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及信息技术应用论文

2024-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及信息技术应用论文(精选12篇)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及信息技术应用论文 篇1

1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年进程,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变迁更新,人们在实践工作中的意识思维也形成了根本性变革。我国档案管理法的履行颁布,不仅为档案管理任务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支撑,同时也为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提出了更新的标准要求。实践工作中唯有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模式的全面变革,方能跟上时代步伐,实现全面升华。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中较多的工作人员欠缺认识了解档案资料的知情权。基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透明,无法有效落实知情权进而造成缺陷问题不断增加。一些原因在于原部门记录当事人档案信息过程中存在内容不实性,甚至添加了欠缺实时性依据的档案,导致对当事人形成了不良影响。还有一些单位由于长久不能掌握个人档案导致档案内容不完整甚至无从知晓,因而由人事档案资料欠缺而造成的诉讼以及纠纷事件频繁发生。依照我国制度规定,当前仅有机关事业部门或是国企单位方享有保管人事档案资料的权利,而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深化发展,外资单位以及民营机构的经济成分比例不断提升,该类单位并不具备保管人事档案的权利,而是将档案存储在人才交流中心而无法进行行政权约束,因而达不到有效管理人事档案资料的效果。为此,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势在必行。从采用方法上来讲,档案随人走的传统模式经受了更大的挑战。伴随市场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化发展,人才流动更加频繁,人档分离机率大大增加,虽然干部档案以及企业员工档案管理规定对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进行了要求,然而实践工作中有关管理单位以及流动人才享有的权益以及管理矛盾问题却逐步凸显出来。一些单位为预防人员不良流失用档案作为关卡,导致弃档问题频繁发生。社会上拥护淡化人事档案管理的声音越来越高。制度层面,人事档案资料的汇总收集欠缺力度,同时材料质量不高的现象较为普遍。首先,归档管理体制并不健全且执行欠缺严格性。少量档案机构仅能照搬照抄档案资料归档管理要求,无法制定符合自身特征的工作细则。即便一些单位创建了管理制度也在不同层面上包含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另外,汇总收集的资料并不完整精准,尤其是上交人才交流中心管理的档案、员工考核资料、鉴定评估报告等,无法及时的`囊括到个人档案之中。再加上欠缺监督核查机制、材料真实性无从考证,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因此只有全面创新工作模式,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方能真正提升管理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及信息技术应用论文 篇2

档案信息化是传统档案迈向现代档案的一个时代性标志, 也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场革新;充分利用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开展档案文件信息化管理, 在档案工作中的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详细地来说, 档案信息化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对档案管理的思路重新进行思考, 确立网络信息环境中档案管理及服务的框架和方法, 从而能够实现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所以, 档案信息化已逐渐成为档案工作中创新的客观需要, 创新是一个蓬勃发展社会企业的全新动力与源泉, 同时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主要流潮趋势。

计算机技术把人类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 而人事档案工作当然也要与时代发展同步, 大胆加快步伐开拓创新, 如何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也是档案创新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

包括一些领导在内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认识存在错误, 总是觉得档案工作就是简单抄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 谈不上企业单位主要工作, 未能给企业单位创造经济效益, 能够不丢失、不泄露, 可以应付进行查档、外调即可;这种轻视档案工作的想法, 表明部分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不了解, 忽视档案工作将难以适应现代化管理需要。

2档案室硬件环境设施欠齐全

对档案管理必备的首要条件, 是解决落实档案室硬件环境设施建设, 有些企业没有专用档案室, 有些企业档案室狭小、档案资料多、潮湿、“六防”设备配套欠缺, 从而会出现档案资料虫蛀、霉变, 影响档案的完整性及整洁美观, 有的管档企业必备统一的档案夹、切刀等都无法购置齐备。

3管理力量不强, 管理手段滞后, 管理水平低下

大多数工作人员未经过档案的专业知识培训, 对管档要求、档案的重要性、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图1所示) 、装订归档等业务了解甚少, 收集档案意识薄弱, 并且大部分档案工作者为兼职, 没有认真投入到档案工作中去, 日常事务只是把资料放进档案盒, 未及时整理, 严重影响档案管理。

另外一部分归档资料欠缺准确与真实性, 传统陈旧的档案管理已难以适应时代飞速的发展, 在新形势之下要求企业一定要改变传统模式, 进行现代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

传统的档案管理是以纸张、图片、音频、视频等当作档案管理的实体, 大多是以手动去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编制、鉴别、存储、统计等方面管理的过程, 工作量非常的巨大, 步骤又是相当的繁杂。由于存储量大, 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对被封存的档案资料进行信息提取与加工处理, 档案信息资源已经大多被闲置或变成废物浪费掉。随着现代管理技术与引进先进的设备, 尤其是电脑、CD-ROM光盘、微缩胶片, 以及多媒体现代化技术的记录管理, 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现代化信息技术促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一个崭新的挑战。

档案管理重点在于适应数字化记录管理需求, 从传统的实体档案管理向信息资源的管理转变, 将信息作为管理对象, 对形成的不同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采取现代化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而经过信息化处理的档案资源可以多平台、重复使用, 只有通过信息化管理才可充分体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2实施人事档案管理信息资源数字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与前提, 也是对档案原件得以保护的重要方式;档案数字化需要通过利用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手段, 将档案部门的各种不同物质载体形式处理转变成数字化信息, 并创建一个数据库文件以便于提供服务。形成数字信息化档案管理未必意味着传统的档案管理要取消, 其两者应互相补充、长期共存。

规范化与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也是衡量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企业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时, 应当根据国家推荐标准管理信息, 根据其发展特点与需求, 制定标准的内部管理, 在实践中逐步改进。数据库文件的目录, 要有利于实际性的操作, 又要符合国家的标准规范。要对企业档案资料的内容、数据库格式与结构等作出规定, 还应对档案数据库管理的数据指标、硬件与软件的文档格式等进行规范。

3人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在建设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档案信息存储安全, 另外是档案信息利用安全。在信息存储安全方面, 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与档案信息安全, 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与技术手段, 做好密钥管理与身份认证, 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监控, 在存储档案信息的设备中加装预防病毒软件, 所有外部网要与内部局域网进行物理性隔离, 应及时进行对不同数据库作好备份, 以满足存储需求又能离线脱机使用, 确保档案信息的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与安全保密。

在使用安全性上, 不可单强调使用而将保密疏忽掉, 把不该上网公开的内容透露或未设置好访问权限, 又不能单强调保密而限制使用, 致使可利用的档案信息过少, 应坚持使用与保密两者并重的原则。

4优化档案信息化建设, 提高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水平

人类社会推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目标, 是在建立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的环境下, 使信息最大程度的利用与信息的公开得以实现;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来说, 该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档案信息化建设应有一个过程, 在此过程当中, 伴随着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程度的变化及其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其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也应及时地做出应有的调整, 所以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必须意识深远并且立足当前, 积极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会碰到的不同方面的问题。

