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总结

2024-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总结(共8篇)

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总结 篇1

XX年安全报告

为了不断加强医院安全管理,排查安全隐患,保障医疗质量管理、车辆安全、人员安全、防火、防盗、电梯安全,努力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就医环境。现将我院开展医疗完全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组织框架结构更加紧密,各委员会分工更明确,日常管理情况落实到位,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今年我院在完善诊疗制度,规范服务流程的同时,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切实加强医院管理,加大医疗安全监管力度,突出抓好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严格规范医疗行为,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

(一)成立了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

我院结合年检、医疗安全专项检查等活动,狠抓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有了明显提高。成立了“院级质控领导小组—质控专家组—科室质控小组”三级医疗质控体系,以组织查房、抽查运行病历、监控危重病例、参与科主任查房,追踪查阅病程记录,开展病案质量展评等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专人对核心制度的落实,运行病历、围手术期的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完善了医疗管理制度,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可操作性,落实岗位责任制,分工责任明确;医院岗位责任制的落实,保证了各项医疗活动的正常运行。

(二)成立了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进一步规范医院病案管理工作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病历管理。建立考核机制,每月对门诊处方、住院病历进行一次抽查评议活动,提高医院病案书写质量,保证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充分体现医疗病案在疾病诊疗、医学教育、预防保健以及法律事务处理方面的作用。加强病历书写考核,提高甲级病历率,减少和杜绝丙级病历。

(三)持续强化了医院感染管理

规范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

为使院感管理工作能够更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院感办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以及《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制定并修改了部分制度和工作流程,让各级各类医护人员在从事各项医疗活动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认真开展各项监测工作,采用监控指标管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四)加强临床药事管理,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一是建立和完善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职责明确、制度健全、记录完整,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是定期对院内临床用药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公示。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三是贯彻落实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规定,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及教育。四是建立有效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处理程序,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五)为进一步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成立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护理特色服务整体质量。着力建立有利于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护理事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激发广大护士爱岗敬业、争当先进的热情。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优质护理服务成果展示竞赛、护理安全知识竞赛、护士职业礼仪竞赛、护理理论知识竞赛、护理操作竞赛等,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

(六)加强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我院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科室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全面加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并能有效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对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进行了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七)加强医疗安全培训,强化医疗质量、服务和安全意识

开展全员医疗安全教育,提高了医疗安全意识。培训形式多样化、内容全面化。医务科将理论联系实际,抓好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以“三基三严”、“临床专业技术”培训为中心内容,结合我院的特点、薄弱环节、上级要求等进行培训。重点是核心制度、医疗文书书写、医患沟通、心肺复苏、疾病诊断、知情告知、安全医疗、等级医院评审、传染病、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等培训并考核。

加强急救工作,开展了临床急救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急救队伍建设,建

立了院前、院内急救体系;优化急救服务,加强院前、院内急救医疗服务的协调配合,确保急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制定了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的组织领导、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标准,明确人员配置要求,措施落实到位;对于重点部位、重点科室采取特殊管理和措施,保证全院的能够安全运转。

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例会,及时反馈,总结。每次检查后及时反馈科主任,病历检查及时反馈书写医师,每月检查的存在问题以季度书面总结报院长,在会上要求各位把科室存在问题提出大家讨论,提出整改方案,以持续改进。我院虽然在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与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二甲医院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二、人员安全、防火防盗

组织了固定安保队伍,每天固定时间进行安全检查,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帮助各科室立足规范化,突出责任制,对照消防安全要求。全面梳理、细致排查,全年无一例火情。

为充实安全工作队伍,对安保队伍进行了调整,同时对医院安全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加装监控探头10个,做到全院无死角。制定了全面的安保检查制度,从根源上解决不安全隐患。

三、电梯安全

规定了电梯作业人员职业行为规范,熟悉自己操作电梯的性能、原理、构

造,及时检查及报告电梯的事故隐患,出现故障问题及时关闭,避免病人使用。制定电梯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计划,并监督执行。全年无一例电梯运行制度。

四、车辆安全管理

驾驶员对所驾车辆做到日检三次(行驶前、行驶中、行驶后),严禁车辆带病出车,杜绝路上行驶时的安全隐患。制定了“车辆管理规定”,对驾驶员纪律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驾驶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及车辆技术操作规程,避免酒驾、私自驾车外出、不许私自外借车辆,停车后关好车门车窗,防止车辆出现失窃或破损。全年未发生一例交通事故。

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总结 篇2

1 手术分级管理体系的建立

1.1 依托于手术管理体系, 实行院、科两级管理构架

(1) 成立院级手术管理委员会, 作为院内实施手术管理的最高机构, 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 通过集体决策形成医院手术管理的原则和总体方针, 制定和通过手术管理的相关制度、评价标准及技术指南等文件, 对院内手术科室和麻醉科、手术室的运行、手术质量和技术水平以及手术所涉及的各个医疗环节的协调配合等进行监管和评估。委员会对医院的手术分级原则、医师手术权限授予原则、手术分级和医师手术权限管理制度都进行明确的规定, 并定期审查更新, 委托医疗质量控制部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2) 科室设立手术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科室手术管理责任人, 手术管理小组全面负责科室内手术管理工作;制定本科室手术分级标准, 提出本科室医师手术权限, 上报院级手术管理委员会审批, 并定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监督包括手术分级制度在内的各项手术管理制度的实施;调查和了解本科室对手术管理的需求、执行手术管理相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参与医院手术管理工作;组织科室内手术管理内容相关培训。

1.2 建立有专科特色的、与患者病情相结合的手术分级标准

(1) 手术分级原则: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将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及有创操作,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分为四级: (1) 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以及新开展的手术、残废性手术、科研项目的各种手术。 (2) 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3) 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4) 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普通常见的各种手术。

(2) 借鉴DRGs (诊断相关分组) 和病例分型的概念, 建立符合各专科实际情况的, 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并且涵盖手术名称、患者相关合并症情况、风险因素和手术方式的细化的手术分级数据库内容。

1.3 根据手术医师分级和权限原则, 结合医师手术质量评估结果为每位医师授予手术权限

(1) 我院根据医师专业技术水平任职资格和相关岗位工作年限确定手术医师分级原则: (1) 低年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 (含) 以内。 (2) 高年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 (3) 低年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工作3年 (含) 以内。 (4) 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工作3年以上。 (5) 低年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 (含) 以内。 (6) 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工作3年以上。 (7) 主任医师。

(2) 同时规定了各级医师授予手术权限的原则: (1) 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 可主持一级手术。 (2) 高年资住院医师:可主持一级手术。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 在上级医师临场指导下可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3) 主治医师:可主持二级手术。 (4) 高年资主治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 可主持三级手术。 (5) 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三级手术,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的手术。 (6) 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或根据实际情况可主持一般新技术、新项目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7) 主任医师:可主持四级手术以及新技术新项目手术。 (8) 新调入聘任的各级医师独立开展手术前, 按聘用职称降一级手术权限, 所在科室手术管理小组考核5~10例手术。 (9) 进修医师无论其职称如何, 均不得独立完成各类手术。 (10) 对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必须持证上岗的手术, 术者还必须是已获得相应专项手术的准入资格者。

