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实验报告(精选9篇)
实验目的
1、掌握蛔虫受精卵、钩虫卵、蛲虫卵、鞭虫卵、微丝蚴、绦虫卵、间日疟原虫、阿米巴包囊、结肠阿米巴滋养体、日本血吸虫虫体、卫氏并殖虫虫卵、布氏姜片虫虫卵、华枝睾吸虫卵的形态、结构、特征
实验内容
常规操作:各种虫卵、蚴虫及成虫形态特征
1、蛔虫受精卵
(1)虫卵的形态观察:a受精蛔虫卵:受精卵呈宽椭圆形,大小为(45~75)μm X(35~50)μm,卵壳厚,无色透明,自外向内分为3层:受精膜、壳质层、蛔苷层。卵壳内含一个大而圆的卵细胞,其两端与卵壳间可见新月形空隙。卵壳外有一层由子宫分泌物形成的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被胆汁染成棕黄色。
B未受精的蛔虫卵呈椭圆形,大小为(88~94)μm X(39~44)μm,蛋白质膜及卵壳均较受精卵薄,无蛔苷层,卵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屈光颗粒。
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外附着的蛋白质膜有时可脱落,称脱蛋白质膜。
2、钩虫
(1)钩虫卵
椭圆形,大小约(56~76)μm X(36~40)μm,卵壳较薄,无色透明。
(2)成虫
虫体细长,约1cm左右,略弯曲,活时肉红色,半透明,死后灰白色。
3、蛲虫
(1)蛲虫卵
无色透明,光镜下常见两侧不对称,一侧较平,一侧较凸,大小为(50~60)μm X(20~30)μm,卵壳厚,刚产生的虫卵内含一蝌蚪期胚胎。
(2)成虫
细小似线头状,乳白色,虫体前端角皮层膨大形成头翼。口孔位于顶端,周围有三片唇瓣。
4、鞭虫
(1)虫卵
呈纺锤形,黄褐色,大小为(50~54)μm X(22~23)μm,卵壳较厚,虫卵两端各有一个透明突起,称盖塞。卵内含有未分裂的卵细胞。
(2)成虫
外形似马鞭,前细后粗。虫体前3/5较细,后2/5较粗。口腔极小,咽管细长,外包有一串较大的杆状细胞,排列形成杆状体。雌虫长35~50mm,尾端钝圆;雄虫长30~45mm,尾端向腹面呈环状卷曲,有交合刺一根。两性成虫的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形。
5、丝虫
成虫
两种丝虫成虫的形态结构相似,虫体细长线状,乳白色,表面光滑
6、绦虫
(1)虫卵
近圆球形,直径31~43μm。卵壳薄,容易破裂,在脱离子宫是卵壳常脱落。胚膜较厚,棕黄色,光镜下呈放射状条纹。
(2)成虫
乳白色呈带状,长2~4m,由700~1000个较薄,略透明的节片组成。头节呈球形,直径约0.6~1mm,颈部为虫体最细的部分,直径约为头节的一半。颈部之后为链体,由幼节、成节及孕节组成。7,、间日疟原虫
(1)环体状
环较大,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3;核一个。大滋养体
形状不规则,有伪足伸出,空泡明显。核一个;疟色素棕黄色,分散在胞质中。未成熟裂殖体
核开始分裂,胞质逐渐呈圆形,空泡消失;疟色素开始集中。
成熟的裂殖体
裂殖子12~24个,排列不集中;疟色素集中,虫体充满胀大的红细胞。
配子体
圆形,占满胀大的红细胞。雌配体体核致密,较小,深红色,偏一侧;雄配子体核疏松,较大,淡红色,位于中央;疟色素分散。
8、阿米巴包囊
虫体圆球形,直径10~20μm,囊壁厚,内含1~4个细胞核,核的构造同滋养体。碘液染色后,包囊呈淡黄色,可见到核及核仁,在未成熟包囊内可见染成棕色的糖原泡及无色棒状的拟染色体,拟染色体及糖原泡随包囊的成熟而消失。粗,不均匀
9、结肠阿米巴滋养体
生理盐水涂片: 大小20~50μm,活动力缓慢,细胞质内、外质不分明,细胞核一个易见到,吞噬物细菌碎屑物;铁苏木素染色:细胞核偏位,核周染色质粒
10、日本血吸虫
(1)虫卵
椭圆形,淡黄色,大小约(74~106)μm X(55~80)μm,壳薄,无卵盖,卵的一侧有一个小棘,壳外附有坏死的组织残渣而不光滑,内含毛蚴。
(2)成虫
雌雄异体,有口、腹吸盘。雄虫:粗短乳白色或灰白色,背腹扁平,大小约(10~22)mm X(0.5~0,55)mm,口、腹吸盘均较发达,自腹吸盘后,虫体的两侧向腹面卷折形成抱雌沟,雌虫栖息于此沟并在此交配,由于抱雌沟的形成,致虫体外观似为圆柱形。雌虫:细长,前细后粗,圆柱形,肠管内含有残存的半消化的黑褐色血液,使虫体后半部呈灰褐色或黑色。大小约(12~26)mm X 0.3mm,口腹吸盘较小。
11、卫氏并殖虫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体肥厚,背侧略隆起,腹面扁平。活体呈红褐色,并透明。固定标本呈椭圆形,体长7.5-12mm,宽4-6mm,厚3.5-5.0mm,宽长之比约1:2。除口吸盘、腹吸盘、生殖孔、排泄孔及其附近的体壁外,全身满布体棘。口、腹吸盘大小略同,腹吸盘位于体中横线之前。卵巢与子宫并列于腹吸盘之后,卵巢分5-6叶,形如指状。睾丸分支,左右并列约在虫体后端1/3处。卵黄腺为许多密集的卵黄滤泡所组成,分布于虫体两侧。肠管分支,弯曲;排泄孔位于虫体后端腹面。虫卵金黄色,椭圆形,大小为80-118μm×48-60μm,最宽处多近卵盖一端。卵盖大,常略倾斜,但也有缺盖者。卵内含10多个卵黄细胞。卵细胞常位于正中央,从虫体排出时,卵细胞尚未分裂。
12、布氏姜片吸虫
姜片虫成虫虫体肥厚,背腹扁平,前窄后宽,形似姜片;活虫为肉红色,死虫固定后呈灰白色,虫体长20-75mm,宽8-20mm;口吸盘小,位于虫体亚前端;腹吸盘大,肌肉发达,呈漏斗状,位于口吸盘之后,肉眼可见;消化道有口、咽、食道和两肠支;两个睾丸高度分支,呈珊瑚状,前后排列于虫体后半部,1个卵巢位于睾丸之前,呈佛手状分支,子宫盘曲在卵巢与腹吸盘之间。
虫卵为长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30—140μm×80—85μm;卵盖不明显,卵壳薄;卵内含1个卵细胞和数十个卵黄细胞。
13、华枝睾吸虫
成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虫体大小一般为(10-25)mm×(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前者位于体前端后者位于虫体前1/5处。消化道简单口位于口吸盘的中央咽呈球形食道短其后为肠支。肠支分为两支沿虫体两侧直达后端不汇合末端为盲端。排泄囊为一略带弯曲的长袋前端到达受精囊水平处并向前端发出左右两支集合管排泄孔开口于虫体末端。雄性生殖器官有睾丸1对前后排列于虫体后部1/3呈分支状。两睾丸各发出1条输出管向前约在虫体中部汇合成输精管通储精囊经射精管入位于腹吸盘前缘的生殖腔缺阴茎袋、阴茎和前列腺。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1个浅分叶状位于睾丸之前输卵管发自卵巢其远端为卵模卵模周围为梅氏腺。卵模之前为子宫盘绕向前开口于生殖腔。受精囊在睾丸与卵巢之间呈椭圆形与输卵管相通。劳氏管位于受精囊旁也与输卵管相通为短管开口于虫体背面。卵黄腺呈滤泡状分布于虫体的两侧两条卵黄腺管汇合后与输卵管相通。
1 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近年来,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情况较过去有了极大的变化。过去的五大寄生虫病中, 丝虫和利什曼原虫基本消灭, 而新现和再现寄生虫病流行增多, 如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居高不下、食源性和机会致病性寄生虫逐年增加, 节肢动物如蜱虫、恙螨传播疾病常见报道[1]。这就要求结合目前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合理设计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在实验教学方法上, 教研室一直采用传统形态学的教学模式, 即实验课由教师示教讲解、学生镜下观察标本、学生绘图共3个阶段组成, 部分章节设学生检验实验。实验类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加之实验课时少, 学生在实验课中过度依赖老师的讲解和示范, 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实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2 优化实验教学的内容
