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共8篇)
学校:贵州财经大学姓名:李黎学号:
韩愈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以备“授业解惑”,还要进行“道”的传授。现代的观点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作为一名教师,既然身兼育人的重任,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怎人和义务。
当我踏上高校教师的工作岗位,我便认真阅读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本书,感觉受益颇深。
第一章主要从伦理与教育伦理的内涵、地位:教育伦理所阐发的就是一个教师在从业过程中的“为教之理”,“为教之理”就是我们在从业过程中的“为师之道”。我们高校教师,必须认识到:一位教师如果使自己的教育活动富有成效,那么就应该就尽己所能五构建一个和谐的教育伦理关系,尤其是和谐的师生伦理关系。只有在和谐的教育伦理关系中教育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教育效果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客观上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必须通过自觉地遵守教育伦理关系,通过努力为自己建构这样的和谐。
第二章主要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高校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对确保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的利益,主要表现在对几哦啊是主体的促进作用,对教育对象学生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对社会风气和社会文明的建设作用。
第三章讨论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独立人格、丰富情感、自我意识的大学生群体,所以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而且是教师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等的关键;它不仅决定了教师境界追求的高低,而且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因此,教师
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是教师教育教学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专业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这种职业品质主要是在后天学习、训练、系统培养与反复实践中形成的。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很多,从我们所承担的职责和职业特点来看,主要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只是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等。
第四章主要讲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在驾驭时间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以调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关系,解决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任何原则都是根据一定的实际情况,依据职业自身的特点而确定的。高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自己的职业特点,所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也就必须依据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来确立。高校教师工作具有以下特点:教育活动的创新性,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学术研究的自由性,高校教师的示范性以及教育效果的较长周期性。根据高校教师的特点,其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公平、诚信、社会主义原则与人道主义原则。
第五章主要讨论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承担着双重职责: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这一活动中,高校教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道德观念。同时,社会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一些道德要求,在高校教师自身观念及社会要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的高校教师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应该具有的道德规范有如下几点:
1、有教无类,亲徒爱生;
2、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3、因材施教,务求实效;
4、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5、热爱真理,勇于探索;
6、知困图强,学而不厌;
7、行正度大,心虚气静;
8、衣冠端正,仪容庄肃;
9、教学相长,出蓝胜蓝;
10、传道授业,教书育人。
第六章重点讲述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肩负着发展知识、创新知识的历史使命,因此,从事学术研究是高等教师职业活动的重要内容。而要使学术研究活动得以健康地进行,造就学术的繁荣昌盛,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教师就必须要懂得并遵守学术研究的道德规范。学术道德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几哦啊是遵守学术研究道德规范的总体要求是“以求真为目标,以求善为原则”,把探索真理、寻求知识上的增量作为教学学术研究的基本目标,把有利于社会和人类进步作为学术研究的基本
原则。具体体现为这样几个主要道德规范: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学术自由、民主平等;谦虚谨慎、团结协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要做到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就必须做到:严谨治学,探索创新、不怕艰苦,奋勇前进、关于寂寞,淡泊名利、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必要要做到:尊重客观事实、禁止弄虚作假、客观、公正地进行学术评价。要做到:学术自由,民主平等,就要做到:自主选择研究方法,自由表达学术观点,平等参与学术活动,享受学术资源,合理开展学术批评。要做到谦虚谨慎,团结协作,就要在一下方面努力: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促进交流与合作,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要做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必须做到:学术研究不能损害社会利益,节约资源,提高研究效率,不垄断学术成果。
学术是神圣而崇高的,但是当今高校的学术研究现实是:高校教师一方面真诚劳动,辛勤耕耘,为中国学术研究视野的法阵贡献力量,另一方面却在随波逐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学术腐败已经在学术领域内产生了。在论文以及著作撰写发表出版中存在腐败,在学术资源分配中存在腐败,咋学术成果的申报鉴定评奖过程中存在腐败,在职称评定中存在腐败,甚至在学术批评和学术惩罚中也存在福报行为。学术腐败败坏学术界的声誉,阻碍学术的发展,学术腐败贻误人才的培养。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务必坚决抵制学术腐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
以上谈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内容等,那么我们如何尽己所能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作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呢?答案是“得道化德”。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如何把握一个“化”字。这个“化”指的是“内化”,即将外在的东西转化文内在的东西。对于我们每一个新教师而言,新的职业给我们提出了为教之理、为师之道的新要求。而“化”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道理内化为我们为己的内在品性。一个教师之友实现了这种内化,才能在视野上变被动为主动,依靠自身的良好的职业道德,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我们应该主动地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的学习。之友通过学习我们才能深切的领悟到为教之理,并使自己悟道得道。另一方面,教师个体所作出的化德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程度不同,每一个教师的境界也不同,并最终导致“为教之理虽同,为师之道大异。”我们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去
化德、成德,作一名职业素质过硬,师德品性高尚的优秀高校教师。“学深为师,品正为范”,教师必须实现道德之师与学问之师的统一。