5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

档案工作者综合素质的高低, 会影响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档案工作者是档案信息资源和用户两者互相联结的纽带与桥梁, 在档案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中, 渴求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管理工作者应掌握好档案专业知识, 利用其专业知识指导电子档案文件进行分类归档 (图2所示) 。

需掌握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及电脑应用技术, 使他们的业务水准与知识结构能够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为创建档案新模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档案工作者若对计算机进行档案信息现代化的管理不够熟练, 就难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更加难以高效率地实现档案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与服务。

因此, 不仅要为档案管理部门配备计算机专业化人才, 还应采用不同方式加强管理工作者的在职培训, 快速提升档案工作者对电子文件管理基础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掌握, 使他们肩负起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重任。

参考文献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及信息技术应用论文 篇3

关键词:企业;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改革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在社会各领域中都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受到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类管理的科学和便捷;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档案信息管理进入现代化管理的先进行列,并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传统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方式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了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应该积极地将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结合起来,促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一、发挥信息技术作用,革新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以及个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文件,是企业人事部门对个人管理的重要凭证和开展各种工作的基础,对企业考察和识别干部选拔优秀人才,加强企业员工队伍建设,促进管理、科研、党政管理的开展具有重大作用。

现在流行的一种管理信息系统,M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将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各种内、外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传递,并有序地存储,以用于管理和决策,是企业增效的信息系统。它能够使企业更加及时、准确、全面、详实的了解所需的信息数据。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种信息数据的进一步加工,能使企业领导层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依据更加充分,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机会。管理系统的作用有如下的表现一是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企业的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档案信息计算机检索系统中采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将档案信息检索方式由脱机检索、联机检索,发展为智能检索及网络检索,实现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二是人事档案通过计算机的管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取、分析、加工,可以直接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益。并且,与传统档案资料相比,数字档案更易于保存、查询、修改,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递,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三是实现了各单位跨区域协同办公,资源共享,提高了办事效率,突破了异地工作的瓶颈。

二、突出人事档案管理 系统的基本功能特性

(1)清晰记录并跟踪每个人员的所有信息,包括简历、照片、工作经历、奖惩记录等。

(2)所有人事档案文稿存档,并可自定义建立,方便地调用。

(3)自动生成人事档案报表,可自动筛选、统计档案信息,生产所需的报表。

(4)强大的图片管理功能,可方便地管理照片、扫描材料等图片。

(5)可将各种报表、档案方便地导出。

(6)强大的权限管理功能,完全满足多人员协作工作要求,使共享与保密达到了严密统一。

三、做好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要在四方面人手

1.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

人事档案工作者向来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著称,封闭意识较强,要改变这种局面,不断更新观念、勇于进取,努力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关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问题,把企业人事档案工作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使档案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在信息化时代,强化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意识、科技化意识、计算机管理档案意识,在加快档案由手工管理向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的转变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

2.加强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一是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人手。信息技术为档案的管理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手段和方法,但也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安全隐患。目前,一些单位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时,安全意识往往不够,往往造成档案信息的丢失和泄密,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对电子文件保存中存在的更新版本的不兼容性和不可识读性,存储材料及载体的易损毁问题的忽视,往往会造成宝贵档案信息资源的丢失。在管理中,一定要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进行认真的研究,在对各种信息资料的密级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好计算机的加密功能,对通用数据库的数据根据使用权限进行系统的分类加密,要正确处理好档案资料的保密与利用的关系,既要克服求稳怕险、不思进取的保守观念,又要防止不设界限、随随便便的麻痹思想。

3.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等综合素质培训

人是技术进步对信息环境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是决定的因素,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电子环境下工作意识的培养是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干部队伍。

(1)加强人员分类管理。对系统管理人员要对各类信息的更改做及时到位并且提早做好各类应急预案,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检查及数据的备份,提高人员对故障的应急反应能力;对普通用户及业务管理用户要求操作系统熟练准确将误操作降到最低。

(2)加强对信息化工作人员各类专业知识培训,利用知识开发创新新功能。

(3)根据各类用户的性类严格的权限分配管理机制;面向档 案管理人员,提供文件归档及其考核、电子文件整理和保管、信息服务手段;面向系统管理人员,建设系统维护,流程跟踪、流程监控、流程日志机制,提供操作平台;提供机构、人员、权限、流程节点、流向及变更的设置手段。

4.强化档案管理的法规建设

档案管理需要相应的法律环境和有力的法律保护。档案管理部门与形成档案的社会各个部门或个人的关系往往存在一系列复杂关系和法律问题,这就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调整。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也需要法律法规加以保护。可以说,依法治档是保证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党委、人事及各组织部门领导,要增强档案意识,了解、熟悉、研究人事档案工作,组织人员学习《档案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强化人事档案管理意识,要根据社会和学校的改革发展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需求,制定人事档案工作发展规划,备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需的软、硬件,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人事档案工作有章可循。

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及创新思考 篇4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人事档案管理实际情况,首先阐述了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接着指出了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给出了几点创新性思考策略,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创新思考;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要求也愈来愈大,人事档案也逐渐得到了重视,这为有效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人事档案是由国家机构以及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其具有全面性、真实性、流动性以及机密性四大特征,对个人活动、学识水平、工作表现等都进行了详细记录,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的以方便用人单位等进行考核利用的历史记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完整性以及有效性对于个人以及用人单位均十分重要。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信息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根据人事档案问题,思考探索出人事管理的创新性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水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人事档案可以映射出各种人才的专业、研究方向以及个人的特长。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人才的合理配置。一是通过人事档案管理能够有效挑选出优秀的人才,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培养人才的计划,充分挖掘工作人员潜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推动单位事业的发展。二是人事档案是单位进行选拔、考察以及任用人才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人事档案管理有利于单位对工作人员的职位进行科学合理分配。三是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可以实现信息共享,科学预测出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旧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太过繁琐

以往的人事档案管理属于纸质管理,对于档案的收集、整理、?b别、装订、保管、录入、查询等各个环节均需要凭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手工去完成,不但特别繁琐、复杂、低效,容易出现差错,并且需要耗费人力以及大量的时间才能够较好的完成。假如碰到比较少的信息需求的时候借助于人工查阅还可以从容应对,若碰到大批量的档案信息需求,那么凭借手工对档案进行检索、提取、查阅、摘录等事项将会是一个特别复杂的工程,给档案人员增加极大的劳动强度,且时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在具体的档案查询过程中,程序复杂、繁琐,要求查阅登记以及检索等诸多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办事的时效性。

