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合同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合同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通用6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合同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篇1

《合同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一部分课堂讨论

1. 什么是合同的标的?

2.你如何解释该合同的标的?

3.请用合同法学原理、合同解释的知识和有关法律规定分析和处理本案。合同的标的的概念:

合同的标的是指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目标。课堂思考题讨论记录表1

参加讨论人员:4个同学的名字(包括自己)

发言提纲:根据我国合同法第61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发生争议的,协商解决订立补充协议,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条款的意思或订立合同的目的解释。

其他人发言摘要:_

本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争议在于合同的标的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应当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对此做出解释。

乙公司对合同做出的解释有点过于按照自己的意思解释合同,严格按照合同的条款看其也无大的过错。但是乙公司的行为与合同法中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不太符合。按照诚实信用原则的精神,当事人对合同条款不清楚之处应当本着协商的精神履行合同,而不应该自己单方面解释合同,给对方造成被动。甲公司的主张也缺少法律依据和合法依据,只是强调自己的炊事员少并不能成为自己单方面指定合同标的理由。但是根据甲公司与乙公司长期合作的事实,乙公司应当考虑到甲公司的具体情况,在提供蔬菜前征求甲公司的意见。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就按照合同法规定的解释原则解决双方争议。在此不能适用合同文字含解释,不能适用合同条款原则解释,也不能适用合同上下文的意思解释。只能适用交易习惯原则解释,按照交易习惯原则,甲公司与乙公司经常有提供蔬菜的合作关系,平常如何供应蔬菜的,在本合同争议中也应当参照平时交易习惯确定合同的标的。

课堂思考题讨论记录表2

参加讨论人员:4个同学的名字(包括自己)

发言提纲:(1)代位权和撤销权的概念(2)代位权和撤销权的法律特征和法律后果(3)总结代位权和撤销权的区别 其他人发言摘要:代位权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尚未完全履行之前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者的到期债权,可以以自己名义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的权利。

撤销权指债权人在债务放弃对第三人到期债权实施无偿处分财产,财产或以非正常低价处分财产的行为而妨害其债权实现时,依法享有的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所实施的上述行为的权利。主要观点概括:主要观点是指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侵犯了债权人的合法权利,都是因为债务人的处分行为引起的。

代位权的行使主体是债权人以债务人的名义行使对第三人的权利,而撤销权是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处分行为必须依靠人民法院才能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记分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合同中,应当采取书面形式的是 A, 解释:技术转让合同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标的的让渡,应该以文字形式来确定,以便于合同的履行以及一旦产生争议,解决争议有明确的依据,对此法律作了明确的规定此类合同须以书面形式订立。

2、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成立的地点是B

解释:合同承诺生效地, 第34条

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3、法律规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履行主要义务的,该合同A, 解释:有效成立

4、撤销权行使的除斥期间情况之一是B,解释: 第55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5、我国对合同权利转让采取的标准是: C, 解释:合同法第八十条: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6、买卖合同标的物不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和买受人订立合同时不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交付标的物的地点应当为 D,解释: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一条: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的地点交付标的物。当事人没有约定交付地点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一)标的物需要运输的,出卖人应当将标的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运交给买受人;

(二)标的物不需要运输,出卖人和买受人订立合同时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出卖人应当在该地点交付标的物;不知道标的物在某一地点的,应当在出卖人订立合同时的营业地交付标的物。

7、可以任意撤销的赠与合同B, 解释: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义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8、在借款合同的抵押担保中,可以抵押的财产有A 解释:著作权中的财产权,9、融资租赁合同的出租人对租凭标的物B, 解释:合同法第二百四十四条:租赁物不符合约定或者不符合使用目的的,出租人不承担责任,但承租人依赖出租人的技能确定租赁物或者出租人干预选择租赁物的除外。

10、保管合同的保管人拍卖、变卖保管物其所得价款 C, 解释: 寄存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保管费以及其他费用,保管人对保管物有留置权,将保管物拍卖后所得的价款扣除保管费用与其他费用的剩余部分应返还寄存人。

二、多选题

1、要约可以撤回的条件是,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A,B,解释:我国合同法规定要约可以撤回。要约撤回的条件是撤回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2、合同终止的原因中必然导致合同终止的情况有:ABCDE

解释:合同终止的原因中必然导致合同终止的情况有清偿、提存、抵销、免除、混同。

3、供用电合同具有以下特征:ABCDE

解释:供用电合同具有以下特征:供用电合同属于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双务有偿的、多为标准的、要式的、要受计划的控制的合同。

4、按照租赁合同规定的使用时间、方式使用承租的房屋,承租人对房屋有(ABD)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解释:出租人应当按照约定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占有,并在租赁期间保持租赁物符合约定的用途;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法使用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因占有、使用租赁物获得的收益,归承租人所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承租人并不具有对租赁物的所有权,当然无权处分租赁物,转让是处分的一种,自然不被允许。

5、居间合同的特征有(ABCDE),解释:从我国《合同法》第424条的规定可知居间合同的特征。

三、填空

1.民事行为根据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分为表意行为和事实行为。2.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3.合同义务又可分为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

4.撤销权的行使期间为1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计算。5.招标签约是通过招标、投标、开标和验标来订立合同的。6.易货交易为双方当事人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

7.承揽合同的承揽人可以将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但须对第三人所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定作人负责。

8.技术开发合同包括委托开发合同和合作开发合同。

9.委托合同的的受托人即可以以委托人的名义处理事务,也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处理事务。

四、名词解释

1、合同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合同法规范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主要有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合法原则。

2、拍定:是指拍卖人在竞买人的所有应价中选择最高那一个予以接受的意思,表示在法律性质上它其实就是承诺。

3、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4、借款合同的保证担保:是指保证人与合同当事人之间协商达成的,在被保证的借款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时,由保证人代为履行或者承担连带责任的协议。

(保证是指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一般保证,即只有在就借款人财产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才承担保证责任。二是连带保证,即贷款人和保证人约定,借款人在借款期限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贷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作为保证人。国家机关一般不能作为保证人,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5、运输合同:是承运人将旅客或者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的合同。

五、简答题

1、讲述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意义

答:1,凝固和体现了立法的根本精神 2,是合同法具体规范的总的指导思想 3,提供了最高的行为尊则,确立了一般性的行为模式 4,是实施法律的根本依据

2、简要回答强制缔约的特点有哪些? 答:强制缔约的特点如下:

(1)强制缔约依然要采取要约和承诺的程序来进行,只是一方当事人负有必须承诺的法定义务。

(2)在强制缔约中,合同的内容,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即依该标准来确定。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按合理的标准确定。

(3)在强制缔约时,负有强制缔约义务的人对要约的沉默,通常即理解为默示承诺。

3、简述合同权利让与的构成要件

答::

1、须当事人之间达成合意。

2、出让人须有有效的合同权利存在。

3、让与合同权利须个有可让与性。

4、债权人须通知债务人。

4、简述借款合同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答: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 的合同。法律特征:借款合同是诺成合同;借款合同是双务合同;借款合同可以是有偿合同,也可以 为无偿合同。

六、论述题

试述全面履行原则

答:(试述全面履行原则即除经债权人同意外,债务人必须在债的标的物以及其数量、质量、格、债的履行期限、履行地 点、方法等各方面严格按照债的内容,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全面履行原则的具体内容表现为:(1)按照合同约定的主体履行合同是特定当事人间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因此,合同的履行只能是作为该合同当事人的债务人向作为该合同另一方当事人的债权人履行自己的义务。由他人代替自己履行,即债务承担,应经合同债权人同意,否则,债权人可拒绝接受履行。

(2)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合同的标的是合同当事人之所从订立合同的根本原因,是合同的核心。没有明确确定的合同标的,就没有合同的存在

(3)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履行,合同的全面履行,意味着必须精确地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履行。不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履行,不可能准确而完整地履行合同,有时甚至会使合同变得毫无意义。

