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语文课作文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上语文课作文(精选6篇)

上语文课作文 篇1

快乐作文难道就那么难吗?难道真的难以实现吗?眼下,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做了大胆、创新的尝试, 收效甚好。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们充分考虑了学生想写什么、愿意写什么, 精心设计了怎么引导学生去写的步骤。通过实践体验, 我也努力革新自己的作文教学, 带学生体验不同的作文课堂, 从而让他们爱上习作。

一、走出教室, 我们这样上作文课

通常的习作课大多是“闭门造车”式, 教师讲, 学生想。久而久之, 学生便对习作课失去了兴趣, 作文草草应付了事。要让学生爱上习作, 教师就要拿出些魄力和胆识, 敢于将“闭门”打开, 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不久之前, 综合实践课的教师教学生学做风筝, 课间, 学生们满校园地跑, 快乐溢于言表。上课铃声响起, 还有许多学生意犹未尽, 舍不得进教室, 我突发奇想:玩得这么高兴, 何不把课堂搬到操场, 在放飞风筝的同时, 放飞写作乐趣呢?于是, 我让学生们在操场上继续放风筝。第二节课, 大家就围坐在操场上, 我让学生们聊做风筝时遇到的或是有趣, 或是困难的事;分享放风筝时或是一飞冲天, 或是久放不飞的情形和感受。学生们畅所欲言, 积极的氛围使得很多平时沉默不语的学生也加入到讨论中来。回到教室后, 我让他们将刚刚聊的内容写下来。他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 自然而然地拿起笔将自己做风筝及放风筝的所见所感写出来。这时, 学生对习作的惧怕就被发自内心的情感体验所取代, 习作自然就成了快乐之作。

只要有机会我便带着学生们走出教室, 到户外寻找写作的灵感。秋天, 到校园的银杏树、枫树下看落叶, 看那红的、黄的叶子, 写形状, 写捡落叶的乐趣, 写做落叶贴画的经过, 好玩好写。当写到美丽的校园时, 我带他们一圈圈地逛校园, 找自己喜欢的校园一角, 或画或写, 再围坐操场,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那个角落。走出教室, 我们可以看到更多, 写得也更丰富, 原来, 作文课还能这样上啊!

二、变换作文内容, 我们这样写作文

单一、枯燥, 甚至有的脱离生活实际的作文内容常常让学生们犯难, 让他们无从下笔。那我就从学生们的身边找话题, 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创设话题, 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写。

去年的一段时间, 班上的学生很迷《查理九世》, 这是一部集科幻和探险于一身的小说, 不但男生爱, 女生也喜欢。我发现之后, 便告诉学生们:既然这么喜欢, 我们就将爱进行到底吧。为此, 我设计了关于这本书的系列写作计划:或是选取故事中的某一章节, 让学生改写故事;或是抓住某个故事的结尾, 让学生们续编故事;甚至找出故事中的某个主人公和特定的物品、地点, 让他们自由构想彼此之间会发生什么事。那段时间, 学生们几乎天天在看《查理九世》, 周周在写关于这部小说的作文。学生们构想的一些细节, 我甚至觉得比作品中的章节来得还要惊险、刺激。同时, 我因势利导, 向学生们推荐了其他一些精彩的科幻故事, 鼓励学生们广泛地读、大胆地想、勇敢地写。想象力的闸门被打开了, 学生们就能自如地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快乐习作也就随之而来了。

