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的调研报告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支教的调研报告(精选6篇)

支教的调研报告 篇1

“生命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命运抗衡,这力量就是——爱。”爱是千里冰川上的一团火种,爱是茫茫暗夜里指航的灯塔,爱是历练风雨亘古不变的话题,爱是冥冥中心灵殷殷的守望……每当提起爱,我就想起可爱的孩子们。就在这个夏天,我们**大学“大手拉小手”实践队来到**市未成年人流浪儿救助中心,希望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夏日里,用我们虽微薄但真诚的爱心感化这里每一个孩子的心。来到这里,那些孩子们一双双充满了渴望的眼睛,这一双双让人感觉怜爱的眼睛,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支教的决心。今天的我们适值风华正茂,理应张扬青春,散发我们生命的热力,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一腔奋斗的热情送给需要她的孩子们,用充满爱和拼搏的实际行动来见证我一个**大学学子充实的青春。

8月17日,队长和其他三名实践队员首先去了**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心与社会工作科的科长张珺阿姨进行了沟通,了解了维保中心的情况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并与一些孩子们见了面了解了他们的一些日常情况,最后确定实践日期为8月19到8月26日。接下来我们又开始了紧张而又忙碌的准备工作,置办东西,各项工作分组分工,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期待着实践日期的到来。

8月19日,我们的成员在早上九点多来到了**市未保中心,开始了我们的实践之行,救助中心的人们对我们都特别的热情。当我们到达目的地之后,一些阿姨们就出来接待我们了。听着他们讲述了上一届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经历,我真的感觉我们需要拿出百分之两百的真心和努力。我们在那里得到了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住吃行全都很到位,十分感谢这里的张科长及所有工作人员。10点半的时候湖北日报的记者来访,虽然未能采访我们但是也起到了宣传的效果。我们与孩子们相互熟识着,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下午主要是语文课和音乐课,很开心他们喜欢我们给他们带去的知识与欢乐。

8月20到8月25日,为我们实践队员展现志愿者精神,弘扬教育精髓的时间,我们的队员使出浑身解数来传给他们知识,有展现我们医学生风采的心肺复苏课,有拓展知识的宇宙大讲堂,有声色并茂的名胜古迹展,有大开眼界的音乐发展史,有古色古香的诗词讲,有欢乐多多的游戏……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我们也讲得妙语连珠,笔底生花,生动更有趣。有意义的几天很快就过去了,满是欢乐,满是笑语,又到了分别的日子了,我们很是不舍。

8月26日,是我们汇演的日子,上午我们准备了节目,然后乐此不疲地在排练。可爱的两个小朋友主持人,小朋友们表演的精彩节目,大哥哥姐姐们的开场舞,还有莅临参观的各位领导,带队老师王老师的讲话,有振奋人心的歌声,有可爱不禁的舞蹈,还有精彩的大合唱,令演出很是成功。演出结束后还有张科长热情而又耐心地为我们合影,令这一切都有了最美好的回忆。

支教的调研报告 篇2

由于支教学校与实习学校存在一定的距离, 且相互间缺乏很好的沟通, 以致学生在实习学校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得到解决。一个学期, 指导教师去实习学校看望支教学生两三次, 缺乏对学生的了解, 如果在实习中遇到什么问题, 只能是靠学生自己和实习学校协商, 师范院校在中间根本没有起到衔接和调节的作用。实习学校因为学生不在学校的编制, 且以“实习”的视野去看待实习生, 以致对学生疏于管理, 因而出现诸如请假向谁请的问题。在生活上, 学生们认为“学校太不负责任”, “不能够体贴学生”。他们说:“学生去支教, 在当地吃喝出行都会遇到经济困难。学校不管我们自己找工作所付的路费以及其他, 我们去支教反而比在大学花的钱多。在经费补助上, 学生都对学校充满了失望。”从而使得顶岗支教成为学生必须完成的一种负担。此外学生们认为, 学校还应该加强学生在实习学校的纪律问题。他们认为, 还没走出学校的年轻人心气高, 在大学四年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性格和做事方式。但是当实习学生到了实习学校, 学生会以正式教师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如果他们不能尽快转换角色的话, 就会给当地人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 实习学生认为, 师范大学应该切实解决他们在当地教学中存在的生活和请假制度问题, 做好对于实习生的管理和监督, 这样才能协调高校、学生、实习学校这三方的关系, 才更有利于顶岗支教的落实。

二、支教学生职前培训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反映, 对于职前培训的内容, 学生还是持比较满意的态度。在顶岗支教实习前, 大学对实习学生进行了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培训。这样的培训内容是基于目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所设置的, 在此体系中, 学生对当前基础教育的实际和课程改革的现状不甚了解, 且教学技能训练较少。经过实习, 学生们深有体会地感觉到, 培训的内容不应该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培训课程还应该加上一条:“如何和当地的教师和学生融洽地处好关系?如何处理学校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何恰当地争取和保障自己的利益?”学生们认为:“培训的实质是使学生更好地在当地完成支教任务, 所以,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个人问题的关怀和培训。”学生的这种看法主要是由学生的角色扮演的矛盾性所引发的, 他们是支教的教师还是实习的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他们更多地是把自己看做支教的教师,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 更多地把实习生看为学生。这是由角色扮演的双重性而引发的课程设置内容的增减问题。