(4)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款或者报酬履行。价款或报酬是合同的重要内容,它是交付的商品、完成的工作或提供的服务的对价。若不按合同约定的价款或报酬履行,则构成严重的违约。

(5)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点履行。只有在履行地点履行,才可以产生合同债务消灭的法律效果。(6)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履行,履行期限是指债务人履行债务和债权人接受履行的时间,履行期限一般都有明确规定,债的主体应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债务和接受履行。任何一方都不应无故迟延履行或迟延接受履行。

(7)按照合同约定的履行方式履行。履行方式是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方法。

七、案例分析:

某中学与某服装厂在1999年1月签订了一份服装加工合同。合同规定:由服装厂为某中学加工校服500套,平均每套支付加工费30元,共计15000元;某中学负责提供布料、服装型号和规格;某中学在接到服装厂取货通知后2天内付款,服装厂接到货款后3天内将校服送达某中学。服装厂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服装加工任务并收到货款,依约在第3天将校服送达某中学,可由于该校领导班子正处于调整之中,无人负责接收该批校服。连续一周仍无人出面接受校服。因此服装厂只好将该校服提存。在提存之后,服装厂认为既然某中学领导班子未定,待领导班子确定后再通知某中学来领校服。15天后服装厂才通知某中学领取提存物,某中学在领取提存物时被要求交付15天的保管费用,某中学拒交,认为服装厂未能及时通知学校去取校服,导致校服提存15天,应由服装厂支付提存费用。试分析:

(1)某中学拒绝支付提存费用的理由有法律依据吗?请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予以说明。

(2)服装厂的行为中有无不当之处?(3)此案如何处理? 答题要点:

(1)某中学拒绝支付提存费用的理由有法律依据。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合同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篇2

作业 1

一、名词解释

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前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和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P9

商品装潢: 是指在商品或其包装、容器以及其他附着物上所进行的装饰。P21 商品商标: 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生产、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由显著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可视性标志。P18 证明商标:也称为保证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P26 注册商标:是指经国家主管机关核准注册之商标。P41

二、简答题

1.请按你的理解给知识产权下个定义。

我认为,知识产权是权利人根据一国的法律,对于自己的智力成果和经营管理中所形成的独创性的标志(如商标、商号、包装、装潢、商誉、地理标志、域名等)所享有的专有权利。2.请试述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

知识产权是一种与物权、债权并列的独立的民事权利。具体地说,第一,知识产权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性质。由于知识产权所保护的智力成果与人的智力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智力成果的创造者应依法享有一定的人身权,并且这种人身权是永久的。同时,由于智力成果的使用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所以智力成果的所有人又享有财产权。

第二,由于知识产权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性质,又使其具有专有性。P6

第三,时间性和地域性。由于智力成果是一种无形的财产,因而它不能象物和人身那样理所当然地获得法律的保护,其权利必须经过法律确认之后,才能受到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确认性决定了它的随之而来的时间性和地域性。P6-7 3.请试述知识产权的范围。

知识产权的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两种:P2-3(1)狭义的知识产权指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一般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还包括与著作权相关的权利即邻接权。(2)广义的知识产权有两个标准:

一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界定的范围,包括

A.著作权;B.邻接权;C.关于人类在一切领域内的发明的权利。主要指人们就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及非专利发明享有的权利;D.关于科学发现的权利;E.关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权

利;F.关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标记的权利;G.关于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H.其他一切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二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界定的范围,包括:

A.版权与邻接权;B.商标权;C.地理标志权;D.工业品外观设计权;E.专利权;F.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G.未公开的信息专有权,主要是商业秘密。4.你认为知识产权法有哪些作用。

第一,鼓励创造。为智力成果完成人的权益提供法律保障,调动人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促进技术和生产进步。通过许可使用或转让等方式,使得落后国家的企业能够得到先进技术,从而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进步。第三,促进文明传播。知识产权法通过对智力成果的公开,促使最新的智力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交流。第四,保护社会公众利益。知识产权法在保护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权利的同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限制,来实现智力成果所有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的均衡。

三、案例分析

1.根据我国《商标法》,商标权的取得实行注册取得的原则,而不是使用取得的原则,为保护这一具有巨大预期收益的品牌,建议对其进行商标注册。并且在商标注册的过程中,我国实行申请在先的原则,辅这以使用在先的办法,故该公司应尽快提交注册申请。2.注册的程序。步骤依次为:申请、形式审查、实质审查、公告、商标异议、核准注册。3.方案。涉及商标设计,是使用文字,还是文字与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等的组合;是否需要注册防御商标、联合商标。4.如何防止权益被侵害。

权益被侵害的方式有合法的侵害和非法的侵害两种。无论是合法的侵害,不是非法的侵害,都要依靠商标所有权人对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的商标保持足够的关注,以便及时发现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被他人注册或者使用。

合法的侵害表现为他人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的申请注册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从而造成合法的混淆。对这种侵害,如果商标所有权人在公告期间发现,可以通过异议程序向商标局提出异议,要求商标局不授予申请人注册商标;如果商标所有权人发现时,易引起混淆的商标已被他人注册,可在该混淆商标注册的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由商标评审委员会依法作出裁决,撤销该混淆商标注册。

非法的侵害,即商标侵权,主要表现为使用侵权、销售侵权、标识侵权、反向假冒侵权和其他侵权。处理方式有协商解决、行政处理、行政调解、诉讼解决等。

作业2 我认为:原告庄××于1995年12月30日获得的“宣纸印品及其胶印制版、印刷方法”发明专利权,依法应受法律保护。庄××与原告某公司通过签订合同,约定某公司有权与庄××一起共同起诉侵权方,该约定不违反法律规定,故某公司与庄××一起作为本案原告是适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第五十九条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被告某中心印刷厂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生产、销售仿真宣纸国画挂历,经专家鉴定,该挂历已落入了原告庄××ZL93114279.2号专利的保护范围。

因此,某中心印刷厂的行为已构成侵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公民、法人的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受到剽窃、篡改、假冒等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某中心印刷厂对自己的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鉴于庄××与原告某公司已明确表示对某中心印刷厂1997年5月以后生产、销售仿真宣纸国画挂历所得利润不予追究,故只以某中心印刷厂从1996年1月至1997年5月底生产、销售仿真宣纸国画挂历所得利润作为侵权赔偿额。二原告请求某中心印刷厂赔偿20万元,依据不充分,不予照准,其他请求有理,予以支持。

综上,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应判决:

一、被告某中心印刷厂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仿真宣纸国画挂历。

二、被告某中心印刷厂赔偿原告庄志和、天明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100988.40元。

三、被告某中心印刷厂在《南方日报》上公开向庄志和、天明公司赔礼道歉。

四、驳回原告庄××与原告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诉讼费人民币30510元,由被告某中心印刷厂负担。

作业三 《著作法》修正案第46条

《著作权法》修正草案规定:“录音制品首次出版三个月后,其他录音制作者可以依照本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其音乐制品制作录音制品。”因此,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中规定了这样的条件:“

(一)使用前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备案;

(二)在使用时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及作品出处;

(三)在使用后一个月内按照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标准向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支付使用费,同时报送使用作品的作品名称、作者姓名和作品出处等相关信息。”就结合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八条来说,这样的规定对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人的权利是相当不利的。在此修正案公布之后,于2012年4月17号身为北京市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盛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资源委员会专家成员,并先后办理过与互联网、知识产权有关的著名案件,同时是多家知名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的法律顾问的于国富律师在网上公开发表文章《对著作权法修正草案第46条的立法意见》,对修正草案中的第48条进行分析评价。

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结合第46条和第48条的规定,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人的权利处于非常不利的状态,进而可能影响他们的创作热情,抑制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他总结出如下理由:

1.法定许可的条件过于宽松:在第48条规定的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备案条款,只要符合形式规定,就应该备案通过;第二个条件与知识产权无关;第三个条件中,作者的获得报酬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这三个条件总结起来,就是作者既无许可他人使用该作品的控制权,也没有与使用人谈判使用价款的谈判权,作者的权利似乎被架空了。

