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物理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025-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如何通过物理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精选12篇)

浅谈如何通过物理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1

陆玉逵(永靖县第九中学 731601)

【摘 要】兴趣是个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根本在于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做好物理实验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极其重要。【关键词】物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根本在于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做好物理实验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极其重要。

一、利用演示实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认识事物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加强实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问题,如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它一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积极进行实验的信心。在学完了这一章以后,教师还进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一公斤的水能浮起二公斤的物体吗?装在船里石头,卸一部分在水池子里,水面会上升吗?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后回答问题。这样,通过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强调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感受。所以物理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识内容本身,而应结合学校的物质条件和学生的兴趣、能力水平,开发多种多样的探究实验、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实验、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也决定了实验在这一阶段学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比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物理《物态变化》一节中。传统的教学是以学科的知识为核心的。一般都是通过教师做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再讲解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以及过程特征。而按照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以熔化和凝固知识的内容为载体,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不能只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熔化和凝固概念的规律本身上,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凝固和熔化过程的经历和体验上。首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如“水结成冰、冰熔化成水”这样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这种现象;然后结合事例引导学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猜想不是瞎想,应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或者对一些可能性做出假设。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记录,以便在验证之后和开始时猜想情况进行对比,这也是一种学习。有了猜想之后就要进行验证,看猜想是否正确。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方案,用什么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组织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交流。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物理,教师应根据探究的方案进行较多的指导,在学生交流方案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提出如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1)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时为什么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水中?(2).通过烧杯对水进行加热,烧杯中要放多少水才合适呢?(3).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什么位置才比较合适?(4).怎样才能把温度计的测温泡放在合适的位置?(5).实验当中需要记录哪些数据,怎样记录?(6).实验操作的程序是什么样的?(7).怎样才能保证实验的过程安全操作?”学生清楚这些问题以后实验方案也就已经确定了。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他能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收获。通过交流探究过程的收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也可以巩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丰富实验资源

《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就是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做简单易行的替代性实验。其实,组织学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器材,本身就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物理资源。

课改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想想做做”内容,有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想想做做”是课外知识,与考试无关。因此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我们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多样改变活动方式,保证学生有足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可以就地取材、修旧利废、因陋就简,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例如:塑料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装矿泉水和饮料用的,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指导和启发学生做很多的物理实验,其演示效果明显,为教学服务。

①探究声音的音调:在几只相同的塑料瓶中装上不同深度的水,然后用嘴对着瓶中吹气,会发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从而可以说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②摩擦起电:把一只小塑料瓶在头皮上反复摩擦几下,然后将其靠近一些小纸屑,发现小纸屑被吸引,说明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③光的直线传播:在一只塑料瓶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豆奶粉,拧紧瓶盖,充分摇匀,将激光笔发出的光透过瓶底,对着瓶盖照射,会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光柱,效果明显。(此实验还可说明光能在液体中传播)

④探究白色和黑色物体吸热能力的强弱: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塑料瓶,在太阳光下照射相同的时间后,看看谁的温度升得高。温度升得越高,说明其吸收的热量就越多,其吸热能力就越强。

此外用塑料瓶做的实验还很多,例如可以替代烧杯、量筒、漏斗、溢水杯等实验器材,声音与能量、阿基米德原理的演示、潜水艇模型、土电话、喷泉、闭口浮沉子等的实验装置等。生活处处有物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物品,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长久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四、把实际生活中的现实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电话时,利用老师和学生当场“打电话”的表演引人人胜、妙趣横生。打“电话”时,要先提问什么是电话的工作原理,交换机是什么?电话由什么组成?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把本课内容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总之,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反思,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恰当运用物理实验的操作,努力改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学之中获得丰富的物理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学好物理,服务社会。【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通过物理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2

一、学生物理兴趣培养途径

1.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 教师要从学生好奇的、新鲜的事物入手, 尽可能地采用一些令人出乎意料的实验, 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 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而言, 由于受到知识能力和经验的限制, 好奇心强, 尤其是对于各种新知识, 都感到特别新鲜。因此, 教师可以以此为教学的出发点,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并把这种动机转化成为学习的动力。比如在学习有关能量守恒定律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个单摆来做实验, 将单摆尽力地摆动起来, 如将摆球贴近眼睛, 而人站着不动, 然后放手, 使得单摆摆动起来, 这时学生自然就会替老师担心, 但是实验的结果却出乎意料, 从而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一个简单而且贴近于现实的物理小实验,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而且可以激起学生乐于操作的心理, 进而促进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

2. 充分利用演示实验。

在物理教材中, 有很多的演示实验, 为此, 教师要以教材为出发点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 要求实验要直观、形象, 不仅要易于引起学生兴趣, 而且要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比如在学习有关冲量的知识时,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 如“将鸡蛋从高处扔下结果会如何?”学生自然会回答:“会打碎。”这时, 教师可以在地上铺上厚厚的毛巾, 将鸡蛋从高处扔下, 而鸡蛋并没有碎, 这时, 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问题:鸡蛋为什么没有碎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 因此引出冲量这个概念。这样, 学生兴趣在提高的同时, 学习的情绪也高度上涨, 就会极其乐于自己去实验、去操作, 进而有效地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强化教学艺术水平。

