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专业实习报告(精选8篇)
2011年4月19日-5月26日,我们自乌鲁木齐沿天山以北对昌吉、石河子、玛纳斯、沙湾五个县市的农业局、农技推广中心、基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以及部分农资供销公司共16家单位进行了7天的调研,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植保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及该专业就业后的岗位要求,意义在于把握专业方向,根据农村社会经济需要以及农业技术服务岗位要求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适销对路的植保专业人才,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调研对象及调研内容
调研对象主要是有关部门领导(或管理者)、农业技术推广员(包括我院顶岗实习的实习生)以及生产一线的农民;调研的主要内容分类如下:
1.植保技术员或农资销售员的社会需求情况
2.有关岗位部门对植保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及专业拓展能力的要求
3.当地农作物种植结构、主要发生病种草害及防治措施
4.农业技术推广员的岗位工作流程、工作方式、方法以及完成任务情况,完成农业技术服务目标评价等
5.当地农民的生产条件及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对农业技术推广员技术服务的满意度及期望
二、调研结果
1.基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的技术员需求量的缺口很大
对玛纳斯、沙湾四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对农业技术员的需求量调研结果显示农业技术员的需求量很大,玛纳斯县有效耕地80多万亩,在岗农业技术员80个,这些技术员真正地搞农业技术服务和指导的有60多个,按照面积责任划分,这样平均一个技术员负责1万多亩地,1万多亩地相当于一个乡镇的土地面积,也就是说一个乡镇平均只有一个技术员,这在以农户为单位的种植制度来讲这显然存在不合理性。一般来说,一个乡有7-8个农业技术员基本能够保证农业技术服务及推广各项工作顺利展开。以老沙湾、四道河子为调研对象,在对15个农民的采访调研中,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员技术服务的满意度时,5%的人回答满意,25%的人回答一般,70%的人回答没有见过技术员,由此可知,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的欠缺程度。
对沙湾、石河子两地的稼丰农资公司、富农农资公司、康地种业公司以及沙湾县老沙湾镇、四道河子镇、西戈壁乡等基层农业农资供销社以经营农资为主的企事业单位调查,对植
保专业的需求量平均为1人,有些个体经销商虽然不要求进人但强烈地希望得到有关植保专业知识的指导。
2.农业技术员的岗位能力要求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在地方性基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对农业技术员的岗位要求并不是单一划分的,植保专业的技术员并不是只搞植保方面的工作,除了懂植保技术外,还要懂得当地主栽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包括施肥、农药的使用、化控及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技术或者相关知识的指导等,在田间实践的具体应用上,农民碰到什么问题就要求农业技术员解决什么问题,甚至有些乡镇还要求农业技术员的配合有关部门对农村基层的党建工作、计划生育及保健、农民用水纠纷问题等进行调研和反馈,所以农业技术员成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多面手”、“万金油”。
据在兵团工作有5年历史的玛纳斯农业局年轻的副局长刘升介绍,兵团的政策与地方的政策有很大的区别,兵团实行统一的规模化种植,农业技术员的专业化要求较强,而且专业分工明显,农业栽培技术管理、植保技术、水利技术员等分别有较具体、职责明确的岗位分工,当然分工与合作是并进的,要求技术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在领导的统一安排下运作,农民的农事活动从播种到收获也是统一部署,所以在兵团带有强制性的实施政策下,如果推广一种新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3.农资销售业务员的岗位能力要求懂业务、懂市场,能够吃苦耐劳
通过对昌吉、沙湾、石河子三地企事业单位的8家农资店调查,包括西亚农资公司、金垦种业、康裕良种、稼乐农资公司、沙湾县老沙湾供销社、沙湾县农推广中心四道河子经销店、沙湾县四道河子供销社、昌吉市农技推广中心亚中经销店,农资店老板对于农资销售业务员的岗位能力要求一致认为,懂技术、懂市场,能够吃苦耐劳应当是农资销售业务员的最基本的技能和品质。
农资市场是个大市场,而在众多农资的投资商中能够脱颖而出的毕竟是少数。昌吉市农技推广中心亚中经销店的老板是一位从农校毕业的老先生。他搞植保专业具有30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了。他的店铺在亚中片区,生意最红火。据介绍,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懂技术,能够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深受农民的欢迎。他说,刚毕业的学生不懂得怎样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些问题不大,关键是能够吃苦耐劳,勤学好问。懂市场,就是善于搞市场调查,会经营运作,当然,这些不是一天两天就学会的,关键还是要能够吃苦耐劳。
4.以棉花作为当地龙头产业,依托当地企业发展番茄、葡萄、花生、辣椒等特色产业 乌鲁木齐沿天山以北除了昌吉,玛纳斯、石河子、沙湾等地棉花的种植面积均在70%左
右,玛纳斯县有10%面积的玉米制种基地,有8家企业在经营玉米制种技术和生产,还有3%的番茄,8%的葡萄等作为特色产业。沙湾县全县有120多万亩耕地,经济作物82%,其中以棉花种植面积最大,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65%,粮食作物14%,其他果树、蔬菜为4%,以发展花生、辣椒、大葱等作为特色产业,主要集中在安集海。
5.乡镇基层农业技术员的岗位工作流程与农事活动紧密相连,工作方式多样性,方法在于合理得当,岗位工作包含更多的艰辛与挑战
农村乡镇以农户为单位的土地经营制度下,机械化种植和管理的推广技术受到限制,农业技术服务是一种指导性的,教育性的,需要农业技术员的责任心和耐心,不辞辛苦地的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流和到农民家里进行家访。农业技术员的岗位工作流程与农事活动紧密相连,从春耕、播种、苗期管理、病虫草害的防治、后期管理,一直到收获,目前农业技术宣传采用的方式主要有广播、电视、自制的科教录像片、现场会、科技之冬短期培训等,影响作用较大的组织方式是现场会的召开和科技之冬的短期培训,农业技术工作的效果一般与组织的次数、组织的质量有关,沙湾县四道河子镇和老沙湾镇比较,四道河子镇的农业技术服务质量、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科技意识等方面比老沙湾镇要高。通过对四道河子农业技术服务员的采访调查,他们普遍认为责任心并具有吃苦耐劳的劲头,以解决农民实际问题为先导,以情感为纽带,才能逐步走进农民心里,与农民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农业技术服务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展开并取得一定的阶段性的成果。
6.农业技术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在岗位要求上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应用和转化能力
