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集合与函数教案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专题一集合与函数教案(精选9篇)

专题一集合与函数教案 篇1

(一)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理解增函数、减函数、单调区间、单调性等概念,掌握增(减)函数的证明和判别,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教学重点:掌握运用定义或图象进行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和判别。教学难点:理解概念。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引言:函数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那么能否发现变化中保持不变的特征呢? 2.观察下列各个函数的图象,并探讨下列变化规律:

①随x的增大,y的值有什么变化? ②能否看出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③函数图象是否具有某种对称性?

3.画出函数f(x)= x+

2、f(x)= x2的图像。(小结描点法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二、讲授新课:

1.教学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等概念:

①根据f(x)=3x+

2、f(x)=x2(x>0)的图象进行讨论:

随x的增大,函数值怎样变化? 当x1>x2时,f(x1)与f(x2)的大小关系怎样? 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在什么区间函数有怎样的增大或减小的性质?

③定义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④探讨:仿照增函数的定义说出减函数的定义;→ 区间局部性、取值任意性

⑤定义:如果函数f(x)在某个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就说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f(x)的单调区间。⑥讨论:图像如何表示单调增、单调减?

所有函数是不是都具有单调性?单调性与单调区间有什么关系? ⑦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

2.教学增函数、减函数的证明:

例1.将进货单价40元的商品按50元一个售出时,能卖出500个,若此商品每个涨价1元,其销售量减少10个,为了赚到最大利润,售价应定为多少?

1、例题讲解

例1(P29例1)如图是定义在区间[-5,5]上的函数y=f(x),根据图象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一单调区间上,它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例2:(P29例2)物理学中的玻意耳定律pkV

(k为正常数),告诉我们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当其体积V增大时,压强p如何变化?试用单调性定义证明.例3.判断函数y

三、巩固练习: 1.求证f(x)=x+1x2x1在区间[2,6] 上的单调性 的(0,1)上是减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

专题一集合与函数教案 篇2

1. 将函数[y=sin(2x+φ)]的图象沿[x]轴向左平移[π8]个单位后,得到一个偶函数的图象,则[φ]的一个可能取值为( )

A. [3π4] B. [π4] C. 0 D. -[π4]

2. 已知向量[AB]与[AC]的夹角为[120°],且[AB=3,AC=2],若[AP=λAB+AC],且[AP⊥BC],实数[λ]的值为( )

A. [712] B. [512] C. [56] D. [813]

3. 已知函数[f(x)=cosxsin2x],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y=f(x)]的图象关于[(π,0)]中心对称

B. [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π2]对称

C. [f(x)]的最大值为[32]

D. [f(x)]既是奇函数,又是周期函数

4. 设[O(0,0),A(1,0),B(0,1)],点[P]是线段[AB]上一个动点,[AP=λAB],若[OP?AB≥PA?PB],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 )

A. [12≤λ≤1] B. [1-22≤λ≤1]

C. [12≤λ≤1+22] D. [1-22≤λ≤1+22]

5. 已知[sinα+2cosα=102],则[tan2α=]( )

A. [43] B. [34] C. -[34] D. -[43]

6. 函数[y=xcosx+sinx]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7. 已知[a,b]是单位向量,[a?b=0],若向量[c]满足[c-a-b=1],则[c]的取值范围是( )

A. [[2-1,2+1]]B. [[2-1,2+2]]

C. [[1,2+1]] D. [[1,2+2]]

8. 已知[α,β]均为锐角,且满足[sin2α=cos(α-β)],则[α]与[β]的关系是( )

A. [α][<][β] B. [α]=[β]

C. [α][>][β] D. [α]+[β]=[π2]

9. 设当[x=θ]时,函数[f(x)=sinx-2cosx]取得最大值,则[cosθ=]( )

A. [255] B. -[255] C. [55] D. -[55]

10. 设[△ABC],[P0]是边[AB]上一定点,满足[P0B=14AB],且对于边[AB]上任一点[P],恒有[PB?PC≥P0B?P0C],则( )

A. [∠ABC=90°] B. [∠BAC=90°]

C. [AB=AC] D. [AC=BC]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1. [w]是正实数,设[Sw={θf(x)=cos(wx+wθ)]是奇函数[}],若[?a∈R,Sw?(a,a+1)]的元素不超过2个,且有[a]使[Sw?(a,a+1)]含有2个元素,则[w]的范围是 .

12. 已知[P(a,2a),A(-1,1),B(3,3)],使[PA]与[PB]夹角为钝角的一个充分但不必要的条件是 .

13. 设[P]是[△ABC]内一点(不包括边界),且[AP=][mAB+nAC(m,n∈R)],则[m2+n2-2m-2n+3]的取值范围是 .

14. 在面积为2的[△ABC]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P]在直线[EF]上,则[PC?PB+BC2]的最小值是 .

三、解答题(15、16各10分,17、18各12分,共44分)

15. 已知向量[m=(sinx,1), n=(3Acosx,][A3cos2x)], 函数[f(x)=m?n]的最大值为6.

