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的建设与管理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icu的建设与管理(推荐8篇)

icu的建设与管理 篇1

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ICU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ICU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

(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ICU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ICU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的规模】

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到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ICU的人员配备】

(一)ICU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8~1:1以上。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ICU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二)ICU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3 : 1以上。

(三)ICU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相关的技术与维修人员。

【ICU医护人员专业要求】

(一)ICU医师应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以胜任对重症患者进行各项监测与治疗的要求。

(二)ICU医师应经过规范化的相关学科轮转培训。

(三)ICU医师必须具备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ICU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

(四)ICU医师应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1)复苏;(2)休克;(3)呼吸功能衰竭;(4)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5)急性肾功能不全;(6)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7)严重肝功能障碍;(8)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9)急性凝血功能障碍;(10)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11)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12)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13)镇静与镇痛;(14)严重感染;(1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16)免疫功能紊乱。

(五)ICU医师除一般临床监护和治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1)心肺复苏术;(2)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3)机械通气技术;(4)纤维支气管镜技术;(5)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6)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7)胸穿、心包穿刺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8)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术;(9)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技术;(10)持续血液净化技术;(11)疾病危重程度评估方法。

(六)ICU医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省级或省级以上重症医学相关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的学习,不断加强知识更新。

(七)ICU护士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熟练掌握重症护理基本理论和技能,经过专科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

【ICU的医疗管理】

(一)ICU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诊疗常规。除执行政府和医院临床医疗的各种制度外,应该制订以下符合ICU相关工作特征的制度,以保证ICU的工作质量:(1)医疗质量控制制度;(2)临床诊疗及医疗护理操作常规;(3)患者转入、转出ICU制度;(4)抗生素使用制度;(5)血液与血液制品使用制度;(6)抢救设备操作、管理制度;(7)特殊药品管理制度;(8)院内感染控制制度;(9)不良医疗事件防范与报告制度;(10)疑难重症患者会诊制度;(11)医患沟通制度;(12)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

(二)ICU的患者由ICU医生负责管理。患者的相关专科情况,ICU医生应该与专科医生共同协商处理。

(三)ICU的收治范围:

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

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ICU严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

3、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

4、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ICU的监护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ICU的收治范围。

【ICU病房建设标准】

(一)ICU应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考虑以下因素: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在横向无法实现“接近”时,应该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

(二)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M2;每个ICU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M2.每个ICU中的正压和负压隔离病房的设立,可以根据患者专科来源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决定,通常配备负压隔离病房1~2间。鼓励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多设计单间或分隔式病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ICU的基本辅助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中央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废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他辅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属接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等。辅助用房面积与病房面积之比应达到1.5:1以上。

(四)ICU的整体布局应该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五)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每个单间的空气调节系统应该独立控制。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

(六)ICU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

(七)ICU病房建筑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八)ICU的设计要求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病人的通道。

(九)除了患者的呼叫信号、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外,电话铃声、打印机等仪器发出的声音等均属于ICU的噪音。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这些声音应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的水平。根据国际噪音协会的建议,ICU白天的噪音最好不要超过45分贝(A),傍晚40分贝(A),夜晚20分贝(A)。地面覆盖物、墙壁和天花板应该尽量采用高吸音的建筑材料。

(十)ICU应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

【ICU必配设备】

(一)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口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2个和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每个ICU床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电路供应。ICU最好有备用的不间断电力系统(UPS)和漏电保护装置;最好每个电路插座都在主面板上有独立的电路短路器。

(二)应配备适合ICU使用的病床,配备防褥疮床垫。

(三)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ICU单元至少配备便携式监护仪1台。

(四)三级医院的ICU应该每床配备1台呼吸机,二级医院的ICU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呼吸机。每床配备简易呼吸器(复苏呼吸气囊)。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ICU单元至少应有便携式呼吸机1台。

(五)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床均应配备,其中微量注射泵每床2套以上。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

(六)其他设备: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血液净化仪、连续性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车上备有喉镜、气管导管、各种接头、急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体外起搏器、纤维支气管镜、电子升降温设备等。

(七)医院或ICU必须有足够的设备,随时为ICU提供床旁B超、X光、生化和细菌学等检查。

【ICU选配设备】

除上述必配设备外,有条件者,视需要可选配以下设备:

(一)简易生化仪和乳酸分析仪。

(二)闭路电视探视系统,每床一个成像探头。

(三)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BIS)。

(四)输液加温设备。

(五)胃粘膜二氧化碳张力与pHi测定仪。

(六)呼气末二氧化碳、代谢等监测设备。

(七)体外膜肺(ECMO)。

(八)床边脑电图和颅内压监测设备。

(九)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左心辅助循环装置。

(十)防止下肢DVT发生的反搏处理仪器。

(十一)胸部震荡排痰装置。

icu的建设与管理 篇2

1 液体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

临床常见的液体平衡紊乱包括:低容量血症、正常容量伴液体分布异常及高容量血症。细胞内外渗透压一致, 液体不会在细胞内外发生转移, 故液体平衡紊乱主要影响细胞外液。轻度的低血容量, 通过代偿性儿茶酚胺释放使周围血管收缩、心肌收缩力增强及心动过速, 血压可能保持稳定。如果严重的低血容量代偿不足或未及时有效治疗, 可发生组织低灌注、无氧代谢, 继而产生酸中毒, 最终导致MOF。

2 常见危重病理状态液体的管理

输入血管内的液体最终是为了保持与其它液体腔隙的平衡, 没必要的液体可能导致或加重肺水肿、心衰、脑水肿或其它组织水肿, 从而发生器官衰竭。

多个研究已经表明正的液体平衡与ARDS的生存率下降有关。正的液体平衡可能阻碍脱离机械通气。在不同疾病及同种疾病的不同时期, 对液体的要求不尽相同。

例如:以往指南要求在脑血管病的早期应该限制液体量, 以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但临床发现加强脱水、限制液体后, 很多患者出现心率快、血压不稳定, 痰液粘稠排除不利而加重肺部感染, 并逐渐出现脏器功能障碍;但是如果入量过多, 加重本来已经出现的肺水肿 (神经源性肺水肿) , 使肺部感染的机会增加, 胃肠道淤血、肾脏的负担增加, 并加重脑水肿, 故仔细观察及监测, 加强液体管理对脑血管病治疗非常重要。近年观点认为心源性休克并不是补液扩容的禁忌, 心衰病人同样也有最佳的容量状态。

非心源性肺水肿, 例如ALI/ARDS, 在保证循环稳定、灌注充足的前提下注意要使肺处于相对干的状态, 对减轻肺水肿、改善氧合及缓解呼吸困难等效果明显。间质性肺水肿原则上应限制液体, 提高胶体渗透压, 促进间质中潴留的水回吸收, 然后利用利尿剂, 将回吸收入循环的水排出。

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因有效血容量不足所致, 应据BP、CVP、尿量的变化决定入量和速度, 若尿量不增加而过度扩容, 易导致肺、脑水肿, 并可能加重稀释性低钠血症;另外, 因肾组织细胞内水分增加, 影响肾小球循环血量, 进一步加重肾损害。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早期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大量液体外渗, 导致血容量减少、组织水肿, 需补液扩容;但随着急性期消退, 毛细血管通透性逐渐改善, 早期外渗的液体大量回吸收, 机体自发利尿, 血容量趋于稳定, 表现总出量大于总入量, 提示液体复苏终点, 此时应控制液体, 而不是盲目增加液体输入。

3 临床液体量的评估

在危重病人的救治中, 准确判断血容量是液体治疗的前提。临床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3.1 病人的临床观察

通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如是否水肿、眼结膜、肢端皮肤颜色、神志 (在清醒病人, 精神状态是脑灌注和全身状态的反映, 神志清楚说明循环血量已基本满足;否则, 可能存在血容量不足) 及病情观察如出汗、发热、呼吸频率、环境温度, 引流, 气切等可帮助血容量的判断。

3.2 常用的监测指标

对于没有严重心、肾疾病、未用利尿药的病人, 尿量是反映容量的一个可靠指标, 如尿量少而尿色深, 无肾功能不全时提示容量不足。

尿比重:小于正常多提示补液过多或利尿, 大于正常提示容量不足或血液浓缩。

CVP:是右心功能正常时判断血容量的最好指标, 它取决于三个因素:血容量、静脉张力、心脏舒张功能;在心功能及血管张力正常者, CVP可反映血容量;有研究表明机械通气病人, 体位改变对CVP无明显影响, 但随PEEP增加, CVP有增加趋势;维持原体位及PEEP水平测量CVP, 可增加安全性和舒适性;其他影响因素如腹水, 严重腹胀, 胸腔负压增高等致CVP下降, 故临床应用CVP时动态观察及综合判断意义更大。