2.1 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
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工作, 规范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纲领。寄生虫学的实验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熟悉病原学检查基本方法的基础上, 能识别粪便和血液中的寄生虫病原体, 将验证性实验与技能性实验有机结合, 能使学生建立起病原生物学中病原体的感染与实验室诊断的系统性概念, 为今后从事临床医学实践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以此为指导编写了新的实验教学大纲, 并以大纲为指导专门编写了各专业的实验教材, 在内容上以验证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为主干进行编写, 这就为实验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中逐步推进。
2.2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知识的实验, 要求运用综合的实验方法和手段,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综合的学习与培养的实验[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可以由教师制定实验项目,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施, 如“感染血吸虫小鼠的动物模型设计及解剖”实验, 教师先将动物模型告知学生, 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具体操作步骤、预期的实验结果和结果分析等, 每6人为1组, 每组可以设计多个实验, 于实验操作前1周上交实验设计方案, 根据学生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由老师在实验前集中点评, 确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并与实验结束后对结果引导分析, 这种形式的实验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作用;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加和深入, 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自行确定实验项目并设计实验方案。实践中由学生自己提出的实验项目和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泛, 包括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也包括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例如, 由学生自己确定并实施的“蠕形螨的实验诊断及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的实验, 该实验的开展融入了寄生虫形态学、实验诊断学、统计学的内容, 既验证了理论知识, 又提升了学生将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充分联系的能力。
3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3.1 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中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引进到教学当中, 根据人体寄生虫学学科特点, 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 让学生能够在进入实验室后了解实验原理与过程, 并且在学生实验过程中, 可以将实验内容与教师课件中的内容进行对比验证, 提高实验操作水平。建立了医学寄生虫图片库, 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教学与考试;并实时记录保存教师示教和学生实验中发现的寄生虫不同阶段的典型形态, 及时用数码显微系统存档, 定期对图片进行更新。
3.2 转变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学以致用, 让学生及早投入社会实践是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3]。教师带领学生调查农村肠道寄生虫病流行情况, 城市幼儿园蛲虫感染情况, 蔬菜市场猪、羊、牛、鸡肉类商品的弓形虫、旋毛虫、猪囊尾蚴感染情况。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还可表现为教学中联系与生活中可见的寄生虫, 如2009年、2010年及2011年中央级媒体连续报到的河南商城县及北京某区蜱虫叮咬事件, 要求同学们结合新闻报道, 查阅资料详细地了解有关蜱虫基础知识及最新发展动态。社会实践教学不仅使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寄生虫病流行现况及危害性。
3.3 采用新的考核体系
完善的考核体系是检验实验课教学效果和激励学生认真实验的动力。笔者采用实验课30%比例来计算课程总评分数。实验课程的考试, 认识寄生虫形态仍是重点, 考试时在图片库中随机抽取图片, 组成数套考试图片, 供学生考试,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适当增加1~2个操作考试,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1个实验过程, 如肠道蠕虫卵的检测等。这种考核方式可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 取得良好效果。
实验课不仅是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培养实验技能, 更重要的是锻炼和不断提高学生系统、综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精神[4]。对这门课的实验教学改革, 无论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模式, 还是从考核的方式上都进行了研究, 目的是通过新的方法方式, 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建设.我国10年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特征〔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1, 58 (1) :58-60.
