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纸
一、“国考”面试存在的问题
从本次“国考”面试来看, 考生暴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 一) 教师礼仪不规范
行为举止不自信, 着装搭配不恰当, 仪态教态不自然, 眼神视线不集中, 言谈称呼不准确, 进场退场较随意等。
(二) 教学设计能力不强
格式不太规范, 结构不够完整, 内容不充实, 教材分析不透彻, 学情分析不贴切, 目标拟定不准确, 方法选择不恰当, 过程设计较简单, 列表作图不标准等。
(三) 问题回答较肤浅
理解不深刻, 认识不全面, 思考不成熟, 节奏不恰当, 逻辑不严密, 表述不准确, 表达不流畅, 思路较狭窄, 回答较肤浅等。
(四) 教学技能不娴熟
课堂导入较生硬, 语速节奏有点快, 流程安排不合理, 内容讲解不深入, 概念阐述不清楚, 规律分析不透彻, 思路条理不清晰, 语言表述不准确, 逻辑过渡不自然, 粉笔书写层次低, 作图列表不规范, 实验演示较随便, 课堂提问较随意, 课堂小结不简洁, 教学评价不恰当等。
(五) 专业答辩较薄弱
专业基础不牢固, 专业理解不深刻, 教材内容不熟悉, 知识广度不宽泛, 知识运用不熟练, 问题回答不准确等。
二、“国考”面试应试策略
(一) 强化职业认同
教师职业认同, 是一个准教师或在职教师对自己将要从事或正在从事的教师职业的价值判断和心理认同, 它直接关系着教师工作的热情度、满意度、倦怠感或幸福感。对此, 考生应强化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认清教师职业的性质, 理解教师职业的意义, 了解教师职责, 明确入职动机, 摆正教师职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增强对教师职业的神圣感与使命感, 自觉认识到教师既是一份职业, 更是一项事业, 主动克服“铁饭碗”“没压力”“假期长”等享乐思想。为此, 考生在面试前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等, 阅读世界著名教育家的传记故事, 感受伟大教育家的人格魅力, 了解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用心领会教学名师的职业情怀和艺术风采等。
(二) 打牢专业基础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是一个教师任职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 它直接决定着教师所教学科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对此, 考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认真学习公共课、任选课和通识课, 还要深入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打牢专业基础, 提升专业修养。
(三) 吃透课标、教材
中小学各学科课标、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和重要内容,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对此, 考生在面试前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 全面掌握教材内容, 理解课程基本性质, 了解课标基本理念, 明白课程设计思路,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熟悉课程逻辑结构, 清楚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课程教学本质等。
(四) 苦练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中必备的基本职业能力, 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也是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魅力的重要体现。课堂教学技能主要包括语言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授技能、演示实验技能、多媒体运用技能、探究教学技能、板书板画技能、结束技能等。要想掌握这些技能, 考生面试前应增强对教学技能重要性的认识, 苦练教学基本功。为此, 面试前考生可通过课堂观摩、教育见习、听课评课、微格教学、模拟试讲、教育实习、小组研习、教学竞赛等方式强化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五) 演练答辩技巧
答辩技巧是考生顺利回答现场提问、圆满完成答辩任务的重要因素, 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可使答辩“锦上添花”。对此, 面试前考生可观看答辩录像, 观摩答辩现场, 加强平时演练, 请教老师指导, 参加答辩培训, 参与答辩竞赛等, 从而做到熟悉答辩程序, 稳定答辩心态, 掌握答辩礼仪, 规范答辩用语, 有效调节答辩节奏, 恰当控制答辩时间, 减少或避免答辩失误等。
(六) 修炼教师礼仪
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 它体现了教师特有的气质和风度。“国考”面试中, 教师礼仪能反映出考生的应试态度、职业认同、内在修养和外在素养, 直接影响着考官对考生的第一印象和综合评判, 是面试考生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此, 考生面试前应真心诚意地修炼教师礼仪, 强化职业认同, 净化个人心灵, 美化仪容仪表, 内化行为举止, 规范交往语言, 走进学生心灵, 感受爱己爱人等。
总之, “国考”面试设计科学、流程合理、内容标准、考查全面、管理规范、可信度高。它作为考生获取教师资格、国家选拔教师入职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 对加强我国未来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未来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等起着重要作用。同时, “国考”面试也是一项系统工程, 对考生要求较高, 考生只有诚心爱教、真心爱生、专心苦练、用心应试, 才能真正踏入教师职业门槛, 成为合格而光荣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冯加根.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问题刍议[J].中国考试, 2015, (1) .
