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通用10篇)

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 篇1

初中生是介于童年期和青年期之间的过渡时期。这个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改变、内脏机能的成熟及性的成熟三个方面。

大脑的发育在量的方面,少年期脑重及脑容积的增长不显著,因为,儿童在10岁以前,其脑重已为成人的95%。但在质的方面,这时期脑的发展则有较大进展。我国脑电波的研究表明,个体在4至20岁之间,存在两个脑发展的加速期,第一个发生在5至6岁之间,第二个发生在13岁左右。

少年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在关节结构上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少年时期,由于神经发育不时很健全,工作持续时间短,易疲劳。但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元的物质代谢旺盛,合成速度快,所以疲劳后恢复也较快。

性发育开始成熟,生理的变化,由于我们国家传统的观念,对性呈现封闭,使得孩子们对此特别敏感,性角色意识增强,在异性面前常有不自然的羞涩感,同性别之间的群体活动增加,而异性间的群体活动则相对减少。

2.初中生的生理特点

从认知方面,学生进入初中后,学科的开设增多,学科知识体系的更加完整,使学生所学知识更为系统化,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能力明显增强,其学习迁移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兴趣和方式的差异变得明显,学习上的个体倾向性开始显现出来。学生在认识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增强,他们对发生在周围的人或事,往往是以“成人”的姿态表明自己的独立的评价和见解。 “成人意识”的产生,是少年学生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此外,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发展还表现在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逐渐能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作为认识对象,除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外,也注意自我评价。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使他们往往会对他人的干预以执拗的态度予以反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在情感方面,由于少年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发育时期,精力充沛,所以他们富有朝气,充满热情,注意力及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30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但情绪不够稳定,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而波动,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忽而表现出充满激情和冲动,忽而又表现得悲观和失望,因而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所以,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少年期是学生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教育者操心的时期。

在意志方面,少年学生的自控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正常情况下,他们能够把自己的行为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结合起来,并为之付出意志努力。但是,由于他们的情绪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波动,所以,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或者为了满足某种不正当的需求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和对自己行为的控制。

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 篇2

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1.反抗性与依赖性

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情感和生活上,初中生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2.闭锁性与开放性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因此初中生在闭锁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

3.勇敢和怯懦

在某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这是因为,首先,他们在思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在主观意识中,不存在着过多的顾虑,常能果断地采取某种行动;其次,由于他们在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经常不能立刻辨析出某一危险情景。

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例如,他们在公众场合,常羞答答,不够坦然和从容,未说话先脸红的情况在少男少女中都是常见的。

4.高傲和自卑

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这两种情绪往往交替地出现于同一个初中生身上。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成人的意识越发明显。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与幼小儿童的表现区分开来,力图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从兴趣爱好到人际交往方式,再到对问题的看法,他们都想抹去过去的痕迹,期望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在否定童年的同时,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又留有几分对自己童年的眷恋,他们留恋童年时那种无忧无虑的心态,留恋童年时那种简单明了的行为方式及宣泄情绪的方法。

三、初中生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偏差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心发展失去了平衡,感受着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处于各种心理矛盾的包围中,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得以顺利解决,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心理及行为偏差,乃至精神疾病。

1.心理生物性紊乱

心理生物性紊乱主要表现于主体对自己身体体能的异常关注及对某些正常疾患的过分夸大。在初中生中,常存在上述情况。这些初中生或者感到他的心脏或消化等系统极为不适,例如感到在他的呼吸道中突然生长出肿物,而导致呼吸不畅;或者将一些常发的小病(如鼻塞、腿部肌肉抽筋、胃的轻度不适等)严重夸大,而使他们真的无法忍受;也有人表现为由于对自己身体的某些特征不满意而产生极度焦虚,如某些女生认为自己胸部过平而怀疑自己的性别,男生也有类似的情况。这种青春期心理生物性紊乱的严重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主体在心理上构想出来的疾病或症状,而且伴随着真切的生理上的感觉和反应,看起来就像真正患病一样,但却检查不出任何疾病,严重影响初中生的学习及健康。心理学家认为,产生这种症状的重要原因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生理上所发生的剧变,身体内外的变化及性机能的出现,使他们在猝不及防的同时,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自己的身体上。