[2]杜幼芹, 刘英, 张艳琼.综合设计性实验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0, 5 (10) :794-795.
[3]曾志嵘, 杜华, 李莉, 等.构建现代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4 (1) :83-85.
【关键词】 七年制医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传统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方法及内容已无法满足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需要。针对目前实验教学的现状,必须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掌握先进的实验操作规程,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综合性大学在七年制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已成为了我们医学教育所面临的全新课题。在优化七年制医学生教学实践中,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实验教学作为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交融点,对于七年制医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七年制医学生教学中我们对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将其作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加强基础知识与临床相联系
实验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2]。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实验的实际操作能力,以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自学自立的能力。
1.1 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七年制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课的教学中适当的加入一些自己动手的实验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是对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进一步验证和理解,因此我们与七年制医学生一起在实验室中建立了家兔血吸虫病动物模型,学生以此模型为基础,自行设计实验项目和方案,以此来验证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同时在具体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如何让七年制医学生记住不同的寄生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我们采用出思考题的形式,由学生自己先归纳总结,并组织师生一起讨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及其实验结果分析, 使他们对日本血吸虫在人体内的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加强了对其致病特点的认识和实验基础能力提高。
1.2 基础知识与临床的联系 作为一名七年制医学生,现在所学的知识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今后的医务工作做准备的,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时地加入一些临床病例,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拓展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临床见习尽早接触临床和面对病人,有利于他们正确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能力。加强七年制医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相联系, 会提高学习兴趣,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没有切身感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实验课的设计和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真正从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2 培养实验能力和提升创新意识
目前的实验教学一般都是由教师先讲课,提出实验要求,然后按教材上给定的实验步骤来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实验内容滞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我系对七年制医学生实验教学中,在不增加学时、不减少原有实验内容的情况下,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
2.1 综合性实验项目 教师制定综合性实验项目,七年制医学生可按选定项目着手进行准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验准备和预实验工作,按教学进度最终完成综合性实验。在理论课学习和综合性实验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实验基础能力,也进一步调动了他们自学和探索未知的积极性。
2.2 创新性实验项目 完全由七年制医学生自己提出创新性实验项目的设计方案,方案涉及的范围可以比较广泛,包括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也包括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根据七年制医学生设计出来的创新性实验方案,由老师与七年制医学生共同讨论,可以选取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操作,也可以是选取整个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我们认为此种形式的创新性实验设计,开拓了七年制医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严谨的科研素养。
3 科研综合能力的培养
科研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七年制医学生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2]。经过一系列制定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设计的教学过程,七年制医学生们亲历了文献检索、写综述、立题、开题、预实验、正式实验、结果记录、数据统计分析与论文写作等基本的科研过程,整个实验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动脑思考,发挥主动学习的精神,极大地提高了七年制医学生综合科研素质。
通过多年的改革与尝试,我们欣喜地发现七年制医学生们对这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喜闻乐见,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人体寄生虫学的学习兴趣,也能更自觉地关注各类病源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与教师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探讨,有效提升了科研素质,也为七年制医学生未来高素质医务人员的培养作了创新性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 刘建民.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2):85 - 89.