(1)求[x];

(2)将函数[y=f(x)]的图象向左平移[π12]个单位,再将所得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12],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g(x)]的图象. 求[g(x)]在[[0,5π24]]上的值域.

16.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2cos2A-B2cosB-sin(A-B)sinB+][cos(A+C)][=-35].

(1)求[cosA]的值;

(2)若[a=42],[b=5],求向量[BA]在[BC]方向上的投影.

17. 已知椭圆[C1:x2a2-y2b2=1(a>b>0)]的右焦点为[F],上顶点为[A,P]为[C1]上任一点,[MN]是圆[C2:x2+(y-3)2=1]的一条直径,若与[AF]平行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3-2]的直线[l]恰好与圆[C2]相切.

(1)求椭圆[C1]的离心率;

(2)若[PM?PN]的最大值为49,求椭圆[C1]的方程.

18. 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处下山至[C]处有两种路径. 一种是从[A]沿直线步行到[C],另一种是先从[A]沿索道乘缆车到[B],然后从[B]沿直线步行到[C]. 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处下山,甲沿[AC]匀速步行,速度为[50m/min]. 在甲出发[2min]后,乙从[A]乘缆车到[B],在[B]处停留[1min]后,再匀速步行到[C]. 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130m/min],山路[AC]长为[1260m],经测量,[cosA=1213,cosC=35].

(1)求索道[AB]的长;

(2)问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

(3)为使两位游客在[C]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专题一 语文备课与教案设计 篇3

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则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道出了语文备课的真谛。

一、教学性备课与非教学性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备课,从广义上说,教师的一切社会活动、认知活动都与教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从狭义上说,教师的备课行为指围绕具体的某个课题的教学准备活动。好的语文教师的备课一般都包括教学性备课和非教学性备课。

(一)教学性备课

教学性备课就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狭义的备课,有时等同于教学设计。就是“目中有人”地备。是直接针对教学,直接针对学生学习的备课。语文教学性备课是语文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整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做出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一般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活动。概括起来,不外乎熟悉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式方法三个方面。

1.熟悉教材

语文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工具,其他教学工具都只能围绕着它加以利用。熟悉教材的过程包括以下方面:

(1)通览全册教材。备课前,最好能通读全部语文教材,至少是所教年级的教材,最重要的是通读所教的全册课文。通过通读,了解教材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才能前后贯通,形成一体。

(2)钻研教材并熟读课文。内容包括:找准课文位置和作用;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考虑适合的教学程序和方法。

(3)补充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可以对教材涉及的内容进行补充。2.了解学生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需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了解学生,既要有一般的了解,又要有特殊的了解。

(1)一般了解。主要包括:学生的语文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爱好;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学习能力等。对上述各方面,要了解共同状况,也要了解个别差异;要了解较稳定的情况,也要了解变化的情况。

(2)特殊了解。针对每一篇课文还要有特殊的了解。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希望的学习重点;可能的难点;兴趣点和触动点;与课文内容的相适应的经验;喜欢的教学方式方式等。

了解并记录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的反应,然后确定所教的内容和最佳的程序、方法。3.研究教学方式方法

确定了教什么和教给谁后,还有个怎么教的问题。教师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特点和课文的体类,选择教学方式方法。

研究教学方法的内容包括:课时分配;课堂组织形式和过程;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训练方式;板书设计;教学媒体的运用;和其他学科的配合等。

以上三方面就是语文的备课内容,也是教师向三个方面调查研究的内容。备课就是解决调查研究中的问题。

(二)非教学性备课 1.非教学备课的涵义

孙立权老师认为,非教学性备课就是“目中无人”地备。也即抛开一切教学因素(教师、学生、大纲、教法等),以一个普通鉴赏者和研究者的身份解读课文,圈点批注,查阅资料。这是准备“一桶水”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教师就无法在备课中得到丰厚的积累和灵性的启迪。比如,孙立权老师谈到自己备课《桃花源记》时参考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诗》、沈约《陶潜传》、萧统的《陶渊明传》、颜延年的《靖节征士诔》、袁行霈的《陶渊明集笺注》、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还有朱光潜、陈寅恪、曼海姆等学者的相关论著。这些资料不是直接为教学,而是为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的。

2.两种方式

非教学性备课又可以分为有意识的自觉式和无意识的非自觉式两种。

自觉式非教学性备课虽然“目中无人”,但毕竟“目中有文”。一切的备课都围绕着“文本”而自觉设计和拓展的。而非自觉式非教学性备课,其过程本身不但“目中无人”而且“目中无文”。当语文教师面对一个文本,会下意识地把个体的生活经历、内心体悟等看似与之毫无关涉的信息加以还原、萃取,以某种独辟蹊径的方式将其与文本解读相联系,产生的效果往往会令人耳目一新。如窦桂梅备课《我与地坛》九易其稿,有的是随时捕捉课堂的自觉式,有时是捕捉生活中的感悟的非自觉式。正是在结合非教学性备课的基础上对教学性备课进行多次修改,不断优化的过程。由于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涉及的范围很广,而且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完全知识性的,包括更多的思想情感等方面,光有教学性备课是不够的,真像于漪所说,“教师眼睛如果只盯着一本教科书加一本教参,思路打不开,教起来就会捉襟见肘,学起来就会索然无味”。新课标倡导“生动而有活力”的目标也包括这方面的要求。所以非教学性备课对于语文教学尤其重要。非教学性备课同时也是在职教师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走向专业化的重要途径。

