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说明(推荐13篇)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II.命题指导思想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语文学科的命题,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遵循“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推进”的指导思想,依据《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和要求命题。命题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考查考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突出考查学科意识、学科思维、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公平、规范。III.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及本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养的要求,结合四川省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确定本学科的考试内容和范围。必修课程中“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与选修课程《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应用》两个模块要求的语文能力,均属于2014年考查范围。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文字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文本内容
3.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章和文学类文本
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D
(1)评价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章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章的某种特色作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章所反映的认识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章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应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能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
4.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运用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二、考试时间及分值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三、试题类型:
语文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全部为必考题,不设选考题。
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第II卷为非单项选择题。
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文言文断句题、文言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
全卷共21题,试卷内容、题型、赋分如下:
古代诗文阅读(37分左右)
(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左右)
共1题。填空题。
(二)文言文阅读(23分左右)
共5题。单项选择题,文言文断句题,文言文翻译题,简答题。
(三)古代诗歌鉴赏(8分左右)
共l题。填空题,简答题。
现代文阅读(31分左右)
现代文包括论述类文章、实用类文章、文学类文本。
共7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语言文字运用(22分左右)
共6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写作(60分)
共1题,写作题
四、试题难度
一、《说明》的依据与要求
《说明》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并参考《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基础上确定了考试的内容与要求。这表明命题将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反映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做到紧密联系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 富有时代气息。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而且, 在遵循国家统一考试要求的同时, 适当体现浙江地方特色。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从《说明》提供的样卷可以看出, 2009年浙江高考文科综合政治卷, 仍然采用政治、历史、地理文科综合的方式, 考试方式、考试时间、试题分值、试卷的结构与试题难度保持相对稳定。政治科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统计看出, 与以往不同的是, 《说明》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样卷”取代以往的“题型示例”, 样卷不仅可以说明试题类型, 而且对试卷中的题量、分值以及考试内容比例等也作出了说明。样卷试题也不再是出自以往高考试卷的陈题, 而是自主编制的新题。
文科综合试卷分为Ⅰ、Ⅱ两卷, 两卷中政治学科满分为100分。第Ⅰ卷题型为单项选择题, 政治学科12题共计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综合题) , 两个大综合题下设置的5个小题, 共计52分。其中各模块分值的比重为:《经济生活》占30分, 《生活与哲学》占26分, 《政治生活》占14分, 《文化生活》占16分, 《国家与国际组织》占14分。难度总体在0.5~0.65之间。
从样卷中还可以看出, 试卷的信息呈现方式为名人名言、引文、图表、“注”等。第Ⅰ卷同一个选择题不作模块间内容交叉, 组合选择题采取两两组合和三三组合。第Ⅱ卷综合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 没有出现与历史、地理跨学科综合试题。综合题中的小题之间存在模块综合, 小题内没有出现模块间交叉, 但是模块内的综合程度较高。比如第40题的 (1) (2) 和第41题的 (1) , 都体现了模块内的知识综合。
三、考核目标与要求
从对《说明》“能力考核要求”的剖析我们发现, 根据学生答题的思维过程, 把考核目标分为“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个层级, 在每一个层级的考核目标中, 又分别分解为三个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要求, 从而将政治学科能力考核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可操作化, 更加突出了政治学科的学习价值和意义。这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导向和能力素质本位价值观的体现。
与以往的区别是:《说明》将第四个层级的目标“论证和探讨问题”改变为“论证和探究问题”, 并且对四个层级下三个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内容都进行了较大调整。纵观能力考核的目标与要求, 我们可以划出两个大的能力等次 (见下图) 。