第一, 热爱祖国, 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社会主义, 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将以上三点体现在本职工作中, 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 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最大贡献。把本职工作和实现远大理想联系起来, 增强对教师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这应当是人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最根本的一面。
第二, 执行教育方针, 遵循教育规律, 并且钻研业务, 加强自身修养。教师的工作是一项转化工作, 是按照党和国家对下一代的要求, 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一方面要以科学做基础, 另一方面又要以艺术做方法。
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首先明确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掌握相应的施教原理, 加强教育理论的修养,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钻研教材、钻研业务, 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少走弯路, 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动性。
教学的艺术性首先包括说话艺术, 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我认为灵感和热情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所以在我的课堂, 我尽量使自己的教学充满强烈的情感色彩, 去感染学生的情怀, 碰撞学生的心灵, 伴随着学生的好奇、求索、兴趣、热情等主观体验, 使学生倾心学习, 主动参加到教学当中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 并从生活上关心学生, 以身作则、不迟到、不早退, 不把自己仅仅看作是某一学科的教师, 而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年轻一代怎样做人的长者, 增强艺术感染力,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使学生由爱教师进而爱其所教的课。达到师生之间一种积极的反馈效应。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则要求备课不能一劳永逸, 而要常备常新, 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雕塑的物质材料, 而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活生生的青少年一代。要求自己的教学有异于别人, 不是小异大同, 而是大异而小同, 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另外, 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在上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而且在实施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还要能灵活多变, 随机处理各种问题, 随时注意反馈信息。如多数学生双眉紧锁、表情呆滞, 表明他们并未听懂, 就要突出重点, 通俗解释;如学生情绪浮躁, 神色焦虑, 表明学生的思想跟不上讲课速度, 就要调节速度降低速率;如果学生精神萎靡, 昏昏欲睡, 就表明讲授内容和方式缺乏吸引力, 就要变换讲授方式, 增加新的内容, 或旁征博引等, 使讲授具有趣味性。只有全班同学喜形于色、生动活泼的时候, 才表明教师的讲授引起学生的心灵共振。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泼, 教师在此时应尽量扩大信息源, 把应该讲授的内容都讲出来,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 而这一点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复杂、最高超的创造, 需要经过长期的知识准备、经验积累和时间磨炼才能达到。所以说我处处留心, 不断变换自己的身份, 从学生和教师的不同角度不断反馈、不断摸索, 力争创出自己的一条教学之路。
第三,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 不歧视、讽刺和体罚学生, 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应该说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教师的教学才能和教学艺术均来自对学生的热爱。我认为热爱学生应当以坚定的友爱来管理一个班级。同情了解而且很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做学生的贴心人和知心朋友。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 有父母之爱, 从不偏向。对学生的感情要有稳定性, 不能喜怒无常, 不能由于学生一时的表现或其他因素影响自己的情绪, 应当把对学生的热爱融化在自己最平常的教育工作中, 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从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出发, 了解此年龄段学生正处于发育期, 可塑性大, 他们既精力旺盛又求知欲强, 但意志薄弱, 自我监督力差;既感情丰富, 成人感增强又充满自信而轻信人, 且容易出现早恋。他们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批判性, 又由于人生体验、社会经验的不足而认识偏激、片面。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掌握以上情况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他们掌握好所学技能, 增强学生自立、自强的能力, 使其树立更高的目标性。总之, 学生有进取心和探索愿望, 但稳定性差, 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可以充分利用并发展他们年龄特征中的积极因素, 克服消极因素, 引导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人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既是老生常谈在当今又有着新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了解班上每一位学生, 因人而异制定具体方法, 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加强自身工作的计划性, 并随时注意积累资料, 学会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只有不断进修和提高, 充实自己的知识库藏, 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摘要:教师就是要把一个自然的人转化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 并把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给下一代, 教师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学取得成果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等学校 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方法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一个教师在人生理想、道德观念和智能素质的支配与影响下,对所从事的教师专业所持有的基本认识与实现职业价值自我追求的综合表现。一个高等学校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修养就需要明白什么是高等教育,什么是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教育从业者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在教育任务、教育对象、社会职能、地位作用和培养方式都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教师,是指受过专门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的承担者,往往扮演许多角色:知识的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者;行为的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塑造者;科学研究人员。这就是为何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适应自身职业的原因所在了。那么如何来提高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什么样的方法呢?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就是要走加强理论学习,勇于实践,善于交流,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努力的途径。
人们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要知识,就必须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合理关系,从而才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应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辩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正确地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地向教师表明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以保障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