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直接危害到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在整个农事季节里,病、虫、草害的防治是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所以也是农业技术服务农业技术服务的中心和重点。通过对玛纳斯县、沙湾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玛纳斯农科院试验站的技术负责人以及部分农资公司经销商的采访调研,这些人当中有的专业资质较深、阅历丰富,有的集技术、管理、营销能力为一身,当谈到农业院校实习生在工作中主要缺乏哪些问题,在四个选项中全部认为目前实习生主要缺乏专业知识的应用和转化能力,普遍认为不论是实习生还是一开始上岗就业的农业技术员,病虫害的识别、诊断和防治技术应当是植保技术最基本的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和栽培管理技术不能截然分开的,所以既要懂得作物栽培生理、作物生长与环境的基本原理,更要懂得病虫害防治策略制定的一般原理、掌握病虫的识别、诊断一般方法和防治技术,及时解决农事活动中农民应对的实际问题。
7.目前农资营销员、农业技术员和当地农民最需要了解的是农药的基本知识和农药的使用技术
目前,农资市场农药的品种和种类很多,尤其是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更是花样翻新,有些农药有效成分与常规农药成分相同,或者混合类型,但名称却各有千秋,别说农民,就是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农业技术员都搞不清楚该用什么。如同化妆品市场,那个厂家都说自己的产品好,另众多爱美的女士不知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化妆品。据调查,有些农资经销商根本不是学农的,而是看中了农资市场有利可图或其他原因而转行。由于农药市场比较混乱,再加上农民对农药的基础知识比较缺乏,所以农药的使用存在滥用、乱用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据玛纳斯农业据副局长反映他们召开现场会的时候发现有些农户的棉田,棉花叶片肥大厚实,最大的叶片就像两个在一起张开的手掌,有些植株韧皮组织出现开裂现象,这种现象可能是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滥用引起的。
8.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农产品安全检测、配方施肥技术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科研攻关项目
据对玛纳斯县和沙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调研,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农产品的安全检测两项自治区级的科研项目已被玛纳斯农业技术广中心承接,作为配方施肥技术试点县—沙湾县,由沙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并实施,该项目已经完成6个乡镇,近2000个农户,40多万多亩地的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并在今年秋季实施配方施肥技术。据沙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负责人分析,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农药残留量的监测分析也将是农业生产科研攻关的重要的项目,目前正在积极酿作。
三、根据调研结果,植保专业发展方向及课程体系开发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植保专业发展潜力分析
通过对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农资公司近20个单位的调研,植保专业技术人才在对口单位上占有一定的优势,有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市场的规范化,各种资格证可能要纳入市场。针对目前农资市场庞大纷涌,比较混乱,一些农业技术推广员、农资经销商对农药知识的了解相对薄弱,作为植保专业,有责任也有能力举办相关知识培训班和资格培训班。农资营销和专业基础知识是不可分开的,利用我院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具有实力的师生资源,有能力进行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有偿服务,比如承接病虫害的诊断和识别并提供防治策略,承接配方施肥技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等
2.建议将《植物化学防治》主干课程,称之为 《农药及农药的应用》
《植物化学防治》顾名思义,主要以化学农药为主,但并没有反应生物农药的知识。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及微生物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根据调查,目前生物农药的使用已
经逐步推广而且已经得到农民的认可,如Bt乳剂、阿维菌素、核多较体病毒、含烟碱、除虫菊的植物性杀虫农药等。在无公害栽培生产的前提下,低毒、广谱性的化学农药已经代替高毒、残留性高的农药,那么生物农药的开发和利用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3.建议在专业基础课中开设《土壤肥料》课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科学种植的观念日益增强,降低农业成本,以合理化的投入得到最佳的效益,这也是农民所需的。沙湾县作为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试点县,带动了一大批农民纷纷把自家的土样送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检测土壤养分的含量,尤其是一些新开地的农场主。
另外,市面上叶面肥种类繁多,甚至大多包装上没有主要成分的说明,而只有主要作用的介绍,这些很容易给使用者造成误区。作为植保专业,了解作物营养与作物生长的关系也很重要。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在大面积使用,如矮壮素、乙烯利、赤霉素等,如果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会产生相反的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放在《植物生理》上讲述还是放在《生物农药》里讲述值得探讨和研究。
4.建议将《植物生长与环境》开设为《植物及植物生理》
我们在对玛纳斯县推广技术中心一位具有30年工作经验的农业生产技术专家调查时,他明确提出,《植物及植物生理》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之一,许多生产技术服务的总结常常是根据植物栽培生理的常识而得到的。其原因之一是植物生理学对农业生产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
5.建议有关课程学时数适当调整
(1) 开展“合作式农场”服务。签订“合作”协议, 明确双方责权利。双方自愿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双方应尽的职责、服务内容、收费标准、保产指标或防治效果。社员缴纳“合作”费6 750元/hm2。实行统一购种、统一育秧、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收、统一收贮销售等。
(2) 开展“植保托管”服务。农户在完成栽植后, 把农田内作物的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治交由合作社管理。合作社制定水稻、高粱、玉米等病虫害防治方案和收费标准 (收费825元/hm2) 。全镇划分为6个专业防治区, 根据不同田块禾苗长势、病虫发生及危害情况, 协会因地制宜选择配方、施用农药及微肥, 实行综合防治。
(3) 实施临时作业。针对农户临时性的需求, 开展病虫害防治服务, 由农户购置农药, 收取病虫害防治服务费157.5元/hm2。