2.2 人事档案受人为影响较大

在人事档案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造假现象。有些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欠缺,当前社会的诱惑力比较大,假如档案管理人员经受不了外界的诱惑,往往会直接将某些重要的人事档案信息泄露,直接影响到人事档案的保密性。虽说我国近年来强化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力度,但是受人为篡改的现象依然屡禁不绝,如某些人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以及自身目的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冒充别人或者是凭借人事档案管理漏洞伪造材料,对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构成了极大威胁。

2.3 人事档案质量较低

当前,人事档案内容编制中雷同、有关资料信息单一的特点特别明显,如此人事档案信息很难找出个人的特点、专业以及擅长的领域,很难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人事档案根本无法较好的反映出人尽其才的人事档案管理理念,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选拔和晋升的过程中都需要通过人事档案中记录的内容进行参考,一旦出现内容雷同、资料单一的人事资料会对个人前途产生严重影响,无法充分发挥出个人的价值。

2.4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技术还不够成熟,有些单位依然采取手工操作的方式来替代计算机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以及管理管理效率的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性策略

3.1 不断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人事档案管理属于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对有关制度进行不断完善才可以确保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所以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行逐步优化,才能确保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构建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时应该将社会具体去求以及相关理论进行有机融合,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尤其对材料的收集以及管理进行严格执行,对人事档案内的虚假资料要及时筛选,有效做到确保人事档案的真实有效性。此外,要对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工作职责以及要求进行不断完善,确保人事档案卷宗的整理更为合理、全面、科学,确保单位用人制度的有效性。

3.2 逐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旧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管理需求。必须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凭借业务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首先,要向高等院校以及社会等多途径、多渠道引进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其次,现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不断调整档案管理的方法以及手段,平时要多强化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升人事档案管理,迅速适应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的需求;最后,要不断培养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更新个人档案信息,确保人事档案内容的完整性以及丰富性,从而更好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有效服务。

3.3 强化社会公众的档案信息化意识的培养

针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涉密性以及隐蔽性,广大群众普遍认为档案管理的内容就是报备人事材料以及提供相关的信息查阅,其潜在的意义以及价值是社会公众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事档案管理在人才选拔以及人才培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人们对于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识均比较低。在计算机信息时代的环境下,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不断激发社会公众的档案信息意识,凭借宣传教育不断更新人们的理念,引导大家深入的认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关注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并不完全是单纯的信息累积以及信息技术操作,更应该是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有利条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以及经济转型的科技力量。

3.4 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如今是计算机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的社会,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属于社会发展趋势。在信息化时代大背景的促进下,需要积极引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人事档案管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以及文档化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各个单位可以把每名员工的档案资料输入到计算机内,从而形成数据化的档案资料。借助于计算机进行及时且快速地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归档、保存,那么干部人员的电子档案的作用将会等到有效的发挥。此外,可以不断拓宽人事档案的容量,对人事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分类,为用户的检索、查询以及实现信息共享提供极大便利,使档案管理由单

一、被动、封闭的服务层次,不断向全面、主动、开放的层次发展,确保人事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准确性,为领导干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利、有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贺琳琳.浅谈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案例,2015(8).[2]郑建红.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6).[3]陈铭.关于信息化技术对人事档案管理影响的探究[J].科技传播,2015(12):42-43。

作者简介

按我国目前人事管理相关规定 篇5

一、迁往生源地的:

A、毕业生本人持毕业证原件(或复印件)、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代理人办理的除上述材料外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到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迁回生源地的报到证。

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街151号教育宾馆后院二楼

路线:学部4-5号门前(阳华路)乘226路至儿童医院,换乘260路至北方市场下车,向南穿过北方市场即是。

联系电话:0431-84685592

B、毕业生本人或代理人,持报到证回学部学生工作处领取毕业生留校档案。

学部学生工作处:学部行政楼325室 李老师

联系电话:0431-87836216

C、毕业生本人或代理人,持报到证到学部保卫处领取常住人口登记表。

学部保卫处:学部行政楼713室 王老师

联系电话:0431-87836873

D、毕业生本人或代理人,持报到证和常住人口登记表及毕业证原件(或复印件)、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到长春市绿园区西安广场派出所一楼办理迁回生源地的户口迁移证。

西安广场派出所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铁西街振武胡同

路线:学部1号门乘64、364、224在铁西街下,沿铁西街向北步行至振武胡同路口西转即是

联系电话:0431-87914833

E、毕业生本人或代理人在户口迁出一个月内到毕业生生源地派出所,持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办理落户。F、毕业生本人或代理人在生源地人事局或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办理档案代管手续。

二、迁住工作地的:

1、办理A手续,需加带就业三方协议或正式劳动合同原件,主要一、二线城市还需有当地落户审批表原件。

2、办理B、C、D手续流程相同;

3、迁住工作地的一般由本人同上办理E、F手续,或由所在单位统一办理。

三、考取研究生的:

1、考取研究生的不需办理A手续,直接持录取通知书办理B、C、D手续,其中B手续可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前,持调档函提前办理;

2、毕业生到研究生录取院校报到后,上交档案和户口迁移证,同该单位统一办理接收手续。

四、考取公务员的:

拟录用的毕业生持商调函可提前办理B手续提取档案,待正式录用后,持录用证明参照

人事档案信息化的论文 篇6

一、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都是采用手工的管理模式,而信息化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应用以后,通过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可以提供全方位的人事信息,管理者可以快速的获取人事综合信息,从而对个人的自然情况、简历、素质、特长及政绩进行充分的了解,而且还可以通过电子档案快速的查询到人事档案中的声音和影像资料,实现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动态化和即时化。有利于全方面的了解人事的综合信息。目前网络技术的应用,加快推动了人事档案信息共享的实现,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各部门相同信息的重复输入,而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避免了重复劳动,有利于劳动效率的提高,信息的时效性也得以进一步增强。人事档案信息共享的实现,可以使管理者更全面的了解一个人,确保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存储管理的信息化

人事档案是对职工个人和工作相关的信息进行记载,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在职工提拔、晋升职称、考核及人事纠纷中都具有较强的证据和法律意义,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所以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容不得疏忽。在实际工作中,人事档案中一些信息利用频率较高,容易受到损坏,所以在当前信息化技术事,可以通过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处理后进行保存和提取,实现对信息的妥善管理。

(二)档案信息一体化

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实现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利用的一体化,有效的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人事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实际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会受到时效性,传统范围较广和地域制约,所以通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后,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在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还需要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三)建立人事档案目录数据库

人事档案管理的时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通常一个人的人事档案都要经过几十年,甚至要保存更长久,尤其一些重要的人物,他们的档案具有史料价值,尤其要建立好数据库。人事变动大而且复杂,以往的纸质档案,存量大,数量庞大、占据空间,使得管理和查阅都很不方便,这就更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使得纸质档案实现电子化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三、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