在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考虑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 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此, 教师也应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以提高自己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位历史教师上了一堂极为成功的公开课, 当听课的邻校教师问他备这节课花了多长时间时, 他答复说:“这节课我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 对每节课, 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不过, 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 或者说现场准备, 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个故事对我们教学课堂的感染力在学习物理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 教师可以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 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接受知识, 增长技能。

二、实现方法

1. 采用分组实验法, 让学生体验实验操作的乐趣。

物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实施教学。传统的教学中, 实验之前教师讲解时间过长, 而且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这样, 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不达标。而采用分组实验,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 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实验操作能力。一般而言, 分组实验方法可分以下步骤进行:一是分小组, 提高仪器利用率;二是注重检查, 有利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三是强化训练, 升华学生的认知能力;四是分层次, 教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进行分层次进行。这样,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 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地掌握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进而真正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比如物理情景的创设, 不仅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趣, 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 注意在教学中要与物理学科的特点相结合, 确保教学过程和实验过程的简单、易做、可行、实用, 避免学生产生物理难的畏难情绪, 带动学生探索物理的热情, 在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 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而且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3. 改革教学模式, 优化教学程序和过程。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大胆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理念, 科学地设计实验教学程序, 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并且在此基础上, 采用合理的实验教学方法, 集中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 教学中, 可以建立起“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进而提升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

总之,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明白学习物理的重要性。通过实验, 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 还要将各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性, 以兴趣为主攻, 以实验来主导, 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欣欣.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李红伟.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篇3

关键词:物理实验;学习兴趣;培养

为了深入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探索的兴趣和愿望,物理教师应认真研究实践,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使教学过程贯穿在学生的兴趣当中,以达到使学生愿意谈物理、学物理、用物理的教学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所以我们要从物理实验入手。

一、用出乎意料之外的实验抓住学生“新鲜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各种新的知识都感到新鲜。教师应当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激发其学习动机,把这种滞留在表面的“新鲜和好奇”,激发成真正的求知兴趣,转化成潜在的学习动力。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超乎学生的意料之外。这些意想不到的现象,不但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能发掘学生主动探索其中奥秘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对学习物理知识的渴望,从而培养了其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课本演示实验,在探究中激发学生兴趣

教材中有很多的演示实验,那老师应如何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演示实验首先要生动?直观?形象,极易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冲量时,老师拿鸡蛋问学生:“如果我把鸡蛋从高空落下会怎样?”学生回答:“鸡蛋会打碎。”然后老师在地上铺上毛巾,让鸡蛋从高空落下,结果鸡蛋没有碎。然后老师提问:“为什么鸡蛋没有碎呢?”从而引出冲量。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生的情绪会不断高涨。再者,演示实验要有启发性,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功夫,演示中的启发性首先在于以趣激疑,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意料时,认知的矛盾将转化为思维的动力。

三、利用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乐趣

物理实验的安排一般是一个班级在同一课时做同一个实验,由于仪器套数少,一般四五个学生一组做实验,再加上学生动手做实验前,教师的讲解过长,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无法发挥各自的个性特长。在此,我们应该提倡“分组实验”。即:①分小组,提高仪器的利用率。②抓检查,学生独立做实验。③强训练,学生认知得到升华。④分层次,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规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真正体会到物理实验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进取心的驱动下,为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而重做,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利用课内小实验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上物理课的兴趣

新教材加强了实验,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很多简单易做的“小实验”,这既体现了学科特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小实验”的鲜明特点首先是方法简单、易做、实用,它有助于打破学生对实验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引发大家探索物理问题的热情。同时它能很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探索知识,而且也能促进智能的发展,以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兴趣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导性。当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欲望强烈,学习中会感到轻松愉悦,从而有利于形成主动?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物理教学应该从学生兴趣入手,通过加强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兴趣为主攻,以实验为主导。

参考文献:

[1]王世权.浅谈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J].湖南农机,2008,(1).

[2]贾火炬.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11).

[3]周印文.刍议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S1).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4

【内容摘要】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学生有学习的兴趣;而学习物理 的兴趣,在于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方式。

【关键词】 兴趣

主体地位

悬念

适时设疑

风采

成功的满足

现代心理之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好的效果,取得好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在课堂上适当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就这方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人人参与”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学习物理的主人,只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其求知兴趣,让其得到求知的方法,使其亲历求知过程,促其在求知中“自主”的做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得以体现,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如在平面镜这个知识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做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再让学生探讨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作图,既巩固了光的反射定律,又培养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联想平面镜在日常或科技上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动手作图、动脑联想,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制造学习上的悬念,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创造活动中不可少的心理驱动力。爱因斯坦把兴趣称为“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习中就有一种渴望感,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探求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 1 一种急于探求的心情,那么就会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演示大气压的实验时,取两支粗细相差不大的试管,向大试管里注满水,将小试管底部朝下地放入大试管中,这时有一部分水被排剂出去,当把试管一起倒过来时,问:小试管会掉下来吗?(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会掉下来,制造了悬念)松开拿小试管的手,小试管不下落反而上升。(实验结果与猜测相反,从而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