2 植保专业化防治的运行效果
(1) 进一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户把种植好的作物委托给专业合作社之后, 可安心地转入其他增收项目或短期外出务工, 增加收入, 解除农户在外打工的后顾之忧。减少农户劳动力投入1.7万余个工时。
(2) 降低成本助农增收。2012年, 有542户农户参加“稻田合作”业务, 面积达66.67hm2, 粮食总产量50万kg, 比合作前增产超过1 200kg/hm2, 节本增效超过6 000元/hm2。开展“植保托管”水稻、高粱、玉米面积近1 000hm2, 节约病虫害防治成本约35%, 其中减少农药投入300元/hm2, 减少人工工资约375元/hm2。开展临时服务面积超过733.33公顷次。由于防治到位, 减少了粮食损失, 2012年与2011年相比平均减少粮食损失750kg/hm2以上。同时, 合作社负责组织施用农药, 有效控制了高毒高残农药的使用, 减少环境污染。
(3) 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合作社, 与五粮液等大型用粮企业合作, 积极发展糯稻、高粱等专用粮的订单生产, 收购价高出一般杂交中稻20%, 农民平均增收2 250~3 000元/hm2。特别是酿酒专用高粱, 共计完成收购量超过2 000t, 有效促进了全县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带动了农民增收。
(4) 有利于农业新技术的组装配套和大面积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推广由于涉及千家万户, 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推广, 往往因农户技术操作不当或对新技术适应性持怀疑态度, 造成推广的失败。通过合作社的服务, 新品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核心技术能得到了更好的落实, 有利于大面积示范推广和巩固。
3 存在的问题
(1) 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低。植保专业合作社属于一种松散的、业务单一的组织形式, 农民对其认识不足, 普遍存在不了解、不相信、不参加的现象, 难以将生产管理工作托付给专业合作社。
(2) 发展不平衡。植保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经济实体, 对牵头人的要求较高, 在组织运营上, 需要其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在服务内容上, 需要有一定的植保知识;在服务对象上, 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由于机制不活、管理不善、发展后劲不足等因素的影响, 造成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平衡。
(3) 机手业务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专业合作社聘用植保机手比较困难, 造成植保机手知识水平低, 年龄偏大。
(4) 仲裁机制不健全。从事植保专业化服务面临两个风险:第一病虫害防治的风险, 特别是一些暴发性害虫, 准确预报难度大, 加上抗性变化, 科学、合理、适期用药难度大, 防治效果难以保证。第二, 按照《劳动法》, 植保机手在服务组织聘用期间, 如果出现意外伤害、生病等, 服务组织都要承担赔偿责任。这些都容易产生纠纷, 而目前相应的仲裁机构、仲裁机制还不健全。
4 采取的对策
(1) 加大对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财政要从3个环节加大补贴力度, 即植保机械、农药购置以及作业环节进行补贴。
(2) 多元化组建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引导基层农技人员、种田大户、农药经营人员 (企业) 等创办多元化服务组织。
(3) 加强合作社建设, 拓展服务范围。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 进一步加强合作社的农机购置, 培训专业技术人员, 细化服务标准, 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服务中, 探索新的路子,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做出积极的努力。
摘要:从现代社会 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出发,根据植物保护专业教学的特点,叙述了植保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一些经验。通过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提高教师素质、科研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以及改进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实践表明,该实践教学体系比较适合现阶段植物保护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植保专业 改革 实践教学 综合素质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迈进,知识量剧增,高新科学技术向生产与生活全面渗透,人们逐渐认识到,光有知识是不够的,在知识基础上的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应当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教育完美的结合起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才能够满足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植物保护专业是石河子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曾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高质量人才,植保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而深受各用人单位的欢迎。但是,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新的植物病虫害种类的不断增多,病虫害研究方法、防治方法的不断更新以及新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各个用人单位都对植物保护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一直是植保系各位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并且一直在积极改进实践教学体系,以求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学生。
一、制定培养目标明确、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借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机会,结合本校的师资、教学条件,制定了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并且有着自身特色的培养方案。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应用型、复合型为主,研究型为辅的专业科学技术人才。具体地说,植物保护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植物病理、生物技术、农业害虫与资源昆虫、农药农资等方面学有专长,能够从事植物保护研究与技术推广、农药研究与营销、资源微生物与资源昆虫开发与利用、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专业科学技术人才。