HR:心脏是对容量负荷最敏感的器官, 容量不足时, 为了维持DO2, HR代偿性加快是最早的表现。

BP:在低血容量早期可无明显下降, 机械通气病人如随PEEP的上调BP有所下降, 常提示血容量不足。

MAP和ICP (CCP=MAP-ICP) :有条件时监测, 可据此调整脱水药及液体量。

渗透压:据此可了解外周的脱水程度, 调整液体量。

3.3 特殊情况下出入量的估计

量出为入、出入平衡原则是临床液体管理常用的方法。准确记录出入量是正确估计病情变化和制定液体治疗措施的前提。有些出入量可以准确记量, 如:每天的输液量、尿量、引流量等。而有些不宜准确记量, 如创面渗出液、汗液、呼吸道失水等均无法收集在容器中, 故应采取其他方法记量。如:渗出和汗液的记量, 可采取称量敷料和衣物重量增加的方法;切口渗液, 一般25×10cm的六层纱布敷料可渗湿50ml液体;如大面积创面渗出, 则应用干湿敷料的重量差估算。体温每升高1℃, 应补加日需要量的10%, 明显出汗约失液500~1000ml, 大汗淋漓失液约1000~1500ml, 气切病人液体的丢失比正常增加2~3倍, 每日约失液800~1000ml。

摘要:液体管理是ICU危重病人管理的核心内容, 其目的在于保持正常血容量、维持全身重要脏器的灌注和组织氧供, 液体平衡失调会严重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因而, 对于危重病人, 液体的管理与平衡至关重要。

关键词:ICU,危重患者,液体管理,液体平衡

参考文献

[1]Uwe Kreimeier.Pathophysiology of fluid imbalance.Critical Care, 2000.

[2]Durairaj L, et al.CHEST, 2008.

[3]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Clinical Trials Network.Comparison of Two Fluid-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Acute Lung Injury.N Engl J Med, 2006.

[4]徐东升, 孙备.毛犀血管渗漏综合征与液体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

[5]王波, 康焰等.体位和呼气末正压对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压的影响.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7.

icu的建设与管理 篇3

呼吸机的通气模式

控制通气:包括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间歇指令通气、间隙正压通气。

辅助通气:包括容量辅助呼吸、压力辅助通呼吸、同步间歇指令呼吸、持续正压呼吸、指令性每分钟通气[2]。

辅助-控制通气:是在辅助通气和控制通气两种通气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通气方式。

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方法

面罩用于无创呼吸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都是最常用的连接方法。

操作步骤

先开机检查呼吸机运转情况及呼吸阀是否正常。设计呼吸机各参数,如每分通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时间比、给氧浓度、呼吸压力上限、触发灵敏度、湿化瓶温度等。用呼吸机30分钟后查动脉血气分析,长期者每天1~2次检测,并根据病情随时调节各参数。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道湿化及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注意气管导管是否漏气,呼吸机各个环节有无漏气,防止接头与气道套管脱开。做好呼吸机保养和消毒,预防并发症。

呼吸机的监护[2]

随时监听呼吸机的运转声、报警声,及时查明原因,解除报警。定容型呼吸机重点观察气道压力,如气道压力增高,提示呼吸道分泌物較多、支气管痉挛、呼吸机管道阻塞、肺部病变加重;如气道压力降低,则可能有漏气、呼吸机送气不足、肺部病变好转。

定压型呼吸机应严密观察潮气量或分钟通气量。如有减少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治疗肺部病变,保证有效通气。

观察呼吸机工作是否与患者自主呼吸同步,防止“人机对抗”。

监护呼吸机湿化功能,湿化温度调控在30~35℃。及时清理呼吸机管道和积水器中的积水,始终保持湿化瓶和呼吸机管道低于气管导管水平,防止管道中冷凝水灌入气道。

呼吸机的撤离

短期使用机械通气者,脱机后保持气管插管一段时间,各种指标确认患者可完全依赖自主呼吸,满足机体通气需要,并可有效排除气道内分泌物后再拔出气管内插管。

长期使用机械通气者,可选用SIMV或PSV通气模式,最终达到完全脱离机械通气的目的。

呼吸机的清洗和保养

呼吸回路每24小时更换一次,条件允许最好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感染患者适用一次性呼吸回路。

