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校本教学设计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儿童绘画校本教学设计(通用8篇)

儿童绘画校本教学设计 篇1

培养孩子具有一定的特长,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本着这个要求,我校开展了特色活动。利用特色活动时间进行儿童画教学,回顾这个学期的特色教学工作,可以说是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开课之前,我及时根据儿童画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活动计划,确定了符合学生现状的活动目标。

2.每次单周周二的两节特色活动课,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有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两节课,认真备这两节课,写好教案,成了我最重要的任务。我常常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3.为使学生掌握儿童画绘画的相关知识,掌握儿童画绘画的基本技法,在教学中我既注意有的放矢,同时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每节课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4.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儿童画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笔画的训练。第二阶段:陶冶学生性情,教给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技巧。第三阶段: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激起学生创作的火花,大胆创新。

5、教学中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 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6、教学中加强示范,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电脑等教 学手 段,进行直观教学。7教学中也努力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发挥了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8、围绕以儿童画创作为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

(1)、收集有关儿童画的资料,了解儿童画的绘画方法、技巧。(2)、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儿童画的艺术欣赏、评价。

(3)、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自然,用自己的双手绘制出各式各样的作品,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4)、学生绘画作品进行展览。

总之,通过特色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儿童画绘画的相关知识,和一些绘画的基本技法,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认识了儿童画,培养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观察等综合能力。

美术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经纬中学美术赵三平本校美术课程校本化开发从酝酿到现在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但真正用书面形式整理与表达才一年时间,以后深入开发、研究的时间还很长。通过这一年来的尝试,我们已初步完成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材的部分编著,同时确定了编排的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解放学生。

在传统课堂下,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因而变得盲从依附,而在现在课堂中,学生被赋予更的自由与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问、怀疑、批判教师或教材以及其他权威观点的自由和权利;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等等。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1)、鼓励学生自由地说。以前,我们为学生制定统一的东西、统一作业„„这都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也掩盖了学生在个体认识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学生是盲目地迎合老师顺应老师。而且,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也只是一部分学生在围者老师转,另一部分学生无所适从,老师呢,千方百计地引学生到自己的结论上,也就忽视了另一部分人的见解,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文发展。校本课程中,我们采取了小组学习的方式。一来提高效率,节约时间;二来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第三就是给不喜欢在大场合中讲话的人创造空间,提供条件。我们知道,课上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除了不会回答、懒惰的原因外,还有一部分同学是心理原因,害怕讲错,怕老师、怕同学笑话,现在变成了小范围的同学的之间的学习,这些同学会“无所顾及”的,因为同龄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我想,这种小组学习的方式鼓励了学生学会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全员参与率。

(2)、鼓励学生自由地想。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世界,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接近,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吻合,学生在大胆想象的过程中,可借助地方实际,设计一些发散性、趣味性、创造性的问题,也可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些研究问题,让他们大胆地想象。他们形成了新的表象,就是完成了一次创造。

(3)、鼓励学生自由地学。学习方法是多样的每个人有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方法。以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教—扶—放”的过程,上一节课就给学生总结一种教学方法,然后让学生都按这种方法来学习。这就忽视了学生的求异,不顾学生是否适合,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被动。在新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想及时改革方法还是非常需要的,多给学生一些空间去实践去探索,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开放“过程”。

校本课堂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在鼓励师生互动中的既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在此过程中,很多教案不好写了,有些都是在上完课后完成的,这涉及教案重组,老师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首先,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一个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其次某一课的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1)、自行探索。

新课程师生互动,留给学生的课堂活动空间与时间相对增加,这为美术教学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构建现代课堂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主参与、自行探索的能力。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设置暂时性的知识“空白”,激起学生急于填补,充实“空白”的欲望,引导学生逐步发现疑难,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在信息交流、探索过程中解惑。另一方面当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功时,学习兴趣、积极探究性最高涨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把教学进行延伸,再“奖”给学生更高层次的“任务”,发展学生自行探究的能力。

(2)、合作互动。

合作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目标导向激励、学生中个体与群体激励的有机统一,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校本课堂的构建的合作形式多种多样,个体学习、小组合作、邻桌合作、师生合作、全班合作……等等,但它应体现“五主”: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合作为主型,以提高为主线。通过合作,彼此交流,拓展思路,丰富想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除顾虑,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集体智慧胜于个人,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的好品德。

(3)、求异创新。有语云:“文成于思”,开放美术教学过程中,重点要求做到求异创新,训练学生多向思维,以突破阻碍学生创造、发展的瓶颈。

①、联想构思训练。

联想是以实现生活中某一点为媒介生发开去,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思想感觉的飞跃。人文课堂构建中,要培养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如教学自编教材《圆》形时,教师可通过添画,使之成为西瓜、人头、苹果、钟、茶壶、电扇等,让学生展开联想,也来进行添画,让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

②、发散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个性鲜明,美术教学没有必要规定用同一种思维,用同一种方法表现同一题材。“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汉姆雷特。”如在教学画彩虹一课时,可让学生说说:“你觉得彩虹像什么?”有的会说像桥,有的说香蕉,有的说摇篮,有的说滑梯……,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再用不同内容方式表现作品。

③、模拟思维的训练。既联系实际生活,模拟情境,调动学生发挥创造想像。从中获得较全面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他们从几个方面认真设想,求异创新,学生的思维得到整合性发展。

3、拓展时空。

(1)、课堂教学环境。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与课型结构,变化教室不同艺术布置。如上中外美术作品欣赏时,可以在教室里贴一些中外优秀绘画作品。