结合培养目标,积极修订了植保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是“大农学”人才培养和“两段制”本科教学模式及横向拓宽专业口径模式,即1、2年级为第一段,农学院所有专业学习共同的公共课、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同时学习“农业背景”知识和技能。3、4年级为第二段,学习植保专业的主要课程或一个辅修专业或有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定的学分,从而培养“农理型”“农经型”“农文型”等多种复合型专业科学技术人才。其次是“宽、专”结合,纵向延伸人才培养模式,即教学中,前期打好宽厚的基础,后期突出专业教育。在专业内设置专业方向,分方向深入纵向延伸。如植物保护专业前期实行了宽口径的植物保护学教学,后期学生分别向植物保护、农业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植保生物技术专业方向发展,再向植物检疫、资源微生物、生物防治、资源昆虫、农资等专门领域延伸。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接轨。
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实践教学工作发展
农学院植保系目前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讲师2人,实验员 3人。教师中有16人拥有博士学位,1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22人拥有硕士学位。经过近5年的积极建设,师资队伍有了很大变化,教师的学历提高了,而年龄下降了。在青年教师攻读学位的过程中,接触并设计了大量的实验,增强了青年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实践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而提高了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工作水平。经过近几年建设,石河子大学植物保护学科于2002年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评为自治区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科于1998年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评为兵团重点学科。植保系的两门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昆虫学分别于1998年、1999年被大学评为一类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于2002年被评为石河子大学精品课程,2005年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
三、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改进实践教学条件
植保系的教师十分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紧密结合。近5年,累计申报科研项目24项,项目经费达12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科技部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1项,农业部行业专项1项,农业部转基因专项课题1项,兵团课题4项,其他项目5项,极大地改善了本科生的实验、实践条件,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了很大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利用科研经费以及重点学科费购买仪器设备直接应用于教学,并且植保系所有研究室(如分子植物病理学实验室、资源微生物开发研究室等)内的所有仪器设备都向本科生开放,为高质量的教学实验的开设提供了设备保障。其次,是教师的科研项目组织本科生参与,使学生尽早接触、了解和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学生通过参与科学研究中的部分工作,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实践能力。最后,通过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积累大量的教学素材,如一些实验现场、一些实验结果都可以为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服务,同时有了科研经费后,教师可以外出开会收集学科进展资料、与他人交换实验材料等,都进一步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
四、积极改进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实验和专业劳动;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实习;培养学生文献综合能力的课程论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水平的生产实习和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由浅入深,从标本的认识到实际操作,再到深入研究,科学合理;结合专业的特点设计专业劳动和社会调查内容,突出了专业特色。
植物保护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而实验课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增加感性认识,真正理解课堂讲授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环节,对于课堂讲授知识的消化、吸收和提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一直在加大力度提高这一环节,并找到了一条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实验教学路子。主要体现在:
1.编写适合我校实验室条件的实验指导书。虽然全国目前已经先后出版了《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书》《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书》《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书》等全国统编实验课教材,但由于每个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我们组织各位教师编写了适合我校基本情况的实验指导书,以求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认真选材。标本是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类课程实验课的基本材料,标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同学们能否观察和掌握住各种真菌及昆虫的特征,为此,植保系各位教师每年都积极采集、制作各种病害(病原菌)和昆虫标本,努力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对于一些稀有标本,采用购买或与其它高校交换的办法,尽量让学生看到真正的标本,而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片。
3.改进实验教学手段。由于植物病原物及一些昆虫个体较小,一些典型特征用肉眼很难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或体式显微镜来观察,往往因为操作不慎,有些重要的特征观察不到。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缓解实验教学的压力,提高同学在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我们进行了大胆改革。近几年,我们先后购置了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电视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彩色电视显微镜等设备;多渠道购买教学相关影像资料,并将一些图片扫描进计算机或采用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拍摄各种病害、病原以及各种昆虫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为实验课服务。