2.该条款无视音乐作品的市场规律:虽然给出了三个月的控制期,但是,由于该期限过短,并无实质意义。正如很多音乐人所说的那样,在上述三个月的控制期内,一首新歌很难

走红。然而一旦超出上述控制期,任何人可以通过48条的宽松条件获得法定许可。一位影响力巨大的歌星,完全可以通过翻唱这首歌曲让公众认为他或她才是该首歌曲的首唱者,从而使其名利双收。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愿意以高价去买下音乐作品的首唱权呢?如果这个条款最终通过在这种情况下,歌手的价值将远远超过作者的价值。

3.该条款不利于音乐市场的健康发展:从第48条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作者能够从作品中被法定许可使用而获得的利益,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a.版权部门规定的付酬标准;b.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分配比例。

通过于国富律师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定将极大侵害优秀音乐作品的著作权人的利益,这样的规定必将扼杀他们创作的热情,以至于他们无心创作,或者只是草草了事,照这样的发展,中国的音乐产业令人堪忧。而在我个人看来,音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与思想的重要体现形式。音乐既然是文化与思想的体现,我们不难想到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不是应该传承下去?如果不是,那么这个民族就失去了自己的本源,不知根之所在。如果是,那么传统的古典音乐呢?不也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吗?那么它的传承要靠谁呢?毋庸置疑,当然是靠音乐人。如果音乐人连创作的热情都没有,那么他们会有心传承下去吗?没有了创作的热情,又怎么会有研究传统音乐的热情。照这样下去,有一天在中国的大地上,所留下来的传统音乐,或许只剩下一串串无人看得懂的字符了吧。而想欣赏的人或许只能靠自己去想像,而中国的传统音乐也便就这样丧失了,那么中国的文化是否有了危机?我不敢想象。

那么这样的规定又有何进步之说呢?这完全是著作权法退步的一大表现。维权是法之根本,而这样的规定一旦通过,不但极大侵害了优秀音乐作品著作权人的利益,更将给中国的音乐产业带来一场危机,从而影响到中国文化与思想,那么这样的规定有存在的必要吗?它一旦通过,小则侵害个人权益,大则影响民族文化。

草案第70条规定:“使用者依照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签订的合同或法律规定向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支付报酬的,对权利人就同一权利和同一使用方式提起诉讼,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应当停止使用,并按照相应的集体管理使用费标准支付报酬。” 唱工委法律小组的分析和解读

解读:本条为修改案新增条款,设立没有任何的先例,完全是为我国集管组织定制的。为何已与集管组织签订合同,还需“停止使用”呢?这说明集管组织的授权违法,已侵犯了权利人的著作权,该条规定是对集管组织“故意侵权”的“特赦”条款。有了特赦条款,协会完全可以为了“集管事业”的发展而侵犯任何第三方的权利,版权人的合法权利就成了集管利益的拌脚石。这一条一旦实施,音乐著作权人的全部权利就会被架空。目前音集协在推广的KTV一揽子许可,音著协在推广的音乐网站的一揽子许可,都是如此。即便权利人没有加入协会,但协会依然代为授权。协会之所以推广这种“一揽子许可”,其目的是为了垄断下游市场,形成对各自领域版权利益的垄断。任何版权人希望进入版权交易领域,只能通过“入会”的方式来实现,否则即便起诉也只能获得停止侵权和标准极低的使用费。因此协会会形成对行业的垄断,最终实现其垄断利益。并且这种垄断不仅危及到音乐行业,还可能延伸到影视、图书、图片等各版权产业。

我们认为,促进集体管理制度的健康发展应该从制度设计上入手,在集管组织的设立上引入竞争机制,增强授权活力,集管组织应该是著作权人及使用者的服务机构,其应该从扩大著作权人的收入和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入手,循序渐进的发展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而不是采用杀鸡取卵的方式,恶化著作权人的生存环境。

作业4

一、名词解释

1.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一词,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知识产权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知识产权范围,为两个主要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所界定。

1967年签订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指出,知识产权应包括下列权利: 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 关于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录音和广播的权利; 关于人类在一切领域内的发明的权利; 关于科学发现享有的权利; 关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权利;

关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标记的权利; 关于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

其他一切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

1995年1月1日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规定的范围,包括:

(1)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观(5)专利权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7)未公开的信息专有权,主要是商业秘密权

狭义的知识产权,指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即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2.商标权:又叫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权利。P50 3.专利权:就一项发明创造,由申请人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专利局依法审查核准后,向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所享有的独占权。P132 4.著作权:又称版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广义的著作权,除了狭义的著作权外,还包括著作邻接权,即出版者、表演者、录制者、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作品传播者对其传播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

5.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是指为了竟争或个人的目的,通过不正当方法获取,披露或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

二、填空

1.国家知识产权局2.自愿注册原则和强制注册原则3.商标国际注册或办理逐一国家注册4.个案认定或被动认定5.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6.形状、图案、色彩、其结合7.责任,视为作者8.许可,报酬,许可,报酬 9.作者

三、选择题

1.AB 2.B 3.BCD 4.ABD 5.ABCD 6.AD 7.D 8.ABCD

四、简答

1.简述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具备的条件。

(1)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具备法定的构成要素(2)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具备显著性

(3)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是法律禁止作为商标使用的标志(4)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是不能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

(5)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他人在同一种或者服务上已经注册或者初步审定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6)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被撤销或者注销未满一年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2.简述授予发明专利权和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实质条件

(1)新颖性: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2)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3)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3.简述著作权人哪些著作人身权利。

(1)发表权: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2)署名权:表明作者身分,作品上署名的权利。(3)修改权: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4)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论述题

试分析社会上发生非法剽窃他人新技术的原因,并论述保护专利权的重要性和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首先,新技术是一种可以创造效益的财产,这是有些人非法剽窃他人新技术的内在动因。其次,新技术是一种智力成果,开发一项新技术既有技术障碍,又要投入大量成本,正是由于这样,有些人无力自己开发,就进行剽窃。再次,新技术开发者没有将其技术向专利管理机关申请专利,不能取得专利法律的保护。最后,我国专利法实施的时间较短,全社会的专利意识不强,这是新技术经常被剽窃的社会原因。

二、由此可见,实施严格有效的专利制度,对于保护发明人的权利,保护人民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对于促进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技术交流,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要对专利进行有效的保护:

1.从外部环境来说,国家要制定完善的专利法律制度,并向全社会宣传普及专利法规,提高全社会的专利法律意识。

2.作为发明创造者,要及时将自己的智力成果申请专利保护。在取得专利后,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或通过行政救济途径,或通过司法救济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打击各种侵权行为。

劳动法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篇3

课堂思考题讨论记录表11、请根据所学知识和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印刷厂与张某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什么关系?这种关系是否受劳动法的调整?

2、请根据所学知识和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张某与印刷厂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其中的免责条款是否有效?为什么?

3、请根据所学知识和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张某能否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本案应如何处理?

答:

1、张某与印刷厂之间系劳动法律关系,此关系受我国《劳动法》的调整。

2、张某与印刷厂签订的劳动合同部分有效。其中一条“若发生死伤事故,企业概不负责。”条款无效。

对劳动者实行劳动保护,在我国宪法中已有明文规定,这是劳动者所享有的权利,我国《劳动法》第一条同时也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劳动法的原则和宗旨之一。而本案中,印刷厂在与张某签订合同中,都利用本身优势,将此条款强加予劳动者,这很明显是违法的,也严重违反了社会主义公德,应属于无效。该条款的无效不影响劳动合同中其它条款的效力,根据我国《劳动法》第18条的规定,其余条款仍然有效。

3、张某有权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诉,这符合我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本案后,应先行调解,对企业的负责人进行法制教育,说服其依法给予张某工伤保险待遇,如调解不成,应裁决印刷厂向张某支付其花去的6700多元在内的全部工伤保险待遇。

课堂思考题讨论记录表2

许多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因拿不到辛苦一年的血汗钱,不得一次又一次推迟归乡的日期。到底是谁给了黑心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胆量?拖欠工资问题到底有没有彻底解决的方式?