2 手术分级和医师手术权限的申报、审批流程

(1) 各科室手术管理小组根据手术医师分级和权限原则, 结合对各位医师手术质量的评估情况, 确定每位手术医师的对应的手术分级以及具体的手术项目, 形成医师姓名与手术名称一一对应的医师手术权限。

(2) 科室手术管理小组制定初步手术分级和医师手术权限, 上报院级手术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根据各科室诊疗范围、医师技术档案信息和医院整体规划审核科室提出的手术分级和医师手术权限, 对于不同专科实施同种手术这种交叉现象, 委员会根据院内资源配置、学科发展方向和不同学科间专业技术水平的差别对不同专科间实施的同种手术的分级进行调整, 通过后作为年度手术分级和医师手术权限组织实施。

3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对手术分级和医师手术权限的实时管理

3.1 常规择期手术信息系统业务流程

首先由医师填写手术申请单, 系统调取医师技术档案内医师信息, 判断申请手术医师是否为医师手术权限范围内的医师, 如果是则调取手术分级信息, 判断是否为该医师手术权限内手术, 如果是则允许手术申请单执行, 发送至手术室, 安排手术, 见图1。

3.2 常规急诊手术业务流程

急诊手术权限原则上与常规择期手术权限一致, 科室根据常见急诊手术和本科室医师手术权限合理安排值班人员。遇超出值班医师手术权限的急诊手术, 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术后由科主任在病历中签字确认。

3.3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业务流程

尚未在院内开展的手术均被纳入新技术、新项目管理范围, 首先需要经过科室申报-新技术、新项目委员会分类审批-院内应用的步骤, 经批准在院内实施的新的手术项目方可进行手术分级并配套建立手术权限, 然后与其他手术同样进行日常的手术分级和医师手术权限管理。

4 手术分级管理的成效与体会

4.1 实现了手术准入的制度化、规范化, 从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手术质量和安全

手术分级管理的实施, 从制度上明确了各级各类医师的手术范围, 并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实时控制, 避免了不充分考虑所在医疗机构的综合诊疗水平、病人个体病情以及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 盲目追求实施高难度手术和高收费手术的情况, 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手术引起的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4.2 从制度上为培养年轻医师临床手术技能提供支持

动态的手术分级和医师手术权限调整, 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个别医师长期独揽、把持部分手术项目, 为年轻医师通过实践练习, 提升手术技巧, 循序渐进的掌握高难度手术铺垫了道路。

4.3 为外科科室绩效评估和外科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通过建立手术分级, 使得评价不同级别、年资医师的手术技术水平时, 更加具有可比性, 不仅可以通过实施手术的级别差距反映医师技术差距, 还可以在实施同级手术的医师间, 通过其手术质量指标评价其手术能力的高低。另外, 在不同专业的外科科室间可以通过对比其同级手术的开展情况, 作为评估其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赵怀峰, 梁立强, 祁建伟, 等.制订手术准入标准·实行手术分级管理[J].中国医院, 2003, 7 (2) :36~39.

[2]石青龙, 刘广东, 张思兵, 等.实施手术准入管理, 确保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15 (1) :28~30.

[3]杨海生, 闫晓勤.对医师手术准入的管理[J].中国医院, 2004, 8 (8) :74~75.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篇3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预防;院感现状;医疗安全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51-01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1]。

医院感染不仅严重的影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同时也阻碍着医学技术的发展[2],在当今社会,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各级医疗机构共同面对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 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1.1交叉感染,病人入院时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此时病人就是该病的传染来源。与其同室居住的病人,就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同时不同传染病,收容在同一病区消毒隔离不严或者虽然一病室收容同一种传染病病人,但如果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

1.2 病菌感染,医院的消毒等做的不够严格,导致许多条件致病菌在医院存在,如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由于病人的抵抗力降低,而造成自身感染。

1.3 化学药物导致的医院感染,随着各种新药品的发展,特别是抗生素的不断更新换代及其大量滥用,导致抗药菌株增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屡见不鲜,而造成院内感染。抗生素滥用已经是当今国内医疗领域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其滥用导致病人抵抗力降低,从而成为医院感染的一个主要因素。

1.4 医院管理的不当,如医院探视制度不严,导致病人家属等探视者随便出入病房,而在这些探视者自身或许有某种疾病,带有某种病菌,或者其所带的食物,物品等遭到污染等而产生一些病菌,这些都会引起医院感染。另外,医院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而又去处理其他病人;食品、食具被污染未处理等都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1.5 新的临床治疗手段的发展,随着时间的变化,科技的发展,新的临床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但由于一些新的治疗手段还不成熟,这也容易造成医院感染。

2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国家对于医院管理的宏观调控不够,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或有某些制度未能完全落实,当前的医院感染管理都是各医院各单位自己操作,虽然近几年国家卫生机关不断的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并没有统一的执行,很多规定流于形式,流于应付上级检查等,因此必须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3]的统一监管,使相关工作真正落于实处,真正落实于日常工作之中。

2.2 医院对于医院感染管理投入不足。首先,资金投入不足,医院现在名为事业单位非盈利,但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都以盈利为目的,但医院感染管理却是只有投入,短时间看不到效益的工作,因此大多数医院都不乐于在资金方面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投入,而是更注重投入产出,更注重眼前效益;其次,人才投入不够,虽然近几年大学开展的医院管理,医事法律等相关专业,培养医院管理人才,但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业状况并不是很好,个别医院甚至认为这些所谓的管理人才不能够快速的给医院带来明显的效益,也不想养这些“闲人”,以至于不重视医院管理[4]人才的使用,这都导致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落后。因此医院领导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资金投入与人才引进,保障医院感染管理与时俱进,良好发展。

2.3医疗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首先一些医生重治疗而轻视预防,导致抗生素滥用,新药新技术滥用等,是一些不合理不成熟的医疗手段进入临床,导致医院感染增多加重;其次,一些医疗人员不注重自身的卫生,医疗行为随便,增加了医院感染发生的几率;另外一些医疗人员在“医者仁心”的情况下,没有做好自身的保护,自身受到感染,这也是医院感染的一个组成部分。

2.4 当前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专业性也不强,不能够完全适应当今医疗发展的需要。部分医院负责医疗质量管理的人员大多为为护理人员,缺乏真正的卫生管理专业人员,使得很多医院感染管理流于形式,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等同充数。另外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难度大,任务重,但在当今医院这些方面工作的人待遇又最低等,使得感染管理队伍不稳定、人才缺乏,这严重影响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不断完善。

2.5 社会群众对医院感染的不了解,使得医院患者家属等不遵循医院规定,随意探视,随意出入医院等,医院感染更易发生,更不好控制。

3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安全[5],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3.1 充分发挥国家法规政策的导向作用,完善并认真落实相关法律政策,建立医院、患者利益的共同点,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将医院经济效益与医院感染率连在一起,促使医院真正重视医院感染。

3.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的设施,而不能只顾眼前效益而忽视对医院感染的资金投入等。

3.3 保障医院感染管理的人才引进,引进一些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同时提高当前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另外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岗位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保障医院感染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3.4 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责任制,完善、规范和落实各项制度。各项工作专人管理,专人负责,领导加大监管力度,认真督导规章制度、措施执行落实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3.5 加强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工作。首先,加强对医院各科室人员,特别是临床医生的院感管理教育,使其真正意识到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而不能掉以轻心。其次,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朋友等的宣传教育,使其为了自身与家人的安全,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的行为,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加强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必须在了解医院感染管理发生原因及医院感染现状的情况下,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工作,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红梅,车会莲,刘君等.医院管理分析[J].医院管理学, 2011,39(4):387-388.

