先学后教”的基本程序

(1)课前,预设学习提纲

在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学习之前,教师要从宏观上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这是“学前导”。教师要在学生学习之前发挥好“导向”作用,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教学流程,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包括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兴趣、需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情况。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大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预设应指导的具体方面,其中包括学法的指导。注意的是这里教师预设的是“学习提纲”,不是“教学提纲”,也不是“学习方案”,是要对学生的学习发挥“导”的作用,而不是“牵”的作用。所以,教师首先想到的不应是我该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应是学生会学什么,会怎样学的问题。学习提纲应侧重点拨关键、启发问题、激发兴趣,目的是引导学生能进入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状态。教师不应牵着学生走,切忌把学习提纲编成教案或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形成现成的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课中,思考学生如何学

这是“以学定教”教学法实施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集中体现。学生可以根据教师预设的学习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促使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与自主合作,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促进学生共同发展。通过自我对学习方案的设计和落实,学生有了独立思考和自我实践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虽然是一种自主行为,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放任自流。这一过程无论是在课下还是在课堂上完成,教师都应积极地参与其中,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形成师生间双向的、能动的交流,从而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及时地、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学习信息,为确定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3)学后,考虑教师如何导

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上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随机性,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主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解答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理解和认识;适当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或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知识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仍是“导”,是“学后导”,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搞“一言堂”,“教学方案”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压给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尽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再分析、再讨论、再归纳,使学生逐步登上最后一个台阶,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自我解决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一些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二、“先学后教”实现两种转变

“先学后教”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学、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实现以下两种转变。

1、以学定教——变“学会”为“会学”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必须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新课程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学法”意识。教学过程既是“教法”的实施,又是“学法”的体现。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取新知、掌握学法的过程,教师应通过示范引路使学生自悟学法,学生是在思维活动中学会思维的。教材内容蕴含着思想方法和思维活动。而且思维活动本身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给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点燃思维灵感的火花,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及思维发展过程展现出来。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见缝插针,随时渗透。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悟。

2、先学后教——变“被动”为“主动”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开启学生通窍之门,就要让学生先学,然后依据学后施教。先学后教,即在课堂上教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自学与尝试,暴露问题后,教师才给予点拨释疑,然后学生进行练习,完成作业。由于学生学在先,学后发现问题,感到困惑,这样学生可以带着目标,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其求知内驱力增强。有时甚至无须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内在潜能也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的中心任务落在“学” 层面上,而不是“教” 的上面,我们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自读、自练、自评”的过程中

暴露问题,教师的作用在于有的放矢的“相机诱导”。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学课本——质疑讨论——教师精讲——巩固练习——最后进行小结引伸。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案例 篇6

摘要: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对学生身心方面都发挥着积极影响。剪纸教学也不例外。它使学生对剪纸艺术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培养求知欲是形成与发展创造性思维。关键词:剪纸: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方法 一,引言

剪纸在桐庐县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三国吴黄武四年即公元225年开始建制时便开始出现,它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依靠农村妇女口传亲授,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直到今天,民间剪纸,依然是我县本土特色文化,也是本县的重点“非遗”项目。如今,我县的民间剪纸已在全县普及。许多学校纷纷建立剪纸基地,已成为民间剪纸传承的好载体,而民间剪纸幼师剪纸培训班、老年大学剪纸研究班、剪纸工作室、小学幼师剪纸培训班的开办,更成为民间剪纸“传承”的新引擎。但是,目前目前民间剪纸纹样主要有戏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详谐音。这些纹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现代学生的审美认知差距较大,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剪纸教学上大多采用复印网上的图片,让学生照葫芦画瓢的剪刻下来的方式,长久下来,学生会产生无趣,厌学的情绪,不利于剪纸教学的后续发展。

二.概念定义:

(一)“学为中心”