作文的内容, 不仅可以来自语文教材中的要求, 可以来自生活中。只要将我们的视角稍微转变一下, 就能发现生活中有意思、有价值的训练点。

春天来了, 花坛里的花开了, 我便引导学生们写爱护花木的小建议;开学初, 图书角新增了课外书, 学生们看了, 我便让他们写写新书介绍, 并组织读书会, 让大家谈读书心得;发现班级地上有纸屑或小垃圾, 便请学生写《请保护我们的环境》, 等等。到了高年级, 结合其他课程和生活实际, 我经常出些有趣的题目让学生通过翻书、查资料或咨询来完成。一次, 我发现学校花坛里有烟头, 于是, 我请学生写《谈吸烟的危害》, 学生们着实下了番功夫。然后, 我让学生给吸烟的人写一封信 (可以写给吸烟的老师, 也可以写给家里吸烟的人) , 要求不但要晓之以理 (把你了解到的有关吸烟的危害讲清楚) , 而且要动之以情, 用真诚的话语劝告他们戒烟。那次的信, 很多最后都送到了爸爸、爷爷的手中, 许多家长也表示将尽最大的努力尝试戒烟, 一些学生甚至当上了家里的“戒烟监督员”,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戒烟运动”。

三、开展丰富活动, 我们这样穿插习作

喜欢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陶冶情操, 促进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也有利于强身健体。总而言之, 活动有独特的育人功能, 在活动中, 相机安排习作, 会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更有意义。

1.走进大自然, 我画我写

秋天是美的, 课文中不仅有“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更有撩人心弦的“听听, 秋的声音”。而单元习作中也要求让学生们走进秋天, 发现秋的快乐。所以, 我将这单元教学安排在学校组织秋游之前, 在秋游中与学生们一起在草地上、小河边、树林中寻觅秋天的踪迹。

秋游中, 我带着学生们来到草地上, 走进树林中, 跑到小河旁尽情地玩, 努力地找寻秋天的颜色, 把找到的秋天的颜色、乐趣画下来, 回来举办画展。学生画的画真是五花八门, 有的居然画了五六张, 有花, 有草, 有鸟, 有小河, 有落叶, 有四处觅食的蚂蚁, 还有结满柿子的树。回到学校, 我请学生们在每幅画的下面写上几句话介绍内容, 然后张贴出来, 算是画展。再要求把找到的秋天写下来, 举办“我眼中的秋天”作文朗诵会, 作文要按画的内容来写。

这次活动中的画画、在画上写几句话和作文《我眼中的秋天》都是活动的需要, 都是活动的组成部分。学生充分地参与了、感受了, 便有话可写了。

2.走进生活, 我做我写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节目, 学生们就不愁没话可写了。每每遇到一些有意义的节日, 我便安排活动课, 利用节日特点, 给学生们创设节日氛围, 让学生动手动脑, 更有机会动动笔。学生喜欢, 也有话可写, 何乐而不为呢?三八节, 给妈妈画贺卡、写“悄悄话”, 或是画妈妈手册、编故事、出绘本;端午节, 撞撞蛋、编蛋袋, 写活动纪实。平日周末的时候, 让学生学做一件家务事, 做一次小制作, 安排外出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去接触各类人群, 采访老人, 聊聊过去的事;采访爸妈, 聊聊你成长中难忘的事。各种的活动, 各形式的接触, 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适时穿插写作, 相得益彰。

作文课上的漫谈 篇2

同桌水晶晶推了金刚一把:“你的作文一个字都没写,还睡得着!等会儿栗子老师要收作文本啦!”

金刚反射性地挺直身子,随即又瘫倒在桌子上,有气无力地说:“我不知道该写谁……”金刚很喜欢亲切温柔的栗子老师,如果他交空白本子上去,栗子老师会多么失望啊!

坐在金刚后面的西瓜建议:“不如这样,你写我,我写你。你就写《助人为乐的西瓜》。”

水晶晶笑了起来:“西瓜,写人要抓住一个人的特点,这样才有真情实感,助人为乐不是你的特点,就算金刚写你,也不能打动别人。”

金刚捂着嘴偷笑:“嘴馋是你的特点,我写《馋嘴猴西瓜》最合适。”

西瓜咬牙切齿警告金刚:“如果你胆敢写《馋嘴猴西瓜》,我下课后饶不了你。”

水晶晶给金刚提了一个建议:“你写栗子老师呗,栗子老师的名字不是你起的吗?”

