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教案:《认识物品》(精选10篇)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物品标记,知道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2、能用对应的方法找到存放自己物品的位置,区分自己与别人的物品。
活动准备:
写有幼儿姓名的实物标记图一套,泡沫底版一张。
活动前让幼儿选择喜爱的图标,在其中一张写好幼儿姓名。将剩下的几张分别贴到茶杯箱和毛巾架处。
带领幼儿事先观察茶杯箱、毛巾架的摆放位置。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标记图。
教师出示幼儿的标记图,贴在泡沫底版上,分别请幼儿指认自己的标记,说对了请该幼儿拿走,说错了教师给予一定的提示。
2、玩找物品游戏,知道使用生活物品的规则。
告诉幼儿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用品,茶杯、毛巾,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物品。
让幼儿拿着自己的标记图,去对应茶杯箱、毛巾架的相同标记,找到属于自己生活用品的`位置,对找到位置的幼儿,教师给予夸奖。
教师示范:这是××,它是我的标记,找找找。我的茶杯在这里。
幼儿找自己用品的位置,教师注意检查、引导幼儿观察物品位置上的标记与手上拿的标记图是否相同。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不同感官探索鲜花和花茶,比较它们的不同。
.了解沏茶的过程,品尝并表达对花茶的感受。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活动准备】
.玫瑰花、菊花、茉莉花。
.玫瑰花茶、菊花茶、茉莉花茶。
.玻璃茶壶、热开水、杯子。
【活动过程】
形式:小组
1、出示玫瑰花、菊花和茉莉花,向幼儿介绍这三种花的名称。
2、请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和摸一摸花朵,并说说他们的发现,例如花的质感、香味、形状和颜色等。
3、教师告诉幼儿花朵除了可以用来做书签,还可以做成花茶,供人饮用。
4、出示玫瑰花茶、菊花茶和茉莉花茶,请幼儿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花茶,然后说说他们的发现,比较鲜花和花茶的区别。
5、教师把花茶分别放进玻璃茶壶,然后倒入热开水,请幼儿看看花茶的变化。
6、花茶放凉后,请幼儿闻一闻、尝一尝其中一种花茶的味道,然后分享感受。
活动评价
.能比较鲜花和花茶的区别。
.能通过不同感官探索花茶的特点。
.能说出喝花茶的感受。
活动建议:
.提醒幼儿在观察时,要小心热水和茶壶烫手。
.活动前,教师宜先向家长了解幼儿对喝花茶是否过敏。
教学反思:
中国的茶文化是我国的代表特色之一,现在正式采茶时节,孩子们对茶的认识不多,这次学习通过看、闻、品,让孩子对三种茶有了初步的认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浓厚,也调动了孩子的基础经验,看到过爸爸、妈妈喝茶,和今天的学习联系后也有一些自己对茶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认识两种水果,能准确的说出两种水果的名称。
2、幼儿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说出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等特征。
3、培养幼儿对水果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重难点:
能准确说出水果的名称。
能说出水果的颜色、形状或味道
活动准备:
水果实物、切好的果盘、神秘袋两个、神迷盒两个、牙签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手指操
二.基本活动
1、出示神秘袋
师:“宝贝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两个神秘的袋子,里面有好多的好吃的,想不想吃?(想)
师:“那你们知道里面装的什么好吃的吗?”(不知道)
师:“老师也忘了里边装的什么啦?我来……(老师假装往出拿)诶,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来帮老师,谁愿意来?”
师:“***、***你俩来摸一摸”(请幼儿过来,先摸一摸,提醒幼儿只能摸一个)“***猜一猜,你摸到了什么呀?”“宝贝,那你摸到了什么呀?”(幼儿进行猜测,是哪种水果之后再拿出验证)
师:“那我们拿出来看一看,到底是不是**?”