强化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会对单位的人事、组织工作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人事档案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好人事档案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选人用人”,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后,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和领导考察各级干部的工作情况将变得直观快捷,对于领导了解和掌握各级干部队伍状况,考核现职干部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最新信息多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有效地提高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和使用价值,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能够及时准确地更新信息,从而使档案信息更加准确、丰富和完整

(三)解除劳动量,提高管理效率

实现人事档案数据库信息化后,电子数据的统计和归档,使得档案管理网络化,更多地体现自动化、实时化和网络化,人事信息数据只需一次录入就可以多次反复利用,在局域网内部进行数据共享。人事档案信息化后,将档案管理人员从烦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空余出来的时间可以多充电,进修档案管理知识,及时学习和提高,管理人员有充足的时间钻研业务开拓创新,有利于档案管理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四)有利于人事档案纸制载体的保护

纸制人事档案是最原始的证据材料,它具有非常权威的客观性,档案管理的重点就是对纸质档案的有效保护。人事工作中经常要查询有关人员的信息,不利于纸质档案的保存,信息化后,人员的信息都可以从数据库中求得,有利于人事档案纸制载体的保护。

四、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才成为最重要的资源,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不断提高,这也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随着我国人事档案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人事档案的需求,所以需要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来改善和优化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从而更好的推动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及信息技术应用论文 篇7

在人才流动环境下, 档案作为记录个人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内容的文件材料, 在人事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凭证、依据和参考作用, 成为现代社会公共管理的一种信息载体。但相较之下, 目前人事档案的内容还较为单一, 已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了解和掌握一个人全部信息的要求, 特别是缺少反映当事人综合能力、诚信情况和有权威部门认定的业绩考核资料。因此, 笔者认为, 人事档案要与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信用体系联系起来, 以凭证部分、职业生涯、职业能力和信用记录为主要内容, 并借鉴人事档案管理新手段, 对档案信息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 探索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人才业绩跟踪系统, 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

与我国不同的是, 在西方发达国家, 公民个人在上学、就业时不需要有一迭纸质材料跟着“跑”。在美国和加拿大, 个人档案网络化建设已非常完备。在任何一个学校、组织、机构学习或工作之后, 个人基本信息都会保存到网络档案中。美国通过类似于身份证号码的“社会保险号码”来建构公民档案, 这个小小的“号码”包含着个人的“信用记录”、“驾驶记录”、“司法记录”等方面内容。这种档案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有关部门查阅起来非常方便, 比如, 司法部门就可以通过这个“社会保险号码”调查每个人的司法记录, 公民个人也可以通过特定的密码在网上进行查阅。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推广, 现今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已采用缩微技术, 甚至是激光技术来存储人事档案, 既保护档案原件又方便提供利用, 并不断地开发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使人事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美国在圣路易斯州设有全国人事文件中心, 保管着联邦文职人员的人事文件7 000多万卷, 陆海空军职人员的人事文件5 500多万卷, 它每年发出的信息材料达200多万份。在这个文件中心, 所有的检索工作都己经实现自动化, 人员的各种数据、案卷编号和库房位置都已输入电子计算机, 随时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各种人才信息, 找到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在澳大利亚, 档案管理人员将人事档案的内容浓缩形成摘要性人事档案, 将人事档案中常用的、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输入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系统的最终界面便可作为简明的人事档案卡片, 在数据输入、数据维护、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数据输出等模块的控制下, 执行输入、查询、修改、输出等任务, 既能保持内容即时更新, 又可方便检索、统计和提供利用。

不难看出, 国外人事档案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其“人档分离”管理方式既不限制人员流动, 又有效地节约开支, 我国可以在实践中进行尝试和探索。了解各国人事档案事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 借鉴国外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的经验, 加强和改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推进我国人事档案信息化的发展, 使人力资源得到更好地开发与配置。

上述做法启示我们: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传统的控制性管理向服务性管理转变, 尽快建立全国人事档案信息通用数据库, 加快全文数据库建设以及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三网”建设。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 是人事档案信息建设的基础工作, 是人事档案提供利用实现优质服务、主动服务的基础和前提。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及人事代理制的实行, 人员逐步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人员流动日趋频繁, 建立全国通用的、标准的、先进的、适用的、可靠的人事档案信息库, 可为今后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 信息载体多样化, 管理流程自动化, 信息共享整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避免各系统、各单位自行设计, 硬件配置不统一、软件不兼容的做法, 并利于以后发展升级。为深化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提高人事档案利用工作效率, 保护实体档案, 借鉴美国信息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有必要建立人事档案全文数据库。通过大型扫描仪把利用频率高、易磨损、利用价值高的档案材料传输到计算机中, 建立人事档案全文数据库。档案利用部门或用户可根据需要从全文数据库中调出有关内容, 通过屏幕查阅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打印等。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三网”建设, 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络, 努力做到全国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既方便利用者, 又大大提高人事档案利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从而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需要注意的是, 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虽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人员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并生成各种名册和表格, 但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无法提供档案中的鉴定、考核材料等内容。

当今我国社会已经全面步入网络信息时代,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分布式数据库和宽带网络已然非常发达, 档案信息化工作者要客观认识当前人事档案工作发展的形势, 抓住机遇、勇于探索、迎接挑战, 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 推动人事档案工作全面走向信息化。我国各级人事档案机构也应从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通过档案信息化网络纵向跟踪、横向整合, 实现人才档案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面向人才流动环境下社会各方面对人才真实信息的强烈需求, 开展权威性的人才信息服务业务, 并通过业务驱动使人事档案信息服务步入规范化、模式化的良性循环。因此, 笔者认为, 如能基于全国联网建设人事档案信息网络, 通过对人才进行跟踪服务实现档案信息动态管理, 变“死档案”为“活档案”, 并突出人事档案的信息记录、信用凭证功能, 使其走向信息化、社会化、信用化、标准化管理, 有效地为人才资源开发和人事人才工作服务。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及信息技术应用论文 篇8

摘 要:作为国家重要部门当中的关键性工作人员,国家干部应当有相应完善的人事档案制度。只有形成了完善的人事制度,才有助于管理人员准确地弄清楚员工的工作状况,进而建立起完善的员工考核制度。形成完善的人事档案还有助于建立起干部正确的政治思想,对干部整体的专业水平、思想水平、业务水平有一个系统性的认知,进而能帮助管理部门开展对干部的考察活动。主要研究了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方法,并对当前管理当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彻底分析,给企业机关的人事档案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人事档案;干部;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3-0171-02

一、干部人事档案的特点

(一)统一相关立档单位

在干部的人事档案管理当中,一般由统一的工作人员进行立卷工作。一个干部的履历一般分成几个不同的方面,主要分成自己的履历、自我鉴定、对自己工作的考核、自我学历等,对自己有一个系统性的简介。