第一个等次主要是认识、阐释与评价能力, 第二个等次突出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有关信息, 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以及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 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 论证和探究问题, 得出合理的结论。这些变化体现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价值理念, 表明了新课程对学生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要求, 反映了时代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能力目标与要求的考核离不开创设新情境和问题的设置。从能力目标的具体要求可以看出, “获取和解读信息”不仅仅是指定模块的内容, 还包括重大时事信息。尤其是“调动和运用知识”也包括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这表明教科书不再是情境创设与答案设置的唯一资源, 无论是提供的背景材料还是答案的设置都可能包括学生的经验和特定情景的探究生成或重大时事信息。这些在近年高考试题命制中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四、考试范围与内容
《说明》规定考试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 选修IA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时事政治。其中, 经济生活约占30%、政治生活约占15%、文化生活约占15%、生活与哲学约占25%、国家和国际组织约占15%, 时事政治不独立出题。与以前相比, 现有考试范围也扩大了, 考试内容适应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要求的新变化, 特别是增加了文化模块和选修部分。
《说明》规定的知识点, “经济生活”共有12个知识点, 每一个大知识点分别对应教材12课的内容。“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以及选修IA“国家和国际组织”分别有4个大知识点, 对应课标或教材的四个单元主题。大知识点下有多少不等的小知识点, 小知识点分别对应教材的“框”或“目”或对教材“目”下主要知识的整合。从规定的知识范围可以看出, 在具体知识点的拟订中尊重了考生所学的教材以及遵循减负的原则, 对教材原有的知识点进行了必要的删减, 尤其是在《国家与国际组织》以及选考《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和《经济学常识》中删减幅度较大。
五、备考策略及建议
1. 心中有《说明》, 做到“知己知彼”
《说明》是试卷取材、立意、问题与答案设置的重要依据。复习中首先要研读好考试说明, 对“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以及样卷中“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题型结构”“内容比例”“试卷难度”等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特别是考试目标与要求, 需要认真学习和分析, 运用有效方法逐条予以落实, 真正做到“知己知彼”, 心中有数, 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安排自己的复习进度, 较均衡地利用时间, 并选择好复习用书, 找准训练用题, 以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以课标为根本, 把握复习着力点
为了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吻合, 《说明》在表述上分为“考核目标、要求”和“考试内容“两部分, 实质上对应的就是新课程标准的“技能、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两部分。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 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备考复习时要注意在理解、贯通知识点的基础上重在运用, 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迁移与能力训练。
3. 构建“知识树”, 夯实学科基础
能力与素质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来看, 题目主要是根据现实生活问题与考查能力的需要盘活教材, 突出模块内与模块间知识的整合。所以, 新课程改革以后的高考不是不要基础知识, 也不是不要知识体系, 而是更加提高了对基础知识的的理解与运用的要求, 提高了基础知识在综合运用中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复习备考中要在认真研究、全面掌握《说明》所列考点, 注意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以及知识点的上下位关系的基础上, 对基础知识要做到点点清、点点明、点点通、点点准, 真正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并在此过程中训练获取和处理信息等的能力和针对问题调动自己知识储备的能力。同时, 由于2009年考生所学的教材是2006年版的, 贯彻的是党的十六大精神, 在复习过程中应根据有关通知的要求,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4. 训练高考真题, 提高应试能力
从《说明》的思路来看, 2009年高考“坚持以问题立意、素质本位、稳中求新、体现人文”的特点和走向基本不变。以前的高考试题尤其是新课程实验区的高考题对我们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但在运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根据新教材与时事的变化对其进行适当改造。要多花一些时间思考研究试题是如何考核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复习中必须重视教材上的探究活动以及每一个单元的综合探究。对做过的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也要给予一定的总结和归纳, 注意过程的探究性和答案的开放性。
5. 关注重大时事, 把握时代主题
试题以重大现实生活问题立意, 就离不开问题情景与时事热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较多, 我们必须对问题进行筛选、冷静处理。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现阶段连续性、稳定性的重大方针政策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突出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意志以及社会生活重大主题, 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题, 关注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同时生活化主题的选取也会适当关照学生自己的生活, 坚持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 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综合分析近年高考涉及的时事热点, 具有以下几个趋势, 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 坚持“以我为主”, 着眼于我国的实际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 越来越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 特别是国内一些持续性的热点, 而对国际热点考查较少。但这并不是说, 国际热点就不要关注, 而是要看国际热点与我国的相关度。
第二, 关注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 把握时代的主题。突出思想政治的教育性, 体现国家主导的意识形态是政治科高考突出的特点。同时,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也是知识、能力、价值观相统一取向的内在要求。所以, 政治高考绝不回避党和政府在本年度的工作重点及其相关热点问题。比如, 科学发展是我们的主题。此外, 我们也应当关注本年度浙江人民生活中的重点问题。
第三, 了解社会生活的长效热点, 把握时代脉搏。为减轻负担, 避免死记硬背, 命题中一般会采取以情景再现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呈现近年来延续的热点问题。比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农”问题、食品安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增长、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依法治国、关注民生、扩大人民参与社会管理、改进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维护国家统一与国家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 依然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命题立意贯彻新课程基本理念
