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电子课件

2025-0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机化学电子课件(共8篇)

有机化学电子课件 篇1

培校初中部

周玥

摘 要: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还有不弊端,如:与传统教学难以完全融合,缺乏交互性,内容缺乏灵活性等。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拥有很多传统的多媒体系统不具有的功能,它便于灵活高效地实施教学过程,便于化学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和保存等,从而显著提高初中生化学堂效率。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传统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效果

化学学科本身具有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图片、视频,实验演示等多媒体信息量大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要运用一定的媒体技术来向学生呈现、传递教学内容和信息甚至组织教学活动,以丰富学生感知,增强教学效果。近年来,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呈现教学信息的主流技术是多媒体课件。然而,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却有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学校的课堂教学迫切地需要一种能集黑板和多媒体之长的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正好能实现这一目标。《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从校校通到班班通》的结论中进一步指出:课堂面授教学信息化需要特殊综合技术,电子交互白板正是这种解决方案,它定将成为课堂教学信息化的首选,并将很快发展成为课堂信息化教学的主流技术。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简介

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是指包含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计算机系统和投影设备等基本组件,以计算机软硬件为核心,以大尺寸交互显示界面为特色的一种媒体组合。其中,硬件系统的核心组件由白板(ACTIVboard)、投影机(Projector)、计算机(Computer)和感应笔(E-Pen,又称白板笔、鼠标笔)组成。交互白板是系统的主体,它既是感应笔书写与操作的界面,又是计算机的显示器和投影器的幕布,感应笔具有书写笔和计算机鼠标的双重功能。笔尖可以在白板上书写,同时笔尖相当于鼠标左键,可以单击和双击,笔筒上的按钮相当于鼠标右键。计算机显示屏上的内容可以通过投影机投射到白板上。当感应笔在白板上书写或操作时,通过电磁感应以及白板与计算机之间的馈线将数字信息输送到计算机中,并迅速(以人眼难以区分的快捷速度)通过投影机投射到白板上呈现出来,从而实现交互白板的各类基本操作。此外,软件系统是交互白板系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具备支持以上基本的白板操作和功能之外,一般还配备了多种扩展组件以完成一些辅助功能。

一、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存在的不足

1.传统的多媒体课件缺乏交互性,不便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在屏幕前讲授时不能对投影在大屏幕上的内容有任何控制,只能回到主控台前对计算机进行操作把幻灯讲稿翻至下一页,因此,要么教师不时地在屏幕和主控台之间跑来跑去,分散学生注意力,要么始终端坐在主控台前操作计算机,影响教师身体语言的发挥和与学生的充分交流。教师只能是“鼠标的点击者”,学生也只好“录音机”。常常是教师在上面点的手忙脚乱,学生在下面“录”的昏昏欲睡。

2.内容缺乏灵活性

大屏幕投影系统只能演示预设的内容、课件一经设计完成,教师授课时就不能针对学生情况灵活、随机地编辑加工或增减,当教学中有新的教机出现,学生有新的问题出现,就不能更改,不能充分引进更丰富多样的信息,这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教师使用黑板时那种伸缩自如、尽情发挥的感觉丧失殆尽,很多教师都感觉自己成了机器的奴隶。是机器在教学,而不是自己在教学。3.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困难 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对于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信息出现的先后顺序和排版都要预先考虑周全和设计到位,所以,一个课件的制作周期很长,耗时耗力,与日常紧锣密鼓的教学工作是相矛盾的。很多教师为了完成课件而不能很好地专研教材和安排教学,反而得不偿失。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方面的具体表现

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便于灵活高效地实施教学过程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能非常灵活地实施教学过程,它比普通的电子白板增加了好多实用的功能,并且这些功能是一般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所不具备的。

(1)局部放大功能

因为一般的黑板、屏幕、白板都不是特别大,如班级学生比较多,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坐在后边的学生看不清楚,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可以很方便地拿感应笔在所需放大的部位圈划,这一部分内容就放大了。

(2)存储功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一大突出特点,即板书内容可以被存储下来。写画在白板上的任何文字、图形或插入的任何图片都可以被保存至硬盘或移动存储设备,提供给下节课、下半年或在其他班级使用,或者与其他教师共享;也可以用电子格式或打印出来以印刷品方式分发给学生,供课后温习或作为复习资料。

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帮助学生课后实现知识的准确再认。(3)探照灯功能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探照灯功能,能使重点、难点非常突出显现,初中的生物教学主要是针对七、八年级的中学生,他们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但同时他们又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除了从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师个人魅力修养上着手以外,课堂上一些新奇的或突然出现的事物也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得他们的注意力能凝聚于课堂上,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效率的提高。