2.自杀的倾向及行为

自杀的倾向和行为在童年期以前是极为少见的,从青春期开始直至青年期呈直线上升趋势。西方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自杀的倾向与行为多始于15岁,这以后增长的比率极快。美国的统计数字显示,在15至19岁青少年死亡的原因中,自杀是排在事故、癌症、其他疾病、被杀之后的第五位原因。在自杀的倾向与方式上,存在着男女差异,女性多采用消极的自杀方式,如吃大剂量的药物或服毒;而男性多采用主动的自杀方式,如用手枪自射或自缢等。男性所采用的方式比较彻底,多能完成自杀;而女性一般只是表现出有自杀的倾向和举动,但许多时候却不能完成。在男女两性青少年中有自杀企图和实际完成自杀行为的比例为100/1。少年自杀的具体原因很多,如:怀孕、学业失败、与父母发生冲突、被同伴拒绝、被社会排斥、违法犯罪后的恐惧,也有人是出自于浪漫的想法。但不论具体情况如何,有一条根本的原因,就是少年期需面对的困难和烦恼突然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积累起来而导致心理崩溃,有人则想用自杀的方式来解脱。

3.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青春期精神分裂症,虽然相对来说发病的比例较少,但从15岁开始,发病率明显增多,到青年期达到高峰。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后期症状很明显,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歪曲现实或脱离与现实的联系、不能控制情绪以及人格混乱等。在真正患病前,常表现出先兆,如:社会行为退缩、交往困难、敏感固执、戒心过多以及缺乏幽默感等。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所致,调查表明,同卵双生子均发此病的比例为50%,异卵双生子均发此病的比例为12%,兄弟姐妹同时发病的几率就更低了。但这种遗传因素之所以到青春期方发生效应,还是由青年期个体所具有的特殊的身心特点所决定,这个年龄的个体最易感受压抑、挫折和焦虑,而消极情绪的长期积累则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原因。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患者常有些对性的妄想,这与青春期性机能的迅速发育有密切相关。

除上面所列的这几项心理及行为上的偏差外,其他一些心理疾病,如:神经官能症、躁狂病、抑郁症以及各种病态人格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多。所以,对初中生的心理、情绪及行为问题及早发现、尽早调整和医治,对他们身心的正常发展将具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龙建成.大学生心理健康向导.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2]李百珍.青少年心理与心理咨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3]贺淑曼.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1999.

[4]徐萍.当代大学生心理修养.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

[5]攀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6]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7]杨俊茹.北京大学生心境状况与特点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 (4) .

[8]黄晓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科技咨询导报, 2006 (9) .

[9]王保红.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国成人教育, 2007 (4) .

浅析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 篇3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物理;心理特点;对策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求知欲强,记忆清晰,思维敏捷。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不断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在一线从教二十余年的初中物理教师,笔者就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及物理教师应采取的对策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分析

1.好奇心

居里夫人说得好:“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又总是兴趣的导因。”初中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就是好奇心。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尚未成型,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新奇的物理现象感到好奇,喜欢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往往只停留在对物理现象好奇本身,并没有形成探究这些物理现象内在规律的稳定动机。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2.直观性

初中生刚开始学物理时热情较高,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渐渐感觉到物理中许多陌生的单位和抽象的概念难于理解。如学到压强时,由于液体和气体的压强看不到具体的支撑面,学生感到难以捉摸,公式P=pgh中,四个物理量就有三个是复合单位,难度更大,若物理教师不采取措施,许多学生就会对学物理丧失信心,使得初二物理成为分化学科。原因是初中生的抽象思维仍属经验型的逻辑思维,对抽象事物的理解通常还要借助于事物的表象作支持。