二、语文教材的处理

(一)语文教材的概念、性质 1.语文教材的概念

“语文教材”的理解有专指、特指和泛指之分。“专指语文教材”指的是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特指语文教材”指的是与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一切图书资料的总和。“泛指语文教材”涵盖一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们的语文修养、对人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学校的和社会的语言材料。

在此基础上,可对语文教材的概念进行如下界定:语文教材是承载与语文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的学校语文课程的教学媒体系统。后文中所谈的语文教材主要是指语文教科书。

2.语文教材的性质

语文教材的基本性质,指的是它所处的教学关系网络对其属性的特殊规定。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把握:

(1)既有多义性,又有导向性。

语文教材的作品体现着作者多方面的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潜在着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的可能,因而,在教材的理解、运用及其效果方面具有多义性。另一方面,语文教材中的作品等又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语文教学序列组成的教学体系,具有集中的指向。

语文教材的多义性,要求我们承认和重视其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可能性;语文教材的导向性,要求我们重视其价值取向和系统安排。只有在二者的统一中,才能实现语文教材的教育教学价值。

(2)既有目的性,又有中介性。

语文教材规定了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指向和基本范围,语文教学正是通过对教材的掌握,使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并在此过程中逐渐积累语文经验、形成语文能力。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语文的真正价值除了作品的信息价值,更在于其如何传播的言语智慧,所以选文只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一种凭借,具有中介性。语文教材的目的性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教材,为实现终极目的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由于语文教材具有中介性,教师在利用教材时可以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二者的统一与结合,则是充分实现教材的教育教学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二)语文教材内容、价值 1.语文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

讨论语文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先得结合语文教材的编制辨清以下四个概念:(1)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标准层面的概念,语文课程目标大致包括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两个方面。

(2)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教什么”的问题。(3)语文教材内容。是语文教材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用什么去教”的问题。

(4)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学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

教学目标要落实到最终的教学内容之中,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切实做到“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

但是由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从总体上看,属于“能力目标”或“素养目标”,这与数理化等学科的“内容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内容目标”往往较为具体、直接地涵盖着乃至规范着课程与教学内容。而“能力目标”或“素养目标”往往并不直接、具体地规限课程与教学内容,对期望学生达到的结果的描述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教师对语文教材内容的使用就带有更多的能动性,语文教材价值在教学中具有了更多的生成性。

2.语文教材的价值

语文教材是为学生编写的,其价值最终也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主要有思想感情教育价值、知识传播教育价值、技能训练教育价值。

(三)对语文教材的处理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课程内容教材化,要处理好“教什么”和“用什么教的问题”。教材内容教学化就是要形成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中要对这两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教师在实际备课的过程中,应关注与学生实际的契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程专家提供的“一般应该教什么”转化为“实际上需要教什么”,将教材专家建议的“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转化为“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新课改以来,课程专家们一致认为,教师不应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对于某套特定的教材,主要是确定“教什么”的问题,一般可作如下的考虑:第一,看教材的编排体例或教材结构。第二,看教材的单元导语。第三,最为关键的,是教材的“思考和练习”部分。离开“教什么”的问题谈生成性是不可取的。

2.钻研教材的方法

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要从教学的角度,根据教材实际和教学要求,对教材进行特别的处理。虽说不排除个人的独到见解,但总的要求是客观的、务实的,不能有太大的随意性。因此,语文教师钻研教材除了常规的阅读理解,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着眼教学目标

研究教材要着眼教学目标。有的教师片面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成性,花大量时间查阅各种资料,结果冲淡了教学目标,甚至会“跑题”,这是不可取的,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

(2)紧抓教学重点

教材一般对教学重点有提示,教师可以从重点处寻求突破,以重点为支点支撑整篇课文的教学,努力从重点处深入开掘。

(3)比较迁移

语文教材单元文章之间有共性有不同,要抓住特点,进行比较,扩展思路。3.创造性地处理

尽管语文教材的编写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但是,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有自身的理解,加上使用同一教材的学生可能处在不同地域,且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班级也要照顾到学生差异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科学地处理和运用教材。刘文东将教材处理的具体方法概括为“删、增、调、合”。

(1)删

删,并不是任意删除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语文教师根据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能力的了解,适当地删除教材中过于繁、难、偏、旧的知识,打破教材的系统性,学术性,将一些简易的,实用的便于学生接受的知识保留;有时为了突出重点,教师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选择重点或学生最感兴趣且最有价值的知识达到有效教学。