三、顶岗支教实习实施上存在的问题

在培训的时间上, 学生认为, 学校不应该占用学生放假的时间进行培训;在实习的时间上, 学生们认为应该避开学生考研与找工作的学期, 即不应该在大四安排实习, 可以将顶岗实习的时间提前至大三。他们认为, 大三阶段实习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可以支撑初中生的教学了, 而且学生们没有升学和工作的压力, 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 也不会因为找工作和考研复试需要请假而耽误学校的课程, 由此也不会引发和学校太大的摩擦。

四、实习生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实习过程中, 在备课方面, 实习生跟随年级主任一起备课, 一起交流, 在他们成长的同时, 实习学校教师们的观念也会得到一些改变。通过4个月的实习, 学生们已经能够比较轻松地掌握备课的套路和模式, 有时候, 也能在自己的设计中有所创新, 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同时, 由于当地的教学条件的限制, 很多活跃的想法不能够利用教学资源加以展示, 且学生们又是以学习者的身份看待实习的, 对于年级组长也很尊敬, 因此, 自己的一些想法不能完全实现, 受制于一些老教师比较陈旧的备课方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 实习生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综合能力较高, 对于教材的理解和课堂的把握也比较自如;而有些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够扎实,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因此, 大学要在实习态度上严格要求学生, 要使他们所讲的知识是准确无误的。此外, 在教学的手段上, 学生们略感稚嫩, 因此, 在课堂上显得有些慌乱和匆忙。所以, 学生认为在本科生的学习阶段,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讲课机会。

五、教育改革下实习学校对实习生的负面影响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课程的取向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实践性, 另一方面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学校情况各异又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学校的改革大多“以旧观念穿着新教学模式的外套”尴尬行进着, 而当地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几乎不关注由此引发出来的问题。

在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上, 由于一些实习学校教师缺编, 校本课程就让各科教师兼任, 但各科教师迫于学校紧张的教学管理, 往往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临时给学生布置作业, 校本课程的设置名存实亡, 甚而成为学生、教师的沉重负担, 根本起不到校本课程的作用。面对周末繁重的校本课程作业, 学生叫苦不迭, 从而加深了学生和教师的课业矛盾。同样, 音乐、美术、体育与信息技术课也是由科任教师兼任, 自然也会出现科任教师挤兑时间的问题, 这些课程不仅形同虚设, 而且加深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以致不能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在管理模式上, 学校的状况是教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模式, 体现的却是新的教学理念, 新旧不能转换的结果便是学校课表和课时的频繁更换。这样换来换去, 学生和教师的教学课时并没有减少, 这种不合理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这种带有强制性的规章和程式, 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而且也极大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在学校制度上, 一些学校不顾本校的实际情况而死板地响应上级教育改革的号召, 从而导致出现许多问题。学生所支教的中学刚由三个学校合并在一起, 基础条件很不完善, 教师不足, 管理也不合理, 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响应教育改革理念, 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的教学制度, 例如“堂清、日清、周清、月清”。制订这样教学制度目的是要求教师积极备课, 完善课堂效率, 使学生们能够尽量在课堂上消化所学内容, 进而在一天、一周、一月内巩固所学内容。这样的初衷让人甚感欣慰, 但是, 在实践过程中, 这种制度就变成了学生和教师的“铁枷锁”。为了“堂清”, 教师必须每节课让学生做些作业, 而且要亲自批阅, 发现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加以改正;为了“日清”, 学校每天要求教师严格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亲自检查不过来的教师就让小组长帮忙。对于“周清”, 就变成了零零碎碎的考试。在这样的学校制度之下, 学生无法忍受巨大的考试压力, 上了一个月之后, 有的学生就“逃跑”了。这种紧张的“清洗”式的新课改让教师们很疲惫, 让学生们很恐慌, 更无从谈及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综合发展。

对于实习生而言, 他们最初怀着美好的憧憬去实习学校“支教”。在培训期间, 他们接受了新课程理论的培训。可是到了实习学校,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便化为乌有, 不仅实习学校不允许实习生“擅自主张”, 更为严重的是, 实习生需要“入乡随俗”地“适应”实习学校的“课程理论”和“管理模式”。这种整个学校一起“作假”的做法让实习生“很是寒心”, 他们禁不住为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学生们的道德品质与综合素质而担忧。实习生认为, “这样的顶岗只不过是替出来学习的教师上够课程就好了, 根本提不上什么更高层次的效用”。