(4)编辑、批注功能

对于已经制作好的课件,教师可以在白板的批注模式下,对原有的课件进行控制和批注,甚至可以在一些视频文件上进行标注,展开详细地讲解,更好地引导学生抓住重要信息。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能即时方便灵活地引入多种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可对多媒体材料进行灵活地编辑组织、展示和控制。在视频的播放过程中,肯定需要做一定的讲解和文字的批注以完成教学。在以往的课前准备中,教师需要利用视频处理软件对所拍摄的视频进行文字的添加等处理,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难度。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教师可以随意的对视频画面进行批注等,所以,只需要对拍摄视频作简单的剪辑或不加处理就可直接用于课堂教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体统使得数字化资源的呈现更灵活,解决了过去在传统多媒体系统下,使用课件和幻灯片教学材料结构高度固化的问题,也使得教师省去了在课前准备时,花在技术难题上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效率。(5)回放功能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回放功能,可以对以前的操作过程进行任意多次回放,这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因为教学的时候一般老师都是讲一遍,但是有些难点、疑点对于有的学生讲一遍还不行,这就可以把这个过程多次回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是否需要再次学习,不但可以减轻教师工作量,又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6)绘图功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拥有丰富的各种几何图形和生物化学仪器图,便于实验设计和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比如,在生物实验教学环节中,需要在白板上画出生物实验需要的仪器的时候,由于操作简单,学生都很有兴趣,踊跃参与。学生获得了一个实践参与的机会,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媒体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策略也随着媒体技术的先进丰富而拥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2.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便于师生情感交流,促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

我们知道课堂教育是最丰富的人与人的交互方式发生的场所之一,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语言、手势、目光接触等方式来引导课程的进行。而目前的多媒体课堂教学却要求教师必须死板的坐在工作桌前面对计算机,使用键盘、鼠标等非人性化的方式来授课。很多教师反映他们不乐于接受这种授课形式,授课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中教师手中的一支白板感应笔可以完全实现鼠标对电脑的控制,由此打破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只能坐在电脑前使用鼠标的限制,给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使教学更加生动。学生在教学现场或是通过电视、电脑观看教师的教学时,再也不用忙于记笔记而无暇思考,可以专心听课与思考,加强了师生间思想的碰撞交流,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当授课完毕,与白板连接的电脑已自动记录下刚才教师所有的板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全部或部分板书的存储。然后将这些文件作为教学资源发布到校园网上或教师的网页,学生们就可以下载进行知识的反馈复习。在课堂中,师生情感和谐融洽正是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前提,也是课堂效率能够提高的有力保证之一。

3.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便于生物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和保存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授课完毕后,老师的话、视频、板书的内容、学生的发言等等,利用相应的软件都可以被系统自动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包含了课堂教学过程全貌的可重复利用的综合性文档,还可以提供给学生再次学习用。特别是生物学科中有许多探究实验,这些实验需要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有些学生设计的方案是很有价值的课堂动态资源,这些资源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用于教学。

四、结束语

交互式电子白板既没有抛弃黑板与粉笔的模式,又把传统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单调的黑板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世界,将不能书写、编辑和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操作的投影屏幕变成了能书写、能绘画、能与计算机实现实时交互操作的智能界面,创造了一个既是低结构化的又能方便地引入数字化信息资源、既有实时的人机交互又有充分的人人交互的优良的数字化、信息化教学环境,使信息技术与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了最优化的整合。

有机化学电子课件 篇2

关键词:远程教育,化学,兴趣,资源

化学是一门抽象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 学生学习兴趣不易培养, 学生化学素质也难取得突破。如何使抽象的化学教学形象化,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化学素质, 成为初中化学老师经常研究的课题。我在几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使化学教学形象化,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远教课件, 以好奇心培养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怎样把学生不集中的注意力吸引到化学课堂上来?我在教学实践中,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远程教育资源, 为学生精心准备一些新颖、有趣, 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课件, 积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成为“乐知者”, 使学生从心里头想学、爱学,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如讲《碳的化学性质》时, 我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将课本中“古画”制作为动画大印课件, 上课时展示, 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顺利地引入新课。

二、充分运用远教课件, 巧设教学悬念诱发兴趣

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时的焦虑心理, 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 巧设悬念,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 我首先通过远程教育网络, 向学生播放了《化学与人类文明》这一视频课件, 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 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 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 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 我让学生先看书, 然后播放自己制作的课件, 让学生根据课文找出课件中错误的地方。通过反复播放、反复查找, 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而且使学生了解了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容易发生的错误。这样, 我在正式教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 学生轻而易举就掌握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三、充分运用远教课件, 变抽象为形象, 吸引学生兴趣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 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变抽象为形象, 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 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理解化学原理,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如:在讲“离子的形成”时, 通过动画课件模拟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及电子得失的特点。这样, 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 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 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吸引学生的兴趣。