三、适时设疑,培养自主探索兴趣。

北宋哲学家张载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可见,在物理教学中,根据当时教学情境,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传授知识的内容,适时适当地提出精心设计,目标明确的疑问,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和掌握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

学贵有疑,教重设疑。利用设疑这种教学手段是使师生产生共鸣的纽带,避免了教师单边活动和填鸭式的教学。问要问得巧,随口而问,直接而问,都不能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一个有力量的疑问会使学生惊奇,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诱导的作用。如在讲授机械运动的新知识时,问“有什么人能抓住从枪膛中射出的子弹?”学生一下子被惊疑了,有的说不可能;有的说是超人;有的说子弹射在手掌上,从而作为抓住了。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然后让学生翻开课本阅读《趣味物理学》中所记载的法国飞行员手抓子弹的摘要,然后再问上一句,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也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在设疑中再一次激疑,设疑是诱导,激疑是驱动学生的自主探索思维。

四、让学生领略物理学家的风采,增加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物理,往往会“教师怎么讲,我就怎么学”,或者“课本上怎么说,我就怎么学”。至于教师为什么这么讲,课本上为什么这么说,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学习方法,客观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学习某些内容尤其 2 是学习到物理发展的某些转折时,适当的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物理发展史,讲清它们发展演变的来龙去脉及背景,有利于学生物理素质的培养和学习物理兴趣的提高。如在学习重力时介绍牛顿的成就和谦虚(我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臂膀上,所以比别人看得高看得远);在学习液体压强时介绍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的帕斯卡,凭自己的聪明好学,终于对流体静力学和大气压的研究取得巨大的成就;在讲授浮力时讲阿基米德如何解决王冠之谜;在讲授杠杆时介绍阿基米德的“幽默”(给我一支足够长的杠杆,我能把地球撬起来。)还有安培的聚精会神,奥斯特的细心,法拉第的刻苦精神。

五、及时给予成功的满足,保持兴趣的持久。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与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全神贯注地去学习,有时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此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获得成功之处给予适时鼓励,如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对一般学生可用:“书写认真,解法巧妙,见解独特”。对已获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用语言刺激:“你还有其它方法吗?”“你还有更巧妙的方法吗?”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又不敢发表的同学,让他阐明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正确与否,教师不要急于公布正确答案,而是挑起学生之间的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为了论证各自的观点正确,都会认真地寻找证据积极的参与讨论。这样不仅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3 而且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讨论中,克服了羞怯、畏惧,克服了茫然、懒散,改变了从众心理,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比如,在初三中考复习过程中,复习到“密度”这一章内容时,其中有一个重要知识点“密度的测量”,在测量固体的密度实验中,根据公式:密度=质量/体积,其中物体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量,也可用弹簧秤间接测量;体积可用刻度尺测量,也可用量筒测量,将这几种方法进行组合,测量固固体体密度的方法就有四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定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呢?一粒花生米的质量和体积都很难测量,学生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测花生米的密度,对学生的正确方法都应加以肯定和表扬。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落俗套,敢于求异。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不拘一格,多方设想。才能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拓宽思维范围,从而使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让学生体会到应用所学知识去认识未知世界的喜悦,由于老师的激励与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会使全班兴趣高昂,切忌给学生以反复失败的刺激,这样才可使兴趣持久。

在教学中,还有许多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只要我们教得有法,都可以使学生将握所学的物理知识。让我们交流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篇5

如何提高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对中学生物理知识兴趣的培养,对提高他们的物理成绩有很大帮助.本文从物理教程的开始到学生实验以及对学生的.鼓励等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作 者:陈佳绵 作者单位:湖北黄冈市武穴中学,湖北黄冈,435400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年,卷(期):“”(12)分类号:G关键词:物理知识 物理学习兴趣培养

浅谈如何通过物理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6

南雄市梅岭中学

龚模洲

[内容摘要]:时代的发展赋于物理教育新的内涵,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是物理教育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是主要是总结了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与做法,从课堂上、实验中、及对学生的评价方面阐述如何激兴趣促进学生学习。

[关键词]:兴趣的主要因素;创设环境增强探究能力;推动力;大胆遐;利用培养实验能力。

正文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古人形容行走蜀道的艰险,作为基础理论的初中物理,许多学生在学习时甚感吃力,颇有蜀道之感,甚至望而生畏,丧失学习信心。而学生的成效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兴趣有密切的关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重要,摆在教师面前的首道门槛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来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讲究一定的策略,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从中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得当,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主要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新编的物理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课文内容图文并茂,富有特色。学生对新颖适度的教材非常感兴趣,教师在教学内容安排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一是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因为只有学生了解的东西才能激发起其兴趣。二是必须能给予学生新的知识,因为只有新的东西,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据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善于安排处理前后联系的教材,赋予抽象内容的生动情节,去讲授新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系统中。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而好奇心又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的起点,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一)、把握起始课。