确实,两个星期前栗子老师第一次走进四年级三班的教室,介绍自己的时候,她刚在黑板上写了个“粟”字,金刚就嚷起来:“老师,原来你姓‘栗子’的‘栗’,那我们能叫你栗子老师吗?”当时班长林天宇说他是白字大王,待他睁大眼睛看个清楚,才发现原来是“粟”。

没想到栗子老师很高兴,让同学们以后就叫她“栗子老师”,还说她非常喜欢“栗子老师”这个称呼。这让金刚大大得意了一把。

金刚决定写栗子老师:“要怎么写呀?”

水晶晶问:“你对栗子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金刚脱口而出:“她的笑容啊,让人觉得非常亲切。”该如何形容栗子老师的笑容呢?金刚想到了成语“巧笑倩兮”。要说一个成语根本不足以形容栗子老师阳光般美丽温暖的笑容,让人觉得无比温馨惬意。

“我要特别描写一下她的笑容。”金刚翻开作文本,准备下笔时又苦恼了,“要怎么展开才更立体呢?”

“你可以选取那天给栗子老师取名的事例来突出栗子老师的特点,这样内容才具体。”水晶晶不愧是语文课代表和阅读写作达人,讲起写作文来一套一套的。

金刚觉得自己的思路清晰多了,但还是有点不清楚如何把一件事转化成抽象的文字:“怎么写好这件事呢?”

西瓜抢答:“这还不简单,你把那天事情发生的过程写清楚就好了。”

见金刚还是一脸疑惑,水晶晶进一步解释:“可以加入语言和心理描写,也就是你、栗子老师和班上同学说了什么,你心里在想什么,把这些都表达清楚。”

这时候,栗子老师站到了讲台上:“还有十五分钟下课,同学们的作文写得怎么样了?”

“我还差结尾。”班长林天宇报告自己的进度。

“我还有半页没有写完。”平时最会瞎掰的马飞翔说。

“我也还没写完。”其他同学纷纷加入阵营,“栗子老师,你再给我们一节课好了。”

哈哈,原来有这么多同学没写完。经过刚才水晶晶的指导,金刚知道该怎么写了。下次要再写写人作文,他就写《“作文达人”水晶晶》。

语文课上作文初三 篇3

我曾多次闷闷地坐在我那令人窒息的卧室里,望着窗外冒着黑烟的烟囱,用我无聊的笔触描绘着叽叽喳喳的小鸟。但我不知道,袁的天籁是任何一篇文章都体会不到的。关于流水和枯萎的红花,我写过无数遍。我知道元爷的软泥里总有这样一个声音:“落红不是无情,化作春泥护花。”我无数次讴歌大自然,却从未如此仔细地观察过大自然:蚂蚁在一起搬运食物时表现出坚韧与团结;在小鸟的雏鸟中,母鸟哺育幼鸟时的温暖;树、草和藤蔓缠绕在一起。从课本上怎么能简单的理解一切?连花的妙笔也无法解释大自然的奥秘。

如果我没有去旅行,没有大胆行动,我就不会如此激动,也不会写出充满激情的美丽文字。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能自豪而真诚地说:“在茫茫元夜中,我发现了很多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学到了很多。哦,这是与自然的密切接触。”

语文课上作文600字 篇4

我最记忆犹深的一刻,就是谢老师问大家:“大家明白课文中‘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其实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的含义了吗?请问爸爸在表白怎样的心呢?”

刚开始没有人举手,谢老师便点了我的好朋友:小陈。小陈很快回答道:“这句话写了白杨树挺难而上的精神,是要赞扬白杨树。”谢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示意坐下,又问:“很好,你读懂了句子的一方面含义。同学们,只有这个答案吗?”我想了想,大胆伸出了手,教师便点了我。我说:“爸爸还赞扬边疆及西部建设者们无私奉献、效忠祖国的精神。”谢老师点头后循循善诱说:“不错,作者借物喻人,赞扬白杨树和具有白杨精神的人。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想法吗?”这时,我和小陈似乎杠上了,两只手同时举起来,可谢老师却点了小康。小康小声地回答到:“我感觉爸爸赞扬白杨树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生命力很强。”老师让小康坐下,再一次点了我,“白杨的适应能力强,这里还表达了,爸爸勉励自己要像白杨树一样,坚持建设边疆,建设祖国,还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这样。”我说到。“回答很好,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我们学习要多思考,让我们的头脑不生锈。”谢老师缓缓道来。小陈似乎很不服气,我俩举手,举手再举手,“还有还有还有……”谢老师并不厌烦,小结:“同学们都很认真。我们读文章,就是要好好思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其他问题继续抢答中……