3.模仿性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公式时,往往不能把握本质,习惯于死记硬背,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就不知如何分析,而是乱套物理公式,这是因为他们在小学读书时,经常死记硬背,形成了思维定势,到初中后,虽有批判性,但还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弱,这就使其学习物理有模仿性的心理特点。

4.独立性

初中生由于身体迅速发育和自我意识逐步成熟,使得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喜欢提出不同意见,独立思考、独立批判的能力也有了提高,开始进入一个喜欢争论,喜欢怀疑,不轻信、不盲从的时期。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些是与当堂课主旨无关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而是给予及时的回应。这样不但可以呵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还能培养起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探求、发现和体验的兴趣。

二、物理教师的应对策略

1.在教学中直观形象与抽象相结合,以直观教学为主

直观形象易于引发学生的兴趣,而适当的抽象可以满足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求,使激发的兴趣得以持久。初中生应以直观形象为主,逐渐增加抽象思维的成分。

(1)用实验组织教学,增强直观形象性,这既是物理教学的特点,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例如,讲大气压强的引入,教师走上讲台,将毽球让前排学生看,说明胶皮部分无粘性,然后将毽球向黑板投去,“拍!”毽球粘在黑板上了。学生顿时兴奋起来,心想:球怎么粘上啦?这时,教师用一张纸盖在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将杯口倒过来,纸把水托住了。教师提出:“为什么纸能托住水?为什么毽球会粘在黑板上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大气压强的兴趣。

(2)注重挂图、板画、模型的使用。挂图、版画和模型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

(3)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组织学生自制教具,制作科技作品,布置家庭小实验,外出参观,增强直观性。

2.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个充满活力的物理课堂,应该是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的课堂。如在“气体流速与压强关系”一节的教学中,我先在倒置的漏斗中放一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让学生观察乒乓是否下落。在未做实验之前,绝大多数学生一致认为球会下落,是因为球受重力的作用。实验结果,事实上乒乓球不仅没有落下,还被吹贴在漏斗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他们感受到了知识与经验的差异,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起他们通过探究把握物理现象奥秘的兴趣。

3.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所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理已融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以持久。

参考文献:

[1]黄煜峰.初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的分析 篇4

目前在社会上,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已悄然成为家长以及心理专家关注的热点。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可以说是父母希望的延续,望子成龙已几乎成为所有家庭的普遍现象。因此,针对合理排解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相关机构的重视,以期通过研究给广大的家长朋友提供一些针对孩子的心理指导。

关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的分析,取得的成果有很多,针对高中生的恋爱问题,主要是在于培养爱的能力与责任

(1)迎接爱的能力。

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在理智分析之后,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是一种爱的能力。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施爱,能及时准确地对爱作出判断,并作出接受、谢绝或再观察的选择,这也是一种爱的能力。缺乏这种能力的人,或是匆忙行事,或是无从把握。大学生要具有迎接爱的能力,就应懂得爱是什么,有健康的恋爱价值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就应对自己对他人对万事保持敏感和热情,就应主动关心他人,热爱他人。当别人向你表达爱时,能及时准确地对爱的信息作出判断,坦然地作出选择。能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所引起的心理扰乱。(2)拒绝爱的能力。

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拒绝爱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并不希望得到的爱情到来时,要果断,勇敢

地说“不”,因为爱情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将就。如果优柔寡断或屈服于对方的穷追不舍,发展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珍重每一份真挚的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珍,同时是对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检验。不顾情面,处理方法简单轻率,甚至恶语相加,结果使对方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些做法是很不妥当的。

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篇5

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与,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有的学生则因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情绪起伏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织在一起,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会因一点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易为一次小考失利而一蹶不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并由此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大致表现如下:部分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整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日焦虑不安;部分大学生则易于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情绪好时待人处事入情入理,情绪差时,拒人于千里之外。这种群体性的负性情绪还是校园事端的直接制造者,学生的群体情绪一旦激发,很难受到理性与校纪校规的约束,往往会造成一些恶果,而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又多是后悔不已。