从心理学角度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看,人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而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如何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良好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呢?关键是上好起始课。因此,对这种课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首先,课堂上做了大量有趣的实验。如:1.让学生观察烧瓶颈部的水沸腾了,而金鱼却在下面的水中游来游去。2.水在纸制的“锅”里烧开。3.怎样用力也不能吹开用线吊着的间隔5—6厘米的两个乒乓球,越吹它们反而靠得越近。4.天女散花(同电相斥现象)。5.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此外,还可以向同学们讲了很多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1.一杯热水冒“白气”,冰棍也冒“白气”。2.冬天能看到口中吐出的“白气”,夏天却看不到。3.高压电能电死人和畜,但鸟雀却平安地停在高压裸线上。在这种课的最后,又讲了一些物理的趣闻和科学家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故事。同学们感到十分新奇,大家兴趣盎然。课后,让学生进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家庭作业中布置学生写“你所看到的物理现象。”通过这一教学过程,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物理有趣。

(二)、创设一些新颖的、意想不到的探究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他们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往往会对新鲜的、与众不同的、有特色的事物抱有很大的兴趣和爱好。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意想不到的情景可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气体压强”一节中,对于固体、液体产生的压强学生都能较明显看得到或感觉得到,而对于气体压强产生极其威力学生却不易感觉到。我们在这节中特意安排了一系列“探究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兴趣,我首先将已装有一熟鸡蛋的广口瓶展示给学生看,他们觉得奇怪:鸡蛋比广口瓶的平口要大,它是 怎么掉进去的?况且是鸡蛋完好无损的。他们疑惑,他们讨论、他们猜想。接着老师表演给他们看,令他们大吃一惊,原来是大气压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现形了。接着老师又问:有什么办法将鸡蛋完好无缺地拿出来?学生们的兴趣更浓了,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答案五花八门。最后,老师把装有鸡蛋的广口瓶放入密闭的罩内抽去罩内的空气,鸡蛋又掉出来了。实验使学生惊讶不已,还是大气压大显神威!这就是神奇的物理、这就是物理的奥秘、这就是物理的魅力所!这样一来大大地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安排了一系列实验 “巧断竹筷”、“水蔓金山”等。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动量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以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的学科,从生活中引出材料,通 过实验探究出其中的物理规律和原理,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培养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刚刚实施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就是着力于教育新形势下的改革,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教育的新理念。特别是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不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传承,而是要求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科学价值观的树立。

《新课标》的实施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指出新的思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浓厚的兴趣,也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学到了科学知识,掌握了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同时也增强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在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学生总体素质相对较低,对于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再如: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借助教室内唾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的操作平台上,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并在水平地面上留下一 痕迹。若用米尺,怎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面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此实验能很好地诱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三、寻找愉快情感是一种强劲的推动力

《读者》杂志2004年第20期发表了冯音捷、阎庚函的文章《人的情感规律》,这篇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人的情感对人的行为的控制作用,对应于新课标,应该给我们很多启示。文章中首先介绍了一个实验,科研人员把一个电极安装在小老鼠的大脑中,电极的连接点可刺激鼠脑产生“愉快”的情绪。电极由一个小老鼠够得着的踏板所启动。偶然之中,小老鼠踩到了踏板,体会到了一次“愉快”的情绪。只一次,小老鼠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小老鼠不停地去踩踏板,一天要踩上几千次。对于人来说,寻找愉快情感是一种强劲的推动力,鼠如此,人更如此。人的情感丰富复杂、时时存在,所以,人的情感对人行为的控制力更大。人的情感通过人的潜意识左右人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人的潜意识总是推动人去寻找愉快的情感和避免痛苦的情感。这是情感把握行为的一个普遍规律,这个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多的理解。教师要想让学生去努力学习,就要利用这个规律去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行为。比如,你的学生完成了一项任务、做对一道题目、有了新的想法,你就要把心中的欣喜表达出来,用自己的态度和言行使学生愉快。你把愉快的情感同你想要的学生的行为联系起来,你想要的行为就会延续。反之,如果你虽然心中欢喜,却无法联系和延续。

四、大胆遐想,善于提出问题

任何一种创造发明和重大发现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于蓝就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和知识。没有蓝,青就变成无源之水,胜于蓝就是较前高也一筹。因此就要求不能受原条条框框的束缚,而要做到这一点,第一就要大胆遐想,善于提出问题。物理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循规蹈距,书上写什么,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记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即使全优,将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充其量他只能出色地重复别人的过去。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凭借自己一桶水对一杯水的知识优势,鼓励学生浮想联翩,能发现问题。为此教师要做到:勤鼓励,不管提问题学生程度的高低,也不管所提问题的正确与否一律热情鼓励。对于不切实际,漫无边际,瞎想出来的问题,对于钻牛角尖的问题要耐心疏导。将他们的思维逐步纳入正确轨道。对那些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应要善于点拨,提供思路。让学生自己去钻研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料。教师对回答不出的问题有责任刻苦攻坚,给学生以答复。例如:有的学生学过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后问道:站在汽车里的人齐心协力向前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但是站到汽车外面来扒就能推动,都是有力作用到物体上为什么前者运动状态未能改变。却后者却能改变?还有自己抱不起自己,抱别人却能抱起?

