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试卷分析

2024-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试卷分析(共10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试卷分析 篇1

一、试卷概述

本份试卷由镇教研室命题,从汉语拼音字、字、词、句、段、阅读、习作七个方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进行了检测,知识覆盖面广,题型多样,内容丰富,既注意了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注重了灵活运用,基本覆盖了本册课文前四个单元的重点知识。

本份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上,如有拼音、形近字、词语运用等语文知识的检测。(2)过程与方法。主要体现在“照样子写句子”和“阅读”,内容涵盖了概括、句子理解等,对学生进行了测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通过对短文阅读,自己有什么感悟,另外以习作写自己遇到过最感动的事情来检测学生。

二、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参考26人,总分652.5分,平均分25.1分,及格率12%,优秀率0%。

三、答题分析

(一)走进汉子村。

1.看拼音,写汉字。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汉语拼音声母、韵母不是很熟,面对音节他们无法拼读出汉字来,因此此题他们失分严重,只有一个学生答全对;

2.,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此题八个字都在课文里出现过,上课时重点强调过这八个字的读音,并且做过作业,有些字还在前面的单元里测试过。因此学生答此题得分率较高。

3.根据音、形、义组词。此题的中“蒙”两种读音“mēng”和“méng”在上课时讲过,作业也做过,并且做作业时有些学生做错了,发作业时全班强调纠正过。形近字“虚”和“虑”的区分组词,前几天在第四单元考试出现过,评卷时强调过这两个字的字形区分和组词,可有一半的学生还是做错,真头疼呀!根据“疾”字的不同含义来组词,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做过,也在黑板上板书讲过,记住的学生都做对了。

4.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对应改正。此题中的“金碧辉煌”、“邯郸学步”和“守株待兔”这三个词语在“练习4”里学生刚学过,记忆犹新,因此学生答得比较好。

(二)词语万花筒

1.根据词语填上人物的名称。此题主要考学生在学过的课文里头出现的人物的品质、成就了解情况。第2小题内容,“伟人、改革开放、中国________”,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学生看到“改革开放”就会联想到是邓小平爷爷。此题都答对。但第1小题内容,“作家、《海燕之歌》、前苏联 ________”,此内容在课文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里学过,认真听课的学生都答对了。不听课的学生都答错。

2.第2、3、4小题的内容主要考学生平时对词语的积累、运用。这三小题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学生答题很不理想,失分较多,可见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有待大大提高。

(三)句子

1.照样子,写句子。“河流的幸福,在于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河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题内容在第三单元里测试过,复习时又重讲过,大部分的学生都答得很好。

2.在原句上修改病句。由于学生见识少,词、句积累量也少,对词、句的运用训练比较少。平时又没练习过此题的内容,因此此题较为失分严重。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1小题内容来自第四单元课文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倒数第二自然段。第2小题内容来自第三单元课文第9课《推敲》课文的内容。上课认真听讲,按老师要求完成背诵好课文的学生,在答此题时都没失什么分。而不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此题内容对他们来说太难了,答卷时都是留空的。

(五)阅读超市,回答问题。1.课文片段分析。此课文片段来自教材第一单元《1师恩难忘》 课文里的倒数第二自然段。此内容在第一单元里测试过,老师讲评了试卷,可是此题没有几个学生答全对。2.阅读《伞的风格》回答问题。由于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差,理解、领悟能力后进。因此此题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答卷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失分较为严重。

(六)习作展示台

习作要求:写一件让最你感到的事情。按理说对五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习作要求并不太难,应该写得很好才对。但学生们确实基础太差,写出来的习作思路未清晰,内容平淡,语言罗嗦,标点符号运用不当,错别字层出不穷。有些学生甚至一字未写。这表明平时学生识字量少,平时识字写字对字形不够注意书写,词汇匮乏,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不到位,语言运用不够丰富。

四、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通过这次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发现出来的问题,我对下一步语文教学初步作几点改进:

(一).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巩固;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字、词的积累,对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

(三)帮助学生提高课内阅读效率。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紧紧抓住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提倡整体感悟,抓住重点语句,细细地读,体会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

(四)加强习作训练。

1.是要加强读写结合。要创设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

2.是要加大课后练笔。如写周记、摘抄优美语句……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增加生活体验,丰富语言储备,提高写作能力。3.加强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试卷分析 篇2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 藉外论之”, 后人解释为“寄寓之言”。寓言常常借简短生动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 被称为“穿着外衣的真理”。针对寓言的文体特征, 本课设计从语文的角度, 采用想象、表演、品悟、复述、创编等多种形式, 引领学生进入寓言情境, 感受寓言的言意特色, 玩味寓言的言语方式, 学习寓言的个性表达。如此依体而教, “是什么就教什么”, 寓言教学才更有个性, 更有语文味。

【教学流程】

一、唤醒记忆导入

1. 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吗?谁讲给你听的?你知道他为什么给你讲这个故事吗?

2. 这也是作者伊索写这个故事的目的。谁来简单地介绍一下伊索和他的著作《伊索寓言》?

3. 这一课, 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三个故事, 分别是——《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 通过耳熟能详的故事《狼来了》唤醒学生的记忆, 强化认识寓言是一种故事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 激发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

二、多样方式品读

1. 展开想象读故事—— 《牧童和狼》。

(1) 《狼来了》其实就是——《牧童和狼》。 (出示:“狼来了!狼来了!”) 故事里, 牧童最后悲惨的结局其实与他的叫唤有关。他前后叫了几次?每次叫唤时, 他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相同吗?请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答案。

①交流:前面几次叫唤时, 他心里会怎么想?

②最后一次喊叫呢?你能想象当时的情形吗?他的表情、他的叫喊声。

③小结:想象让简短的寓言故事更丰满具体, 更生动形象!

(2) 可现在他再撕心裂肺地喊叫, 在人们听来都与前面几次是一样的。那是因为—— (出示寓意: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 也没有人会相信。生齐读)

(设计意图:寓言故事中常会有一些空白, 给读者提供了想象空间。本段教学, 紧扣牧童前后几处叫唤浓墨重彩, 想象当时的情形, 体会特定情境中特定人物的情感色彩、心理感受, 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寓言情境, 触“言”感“意”, “意”由“境”生。想象, 让学生感受到了寓言鲜明的形象性。学生越是具体而完整地感受故事形象, 就越能深刻领会寓意。)

2. 变换角度读故事——《狐狸和葡萄》。

(1) 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个故事。

(2) 出示: (狐狸) 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 但是白费劲。

①请用刚才的“想象法”丰富这个故事的情景。

②狐狸够葡萄是不是就这几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想尽办法”去想象和感受狐狸为吃到葡萄而费尽心思)

③在讲述故事时狐狸用的这么多方法是不是都要讲出来、讲具体呢? (引导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最大特点——短小而精练)

(3)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都失败了, 狐狸感到“无望”, “无望”就是——绝望, 感觉没有了希望, 所以他只好转身离开, 边走边回过头来说—— (出示:“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 不好吃。”)

①这句话狐狸是带着怎样的心情, 用怎样的语气说的?你也这样说说。

②指导朗读:加上语气词“哼”, 读起来会更有嫉妒时酸溜溜的感觉。 (学生练读, 指名读)

③言由心生, 这句话让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狐狸?现在你又会对它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语气词“哼”走入狐狸的内心, 品味出它的酸葡萄心理)

④所以, 作者这样说—— (出示寓意:有些人无能为力, 做不成事, 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你读懂了吗? (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4) 小结:换角度去读寓言故事, 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认识和感受。

(设计意图:不同的人读同样的寓言, 会有不同的认识。本段教学, 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所描绘的形象和表达的故事寓意后并没有止步, 教师继续引领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和品味。如此多角度、有创意地解读, 注重多向思维训练, 启发个性表达、独特见解, 能使学生在模仿概括新寓意中创造、积淀言语智慧, 其效果远远胜过学一则寓言只明白一个寓意的教学, 学生会越学越聪明。)

3. 借助表演读故事——《蝉和狐狸》。

(1) 这个故事中也有狐狸,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

(2) 故事里的狐狸是怎么夸蝉的?先轻声读读它的夸赞, 再想象它当时的表情、动作和语言, 待会表演出来。

①学生表演练习。

②师生共评:狐狸当时是这样夸的吗?眼神是这样的吗?表情、声音、动作呢? (引导学生用崇拜的眼神、满脸堆笑的表情、甜甜的甚至发腻的声音、前倾谄媚的举动来表演狐狸)

③小结:表演, 能使寓言故事“活”起来。

(3) 蝉有什么反应, 上当了吗?读读书上的描写。 (出示:蝉察觉其中有诈, 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 狐狸以为是蝉, 猛地扑了过去)

①理解“有诈”。

②当狐狸看到有东西从树上落下时, 它会怎么想?