4.改进实验课考核办法。如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结束后,改变了过去直接参加笔试的办法。采取了先实验课考试后笔试,实验课不及格不能参加笔试的办法。由学生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植物病害标本及病原标本,说出病害的病状、病症以及植物病原的归属和特征,在学生考实验课的前三天,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自由观察各种标本,这即增加了学生实验课的压力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上实验课的质量。
在教学实习方面,我们将教学实习改为综合性实验,如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教学生识别田间植物病害、病害调查、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病原菌的鉴定及玻片制作;昆虫学综合实验综合了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解剖镜下的观察、识别。教学实习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植物病虫害综合大实验集中了对病虫害危害症状的识别、鉴定,对病虫害发生原理的分析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的探讨,就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书本知识的前提下,正确综合运用原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生产实习方面,针对植物保护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从农作物播种开始直到作物成熟期将近4个月的生产实习时间,即每年的4月10日左右到8月10日左右。生产实习具有“六边”特色即边生产实习、边教学、边科研、边搞科技推广、边搞生产、社会调查。以近几届植保班的实习分配来说,他们分别到自治区农科院、新疆农垦科学院、第一师团场、第六师新湖农场、第四师、第六师农科所、第六师、第七师农业技术推广站、塔城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第八师143团、147团、148团、杜邦公司、霍夫农、伟农公司等实习单位,并在实习单位有负责人负责学生的生活及实习评价,改善了生产实习条件。这种生产实习制度的改革,改变了过去学生实习场所难找、实习经费紧张和实习效果不高的情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深化了学生对“三农”的认识,坚定了学农、爱农、兴农的信念。
在其他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每年的寒、暑假,都给学生布置社会调查方面的任务。
总之,经过几年建设,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培养方案更加明确,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实验条件进一步得到了改善,同时实践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且已经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孙正祥,周羰,鲁红学,章松柏,张长青.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27):17093-17094.
湖州吴兴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座落于吴兴区八里店镇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省级新农村改革试验区内,2011 年被评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获国务院奖励,2013 年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农机专业合作社、浙江省首批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该合作社属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拥有粮田3028亩。主要从事水稻、小麦、油菜种植,推广规模化、机械化、秸秆肥料化粮食生产模式。该合作社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采取以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办法,分区安装杀虫灯,人工摘除病虫株,利用田埂作物保护天敌,严格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用药,严格控制农药用量,病虫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是我区水稻绿色防控基地,也是无公害生产基地。
1、实施肥药减量:一是开展绿色防控。采取农业防治(种植抗性品种、灌水杀蛹、水旱轮作等)、生态调控(种植显花作物、搭建天敌庇护所等)、生物防治(培养天敌基础群落、释放天敌等)、物理防治(种植诱集植物、采取性诱技术、设置太阳能防虫灯等)、科学用药(达标防治、减少用药次数、采用高效环保农药等)、统防统治(精准监测、精确施药等),达到减少农药施用量的目的;二是积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取推广缓释肥(缓释氮肥等)、调整化肥结构(主推配方肥等)、改进施肥方式(叶面施肥、水肥一体、肥料深施、地表覆盖等)、有机养分替代(商品有机肥、沼液肥用、绿肥应用、秸秆还田、微生物肥料等)、改良土壤、农作制度创新(水旱轮作等),达到减少化肥施用量的目的。
2、秸秆全面实现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粮食产量。
3、秸秆离田:收集还田后多余秸秆,实现秸秆饲料化。用机械制作草绳、草帘等,实现秸秆利用多样化。变废为宝,年产3000多吨秸秆,约35%用作湖羊草料,其余的稻草、小麦和菜籽壳用作还田肥料及制作用品,比例却当,结构合理,实现发展循环农业的多年梦想。
4、对农药、肥料废弃包装物进行回收。
1、病虫害防治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要求越来越严格,无公害食品逐渐成为人们青睐的对象,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引进了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等物理防治技术,建立了顺城区前甸镇大道村机防队,同时制定了适用于我区生产的西红柿、黄瓜、大葱等十种蔬菜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健全了实验室农药残留检测体系,对生产出的农产品能作出定性的鉴定。
2、农药管理
建立农药经营备案和培训制度,对辖区内农药经营业户必须到区植保站备案方可经营农药,农药经营者必须培训后方可持证上岗。对未到本站备案的业户工商部门将不予于检照,对不培训的经营者予于停业整顿,同时要求农药经营者建立销售流向记录,高剧毒农药经营备案制度,鼠药定点经
营制度。我们每年将对辖区内的经营业户评选出5名诚信经营单位。
目前我区植保工作存在的主问题是经费短缺,人员不够,我们站是一个年轻的队伍,都渴望新知识、新技术,可是由于经费的不足我们不能去培训、学习、考察,因此我们一些技术和观念较落后,新得技术难以引进和推广,这是我们植保工作者的最大的惆怅。另外植保工作涉及面广,工作繁重,由于我们人员少,往往是顾此失彼,现在我区还经常提事业单位的改革,精简人员,这更给我们的心理增添了烦恼。要想做好植保工作,首先要稳定队伍,加大政府投资。同时我们也应该强化自己,树立自身的形象。
