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文读后感(共7篇)
翻阅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全文很晦涩,其中涉及的教派尤为难解。其原因是对教派的教义及宗旨不太了解的缘故。虽然如此,但是无庸质疑的是伟大的德国学者马克思﹒韦伯给我们一种全新的角度来解读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原因。马克思.韦伯先生在一个特定的角度解读了“西方民族在经过了宗教改革以后形成的新教对于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资本主义的萌芽在中国﹑印度﹑巴比伦等都出现过,但是只有在西方才发展壮大,作者的解释是宗教的思想变迁产生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人们从天主教的“平和,极少物欲,宁愿过着简朴宁静的生活”到新教的“享受美食,沉湎于欲望”的原始积累到企业家的追逐利润相吻合。
在读此书之前,我理解中的资本主义是“贪婪,虚伪,唯利是图的, 剥削他人的劳动成果为己所用”的代名词。但这于作者书中给出的资本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作者把资本主义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资本主义;另一种是近代资本主义。前一种在古代的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等曾出现过。他们是由世代相传的商业绅士,贵族那里发展起来的。而资本主义是在贫困潦倒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既对生活充满想象又善于计划生活的人那里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人都有极强的自我控制力,他们不但精明强干,而且很讲信用。其近代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富兰克林。他是公认的守信、诚实的人。但是在他的道德观念中,功利主义色彩占很大的位置。那么资本主义与守信诚实的高尚品格又无矛盾冲突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没有冲突。他的解释是近代资本主义是合乎理性地组织劳动,以求为人类提供产品。这种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使得资本主义及资产阶级是合乎历史潮流,是社会进步的代表人物。
作者后来论述的是宗教在资本主义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之所以有宗教是因为有上帝的存在。有了上帝才有了宗教,才有了信仰宗教并且遵循宗教活动的人。这些活动就是伴随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那么两者之间是谁起主导作用呢?这恐怕又涉及到历史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问题了。
韦伯在书中建立了严密的逻辑推导, 步步展开。
首先韦伯在书中提出的理想类型, 即社会学研究中的研究工具之一, 这一方法调和了实证和反实证的矛盾, 研究者通过选择和强调研究对象的某些重要典型的特征, 舍弃忽略另一些不重要的非典型特征构建而成的概念形式。韦伯提出的资本主义精神, 正是这样一种理想类型。
关于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认为是一种惜时、守信、勤劳、节俭、谦恭的态度, 同时抑制自己本能享受。过去这些传统的美德本身就是目标, 但现在成为追求财富的手段, 最终的目标是金钱。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韦伯提到早在中国古代的明朝就已萌芽, 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资本主义并没有在中国建立并发展下去, 而萌芽较晚的欧洲, 却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肥沃土壤, 韦伯试图去探求其原因, 并最终将原因归结于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基本假设:资本主义精神尽管就其纯粹的理想类型来看, 它具有某种目标合理性或形式合理性的典型特点, 但追溯源头它肯定首先是价值合理性。从历史生成的角度来看, 它是个历史现象, 资本主义精神和某种普遍的社会伦理之间应该存在某种亲和力, 以这样一条思路出发, 韦伯对欧洲宗教的主要教派进行了比较。
韦伯首先探求了基督教的主要分支——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的共同特点, 简而言之, 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他们都认为, 存在一个超越尘世的全知全能的上帝, 存在一个神圣界, 神圣界的代表是上帝, 他掌管着世俗界的命运。
2、尘世间的一切罪过无论大小轻重均有双重含义:一是对上帝的背弃, 一是对他人的伤害。而人间法律只能惩治人间罪恶, 而不能惩治超越世俗生活的原罪。
3、上帝是仁慈的, 他派遣自己的儿子耶稣到人间传道, 拯救人类。人类只有遵循上帝旨意, 约束自己行为, 保持灵魂的洁净, 才有可能最终解决精神上的痛苦, 才能够赎去自己的罪孽, 最终带着一颗净化的灵魂, 遵循神法所做的判决, 走向最终归属。
4、人死是肉身之死, 人的灵魂有两个归宿, 一是往复光明的天国, 回到上帝身边, 获得永生;二是到黑暗的地狱, 永遭磨难。
天主教和新教之所以分为两分支, 他们也有很多差异的部分。韦伯发现宗教在经济生活领域当中起了很大作用, 在现代企业中, 经营者、资本家、高技术工人中, 新教徒占了压倒性的多数。进一步追溯历史, 他发现欧洲许多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 特别是大多数的富裕城市, 在16世纪宗教改革中都转奉新教, 也就是说,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新教具有明显相关性。
为了解释这种现象, 韦伯提出了几种预设:
1、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摆脱教会控制, 向传统宗教神圣性提出怀疑和挑战, 新教恰好顺应此趋势和挑战, 有助于削弱教会的控制力。
2、新教徒之所以集中在政治活动领域, 是由于政治原因及社会条件造成的, 也就是说, 新教徒被排斥在政治领域之外, 只能在经济领域中发展自己的才干。
3、天主教对来世的追求及禁欲特征非常突出, 使得天主教徒对尘世美好事物漠不关心, 从而阻止他们献身于世俗的经济活动的热情。
但韦伯经过实证的研究, 先后否定了这三种假设。经过考察, 韦伯认为, 新教徒对来世信仰并不亚于天主教徒。从禁欲来看, 新教中尤其加尔文教派更是严厉反对生活享受, 提倡一种严酷的禁欲生活。所以笼统地用对来世关注和禁欲主义无法对两种教派在经济活动中的区别进行解释。