③当它扑过去, 发现只是一片树叶时, 它又变成了什么样儿?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它的样子。

(4) 出示:“朋友, 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 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 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①这时蝉说话了, 它当时和狐狸是怎么说的?读读想想, 在它的话语前加上恰当的提示语, 然后再读读, 读出蝉的语气。

②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蝉?它为什么没有像《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那样上当呢? (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蝉的智慧)

③所以故事最后写道—— (出示寓意:一个聪明的人, 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④从蝉身上你还获得了哪些启示, 你还想说什么?请用句式“一个聪明的人, 总能……”说说你的感悟。 (引导学生对比被骗的乌鸦进行思考和总结)

⑤这又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你从它身上又获得什么启示?也用一句话精练地总结一下。

(5) 一则寓言能让我们悟出这么多独特的感受, 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正如《伊索寓言》的译者所说—— (出示:《伊索寓言》之所以能有如此的生命力, 就在于它使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读者, 在阅读每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的同时, 能获得不同的启发和智慧。生齐读)

(设计意图:表演是一种深受学生喜欢的游戏式学习方式, 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文学习方式, 适合寓言故事的教学。用生动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再现故事, 能使学生内化文本语言, 与人物情感产生共鸣, 对寓意自然也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与体悟。借助表演, 还可启发学生抓住文本的矛盾处、微妙处、关键处, 察言会意、涵泳品味、明意赏言, 从而收获不同的启示。)

三、复述寓言故事

1. 《伊索寓言》真有意思 , 请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则寓言绘声绘色地复述出来, 复述时要注意故事中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等。

2. 学生复述, 师生评议。

3. 读了这三则寓言故事, 你觉得《伊索寓言》有哪些特点呢?

4.交流、总结特点:故事短小精悍、生动有趣;主人公大多是动物, 但讲述的是人类的故事;结尾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揭示寓意。

5. 作业:把寓言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父母听。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试卷分析 篇3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试卷分析 篇4

姓名:————

一、细心读题,谨慎填写。(每空1分,共计20分)

1、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对齐,也就是()对齐。2、0.47加上()个0.01是0.5;()加上7个0.1是1。3、6.53至少加上(),才能得到整数。4、11.67比()少8.49;41.74比()多17.45。

5、比9.25吨多500千克是()吨;比1.95米少8厘米是()米。6、7.5与0.61的和比它们的差大()。

7、小丽带了15元去买一本10.2元的书,她还剩(两本,那么还缺()元。

8、两个数的和是3.79,如果一个加数增加4.2,另一个加数减少3.5,和是()

9、两个数的差是2.51,如果被减数减少1.3,减数增加1.2,差是()。

10、整数的最小计数单位比小数的最大计数单位大()。

11、根据6.4-2.47=3.93,请写出一个加法算式()、一个减法算式()。12、2.17+3.84+6.16=2.17+(3.84+6.16)应用的运算律是()。

13、一桶水,倒去3.2升,剩下的比倒去的多2.8升,这桶水原()升。

14、李师傅用两条长度分别是1.27米、1.3米的绳子接起了捆扎报纸,接头处用去0.2米,接好后的绳子长度是()米。

二、缜密思考,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计5分)1、44个百分之一加上0.56的结果是1。()

2、计算小数加、减法,得数部分有0的要把0去掉。()

3、一个两位小数加上另一个两位小数,和一定是两位小数。()

4、一个三位小数减去一个一位小数,差一定是三位小数。()

5、和是小数,两个加数一定都是小数。()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每题2分,共计20分)

1、一根电线长20米,第一次剪去3.8米,第二次剪去4.15米,这根电线和原来相比,短了()米。)元,如果他想买A、12.05 B、7.95 C、3.8 D、7.23

2、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增加2.6,另一个减少1.2,和就增加()。

A、2.6 B、3.8 C、1.2 D、1.4

3、两个数的差是4.5,如果被减数减少0.6,减数增加1.4,差是()。

A、5.3 B、3.7 C、2.5 D、6.5

4、把0.58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比原来的数大()。

A、0.522 B、5.22 C、57.42 D、574.2

5、在一道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12,减数是4.8,差是()。

A、7.2 B、1.2 C、16.8 D、10.8

6、甲乙两数的和比甲数多2.7,比乙数多3.5,甲数比乙数多()。

A、6.2 B、0.8 C、3.5 D、2.7

7、一支钢笔和一本练习本共12.7元,已知钢笔的单价是8元,一支钢笔比一本练习本贵()元。

A、4.7 B、3.3 C、8 D、20.7

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5米,宽是0.4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米。

A、2.9 B、1 C、5.8 D、10

9、在十位上的2比在十分位上的2大()。

A、9.8 B、9.98 C、1.98 D、19.98

10、莎莎在计算1.39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的把末尾对齐,结果得到1.84。正确的得数应该是()。

A、5.89 B、6.34 C、4.5 D、3.23

四、注意细节,认真计算。(共计30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计6分)

3.6+4.8 = 5.2+0.48 = 1-0.01 =

4.7-0.47 = 0.76-0.6 = 0.64+0.46 =

2、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计12分)

35-18.6 = 12.7+3.47 = 17.6-6.9 =

10.6-6.98 = 6.7+5.89 = 5.07-4.890 =

3、简便计算。(每题3分,共计12分)

26.75+8.32+3.25 3.64-2.57-0.43

5.37+10.9-2.37 19.38-(3.25+4.38)

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每题5分,共计25分)

1、红红在计算5.42减去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减号看成了加号,结果得到6.5,这个减法算式的正确得数是多少?

2、一筐水果连筐重11.45千克,卖了一半后,连筐重6.45千克,原来筐内有水果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

3、维修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6.25千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1.05千米,还剩6.45千米没修,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

4、(1)各自从家到学校,小月比小强多走多少千米?

(2)小月从家到少年宫一共要走多少千米?

5、张老师买一件物品,付给营业员50元,营业员把这件物品标价的小数点看错了一位,找给张老师46.75元,张老师说找多了,那么应该找回多少元?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试卷分析 篇5

10.某校男子足球队队员的年龄分布为如图的条形图,则这些队员年龄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11.已知四边形ABCD内有一点E,满足EA=EB=EC=ED,且∠BCD=130°,那么∠BAD的度数为   . 12.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母线长为6,则圆锥的侧面积等于。

13.一组数据的方差为S2,将该数据每一个数据,都乘以4,所得到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是_________。

14.若m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5=0的一个根,则代数式am2+bm﹣7的值为。

15.如图,一个大圆和四个面积相等的小圆,已知大圆半径等于小圆直径,小圆半径为a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 16.某种药品原来售价60元,连续两次降价后售价为48.6元,若每次下降的百分率相同,则这个百分率是   . 17.写出一个以﹣1和﹣2为两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 18.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是半圆上的一个三等分点,点D是的中点,点P是直径AB上一点,若⊙O的半径为2,则PC+PD的最小值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共96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解方程:(8分)(1)2x2﹣5x+2=0;

(2)x+3﹣x(x+3)=0. 20.市射击队为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拔一人参加省比赛,对他们进行了六次测试,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环):(8分)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甲 10 8 9 8 10 9 乙 10 7 10 10 9 8(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别计算甲、乙的平均成绩.(2)分别计算甲、乙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

(3)根据(1)、(2)计算的结果,你认为推荐谁参加省比赛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21.如图,点I是△ABC的内心,AI的延长线与边BC相交于点D,与△ABC的外接圆相交于点C.(8分)求证:IE=BE. 2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k=0.(8分)(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ABC的两边AB,AC的长是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第三边BC的长为5,当△ABC是等腰三角形时,求k的值. 23.甲、乙两个不透明的口袋,甲口袋中装有3个分别标有数字1,2,3的小球,乙口袋中装有2个分别标有数字4,5的小球,它们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现随机从甲口袋中摸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再从乙口袋中摸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10分)(1)请用列表或树状图的方法(只选其中一种),表示出两次所得数字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

(2)求出两个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概率. 24.某旅行社的一则广告如下:我社推出去并冈山红色旅游,收费标准为:如果组团人数不超过30人,人均收费800元;

如果人数多于30人,那么每增加1人,人均收费降低10元,但人均收费不得低于500元,甲公司想分批组织员工到井冈山红色旅游学习.(10分)(1)如果第一批组织38人去学习,则公司应向旅行社交费   元;

(2)如果公司计划用29250元组织第一批员工去学习,问这次旅游学习应安排多少人参加? 25.如图,⊙O的直径为AB,点C在圆周上(异于A,B),AD⊥CD.(10分)(1)若BC=3,AB=5,求AC的值;

(2)若AC是∠DAB的平分线,求证:直线CD是⊙O的切线. 26如图,AB是⊙O的直径,BC为⊙O的切线,D为⊙O上的一点,CD=CB,延长CD交BA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CD为⊙O的切线;

(2)若BD的弦心距OF=1,∠ABD=30°,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10分)27.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CB为矩形,C点坐标为(3,6),若点P从O点沿OA向A点以1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A点沿AC以2cm/s的速度运动,如果P、Q分别从O、A同时出发,问:

(1)经过多长时间△PAQ的面积为2cm2?(2)△PAQ的面积能否达到3cm2?(3)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cm?(12分)28.如图,半圆O的直径MN=6cm,在△ABC中,∠ACB=90°,∠ABC=30°,BC=6cm,半圆O以1cm/s的速度从左向右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M、N始终在直线BC上,设运动时间为t(s),当t=0s时,半圆O在△ABC的左侧,OC=4cm.(1)当t为何值时,△ABC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切?(2)当△ABC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与半圆O所在圆相切时,如果半圆O与直线MN围成的区域与△ABC三边围成的区域有重叠部分,求重叠部分的面积.(12分)2017-2018九数期中答案 一选择题(24分)1.C 2 D 3 B 4 B 5 B 6 B 7 A 8 A 二填空题(30分)(9)1/20(10)15 15(11)50°(12)18π(13)16s2(14)-2(15)πa2(16)10﹪(17)不唯一如:(x+1)(x+2)=0(18)2√2 三.解答题(96分)19.解:(1)∵a=2,b=﹣5,c=2,∴b2﹣4ac=9,∴x=,∴x1=2,x2=;