(2)增

增,即增加信息含量,并对教材内容做适当扩充,延伸。有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比较遥远的内容,学生把握起来会有难度,教师可以通过背景等补充材料让学生更好把握内容、思想。此外,语文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新课标尤其强调开放式的学习,联系现实生活广泛开发教学资源,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围绕教学目标适当增加内容。

(3)调

这里的“调”,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地把教材中或教材之外的有一定联系的文本组织起来创造性使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开展比较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合作性学习等学习活动。比如,可以以主旨相似重组教材;以题材相似重组教材;以作家艺术特色重组教材;以课外文本与课内文本重组教材等。通过这样重组,各篇文章在文本信息的相互沟通、渗透、融合中可以获得整体效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深度、广度,提高语文的整体素养。

(4)合

这里的“合”,即整合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据,把教材与生活相融,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建立有机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增强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增强课程资源整合的能力。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语文资源的搜集与利用

普通高中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文资源的涵义、类型 1.语文资源的涵义

在传统的认识框架中,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构成课程的主要因素是课堂、课本、教师、学生等。其实,除此之外,社会、家庭、学校设施等其他因素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小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影响。它们同教材、教师一样,都是构建课程的有效资源。广义的语文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语文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如此看来,语文资源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来源;二是决定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的条件。

2.语文资源的类型

语文资源范围很广,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语文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语文课程资源。按照语文资源的空间分布划分,可以分为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和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按照语文资源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

根据物理性质和呈现方式,又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等。根据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语文课程资源和隐形语文课程资源。

按三级课程管理可以分为国家语文课程资源、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和学校语文课程资源。上述几种分类并不是截然分开的,都有交叉融合部分。

(二)语文资源的搜集和利用 1.语文资源的搜集开发

语文资源无处不在,有些是现成的,但更多资源需要去探索发现并开发。(1)语文资源开发的领域

语文资源开发领域很多,单从开发内容看,可从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和人文性课程资源三个领域进行开发。

(2)语文资源开发的途径

①筛选语文资源。语文资源应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只有那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才有开发价值。

②重视教师、学生资源。人本身即是最丰富、最具活力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知识体系、方法体系、行为体系等都是一种课程的范例。同时,语文“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生既是语文课程资源的消费者,也是开发者。一方面,教师应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过程中全面了解学生,善于把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人生体验有机融合,强调语文课程资源对学生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课程资源。

③挖掘校内语文课程资源。校内语文课程资源是语文教学最方便、最直接的资源,包括课堂教学、教科书、工具书、图书馆、实验室、班级墙报、校园文化等。

④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包括社区资源、家庭资源、自然资源、信息化资源。2.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

(1)强化语文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

目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条件性资源不足和素材性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并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利用意识。尤其是对素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

(2)创造性地多次使用语文教科书 语文教科书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就是指灵活性地驾驭教科书,结合教学实际,可以通过调整教材编排顺序、增删调整内容等,使教学目标更好实现。

(3)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范围广泛,需要通过整合才能达到课程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主要是解决用那些资源和怎么用的问题。整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 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整合。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材料等资源。② 课内语文课程资源与校外语文课程资源的整合。校外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家庭、社区和自然资源。

③ 语文课程资源与其他课程资源的整合。

④ 语文课程资源与信息化资源的整合。电影、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都属于信息化资源。

整合课程资源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在利用过程中完成新的开发问题。这个过程还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与语文课程培养目标一致;

二、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其兴趣需求;

三、与教师的水平相一致;

四、因地制宜,考虑自身条件资源优势。

四、语文教案的设计与优化

(一)语文教案与教学的关系

潘新和认为,“教案是教师为实施教学活动而设计的方案,是教师把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目的、意图、构想,对教材的理解、处理以及对学生认知状态的体认等,外化为具体的教学过程、步骤和行为,并行诸文字。”

从教案教学到反教案教学,是教师能力发展的必然。教案教学是新教师熟悉教学常规和环节的一个过程,但是任何教案都不可能和教学的随机性完全吻合。

教案的价值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可使复杂的语文教学活动目标明确;保证教学内容的适当选择和安排;保证教学过程条理有序;备忘作用等。

(二)教案编写的一般思路 1.单元教案思路

(1)演绎。抓住单元主要目标,从相关课文中寻求例证,进行演绎。(2)归纳。寻找单元课文的相同因素,进而归纳出单元的主要特点。(3)比较。对于风格迥异的文章,可以比较异同,深入把握。2.单篇教案思路(1)顺着课文作者的思路,理解课文。(2)抓准教学主题。(3)选取重点展开分析。(4)适当设置悬念。

(三)教案的基本类型和构成要素 1.教案的基本类型

教案的分类除了上面提到的按教学过程的长短分,有单元教案、单篇课文教案;还可以按教学内容分,有阅读教案、作文教案、听说教案、语文基础知识教案等;按教案的用途分,有课堂实施教案、微格实验教案、说课方案等。