中小学教师资格国考 面试 问题 对策
2012年秋季,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教师函〔2011〕6号),立足河北省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改革实际,河北省作为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试点省份,组织实施第一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全国统一考试,实施5年定期注册制度。到2014年上半年,已经组织实施了4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
面试,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国考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也是整个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过程中涉及人力、物力和时间等要素资源最多和最复杂的一环。面试工作组织的科学化、测试内容的专业化、测试手段的现代化、测试过程的规范化等都体现着面试的“公平、公正、公开”,这是整个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关键。在2年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中,河北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认真组织、统筹安排,考试工作有章有序地进行,保障了试点工作的正常运行,也积累了宝贵的试点经验。
一、当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国考面试的基本特点
1.规范、严谨的结构化面试基本流程
笔试2科目合格者方能进入面试环节,面试采用结构化考试,笔者又将其归纳为三段六步面试法。
第一段:抽题、备课。地点:备课室
①抽题,备课开始计时。
按考点安排,登录面试测评软件系统,计算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道试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题,经考生确认后,计算机打印试题清单,并开始备课计时。
②根据确定的考题,进行备课,时间20分钟。
考生持试题清单、备课纸,根据试题清单内容要求,开始备课。备课室提供与试题内容相关的材料,准备时间20分钟。
第二段:面试。地点:面试室
③回答规定问题。
考生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指定面试室。考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2道规定问题,要求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左右。
④试讲(展示)。
考生按照所抽试题内容和要求以及准备情况,进行试讲(展示)为主,统称展示,这是整个面试的中心环节。时间10分钟。
⑤答辩。
考官围绕考生试讲(展示)情况,进行具体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左右。
第三段:面试结束,考生离场,考官评分。地点:面试室
⑥考生离场,考官评分。
考生在考官提示下留下试题清单、备案纸,带准考证离场。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填写《面试评分表》,经组长签字确认,同时通过面试测评软件系统提交评分。
2.考核考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国考面试,按照当前我国学制体系和基础教育组成分为高中阶段、初中阶段、小学阶段各科教师资格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等四个方面。2012年秋季刚刚开始的试点面试中,必答题的问题或情境主要是中学阶段常常发生的教育现象或教学问题,而忽视了各个教育阶段学生(儿童)心智发展的个性和阶段性,针对小学和幼儿园阶段儿童学习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很少,表现出必答题题源的泛化特点,缺乏不同学段的针对性。试讲(展示)环节中的问题表述笼统、缺乏规范性和标准化操作,如小学数学试讲(展示)只是笼统要求达到上数学课的状态,而缺乏具体的、规范的评价要素等等。评价标准只是把中学、小学、幼儿园阶段宽泛地罗列了8个不同权重的评价项目,每个评价项目并没有具体给出熟悉程度和基本表现程度指标,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表现程度与等级评定细化标准,不便于各个学段、不同科目面试的实际操作。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教育部和省级主管部门不断调研、调整、补充和丰富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的内容和要求,截止2014年秋季面试,必答题都是具体根据基础教育各个学段学生(儿童)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典型教育问题或情境,中小学各科试讲(展示)内容和要求表述更加规范具体,评价标准在原有基础了制定出了每一项不同表现程度与等级评定标准,使得面试环节考核更加细化、更具操作性,凸显考核评定考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最大程度地保证面试的效度和保障考生的权益,体现面试的“公平、公正、公开”。
3.对面试对象报考门槛提高,注重面试对象的发展潜质考核
2012年9月,河北省教育厅公布的《河北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申请参加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专业的中专学历即可,非幼儿教育专业的应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应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申请参加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应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面试对象打破了师范生的“特权”,让所有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不同学习者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从而更加明确“师范专业学习经历不等同于师范专业发展潜质”。通过面试,关注考生是否具备可以“再塑造”成为“合格基础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潜质,把好基础教育师资的“入门关”。
根据当前河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考试报名条件,在校大三(含三年级)师范生,2014年春季及以前,面试的考生主要是想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社会学习者以及少数无教师资格证的在职教师,考生原始学历整体程度低、基础教育从业经验者较少,非师范专业背景占主体。但从2014年秋季开始,随着放开在校师范生报考政策,在校待考生即将成为面试的主体,面试主体正在发生着转变。
二、当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国考面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在担任河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面试考官的工作经历中,发现面试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突出问题。
1.考生对面试内涵理解不到位、缺乏准确性,教师基本礼仪和综合素质明显欠缺
相当一部分考生抽到考题后,都会认真理解考题要求,但在面试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答非所问,不能清楚地理解要求,从而影响面试结果。简单分析其原因,一是考生对改革后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结构化面试的程序、内容和要求及其之间的关系都未能准确理解,更无经验可言。二是考生自身的理解力不高,影响了表达能力和执行能力。相当一部分考生在教师基本礼仪礼貌和综合素质方面有欠缺,如高度紧张、穿着不当、与考官空间距离不适宜、必答题环节只背答案、缺乏与考官的交流等等,达不到教师基本的仪表仪态和交流水平。