过滤器的清洗和消毒:一次性过滤器每个患者一套用后毁型,重复性过滤器每个患者使用后高压灭菌。

气源过滤器24~72小时更换一次,用清水冲洗晾干放回原处。

呼吸机外壳保持清洁、干燥,定期用软布擦洗屏幕和外壳,机器上不得放置任何杂物。

呼吸机的性能调试和内部清洁每个月1次,需请专业工程师完成。

参考文献

1 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和应用[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德国ICU病房的护理管理》 篇4

作者:付大夫

笔者赴德国研修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其中,在Dr——Horst——Schmidt医院监护室病房进行6个月的临床研修,对ICU病房的护理管理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术。德国高科技的医疗护理水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护士优良的工作作风和一流的服务态度,实在令人叹服,给人启示。

ICU病房护理人员配备特点

1.人员配备充足。床位8张,护士24名,包括护士长1名,副护士长2名,床位与护士之比为1:3,护土长也按护士一样排班,基本每班有1名护士长在岗,以监控病房运作及处理紧急问题。

2.护士年轻化,且男护士占较大比例。年龄一般在20—40岁之间,30岁以下的占 70%,男护土占40%,年轻的护土精力及体力充沛,反应灵活,接受能力强,适合ICU病房工作量大,病情危,急、变化快的需要。

3.护士专业化。ICU病房护士70%获专科护士资格。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医学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术,对呼吸机使用,心电监护、CPU监测、气管切开、静脉插管等的配合及护理均通过专业培训,对病人病情变化的观察,处理、急救等应付自如。

病房设置特点

1.病房设计合理。ICU病房与手术室只有一条通道相隔,方便护士到手术室接送病人,又减少污染,ICU病人病情恶化时方便到手术室抢救。ICX.T病房均为单间,病房之间有互通门及带活动窗帘的玻璃窗,使病人既不会互相干扰,又可方便护士观察病情。护士站在病房中央,中央有一台监视全科病人的心电监护仪,而每间病房的心电监护仪同样可显示全科病人的心电情况,现代高科技用于护理管理,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病房的设备先进:齐全。病房中央放一张多功能床,床的两旁为可移动的电源插座柱;一边插座柱上配有心电监护仪、人工呼吸机、吸氧装置等,同时还备有简易人工呼吸机,心电监护用物等。另一边插座柱上配有输液泵和输液微泵,配有活动输液架、负压吸痰,中心静脉压测定等装置,仪器可根据病情需要及方便工作而随时移动。病房靠门处设有治疗柜,治疗柜放置急救物品及急救药物,生活护理用品及换药用物,药物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等。ICU病房虽小,但病人所有治疗,护理及抢救均可在病房内进行。

病房护理管理

1.科学的时间管理。病房实施计划排班和按需排班,护士长为了更好地安排职工的工作和度假,每年年底就做好下一年的休假计划。首先,每位职工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自己的度假时间,护士长根据总体情况进行调整,在不影响科室工作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职工的愿望。此外,为了方便护士合理安排每天工作,学习和生活,病房实行按需排班制,每位护士提前1周填写下一个月的希望排班表,护士长排班时根据科室工作量、护士在位及人员搭配等情况,尽量满足护士的合理需求,当出现矛盾时,护士都会发扬协作风格,主动给予支持,以满足“按需”。这种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深受护士的欢迎,对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增强科室的凝聚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2.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医院的一切医疗护理都是以方便病人和有利于病人康复为宗旨,病房实行小组责任制护理,每位护士鼬内负责病人的一切治疗、护理、观察病情等。在工作过程中加强与病人沟通,并将心理护理、卫生宣教、出院指导等灵活贯穿在全过程。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和科学的思维去思考和探索,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利于培养护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展专业知识。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护理的客观性、独立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全员参与,实施物品规范化管理。在人员紧、事务繁忙的情况下,科室实行人人参与,对物品进行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病房的用物均为定点放置,所有药物及用物有标准化基数,每天由护士清点并按要求填写补充单,第二天药房及消毒中心就按所需量准备,并通过自动传送中心传至病房。病房所有物品及药物均分类存于柜内,柜外贴有明显的标签,整齐清洁,一目了然。护士长起到监控作用,通过权力下放,全员参与,增强她们的责任心和彼此的信赖感,工作起来更主动,更能互相合作。