[2] 李夢军,刘晓东,黄光明.医院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439-440.

[3] 宋秉岐,王爱民,邢晓伟. 医院感染管理专业队伍规范化管理初探[J]. 医院管理学,2008,36(6):733-734.

[4] 刘自贵.结核病[M]//杨绍基. 医院管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85-193.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总结 篇4

一、领导重视 全员参与

院领导将医疗质量看做医院生存之本,把医疗安全作为医院发展的基石,它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任何疏漏或缺陷都将铸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求管理部门抓要害,员工抓细节,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才能确保医疗安全。

(一)注重安全教育 强化安全意识 1.结合我院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医院特聘请了新阳光心理教育研究所首席心理咨询师、培训师刘希良教授来

院,做“好医德、好医风、好人生”专题讲座。全院300多人深受教育,从根本上认识到做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除具备精湛诊疗技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2.年初纪律整顿时,召开了全院职工安全警示教育会,会上组织学习了《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总结分析了上不安全事件,激发职工对发生在自己身边事件危害性的认识,重温事件发生时各自的心里感受,充分认识到抓医疗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开展案例教育活动,8月初召开了医疗纠纷案例教育会,会上组织学习剖析某院一起高额赔偿的医疗纠纷案例,分析败诉赔付原因,并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来的医疗纠纷案例,剖析产生纠纷直接根源。

(二)开展专项整治 注重实际效应

今年8月份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围期2周的医疗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成立排查领导小组,业务院长任组长,制定排查活动方案,明确了职责,确立了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是本次排查活动第一责任人,本着“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全员发动,人人参与,个个发言,集思广益,全院共计排查出较大的安全隐患33件,涉及到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医疗设备,医疗技术等方面,医院针对排查出隐患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整改措施,落实了责任人,使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得到整改。

二、健全管理机制 狠抓措施落实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涉及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渗透到诊疗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健全管理机制尤为重要,才能有条不紊,抓住关键环节,抓住工作重点,抓住要害,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确保安全,有效防范医疗纠纷发生。

(一)提升专业技能 提高医疗质量

为了提升服务能力,我们制定了《提高服务能力实施办法》,从核心制度,“六个三”管理准则落实,医疗重点环节管理,抗生素专项治理,目标责任书落实,患者安全十项目标,手术安全核查等六个方面抓起,特别是抓好医疗环节“六查”,一是主管医生每日查房不少于两次;二是上级医师对新入、危重、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病人重点检查,每周不少于两次;三是主任(副主任)或科主任查房,重点解决疑难病例,审核新入院、危重患者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每周不少于一次;四是科主任、护士长应对科室医疗、护理质量每月按医院医疗质量自查表自查一次;五是值班医师对全科病人必须巡查一次,危重随时查看;六是科室护理部每月护理大查房一次,重点查护理服务,护理措施落实,护理操作技能等。

(二)提升服务满意度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医院工作的唯一金标准是患者满意,因此,提高患者满 意度是提升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有效手段,在《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中,制订了《提升服务满意度实施办法》,其目的是通过征集,改进,落实服务对象意见和建议来提高患者满意度,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逐人发放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元月至9月份共发、放回收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10569张,回收率达99.5%,住院患者满意率在98%以上,使每位住院患者都有权利间接参与医院管理。二是发放“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医技工作者”调查问卷,元月至8月份共发放、回收调查问卷6859份,评选出满意医务工作者125人次,均给予表彰奖励。三是发放护理质量调查表,每季度发放一次,共发放调查表770份,全面了解护理工作质量。四是开好病陪人公休座谈会和社会义务监督员会议,征集意见和建议100多条,对征集到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会议予以落实。五是发放医院工作人员满意度调查问卷,临床医生、护士以科内住院病人数为基数,医技人员以临床医生、护士、住院病人数为基数,窗口服务人员以临床医技人员、护士、住院病人为基数进行综合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80份,全面了解其服务质量和满意度,作为先进个人和科室评选主要条件。

(三)加强投诉处理 严格奖惩兑现

制定了医院《投诉管理办法》,健全了组织机构,指定了专人负责,明确了工作职责,明确处理流程和办法,元月 至9月份接待较大投诉三起,被投诉三名医务人员得到了不同程度处理,共处罚金7200元,同时书面检查,大会检讨,通报批评。本办法实施以来收到显著效果,全院投诉率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四)注重医疗环节 抓好质量安全

医院工作的中心是医疗工作,医疗工作重点是医疗质量,医疗质量的核心是医疗安全,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为了便于熟记核心制度,医院将核心制度汇编成歌诀,定制成卡包,发配到每位员工手上,从而使广大医务人员核心制度铭记率显著提高,违背核心制度的人或事明显下降。为加强环节管理制订了《医疗质量自查督查月报制度》,临床、医技科室每月将自查情况以自查表(临床35个项目,医技20个项目)形式逐项自查上报质控科。职能科室结合职责范围,每月由分管院长带队深入科室督查,对存在问题,利用次日晨会予以通报。涉及共性问题在科主任、护士长会上进行点评,并定期下发督查通报。

(五)加强无缝隙化管理 保诊疗环节连续性

从2010年开始我院就实行了《行政总值班履行医疗质量查房的管理规定》,加强夜班和节假日医疗工作督查,以保证医院管理工作连续性,杜绝管理相对真空时段的安全隐患,弥补了医院临床一线的医疗人员夜间和节假日缺乏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的缺陷,确保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无缝隙化。篇二:2012年xxx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年终总结 xxx卫生院

2012年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年终总结

医疗质量是一个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医院水平高低体现,医疗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年来,我院在卫生局的直接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卫生部、局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投身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广开医疗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严抓各种医疗质控指标,提高医疗整体水平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现对本医疗医疗治疗和医疗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改善医疗服务

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开展了内容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充实门诊医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坚持准时开诊,保证病人及时就诊。建立医疗费用公开透明制度,住院病人实行一日一清单制度,病人可以随时查询药品价格、住院费用等详细情况,深受病人的好评。

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储存、使用的监督管理。

二、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安全事关群众的健康安危,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医疗安全的进行首先要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质量

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时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主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诊疗技术常规,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之中。成立姚市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加强医疗文书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病案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制定姚市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方案,以落实奖惩机制,确保奖惩到位,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成绩优异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不达标的科室或个人除给予经济处罚和全院通报批评,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不定期举行各级各类人员三基考核,将医务人员的临床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确保医疗技术人员自身技术素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

今年,我院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结合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并制定职能科室、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格局。明确责任,保证职能,做到责、权明确,利益适度,从而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逐步完善管理上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四、依法妥善处置医患纠纷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把医患纠纷处置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成立了姚市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协调处理小组,依法妥善处理好医患纠纷。坚持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原则,建立健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机制,周密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努力化解各类医患纠纷,防止因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