抚顺市顺城区植保站
赵美文
2011年九连植保工作在团党委,农业科,连队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加强测报,强化植保工作的落实,开展了以棉铃虫为“重点”的“四虫二病”的防治工作。今年各种病虫害的发生频繁,特别是棉铃虫,棉叶螨偏重发生年份,植保工作一直是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之内,为九连棉花丰产丰收做到应有的贡献。
一、农业生产概况:
全连总耕地面积:5202.19亩。其中棉花4746.31亩(包括退耕还林1160.11亩,直播建园1120亩),枣园160亩,两用地45亩,果园250.88亩。
1.综合防治主要措施及防治效果
(1)农业防治:冬灌面积5202.19亩,推广无根条田,3120亩,棉田总面积62%。
(2)化学防治:
拌种:棉种采用种衣剂进行包色,包衣面积达100%。化学除草面积9354.04亩次。其中播前施田补土封闭面积4746.31亩,结合棉田灌水滴灌面积4746.31亩。
全年棉苗期喷施保护第三次,其中4月28日一次,5月7日一次,5月16日一次。无头棉控制在3%以下。
(3)棉铃虫的防治:
第一代,棉铃虫发蛾高峰期在5月26-28日,大田平均卵量4.8粒,化防面积3228亩。
第二代,棉铃虫发蛾高峰期在6月22-7月1日,大田平均卵量28.8粒、化防面积4746.31亩。
第三代,棉铃虫发蛾高峰期在8月5日-6日大田平均卵量11.4粒、化防面积2986亩。
(4)棉蚜的防治:3月20日发动全连职工对自己的花卉、温室、大棚采用呋喃丹进行春季灭蚜工作。5月-7月化防面积2326亩。
(5)棉叶螨的防治:全连6月19-8月30日一直都是点片发生,今年的叶螨发生很严重,每个田号,每一条都有发生,主要采取点片挑治,后期釆用喷枪连续三次进行洗刷。使用克螨特等药剂,把叶螨控制在经济为害水平以下.(6)棉花枯黄萎病:我连于5月5日开始进行以预防为主采用中科棉抗、萎必克+天丰素、金绿康、土菌杀等药.500-800倍液进行三次喷雾,有效地控制了棉花的枯黄萎病的发生与蔓延。
2.其它措施
播种后三天内在棉田种植玉米诱集,种植面积4746.31亩。有效诱杀棉蛉成虫,起到了良好的捕杀效果。
第一代棉铃虫发生阶段,5月10日在棉田四周摆放杨树枝把4800把,第二代摆放杨树枝把6286把,第三代摆放杨树枝把4600把。安放高压汞灯4盏,截止8月20日全连共捕蛾124628头。
二.防治效果
通过点片挑治有效控制棉叶螨的蔓延危害,棉铃虫防治效果明显.棉蚜控制在点片阶段。
经调查棉铃害率平均为0.02%,棉蚜仅限于点片发生,基本上没有形成危害.黄枯萎病一直控制在有效范围之内,控制了它的蔓延。
三.今年植保工作的主要特点
1.领导重视,投入增加:
我连领导十分重视植保工作,始终把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是棉蚜、棉铃虫、棉叶螨、枯黄萎病防治工作放在今年棉花丰产丰收和各项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大会小会强调,增强干部职工综合植保意识。同时加大投入,今年共投入资金1200元。
2.组织落实,全民动员:
我连以连长为首的领导小组、团给我连配了一名技术员,形成了自上而下比较安全的植保机构。特别在棉蛉蛾高峰期技术员一天一调查,在关键时刻应广泛发动职工,全力以赴,歼灭害虫。
3.加强测报,强化各种防治措施:
我连设立了一个专人管理的测报点,做到有记录,每天上报不过夜对棉田进行定期普查,在严格掌握防治指标的前提下指导化防。严禁盲目化防不搞普遍防治,实行点片挑治或分区划片进行重点防治。对各项防治措施采取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定时、定效果,强化各种防治措施。
四、存在的问题:
1.职工的基本素质低,不懂得怎样科学的防治棉花的病虫害,盲目自以为事乱施药
2.连队缺少预测工具,对大田虫害防冶时间不太很准。
五、2011年植保工作计划和建议
1.继续抓好药剂拌种工作,提高拌种质量。
2.望团引进抗病的新品种。
3.望团建立一个中心测报站。
4提高连队植保员的业务水平。
5.积极加强调查研究,探寻新形式下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6.综合防治要规模化、规范化、统一化,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1.9.28
四十一团九连2011年植保工作总结
四十一团九连赵美文
关键词:植保专业化防治,现状,经验,对策
扬中市耕地面积0.67万hm2, 市辖五镇一区, 74个行政村, 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为小麦0.64万hm2、水稻0.69万hm2。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产品的广泛交流, 农业有害生物发生的种类越来越多、危害程度越来越重。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本市广大农民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在化学防治中滥用农药、违禁用药的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生态环境受到污染, 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围绕实施“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 扬中市狠抓植保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取得了一定成效, 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为本市农作物安全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1 植保专业化防治现状
多年来, 在全市各方面共同努力下, 植保专业化防治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从事植保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数量明显增加。据统计, 扬中市目前共成立含植保服务内容的并且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合作社20个, 比2010年新增12个;专业防治服务队88个 (每个行政村1~2个) 。拥有从业人员980人, 拥有机防器械669台, 其中背负式632台, 担架式喷雾器37台。二是防治模式不断完善。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由过去单一代治为主, 发展为多种形式并存。其中全程承包采取从种到收全过程的防控服务, 防治效果好, 防治成本低, 已逐步成为农民乐于接受的服务模式。油坊镇惠农植保专业合作社和新坝镇绿扬农业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是本市全程承包较好的合作社, 也成为扶持发展的重点。三是服务面积扩大。2011年实施稻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0.75万hm2, 覆盖率达57.6%, 其中全程承包面积0.12万hm2, 比2010年增加0.053万hm2。四是服务质量提升。防治效果比农民自防提升10~20百分点, 农药使用量明显减少。实施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田块比一般田块平均少打2~3次药, 节省农药成本20~30元、用工成本20~30元。五是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 杜绝了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假冒伪劣农药的使用,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明显减少,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据调查, 全市农药用量比2010年减少8.9%,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在95%以上。
2 主要成功经验
2.1 加强领导, 提供组织保障