预先垫资、层层转包是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众多的案例来看,目前的建筑市场上,在层层转包的过程中,出现的“猫腻”是非常多的,一些有关系的人从开发商手中拿到工程,转手给包工头,包工头再把活分给农民工做。这样一层层下来,一个工程可以转四五个圈。中间转手的大多是“皮包公司”,靠转包牟取暴利,出现问题就一走了之。而农民工是“工程金字塔”的最底层,一旦承包商出现资金困难或携款逃跑,最终倒霉的还是农民工。预先垫付工程款的行为让可以垫付一定资金的工程队能揽到活,而不能垫付资金的工程队被排除。这不仅损害了工程招标平等的要求,违反建筑法规,而且发包方在工程已经或快完工的情况下仍然不给钱,恶意拖欠工程款,造成承包方无力支付民工工资。

要想解决日益突出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必须遏制愈演愈烈的层层转包现象,对工程的承包商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此外,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法规,强制用工单位和个人必须签订公平有效的劳务合同,让欠资遭遇不再重演。

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原因除了拖欠方违法乱纪外,农民工求职心切、法律意识淡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希望能给广大农民工提防四大用工陷阱。

1、合同陷阱 很多农民工在被雇用时没有签合同或合同不规范。为防后患,农民工必须要与发包单位签订合同,写明工程名称、发包单位、工资结算日期、支付方式等。

2、转包陷阱如果打工者承建的工程是被人转**一手、二手,甚至是三手的,那就要特别小心。老板的资产状况以及联系方式都要清

楚,以防工资无处索要。

3、时效陷阱 追索劳动报酬的法律时效只有两年,而老板拖欠工资常采取的一招就“拖”,打工者应及时向劳动部门反映。

4、证据陷阱,想通过法律途径要回工资,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最好是劳动合同、工资单、欠条、人证等一应俱全。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之所以演化成为涉及全局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法律角度看主要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有法不依,劳动行政部门执法不严,解决欠薪的法律程序不适应农民工等。因此,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综合治理,在法律方面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建筑法》、《劳动法》的落实,加大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设定“拖欠工资罪”等。

第二部分小论文

作业

3、小论文

多种用工形式细思量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三种期限,又规定了一些灵活用工的条款。企业对这些条款如果运用适当,采取多种形式的劳动用工,亦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一,采用“工作任务合同期限”制用工。企业适当采取这种劳动用工方式,一是可以在终止劳动合同时,减少支付经济补偿;二是可以在连续订立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时,减少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约束。

第二,依法接受劳务派遣用工。法律规定了劳务派遣单位要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而且一签就是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通过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务工派遣出去。在被派遣员工无工作期间,派遣单位还要向劳务工支付最低工资。另外,因劳务工和劳务派遣单位已经签定劳动合同,并由派遣单位发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所以,从《劳动合同法》“特别规定”的角度来看,实际用工单位通过劳务派遣形式一旦使用劳务工,就成为用工不建立劳动关系。由此推定这种用工形式不承担因劳动关系而产生的一些法律后果,即对用工单位来说,使用劳务工不存在经济补偿和劳动合同期限的问题。企业依法在一些岗位上接受劳务工,可以减少一定的用工成本。

第三,灵活使用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定了非全日制用工可以定口头协议,并且允许劳动者在两个以上的单位工作。对于非全日制用工,还规定不得约定试用期,双方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不支付经济补偿等。对于这种灵活的用工形式,实际上企业可以对有些手工活、技术性比较高但能个人独立完成的工作,如设计、市场营销以及策划等之类的工作,也可以采取这种用工形式。

多种灵活的劳动用工形式提供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广阔的空间,但是也要注意多种用工形式所需要承担的连带责任,在《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一条、第九十二条等有相关规定,企业用工时一定要注意。

总之,用人单位需要冷静、理智地看待《劳动合同法》,不要想钻法律的空子。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认识到一点:依法管理也许会增加一点成本,但是违法管理,增加的成本更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看重从增加一定的人工成本中设法促进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譬如在提升劳动者技能上增加投入,提升其技能,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

实施《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既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提升自身管理的绝好机遇。

第三部分计分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C4、B5、C6、D7、D8、D9、D10、A

二、多项选择题

1、CDE2、BCDE3、ABDE4、CDE5、ABCDE6、ABCE7、ABCDE8、CDE9、ABD10、BD

三1、192、60天

3、职业介绍服务

4、货币/直接5、90日/180日

6、劳动行政

7、工会委员会

8、行政/工会

四、名词解释

1、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指调整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2、竞业限制,是指雇主与雇员通过合同约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和劳动关系解除后的一定期限内,雇员不得从事雇主有竞争关系的工作。

3、职工培训,也称职工教育或在职培训,是指在职职工为了更新文化知识的提高劳动技能而接受的一种训练方式。

4、探亲假,是指与父母工配偶分居两地的职工,在一定期限内所享受的一定期限的带薪假期。

5、行政责任,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行政部门实施了劳动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引起行政上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制裁。

五、简答题

1、简述我国劳动法的渊源

劳动法渊源是指劳动法在法律体系中的表现形式。我国劳动法的渊源具体表现如下:

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5)其他法律规范中有关劳动问题的规定。

6)地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7)地方规章.8)国际法律文件。9)国际惯例。

2、简述社会保险具有那些基本特征

社会保险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基本保险性。2)国家强制性。3)互助互济性。4)主体特定性。5)待遇的差别性。6)补偿性。7)社会福利性。

六、论述题

试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要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劳动者和

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

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双方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

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即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并不是平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

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实现社会劳动过程,才能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

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

七、案例分析题

1、答:(1)医药公司不计发谢河的工资不合法。

《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法》第48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劳动者付出劳动的,有权获得相应的报酬,谢河虽然没有能够完成承包任务,但享有获得报酬的权利。医药公司应按一定的工资标准支付给谢河工资。

(2)医药公司应补发谢河2月至6月欠发的工资,并纠正医药公司与职工的霸王合同条款。

2、答:(1)该厂制定的劳动规章不合法。

《劳动法》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

《女职工劳动保护法》第8条规定:“女职工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企业劳动规章不得与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相冲动突,该企业制定的劳动规章中的特殊产假制度是不合理、不合法的。

虽然该规章的制定征求了过半数职工的意见,但是不能因此使企业规章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

法律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篇4

答:行政复议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行政复议主要解决的是行政争议;

(2)行政复议的审理和决定机关是行政机关;

(3)行政复议必须由不服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依法提出申请才能启动,非利害关人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4)行政复议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又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又审查规章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

(5)行政复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必须保证整个复议活动合法、公开、公平、公正。

2.行政赔偿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答: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违法实施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由国家承担的一种赔偿责任。

归责原则虽然是判断责任构成的“最后界点”,但是,单凭归责原则,还是无法合理、全面地判断出行政主体实施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责任的。这就需要有较之于归责原则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责任构成要件。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的规定,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由行政主体、行政违法行为、损害后果和因果关系四个部分构成。

3.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有哪些

答:管辖是指关于不同级别和地方的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是涉及行政审判的组织体制、公民诉权保护、宪政分权体制等基本问题的重要诉讼法律制度。

在理解行政诉讼管辖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管辖是普通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分工。专门法院,如海事法院、军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等,不受理和执行行政案件。对此,《行诉法解释》第6条第2款规定: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法庭不审理行政案件,也不审查和执行行政机关申请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

2、管辖是上下级法院、同级法院之间受理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也就是说,管辖要解决不同审级和同级不同区域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问题。

3、管辖是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分工。管辖不包括第二审及再审案件的分工。我们实行四级两审制,第二审是第一审的继续,确定了第一审案件的管辖,第二审案件的管辖也就相应确定。另外,执行也是按第一审案件的管辖标准而定。