2.教案的构成要素和编写要求(1)教案的构成要素。

良好的教案需要具备如下一些要素: ① 清晰而单一的课题; ② 正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③ 充实而恰当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 ④ 分配得当的教学时数; ⑤ 组织相宜的教学步骤;

⑥ 有效而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思考题、讨论题和作业题的安排;讲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方法;辅助性学习材料的使用说明;和其他学科的配合;学习指导提纲的草拟;板书的设计;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检查说明等。)

⑦ 注明日期、教师、年级、班组。(2)教案编写的一般要求

教案编写形式多样灵活,各个教师都不相同。一般来说,要注意:教案要求完整的结构和流畅的思路,有清晰的条理,便于使用;另外还要注意空出部分版面,便于课中补充、修改和课后反思。

(四)教案的设计与优化

除了科学性和实用性之外,艺术性是教案设计的更高的要求。外在形式方面可以选用美观的字体、可以在重点处做醒目标志等。内容方面,教案的设计和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导入新课的设计

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富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导入新课的设计。其主要方法有:

(1)联系旧知引入。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知识短文教学课。通过将学生的已有知识与要学的新知巧妙结合,形成积极的知识迁移。

(2)介绍背景导入。对于那些古文、外国的或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的课文,背景知识的介绍有助于学生走进文章。

(3)诱发兴趣导入。对于故事性或趣味性强的课文,诱发兴趣的方法能够激起学生的探求欲。

(4)问题悬念导入。教师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引发思考,可以激发学生解释疑问的欲望。对于那些有悬念因素的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5)激发情绪导入。对于情味较浓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抒情导语、音像手段、或联系学生经验等方式,引起学生共鸣。

2.课堂提问的设计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讲究提问的技巧要注意以下方面:

(1)抓住关键词语发问。语文学习要通过对文章语言作深入细致的品味、分析,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性。

(2)寻找比较因素提问。语文教学中比较因素很多,比如作者的比较、文体的比较、内容的比较、写作技巧的比较等。通过比较,学生能更好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3)变换方式提问。相同的提问方式学生会感到乏味。教师不仅要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提问,而且可采用对问、套问、曲问等多种提问方式,提高提问的质量。

3.教学板书的设计

板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辅助手段。板书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多样的形式和技巧,但在板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板书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二是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追求好的视觉感受;三是板书内容要少而精;四是板书内容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应用,不应完全拘泥于教案。

4.课堂结尾的设计

好的教学,课堂结尾不应忽略。常见的结尾形式有:(1)归纳总结。这是最常见的结尾方式。

(2)画龙点睛。在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教师于结尾处稍加点化,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3)尾首相应。前后照应可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浑然一体。

(4)比较拓展。适当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加大课堂的信息量,可以拓展思维空间。(5)巧妙牵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习惯等向课外延伸,能达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课内的目的。

(6)引而不发。教师通过点拨、提示、发问、质疑、假设等手段,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同时也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余地。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柳河中学八年级 尹正明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用不等式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具体问题的解答,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4.把培养探究兴趣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更喜欢学习数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建立函数模型解决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

难点:弄清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灵活利用图像解题。

三、教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道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应用题。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完成:

1.作出y=6x-6图象,并用图象法求出当x取何值时,(1)6x-6>0(2)6x-6<0。

2.用直接解不等式的方法求上题中的有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看是否相同。

师生交流:两种方法的解答结果完全一样,图像法更为直观、便利。当然,有的问题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能够准确画出图像,再用图象法去研究就十分有趣、易解了。

(二)师生互动,积极探究

学校为了开展冬季跑步锻炼,有意组织了一次八、九年级趣味赛跑,九年级张刚先让八年级王强9m,然后自己才开始跑,已知王强每秒跑3m,张刚每秒跑4m,请列出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何时王强跑在张刚前面?(2)何时张刚跑在王强前面?(3)谁先跑过20m?谁先跑过100m?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究,每组派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解法,在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教师随后纠正。对完成出色的小组提出表扬并奖励掌声。

展示函数图像,板书答案:

y1=4x,y2=9+3x.(1)9秒前王强在张刚前。

(2)9秒后张刚跑在王强前。

(3)王强先跑过20m处,张刚先跑过100m处。

教师点评:

(1)运用图象法解题,关键是要读懂函数图象所反应的题意。

(2)本题中同一时刻谁在前面,关于谁的函数图象就更高一些,否则就矮一些。

(三)强化训练,解题比拼

分组完成下题(一、二组用图像法解,三、四组用代数法解):

某公司到水果基地购买优质水果慰问教师。果品基地对购买量在 3000 千克以上(含 3000 千克)的顾客用两种销售方案。甲方案 : 每千克 9 元,由基地送货上门 ; 乙方案 : 每千克 8 元,由顾客自己租车运回。已知该公司租车从基地到公司的运输费用为 5000 元。(1)分别写出该公司两种购买方案的付款金额 y 元与所购买的水果量 X 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示,并写出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2)当购买量在哪一范围时,选择哪种购买方案付款最少 ? 并说明理由。