为把专业化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市农委成立了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领导小组, 农委副主任任组长。同时成立技术指导小组, 实行目标管理, 层层签订协议, 明确职责, 分工到人。农委将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纳入对各镇区农服中心的考核内容, 包括防治组织的建立数量、规章制度、防治面积、防治效果等。各镇区农业服务中心均与专业化防治组织签订了相关责任协议。
2.2 广泛宣传, 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现场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使有关部门和群众充分认识到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建设和统防统治工作对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011年4月底, 在春播培训班上, 市植保站做了进一步动员, 讲解了扬中市2011年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意见。
2.3 狠抓工作重点, 以点带面
2011年扬中市水稻高产创建整体推进, 全市6个万亩示范片全部实行专业化防治, 18个千亩展示方全部实行全程承包专业化防治, 并建立服务台帐和考核评价体系, 进一步加强服务组织的作业考核, 不断提高统防统治工作水平。通过典型引路, 周边农户也慢慢开始接受这种模式, 为今后本市进一步推广专业化防治奠定了基础。2.4强化技术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为切实提高统防统治水平, 组织各级农作物重大病虫应急防治专业队人员进行了防治技术、药械管理维修等知识培训。2011年10月中旬, 市农委组织全市各行政村农技员、相关植保专业合作组织病虫防治员、各农服中心从事植保专业的人员等共计100余人, 到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病虫专业化防治技术培训, 进一步强化了全市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工作能力, 保障了我市统防统治工作的正常运行。
2.5 加强技术服务, 强化技术支撑
植保站是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技术权威部门, 为合作组织提供技术服务是应尽的义务。为此植保部门通过会议、网络、发送情报、电话通知等形式及时将病虫防治信息传递到各级服务组织。另外, 市、镇两级农技人员与各个合作社都保持着密切联系, 病虫防治期间都能深入到专业防治队, 深入到田头现场指导。
2.6 加强督促检查, 确保工作成效
市农委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督查, 重点督查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示范区建设等情况。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并下发检查通报, 表扬先进, 鞭策落后, 促进全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顺利开展。
3 存在的问题
3.1 技术要求高与队伍不稳定的矛盾
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对机防手要求较高, 但目前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加之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季节性强, 工作间隔时段大, 机防手不可能专业化而必须兼业, 所以机防手不仅年龄普遍偏大, 而且队伍极不稳定, 有时甚至雇请不到人。目前全市机防手年龄在60岁以上的占大多数, 且文化水平较低。
3.2 群众期望与效果评估的矛盾
农民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全程承包服务要求较高, 有时对防治指标的掌握不能理解, 稍有病虫危害便对防治效果不满意, 甚至由此产生矛盾纠纷。相反我们对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效果缺乏系统的评估指标, 无章可循。
3.3 农民期望被服务与防治组织不愿扩大服务的矛盾
由于专业化防治工作存在工作繁、风险大、效益低、聘用人员困难等问题, 一些防治组织搞专业化服务的积极性不高, 不愿继续扩大服务规模。
3.4 统防统治的高要求与管理不规范的矛盾
一些植保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行过程中, 自身管理不够规范, 如没有登记、没有办公场所、机构虚设、制度不完善、没有财务制度或设置财会人员、成员管理不规范、档案不完备、与农户服务未签协议等方面问题。
4 发展对策
植保部门在建立和完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建立中处在主导位置, 也可以说建立和完善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是植保部门新形势下的份内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在坚持市场化原则、农户自愿原则和因地制宜的基础上, 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4.1 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 合力推进
目前, 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上级部门高度重视, 政府要制定推进专业化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 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如购买植保机械补贴政策、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农药补贴、对开展好的服务组织进行奖励等。
4.2 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学习外地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先进经验、运行模式, 开阔视野, 不断完善专业化防治队伍组织形式和管理运行机制, 进一步提升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
4.3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通过现场推进、群众观摩、防效评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引导农民自觉自愿的参加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同时加强专业化组织的业务技术培训及思想素质教育, 提高专业化组织的服务水平。
4.4 规范运作机制
要完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管理制度,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建立健全各项章程制度。在充分尊重专业化服务组织者意愿的前提下、在科学合理测算的基础上, 规范收费标准和行为, 切实维护服务和被服务双方的利益。4.5以土地流转为契机, 扩大全程承包服务面积2012年市政府将土地流转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 可以以此为契机, 对流转出来的土地全面实施全程承包服务。
关键词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展望
中图分类号:S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3-030-3