在课桌椅安排上改变以往严肃、心理距离大的形式,形成能让学生自由离开座位上台表演或同学间方便交流的环境。

1、已编写完成的教材,内涵丰富,具有时代和地方特色,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思维方式,深受师生、家长的欢迎。

2、本校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真正使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配合、交流,学科资源共享,形成合力。

3、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升了教师的美术素质。本课程开发融教材、教法与教学与一体,其基本理念是一切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立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的自身发展。这样对教师的教学素养、专业知识以及课堂思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刻苦钻研,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才能适应校本课程教学。

4、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校本教材浅显易懂,贴近学生实际,而且可操作性、实践性很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各部分身体器官相互协调,各方面能力得以锻炼。特别是参加社会实践综合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创新能力,发展了个性。一年多来,我校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美术比赛,获奖达42人次,同时进行了现场表演与展示。

5、美术教学是我校的特色,2003年3月我校被中国教育学会、授予“艺术教育特色单位”称号,在一年多的美术教学研究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基础好,起点高。加上所前地方资源比较丰富,有“晋商之乡”、“文物之镇”、“人居新区”等美誉,学生从小生长、生活在此,对所前的历史文化、环境交通、特产等都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奠定了我们继续深入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编写更合理、更完善、更科学的校本教材,开展更有实效、更加有利的教学研究的决心。

儿童绘画校本教学设计 篇2

一材料准备阶段

1. 石材的收集

(1) 集体收集。山区石材丰富, 形状、大小、色质不同。为了便于课上教学使用, 需要对石材进行收集与整理。在收集石材的过程中, 可以安排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男生负责拎袋子抬石头、女生负责捡石头, 同学之间可互换拎石头。捡石头过程中, 男女生分工与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善的品格, 使学生关系更加和谐。假如在收集石头时, 安排每个学生自己捡自己的, 将会减少同学之间的交流, 不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和相互帮助的习惯。

(2) 个人收集。学生可以在假期活动中收集石头, 教师鼓励学生把石头拿到班级中与其他同学分享。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交换或者赠送, 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2. 画材的整理

(1) 石材的清洗。被捡回来的石头一般都会沾满泥土, 如果画在泥土上面, 即不牢固又不卫生。必须清洗石材, 清洗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共9人的活动小组可以分为3组, 每组准备一盆水。同一块石头被三组同学分别清洗一遍。在清洗的过程中洗第一遍的水最容易脏, 被换掉之后, 换新水的这组同学便更换为洗第三遍的一组, 之前洗第二遍和第三遍的同学分别改为洗第一遍和第二遍。新水用来洗第三遍, 石头被洗到第三遍的时候就基本干净了, 晾干便可使用。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节约时间, 提高效率。如果每个人只洗自己需要的石头无疑会浪费更多的水, 不利于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2) 颜料的准备。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水粉颜料, 水粉颜料分为精装和散装。为了节省开支给学生提供散装的浓缩型水粉颜料。除去三原色以外其他颜色可以进行调配, 初学者有18色即可。浓缩颜料一盒装的比较多, 所以一学期的校本课程一般每色有1~2盒即可。为了做到不同颜色可以同时供更多的同学使用, 需要把颜色分开。组织学生合作分颜色, 每位同学负责把一定量的一种颜色放在每个调色盒里的固定位置上。这样学生在装颜色的时候, 就不用装一格颜色洗一洗刮刀了, 节省了时间、颜料、水。假如, 一个学生一个调色盒, 自己分自己的颜色, 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颜料和水 (为了保持颜色的干净, 往调色盒里填不同的颜色时, 每换一种颜色都需要把上一种沾在刮刀上的颜色清洗干净) 。

二技法探究阶段

1. 技法练习

(1) 基础调色练习。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色彩基础, 可以识别颜色, 能够发现色彩的冷暖感觉。学生根据对色彩的认识, 试着把不同的颜色进行调和, 观察调和之后的颜色变化;可以试着把不同冷暖的颜色调和, 观察并感受调和后的效果;还可以试着在调和的过程中变换不同色彩的比例观察效果的变化。组织学生把新的发现进行分享, 学生的直接经验加上间接经验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学过程中会呈现出和谐的学习景象, 促进了学生的自由发展。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色彩中的奥秘,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行为习惯与提高对绘画学习的积极性。

(2) 基础造型练习。学生在练习调色过程中初步掌握涂色技法之后, 需进行造型的练习。这阶段最主要的是在纸上练习平面造型, 把颜色涂得均匀、平整是关键任务与技术手段。绘画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艺术, 学生被这种艺术的魅力吸引着, 安静地坐在教室里, 专心地练习, 描绘出生动的图案或者形象。学生能够踏实认真地进行练习, 即使有同学感觉自己不在绘画的状态中, 也会保持安静以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

2. 绘画创作

(1) 主观表现。学生通过纸上的基础技法练习之后, 便可以在石头上面进行创作了。他们像在纸上画一样地画在石头上, 随意表现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形象。因为开这门课之前很少有美术老师在石头上绘画, 当学生遇到一些问题时, 师生可以共同想办法来克服作画中的困难。比如, 当学生发现在石头上面涂色很难涂均匀时, 教师可以鼓励能够把颜色涂均匀的同学来介绍在石头上涂色的方法。教师在带领学生研究其他可以把颜色涂匀的方法过程中,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友善与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助。教师感染学生变得更加友善, 身教胜过言传。

(2) 巧借石材。学生能够顺利在石头上画像在纸上画的一样之后, 需要发挥石头特有元素的价值了。因为石头本身的形状、纹理、色泽、质感等都蕴含着表达情感的艺术语言, 都有可能诱发出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想象力, 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孕育构思的雏形。石头本身的特征就有可能帮助学生打开一扇创作的窗口, 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创意更加新颖和自由,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对于同样是卵形的石头, 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人的脸之后就开始表现了, 这时教师要问一问学生能不能比别人多想一步, 或者多想两步呢?多想一点之后再表现出来的形象可能就会更有价值。