(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名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例如,苹果)
师:“呀,这是什么啊?苹果。那***猜对了没有?拍拍手吧。
师:“谁能告诉我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呀?它长什么样子的?”(如幼儿说不来提醒是圆圆的还是长长的)。
运用此方法,逐个拿出认识苹果,香蕉。
2、闻一闻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漂亮的神秘盒,里边也装了好吃的,这次老师不要你们用手摸,要让你们用小鼻子闻一闻里边装的是什么?(老师请若干幼儿来闻一闻是什么水果。并拿出来验证)
3、尝一尝
师:“宝贝们表现的真棒,想不想吃?那怎么样才可以吃啊?”(苹果洗洗吃、香蕉剥皮吃,在了解水果的吃法过程中,引导幼儿复习水果的名称。)
师:“老师这儿给你们准备了洗干净、切好的水果,我们一起来尝一尝,看看他们是什么味道的。”
(1)、请几个幼儿先来尝一尝,说出你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2)、请几个幼儿将眼睛蒙起来吃,吃完告诉大家吃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
(3)、幼儿分组吃不同的水果,吃完告诉老师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它是什么味道的。
三、结束活动
师:“宝贝们,苹果和香蕉好不好吃呀?苹果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啊?什么味道的啊?香蕉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啊?”(最后总结,复习水果名称,颜色和味道)
师:“今天老师在外面也藏了一些水果宝宝,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好吗?”
和幼儿去户外找,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本节活动通过“摸、看、闻、尝”等方法,充分运用五官感觉来认知苹果,香蕉的形状、颜色、味道。
2、整节活动中,充分引发幼儿浓厚的好奇心,激发幼儿 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更大程度的加入参与到整节活动当中。
3、对本节活动的细节部分处理有些不当:
(1) 在开始部分,应用较安静的游戏,或与水果有关的小游戏进行导入。
(2) 在“神秘袋”“闻一闻”两个环节中,让幼儿等待的时间有一点长,应多准备一些材料,让其他幼儿更好的.参与。
(3) 整节活动,可变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将幼儿分组,每人一个水果实物,让幼儿亲自感知两种不同水果的,不同特性。也可以用“蒙氏”教学法来进行,教师直接贯穿给幼儿正确的概念。这样可以让整节活动更加的收、放自如,也可以让幼儿更加有积极性,参与到活动中。
(4) 可再加深一点难度,让幼儿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也可用两种不同感觉的水果来进行,对比更加的强烈,明显。例如:苹果和猕猴桃,一个是光滑的,一个是粗糙的。
活动目的:
有观察白天与黑夜的兴趣,了解它们的明显不同。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对人物红红、小鸟、牵牛花形象已熟知。
2、PPT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出示事物图片。这张照片美吗?你们能看出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吗?你怎么知道是晚上?
小结: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夜晚悄悄来临了。
二、欣赏、对比(PPT)
1、大胆猜测黑夜里看到的事物在做什么?
1)我们的三个朋友在哪儿?他们会在做什么呢?(鼓励幼儿猜测)
2)红红小朋友在哪儿呀?
(猜测一:树下或花园里,这么晚树下和花园里还有人吗?红红一个人会不会害怕,所以小朋友在夜晚会在哪儿呀?)
(猜测二:房间里,睡觉)
小结:夜里,小朋友都进入了甜甜地梦乡。
3)小鸟会在哪儿呀?它在睡觉吗?
小结:小鸟在温暖的鸟窝里睡着了
4)我们已经找到了几个朋友?还有谁没找到?(牵牛花)
牵牛花会在哪儿呀?他会不会也在睡觉呀?
(对比)这里的牵牛花和栅栏上的牵牛花一样吗?(开着、闭着花瓣,对呀夜里牵牛花的花瓣闭起来了,就象小朋友盖着被子合拢着睡着了)
5)夜晚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点击播放)夜晚悄悄来临了。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小朋友进入甜甜地梦乡,小鸟躺在鸟窝里睡着了,牵牛花合上美丽的花瓣。
6)好听吗?你感觉怎么样?夜晚美不美?对呀夜晚很美,静悄悄的`。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安静美丽的夜晚吧。
2、大胆猜测白天这些事物又会再做什么?