(二)分散的干部材料

由于干部的人事档案需要工作人员进行资料的收集,因此往往会分散人事档案材料。在一个机关当中,一般由人事部门来进行干部人事档案资料的收集。这种资料往往含有大量的内容,不仅包括各个部门对人才的评价,还包括了奖励材料在内的各种资料。并且奖励材料也有较大的区别,不仅有本单位的,还有省级、国家发放的奖励。综上所述,干部的人事档案材料内容较多,涵盖的内容十分复杂,涵盖的材料也是由不同的单位提供,复杂程度也是十分大,都需要人事部门对其进行分辨。

(三)不断流动的实体档案

大部分机关的人员都处于不断变换之中,人员的变动也给干部人事档案带来了变化。不同机关之间的人事变动都会改变干部的配置,进而带来或带走大量的干部人事档案。随着近几年来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得一个干部在职业生涯中往往会经历多个不同的机关,在多个不同的部门中工作。而经济的全球化也加速了干部的人事档案变动进程,这样的影响已经显现在了各个方面[1]。

二、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形成完善的档案意识

1.对于个人来说,人事档案管理对其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对人才的自由流动形成了有效管制。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新形势下人才也有了更大的自由。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以及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人才也越来越乐于接受工作的变迁。

2.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机关没有正确地重视人事档案的编制工作。大部分用人单位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往往轻视了人事档案的建立。企业的日常运营也要一定的成本,多用人就意味着增加成本,这与企业节省成本的战略不符。所以,企业不仅仅不设立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更不为旗下的员工建立人事档案。这种现象在机关事业单位当中也广泛存在。所以,当前情况下大部分机构是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这种现象必须得到纠正。

(二)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方式

1.难以从顺畅的渠道获取档案材料。正是由于人事变动较大,因此一个人才的档案变化也是企业无法估计的。一个干部的人事档案材料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单位与部门,假若不同的单位之间没有形成完善畅通的沟通渠道,就有可能遗漏人才的档案,导致单位收到人才的档案都是不完整的,给单位的后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2.编写虚假的档案材料。一个干部在单位中所获得的成就与贡献与其自身利益直接挂钩,这就出现了大量伪造或是私下修改档案材料的员工。由于当前还没有有效的监管政策,无法对伪造资料的干部形成有效管制,因此上述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干部通过增加工龄、党龄,提高学历水平的方式来获取更大的个人利益,严重影响了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极大地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真实程度,进而产生了大量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给机关单位的形象造成了极大冲击。

3.相互抄袭人事材料的内容。在编写人事档案材料的时候,工作人员只是简单地将别人的工作成果挪过来,导致基本所有的人事档案都以相似的形式书写,给评估人员造成了较大的麻烦。

(三)没有有效利用人事档案

1.由于干部在调职当中的自身疏忽,没有有效利用人事档案,因此使聘用人才的单位无法建立对人才的全方位认识,就无法为其安排合适的工作,人事档案应该起到的作用也完全没有起到。

2.单一的服务对象。一般来说,人事干部档案主要为领导、组织提供有效帮助,对于基层的员工来说,并没有享受到人事档案工作所带来的便利。因此应当建立起完善的人事档案服务机制,确保大量的人事档案资源能够被广大机关单位所运用。

3.老旧的管理机制。经过了大量实地调查之后,发现一般的人事档案工作以原始档案为主,原始的文献一般由纸质文档组成,在运输调用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损坏,并且工作没有主动性,往往需要工作人员主动上传,工作效率十分低下[2]。

三、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的相关对策

(一)制定科学化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1.建立起完善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由于干部人事管理需要一定的员工来完成,所以硬件设施必须要跟上,才能更加规范化地开展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要建立起配套的基础设施。人事档案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以防突发状况导致的档案损毁。完善的基础设施能有效减小档案被损坏的几率,让干部的人事档案尽量地保存长久,更好地为社会各界服务。干部的人事档案管理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档案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加大档案工作的比重。基层员工要实时向领导报告档案工作的进度,确保领导了解到档案工作的实施进度。工作人员要建立起基础设施建设的理念,让领导下发资金来建设基础设施。资金的筹措是多渠道的。档案储存库要有温度控制设备,确保档案在最适合的温度储存。

2.建立规范化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各地机关如火如荼地建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时候,中共中央拟定并下发了有关人事档案建设的草案。该草案有效提升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让干部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走上了一条有序的道路。机关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员工,日常的工作之一就是收集干部的人事档案。这是一个十分烦琐的工作,不仅需要走访员工以前所工作的机构,还要到处搜集员工的档案。尽管烦琐,却不可缺失,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假若没有人对员工的档案进行收集,就没有档案工作的后继事项。该项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不仅要有过人的毅力来收集档案,还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来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需要工作人员较高的个人素质。只有有效地对档案进行分类之后,才能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员工不仅需要仔细研究中央下发的人事档案工作规章制度,还要定期参加有关工作的培训,确保接触到本行业最新的动向,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才能确保工作进行得高效有质量[3]。

(二)开展对干部档案的后继开发

1.加强对干部档案实际效益的理解以创造更大的效益。由于档案的记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档案的管理者不仅要详细记录下档案的日常使用方式,还要对档案所有者进行实时的跟踪调查,让档案的效益最大化。一部档案一定有其的使用价值,机构将其妥善地保存下来,就一定有其能起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档案对人才的描述方面,能被充分利用的档案才是有利用价值的档案。其次,只有完全理解掌握了档案当中所蕴含的内容,管理者才能利用档案来提高实际效益。结合收集档案的全过程,实际了解到档案工作需要改进的地方,确保档案得到全方位的运用,才能为干部提供更好的工作内容。最后,档案工作能有效体现出一个企业的工作效果。由于干部人事工作往往涵盖了许多内容,不仅会用来记录一个干部的工作,更重要的还被用来提高企业的业务管理工作,实际运用中还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这也给用户监督干部提供了途径,干部的绩效有了人监督,就能体现其价值。

2.充分利用档案所涵盖的信息,体现其实际效用。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保每个档案的借用都有可查的记录。有人要借用档案,就必须要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借阅的原因,还要确保借阅的全过程要有迹可循。档案查询记录不能轻易填写,而是要一步一步填写清楚,才能有效开展跟踪调查。其次要对用户进行跟踪调查,与其建立友好的联系。由于档案的节约一般不会产生效益,其次,直接更加深入地使用档案才会发挥更大的价值,才能准确地体现档案的价值。因此,要建立用户联系制度,同时,定期召开用户座谈会,以加强与用户联系,改进我们的工作和服务方法,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三是分发档案信息反馈表。即在用户查阅档案的时候就开始档案的记录工作,并及时收集用户的回馈信息,并系统记录下这些信息。最重要的就是效益这一点,不仅要详细记录,还要对记录的重点进行详细标明。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实地勘探以及网上访问的方式来增加资料的内容。