护士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

1.护士严谨的工作作风。护士都很爱岗敬业,她们总是精神饱满,积极热情,充满自信地来迎接每一天。他们工作认真、谨慎、责任心强,ICU病房全是重症病人,一切生活护理均由护士承担,他们对病人从不嫌弃或急躁,而是非常认真,耐心地做好全部生活护理,如喂饭、擦浴、擦大便等,如遇上抢救病人迟下班,护士也毫无怨言。

ICU感染管理措施 篇5

WHO 的研究表明: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是重症监护病房。因此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监测、预防、控制、管理是保障患者 安全、提高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发病率 1.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发病率是普通病房感染率的 5-10 倍。在美国院内感染每年可影响超过 200 万的患者并且对 5-35% 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造成影响。2.感染部位占首位的是下呼吸道约 30%,其次为尿路感染 约占 24%,血流感染约占 16%,外科切口感染约占 8%。重症患者 的死亡率约为 27.5%,其中 60.9%的患者死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二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宿主因素:主要为基础疾病和免疫水平低下,如大手术、颅脑外伤、意识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营养不良、年龄、入住 时间等这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较大。2.医源性因素:主要以各种侵入性医疗操作手段,如机械 通气、器官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导尿、鼻胃插管、深静脉置管 以及皮质激素放疗、化疗、静脉营养液、抗菌药物的应用等。3.其他:医院环境问题,如医务人员不足或环境拥挤也会 增加院内感染的潜在性危险。在调整干扰因子如重症患者营养、呼吸机使用及住院时间后,护士与患者的比例是重症监护室院内 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 医院管理措施

(一)医务人员管理 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及标准预防措施。2.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预防因操作不规范 而引起的感染。3.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的各项治疗、护理操作 特别是接触体液、血液、分泌物应洗手或戴手套。4.对多重耐药菌如 MRSA、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或特殊 病原体感染病例有上报制度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

(二)物品、环境的消毒管理 1.ICU 患者肺部感染多与使用呼吸机或人工气道有关,加 强呼吸治疗器械消毒管理尤为重要;呼吸机螺纹管、湿化器、连 接头、呼吸活瓣等凡能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2.保持患者的床单位的清洁无污染,每日用消毒剂擦拭物 体表面。3. 凡侵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治疗器械必须达到灭菌要 求。4使用后的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消毒与存放 符合要求。5.配备具有空气净化装置的通风设备或至少要有良好的自 然通风条件。

(三)重症监护室各单位有能够满足需要的洗手措施 1.治疗室、医护办公室及监护区内设置非手动开关的洗手 池、洗手液及干手设施,手部消毒装置等配备符合要求。2.接触每位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应洗手或手消毒。卫生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操作规范。

(四)建立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监控系统 1.有针对 ICU 感染控制的制度。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 人数。2.开展对各种留置管路插管时间的监测,尤其是外周和中 心静脉插管。外周插管时间不得超过 72 小时,监测与血流感染 的所有插管。3.开展对多重耐要菌如 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或特殊病 原体感染的监测。4.加强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所致尿路感染、手术部位等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项目的监 测。)

一、工作人员管理

1.工作服:可穿着普通工作服进入 ICU,但应保持服装的清洁。不建议常规穿隔离衣,但接触特殊病人如 MRSA 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2.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戴一次性口罩, 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3.鞋套或更鞋:进入病室可以不换鞋。但如果所穿鞋子较脏,或 ICU 室外尘埃明显时,应穿鞋套或更换不裸露脚背的 ICU 内专用鞋。

4.工作帽:一般性接触病人时,不必戴帽子。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须戴帽 子。5.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建议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 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 手部有伤口、给 HIV/AIDS 病人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

6.手卫生: 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生: 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建议酒精 擦手液(ABHR)消毒法作为 ICU 内主要的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摘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须进行 手卫生。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的 ICU,建议使用抗菌皂液洗手。

7.人员数量: 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医师和护士人数与 ICU 床位数之比必须为 0.8~1:1 和 2.5~3:1 以上。

8.患有感冒、腹泻等可能会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病人。

9.预防接种: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乙肝指标阴性者),每年注射流感疫苗。

10.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的消毒隔离知识 和技能的培训、监督。

二、病人管理

应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对于疑似有传染性的特殊感染或重症感染,应隔离于单独房间。对于空气传播的 对于 MRSA、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或携带者,尽量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 对于重症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建议分组护理,接受器官移植等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病人,应安置于正压病房。医务人员不可同时照顾正、负压隔离室内的病人。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 30°。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 等病人,应戴 N95 口罩。当口罩 感染,如开放性肺结核,应隔离于负压病房。目的标识。如房间不足,可以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集中安置。固定人员。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病人,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 腔冲洗,每 2~6 小时一次。