应当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書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育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过程中育人。
人的道德修养不能脱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客观实践。与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按照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不断进行自我教育的和自我改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教育实践不仅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检验师德修养的唯一标准。
教育实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教师道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善恶,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把这些认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
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师德品质。教育实践还是不断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力。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师德修养不是教师个人孤立的脱离社会的闭门修养,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社会性活动,教师品德修养也是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蕴藏和涌现着美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同时也应该成为良好道德情操、思想风貌的效法者和学习者,因此,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就是师德修养的一个好方法。
虚心学习他人,即要学习前辈教育家,从教育家那里汲取思想营养,也要学习优秀教师的榜样。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地体现教师道德的特点。是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的具体化,同样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的事迹,既能帮助我们提高师德认识,又能诱导和激发我们的师德情感。
虚心学习他人,还要向学生学习。在教育中教师尽管占着主导的地位,但也应忘记由于学生的童心的纯真,由于执着地追求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在许多方面是值得教师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品质,诚心诚意地向学生学习,在师生互学互勉中汲取精神营养,完善师德品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注意学习和汲取社会生活中一切有用的养料,只要细心观察,虚心学习,就能够受到激励,找出差距。在师德修养中善于虚心学习他人、自觉与他人交流,才有可能成为师德修养高的教师。
教师道德修养的形成过程是构成师德的各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每个教师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可行的目标,去努力实现自身师德从无到有、从现有层次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一个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会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教师总是面临新的选择考验,教师道德修养也就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永无止境。高校教师在师德方面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长期修养,不断磨练,做到坚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水平。
参考资料: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2]冷余生.高等教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彭洁 56 作为高等学校教师一定要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因此学习了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通过这一系列的专题学习,了解到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
高校教师行为失范最近的新闻屡见不鲜,多个高校爆出学术造假丑闻:如《武汉理工大学廊坊硕士班大批学员涉嫌造假》学生自爆武汉理工大学廊坊硕士班大批学员涉嫌造假,新快报记者调查发现确有其事。学士学位到手半年后就可拿同等学力硕士学位,不是高校教师也可拿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更离奇的是,这些硕士学位都可以在教育部网站查询得到。这不是街边办假证的“牛皮癣”,也不是某个培训机构夸下的海口,而是“211工程”院校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硕士廊坊班滥发文凭的真实写照。经“深喉”举报,新快报记者历时半个月横跨四省市调查发现,武汉理工大学近10年来,通过廊坊硕士班先后向百余名无资格入学的学生授予了真实的硕士学位,并顺利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层层复查复审环节。
些涉嫌造假的学生中,如今有人已是处级干部,有人甚至官至局级。《郑州大学造假者贾士秋教授被免职》
从郑州大学获悉,造假者贾士秋被免职。昨日(6日),郑州大学做出决定,对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贾士秋学术不端行为严肃处理,免去其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职务,解除教授聘任。经郑州大学调查,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贾士秋在申报教授职称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精神和学校有关规定,郑州大学经研究,决定免去贾士秋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职务,解除教授聘任。日前,有人在网上发表博文称,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贾士秋在2006年正教授职称评定中所提交的学术著作有造假嫌疑,并指出其高级职称评审申报表中有诸多疑点。此博文一出立即引起广泛关注。郑州大学对此事高度关注,迅速成立了调查组展开调查
以及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女博士论文中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井冈山大学教师学术造假调查。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这也体现了在当下中国职业道德的缺乏。为师者,最重要的是品行端正,不但要教授学生们应有的技术知识还需要深刻把握“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培育自我的“为师之德”,高校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已经具备相当文化基础,有一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大学身,他们不再像小学生意义容易被他人左右,不再唯师命是从。所以,高校老师能否有效地利用自身角色的示范效应赢得学生的尊重至关重要,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素养、求职精神、思维方式等等时时刻刻都在无形的影响着学生,现实中为人正派,学术精湛的老师之所以在学生心目中有那么高的地位,依靠的是教师角色的这种示范效应。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持什么样的劳动态度,表现怎样的道德品行,都会直接应先个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正在成长的一代人的身心健康。无数教育实践证明,当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时候,自己也桌位周围世界的一个重要成分出现在学生面前,参与着学生的认知过程。他们随时随地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不自觉的模仿他们。在劳动教育中,教师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甚至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无声的教育是有巨大作用德,所以也就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确的观点,成为学生在德、智、体方面都值得效仿的榜样。高校既是一所育人的学校,也是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机构。高校的研究能力和科研水平对于整个社会的哲学科学的繁荣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高等教育的研究稚嫩那个对高校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在从业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原则必须要体现高等教育的这一职能,必须要体现高等教育的这一职能,必须要体现高等教育对高校老师的这一特殊要求。