让作文课插上创造性思维的翅膀 篇5

那么, 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阵地。而作文课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的途径之一, 当然指导学生写想像作文,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不是一步到位, 一蹴而就的, 它必须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 即首先进行句段的写作训练, 然后进行篇章的写作训练。

(一) 句段的写作训练。

在句段写作训练中, 我常采用直观展示、启发引导的方法进行。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 最容易激发人的想象力, 因而, 在句段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就是展示直观具体的事物, 即通过实物或画面 (图画和录像) 的展示来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使之达到“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悄然动容, 视通万里”的目的。

例如, 在一节作文课中, 我出示了一片绿叶, 要求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写一个描绘绿叶的句子。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学生一时茫然不知所措。于是, 我及时地启发引导, 提醒学生要生发联想, 运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描绘绿叶。经过启发, 学生忽然间恍然大悟, 只过了一会儿, 他们就纷纷兴奋而大声地喊出了一个个想像丰富的句子:

“春天举起的一面绿色旗帜”

“一只绿色的小手掌”

“一台绿色的输氧机”

“一架绿色的手风琴伴着春风唱起绿色的歌”

“一只逐春而来的绿蝴蝶”

“一把扇出清凉的绿色小扇子”

“一个清除污染的清洁工”

这样, 学生的思维就开始由常规性思维状态进入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

当学生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句子写作后, 我进一步引导他们说, 对于一种事物,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形象地描绘它, 也可以用一段话更形象地描绘它。我接着板书出示范性语段:

“那漫山遍野在风中摇动的片片绿叶, 就是一面面绿色的旗帜, 它们仿佛在宣告着一个生机蓬勃的春天对整个世界的彻底占领。”

出乎我的意料, 仅过了两分钟, 一个同学就举手说:“老师, 我这样写可以吗?薄薄的树叶儿在风中翩翩起舞, 忽闪忽闪的, 像千百只绿色的蝴蝶在枝头上载歌载舞。”

“写得好极了!”我禁不住拍手称赞。

我知道, 学生思维的火花已经被点燃了。于是, 我开始播放两个录像片断:1、一弯月牙悬挂在茫茫的夜空中, 淡淡的云彩从月牙的身旁轻轻地飘过。2、一轮鲜红的太阳冉冉地升起在广阔的地平线上。

就在播放录像的过程中, 我听到学生在小声议论说:像小船、像镰刀、像香蕉、像弯弓、像桥孔、像苹果、像火球、像红汽球、像小姑娘的笑脸等等。看到这种情景, 我抓住时机, 要求学生参考上述描绘绿叶的语段, 借助各种修辞手法, 展开想象, 用一段话把月牙和太阳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结果, 学生很快就写出了精彩的想象性语段:

“天宇中的一弯月牙, 像一只银色的小船在茫茫的银河里行驶, 它仿佛在肩负着一个重大的使命, 要驶向银河的彼岸, 把隔河盼望的织女接回到她朝思暮想的牛郎的身边。”

“那弯弯的月牙儿, 可是勤劳的牛郎挂在天上的一把镰刀吗?它可是被无数次的收割和岁月的风风雨雨磨得这样发亮的吗?”