三、访客管理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若被探视者为隔离病人,建议穿访客专用的清洁隔离衣。访客着鞋较脏,或 ICU 室外 探视呼吸道感染病人,建议戴一次性口罩。对于疑似有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 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或用酒精擦手液消毒双手; 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进入 ICU 探视。在 ICU 入口处,建议以宣传画廊、小册子读物等多种形式,向访客介绍医院感染及其 尘埃明显时,建议穿鞋套或更换 ICU 内专用鞋。ARS 等,应避免探视。预防的基本知识。

四、建筑布局和相关设施的管理.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

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 每个 ICU 管理单元,至少配置 2 个单人房间,用于隔离病人。设正压病室和负压病 ICU 每病床使用面积不得少于 9.5M,建议 15~18M,床间距应在 1 米以上;单人房 2 2 2 区域等,应相对独立。室各 1 个。设置病床数量不宜过多,以 8 到 12 张床位为宜。尽量多设为单间或分隔式病房。间的每床使用面积建议为 18~25M。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医疗区域包括单人房间,必须设置洗手池。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等非手接触式水龙开关,并配备擦手纸和手套。每张病床旁须放置手部消毒装 置(酒精擦手液)1 套。不主张在入口处设置风淋。

五、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1.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 子、铺设大无菌单、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酒精擦手。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 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建议 2%洗必泰消毒穿刺点皮肤。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 隔时间,建议无菌纱布为 2d,专用贴膜可达 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更换。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 48h 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 置导管的日常护理。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管。

2.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减少 粘膜损伤。对留置导尿病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 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保持尿液引 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 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洁以后还需消毒。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

3.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 吸的病人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对气管插管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呼吸机螺纹管 每周更换 2 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须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病人气道。每天评 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

4.放置引流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因频繁更换而 导致的污染机会。对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的病人,水封瓶可以每周更换 1 次,更换时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必须保持水封瓶在引流部位以下、直立,并告知病人协助及时报告发 生的问题。5.除非紧急状况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气管切开、大伤口的清创术等,应尽量在手术室 中进行。更换伤口敷料时遵守外科无菌技术。

六、物品管理

1.呼吸机及附属物品: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外壳,按钮、面板则用 75%酒精擦拭,每 天 1 次。耐高热的物品如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热的物品如一些 种类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首选洗净消毒装置进行洗净、80℃~93℃消毒、烘干自动完 成,清洁干燥封闭保存备用。亦可选择 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0.1%过氧乙酸或 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无菌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备用。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2.其他医疗仪器: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如监护仪、输液泵、微 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氧气流量表、心电图机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仪 器的按钮、操作面板,应每天仔细消毒擦拭,建议用 75%酒精消毒。对于感染或携带 MRSA 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病人,医疗器械、设备应该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3.护理站桌面、病人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应定期用 75%酒精擦拭消毒。当 这些物

品有血迹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为避免含氯消 毒剂对物品的腐蚀,消毒一定的时间(通常 15min)后,应使用清水擦抹。

4.勤换床单、被服,如有血迹、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及时更换。枕芯、被褥等使用时 应防止体液浸湿污染。

5.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消毒,对腹泻病人应一用一消毒,方法:1000mg/L 含氯 消毒剂浸泡 30min。

七、环境管理

1.空气: 开窗通风、机械通风是保持 ICU 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的最好方法。洁净 ICU,气体交换每小时至少 12 次。普通 ICU,建议开窗换气每日 2~3 次,每次 20~30 min。室外尘埃密度较高的 ICU,自然通风对精密仪器防护存在隐患。动态空气消毒器,可 作为替代方法,但要正确估算仪器的数量和安放位置,并进行效果评价。不建议紫外线照射 或消毒剂喷洒消毒空气。负压隔离病室气体交换每小时至少 6 次。

2.墙面和门窗: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更不允许出现霉斑。通常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迹 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使用后清 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3.地面:所有地面,包括病人房间、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可用 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拖擦。对于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的 ICU,必须采用消毒剂消 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推荐的消毒剂包括 0.2%过氧乙酸和 1000mg/L 含氯消毒剂,但后 者刺激味较大。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所污染,可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不 同房间使用的清洁工具,应分开放置,每天至少消毒 1 次,可用巴斯德消毒法(常用 65℃1 0min)或消毒剂浸泡消毒。

