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材料的管理制度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感染性材料的管理制度(共11篇)

感染性材料的管理制度 篇1

1.目的:加强安全意识,防止病原微生物外泄及感染性标本的污染。2.范围:适用于本科菌、毒株及其它样本与培养物的管理。

3.职责:在科室生物安全管理小组指导和监督下由全科工作人员执行。4.操作程序

4.1 感染性标本的采集

4.1.1 所有血标本均使用真空采血管,不得使用普通试管采集。真空采血管必须有“三证”。

4.1.2 尿常规与粪常规必须用有盖塑料容器收集。4.1.3 其它要求按管理程序《标本采集管理程序》 4.2 感染性标本的运送

4.2.1 病区运送标本的工人均应经过培训,由护理部组织实施。

4.2.2 所有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必须置于有盖容器中,其盖必须完好无缺。4.2.3 高危HIV标本及菌、毒株的运送分别由免疫室与细菌室分别制订相应的操作程序。

4.3 感染性标本的接收 4.3.1 接收人员应观察病区工人运送标本的容器是否有破损,容器中的标本是否有泄漏现象,如发现容器破损及标本泄漏应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同时汇报专业组长,认真做好记录,如有必要须及时与病区护士长取得联系。

4.3.2 标本接收的其它要求见管理程序《标本签收和管理程序》。

4.4 感染性标本的保存

4.4.1 感染性标本必须在可控状态下保存,本科室以外的人员未经同意不能接触。

4.4.2 按照各专业组规定的保存日期存放,在冰箱内或其它容器内正立置放,不得倒置或横置。

4.5 菌(毒)株的保藏

4.5.1 菌(毒)种的保存应符合安全可靠的要求,并确保电源的正常供电。

4.5.2 菌(毒)种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取、存毒种应有2人或以上人员同时在场进行。

4.5.3 菌(毒)种中的冰箱运行情况应定时进行观察记录,并定期进行设备维护,确保冰箱等设备的正常运行.4.6 感染性材料的销毁

4.6.1 按《标本的销毁管理程序》和《医疗废物管理标准程序》进行销毁。

4.7、医院垃圾分类:

4.7.1 生活垃圾:一次性生活及办公用品,未被病人体液、试剂以及药物等污染的其他物品,用黑色垃圾袋装。

4.7.2 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五类,用黄色垃圾袋装。

其中:

1.感染性废物:⑴被病人血液、体液或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签、纱布、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及废弃的被服等;⑵隔离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⑶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和毒种保存液;⑷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⑸废弃的血液和血清;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器械。

2.病理性废物:⑴废弃的人体组织和器官;⑵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和尸体;⑶病理切片废弃的人体组织和病理切片。

3.损伤性废物:⑴医用针头和缝合针;⑵各类医用锐器;⑶载玻片、玻璃试管和玻璃瓶等。

4.药物性废物:⑴废弃的一般性药品;⑵废弃的细胞毒性药品和遗传毒性药品;⑶废弃的疫苗和血液制品等。

5.化学性废物:⑴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⑵废弃的过氧乙酸和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⑶废弃的汞血压计和汞温度计。

4.7.3检验科工作人员将产生医疗垃圾按照上述标准分类放置,由保洁公司派专人收集并登记,专人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医疗废物贮存处理站处置。

4.8有效氯消毒剂:500mg/片,检验科常用消毒浓度为500、2500、3000mg/L,应用1、5、6片配制1L,对处理上述生物危害(感染)的标本的桌地面及物品的消毒液为500mg/L,处理废液为2500mg/L,如处理高危病菌、HIV标本则用3000mg/L,并用检测试纸定期检测。

4.9本科室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科内进行化学消毒或压力蒸汽灭菌,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感染性材料的管理制度 篇2

1 抗细菌感染的主要方法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逐年增强, 人们也在不断地去开发新型抗菌药物进行对抗。目前, 一些研究者通过基因调控、新型抗感染微生态制剂和超声波等方法去破坏生物膜的形成。但是这些方案在抗细菌感染上的应用一直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还急需开发出具有抗感染性能的生物医用材料, 在材料表面构成抑制细菌透过的生物膜, 从而减少由于医疗器械细菌感染而造成的疾病。

关于抗细菌感染的新型医用材料的研究, 实际上是在已有的医用材料提升其抗菌能力, 或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抗菌特性的方法, 阻止材料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 从根源处降低了细菌感染能力。随着医用材料的不断开发, 如今已经发现制作抗细菌感染生物医用材料的有效途径, 这类新型医用材料将会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2 抗感染医用材料的种类