“火红的太阳, 一团腾空而起的熊熊烈焰, 它是哪一个好心人点燃的呢?全世界都因为它的炽热燃烧而获得了温暖和光明。”

“太阳, 一只巨大的鸟窝, 无数的阳光像金色的鸟儿, 从那只鸟窝中疾飞而出, 它们飞到了我们在大地上, 一瞬间就把黑暗的夜色像啄毛毛虫一样啄净了。”

(二) 篇章的写作训练。

想像是创新与发明的前奏, 指导学生写作结构完整的想像作文, 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指导学生写作寓言故事, 就是其中的一种作文形式。例如, 在一节作文课中, 我向学生布置了写作任务, 要求他们以“水”为题材, 联系现实, 通过运用创造性思维,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把“水”人格化, 即把“水”当作一个有思想灵魂, 有血肉情感, 有喜怒哀乐, 有理想追求的“人”来看, 然后写一篇能体现出生活的真谛或哲理的寓言故事。

当我阅读了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后, 我惊讶地发现, 学生的作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活的哲理。在作文中, “水”的形象被他们刻画得丰富多彩而又意味深长。有的把“水”想象成“长跑运动员”, 他虽历经无数的艰难险阻, 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战胜了困难, 到达了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的把“水”想像成一个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小天使”, 她唱出的歌声能给人类带来欢乐, 但她也渴望人类能保护她纯洁的心灵永不受污染;有的把“水”想象成“水姑娘”和“水男孩”, 作者通过记叙他们一路“结伴”而行中的所见所闻, 反映了我们所面临的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以上的事例充分证明了, 在作文教学中,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 就必然能培养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上语文课作文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外阅读;重要性

小学语文是重要的一门学科,学好语文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其中,小学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是实际的教学情况确实不尽如人意,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生活阅历很少,并且表达能力不足,写作能力缺乏,在写作文的时候常常会感到没有内容可写,长期这样就会使学生丧失对写作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而课外阅读的开展能够改变这一局面,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这些都能提高作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来谈一谈。

一、在差异中观察作文教学

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性格、生活环境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提前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日常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对他们要充分信任。此外,要积极开展作文教学评价,在评价中要多肯定学生好的一面,多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就会喜欢写作,对写作充满信心。并且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作文精神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实事求是,不夸大事实,也不贬低事实,要本着诚信的原则来写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将自己阅读完之后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阅读的内容要丰富多彩,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很浓厚,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开展课外阅读对写作的作用

1.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说的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有了兴趣取得成功的几率就大。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还没有成熟,所以小学生一般都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他们的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这一特征,首先要把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有高度的集中力。

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習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识到:榜样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老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在平时的时间,教师要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也要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名人书籍,使学生能够在这些阅读的书籍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同样的,学生看见教师平时经常进行阅读,自己也会不自觉地学习起来进行阅读,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时间长了,课外阅读就成为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就会很强,并在阅读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书籍中学到了更多的写作技巧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高,写作效果就会变得更好。

2.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对学生作文能力有所帮助

实践表明:阅读能使人的写作能力与想象能力大大提升。在实际的课外阅读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老师和家长无法地理解课外阅读的内涵,他们片面地认为只有与考试有关的书籍才可以阅读,与考试没有关系的书籍都是没有用的。所以,他们为孩子选择阅读的书籍都是辅导书一类的书籍。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是完全错误的。学生不读课外书只读与考试有关的书籍,写作能力也不会提高,相反的多看一些课外书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有帮助的,我们倡导让学生阅读丰富的课外书籍,小说、杂志等都可以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但是老师和家长也要在其中适度把握阅读范围的度,学生对自己选择的书籍有很高的兴趣,自己主动地去阅读,在课外书中学生的视野才会更加宽广了,学到许多知识,并且对写作的技巧也有一定程度的把握。

3.开展课外阅读能够促进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在写作时如果没有较多的素材是写不好作文的,写作主要看素材,因此,我们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使学生的素材得到较好的积累,促进写作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规定小学生每天进行20分钟的午间读报活动,还可以进行自由组合的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学生阅读的兴趣浓厚,都能充分利用时间进行较好的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后写下感受,并做成阅读卡片,以后在写作中可以应用,将积累的素材较好地运用到写作中,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课外阅读对小学作文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能够提升写作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多应用。

参考文献:

王建奎.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2013(12):178.

作者简介:蔡雨宽(1974—),男,吉林省梨树县人,本科,二级教师。

上一篇:开创人民调解工作新局面演讲稿下一篇:高三学年班主任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