有的学生学过简单机械后就问教师:是不是越省力的简单机械它的机械效率就越高?有的学生学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后就问:电流表为什么不能并联到被测电路的两端?电压表为什么不能串 联到被测电路中?如果电压表串联到被测电路中,电流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有什么现象?能不能达到测量的目的?总之,教师要努力提供思路,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设桥梁,学生就会发现常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并在愉悦中获取知识。

五、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

近十多年来,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比较多地采用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们觉得仍然要加强边学边实验教学,充分发挥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 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使学生养成一种习惯,把自己所得有限的知识与生活中各种事业联络起来,并且形成一种能力,把科学的原理应用在生平所做的一切事业上以收成效。他们的态度和兴趣养成后就能自己照顾自己,不至于消灭了。”①从现代教育控制论观点来说,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学习的必要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能经常得到反馈的激励,提高和巩固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① 杜威《明日之学校》,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24页 ② 张民生主编的《中学物理教育学》。

浅谈如何通过物理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7

一、注重语言的趣味性, 使问题通俗易懂

物理学中定理、定律以及物理概念很多, 这些内容很抽象, 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 这就要求物理教师用趣味性的语言去引导他们, 变复杂为简单, 变枯燥为形象,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如在讲“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时, 用这样的语言描述:“快开新年联欢会了, 请大家帮老师推选两个舞蹈演员和两个摔跤运动员, 选谁合适呢?为什么?”这些语言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稍加分析:“选舞蹈演员要选质量小的同学, 选摔跤运动员要选质量大的同学。因为质量小的同学容易改变运动状态, 即惯性小;而质量大的同学不容易改变运动状态, 即惯性大。”于是同学们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这一知识要点。

二、利用实验的趣味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 是能否积极思维和具有求知欲的重要前提, 因此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讲“摩擦力”一节时, 叫一个大个子同学和一个小个子同学到讲台上, 面向大家各握一根玻璃棒的一端争夺, 结果必定大个子同学取胜。此时, 我接过玻璃棒用事先准备好的油给棒的一端擦了一下, 把擦油的一端给大个子同学, 再叫他们各握一端争夺, 结果小个子同学取胜, 顿时同学们哄堂大笑, 有的学生还以为老师使用了什么“魔术”呢!此时教师稍做点拨就引出了“摩擦力”这一课题。

三、注重授课形式的多样化,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单一模式的课堂会令人产生枯燥的心理, 多样的讲授方法, 能形成课前学生的盼望之情。作为物理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推证等多种形式的授课方法, 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如在讲“牛顿第三定律”时, 首先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然后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弹簧称, 让每两个学生为一组做如下实验: (1) 把两个弹簧称放在水平桌面上, 甲 (乙) 同学按住一个弹簧称不动, 乙 (甲) 同学用另一个弹簧称勾住甲 (乙) 的弹簧称用力拉; (2) 两个弹簧称勾住, 甲、乙同学同时稍用力拉弹簧称。要求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观察两个弹簧称示数的变化情况, 讨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之间的关系。由于每位学生都参与了实验, 所以学生们非常容易地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并且理解了知识要点。这节课利用了对比教学方法。比如说, 通过引导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和联系的分析, 使学生更深入理解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物理概念。

浅谈如何通过物理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8

关键词 兴趣;物理;人格魅力;实验;成功

科学家牛顿曾经说过:“成功的秘诀是兴趣。”昆虫学家法布尔也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可以把障碍物炸得干干净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得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因此,要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重视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把第一堂物理课讲得很精彩,使学生听得入迷,认为听老师讲物理课是一种享受,从而感到高兴和愉快,并认为物理不难学,由此产生一定要学习好物理的信念,这样就初步建立起了学好物理的兴趣。当然这是建立在教师对物理教学有浓厚兴趣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应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1)物理老师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有渊博的其他知识,在上课时能穿插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学生觉得新鲜,很好奇,对老师很钦佩,这样更加加深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讲摩擦力时,可以先提出问题“现代生活中的汽车、自行车等车轮为什么用橡胶做成的呢?为什么不用钢铁更耐磨的材料呢?”从而引出摩擦力的作用,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去认识摩擦力。

(2)有幽默的通俗的教学艺术,学生就感觉到学习物理就象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他们不感觉到学习物理是抽象的,而是比较容易的,这样学生也愿意学习物理。