六、顶岗支教实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在管理方面, 支教学校对于学生严格要求, 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很快提高, 实习学校的严格让实习生体会到了工作应该坚持认真的态度并且做好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收获成果。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按时到岗, 要批好作业认真总结, 加以反思,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 实习生又认为, 学校在和他们沟通方面缺乏耐心, 态度比较生硬, 谈话比较少, 而且没有专门管理实习生的负责人, 很多消息得不到通知。如果实习生一犯错误就把大名写上了黑板公告, 很容易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此外, 实习生还认为, 实习学校的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教学模式, 不仅约束了实习生的教学, 也更长远地约束着当地教师们的教学, 更不利于学生们的长远发展。因而, 实习学校需要加以反思和改变。

在情意方面, 支教学生希望把自己这么多年来幻想的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中。因为年轻和活力, 他们在教学中没什么负担, 充满了热情, 所以, 对于顶岗支教, 他们都很憧憬。他们希望在实习中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对话、教学, 甚至于做朋友;他们希望在4个月的时间里, 不仅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更要教给他们一些学习方法;同时, 更重要的是, 他们希望以自己的热情和活力去感染他们所教的学生, 培养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 再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高层次的培养。然而, 4个月的支教生涯, 实习生“本来很美好的职业理想已经被打击得凋零了一半”。教育改革中实习学校的一些做法, 对于从教十来年的教师来说都吃不消, 更别说这些年轻的实习学生了。

经过4个月的顶岗实习, 学生的总体感受是, 在村镇当一名中学教师非常不容易。这个环境比较封闭, 不善于和外界的环境联系, 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观念都比较陈旧。一个新的实习生在这些地方待够半年, 恐怕他的思想和观念就会退化很多, 更严重的是在教学方面的创新意识会萎缩。一个年轻教师在这样呆板的环境中无法很快成长, 只能是随着大环境随遇而安了。初出校门的实习生, 虽然在这段时间教学经验得到积累, 但是积极性却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实习回来, 学生们并不像以前那样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幻想, 而是以现实的眼光去看待这一职业, 把希望投向了教学环境更好的学校, 希望这些学校不会是他们实习的学校。如果从“顶岗”的角度去看顶岗支教, 实习学生认为, 对当地的教师来说, 短短4个月的交换学习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从“支教”的角度来看, 等实习生一走, 当地学校就会很快恢复以前的状态, 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校及其教师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而实习教师只能是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一些影响, 只是很短时间的启蒙, 这些影响长远看来显得很无力。

关于支教的调查报告 篇3

18名学生都有表示,比起老家,自己更喜欢北京,而且北京的老师也要比老家好。○ 他们这样统一的态度还是让我们吃了一惊。我们小组成员中4个有2个都来自农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小学及初中教育比起城里差太多。而且这只是一个私立小学,每学期每名学生上交1080元作为书本费和保险费,老师的工资肯定不高,因此能雇佣到的老师的水平也不会太高。至于他们老师的教学态度,就我们小组观察,并没有很高的教学热情。只要大学生一来,随时可以结束自己的教学让大学生上课。如果大学生存在“拖堂”现象那他们也会很爽快的同意。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中的教学质量也要比老家的老师好?这样让我在思考那些孩子老家的老师们平时上课是怎么样。

28名学生中3名男生明确表示希望能考高中,1名女生明确表示自己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1名女生明确表示自己想考传媒大学当外景美食主持人,1名女生明确表示自己以后会去技术学校学美发,还有2名女生表示对未来很迷茫。(注:根据北京现行制度,他们接下来如果想留北京念书只能能念技校。如果要考高中需要回原籍,同时,据他们说,需要重新念一次初中三年级——但不知是否为强制。)我们采访的这8个孩子,应该包含了这个班所有要考高中的孩子。因为之前有在班上问过他们今后的打算,几乎是全班异口同声的说:读技校。那么,除了这5个可能会 上高中的孩子,其他人都会去学一门技术,以此为生。这26个人是多数。我们要怎样培养以后会以技工的身份进入社会的这些孩子,我们要教给他们怎样一些东西让他们的生活能变得更有希望。这群孩子中的多数以后会成为技工,这样的孩子生产出来的产品,提供的服务能否让我们放心,这是一个未来的问题。而现在对他们的培养,关乎着他们的未来,关乎着社会的未来。

38名学生都认为,大学生上课趣味性第一,实用性第二,第三才能排知识性。都希望○能按兴趣分组教学。

4对英语课的态度,8名学生差别很大。简单地说,有目的想考大学的学生,甚至希望○大学生能为他们传授具有连贯性的英语知识。而不想考大学甚至高中的学生,则对英语课非常反感厌恶。

5男生更喜欢历史地理的一些趣味性的东西和一些生活上的技能技巧,女生则喜欢音○乐美术以及电影。按兴趣分组能解决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也能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学到一些东西。关键是,在人员和场地都有限的情况下,分组教学操作起来太难了。这样的话,我们,真的需要更多的帮助。只有大学生的支教,做不到那么好。我们的力量还太小。