三评价交流阶段

1. 学生的表述

(1) 对自我的分析。一般当学生完成一件作品时, 最希望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这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如何更好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教会学生真诚地表述所绘作品表现的是什么主题和内容, 借助什么样的线条、形状、颜色和石头自身的特征等形式来表现的, 为什么要借助何种形式表现何种内容, 对自己完成的作品是否满意, 并且希望别人能够为自己的作品提出宝贵的建议。同时, 学生还要对自己在收集石材、分装颜料和创作过程等不同活动环节中的感受形成语言来表达一下自己的真实看法。

(2) 对他人的分析。对他人作品分析评价时, 首先做到“分析作品不看人”, 不管是谁画的作品, 学生在分析的时候要结合已有知识与经验, 进行客观的评价。面对需要评价的作品要积极思考, 应该能够从多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 并提出作品中有哪些价值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然后做到“评价作品只看人”, 对作品的创作人要进行客观严肃评价, 评价该同学各个活动环节中的表现以及态度如何。对别人进行评析时要心存善意, 以督促他人进步, 帮助他人提高为目的。不可对他人进行嘲笑或者挖苦, 以免导致他人不愿意分享学习成果的现象。

2. 教师的评价

(1) 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帮助, 能够对学生在学业或者生活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 搪塞学生草草了事, 也不能采用过于严格的评价, 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学情, 采用不同的语言帮助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友善与诚信, 从而使得评价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 对课堂的评价。一节课结束之后教师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 还需要对整体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一方面是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知识点, 另一方面是教会学生如何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亮点与不足, 做到态度认真, 言传身教地告诉学生做事要敬业。

学生参与石头绘画课程可以由兴趣变成特长, 准备材料与绘画过程中体会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快乐。让学生在自由中抒发创造的理想, 让石头绘画艺术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让学生沿着自由快乐与大胆创想的方向茁壮成长。

教师在石头绘画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个主导的作用, 不仅体现在主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 而且体现在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的指导。所以,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应该多为学生的发展想一想, 探究让学生在“做事”上有能力, 在“做人”方面更有能力的策略。

摘要:本文针对石头绘画校本课程开设的三个方面, 探究如何有效地设计课程教学的实施方案。第一方面, 围绕准备学习材料过程中一系列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操作方案进行论述;第二方面, 围绕探究石头绘画技法的过程展开论述;第三方面, 针对如何对学习成果的评价进行论述。这三个方面都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为基础, 对石头绘画的校本课程教学的形式进行论述, 并以举例子的方法进行论证说理, 阐述在山区初中开设石头绘画课程的教学价值与组织方法。

关键词:山区中学,石头绘画,教学,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陈艳.农村中学石头画教学研究[J].教学心得, 2015 (6)

[2]周蕾.开发本土教育资源培养幼儿学习品质[J].甘肃教育, 2014 (8)

[3]叶敏.尝试和碰撞——关于设计基础的材料教学[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2010 (3)

基于儿童需求开发校本课程 篇3

一、打造多彩游戏家园

学校以“适合儿童生活的幸福家园”为办学目标,怀着对儿童的尊重与关爱,营造了温馨和谐、其乐融融的游戏空间:

镜头一:热闹的跃动园。一群孩子在教学楼中央的成长广场中玩着“飞行棋”。巨大的棋盘,五彩的大色子上下翻飞。这是教师们亲自设计、动手绘制的可以“运动”的房子,如飞行棋、幸运转盘棋、大城小城等。教师带领学生开发各种跳房子游戏,孩子们在跃动园里享受游戏之乐。

镜头二:翻滚的“彩虹”。怎么校园里轮胎也是彩色的?那是洪小师生DIY的杰作。他们创意无限,为轮胎穿上多彩的外衣,学生在课间自由嬉戏,有的进行轮胎接力跑,有的“过桥钻山洞”,校园里欢声笑语,翻腾着绚丽多姿的“彩虹”。

镜头三:美丽的开心农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学校利用校园内的角落,开辟“开心农场”,让每个儿童体验种植的乐趣。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老师们带领学生翻土、播种、施肥、浇水,种植各种蔬菜。锄头、铁锹这些在城市里见不到的工具,孩子们在这里都一一熟知。待到果实累累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采摘蔬菜,体验劳动的乐趣。

此外,一些在城市里渐渐绝迹的传统游戏,如滚铁环、扔沙包、跳皮筋、踢毽子等,开始回归校园。学生的课间活动越来越丰富,下课铃一响,校园里便生龙活虎起来,踢毽子、丢沙包,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校园里欢笑声连连,孩子们回归到了最真实的儿童世界。

二、开发多样游戏课程

学校以节日课程为载体,让孩子们在各种趣味活动中学得知识、培养能力。丰富的节日课程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既能扩大孩子们的视野,又能增强他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真切体验到童年生活的美妙奇特。

数学游戏节以“夺宝奇兵”为主题,让孩子们踏上有趣的寻宝之旅。孩子们手持特印的“夺宝奇兵”地图册,一路经过“趣味魔方馆”“七巧大比拼”“口算小能手”等充满趣味与挑战的场馆。每完成一项挑战,他们就可以顺利盖上一枚印章。等集齐印章,他们就可寻得数学宝藏。