与其他省市的考试说明和江苏省前两年的考试说明相比,《2008考试说明》在内容、结构、题型、赋分等方面都有显著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掌握贯穿其中的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是正确解析它的钥匙。
《2008考试说明》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007年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2007考试说明》)的提法是“引导考生提高人文素养”,《2008考试说明》则提出“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它要求对学科主干知识和能力进行全面覆盖,并在具体内容和等级上有所强化和调整;它扩大了名句名篇、修辞手法、文言虚词等的考查范围,加试题中还有文言句读的考查。与《2007考试说明》相比,《2008考试说明》对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要求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层级整体上提高了一级,从2007年的理解B级、分析综合C级、鉴赏评价E级,到2008年的分析综合C级、鉴赏评价D级、探究F级。写作的分值由2007年的60分增加到70分,而且基础能力层级也由D级提高到E级,这说明对作文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2008考试说明》突出了对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对常用字字音的考查强调了应用性:“重点考查声母和韵母,注意读音与意义的相关性。”把汉字与标点符号的考查放在作文的具体语境中,因为作文最能看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文字考查由2007年的6题24分改为2008年的5题18分,但相应的增加了现代文阅读和默写的分值,体现了课程改革强化阅读记诵和写作的基本趋向。尤其要注意的是,文科加试中的文本材料可能来自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是对应用能力直接而有效的考查。
《2008考试说明》特别强调对审美能力的考查。在鉴赏评价方面,《2007考试说明》的要求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注意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主要指向评价的准确、严密和深刻。《2008考试说明》则突出了审美要求:“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探究是新课程的重点,也是学习和考查的难点。《全国考试大纲》的探究题放在选考部分,让考生在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种。江苏则将探究题放在必考部分,而且明确规定放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文学类文本较之实用类文本要丰富复杂得多,更能使学生有所发现和创新,进行个性化探究,它可能是与审美结合在一起的更高级的探究。这当然增加了难度,但也成为《2008考试说明》的亮点。根据苏教版语文课标教材的体例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就应开展探究活动,而且近两年江苏高考已对探究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08考试说明》加大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当是必然的。
二、内容结构凸显江苏高考特点
准确认识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才能深刻理解《2008考试说明》。与传统模式相较,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在考查、评价、选拔等方面的理念和方法都有较大改革和发展,具体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统考录取看语数外三门总分,突出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的地位和作用;选修科进行学业水平测试,采用ABCD四个等级,淡化分数,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但要上本科者选修科必须在B级以上;考生综合素质必须合格,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公民素质。《2008考试说明》就是在此方案的基础上产生的。
1.结构调整。(1)板块调整。语文考试为150分钟,满分160分;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另有加试题,延时30分钟。试卷内容有必考、选考和加试三块。必考有四大内容: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选考内容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加试内容为文言文阅读、名著名篇阅读、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2)必考、选考比例调整。《全国考试大纲》要求必考内容占80%~85%,选考内容占15%~20%。江苏则必考为142分,占88.7%,比例偏高;选考为18分,占11.3%,比例偏低。但选修历史的文科考生另有40分加试题,与选考相加为58分,占总分的29%,则又高于《全国考试大纲》的要求。文理科考生均加大了必考内容,选修历史的考生还另有加试,必考、选考两方面的增容,进一步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
2.加试区分。根据高考方案学业水平的等级划分,选历史科的考生有50%能达B级,但江苏省选修历史的文科考生多而录取人数相对较少。据测算,这50%中仅有40%能上本科,所以必须加大区分度,选考历史科的考生另设加试题40分。选考历史的文科学生也应当具有更全面更良好的语文素质,加大区分度有利于选拔。
3.分值提高。《2008考试说明》比《全国考试大纲》多10分,这10分加在作文中。以往作文高考分数偏低,说明作文教学有待加强。高考增加作文权重,具有鲜明的导向性。作文加分后也提高了录取总分,也有利于对理科人才的选拔。
4.权重变化。《2007考试说明》鉴赏评价的层级为E,《2008考试说明》则降为D。鉴赏评价中有些题目可能与探究题交叉,鉴赏中有所发现、评价中观点有所创新,就是在探究。对鉴赏评价层级的调整有利于其与探究题相区别。变化最明显的是在现代文阅读方面。全国卷、2007年国家课改四省区卷和江苏省前几年的试卷,第一部分都是字词注音,现代文阅读一般放在Ⅱ卷,而《2008考试说明》将它调至开头,开卷就是现代文阅读。同时还加大了现代文阅读的分值,江苏2007年现代文阅读已从2006年的7题31分提高到8题34分,《2008考试说明》则进一步提高到8题38分。现代文阅读权重的加大,增强了时代感,更具实用性。
5.体现苏教版语文教材特点。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上,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有强调人文性的倾向。2006、2007年江苏高考就非常重视选文和命题的人文性、时代性和经典性。2006年的《一幅烟雨牛鹭图》、2007年的《麦天》,均文质兼美,具有体现生命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丰富内涵。同时,这两道题也被公认为有探究性:《一幅烟雨牛鹭图》最后一问“文章把‘烟雨’作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麦天》最后一问“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而作文方面,江苏高考题追求诗意和美感的倾向一向较为明显。
江苏新课程各科实行一纲多本,但语文基本上使用苏教版教材。苏教版语文教材秉承新课程理念,在内容、体例上有独到的呈现。教材呈现方式势必影响日常教学行为,日常教学又势必影响高考。新课程苏教版语文教材,不以知识能力为体系,而以学习专题统整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学习专题以探究为核心,在必修教科书中设计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三种着眼于学习过程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学习专题强调的人文性和探究性,一定会在2008年高考中有所体现。
三、守正出新,推进语文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包括高考在内的语文课程改革只能是一个守正出新的渐进过程。守正出新,是传承和扬弃,是提高和创新。《2008考试说明》在结构、内容、赋分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守正中的出新。