2.当前考试淘汰线的“一刀切”做法,对在校专业学生带来一定挑战和压力
当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结构化面试是基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入职性资格审查,有人说把那些将来能成为合格教师的考生“留下来”,也有人说把那些不适合做教师的考生阻挡在入职门口等等,这些都反映着对于教师资格面试性质功能的界定,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一种淘汰性考试。在当前以社会学习者为主体的面试中,一般都有过与不过的线,比如5个人中淘汰2人左右,而这对于在校待考生来说可能是最大的压力之一。在校待考生的整体专业素养较社会学习者而言要明显高、专业能力整体要强,若按当前淘汰情况,从当前允许在校待考生只是在大三应考,也就意味着在校待考生毕业前,特别是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高等院校在校生,在毕业时拿不到教师资格证,没有资格证会让一些学生认为大学白上,更没资格参加各种中小学入编入职考试或上岗就业,形成教育成本投入与产出不成正相关,所以当前在校待考生潜在压力很大。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专业学生就业出口,也可能影响高考生对基础教育专业的意愿和选择,形成不良循环。同样对于那些具有“发展潜质”的社会学习者在与在校师范专业考生同场竞技中明显处于不利。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与教师资格面试初衷相违背。
3.面试考官队伍有待扩充,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当前面试考官队伍主要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教研员、一线骨干教师组成,高校专业教师较少,即使有高校教师,非专业背景教师也占一定比例。面试考官一组有三人组成,基本是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组成,而现有的面试考官专家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偏低,有待继续加强培训。另一方面,河北省中小学资格考试高峰期从2014年秋季开始,现有的考官队伍显然无法应对考试需求,须要进一步扩充,考官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三、完善当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国考面试的对策建议
1.在校待考生树立危机意识,积极投身专业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当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国考面试突出强调“专业性、实践性、能力性”。在校待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教师资格考试,在校期间只有2次考试机会,以当前笔试、面试过关率来看,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前势必拿不到教师资格证。所以要改变以往上大学就是为了取得毕业证书的单纯追求,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毕业前必须取得的还有教师资格证书,树立“学以致用”的专业学习观和危机意识,重视专业认知和理念的自我塑造,积极主动地投身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如立足平时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以及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到中小学校进行见习或顶岗实习,积累一线工作经验和加强职业的“元认知”,对面试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重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中小学教师礼仪的训练和培养,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寻求具有个性的教师气质和教学风采。
2.加强调研,区别不同面试对象,创新面试评定体系,完善面试机制
2014年秋季开始,是河北等5个国考试点省(市)在校待考生参加考试的第一次高峰期。当前教师资格国考面试使得师范生失去了过去面试的“免考权”,这是国内外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正确对待在校待考生与社会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国考面试须重点解决的问题,这是保证面试实效性和维护广大考生切身权益的关键,也是避免当前入职考试流于形式的重要体现。
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省级主管部门要加强调研,深入了解面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不同主体的影响或作用,坚持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功能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区别对待不同面试对象主体。如:对于在校待考生可实行在校学习审核制度,考察学生在校期间关于儿童发展、教育教学原理、教师职业道德等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情况,合格者可免笔试,直接参加面试;亦可调整社会学习者面试科目,综合考查面试者专业基本素养和能力,真正让有“发展潜质”的社会人员补充到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中,切实把好入职第一关。
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国考面试机制,严格面试标准和程序,保证面试的实效性和公平性,吸引社会上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中来。
3.切实加强考官队伍培训和建设,提升考官队伍素质,确保面试考生的权益最大化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面试从专业角度而言,是一项以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为主的考核,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用教育基本理论指导基础教育教学实践,并在教育实践中丰富发展教育理论,考官通过考生借助一个教学实践片段的试讲(展示)来评价考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潜质,所以作为评价者的考官也应当是一线骨干教师、教研员和高校教师组成的共同体,高校教师须要强调实践性,一线教师则要加强专业理论修养。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考官队伍培训,制定考官定期评、聘机制,切实提升考官队伍整体素质。
扩充考官队伍一定要选拔专业对口、学历层次较高、职称较高的教研员、一线教师、高校专业教师,建设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结构比例合理,突出理论修为和实践水平高的“双师型”专家队伍。一定程度上讲,切实保证中小学教师资格国考面试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专家队伍,这也是保证国考面试公平公正的必要保障。
4.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法,重构评价体系,加强实践教学