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种植业大国,粮、棉、油、糖、菜、果和茶等主要作物面积和总产均居世界前列。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1]。同时,由于我国生态条件复杂、耕作制度多样,农业有害生物多发、频发、重发。因此,要想建设现代农业,确保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生态安全,革新理念,发展“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意义重大。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现阶段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存在问题[2]。探讨“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推广策略,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态安全提供借鉴。
1 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存在问题
笔者根据农业植保工作经验,加上对于众多农业植保参考文献的整理,对于现阶段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总体来讲,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存在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植保队伍弱化。我国全国范围内的植保队伍比较少,对于基层来讲更是少之又少,植保队伍弱化现象极为严重。第二,基层植保人员年龄老化,知识老化,补充新鲜“血液”不到位,易形成断层。第三植保部门职能错位。植保部门本应该进行病虫害监测以及新技术的开发,但是实际工作中,植保部门工作繁重,甚至还会安排一些计划生育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无关内容。第四,农民技术水平低。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3-5]。农民技术水平低,直接影响到我国植保工作开展质量与效益。
2 “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推广创新策略
2.1 提高认识,正确引导
几年来,我国农业结构逐渐进行着相应的调整,同时气候也是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各类农产品重大病虫害发生极为频繁。尤其是以蔬菜、水果、花卉为代表经济作物,病虫害呈现着一种逐渐加重的态势。这些有害生物以及有害病虫的存在,不仅仅影响到农产品的安全与质量,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产品生产与贸易,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加强我国有关农产品病虫害的防治,加大对于病虫害的防控力度,需要有关部门更加的重视。因此,植保部门需要加大对于农业产品生产以及重大病虫害的防控力度,将其上升为国家行为,纳入到我国政府管理与服务的范凑当中。
2.2 加强病虫监测预警
病虫监测预警,是做好现代农就业发展的必要环节,病虫监测预警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只有提高病虫监测预警的准确度,才可以使得我国现代农就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才可以使得农业病虫预防获得实效性进展。对于植保部门来讲,加强病虫监测预警是他们的重要职责,通过对于病虫监测进行预警,制定出完善的病虫监测预警策略,掌握病虫监测预警动态,这是植保部门的责职所在。一方面,植保部门需要加大对于病虫监测预警的宏观预防,加大对于病虫监测预警的宏观指导,尤其是对于关键环节以及关键部分,植保部门需要严加防范。另一方面,植保部门还需要建立病虫害防范示范区,加大对于新型病虫害预防技术的推行力度,引进先进病虫害技术,通过示范区的引用与实验,使得广大的农民可以自觉采用先进病虫害防技术。
2.3 加强植保队伍建设
植保队伍是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关键,毕竟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实施,主要是由植保队伍来执行和完成的。笔者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植保队伍建设最为薄弱的环节在于县乡两级,基层植保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已经成为事实。一般来讲,县乡两级植保站原则上需要配备十名以上的植保人员,同时加大对于检测人员的数量投入力度,加强病虫害技术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得他们可以更好的从事县乡病虫害宣传与预防工作。对于基层乡镇,当地植保部门还需要配备专业植保人员,加强其技术指导与培训,做好对于病虫害的预防与宣传管理。
2.4 强化新技术试验及推广
积极推广新型技术,也是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要举措,尤其是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与支持,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对于经费预算人员的投入力度,使得我国各地区防灾减灾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开展。其中,推广新型技术,是现阶段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为此,各地区需要改变传统上的那种“有钱养兵、无力打仗”的现象,加大对于农业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新技术投入方式的多元化,加大植保信息网络基础投入,加大植保队伍体系,增加农民直接补贴,将对于农业病虫害防治新技术的投入作为目前我国植保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态发展大趋势下,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早已经成为必然。在实际的“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实施过程中,有关单位以及有关人员需要做到实事求是,从队伍建设、科技投入以及检测预防等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实施力度。我国在推进“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努力,但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深入研究现阶段“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推行问题,创新“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推行策略,是今后我国在“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推行方面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郑晓东. 以“公共植保、绿色植保”为理念 加快山西省植保专业化与机械化发展[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5):29-30.
[2] 肖晓华. 浅议公共植保与绿色植保[J]. 南方农业,2008,(1):75-77.
[3] 徐金汉,林宇玫,郑正,黄鹏. 构建绿色植保,促进生态文明[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2-25.
[4] 李密,谢中才,吴向海. 彭水县推广绿色植保和公共植保的对策[J]. 南方农业,2013,(7):26-28.
[5] 石风仙. 万全县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J]. 现代农村科技,2011,(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