五、强化安全措施,确保医院安全 期地对消防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对容易引发火灾、存放危险品及人员集中的场所重点检查(如药库、门诊、病房等),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更换,确保消防器材完好。我院实行院领导总值班制度,明确每人的时间段分工,值班期间要进行全院巡视,切实把防火、防盗、防破坏等治安防范措施落实到实处。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搞好不稳定因素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制定人防、物防、技防应急措施,确保全院不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xxx卫生院 2012年10月15日篇三:2013年上半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2013年上半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 结

年年初以来,根据医院2013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 2013 会工作计划,拟定了各项工作指标,并逐步落实完成。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将2013年半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执业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依法执业的执行与落实,保障医疗安全,医事法规科加强对全院的依法执业进行检查、督导、落实、反馈、组织学习与落实,要求全年组织2-4次全院性法律法规学习,科室每月学习1-2次,全年定期组织全院性考试,学习内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药品管理办法》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等,要求每次学习有记录,加强执业准入管理,根据怀化市中医医院执业准入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各科主任严把入关,无执业资格人员必须在执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执业,违反者严格按执业准入管理实施细则进行惩处。为应对上半年医疗纠纷和投诉不断上升的局面,6月至9月组织开展了医德医风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提高了全院职工依法行医的意识,保障了医疗安全,医院医疗纠纷和投诉有了大幅度下降,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至目前为止,今年上半年全院医疗纠纷发生10件,无

医疗事故发生。

二、制度建设: 继续完善各项制度,狠抓落实,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定期质量检查:医务科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质量检查,把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制度纳入质量检查内容:(1)首诊医师负责制的管理:检查接诊医师处理病人及时全面、疑难危重病人请示上级医师,他科问题邀请相关会诊情况,三级医师查房、交接班记录、疑难、死亡病例、术前讨论记录本的内容,了解各项制度执行情况。(2)加强前五位住院病种的管理:要求各科上报本科前五位病种并熟悉。(3)督促各科室根据本科专业特点,制定并实施常见病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4)病历书写和病案管理:严格按照《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每周进行二次医疗文书质量督导检查,有效降低了缺陷病历率。为配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的实施,及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了学习,并强调临床医务人员在患者出入院、各种检查和手术时做到详细告知的同时,必须将告知内容认真完整的填写在相应的知情告知书中。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把运行病历的检查作为重中之重来检查,对住院病历、病案首页、医嘱单、首次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特殊检查及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出院记录等内容作了相应的规定,把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可能造成医疗

纠纷的隐患问题如病历书写及时性,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知情同意书上病人或病人家属的签名、抢救记录及涂改等问题,从医疗环节上堵漏防错,提高甲级病历率,不合格病历按规定处罚。

2、加强三基培训与考核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为提高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年初拟定了三基培训计划,科室组织学习和全院性业务学习相结合,尽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务科每年组织2-4次培训学习,进行2次考核,定于6月和12月进行。

三、质量管理初见成效

1、实绩: 今年1-6月,门诊量15582人次,同比增长21.67%,急诊847人次,危重病例抢救31人次,平均留观时间2.8天;出院病人数为6241人次、同比增长10.68%;全院病床工作日为51210天、同比增长30.84%;病床使用率为93.46%,同比增长12.51%;,病床周转次数10.25、同比减少8%;平均住院天数9.87天、同比减少3.01天;手术例数为541例,同比增长8.03%;各种辅助检查和很多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胃镜检查452人次;服务理念改善了,加强医患沟通,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下降,加强了对患者知情同意权及隐私权的保护工作。

2、医疗质量近半年来,全院总的来说,医疗质量较上 年明显改善,但仍有个别科室主任未认真覆行好核心制度,部分医生意识淡漠所致;病案质量,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及抗菌素使用上有所改善,很多指标明显提高。

3、服务(1)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近半年来,加强医患沟通建设,把医患沟通纳入质量管理范畴,要求医务人员在病人入院后即正式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情,所作检查及治疗手段及本科、本院情况,使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所住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认真听取病人或家属意见,把可取的意见或建议纳入今后的管理中。(2)找缺陷,抓整改,提高病人满意度 医院狠抓服务缺陷管理,从病人满意度中查找不足,对每条缺陷认真调查,落实及反馈,随时改进服务态度,以实际行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3)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下降。

四、上半主要存在的缺陷

1、依法执业:部分科室给自己所指导的无执业人员签字不及时,在每月一次的督查或多或少均出现执业准入管理不严格情况。

2、医疗质量:(1)部分科室的医疗文书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与首次病程记录相同者多),术前讨论记录不规范上,打印病历常有出错现象。(2)抗菌素应用,部分科室未严格掌握指征存在滥用抗菌素情况。(3)门诊病历书写不规范,甚至有个别医师未书写。

五、持续改进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督查力度,严格把好执业准入关,使各级医务人员自觉依法行医,依法执业。

2、加强各类质量管理制度的学习,提高医疗质量,做到诊断有标准,治疗有依据,从而达到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和费用之目的。

3、继续做好《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版)的培训工作,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强化“三基三严”,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4、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新型医患关系

5、做好住院病房搬迁前的统筹安排和协调工作。

墨江县人民医院医务科 2013年7月15日篇四: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总结 2013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

年年初以来,根据医院2013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 2013 会工作计划,拟定了各项工作指标,并逐步落实完成。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将2013年全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执业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依法执业的执行与落实,保障医疗安全,医事法规科加强对全院的依法执业进行检查、督导、落实、反馈、组织学习与落实,今年已举办医疗风险防范与医患沟通、传染病法律法规与传染病防治、医疗核心制度、医疗法律法规相关学习,并组织全院性考试,每次学习有记录,加强执业准入管理,根据茂县人民医院执业准入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各科主任严把入关,无执业资格人员必须在执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执业,违反者严格按执业准入管理实施细则进行惩处。为应对上半年医疗纠纷和投诉不断上升的局面,8月11日至9月12日组织开展了医疗安全整顿活动。通过学习,提高了全院职工依法行医的意识。全年至今发生医疗纠纷6起,较去年有所上升,和投诉有了大幅度下降,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二、制度建设: 继续完善各项制度,狠抓落实,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定期质量检查:医务科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质量检查,把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制度纳入质量检查内容:(1)首诊医师负责制的管理:检查接诊医师处理病人及时全面、疑难危重病人请示上级医师,他科问题邀请相关会诊情况,三级医师查房、交接班记录、疑难、死亡病例、术前讨论记录本的内容,了解各项制度执行情况。(2)加强前五位住院病种的管理:要求各科上报本科前五位病种并熟悉。(3)督促各科室根据本科专业特点,制定并实施常见病诊疗方案,下发14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和3个病种单病种指标。(4)病历书写和病案管理: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每月一次医疗文书质量督导检查,有效降低了缺陷病历率。为配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3版)的实施,及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了学习,并强调临床医务人员在患者出入院、各种检查和手术时做到详细告知的同时,必须将告知内容认真完整的填写在相应的知情告知书中。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把运行病历的检查作为重中之重来检查,对住院病历、病案首页、医嘱单、首次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日常病程记录、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特殊检查及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出院记录等内容作了相应的规定,把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可能造成医疗纠纷的隐患问题如病历书写及时性,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知情同意书上病人或病人家属的签名、抢救记录及涂改等问题,从医疗环节上堵漏防错,提高甲级病历率,不合格病历按规定与绩效挂钩进行处罚。