4、管辖权与审判权、主管权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行政审判权是法律赋予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权力,包括主管权、管辖权、裁判权、诉讼指挥权、强制执行权等。管辖权是审判权的实现形式之一,审判权是管辖权的基础与前提。主管权是管辖权的前提。主管是指法院有权中理行政案件的范围,针对的是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关于处理行政争议的权限划分问题。管辖针对的是法院系统内审理案件的权限。

管辖的种类一般认为,行政诉讼管辖可以做如下划分:

1、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级别管辖解决不同审级法院之间管辖权的划分,行政诉讼法在规定方式上采用了

“列举式”与“概括式”两种。例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海关案件、发明专利权案件等属于列举性规定,“重大复杂”标准属于概括式规定。地域管辖解决行政案件由哪个地区的法院受理的问题。对此,行政诉讼法采取了“概括式”规定方式。

2、法定管辖与裁定管辖。法定管辖是指由法律直接确定的管辖。裁定管辖是指在特殊情况下,由法院以移送、指定等行为确定的管辖,具体包括指定管辖、管辖权转移和移送管辖三种。

3、共同管辖与单一管辖。共同管辖是指两个以上法院同时对一个案件均有管辖权。单一管辖则是只有一个法院有管辖权。

行政诉讼法在确定管辖时考虑了如下因素:

1、便于当事人诉讼。即管辖的确定要方便原告、被告参加沂讼活动。这里涉及空间、时间、经济、法律等多重因京。行政诉讼法第13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2、便于法院公正、有效行使审判权。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就地、就近审判,便于人民法院认定事实。海关、专利权案件,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应由水平与条件更好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以确保正确地行使审判权。另外,排除干扰与“压力”等因素也很重要。

劳动法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篇5

作业1:案例分析:2008年9月,某工艺厂与吴某签订合同,约定由工艺厂提供原材料和花样图案,吴某为工艺厂制作藤编工艺品,工艺厂每月按照吴某交付的工艺品数量给付报酬,合同期限为一年。合同履行6个月之后,因为市场上的藤编工艺品滞销,工艺厂单方面解除了与吴某的合同,吴某为此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

(1)工艺厂与吴某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民法上的加工承揽关系,加工承揽关系不适用劳动法。

(2)吴某不能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因为其与加工厂之间的关系不是劳动关系,不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工艺厂与吴某之间签订的不是劳动合同,而是普通的民事合同,故工艺厂单方面解除合同时,应承担违约责任,向吴某支付一定的违约金。一.选择选择题

1.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出现的形式是(工厂立法)2.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从(传统民法中独立出来的)

3.我国《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

4.劳动合同解除时的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付

5.非全日制用工的计酬方式主要是(按小时计酬)

6.《集体合同规定》第11条规定:“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日起(5年)以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7.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8.根基相关法律规定,下列节日不属于全民共同的法定节日的是解放军建军节

9.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保护范围包括(劳动过程)

10.我国《劳动法》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

1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英国)··

12、在劳动法的渊源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宪法)

13、我国法律明确禁止的健康歧视,除了残疾歧视,还包括(传染病病原携带歧视)

14、关于全日制用工中,劳动关系双方约定试用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15、我国法律规定,职工代表大会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

16、属于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有(婚、丧假工资)

17、凡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满(1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

18、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

19、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结案后应建立档案。档案资料应当至少保存(3年)

20、我国《劳动争议调节仲裁法》规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

1.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主要指(国际劳动组织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

2.关于劳动法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劳动法和民法的调整对象都可能既是财产关系也是人身关系、劳动法律关 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相同,但主体的权利义务不同、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交叉性)

3.我国目前职业培训的种类主要有(学校教育和培训、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劳动预备制度培训、学徒培训)

4.属于劳动派遣法律关系中用工单位义务的是(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对在岗被派遣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不得向别派遣者收取费用并不得将派遣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5.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不同,可划分为(自由合同、强制合同)

6.津贴的具体作用是(补偿作业、调节作用)

7.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的工资的情况有(用人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用人单位代扣代缴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

8.我国现行工时制度形式有(标准工时制、计件工时制、缩短工时制、综合工时制和不定时工时制)

9.我国《劳动法》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0.对妇女生理机能变化过程中的保护包括(经期保护、孕期保护、产期保护、哺乳期保护)

11、劳动法调整的对象一般包括(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12、劳动法体系中的劳动关系协调法包括(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

13、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免费提供下列服务(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办理就业登记··、职业供求信息··)

14、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情况有(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15、集体协商一般要经过的阶段有(集体协商的提出··、进入谈判主编阶段、正式进行谈判阶段、签订集体合同)

16、关于职工加班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者每月加班时间累计不得超过36个小时、用人单位要延长工作时间必须与工会··)

17、《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的规定,在下列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按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安排工作岗位之前、工作满一年、年满十八周岁,距前次体检时间已超过半年)

18、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

19、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者不必缴纳的保险费有(生育保险、工伤保险)

20、对下列各项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仲裁庭可以在满足特定条件下裁决先予执行的是(追索劳动报酬、追索工伤医疗费金、追索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三

名词解释

1、劳动法律关系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符合劳动法律规范、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关系。

2、劳动就业

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3、竞业限制

是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即: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 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限制时间由当事人事先约定,但不得超过二年。

4、工资

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5、职业安全卫生

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答:劳动法是从传统民法中独立出来的,它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劳动法具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这些是其他法律部门无法包容的。

(2)它有特定的主体。劳动法中的劳动者与劳动使用者之间的主体关系是劳动法的重要特点,双方均有特定的主体资格。

(3)劳动法具有独特的任务和作用,即保护劳动者;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主义劳动制度。

(4)劳动法具有独特的完整体系。其体系包括促进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争议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法律责任等等。劳动法完整而系统的内容体系也是其他法律部门所不能包容的。

综上所述,劳动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2.简述劳务派遣与一般劳动关系的区别?

一般劳动关系中,是用人单位直接招收和使用劳动者;而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是通过派遣单位招收劳动者,劳动者的招收和使用发 生了分离,即招工和用工的分离。传统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与一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并在该用人单位的指导下利用其提供的劳动场所和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劳动成果归属用人单位,劳动者根据自己的劳动成果情况从该用人单位领取工资报酬,并由该用人单位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在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中,被派遣的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成为名义上的用人单位,但是被派遣劳动者并不在该劳务派遣单位从事劳动,而是被派遣到另一个用人单位,即用工单位从事劳动,出现了所谓的“有关系无劳动,有劳动无关系”的情况。五.论述题

1.试述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区别

第一,主体不同。劳动合同的当事人为单个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集体合同的当事人为劳动者团体和用人单位或其团体,故又称为团体协约。

第二,目的不同。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是建立劳动关系;订立集体合同的主要目的,是为确立劳动关系设定具体标准,即在其效力范围内协调劳动关系。

第三,内容不同。劳动合同以单个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一般包括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集体合同以集团劳动关系中全体劳动者的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可能涉及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也可能只涉及劳动关系的某个方面,即签订专项集团合同(如工资集团合同)。

第四,效力不同。劳动合同对单个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有法律效力;集体合同对签订合同的单个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团体所代表的全体用人单位,以及工会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都具有法律效力。并且集团合同的效力大于劳动合同的效力,当个人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标准低于集体合同规定时,以集团合同规定的标准为准。第五,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劳动合同争议采用普通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处理;集体合同争议,一般各国采用政府协同劳资各方协调处理的方式。《劳动法》第84条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关各方协调处理。

六.案例分析题(李某2006年进入上海某外企工作···)我国法律规定:职工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并且其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

而本案中,劳动者李某已经工作满1年,其工作地点与配偶的居住地不在一地、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因此符合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李某在几次向单位提出休假探亲,都未获单位同意,于是李某擅自出走,使企业的经营受到了影响。企业给予李某行政警告纪律处分,并扣发探亲假期间的工资,探亲往返路费不予报销的决定。

首先,本案的劳动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仲裁的范围,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本案中企业不给予职工探亲假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并且应该承担李某探亲假往返路费。而李某擅自出走,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的行为是不对的。

简答题

1、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第一,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

第二,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

第三,劳动法上的劳动带有劳雇关系(或劳雇关系的劳动,区别于单个的家务劳动)。

2、简述职工探亲期间的基本待遇。职工在探亲假期间待遇包括以下两项:

(1)工资待遇。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发给工资。

(2)探亲路费的承担。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D 5.A 6.C 7.A 8.C 9.C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Cd 3.ABCD 4.AC

5.ABCD 6.BCD 7.ABD 8.ABCD 9.CD 10.ACD 三.名词解释题

1.就业服务

国家和社会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总量上和结构上有机结合的一种社会服务。目的在于帮助解决失业、待业等社会问题。

2.劳务派遣,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

3.特殊群体劳动保护

主要是指国家包括对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特殊对待的群体的政策扶持和保护

4.集体协商

又称集体谈判,是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其特点:①集体协商代 表的身份和人数对等;②集体协商双方代表的法律地位平等;③集体协商是公开、公平、平等的协商;④集体协商是和平协商;⑤集体协商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协商。

5.劳动法监察检查

是指依法享有监察检查权的机构 组织或个人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 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的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征?