(3)老师要有对学生深厚的感情。经常听到身边的同事说这样一句话:“有些学生一点就通,有些学生手把手教都不懂。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如果我们以一颗平和的心态客观公正地去看他们,你可能会发现,他们既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卓而不凡,也不至于像你想象的那么一塌糊涂。其中的关键之处在于,你以什么样的心态介入学生生活。如果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学生付出真心并深厚的感情,达到一种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老师学生融为一体。学生愿意把真实的想法跟老师说,每次交上来的作业会独立完成的,而不是抄上来。

二、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它在物理知识的教与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重视实验能使物理教与学均获得成功。

(1)用新奇好玩或惊险意外的演示实验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悬念,进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力的合成与分解时学生大都会认为一根绳子拉东西会比两根绳子拉东西容易断,这时我们可以用两根同样轻的细线系住较重的东西。只用手拉住一根绳子可以勉强把东西提起来,再换成两个同学分别拉一根绳子把东西提起来,并不断增大两根绳子间的夹角,同学们就会意外地发现拉到比较大的角度时绳子就断了。这为讲清求分力要注意两个分力的方向扫清了障碍。

(2)将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领悟到生活的奇妙和物理的实用性。在高中阶段学生一般具有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如果教师利用其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實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新奇的现象或较为先进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很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摩擦力应用时让学生体验拖动重东西要比搬起重东西容易得多。

三、创造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稳定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阶段,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不能给学生灌输只有高考考好了才能算成功了的思想,要让学生明白过程重于结果,要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经常体验成功,不断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在布置作业时,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9

初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模仿性极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苦练基本功,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能画出线条流畅的简笔画,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言幽默风趣,教态自然大方,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打动学生,让学生敬佩你,而教师基本功是教师魅力的重要体现。

2用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体现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我可以学好”和“我能学得更好”的信心。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3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趣的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演示一些有趣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磁场》教学中的立体磁场磁感线,那一根根美妙的曲线就像是用手画上去的,学生惊叹不已。再如在《流速和压强》教学过程中,用一根长长的软管甩动可吸起很多碎纸屑,碎纸屑飘向空中的实验过程中学生鸦雀无声,学生说就像天女散花一样,然后我便取名“天女散花”。这种采取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代替简单枯燥的概念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学物理有趣。

4适时评价学生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1、瞬时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包括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学生反思并且及时地调整学习状态,不断进步,获得发展。

2、多角度评价

每个中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5及时关注我国科技界的重大事件

浅谈如何通过物理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10

摘 要:

中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中间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起始阶段,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开始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因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阐明在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探究时机和环节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关键词:

探究实践;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正 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学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以中学物理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将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生命活动,并追求其独特的意义而建立起来的关于中学物理的比较系统的体系。以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新课程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探究性教学已逐渐的走入课堂,原因在于它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老师不断给学生创造机会,尽量让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不断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于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与激情、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努力做到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学习,各有提高。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知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声音、动画等模拟实验操作。对于实验课堂教学的指导,教师可以将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以课件形式做好,保存在计算机内,学生根据自己所选实验,在预习的基础上调出程序,就可以在程序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若遇到困难,还可以从计算机中调出课件反复学习、研究再进行实验。这种课件指导比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更详细,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操作。模式:a 直接用伏安法测电阻 b 用两只电压表分别并在电阻的两边c 两只电压表一只并在被测电阻上,另一只并在电源上或并在已知电阻上,另一只并在电源上 d 两只电流表,一只串在与被测电阻的支路上,另一只在干路上 e两只电流表,一只串在与已知电阻的支路上,另一只在干路上f利用开关控制电路中电流表所测电流。即电阻之间是并联的连接方式。开关断开,电流表测任一只电阻的电流,闭合测干路的电流。g利用开关控制电路中电压表所测电压。即电阻之间是串联的连接方式。开关断开,电压表测任一只电阻的电压,闭合测电源电压。学生争先恐后,踊跃回答,并且亲自设计电路图,并用实验来验证正确与否,在实验中,得到了能力的锻炼,思维的发散,成功的喜悦。有些细心的同学发现,有的时候电压表的量程用0~3V,有的时候量程用0~15V,电

用心

爱心

专心

流表的量程有的时候用0~0.6A,有的时候用0~3A,那么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如何选择?这一发现立刻得到了教师的赞扬,并引导学生从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特点来回答,很快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找到了答案。不需要多少时间就能完成实验操作,不熟的学生还可以多做几遍;实验结果是否对,数据输入计算机就可以显示出结果来,如果不对可以重做。学生对这种教学管理方法感兴趣,学习的注意力更集中,计算机屏幕上图文声像并茂的知识比书本上生动;机上传授知识比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心理上所感受到的压力小;计算机指导实验更具有耐心细致,能不厌其烦、不知疲倦地反复执行命令,回答问题。