2、在我院外科及成都363医院协助下,我院及本地区首例脊柱腰1椎体骨折经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于今年上半年实施并取得圆满成功。同时我院还开展了多例脊柱骨折经后路椎板减压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效果良好。

3、加强三基培训与考核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为提高我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年初拟定了三基培训计划,从外派人员进修,科室组织学习和全院性业务学习相结合,尽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务科每年组织2-4次培训学习,进行2次考核,定于6月和12月进行。

三、质量管理初见成效

1、实绩: 今年1-6月,门诊量43423人次,急诊10481人次,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97.84%,出院病人数为4045人次,同比增长15.14%;全院上半年病床工作日为25627天、同比增长11.79%;上半年平均住院天数6.35天、同比增加0.23天;手术例数为3755(上年同期3476)例,同比增长8.03%;各种辅助检查和很多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胃镜检查1426人次,病理检查4142人次,病理细胞学检查898人次;放射检查42816人次,其中ct检查7315人次,阳性数为5689;心电图检查11539人次,b超检查13334人次;临床检验1257401人次,生化检查368865人次;服务理念改善了,加强医患沟通,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下降,加强了对患者知情同意权及隐私权的保护工作。

2、医疗质量 今年以来,全院医疗质量较上年好转,但仍有不足,通过质量与安全检查发现主要是个别科室主任未认真覆行好核心制度,部分医生意识淡漠所致;病案质量,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及抗菌素使用上有所改善,很多指标明显提高。

3、服务(1)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近半年来,加强医患沟通建设,把医患沟通纳入质量管理范畴,要求医务人员在病人入院后即正式向患者或家属介绍病情,所作检查及治疗手段及本科、本院情况,使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所住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认真听取病人或家属意见,把可取的意见或建议纳入今后的管理中。(2)找缺陷,抓整改,提高病人满意度 医院狠抓服务缺陷管理,从病人满意度中查找不足,对每条缺陷认真调查,落实及反馈,随时改进服务态度,以实际行动提高病人的满意度。(3)今年上半年全院医疗纠纷发生6件,无医疗事故发生。6起医疗纠纷赔偿金额小于去年同期水平。

四、主要存在的缺陷

1、依法执业:部分科室给自己所指导的无执业人员签字不及时,在每月一次的督查或多或少均出现执业准入管理不严格情况。

2、医疗质量:(1)虽病案质量甲级率>99%,但病历检查工作中仍发现部分科室的医疗文书内涵较差:主要表现在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内涵不足、术前查房对疾病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的依据不足、用药分析不到位、与首次病程记录相同者多),术前讨论记录不规范上,打印病历常有出错、不及时、遗漏现象。(2)抗菌素应用,部分科室未严格掌握指征存在滥用抗菌素情况。(3)对于基本药物使用情况不甚满意;(4)医患沟通不详尽,未能充分交代病情状况、预后、治疗方案及备选治疗方案、预期花费等;(5)门诊登记工作开展不佳;

3、医技科室:(1)检验科有少数临床急需开展的检验项目尚未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技术水平发展;(2)医学影像科室对于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肯定性不足,影响了临床科室确立诊断、选择治疗方式;(3)病理科冰冻切片、肿瘤病检尚未开展,影响了肿瘤性疾病的诊治工作;(4)内镜室开展肠镜较少,导致相应患者流失。

4、医疗安全:今年医疗纠纷发生6例,已多于去年全年水平,原因为:责任心不足漏诊、医疗技术缺陷、沟通不畅。责任心不足、沟通不畅。

五、持续改进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督查力度,严格把好执业准入关,使各级医务人员自觉依法行医,依法执业。篇五:2012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中医医院

2012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2012年我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新医改政策,以“主动作为创一流”活动为契机,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目标,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医疗质量。同时不断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排查医疗安全隐患,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努力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一、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

(一)严格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强化医疗业务管理 医院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院长是第一责任人。建立了

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的质量保障体系,科主任负责本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医务科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提出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并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医院建立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管理,用《诊疗常规》、《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严格执行每周一次的业务大查房、每月一次的行政大查房和节假日院长、职能科室、科主任巡查制度,及时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年实现医疗业务量:门急诊 人次,同比增长 _%,住院_人次,同比增长_%,床位使用率_%,各类手术_台次,同比增长_%。住院治愈好转率_%,抢救各类危重病人_人次,抢救 1 成功率_%。全年完成部分县级领导干部和部分单位企业职工的体检工作,共计_人次。全县慢性病体检_人次,残疾人体检_人次。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三好一满意”为目标,完善了医疗服务的各项措施,做到安排合理、服务热情、流程顺畅,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积极改善就医环境,保持医院整洁有序。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充分调动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三)开展了病历书写质量评比活动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病历管理。建立考核机制,每月对门诊处方、住院病历进行一次抽查评议活动,加强病历书写考核。住院病历甲级病历率_%,无丙级病历。

(四)强化了医院感染管理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3年版)相关要求,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对口腔科、手术室、急诊科、内镜室和检验科等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的加强管理和监控。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手册》、《科室医院感染质量自查本》,成立了院感质控委员会,加强院感防控染管理工作,在生物监测、消毒、医疗废物回收、销毁等方面严格落实有关制度,医疗废物处理率为_ %,医院感染率为_%,全年开展现患率_次,实查率为_%,开展生物监测_份,合格率_%,每季度进行院感相关知识培训_次,参学率_%,全年_次院感理论知识考试,合格率_%,全年无大型院内感染发生。2

(五)加强急诊、急救工作

成立了以中医药人员为主的急救队伍,强化医务人员急救基本技能训练,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加强我院科室间协调能力,以适应复杂情况下应急抢救工作需要。

(六)加强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加强输血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医疗用血管理办法》等制度,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程,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制定实施了控制输血感染方案。全年输血_人次,输血量_毫升,成份输血100%,无违规用血和输血差错事故发生。

(七)加强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科室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全面加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提供了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满足了临床需要;对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进行了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八)、传染病管理工作

按相关要求、规定及时上报各类传染病,全年共上报各类传染病_例,死亡病例_例,无漏报、迟报和谎报病例。疫情信息网络运行正常。

(九)加强医师定期考核

按卫生部规定,每两年对医师定期考核一次,对医师建立不良行医行为、污点记录档案,要求医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继续教育学分达标。2012年对_名执业医师、助理医师进行考核,全部合格。

(十)临床路径管理

针对医院实际,医务科制定了医院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规定,并牵头制定了_个试点专业,_个试点病种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全年进入路径_例,入组率_%,变异_例,退出路径数_例,临床路径例数占全部出院病例数比例_%.平均住院日_天。

(十一)中医药指导工作

在县医学会的协助下,举办了_次全县乡镇卫生院及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会,培训乡村医生共计_人,教学_学时,不仅使乡村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而且农民群众对于中医药适宜技术也能够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充分享受到“少花钱,治好病”的实惠。