《2008考试说明》较《2007考试说明》还有多处精细调整和修正,或更具体,或更准确,或有所提高。在“考试内容及要求”的“分析综合”部分,多了“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要求,并且具体明确为:“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在谈到鉴赏评价时,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中的“语言”独立出来,将原来对语言的要求“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改为“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并注明“‘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表现力’重在艺术性”。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要求改为“考查按照具体要求进行语言表达的技能”,并将表达应用的能力层级由D级调到E级。
《2008考试说明》具有刚性原则,但也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如在内容方面,对现代文阅读提出“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对鉴赏评价,提出“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在难度方面,提出难易比例为:易30%、中50%、难20%。具体试题的难度界定,不仅要根据课标要求,还要看具体学情。因为课标的要求很原则,没有也不可能细化,是难是易还是中,归根到底要以学生的掌握为尺度。
对选修历史科考生的加试很有创意,加试的三个题目从三方面立意:必考、选考部分侧重现代文,加试第一题则用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断句和问题回答可考查学生的功底,这一项侧重阅读的深度;第二题名著名篇阅读,可能涉及本已停考数年的文学常识,这一项侧重阅读的广度;第三题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是新题型,涉及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这一项着眼于阅读的创新性。这三题能够全面而深入地考查选考历史科的学生的水平。
最近,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及《201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新鲜出炉,对语数外和政史地物化生等9门课程的高考考查内容做了详细说明。其中明确,江苏高考仍是语数外三科计分,总分480分。而政史地物化生6科选修科目,以等级计。
高考计分科目
语文
变化大,预计仍考材料作文
新变化:
2014年语文“考试说明”从整体看,“命题指导思想”去掉了“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把高考最终意义定位在“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典型题示例”也做了调整,除保留部分历年江苏高考精题外,增加了部分外省高考精题,如实用文中有说明性小品文、两种类型的材料作文题,这些应该有很强的暗示性。
从局部看,现代文阅读把文学类、论述类和实用类两大块考点合并,分列“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4个层次11条,成了一个符合规律的阅读能力系统,有效解决了命题实践过程中文体与能力考查点不匹配的问题;论述类文本体类上增添说理散文。古代诗文阅读部分虚词增加了“乎”“也”“者”达18个;去掉“筛选文中信息”,增加“辨析文句意义”,结合“典型题示例”《古弼传》的例子,有考文字表达理解的迹象;名句名篇默写初中名篇去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零丁洋》,增加《鱼我所欲也》《雁门太守行》《渔家傲》等达27篇,高中部分不变,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为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去掉“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增加“提炼语意”。作文最大变化是“能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文章”,终于给了抒情散文合法的地位。附加卷名著阅读去掉《女神》,增加《飞鸟集》《子夜》,达11部。
复习建议: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与2013年对比变化情况
一、考试说明的内容基本相同。试题结构、赋分、题型、默写范围无变化。
二、题型示例有两处变化:
1、2013年文学类文本阅读样题的篇目为《林冲见差拨》《二十年以后》,一篇中国小说,一篇外国小说。2014年换下了外国小说《二十年以后》,而换上了中国小说《孕妇和牛》;即2014年样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只有两篇中国小说。
2、语用题在2013年题型示例基础上,增加了一道语言表达得体题,考查应用文中语言表达得体。
昆一中科研处
语文:
考查六种能力作文一个错别字扣1分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基础等级E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发展等级E 要求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特别指出的是,作文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第Ⅱ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等题型,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为必考内容,共132分。其中:语言文字运用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9分,作文共60分。
选做题为选考内容,共18分。本题给出文学类和实用类两个文本,并分别在文后设置18分的试题。考生任选其中一个文本阅读,并完成所选文本后的题目。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8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8分。
数学(理工农医类)考试能力注重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命题体现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考生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考试范围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课程内容和选修系列2的内容以及选修系列4-5的部分内容,内容如下: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选修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试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共12题,60分。第Ⅱ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主要考查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填空题共4题,16分。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英语 语言知识达到课程标准八级词汇量为3300左右
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课程标准八级要求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要求词汇量为3300左右。语言运用在听力方面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对话和独白;阅读方面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写作方面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如叙述事情、表达观点和态度等;口语(对2009年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的要求)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口头表达,如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等。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增加口试,办法另定),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5分;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题,共45分。