实验名称:Winsock编程接口实验 实验类型: 验 证 型
计
一、实验目的
掌握Winsock的启动和初始化;
掌握gethostname(),gethostbyname(),GetAdaptersInfo()等信息查询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设计
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能同时实现对多个域名的解析。比如在控制台输入:getip 对应的IP地址列表。
2、编写程序获取并输出本地主机的所有适配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MAC地址。
根据实验内容编写程序:
1、对相关域名进行解析,利用gethostbyname()完成解析,用到的结构体为:
struct hostent{ char FAR*
h_name;char FAR* FAR* h_aliases;short
h_addrtype;short
h_length;char FAR* FAR* h_addr_list;}
得到的IP地址列表由h_addr_list存储;
2、利用GetAdaptersInfo()函数获得本地主机的相关信息,通过IP_ADAPTER_INFO结构体返回所需信息。
IP_ADAPTER_INFO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_IP_ADAPTER_INFO {
struct _IP_ADAPTER_INFO* Next;
DWORD ComboIndex;
char AdapterName[MAX_ADAPTER_NAME_LENGTH + 4];
char Description[MAX_ADAPTER_DESCRIPTION_LENGTH + 4];
UINT AddressLength;
BYTE Address[MAX_ADAPTER_ADDRESS_LENGTH];
DWORD Index;
UINT Type;
UINT DhcpEnabled;
PIP_ADDR_STRING CurrentIpAddress;
IP_ADDR_STRING IpAddressList;
IP_ADDR_STRING GatewayList;
IP_ADDR_STRING DhcpServer;
BOOL HaveWins;
IP_ADDR_STRING PrimaryWinsServer;
IP_ADDR_STRING SecondaryWinsServer;
time_t LeaseObtained;
time_t LeaseExpires;
} IP_ADAPTER_INFO, *PIP_ADAPTER_INFO;
三、实验过程(包含实验结果)
1、分析题目,编写程序;
2、将编写的程序进行编译、运行,输入题目给定的内容,完成题目要求; 结果如下:
第1题:
第2题:
四、讨论与分析
思考题:
1、Winsock初始化的作用:只有调用了WSAStartup()进行初始化之后,应用程 序才能调用其他Windows Sockets API函数,实现网络通信;
2、函数原型为:
DWORD GetAdaptersInfo(PIP_ADAPTER_INFO pAdapterInfo,//接受数据的缓冲区
PULONG pOutBufLen
// 数据的长度大小);
3、域名解析时出现域名对应多个IP,原因:该域名存在于多个服务器。
五、实验者自评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Winsock的启动和初始化以及gethostname(),gethostbyname(),GetAdaptersInfo()等函数查询的使用,加深了以前对课本知识的认识程度。
六、附录:关键代码(给出适当注释,可读性高)
第1题代码:
////////////////////////////////////////////////// // GetAllIps.cpp文件
//#include “../common/InitSock.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pragma comment(lib, “WS2_32”)// 链接到WS2_32.lib //CInitSock initSock;// 初始化Winsock库
void main(){
char szMessage[256];// 取得本地主机名称
// 初始化
WSADATA wsaData;if(WSAStartup(MAKEWORD(2,2), &wsaData)!= 0){
exit(0);}
// 通过主机名得到地址信息
printf(“ Get IP::”);gets(szMessage);
// 获取主机信息
hostent *pHost = ::gethostbyname(szMessage);
// 打印出所有IP地址
in_addr addr;for(int i = 0;;i++){
char *p = pHost->h_addr_list[i];
if(p == NULL)
break;
memcpy(&addr.S_un.S_addr, p, pHost->h_length);
char *szIp = ::inet_ntoa(addr);
printf(“ 服务器 %s IP地址:%s n ”,szMessage, szIp);
printf(“服务器名字: %s n”,pHost->h_name);}
/////////////////////////// ::WSACleanup();
}
第2题代码:
// 获取并输出本地主机的所有适配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MAC地址
#include
void main(){ // 定义变量
IP_ADAPTER_INFO *pAdapterInfo;ULONG ulOutBufLen;DWORD dwRetVal;PIP_ADAPTER_INFO pAdapter;
pAdapterInfo =(IP_ADAPTER_INFO *)malloc(sizeof(IP_ADAPTER_INFO));ulOutBufLen = sizeof(IP_ADAPTER_INFO);// 第一次获取适配器信息,得到ulOutBufLen的实际大小
if(GetAdaptersInfo(pAdapterInfo, &ulOutBufLen)!= ERROR_SUCCESS){
free(pAdapterInfo);
pAdapterInfo =(IP_ADAPTER_INFO *)malloc(ulOutBufLen);} // 第二次获取适配器信息,获得了pAdapterInfo信息
if(dwRetVal = GetAdaptersInfo(pAdapterInfo, &ulOutBufLen)!= ERROR_SUCCESS){
