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资料的管理要点有哪些?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资料的管理要点有哪些?(精选5篇)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资料的管理要点有哪些? 篇1

1、测量原始资料、原始观测数据和记事项目,必须严格按测量规定的内容及格式统一填写,现场记录清晰、完整,不得事后补记,记录手薄必须填列页次,注明日期、起止时间、地点、测量项目、观测者、记录者、天气情况及使用仪器等。

2、测量计算成果和图表,必须标注清楚,计算过程清晰并签署完备。未经复核、检算和签署不完备的测量资料不得使用。成果交接时需填写测量成果交接书,测量交接书必须填写工程名称、测量日期、交接时间、交接内容、交接单位,交接双方负责人签字。测量成果移交后,接受单位需对成果资料和现场桩点进行复测核对,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以便及时处理,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资料的管理要点有哪些? 篇2

关键词:施工阶段,测量,要点

建筑工程施工的测量工作不仅是工程建设的基础, 而且在某些方面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问题。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从适应现代化城市环境需求来考虑, 在建筑设计中既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又要注重建筑外观造型, 许多外观造型复杂及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物应运而生, 在这些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测量工作尤为显得重要。测量方案是否合理, 测量数据是否准确可靠, 测量人员专业水平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程及质量。

下面结合工作实践着重谈一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测量工作:

1 施工控制网 (建筑方格网) 测量工作要点

建筑施工控制测量的任务首先是建立施工控制网, 一般情况下, 在新建的大中型建筑场地上, 施工控制网一般布置成正方形或矩形的格网 (称建筑方格网) , 对于扩建工程或改建工程, 当建立方格网有困难时, 可采用导线网作为施工控制网。建筑施工通常采用建筑坐标系 (亦称施工坐标系) 。其坐标轴与建筑主轴线相一致或平行, 便于设计和施工放样。

1.1 建筑方格网的布置要根据建筑设计总平面图上各建筑物和构筑物布设, 并结合现场的地形情况拟定。

1.2 方格网布置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布设在整个场地的中部, 并与总平面上所设计的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相平行;方格网的转折角应严格成90度;方格网的边长的相对精度视工程要求而定, 一般为1/10000~1/20000;控制点用桩的位置应选在不受施工影响并能长期保存处, 并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主轴线的定位是根据测量控制点来测设的。因此, 首先应将主轴线点的坐标换算成测量坐标, 依据附近的测量控制点, 在适当的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通过调整来定出主轴线, 以进行复核、对照。在主轴线测定以后, 可详细测设复核方格网。复核方法:根据主轴线四个端点通过交会定出方格四个角点 (用混凝土桩标定) , 以上述构成“田”字形的各个格点作为基本点, 再以基本点为基础, 按角度交会方法或导线测量方法测设复核方格网中所有各点 (用木桩或混凝土桩标定) 。

施工控制网 (建筑方格网) 是一个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因此, 不能简单沿用施工单位布设施工控制网的顺序。只有这样, 才能发现施工单位布设施工控制网存在的偏差和错误, 并及时纠正。同时, 工程测量要参照《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严格对测量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校定情况、测量数据的精度情况进行核查, 使其符合规范要求。

2 建筑施工测量工作要点

对于建筑施工测量, 首先是建筑物轴线测设, 一般应根据总平面图上所给出的建筑物设计位置进行定位, 也就是把建筑物的墙轴线交点标定在地面上, 然后再根据这些交点进行详细放样, 建筑物轴线的测设主要有根据规划道路红线测设建筑物轴线和根据已有建筑物关系测设建筑物轴线两种方法。

2.1 根据规划道路红线测设的建筑物轴线:

首先, 审查核实新建筑物的设计位置与红线关系是否得到城市规划部门的批准;检查核实规划部门提供的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的关系以及平面控制坐标的准确性;检查设计总平面图坐标数据的准确性。然后, 根据规划红线复核施工单位测设的主轴线, 并要求施工单位在轴线的延长线上打制桩, 以便在开挖基槽后作为恢复轴线的依据。

2.2 根据已有建筑物关系测设的建筑物轴线:

首先检查核实设计总平面图上新建筑物的设计位置与已有建筑位置的关系, 及坐标数据的准确性。然后, 根据已有的建筑物可采用延长直线性、直角坐标法、平行线法来复核施工单位测设的主轴线。