于是韦伯得出一个假设:新教来世信仰、禁欲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存在亲和力, 天主教的来世信仰、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活动则缺乏这种联系。韦伯认为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两种教派在宗教思想、宗教体制方面的各自特点和差异。
由此, 韦伯对天主教伦理和新教伦理进行了比较概括。
1、天主教伦理特征: (1) 对尘世的态度:鄙视和厌弃尘世生活, 认为所有世俗活动不是宗教意义上的伦理, 其意义价值与灵魂获救无关。 (2) 心理态度:忏悔制度发展出个人对群体的依赖感, 天主教徒从中获内心安宁。 (3) 宗教价值生活:修道院的禁欲生活是最高美德。核心倡导一种出世禁欲主义。
2、新教伦理特征: (1) 通过天职观赋予职业活动宗教意义, 使得职业责任上升为宗教价值的伦理观, 相当于今天敬业。 (2) 命定论削弱个人与宗教组织的联系, 从而发展出一种独立精神和个人主义精神, 新教的个人奋斗不再被看做自私贪婪, 变成了可接受的美德, 个人奋斗是信仰虔诚的表现。 (3) 把禁欲主义从修道院移植到世俗领域, 系统理性的严格禁欲生活强化了自己的信仰, 成为具有宗教价值的美德。
核心提倡一种入世禁欲主义。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新教的信徒能在尘世的经济生活中做出更多的作为。因为他们提倡的伦理价值能更多地促进信徒参与尘世的活动, 这种在尘世的奋斗被看做个人虔诚的表现, 而这种教义也与资本主义精神在对待财富、时间等的态度惊人的一致, 也许这就不难解释, 为什么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得如此顺利并繁盛。
关键词: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主旨 启示
马克斯·韦伯是现代西方学术史上一位著述甚丰、研究领域甚广、影响甚大的思想家。韦伯研究的主旨是“世界各宗教的经济伦理”,亦即试图从比较的角度,去探讨世界各主要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与该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一研究方向成就了韦伯的文化比较系列专著--《宗教社会学论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就是这部系列专著的第一部分。
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主旨思想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主题思想是“作为神学信仰体系的加尔文教,对作为一种经济组织的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影响”。韦伯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这一主题加以揭示的。
1、对资本主义精神特质的规定
韦伯在导论中从科学、史学、艺术、建筑、国家政治制度等方面对东西方进行比较,得出东西方文明的本质区别在于西方独具理性而东方匮乏理性的结论。西方资本主义的中心问题是“以其自由劳动的理性组织方式为特征的这种有节制的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他认为东西方社会之所以走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所涉及到的实际上是一个关于西方文化特有的理性主义问题”,而宗教伦理则是蕴藏其后并导致东西方社会发展道路迥异的根源,“各种神秘的和宗教的力量,以及以它们为基础的关于责任的伦理观念,在以往一直都对行为发生着至关重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
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完全可以理解为理性主义发展的一部分,而且可以从理性主义对于生活的基本问题的根本立场中演绎出来。”资本主义精神的理性体现为“这种经济是以严格的计算为基础而理性化的, 以富有远见和小心谨慎来追求它所欲达到的经济成功”。这种理性具体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就是“把追求赚钱看作是人人都必须追求的自身目的,看作是一项职业”,而“合乎理性地组织劳动以求为人类提供物质产品,毫无疑问是他们毕生工作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2、新教禁欲主义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在韦伯看来,资本主义精神不是“谋利、获取、赚钱、尽可能地赚钱”,它是一种伦理道德原则,它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它是履行宗教神圣的“天职”。“天职观念”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伦理中最具特质的精神理念,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根基,是资本主义在西方得到巨大发展的精神动力,宗教改革后所产生的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精神得以产生的文化基础。
韦伯阐述和分析了宗教改革后形成的具有禁欲主义倾向的四大新教派别对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根据新教“救赎论”的“财富观念”和“时间观念”建立起来的“职业观”, 对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包括四个方面:1、劳动是人生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天职。2、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工是神意安排。3、获取财富是为了上帝而不是为了享乐。4、反对非理性的奢侈消费。
新教伦理作为一种本质上世俗化的伦理观念,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新教伦理以宗教的方式确认了正当追逐财富的合法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因素。其次,新教伦理强调合理限制消费的必要性,有利于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再次,新教伦理缓和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劳动成为了人生的目的,是人的天职,社会分工是神意的体现。最后,新教伦理培养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人。从而,韦伯得出结论: “被称为资本主义精神的那种态度,其根本要素与我们在这里表明的清教世俗禁欲主义的内涵并无二致。”
二、韦伯思想的启示意义