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动机是搞笑教师对职业行为目的和手段的预想,是职业行为的动机是搞笑教师对职业行为目的和说短的预想,上古之故也行为的开端,属于主观范畴。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目的是搞笑教师预定通过职业行为所需要达到的效果,它不是与行为相对而言的最终结果和状态,而是从机动转化而来的,与高校老师的主动欲求相关,是职业行为追求的对象。这种对象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以观念形态在高校老师的头脑中生存或表现出来,对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起指导作用。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手段是高校教师实现目的而采取的方法、途径或方式。
第一点,动机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任何人的行为诶,都是出于一定的动机而发生,并且受这一动机支配,因此,行为的善恶关键取决于动机的好坏。
第二点,目的决定论。这种观点认为,只要目的是合乎道德的,不必考虑手段是否正当。为了达到目的,不论采取何种手段都是被允许的,手段不觉得行为的道德性质。
第三点,手段决定论。这一观点认为,手段是因,目的是果,手段是脱离目的而独立存在的。只要手段合乎道德即可,至于达到什么要的目的无关紧要,因为行为的目的是未知的,手段就是一切。实际上,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式复杂的,动机的好坏对行为的善恶起着直观重要的作用。而目的决定论和手段决定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两者的相关性。高校教师选择的任何手段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同样,目的也离不开手段,高校老师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必然要采取一定的手段。目的支配着手段,确定目的的决定着选择手段,但手段也不是消极地完全听命于目的,手段本身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力量,没有手段的目的只是一种主观的观念,而不可能转化为现实。在高校教师的具体职业行为中,行为目的和手段的善恶并不总是表现一致。有的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时不道德的,但可能采取合乎道德的职业行为为手段去实现,例如:积极从事学术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抬高自己、压制别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高校老师职业行为目的是道德的,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可能采取不到的手段。目的决定论过分夸大目的的作用,从而导致有的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目的是道德的。
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动机要具有“项善性”,这是搞笑教师职业从高兴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动机作为人们行为活动的起点,反映了行为主体内在的真实想法和愿望,行为动机纯正与否,直接反映了行为主体内在的真实想法和愿望,行为动机纯正与否,直接反应了一个人内在道德品质的高低。一切行为活动都只有在一个真实动机的支配下才具有实际意义。否则,无论其结果表现的多么好,但本质上依然是虚伪的。
其次,行为要呵护道德,这是其职业行为呵护道德的必要条件。目的是行为的灵魂,规定着行为的方向,统帅着行为的各个方面和前过程。因此,高校职业行为的道德属性,从根本上就是看其目的是否合乎道德。
再次,要正确认识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手段。目的决定手电,但手段要饭桌用于目的,手段的价值可以增加、减少以至改变目的的价值,而高尚的目的需要正当的、合乎道义的手段来实现。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各行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是各行业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教育职业是人类社会,一项非常伟大而又特殊的事业。在教育劳动中,教师的思想观点、道德行为、意志品质、仪表风度等都可能被学生认同或模仿,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方可为范。灵魂只有用灵魂去塑造,情操只有用情操去陶冶,品质只有用品质去培育。因而,发展教育事业需要诸多条件,但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有一支职业道德修养过硬、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一、《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各章重点内容总结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共十章,其中第一章是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概述;第二、三章阐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第四章概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第五、六、七章阐述高校教师的道德规范;第八、九章论述如何将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转化为教师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教师人格的自我塑造; 第十章阐明教师职业道德最终要落实到行为选择上,即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
第一章——道德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共三节内容;从伦理与道德从手,论述两者的含义、本质、特点及其演变,从而明确教育伦理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从把握职业伦理关系出发,深切领悟高校教师应当遵循的“行为应当”,才能最终“得道化德”,培养教师的良好德行和品行。
第二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共三节内容;论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基本特点、以及社会功能,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这些规范和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并最终使自己拥有自为、自成、自律、自控的道德自觉,成为青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
第三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共三节内容;主要论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教师职业素质概述、以及如何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进行培养。
阐述了师德是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敬业精神是高校教师的内在品质。
第四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共三节内容;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基本原则、指导作用三方面来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有机整体。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占有最突出的地位。
第五章——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共三节内容;主要阐述了教育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教育管理活动、以及行政事务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规范;重点论述了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本质及特殊性,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职业素质、职业素养,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从业人员的道德规范。
第六章——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共三节内容:教育的双重目标,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操守与教师人格尊严的维护。重点叙述了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指出了高校教师要有知识传授和良好品德塑造的能力,既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又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而且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严格遵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以获得学生的敬重。