第Ⅰ卷包括听力、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等三大部分。听力部分共两节,第一节: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简短对话,从每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录音材料仅读一遍。第二节:15小题,每小题1.5分,共22.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从每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录音材料读两遍。
英语知识运用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形式的掌握情况。第一节:语法和词汇知识,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在一句或两句话中留出空
白,要求考生从每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第二节:完形填空,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阅读理解部分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部分,本部分共两节。第一节:阅读表达,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要求考生阅读所给的一篇短文,并根据文章后的题目要求进行简答。简答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大意、标题,或指出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
2。补全文章中空缺的句子;
3。根据语境翻译句子;
4。同义语句替换;
5。回答问题;
6。陈述个人观点。
必要时可根据文章的题材和体裁设置其他题目。
第二节:写作,满分30分。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提示(包括情景、图画、图表、提纲等)和要求,用英语写一篇120—150个单词的短文。
理科综合 注重考查学生基本科学素养
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版)》,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确定理科综合科目考试范围如下:
A。必考内容
物理:物理
1、物理
2、物理选修3-
1、物理选修3-2
化学:化学
1、化学
2、化学反应原理
生物:生物
1、生物
2、生物
3B。选考内容
物理:物理选修3-
3、物理选修3-
4、物理选修3-
5化学: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
生物:生物选修
1、生物选修3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240分。
第Ⅰ卷为必做题,全部为选择题。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生物8个题,化学、物理各7个题,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 88分。其中生物、化学题为单选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
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全部为非选择题。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共120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共8个选考模块,对应命制8个试题,每题8分。考生从中选2个物理、1个化学、1个生物题目作答,共计32分。
物理:目前,高考物理科目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这五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物理学科对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分为Ⅰ和Ⅱ两个层次: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准确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化学:在考试能力要求中,应有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有分析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有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 :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生物:在考试能力方面,要求有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生物实验与技术,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与技术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
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基本能力测试 贴近日常生活反映时代变化
试题设计注重考查考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试题均采用题组的形式,打破学习领域与学科界限,围绕某一主题借助一定情境对各相关领域与学科知识进行适度的整合,不机械划分各学科所占分值的比例。命题导向应与学科课程目标相一致,试题设计应符合所考查学科能力的特点,正确引导高中按照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组织教学。试题设计应符合所考查学科能力的特点,正确引导高中按照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组织教学。试题设计应注重对考生多元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考查,答案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试题内容应贴近考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反映时代变化,体现时代精神。
基本能力测试应以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着眼于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间的有机整合和内在联系,借助一定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情境,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基本能力测试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九项内容:观察社会生活,分析、解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参与社会实践的基本能力;观察自然现象,解释、说明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动手设计实验,运用科学方法探究自然规律的基本能力;收集、加工处理、存储、检索、传递与利用信息,以及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基本能力;与现代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技术研究、技术设计与应用的基本能力;艺术感受、想象、体验、比较、欣赏、表达与评价的基本能力;增强体质、健全心理、规划健康人生的基本能力;在专题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调查探究、解决问题、撰写研究报告、以适当方式展示研究结果的基本能力;尊重生命、认识自我、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服务社会、保护环境、热爱祖国、尊重民族传统的意识与情感;主动求知、敢于质疑、合作探究、勇于实践的科学求真与创新精神。
基本能力的考试范围涉及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必修内容及相关内容。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考试用时为120分钟。试卷卷面分值为100分,以考生实际得分的60%计入高考总分。
何以言之?