韦伯思想的启示意义在于他以理性的态度思考宗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该书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极为注重对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意义的探究。韦伯思想对于我们的启示“不在于韦伯多么准确无误的刻画了资本主义的精神实质,而在于他敏锐的察觉到了这种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
1、韦伯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文化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社会物质和精神等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就是一个错综复杂而又色彩斑斓的多样化的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他们从来没有否定过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僵化、教条理解和受特殊的政治情境的影响,我们往往形成了一种片面曲解唯物史观的倾向,往往只强调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因素,而忽视了非经济因素的作用。韦伯在世界宗教系列比较研究这一博大的学术领域所作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已向人们证实:宗教与文化的关系是现代人文科学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而且随着人文科学研究的发展愈加重要。在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起源时,韦伯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和精神因素的重要性,从伦理和经济的关系出发,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动态关系,韦伯的这种研究方法促使我们从伦理、宗教和文化的层面探讨社会发展的内在原因或者动力。
2、韦伯通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传统文化必须向现代文化转变的重要性
从基督教发展历史看,教会的经济伦理本身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它是当时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它也必须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调整是近代西方社会经济变化的文化基础。任何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伦理道德的支撑,任何一种特定社会的伦理观念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韦伯的理论对于现代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启发们思考如何重新审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思考如何从文化传统发掘合理的、积极的因素,对于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使之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源。
3、韦伯从新教伦理的角度阐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原因,突出了伦理问题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和伦理是人类生活的两重空间,对应着人生的两重需要:生存(经济的)和怎样生存(伦理的)。经济行为如何选择,何种选择更符合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严肃重大的问题。
韦伯从新教伦理的角度阐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原因,从伦理和经济关系的独特角度来探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使我们认识到伦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整体,选择现代化的道路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内在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和伦理道德的问题。经济发展如果没有伦理道德作为基础,没有正确的价值体系作为支撑点,必定会陷入混乱乃至崩潰。中国是一个缺乏宗教信仰的国家,宗教伦理不可能发挥起到新教伦理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需要经济伦理的建构,只是中国的经济伦理建构更多的需要依赖于人自身,依赖人的理性,必须一方面完善我国法律制度,建构制度伦理,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的素质,使个体具有较高的理性,将制度伦理转化为内在伦理,转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
参考文献 :
[1] 田嵩燕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社会学理解》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 杜维明 《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 三联书店1997年版
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我认为我看到的最好的帖子,一篇是五岳散人的《在黄色网站中与关天同行》,另一篇是子路后人的那个《生物学》(好像是第四,叫“动物凶猛”?记不清了,反正是拿大国小民说事儿的那一篇)。
关天里很多宪政啊、法律啊、民主啊什么的,真知灼见是有的,可看着实在是辛苦。说实话,我是很佩服能写这些东西的人(真心话)。我也佩服所有能看黑格尔、费希特、维特根斯坦作品的人。一打开这些人的书,就有什么自我啊表象啊、意向、现象、自由意志啊什么的,像一记记刺拳打在我眼睛上。而诸如费希特的“揭示出真我下降到形体世界的现象的完备形象,亦即提示真我的完备的现象学说”、以及黑格尔的“精神必然表现在时间内,而且只要精神还没有掌握住它的纯粹概念(即本质),它就表现在时间内”之类的话,那干脆就是一记后手重拳——直接命中我的下巴。让我啪的一下合上这些伟大的书本,在自惭形秽中一遍遍擦拭着额头涔涔的汗水。
德国人都是混蛋!一是写的东西太难懂;二是太出名;第三就更可气了——符合前两条标准的德国人实在是太多了。当海德格尔接替胡塞尔担任弗赖堡大学哲学正教授一职之后,一时得意忘形,向一个同事说出了心里话:“我从来都没弄懂胡塞尔老师的这个现象学是什么意思!”说实在的,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真是太开心了!马上又联想到罗素也曾公开说他看不懂维特根斯坦的东西。从此,我就心安理得地和德国人说再见了!