学生解答完成,每组抽查1—2名同学的解答,将发现的问题全班指出,学生再作修改后,每组推荐一份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奖励热烈掌声)

略解:(1)y 甲 = 9x(x ≥ 3000)y 乙 =8x+5000(x ≥3000)(2)方法一: 当 y 甲 =y 乙 时.9x=8x+5000 解得x=5000 ∴当 x=5000 千克 时.两种方案付款一样.当 y 甲 < y 乙 时 9x< 8x+5000 解得 X<5000 ∴ 当 x < 5000 时选择甲方案付款最少 方法二 : 作出它们的函数图象.当购买量大于等于 3000 千克小于 5000 千克时选择甲方案付款最少.当购买量等于 5000 千克时.两种方案付款一样多.当购买量大于 5000 千克时 , 选择乙方案付款数量少.四、评价与小结:利用图像法解不等式一定要抓住以下三个步骤:①画图象 ②找交点 ③定位置。然后在已经具备的数形结合概念基础上解决应用问题那就容易得多了。

五、巩固练习: 课后习题、《练习册》14.3.2

专题一集合与函数教案 篇5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若集合M={-1,0,1},集合N={0,1,2},则M∩N=()A.{0,1}

B.{-1,0,1}

C.{0,1,2}

D.{-1,0,1,2} 2.集合A={-1,0,1}的子集中,含有元素0的子集共有()A.2个

B.4个

C.6个

D.8个

3.下列函数中与yx图象相同的一个是()

x2A.y(x)

B.yx

C.y

D.yx2

x2334.设函数f(x)2x3,g(x2)f(x),则g(x)的表达式是()A.2x

1B.2x1

C.2xD.2x7

5.集合Axx2,集合Bxx<a,如果A∩B=∅,你们a的范围是()A.a

2B.a2

C.a2

D.a2 6.下列图形中表示函数图象的是()

7.设f(x)是定义在R上的一个函数,则函数F(x)f(x)f(x)在R上一定是()A.奇函数

B.偶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非奇非偶函数

8.如果奇函数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那么f(x)在区间[-7,-3]上是()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C.减函数且最大值是-5

D.减函数且最小值是-5 24]上是减函数,f(x)x2(a1)x2在(,9.如果函数那么实数a取值范围是()

A.a≤-3

B.a≥-3

C.a≤5

D.a≥5

10.函数y=f(x)的定义域为R且f(1)=0,若对于任意给定的不等实数x1,x2,不等式(x1−x2)[f(x1)−f(x2)]<0恒成立,则不等式f(1−x)<0的解集为()1 A.(−∞,0)

B.(−∞,1)

C.(0,+∞)

D.(1,+∞)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8分)11.yx4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x512.f(x)x21,x02x,x>0,则f(f(3))__________________.13.已知f(12x)3x1,则f(3)_______________.14.若f(x)(a1)x4(b3)x3bx2是偶函数,其定义域为(a6,2a),则a_________,b=__________.15.已知f(x2)x2x,则f(x)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函数y2x1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317.已知函数y2x5,x{xN1x4},则函数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42分)

218.已知A{a2,(a1),a23a3},若1∈A,求实数a的值.(8分)

219.已知集合A{xx2x30},B{xm1x2m7}(Ⅰ)当m=1时,求集合A∩B,;(Ⅱ)若满足A∪B=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8分)

20.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已知当x≤0时,f(x)=x2+4x+3.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2)画出函数f(x)的图象,并写出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3)求f(x)在区间[-1,2]上的值域.

21.已知函数f(x)2x1x1,(1)判断f(x)在区间(-1,+∞)上单调性,并证明;(求函数[1,3]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10分)

2)22.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而且在(0,+∞)上是减函数,判断f(x)在(-∞,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并证明你的判断.2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a−1)x+2a+6=0,(1)若方程有两个实根,求实数a的范围;

专题一集合与函数教案 篇6

教学目标: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研究函数和利用函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函数yaxbxc(a0)叫做二次函数,利用多媒体演示参数a、b、c的变化对函数图像的影响,着重演示a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2、通过以下几方面研究函数(1)、配方

(2)、求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3)、函数的对称性质(4)、函数的单调性

3、例:研究函数f(x)解:(1)配方f(x)212x4x6的图像与性质 21(x4)22 22所以函数f(x)的图像可以看作是由g(x)x经一系列变换得到的,具体地说:先将g(x)上每一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2倍,再将所得的图像向左移动4个单位,向下移动2个单位得到.(2)函数与x轴的交点是(-6,0)和(-2,0),与y轴的交点是(0,6)(3)函数的对称轴是x=-4,事实上如果一个函数满足:f(ax)f(ax)(f(x)f(2ax)),那么函数f(x)关于xa对称.(4)设x1x24,xx1x20,1212yf(x1)f(x2)=(x1x2)4(x1x2)=(x1x2)(x1x28)