6在得知我们觉得现在的支教效率不高之后,这些学生纷纷表示了对大学生老师的安○慰。有一名学生总结似的说了一句:不听课的人始终不听,不用太在意有些人。最后这一条我认为说到了关键。我们支教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结合了这些孩子未来的发展出路之后,我们的支教的目的又该是什么?在有限的人力物力的情况下,我们又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什么?真的不用去在意有些不听课的人?这样的教育和“把垃圾当垃圾”的教育理念有什么区别。我认为支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这个社会更美好。对于有志于考高中的孩子,我们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学习的帮助。而更多的很明白自己以后回去技校学一门技术并以此为生的孩子呢?我们的支教能给他们什么?在他 们以后的生活中,在他们以后为社会做贡献时,会不会有那么一丝丝贡献,是有我们这些大学生支教所激发出来的?我们对未来,有最美好的希冀。我们今天怎么做将会推动形成我们怎么样的的未来。大学生支教,必须更科学更有效率一些。

我们的建议

按计划书中所写,我们小组通过分析,将从大学生、学校、政府三方面出发提出可行性改进策略(最主要还是大学生层面)。希望能给以后做支教的大学生们留下一点经验。也希望流动儿童们能得到更好的关心和教育。

大学生

1.大学生志愿者应该在参与支教前经过一定的培训。

我们相信,北理工的学子去支教,在知识层面上是不欠缺的,每次去支教,也会是精心准备的。但是,他们太缺少与孩子们沟通交流的技巧,缺少把枯燥的事物讲述得生动活泼的技巧,缺乏对课程和对孩子们心理的整体把握。我们认为,可以在名志愿者被正式派出作为老师前,可以请师范类学校的同学帮助进行授课技能类培训,请有经验的学长对他们进行学校实际情况的讲解与经验交流。2.大学生志愿者讲课应有备案。

对每个班的学生来讲,他们最反感的事同一个人重复讲一件事和不同的人也重复讲一件事。对支教的每个班级进行授课内容的备案,可避免这样的情况,也能提高讲课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他们讲最多的知识。同时,如果有临时来的支教团队(比如因团日活动需要而来的团队),也能给他们做一个参考,可以讲什么,应当避免讲什么。3.大学生支教不要固定在同一个班级。

由现在的模式看,延河之星志愿者支教是在一年内固定在某个班级的,学生们希望有新鲜感。从发展的角度来讲,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人格魅力,轮换着教学班级可能对学生有更好的影响。而且,建议2为建议3提供了可能。每个班级的上课内容都是有备案的,这样可以在老师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的情况下不与其他老师上课内容冲突的授课。具体而言,我并不是要说每次课都要换一个人换一个班。个人觉得可以以3堂课为一个内容板块的模式让老师准备上课内容,3堂课之后轮换班级。这样既保证了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的完整性,也保证了学生的新鲜感。

4.大学生支教要更有目的性和责任感。

我们支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社会。我们对他们的态度是怎样,他们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就是怎样。

我们要满足那些有特别强求知欲和特别强学习目的的孩子,给他们创造更大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我们没法改变的是户籍制度。我们能改变的,只是帮那些孩子把初中的知识学得更好更扎实,以应付考试。我们还要想想,怎么去教育大多数孩子,大多数明确自己以后回去技校的孩子。课本上的知识或许真的对他们来说没那么大用处,或者就算你给他讲了百科知识他们也用不到也没出去“炫耀”,给这些孩子,我们应当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我认为,在课堂上可以多将一些生活技能,这是他们能学以致用的,能切实影响到他们生活的。可以多上一些音乐美术课。这样做,只是为了能用最真最美的东西去触动他们的心。音乐和美术这样的科目本来就是一种精神寄托。还可以给他们讲一些趣味百科,我们或许无法培养出爱迪生,但是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出知道一些基础科学,不会被一般的谣言蛊惑的学生。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一篇科幻小说《乡村教师》。他教的学生们,或许一辈子都不懂牛顿定理是什么,但是,却在无意中拯救了地球。

学校 学校应该给支教的大学生更多更大的支持。

大学生的力量还太小。他们需要学校的支持。想要做好支教真的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以及一定的财力。对大学生所在学校而言: 1.把支教设为勤工助学岗位。

这样做并不是要给志愿献爱心的大学生多少工资,这样做只是对他们劳动的认可以及支持。

2.为支教的同学加学分绩计入综合测评。

支教这是要想做好特别费时间。我们提出的对大学生的建议2:上课备案——提供了计加学分绩的可能。比如去支教一次,加学分绩0.01分。3.硬性要求大一大二的班级在4次团日活动中有一次是去希望小学。

希望小学的孩子希望有新面孔,希望有不一样的人来给他们讲不一样的事。希望小学的事,希望小学孩子们的希冀在短期内好像与大学无关,但是10年后,20年后呢?这样的长远的社会影响不用我多说。而且4次团日活动去一次也不算多,对大学生班级也基本不算是负担。对希望小学所在学校而言:

周六全天向大学生志愿者免费提供教室。

希望得到更好教育的孩子是一小部分,但是他们是真的渴望学到知识啊!我们的调查结

果显示,孩子们并不希望大学生在周六日去支教。但是,补课呢?如果是针对想学英语 的孩子提供英语课,想学数学的孩子提供数学课呢?他们会有自己的选择吧。平时上课,众口难调,周六的英语和数学课确是你自己的选择。他们想上更好的高 中,必须有更好地数学和英语基础。所以,我们派出大学生支教特别小分队,分别把这些孩子集中起来,给他们上英语、数学课。这需要大学生志愿者的付出,也需要希望小学的配合。