读书节cosplay活动,校园里闪动着一个个耀眼的“明星人物”,有白娘子、孙悟空、诸葛亮、哈利波特等。孩子们装扮成自己最喜爱的书中人物,在校园的角落摆上图书跳蚤市场,通过换书活动,感受自由交易,训练口语表达能力,让时间和空间成功大挪移。

每年一度的体育游戏节,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游戏,人人皆参与。特别是闭幕式活动,邀请家长代表参加。家长、孩子、老师,一起参与各种团体游戏,什么“赶猪上山”“同舟共济”“无敌风火轮”等。

各年级游戏体验课程,更是精彩纷呈。如一年级“百岁老人诞生季”,一百个孩子一齐穿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做100道口算题等,孩子们在游戏中动手、动脑、竞赛,感受成长之妙。六年级体验活动“养护蛋宝宝活动”,孩子们将蛋宝宝精心打扮,带着自己的“宝宝”穿山洞、过独木桥、穿越火线,“宝宝”平安无事则护幼成功。他们从活动中感受到父母养育孩子的辛苦,从而深刻体会到孝敬父母、感恩明礼的道理。

三、营造趣味游戏课堂

成尚荣先生说,教室中的儿童与文本中的儿童联结,老师的精神状态也要和孩子一样,这样的课堂才是诗意的欢聚。营造有趣的游戏课堂,让课堂流动孩子气,就是要注重为孩子的情感释放、想象放飞创造空间。课堂游戏能让儿童感到快乐、满足和充分的成就感,是孩子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方式。

学校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游戏课程,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引入“摘苹果”“一字开花”“火箭发射”等游戏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学生注意力得到加强,更能高效进行识字学习;中高段语文学习中加入“词语接龙”“角色扮演”等游戏,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许多。数学老师在执教《可能性》一课中,对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进行了资源整合,把枯燥的数学学习和快乐的游戏体验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体验教学的妙处发挥到极致。通过“抛硬币、摸球、猜棋子、闯关”等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沉浸在快乐的体验之中,教学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高潮迭起,教学效果很好。

学校一直在积极探索符合儿童学习的各类游戏课程,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实践课《我能行》,通过挑战一个又一个看似不能成功的游戏,树立健康自信的人生观、价值观;科技制作课《趣味多米诺》《玩转七巧板》,将传统的游戏器材引入到课堂,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探究,一起尝试,享受成功与快乐。

四、收获共赢游戏精神

游戏课程的实施,锻造了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通过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学生了解到各种游戏规则,懂得游戏一定要遵守规则,否则就会失去游戏的意义。他们的规则和道德意识慢慢形成,不断积累,逐步转化为个人内在的修养。

游戏课程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从个人游戏到团队合作游戏,学生慢慢学会与同伴合作,他们懂得了靠单打独斗是难以成功的,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这种合作能力将成为学生以后人生成功的基石。

游戏课程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制作游戏工具如毽子、沙包、学具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通过创编游戏,学生的创新意识渐渐增强;通过参与游戏,孩子摆脱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学会与同伴协商,关心体谅同伴,从而提高情商,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让校园回归童真,还儿童幸福童年。我们期待,一种以儿童为本位的身心协调的新“童年生态”逐渐在学校建立起来,让“绿色游戏”引领课堂教学新潮流,让丰富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玩出“智慧”。奔跑吧,快乐游戏课程!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山小学)

校本课程绘画班工作总结 篇4

计划总结 2009-06-23 07:57:33 阅读216 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儿童画是儿童在绘画时比较喜欢选择的画种之一,本学期参加儿童画兴趣小组的小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基础比较薄弱的,有五、六位学生对色彩敏感度比较好,但构

图的能力还很弱。

儿童画具有色彩厚重、适于覆盖等特点,便于儿童掌握;同时油画棒颜料色彩鲜明,更易引起儿童较大的兴趣;而且能引起孩子们创作、表达的快感。

本兴趣班大部分学生只是使用油画棒和水彩笔工具进行的简单的平涂,对色彩的渐变,作画的技能掌握的还很少。但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熟悉和认识了色彩变化的规律,色彩形成的法则原理,色彩的冷暖关系,色彩的光感、结构和心理作用,色调的形成与色彩的倾向性;也使学生初步感知了用点彩、重叠等方法作画的技能。根据学生已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运用色彩表现的能力,对混合色产生兴趣,画画时还能运用各种颜料调出需要的颜色,比较喜欢鲜艳的对比性强的颜色。根据以上特点,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色

彩审美素质。

一、通过大量的欣赏活动,扩大欣赏面,感受发现色彩的魅力,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如组织学生观察环保里的主要活动,置身于环保的教育环境中,对学生的色彩感的培

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通过多种趣味美术活动,认识颜色,了解颜色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审美理解能力。学生喜欢涂涂画画,在画中认识色彩对学生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颜色,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了解颜色产生的过程,加深学生的色彩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

理解能力。

三、通过涂色活动,逐步引导学生由随意涂色到搭配涂色,发展学生审美表现能力。

校本教学设计1 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明白古诗的大意。2、能流利通顺记诵古诗。

课前准备: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体验,导入新课

1、了解古诗所描述的对象,提问学生们对其的了解。2、图画导入,以简笔画形式引入所讲内容,鼓励学生画出对其的理解或想象。

二、识字体验,初读感知

1、解决生字,扫除朗读障碍。2、教师范读,学生感受古诗背景 3、学生齐读,领悟大意

三、设境体验,感悟诗意 1、教师介绍古诗所述意境

1、请学生试讲古诗所述大意或描述对象的特征教师总结 2、请学生试读,及时指出其优点或失误,予以鼓励

四、朗读体验,积累古诗

1、描述古诗意境,配乐齐读古诗

2、请同学借助老师的板书(去掉部分字词)背诵古诗 3、请学生试背诵古诗 4、学生自由练习背诵

5、提问学生,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6、小组合作,检查组内成员,及时反馈

五、总结古诗,回顾所学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2 篇6

陈海花

教材内容:美丽的大通

设计思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了解,从而更好的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为各民族间的和平共处,建立和谐茅坪,每个茅坪中学的学生能够贡献出一份力量。