(2)原方程可变形为(x+3)(1﹣x)=0 ∴x+3=0或1﹣x=0,∴x1=﹣3,x2=1. ……………………………………………………8分 20.解:(1)甲的平均成绩是:(10+8+9+8+10+9)÷6=9,乙的平均成绩是:(10+7+10+10+9+8)÷6=9;

(2)甲的方差= [(10﹣9)2+(8﹣9)2+(9﹣9)2+(8﹣9)2+(10﹣9)2+(9﹣9)2]=. 乙的方差= [(10﹣9)2+(7﹣9)2+(10﹣9)2+(10﹣9)2+(9﹣9)2+(8﹣9)2]=.(3)推荐甲参加全国比赛更合适,理由如下:

两人的平均成绩相等,说明实力相当;

但甲的六次测试成绩的方差比乙小,说明甲发挥较为稳定,故推荐甲参加比赛更合适.…………………………………………….8分 21.证明:连接IB. ∵点I是△ABC的内心,∴∠BAD=∠CAD,∠ABI=∠IBD. 又∵∠CAD=∠DBE ∴∠BIE=∠BAD+∠ABI=∠CAD+∠IBD=∠IBD+∠DBE=∠IBE,∴BE=IE.………………………………………………………………..8分 22.(1)证明:∵△=(2k+1)2﹣4(k2+k)=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解:一元二次方程x2﹣(2k+1)x+k2+k=0的解为x=,即x1=k,x2=k+1,∵k<k+1,∴AB≠AC. 当AB=k,AC=k+1,且AB=BC时,△ABC是等腰三角形,则k=5;

当AB=k,AC=k+1,且AC=BC时,△ABC是等腰三角形,则k+1=5,解得k=4,综合上述,k的值为5或4.…………………………………………………..8分.23解:(1)树状图如下:

(2)∵共6种情况,两个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情况数有2种,∴两个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概率为,即P(两个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10分 24解:(1)∵人数多于30人,那么每增加1人,人均收费降低10元,∴第一批组织38人去学习,则公司应向旅行社交费:38×[800﹣(38﹣30)×10]=27360;

故答案为:27360;

(2)设这次旅游应安排x人参加,∵30×800=24000<29250,∴x>30,根据题意得:

x[800﹣10(x﹣30)]=29250,整理得,x2﹣110x+2925=0,解得:x1=45,x2=65 ∵800﹣10(x﹣30)≥500,∴x≤60. ∴x=45. 答:这次旅游应安排45人参加.…………………………………………………….10分 25(1)解:∵AB是⊙O直径,C在⊙O上,∴∠ACB=90°,又∵BC=3,AB=5,∴由勾股定理得AC=4;

(2)证明:连接OC ∵AC是∠DAB的角平分线,∴∠DAC=∠BAC,又∵AD⊥DC,∴∠ADC=∠ACB=90°,∴△ADC∽△ACB,∴∠DCA=∠CBA,又∵OA=OC,∴∠OAC=∠OCA,∵∠OAC+∠OBC=90°,∴∠OCA+∠ACD=∠OCD=90°,∴DC是⊙O的切线. ……………………………………………………………..10分 26证明:(1)连接OD,∵BC是⊙O的切线,∴∠ABC=90°,∵CD=CB,[来源:学#科#网] ∴∠CBD=∠CDB,∵OB=OD,∴∠OBD=∠ODB,∴∠ODC=∠ABC=90°,即OD⊥CD,∵点D在⊙O上,∴CD为⊙O的切线;

(2)解:在Rt△OBF中,∵∠ABD=30°,OF=1,∴∠BOF=60°,OB=2,BF=,∵OF⊥BD,∴BD=2BF=2,∠BOD=2∠BOF=120°,∴S阴影=S扇形OBD﹣S△BOD=﹣×2×1=4/3π﹣. …………………………………………………………………..10分 27.解:(1)设经过xS,△PAQ的面积为2cm2,由题意得:

(3-x)×2x=2,解得x1=1,x2=2. 所以经过1秒或2秒时,△PAQ的面积为2cm2(2)设经过xS,△PAQ的面积为3cm2由题意得:

(3-x)×2x=3,即x2-3x+3=0,在此方程中b2-4ac=-3<0,所以此方程没有实数根. 所以△PAQ的面积不能达到3cm2. ………………………………………..12分 28解:(1)①如图1所示:当点N与点C重合时,AC⊥OE,OC=ON=3cm,∴AC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切. ∴此时点O运动了1cm,所求运动时间为:t=1(s)②如图2所示;

当点O运动到点C时,过点O作OF⊥AB,垂足为F. 在Rt△FOB中,∠FBO=30°,OB=6cm,则OF=3cm,即OF等于半圆O的半径,所以AB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切.此时点O运动了4cm,所求运动时间为:t=4(s)③如图3所示;

过点O作OH⊥AB,垂足为H. 当点O运动到BC的中点时,AC⊥OC,OC=OM=3cm,∴AC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切. 此时点O运动了7cm,所求运动时间为:t=7(s). ④如图4所示;

当点O运动到B点的右侧,且OB=6cm时,过点O作OQ⊥AB,垂足为Q. 在Rt△QOB中,∠OBQ=30°,则OQ=3cm,即OQ等于半圆O所在的圆的半径,所以直线AB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切.此时点O运动了16cm,所求运动时间为:t=16(s).(2)当△ABC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与半圆O所在的圆相切时,半圆O与直径DE围成的区域与△ABC三边围成的区域有重叠部分的只有如图2与3所示的两种情形. ①如图2所示:重叠部分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3cm的扇形,所求重叠部分面积==(cm2);

②如图③所示: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试卷分析 篇6

洛南县城关街道中心小学

一、试题总体分析

题型有六种,分别是填空(17分)、判断(5分)、选择(10分)、计算(28分)、图形世界(13分)、解决问题(27分),检测的范围比较全面,难易适中,基本上能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出学生理解分析、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份不错的试题。

二、答题情况分析

1、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试题难易适中,学生答题整体来看还算理想,大多数学生都在80分以上。

2、逐题分析:

第一题 我来填空。

好多学生得满分,错的最多的是第6小题[杨老师从一楼办公室到教室上课,每一层楼有24级台阶,一共走了72级台阶,杨老师到()楼教室上课],多数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差,填成了3。

第二题 我来判断。

本题学生答的较好,错的多的是第5小题,错的原因是学生想象能力不够强,没有想到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底的数值不变而高的数值在变小,所以面积变小。

第三题 我来选择。

多数同学能答满分,错的多的是第2小题和第5小题。第2 小题,错的原因是学生对小数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不够。第5小题[甲、乙(下图阴影部分)在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中,甲、乙的面积相比,()。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不能判断]错的原因是学生观察能力不够强,没有观察到左图三角形里的底和高分别变成了右图三角形里的高和底,所以判断错误。

第四题 计算

第1小题,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错的多的是8.54÷1.7这一道,学生把小数点弄错。

第2小题,解方程答得较理想。失分的原因主要是计算不认真,太马虎。

第3小题,“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计算”,多数学生答了满分。失分原因是(1)个别学生不用简便方法计算;(2)部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应用不熟。

第4 小题,“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6分), 失分很严重。主要原因:(1)数量看不清。(2)图形的分割或拼接不会分析。(3)计算不准。

第五题 图形世界(13分),考查了“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和“可能性”这两个知识点。本道题是这次考试中学生答的最好的一道题,大部分学生在10 分以上。

第六题 我来解决问题,总体来说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1)计算不认真,结果出错。

(2)第2小题,有一些学生将“植树问题”中的“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解题方法混淆。其实解答此类问题时只要画出草图,是不难看出解题规律的。

(3)一部分人找不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等量关系),根本不会列算式(方程)。

(4)对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对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与换算掌握的不够好。

三、几点反思和改进的措施

通过前面对试卷的分析,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掌握知识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理念、教材,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1、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解答的习惯。

2、在教学中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真正的做到“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3、重视学困生的辅导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课堂中来,充分发挥小主人的作用。

四、今后的教学设想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教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来分析题目,思考解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平时不断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书写的答题习惯。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试卷分析 篇7

静阅美丽的神话《嫦娥奔月》, 思绪飘至孩提时代, 偎在妈妈怀里听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时觉得, 月中女神伫立桂树旁深情凝望后羿, 是一种让人想流泪的美, 是一种凄凉的美。现在, 当我用心灵再次阅读《嫦娥奔月》时, 心里流溢的不是同情, 而是敬意, 一份不竭奔涌的、深深的敬意!女英雄嫦娥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美, 是一种旷世持久的美, 是一种精神丰满的美。

《嫦娥奔月》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故事集锦”, 其中有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神话故事、寓言故事。课文以素朴而优美、准确而晓畅的语言讲述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 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内容通俗易懂, 情节曲折感人, 插图美轮美奂, 能丰富学生的阅读感受, 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好教材。教材的编写意图就是要让学生受到神话故事的浸润, 使古代文化经典化作汩汩清泉, 进入学生的血液, 滋养学生的灵魂, 为学生注入一股神奇的生长力。