cout<<“GetAdapterInfo Error!”< // 打印MAC地址信息、子网掩码以及网关 pAdapter = pAdapterInfo;while(pAdapter){ cout<<“MAC Address: ”; for(int i=0;i AddressLength;i++) { if(i ==(pAdapter->AddressLength-1)) { cout< } else { cout< } } cout< cout<<“IP 地址:”< IpAddressList.IpAddress.String< cout<<“子网掩码 :”< IpAddressList.IpMask.String< cout<<“网关 :”< IpAddressList.IpAddress.String< cout<<“****************************************”< pAdapter = pAdapter->Next;} // 释放资源 if(pAdapterInfo){ free(pAdapterInfo);} cout< 天津理工大学 计算机 科学 与工程 学院 实验报告 2018 至 2019 学年 第 一 学期 课程名称 程序设计(C 语言) 学号 学生姓名 班级 级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合作) 实验地点 7-21 实验项目 函数 实验 时间 批改意见 成绩 教师签字: 实验(一)) 实验名称 函数 开发 环境 PC 机,windows7 操作系统 开发工具 VC6.0 实验目的(1 1)掌握函数的定义与调用的方法 ; (2 2) 参数传递机制、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 (3 3)学会利用自定义函数进行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 ;的 多文件结构的 C++ 程序的编译、调试和运行 实验 要求 认真完成实验内容,编写程序代码; 要求程序正确无误,并输出合理的实验结果; 书写并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 内容(应包括实验题目、代码实现、编译、运行结果等,也可给出程序的算法描述、重点程序语句的 注释 等。 。)) 1.一个素数,当它的数字位置对换以后仍为素数,这样的数称为绝对素数。编写一个程序,求出所有的两位绝对素数。 2.写两个函数,分别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用主函数调用这两个函数, 并输出结果,两个整数由键盘输入。 3.求阶乘问题。要求定义函数 fact(n)计算 n!,主函数中输入一个正整数 n,输出 n!,要求函数 数 fact(n)分别采用递归和非递归两种形式实现。 (1)递归版:主要利用递推公式 fact(n)= n * fact(n-1),并注意终止条件。 (2)非递归版: 主要利用单重循环实现。 心得体会: 求方程 0 ax2+bx+c=0 的根,用三个函数分别求当 b b2 2--c4ac 大于 0 0、等于 0 0 和小于 0 0 时的根,并输出结果。 在做这道题的时候 我遇到了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以及与老师的交流,改正了错误。函数。 1905 年,年仅26 岁得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发表了在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得光电效应理论,10 年后被具有非凡才能得物理学家密里根用光辉得实验证实了。两位物理大师之间微妙得默契配合推动了物理学得发展,她们都因光电效应等方面得杰出贡献分别于 1921 年与192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电效应实验及其光量子理论得解释在量子理论得确立与发展上,在揭示光得波粒二象性等方面都具有划时代得深远意义。利用光电效应制成得光电器件在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得应用,并且至今还在不断开辟新得应用领域,具有广阔得应用前景。 二、实验目得 (1)了解光电效应基本规律,加深对光量子论得认识与理解;(2)了解光电管得结构与性能,并测定其基本特性曲线;(3)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测量普朗克常量.三、实验原理 当光照在物体上时,光得能量仅部分地以热得形式被物体吸收,而另一部分则转换为物体中某些电子得能量,使电子逸出物体表面,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逸出得电子称为光电子.在光电效应中,光显示出它得粒子性质,所以这种现象对认识光得本性,具有极其重要得意义.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如图 1 所示。其中 S 为真空光电管,K为阴极,A 为阳极。当无光照射阴极时,由于阳极与阴极就是断路,所以检流计G中无电流流过,当用一波长比较短得单色光照射到阴极 K 上时,形成光电流,光电流随加速电位差 U变化得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2 所示.1、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得关系 光电流随加速电位差 U 得增加而增加,加速电位差增加到一定量值后,光电流达到饱与值,饱与电流与光强成正比,而与入射光得频率无关。当变成负值时,光电流迅速减小。实验指出,有一个遏止电位差存在,当电位差达到这个值时,光电流为零。 2、光电子得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之间得关系 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具有初动能.在减速电压下,光电子在逆着电场力方向由 K 极向 A 极运动.当 时,光电子不再能达到 A 极,光电流为零.所以电子得初动能等于它克服电场力所作得功。即 (1) 根据爱因斯坦关于光得本性得假设,光就是一粒一粒运动着得粒子流,这些光粒子称为光子。每一光子得能量为,其中为普朗克常量,为光波得频率。所以不同频率得光波对应光子得能量不同。光电子吸收了光子得能量之后,一部分消耗于克服电子得逸出功 A,另一部分转换为电子动能。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 (2)式(2)称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由此可见,光电子得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线性关系,而与入射光得强度无关.3、光电效应有光电阈存在 实验指出,当光得频率时,不论用多强得光照射到物质都不会产生光电效应,根据式(2),,称为红限。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同时提供了测普朗克常量得一种方法:由式(1) 与(2)可得: 。当用不同频率()得单色光分别做光源时,就有 任意联立其中两个方程就可得到 由此若测定了两个不同频率得单色光所对应得遏止电位差即可算出普朗克常量,也可由直线得斜率求出 h。 因此,用光电效应方法测量普朗克常量得关键在于获得单色光、测得光电管得伏安特性曲线与确定遏止电位差值。 实验中,单色光可由水银灯光源经过单色仪选择谱线产生。水银灯就是一种气体放电光源,点燃稳定后,在可见光区域内有几条波长相差较远得强谱线,如表 1 所示。单色仪得鼓轮读数与出射光得波长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由单色仪得定标曲线,即可查出出射单色光得波长(有关单色仪得结构与使用方法请参阅有关说明书),也可用水银灯(或白炽灯)与滤光片联合作用产生单色光.为了获得准确得遏止电位差值,本实验用得光电管应该具备下列条件: (1)对所有可见光谱都比较灵敏; (2)阳极包围阴极,这样当阳极为负电位时,大部分光电子仍能射到阳极; (3)阳极没有光电效应,不会产生反向电流; (4)暗电流很小。 但就是实际使用得真空型光电管并不完全满足以上条件。由于存在阳极光电效应所引起得反向电流与暗电流(即无光照射时得电流),所以测得得电流值,实际上包括上述两种电流与由阴极光电效应所产生得正向电流三个部分,所以伏安曲线并不与 U 轴相切。由于暗电流就是由阴极得热电子发射及光电管管壳漏电等原因产生,与阴极正向光电流相比,其值很小,且基本上随电位差U呈线性变化,因此可忽略其对遏止电位差得影响。