(三)建立起与时代相符合的档案意识

1.对于档案管理的领导人来说,不仅仅应当改革自己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观念,重视起人事档案工作,还应当切实优化人事档案工作的员工结构,确保人事档案工作经费充足,保证相关设备的完善,才能切实推动人事档案管理。

2.通过其他途径来确保高素质的员工。定期对员工开展技能培训,为员工构建起全新的档案工作理念[4]。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干部人事管理还有诸多不到位的地方,还需要各个部门、各个机构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胜任这项工作。人事干部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改革工作方式,在日常工作中加入大量现代性的工作形式,才能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得又好又快。

参考文献: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实训总结 篇9

经过一个星期的设计与制作,我们了解宿舍管理系统是一些单位或部门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一些学校来说,尤其重要。所以宿舍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宿舍查询、宿舍卫生检查、来访客人等,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宿舍管理系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主要进行宿舍中的宿舍管理、卫生查询管理、员工管理还有访客管理。该系统包括:基本数据管理、入住学生基本信息、卫生信息、员工资料管理、数据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在以上这些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功能强大的各种统计分析及人性化的学生入住、卫生查询、管理员信息输入等一系列操作功能。智能方便的操作极大地提高宿舍管理的效率、避免人为操作的种种弊端,为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在Window平台下运用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等实现宿舍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宿舍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宿舍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宿舍管理系统的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在设计中我们运用SOL Server 2005数据库技术来完成我们此次项目的任务,因此我们对SQL及程序语句的掌握室必不可少的。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及信息技术应用论文 篇10

1 功能特点

本系统对数据库的支持好,可连接任意的后台数据库(Informix,Sybase,Oracle,SQ Server等)。数据库的接口灵活,可选用嵌入式方式,ODBC方式等。选用不同的方式,查询效率会有所区别。提供多服务器分布式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分布式方案,数据可以分布在局域网或则是广域网的多个服务器上,通过上报和下发来进行数据交换,适用于地域广、分布散的机构。

1.1 通用性好

将人员不同类别的信息分成人员基本信息和子集信息,使信息的存放规范,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效率。人员的基本信息是描述人员情况的最基本的信息,这类信息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唯一的,如出生日期、姓名、性别等。人员子集信息是描述人员情况的辅助信息,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类信息也许是一条、多条、也可能没有,如学历、出国记录等信息。系统按照国家人事部的信息系统标准提供41个子集,用户可选择建立,也可选择增加。总之,指标集的数据格式由用户组织,用户可以根据本单位的需要在初期系统重构时,建立自己的指标集。

1.2 快速检索查询

对人员、单位信息可以按多种条件组合查询,并且支持区间查询和模糊查询。用户可根据需要设置查询条件(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单一或复合查询,支持区间、模糊、二次查询),经过对登录用户的权限进行校验,将满足查询条件且在用户可查询范围内的人员信息输出。

1.3 图文并茂的用户界面

日常的人员信息登记,包括人员的属性信息和照片信息等多种手段。在查询人员信息数据的同时,可以查看人员照片。在统计报表生成的同时,可以查看数据分析图,直观形象,并且数据和图象均可以打印输出。

1.4 与Excel兼容

采用同MS Excel兼容的报表处理机制(使用OCX),所有报表、花名册都可以直接输出成Excel电子表格文件,可转载。制作各种各样的表格是人事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本系统的制表方式十分直观,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屏幕上画表,定义表格中所需的指标,系统可以直接取出数据库内的信息,自动填写各个表格,并且可填写子集多条信息和照片。

2 需求分析

2.1 需求目标

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先进的开发平台上,利用现有的软件,配置一定的硬件,开发一个具有开放体系结构的、易扩充的、易维护的、具有良好人机交互界面的人事管理系统,实现人事调动,工资变化,增员减员自动化,高效的计算机系统。

2.2 数据需求

2.2.1 准确性和实时性

数据的输入是否准确是数据处理的前提,错误的输入会导致系统输出的不正确和不可用,从而使系统的工作失去意义。数据的输入来源是手工输入,手工输入要通过系统界面上的安排系统具有容错性,并且对操作人员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在系统中,数据的输入往往是大量的,因此系统要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以保证迅速的处理数据。

2.2.2 安全性

本系统为企业人事管理部门设计,因此只有特定的人事管理者才能对数据实现增,删,改,查等操作。未获授权人员不能进入系统。信息查询时严格按照权限的定义,进行严密的资格审查,保证数据可靠安全。

2.2.3 数据备份

要定期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全部或新增部分的备份工作,以保证在硬件出现故障或人为原因导致无法运行时是可以快速及时的还原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2.3 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1)能够管理公司员工的基本信息。(2)能够管理员工的调动信息。(3)能够管理员工的离职信息。(4)以上这些信息都应便于查询;(5)能够对公司员工进行考勤记录和统计。(6)能打印所得的查询信息。

3 系统设计

3.1 架构

根据三层C/S结构模型,将系统分为3个部分:表示层部分即为客户应用程序,它安装在各院系所或部门的人事管理客户机上;数据层即为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是数据资料的存储地,它放置在人事管理中心的服务器上;功能层用于完成各种逻辑、代数运算以得到应用系统所需要的结果,该层可单独放在一台服务器上,以处理客户机的连接请求。

功能层主要针对几个子系统来实现。该系统包括7个子系统:基本信息管理、档案信息管理、考勤信息管理、工资发放信息管理、休假信息管理、查询统计、系统维护。

3.2 数据库

3.2.1 数据分类

(1)人员基本信息资料。(2)人员档案信息资料。(3)人员考勤信息资料。(4)人员休假信息资料。(5)人员工资信息资料。(6)信息维护信息资料。

3.2.2 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1)字典:1)单位编码表:存放使用单位的编码、名称等相关信息。2)基本资料表:存放所有人员的编码、自然属性等对照信息。3)管理员表:存放操作员登录本系统帐号、密码及其他相关信息。4)报表:存放记录统计结果等信息。

(2)综合信息管理:1)职工基本信息表:包括的数据项有职工编码、职工姓名、学历编码、部门编码、职务编码、基本工资、住址、电话、口令等。2)档案信息表:包括的数据项有职工入岗以来所获得过的荣誉、处分、考核结果等档案信息。3)考勤信息表:包括的数据项有签到时间、日期、职工编码、签离时间等。4)工资信息表:包括的数据项有基本工资、旷工量、迟到次数、罚金、奖金、发薪日期等。5)休假信息表:包括的数据项有休假时间、日期、职工编码等。

(3)系统维护管理:1)单位信息表:包括的数据项有部门编码、部门名称、部门成员数量、部门领导等。2)代码维护表。3)单位合计记录表。

对数据库系统中使用到的所有数据,都必须在数据表中找到相应的字段来存储,因此,设计数据表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必须完整。首先需要确定各个字段的字段名,字段名一般都选取和所代表的字段有相近含义的英文单词或汉语拼音首字母,一般不采用中文字段名。