四、充分运用远教课件, 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兴趣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如何让学生乐于实验, 做好实验, 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在常规的教学中, 教师通常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 去发现规律, 掌握知识。然而, 这种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兴趣。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观看课件, 激发学生好奇心, 再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亲自动手, 使学生产生了实验的浓厚兴趣。在讲“氧气的化学性质”时, 我将教学分成三步:1.播放课件, 让学生认真观看铁、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视觉冲击, 让学生产生好奇心。2.师生探索:学生带着好奇心自己看书, 提出问题, 带着疑问听老师讲解, 使学生产生模糊认识, 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3.学生带着疑问再次观看由自己制作的有操作性错误的课件, 让学生找茬, 学生通过观看, 大都能找到实验中的错误现象。通过上述三个步骤, 学生基本从感性上掌握了氧气的化学性质, 这时, 再让学生到实验室亲自动手做实验, 变感性为理性, 变抽象为形象, 加深了印象, 掌握了知识, 培养了兴趣。

五、充分运用远教课件, 拓宽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从听觉获取的知识能够记忆15%, 从视觉获取的知识能够记忆25%, 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手段就能够记忆65%。远程教育网络课件资源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影视于一体, 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粉笔+黑板”的模式, 实现了“交互式”的互动教学, 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表演性、观赏性和趣味性。譬如在介绍环境污染时, 我借助多媒体技术, 链接到Internet上的相关网站, 将“白色污染”、“赤潮”、“蓝藻”、“水华现象”的现状、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以及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治、治理等都可以播放出来, 强化学生“保护自然、爱护环境从自己做起”的信念, 了解了相关知识, 拓宽了学生知识范围, 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可谓是一举多得。

有机化学电子课件 篇3

关键词:CAI;有机化学实验;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4—0265—02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最具代表性的产物。由于它具有交互性、集成性和自适应性的特点,越来越多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编制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机化学实验是高等农林、牧、水产院校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实验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物质的有机化学性质以及这些有机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由于实验内容广泛,涉及理论知识多,所以应采用更加生动、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目前国内有机化学实验CAI课件虽然已公开发行出版[1],但受到各高校实际情况及开设的有机化学实验项目不同的影响,而难以推广,且这方面的交流有限。为此我们开发了部分有机化学实验辅助教学课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计算机辅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将计算机所具有的特殊功能用于教学的一种教学形态,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传递教学过程中的教学信息,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计算机直接介入教学过程,并承担教学中某些环节的任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减轻师生负担的目的。考虑到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尤其是有机化学实验是一个涉及内容广,仪器类型较多的一门化学实验课程,实验课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还仅仅是辅助教学。我们开发课件时必须认真考虑实验教学中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开发课件,以及课件在实际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要将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验预习,讲解过程、重点提示及回顾和模拟实验等方面发挥优势,使学生能更加有效地学习,并使课件具有鲜明的互动特点,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将计算机与实验设备相结合,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深入到实验操作训练过程中去。

二、常用工具在制作课件中的作用

我们利用流行的数码产品如数码相机和录音笔,收集和制作丰富的素材,并利用常用的软件合成素材,制作适合实验教学实际的课件。

1.数码产品获得丰富的素材。有机化学实验涉及很多不同型号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可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并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到电脑中,再进行后期制作。我们用数码照相机拍摄可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侧面将仪器拍摄清晰,同时我们可以应用图形处理软件进行后期制作。我们还可以将实验过程的关键步骤用数码照相机抓拍下来,以便放人课件中进行重点讲解和规范实验操作。同时可以用数码录音笔录下提示和重点步骤的讲解,并将其融合进课件,以实现网络化、远程化的目的。

2.软件合成课件。PowerPoint是一个功能强大、普及的软件,它使用起来简单方便,又具有强大的演示功能,非常适合于各种用途的演示需求,利用PowerPoint可以制作出包含多种媒体的课堂演示文稿[2]。由于PowerPoint对多种文件格式都支持,因此,在素材的准备中我们可以应用多种软件。课件中的多媒体素材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主要由以下工具实现:(1)用Photoshop制作背景图,保存为.bmp或.jpg格式,形成舒适的课堂授课界面。(2)用字处理软件Word2003编辑文本、公式、表格,保存为.RTF格式,导人PowerPoint。(3)视频部分演示基本操作过程,同时伴随音频说明。该视频是采用摄像机拍摄教师演示的基本操作,然后采用视频采集卡,转化成MPV文件,刻录成光盘。最后进行配音并有文字说明。(4)音乐的运用,适当的音乐背景既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可以烘托讲解的内容。 PPT 给我们提供了添加音乐的功能,用“动作设置”中的“播放声音”功能可以把音乐链接到PPT 中,可以选择整个PPT 播放过程都有背景音乐,也可以选择某一段有背景音乐。 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课件中每个实验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实际操作演示,思考题。我们根据有机化学实验的特殊要求,将丰富的素材溶入课件,可以使实验课件模拟实验过程,让同学们反复熟悉和操作有机化学实验的难点和重点,使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提高实验学习的兴趣并进行生动的预习。