二、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

护理工作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理质量,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确保护理安全为目标。

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通过质量控制阻断和改变某些不良状态,使护理质量始终处于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状态。坚持每月护士长例会;每季度护理质量管理会议;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专题会;护理、医疗、后勤多部门协调会等,严格按工作计划完成重点工作,总结上月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坚持每季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工作。继续在住院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活动,住院病人满意度为_%。全年完成业务指标:抢救危重病人_人次,抢救成功率_%,住院病人数_人次,门诊观察病人_人次,静脉输液_ 人次,输血_人次,4 静脉推注_人次,肌肉注射及各类皮试_人次,导尿_人次,口腔护理_人次,洗胃_人次,氧气吸入_人次,超声雾化_人次,手术台次_台次,中医护理(拔火罐、艾灸条、中药外敷、中药熏蒸、功能锻炼、骨折愈合仪、耳穴埋豆、tdp等)_人次。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_%,急救物品完好率_%,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_%,褥疮发生次数为_,病人满意率为_%。

三、后勤及安全管理 以坚持“强化素质、完善管理、物尽其用、服务临床”的原则,保障后勤供应。加强了医疗设备、器械、水、电、车辆、和院内消防设施、通道管理,为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会议 篇5

同志们:

伴随着春节的喜庆,我们又开始了农历新的一年的奋斗历程,细细回味刚刚过去的一年,我院借“医疗质量万里行”、“医疗窗口亮起来”和“三级综合医院等级复审”的东风,科学管理、规范实施、注重落实,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引进先进循证医学模式、落实单病种质量控制、导入临床路径管理等现代管理理念,使医院管理逐渐向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转化,促进了医疗各项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取得了医院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展望今年,我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塑三甲形象,建和谐名院,实现医院的等级复审,将是我们的核心任务,我们有信心在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工作,实现年初制订的总体战略目标。

今天,是节后我们举行的第一个隆重会议,即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会议,凸显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在医院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这项工作的极其重要性。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上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找出不足,缩短差距,不断进步。同时表彰在工伤抢救、维护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和医疗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以此彰显先进,促进今年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现在我宣布,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会议现在开始。

首先,会议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同志,宣读受表彰人员名

1单。

(宣读完毕)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

下面,会议进行第二项议程:请院长助理、质控部部长作《2009年质量管理工作分析报告》。

(报告完毕)

会议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医护部部长作《2009年医疗安全工作报告》。

(报告完毕)

下面,会议进行第四项议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院长、党委书记同志发表重要讲话。

(讲话完毕)

同志们:

刚才,院长助理、质控部部长同志和医护部部长同志分别就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进行了工作报告,对去年的工作作了精细总结,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展现了我们今年将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以“塑三甲形象,建和谐名院”为目标,推进医疗质量和

安全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院长、党委书记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年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给予了足够的肯定和认可,对今年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和具体要求,并从:持续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抓好质量管理重点薄弱环节、健全医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卫技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医患之间和谐良好沟通、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措施共六个方面,就今年如何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以此促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再谱新篇章。会后,各科室要深入学习宣传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注重落实,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院党政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奋力开创医院科学管理的新局面。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做好今年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我提四点要求如下:

第一,夯实基础,以医疗质量的超严要求为目标

新世纪的医疗质量要求必定是超严的,这也是新世纪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这种超严将意味着医疗质量要求将向更深、更广、更高标准的方向发展,如诊断治疗质量的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增加、医疗效率的提高、缺陷率的下降等,以此引导全院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尽可能地向更高的目标挑战。因此,首先要注重基础质量的落实,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关键环节、重要部门、要害岗位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其次要树立全员的质量理念,质量不是院长、职能部门几个人或几个部门的事,也不是科主任的事,要靠每一个人;第三要重视环节质量、重视内

涵质量,要特别加强对薄弱环节、对危重病人的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要服务到位,讲规范、讲质量、讲全程、讲理念。

第二,强化意识,以持续质量改进和管理创新为手段

持续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创新是医院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是达到未来超严质量要求的重要手段。持续质量改进帮助我们不断寻求过程中的不良因素,不断关注病人的需要,通过高层的、持续的、预防性的管理和改进,持续不断地提高医院治疗水平。质量管理创新不同于持续质量改进,要求我们突破习惯性思维,去寻求一种更新、更有效的质量管理方式,从而促进医院质量质的飞跃。品质管理大师克劳士比认为:“质量就是符合要求,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对的,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个标准”,所以要强化质量意识,用我们的制度、措施、流程、方法来规范和指导临床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进一步促进临床诊断、治疗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医务人员的临床医疗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第三,注重人人,以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有机结合为根本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企业文化理论,强调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全院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人为中心,通过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开发人的潜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管理绩效。要重视文化管理,通过一个良好的院、科建设文化,引导激励医务人员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费的服务。“人的质量将成为质量管理的核心”,医疗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提高卫生技术队伍整体素质,而提高医疗质量安全,关键是医疗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必须建立在制度

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我们服务面对的是人,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必须要通过提高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医院的全面质量。

第四,防范风险,以医疗安全的科学管控为基本着力点

近年来,有关医疗安全、医疗风险、医疗危机、医患纠纷等的不良事件频频见诸于媒体和报端,院方深感困惑,患方怨声载道,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强化管理、落实措施、全面防范、突出重点。要在工作中树立警惕观念、防范风险发生、加强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服务、促进医患和谐,要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落实医疗核心安全制度,主动地研究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掌握医疗风险的规律和预防、处理的方法、技巧,避免风险的发生,这不仅是新形势下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举措,更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也是我们化解医疗风险,消除医疗隐患,保证我们医务工作人员自身平安的工作要求。

同志们,今年挑战与机遇同在、创新与发展并存、奋进与开拓同行,让我们在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努力,加强和规范医院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医院的竞争实力,为保证我院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产科医疗安全管理总结 篇6

产科是一个医疗安全事故争议频发的专业,针对这种现状,为了减少产科医疗安全事故及争议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我院这近年采取了以下措施实施产科管理,并取得了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整个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中,医务科把产科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管理,即关口前移,加强对重点科室的监管。

具体做法是:

一、严格依法执业,没有取得执业资质的医务人员,绝不允许从事产科的执业活动。

二、重视对产科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是送出去,医院把产科工作人员轮流派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掌握先进的诊疗技术。二是重视在职的岗位培训,产科医护人员每人都经过了医务科、护理部组织的医疗急救岗位技能培训并通过了考核,医生人人都掌握了徒手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等急救应急技能;再就是对病理产科的有关急救处理知识和技能,我们要求产科主任每月组织一个专题进行学习和探讨。通过学习,提高了对特殊情况的识别、筛查和处理能力。

三、我院把病理产科、高危妊娠等特殊类型的病人纳入医院《对特殊类型的病人实施重点管理的实施办法》进行重点管理。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在职培训,提高了对妊娠、产科特殊情况的识别能力,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有对有责任和义务在临床活动中对特殊类型病人的识别、筛查及报告,普通医护发现特殊情况向科主任护士长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收集到特殊情况向医务科、护理部、总值班报告。根据收集到的消息,科主任、护士长、医务科、护理部将关口前移,对这些病人实施重点管理。