2.1 抗感染医用金属材料

抗菌金属材料的原理主要是在金属材料制作的过程中, 适当的加入一些具有抗菌效果的金属, 使其具备抗菌性。这种抗菌金属材料拥有长时间的抗菌效果、而且生产规模大、速度快, 但是在我国医疗器械的应用方面, 这种金属材料应用率还不高。目前, 我国许多医学专家正致力于研究具有抗细菌感染功能的金属器械, 这将为我国骨科、口腔科的医学治疗提供便利条件。

2.2 抗感染医用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属于现代化高科技材料, 近几年在医用材料的应用正在逐渐得到推广, 但是随之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高分子材料菌体感染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医学专家们运用新型材料进行配制并制作成抗菌型高分子塑料, 对常见的细菌、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并能够阻止材料表面细菌膜的产生。但是, 现阶段研发的抗感染生物医用材料通常只应用于身体表面的抗菌检测, 而对植入材料细菌的抑制效果依旧需通过一系列的试验验证, 才可应用于人体治疗。

2.3 抗感染医用陶瓷材料

将具备优良生物性能的陶瓷涂层与金属材料相互融合, 制成抗感染型医用陶瓷材料,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骨科植入的医学治疗中。研究人员运用真空等离子喷涂的方法, 在Ti-6A1-4V钦合金表面形成了HA与Ag的复合金属涂层。HA/Ag复合涂层能够很好地将生物进行融合, 而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对细胞没有毒害作用, 不影响红细胞的正常活性, 作为植入材料能够增加材料的骨整合性及抗细菌污染能力。

2.4 医用抗黏附材料

如果真菌、细菌等浸入到人体, 会首先附着在生物组织上, 与其中的糖蛋白进行定向结合, 继而破坏细胞的保护系统, 导致其中的内部物质流失, 最终致使细胞死亡。医用抗黏附材料就是在医用材料与组织表面上附着生物薄膜, 在保护小分子物质通透性的前提条件下, 隔离人体组织细胞与病源微生物, 达到理想的抗菌效果。常用的医用抗黏附材料有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水凝胶材料与金属陶瓷化改性材料等等, 这两种材料可以保持无机盐、水、低级糖、氨基酸、脂类物质的通透性。从而达到抗菌效果。无机金属陶瓷材料通过改变基材原有的亲水性和表面能, 使水分子接触角增大, 提高表面疏水性, 由此显著降低细菌、真菌附着性和吸水率, 从而不易黏附细菌, 达到表面抗菌效果。

3 抗感染医用材料的发展

抗感染医用材料的研发和新型医疗器械的制造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是依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些研发出来的抗细菌材料虽然具备一定的效果, 但是在医学临床实践的数据相当匮乏, 尤其是材料在临床运用时发生细菌感染具体过程及感染机制的研究更是少见。为此, 应该将现存的抗菌材料作为基础, 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感染细菌在生物医用材料表面的附着特性、作用效果以及抗细菌感染材料的生物安全性, 建立系统而完善的菌体监测方案和规定, 为我国抗细菌感染医用材料的研发和临床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束语

在未来的医疗过程中, 抗细菌医用材料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优良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广泛地应用于骨科、口腔科、肌腱修复、临床诊断、生物检测器以及外科植入器械等各大医学领域。因此不难判断, 在不久的将来, 抗细菌感染医用材料将会全面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 与传统的医疗材料相比, 能够有效降低细菌感染率, 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利的治疗条件, 因此该材料在临床实践中也必将会获得更大的成效。以高分子作为基体的复合抗菌材料由于整合了各类材料自身优点, 具有长期抗菌抑菌缓释特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任玲, 杨柯.医用金属的生物功能化——医用金属材料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材料进展.2014 (02)

[2]余森, 于振涛, 张强, 刘春潮, 韩建业, 牛金龙.医用钛合金表面载银抗菌涂层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4 (S1)

医院感染科主任事迹材料 篇3

事迹材料--正蓝旗医院苏昕苏昕同志1998年参加工作,任正蓝旗医院感染科主任,一直在内科临床一线工作,2001年在**市二五一医院心内科进修一年,期间获得了科主任和带教老师的一致好评。回院后率先开展了电除颤抢救猝死病人及电复律治疗快速致死性心动过速病人,并开展院内培训,使全院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操作。2006年被抽调参加了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工作,经过1个月的下基层入户摸底调查,顺利完成了此项工作任务,调查工作中认真细致,恪尽职守,被评为“**自治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先进个人”;2007年至2011年先后四次被评为全旗优秀工作者,院级先进工作者一次。24小时保持电话畅通,深夜出诊都毫无怨言,一切为患者着想是他行医的准则。在他就诊的病人中,有不少是来自农村牧区的,因病致贫的现象在这些地区极为普遍,因此如何既能治好他们的病,又能最大限度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一直是他关注的问题。从检查到治疗,处处都为病人精打细算,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提问,努力消除他们的顾虑,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多年来,他对待患者无论贫富贵贱都一视同仁,始终以医者父母心来善待每一位病人,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篇4