4.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5.不宜在室内及走廊铺设地毯,不宜在 ICU 入口处放置踏脚垫并喷洒消毒剂,不宜在门把 手上缠绕布类并喷洒消毒剂。

八、抗菌药物管理 参见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九、废物与排泄物管理

1.处理废物与排泄物时医务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防止体液接触暴露和锐器伤。

2.拥有 ICU 的医院,应有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病人的感染性液体可直接倾倒入下水道。否则在倾倒之前和之后应向下水道加倒含氯消毒剂。

3.生活废物弃置于黑色垃圾袋内密闭运送到生活废物集中处置地点。医疗废物按照 《医疗 废物分类目录》要求分类收集、密闭运送至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地,由指定机构集中无害 化处理。

4病人的尿液、粪便、分泌物和排泄物应倒入病人的厕所或专门的洗涤池内。

5.ICU 室内盛装废物的容器应保持清洁,但不必加盖。

十、监测与监督 1.应常规监测 ICU 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类型、常见病原体和耐药状况等,尤其是三种导 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和导尿管)相关感染。2.加强医院感染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病人,应采集相应微生物标本做细菌、真菌等 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3.应进行 ICU 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4.不

icu病房管理制度 篇6

2、ICU医护人员应到相关科室轮转一定时间,如:心电图室、麻醉科、手术室、急诊室、专科监护室等。

3、按照各级人员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每年参加院内外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学科进展,掌握最新技术,适应危重病监护的知识及技术要求。

4、定期组织科室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互相交流,集思广益,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5、重视三基培训,规范各种技术操作。规范各项记录书写,做到项目齐全,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准确及时。

6、组织ICU医护人员进行科研活动,及时收集、分析、使用各类信息,每年写出一定水平论文。

7、加强外语和计算机学习,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掌握危重症患者的远程会诊技术。

8、安排临床各科医务人员到ICU轮科培训。

icu的建设与管理 篇7

1 IUC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护士方面

1.1.1 人员配备与人员搭配:

从数量方面看,国外ICU患护比为1∶3~1∶4[3],而目前,国内医院患护比实际低于1∶2.5[4],护士人力资源缺乏,低年资护士占比大,经验欠缺于老护士,不能及时预见疾病的发生发展,缺乏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和责任心欠缺,导致医疗护理安全隐患增加。

1.1.2 业务方面:

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是ICU工作的核心。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跌倒坠床评估,管道交接等落实不到位。专科护理如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部分患者使用床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床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即时血凝检测系统(ACT)、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等各项技术的应用,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如不能及时根据技术进步与专业发展的情况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护理技术水平,会给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1.3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如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患沟通不到位,知情告知不及时等。护理人员无足够的应急措施,风险意识薄弱,极易忽视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各种隐患和风险因素,不能有效地维护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自主权等,从而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5]。

1.2 患者及家属方面

ICU为封闭式管理,有探视制度,规定探视时间、人数和时限,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受到影响,且ICU治疗费用高,家属经济压力大,普遍存在对ICU医师、护士的要求高,对治疗期望高的现象,这也是造成护患纠纷的因素之一。

1.3 环境设备方面

破伤风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严格隔离或床旁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空气消毒不定时;医疗垃圾未做到分类定点放置;抢救设备是否足够备用、定时检验维修、处于备用状态等,这些都是安全隐患。

1.4 管理方面

ICU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如各种应急预案演练培训不到位等,设备物资管理不善,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因素,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和隐患[6]。

2 ICU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2.1 护士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2.1.1 护理部的培训计划:

结合科室的特点,制定科室分层次培训考核计划,并严格落实。在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强化ICU专科技能培训,如CRRT、PICC、除颤等;加强本科室护理常规、工作制定及应急预案的学习及考核;每月1次的业务学习与护理查房;三基理论及操作考核分月考、季考及年考,考核成绩与绩效考核及评优评先挂钩,提升了护士主动学习的意识与积极性。

2.1.2 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

科室抢救仪器设备做到定位放置,专人管理,日常维护,定期保养。各种新进设备,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要求护士在一定时间内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各种预警处理及简单故障处理,并实行考核。

2.1.3 强化危重患者管理:

制定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标准,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书写、压疮、跌倒坠床、管道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质控。根据质控标准,责任护士做好危重患者护理,病区护士长进行日常及周质控,将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持续品质改进,确保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与安全。