三维整合说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 综合学段特点、单元编排和教材分析, 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等方法, 学习5个生字, 绿线中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紧扣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品悟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高贵品质。

4.理解课文内容,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神话故事的文体特点。

情节、环境、人物, 是神话故事的三大要素, 而人物又处于三大要素的核心地位。吸纳文化精髓是优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所以上述目标3是教学重点, 也是难点。

提炼优化说教法

坚持“教为学服务”, 坚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我紧密结合课文特点, 运用情境教育法、整体感悟法、读写结合法等, 让学生入情境、进角色, 努力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坎上。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是“依‘标’扣‘本’学语言, 读思议练重实践, 蕴涵人文重融合”。

螺旋渐进说思路

首先指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顺序, 整体感知情节;接着师生在情节发展过程的具体语境中走进文字精妙处, 感悟人物形象, 突破教学重难点;最后入境移情, 揭示主旨。

板块推进说流程

基于以上种种分析, 《嫦娥奔月》教学时间为二课时, 设计为五个板块。

第一板块:创境赏月, 吟诗导入。

配乐《思乡曲》, 出示中秋月景图, 吟诗导入。教师边板书课题边指导写字, 强调“奔”的读音 (bēn) 。学生齐读课题。

【创境赏月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 是唤醒阅读期待的无形之“力”, 能使学生的心理与阅读产生契合, 为高效课堂打开一扇窗。】

第二板块:初读神话, 梳理文序。

通过读课题或课前预习, 学生质疑。教师及时点评梳理, 提高质疑水平, 并借此以学定教。 (我预设学生的问题: (1) 嫦娥为何奔月?如何奔月? (2) 人们为什么把八月十五这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3) 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教师用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学生充分初读, 构筑体验。

按照初读要求, 先出示词串, 检查读词情况, 相机正音, 指导写字“奸”“丸”;再结合词串构建的语境, 进行说话训练, 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生词,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梳理文序,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体现学段特点。字词句段篇教学融会贯通, 大大提高了实效性。

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再读课文, 试着解疑, 再存疑。对学生初读理解的层面不求全求深, 重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体会神话故事的文体特点。

【让初读提效, 教学就要做到集“碎”为“整”, 让学生在读中质疑, 解疑, 再存疑, 使平实的初读环节蕴藏着巨大的思维张力。】

第三板块:烘云托月, 含英咀华。这是教学的主体, 分三部分进行。

其一是品味语言, 精读第一段。引导质疑, 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小组交流, 汇报读书收获时, 教师顺势而导, 采用追问策略, 扣读导悟后羿深受敬重的原因。 (预设: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 想象老百姓遭受的苦难及苦难程度;抓住“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有关动词, 感悟后羿的力大神勇。)

其二是想象融境, 细琢第二段。这部分是理解、感悟的重点, 情境朗读是突破点的关键。

第一步, 学生把“心”放在故事里, 默读第二段, 边读边想:逢蒙、嫦娥分别是怎样的人?表现在哪些地方?分别用波浪线和直线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并批注。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让学生感受到后羿与嫦娥的感情非常深厚, 为帮助学生体会嫦娥抉择时的痛苦、矛盾与坚决作好铺垫。重点是引导学生将嫦娥与逢蒙进行对比, 体会反衬的表达效果 (将嫦娥置于矛盾之中, 更显“至善”“大爱”的美德本色) 。同桌对比读, 师生入情入境合作读第5自然段。

第二步, 运用比较辨析法, 体会运用重叠词的妙处是能加强语气。如, 课件出示:“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和“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学生读中比较, 品味出“碧蓝碧蓝”更能强调夜空的美丽色彩, 衬托嫦娥美丽的心灵。配乐朗读第6自然段后, 导写:飞天的嫦娥在想些什么呢?适时练笔, 写下心灵的文字。

第三步, 自读自悟第7自然段, 学生从后羿的“连声呼唤”“不顾一切”以及嫦娥的“深情”中, 体会夫妻恩爱, 品悟其表达效果 (从侧面陪衬嫦娥自我牺牲精神的伟大) 。学生在读中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第三部分是浸润思想, 深悟第三段。学生通过朗读, 体会人们对嫦娥永远的思念, 并追根溯源:乡亲们为什么很想念嫦娥? (深悟美德:美丽、善良、正直、舍己为民) 。接着进一步追问: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说明了什么?这是对课文整体把握的提升, 使嫦娥这位女英雄在众人的烘云托月中显得更加迷人。 (美丽的嫦娥影单心不孤:后羿对嫦娥的爱恋与不舍, 是一种美丽;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与祝福, 是一种幸福。)

【语文学习不仅要“意”“言”兼得, 还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学习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 在学生心里生成一种积极的力量。】

第四板块:复述课文, 总结提升。

指导学生编列提纲或列标题, 梳理故事情节, 并相机完善板书, 为复述课文提供支持。学生通过自由练习、同桌互述、推荐展示等多种形式练习复述课文。随后, 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收获, 自我检查学习效果。

第五板块:内外链接, 适度延伸。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试卷分析 篇8

一、书写整洁美观。(5分)

二、把下面的题目默读一分钟,然后听老师读短文(两遍)。注意,听仔细了!最后完成填空题。(7分)

(附短文: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这是作者站在____看瀑布。(远处、近处)

2.因为瀑布的水花是____色的,而且闪着一__,所以瀑布是一座____的屏。

3.作者把被风吹起的水汽比喻成___、___、

三、乍一看,这些字很相似,请你仔细辨一辨再组词。(5分)

析( )蜓()键( )疗( )

折( )蜒()健( )辽( )

四、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填一填,幂谁积累的词语多。(8+3+1分)

游人如()望而生()喜出()外

不()为然谈笑风()星罗棋()栩栩如() 一()风顺

你在课外一定也积累了许多成语,比一比,谁写得多,写出三个就能得满分。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最喜欢上面的哪个成语?请用上它写一两句话。

五、仔细阅读下列要求,然后填空。如果你能很顺利地写下来,那你一定是读书认真的同学。(9+10分)

1.在括号里写上正确的词语。

2.在横线上填上我们在课文《庐山的云雾》《荷花》《望庐山瀑布》中学到的优美词句。

shǔjià

pàn wàng

( )里,爸爸带我到()已久的庐山游玩。

xiù lìlong zhao庐山的景色真()呀!那些()在山头的云

chán ràn雾,像是____;那些()在半山腰的云、

qiānzǐ bǎi tài雾,又像是____……真是()。看,那香炉峰上的瀑布,好像是银河从天上飞流而下,我不由得想起李白写的这么一句诗:“____,____。”山道上,野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开得十分热闹,它们有的____,有的____,

mì fēng有的____。成群的()和蝴蝶在花piān piān pǐ wǔ间()。这么美的庐山真令人()。

六、这个学期我们学了六首古诗,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

你能将课外积累的古诗挑选一首默写下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5分)

七、平时你有收听收看新闻的习惯吗?试着填填空。(4分)

1.2005年中国斯诺克公开赛中,__球神童丁俊晖打败了世界排名第二的苏格兰名将,获得世界冠军。同时这也是中国选手第一次获得斯诺克世界冠军。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任国家主席是__,国务院总理是__。

八、口语交际:学会商量。(4分)

学校开设兴趣班了,有舞蹈班、写作班、田径班、书法班、脑培训班等。如果你是小明,你想参加哪个组呢?回家怎样跟妈妈商量呢?

小明:__________

妈妈:你准备参加哪个小组呢?

小明:__________

妈妈:________

小明:________

九、向你推荐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你一定很感兴趣,快细细地读一读吧!后面的题目你定能得心应手!(6+3+30分)

用砖瓦、木料、钢筋混凝土造房子,需要大量的材料、人力和时间。可是建造一座充气房屋那就方便多了。

在工厂里,人们根据图纸,用塑料薄膜做成各种各样的套子和管道,然后把它们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用一辆大卡车拉到工地上,再用空气压缩机把压缩空气打进去。不一会儿,这些套子的管道就被“吹”得鼓起来,一座美丽的房子就矗立在人们的面前了。

充气房屋很软,可以建得高高的。美国底特律有一座充气体育馆,有20多层楼房那么高,能容纳8万多位观众。

充气房屋搬起来很方便,只要把空气放出去,折叠好搬上汽车,就可以运到别的地方去。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做成展览馆、剧院、商店和住宅。

充气房屋造价低。建造一座和土木结构同等面积的充气房子,造价只是土木建筑的十五分之一。

可以相信,不远的将来,五光十色的充气建筑,会以它更新的奇妙面目,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1.这篇有趣的短文向我们介绍了充气房屋的三个特点,它们分别是:

(1)__;(2)__;(3)__。

2.用心读一读短文,看哪些自然段分别有下列3个意思,把自然段的序号标在括号里。

(1)建造充气房屋很方便。( )

(2)介绍充气房屋的特点。()

(3)展望未来的充气房屋。()

3.快张开想象的翅膀,你还知道或想发明哪些奇特的有用的东西?给大家介绍一种。要尽量把话写明白,写具体,让人一看就喜欢。(另加稿纸)

设计理念:

本次命题以新课标的精神和实验教材要求为依据,力求体现“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构建大语文教学观,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让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从而使他们不仅能主动积累、感悟,并且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被有意识地凸现出来,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学习方法习惯等的融合。因此在试卷命题时,从内容上来说重“综合”。笔者不仅考查了课内的语文学习情况,还考查了课外语文学习情况;不仅考察了学习习惯(认真书写与阅读、主动积累语言与获取信息等)、基础知识,还考查了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等)。

本试卷从形式上力求通过一些开放性的试题,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试卷中的第四题和习作题)。试卷还力求体现人文性和灵活性。例如题干用语既做到要求明确,又不失真切关爱;又如试卷中第四题,它需要在学生熟读成诵好词佳句的基础上根据语境正确运用所积,累的语言,体现了一定的实践性。

希望通过试卷的导向功能,引起广大教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不要只为命题而教书,而应当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部分答案:

二、1.近处 2.白,光泽,珍珠 3.烟、雾、尘。

四、游人如(织) 望而生(畏) 喜出(望)外不(以)为然 谈笑风(生) 星罗棋(布)栩栩如(生) 一(帆)风顺

五、shǔ jià pàn wàng xiùlì lǒngzhào(暑假)

(盼望)

(秀丽)

(笼罩)

chánrào

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缠绕)

piānzībǎitài

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千姿百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全都展开了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还是花骨朵儿mìfēng piānpiānqǐwǔ

liúliánwàngfǎn(蜜蜂) (翩翩起舞)

(流连忘返)

六、《望庐山瀑布》、《绝句》、《滁州西涧》、《明日歌》、《塞下曲》、《夏日田园杂兴》

七、1.台 2.胡锦涛温家宝 杨卫泽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试卷分析 篇9

(七)一.填空。(16分)

1、物体是由()、()、()、()四种简单基本形状构成的。

2、()可以通过折断自身的一部分,或将自身一分为二的方法来繁殖。

3、()的使用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4、()是所有矿物中最软的一种。

5、我们要学会()用脑,精心()大脑。

6、交流的方式主要有()和()两种。

7、()、()、()、()、()等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

二、选择题。(4分)

1、有三个杯子,里面分别盛有糖水、醋、自来水应该用()来分辨。

A眼睛B鼻子C耳朵D舌头

2、下列动物繁殖方式不同的是()。

A金丝猴B蝙蝠C鸭D马

3、()是可再生能源。

A赤铁矿B土地C天然气D石油

4、人的右脑控制()的运动。

A左半身B右半身C下半身

三、判断(10分)

1、质疑推理的过程都是合理的。()

2、大脑接受了来自皮肤的刺激以后,就产生了冷热,疼痛和压力等感觉。(3、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80%来自眼睛。()

4、萤石是制造玻璃的重要材料。()

四、问答题。(20分)

1、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

2、左脑和右脑有什么差别?

3、我们一般从哪些方面来观察矿物的性质?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 篇10

教 学 计 划

一、教学大纲对本年级的本学科的基本要求:

1、学习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

2、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能准确认读283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184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5、阅读: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生活实际、语言环境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6、习作: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通顺的短文。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1、按主题划分为7个单元,为“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等。

2、教材选文力求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选文力求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视野开阔,尽可能吸纳多种文化。课文体现以下特点:(1)提供丰盛的情感大餐,(2)充盈厚重的文化气息,(3)洋溢独特的语言魅力,(4)飘溢浓郁的语文味儿,(5)传递深切的人文关怀。

3、阅读教学训练重点根据《课标》的阶段性目标确定,采用“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反复,螺旋上升”的编排方法。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除了朗读、背诵等常规训练外,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4、“习作”7篇,每个单元安排1篇。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习作教材内容为:(1).写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2).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作文;(3).向大家推荐自己难忘的经历(一本书、一个地方、一种游戏、一道菜等),再写下来;(4).(对亲人、老师或朋友)写自己的心里话;(5).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6).想象事情结果,把连环画补充完整,再写下来;(7).从提供的内容中选择一个或自命题写一篇作文。

5、“练习”7个,每个单元安排1个。每个练习分成“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诵读与欣赏”或“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几个板块。

另外,教材开篇安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安排一个“学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和做”(语文综合性学习)——“说名道姓”,向课外拓展,与生活结合。

三、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基本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人,男生

人,女生

人。经过八个学期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态度较端正。本班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初步学会独立识字。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能正确朗读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对短文能静下心来认真细读,对文中的词句能有意识地深入的体会和理解,知道抓住关键词句感情其内涵。

但因为学生年龄差异较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书写马虎,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特别是习作能力有待提高。从整体来说,动笔前的构思还不够,作文缺少创意。行文中,出现不具体、不生动,没有个性的张扬,公式化较严重。个别文章空洞无味,后进生的习作语句不通、不连贯,作文水平还停留在中年级。因此在这学期,我将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措施,力求全班孩子的习作上一个台阶,努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习作求真、求实、求新。

四、改进教法提高质量的设想: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五、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

3课时

课文1~26

80课时

习作1~7

14课时 练习1~7

21课时 共计:

118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

周次 起止日期 教 学 内 容 备

一 9.1~9.2习惯(9)

二 9.4~9.8 课文1~2

三 9.11~9.15

3、古诗两首~练习1

四 9.18~9.22 课文4~5

五 9.25~9.30 课文6~7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六 10.2~10.6 十一放假

七 10.8~10.13习作2~课文8

八 10.16~10.20 课文9~11

九 10.23~10.27 课文12~练习3

十 10.30~11.3 课文13~14

十一 11.6~11.10 课文15~练习4

十二 11.13~11.17 期中考试

十三 11.20~11.24 课文16~17

十四 11..27~12.1 课文18~练习5

十五 12.4 ~12.8 课文19~20

十六 12.11~12.15 课文21~习作6

十七 12.18~12.22 练习6~课文24

十八 12.25~12.29 课文25~26

十九 1.1~1.5习作7~学和做(1)

二十 1.8~1.12 期末复习

二十一 1.15~1.19 期末复习

二十二 1.22~1.26 期末考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教学要求:

1、结合平时的教学,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引入

1、老师讲述自己以往学生读书做笔记的一些经验,表扬他们的成功之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出示几本优秀的读书笔记)

2、你们以前做过读书笔记吗?

(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笔记的认识)

3、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渗透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

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圆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

第2页上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 第2页和第3页的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

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①摘抄。

②编写提纲。③写读后感。

★在讲解的时候注意不要把这些词语神秘化,如“写读后感”,让学生知道就是读了一篇课文后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出来,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要让学生感觉到这些就是自己平时想做的,而没有好好做的。

三、谈谈收获,加深感知

1、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收获。

2、谈谈自己的打算。

3、老师用名人的事和自己的事例向学生进一步阐述写读书笔记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

一、激发引入

1、你们知道你们身边有哪些工具书?

2、你们经常用它吗?

3、老师总结,激问:那么使用工具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二、看图揭题,了解使用工具书的意义

1、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启发: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不可能门门知识都精通。要学习各种知识,就离不开书本和老师,工具书就是我们不说话的老师。

三、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一些常识

1、先观察P4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告诉:购买、借阅工具书应去书店或图书馆专门的柜台或书架选择,借阅图书时应保持安静。要先确定自己需要的工具书属于哪一类,按类找到后,将要的工具书从书柜或书架上轻轻抽出来。

3、观察P5上部的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老师点拨:有礼貌,讲文明。

6、观察P5下部的图,谈谈这两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

7、讨论,总结:工具书的种类很多,用途很广。

四、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不理解“温馨”这个词,用上了工具书,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语,并在书上摘抄了这个词的解释。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使用工具书的各项基本要求,并努力运用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难题。相信今后同学们会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打好语文基础。

第三课时

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1、展示优秀读书笔记(收集上学期我所教的学生)若干份,让学生仔细观摩。

2、告诉:这些都是读书笔记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引导尝试,体验成功。

1、打开课外阅读材料。

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要求:⑴认真阅读材料。

⑵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⑶要求不必太高。摘抄的内容只要是有代表性的词句即可。编写的提纲只要能抓住大体意思就行。写读后感不必写评论性质的长文章,只要能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三言两语,四行五行都可以。

3、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

6、小结,鼓励。

三、训练使用工具书。

1、拿出自备的《新华字典》。

2、出示“浩han”这个词语,知道了读音,却不会写“han”的字形,怎么查?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3、出示“洋溢”这个词语,“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查的?

4、学生动手查找工具书。

5、总结评比。

四、全课总结,勉励鞭策。

1、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

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我班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

4、工具书,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会给你带来很多便利。板书设计:

摘抄

做读书笔记

编写提纲

写读后感 教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师恩难忘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重难点:

感知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境引入

1、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老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她)为什么会让你难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学生字词。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感知课文。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师生进行交流,加深感知。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感知字的写法。

娓„„这个字的左边的“女”就偏在上面,与“尸”相配合好。诲„„这个字是左右结构,注意左窄些,同时注意字的读音。

2、完成字词练习。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板书课题:

①、让学生深情地把课题读好。

②、师恩难忘,难忘师恩,在作者小时候田老师给作者留下了许多难忘的事,你们仔细把课文读一下,看看到底哪些事令作者难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二、自读自悟,独立感知

1、学生自由读,寻找哪儿是难忘的。

2、在学生读的时候要注意渗入读书习惯。

3、当自己读好了,也可以读给他同学听。

三、师生交流,深入感受 ★具体方法预设:

学生先说说刘绍棠难忘田老师哪些方面,再让学生去读,老师对重点部分进行细致指导,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田老师的情感。

1、田老师教诗的部分

这个部分让学生感知田老师是怎样教的。

2、田老师讲的故事

这儿要重点引导学生读好,让学生用讲的方式读。

3、如果学生没有选后几节可以激问: 那么最令作者难忘的应是什么?(教师的教诲)

进一步提问:老师的哪些教诲呢?