“学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

(二)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作为反映课堂教学的状况、质量水平的高低,已倍受广大教师们所关注。有效教学的特征就是要做到教学具备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教学过程生动有趣、简洁、流畅,知识体系清晰简明,思维与技能的发展空间充足,面向全体,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一句话,就是事半功倍,高质高效。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 “教学论” 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W.Ratke 1571---1635)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们用的词是 “Didactica”,并将其解释为 “教学的艺术”。赫尔巴特在 1806 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里的教育学是 “Padagogik”,英语是 “Pedagogy”,源于希腊语中的“教仆(Pedagogue)” 一词,它主要指教学方法和学生管理两方面。教育性教学是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核心,他第一个明确提出这一概念,把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统一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并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即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1.第一阶段,“明了” 第一阶段,“明了”(clearness,也译作“清楚”)。在明了阶段,儿童的观念活动处于静态的钻研状态,对学习的内容逐个地进行深入的学习;主要的任务是明了各种知识。这就要求把所学的内容加以分解,逐个地提出,使学生能清楚地、明确地看到各个事物。据此,教师应采用清晰简明的讲解和直观示范等的叙述教学法,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兴趣盎然的开始学习新教材,对新教材的内容产生探求钻研的意向。2.第二阶段,“联合”

第二阶段,“联合”(association,也译作“联想”)。学生在前面获得了许多个别的但彼此有联系的观念以后,“必然地要向上发展,进入普遍的领域”,形成各种形式的概念。在联合阶段,儿童的观念处于动态钻研的状况;“从一个专心活动进展到另一个专心活动,这就把各种表象联想起来了。”此时,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新旧观念的联系,并在新旧观念的联系中继续深入学习新教材。在这一阶段,学生在心理上的表现是“期待”,因此宜采用师生间无拘无束、风趣多变的交谈,运用分析法,加速儿童新旧观念的接通,组合成高水平的未知的新观念。3.第三阶段,“系统”

第三阶段,“系统”(system)。各种新旧观念的组合,只有当进入到更大范围的联合时,才真正上升到“普遍领域”。在系统阶段,儿童的观念处于静态理解的状况,以看到许多事物的关系,“它把每个个别事物看成是这种关系的一个成分,并处在恰当的位置上。不清楚各个事物也就没有系统、没有次序、没有关系。因为关系不存在于混合体中,所以只存在于既分开而又重新联合的各部分之中。”这一阶段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新旧观念结合的基础上,获得结论、规则、定义和规律性的知识。这时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探究”,而教师则应重点采取综合法,指导学生找到所学知识内部的系统联系和确切的定义。第四阶段,“方法”(method)。在方法阶段,学生的观念处于动态的理解阶段;通过实际的练习,使已获得的系统知识得到运用,从而使观念体系得以不断形成、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学生应该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能在各种条件下根据实际的需要而重新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心理活动表现为“行动”,教师就应让学生通过习题、独立作业和按照教师的指示改正作业的错误等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遇到的问题

我校所在的乡镇,在当地是具有浓郁的剪纸氛围的地方。学校开展了许多剪纸活动,剪纸也是我校的特色项目之一,在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有自己的专业剪纸教室,剪纸展览室。在美术教师前辈们的探索下,学校还有剪纸的校本教材,并且把剪纸课也加入了日常教学中,低段每周一节剪纸课,高段则是以剪纸社团的形式进行。但是我在剪纸教学上并不精通,在日常的剪纸教学中遇到以下三个问题:

(一)工具准备的问题与班级环境的问题 1.学生工具的准备参吃不齐。

我所任教的是二年级的学生,共四个班,每周一节剪纸课。由于学生年纪小,加上课比较少,学生有时会经常不记得上课的时间而忘记准备剪刀和工具,时常会有学生忘记带彩纸或是剪刀。忘记带的学生由于没有事情可以做,会影响周边同学,课堂纪律差,还容易出现危险的状况。2.班级的卫生脏乱差。刚上剪纸课的时候,时常有班主任向我投诉卫生,每次我的课一上完地上总有很多碎纸,值日工作很难弄。虽然我一再提醒学生,但是效果甚微。

(二)剪纸的材料与内容的选择

1.普通的剪纸采用的是单色的蜡光纸,这种纸软而薄,易剪难刻,最大的问题就是保存起来特别难,时间一长容易褪色发皱。

2.剪纸的传统纹样有很多,主要有戏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详谐音的物象,但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审美认知上还比较浅,传统纹样独特的韵味很难提起他们的兴趣。

(三)剪纸教学成果的展示比较单一。

剪纸的作品一般都会贴在纸张上,放在展览室或者贴在墙上,玻璃上,比较单一。而且,二年级学生的作品,一般都会比较简单,装裱起来的很少,往往剪完就胡乱的塞进抽屉里了。四.应对策略