德国人的文风晦涩是有原因的。哈布斯堡王朝那会儿,皇帝由七个帝选候选举产生。帝选候之下,国内还有林林总总的几百个有领地的贵族和独立的城市。此外,还有些大主教在里面乱掺和。这些人之间的领地划分、优先权、特许权什么的,以及路上遇见了谁给谁让路、谁先脱帽子谁后脱帽子谁干脆不用脱帽子,那可都是头等大事儿,来不得半点儿含糊。以至于弄出不计其数的契约、规定、委托书什么的,外延内涵极严谨,想不罗嗦不晦涩怕也难。
马克思·韦伯也是个德国人,上述三条他都符合。很奇怪!他的书,我倒是认认真真地看了两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儒教与道教》。看完之后,我发现:德国人的晦涩并不是完全有必要的。拿《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来说,其第二章只有第一页难读。可如果把这一页撕掉,也没有任何问题。
这就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个人,为什么会硬着头皮,去看一本他不喜欢的书?当然,以写字为生的人和上学应付考试的不算。我只是指没有功利目的的读书。罗素有言:“无用的知识是最纯粹的知识,也是最快乐的知识。”看一本不喜欢的、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书,纯粹是纯粹了,可快乐又在哪儿呢?
进而又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在天涯发帖子呢?记得一个希腊的哲学家说过(具体是谁忘了,大意如下):人生就像一场奥林匹克运动会。人多了往起一凑,自然分出三种人来:挎个小筐卖水果、烧饼赚钱的;撸胳膊挽袖子下场争荣誉的;吃着水果享受比赛当观众的。这三种人当中,自然是当观众的最高贵。
这位哲学家的这个比喻,我是深以为然的。
拿天涯里的人来说:小贩们自然是那些指望在这儿发的帖子能被纸业媒体看上,然后换点儿稿费的;撸胳膊挽袖子争荣誉的那一伙(我属于这一类的吧)自然就是发帖子的;潜水的自然是最高贵——偶尔回复两个,算是给运动员们加油。
虽如此,我想我还是会继续发帖子的。原因如下:
一是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有机会与其他人做深入的思想交流——我认为优秀的思想是和优秀的水稻一样——都来源于杂交;
二是在阐述某一想法的时候,逼着自己去找些东西看,这有利于自己的提高。写帖子,也是整理自己思想的一个过程;
王瑞 10368006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中国人,去读一本关于宗教对人类经济发展的影响的书,确实有一些困难。毕竟我本身没有宗教信仰,也不相信神鬼的存在,同时又不是哲学与伦理学的专家,所以很难想像为什么有人会信仰上帝,他们的信仰究竟有多虔诚,是真信还是半信?这些问题令我困惑了很久。因为完全无法做到感同身受,所以读这本书之前我必须作出如下假设:自中世纪至韦伯所处的时代,欧洲人对宗教信仰的笃信与虔诚,相当于中国人对人情的偏爱,对家庭伦理的重视。只有做出这种假设,我才能确信韦伯所讨论的新教伦理对欧洲人存在影响。
韦伯在书里讨论新教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影响,大致的思路是这样的。是首先对资本主义进行界定,然后讨论新教各个分支的内涵,最后从新教中提炼出禁欲主义这一基本的宗教内涵并总结它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影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国人和德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还是我学疏才浅,个人感觉韦伯的无关主旨的话很多。不过他确实引起了我的思考,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马克思的哲学,大体上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韦伯的书,让我体会到似乎世界没有那么绝对。韦伯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他的一个问题:当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与将要出现资本主义的那个时间段,是什么促使资本主义产生?我个人认为,经济决定论在这里说不通,或者说,不能仅仅的归因于经济因素(韦伯也是这么认为的)。韦伯认为新教伦理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他也没有排除其它可能因素的影响。在他看来,新教包含着让人致富的因素:世界是上帝赐予人的,去追求财富是符合上帝的旨意的;被选中的将会得救的选民必然会彰显上帝的荣耀,也就是说,所有虔诚的信徒都会产生追求财富的冲动(从宗教层面上说),以此彰显上帝的荣耀(因为彰显的荣耀不一定是选民,但不彰显上帝荣耀的绝对不是选民)。同时教义里面还包含着禁欲的要素,也就是财富不会被挥霍,而是用于再投资。
韦伯的解释说的通,但是我同时也产生了质疑:为什么没有新教的当代中国仍旧可以发展资本主义?(在这里的“资本主义精神”采取韦伯的定义,即:理性的从事物品交易,并且每笔交易都会有利润;以赚钱为目的;避免享乐)。韦伯很狡猾的补充到:一种制度的建立必须依靠精神伦理方面的创新,但当这种制度确定并向全球传播时,那么人们就必须调整自己的伦理观念,使之适应制度的要求。
在这里,我想自己讨论一下中国资本主义发生的前提。
“妈,就那几亩地,你种,能种出什么结果。”
“不种怎么办?”