1)、劳动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侧重保护劳动者。

2)、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相结合,以强制性规范为主。3)、实体法和程序法相统一。2.简述职工探亲期间的基本待遇?

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

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五.论述题

试述社会保障与商业人身保险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属性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对劳动者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主要是以保障社会安全为目的,具有物质帮助性和非营利性质;而人身保险是国家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它由专门的经济实体,即保险公司进行经营,具有以营利为目的的性质。

第二,对象不同。社会保险的对象是有职工身份的劳动者;而人身保险的对象是一切自愿投保的公民。

第三,费用负担不同。社会保险费用由劳动者个人、用人单位和国家共同分担,社会保险缴费率由法律规定,整个社会有统一标准;人身保险费由投保人承担,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缴费率,当事人可以 自由选择。

第四,实施原则不同。社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建立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上,只要履行了劳动义务,就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国家队社会保险采取强制性原则;而人身保险则是建立在商业契约关系上,以“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的等价交换和自愿性为原则。

第五,保险关系确立的依据不同。社会保险关系的确立以法律规定为依据,双方当事人不能另行约定;而人身保险关系通过保险合同确立,当事人直接之间可以约定。

第六,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依据物质帮助和保障基本生活原则确定保障水平,不同时期、不同项目的保障水平是法定的;而人身保险根据经济补偿原则和当事人的投保情况确定保障水平,以合同约定保障水平,差别较大。

第七,经营(管理)主体不同。社会保险的经营主体由政府指定;人身保险的经营主体是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保险公司。

第八,受益人不同。社会保险的受益人是法定的,一般为被保险人的法定亲属;人身保险的受益人则可由投保人任意指定。六.案例分析

(王某大学毕业后未找到正式工作,为了减轻家人负担,·)他试分析: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如何处理本案?请列举出相关的法律规定。

王某与出版社的纠纷属于因劳动报酬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的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受理的决定。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不成的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本案属于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要求,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

科学与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篇6

一、填空题: 1、科学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代。16世纪是以科学家伽利略为代表的个体活动时代;17世纪是以科学家牛顿为代表的松散群众组织(皇家学会)时代;18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发明家爱迪生的试验工厂为代表的集体研究时代。今天科学已经进入了国际合作的跨国建制时代。

2、18世纪末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了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4、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

5、原子的范围是10-10 m、原子核的范围是10-14-10-15m、夸克的范围是10-20m。

6、原子能释放的方式是衰变,裂变,聚变,其中利用最多的是裂变。

7、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反映所放出的核能,驱动器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二、名词解释

1。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律的知识体系,是人们分析、研究事物的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

2。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各种工具、方法和技能。

3、高新技术:是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类产业和产品的统称,是指对一国经济、国防有重大影响和较大社会意义,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4。电力革命:是指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新的电能(代替了蒸汽动力)开始作为主要的能源形式支配社会经济生活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变革。

5。原子核:尺度为10-14----10-15m大小的,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区只有原子的万分之一大小,这里却是原子中的全部正电荷和近全部质量集中区,也是核外电子环绕运动的中心。

6核力:1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2核力的作用是保持原子核的稳定。3核力是短程力4核力有饱和性。

三、简答题:

1、科学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

答: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存在于科学外部的,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存在于科学内部的,是科学认识本身的逻辑;它们构成了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因素:

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愈来愈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而经济上的需要,主要是通过生产实践来解决的,所以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生产实际的需要刺激技术的进步,再促进科学的发展。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人为:这种变化并不是意味着“决定作用”已经由实践转向了理论,由生产和技术转向了科学,科学在今天之所以超前于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它正是以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为其条件的。不难理解,如果缺少现代生产技术所提供的强有力的实验手段,科学理想的实现,以及科学认识向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深入推进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人类的社会实践,特别是人类的生产活动继续成为科学发展进步的动力或最终原因。

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还有其自身的体系结构,有其自身的矛盾运动和继承积累关系,这就是自然科学发展的相对独立性,科学发展的这种内部矛盾运动就是其动力。表现 1

为以下几点:科学认识发展的内部因素(1)新事实和旧理论的矛盾。(2)各种观点、假说、理论之间的矛盾。

2、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说明了什么?

答: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 △ E=(△m)c

式中E为能量,m为质量,c为光速。光的速度为c=3×108 km/s,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最大极限。从公式中可以看出,物体的能量每增加△E,相应的惯性质量也必定增加△m=△E/c2 ;反之,每减少△m 的质量,就意味着释放出△E=(△m)c2 的巨大能量。也就是说:质量与能量是等价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少量的质量能够转换为十分巨大的能量。这是一个惊天动地的理论,它揭开了宇宙的一个巨大奥妙,为核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这一质能关系公式被后人称为“改变世界的方程”。

四、论述题:

1、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答:科学和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反过来,技术也为科学提供了眼睛、耳朵和一部分肌体,扩展了人的触觉、听觉和感觉。例如,电子计算机使气象研究、人口统计、基因结构研究和其他以前不可能进行的复杂系统的研究取得巨大进步。对某些工作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基础。例如测量、数据收集、样本处理等等,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研研究。

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还可以激励理论研究动机并提供方向。例如基因工程技术促进了绘制整个人类脱氧核糖核酸基因构造的工作,这项技术不仅提供了绘制基因结构的理由,也使绘制工作成为可能。

随着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近来越趋向一体化。技术变得越复杂,与科学的联系就越紧密。在某些领域,例如,固体物理学(包括晶体管和超导体),由于研究物质的能力和制造物质的能力相互依赖,以至于人们不可能把科学和技术截然分开。现代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科学的进步,许多新兴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直接来自现代科学的成就。总之,可以认为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与技术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已成了当今“大科学”的重要特征。

2、为什么说核能是高效、情节和安全的能源?试比较核能与传统能源的优劣。

答:核能是高效的能源,一千克天然铀所能够发出的电量是同量木材,煤,石油等燃料所发电量的万倍以上,也是太阳能,水能等天然能源发电量的万倍以上。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一座的核电站每年卸出的燃烧后的乏燃料所产生的污染要比一座同功率的燃煤电站所产生的污染要小得多。当然,由于核电站的乏燃料都是放射性元素,处理时要解决特殊的科学技术问题。但总量少、总容积小是其基本特点。

核能是安全的能源,核电站和原子弹所用的核燃料浓度不同,工作原理不同,不会发生类似原子弹的爆炸现象。核电站的乏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被层层包围在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三道屏障内,不会释放出来危害人类和生物。历史上的美国三里岛事故和前苏联(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事故,是由于人为的操作不当造成的,总结这些经验教训,核电站的安全乃是有充分保证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相信核电是高效,清洁和安全的能源。科学与技术作业二:

一、填空题: 2

1、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是精、深、细、多学科,综合化。研究对象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研究层面由宏观向微观发展。研究结果又描述性到推理性,研究方法由定性到定量。