3、学业成就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失宠感。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每次考试时就生病或不敢考。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 ,存在多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调查了解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 ,分析引发心理障碍的各种因素 ,指导大学生学会多种调适方法 ,缓解心理紧张情绪 ,锻炼意志 ,培养能力 ,增强体魄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位心理学家说过 :“青年初期最宝贵的心理成果是发现自己的内心世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界 ,而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深入发展 ,自尊心越来越强 ,虽然患各种严重躯体疾病的的确不多 ,但由于受择业、自卑、早恋等问题的困扰 ,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不小。而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正常的生活。

据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一,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生活目标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伴;二,人际关系不适。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学生多少有些不适。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很不适应。一位新生感叹说:“在大学,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心里真的感到好孤独。”有的学生从未离开过家庭,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对于如何关心别人,得到朋友的关心想得较少;而另一方面,学生又希望别人的认可。“心里话儿对谁说?”成为学生普遍的困惑。在“目前,你感到最苦恼的事”的调查中,有80%的学生涉及到了人际关系。

三,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懒散与退缩,恐惧失败。事实上,任何一个处于这种状态的大学生,对于黄金年华、美丽大学生活的感受力下降,对自我发展的心理预期也会变得不确定,人际吸引力降低而且自我满足感不高,内在潜能不能够充分发掘。

导致大学生这种状态的原因很多,除由于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身体疾病等因素外,心理疾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人体若处于这样的状态时,容易患病,身心感到不适,对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能很好发挥体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力和心理上的潜力。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困扰表现,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有缺陷或障碍的身心功能得到改善、增强或补偿,从盲目恐慌状态转归到自信乐观状态。为预防与消除这样的心理疾病,大学生应做好以下方面:

1、适度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大学生应坚持适宜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或者选择参加各项能延缓人体各器官的衰退老化的健身运动,如游泳等。

2、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人体对各种物质的需求量都有一个度,过量摄入将会适得其反,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长期过量进食,尤其是饱和脂肪酸过量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因此均衡适量的营养是维护健康的基本手段之一。

3、保持心理健康。长期的精神刺激和压力以及长期的压抑愤怒等负性情绪,也是导致亚健康的一个方面的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的精神,是防治亚健康的精神基础。大学生可适当培养业余爱好,如读书、听音乐、练字画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4、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自我实现的人,他们具有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拥有更多的融合,更崇高的爱,更完美的认同以及更多摆脱自我限制的能力。他们的人际关系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对爱的理解的完整,对爱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懂得处理好专一排他的爱情与普通的社会感情的关系,仁慈、爱和友谊同时存在,他们对所有的人和蔼和耐心以及对那些应受谴责的人的严厉,构成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非常平凡,本来他们可以不平凡,他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们犯一些愚蠢的错误以致感到极为痛苦,但仍不明白良好的愿望为什么会落得如此结果”。二是他们能够吸引一些钦佩者、朋友甚至崇拜者,但他们可以较好地处理好彼此的关系。

5、适时干预。采取药物预防、保健品调理、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对失眠多梦、口腔溃疡、消化不良和躯体疼痛等症状,可适当用药或理疗或心理治疗等。

6、逐步形成学校、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目前高校普遍认识到心理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中,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大学生也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以主动的姿态调整自身的状态,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家庭教育中也在逐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宽松的心理气候,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消除不良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人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7、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观念。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事实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的少数,更多的学生面临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构成心理疾病的主要方面,但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咨询应当成为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一些事件,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的始终,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精心收集

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 篇6

初中一年级

心理特征: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但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

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泄气,有从众心理。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不愿让大人管,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新鲜感和紧张感的统一,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感到新鲜。但不久后,由于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不同,使其感到紧张。加强养成教育,注意心理辅导自我意识的教育,情绪辅导,青春期教育。开展学法指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及时间分配等。还要注意不要放任不管不问,不要严管不解决问题。