高校师范专业课程设置和建设是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核心环节。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对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要素要求。当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国考面试的特点和要求在职前专业课程中也应有具体体现,但同时,职前专业课程建设也应避免陷入“为了入职性考试而设课”的误区,也要体现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发展性”要求和特质,即培养未来从事基础教育的优秀中小学教师。“源于入职标准,但又高于入职标准”应当是今后高校师范专业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做好入职资格审核考试内容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的有效衔接以及相应评价体系的构建。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是解决当前职前师范专业考生面试问题的根本途径。树立“做中学、学中教”的教学理念,构建“理实一体化、学训一体化”的校校(高校和中小学校)实训、见习(观摩)、毕业实习、专业志愿活动等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多途径、多通道、多手段、多方式地提高师范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内涵和实践能力。
按照教育部的统筹部署,按照原定计划,到2015年底,全国所有省市结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省考,全面实施全国统一考试。对即将参加国考的省份而言,对考试的组织实施是个考验和挑战,特别是面试环节深刻影响着整个考试质量和考生的切身权益。同时,面试也深深影响着高校师范专业课程建设。所以非常有必要总结前期经验,为后续面试的高效运行、考生顺利通过面试并对高校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
参考文献
[1] 闫建璋,郭赟嘉,赵英.教师资格定期认定制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4).
[2] 蓝秋燕.教师资格证“国考”下师范类教学法课程变革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4(3).
[3] 赵宝荣.教师资格考试之面试环节的思考[J].中国文房四宝,2014(2).
[4] 魏勇刚.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J].教育评论,2014(5).
[5] 梁桂莲.美国教师定期更新制度的启示——以我国实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为视角[J].教育导刊,2014(1).
[6] 江畅.全面提高教师资格考试质量的思考[J].湖北招生考试,2003(8).
[7] 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李升伟(1981-),男,甘肃白银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在读硕士研究生。]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怎么写【1】
一、教学目标
这个非常重要,下面给出了三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希望你彻底记住这三条,顺序都不要错)
三条的顺序不能颠倒,内容缺一不可,因为它涉及的是新课改的理念问题。
如果你写的时候没有这三个条目,那么在考官看来,你可能是不认可新课改的理念的,这个就很严重了。
二、教学重难点
有些考生分不清什么算是重点,什么算是难点。
解释一下:
重点是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比较具体的;难点是比较抽象的,比较虚的。
举例: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我们让小学生掌握生字词,掌握某些句式,这就算是重点。
而比如说你让小学生体会文中对话人物的情感动态,小学上是很难理解这种东西的,这个就叫做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下面的四条是教学过程四部曲,比较流程化的东西。
导入--新课---巩固--小结
后期233教师资格网还会提供相关的文章进行详细解说,希望大家可以继续关注。
四、板书设计
网上有很多漂亮的板书设计,很有学生看到之后也觉得很惊艳,很羡慕,想要尝试着自主创新。
但是,请各位考生明白,这种创新,是建立在长时间授课经验的基础上的,并不是一时兴起就能够完成的。
所以233教师资格网建议请你不要去模仿,就是中规中矩来用就可以了。
那什么是中规中矩的使用板书,就是黑板分两边,左边作重点内容书写,右边作草稿纸来用,随时可以擦除。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案例【2】
《思想品德》(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练就一双“慧眼”》教学片断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练就“慧眼”的方法,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能力目标:通过甄别非法的有奖销售和某些商品的以假乱真现象,锻炼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逐步提高权利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二)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知识体系的关节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等。
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1)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即在整课或整个单元甚至全书中起重要作用的那部分知识。
(2)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
(3)社会生活实际。
思想政治(品德)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关注社会生活。
因此,教材中与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密切联系的、能够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那部分内容也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即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理论问题。
教学难点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思想实际水平而言的。
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是:(1)比较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2)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的内容;(3)学生思想认识上比较容易产生疑难的内容;(4)容易混淆、误解或相似、相近的内容。
考生如果在备课中能够抓住重点、难点,并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就为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形式和内容【3】
(一)形式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文字体现,有相对的格式与要求。
教案的格式主要包括文字叙述式、表格式两种。
1.文字叙述式
这是一种基本上全部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的教案形式,在日常教学的应用最为广泛。
2.表格式
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教案形式,一般有学校发给教师。
(二)主要内容