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总结 篇7

1 新《规范》出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代表现代科技最高水平的各类医疗器械不断涌入各级各类医院,传统的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医疗器械不仅成为各级各类医院的一种重要资产,更是医院不可或缺的诊疗手段,其自身状态、应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有资料表明,17%的医疗事故和使用的医疗设备有关,而和医疗设备有关的医疗事故中,60%~70%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可见,要关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就不能不关注在用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因此,一部以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为核心的管理规章的出台便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2 新《规范》与旧法规的区别

就在用医疗器械的管理,国家卫生部在此之前也曾出台过2部管理办法(1995年和2005年的《大型医疗设备配置与管理办法》除外),分别是1987年12月14日颁布的《卫生事业单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和1996年9月20日颁布的《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新《规范》同1987和1996版的“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虽然都是针对在用医疗器械的管理法规,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2.1 新《规范》在管理范围上进行了拓宽

新法规没有沿用旧法规的“医疗仪器设备”的提法,而是使用了“医疗器械”这个概念,这在管理范围上是一个大的拓展。众所周知,新科技带给现代医学的不仅仅是形形色色的诊疗仪器设备,同时还有大量的一次性卫生材料和植入性材料。医疗仪器设备存在着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一次性卫生材料、植入性材料同样具有很高的风险。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取得市场准入,与医疗机构中医疗活动相关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一并作为“医疗器械”,纳入同一部法规管理,既体现了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真正、全面的关注,同时也使得法规更具完整性、科学性。

2.2 新《法规》在管理理念上进行了创新

1987和1996版的“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没有什么质的区别,都是把医疗仪器设备当作一种固定资产。通篇基本都是在谈怎么管理好这些资产,包括怎么保证它们的合理、合法引进,怎么发挥它们的效益等,而对它们用于临床的有效性、安全性却很少提及。新《规范》则完全不同,其关注点包括仪器、设备、材料等所有医疗器械的临床使用安全上,所有的要求都是围绕着如何确保它们的临床使用安全。我们对这3部法规中的“使用安全”一词出现的次数作了一下统计,结果是:1987版4 262字的《卫生事业单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中出现了1次,9年之后的3 821字的《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中也仅仅出现了1次,而2010版3 036字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却出现了17次。确保医疗器械的临床应用安全是新《规范》核心思想,也是新《规范》与以前旧法规的根本区别所在。

2.3 新《规范》具有更强的执行力

3部法规出台的背景是完全不同的。前2部法规是在我国法制不太健全、民生关注度不高、公民维权意识不强的医院“市场化改革”年代出台的。这一时期的医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卫生部对医院的管理基本处于一种粗放宏观指导层面,尽管出台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但却缺乏必要的落实、监管机制,所以对正处于市场化发展中的医院并没有产生多大约束力[1]。就连医疗器械管理机构存在的必要性也发生了动摇,有的医院甚至已经取消了医疗器械管理部门的建制。刚刚出台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则不同,它是在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诞生的,并将配备相应的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我们还注意到,《规范》的部分精神已纳入了卫生部正在征求意见的《综合性医院评价标准》,以上因素决定了新《规范》一定具有更强的执行力。

3 对待新《规范》应有的态度

3.1 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非常明显,在用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管理工作,已不再是停留在一种学术讨论和研究的层面,而是一个实际工作中怎么具体实施的问题了。2010年1月18日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指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本辖区医疗机构开展《规范》的宣传贯彻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的监督管理,并及时收集反馈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虽然目前《规范》还没有下发到医院,但那只是时间问题。作为《规范》的最终践行者———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必须看到这一必然趋势,不观望,不等待,认真学习领会《规范》的精神实质,及早做好践行《规范》的准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3.2 对照《规范》,查漏补缺,力争各项工作尽快启动或落实

新《规范》的内容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医院行政管理方面的,也有需要各临床、医技科室落实的,当然更多的是需要器械管理部门落实的。有些工作可能是一直在做的,但按新的规范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有一些要求是新提出来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尽早落实或逐步开展。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对照规范,查漏补缺,以积极务实的态度,随时准备迎接来自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各项督导检查。

4 落实新《规范》的几点看法、做法与建议

4.1 关于“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问题

《规范》第五条指出:“医疗机构应当依据本规范制定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体系。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立由院领导负责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医疗行政管理、临床医学及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器械保障管理等相关人员组成,指导医疗器械临床安全管理和监测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将极大地提升人们对医疗器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有利于督导《规范》的贯彻落实。建议尽早根据《规范》要求,结合医院的实际,商议、拟定一个适宜的方案,供院领导参考。

4.2 关于“医疗器械临床准入和评价管理”问题

“医疗器械临床准入和评价管理”是《规范》第三章的章标题,意指“医疗机构为确保进入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合法、安全、有效,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确保进入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合法、安全、有效是前提。合法性的保证方面,想必各医院都有比较完善的制度,只是需要做一些修订、整理。而在安全、有效性的保证方面,目前大多数医院,主要是依靠对市场的调研、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的信誉来实现的。真正意义的安全性、有效性保证,应是依靠验收环节的严格质量检测,而这又需要设备设施、质量标准、合格的检测资质作支撑。虽然这些条件大多数医院都不具备,但作为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借此次贯彻落实《规范》的机会,将它纳入相应的管理规范之中,不仅有利于推动该项工作的早日开展,同时也有利于使用环节相关工作的开展。

另外,为了便于设备类医疗器械评价工作的开展和设备售后服务效果、成本的控制,有必要让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仪器设备的选型、论证和招标采购,尤其是那些非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采购人员的医院更应该如此。这一点应作为一种规范和程序纳入到“临床准入和评价管理”环节的相关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贯彻落实,以便充分发挥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设备类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管理中的作用。

4.3 关于“临床使用管理”问题

“临床使用管理”是《规范》第四章的章标题,本章主要强调的是如何确保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应用质量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事件如何处理等问题。这方面工作,由于前期国家重视的不够,医工部门在医院的地位、职能不断弱化的结果[2],多数医院可能做得都是不太到位的,需要一个逐步的完善过程。

关于《规范》第十五条提到的医疗器械使用人员和医学工程人员的上岗资质问题,由于国家在这方面的工作起步比较晚,不是医院或器械管理部门所能解决的问题,需要随着国家相关工作的进展逐步推进。

关于《规范》第十六条提到的使用和维护人员的技术培训问题,一是新设备应用前的使用和维护培训,由生产厂家或经销商授权的技术人员执行;二是设备投入使用后的生产厂家的维修技术培训,这项工作必须在招标采购时提出,并明确写入合同书中;三是每年对新进人员的通用设备使用技术培训,由器械管理部门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执行。这3种类型的培训工作我们是一直在坚持的,只是没有建立相关的制度和档案,将根据《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完善。

关于《规范》第十六条提到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全国绝大多数医院,可能都是除了临床检验按照省级以上临床检验中心的要求一直在坚持之外,其他专业充其量是一年一次的第三方强制年检。多数医院都还不具备这方面的条件,国家也缺乏这方面的标准、技术规范和监管机制。

关于第十七条至二十二条所提到的临床应用要求问题,国家应在相关的临床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中予以体现,以便医院在临床医疗管理活动中给以落实。