第七章——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共三节内容;阐述了学术研究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重点分析了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学术自由、民主平等,谦虚谨慎、团结协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以及分析了学术不端的危害及社会调控。
第八章——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共三节内容;论述了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道德选择的基本特点:公众性、示范性、限制性、渗透性;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动机、手段和目的关系,自由和责任关系,道德选择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关系;师德评价及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选择的影响。
第九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共三节内容;主要阐述了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养成。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原则规范的职业化,是教师道德的具体化。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教师道德意志的凝结。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行为整体的稳定倾向。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多种内在因素的辩证统一。
第十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共三节内容;主要从高教教
师道德教育的涵义、意义、基本特点综合论述了高等教师道德教育;从高等教师师德修养的涵义、基本要求、基本方法阐述了高等教师道德教育;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实践的内涵、意义、基本要求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实践。
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要切实承担起这一神圣责任,除了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必须要拥有科学的执教理念,掌握开展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懂得从事教育活动的行业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一)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的事,是每个教师胜任工作的必要条件。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道德修养。教师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的内心需求,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与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悖的道德意识,才会使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个人稳定的内心信念,才会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去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学生的需要。教师道德不仅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等,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所作所为常常是学生的先导。所以说,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学生的需要。
(三)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合作与竞争空前广泛激烈,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各方面正在产生着难以估量的影响。这既为教育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为教育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四)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助于消除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作用。市场经济对道德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中的利益最大化
原则会诱发人的私欲,使一些人不讲市场规则,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通过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来实现个人利益,使社会出现诸如:不讲信用、违背契约等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甚至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滋生泛滥。有的教师重金钱,轻事业,敬业精神下降。要克服这些现象仅仅靠法律的强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的道德觉悟。
三、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心得体会
当我认真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后,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集中体现在教师职业责任心上,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全体学生负责。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我们当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高校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高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二)对学生未来负责。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当今有的高校教师没能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那几节课一上完,就溜之大吉。平时不钻研,临上课时才匆匆上阵,没有课前准备。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学生负责,为我们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三)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授知识。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
(四)对教师的灵魂负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
高等学校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播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高等学校教师还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作为一名走上高校工作岗位不久的新教师来说,加强对高等学校现状的了解与认识是十分必要的。而今,搭乘幼专升格的东风,我有幸参加了《2013年贵州省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不仅对高等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从学习中收获了很多。现就《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情况,作一点个人的见解和分析。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从教育伦理、高等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高校教师在教学管理、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等几大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第一章《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主要从原理上阐述了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从伦理与教育伦理的内涵、地位;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道”与“德”;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教师职业伦理的要求密不可分。
第二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和功能》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三方面对高教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