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有的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反思与评价等项目。
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教学设计不必具有固定的形式。
1.基本内容
(1)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2)教学目标(或称教学要求,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3)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4)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5)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6)教学难点(说明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7)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8)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9)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10)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2.教学过程的步骤
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导入新课
①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②怎样进行,复习哪些内容?
③提问哪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2)讲授新课
①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②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③教师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3)巩固练习
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4)归纳小结
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5)作业安排
①布置哪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②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三)主要作用:
1.教学活动的依据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如果不认真做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最终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材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教材的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而且要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特别是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明确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的价值功能,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
(1)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惊弓之鸟”的意义。
(3)给学生布置作业
【教案设计】
一、课题:《惊弓之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能手”、“本事”、“孤单失群”、“大吃一惊”的意思,并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更赢说的话;继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2、难点:理解更嬴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确。
四、教学过程
(一)猜成语导入
导入语: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一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同学们,你能猜出这是说的哪个成语吗?(出示成语释义)你还知道哪些成语?
今天,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顺通生字词。
2、初步感知文章大意: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
(三)精读课文,深入赏析
1、检查提问:那是一只怎样的鸟?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自由读第5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
(4)朗读指导: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8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a”,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2、更赢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投影仪出示:想想更赢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4、为什么一起打猎的其他人没有想到这个办法?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五)小结作业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新课标精神,结合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阅读能力,教学这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因此确定的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宰割、筹划、彷徨”等12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
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⑵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教学过程中力求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活动,强化学习效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有所感、有所思,从而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文献法。本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两弹一星”研制者的相关情况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等等。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⑵五步阅读法。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②思读课文,理清思路。③悟读课文,深层探究。④美读课文,品味赏析。⑤颂读课文,体会深情。将“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的思路体现在这个教学方法中,使学生能全面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文。