(引出“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部分,并引导学生读好这部分。)

四、指导实践,加深感知

1、(由上引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一听田老师给作者上的第一课?

2、引导学生讲

首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讲?(讲是娓娓动听,听是身临其境。)

3、先讲学生自由练习,再引导学生上台讲。◆注意引入学生进入角色。

如开始时可让学生扮田老师进行问好,然后再再现田老师是如何讲“一去二三里”的课的。(在这其中还得渗入些习惯培养。)

4、田老师讲得这个故事作者能听懂吗?从哪儿可以看出呢?

五、迁移积累,升华感知

1、由上引入

2、出示《登鹳雀楼》引导学生再讲。

先让学生自主练习,再指名上台讲,在上台讲的时候要注意按田老师讲的方式进行。(教师通过耳语指导学生。)

3、总结引入

田老师通过故事来教学,体现出田老师的教学水平之高,这样怎能不让我难忘呢?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节。

5、通过有感情地再读最后一节结束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默写并指导写字

娓娓动听 歇脚 念叨

身临其境 教诲 炊烟

◆针对学生错的字帮其分析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这些词语。

2、文章有不少成语,你能想起来几个吗?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再加深感知课文。

二、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三、作业超市 ◆、迁移练习: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实践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课后练习4提示:

娓娓动听--每天中午一打开电视机,总能看到说书人娓娓动听地讲着《水浒传》。

身临其境--在立体声电影院看电影,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电影中一般。板书设计:

娓娓动听

1、师恩难忘 身临其境

教学反思:

2、陶校长的演讲

教学要求:

1、了解演讲的特点,在有层次的阅读中达到正确流利地演讲课文。

2、学会生字,结合课文语境及生活体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习,感悟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理解“演讲”。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板书“演”,说说写“演”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用“演”组词,适时写上“讲”。(2)说说演讲是怎么一会事,“演”什么意思。

(在群众集会或重大的会议上就某个问题说明事理,发表见解。出示卡片“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3)老师演讲式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发表了什么见解,明白何为演讲。

2、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板贴小小演讲家标志)

请一学生说说现在能作个演讲吗?从而明白作演讲首先要有话要讲,然后向大家提供一篇演讲稿,打开课本。

二、感知演讲稿

1、自读课文,想想作者跟同学们谈了些什么。(板书:读)

2、交流讨论,从中明确文章的层次。(1)演讲稿共几个自然段。

(2)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演讲的中心话题。(板书:四问)(3)分别指名读2——6自然段,明确各段演讲中心。

(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三、感悟演讲内容,学习演讲

(一)学习演讲“问健康”部分

1、理清层次

(1)假如让你来讲健康问题,你会从哪几方面来讲?

(2)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讲的?也可同座交流。(在”读”字上加圈)(3)交流讨论,投影文字灯片。(问健康: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提出希望)

2、理解“健康第一”的观点

(1)现在你觉得能演讲好“问健康”这部分内容了吗?如果不行,就再读读(“读”字上加圈),抓重点句子,不太理解的地方读读想想,体会一下作者的见解是什么,想说明什么。

(2)交流讨论

A、“有,进步了多少?”(应该有进步,还应该争取大进步。)

B、“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本,事情的根本,最重要的,生命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健康。让学生谈谈对“寻求幸福”的理解,然后抓“有了„„才有„„”体会健康的重要性,是一切的根本。

C、“否则”是进一步肯定健康的重要。(“否则”:不这样的话。)

D、“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

要有健康的身体要从两方面去做。让学生说说是怎么锻炼的,猜猜“锻炼”为什么是金字旁,火字旁?投影画面明白锻炼本意,明白锻炼要吃得了苦,经受得住考验。举例说说对“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的理解。

E、说说对“健康堡垒”的理解。(“堡垒”,从字形上猜是什么东西,然后看图片)

3、练习演讲

(1)各自练习演讲这部分。

(2)指名演讲,学生评议。

(3)指导感染性演讲 A、了解作者

(1)看画像,说说是谁。板书“陶”说说去“阝”加“艹”是什么字,加“氵”是什么字,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生描红“陶”,课题板书完整。

(2)介绍演讲稿写作背景。(画像旁投影文字)

陶行知:中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他抱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于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6年在重庆北碚创办育才学校。皖南事变后,重庆政治黑暗,物价飞涨,育才学校受到特务威胁和经济断绝的严重困难。全体师生在陶行知带领下,团结一致,开荒生产,一日两餐稀饭,度过艰难时期。陶行知关心学生德智体以及工作能力的培养,作了著名的“每天四问”的演讲,启发学生鼓励、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学做“真人”。

B、进一步了解演讲特点

读了作者介绍是不是对演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明白演讲不仅仅说明事理,发表见解,还在于说动听众,让人受启发,所以演讲还要有感染力。出示卡片:感染听众受到启发)

C、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染力地演讲,可利用重音、停顿、语气、手势等帮助表明自己的见解。D、指名演讲第二段,评出小演讲家,然后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小结过渡: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演讲要有个中心话题,围绕中心准备好从几个方面展开讲述,并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语气、语调、重音等,还可加上适当的手势,尽可能地感染听众,让听众受到启发。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学着演讲第三自然段。(明确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一读再读。)

(二)学习演讲“问学问”部分

1、四人小组学习,边学边讨论这部分的中心话题是什么?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陶校长想要告诉听众什么?然后练习演讲,可动动笔动动手,有问题可举手。

2、交流讨论

(1)中心话题是“学问”,层次:问什么——为什么问-——该怎么做(2)指名说说这部分演讲要注意些什么,那些地方很重要。(3)结合同学发言,师出示文字灯片,添加符号。

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

求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了„„才能„„。

(强调有学问的重要性,结合生活体验讲;在学生演讲时指导停顿及重音。)

要„„就要专心致志,就要„„坚韧不拔

要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

(举例说说怎么做就是“专心致志”,“坚韧不拔”,“钻进去”,“展开来”。怎么做要读得有力,让人觉得必须这么做。)

3、齐声演讲性读课文

4、指名演讲

(三)小结

1、让学生说说这堂课的收获。

2、这堂课我们从这篇演讲稿中进一步明白了健康、学问的重要,受到了感染,得到了启发;知道了什么是“演讲”,也初步学会了演讲,这都得感谢——“陶校长的演讲”。

四、作业

1、从第二、第三自然段中挑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抄下来,然后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可举例谈自己的认识。

2、用一读再读的方法学习第四、第五自然段,练习演讲。

第二课时

〖你正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复习

1、读词语

生命之本 否则 锻炼 健康 堡垒

源泉 造福社会 专心致志 坚韧不拔 彼岸

2、说说这篇演讲稿中陶校长共跟大家讲了哪几个问题。

3、用上上述两组词,演讲“问健康”和“问学问”部分。

二、继续感悟课文学习演讲

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演讲,争当小小演讲家。演讲是要说明事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感染听众,使他们受到启发,说说你怎样来演讲好“问工作”和“问道德”部分。

板书:

讲什么

读 从哪些方面讲

边读边想体会见解

2、自读自悟4、5自然段,练习演讲。

分工学习课文,1——4组同学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问工作”部分;5——8组同学重点学“问道德”部分,也可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边读边想,也可和同桌讨论讨论。

3、交流读悟收获指导演讲

学生可以用演讲来表示自己对该部分的理解,讲后其他学生可向他提些问题;也可自己谈想说明些什么,然后评议是否能当小小演讲家。

(1)“问工作”部分

A、层次:问什么——为什么要问 B、重点句:“这些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

举例说说班级中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学;鼓励同学们都来承担学校工作,班级工作,锻炼能力,培养责任心。

C、指导演讲重点句。(2)“问道德”部分

A、层次:问什么——为什么要问——要学做真人

B、举例说明“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真人”是什么样的人?(真诚,不虚伪的人。)这样的人在“公德”和“私德”上会有些什么表现?(在公共场所会怎样,中午吃饭了会怎样,课间活动不小心被人推了一下怎么办等。)

C、指导演讲重点句。

(3)练习有感情地演讲4、5自然段。A、各自准备,看词语有感情地演讲。

词语:工作好坏很大影响承担责任心办事能力基础重要的学习做人的根本即使稳定发展讲究真人

B、指名演讲,组织评议,任命“小小演讲家”称号。

4、学习第6自然段。

同学们对这篇讲稿领会得很好,讲得也很好,那陶校长为什么要我们每天四问呢?我们来读读最后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从陶校长的结束语中明白了些什么,还有些什们不懂的。

三、实践拓展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陶行知先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大的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演讲,要求我们做到每天四问,以次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其实,我们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除了这四问,我们还可以问些什么?(最近视力有没有提高;课堂发言有没有进步;文明守纪做得怎么样等)

2、每位同学向自己提一个问题,仿照陶校长演讲的层次有条理地说一说。

╳ ╳有没有提高——

有,提高了多少;没有,是什么原因——

怎么看待这问题,以后准备怎么做。

四、布置作业

1、仿照课文某一问的写法,向自己提一个问题,有条理地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2、建议在班队活动时召开一次演讲会,演讲内容可搜集合适的演讲稿,也可自己写、合作写。

板书设计:

2、陶校长的演讲

健康

生命之本

四问 学问

前进活力源泉

工作

也是学习

道德

做人的根本

卡片:否则、堡垒、锻炼坚韧不拔彼岸 教学反思: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访隐者不遇》

一、释题质疑。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直接揭题。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唐代四位大诗人:白居易,李白,孟浩然,王之涣。今天,我们随着第五首古诗的学习,再认识一位唐代大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2、释题。

访:寻找、寻访。

隐者:隐居山林的人。

不遇:没有遇到

题目的意思就是:(作者)寻访一位隐居山林中的人却没有遇到。

3、质疑。

怎么找的?为什么没有找到?