医院感染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之规定,为

有效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二、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三、二级防护:称作加强防护,二级防护的着装程序是从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依次完成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分区分级的防护程序进行,在二级防护完成后才能进入污染区。

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四、三级防护:称作严密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

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医院感染管理科

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5

1、布局流程合理,做到有效分区(三区、两道),三区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两道为:医务人员通道、病人通道。

2、门诊接诊病人预防控制措施

(1)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2)接诊呼吸道疾病病人时应戴防护口罩;

(3)疑似传染病,按下列途径管理:①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在第一时间内通知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医务处、医院感染管理科等);②根据传染源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③收住感染性疾病科,按传染病要求住院或转院治疗。

3、留观病人预防控制

(1)普通病人按标准预防措施执行;

(2)病人诊断不明确或怀疑有传染性疾病但需要抢救或病情危重,暂无法转传染病院的: 1)病人安置单人房间,就地隔离一一除特护、医生必要检查、处置外,其他人包括医务人员不得进入。

2)避免转科,并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检查,以防在转送过程中造成感染的播散。3)病房尽量配备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其它用品相对固定,各种器械、抢救监护设备、隔离衣等,不得与他人共用。

4)医疗器械消毒处理: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5)病房每日一次紫外线消毒,房间内设施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每日擦拭一次。

6)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病人用过的被单、床单、枕套等必须全部更换,经消毒后再清洗;病人污染的环境必须作终末消毒处理。

4、医务人员的防护

(1)医务人员应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手套、口罩等),每诊治一位病人均应洗手、手消毒或更换手套。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更换消毒,严重污染时随时更换消毒。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鞋套。

(2)医生检查、换药时必须戴手套,离开病房后,严格洗手,并使用手消毒剂。

(3)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做好防护措施,有条件者根据病种隔离的需要提供隔离服。

(4)非该病区工作人员需进入时,应经该病区医务人员许可,并接受消毒隔离要求的指导,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5、医疗废物处理:

(1)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如瓜壳、纸张、一次性饭盒等)应作为感染性废物管理;所有感染性废物和病理性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包装。

(2)病人房间的台面、门把手、地面、诊疗用品、废弃物、便器等必须由专人负责严格消毒。(3)排泄物、呕吐物及分泌物的处理:用1000-2000mg/L的有效氯消毒液静置30分钟后,倒入病房卫生间便池冲水。

院感科

感染性材料的管理制度 篇6

科学培训, 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 对全院人员分类分批进行规范化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授课培训, 学习探讨预防与治疗医院感染性疾病的方法和手段、学习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预防制度、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学习细菌耐药的发生机制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

专职人员的素质提高和自身培训:医院感染质量与管理工作涉及多学科、多部门, 并且贯穿于医疗活动的全过程。这些工作的完成, 对专业人员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很高, 这就需要专职人员掌握医学、护理学、药物学、流行病学、检验学等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以及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以适应日常监测与预防干预工作。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还要有不断的继续教育, 不断学习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显得极为重要, 更为重要的是不断自学能力大大提高, 在日常工作中深入学习, 不断提升自学能力, 更好地发挥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作用, 也才能够胜任医院感染的管理和业务技术指导的工作。

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密切关注医院发展, 对一些重点科室如供应室、血液透析室、胃镜室、口腔科、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等有关感染操作规程和要求培训到科室, 做到与医院发展同步。对新上岗医务人员岗前培训, 在医院感染管理科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也采用此类培训方法。

进行有关的医院感染培训:对新发传染病或老的传染病出现新情况等, 对医务人员要随时进行培训。同时医院感染事件也时有发生, 引发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针对医院感染有关的事件, 除了逐一认真的检查外还要有高度的职业敏感性, 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感染知识培训, 为应对各种事态作好充分的准备。

保洁人员与医院感染培训:医院的保洁人员均来自农民、下岗工人、家庭妇女等。卫生常识缺乏, 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感染管理科组织全院护理员50余人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目的是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 做好双向防护 (既保护自己, 又保护病人) 从而达到控制医院感染, 保证医疗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针对在医院这个环境工作的一支特殊群体 (人员流动大, 队伍不稳定) , 医院应定期组织培训, 内容包括常用消毒剂配制、区域的划分、工作流程、基本清洁、消毒隔离方法, 并制定消毒隔离日常工作要求, 对门、开关、扶手等物体表面、地面每日用消毒剂擦拭, 地面酌情用消毒液湿式清扫, 指导其自身防护、手卫生、医疗废物的管理等[1]。