教学目标

1、明白大通县的地理位置,知道大通县的民族分布情况

2、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形成: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建立和谐校园。

3、以各村学生为小组,对本村的民族分布情况和本村相邻的地方所属的县、镇、村进行交流。达到对知识目标的实现。

4、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和宗教信仰,了解其他民族的民俗文化,从而达到相互尊重。

教学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教学重点:大通县概况。教学难点:大通县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

1、新课引入

我们大通县,有很大值得大家骄傲的地方,例如:①重要的战略位置,地处娘娘山脚下。②大通县地处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北部,是国务院批准开放的内陆城市西宁市的市辖县,享有国务院赋予的同沿海开发放城市相同的优惠政策。辖22个乡、6个镇,41万人,人口密度129人/平方公里。主要旅游资源有桥头公园、元朔山、娘娘山、茶汗河国家森林公园、达坂山、宝库石林温泉、黑泉水库、鹞子沟风景区。③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大通县大面积退跟还林,发展畜牧业。同学们一定很想了解大通回族的基本情况吧。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小组探讨:大通县有哪些民族和人口情况。

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高的为大通县,少数民族人口为20752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7.60%,从各民族人口分布状况看,蒙古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大通县;回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大通县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大通县、湟中县;土族人口主要集中在大通县。

3、教师归纳与补充

一、大通概况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属省会西宁市辖县,地理位置在东经100°51′—101°56′,北纬36°43′—37°23′之间,地处青海省东部河湟谷地,祁连山南麓,湟水河上游北川河流域,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海拔2280—4622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4.9度,极端最高气温35.6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26.1摄氏度,最大冻土深度114厘米,最大积雪厚度18厘米。年降水量523.3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762.8毫米,全年降水天数168天,降水量最多在8月,最少在12月,年平均相对湿度56%。年内无霜期61—133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553小时,最大风速18米/秒。

全县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43﹪。全县辖9镇11乡,289个村委会、2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2万人,有汉、回、土、藏、蒙古等26个民族,各民族相懦以沫,团结和睦。

2011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88亿元,县属固定资产投资32.7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44.6元,完成社会消费零售总额10.4亿元。

二、大通县基础设施基本情况

(一)铁路:宁大(西宁—大通)铁路(客货)支线全长36公里,与兰青(兰新)铁路干线在西宁市小桥站接轨。宁大铁路支线运输公司管内5站,与支线接轨的企业专用线17条、企业专有铁路2条。纵穿县境的兰新铁路客用干线2014年建成通车。北川工业园西界址沿线有宁张铁路孙家寨、长宁、陶家寨三个管内客货站点。

(二)公路:全县形成了“四纵三横”的交通网络格局,县乡公路连通全县20个乡镇通乡公路基本实现黑色化,公路里程达到1192公里。县城距西宁市仅35公里,距西宁

飞机场约50公里。227国道(宁张公路)、在建兰新铁路(兰州—新疆)贯穿全境。宁大(西宁—大通)高速公路全长37公里。大湟公路(长宁—多巴)全长27公里,(三)电网:现有330KV变电所2座,110KV变电所5座,35KV变电所7座,黄家寨变电所和景阳变电所以330KV输电线路内连桥头铝电股份Ⅲ、Ⅳ、Ⅴ号机组火电电源,外接龙羊峡、李家峡水电电源。北川工业园有330KV、110KV阶梯双回电网,110KV鲍家寨变电所可满足近远期项目建设需要。

(四)天然气:现有涩宁兰天然气输气管道三条。一条从西宁已敷设至宁张公路30公里,另两条从互助县城至大通桥头镇城区和北川工业园。金地燃气公司县城输气管道工程2010年10月建成并分户供应。至大通管径∮219,设计运行压力4.0Mpa,实际运行压力1.6 Mpa,工业用气价1.86元/m3。近期天然气供应能力1.52万m3/h,远期供应能力2.4万m3/h。北川工业园年内将建成专供天然气门站,可就近接通天然气,保障项目建设运行。

三、资源概况

自然资源丰富,风能、太阳能、水力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境内野生动植物众多,有珍稀野生保护动物白唇鹿、雪豹等20多种;黄芪、枸杞等药用植物有160多种,蚕豆、蕨菜等50多种土特产品畅销省外市场;全县有天然沙棘林、白桦林12万亩,已开发生产的沙棘油、沙棘汁、白桦汁营养保健饮品畅销省外市场。

境内已探明矿藏有31种,其中煤、石英石、方解石、粘土等储量可观,品质高,易开采,用途广泛,市场开发前景好。石英石的储量居全国首位,以玻璃、硅酸盐为主的民用、建材工业,以烧碱、电石、聚氯乙烯为主的化工工业,以碳化硅、硅铁为主的冶金工业等项目开发建设的首选地。

(一)煤炭:大通矿区煤炭保有储量1.2亿吨,主要用于工业发电和民用取暖。

(二)石英岩:青海省石英岩矿资源量居全国首位,矿石品位高。而大通县石英岩矿产资源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主要矿床集中分布在大通县娘娘山一带的中元古界磨石沟组地层中,现已查明的矿山有大通县窑沟石英岩矿、门洞滩石英岩矿、卧牛掌石英岩矿、柏木沟石英岩矿,可满足工业硅用石英岩较理想的矿山有窑沟石英岩矿和门洞滩英岩矿,目前全县石英岩矿开采量20万吨,主要用于硅铁和碳化硅原料。