三、计算机辅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体会

我们应用以上方法制作《有机化学实验》中的一部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课件,已成功的应用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际,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对于《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这个实验,以往老师要从原理讲起,还要手把手的教学生安装实验仪器装置,特别是最后一步升华要求学生操作非常细心,否则难以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一些要领学生难于掌握,每次实验老师很累,学生学习效率却很低。我们制作了相关课件,生动的反映了从使用提取器回流提取到最后升华全部实验过程。在进行讲解时,可将整个流程形象的放给学生们看,也可以在实验室开放时间让同学们预习,不需要老师演示。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实验一次成功率,同时极大提高了学生们学习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体现了开放式、讨论式、互动式和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教学、照单投料的陈旧教学模式为主动、生动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制作的课件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

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课件开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探索过程中发现计算机辅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优点和取得的良好效果,感到了莫大的欣慰和丰收的喜悦,这也将激励我们不断地在教学改革中有所突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志军.物理化学实验CAI课件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42-44.

[2]茅育青.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6):3O-32.

Study of Making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CAI Courseware

and Its Effect in Teaching

TANG Fu-jun,SUN Tai-fan,WANG Ya-fei

(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 Daqing 163319,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general designing procedure and techniques of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courseware are introduced briefly. It also discusses that the manifesting forms and methods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and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opening, debating, interacting, individual forms. The multimedia courseware fully manoeuvres students’enthusiasm to study on theirown. It turns the passive and conventional teaching forms into active and vivid teaching forms. It cultivates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e ability.

天津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篇4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组成及在人体内的变化和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2、了解维生素对生命活动的独特功能和主要的食物来源

能力目标: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育目标:初步认识一种研究复杂事物的简易方法—模型法

教学方法: 阅读、实验、讲解法

教学媒体: 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 8~1食物中的有机物

名词解释:

1、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物。

2、无机化合物:除有机物以外的其他化合物。

3、人体所摄入的主要物质:空气、水、食盐、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

一、糖类:(碳水化合物)

1、种类:

蔗 糖:(C12H22O11)

葡萄糖:(C6H12O6)

淀 粉: [(C6H10O5)n]

2、淀粉的检验:(实验探究)

分别向面包、米饭、土豆片、苹果上滴加几滴碘水。

现象:以上几种物品都呈现蓝色

3、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

4、转化:

淀粉 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和热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缓慢氧化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二、油脂:

油;(液体)花生油、豆油

脂肪:(固体)猪油、奶油

脂肪在人体中氧化,放出能量,多余的脂肪在体内储存起来。

学生阅读:

1、P50成人每天脂肪的摄入量;

2、根据成人每天脂肪的摄入量计算产生的热量。

三、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帮助人体生长和修补破损组织所需要的主要物质。

蛋白质在人体中的反应过程:

蛋白酶和水 重新组合蛋白质 氨基酸 新的蛋白质

二氧化碳、水和尿素

学生阅读:P51多识一点

四、维生素

1、作用:调节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保持身体健康。

2、种类和功能: 维生素A:保护视力

维生素C:保护皮肤和牙龈

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

五、纤维素: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微量物质

教学反思:

布置作业:

1、目标:P54

有机化学电子课件 篇5

(1)打开电子白板软件,点击工具栏菜单的“开始选项卡”(即第1个选项卡)中的返回按钮切换至桌面模式;

(2)在桌面模式下,打开准备转换的PPT课件;

(3)在该PPT工具栏中点击“幻灯片放映”,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设置放映方式”,将“幻灯片放映分辨率”修改成1024*768;

(4)将该PPT课件设置成全屏播放:在“幻灯片放映”中点击“观看放映”,或者按电脑键盘快捷键F5;

(5)点击桌面工具栏中的返回按钮切换至白板模式,在“页面选项卡”(即第2个选项卡)中点击新建页面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新建屏幕页”,PPT课件当前播放的页面内容即成功转换成HHT的课件内容;

有机化学电子课件 篇6

2、 把ppt打开。

3、 切换到电子白板在“页面”中点选“屏幕批注”。

4、 这时电子白板的页面变成屏幕页面显示为ppt没有全屏的页面,此时点击ppt的“幻灯片放映”中“观看放映”。

5、 此时屏幕的右下角出现一个ppt放映的浮动标签,点击“向后翻”。一直点到ppt结束。

6、 结束后出现提示“是否要在ppt文件中嵌入笔迹?”选是或否无所谓。此时ppt的所有页面都转换成电子白板的页面啦。

7、 然后在“文件”中“保存”就成为电子白板课件啦。

此方法,最重要的步骤是第四五步骤。此方法,有一个缺点是声音不能收录即没有声音。

【拓展延伸】

PPT课件如何转换成电子白板课件?