随着时间的积累, 经过各种形式的培训, 我院医务人员的感染知识普及率也在不断地提高, 意识增强了, 并能及时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减少了医院感染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7

一、设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内镜诊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二、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三、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窥镜的清洁、消毒和灭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四、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如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进行高水平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五、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窥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六、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

七、工作人员清洗和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八、内镜的消毒须用2%戊二醛消毒,浸泡时间为:

(一)、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种;

(二)、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种;

(三)、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 1 醛浸泡消毒30分钟。

九、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的内镜及附件,灭菌需浸泡10小时以上。

十、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十一、使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十二、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十三、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十四、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抽血室预防交叉感染的管理 篇8

本院为了方便医患交流和提高工作效率,将抽血室由过去相对封闭的工作室改为全开放式。抽血室工作人员采血工作量大,流动人员多且面对大量没有确诊的门诊病人,频繁密切接触病人的血液标本,存在潜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而病人大多数免疫防御机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缺陷,是最容易引起交叉感染的地方。因此,做好抽血室感染控制,预防交叉感染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1人员管理

(1)抽血室管理者对所有在采血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职责。(2)对于新进人员、保洁员先培训后上岗。对她们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知识的学习,要充分认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了解其传播途径,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人人都会“六步洗手法”,狠抓基本功训练,提高穿刺技术,减少反复穿刺带来感染的机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对于高年资护士,因为操作熟练,在患者集中、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为了急于缩短病人排队等候时间、随意简化流程、不正规操作,对这一现象除了感染控制知识的学习外,加强感染控制的监督,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在抽血高峰时,采取弹性排班、增派人手,减少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2抽血室物品环境的管理

空气和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抽血室的环境、物品消毒根据《医务人员医院的预防与控制》采取以下措施:(1)止血带、消毒棉球由供应科集中配送,各种消毒容器、持物罐、镊子,采取独立包装消毒。消毒液和消毒容器要注明开瓶时间,消毒液的浓度要经常监测。(2)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对抽血桌面、病人坐的椅子、试管架等用含有效氯1000mg/L进行擦拭。(3)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及护士的手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空气细菌总数≤500cfu/cm2,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及医护人员手平均细菌数≤10cfu/cm2.(4)加强感染监控力度,科室感染控制联络员与感染控制科定期或不定期对抽血室各项感染管理措施物品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科室质量挂钩。(5)医疗垃圾管理:医疗垃圾指定专人负责收集与集中处理,并建立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各种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警示标识醒目。医疗垃圾如使用后的棉球、棉签及一次性治疗巾放入黄色垃圾袋,生活垃圾如各种一次性物品的外包装放入黑色垃圾袋,针头入利器盒,内容物不要超过容器的3/4,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3抽血流程的管理

护士采血时戴口罩、帽子,工作服、帽子每周清洗消毒1次,口罩每4h更换1次,病人采血部位皮肤采用安尔碘消毒2次。病人一人一巾一管一针一手消,这里重要强化手消毒意识。护士的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采血的工作是连续性的,病人多工作繁忙,每采一次血就洗手一次明显降低工作效率,易引起病人不满。若频繁使用消毒液擦手,护士的手易发皲裂,皮肤粗糙,我们的做法是抽血时要求护士戴手套,每次采血后用“洁肤柔消毒凝胶”消毒双手方可接触下例病人,若接触特殊病人,如诊断明确的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或皮肤破溃、手套破裂、沾有血迹等情况下,要求立即更换手套。

4健康教育的指导

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向病人宣传远离细菌从洗手开始,在洗手池旁张贴洗手示意图。嘱病人在24h内勿清洗采血针眼处,按压针眼处的消毒棉球勿随意丢弃,统一扔到指定的医疗垃圾桶内。

5针刺伤的管理

在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病例中90%是由针刺伤或其他外伤引起的。抽血室护士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基本功扎实做到忙而不乱,操作中勿回套用过的注射器,所有针头入利器盒,操作者每人身旁放一个利器盒,严禁两人共用一个利器盒。严禁护士手持采血针走动。一旦发生针刺伤,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切勿按揉,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冲冼后再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卡,上报感染控制科。

如何控制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 篇9

1 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控制院内感染是预防工作, 也是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首先要完善组织机构, 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卧里屯卫生服务站1993年成立感染临控科, 并设立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 制定了院内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质量标准化, 价钱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 重视无菌技术操作。