“你办个小卖部,卖东西,这样你可以一直卖着。等你老了,都能生活。老了怎么去种地。”
“可是那几亩地„„我还是先慢慢种着„„”
这一段对话是我亲耳听到的两个我的远方亲戚的对话。母亲呢,是一个穷苦的农民。儿子呢,是一个财经大学的学生。从这个真实的例子中可以很容易的感觉出来,资本主义发生的前提是什么。商业从人类诞生时就开始了,原始社会就存在物与物交换。随着商业规模的的不断扩大,产生了货币、集市、金融,甚至工业资本主义也是在商业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现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前提,追根到底也该归功于商业的发展。换句话说,必须有广泛的商业意识(在这里我的讨论只是针对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单一影响要素,而不排除其它要素或前提)。
只有一个人懂得低价买进物品,然后高价卖出,赚取中间利润这一过程,并且有足够的意愿去这么做,商业和进一步的资本主义才有兴起的个人基础。西欧属于海洋文明,有着漫长的海岸线,经商是人们最重要的谋生手段之一。古代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耕为主要经济形态,固然在沿海沿江地区有比较发达的工商业,但总体上以农业为主。刚才的例子也可以看出来,甚至中国到了今天,在西北的落后农村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仍然缺乏资本主义因子。所以从这一点上,西欧产生现代资本主义是可以理解的。
我父亲是一个工厂的老板,也就是个工业资本家。他的经营策略很简单,低价买进原料,加工后高价卖出。同时他注重诚信,也十分勤奋,每日6点起床,凌晨1点睡觉,一有休息时间他就补觉。他之所以长时间的坚持着,因为他一直希望家里人可以一辈子过上好日子。这种中国的儒家伦理不同于西方的新教伦理,不同于西方的个人救赎与金钱的渴望相结合。但是这种伦理却确确实实的在推动他的工厂的运作,支撑着这一最传统的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加尔文宗在其发展中为这一倾向添加了某种肯定性的东西,亦即增加了这样一种观念:必须在世俗生活中证明一个人的信仰。由此便给更为广大的具有宗教倾向的人带来一种明确的实行禁欲主义的诱引。
“虔信派„„尽管没有发展成一宗,但它的成员却力图在这个团体内过一种摆脱了尘世的种种诱惑,在一切细节上都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的生活,从而得以通过他们日常生活中显示出来的外在标记确信自己的重生。”[14]另外,“由于创造了一种诱发忏悔的方法,甚至获得神圣的恩宠实际上也变成了合乎理性的人类活动的目的。”[15]
而浸礼宗则通过善良的行为,表明其对上帝的顺从。“发自内心的对尘世及其利益的抛弃,通过良知向上帝表白无条件的顺从,是惟一的毫无异议的重生标志。„„善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16]
按照新教伦理的准则,当财富诱使人无所事事,沉溺于罪恶的人生享乐时,它在道德上是邪恶的;当人为了日后的穷奢极欲、高枕无忧的生活而追逐财富时,它也是不正当的。只有通过勤勉工作获得财富,尽量避免经济上的窘迫,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和他人奉献的人,才能真正得到上帝的喜悦,才能使自己的灵魂得救。
第一,韦伯的研究促使我们从伦理、宗教和文化的层面关注资本主义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开阔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的视野。
他看来,正是新教伦理的尽天职、蒙恩、勤奋、劳动、守信、克制、俭省、节欲的精神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尽管在某一社会中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简单地把它归结为伦理、宗教或信仰的作用不无片面性,但是,毫无疑问,韦伯独辟蹊径,从伦理和经济的关系出发
第二,韦伯通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传统文化必须向现代文化转变的重要性。
“用高利贷和
利息玷污了大地的人不劳而获,不散财而敛财,不播种而收获,他的富裕生活不是靠耕种土地而得,而是借穷人无衣无食而获”。圣利奥大教皇(?-461)曾把基督教的教义概括为“金钱的利息,就是灵魂的毁灭”。[18]
中古后期
教会对商人的看法开始发生变化,实际上承认了商人作为社会有用成员的地位。15世纪神学家枢机加耶坦(1469-1534)甚至认为,拥有非凡经营能力的商人可以升到社会顶层,这是对其“美德”或成就的报偿。它一方面为当时社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撑,另一方面,也必须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存天理,灭人欲”、“重义轻利”、“重本抑末”、“重农抑商”、“等级观念”、“不患寡而患不均”、“长官意志”等等。这些落后的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阻碍社会的进步,抑制经济的发展。但是,也有许多深刻而有价值的思想,例如“,取予有度”、“生财有道”、“用财有制”、“勤俭节约”、“信则人任焉”