22=x(x1x28)

因为 x0,x1x28x1x280 所以 y0

所以 函数f(x)在(,4]上是减函数 同理函数f(x)在[4,)上是增函数

对于教材上的其他例子可以仿照此例讨论,总结教材上第64页上的几条性质。

4、复习通过配方法求二次函数最小值的方法

专题一集合与函数教案 篇7

2016.5.18 本节教学内容《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是中考复习模块《函数及其图像》的一部分。函数是中考的重点,本节复习内容主要考察图像的性质及解析式的确定,中考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以及方程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题。常见两种函数的结合考察,常常用到数形结合法。华罗庚说:数无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形可助数,数可助形,故本节复习对学生用数学结合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重点提升。

就本节的教学从备课到授课反思如下:

一、备课设计

本节课先对比回顾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各种表达方式,后以简图制作,引导学生回顾复习相对的函数图像及其性质,没有文字书写而只有数形结合的文字叙述。教学中特别的在图像中注明k及b的情况。这样的设计意在引起学生数形结合法的应用意识,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回顾基础知识。在回顾的最后,提出了函数中的面积归纳。习题设计将问题归类求解,分为交点问题、面积问题及解析式问题,题型有选择、填空和解答。设计上强调数形结合法的应用。本节的设计不足之处是习题选择还不够精,对学生的估计不到位,解答题预留时间不足。

二、教学方法

专题一集合与函数教案 篇8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筛选微生物的实验原理,对分离不同微生物能熟练配制不同的选择培养基

2.分析研究思路的形成过程,为本节课的细菌筛选提供思路启迪

3.掌握微生物培养过程的无菌操作

二、教学重点

1.对土样的选取和选择培养基的配制

2.实验流程的设计

三、教学难点

对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计数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农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而是首先通过土壤中的细菌将尿素分解为

氨和CO2,这是因为细菌能合成脲酶。

2.在体外将DNA大量复制的扩增技术被称为DNA多聚酶链式反应,该技术的自动化需要用到一种酶———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我们应该从哪去寻找这种酶呢?到高温环境中去找,聪明的科学家从热泉中找到了一种耐热细菌Taq,从中筛选出了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是因为:热泉的高温条件淘汰了绝大多数微生物,那么这个过程是否可以给我们一种思路,这种分解尿素的细菌应该如何分离出来?

(二)内容讲解

1.实验基础知识点讲解

1.1实验室中微生物得筛选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生物适应一定环境,环境对生物具有选择作用。所以通过配制选择培养基、控制培养条件等选择目的微生物。

1.2据教材22页左上角的培养基配方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1〗在该培养基配方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的是

葡萄糖,提供氮源的的是

尿素,琼脂的作用是

凝固剂。

〖思考2〗该培养基对微生物

具有

选择作用。其选择机制是

只有能够以尿素作为氮源的微生物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1.3在统计菌落数目时,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

稀释涂布平板法

。除此之外,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1.4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思考3〗从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出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的计算方法是

(平均菌落数÷涂布的稀释液体积)×稀释倍数。

〖思考4〗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成功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

正确的选择稀释度。

〖思考5〗教材22页案例一,哪位同学的结果更接近真实值?你认为这两位同学的实验需要改进吗?如果需要,如何改进?

第二

位同学的结果接近真实值。这两位同学的实验都需要改进:第一位同学需设置重复实验组;第二位同学统计的三个菌落数相差太大,说明操作有误,需重新实验。

1.5统计的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

。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

菌落数

来表示。

1.6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1.7对照实验是指除了

被测试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

相同的实验。满足该条件的称为

对照组,未满足该条件的称为

实验组。

〖思考6〗教材22页案例二,你能通过设置对照,帮助A同学排除上述两个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吗?:

方案1:其他同学用A同学的土样进行实验。

方案2:A同学以不接种的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2.实验设计

2.1

实验设计的内容包括实验方案、材料用具、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等。

2.2

土壤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距地表3~8cm的近中性土壤中,约70%~90%为细菌。

2.3

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其原因是不同微生物在土壤中含量不同,其目的是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细菌稀释度为104、105、106,放线菌稀释度为103、104、105,真菌稀释度为102、103、104。

2.4

培养不同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的培养温度。细菌一般在30~37℃培养1~2d,放线菌一般在25~28℃培养5~7d,霉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3~4d。

2.5

在菌落计数时,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点评:菌种中有些菌体增殖快,有些菌体增值慢,所以培养时间要充足,使得每个菌体都能形成肉眼可观察到的菌落。