二、初读课文。

1、自读古诗。

2、指名读,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指导生字读音。

三、借助画面,理解诗意。

1、仔细看图。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了作者在向隐者的弟子询问隐者的去向;童子在摆手说不知道在哪里;隐者在山高林密的深山中。)

2、结合图谈一谈诗句中词语的意思。童子:小徒弟。师:老师。此山:这群山。

3、师重点指导。言:说。

云深:山高林密,山顶之云雾缭绕。只:就

4、根据诗句想象诗中省略的询问。(l)你师父干什么去了?(2)在哪儿采药?(3)你能找到他吗?

5、体会人物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满怀希望。

第二句:言师采药去——情绪一下子低落变成失望。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线希望。

第四句:云深不知处——怅然若失,又生出无可奈何之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气,体会语感,读出语气。

6、扮演诗人“我”和“童子”,表演一下对话。

四、想象诗意,熟读成诵。

1、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节奏。指读、同桌互读。

2、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所见》

一、激趣导入

1、放录音,学生欣赏本课配乐解说词,老师边把诗中的情境用简笔在黑板上绘出。

2、请学生根据画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图意,引出本课题。

二、朗读古诗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张挂本课放大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看图边听,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2、学生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每一句的韵味。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如通过查找,结合课文注释等)理解词义(牧童,林樾,意欲,闭口,立)

4、检查自学情况,再读古诗。

三、品悟古诗

(一)细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1、自读每句诗,小组交流讨论诗意,师再点拨。A、学习“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问:牧童在干什么?他当时的神态如何?怎么看出来?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从哪个词体会得到?

B、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问:牧童行走间听到了什么,他想做什么?为什么却“闭口”呢?

2、指名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组织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品悟诗意,作小结。

A、前两句诗写了牧童的神态,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B、后两句诗写了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抓住牧童刹那间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捕蝉图”。

C、整首诗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使得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跃然纸上。

(二)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诗的停顿、节奏。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指导朗读,读出牧童行歌的悠然愉快的语气,读出牧童捕蝉的动作神态变化。(自己练习——指名读——评读指导——练读)

3、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四、欣赏古诗

(一)欣赏古诗,展开想象。

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二)感受意境,精炼强化。

谈谈刚才所想象到的意境,试试编故事。(同桌试编,全班交流、评议。)

板书设计: 访隐者不遇

所见

松下问童子,牧童骑黄牛,言师采药去。

歌声振林樾。只在此山中,意欲捕鸣蝉,云深不知处。

忽然闭口立。教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习作一

记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 教学要求:

1、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懂例文《我的班主任》片段,回忆《师恩难忘》一文的写法,联系习作要点提示,领会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的方法。

2、根据作文的要求,自拟题目,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教学重难点:

抓住一两件事写一位老师,把事例写得具体、生动,细腻、感人。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活情感,激发表达欲望。同学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似春蚕、似蜡烛、似铺路石„„他们始终默默地奉献着,耕耘着„„今天,就让我们用挚嫩的笔尖来赞一赞这些可爱的人吧!好吗?

二、学习例文,感悟“细腻”的情感。

1、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成了一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这令作家刘绍棠至今不忘。田老师讲得生动,作者刘绍棠写得具体,让我们读来也深深地被感动着。老师这儿有一篇文章,是一位小作者写的他的老师,这件事比刘绍棠写的事还要小、还要平常,但是同样细腻、感人!想读吗?

2、出示《我们的班主任》,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小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动?在相应的句子下做上记号。可以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

△“忽然,一只温暖的手扶着我的前额,慢慢地向上抬起。(“温暖”、“慢慢地”可以看出冯老师动作是那样轻柔,体现了她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她的一双眼睛望着我,好像在说:三个一怎么又忘了?”

(这句话借我的感受生动地写出了冯老师当时的神态,使人觉得冯老师特别亲切、和蔼!)△“冯老师轻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朝前走去。”(“轻轻”一词表现了冯老师对学生的关心。)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我不好意思地一笑,立刻把身子挺直。”(“我”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从此,我每次做作业的时候,就觉得额前有一只温暖的手。它时时提醒我:写字,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

(这儿细腻地描写了“我”的感受,老师的教育使“我”一直难以忘怀。)

4、小结: 是啊,老师的每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寄托着老师的情,也牵动着作者的心„„读来真切感人,也让我们身临其境!

三、引导回顾,捕捉“细腻”的感受。

1、几年来,关心教育过你们的老师一定很多,一定留下了许多令你印象深刻的事,让人回味,让人感动!

2、七嘴八舌定形象:

在你的记忆中,你想说说哪位老师呢?

3、火眼金睛话细节:

一次倾心的谈话、一次深情的暗示、一句难忘的鼓励、一束严厉的目光、一次令我心跳的家访、一幕深情的凝望、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个令我激动的电话„„再给大家十分钟时间,细细搜寻记忆中老师关心、教育你的一个动人的场景,待会儿说给大家听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幸福与快乐!

(1)学生自由准备。

(2)交流自己的幸福体验。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捕捉与人相处时细腻的动作语言、丰富的神情变化和温情的语言传递。还可以提供能拓展学生思路的文题,让其生发心中那温柔的情意,如《运动场上的鼓励》、《机房里的谈话》、《月光下的散步》、《晨读中的关爱》„„)

(3)小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温柔的一面,只要我们去用心体验,学会感动,就一定会有特别的发现,写出特别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拟订提纲,写作文草稿。

二、反复修改:

千金难买回头望,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鼓励学生自改、互改。)

三、誊抄作文。

板书设计:习作一

千金难买回头望,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教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练习1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三、小结

作业: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启发谈话:当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就要向别人请教。那么,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呢?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

(1)回忆自己遇到过的请教别人的生活场景。(指名说)(2)不同的说话方式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体会请教别人的方法的重要性。

(3)选择下面的实例,想想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板书设计: 练习1 题秋江独钓图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教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题。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再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

①指名读课文。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1)细读第2节。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悦之情。)

(2)细读第3节。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3)细读第4、5节。①男生齐读第4、5节。②理解诗句的意思。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

①齐读第6节。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段话:

红柳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微笑。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击,她们的根却越扎越深,花儿也开得一次比一次更鲜艳,美丽!倔强的红柳,决不让沙丘向草原移动半步!

这里就把红柳当成了人来写,“顽强地”、“向着太阳微笑”、“越扎越深”、“倔强的”、“决不让”等词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沙漠的勇士,是怎么和风暴搏斗的,是怎么保护草原的。读来会让我们对红柳产生敬佩之情。这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如果不这样写,那会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怎么样呢?

红柳开出了淡红色的小花,向着太阳。大风暴一次又一次地袭来,沙丘被红柳固定着了,一点都不向前移动。

读了之后,是不是觉得没有刚才的一段写得生动,红柳的形象也没有刚才鲜明。现在知道拟人的好处了吗?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学生描红。

五、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添上合适的词。()的空气()的绿阴()的眼睛()的翠竹()的松柏()的色彩()的果园()的风光()的大海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板书设计: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发现

翠竹、松柏

描绘

果园、沃野

鸣禽野花联欢

青山绿水相聚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教学重难点:

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2)释词。(讨论交流)

小溪

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

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五、布置作业。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教学反思:

6、变色龙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读。

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

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 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

三、布置作业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外形

怪 捕食

快 变色

教后反思:

7、金蝉脱壳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2、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 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脱壳中 脱壳后

教后反思:

习作二

写一种动物 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帅鸽》的片段,领会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方法,认识过渡句的作用并练习运用。

2、学习本文的观察方法——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

3、按作业的要求,抓住外形和动作的特点写好一种动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教学重难点:

按作业的要求,抓住外形和动作的特点写好一种动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习作。

二、学习例文,探讨写作方法。

1、出示投影图片。

2、引导学生观察投影画面。图中画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你是怎样去观察的?