2、课堂探究实验内容的深入

现有的物理实验教学,一直沿袭着过去的模式,几十年来,变化不大。从总体看来,物理实验基本上从属于物理理论教学,给人的感觉只是为了验证物理理论的正确性而存在的,教师的演示实验不是以“趣”、“疑”、“难”为诱导,而只是教师在台上做,学生在台下看,诚然这样做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无法替代学生的自身探究活动。学生实验大多属于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少;在实验手段上采用传统测量技术的实验多,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深化教学要求的实验少;各自独立的实验多,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少;实验内容范围窄,与生活及生产实际结合得不够全面和具体。对学生在有关重要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观察、实验和相应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及测量技术的训练方面,不但不能削弱,还要改进实验手段,使这些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保留和加强一些传统实验技术训练的基础上,对一些内容陈旧、重复、实验方法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应该予以淘汰,增设一些趣味性强的物理实验,贴近生活、社会的物理实验和一些微型化实验。并把一些过去由教师演示的实验,改为既可演示又可由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实验。并且让学生从身边找器材做探究,开动脑筋想办法。

3、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兴趣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4、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

此外,在课堂上适当地为实例配上板画,可以使许多难以说清的物理现象在黑板上一目了然。例如:两人追赶问题,通过几笔就可以把两个火柴人画得惟妙惟肖,使学生忍俊不禁。这样,通过“助之以成”,帮助学生牵线搭桥,克服困难,获得成功;通过“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用心

爱心

专心

问题不应提问差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5、让学生学会自行提出问题、设计探究过程、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使物理学科更具有神秘感,并促进了学生对日常生活中身边的现象的解释能力。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得到书本上的知识点非常轻松。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通过科学探究,教师可以更好了解自己的学生思维特点,更好地抓住学生的困难在哪儿,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在探究性实验中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发挥的机会,学生要自己识别、区别控制相关的独立和非独立的变量。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制订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探求实验结论。每个同学拿出实验方案,包括仪器的选用、实验方法、数据记录及处理等。设计方案多种多样,可简可繁。

探究性实验是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学生根据问题研究的需要在假设的指引下获取支持或推翻假设的科学实证,是以实验为载体探究科学结论。探究性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活动和归纳概括的思维方式来建立概念和规律,训练一定的实验技能,同时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研究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让学生接触探究、发明、发现的过程和方法,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理性的、批判的思想方法,体验学者研究的苦衷和愉悦,培养他们的发现、探究能力。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用心

爱心

浅谈如何通过物理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11

关键词: 物理实验 学习兴趣 提高方法

兴趣有很重要的教学意义,学生能否认真学习,认真思考问题,认真地用实验探索问题,都与兴趣有关,没有兴趣的学习活动是无法想象的,就像人失去灵魂一样。物理学科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想学好它并不容易,如果学生没有兴趣,那么他们只会应付老师,被动地完成作业。如果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学习动力,自主地探索问题。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每个老师研究的课题。初中生由于自身年龄小等原因,特别爱动手,爱思考问题,而物理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通过物理实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貌似探究,其实没有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尤其在某些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个别老师,貌似组织学生探究,但实质没有效果的现象。比如,在进行物质密度教学时,老师只将需要的器材发给学生,学生拿到器材后乱玩一通,根本不知道寻找物质质量与体积之间的联系性。当学生“玩”到最后没有任何得到任何结论的时候,老师开始讲解,再让学生做点实验,那么,学生开始时所做的“探究”,都是徒劳的,收不到什么效果。

2.井井有条,言听计从。在物理教学中,还存在老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本来老师应该发挥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但部分老师还像应试教育那样,彻底主宰着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学生在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老师指导得过多,将学生指导得没有任何悬念,学生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进行实验,过程非常顺利这样的实验,等于在练习操作技能,没有任何探究意义,学生的科学素养无法通过实验获得。

3.没有顾及所有学生。学生之间有差异性,这是难免的,老师的责任是要通过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否则不能称为好课。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班级学生比较多,老师常常顾不过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需要老师深入学生中,不能只看课堂的表面现象。比如,在进行合作探究活动时,我们不能只看每组学生是否得到了正确结论,也不能只看学生热热闹闹地讨论,老师要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讨论的话题是不是针对探究的问题。事实上,不少学生貌似在讨论,实际上他们在说一些与探究无关的话题。看似热热闹闹,但真正动脑的只有少数人,很多学生只是旁观者,这种貌似很生动的课堂气氛,实在是假动现象。

以上几点是实验教学中常见的不足之处,如果不能克服,则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没有效果的教学,谈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利用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首先要避免无效教学,在考虑教学效果的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让学生学习得快乐,学习得有效。