政府

首先声明在此我不会对户籍制度和现行升学制度做任何评价或建议,这也不是我的初衷。接下来,我将在其他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1.加强农村地区教育资源。

我们采访的八名学生都表示,北京的老师比老家的老师教得好。这就意味着,就算他们回老家,也享受不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所以,要长久的治理在京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把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是关键。只有在农村教育资源优于他们可选择的私立学校时,才可能有更多的孩子选择回到老家念书,寒暑假与家长团聚。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此我不展开赘述,只是说明这样一种解决方案,具体的措施还要通过实地调研得出来。

2.允许企业、个人等直接对某一高校支教团队进行捐助,经费直接由该团队对捐助人负责。

只有切切实实的在给学生们上课的大学生,才知道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我们知道支教活动更多给与学生的精神上的帮助,同时不可忽略的是这需要一定物质条件的支撑。每个学校都可以建一个支教基金,只要做到账目的公开透明,只要做到没有乱花钱,我想,愿意献出这份爱心的,不止是大学生。

以上为分析报告的全部内容,最后说一点我个人对教育的认识。对大多数平凡人来说,教育的内容,不是让你知道了什么,而是在你把所有内容都忘了以后,还剩下什么。比如,语文古文,背过,忘了,那这样的教育有什么意义。意义在于,如果你是背过100篇古文再忘的,你的气质,谈吐,肯定是超凡脱俗的了。再比如,数学,学 过,忘了,这样的教育又有什么意义。意义在于,你以后不论做什么事,都知道,得由上一个等式才能推出下一个等式,有因才会有果。特别针对于这些在京流动儿童来说,大学生支教至于他们的意义,在于我们告诉了他们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这样生活,这个世界上用心就能感受到真善美,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对他们这样关心过。这样在他们进入社会以后,就算他们只能做最底层的工作,他们也可以告诉自己的小孩,如果你努力,可以过更美的生活。在他们见识过社会的黑暗与艰辛后,还能相信社会也有真善美的地方,有可以寄托梦想的地方。在他们经历生活的困苦之后,依然会笑着说,我曾被陌生人爱过,所以我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我也不确定大学生支教会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但我一直相信梦想,相信爱。我之所以会做这个课题,也就是因为我想把这份梦想,这份爱,传递下去。

2014年1月6日

关于参加假期支教活动的实践报告 篇4

一、基本情况

实践主题:假期支教活动

实践目的: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用自己的知识回报社会。实践时间:

实践单位:

二、实践过程

七月十二日下午五点,我们参加了辅导中心召开的全体教职员工会议。会议上,创办人向我们介绍了辅导中心的基本情况,让我们学习辅导中心的相关管理制度,例如《宏极辅导中心教师管理制度》、《宏极辅导中心学生行为准则》、《宏极辅导中心学生考勤制度》等。会后,创办人带我们熟悉辅导中心教学环境,安置好各位老师的住宿。随后,我们一起到附近的一家饭店吃饭。吃完饭,我们回到各自的宿舍,开始忙碌起备课来,结合会议内容想想该如何才能把那些学生辅导好等问题。由于我是校长助理,除了教学以外,更重要的是协助校长开展一切工作。凌晨零一点钟,窗外一片寂静,我一个人在书桌前借着台灯发出微弱的光,翻阅七年级的数学课本及参考资料,回想几年前的自己读初中数学成绩一直都是那么好,我就信心十足,相信自己能够教好学生,于是我试着回想我的老师的教学方法,不知何时醒来发现自己已趴在书桌上睡了许久,可能是前几天忙于一些准备工作,有点累的缘故吧。于是关上灯,爬上床睡着觉去了。

第二天,即七月十三日,是辅导中心开课的第一天,想着自己将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走上讲台,台下坐着几十位即将踏入中学的学生们,我的内心异常地激动,对教学工作充满了激情,于是我早早就来到上课地点。第一天上课,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助理都提前到场,看着陆续走进教室的学生们,我们开心万分。六年级有十四位学生,七年级有二十四位,八年级有二十六位学生。随着铃声一响,老师各自走进教室,开始上课。

我们的上课时间是从七月十三日开始到八月十日,每周上六天课,每天上课时间为早上八点至十一点,下午三点至五点,一天共五节课。至活动结束,我一共上了五十五节数学课。上课期间没课的老师要去听其他老师的课,在每周六下午五点半参加教师交流会。在交流的过程中,主要是就听课提出各老师的所遇到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共同讨论,最后提出解决的方案。