或许我们过去穷怕了,太渴望致富,太急于致富;或许物质诱惑的力量太大,在我们身边,追逐利益的人犹如扑火的飞蛾,前赴后继地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向堕落的陷阱涌去。总之,出现了严重的拜金主义、纵欲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政治的变革、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城市的兴起、贸易的扩张、社会需求的扩大、利益的驱动、观念的更新等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酝酿着社会的巨大变革。
5中国宗教)))儒教与道教6、5印度宗教)))印度教与佛教6、5古代犹太教6等都力图阐 明: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这些古老民族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1889年他因经历了一次大的精神崩溃而中断了学术研究。1904年,他在美国被大都市生活的节奏和喧嚣以及土著人奇特的民主习惯深深吸引并获益匪浅,基督教禁欲主义从宗教伦理的领域开始有条理地向日常的市场生活渗透,要把它塑造成一种既不为今世所应有,也不为今世所应享的尘世生活。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要导致资本的积累,强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制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财富。其结果就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繁荣。
资本主义之所以最早产生于16、17世纪的荷兰和英国这两个新教国家,正是受到了新教伦理的影响,是新教伦理孕育了资本主义。
基督教徒的完美生活包括一切诚实的劳动和人际交往
贪得无厌决不等于资本主义,更不等于资本主义精神。相反,资本主义倒是可以等同于节制,或至少可以等同于合理缓和这种不合理的冲动。它包含了诚信与合法的因素
这个世俗新教禁欲主义强烈反对财产的自发享受;它限制消费,尤其是奢侈品的消费。二是反对不诚信行为
厌恶非法的、政治的、殖民的、掠夺的、独占的资本主义类型)))这些类型的资本主义是基于君王与人的恩惠,而相反于日常的冷静、严密的合法性与有节制的理性动力。韦伯显然把新教伦理理想化了,同样也把资本的原始积累排斥在其伦理范畴之外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肇始于14世纪。到16世纪资本主义的工厂手工业在英国、法国等国家已经相当普遍,庄园经济迅速解体,社会结构重新整合,人们的思想也变得异常活跃 路德的这一教义被认为是现代社会中政治和精神自由发展的一个根源 英国著名的费边主义史学家托尼指出,16、17世纪资本主义在荷兰和英国的发展是经济变革,尤其是地理大发现影响的结果,而不是因为两国信奉加尔文教º
经验主义者则认为《新教伦理》是要“构建粗象的理念类型,而不是准确地描述事实”»。他们指出,从统计材料上看,天主教徒的职业抱负和成就并不像韦伯所说的那样低于新教徒,而且在某些加尔文教获得充分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如苏格兰和匈牙利,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却十分缓慢
韦伯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低估了思想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资本主义之所以兴起于西方世界,除了那里具有历史唯物主义提到的物质因素之外,还有一种独特的、源于西方文化深处的精神动力在起作用
伯说:“近代资本主义扩张的动力首先并不是用于资本主义活动的资本额的来源问题,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问题。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资本主义精神出现并表现出来,它就会创造出自己的资本和货币供给来作为达到自身目的的手段。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抑制人贪图享受的本能冲动,造就一种将劳动和事业当作目的本身的全新的工作态度。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其意义比资本主义的物质前提,如资本原始积累更为重大。
所谓心态是指一定历史时期整个社会人人都有的心理、习惯和态度。有的史学家将心态称 之为“集体的无意识”,因为这些东西已被当时人视为理所当然,以致于很少或丝毫未被察觉