一是高考语文试卷长期模式化直接导致了良莠不齐的试卷泛滥成灾。走进大大小小的新华书店,繁荣昌盛的《题王》《题霸》《秘籍》《内参》《同步》《兵法》《高仿真》之类的教辅材料一定会使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打开来一看,多是东拼西凑,你抄我我抄你,换个体例或书名就出来蒙人骗钱。
教师也省心了,照着配套的教师用书就敢开讲,即便不会讲还有详解答案,谁还管试题的针对性如何,谁还管学生做题后的效果如何,谁还管试题答案的科学性如何,谁还管孩子们的负担如何……只要形式上有点相像就是命制成功的试卷,就可以强行地压给学生去做。课上做,课下做,考试做,不考试也做,几代人逼着守着孩子们做……搞得学生除了做题之外,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语文了。做题的量上去了,准确率也高了,但语文能力、人文素养却大大地滑落了。做文字题时斤斤计较,务求正确,平日里却对读错音、写错字等现象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做病句题的时候能找到正确答案,但在课文和媒体上却找不出一个病句,更谈不上听出病句了;阅读题是会解答了,但自己读书时却抓不住要点,也欣赏不出个门道和味道;应试作文会写了,说话却还是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就是写个考试总结都干干巴巴,条理不清。其实原因很简单,学生读得太少了,写得太假了,想的和做的都太功利了,已经远远不是在学语文,并且早已没有一点儿学习语文的乐趣了!
二是高考语文试卷长期模式化直接导致了集体趋利心理的膨胀。明眼人都清楚,现在的语文教辅资料和高考辅导等早已都产业化了。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市场依然在高定价高回扣的潜规则下一派欣欣向荣。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只要能把资料推销出去,只要能赚钱盈利,只要能满足一己私利,谁还管这些资料的质量如何,谁还管这些资料是否已经压得学生都喘不过气来了,谁还管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身心健康状况怎样!在这种集体趋利心理膨胀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实际上已成为“字词句的机械记忆课,现代文阅读牵强理解课,作文应试造假课”,成为“最刻板、教条、贫乏和单一”、“最令学生反感”、最缺乏学生生命感受的课堂教学活动。这种怪象似乎只有在中国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才能发生!
三是高考考试说明对此怪象更是推波助澜。考试说明每年都有些新玩意儿,有点微调似的新面孔,有时就是换了几个词汇,也许就是想把话说得更严谨一些。可就是这么个东西,年年都搞得神秘兮兮的,都要求每所学校的高三语文老师认真研究,甚至要钻到字缝里窥出微言大义,以便更有针对性、更有实效地备考。笔者认为,这无疑更强化了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学的心理,给本已深陷沉疴的语文教学又雪上加霜,更加导致语文教学的畸形和异化。这些道理,相信很多人都清楚,但为什么都视而不见,装聋作哑呢?很简单,考试说明不仅对高考升学有利,对很多人也都有利,此其一;考试说明就是某些部门的财路,没有哪个傻瓜会自绝财路,此其二。最近,举国都在控诉、声讨网络黄毒,痛斥它简直毁了我们的下一代。但细想一下,哪个不晓得黄毒会毒害青少年,但为什么一些人、一些网站偏要那么做?据报道,国家管理网络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年都有2.6亿元的网络注册管理费进账,可他们却把网络域名注册权层层下包,只要交域名注册管理费,一个人就可以注册几十个域名,这就直接导致了网络域名注册管理的混乱。是什么在驱使某些人可以视下一代人的灵魂健康于不顾呢?只有两个字——利欲!利欲熏心,天大的窟窿都敢捅,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又算什么!
总之,高考模式化试卷和考试说明早已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深陷沉疴,病入膏肓了,早该休矣!只要我们能取缔高考模式化试卷和考试说明,天就可能晴一大半儿了。试想一下,假如有一天,大纲已定,考纲亦已定,但就是不定高考试卷的模式,就是不让你摸到每年都考什么、试卷的模式是什么样的,反正不超纲就是了。这样一来,势必逼着语文教师老老实实、扎扎实实地按照大纲和新课标教语文,那语文教学能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吗?还会出现“全民”命制模拟试题、为谋私利而不顾一切的混乱局面吗?那些资料还会有这么大的市场吗?可怕的是,我们正处于全民麻木的冷漠期,正处在集体无意识的趋利期,正处在有识之士想说又不大敢说的混沌期!
高考语文模式化试卷和考试说明当休矣!