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我在不断的摸索中采用的以下几方面的策

(一)进行分类准备工具,对学生采用奖励制。1.剪刀由教师准备,根据情况发给学生。

开学初,我向学校申请配备一个班的剪刀,并在每把剪刀上贴上标签后放入收纳盒当中。学生年纪小好动,如果剪刀放在身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刚开始的几节课,我会安排比较简单的内容,可以用手撕,也可以用剪刀剪,一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二来可以让学生感受撕纸的乐趣。几周下来,学生适应以后,随着剪纸内容的难度加深,我会鼓励用剪刀的同学,同时提醒用刀的安全事项。学生对剪纸有了兴趣,带剪刀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偶然忘带剪刀的,我会让学生凭着彩纸到班长那里登记,然后从我这里领一把剪刀,下课后再把剪刀归还给我。等完成撕纸的教学内容后,基本上大部分的学生剪刀已经带齐了。2.抽屉放个小袋袋

每节剪纸课我都利用收拾台面、整理工具、清理现场等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例如在剪纸课堂上,我要求每组准备一个塑料袋。在课堂上,我用投影机出示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感受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的魅力,同时教给学生制作剪纸的方法,并在制作之前特意让学生猜一猜:“老师让大家准备的塑料袋是干什么用的?”使学生意识到制作剪纸过程中要将碎纸屑及时收集,以免污染环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把卡通人物引入教学内容,采用新型材料。1,采用故事性的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校本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剪纸内容,有剪一个简单的小花,或是窗花,一个喜字等。教材由浅入深,首先让学生认识剪纸,了解它的趣味性,为了增加它的趣味性,我还添加了学生所喜欢的动漫卡通形象。把平时学生耳熟能详的卡通人物用在剪纸上,如在上课前先播放一段喜洋洋的动画片,在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她们认识的喜洋洋动画中的人物。学生的兴致都很高。时常在上课前就会问我:老师今天我们要剪哪个动漫人物呢?我觉得那个xxx很不错呢?我们下次剪那个好不好。

《唐僧 》 《灰太狼和红太狼》

根据上述理论,在系统阶段,学生的观念处于静态理解的状况,以看到许多事物的关系,“它把每个个别事物看成是这种关系的一个成分,并处在恰当的位置上。不清楚各个事物也就没有系统、没有次序、没有关系。因为关系不存在于混合体中,所以只存在于既分开而又重新联合的各部分之中。”这一阶段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新旧观念结合的基础上,获得结论,所以我在学生熟悉了单个物体的剪法后,我采用了讲故事的教学方法,以《三字经》的故事为蓝本,把卡通的人物剪纸和之前学的单个剪纸放到故事情景中,让学生在听传统故事的同时去思考和练习怎么样用剪纸语言去展现故事的情节。例如:孔融让梨。我事先让学生回去查找这个故事,在课上,让同学先讲一讲这个故事。然后我在实物展示台上手绘孔融的剪纸样式,请学生继续画下去,边画边问:现在孔融已经来了,我们还可以画些什么?学生:可以画上梨。师:梨要怎么画?我们学过,有没有同学记得?上来帮老师画一画。师:梨要怎么放?画多少梨?还可以画些什么?在一问一答中完成作品。让学生把过去学的单个剪纸纹样用上去。在作业布置上,可以用单个剪纸拼贴的方法,降低难度。

2.运用新型材料,感受剪纸艺术的不同形式。

传统的纸张一般都比较软,剪起来方便,但是在刻的时候容易破损。而且,剪刻完的剪纸在保存方面比较难,所以我采用的是即时贴 也叫自粘标签材料,是以纸张、薄膜或特种材料为面料,背面涂有胶粘剂,以涂硅保护纸为底纸的一种复合材料。这种材料较厚易刻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容易,先用设计好图形,用复写纸画到贴纸上,刻制时不穿透纸面,留出白底,无需粘贴。

(三)采取多种展示方式。1.送剪纸表心情。

虽然近几年一直在强调音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要全面发展,但是在很多家长眼里美术课依然是副科,是没什么用的课。所以,我在每年的节假日来临之际,会让学生送剪纸给身边人。例如圣诞节,教师节,新年等。学生可以把自己亲手精心剪刻的作品送给自己最好的朋友,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送给家长,然后,请学生讲一讲送的过程,和被赠者的回复。培养学生多交流,多沟通,用自己的作品拉近与别人的距离。2.画剪纸绘墙画