(三)氯气:境内现有化工工业副产品:氯气约8000吨/年,青海宜化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工程已建成投产,氯气资源达20万吨/年左右,可为下游产业聚氯乙烯、盐酸的化工项目提供原料。

(四)电解铝:县域内有中铝青海分公司和桥电铝业两家企业,电解铝产能达70万吨/年。由中铝公司投资的50万吨电解铝项目正在筹建中,可为铝产品延伸项目提供原材料。

(五)水资源:大通县水资源总量为67135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65650万m3。大通县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为16133万m3(44.20万m3/d)。塔尔、新庄的第四、第六水源是西宁市重要水源地,年供水能力8760万m3(24.00万m3/d)。

(六)农林牧利资源:大通县是青海省农业大县之一,巳跻身于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行列,是全国500个粮食大县之一。耕地面积68.6万亩,草原面积234万亩,林地面积230.89万亩,林木积蓄量166.3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8.1﹪。

(七)商贸物流资源:坚持实施 “商贸富县”战略,全县巳形成多层次、相互配套、布局合理、服务功能齐全的城乡市场体系,商业网点遍及全县城乡,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4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经营领域全方位拓展,并逐步走向规模化,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八)人文资源:大通历史悠久,从上孙家寨村出土的舞蹈纹饰彩陶盆等古文物证

明: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此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化。清雍正三年(1725)设大通卫,乾隆二十六年(1761)裁卫设县。1949年9月9日大通县解放,15日大通县人民政府成立,直属青海省人民政府。1966年划为西宁市属县。1986年7月10日成立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桥头镇距省会西宁35公里,宁大铁路由两宁直达县城,宁张(西宁一甘肃张掖)公路横贯全境,勤劳的大通先民在此创造过博大精深的灼灼华章,是西宁通向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是国宝舞蹈纹饰彩陶盆的故乡,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是西王母大展风彩的热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今日大通,政通人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工业、商贸、基础建设日新月异,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大通人将乘改革开放的长风,踏市场经济的巨浪,愿与天下英才、志土一道,再创辉煌。

(九)文化旅游资源:大通县被誉为:“中国·夏都生态园”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通生态旅游纳入全省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老爷山、察汗河、鹞子沟和娘娘山景区被命名为西宁市知名景区,是青海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林连群峰的国家森林公园鹞子沟、察汗河景区,苍茫辽阔的宝库峡、碧波荡漾的黑泉水库,素有“北武当”之称的老爷山、夕照流金、形神兼备的“西王母瑶池”娘娘山、苍茫雄浑的明长城、青海野生动物观赏基地、青海五大黄教寺院之一的广惠寺等汇聚于此,令人留连忘返。这里是西北高原闪烁着熠熠光华的明珠,是舞蹈纹饰彩陶盆的故乡,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是西王母大展风采的家园,是民间花儿艺术之乡。大通马家窑(彩陶)文化,淳朴的土族、藏族、回族民俗风情,优美的高原自然风光和现代工业基地互相交融,给大通平添了无穷魁力,构成了美丽、神奇、多姿的旅游资源特色,是理想的旅游和避暑胜地。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表现的特别好。该发言时,全班同学都举手了;听我对知

识归纳时,聚精会神。这是因为校本课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无关,在共同研讨、交流、互动中三维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在校本课上找回了自信,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

本节课使学生体会到,集思广益对他们成长中的作用,这是教师用很多时间的说服教育,都没办法达到的教育效果。在本节课中的问题,针对某个学生而言,不管他有多么的优秀,都无法给出完整的答案。但通过小组的回答,然后归纳,就得出了完整的答案。教师的归纳,其实是对学生得出的答案的组合,是对学生答案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本科知识的强调。真正探索问题答案的还是学生,这对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有很大帮助。

在本节课中,合作与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组内讨论,不同小组的交流,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对不完善的地方加以补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感受到学生生活的乐趣。

儿童绘画校本教学设计 篇7

一、反思:时下儿童美术校本教材之困境

中国水墨画在世界艺术领域中, 是一种独特且自成体系的绘画形式, 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从文化意涵来说, 具有民族精神象征与寄托的意蕴。传统的水墨画讲求墨色运用与线条表现, 反复地练习与临摹是初学水墨绘画者的必经之途。然而, 以目前小学视觉艺术的教育而言, 传统水墨画的学习方式较为枯燥, 特别是画幅较大的作画并不适宜儿童在短时间内创作与练习, 一是时间上不允许,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另外, 小学学段儿童的学习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囿限性。传统的练习方式易引发学生枯燥乏味之感, 极易引发学习兴趣的流失。

在小学阶段儿童的水墨画学习中, 校本教材是具有典型与特殊性, 教育针对性较为饱满教育媒材, 具有一定的创新与改造性。儿童水墨画校本教材的开发, 比起一般性的美术教材, 在创设教学内容的方式方法上更具特色, 能让悠久的传统文化在变动不居的社会变迁中紧跟时代之步伐, 让儿童在别具巧思的校本教材中体验到传统艺术之魅, 达致艺术教育的功能, 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校本教育大势的今日美术教育, 为数众多的学校加入进校本教材编制的洪流, 在教学内容上呈现活泼有趣的态势, 有利于地方艺术文化的推动传承。反思过往, 儿童美术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制中也呈现出些许不足与缺憾, 譬如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经验相对欠缺, 对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制而言, 个别学校的认识与理解有待提高, 实验工作有待深入。另外校本教材编制水平不高。这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业务素养譬如观念、知识与技法方面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以上种种缺憾某种程度上造就了儿童美术校本教材研发的困境, 因而, 加强校本教材开发的管理, 正确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继而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校本教材的编制能力是校本教材教研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重构:儿童小幅水墨画校本教材开发的经验