阳极反向光电流虽然在实验中较显著,但它服从一定规律.据此,确定遏止电位差值,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交点法: 光电管阳极用逸出功较大得材料制作,制作过程中尽量防止阴极材料蒸发,实验前对光电管阳极通电,减少其上溅射得阴极材料,实验中避免入射光直接照射到阳极上,这样可使它得反向电流大大减少,其伏安特性曲线与图2十分接近,因此曲线与 U 轴交点得电位差近似等于遏止电位差,此即交点法。 (2)拐点法: 光电管阳极反向光电流虽然较大,但在结构设计上,若就是反向光电流能较快地饱与,则伏安特性曲线在反向电流进入饱与段后有着明显得拐点,如图 3 所示,此拐点得电位差即为遏止电位差。 四、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 1、实验仪器 光电管,光源(汞灯),滤波片组(577、0nm,546、1nm,435、8nm,404、7nm,365nm 滤波片),50%、25%、10%得滤光片,直流电源、检流计(或微电流计)、直流电压计等。 2、仪器得使用方法 (1)光源(汞灯): 双击实验桌上光源小图标弹出光源得调节窗体,单击调节窗体得光源开关可以关闭或打开光源.光电管: 双击实验桌上光电管得小图标,弹出光电管得调节窗体;再单击调节窗体中得光电管会弹出调节光电管得方向键。←键:光电管水平向左移动,→键,光电管水平向右移动,↑键:光电管垂直方向增加高度,↓键:光电管垂直方向减小高度.双击调节窗体中光电管得背面(侧面中得背面),即可弹出显示光电管背面信息得窗体,以便完成实验中得线路连接。 (3)滤波片组盒子: 双击实验桌上得滤波片组盒子,弹出滤波片组盒子得调节窗体.盒子中存放有(577、0nm,546、1nm,435、8nm,404、7nm,365nm 滤波片以及 50%,25%,10%得滤光片)。 (4)电源及测试系统: 双击实验桌上得电源及测试系统,弹出电源及测试系统得调节窗体.单击电源开关可以打开或关闭电源;左击电流档,电流调小,右击电流档,电流调大;左击电压档,电压调小,右击电压档,电压调大;单击电源极性按钮可以改变电源输出极性.五、实验内容 1、接线电路图如图 4 所示。 在 577、0nm、546、1nm、435、8nm、404、7nm四种单色光下分别测出光电管得伏安特性曲线,并根据此曲线确定遏止电位差值,计算普朗克常量。 实验中光电流比较微弱,其值与光电管类型,单色光强弱等因素有关,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得测量仪器。例如,选用 GD-4、GD-5、或 1977 型光电管,选用得检流计得分度值应在 A/分度左右。如果要测量更微弱得电流可用微电流计,可测量 A 得电流。 由于光电管得内阻很高,光电流如此之微弱,因此测量中要注意抗外界电磁干扰。并避免光直接照射阳极与防止杂散光干扰。 作得关系曲线,用一元线性回归法计算光电管阴极材料得红限频率、逸出功及值,并与公认值比较.2、测定光电管得光电特性曲线,即饱与光电流与照射光强度得关系,实验室提供有透光率50%,25% ,10%得滤光片,请用 577、0nm 波长为光源,在光电管、光源位置固定时,测光电管得正向伏安特性曲线,验证饱与电流与光强关系。 六、实验数据记录 1、2、 七、实验数据处理 1、在四种单色光下光电管得伏安特性曲线如图 得到普朗克常量为.得关系曲线如图 得到光电管阴极材料得红限频率; 逸出功;; 公认值,故相对误差为。 2、 光电管得光电特性曲线如图 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介于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应用性学科, 其最终目的是控制、消灭和预防病原寄生虫所致的各种人体寄生虫病[1]。传统的实验课开设与相关理论课同步的实验, 且主要是为学习基本技能而设置的验证性实验, 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讲解实验目的、内容, 然后学生进行操作、观察, 接着书写实验报告, 最后教师小结, 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被动按照教师的提示和实验指导上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抑制, 学生学习兴趣低, 不利于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近年来, 我们教研室针对上述情况探讨了实验课的改革方案, 确定出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总体改革思路, 并在2005级、2006级医学检验专业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进行尝试, 取得初步成效。2008年在漯河市社科联的支持下, 我们教研室成立课题组, 并于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在2007级专科层次选定部分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一步开展该课题研究。在实验结束后, 通过对比测试、问卷调查对对照班和实验班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 可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 激发学生创造潜力,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从而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现将研究情况和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按照随机、自愿原则, 抽取我校2007级医学检验Ⅰ班作为实验班, 共116人, 采取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同时以医学检验Ⅱ班作为对照班, 共108人, 采取传统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2 方法和步骤 1.2.1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 实验班教师在实验课中加大标本数量, 使学生获取信的息量大大增加, 同时在完成医学蠕虫、原虫理论课及基础实验教学之后给出一些实验项目 (如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大学生蠕型螨感染调查、食用猪肉的寄生虫检疫、市售蔬菜感染情况调查及模拟感染性粪便标本的病原学诊断等) , 带领学生实施。现以模拟感染性粪便标本的病原学诊断项目为例, 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实施进行论述。 (1)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 确定方案。实验前一周, 由教师给出一怀疑为肠道寄生虫感染的临床病例, 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综合分析病例, 设计出一份粪便检查方案上交教师评阅。在实验课上, 教师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方案 (即能做到从临床角度分析粪便中常见寄生虫病原体, 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寄生虫病原体设计出不同的检查方法) , 组织学生对方案中提到的肠道寄生虫可能的种类、诊断方法及方案的可行性等进行讨论并确定最终实验方案。 (2) 利用多媒体学习粪检方法。方案确定后, 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示教片, 将方案中涉及的粪检方法, 用清晰的画面及科学的指导语言, 向学生做示范性指导, 保证每个学生观察到准确、规范的操作, 以提高学习效果。 (3) 检查、报告结果并讨论。学生将模拟病人粪便分别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浮聚法、碘液染色法等进行检查, 并填写检查结果。检查结束后, 组织学生讨论, 分析阴性、阳性结果产生的原因, 并对阳性结果给出治疗方案。 1.2.2 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 选定学生最感兴趣的2个实验项目 (即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和大学生蠕型螨感染调查) 组织实践活动, 取得了满意效果。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 绝大多数小组最终能给出正确的实验方案, 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 找出病原体, 对病例进行确诊, 提出防治原则。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意见反馈结果进行统计, 结果显示, 87%的学生对实验教学改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并愿意积极配合实验教学改革。 2.2 考试成绩分析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实验平均成绩、平均总成绩进行检验, 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1) 实验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实验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学生成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模拟感染性粪便标本的病原学诊断、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大学生蠕型螨感染调查、食用猪肉的寄生虫检疫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融入了寄生虫形态学、实验诊断学、统计学内容, 既验证了理论知识, 又加强了学生将已学知识进行充分联系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锻炼了其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查找文献、资料, 认真准备并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 更学到了科学实验的思路、方法、手段, 激发了创造潜能, 提高了创新能力, 拓宽了临床诊断疾病的思路。 (2) 在协助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同时, 教师也得到相应的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涉及很多学科的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深厚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实验技能、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更广泛的知识面, 教师只有加强自我修养,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突破“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模式, 才能适应新的实验教学理念[2]。 (3) 为适应21世纪医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需要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我们结合学科特点, 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 实施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调查结果显示, 87%的学生对实验教学改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并愿意积极配合实验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实验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实验平均成绩、平均总成绩相比,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通过3年的实践, 我们认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 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生对这一模式是认可的、满意的。我们将在此基础上, 开展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让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成为推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迈上新台阶的动力[3]。 摘要:遵从“知识—问题—技能”和“技能—问题—创新能力”2条逻辑线索, 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设计出以有效组合和合理编排实验内容为主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 并在不同班级分别采取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对比教学, 统一测试后对学生实验成绩、理论成绩、总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显示,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新, 彭茜, 李玉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尝试[J].检验医学教育, 2008, 15 (1) :35~37. [2]毛樱逾, 张育华, 王敏, 等.设计性实验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8, 3 (7) :557~558. 生理解剖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麻醉小白鼠 实验方法以及操作 1.小白鼠取拿方法 提尾 2.麻醉剂 1%戊巴比妥那 (0.5ml/100g体重+0.5ml) 3.