以往,每学期一开始,学校总会下达任务,让我布置教室,一般都用彩纸,用图画,用剪纸作品布置教室后墙。年年换新,费时费力,而且时间一长,墙上的东西总会脱落,墙上被贴的斑斑驳驳,很难看,学生还会时不时的“添”上一脚。我采用墙画的方式,让学生一起来用简单的剪纸纹样设计墙画,我在墙上画铅笔稿,学生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协助我上色,用的就是单色,平涂就可以,难度不大,学生都特别有兴趣。其他的小组可以用五瓣花的方式剪窗花,挑选优秀的作品贴在窗户上。

3.定期参观剪纸展览室

我们学校有专门置放剪纸的展览室,剪纸作品时时在更新,我会在课堂作业中挑选部分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粘贴好,贴上标签,自己送到展览室,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学习剪纸的自信心。

五.成效。

在完成书本内容教学的同时,我校的剪纸教师积极利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开展剪纸教学。任课老师查阅大量剪纸资料、把剪纸与美术课堂教学相结合,并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不同条件,科学地安排不同程度的剪纸课,由美术教师教授剪纸技法。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学起逐步深入,用精美的剪纸装点校园和家庭空间,在快乐的剪纸创作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课余,经常组织各种剪纸展览活动,展示学校剪纸教学成果,培养孩子们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升了学生的艺术才华。六,展望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案例 篇7

一、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让学生在一上课就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活动, 就能够自主地去解决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之后, 教师再通过自己释疑和及时的指导教学, 以及精讲问题的方式等诸如此类的必要环节, 以此来保障高效语文课堂顺利有效地实现。 所以, 我们在构建“ 以学为中心”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教师要始终如一地去相信每一位学生, 给予每一位学生平等学习的友好氛围, 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所学到的知识和内容为自己搭建一个适合于自主进行学习的良好平台, 进而, 再继续下一个环节, 那就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长此以往, 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尤为重要的。

例如:在教学《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这一课时, 为了更加有效地落实“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本节课的授课时, 我选择的是“ 自主学习模式”, 首先, 我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并带着下面的几个问题对文本进行了自主学习活动, 例如, 第一:我们为什么总是这样的说一句话“ 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 ? 第二: 为什么我们又总是这样说“ 变化是有的, 但是美丽并没有变化”? 第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组织学生带着目标, 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并将这个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 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以及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进而, 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二、小组讨论模式

一直以来, 我们的语文课堂都是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活动, 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 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更不用说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了。 所以,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我们要打破课堂被教师主宰的现状,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完善观点和看法, 进而, 确保“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学《 晏子使楚》 时, 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也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 在本节课的授课时, 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本中“ 晏子”“ 楚王”的形象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各自说一说对这两个主人公的认识,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个性, 而且, 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素养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 是为了拓展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是构建“ 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有效模式之一。 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构建开放的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段视频, 如:春节的一角、国庆节的一角、妈妈日常生活中的一角等, 之后, 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写一篇相关的文章或者是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且, 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应用意识的培养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

总之, 在素质教育下,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要选择多种教学模式来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进而, 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摘要:“以学为中心”是新课改下所提出来的基本理念, 也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的指导思想。所以, 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要摒弃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要有意识地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进而, 使学生在主动求知中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同时, 也能确保语文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学为中心,自主小组,开放

参考文献

以学为中心的有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篇8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初中英语;导入;教学方法;语法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是相对于“以教为中心”的课堂而言的,是变灌为导,改授为学,变被动为主动的课堂。而且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是教师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学”则是学生更加主动和自主,在充分实现教与学有机统一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作为新时期的英语教师,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有效地将其应用到各个环节的过程之中,以确保每个环节的价值都能最大化实现,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中综合素质水平获得大幅提高。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有效英语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高效英语课堂的顺利实现。

一、在英语导入环节落实“以学为中心”的理念

在“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以往“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多种导入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作为一线英语教师,我们要坚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为高效英语课堂的顺利实现迈好第一步。

例如,在教学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为了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选择了“情境导入法”。如,在上课时,我向学生宣布:星期日是老师的生日,老师想要邀请同学们去参加生日party。但是,老师该怎样邀请同学们呢?顺势借助video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日party的图片,目的就是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真实感的“情境”,接着,将“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这句话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而且,也能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以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