自2013年以来, 我校在东莞市基础教育课题项目《儿童小幅水墨画教学的校本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进行实践研究, 在儿童小幅水墨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探索课程资源开发的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 凸显学校与地区特色

从保证国民的总体素质的维面来看, 国家层面的课程开发体现出教育的基础性与统一性, 然而很难兼顾地域与学校中的独特性与差异性。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域广袤, 地域间差异大是不争事实。国家课程很难满足地方特色的需要, 校本教材开发可以很好地弥补此一缺憾, 在儿童小幅水墨画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尊重、满足本校学子及本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基于本校的办学宗旨、学生学习需求、社区资源特色、教师群体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课程开发。譬如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社区特色, 开发了《猫头鹰》与《荔枝》两门校本课程。

(二) 以“二级循环教学”为指导编制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 编制儿童水墨画校本教材要体现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校本课程以“以生为本、以美育美”为理念, 旨在培养学生“健康、快乐、敏锐、自信”的素养。小学阶段的儿童小幅水墨画的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过程中, 教师应有目的地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我校儿童小幅水墨画教学中, 指导教师创设了二级循环教学模式, 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设计出“示范·临摹·创作”儿童小幅水墨画课堂本位循环教学模式, 以及“写生·想象·创作”的儿童小幅水墨画课外兴趣小组的拓展循环, 体现学生绘画创作的身心特点。课堂本位教学中优先选择符合儿童身心特点要求的内容, 强调学习内容的普适性。校本教材的诸多内容体现了学生的身心需要和特点, 如“森林大王刷牙”、“戏曲人物”等作品创作贴近儿童的兴趣点, 墨色单一好操作, 强调对墨色层次与线条的掌控, 在饶有兴趣的教学内容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 完成教学目标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则组织其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提升其学习的经验与实效。根据差异, 公平分组, 营造一个和谐、充满竞争和乐趣的情境、气氛, 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 运用好校内、校外、新媒体等诸多资源

校本教材开发, 同样要开发课程资源, 注重了校内与校外两个资源的开发。儿童小幅水墨画教学校本课程, 校内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学校应以美术教师为主体开发相关教学内容, 对特色项目进行挖掘, 提升和创编。我校的小幅水墨校本教学在校领导的支持和推动, 指导教师的主持下, 取得了较大进展。学生作品在美术赛事上取得优秀奖项, 课题主持教师的科研成果在国内省级与核心刊物上予以刊发, 学生举办学生小幅水墨画展已经成为学校的传统特色。

在校本教材开发中, 学校根据本学校、社区的条件和实际, 组织活动, 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其中。我校开展的家长开放日公开课传统活动, 教师在课堂中引领小幅水墨画教学, 通过学生、家长一起学画水墨画加强了学生、学校、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校本教材开发密切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家长从单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转变为在共同的小幅水墨的学习作画中见证学生在动手能力、人际关系、道德修养、特长发展等多方面的发展, 艺术素养得以精进, 亲情得以浓化。

在开发过程中, 注重儿童小幅水墨画校本教材的利用和拓展, 与大课间、课外活动相结合, 充分发挥校本教材的作用, 充分体现校本教材的价值。为了达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课改目标, 在大课间和课外兴趣小组学习中, 充分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 组织写生、创作、临摹等多个项目的教学活动, 教材内容更具有发散性。

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校外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 学校根据本地区和本学校的实际条件, 充分利用校外可以利用的资源, 为我校学子的小幅水墨画学习提供展示的窗口, 为学校教学服务。学生作品屡次在市镇美术展览中予以展出, 吸引了市镇领导的参观与指导, 充分体现以社会力量为依托, 把有特色的作品展引进校园。

另外, 在教材的开发与编制中, 指导教师充分利用了新媒体资源, 通过微课的制备, 学校的掌上通、微博等新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发布, 教学渠道更为多样化。

(四) 校本教材开发的质量, 关键在教师

要加强对教师的校本培训, 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课程意识和新课程观念, 掌握教材编制的知识和技巧, 才能编写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校本教材。教师在小幅水墨画校本教材的开发中, 应注重融合过往教学经验的有点, 致力于艺术文化推动的传承, 同学们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进行, 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并达到了教学目的。小幅水墨教材的开发不但奠基于固有文化之上, 教师应不断吸收先进理念, 融合现代绘画理念与技法, 使儿童的绘画表现方式适合儿童学习。内容以技法训练与创作为主, 知识与创想结合。在内容安排上, 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培养学习兴趣, 同时兼顾学生创造性艺术能力的培养与发想, 为校本教材的建设积累经验。使学生的小幅绘画学习更具地域性与时代性。

总而言之, 在儿童小幅水墨画校本教材编写上尽量接纳现有儿童水墨画教材的优点, 结合学校条件与特色开发与编制具有校本特色的实用教材, 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去除传统水墨教材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 更多反映出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是校本教学的大势所在。实践证明, 校本教材开发对学校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幅水墨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精进呈正相关, 有利于深化儿童美术课程改革。

摘要:本文秉承“以生为本、以美育美”之教育理念, 在儿童小幅水墨画教学实践中, 凭借东莞市基础教育课题项目《儿童小幅水墨画教学的校本实践研究》, 结合我校实际进行实践研究, 为儿童小幅水墨画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建议, 探索课程资源开发的规律和经验, 推进儿童美术教育课题的实验工作。