七月十五号下午三点,我第一次蹬上讲台,望着台下坐着二十多位学生,有那么多双眼睛在看着我,让我感觉真有点紧张,事前背好的“台词”全都忘了,最后以“大家好!我叫刘宏友,你们以后叫我刘老师就可以了,这次活动由我来担任你们的数学老师,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就这样开始了我们的课堂。可能是紧张的原因,我在讲课的过程中有时思路不是很清晰,说话出现了停顿,甚至中咽噎,让学生听起来有点吃力。一个上午,我讲了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三个知识点。我本认为这几个相对简单的知识,他们应该听得懂。可是恰恰相反,他们大多数都说我讲得太快,听不懂。更让我受打击的是,第二天就有家长来说七年级的数学老师上课不好,差一点就要要求换老师了。当天晚上,中心创办人、校长分别与我谈话,给我讲述他们的教学经验、建议并鼓励我要相信自己。我也向他们保证,让他们给我几天的时间,要是真的不行,我就退下来。接下来的几天,我不断地看课本、参考书并认真借领导们的教学经验,讲课时尽量放慢语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不到三天,我用我的行动证明了我的能力,学生开始认真喜欢我的课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再也没有家长来“投诉”了。

上课期间,我利用晚上的时间去给基础差的学生补课,与他们的家长交流,我看到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是多么强烈,更看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那分无私的爱,想起自己在家辛苦忙碌的父母,不禁油然产生一种敬意,在跟家长交流期间,其中一个孩子的母亲跟我谈了许多,她说:“我的孩子对你的上课很满意,孩子现在也自觉地学习了,孩子交给你我也很放心。”她的话使我很感动,同时也感到了自己责

任的重大,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一名老师,既然为人师,就应该对学生负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虽然自己现在的身份更确切说还是一名大学生,但早晚也要走向社会。只有现在学会对自己所做的认真负责,才能为自己几年之后真正踏出校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上课过程中,我们采取课本,同步资料并行的教学方法,我们的宗旨和目标是:我们所教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弄懂,我们稳求质量兼顾数量(教学进度)。因此,我们很重视学生的每一个建议和意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狠抓教学质量,在教学即将结束之际,还对老师的教学活动进行了教学质量评价,对工作出色的老师给予肯定。辅导中心对学生进行摸底、期中、平时及期末等测试和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表扬在活动结束还组织了班级集体合影留念,教师合影留念。

三、实践感想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从与我一起共事的朋友们相处中,让我更加体会到待人要真诚、要善于沟通;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责任心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责任心是不可或缺的。准备充分的备课,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都是体现一名教师的责任所在;没有充分的备课,自己都无法弄清课本的重点,又如何让学生能够理解呢?更重要的是,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又是如何解决?比如:上课时,学生无法集中精神?上课的进度和难度如何把握?如何兼顾基础差的学生?我们通过教师经验交流会的讨论取别人之长,补已之短,从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

此外,要善于与别人沟通。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耐心地听取、虚心地接受。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

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再加上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是第一次当老师,虽然说七年级的数学不算很难,但要上好课,让学生听行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要认真地看书,请教有经验的老师。

四、实践结论

对一个大学生来说应该经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在以后可以更好的就业,找到自己的理想的工作。并且从各种社会现象,总结各个现象反映的社会问题。从这次社会实践,我认识到了责任心的重要性,工作的艰辛,经验的可贵。而且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和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经过这次将近一个月的工作让我长大不少。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不能只是被动的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应该主动的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全力以赴的去完成.所以在大学期间我觉得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你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对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处的。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尽情地书写属于我们的美好蓝图,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更是一生宝贵的财富。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在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得更多,学到更多知识、经验,为自己以后踏入社会找下坚实的基础。

报告人:***

大学生志愿支教情况调研报告 篇5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海南省琼海地区、学校、现状、暑期社会实践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无论是教育体制改革,还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贫困山区学生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学生是学习和发长的主体,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贫困山区的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贫困山区教育的发展对我国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就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要发展农村教育,必须首先要诊断农村即穷困地区教育的症状。农村教育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如师资、设备、经费等都是穷困山区教育发展的大障碍。造成贫困山区学生心理问题居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条不小的长廊。很多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都根本不能满足现在所要求的标准。在调查中的一个小学里,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教室简陋不堪,每个教室都没有电灯。有的教室,连一山扇完整的窗户都没有。在阴雨天气里,孩子们只能在阴冷黑暗的教室里上课。孩子们的课程也只有语文数学,由于没有器材,音乐课,体育课都成为孩子们的奢望。本次我们小组要调研的海南省琼海市的教育水平就较为落后。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大学生的支教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支教压力,并为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带来帮助。了解大学生的支教情况对于本科在读的我们十分重要。

二、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情况评述

1、20XX年07月, 李名松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离开校园的那一年,为了圆自己的一个教师梦,他加入了“三支一扶”的队伍,希望通过另一种途径站在讲台上,为学生们授业解惑,能够用知识的泉水滋润那些贫困地区的祖国幼苗,为他们洒下精神的阳光。白驹过隙,光阴荏苒,2年的时光匆匆流过,再次回到华农校园的他,已经是襄阳区峪山镇峪山中学的一名优秀的支教老师了。