第三章《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以及作为从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和师德,还介绍了何为敬业精神以及如何培养高校教师的敬业精神。
第四章《高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阐明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判断和评价高校教师行为过程中的根本道德要求,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行为指导。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教育公平原则、教育诚信 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原则。
第五章《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教育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教师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和行政事务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规范。
第六章《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阐述了教育的双重目标,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以及职业道德操守与教师人格尊严的维护。
第七章《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指明了学术研究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阐述了高校教师从事学术研究的必然性以及应当遵循的原则,分析了学术不端的原因及其表现,提出了社会调控学术不端的方法。
第八章《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论述了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
一、校教师职业行为道德选择基本特点是:公众性、示范性、限制性、渗透性;
二、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道德选择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动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自由和责任的关系;道德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关系;
三、师德评价及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选择的影响。
第九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和形成过程以及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与教师现实人格的冲突。
第十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实践。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固有的, 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 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艰苦锻炼的结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1. 社会主义教师道德修养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
实践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师德修养客观效果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因此, 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 首先, 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去。只有在两个文明的建设之中, 教师道德修养才不会偏离方向, 才能在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 并得到考验和检验。其次, 要投身教育实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实践, 教师道德修养中的各种矛盾都存在于教书育人的实践当中。每个教师要把教师道德要求化为自身内在的道德品质, 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或牺牲一定的个人利益。教师能否战胜自我、自觉自愿的依据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适应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需要, 这些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做出回答。
2. 实现教师道德修养, 还必须认真学习理论, 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教师道德修养离不开参加社会实践, 特别是不能离开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然而, 要提高实践的自觉性, 避免盲目性, 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否则道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首先, 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 社会主义时代的人民教师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别于以往一切时代的教师道德修养, 才能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和阶级性。学习马克思理论, 要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认清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师德觉悟,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 还要学好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的具体表现, 它是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教师的职业特点出发, 批判的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教师道德传统, 科学的分析和概括了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 并具体指明了教师道德修养的任务、途径和方法。教师进行道德修养, 必须学习和掌握这一理论, 这有助于他们深刻了解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明确师德修养的标准, 分清教育实践中的是与非、善与恶, 自觉的抵制剥削阶级道德遗毒的影响, 从而提高遵守教师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
3. 时代在进步,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扩大自己的
视野, 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 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学习优秀教师的思想和事迹。不断提升教师道德修养。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进行师德修养, 不仅要了解修养的根本途径, 还必须学会掌握修养的科学方法。教师在道德修养过程中, 以下方法是不应该忽视的。
1.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严于解剖自己。
道德修养离不开外部的条件和作用, 但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和高度的自觉性。因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本质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贵在自觉, 教师在进行道德修养过程中, 要勇于自我批评, 严于解剖自己, 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 不仅可以洗刷自己思想中的灰尘, 也可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 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2. 做到“慎独”。
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 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它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 又是人们在修养中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感情和道德信念。它使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按照教师道德规范去做。“慎独”还是一种高度自觉性的表现。一般来说, 教师在集体生活中, 有组织和同志们的监督, 注意自己的言行还比较容易, 而在无人之处, 别人永远不会知道的情况下, 能否严格按照道德标准去行动, 就要看其道德修养水平的高地了。做到“慎独”是很重要的, 但也是很不容易的, 这要经历一个由不十分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进行思想斗争和锻炼的过程。慎独是教师道德的崇高境界。