1、 在电脑状态下,打开一个PPT文件。

2、 PPT文件打开后,选择放映方式,在PPT上方的工具栏中找到“幻灯片放映”→观看放映,让电脑全屏播放PPT文件。

3、 提起智能笔架上的笔,白板下方出现一行工具栏。

这时可以进行书写批注,选择笔、笔的颜色、笔宽、漫游、插入图形、索引页等功能。

a. 翻页:就点击当前页面上左上角的翻页图标;

b. 漫游:如果书写空间不够,可以使用漫游,这样就可以在页面旁进行更多的书写批注。

c. 浏览图片:点击“插图” ―浏览图片―在图库对话框,点击搜索―找到文件的位置―点击要浏览的图片―拖动;

d. 插入音视频:点击“插图”-插入音视频-在对话框中找到文件的位置-点击要插入的音视频文件-在板面上拖动;

(不要图片或音视频时,使用橡皮擦,就可以将他们轻轻擦掉了。)

e. 索引页:我们在PPT文件上的修改能够在索引页中找到,原有的PPT文件在电脑状态下并没有被修改。

对多媒体电子课件教学的探讨 篇7

教师采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讲一天”的传统教学手段,具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但是,当今时尚采用课件教学手段却面临新的挑战。CAI课件教学是将教学内容:用声、像、文字、图表、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屏幕上进行知识传授的新的教学手段。

课件(包含幻灯片及CAI课件)是课件教学的前提条件,课堂教学是课件教学的一种实现方式。只有精心制作或精心修改选用的适合本门课的课件,使用时用心领会课件的教学宗旨,掌握课件内容中知识点、重点、疑点、难点,思路清晰地流畅表达出来,才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带来新的活力及独特的魅力[1]。

因此,课件的制作或选用十分重要,它是课件教学成功于否的前提,而在课堂上对课件的运筹帷幄的好坏,又是课件教学成功的关键。如同战场上作战一样,胜利的前提是装备优良的队伍,但还需要指挥得当,才能战而胜之,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 课件制作和选用的原则

1.1 恰当性(或适用性)

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风格等,其课件是不同的。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是不同的。依据本门课的内容、知识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基础知识综合诸多因素,又要反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科学地制作或选用课件。对于几句话能讲清的内容或黑板上一目了然的图形,或教学实物比课件上呈现更清晰等内容,就没必要用课件进行教学了。因此课件制作或选用,必须恰当,适合本门课教学。而且其内容的呈现要适当、适时、适量和适度,否则就会眼花缭乱,收效甚微。

1.2 有效性

课件的有效性是指使用课件教学时,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若教师操纵计算机十分熟悉,运用自如,可是课件本身呈现在屏幕内容杂乱无章,无重点,对比度不强,文字、图象不清晰,或是教材(电子版或纸质版教材)的搬家、翻版,不如学生自己看教材的效果,不如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课件有效性太差。俗话说,人巧还得家什妙,是一个道理[2]。

1.3 科学性

课件要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的培养,又要注意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参透,如疑问提出,解疑思维;建模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等等的参透。要体现学习知识的认识规律,激发、调动、发展学生独立思考。除此,还要体现本门课教学规律及学科的特点。科学地编制课件内容,图文并茂,精确的语言表达。

1.4 风格性(或称特色性)

课件制作或选用时,除考虑本门课诸多因素外,还要反映出教者的教学风格(或特色),是教者教学经验的体现,是教者教学的心得结晶。它反映出同一内容,教者不同,教学风格不同。不仅是课件外在美不同、色调不同更主要体现出教者问题展开思路不同,破解难点方法不同,典型案例不同,联系实际例子不同,启发问题切入点不同等等。同行一看,就知道这是那位同行的教案,反映出教者教学风格[3]。因此要制作或选用(别人课件可修改)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件,才能在课件教学操作顺手,运用自如。