语文
山东省招生委员会
I.命题指导思想
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
二、命题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并注重对考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
三、命题注意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四、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五、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正、规范,试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 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阅读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命题只选择其中一类文本)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应用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Ⅲ.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
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第II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等题型,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1.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
2.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
3.名句名篇,共6分。
4.现代文阅读,共9分。
5.作文,共60分。
IV 题型示例
(略)
V.附录
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一)义务教育阶段推荐背诵的篇目
1.孔子语录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潜8.三峡郦道元
9.杂说(4)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况才之过于与者乎)
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18.蒹葭(蒹葭苍苍)诗经
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弯
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
27.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
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
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
42.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张养浩
50.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
(二)高中阶段推荐背诵的篇目
1.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荀子
2.逍遥游(北冥有鱼„„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
3.师说韩愈4.阿房宫杜牧
5.前赤壁赋苏轼6.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7.陈情表李密8.兰亭集序王羲之
9.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10.六国论苏洵
11.氓《诗经》12.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13.短歌行曹操1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
15.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王勃16.山居秋暝王维
17.将进酒李白18.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9.蜀道难李白20.旅夜书怀杜甫
21.蜀相杜甫22.登岳阳楼杜甫
23.登高杜甫24.琵琶行白居易
25.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李商隐26.锦瑟李商隐
27.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28.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29.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30.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
31.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33.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35.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37.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2016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刚刚公布,闻讯的老师和同学们就问我对今年的考试说明怎么看。这里应大家的要求简略谈谈我对考试说明的理解。
先说说今年考试说明中比较稳定的地方:
从主体内容上来说,2016年考试说明的绝大部分内容相对于往年几乎是一字不变,这反应在:
考试说明的核心思想依然是强调对学生基本科学素养以及学科能力的考查,利用有利于考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情景来设置问题,突出考查优秀学生在创新情景下对核心物理概念,核心物理思想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考试范围分为7大模块,20个章节,共117项知识点,与15年高考考试说明相同。具体内容,包括知识点标题、要求等级、附加说明等也完全没有变化。
可以说这背后反映的是北京高考一贯的稳重有变的课改策略,细心去研究5年以上的北京高考命题思想变迁,不难发现高考命题改革的大方向是明确的,既定的,有条不紊的。
这里要特别关注一下今年对样题部分的修订:
选择题部分把2015年《考试说明》的50题,53题分别替换为2015年北京理综试卷的19题与20题;
主观题部分把2015版的86题替换为2015年理综试题的21题。
这些题特点如何?
选择题主要以实验室经常用到的多量程电流表以及生活着常见的IC卡为载体,通过分析电表的示数与内部构造的关系以及IC卡发射电磁波的现象,深入考查欧姆定律,电流概念以及电磁感应定律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21题是实验题,突出考查学生利用函数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这样的替换操作大体属于考试说明修改的常态,首先反映的是编者求稳的心态,其次也反映了编者对2015年的试题在价值的一个取舍:
北京高考突出对图像方法的考查是各界多年形成的共识,在实验题中利用图像信息求待测物理量基本成了北京命题的固有特色,这一点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在15年的试题中,对核心物理概念理解的创新型试题篇幅是较大的,应该说,试题中利用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情景命题的分值是较少的。在国务院关于招生考试改革的最重要的指导文件中,也特别强调命题要突出试题的应用性价值取向。所以,考试说明突出和实验和生活紧密结合的样题,也是对16年命题的一个暗示。
近几年高考命题风格变化后,不少学校在高考复习时的策略有了明显变化。应该说多数老师基本按照高考突出主干知识,突出核心概念理解的方向在进行复习,以往那种通过题海战反复训练热门命题模型的歪风邪气得到了有效遏制,高考命题改革取得了有效成果。但是好的形势背后也有隐忧----在少数学校,不顾学生认知规律,强行拔高知识难度,甚至跑偏路线训练竞赛题的乱象又有抬头迹象,这也是高考指挥棒要特别关注的事情。综合来看,我们可以定义2016年的物理高考是改革的微调之年。