又如,在教学This is my sister时,在导入环节,我选择了“音乐导入方式”,首先,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歌曲My family,即:“I love my dad, I love my mom, I love my brother...I love my sister, I love my family.”并顺势将“This is...That is...These are...Those are...”等相关的知识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可见,音乐的导入不仅能够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而确保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有效地贯彻落实到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是影响“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有效落实的关键因素。所以,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选择多种导入方式来确保导入环节的精彩呈现,进而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走进课堂,能够树立起课堂主体的

意识。

二、在教学法选择中落实“以学为中心”的理念

一直以来,我们都说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影响高效课堂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新的教学理念有效贯彻落实最重要的方面。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建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是说,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要坚持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来选择教学方法,进而,在充分展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本文以学导式教学法在教学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B中2b-2d的运用为例进行论述,以确保“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效地应用到英语教学活动之中。

首先,引导学生带着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即:巩固the rules of the comparative degree of adjectives(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然后独立完成2a练习。先写出练习中所列单词的比较级,然后用这些词的比较级来写五个句子,描述你和你朋友的不同之处。Eg: My friend David is more hard-working than me, but I am funnier than him. 接着让学生快速阅读2b文章,Underline the comparative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passages。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仔细地阅读“Section B中的2b”这部分内容,“Should friends be the same or different?Read about what these people think. ”读完后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再次朗读课文,对2c中的句子做出判断,如:

①Jeff is less serious than most kids.

②Jeff and Yuan Li are both quiet.

③Jeff thinks it is easy for him to make friends.

...

引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正误,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对检测学生对比较级的应用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之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2d中的内容,即“How do you and your friends compare with the people in the articl?Write five sentences.”Eg:Im different from Jeff because Im louder than the other kids in my class. My best friend is similar to Larry because shes less hard-working than me.

...

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并进行讨论,可见,该环节的存在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效地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也能锻炼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对高效英语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接着,进入到解疑环节。在自主学习环节,针对学生在上面环节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辅导解疑。

之后,进入精讲环节。在结束了上述的两个环节之后,我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讲解,以确保学导式教学法的价值能够最大化实现,同时,也能确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大化实现。

最后,步入演练环节。在该环节,我组织学生对下面的几道练习题进行了练习,如:

①My mooncake is nicer__________________his.

A.like B.with C.for D.than

②When winter comes, the days get__________________

A.short and short B. shorter and shorter

C. long and long D. longer and longer

③Nowadays English is__________________than any other subject, I think.

A.importanter B.the more important

C.more important D.the most important

...

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一来能够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二来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为有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综上可以看出,在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中,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锻炼、互相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该教学方法不仅落实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而且也确保了课堂的有效性实现,对学生健全的发展以及英语素养的全面提升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在语法教学环节落实“以学为中心”的理念

语法教学可以说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也是重点。但是,在实际的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法,导致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之后,便进入到了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导致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根本不利于学生“以学为中心”理念的落实。所以,在新时期的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師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相信学生,要鼓励学生在主动求知、主动应用中提高语法学习的质量,进而大幅提高学生的语法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的习题解答能力。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也为了有效贯彻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语法教学时,我们可以选择“小组自主学习”的模式,也就是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小组互相讨论、互相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

以一般将来时的教学为例,在将一般将来时的概念讲述完之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几个句子进行分析,并总结一般将来时有什么特点,如:

①I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②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③Hes going to move to New York.

④Im going to take guitar lessons.

...

组织学生对这些句子在小组内进行分析和思考,自主找出这些句子的特点,然后,自主归纳总结一般将来时的运用,接着,完成下面几道练习题,如:

①— __________________ you__________________free tomorrow?

— No. I will be free the day after tomorrow.

②The train __________________at 11.

A.going to arrive B. will be arrive

C.is going to D. is arriving

...

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以确保学生轻松地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总之,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互相交流中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进而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同时,也为有效英语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当然,除了在上述的三个环节落实“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词汇教学、英语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等方面有效地贯彻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而确保有效英语课堂的顺利实现。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借助多样化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以及英语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出相应的贡献,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刘金星.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刊,2014(8).

[2]李文娟.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1).

上一篇:管理学-单选下一篇:投融资工作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