2.6菌落的特征包括

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

等方面。

〖思考8〗土壤微生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等。

2.7

实验过程

1)取土样用的小铁铲和盛土样的的信封在使用前都要灭菌。

2)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

g。将称好的土样倒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塞好棉塞。

3)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火焰旁进行。

4)实验时要对培养皿作好标记。注明培养基类型、培养时间、稀释度、培养物等。

5)为了提高效率,在操作时更加有条不紊,应当事先规划时间。

〖思考9〗在研究未知微生物时务必规范操作,以防被致病微生物感染,实验后一定要洗手。

3.结果分析与评价

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脲酶

将尿素分解成了

。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

增强,PH

升高

。因此,在以

尿素

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酚红

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

红,说明该细菌能够

分解尿素。

七、板书设计

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2、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

3、菌落数目的统计方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4、设置对照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和原则

5、实验设计流程

6、对尿素分解菌得进一步鉴定: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进行培养,若指示剂变红,则该细菌能分解尿素。

八、作业布置:

同步解析与测评学考练上相应章节习题

九、教学反思:

专题一集合与函数教案 篇9

一、考纲要求二、一、复习回顾

1、讲解上节课所留作业中典型试题的解题方法,重新记录,加深印

象 2回答上节课所讲相关知识点,找出遗漏部分

二、课堂表现

1、课堂笔记及教师补充知识点的记录

2、重点知识点对应典型试题训练,并且通过训练归纳总结常考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归纳总结

四、复习总结高考趋势

由于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加上三次函数的导数是二次函数,因此二次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特别是借助二次函数模型考查考生的代数推理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另外二次函数的应用问题也是2010年高考的热点。

三、知识回顾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

(3)双根式: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1已知时,○宜用一般式 2已知时,○常使用顶点式 3已知时,○用双根式更方便

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的方

程为顶点坐标是()。

(1)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函数在上递减,在上递增,当x

(2)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函数在上递减,在上递增,当x。

(3)二次函数fxax2bxc(a0)

当时,恒有 fx.0,当时,恒有 fx.0。

(4)二次函数fxax2bxc(a0),当b24ac0时,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M1(x1,0),M2(x2,0),M1M2x1x2.ab时,函数有最值2ab时,函数有最为 2a

四、基础训练

1、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对称轴方程为x=2,则在f(1),f(2),f(3),f(4),f(5)中,相等的两个值为,最大值为 2函数fx2x2mx3,当x(,1]时,是减函数,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3函数fxx22axa的定义域为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4已知不等式x2bxc0 的解集为(),则bc5若函数f(x)=(x+a)(bx+2a)(常数a、b∈R)是偶函数,且他的值域为(-∞,4],则f(x)=112

设二次函数y=f(x)的最大值为13,且f(3)= f(-1)=5,则7已知二次函数f(x)x24ax2a6(xR)的值域为[0,),则实数a

五、例题精讲

例1 求下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图像顶点的坐标为(2,-1),与y轴交点坐标为(0,11);

(2)已知函数f(x)满足f(0)=1,且f(x+1)-f(x)=2x;

(3)f(2)=0,f(-1)=0且过点(0,4)求f(x).例2 已知函数f(x)ax2(b8)xaab,当x(3,2)时,f(x)0,当

(1)求f(x)在[0,1]内的值域。x(,3)(2,)时,f(x)0。

(2)若ax2bxc0的解集为R,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例3 已知函数f(x)ax2bx(a0)满足条件f(x5)f(x3)且方程f(x)x有等根,(1)求f(x)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实数m,n(mn),使f(x)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m,n]和[3m,3n]?如果存在,求出m,n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例4已知关于x的方程mx2+(m-3)x+1=0①若存在正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②2个正根m的取值范围③一正一负根m的取值范围④2个负根的m的取值范围

六、巩固练习

1.若关于x的不等式x2-4x≥m对任意 x∈(0,1]恒成立,则 m的取值范围为

2.不等式ax2+bx+c>0 的解集为(x1,x2)(x1 x2<0),则不等式

cx2bxa0的解集为3 函数y2cos2xsinx的值域为 4 已知函数f(x)xf(x)x有唯一(a,b为常数且ab0)且f(2)1,axb

解,则yf(x)的解析式为

5.已知a,b为常数,若f(x)x24x3,f(axb)x210x24,则5ab6.函数f(x)4x2mx5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则f(1)的取值范围是

7.函数f(x)=2x2-mx+3, 当x∈[-2,+∞)时是增函数,当x∈(-∞,-2]时是减函数,8.若二次函数f(x)ax2bxc满足f(x1)f(x2)(x1x2)则f(x1x2)9.若关于x的方程ax22x10至少有一个负根,则a的值为

10.已知关于x的二次方程x2+2mx+2m+1=0

(1)若方程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1,0)内,另一根在区间(1,2)内,求m的范围。(2)若方程两根均在(0,1)内,求m的范围。

11.若函数f(x)=x2+(m-2)x+5的两个相异零点都大于0,则m的取值范围是

12.设f(x)=lg(ax2-2x+a)

(1)若f(x)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上一篇:我们仨读后感钱钟书700字下一篇:自我工作能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