3.3 软件控制流

(1)添加操作:系统将向数据库中添加一条新的记录,并修改相关表的信息(如在添加员工调动信息时,系统将自动修改员工的基本信息)。

(2)查询操作:系统根据查询条件在数据库中进行查询,然后讲查询结果显示在界面上。

(3)修改操作:要进行修改操作,必须先执行查询操作。执行修改操作系统将更新数据库中的相应记录。

(4)删除操作:要进行删除操作,必须先执行查询操作。执行删除操作系统将删除数据库中的相应记录。

3.4 开发环境

3.4.1 硬件环境要求

(1)CPU:Intel Pentium 166MHz或更高的处理器。(2)操作系统::Microsoft W indows98/me/XP/2000或更高版本。(3)监视器:Microsoft Windows支持的VGA或分辨率更高的监视器。(4)内存:65MB内存以上。

3.4.2 系统的编程工具

微软公司的Visual Basic6.0是一个功能强大、方便实用的程序开发环境,主要表现在:风格多样的界面设计,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较短的软件开发周期以及编程简单的数据库操作能力。根据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特点和需求,考虑到系统开发的时间,本系统使用微软公司的VB6.0作为前台开发工具,微软公司的MS SQL Server做后台数据库。VB前台通过ADO技术和Data Environment数据环境来访问SQL数据库。

4 结语

系统采用三层C/S结构模式开发,以Windows XP为网络操作平台,数据库采用MS SQL Server,应用程序以VB6.0为开发工具。

本系统包括7个功能模块:基本信息模块、档案信息模块、考勤信息模块、工资发放信息模块、休假信息模块、查询统计模块、系统维护模块,把各个部门的主要信息都列入了系统管理范围,系统实施后可有效地提高各个部门的办公效率。就系统长远考虑而言,还有待进一步扩充,比如,可以增加考核模块,从单纯的静态的对职员的数据查询统计到对干部的动态考核,这样就对领导的决策起到支持推动作用。而且根据目前软件的发展趋势,对B/S技术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还要加以研究,例如对考勤休假等情况,保密级别不高的模块可以采用B/S模式,以方便单位和个人查询。

参考文献

[1](美)DeepakAlur,John Crup,i DanMalks著,刘志奇,丁天,田蕴哲,等译.J2EE核心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刘新民,蔡琼,等.VisualBasic6.0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李晓黎,张巍.VisualBasic+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与实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陆静平,何玉林.基于SQL SERVER视图的数据库安全模型的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9:188-189.

[5]应力,郭松柏.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分析方法与评价模型.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9:51-52.

[6]Thomas M.Connolly,Carolyn E.Begg著,何玉洁,梁琦,等译.数据库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及信息技术应用论文 篇11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推进,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师生人数不断增加。数据统计显示,当前全日制高校的教职工总数约200万人,这就对高等学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机制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迫切需要人事管理工作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机制;改革和创新

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和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主要以纯粹的行政事务型的方式进行,这种人事管理机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管理理念滞后、用人机制僵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落后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制约了高校的快速发展,也影响了高校的竞争力。对此,要实现降低高校人力资源成本、提升高校办学效益、提升高校综合竞争力的目标,对现有人事管理工作机制进行改革和创新已经不容置疑。

一、高校人事管理理念的创新

要推进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创新,管理理念的改变是前提,要改变过去的人事工作中形成的陈旧的思维定势,逐步建立起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思维方式和全新的管理理念。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只满足于低层生理、心理需求的人,而已经成为既存在较高层次的物质需求,又存在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还存在较高层次的实现自身价值需求的人,这是一种具有创新、理性和文化的人。作为知识工作者的高校教职工,更是有着高层次的需求,他们的追求更多是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高校的人事管理应当树立以人为本、为教职工服务的管理理念,从传统的“管理人”向现代的“服务人”转变,强化人事管理工作中的服务意识,尊重教职工行为的主体性,注重教职工的个性发展,为教职工自身价值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一)要认识到人事管理的目标是人力资源的增值。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最根本力量,在所有的资源之中,最重要的资源莫过于人力资源。对于高校而言,如何合理分配教职工的工作,激励教职工的工作激情和热心,充分发挥出教职工的能力,实现教职工资源的增值,应当是人事管理的目标之所在。(二)要注重教职工个体的发展。高校的发展不仅仅是学校的发展,应该是包含着学校的总体发展、学校各部门的发展以及教职工的个体发展的综合体,而前两者的发展又建立在教职工发展的基础之上。因而,应当将教职工的个人发展与学校的总体发展密切结合起来,注重教职工的个体发展,为他们的发展营造勇于创新、创造的和谐宽松的制度环境。(三)要树立学术主导的基本理念。纵观全球,当前高校的基本精神和大学制度都是注重学术,推崇学术自由的价值观念,突出教授治校的管理体制,在学术评价和学术管理方面主要由学者负责。因而,在人事管理中,应当正确处理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树立学术权力主导的基本理念,在聘任教师、评聘专业技术职称以及人才的引进等方面,都要贯彻这一思想,务必摒弃那种注重行政权力而忽视或不注重学术权力的落后观念。

二、高校人事管理用人机制的创新

(一)推行柔性引进制度。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由于存在诸多方面的`限制,高校很难做到全时、全职的引进。在这种背景下,柔性引进制度就成为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之一。在当前,柔性引进制度主要体现为特聘教授的引进。高校与特聘教授之间签订一定期限的聘用合同,灵活运用挂职、兼职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来校进行教学和科研,这样即可以打破档案和人事关系、户籍制度等等的限制,实现高校人事管理的柔性与刚性结合、兼职与专职结合,营造一种宽松的人才管理机制,提升高校的综合竞争力。(二)探索弹性退休制度。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当前施行的依然是男60周岁、女55周岁退休的自然退休政策,然而,高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单位,高校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作为高等知识分子,高校教师基本都是高学历、高职称的,经过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的教育,等到工作已经至少近30岁,而到60岁左右正是经验丰富、思想成熟、教学水平较高的事业黄金期,这时候退休会造成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巨大浪费。因此,高校可以探索推广弹性退休制度,对于年满退休年龄的优秀人才,采取返聘、延聘等政策。只要身体状况能够适应工作强度,自身又愿意继续从事教学工作,高校就应该为其提供一个便利,在办理完他们的退休手续后在进行返聘,让他们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水平。(三)引进人事代理制度。作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型人事管理方式,人事代理制度是现代化的人事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人事管理引进人事代理制度有着诸多益处,一方面,有助于拓宽高校的用人渠道。高校传统的用人方式一般都是招用事业编人员,这往往受到编制数量、户籍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在人才引进上非常被动。人事代理制度有助于改变这一被动局面,拓宽高校的用人渠道,促进高校的人才流动,推动高校从社会各层面广纳人才。另一方面,人事代理制度打破了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用人终身制,高校与教职工之间成为聘用和被聘用的劳动合同关系,高校与教职工、人事代理机构之间签订一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后是否续签由高校、教职工和人事代理机构三方共同协商。这样,既提升了高校的用人自主权,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聘用什么样的教职工,又给教职工带来了危机感,促使被聘用的教职工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三、高校人事管理评价机制的创新