2 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基础护理是狐狸工作的基础, 从晨晚间护理到口腔及皮肤护理等。环境污染是院内感染的最大的潜在的危险因素, 所以病室内环境要清洁, 病室随时清扫, 每日用消毒液擦地2次, 晨起室内开窗通气30min, 这样可以降低空气中细菌菌落数, 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扫床时做到一床一扫, 一桌一巾, 用后放入0.05%新氯净浸泡消毒。病室内环境要整洁, 尽量减少探视。保证出院患者床单被套及时更换, 并做好终末大消毒。口腔皮肤护理盘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压计、袖带、听诊器、止血带用后常规消毒。

3 严格把好无菌技术操作关

护理人员在操作时, 治疗室内避免人群走动, 减少尘埃飞扬, 每日用紫外线消毒2次, 对盛放碘伏的器皿按要求一律改为茶色的器皿进行盛放, 在输液液体的管理上要求瓶盖现启现用, 绝对不能启开备用。液体按要求的时间内用完。无菌纱布、棉球、棉签等按要求一日内用完, 否则再消毒等。工作人员无菌操作时衣帽整洁, 处置时带口罩, 特别强调注射前后要洗手。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卧里屯卫生服务站是综合性医院, 如果院内感染不严格控制后果不堪设想。2008年7月感染监控科对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卧里屯卫生服务站30位医护人员手的HBV DNA检测中发现, 医护人员的手洗前15份, 阳性者10份, 阳性率66.67%。医护人员手洗后15份, 阳性者1份, 阳性率6.67%。可见手的消毒处理非常重要, 它是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切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

4 严格把好供应室消毒灭菌关

供应室工作是医院不可缺少的工作, 在医院防止交叉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临床用过的物品常规消毒处理, 凡未处理的一律不回收, 供应室的各种医疗器械从消毒、灭菌到无菌物品的保管发放, 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如工作人员稍有疏忽就可能给患者造成交叉感染和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供应室护士要加强责任心, 强化质量管理意识,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只有加强供应工作的管理, 才能减少院内感染, 从而保证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实施。

5 加强一次性用品的管理

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卧里屯卫生服务站护理部、感染科会同器械科加强了对一次性用品的进货管理, 对一次性用品在使用上要求使用者必须认真核对生产日期等。如要求护士在使用输液器和注射器时要认真核对小包装上的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期以及检查有无漏气等。严格把好使用质量关, 防止不良反应和事故发生。在用后的处理上, 感染科要求使用单位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消毒和处理, 并指定专人进行回收, 建立回收登记本, 由护士长和回收者同事进行回收数量的核对并进行签字, 严把用后消毒、毁型、销毁这一关。防止和杜绝一次性用品用后外流现象的发生。

供应室的感染管理规定 篇10

一、建筑布局要求

1、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不得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建筑面积与床位之比0.8~1:1。

2、邻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

3、设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工作区域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或休息室、办公室等。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有实际屏障,去污区和检查包装区设立人员出入缓冲间和物品通道。

4、工作区域的划分遵循由污到洁;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设实际屏障。

5、缓冲间设洗手设施,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或速干手消毒剂,无菌物品存放区不设洗手池。

二、人员管理要求

1、按照供应室功能和任务的不同,工作人员与床位之比约2~3:100(500张床位以下2:100;500张床位以上3:100),其中具有护理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占30%~50%。

2、三基医院护士长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二级医院护士长具有护师以上职称,持有市级以上管理人员岗位培训证书。

3、护理人员和消毒员有定期专业培训。

4、从事操作消毒灭菌设备的工作人员应持有相应的上岗证(如压力容器、低温灭菌设备);消毒员除应具有上述相应上岗证外,还必须具有省(市)级以上消毒灭菌知识专项培训(包括理论和操作)证书。

三、工作质量管理要求

1、物品回收、分类

(1)工作人员回收可重复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圆帽、手套(口罩△为可使用)。供应室物品交换清单记录回收日期、科室、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回收者等;

阶段水温≤45℃;

④金属器械在终末漂洗程序中应使用润滑剂。塑胶类和软质金属材料器械,不应使用酸性清洁剂和润滑剂;

⑤定时(1~2年)检查清洁剂泵管是否通畅,确保清洁剂用量准确; ⑥设备舱内、旋臂应每天清洁、除垢。(3)超声波清洗:主要精密、复杂器械的洗涤

①清洗前应尽可能地将器械上大的污染物去除,将器械放入篮筐中,浸没在水面下,腔内注满水。水温≤45℃;

②超声清洗时间宜3min~5min,可根据器械污染情况适当延长清洗时间,不宜超过10min;

③终末漂洗应用软化水或纯化水;

④清洗时应盖好超声清洗机盖子,防止产生气溶胶;

⑤应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选择相匹配的超声频率。清洗后的器械需漂洗和精洗,干燥后通过传递窗口进入清洁包装区。

四、器械质量检查(在清洁包装区完成)