建筑物的主轴线测好后, 应进一步详细复核测设建筑物各轴线的交点位置 (中心桩) , 测设时, 应检查复核房屋轴线距离 (误差不得超过1/2000) 。

在多层楼房施工中, 控制桩也是向上投测轴线的依据, 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布设的控制桩钉在槽外2~4m的地方。如系多层建筑物, 为了便于向上引点, 可设在较远的地方, 如附近有固定建筑物, 最好把轴线投到建筑物上。

建筑施工测量中, 基础施工测量是一个重要环节, 主要工作有基槽挖土的放线和抄平、基础施工的放线和抄平。对于基槽挖土, 主要控制基槽开挖深度, 一般可在基槽挖到一定深度后, 用水准仪在壁上每隔2~3m和拐角处设置一些水平的小木桩 (平水桩:标高误差控制±10mm) , 这些木桩可作为清理槽底和铺设垫层的依据, 待土方挖完后, 再根据控制桩复核基槽宽度和标高, 合格后, 可允许施工单位进行垫层施工。基础施工在轴线投设时, 如建筑物精度要求较高, 应用经纬仪投点, 再按设计尺寸要求进行复核, 标高可直接在模板定出标高控制线。

对于高层建筑, 在施工测量中, 由于地面施工部分测量精度要求较高, 高层施工部分场地较小, 测量工作条件受到限制, 并且容易受到施工干扰, 因此, 应着重注意施工测量的方法是否有针对性及符合规范要求和所用的仪器是否适用、匹配。

高层建筑的平面控制网布设于地坪层 (底层) , 其形式一般为一个矩形或若干个矩形, 且布设于建筑物内部, 以便逐层向上投影, 控制各层的细部 (墙、柱、电梯井筒、楼梯等) 的施工放样。平面控制点一般为埋设于地坪层地面混凝土上面的一块小铁板, 上面划十字线, 交点上冲一小孔, 代表点位中心。平面控制点点位的选择应与建筑物的结构相适应, 具体要点:矩形控制网的各边应与建筑轴线相平行;建筑物内部的细部结构 (主要是柱和承重墙) 不妨碍控制点之间的通视;控制点向上层作垂直投影时, 要在各层楼板上设置垂准孔, 因此, 通过控制点的铅垂方向应避开横粱和楼板中的主钢筋。然后对平面控制网进行检查、复核并测设, 精度控制:平面控制点之间的距离测量精度不应低于1/10000, 矩形角度测设的误差不应大于±10"。同时, 要求施工单位注意控制点在结构和外墙 (包括幕墙) 施工期间妥善保护。

高层建筑施工的高程控制网为建筑场地内的一组水准点。待建筑物基础和地坪层建造完成后, 在墙上或柱上从水准点测设“一米标高线” (标高为十1.000m) 或“半米标高线” (标高为十0.500m) , 作为向上各层测设设计高程之用。建筑场地内的一组水准点数量 (不少于3个) , 然后复核测设“一米标高线”或“半米标高线”是否符合要求。

高层建筑结构细部 (外墙、承重墙、立柱、电梯并筒、粱、楼板、楼梯等及各种预埋件) 测设很重要, 特别是复杂的平面结构, 一般对每层建筑结构细部可根据平面控制点用经纬仪和钢卷尺极坐标法、距离会交法、直角坐标法等复核测设其平面位置, 根据一米标高线用水准仪复核测设其标高。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资料的管理要点有哪些? 篇3

交接桩后未及时进行贯通测量,对定测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不清楚,不能及时发现线路控制桩和路基中线、工程测量误差超限不闭合的现象,盲目采用不合格的线路及高程控制桩,导致出现重大测量事故的发生,

故施工前对主要桩橛点如直线转点(ZD)、交点(JD)、曲线主点、有关控制点、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等进行转向角测量、直线转点测量、曲线控制桩测量和线路水准测量以恢复定测桩点和检查定测质量,

若桩点有丢失和损坏,则应予以恢复;若复测与定测成果的误差在容许范围之内,则以定测成果为准;若超出容许范围,则应多方查找原因,确实证明定测资料错误或桩点位移时,方可采用复测成果。