1.5 创新性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教学中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在课件教学中,要及时充实科研最新成果内容;引导学生养成某种逆向思维习惯;介绍原课件中尚未写的或反映探索性、前沿性和跨学科的知识。课件中还应该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安排不同比例的习题课、辅导课,使教与学形成互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思考的意识。要让学生在感知、再现知识产生过程中,培养其科学的思维能力。不能把学生当成一个装载知识的“容器”,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在制作或选用课件时要体现出,不仅要教懂更要教会学生,不能传授给学生一堆死的、零散的知识。应教会学生对知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具有勇攀知识高峰,孜孜不倦求知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然要有一个过程,但在课件及课件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参透和追求。

2 课件与课件教学特点

2.1 课件类型上的特点

课件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幻灯片类,它没有动态图像。替代教学挂图的作用。另一类是CAI课件,而CAI课件又可以为本门课全部教学内容的呈现或局部内容的呈现的课件。在使用课件教学时,对于幻灯片类和反映全部教学内容的课件是连续使用。对于呈现局部内容课件,只是在讲课过程中,需要的时候才呈现其课件内容,只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时间。课件虽然也是知识的载体,但不同与教材(不论纸质或电子版教材),更不是电子版、纸质教材平移或翻版。它能呈现纸质知识载体呈现不了的内容如三维图像等。它要比电子版教材精炼,层次分明,具有纲领性的作用。能创设讲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课件是电子版教案

课件是依据教学内容、特点,及学生基础知识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制作或选用的电子版教案。不同于纸质版教案,纸质版教案是教师上课前写出的,距上课时间较近。而电子版教案——课件是早已将上课内容录制其中,距上课时间较远,具有超前的特点,它将教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为教师——课件——学生的教学模式。

课件能呈现纸质版教案呈现不了的内容,图文并茂。但它还具有与纸质版教案相同的结构内容,是教者教学心得、经验的结晶。

2.3 直观、形象、感染力强

课件能将复杂的插图,结构重叠的知识单元;用语言难于说清楚的内容;二维不能表达的图像,如血管中的血流,大脑纵横交错的神经,导体中的电子流,载流子的扩散,解析几何的立体图形,曲面体的微分与积分,工程图学中剖切面等等;纸质教案是不能直观、形象呈现出来的,而课件却能活灵活现、身临其境呈现出来。还能利用声、光、电、色、动画的相互配合,刺激人们的耳、眼及大脑两个半球,促其各个部位协同作用、积极思维,获得丰富的直观感性知识,扩大进入大脑的信息量,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课件创设的教学情境,可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如同工程上更形象地施工蓝图的作用,具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

2.4 欠互动、欠情感交流

采用课件教学,教者往往只顾屏幕上的内容,埋头操作课件的设备,无暇顾及学生的反应和接受知识情况,教者得不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若信息量过大,翻页过快,导致学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无暇思考知识内容,更谈不上记笔记,掌握重点内容。无法互动,没法交流。无法调节,不能控制讲课进度。

将教师教学主导地位,让位给“电脑”或屏幕,学生大部分时间面对屏幕上的图文,学生眼花缭乱,如同走马观花,收效甚微。但若采用自己制作的课件或选用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件,对课件理解深透,就会有时间互动,有办法交流情感,创造最佳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

3 应注意的事项

3.1 坚持认真备课

课件制作中或修改中,已经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认为利用课件教学就可以“轻松”“省劲”“精神不累”,并在屏幕上有内容显示,不怕“忘词”等等想法。因此就不去备课,只要不忘带U盘或光盘就行。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甚至不如黑板教学效果。

备课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只有熟悉每节课内容,了解学生,知己知彼,不打无准备的仗,才能百战百胜。无论采用什么样教学手段,教师备课是教学的关键程序、首要工作,课件教学也不例外。

通过备课:熟悉课件内容,掌握知识重点,疑点讲明,难点突破。教者对内容了如指掌,变课件知识为自己的知识。

通过备课:懂得课件内容如何展开,达到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引导学生同步思维。

通过备课:思索如何互动,在重点、难点内容上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

通过备课:提炼出精确恰当的语言、典型案例。

通过备课:了解学生基础知识,了解学生与本节课衔接的知识等等。

能否上好每节课,必须吃透课件,吃透教材,即认真备课。这是上好课的关键,新、老教师都如此。

3.2 坚持启发、互动

无论采用什么样教学手段,都必须坚持启发式为主的教学思想,只有采用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把知识学懂、学会;只有启发式教学,学生才能积极思考;只有启发式教学,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只有启发式教学,学生才能从被动学习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否则,会出现课件教学,虽手段现代,但学生是被动学习,穿新鞋走老路。教者坐在讲桌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或盯着大屏幕照本宣科,成为解说员和电脑操作员。成为新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