(1)目测:在检查包装区进行,用肉眼观察清洗后器械必须光洁如新,无残留物质,无血渍、锈渍、污渍、腐蚀斑点和水垢,不合格器械通过传递窗到去污区重新清洗;

(2)每月至少随即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清洗物品的质量,并记录,不合格器械重新清洗;

(3)器械功能检查:检查器械功能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等,刀刃器械、穿刺针的锋利度及器械是否干燥等;

(4)各类器械清洗后,禁止采用放置在空气中自然干燥的方法。

3、器械的包装

(1)包装前检查包布有无破损;新包布使用前需洗涤去浆处理;重复使用的包布必须一用一清洗,干燥后利于蒸汽穿透;

(2)盘、盆、碗类物品,应单个包装,包装时应打开盖子,多个包装时,所有器皿的开口应朝向同一个方向;摞放时,器皿间用吸湿毛巾、纱布或医用吸水纸隔开,以利于蒸汽的穿透;

(4)灭菌包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处,应视为污染。

6、灭菌物品的储存管理

(1)灭菌物品存放区应由专人管理,按规定着装,并注意手卫生,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2)所有灭菌物品存放前应仔细检查,符合要求才能进入灭菌物品存放区储存;

(3)灭菌物品应放在洁净的橱柜内或存放架上;存放架(橱)必须离地面20~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5cm处储存;

(4)灭菌物品存放区应清洁、干燥。温度应低于24℃,相对湿度应<70%;(5)灭菌物品分类放置、位置固定、标识清楚,按有效期顺序排列,严禁过期;

(6)灭菌物品存放的有效期:在温度低于24℃、湿度低于70%的存放条件下,棉布包装材料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7~14天;其他包装材质按照产品说明的有效期使用;

(7)已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7、灭菌物品的发放

根据使用科室的需要,按照规定的路线由专人、封闭运送车或容器加防尘罩进行发放,并作好发放时的记录,包括物品发放日期、科室、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发放者、接受者等内容。发放灭菌物品时应注意:

(1)发放前首先检查包装的完整性,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有效期或是否湿包。有疑问时,应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

(2)发放灭菌物品的运送车、容器等工具应每日清洁,有污染时消毒干燥后使用;

(3)从灭菌物品存放区发出的物品不能再退回存放区,可暂存于无菌物品发放处,尽快发放。过期灭菌物品须从存放区取出,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

五、植入物及租借外来器械管理要求

1、必须制定植入物和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2、在手术中使用的植入物(未经工业灭菌的)及租借手术器械,必须由供

七、监测要求

1、使用中的消毒剂监测

(1)浓度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应定期检测其有效浓度,以确保消毒剂的浓度在使用范围内。

(2)细菌染菌量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2、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1)物理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2)化学监测: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3)生物监测:应每周监测一次,有植入物时应每批次进行生物学监测。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

3、干燥灭菌的监测

(1)物理监测: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物理监测。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2)化学监测:每一灭菌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每一灭菌包内应使用包内化学指示物,并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监测不合格时,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3)生物监测:应每周监测一次。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

4、环氧乙烷灭菌监测

(1)物理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相对湿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参数应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2)化学监测: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监测不合格时,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篇11

一、医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二、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并认真履行职责。

三、医院要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作为医院评审的重要条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

四、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

五、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

六、医院须建立特殊区域(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婴儿室、新生儿病房、治疗室)保洁、消毒或无菌的监控制度和措施,定期检查。

七、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

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电动机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窗口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五、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六、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水泄不通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七、有严重感染及脏器及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八、出院病人的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椅、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儿科门诊应设预检,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得带出病房,也不得给他人使用,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传染病人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互串病房和外出。到他科诊疗时,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门诊病人应在指定地点候诊、检查和治疗,不要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交叉感染。

十一、传染病人,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十二、凡被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人烧毁。

十三、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隔离伤口用物立即消毒处理。

十四、治疗换药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作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十五、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注射器盒及盐水棉球和纱布缸每天更换。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十六、治疗室的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

十七、换药车上用物定期更换和灭菌,每周总灭菌一次。换药用具应先消毒处理,再进行清洗、灭菌。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新入院病人(除急、重病人外),必须24小时内完成卫生处理(洗澡、剪指甲、更换衣服)。

二、传染病人不准和普通病人住在一个病室。对已确诊的传染病人应立即转科或转院隔离治疗,在未转之前,必须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三、传染病人应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准乱串病室及外出。出院、转院、死亡后要进行终末消毒,对传染病人尸体须经严格消毒后处理。对其所用的物品必须消毒处理,不经消毒不准带出,更不能给他人使用。对其所用的被服、衣服等出院时要进行高压消毒,或用化学消毒剂溶液浸泡二小时后,再行清洗。