⑶发现阅读法。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品析,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表达能力;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这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较为充分的预习和阅读的基础上学习,以达到深刻领会课文的阅读目的。这种教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双边活动热烈,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探索态度,使他们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⑷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以下几处要用课件:展示邓稼先的照片导入新课;介绍相关的背景资料;播放记录片《让历史来告诉未来》。
⑸讨论法。
2、学法:引导学生使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此文。
⑴朗读法。因为此文饱含深情,我们可以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朗读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因此,朗读一直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⑵自主合作探究法。从课外的资料搜集到课内的质疑解难,从导入新课到最后的总结课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
五、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由邓稼先与杨振宁的照片导入本课。
2、资料汇总,了解背景:学生将搜集的资料展示,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用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
(设计理由:由于学生们对这位科学家了解不多,因此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了解,然后在教师由感性到理性的引导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其伟岸的人格魅力。)
3、阅读课文,走近英雄(分五步完成)
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弄清文章各部分的侧重,交流感受。
⑵思读课文,理清思路
讨论:六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⑶悟读课文,深层探究
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⑷美读课文,品味赏析
品味语言,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美点
⑸颂读课文,体会深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4、延伸拓展,深情告白
⑴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位科学家说点什么。
⑵学过此文,你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5、观看影片,结束新课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踢踏舞的热烈情绪,在欣赏旋律的同时,体会节奏带来的魅力。【过程与方法】
采用节奏游戏、自主实践的方法,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表现、创造音乐节奏。在律动的学习中,感受音乐强弱和重音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啦”简单地模唱出主旋律。了解踢踏舞起源及其发展。
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听辨出踢踏舞步的节奏 【难点】可以掌握节奏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踢踏舞多媒体课件、小提琴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老师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敲击节奏
老师设置问题:让我们做一个模仿节奏的游戏怎么样? 老师敲击节奏,学生模仿。(老师引导强弱变化,由浅入深,敲击的节奏与本节课有关)【过渡句】看来最难的节奏也难不倒大家,此时此刻我看到同学们的脸上都露出开心的笑容,就让我们带着开心愉悦的心情走进今天的课堂。首先请同学们听一段录音,听一听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播放录音)(二)新课教学 1.欣赏音乐
(1)聆听录音
老师设置问题: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吗? 学生自由回答。(2)欣赏踢踏舞视频。(3)欣赏美式踢踏舞视频
师:舞台上的美式踢踏舞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美式踢踏舞的风格比较自由、奔放、滑稽。)(4)欣赏爱尔兰踢踏舞剧—《大河之舞》视频
老师设置问题:爱尔兰踢踏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它与美式踢踏的区别是什么?(乐曲给你们的感受是欢快、热情奔放的;美式踢踏舞规模比较小,面部表情是微笑、滑稽的,表演形式比较随意;上半身比较自由,而爱尔兰踢踏舞舞台规模比较庞大,面部表情非常严肃、严谨。表演步伐比较整齐,队形变换保持一致,体现了爱尔兰这个民族非常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师:欣赏的过程中给你细节上震撼力最大的是音乐的旋律吗?还是舞蹈演员踏出的节奏。(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的骨架。)2.体验踢踏舞
(1)学唱爱尔兰踢踏舞剧的主旋律 ①欣赏爱尔兰踢踏舞剧的主旋律音乐。老师设置问题:其中主奏乐器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主奏乐器是小提琴。
②老师用小提琴慢速演奏主旋律,学生用“啊”哼唱,仔细体会旋律的高低起伏。③老师用小提琴速度稍快演奏主旋律,学生用“啊”哼唱。④老师用小提琴加快速度演奏主旋律,学生用“啊”哼唱。(2)欣赏整首爱尔兰踢踏舞剧
老师设置问题: 请你数一数我们所哼唱的旋律在整首舞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旋律的步伐一样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一共出现了六次,旋律不断重复着,当每一次旋律出现的时候,舞蹈演员都会踏出不同的步伐,因为不发的不同,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觉。
【过渡句】先让我们看一下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蹈演员踏出了怎样的步伐,为了方便同学们找到规律,请在心里默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开头是四个八拍的前奏,同学们掌握好数拍的速度。
(3)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主旋律
①听辨第一次主旋律,找出重音,用拍手表示 ②听辨第二次主旋律,找出重音,用跺脚表示 ③听辨第三次主旋律,找出重音,用舞步表示 ④听辨第四次主旋律,找出重音,用拍桌子表示 ⑤以接龙的方式敲击第五次和第六次出现的主旋律 第五次:每小组敲击两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一次 第六次:每小组敲击一个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两次 教师一边拉小提琴,一边引导学生敲击旋律的节奏
(4)听音乐,学生按照已学过的节奏,伴随音乐完整敲击演奏(三)巩固提高
1.引导同学们创编节奏,并表演
2.学生跟随视频和音乐创编自己风格的节奏 3.简单介绍《大河之舞》中其他的艺术元素