1)(PPT,白天与黑夜出现过的事物)变变变,看看这一张照片还是夜晚吗?那这是什么时候?你怎么知道的?(太阳公公咪咪笑,白云姐姐飘呀飘)那白天我们的好朋友还会在睡觉吗?那你觉得白天他们会在干么呢?(幼儿随意猜测)
2)猜了半天,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红红、小鸟、牵牛花太阳公公出来了,你们在干什么呀?快点听听他们自己的介绍吧!太阳公公咪咪笑,白云姐姐飘呀飘小朋友们做游戏,小鸟小鸟飞呀飞,牵牛花儿露笑脸,白天白天来到了。
白天是怎样的?(白天是热闹的、有趣的)那我们来表演一下白天吧。
小结:有趣的白天真热闹。
3、对比
(点击对比图片)白天小朋友们做游戏,夜晚小朋友进入甜甜地梦乡。白天小鸟小鸟飞呀飞,夜晚小鸟躺在鸟窝里睡着了。白天牵牛花儿露笑脸,夜晚牵牛花合上美丽的花瓣,所以白天是热闹的,而夜晚是静悄悄的。
小结:原来白天许多动物、小朋友都出来活动了,所以白天真热闹。到了晚上它们都睡着了,所以夜晚静悄悄。
活动延伸:
除了这三个朋友外,还有哪些朋友在白天和夜晚做的事情也不一样,如小花猫、青蛙、猫头鹰等,找找看。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以及与竹子的关系。
2、学习用笋壳插物,能发挥想象,大胆地解释自己的笋壳作品。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两支春笋。
活动过程:
一、观察春笋的外形特征。
1、请幼儿猜谜语:“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春天里,出土笑嘻嘻。”
2、分给幼儿每人一支春笋,让幼儿摸摸、看看,“笋娃娃”的外壳一层一层地剥去,提醒幼儿不要把外壳剥掉。
3、教师把剥好的笋竖着切开,让幼儿观察笋的内部。
4、请幼儿说说,笋的外表像什么?。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宝踏、火箭、铅笔等)
5、小结:春笋长在竹园里,“春笋娃娃”的妈妈是竹子,春笋长大以后也变成竹子,笋壳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去,里面是一节一节的笋肉,它可以当采吃。
二、玩笋壳
1、再给幼儿一支笋,让他们剥,剥下的笋壳让幼儿玩。如把笋壳从小到大套起来看看像什么。
2、将幼儿的作品放在沙盘里,供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还是比较顺利的,选择小竹笋符合春天的季节特征,迎合了幼儿认识、观察植物变化的目标要求。我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对竹笋并不陌生,通过本次活动又加深了他们对竹笋的认识。孩子们在仔细观察与讨论中了解了竹笋的外形特征和竹笋长成竹子的变化过程,在剥笋的过程中又掌握了剥笋这一生活技能。但是,在活动中感觉幼儿没有完全尽兴,剥的不过瘾。因此可延伸剥笋活动时间,活动结束鼓励幼儿在家帮助爸爸妈妈剥笋做家务。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认识马兰头的特征及作用,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让幼儿初步学会拣干净马兰和拌马兰的技能,从小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二、活动准备:
马兰头、调味品、一盘凉拌马兰头、剪刀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品尝拌马兰头,引出主题。
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盘菜,请大家品尝,然后猜一猜这是什么菜?
2.认识马兰头
(1)认识马兰头的特征及作用。
刚才小朋友告诉我吃的是马兰头,是我们建山特有的野菜之一。谁能说说春天的马兰头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马兰的外型特征,教师把幼儿的回答作简单的小结。)那马兰头在什么地方有呢?(引导幼儿说出马兰是一种野菜,不需要种植,田野里到处都有,它的生命力很强。)马兰头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说出马兰头的实用性和药用性,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2)学习拣马兰头马兰头是一种野菜,田野中还有许多野菜。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几种野菜。;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小朋友在这些野菜中找到马兰头,把它拣干净,拣的时候注意:要先找对马兰头,然后左手拿住马兰头,右手拿住剪刀,把马兰头的根和黄叶去掉。拣干净的放到筐里。(幼儿动手拣,老师指导)
(3)学做拌马兰头。(事先准备好调味品和小碗)我们拣了很多的马兰头,现在我们来作一盘凉拌马兰头吧!老师负责把马兰头焯过水切好,小朋友负责拌马兰头,拌好了请大家品尝,好吗!
3.结束部分我们今天认识了春天的马兰头,还自己动手做了一道凉拌马兰头,下面请小朋友一起品尝自己做凉拌马兰,好吗?