2、全省首个大学生公益支教团体——云南师范大学播爱公益支教团的33名大学生志愿者教师,在石林团县委的牵头联系下,到石林对当地240名中小学生开展为期近一个月的公益支教夏令营活动。石林团县委负责人介绍,夏令营活动中,支教教师将以大学授课的模式,开设普通话培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数学趣味知识、物理学知识入门、素描基础、手工制作、足球、篮球、音乐知识等多种课程。同时,还将组织趣味运动会、文艺结业会等活动,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暑假过得更有意义。

3、海南省“美在心灵”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协会是在海南省民政厅正式注册、受共青团海南省委业务主管的省级非营利性公益社团、国内知名NGO。暑期爱心支教活动是“美团”精品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在农村地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为孩子们打开心灵的窗户,播种求知的梦想,同时也给予大学生志愿者们上山下乡锻炼、了解农村基层实际的机会。这是一个志愿者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舞台,活动时间虽短,但持续性的交流与鼓励,将是农村教育蓬勃发展的催化剂。在传统支教基础上,重点教授学生舞蹈、书法、手工、演讲技能、互助协作、安全常识等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树立远大理想。

3、由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路桥中学、东方理想、中山大学等院校的罗思程、陈婕旖、林雪涵、王宇鑫、夏敏杰、吴笛声等10名学生志愿者组织,一场以“爱在心中,圆你童梦”为主题的欢乐爱心暑期夏令营支教活动正在路桥区阳光学校举办,吸引了阳光小学40余名学生前来参加。据了解,本次暑期夏令营支教活动时间共10天,在开设的20余门支教课程中,除了传统的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辅导教学外,同时,为孩子们上英语课、美术课、音乐课、礼仪课等,并且进行三句半、大合唱等文艺节目排练,不但激发孩子们对于外语、器乐、舞蹈、绘画、表演等特长的兴趣,而且帮助孩子们树立自己的小梦想。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思路与方法

我们以“美团”为调研对象,了解具体支教情况和支教学生的感想和看法。实际调研后,我们会对大学生支教有更加立体的认识,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调研活动利于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大学生支教活动,扩大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鼓励大学生在为支教献力,为社会奉献的同时锻炼自己,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实地采访调研后,结合“美团”支教经验,根据实况进行总结,为大学生支教组织提出有益的意见建议,为大学生支教事业的发展进步提供理论支持;有利于参与调研的同学锻炼自己,在实际调研中实践、结基本调研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四、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一)时间总体规划

5月22日—6月6日前期准备阶段(组建团队、挑选调研课题、提出申请、撰写策划书、设计

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发问卷)

7月10日—7月15日实践调查阶段(调查前准备、实地调查)

7月16日—7月24日实践总结阶段(资料的统计整理、调查报告的撰写)

(二)前期准备阶段

5月22日:组建核心团队,形成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团队。 5月23—25日:讨论实践主题,确定指导老师,选出几个备选主题并收集相关信息,与指导老师交流。

5月26日—6月6日:确定研究主题,撰写实践活动申请书和活动策划书,向学院提出申请。

(三)实践调查阶段

1、出发前准备阶段(7月10日之前)

根据各人特长,明确各人职责,主要包括摄影、做笔记、财物管理等。与指导老师交流,请指导老师给我们提供实践指导及注意事项。与去年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交流,从上一届优秀学长学姐那里汲取成功的经验。阅读相关书籍,与指导老师取得联系,确定访谈地点,熟悉当地学校的环境,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准备实践器材,如书本,摄像机,队服和需盖章的相关证明。

2、实地支教调研阶段(7月10日—7月15日)

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和小组成员的了解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考虑各自特长和男女搭配等),前往学校进行支教调研活动,晚上撰写心得及整理资料。

3、数据收集分析阶段(7月16日-7月18日)

将本组7个成员分为2个小组,第一小组成员为:何湘娟,何小琴,谌德军,杨欣瑞,第二组成员为:王旭,侯小龙,刘宇伦。第一小组同学负责前往海南省琼海市实地调研考察;第二小组同学负责阅读相关书籍,查询关于支教调研的准备工作并了解当地学校及学生的相关情况。负责后期表格绘制及文档制作。最终,两个小组合在一起,交流成果。

4、实践总结阶段(7月19日-7月25日)

(1)7月19日:分析总结这次支教调研活动的心得体会,相互交流并进行整合,准备撰写调查报告。

(2)7月20日-7月24日:讨论并撰写调查报告。

(3)7月25日:实践调查结束,准备回家。

(4)9月初:再次审阅调查报告,进一步完善调查报告,整理实践资料,并将其上交到学院,等待评审。

五、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

1. 调研报告

在详细调研中,整理调查到的数据现状与所查相关资料,并结合团队交流讨论,总结出本次活动的调研报告。

2. 论文

各位队员根据自己的兴趣,根据个人的理解和相关资料,结合调研结果,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撰写论文。

3. 工作日志

对我们每天的各项调查活动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每个人每天实践的总结,生成一份图文并茂的调查总结报告。