作为教者,讲授知识时,应深入浅出,条理分明地层层深入,不断提出知识的疑点,不断破解知识的疑点,不断提示和启发学生思考,还应留出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融会贯通。讲授时教者与学生的互动,是一种在教学动态过程中,闭环控制,达到预期效果的方式。是教者与学生面对面情感交流,取得“反馈信号”的检测环节,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句精炼的语言,一种体形动作,一个眼神,一种手势,一种微笑与学生的一种眼神的表现(如眼珠转动),一种面目呈现(如眉飞色舞),一种笑态,一举一动都是传递(检测)学者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认可与理解的反馈信号,都是教者教学闭环控制的效果的反映[5]。教学过程中不能互动的教学方式,易形成教者一言堂注入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注意力缺乏,厌烦情绪,状态低迷。

课件教学欲能互动,必须熟悉其内容,如高山流水,流畅地表达出来,才有时间扫视学生,才有机会去互动。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把学生兴味盎然地一步一步引入知识的胜境。

3.3 坚持精讲、多练

在教学中还要坚持精讲、多练,授之以情,教之以趣。课件教学既不能看屏幕照本宣科,也不能面面俱到。要讲到点子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明特点(或规律或结论)不能杂乱无章,不能教材怎么写,我就怎么讲。要备出知识点,备出思路,讲出条理,讲出逻辑,恰到好处,精其所精,以少胜多。语言流畅,语音清而亮,应该努力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件内容熟而又熟,语言精而又精。教者居高临下运用知识库中的“一桶水”,把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教者要“入情”、“入境”进入“角色”,情意激荡地步入课堂。只有教者讲得有趣,学生听得有味,学得才有劲。如一个工程实例能让学生思路活跃;一个故事能使学生学而忘返;一个比喻会使学生反复咏叹!胜过千言万语。这没有“十年功夫”能做得到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真正成为本门课匠才。

要多练,课件教学也不例外。只有通过多练,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知识。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方式,如数学、电路…学生不练是不能深入理解概念,究其内涵;学生不练不能将知识贯通,举一反三;不练不能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思考与创新。练也是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过程。练时也可采用与黑板教学配合。练要有目的,选题要典型,以点带面,触类旁通,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3.4 坚持站姿讲课

在教学每个环节中,教者的精力和情感的投入,永远与得到的收获和感悟成正比。课件教学需要坚持站姿讲课,因为课件教学,电脑柜的设置,要坐姿授课时,“铁柜屏风”不仅时常会遮挡教者的视野,很难全方位的注视到学生的情感反馈;还会把教者面部表情、肢体、手势遮挡住,阻断了学生对教者的注视,不利于师生间情感互动。而站姿讲课不仅有助于克服上述弊端,还可以提升教学的互动层次。教者对课件内容熟悉,对课件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站姿讲课是可以做得到的。站姿讲课虽然比坐姿讲课劳累一点,也是值得的。因为你是受学生、同行称赞的师者。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李艺.信息技术教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李艺.继承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李益民.关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3(1)

对物理化学实验课件的分析研究 篇8

关键词: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乙酸乙酯

中图分类号: G 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04-0047-03

一、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的简介

1.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的定义

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是适合于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课件,有别于经典的人工智能教学软件,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一个新方向。

这类课件中, 交互是指通过教师对计算机图形元素的操作以实现某一特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仿真是指尽量再现真实场景和现象;而智能性则是指对用户的操作路径进行跟踪,并具有做出相应反馈及评价的功能。有了这种及时的反馈,使学习的过程变成是一个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而交互仿真智能性教学课件正是桑代克这一“试误说”理论的诠释。

由此可见,交互智能性实验课件是指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这一境况,激发完成具有一定目的的实验课件的反应,由计算机根据用户的操作及时做出反馈,最终通过观察判断模拟的真实场景和过程,实现用户自身知识结构中某一知识点的意义建构。

2.化学动力学交互智能性实验的实现

交互智能性实验通过计算机营造出一种虚拟的实验环境氛围,可以逼真地模拟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整个过程。开启电源,调节仪器设备,连接电路,调节校零等等一系列动作与学生在实验室面对真实的仪器进行操作几乎一样,只不过原来用手直接完成的动作现在改为用手操作鼠标来实现,原来学生接受到的真实的触觉、视觉、听觉效果现在都转化成为了计算机屏幕上直观的图像。本文以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为例,来说明交互智能性实验在化学动力学方面的实现。

二、实验分析

1.实验结构

该实验涉及化学动力学中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其中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属于二级反应。同时在这个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较多,因此实验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经过分析,笔者将此实验的仪器装置分为三个部分。

2.实验过程的设计

(1)实验前期准备

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设计的其中一个宗旨是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实验的,因此在实验过程的设计中,笔者将学生在真实实验过程中无法接触到的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加入场景中,以便在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的同时增加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使得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对教学起到更好的辅助作用。