3、教师提出思考题,学生自学例文。

4、师生共同总结出写作方法:(1)要有顺序,抓住特征。

(2)突出重点,抓住特点,详细描写。(3)写好过渡句。

5、学生自读例文,体会写作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联系实际观察生活,进行习作练习。

1、通过观察进行口头作文练习。

(1)学生认真阅读书上的最后一段,领会这次写作的要求和有关写作内容。(2)指名学生简要汇报一下自己的观察笔记后,其余互相交流。(3)观看VCD片进行口头作文竞赛。

2、学生欣赏VCD片《动物世界》中《天然动物园中的部落》,为习作丰富材料。

第二课时

一、拟订提纲,写作文草稿。

学生按习作要求进行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二、反复修改,同位互改。

千金难买回头望,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鼓励学生自改、互改。)

三、誊抄作文。

板书设计:习作2

1、要有顺序,抓住特征。

2、突出重点,抓住特点,详细描写。

3、写好过渡句。

教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练习2 教学要求: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收集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收集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

(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

(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常是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歇后语。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处。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渎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教师重点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教师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学生小结出图意。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

(5)分组交流。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教师以鼓励为主)

(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练习1 题秋江独钓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教后反思:

8、成语故事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难点:

1、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3、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

8、成语故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这里的“则”是什么意思?(量词,当“篇”讲)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l)出示生字词。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三、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盾

画龙点()

()()充数

张口()舌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3、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板书设计:

8、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教后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9、推敲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尚、妥:上小下大。贾:上宽下窄。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六、作业:

1、见习字册。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下列词语:皎洁 推敲 斟酌 妥帖 2、填空:

()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2)指导朗读。

7、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自由练读,指名朗读,齐读。8、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图上画了谁?他正在干什么?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

”画出有关的句子)

3、学生交流。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 适宜 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2)分角色朗读。

4、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板书:高潮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映示韩愈说的话。(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映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幽居()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提示讲述顺序。出示板书(略)。

3、学生练讲:(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3)各组推派代表讲。(4)评选“故事大王”。

三、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四、作业。

1、造句。

2、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9、推敲 发生——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教后反思:

10、嫦娥奔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l)认读生字词。

奸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奸诈贪婪?)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回旋,盘旋;②交际应酬,打交道;③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③种)

三、理清课文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讨论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请大家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就归纳为一段,试着给课文分段。3.讨论交流后总结。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四、指导写字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出示生字。

奸 诈 贪 婪 值 剑 逼 辉 焦 2.指导要点。“诈”、“值”、“辉”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一。“剑”的左边要写得宽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二,第七画是“提”。“辉”的第六笔是“竖提”。“逼”是半包围结构,“”要偏右上写,给“走之”让出位置。

“焦”上面的笔画较多,约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点要宽,以能托住上面的“”为宜。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敬重 宝剑 贪婪 迫不及待 奸诈 接济 假装 翻箱倒柜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同学们,说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2.讨论:“苦难”是什么意思?(痛苦和灾难的意思)文中的“苦难”指的是什么?读第l自然段,注意突出“直”、“实在”、“无法”等词语,体会老百姓遭受的苦难。后羿是怎样为老百姓解除苦难的?请画出有关的动词。(登上、运足、拉满、射下等)同学们,这些词写出了后羿的力大神勇,读书时要注意突出这些词。

3.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嫦娥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有关语句。2.讨论:逢蒙的奸诈贪婪表现在哪些地方?(“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威逼嫦娥”、“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等词语写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磁娥的善良机智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与逢蒙周旋”、“疾步向前”、“一口吞了下去”等词句反映了嫦娥的善良机智。)3.教师引读第5自然段。

4.嫦娥吃了仙药后,怎样了呢?请同学们先看图,再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轻缓地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读的时候要放慢语速)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样?(写得很美)美在哪儿?(“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一轮明月”等词写得很美)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圈画出后羿找妻的词语。(“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追去”等词语)2.读了这些词语你能体会出后羿当时的心情吗?(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谁能把后羿找妻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3.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之情又体现在哪儿呢?(“摆上”、“祝福”等词表明乡亲们想念好心的嫦娥)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二、总结课文,研究写法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吃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事。找出文中描写嫦娥的有关语句,想想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三、指导复述课文

1.指名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段落大意,编段落提纲。第一段:后羿为民除害,射下太阳。第二段:嫦娥吞下仙药,飞上月亮。第三段: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2.按“自由练习一同桌互述一小组尝试复述一指名复述”的程序进行复述练习。

四、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婪()辉()箱()值()梦()挥()霜()直()2.照样子写词语,飘飘悠悠 碧蓝碧蓝

3.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板书设计:

10、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为民除害,嫦娥吃药

飞上月亮

为老百姓不受苦

心地善良、为民造福 想念嫦娥,企盼团圆。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阐述的含义。

3、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谈话,导入: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

二、点拨自学课文 自读课文

阅读课文,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

2、学生分组学习

小组多种形式学习:

3、讨论、交流,读课文

三、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1、什么叫“拦路虎”?

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

4、如何查字典?

a、要有耐心。

b、要有恒心。

五、总结延伸 熟读积累:

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板书设计: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迎难而上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面对“拦路虎”

勇于战胜 教学反思: 12 伊索寓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慌、贯、谎、粪、戒 第三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板书设计: 12 伊索寓言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狐狸和葡萄》:? 《狼来了》:

? 《蝉和狐狸》:

? 教学反思:

习作3 教学要求

1.通过组织秋游,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采集标本、积累写作素材的技能。2.对照本组课文,学习状物的基本方法,写出秋天植物叶子的形状和色彩的变化。3.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2.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发兴趣

1.昨天,同学们一起观察秋天的树叶,你观察到了哪些树叶? 2.在我们课本中还有几种树叶的照片,这些树叶我们昨天发现了吗?它们的形状、颜色各有什么特点?

3.小结。秋天到了,很多树叶都换上了新的色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树叶,写一篇介绍秋天的树叶的习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1.指名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学生讨论,教师结合讨论情况相机板书:形状、颜色。(变化)

2.拿出自己搜集的树叶标本,边看边思考:你最喜欢什么树叶?它有什么特点?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几种树叶?(枫叶、冬青叶„„)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三、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写作 1.出示枫叶标本,问:

(1)枫叶由哪两部分构成?(板书:叶柄叶片)(2)叶片、叶的边缘各有什么特点?(3)叶脉有什么作用?(4)枫树叶的叶柄有什么特点?(5)你知道枫叶秋天为什么会变红吗? 讨论、小结:秋天气温降低,枫叶里的叶绿素被破坏了,产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枫叶的叶子就变红了。

2.指名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枫叶,注意枫叶的形状、色彩,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色彩变化的原因。

3.评议口述情况。

4.根据评议情况将介绍枫叶的内容完整地写下来。5.按同样的方法,将另外一种树叶的特点写下来。

四、指导学生写好全文

1.通过介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不止熟悉一种树叶,有的熟悉两种、三种甚至更多,那么如果你想把两三种都写下来,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小结:要确定好介绍的顺序,并且在介绍不同的树叶时过渡要自然。

2.讨论:如果把介绍几种树叶的话写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吗?当然不是,还应该加上什么?(开头和结尾)3.复习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进一步明确“总一分一总”的写作方法。4.开头可以怎么写? 写秋游时看到秋叶的总印象。

5.结尾可怎么写? 讨论,小结:可以写对秋叶的赞美,也可以写这次活动给自己带来哪些快乐,增长了哪些见识。

五、修改评议,完成习作

1.把刚才已写好的片断加上开头,段与段之间要注意连接,还可以再介绍一两种与刚才写的色彩变化不同的树叶。

2.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修改,对写得有新意的同学加以表扬。4.誊写。板书设计:

习作3——秋天的树叶 叶柄

叶片

边缘特点

枫叶

叶脉作用

叶柄特点 形状、色彩,色彩变化原因。

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练习3 教学要求: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读背《幸福》,通过和续写的对比诵读增加积累。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教学重难点:

1、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和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练习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别人。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导入: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教师放录音)教师要求学生对照题中唱词来听。

(3)教师简介《红灯记》的剧情。(可以出示一些剧照)重点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说清楚。

(4)学生再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间交流,教师相机点拨、讲解。

(5)学生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这样说)(6)学生在了解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读这段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教师再次放录音,学生对照这段话听。(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来学唱。

3.教学第三部分。

(1)指名读谚语,学生交流,理解这些谚语的意思。

(2)教师根据谚语适当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3)学生抄写这些谚语。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3)教师重点指导“郊野、碧蓝、嫦娥”等词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第二课时

一、第三题(诵读与感悟)1.读背《幸福》。

(1)指名读题,教师讲清本题的要求。

(2)学生自由地读,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问老师、同学。

(3)教师范读。

(4)学生讨论“幸福”在文中的含义,理解着去读背。

(5)集体练读,同座练背。

2.拓展。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这个结论。

(2)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河流、蜜蜂、小鸟、我”的幸福是什么。,(3)按学生讨论的结果来续写。

(1)学生将自己续写的部分跟原作连在一起诵读,感受两种文字在读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虎字头、病字头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教师讲解“虎、病”的写法,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的话题“学会拒绝”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当别人对你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你应该怎么办?对!我们应该学会拒绝。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读一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怎样去拒绝)

(2)分组分问题练说怎样去拒绝。(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分角色练说)(3)每组每个问题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2)评议小结。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板书设计:

练习3 口语交际:学会拒绝 教学反思:

13、在大海中永生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不仅„„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教学重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在大海中永生”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投影邓小平爷爷的照片)

师:大家看看这照片上的老人,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师: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说一说你所了解的。

师:这看似平凡的老人却为我国作出卓越贡献。他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提出者。他一生为我国作出了很多贡献,临终前,还再三叮嘱,死后要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和人民。

上一篇:泥石流应急演练总结下一篇: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