年级特点:

从六年级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很多学生还以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待初中的学习,有些孩子会出现上课跟不上老师进度,明显感到学习任务加重,学习有些力不从心。

总述:从小学进入到中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飞跃,学生面临着新的环境、老师、同学,对于“新”的适应速度将会对初一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新年级的初一新生,对一切既陌生又好奇,心态比较放松。科目增多了,知识难度也比小学有了较大提高,已经不能再用小学或者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一定要及时调整,学习时间分配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沟通方法:

1.关注适应性——从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对周围的环境、教学的方法、生活的节奏都需要适应,适应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初一甚至整个初中阶段的成绩,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2.新的习惯养成——初一是打基础的年级,不仅要打好知识的基础,更要大号学习习惯的基础,重视“养成教育”,就是让学生尽快养成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成功的养成教育史学生咋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重要保证!

3.重视基础知识——课程的难度是渐进的,所以通常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都会觉得比较简单,初一不要追求“难度”和“进度”,要重视基本概念的学习、剖析和应用,只有基础牢固,才有可能在整个中学阶段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初中二年级

心理特点:此阶段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同学们产生青春期烦恼。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于是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独立性有较大的发展,自尊心增强。

沟通方法:青春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需要正确引导。重视沟通——初二的学生进入到了青春期,比较逆反,和家长的交流逐渐变少,对一味地说教非常抵制,所以这段时间家长一定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给孩子需要的心理疏导和正确观念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心理轨道上发展。

总述:

不仅初二,连同高二也是一样,都处于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一般重点校都会把初三或高三的知识加到初二和高二下学期进行。初二和高二的学习任务和压力都很大,孩子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面讲到高二不再总述)。

学科内容加大加深,孩子此阶段学习上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分层,需引起高度重视并提前做准备,鼓励孩子提前预习,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初二要树立提前中考的概念,把初三的内容提前学习,减轻初三的压力,轻松、自信地迎接中考。因为初三系统复习的时间很有限,并且复习压力很大,所以在初二年级应强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需协调好时间,辅导和增加薄弱学科补习频次。

初中三年级

心理特点:对立性获得较大发展,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喜欢同老师平等的讨论问题,喜欢自己自由独立地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初三学生的“成人感”更加明显,自尊心大大增强,他们比初一、初二的学生更渴望教师和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心理趋于定型,学习成绩相对稳定,初三学生心理发展迅速,开始趋向定型。

观察力接近成人水平,意义识记占主导地位,思维活动已有抽象、概括的水平。学习兴趣基本稳定,学习成绩亦开始相对稳定。教育者要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促使学生的心理更加成熟,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要继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升学紧迫感,并重视“补差”工作,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入理想的高中。

沟通方法:需充分利用此阶段特点,培养和发展他们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为中考做准备,与孩子一起了解当下学习情况和状态,设定目标,协商方法。

初三关键词“中考”初三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中考。中考是综合能力的考察,不能对单独知识点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初三既有新课的学习,又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学生经常抓不住重点、平均用力、手忙脚乱、效果欠佳。孩子需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突破,不放弃、不懈怠,才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三最重要的事情:

1.学好化学——初三新增化学学科,化学在整个初中阶段学习一册书,不管其他学科的学习状况如何,化学启蒙地好的话,很容易学得很好,新课程学好了,学生的自信心就提高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能起到一个积极促进的作用。反之,如果一开始不着急、不重视,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就要花双倍甚至几倍的时间去补,大大降低了复习效率,影响总体成绩。

2.紧追不舍——初三年级,为中考复习留出更多的时间,学校老师会赶进度,课程讲得比较快,稍有懈怠就会比较吃力,很多学生出现“旧账还没补上,又欠了新账”的情况,整体忙于应付,无法针对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到了下学期综合复习的时候,就会是一锅粥。所以,一定要紧追不舍、及时复习,化解疑难问题。