没有人的现代化,即思想观念的理性化,就不可能有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整个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现代化。中国从来没有经历过欧洲历史上那样长时间、大规模的习俗改革运动,因此直至今日依赖思想、享乐主义、投机心理仍严重存在,日常生活中赌博打牌、大吃大喝、比阔斗富的不良现象比比皆是。这种传统主义的文化严重阻碍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此,读一读韦伯的《新教伦理》可以使我们对改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上帝允许的惟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们以苦修的禁欲主义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们完 成个人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他的天职”
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有两个最主要的分支———德国的马丁·路德改革和北欧的加尔文改革。在路德那里,他发展了职业是信徒的天职
加尔文教派本质上是一种世俗的禁欲主义,“预定论”是它最显著的特点。由此,在加尔文这里,职业劳动开始具有了一种客观的、非人格化的特性:为我们社会的理性化组织的利益服务,是为了获得上帝的恩宠,增加上帝的荣耀。这样,加尔文就把人们是否得救与其在尘世中是否取得了成就奇妙地结合了起来,即必须在世俗活动中证明一个人的信仰,拼命地工作,它证明你获得了上帝的恩宠。
——读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后有感
20110130 行管一班 陈源
一、本书章节:
导论: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绪论 上篇 问题
第一章 宗教归属与社会分层 第二章 资本主义精神
第三章 路德的“天职”概念
下篇 禁欲主义新教的职业伦理
第四章 现世禁欲主义的宗教基础 第五章 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
二、概要:
导
论
现代的资本主义最早而且仅出现在西方尤其是欧洲。其实它的兴起还需要独特的精神风格和文化意义的作用,韦伯转向了宗教和以宗教为基础的关于责任的伦理观念。第一章
首先,在西方社会,尤其是在经济领域,高端人才中新教徒的比例都非常高,此外,在那些经济发达地区,新教所占比重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其次,对于这种社会分层原因的寻找,要去探索宗教信仰永恒的内容,不是在其暂时的外在政治历史处境中来寻求,而是只能从纯粹的宗教品性中寻找。
韦伯得出结论,新教徒对资本有更大的所有权,以及他们更多地参与到现代经济活动的高层活动中。似乎新教徒都表现出一种指向经济理性主义的特定倾向,而这种倾向在天主教徒是从未被发现的。第二章
每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职业责任,所以赚钱为目的的行为则是美德和能力的体现,每个人对天职是负有责任的。一个人对天职负有责任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
个人有增加自己财富的责任,而财富又被假定是自我定义的利益所在。在这一段话中富兰克林将时间和信用都看作是“有用的”,它们帮我们获得金钱,并提出一种伦理,其中所宣扬的“至善”表现为获得多多益善的金钱,但这同时又严格摒弃一切对金钱的自发享受。对财富的追求被完全剥离了所有快乐和所有享乐。人们将赚钱当做了人生的目标,不再仅仅是满足生活物质需求的手段。因此,在现代经济秩序下赚钱,只要赚得合法,就是在某种职业的天职中能力和技巧的结果和证明。第三章
路德提出,职业的概念,引出新教教派核心教理,唯一的生存方式是完成地位赋予人以责任和义务,而不是苦修禁欲主义进而超越世俗道德。讲述了“天职”一词的由来之后,韦伯阐述了天职赋予职业行为以至高道德,体现了所有新教教派的核心教义,这一教义拒斥天主教将伦理戒律划分为命令和忠告的做法。因此导致和促进资本主义精神的萌芽和发展。在路德眼中,修院制度是修道士们从现世的责任退却出来的自私的缺乏爱的产物,而职业中的现世工作是兄弟之爱的外在表现。第四章
韦伯研究了加尔文宗,虔信派,循道宗浸礼运动诸教派与教会这四种历史上主要的禁欲主义新教形式的教义。这种神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从各派的图同交易中找出其共同的或相似的伦理准则,从而得出结论:宗教可以提高人的自我心理约束力来指导个人日常行为,说明经济行为背后的精神态度符合并源于新教。第五章
韦伯将禁欲主义与资本主义精神直接联系起来。
新教伦理要求人自制、自省、勤奋、尽职,神召要人们去劳动而且要合理地劳动,财富的积累又是神的永恒的恩典。
总之,“这种世俗的信教禁欲主义”一方面“于自发的财产享受强烈地对抗着,它束缚着消费,尤其是奢侈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它不仅使获利意愿合法化,并且把它当做上帝的直接意愿。
神学逻辑和加尔文逻辑的某些要求与资本主义逻辑的某些要求如此吻合,从而论证了韦伯的观点:“在构成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乃至整个近代文化精神的诸基本要素之中,以职业概念为基础的理性行为这一要素,正是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中产生出来的。”
新教伦理的禁欲主义和天职观念与现代资本主义精神内在亲和性,再加诸如经济状况等其它因素的配合,便产生了欧洲现代工业资本主义。
三、感想:
对我来说,阅读这样一本伟人的著作是有许多困难的,首先韦伯在写这本书时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及文化环境,尤其是本书涉及了大量与西方新教及天主教相关的文化知识,而我学术功底不够,有时反复读才能理解书中的内容。不过在自己的坚持与努力下,反复斟酌一些字句,还是读懂了一部分。虽然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但是仍有许多收获,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梳理,对韦伯的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政治学思想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韦伯所言的新教伦理使经济从传统主义转换为以合理的手段进行经营,从而突破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瓶颈,有利于一种理性的资产阶级经济生活的发展,哺育了近代经济人。新教伦理用天职一词,把伦理道德和以利益为目标的经济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了奇特的经济伦理。
下面我就谈谈我自己对新教和经济伦理的一些观点的理解和看法。
“每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职业责任,所以赚钱为目的的行为则是美德和能力的体现,每个人对天职是负有责任的。
个人有增加自己财富的责任,而财富又被假定是自我定义的利益所在。” 最近有一首歌非常的火,名字叫“老子明天不上班”,讲的是一个成都上班族对上班环境恶劣的抱怨,并表达自己对明天睡懒觉不起床上班的愿望。实际上这种愿望是永远不能实现的,因为每个人都肩负着增加自己资本的职业责任,每个人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都有社会责任,父亲母亲必须要上班挣钱养家,公司管理层和每一位职员都有社会责任上班将公司运营下去,为整个社会创造经济价值。上班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进步所必须的责任。也正因为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坚持创造经济价值,所以我们的上班行为(赚钱行为)是美德和能力的体现。赚钱多的人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越强,为社会作的贡献也越多。新教教派核心教理,唯一的生存方式是完成地位赋予人以责任和义务,而不是苦修禁欲主义进而超越世俗道德。天职赋予职业行为以至高道德。
刚才说到,每个人生存在社会上都各自担任了社会角色,所以每个人的生产方式就是完成地位赋予人们的责任和义务。小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受教育,并且遵守孝道等基本伦理;我们大学生的职责就是学好专业知识,在大学宝贵的青春的时光多读几本书,充实自己的精神涵养,使自己成为社会人才,为社会作贡献。而不是混学历,混青春。
我认为,努力是可取的,但是,一味努力不懂享受是愚昧的。我不主张禁欲主义,苦修禁欲主义虽然符合传统伦理上的节约道德理念,但是和现在社会的理念有所违背。只有在努力的时候适当劳逸结合,会享受生活,才会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同时获得幸福感。现在的市场经济时代,只有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懂金融懂投资能创造极大的财富,如果仅仅像新教里面阐述的,赚了钱就好好保管,舍不得花出去,那赚那么多钱干嘛呢?仅仅节约是不会快速钱生钱的。当然,每个人所认为的幸福标准是不同的,以上仅我个人看法。
宗教可以提高人的自我心理约束力来指导个人日常行为,说明经济行为背后的精神态度符合并源于新教。
很多外国人都有自己终生的宗教信仰,可是中国人几乎没有,有的也仅仅是少数,或者是挂在嘴边偶尔跟随大众念念而已,或者头脑里只剩一个概念:“中国好像是信奉佛教的哈”。为什么很多国家有那么强大的凝聚力,例如以色列、巴基斯坦等,他们都有共同的信仰,所以心是一起的。为什么美国人的教会文化那么重,在社区管理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他们都信奉上帝。所以说在以上这些国家中,百姓都通过宗教来提高自我约束力,指导个人日常行为,给予人们一个标准的行为模式,让人们行为不至于偏离太远。然而,在中国,我们确实缺乏信仰。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会感觉公民们缺乏精神世界,整天很混乱,并且中国人大部分不爱阅读,更是缺乏精神涵养。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文读后感】推荐阅读:
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有感01-13
工程法律与伦理09-11
伦理与道德关系刍议12-31
伦理学与人生学习心得07-17
公共管理伦理学读后感12-08
新闻传播学伦理与法规学习心得11-14
科技伦理07-17
科学伦理论文09-11
北航工程伦理09-13
商业伦理论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