2.1.4 加强对护士的护理安全和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责任心,认真学习和了解《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同时严格遵守,积极主动维护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自主权等,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相关病例备案,注重自我保护。

2.2 加强沟通

2.2.1 加强护患沟通:

定期对护士的语言沟通艺术进行培训,制定文明规范用语并赋予实施。成立品管圈,如亲情圈、管道管理圈等,针对ICU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不能交流的患者,制定图示,让患者“看图说话”,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对烦躁等需约束的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患者能更好的配合。

2.2.2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ICU患者病情危重,家属不能床旁看护,心情焦虑,在探视时间做到医护床旁查房,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护理情况,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

2.3 加强护理环节和终末质量管理

环节质量,如病房科学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等,是整体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终末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整体或某一单项指标的最后质量,可以月、季、年作定期的检控[7]。我院实行三级质控,病区护士长周质控,科护士长月质控,护理部主任季度质控,且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进行全面质量分析反馈,促进护理工作品质持续改进。

2.4 强化管理及相关科室支持

2.4.1 合理排班:

我院ICU实行APN弹性排班制,分组搭配,新老结合,充分发挥各层级护士的作用;护理部根据ICU床位使用率进行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医院大力支持危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及专科进修,体现ICU护士的价值。

2.4.2 设备管理:

器械科派专人负责ICU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维修。抢救设备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对于基本的紧急供电设备、防火设备等也要有良好的保障。

2.4.3 加强ICU院感监测及管理:

保持病房的整洁,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定期进行空气监测。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强化医护人员的手消毒,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2.4.4 严格交接班制度:

规范ICU与急诊、病房、手术室的交接流程,完善交接单的填写,确保患者转运安全;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妥善固定各种管道,给予适当约束,减少非计划性拔管。

关键词:ICU,护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倪军,周燕珍,蔡碧风,等.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7(12):364-365.

[2]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疗管理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

[3]王志红,周蓝妹.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9.

[4]蓝惠兰,黄惠根,谭杏飞,等.综合ICU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5,4(1):39.

[5]骆蓓君.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7):127-128.

[6]吴巧媚,彭鹿,郑静霞,等.质量监控在ICU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1,11(26):2363-2364.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8

一、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室和监护区),标识清楚,人流、物流、洁污分流流程合理。设置三通道:医护通道、患者通道、污物通道。有独立的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卫生处置室。

二、治疗室内应设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监护区每床占地面积不少于15m2,床间距大于1米,每床配备快速手消毒液。

三、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在床旁或门口标记。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四、建立ICU出入室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呼吸机管道消毒制度、多重耐药菌隔离制度和预防措施等。

五、工作人员入室前应更衣、戴帽、换鞋、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入内。工作人员外出时必须更衣或穿外出衣。

六、限制探视人数,探视人员进入ICU应穿隔离衣、戴口罩、穿鞋套;每位病人同时不得超过2位家属探视。

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卫生规范。

1、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操作者必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和铺皮肤大铺巾。

2、接触每位病人或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须实施卫生洗手或快速手消毒,进行触诊、更换敷料和留置导管前后应洗手。

八、有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措施。

1、呼吸机管路清洗和消毒符合要求,要求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

2、呼吸机管路3天更换或有污染及时更换。

3、及时倾倒冷凝水,有冷凝水收集容器。

4、对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病人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除呼吸机/人工气道。

九、有预防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措施。

1、穿刺点无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等感染症状。

2、穿刺点敷料每日更换。每周更换导管一次。

3、有创导管拔除时细菌培养。

4、对于留置深静脉导管的病人,从第4天开始,每天评估拔除导管指症。

十、有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措施

1、每天尿道口护理二次;每周更换尿管一次。

2、导尿管拔除时细菌培养。

3、对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从第4天开始,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拔除导尿管。

十一、对病人的各种留置管路要进行严格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

十二、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

十三、空气消毒: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按操作说明进行有效消毒,每天至少进行六次,有条件时配备空气净化装置。

十四、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和MRSA感染或定植应有隔离措施,隔离标识清楚。

十五、物表的消毒、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参照《恒生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十六、ICU空调通风系统每年至少清洗消毒2次。

十七、卫生用具应严格分区使用,并有明显标志,地面采用湿式清扫。

十八、院感科每月对ICU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采样监测,及时反馈监测结果。若结果不合格时,科室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和记录。

上一篇:妊娠合并心脏病护理下一篇:暑期实践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