4. 访谈录

选取一些典型的访谈,对其内容进行详细记录,整理成访谈录,电子版照片集。

5. 活动记录视频

活动过程中每天通过视频记录大家的工作,活动结束,结合大家的体会与心得制作记录视频。

6. 活动心得分享会

浅议支教活动的组织传播 篇6

基金会建立了30余支志愿者团队, 每支团队由教师志愿者、学生志愿者、企业志愿者、种子教师和基金会观察员组成。其中教师和学生在正式出发下乡前接受了基金会为期一周的培训。每支团队会去三个培训点执行培训任务, 完成全部任务后就地解散, 是临时组织。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 组织是集体行为的产物, 是“现实的社会性构建” (socia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 关键在于理解行为者自己如何看待所在组织。“赋予意义”是理解组织的核心, 而“赋予意义”的过程也就是组织过程 (organizing) 。基金会通过理念宣讲、海报宣传、群体传播、网络传播等方式招募志愿者, 并通过面试考验应征者对“共意”的接纳程度及传播构建“共意”的决心。再经由具体的支教实践使参与者的团队意识逐步提升, 为形成共享意义奠定基础。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一是培训现场的情绪感染;二是为培训而进行的反复讨论。

在支教过程中, 有一个“焦点时刻”令笔者印象深刻。在第一个培训点的第二天上午, Y老师讲解基金会意图推广的课程理念, 由于Y未参加集中培训, 对部分理念不熟悉, 所以讲述中偶有卡壳。基金会观察员S抓住Y让受训老师提问的机会夺过话筒对课程理念加以补充阐释。Y面露不快。之后种子教师C用较短时间介绍了在他们学校开展课程的经验。听完C老师情真意切的表述, S有些情绪失控, 本该她上台简短小结宣布上午培训结束的, 结果她声泪俱下地表示时间安排有误, 应该多给一点时间请C分享一线教师的经历。一场即兴发挥的培训在受训老师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而领队L和Y脸色却很难看。Y一下午都没和S有任何交流。组织内部爆发了一场危机。晚上领队L老师分别找大家谈话, 在与当事人聊过后把三位学生志愿者召集在一起谈心, 语重心长地说:“S不应该把个人的情感置于整个团队之上。昨天晚上我们开会敲定了整个流程。她今天却说‘错了’不是否定了我们整个团队的努力吗?团队对外只能有一张嘴, 出了状况应该互相补台, 而不应该像S这样拆台。她今天还有一次失误, 抢话筒, Y老师备课很辛苦, 她在台上讲你要尊重她。基金会讲‘信任比帮助更重要’, 你就不能信任一下Y老师吗?”

根据L的阐述, 笔者了解到S和Y对S动情的临场发挥有截然不同的解释:S本人认为是以情动人、富有感召力的演讲, 有利于基金会理念的推广;Y认为S是冲动、越权, 会破坏团队乃至整个基金会的形象。他们对同一事件赋予了不同的意义。组织在解释自己所关注的环境与问题时, 主要基于经验和记忆来选择解释框架。对课上的突发事件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解释, 即与群体、个人不同的经历有关。本例中S表现出了对教师职业的崇敬和支教事业的热忱, 与其教育世家的背景有直接关联。Y对S“不敬”行为的反感相当程度源于其在家庭与工作岗位上备受宠爱 (独生子女, 原单位校长亲自栽培的“高徒”) 。领队L作为组织中的管理者采用私下面对面交谈疏导的人际传播方式化解危机, 并试图把影响范围限定在组织内部。

支教团队在传播基金会理念时十分注意培养受训老师的认同感, 特别在每一站培训结束时极具仪式感的闭幕式上, 组织认同感也达到顶峰。涂尔干认为, 仪式的功能在于提供共同体验的瞬间, 激发、增强或重塑个体成员的集体意识和认同。仪式是一种文化构建的象征性的符号体系, 由模式化的、有秩序的语言与行为组成。基金会的理念传播采用了大量的符号, 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 在认可成员培训成果的同时, 塑造并强化成员的价值观。就形式而言, Z基金会的仪式符号可分为以下几种:

(1) 行为符号:有节奏的鼓掌组成的“爱的鼓励”。

(2) 语言符号:“信任比帮助更重要;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三句口号反复出现和强调体现了不断强化鼓励和综合培养素质的价值取向。

(3) 物件符号:物件演变成组织文化的载体, 被赋予精神内涵。基金会运用了大量物件符号用来建构仪式中的意义。

(1) 徽章:标志性的符号。每一个受训教师在完成培训后会收到一枚“梦想引路人”徽章和一本证书, 标志着他们被基金会认可, 将成为推广梦想课程及其教育理念的先行者。

(2) 腕带:每一期支教团队成员手上戴着一种颜色的腕带, 分为七种颜色, 颜色越丰富标示着支教资历越深。

(3) T恤:基金会统一定制红、白两种颜色的T恤, 象征着支教团队一员的身份, 在培训过程中规定统一着装。

上一篇:小儿外科专业能力实践下一篇:老师对初一差生评语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