四、凡遇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密隔离,用过的房间要用化学消毒剂溶液喷雾消毒,用过的敷料要烧毁,对其被褥,衣服必须高压消毒,医护人员出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帽、鞋,并每出入一次消毒一次。

五、病人用的被服要定期清洗,有污染严重的要随时拆洗,被褥服装不准带有血、尿、便痕迹。每出院一个病人要更换一次。

六、病人的被套、床单、枕套和诊查单每周更换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更换。

七、病室内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消除污染。每日进行空气消毒1—2次。

八、大小便器每用一次,消毒一次,病人用的大小便器,由护理员放在盛有化学消毒剂溶液池内(无水池病房放置塑料桶)浸泡30分钟后再用。

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注射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衣帽整齐戴口罩。

二、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包括皮试),用后放入消毒液浸泡。一次性用品用后必须浸泡在广谱消毒液中,消毒后送供应室处理。

三、室内应有洗手设备及消毒药液,每注射一人应洗手一次。医务人员的手要经常消毒,每月监测一次,细菌总数不超过8个/cm。

四、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二次,并紫外线照射6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月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总数不超过500个/m。

五、对特殊感染病人应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

六、消毒镊子及窗口应配套使用,每周更换消毒及容器二次。

七、所有无菌物品有效期不超过一周,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

八、打开的无菌液及无菌物品,需继续使用应灭菌保持24小时有效。

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治疗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有菌区与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记,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

二、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便用无菌物品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三、治疗室应湿式清扫,清扫物品要专用,每日通风,有紫外线照射消毒,消毒液喷雾等措施,每月作空气培养一次,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m。

四、治疗室每日清扫、消毒二次,所有器械用物,每周更换大消毒二次,并注明消毒日期。打开的无菌液及无菌物品需继续使用时,应无菌保持24小时有效。

五、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制(含皮试);用后针头、针管及一次性输液器应浸泡在有效消毒液内,消毒后送供应室统一处理。

六、体温表应在有效消毒液中浸泡后冲洗甩干备用。

七、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或无菌镊子,镊子与消毒容器应配套使用,一容器一器械,并浸泡在所不1/2-2/3处,有定期更换、消毒制度,并注明日期。

八、特殊感染、乙肝HbsAg(+)病人所用针头、针管、输液器等应单独浸泡处理,实行“双消毒”。监护室消毒隔离制度

监护室内应有安静、舒适及隔离的环境,以保证病员的休息,防止交叉感染。

一、监护室内谢绝家属探望,有特殊情况随时与工作人员联系。

二、进入监护室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拖鞋,衣帽整洁,严格无菌操作。患感冒及其它传染病者,不能参与特护工作,非工作人员不准进入监护室。

三、每班用1:200的“84”消毒液擦地,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四、每日检查种类治疗包的有效期、器皿及用物,每周大消毒一次。

五、种类穿刺导管放置期限不超过三天。穿刺处皮肤在保留穿刺管期间,每日用0.75%碘酊消毒后以无菌纱布履盖。

六、各类输液胶管,引流瓶每天更换。各种引流管、吸痰导管、导尿管使用一次后均集中双消毒再用。

七、呼吸机管道以1:200的“84”消毒液浸泡10分钟后使用。停用呼吸机时,将其导管清洗干净,凉干备用。

八、严格交接班,保持室内整齐、清洁,动物归原,账物相符。

九、当班用物处理清洁,缺少药品及物品及时补充。

十、爱护公物,各班对所用仪器的性能进行记录,发现故障及时检修,做好再用准备工作。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必须分清非无菌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

二、手术间分清无菌间、有菌间。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

三、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毒。

四、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配合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五、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应符合无菌要求。

六、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或更换,尽量养活用浸泡消毒的器械,丝线、刀片、剪等应高压蒸汽消毒。

七、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八、经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重新灭菌。

九、每月对各项灭菌项目进行细菌监测,每月对工作人员作细菌培养,并做好记录。

十、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时数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并登记。

十一、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做空气培养,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

手术室无菌物品的保存和隔离制度

一、手术室应设有无菌敷料室,专为存放无菌物品,所有物品均注明消毒、灭菌日期。

二、高压灭菌的物品,可存放七天,过期则不可再用,应重新灭菌。

三、煮沸消毒和化学消毒的物品,存放时间只限24小时。

四、已打开包皮的物品和容器等,只限24小时内存放手术间使用,不可再放回无菌敷料室。

五、无菌敷料室应每日擦拭柜架和地面1-2次,定期消毒作空气培养,细菌总数不超过500个/m,以免污染无菌物品。

六、无菌敷料室应专负责,物品充足可靠,打开的肠线浸泡于75%酒精中,30分钟后使用。

七、每月无菌物品监测一次,使灭菌合格率达100%。

八、对特殊病人污染的敷料、器械,应双消毒,再放入无菌室。

特殊感染病人手术间的处理规定

一、对特殊手术,应有专门手术间,并有明显标记。

二、工作人员进入手术间更换拖鞋,衣帽整齐,有特殊隔离衣,并专门管理。有事外出须更换衣帽,以免交叉感染。三、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打扫,每日每周定期消毒,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