3.查缺补漏——初中的课程已经学完了2/3,自己要有计划地开始针对自己的弱科和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不要把所有问题都堆积到中考前夕。利用开学初还不是最紧张的阶段,要把初一、初二各科的知识点在脑海中过一遍,把以前没有掌握的挑选出来,查缺补漏,为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4.压力调节——随着中考的临近,学生和家长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压力,压力不全是坏事,但是压力过大就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也影响考试时的正常发挥。家长要多关心孩子,能够观察到孩子的变化和不安,可以请这方面专业的人给孩子帮助。

总述:

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 篇7

一、激发学生好奇心理,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的生理变化显著且快速, 青春心理开始萌动, 学生对新生事物也开始感到好奇, 或是对很多事物存在迷惑。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崇拜的偶像, 也会去模仿很多电影明星的装扮或是行动方式。

1. 抓住学生对乐器的好奇心, 提升学生兴趣

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 为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乐器, 有条件的话, 可以给学生看一些乐器实物, 教师或者是一些会相关乐器的乐声进行小段的演奏, 让学生感受到乐器演奏过程中表现出的优雅与魄力, 并为学生介绍相关领域的演奏名人接触乐器初期的故事, 并耐性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领会到音乐的美妙, 从而促使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提升,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当中。

2. 抓住学生喜欢流行乐曲的心理, 实现寓教于乐

随着人类步入到新媒体时代, 网络上各种各样的流行歌曲铺天盖地,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流行歌曲的喜爱, 远远超出对音乐课本上一些经典音乐的喜爱。要想有效提升音乐教学成果,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并要正确地看待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不能认为课本上的经典音乐作品就是高雅的, 而学生所喜爱的流行音乐就是不入流的。

例如, 若开展教学过程中直接为学生介绍肖邦、李斯特, 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陌生, 难以提起其学习兴趣, 若在课程开展之处, 为学生播放周杰伦的《夜曲》, 不仅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 同时还能够成功引出肖邦与李斯特, 作为浪漫派的作曲家, 二人都有很多优秀的作品, 学生很容易对二人的相关作品提起兴趣。

二、强化学生交流沟通, 消除学生紧张心理

初中阶段的学生, 大多没有经过系统性的音乐学习, 再加上该阶段的学生具有个性化强、自尊心强等特点, 一些学生在开展音乐学习的初期, 存在紧张、自卑心理。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一心理特点,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让学生认识到应该学生尊重他人, 在有人上台演唱时, 作为观众, 不能嘲笑、挖苦同学, 对于表现好的同学要及时掌声鼓励。在观看学生演唱的过程中, 教师也可以通过手势、微笑、延伸等一些细节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 以便于其能够树立起自信心。这个阶段的学生, 通常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 一旦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教师也可以通过接龙、针对性的齐唱等一些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融入到音乐当中, 不仅有利于其演唱水平的提升, 对于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了解学生情感心理, 善于运用情感教学

初中生对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较深, 但遇到事情经常不知所措, 没有自己的主张, 或者是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往往是懂得一点道理却不深刻, 缺乏对自己情感意志的控制, 他们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导致其情感意识非常薄弱。在面对挫折时, 学生极易产生厌学情绪, 或出现消极的逆反心理。

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一些经典作品来继发学生的真实情感, 从而促使其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讲《神州大地———锦绣山川》这一课时, 这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整个单元都是在讲具有典型意义的赞颂祖国高原山川的音乐作品, 其教学目标应是教会学生演唱《青藏高原》, 同时欣赏《黄土高坡》, 从而深刻的体会藏族及陕西汉族不同的音乐风格。刚上课时, 教师应采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青藏高原》这首歌, 音量不要太大, 慢慢的展示青藏高原的风光图片, 以及各类视频资料, 激发学生学习这首歌的兴趣。接下来, 再让学生欣赏《青藏高原》音乐片段, 引导学生着眼于这首歌曲的节奏及情绪, 或者是力度等方面精析这首歌曲的节拍、风格等, 老师本着师生平等的态度, 和学生一起讨论并总结。学生亦可直观且生动的了解我国地方性风土人情, 到了学唱时更容易入情入境了。