针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这一实验,笔者增加了两个场景——电极的选择和电极的活化。首先让学生了解电极的选择原则,即两种电极的测量范围不同,从而推导出本次实验应该选择铂黑电极进行实验。然后将选择好的电极进行活化,大约24小时。最后设置电导率仪上的电极常数为0.995。

(2)实验过程

首先将配置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等体积的水在25℃恒温十分钟后混合,测出G0的值。再将事先配置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和乙酸乙酯溶液,在25℃下恒温十分钟,然后将其等体积混合。同时计时,每两分钟读电导率仪上的数据一次,并记下数据。

(3)实验数据处理

运用实验原理,将采集到的数据画出Gt和G0-Gt/t的直线图,通过斜率求的反应速率常数k值。

3.实验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的解决

首先是在仪器构建上,二级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包括恒温槽和电导率仪两个常用仪器,根据真实实验中仪器的操作,事先做好隐形按钮,因均不涉及数据的传递,只要做好动画即可。通过按钮的控制实现交互性,同时由程序智能判断其操作到了哪一步。其部分代码将在下一个实验中详细叙述。

其次在交互智能性实验场景中有用鼠标来表现电导率仪和电极的连接操作,为了实现连接电线并非为直线,而是操作者鼠标经过的轨迹的再现,笔者设置了以下代码:

canvasAbove=attachMovie

("canvas_mc","can",2);

canvasAbove._alpha=50;

painting=createEmptyMovieClip("painting",1);

theBrush=new Object();

theBrush.onMouseDown=function(){

isPainting=true;

painting.moveTo(_xmouse,_ymouse);

painting.lineTo(_xmouse+1,_ymouse+1); }

theBrush.onMouseMove=function(){

if(isPainting){

painting.lineTo(_xmouse,_ymouse);}}

theBrush.onMouseUp=function(){

isPainting=false;}

Mouse.addListener(theBrush);

painting.onEnterFrame=function(){

ranWidth=Math.round(Math.random() * 10);

painting.lineStyle(3, 0x000000, 80,true, "none", "round");//线段设置}

鼠标在连接线路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连接错误,就设计了一按钮来清除场景中的所有线段,其部分代码如下:

clear_btn.onRelease=function(){

painting.clear();}

在结束连接线路的操作后,笔者采用Boolean函数判断是否结束此操作,部分代码如下:

theBrush.onMouseDown=function(){

isPainting=false;

//painting.moveTo(_xmouse,_ymouse);

//painting.lineTo(_xmouse+1,_ymouse+1);}

第三,通过hitTset()冲突代码来测试点击区域的影片剪辑在释放鼠标按钮时和另一影片剪辑的x和y坐标参数所标识的区域是否发生重叠或相交。在实现溶液混合的智能操作中,场景中包括多个影片剪辑,笔者采用冲突代码来实现其操作,控制每个影片剪辑的动画效果,如果区域重叠或相交,则其布尔值true,否则为fasle。其代码如下:

onClipEvent (mouseMove) {

if (_root.NYI.YBJ.hitTest(_root.CHA.NCBJ)) {

_root.NYI.gotoAndPlay(2);

_root.CHA.gotoAndPlay(21);}}//加乙酸乙酯溶液

三、交互智能性物理实验课件的优势

根据对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进程的调查知道,“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的实验过程较为复杂,在真实的实验过程中,学生按照讲义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这种“照方抓药”的实验教学方法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交互智能性物理化学实验课件采用动画课件的形式,模拟真实实验过程,让学生在反复操作课件的过程中了解实验原理和内容,掌握实验操作,将枯燥抽象的物理化学实验变成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预习或复习实验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实验,笔者还将实验的前期准备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新的实验课件形式对学生了解传统实验有着一定补充作用,对学生知识体系理解有一定的拓展作用。

四、结束语

交互智能物理化学实验课件是近年提出来的一个计算机辅助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全新的发展方向,它是对传统物化实验教学的补充,也是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的新生力量。

但目前能用交互智能实验课件来展示的物化实验还尚少,一是我们对这类新型课件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二是我们现掌握的开发制作这类课件的技术有限。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将会继续改进开发中的不足之处,制作出一批高质量的产品。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交互智能实验课件会对我国广大中小学化学教师教学有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尔康,徐维清,丘金恒物理化学实验[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M],1998.

[2]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实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M],1985.

[3]蔡显鄂,项一非,刘衍光.物理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1993.

[4]刘源,陈琰君,冉鸣.浅谈化学实验仿真教学课件的开发[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6):32-34.

[5]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26.

[6]任建华,冉鸣.全交互智能化化学课件及实现方法浅析[J].化学教学,2006,(9):47-49.

[7]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上一篇:建筑劳务人员合同范本下一篇:历届中考说明文初三高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