4.4 关于“临床保障管理”问题

这是《规范》第四章的章标题。本章主要谈及的是医疗器械获准进入医院后的工程技术支持问题。传统的工程技术支持主要是器械故障维修问题,新《规范》则是将工程技术支持工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何确保已通过临床准入的在用的和待用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于《规范》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安装、验收管理制度与技术规范问题,目前各医院的通行做法是,万元以上的设备安装工作一般都是由生产厂家或经销商授权的技术人员进行的,具体的规范不是医院所能掌控的。验收工作方面,以前一般只是侧重商务、整机、附件的完整性及功能方面的验收,按照新《规范》对安全、有效性的要求,无疑还要加入性能方面的检测验收,尽管目前性能检测的相关条件尚不具备,但验收制度及规范的设计上,应当加入这项内容,以确保规范和验收工作的科学性。

关于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的预防性维护、检测与校准、临床应用效果等信息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工作重要意义,但科学、有效实施,不仅需要相关的设备、设施、技术、人力等多方面的条件做支撑,还需要必要的理论、技术规范指导,全面启动需要一个过程。建议先行启动简单的预防性维护工作。首先按《规范》要求制定出预防性维护制度,然后根据医院人力、物力等具体情况,先从过滤网定期清洗、机械传动部件的定期除污、润滑、电缆线、管路状况的定期检查等简单的工作着手,有计划的开展一些初级的预防性维护工作。然后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再逐步提升预防性维护的层级(诸如性能的检测与校准等),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最终达到规范第二十四条所要求的高度。

实际上,性能的检测、校准工作不能仅仅局限在预防性维护过程中,日常的维修过程中也是非常必要的[3]。虽然本《规范》没有提及,但在临床保障的维修制度设计上有必要增加此项内容。

关于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大型设备主要信息公示问题,大多数医院可能都没做到,因为以前从没有强调过。没什么大的困难,可很快予以落实。除此之外,我们还计划给每一台万元以上设备设计一个基本信息卡,固定在设备适当的位置上,同时还要制作一个设备状态卡,用以指示设备处于“正常”还是“待修”状态。

关于第二十六、二十七条规定的设备环境的定期检测、评估工作,以前只是政府相关执法部门执行的,按照《规范》的要求,医院也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已经按不同设备的特点,配置不同的环境、设施,例如:设立了射线防护设施、警示标示,温度计、湿度计、除湿机等。

关于第二十八条规定的确保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处于待用状态的制度和应急预案问题,我们认为可通过建立严格的“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使用人员的交接班制度”、快速的“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维修响应制度”、适宜频度的“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预防性维护制度”及有效的“急救与生命支持设备应急调剂制度”,确保危、急、重患者抢救、治疗行动的畅通无阻。

关于第二十九条规定的“医疗器械保障技术服务全过程及其结果均应当真实记录”问题。各医院可能都有一些这方面的信息记录,但可能不全面。我们计划为所有的急救仪器设备及其他5万元以上设备配备一本“保养、维护、维修登记本”(挂在机身上),并通过适宜的机制确保各项技术服务工作信息实时记录,并在记录满之后,统一收回存档。需要注意的是,按照新规范的要求,将来需要存档的信息量是相当大的,为确保档案工作的科学有效管理,设置专职或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也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规范》的精神,必要时,组织有关人员到一些临床医学工程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大医院去参观学习,努力把我院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摘要:简述《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出台的背景,分析比较该规范与以前的在用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区别,分析解读新规范核心思想,提出贯彻落实该规范的几点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管理,体会

参考文献

[1]沈正海.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临床医学工程之我见[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3):113-115.

[2]李义勇.医院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再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1):81-82.

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总结 篇8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管理考核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204-01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目前,我国公立医院面临许多挑战,需要转变医疗卫生服务理念,摒弃以往“以药养医”的旧观念[1],提升医疗卫生质量,进一步体现医疗服务价值,这就需要医院加强管理,实施相关配套措施。2013年10月,原河南省卫生厅印发《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60条》,要求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2012年7月,原郑州市卫生局出台《全员全岗全程优质服务规范100条》,向全市卫生系统医疗服务推出了指南和要求。

从出台的一系列的规范条款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医院的传统观念而言,只有大力推进进医疗服务管理创新,使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尤其是公立医院得到质的提升,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才能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水平。

(二)选题意义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看病就

医的主要场所,也是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焦点所在[2]。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管理考核创新的探索为医院医疗服务改革提供了思路,将成功经验与公立医院的实际结合,构建具有郑州特色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管理考核体系,是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课题。

二、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管理考核模式的路径设计及效果追踪

(一)做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管理考核体系的顶层设计

做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管理考核模式的创新,首先要认真领会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意图,准确把握改革的原则和方向,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做好创新的顶层设计,要围绕公益性这个总体目标,坚持把患者的方便不方便、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作检验我们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试金石。

(二)《全员全岗全程优质服务考评体系》建立的动因与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看重医院的医疗技术,更注重医院服务感受。因此,如何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服务管理质量是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3]。借此,我院依据原河南省卫生厅下发的《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60条》和原郑州市卫生局制定的《全员全岗全程优质服务规范100条》为蓝本,把改进工作作风作为轴心,把关注服务细节作为重点,把服务对象满意作为准则,进一步明确责任,进一步理顺流程,进一步完善制度,进一步强调内涵,真正把营造文明、和谐、人文、便捷的医疗环境这一使命,落实到每位员工,每个岗位,所有流程上[4];真正把为人民健康提供安全、有效、经济、满意的医疗服务这一责任,体现在每位员工、每个岗位、所有流程中,以履职尽责为切入点,建立了配套的考评办法,出台了《全员全岗全程优质服务考评体系》。

三、结论

“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好的方案只有落实到每个执行的细节上,才能发挥作用。全员全岗全程优质服务考评体系的建立,落脚点就是把人放在了第一位,主要表现在人性化服务上,就是优化服务程序、简化服务流程、合理服务收费、提高服务效率[2],树立主动为病人服务的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以病人的要求为起点,以病人的满意为宗旨,建立了一支具有人文情怀的团队,把尊重病人、关爱病人、体贴病人作为工作的天职,充分考虑患者的情感,给他人以尊重、关心、宽慰、谅解,以满足其情感的需要、心理的诊治、情绪的安抚、关系的融洽,用全新的服务理念给病人全新的感受。真正做到把病人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足作为第一标准,在为病人服务的每个环节中,都体现“眼中有病人,心中想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参考文献:

[1] 何达,王力男,王贤吉,方欣叶,邵祯谊,谢之辉,付晨, 金春林: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5年8卷03期 17-23页

[2] 郑大喜. 基于成本核算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美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 7(7): 56-62.

[3]邵丽萍,孙静,钱彦:我院客户服务中心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9)140-141

[4] 顾建钦,医院该给患者什么—现代医院的经营与管理,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

[5]尹志苹.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探究[J]. 中国卫生经济,2013, 32(8): 28-29.

[6]徐玲琳:有关优质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0期,155-155[16]

[7] 陈国芬:4C 营销理论及人性化服务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9):157-159.

上一篇:个险收费员实习报告下一篇:英语测试卷七年级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