对高校教师而言,面前有两个重要的任务:教学与科研。而在当下的职称评定标准中,科研占着非常重要的比重,而职称的评定又与教师个人的待遇相挂钩。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之间难以取舍,为谋求个人的发展,往往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导致有些教师出现了急功近利、学术浮躁的思想,更有甚者,伪造实验数据、学术抄袭等不正之风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对现行人事管理的评价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对此,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鼓励教师进行科研。认真落实按照知识产权要素进行分配的收入分配标准,提升那些承担较重科研任务、取得较好科研成果的教职工的待遇,让他们的工资、福利等收入同他们所作出的贡献相挂钩,同时鼓励他们通过实际运用、产研结合等方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科技成果。(二)加大教学在职称评定中的比重。教师的第一要务毕竟是教书育人,因而在职称评定等关于教师的评价体系之中,应当将教学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对于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种评价结果应当与职称评定、职务评聘相挂钩,教学不过关的教师不得评定高一级职称。(三)探索对教师的分类管理。比如可以将教师岗位分为专任教学岗位和教学科研岗位。对于专任教学岗位中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对他们的考评采取突出教学的方式,在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放宽,但需要注意的是,对这样的教师,需要明确一定的教学时长,并明确一定的评价标准。这样,就有助于教学型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改变某种程度上唯科研至上的现状。

四、总结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可以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全方位的人事管理机制改革,有助于促进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洁.高校人事管理以人为本的模式初探[J].人力资源管理,(7):18.

[2]郁艳琴.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创新分析[J].新思路,(14):108-109.

[3]陈小臣.浅议高校人事代理制度[J].丝绸之路,2013(4):153-154.

[4]张福胜.浅析高校人事管理中实施人事代理制度[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10):127-130.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及信息技术应用论文 篇12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新媒体的兴起,各行各业的业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市场化进程的加深增强了人才流动性,进而催生了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人才服务机构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受到数字化浪潮的影响,管理模式有待转变。本文旨在分析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电子信息化建设管理意义,并提出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服务机构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新技术的兴起,新领域的不断活跃,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岗位也更佳多样化,导致人才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各地人才服务机构管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量也随着不断增加。据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对全市流动人员档案调查,2014年全市现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近54万份中,因国企改制而下岗失业人员人事档案约15万份,占28%;回生源地就业及未就业应往届毕业生档案15.7万份,占29%;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及专业技术人员、国企代理人员18万份,占33%;出国留学、国企管理等其他人员5.3万份,占10%;据统计,近年每年转入人才服务中心的流动档案在4万份左右,转出约1万份,每年新增档案3万份。

人事档案是社会公共信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档案可以查实个人的工作经历、学历、专业技术技能职称、社会关系、过往奖惩等情况。无论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还是人们的工作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人才服务机构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个人、单位以及人才资源开发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手段相对滞后,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现存的管理模式出现资源时效性弱、整合度不高、检索利用开发不足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管理也应该顺应潮流,从侧重实物静态管理向电子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动态管理迈进,从传统手工到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逐步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建设。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2.1 管理观念落后

受到市场环境因素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影响和制约,人才服务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还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没有体现在人才的市场化运作之中。比如档案的查询、借阅、提取、转存还是需要档案当事人现场办理或者代为办理,虽然很多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仍然与人事档案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差距较大。

2.2 整体转变建设难度大

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信息获取日益方便、快捷,打破了时空限制,人才服务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要向着信息化方向转变,不单单是一个单一部门的责任和工作,必须从管理决策层进行判断和决策,层层推进,才能逐步实现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而且在转变过程中,还要觉察市场发展和技术发展动向,边改变边修正,难度较大。

2.3 缺乏有效的专业团队和考核机制

传统的档案管理以手工人力为主,现代化的人事档案管理逐步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人才服务机构面对的档案管理较之于其他机构流动性更频繁、数量更大、种类更多,传统的团队在档案管理方面有优势,但在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进程中就缺乏有效的专业团队合作。加上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考核制度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对电子信息化建设管理进程中的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意义

3.1 有利于人事档案资料的有序管理和高效利用

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是数量庞大的资料,且流动性高,存取频率高,实现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可以让人才服务机构的档案管理不再费时费力。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据只需要一次录入即可多次利用,可以实现内部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也便于用户与阿成查阅检索。

3.2 有利于人才服务机构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标准化实现

人才服务机构要实现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必须实现信息化,这是实现标准化的必经之路。档案管理涉及流动人才的档案进、管、出的全过程,只有通过电子信息化技术建设与管理才能使得人才服务机构了解实时数据、优化管理模式,并约束和规范从业人员,将人的不统一因素最大限度缩小,规范操作流程。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发展方向

4.1 人事档案向着电子化方向发展

人事档案电子化即数字化,是人才服务机构开展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人才服务机构应当将人事档案的基本信息和日常管理信息通过互联网系统进行收集,以便于人事档案信息的联网检索、统计分析;另一方面机构要将现存的传统纸质人事档案通过扫描、录入等方式转化为电子档案,便于远程检索查阅,最终形成数字档案库。

4.2 管理手段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互联网环境下,用户获取信息、处理资料的方式和手段都有很大的变化。人才服务机构服务的对象是流动人才,他们的人事档案流动性大、检索使用频繁,管理手段借助现代化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且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传统纸质档案,避免其受到不必要的损害。还有助于保障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使得档案管理与存放更加系统规范,便于查阅利用。

4.3 人事档案管理团队向着专业全能化方向发展

现代化的人事档案管理人才是人才服务机构实现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保证。目前来看,大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管理知识不够深入,加上现代化、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更是会遇到较大阻碍,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不利。要改变这种状况,人事档案管理团队必须向着专业全能化方向发展,既有档案管理工作知识,也有电子信息化建设技能,才能使得人才服务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总结

综上,人才服务机构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是实现信息化人事信息管理模式的必要工作内容,对实现整个机构的信息化社会服务模式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机构相关部门务必要认清形势,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创造条件,促进人事档案管理的根本变革。

参考文献

[1]赖茂元,刘丽莹.浅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如何做好人事档案工作[J].就业与保障,2016,(06):22-23.[2]罗能超.人事档案管理的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措施[J].才智,2016,(17):253-254.[3]长江商报.流动人员档案成“鸡肋”武汉三分之一成“死档”[EB/OL] http://news.sina.com.cn/o/2014-01-12/032429218243.shtml

上一篇:保险公司客服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备用金申请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