教学反思:
幼儿在认识马兰头、捡马兰头、品马兰头的过程中,对马兰头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对家乡的热爱又加深了一层。我觉得开展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认识了马兰头,还学会了怎样捡菜,对做凉拌菜的制作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接近幼儿生活,又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实践活动。
星星班科学《认识五官》教学活动设计
孤山镇中心幼儿园 张敏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得尝试活动,正确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眉的名称和数量,了解它门在头上的位置。
2.知道眼、耳、嘴、鼻、眉的用途。
3.教育幼儿要保护好眼、耳、鼻、嘴、眉这些器官。活动准备
男孩头像一幅,眼、耳、口、鼻的器官贴绒,娃娃脸每人一张。活动过程
一、利用男孩头像向幼儿介绍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眉的名称.数量及位置。
教师:昨天,有位大哥哥到照相馆照了一张相,他想叫我们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头像)瞧,大哥哥的样子多神气呀,他好像在跟我门说话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题考考你们,你们谁知道我这圆圆的脸上都长了些什么?
1.幼儿看头像正确说出眼、耳、鼻、嘴、眉的名称及数量。2.告诉幼儿眼、耳、鼻、嘴、眉在头上的位置。并念儿歌:鼻子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二、找一找
1.教师说出五官的名称,引导幼儿在自己的脸上找出来。2.用手指一指,还可以在自己的好朋友脸上找一找。
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一个鼻子,一对眉毛;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
三、让幼儿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并重点了解鼻子的用途。
1.通过尝试,教师喷香水,让幼儿闻一闻,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的。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嘴巴是用来说话和吃东西的,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眉毛具有美容和表情作用,能丰富人的面部表情,双眉的舒展、收拢、扬起、下垂可反映出人的喜、怒、哀、乐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2.幼儿尝试告诉别人: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体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样都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了眼睛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如果没有嘴巴就不能吃东西,不能说话;没有鼻子我们就什么气味也闻不到;没有耳朵我们就什么声音也听不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3.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五官。(1)吃完东西要漱口,不乱吃脏东西。
(2)看电视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尘或沙子进入眼睛不能用手搓。(3)不能用手勾鼻子.(4)在日常生活中,不把小豆子放入耳朵、鼻子里;不玩尖锐(刀子,剪子。。)的东西,以免刺伤眼睛。
四、贴五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认识马兰头的特征及作用,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让幼儿初步学会拣干净马兰和拌马兰的技能,从小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探索马兰头的兴趣。
活动准备:
马兰头、调味品、一盘凉拌马兰头、剪刀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品尝拌马兰头,引出主题。
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盘菜,请大家品尝,然后猜一猜这是什么菜?
2.认识马兰头
(1)认识马兰头的特征及作用。
刚才小朋友告诉我吃的是马兰头,是我们建山特有的野菜之一。谁能说说春天的马兰头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马兰的外型特征,教师把幼儿的回答作简单的小结。)那马兰头在什么地方有呢?(引导幼儿说出马兰是一种野菜,不需要种植,田野里到处都有,它的生命力很强。)马兰头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说出马兰头的实用性和药用性,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2)学习拣马兰头马兰头是一种野菜,田野中还有许多野菜。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几种野菜。请小朋友在这些野菜中找到马兰头,把它拣干净,拣的时候注意:要先找对马兰头,然后左手拿住马兰头,右手拿住剪刀,把马兰头的根和黄叶去掉。拣干净的放到筐里。(幼儿动手拣,老师指导)
(3)学做拌马兰头。(事先准备好调味品和小碗)我们拣了很多的马兰头,现在我们来作一盘凉拌马兰头吧!老师负责把马兰头焯过水切好,小朋友负责拌马兰头,拌好了请大家品尝,好吗!
3.结束部分
我们今天认识了春天的马兰头,还自己动手做了一道凉拌马兰头,下面请小朋友一起品尝自己做凉拌马兰,好吗?
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如:火、电、刀等。
2.知道不能随意触碰危险物品,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不玩危险物品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危险,如:火、电、刀等。
活动难点:知道不能随意触碰危险物品,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图3,通过谈话引出主题活动。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阿姨的手怎么了?
·教师:阿姨为什么要绑着绷带?