老师讲解:这部大型舞剧那还蕴含了许多其他的艺术元素,比如说音乐、歌剧、芭蕾以及现代舞的精华,同学们课后在网上下载完整的视频进行观看。
4.欣赏中国藏族踢踏舞《扎西德勒》
师:同学们看到我们藏族的踢踏舞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看到我们藏族的踢踏舞心情非常的兴奋,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为中国藏族有这样的踢踏舞,感到很骄傲,就让我们跟着豪迈的音乐一起拍起手来。
学生跟随音乐拍手。(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体验了爱尔兰踢踏舞的魅力,感受踢踏舞带给人们的热情与快乐,还欣赏了我国中国藏族踢踏舞《扎西德勒》,也为我国能有这么棒的舞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如果你还想了解踢踏舞更多的内容的网站,课后可以登陆,踏破铁鞋网站来进行浏览,当然你还可以发Email给我,我们继续交流。下课。
学生伴随音乐踏着踢踏舞的步伐走出教室。
五、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氯气的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制备的原理。掌握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操作,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净化装置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通过认识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及产品的利用,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和方法,氯气的发生、收集、净化装置的选择。【难点】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图片展示】海水晒盐、每千克海水中几种氯化物的含量柱形图。
【讲述过渡】在众多的自然资源中,海水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之一,海水中有极其丰富的资源等着我们去发现利用。利用海水中富含的氯化物如氯化钠,能获得活泼的卤素单质-氯气。
环节二:观察讨论,探求新知
【引 导】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原料选用要廉价、易取,所以海水中的氯化钠成为了生成氯气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设 疑】那么我们如何以此为原料制取氯气呢? 【演示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
【投 影】表格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思考填写表格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并推写出电解氯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过 渡】以上是生产氯气的一个简易装置,在实际生产中,电解食盐水常在电解槽中进行。
【视频动画】简要介绍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的工作原理以及“氯碱工业”。
【过 渡】我们已经掌握工业上生产氯气的原理,那么实验室如何制取少量氯气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41页“化学史话氯的发现”。
【学生回答】18世纪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时,意外的发现了氯气。实验室就是常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
【图片展示】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备氯气的实验装置。
【交流讨论】氯气的制备装置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并给出回答。(教师可做适当的补充)环节三:迁移应用 拓展延伸
【过 渡】同学们,如果实验室要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以上的实验装置能做到吗?若不能做到,请同学们设计一套可行的实验装置。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得出否定的回答并积极设计实验装置。
【视频动画】分析学生的设计,并给出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图。【学生活动】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新增加的各部分仪器的作用。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回顾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制氯气的原理、方法以及化学方程式。
【作业】复习氯气的实验室制备,下节课请同学复述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过程及实验设备。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画家的流派以及《荷拉斯兄弟宣誓》背景、内容和主题思想,学会运用美术术语欣赏同类型的油画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探究掌握达维特的艺术特色,并学会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达维特绘画作品的欣赏,了解新古典主义的艺术风格和造型特点。【难点】体会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内涵和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截取战争时期的电影,感受刀枪铁马的声音,以及战争残酷的场面。提问:在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让学生们思考,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是如何去记录这样一个壮烈的场面?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由此引出课题——《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二)直观欣赏感知 学生观看幻灯片,教师逐渐放大《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引导学生们直观感受,并提出问题:这幅作品属于什么画种?从画面中看到了怎样的内容?画面中有几个人物?学生回答,教师简总结并要介绍背景:此画取材于古罗马的历史故事,战争题材,画面中有9个人物,老荷拉斯位于画面的正中,他手上的刀剑是这场宣誓激情的焦点,左边表现的是三个兄弟在出发前向宝剑宣誓的场面。(三)探究艺术家
教师展示巴洛克艺术、市民美术、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对应的画家画作和艺术特色的连线题,引导学生同桌讨论、回答。师:这幅绘画是什么时期的艺术?是谁的作品?画家属于什么画派?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新古典主义艺术特色,这幅作品是达维特的代表作之一,是19世纪新古典主义画派的画家。(四)形式美感分析
继续欣赏《荷加斯兄弟的宣誓》并思考: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这样的构图合适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采取小组谈论的形式,四人为一组,(引导学生从作品构图、背景、色彩、线条、笔墨、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生们畅所欲言,教师总结:《荷拉斯兄弟的宣誓》显示了画家达维特在构图上强调的是完整性,比较关注的是雕塑般的人物形象,注重体积感,用红色的基调突出画面的庄严气氛。
(五)领悟探究