3. 结语: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 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必须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我们应对师德建设做出长期规划, 并从现在做起, 从每个人做起, 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 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辉发扬下去, 为培育先进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士奎: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0, 2 (2) :91—93。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生
在师德教育普遍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其中,尊重和关爱学生作为很重要的一点被许多学者提及。尊重和关爱学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基本素质提出的要求,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以真情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一、尊重和关爱学生的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更是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教师具有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品格、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所以说尊重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师德的核心。
1.尊重关爱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会得到学生同样的回馈,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尊重和爱戴之情,这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是爱的双向互动,能使师生之间感情融洽、相互信任、关系和谐。
2.尊重关爱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对学生殷切的期盼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源泉,这种期盼是伴随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产生的。当学生在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中感受这种期待,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时,其内心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动力,从而促进自身学习和各方面的发展。
3.尊重关爱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尊重关爱学生可以为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地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心理和情感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时,就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之自觉和努力地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和教师就变成了良师益友,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基本方法
1.教师自身知识的不断巩固和完善
教师应坚持不懈地学习,从而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巩固、不断完善。唯有此,教师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进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下面三方面知识的扩展和学习。
(1)综合性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个问题,大多数是从自己所学专业的方面进行解释。但往往许多问题用一个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则不能得到一个全面和完整的答案,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解释。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要关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知识上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博”。
(2)前沿性知识
教师应该高度关注前沿性知识的发展。我们现在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虽然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注意随着时代发展更新知识,但教材建设滞后性的特点使得有些内容在教材一出版就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教师应对各种前沿性的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和补充。
(3)教材中的潜在知识
教材中常常潜藏着很多知识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拓展教材中学生易产生疑惑的问题或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对学生可能产生疑问的地方或容易感兴趣的问题有所预见,做好充分的准备。
2.赏识激励学生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适时、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和激励他们,使他们充满自信,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让表扬和鼓励成为其走向成功的加速器。比如:对于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表现很好的学生,可以经常鼓励他们向更高的标准努力;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更多地给他们一些关爱、赏识,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及时地给予表扬,使他们树立起信心。
3.注重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重要活动。教师在通过理论学习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亲身实践、身体力行,用学过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为增长教师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教育实践可以培养教师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的高尚职业道德。在教师辛勤的教育实践中,当他们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时,看到自己的学生工作后并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时候,便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和幸福,从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更加尊重关爱学生。因此,教师要注重在工作实践中磨炼自身的意志品质,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职业情感,培养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应该把尊重和关爱学生当作师德的核心,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学习,潜心育人,时时刻刻尊重关爱学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参考文献:
[1]杨立华.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5).
[2]张春香.浅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J].山东纺织经济,2008(2).
【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推荐阅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提纲07-24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能力重点06-16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总结报告11-14
高等学校教师招聘考试05-24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6-11
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11-1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容07-28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