·教师:阿姨在家,用菜刀时,不小心把手割破了。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在家不能玩菜刀,刀是很危险的东西。
2.观看课件图4,引导幼儿说说身边有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不能玩的。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危险的,如:打火机、火柴、电器的插孔、药品等,不一定小心就会让我们受伤,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小心,在家不能玩危险的物品。
3.观看课件图5-图11,让幼儿议一议图中小朋友的做法对不对?
4.观看课件图12,请幼儿说说哪些地方是危险的,要特别小心,不能去玩。
5.观看课件13,让幼儿认识匪警:110 火警:119 急救:120
6.初步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记,欣赏儿歌《火灾来》、交通安全歌》和《地震自救歌》。
教学反思:
孩子年龄小,对任何事物都特别感兴趣,不管是否有危险,都会去摸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的发生幼儿划破扎伤身体等。如何让幼儿远离危险且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特进行“不玩危险的物品”的活动,让幼儿躲开危险,远离危险。
这活动我共分五方面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幼儿观察、认识安全标记。了解它的特征和意义。因为幼儿本身就有一定的认识基础,而且对这些标志比较感兴趣,所以课堂秩序还是很好的。
在翻开活动用书时,幼儿都能积极的举手告诉我书上图片描述的是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对于这些危险物品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意识;并对它们造成的后果也是比较了解的,大多数的幼儿一次就把所有物品的用途都说出来了,但是对于他们的共同之处幼儿的回答就不太完整,虽然知道但是不能用一个较好的词语来进行概括,从这里我发现我班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词汇还是不够丰富需要加强。
幼儿对“为什么这些东西是危险物品”,不太了解,有的幼儿说“本来就是这样的”有的说“因为它会个给人和事物造成伤害”……因此,在我讲了以后幼儿就有了一种恍然大捂的神情,感到很高兴,还不时和边上的同伴那进行交流。课堂的气氛一下字就活跃了起来。
在第四个环节中主要让幼儿自己分辨哪些东西是危险的物品,不能吃也不能玩的。幼儿都积极的举手发言回答,总体来说幼儿的知识经验还是较丰富的,有些我也没有马上想到,但是幼儿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还对我说了很多发生在他们自己或者周围人身上的一些有关于这些危险物品造成的伤害,从中不难看出现在的幼儿知识面还是比较广的,他们都能对这些事情做出自己的评价,并进行分析,了危险物品对人的伤害
最后一个环节,幼儿积极讨论其他孩子的回答是否正确。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样的谈话方式,课堂的气氛非常热烈。当中有的幼儿说的不够准确,或语言表达不清楚的,其他幼儿还会进行指正,从这里可以看出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对危险物品的认识和造成的严重性,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了!
最后我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小结,把幼儿的讲述的内容进行了汇总,然后让幼儿欣赏儿歌《火灾来》、交通安全歌》和《地震自救歌》,进步一步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目标:
1.对语言产生兴趣,喜欢和教师、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2.学会正确指出“你”、“我”。
3.能听懂并理解游戏玩法和规则,学会相关动作。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了解儿歌的含义。
活动准备:
1.幼儿欣赏并学会念儿歌《大气球》。
2.课件。
3.儿歌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以气球和小朋以做游戏引出课题。
(1)出示红、绿气球头饰引出活动。
(2)复习儿歌,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
2.介绍游戏的规则。
选择与自己的气球颜色不一样的小朋友做游戏伙伴。
3.游戏“大气球”。
(1)幼儿自由选择气球头饰佩戴好,与自己的气球颜色不一样的同伴组成游戏对子,并确定念儿歌时用“我”或“你”。
(2)幼儿在儿歌录音的伴奏下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3)听音乐交换游戏伙伴,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的不足是还是有一些小朋友不会首儿歌,可能是我在这节课上没有把握好不听讲的个别幼儿,没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过,我在这节课上与幼儿的互动多了,能以幼儿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幼儿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教案:《认识物品》】推荐阅读: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认识颜色》及教学反思10-07
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案《小脚真能干》10-21
幼儿园小班《认识植物》科学教案05-27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领域乘公共汽车》及教学反思01-04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冬天》及教学反思01-11
幼儿园小班健康领域优秀教案汇总01-11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气味瓶》及教学反思10-27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案!小班社会《我爱小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