四、制定科学考核措施, 满足学生自尊心理

音乐课程的学习, 不仅仅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学会唱几首歌曲, 而是要起到提升学生认知水平、陶冶情操的目的, 并要引导学生学会领略音乐作品中所要表达出的情感。中学阶段的学生都具有好胜心强、自尊心强的特点, 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别, 并不是每个学生在音乐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天分, 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音乐课程考核的过程中, 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措施,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以便于发现每个人自身的闪光点, 并要给予其相应的鼓励,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提升其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五、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具有好奇心强、自尊心强、好胜心强、认知水平不高、情感意志薄弱等心理特点, 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针对其实际的心理特点, 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教学非常的必要。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 初中音乐对于学生的课外兴趣、艺术认知水平的培养,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但是出于该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具有特殊性, 制定出符合其心理特点的音乐教学策略非常的必要。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特点,音乐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强.创设音乐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北方音乐, 2015, (19) .

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 篇8

[关键词]精神卫生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回归分析 初中生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有关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但这些研究都侧重于探讨总体社会支持在人的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很少對社会支持的特点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特别是初中生这一特定时期内学生的社会支持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非常少。因此,本文对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特点及其与心里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便于针对性的对初中生提供实质性的社会支持,使社会支持真正成为一种可利用的有效应对资源,从而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大连市几所中学的303名初中生。其中男生146人,女生157人,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人数分别为98、105、100。

1.2 方法

①采用肖水源修订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共10个题项,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该量表经过许多次的运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但是在校学生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老师和同学,而肖水源的量表存在这方面的不足。为了使量表适合中学生这一群体,对肖水源的量表做了一点小小的修改,即第四题后增加了一道“你与老师”关系的题项,同时将第四题中的“你与同事”改为“你与同学”,删除了第五题中的“夫妻”“儿女”这两项;将第六七题中的“配偶”改为“父母”、“同事”改为“同学”、“工作单位”改为“学校”,并增加了“老师”一项。笔者对修订后的量表进行了重测,重测信度为0.84,说明该量表仍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这样修订后的量表由原来的10道题增加到11道题,但仍包括三个维度,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5条)和支持利用度(3条)。

②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 checklist 90)简称SCL-90量表.该量表用Derogatis编制,由上海铁道医学院吴文源引进修订,包括90道题项.经过许多研究者的研究表明,该量表适用于中学生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数据分析:全部数据都使用SPSS 11.0 for windows 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初中生社会支持特点

为了考察初中生的社会支持特点,这里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初中生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进一步对这种年级差异进行条目的差异检验发现,这种年级差异主要是由安慰关心、倾诉方式、求助方式、参加活动几个项目的差异造成的。

笔者通过对初中生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的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生和女生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支持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2.2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通过对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量表得分的相关分析,发现初中生社会支持各项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以SCL-90症状总分为因变量,以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三个因素为自变量,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初中生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依次进入回归方程,客观支持的可解释度最大。症状总分的回归方程是:症状总分=-(0.75*主观支持+0.74*支持利用度+0.82*客观支持)。

3. 讨论

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支持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中初二年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得分最高,其次是初一年级,初三年级的得分最低。从社会支持11个项目的分项比较可以看出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安慰关心、倾诉方式、求助方式、参加活动几个项目的差异。这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关,初一的学生心理相对的不成熟,和老师同学的关系还处于一般的水平,对初中生活还不是很适应,他们的求助方式还很单一,更多的还是依靠父母对其的支持,比较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获得的社会支持机会就少。但是初一学生还具有小学生的天真活泼的特点,这使他们更愿意向别人求助,使他们的社会支持水平比初三年级的要高。初三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很大发展,具有独立性和反抗性,他们的闭锁心理特别强,不愿意向别人倾诉,也不愿意主动寻求帮助,因此他们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最低。