注射位置 小白鼠腹中线与一侧后肢连线的1/3处进针 4.注射方法 45度角度进针,进针后回针筒以检验针头位置是否合适。如果感到会有阻力,且回抽出气泡为正确。 实验结果 小白鼠成功被麻醉 讨论分析 1、称出小白鼠的体重,按比例来抽取适量戊巴比妥钠溶液 2、由一人提起小白鼠的`尾部,并控制住小白素另一个同学打针,回抽并注射溶液。若回抽阻力很大,且松手后,针筒会还原,则可能插入到肌肉中;若抽出血,则可能插入肝脏中。 3、成功麻醉后,由第三个同学做好标记。 4、洗手。 5观察小白鼠情况。 思考题:如何完成一个好的动物麻醉? 1、麻醉剂的取量要精确。 2、打针的位置要准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动物 来自青海大通种牛场育种二队月龄在5月龄左右,早期断奶大通牦牛犊牛78头,体重(62.25±11.46)kg。大通牦牛是经过二十余年科研培育,利用野牦牛作为育种父本,进过驯化野牦牛、制作冷冻精液,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生产具有强杂种优势含1/2野牦牛血液的杂种牛,通过组建育种核心群、适度近交、进行闭锁繁育、强度选择与淘汰,经过四个世代的横交固定,培育出产肉性能、犊牛生长发育、繁殖性能、抗逆性能远高于家牦牛的体型外貌、毛色高度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牦牛新品种。 1.2供试药物 敌百虫片:四川某动物药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120901,0.3 g/片;伊维菌素粉:大连某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30302,25 g/袋;丙硫苯咪唑片:山东某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0201,100 mg/片;硝氯酚片:哈尔滨某动物药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120304,100 mg/片。 1.3动物分组、投药及饲养管理 将78头大通牦牛早期断奶犊牛按体重大小分成10组,每组不少于6头,对不同组别记录耳号并喷漆打号。舍饲,每组的精料和草料实行定量饲喂,每天分2次投喂,自由饮水,每天清粪2次,每3 d对圈舍和场地进行1次消毒,每30 d称重1次。每天对全群至少巡察1次,以便及时发现发病牛,并及时给予治疗。投药方式:投药前对各组进行称重,根据每组重量,准确计算各组的药量。除伊维菌素粉直接拌料外,其余药物先用适量纯净水溶解后,用精料作为载体,拌匀后投喂。投药前12 h停喂草料,药物采食完后4 h,投喂当天饲喂量1/3的草料,投药后12 h,补添其余的2/3。投药后3~4 d认真观察各组牛的采食和精神状态等,以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各组的投药情况见表1。表1各组的投药情况 1.4虫卵计数 于投药前1 d和投药后第20 d,分别收集各头牛的粪便,利用饱和盐水漂浮法结合沉淀法检查虫卵,所得两数之和为每个粪样中的虫卵数,分别计算出各头牛粪样中给药前和给药后的虫卵数,并计算出各组粪样中的虫卵减少率。 1.5试验时间及监测指标 整个试验期为100 d,分为预试期、试验前期、投药及恢复期和试验后期。除预试期为10 d外,其余3期均为30 d。预试期结束即进行第1次称重,前期结束后进行第2次称重,分别计算出各组牛在给药前的增重情况和各组牛给药前粪样中的虫卵数。在投药和恢复期,完成各组牛给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治疗,以及给药后30 d粪样的虫卵计数,根据给药前和给药后虫卵数的变化计算出各组牛粪样中的虫卵转阴率。恢复期结束后即进行1次称重,过30 d再进行1次称重,根据2次称重结果,计算出各组给药后的增重情况。 2结果 各组牛给药前和给药后粪样中虫卵变化和增重变化情况见表2。从表2可见,敌百虫、丙硫苯咪唑和伊维菌素3种广谱驱虫药在投药后30 d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75.43%、78.20%和78.75%。3种广谱驱虫药和1种驱吸虫药(硝氯酚)不同组合的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丙硫苯咪唑+硝氯酚组80.26%,敌百虫+硝氯酚组82.45%,伊维菌素+硝氯酚组82.43%,伊维菌素+丙硫苯咪唑组83.34%,丙硫苯咪唑+敌百虫组78.58%,敌百虫+伊维菌素组85.12%。空白对照组的虫卵数未见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给药前各组的平均日增重约为268.03 g/d,给药30 d后,各组的平均日增重均在478.4 g/d以上。 3结束语 (1)广谱驱虫药的驱虫效果除跟家畜感染寄生虫的种类有关,还跟药物浓度有关,一般来说药物的驱虫效果与药物的浓度呈正相关[3]。在本试验中,所有牛都来源于同一牧场,各组间的年龄和体重相对接近,感染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差别不大,但在同一组中个体间的驱虫效果有一定差异,这与个体间的采食量与采食速度存在差异有关。 (2)从试验结果看,对于线虫的减卵率,使用伊维菌素效果好于丙硫苯咪唑,但差异不显著;丙硫苯咪唑在投药后10 d的减卵率高于20 d后,而伊维菌素则相差不大。这说明丙硫咪唑的作用持续时间较短,而伊维菌素作用维持时间长且对线虫的驱杀范围和作用强度较丙硫苯咪唑好。但因该牧场很少使用丙硫苯咪唑等药物而使用伊维菌素类药的时间相对较长,使得寄生虫对丙硫苯咪唑相对较敏感,或是部分虫体已对伊维菌素类有一定耐药而致药效差异不显著。 (3)除敌百虫组的个别牛在投药后有流涎、不安、泻、肌肉震颤和采食量减少外,其余各组均无明显的药物反应。除其中1头反应较严重(该牛的采食速度快,在采食完后2 h即出现上述反应),采用对症治疗后康复外,其余牛均没采取任何措施,4 d后自行恢复正常。说明敌百虫对大通牦牛早期断奶犊牛在15~16 mg/kg体重的范围内是相对安全的,其余药物均在安全范围内。 (4)本试验在给药后30 d才进行虫卵检查,比较客观的反映了药物的驱虫效果。给药前与给药后牛群的增重差异明显,主要原因在于牛群刚断完奶,在试验前期,犊牛仍处在适应环境和饲料阶段。随着牛群对环境和饲料的逐渐适应,牛的采食量明显增加,增重速度也加快。在不同生长时期牛增重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在本试验中不能仅凭增重情况来判断驱虫效果。 (5)从试验结果看,组合药物驱虫效果要比单一用广谱驱虫药的效果要好。 参考文献 [1]陈大林.阿维菌素驱杀牛体内外寄生虫的对比试验[J].中国兽医科技,2000,(6). [2]图鲁宏.阿维菌素乳、丙硫苯咪唑、灭虫净和佳灵三特对绵羊内寄生虫的驱虫试验[J].新疆畜牧业,2001,(1). 【寄生虫实验报告】推荐阅读: 寄生虫影评07-26 医学寄生虫总结06-09 寄生虫课件内容01-03 人体十大寄生虫分析09-10 寄生虫 观后感10-13 人体寄生虫学试题11-20 人体寄生虫学讲稿02-21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大纲01-31 人体寄生虫学(五年制)教学大纲四川大学07-15 颅内寄生虫病例分析05-31实验六函数实验报告 篇5
大物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篇6
寄生虫实验报告 篇7
生理解剖实验的实验报告 篇8
寄生虫实验报告 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