四、术后一切受染物品,应在广谱消毒液中浸泡消毒后,再高压灭菌。

五、所用物品器械应定期消毒,并注明日期。

六、对污染敷料及标本,可送指定地点深埋或焚烧。

七、凡参加手术人员离开手术间前,要泡、脱下污染衣服、换鞋更衣后方可外出。

八、对所有泡手液,应定期测有效浓度,及时更换消毒容器及消毒液。每次刷手前,手面培养,细菌总数<8个/cm。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划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对清洁与不清洁的物品应分别放置并设置清洁与污染两个窗口。消毒后的物品要有标志,并注明消毒日期,放在清洁干燥室内。

二、各种敷料制成后,须经高压消毒后方可使用。

三、高压消毒锅要定期检查,鉴定消毒效果,发现故障或未达到效果时,应即时维修找出原因,对维修工作要有记录。

四、对针管、输液器等玻璃器材,必须进行两次冲洗、两次消毒。

五、每日消毒工作要有记录,已经消毒的物品,必须有消毒人员签字后方可领用。

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门诊候诊室必须保持清洁,地面、门窗、内壁每日进行湿式清擦一次,走廊痰盂内存放1:200的“84”消毒溶液,每日更换一次。

二、门诊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两次。

三、门诊观察室要保持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室内要经常进行消毒,如有污染,随即清除和消毒,对不明高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在病人离开后要进行彻底消毒。

四、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每天由卫生员进行两次消毒,厕所地面及便池内外,不准带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应即消除和消毒。

五、门诊各科室的污染废料、纱布、棉球等,必须集中放在一起,每日由本科人员,送焚烧炉进行焚化处理,绝不准乱扔、乱放,更不能混为一般垃圾处理。

六、肝炎诊室和夏季肠道门诊诊室,每日进行两次消毒,随时污染随时消毒。室内陈设物及门窗、四壁,应经常用1:200的“84”消毒液喷雾或浸泡拭布进行清擦。室内不准陈放仪器和就餐。

放射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凡行胃肠道检查病人,应采用一次性口杯,做到一人一杯一勺,用后统一消毒处理。

二、凡行钡灌肠、抽吸胃液、插导管等病人,使用各种引流管,一人一管一用,用后消毒液浸泡冲洗,高压灭菌。

三、凡传染性疾病患者,应按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进行,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行双消毒。

四、每月对导管室空气细菌培养一次,细菌总数不超过500个/m,并做好记录。

洗衣房、被服组消毒隔离制度

一、清洗与未清洗的被服,要分别放置,并设有回收污染被服和发放清洁被服两个窗口。

二、对污染严重或传染病人的被服,收回后要用化学消毒剂溶液浸泡二小时,再进行清洗。被褥要进行高压消毒。

三、收回的废料,每次要有消毒剂浸泡二小时后,再进行清洗,经高压消毒后方可再用。

四、保持工作环境整洁,室内要经常消毒。对收回未洗的被服应放置一起,不准随地乱扔、乱放。工作人员每次工作完毕时,手要进行清洗、消毒。回收污被子服的工作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隔离帽、穿工作鞋和带口罩。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制度

一、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二、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从取得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生产企业或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三、每次购置,采购部门必须进行质量验收,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账号应与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相一致,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

四、医院保管部门专人负责建立登记帐册,记录每次订货与到货的时期、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失效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

五、物品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六、科室使用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

七、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设备采购部门。

八、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九、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用后,须进行消毒、毁形、并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十、医院感染管理科须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消毒制度

一、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之规定,凡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使用后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二、消毒处理须就地进行,即就地浸泡于含氯消毒液的溶器中浸泡进行消毒处理。

三、消毒时应按物品的类别分开处理,不许混装。

四、浸泡消毒液每周更换二次,每天监测浓度一次,使之保持含氯量≥500mg/L的有效浓度。

五、消毒过的物品每天由供应室负责回收统一处理,不许科室私自处理。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制度

一、医院所用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科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

二、领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要有领用登记记录。三、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应存放于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

四、使用前要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净等。做到一针一管一人用。

五、使用时若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按规定详细记录,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和设备科。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须进行就地消毒、毁形,供应室回收统一处理,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毁形制度

上一篇:水泥厂环保教育培训下一篇:男生贾里读后心得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