二、利用实验提高学习兴趣的措施

1.设置悬念。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不少学生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秉性。假如在教学中,利用实验设置悬念,能吊足学生的口味,使学生产生“问到底”的迫切心情。比如,在学校浮力知识的时候,将水、铁皮等物体摆放在桌面上,然后问学生:你有办法将铁皮放在水中而不沉下去吗?物体放在水中能浮起的,是否能肯定它放在酒精中也会浮起?在水池里放置一个塑料盆,在塑料盆里放些小石头,假如将盆里的小石头一块一块地取出并放在水池里,水池中的水面是上升了还是下降呢?学生听了这些问题后,就不迫不及待地想利用实验探索答案。这是悬念的作用,也是兴趣在学习过程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2.利用实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初中物理中有很多概念、原理,这是学习物理的基础,也是必要的知识点。假如老师通过讲解,再让学生进行记忆的方法学习它,这样会使很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没有任何学习兴趣。当前,不少教学工作者还是乐意采取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感觉这样能使学生的学习比较系统,形成的知识体系也比较完整,但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其实,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与老师讲解了多少并不成正比,学习的结果是学习者自我构建的结果。因此,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较好地培养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时,应试教育,都是以老师做演示实验、结合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的,这是比较典型的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学生获得知识是被动的,其实,不做实验也一样能让学生记得熔化、凝固等的概念,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不一样。如果采取给学生分发器材、物品的方法,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老师只负责指导与点拨,则学生不仅同样能够掌握相关概念,而且会学习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

3.多用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各种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拉近物理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社会与物理学的联系性,从而激发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志向。每个学生家里都有一些不用的坛坛罐罐,这些用作实验的容器是很适合的,医用注射器也是比较好的器材,可以做滴管,其他废旧物品好多都是有用的,比如饮料瓶,眼药水瓶等,包括铁丝、蜡烛、螺丝等,都可以派上用处。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好各种实验,是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特征。比如,探究黑色物体与白色物体哪个吸收太阳能强?学生可以利用饮料瓶,在瓶外裹上黑布与白布,放太阳光地下晒相同的时间,然后用温度计测一下谁的水温高就可以了。

总之,老师要不断反思物理实验教学,针对自己的学生设计好教学,不能只顾知识的传授,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不要以知识为中心,而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家进主编.物理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 篇12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 一用就错, 一放就忘”, 很难学, 大有水中月, 镜中花的感觉, 怕学物理, 甚至对物理教师都敬而远之, 无形之中形成一个心理障碍和知识障碍。物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逾越这个心理障碍和知识障碍。经过几年的教学反思,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

一、让学生信任、喜欢老师

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如果学生对老师不相信, 对老师的教育持怀疑的态度, 或者对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感到枯燥无味, 那老师的教育教学就不能在学生中产生共鸣, 学生也不可能对老师教的学科感兴趣。如何让学生喜欢老师?

1. 做学生学习上的伙伴。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 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过于强调师道尊严, 无形之中就增大了与学生的距离。放下长者的架子,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其感受, 就能取得学生的信赖。

2. 平等地对待学生。

优秀学生, 往往是学习努力, 表现好, 学习方法也得当, 教师喜欢无可厚非。但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往往存在某方面的缺点, 教师应是帮助、引导学生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 而不是对后进生歧视, 后进生更需要关心, 更需要平等地对待。

3. 多赏识鼓励学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表现出心理素质脆弱, 自尊心强。他们总是忌讳批评, 希望在同学面前有好的表现, 需要表扬和鼓励。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要经常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只有你会赏识学生, 学生才会赏识你。

4. 注意引导学生适应老师。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 教师上课的风格主动地适合每个学生那是不可能的, 只能引导每个学生主动地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平常说的“导”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学习和适应教师。

5. 提高讲课艺术。

讲课艺术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 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 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 使自己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增强亲合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

高中知识系统性较强。“矢量”运算、图像的运用等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较高, 实验技能、解题技巧和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要求较高, 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过渡, 加强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联系, 引导学生跨越初、高中物理的鸿沟, 增强自信感。

1. 注重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所谓“跳一跳, 摘到桃”, 施教的深度要由学生的接受程度来决定, 避免一味追求“高、深、广、难”等一步到位的施教方法, 要倡导针对什么样学生, 确定什么样的教学难度、教育方法。

2. 课堂提问要让学生能轻松回答。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 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达到师生互动。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明确, 答案应较为简单, 避免利用提问“将学生的军”, 使课堂陷入僵局, 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

3. 作业中的难点课堂中要多给暗示。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 但教材中有一部分习题是有一定难度的, 有些是容易出错的。教师在教学中,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要提示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教学中, 还不得让学生觉察出来。这样, 学生在练习时, 他会感到教学中所传受的知识是能解决问题的, 甚至还会觉得老师有水平, 什么问题都能预见。

4. 让学生考出自信。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 学生很重视成绩。教师在出考试题的过程中要下功夫, 要让学生学得有成就感, 有信心。不要有“考不倒学生非好汉”的不健康心理, 出试题时专门找学生的“穴位”, 以此来诊断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果成绩一出来, 没几个能及格, 那学生还有什么信心可言呢?

三、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 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 放入一条小金鱼, 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水沸腾时, 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 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 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 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

2. 通过实验演示,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 使学生产生悬念, 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3. 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工程造价复习提纲下一篇:内务主管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