在施工复测中要增加或移设的水准点,增测的横断面等工作,一律按新线勘测的要求进行。由于施工阶段对土石方数量计算的要求比定测时要准确,所以横断面要测得密些,其间隔应根据地形情况和控制土石方数量需要的精度而定,一般平坦地区每50m一个;而在起伏大的地区,应不大于20 m一个,同时中线上的里程桩也应加密。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资料的管理要点有哪些? 篇4

1.模板选型及配置数量:以表格形式列出模板采用的材料;各部位模板材料、支撑系统材料和规格、各种材料的一次性投入量、脱模剂种类,

2.模板设计: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

能够保证工程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对位置正确,构造简单,拆除方便,便于钢筋的绑扎和连接,符合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的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资料的管理要点有哪些? 篇5

1、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内存在的各种障碍物,如建筑物、道路、沟渠、管线、防空洞、旧基础、坟墓、树木等,凡影响施工的均应拆除、清理或迁移,并在施工前妥善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2、大型土方和开挖较深的基坑工程,施工前要认真研究整个施工区域和施工场地内的工程地质和水文资料、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质量和分布状况、挖土和弃土要求、施工环境及气候条件等,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严禁盲目施工。

3、山区施工,应事先了解当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等,如因土石方施工可能产生滑坡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在陡峻山坡脚下施工,应事先检查山坡坡面情况,如有危岩、孤石、崩塌体、古滑坡体等不稳定迹象时,应妥善处理后,才能施工。

4、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桥梁和卸车设备等,应事先做好检查和必要的加宽、加固工作。开工前应做好施工场地内机械运行的道路,开辟适当的工作面,以利安全施工。

5、土方开挖前,应会同有关单位对附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进行检查和鉴定,对可能受开挖和降水影响的邻近建(构)筑物、管线,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在整个施工期间,加强监测其沉降和位移、开裂等情况,发现问题应与设计或建设单位协商采取防护措施,并及时处理。

相邻基坑深浅不等时,一般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否则应分析后施工的深坑对先施工的浅坑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6、基坑开挖工程应验算边坡或基坑的稳定性,并注意由于土体内应力场变化和淤泥土的塑性流动而导致周围土体向基坑开挖方向位移,使基坑邻近建筑物等产生相应的位移和下沉。验算时应考虑地面堆载、地表积水和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等不利因素,决定是否需要支护,选择合理的支护形式,

在基坑开挖期间应加强监测。

7、在饱和粘性土、粉土的施工现场不得边打桩边开挖基坑,应待桩全部打完并间歇一段时间后再开挖,以免影响边坡或基坑的稳定性并应防止开挖基坑可能引起的基坑内外的桩产生过大位移、倾斜或断裂。

8、基坑开挖后应及时修筑基础,不得长期暴露。基础施工完毕,应抓紧基坑的回填工作。回填基坑时,必须事先清除基坑中不符合回填要求的杂物。在相对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进行,并且分层夯实。

9、基坑开挖深度超过9m(或地下室超过二层),或深度虽未超过9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时,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测,施工方案必须由单位总工程师审定,报企业上一级主管

10、基坑深度超过14m、地下室为三层或三层以上,地质条件和周围特别复杂及工程影响重大时,有关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要协同建设单位组织评审后,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11、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项目,防止挖方超挖或铺填超厚。施工现场应根据需要安设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红灯警示。

12、土方工程、基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有文物、古迹遗址或化石等,应立即保护现场和报请有关部门处理。

13、挖土方前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不能在危险岩石或建筑物下面进行作业。

14、人工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保持2~3m,并应自上而下挖掘,严禁采用掏洞的挖掘操作方法。

15、上下坑沟应先挖好阶梯或设木梯,不应踩踏土壁及其支撑上下。

16、用挖土机施工时,挖土机的工作范围内,不得有人进行其他工作,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大于l0rn,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17、基坑开挖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塌落现象,要及时进行支撑或改缓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边坡的变化。

18、机械挖土,多台阶同时开挖土方时,应验算边坡的稳定,根据规定和验算确定挖土机离边坡的安全距离。

上一篇:CNG加气站的建设工艺流程下一篇:徐州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