学生分小组合作演出《荷拉斯兄弟宣誓》的情景剧。思考问题:这幅作品画家想表达什么?师生共同总结:颂扬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英雄主义的主题,表现了画家对英雄人物的尊敬。(六)比较鉴赏
教师展示《马拉之死》,引导学生观赏并与《荷加斯兄弟宣誓》对比分析:两幅作品有什么异同?学生派各组代表进行演讲,同学之间互评,教师从现场表现、语言组织、美术术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七)小结作业
总结达维特的艺术特点。布置作业:搜集达维特所处的时代,并思考与画作风格的关系。板书设计
《踏雪寻梅》教案——【育萃专家为您解析】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作一些带有断音的发声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巩固学生对2/
4、3/
4、4/4拍的理解和运用;培养演唱二声部曲谱的能力。3.通过欣赏《抗敌歌》和《卡农歌》,激发爱国主义感情,感受二部轮唱的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后半拍起的乐句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小卡片(断音记号)、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3/4 30 20 10 ︱
20 10 ‖
mi mi mi
ma ma 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
三、节奏游戏
放《踏雪寻梅》的录音,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导入
新课《踏雪寻梅》
1.简介歌曲,放录音。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学生欣赏歌曲,想象一幅画面,并把它画下来。2.歌曲教学:
(1)齐读歌词。(2)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再次欣赏歌曲。
(4)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育萃教育祝您考试顺利】
(5)巩固几遍。
(6)个别唱得好的同学独唱歌曲。
(7)歌谱教学: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的唱好断音。
(8)全体同学唱歌曲,个别同学打击乐器伴奏。
五、总结本课教学情况。【育萃教育祝您考试顺利】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3/4 30 20 10 ︱
20 10 ‖
mi mi mi
ma ma 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
三、固歌曲《踏雪寻梅》【育萃教育祝您考试顺利】
学生唱歌曲。
四、导入
新课
1.断音记号:
学生理解加了断音记号后的音占原音时值的1/2。具体内容参考书本。
2.按规定拍号创作节奏短句。具体内容参考书本。3.歌曲《踏雪寻梅》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4.知识延伸
苏民歌《蝈蝈蝈》
介绍黄自和《抗敌歌》的故事。5.欣赏
(1)《抗敌歌》(2)《卡农歌》 师问:这两首歌曲分别用什么演唱方式演唱? 生答:第一首《抗敌歌》采用混声合唱。
第二首《卡农歌》采用轮唱的演唱方式。
五、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探究牛顿第二定律》:亲爱的各位老师们,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中公教师特此整理了《探究牛顿第二定律》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能运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公式。【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小组实验,学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受力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实验,感受物理实验的科学严谨,增强小组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受力间的关系实验。【难点】
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和受力间的关系实验。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设置情景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向学生出示新型跑车和设计师的图片,请有了解的同学为大家讲解这款新型跑车。由此引出加速度与受力和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环节二:新课探究
请学生猜想:加速度、受力、质量之间的关系。答:正比、反比等。
根据大家的猜想,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1.探究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控制质量不变。
(1)将小车放在木板上,一端与纸带相连,将木板稍微倾斜,打开打点计时器,放开小车,当纸带上的点间的距离相同时,小车为匀速直线运动,保持木板的倾斜度。
(2)将小车放回原位,一端与纸带相连,一端通过滑轮与钩码相连,用天枰称量钩码的重量,打开打点计时器,放开小车,根据纸带上的点,计算出加速度,记录于表格。
(3)重复步骤(2),记录多组数据。
2.探究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保持受力不变。
(1)将小车放回原位,在小车上加入砝码,打开打点计时器,放开小车,根据纸带上的点,计算出加速度,将加速度和小车及砝码的质量记录于表格。
(2)重复步骤(1),改变砝码质量,记录多组数据。
让学生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可利用计算和画图的方式进行。然后小组讨论加速度与受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即。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比例式可以写为F=kma,k为比例系数,在国际单位制中,k=1。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力的单位: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N。
环节三:巩固练习
问:为什么在进行实验时,要将木板倾斜一定角度? 答:利用重力分量来消除摩擦力。问: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摩擦力? 答: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来消除摩擦力,记录小车速度。环节四:小结作业 完成习题: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已接通电源,正要释放纸带的情况,请你指出该同学的五个差错:
(1)电源_______;(2)电磁打点计时器位置_________;(3)滑轮位置_______;(4)小车位置________;(5)长木板__________。
五、板书设计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纸】推荐阅读: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的基本内容11-06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面试—《勾股定理》教案09-27
教师资格证面试大纲05-24
教师资格证面试题库05-26
教师资格证面试历史09-28
教师资格证面试板书11-13
教师资格证面试经验12-21
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题05-31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技巧12-11
英语教师资格证面试题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