2、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3、基础分析化学的任务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4、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核膜,核仁,染色质,核液 四个部分。

5、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6、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氨基酸,核算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7、细胞融合技术属于细胞融合工程,多利羊的培育主要采用了细胞核移植技术。

二、名词解释:

1。纳米材料:纳米是1m的十亿分之一,即10-9m.纳米材料就是用特殊的方法将材料颗粒加工到纳米级,再用这种超细颗粒制造人们需要的材料。目前纳米材料有四种,纳米材料表现出奇特的性能。2。超导材料:在一定条件(温度)下能导致导电材料的电阻趋仅近于零的现象叫超导现象,能产生电阻趋近于零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此温度称:临界温度。

3。形状记忆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加工成型的某些合金,在其他温度下是它发生新的变形后,一旦环境回到原来的成型温度,其形状会自动恢复成原加工的形状。

4。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每一个细胞中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整机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能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5。基因工程:在基因水平上,采用与工程设计类似的方法,按人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使之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6。蛋白质工程:指在深入了解蛋白质空间结构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后,并在掌握基阴曹走的基础上,用人工合成生产自然界原来没有的,具有新的结构与功能的,对人类生活有用的蛋白质分子,又叫第二代基因工程.7酶工程:酶工程是利用酶,细胞或细胞器等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借助生物反应装置和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它是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化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答:现代化学研究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研究化学反应理论、开发化学反应过程来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而设计最佳的化学反应过程。第二、提高结构力量水平,致力于寻找或设计最需要、最佳的化合物材料或体系。第三、要发展分析和测试新方法,依靠新技术和多学科综合,致力于新型分子的的研究,合成特定性能的材料和物质。现代化学研究不仅要综合其它自然科学的理论成果,而且还要综合运用其它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她要借助数学科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借助物理学的量子力学方法、统计力学方法和热力学方法等,还要借助物理测试技术和生物学模拟生物功能、生物膜分离能力、光合作用能量转换和储存等。

2、简述生物技术的定义与范围。

答:生物技术也可称为生物工程,它是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综合性技术体系。生物技术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大类,传统生物技术是应用发酵、杂交育种等传统的方法来获得需要的产品,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改变细胞或分子的性质而获得需要的产品。这也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生物技术。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微生物的发现,二战期间抗生素的特殊需求,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现代生物技术的雏形逐步形成,20世纪70年代DNA体外重组的成功,标志着现代生物技术的正式诞生。

根据操作的对象和技术,现代生物工程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四、论述题:

1、论述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答:生物技术的定义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细胞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作为某种化学反应的执行者,将原料加工成某种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2。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它也带来了一些安全与伦理学方面的问题: 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有:基因污染(污染传统作物、污染自然界基因库、影响自然界生态平衡);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风险(如破坏生物基因,产生新的毒素);基因治疗疾病的不确定性(疗效不显著、未来如何尚未知);生物的异种移植方面是否因器官移植产生跨物种感染;生物武器带来的恐慌与危险等。

生物技术也对人类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带来巨大的冲击: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未来克隆人的出现等,是否会造成基因歧视,个人基因信息的暴露产生的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长寿导致人满为患,认为选择生男生女造成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克隆技术带来人的世代观念和生育模式的变化等等。

以上问题的出现,显然对人类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应尽快建立一套生物技术研究的科研道德规范,明确专业人士的科研道德权利和责任,已成为当务之急。当然,这些的问题也不应当成为生物技术发展的障碍,只要对科研加以规范,通过适当的规则、公约乃至法律来指导生物技术,她就能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2、当代新材料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新材料的发展有以下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人们开发一种新材料,首先要求材料具有结构上的作用,其次还要求具有特定的功能或者具有多功能,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上的较完美的结合。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感知”也就是具有自我调节和反馈的能力,犹如具有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即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功能。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甚至费弃后,应尽可能少的对换及产生污染。

第四、能再生。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开发可再生材料是首选。第五、节约能源。开发新材料要考虑节约能源,对制作过程能耗较少的,或者新材料本身能帮助节能的,或者有利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新材料优先开发。

第六、长寿命。新材料应有较长的寿命,即应用的时间较长,在使用的过程中少维修或尽可能不维修。

总之新材料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的创新过程,在新世纪里,我们要加强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依托新理论、新构思、新设想、新工艺,创造更多、更新的材料,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科学与技术作业三:

一、填空题:

1、宇宙中最主要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

2、地球的外部圈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名称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5、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是Intel 4004,它诞生于1971年,它的设计者是美国科学家特德.霍夫。

6、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集成电路思想的人是英国科学家达默,时间是 1952年。

二、名词解释:

1、星系:也叫恒星系,星系是有千百亿颗恒星以及分布在它们之间的星际气体、宇宙尘埃等物质构成的、占据了成千上万光年空间距离的天体系统。(亦即: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星系.)

2、地球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指从它的核心到外部由不同的圈层构成,每个圈层都有各自的物质成分、物质运动特点和物理化学等性质,厚度也各不相同。这些都以地心为共同的球心的同心圈层,分为外部圈层(大气、水、生物)和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3、空间技术: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被称为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目的是利用空间飞行器作为手段来议案就发生在空间的物理、化学和生命等自然现象。作为一门从事空间飞行的综合性技术,它主要包括空间飞行技术、控制与导航、通讯与遥感、遥控、图像与数据处理及包括火箭、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的制造与发射等在内的空间系统工程技术。

4、CPU: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合起来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中央处理单元),CPU是整个计算机系统信息控制和加工的核心。

5、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可以使计算机系统产生故障的一段程序或一组计算机指令。它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之间复制、扩散和传播并造成大面积的计算机系统的破坏,犹如生物病毒使生物染病一样,故命名之。

6、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将两台以上独立的计算机通过某种通信介质实现连接,并在通信协议(通信规则与方法)的控制下实现互连通信的系统。

三、简答题:

1、简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宇宙大爆炸的过程。

答:“宇宙大爆炸理论” 是现代宇宙学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学说,它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宇宙起源最科学的一种解释。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观点,宇宙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宇宙的极早期。宇宙处在这个阶段的时间特别短,短到以秒来计,称为“太初第一秒”。刚刚诞生的宇宙是极其炽热、致密的,宇宙处于一种极高温、高密的状态,当时除氢核——质子外,没有任何别的化学元素,只有由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等基本粒子混合而成,成为热平衡状态下的“宇宙汤”。

第二个阶段是化学元素形成阶段,大约经历了数千年。化学元素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中子和质子开始核聚变过程,所有的中子迅速合成到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的氦核中,余下的质子就成了氢原子核。这一时期还合成了其它轻元素,如氘、氚、锂、铍、硼等,此时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这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和质子、电子、光子等,光辐射很强,但没有星体存在。

第三个阶段是宇宙形成的主体阶段。这个阶段,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又过了几十亿年,中性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逐渐聚集,先后形成了各级天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再进一 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五彩缤纷的星空世界。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人类也终于在地球上诞生了。

2、简述传感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应用传感器的目的,是要将各种被检测量转换成便于测量和处理的量。在检测和自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的使用非常普遍,其作用相当于人的各种感觉器官的延伸。根据传感器感知外 5

界信息的原理不同,可将传感器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其中物理传感器中的压力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是应用最广泛的。

遥感是一种远离目标,通过非直接接触而对目标物进行测量和识别的信息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安装在地面或飞机、卫星、航天飞机等运载工具上的各种遥感器,收集和记录遥感目标及其所处环境的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得到数据和图像,再经过计算机数据处理或人工图像判读,进行信息提取,以迅速获得或识别遥感目标及其环境的特征、状态及其变化的诸多信息特征。

遥感技术的特点是观测范围广、感知能力强、获取信息的速度快。遥感技术使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界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而且大大推动了人类改造自然、开发保护资源的科研和实用技术的发展。

3,简述现代化学研究内容?