1、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
X年现当代人物传记
X年新闻(新增)
2、部分题型的变化
(1)文言文阅读
X年设实词、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翻译各1题
X年题型设立Ⅰ中设实词、断句(X年已考)、概括分析、翻译各1题 题型设立II中设实词、内容解说(新增)、概括分析、翻译各1题
(2)名篇名句默写
X年前后句子填空
X年前后句子填空理解句意填空(X年已考)
(3)实用类文本阅读
X年设1道五选二题、3道主观题
X年题型设立I、II均是设1道五选二题、3道主观题
题型设立III设4道主观题(新增)
黑龙江省招考办对于X年高考发布了黑龙江省高考重大调整政策:X年起,高考外语听力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提供给院校作为参考,同时取消省属高校“俄语考生”照顾政策。下面是调整详情:
调整一:外语听力成绩不计入总分
实施时间:X年起
目前,我省高考英语总分为150分,其中听力占30分。X年起,高考外语听力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提供给院校作为参考,只有在同等分数下才起作用。也就是说,英语听力对国内高考作用将不大,如果是高端考生,想在未来接受国际化教育,仍不能轻视英语听力。
调整二:取消省属高校、“俄语生”照顾政策
实施时间:X年起
目前,我省对俄语语种考生,在所报我省省属院校调档分数线下降低20分投档,由院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X年,我省将对俄语语种考生,在所报我省省属高校投档分数线下由降低20分投档减为降低10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X年,我省将取消省属高校“俄语考生”照顾政策。同时,为确保政策调整新规和录取规则对接,对仅适用于省属高校的地方性照顾政策做进一步清理规范。
万众瞩目的2014版考试说明终于在2013年高考分数大幅提升、2014年高考改革沸沸扬扬的气氛中出台了。但历史科目《说明》的变化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明显,不过这也正体现了高考命题的调稳定性。
具体来讲,今年的《考试说明》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一是考试内容,二是参考样题的变化。参考样题中“开放型题目”数量的增加,向大家释放了高考重心从“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的信息。
在内容方面,2014年的考试范围和2013年保持一直,没有任何变化。2013年的考试说明增加了《人权宣言》等内容,是对前几年考试说明的大幅删减的补充,到了今年,考查内容保持相对稳定是应该的,因为毕竟2013年高考分数的大幅提高让考生和家长心有余悸,所以历史考查内容保持稳定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再有就是,如果横向来看,在高考的六个学科里面,今年语文、英语和政治学科改革幅度很大,从整体上说,这种平衡很好。
在参考样题方面,变化还是很大的,2013年高考试题大量被选入了参考样题:选择题方面加入了4道题目,主观题更替了2道题目。虽然《考试说明》每年都更新参考样题是传统,但今年更新明显偏多,这一点希望广大考生特别关注。这种变化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首先从难度上说,2012年的历史试题偏难,难度是0。46,而2013年的难度下降到0。53,意即2012年历史平均得分是46分,2013年平均得分为53分。虽然历史学科仍然压力很大,但毕竟是有进步,从难度上说与北京高考强调的降低难度保持了正方向,所以2014年历史试题不应该增加难度,而应该保持2013年的难度或是再降低难度。
目标不变,范围小了点
合肥八中 郑开翀
从今年的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生物部分在题型、分值等方面继续保持稳定,与去年相同的是,理综各学科试题原则上不跨学科综合,体现了高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一、考核目标没变
与前两年相比,考核目标和要求没有变化,还是强调生物学科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因而命题会注重对理解能力的考查,又因为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不会降低要求。
二、考试范围缩小
考试范围仍然包括必修部分(1、2、3)和选修部分(1、3),选修部分约占10%。考查的知识内容调整两处:1.把“(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由Ⅱ调整为Ⅰ;2.把“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调整为“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除了包括“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还应包括“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和胡萝卜素的提取”等内容,所以实际上就缩小了考试范围。
三、题型示例更改
与2011年比较,2012年《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中,26道选择题中有16题更改,13道非选题中有5题更改。更改的部分主要集中在细胞结构、细胞代谢、遗传变异、调节、生态部分。要注意: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等主干内容仍然是重点考查的对象。
四、后期复习建议
2014-02-21 09:49:18 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 有0人参与
单选每题增加1分,第Ⅱ卷不再划定各科题目数量
理科综合科目考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
物理能力要求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必考内容为物理
1、物理
2、物理选修3-
1、物理选修3-2,选考内容为物理选修3-
3、物理选修3-
4、物理选修3-5。
化学必考内容为化学
1、化学
2、化学反应原理,选考内容为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
生物必考内容为生物
1、生物
2、生物3,选考内容为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300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物理7道题,每题6分;化学7道题,每题5分;生物6道题,每题5分,共20道题,107分。其中化学、生物题为单项选择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
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其中物理56分,化学53分;生物48分,共157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的3个选修模块、化学的3个选修模块、生物的2个选修模块,共8个选修模块,对应命制8道题,每题12分。考生须从中选择1道物理、1道化学、1道生物试题作答,共36分。化学:题量增加,做题速度要提高
化学试卷的分值与分布与以往的山东卷和全国卷均不相同。总分由去年的78分变为今年的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个数没变,仍然是7个,共35分。第Ⅱ卷的必做题原来共3道大题,原山东卷共42分,原全国卷共43分,而今年为53分。第Ⅱ卷的选做题“三选一”不变,原山东卷每题8分,原全国卷每题15分,而今年每题12分。
分值的增加可能会带来以下变化:第Ⅱ卷必做题原来一共42分,现在增加了11分,尚不确定是增加一道题还是将分值分配到3道题中,无论怎样,题量都会只增不减。以往的考生普遍存在理综考试时间紧迫的情况,今年这个问题会尤其突出。
【2024年四川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说明】推荐阅读:
2024年四川大学生村官考试真题06-18
四川高考英语作文06-22
四川高考英语点评11-15
2024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12-03
四川高考作文如何写12-20
四川高考甲骨文作文12-16
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试说明11-23
山东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