从整个研究结果来看,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初中生社会支持有益于增进和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回归分析也发现,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依次进入回归方程。这说明社会支持各维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初中生年级间的社会支持差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重要,那么根据年级间社会差异的不同特点,安排不同的活动,提高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水平,从而增进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另外,初三年级的学生更应受到社会的关注,人们应帮助他们减少压力,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另外,不少人都有可获得的社会支持的支持源,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没有好好的去利用,因此,加强初中生对社会支持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是提高初中生社会支持的一个核心任务。

参考文献

[1]王雁飞.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5):1175-1177.

[2]李金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4(4):980-982.

[3]赵建平,葛操. 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2):132-135.

[4]余欣欣,叶发钦.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23-27.

[5]林初锐等.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J].心理科学,2004(5):1116-1119.

[6]陈传锋.一项社会支持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2005(1):201-203.

[7]刘春梅,李宏英.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4):477-478

农村初中体育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篇9

“生命在于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广为流传的话。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随之也出现了心理压力的增大和体育活动的减少,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体育活动又是保证人类健康的一剂良药,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亿万青年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开展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冬季长跑”等一系列体育活动,更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战略眼光。农村初中学校的一些领导也开始对体育有所重视,但受到农村乡镇经济的牵制,人的体育意识、物质基础、师资数量和质量、地区差异和传统习惯等一系列问题都受到影响。因此要完成体育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是一个值得思索的大问题。

我认为目前,农村初中体育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领导重视体育工作程度不够,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来补语、数、英主科课程,或是用来排练节目,或是用来清理卫生等,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无法得到保证。

二、体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部分体育教师思想教育、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不高,对待学校的体育工作往往是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体育课处于一种“放羊”式的教学状态。

三、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严重缺乏。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流失或破损。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 篇10

2.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会被别的声音、鲜艳色彩的事物所吸引,因而学习不能集中,常表现为不能专注听讲。

3.机械记忆力尚可 这是智障儿童最好的心理能力,许多需要思考来学习的内容,他们是靠机械记忆力学下去的。

4.语言能力薄弱 语言问题比较大,80%都有语言障碍、发语音困难,只懂几个极简单的命令。即使有极少数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会说话,但说的也是极简单的句型,内容贫乏,往往词不达意,需要家长费尽心思的去猜。

5.抽象思维能力极差。

6.比较容易兴奋 智障儿童多动、一刻也不停,而且行为无组织;抵制型的儿童退缩、胆小、不合群。这两类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都很差。

7.意志力差遇见很小的困难都会哭或者去找老师,从来没有看见过他们独自努力去做有难度的学习,如折一个飞镖,在白纸中间贴一个剪好的苹果图形等,毫无毅力。

8.情绪变化快 他们一会儿会嚎啕大哭,马上又破涕为笑,容易被一件事情引起不相对应的情绪反应。

9.独立生活能力差 有些家长心疼宝贝,不舍得训练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而四五岁的轻度、中度智力落后的儿童,许多都不会自己用勺吃饭、穿脱衣物、去厕所大小便等,甚至有的还要“把”尿。

10.有一定的好奇心 对陌生人感兴趣,很容易趋近,不知害怕,客人来了会马上围上来, 有的还喜欢掏客人的提包,把里面的东西全掏出来,扔在地上;对没玩过的东西,如手机、小电筒等拿着摆弄个没完,爱不释手。

11.刻板的行为和语言 比如,自己喜欢滑滑梯,就老玩这一项,别的小朋友一来玩,他就嚷嚷,把别的小朋友推走;有的会讲一点话的儿童,就总是说某一句话,如你干嘛呢等。

12.喜欢音乐

上一篇:登记申请书怎么写400字左右的下一篇:发电厂锅炉运行措施合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