答现代化学的内容可归纳为三方面:1深入研究化学反应伦理,开发化学反应过程来揭示化学的实质,进而设计最佳的化学反应过程;2提高结构力量水平,致力于寻找或设计最需要,最佳的化合物材或体系;3要发展分析和测试新方法,依靠计算机技术及多学科综合,使化学研究信息趋于更高的灵敏性和可靠性,致力于新型分子组成,结构和性能研究,为高科技发展创造新分子,为社会需要合成特定性能的材料和物质。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既是互相区别和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的? 答: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存在于整个地球外层。大气圈对生物的形成、发育和保护有很大作用。

地上天气变化,气候变异及温室效应都发生在大气圈的对流层,且与自然界的水循环密切相关。

水圈指连续保卫地表的水层,包括江河湖海沼泽冰川地下水。气态的水存在于大气圈中(云层);

水圈是地球特有的环境优势,水圈的运动和循环影响了地球上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影响各个圈层,是地球出于不断的变换之中,特别是对设无权重的生命己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生物圈是指地表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有生命的一个特殊圈层。

位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三者相邻的界面。现存生物生活在岩石圈上层、大气圈的下层河水圈的全部。

可见,生物圈是一个和大气圈层、水圈甚至地壳交织在一起的圈层,她也是大气=水河地壳长期演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她参与了对岩石、大气河水等其它圈层的改造,对地表物质的循环、能量的转换和积聚具有特殊作用。

由此可见,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既是互相区别和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的。

2、谈谈你对网络道德问题的看法。

答:网络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个人性”。在真实的社会,个体的人一举一动都在众人的“监视”之下,人们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地位、角色,所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自觉和不自觉的约束和控制,这就是道德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然而人们在网上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存在距离,只能靠所提供的信息来相互认识和理解,基本上无法约束个人的行为。这种极端个人化的境况,容易使人暴露出自私、贪婪、欺骗的本性。

网络道德失范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网络的“虚拟性”。当人们卸去了现实生活中的粉饰,再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虚拟的世界时,人们是以一种匿名的方式出现在网络社会上的,容易淡忘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网络的虚拟性,给予我们充分想象的空间的同时,也给与各种欲望的膨胀留下了一片“沃土”。于是,一切在现实社会中视为离经叛道、另类甚至卑鄙龌龊的事都 6

可以在网上为所欲为,大放厥词。

网络道德的问题也折射出真实社会的问题,社会上的种种道德问题在网络中都有表现,只不过由于约束的松懈,得到不同程度的放大而已。

网络道德失范特别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处于成长期,对于是非的判断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十分薄弱,相当一部分生活在网络中的青少年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青少年学生较难完全协调好网上与网下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道德要求不一样,实行的是双重道德标准。

要解决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必须从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建立符合网络特性的网络社会的道德规范;第二,加强真实社会的道德建设;第三,提高每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科学与技术作业四:

一、填空题:

1、全球三大环境热点问题是 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

2、我国环境的基本情况是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严重。

3、环境科学分支有基础环境学、应用环境学、环境学。

二、名词解释:

1、臭氧层破坏: 在离地面25-30公里的大气层中存在相对稳定的臭氧层,它能屏蔽阳光中的紫外线,减少其对人和生物的伤害。1958年以来,科学家发现高空臭氧层正逐年减少,1985年甚至在南极上空发现了巨大的臭氧层空洞。其原因是人类过多地使用制冷剂氟里昂等造成的臭氧的分解而引起。

2、环境教育: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和防治环境污染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人们在人与环境关系上树立正确的观念,形成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

3、物质生产力表达式: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科学技术 或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

4、自然、自然界:

自然: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相对独立的物质世界(又叫原始自然、第一自然、狭义自然)自然界:由生物和非生物构成的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5、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已扩展到包括自然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等各个领域。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19世纪的下半叶,马克思在考察了近代欧洲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后,提出了生产力包括科学技术的著名论断。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论断强调了在现阶段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当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指数规律,即: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显然,这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最直观描述。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18世纪中叶产生的蒸汽技术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以电能的开发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电力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展开了新的工业革命的浪潮。20世纪下半叶,以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已经拉开帷幕,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 7

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的另一方面,也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改变着人的知识能力,创造了现代文明。导致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说法?

答: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冲击和破坏,它具有两重性。(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现代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如今,高科技及其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高科技领域的每一个突破都会带动一大批新产业的建立,深刻地改变着传统产业的技术面貌。因此,许多学者赞同如下的描述公式: 物质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高科技。(2)科学技术进步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在历史上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过去显得更加强烈。科学技术的进步影响人的生活方式,例如,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查询最新、最快的、遍及全世界的信息、资料,扩大人们获得教育的机会。人们又可通过上网、娱乐、游戏,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导致了整个社会人际关系发生着深刻的改变。(3)科技革命与自然环境的冲击和破坏

随着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不断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对自然的索取更加变本加厉。在过去一百多年中,人类大规模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不仅直接消耗大量资源,还把大量的废弃物返还自然,使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等等现象接踵而来。被人类破坏的环境又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条件产生不利的影响和严重后果。现在,我们必须对科技发展的模式进行深刻的反省。

(4)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场所。人类在适应自然和改造

自然的过程中,必须关心自然和爱护自然,学会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必然的选择。

四、论述题: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人类应当享有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以及长期延续的发展,它是一种健康的、公正的发展。其中心思想可以表述如下: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这种发展应是不断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和发展,以及他们对于物质、能量、信息和文化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公平”,这种公平体现在代际之间用公平的原则,去使用和管理属于全人类的资源和环境,每代人都要以公正的原则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合作”,在国际社会和地区际之间应体现均富、合作、平等的原则,在空间范围内,缩短同代人之间的差距,不应造成物质上、能量上、信息上乃至心理上的鸿沟,以实现“资源—生产—市场”内部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协调”。人类社会要营造“自然—社会—经济”支持系统适宜的外部条 8

件,使得人类生活在一种更严格、更有序、更健康、更愉悦的环境之中。2.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要求有哪些?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概括地说就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维护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最终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生态安全,保证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合理增长的精神需要。归纳起有以下几点:(1)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2)营造“合理、优化、有序、文明”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3)完成“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逻辑自洽和多维临界阈值匹配。(4)寻求“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社会资本”的科学组合。(5)有序地控制并达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资源能源的消耗速率、生态的退化速率”三个“零增长”。

(6)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需求,又泽及后代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7)既满足一个地区不断增长的需要,又不损害其他地区不断增长的需求,消除贫困和不合理的区域差异。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可归结为以下各点:

(1)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发展的质量。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3)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巩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

(4)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重视解决就业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5)实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的方针,依法大力保护并合理开发利用土地、淡水、海洋、森林、草原、矿产和生物等各种自然资源。

(6)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控制、治理污染,防止水土流失,健全环境监测体系。

(7)加快边远地区开发,缩小区域差别,加大扶贫力度,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8)逐步建立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形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制。

3、你如何理解“人和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

答: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场所,人类自身不仅是在适应地球环境长期发展演化过程中成长的,而且为了求得更美好的生活,又不断地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改造、利用地球环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人依赖于自然界,另一方面,人又要从自然界独立出来。地球环境是唯一适合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场所,早期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生存,必须适应于自然界先定的条件。首先必须保证自己生存,解决衣、食、住等问题,才可能谈得上从事社会活动。此时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地域性的自然条件。因此,依赖自然界,甚至对自然顶礼膜拜是人类的唯一的选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在依赖自然界的基础上,逐渐萌发对自然界的相对独立性。人类不断试图对抗自然界的统治地位,表现出一种独立性,仿佛必须要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然而,人类表现出来的对抗自然的欲望,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独立性的增长,恰恰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进一步的加强。例如,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和掠夺,只是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依赖的一种历史变化,而并不能完全从自然界独立出来。如果人类愚蠢地认为自己可以脱离自然界和自然规律,而可以不依赖自然界,即不承认自己行动必须服从于自然规律,那么,人和自然的矛盾就会加剧,现代生态危机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产生了环境问题。说到底,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问题。虽然世界各 9

上一篇:上海医保结算管理制度下一篇:小学作文小毛驴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