关键词:儿童,小幅水墨画,校本教材,教材开发

参考文献

儿童绘画校本教学设计 篇8

一、挖掘学校“洪钟”文化,构建“至正洪钟节”, 激励学生努力奋进

“至正大铜钟”为东莞资福寺之宝,莞城中心小学于1933年迁入资福寺,与大铜钟相伴数十载,很多校友朝闻钟响上学,暮随钟韵而归。2006年二月十八日,莞城中心小学举行建校一百周年庆典。各级领导及中心小学优秀教师、知名校友和家长代表共一百人,依次撞响“百年钟声”,其薪火相传之意,催人奋进之情,成为了新一代中心人的文化印记。

钟的宏阔,钟的正气,钟的励志,正是中华学子所要追求的东西。于是,学校在每年的校庆纪念日(2月18日)为“至正洪钟节”庆典日。1、2月份进行以“今天我为中心骄傲,明天中心为我自豪”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 “了解校史”、“评选洪钟少年”、“校庆”等活动,营造“洪钟文化”,让学生知晓学校光荣的历史,增强身为中心人的自豪感和爱校情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做到“至正、至好”,为校争光。

二、挖掘校址文化,构建“养德资福节” ,引领学生感恩乐助

资福寺是东莞有名的千年古寺,它的初衷是借助超越尘世的佛力,保境安民。莞城中心小学的前身是资福寺,“资”解释为“获取、给予”,“资福”现今可理解为“祈福、感恩”。我们借这一资源,结合学校的德育,用教育合力,培养有道德的新一代,资福学生、资福家庭、资福社会,努力为学生幸福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学校在每年4月的第四个星期一为“养德资福节”。3、4月份开展以“孝感乐助,养德资福”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通过“讲资福寺故事,感悟养德资福”“学雷锋,帮助别人我幸福!”“让妈妈幸福过三八”“为地球,添点绿,保护幸福家园——植树”“感恩先辈,惜福今天——清明扫墓”、“寻找身边感人故事”和“手拉手,幸福齐分享——对口帮扶”等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孝顺、懂得感恩、乐于助人。

三、挖掘榕树文化,构建“大榕树文艺节” ,搭建学生多元艺术舞台

学校校园内有两棵见证了500多年沧桑岁月的参天古榕,它们像是长着长须的长者,牵着手,微笑地看着孩子们在他身边欢乐地唱歌跳舞、读书绘画……老榕树那种不乞求人类供养,却无私为人类奉献的精神也感染着每一个中心学子。

学校把每年的5、6月份定位“大榕树文艺节”,开展以“七彩校园,展我才艺”为主题的系列竞赛或展示活动,通过歌唱、舞蹈、器乐、书法、绘画、手工艺、文学表演等类别的各种比赛活动,给每一位学生搭建“展示才艺”平台,激励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热情与信心,多才多艺,为自己多彩的人生奠基。

四、挖掘东坡文化,构建“东坡悦读节”,鼓励学生海量阅读

据史书记载,苏东坡被贬到惠州,经东莞时,得资福寺的比邱祖唐禅师热情款待。1100年以佛舍利施以资福寺的罗汉阁供养,曾为东莞撰写《罗汉阁记》、《舍利塔名》和《再生柏赞》。苏东坡的文人风骨和旷世文才一直是历代莘莘学子的不懈追求。

学校为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这一教育资源优势,便以“东坡”为学校悦读节之名,把每年7-9月份定为“东坡悦读节”。其间开展以“悦纳万卷,至正人生”为主题的系列读书活动。以东坡文化为突破口,宏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阅读考级、评选“阅读之星”、“学习之家”以及辩论、演讲、朗诵、讲故事、作文等比赛活动,激励学生“悦纳万卷书,至正人生路”。

五、挖掘名人文化,构建“镜堂科技节” ,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何镜堂,中国工程院士,拥有上海世博“中国馆”等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作品。他是莞城中心小学的校友,同时也是我们新校区的设计者。他业绩显赫,令后辈敬仰;他主动思维的习惯和在崎岖的科学道路上勇敢攀登、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是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生动教材。学校把每年10、11月定位“镜堂科技节”,开展以“主动思维,勇于创新”为主题的科技系列活动,通过“科技创新(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大赛”、“科技实践活动展示”、“评选科技小明星”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及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六、挖掘区域文化,构建“万寿康体节”,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莞城中心小学和原东莞市政府并列位于万寿路旁。这古老的万寿路古树参天、绿树成荫。“万寿”体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求,它与我校体育节“康体、健美”的宗旨相吻合。

每年12月,学校将举办康体节活动。康体节以学校所处的万寿路中“万寿”命名,开展“大课间展示”、“队形队列比赛”、篮球比赛、田径比赛、趣味体育、亲子游戏等系列活动等各种体育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体质,锤炼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每年康体节不仅项目多,而且范围广,涉及学生多,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强身健体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打造的校园“六节”,其目的就是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节日”这个载体,赋予它精神内涵,赋予它教育的核心价值,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并使其形成系列,这一系列的“节”文化活动,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使校园文化活动整然有序,生机盎然。

此外,在整个“六节”文化活动过程中,学校始终重视“两深”思想,即深度策划和深刻体检;始终贯彻“三全”原则,即“全体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始终坚持多方“联动”方法,即家、校联动,区、校联动。

儿童是精灵,有她自己的世界,有她自己的逻辑和思维,过多的规范,过多的框架很可能会拔苗助长,给她一片广袤肥沃的土地,顺应地给予水和养分,她定能茁壮成长。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教案《豆宝宝》下一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