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员承诺(共11篇)
1、坚定理想信念。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员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和权力观。
2、坚持组织原则。严格遵守《党章》,积极参加党组织生活,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争做执行制度的表率。
3、注重学习提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提高做好工作的本领。
4、努力争创佳绩。科学作为、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在本职岗位做出一流成绩。
5、全心服务群众。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热情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兑现向群众做出的目标承诺,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6、保持廉洁自律。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强化廉政意识、自律意识;认真落实中央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
自治区建设厅参加了有关区直单位、南宁市西乡塘区各党组织约600多人在南宁友爱广场举行的党员奉献日暨西乡塘区“支部联建”统一行动日活动启动仪式。
自治区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卫, 厅党组成员、区纪委驻厅纪检组组长朱家枢和厅全部党组织、80%以上的党员共43人参加了这次党员奉献日活动。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 西乡塘区委书记吕洁宣布:自治区直属机关、南宁市“机关党员大行动、三项服务促发展”党员奉献日活动暨西乡塘区“支部联建”统一行动日活动开始。西乡塘区党员代表宣读了倡议书。同时举行了党内互助金、爱心超市物资捐赠活动, 自治区建设厅捐赠了5000元党内互助金, 并捐赠了价值14780元的书籍一批, 总价值近2万元。
启动仪式结束后, 朱家枢组长在建设厅机关党委、西乡塘区城市管理局机关联合党支部、自治区人防办机关党委和西乡塘区建设管理联合党支部设立的城市管理服务岗接受群众的咨询, 并向他们发放了宣传资料。
在建设厅联系点北湖安居社区, 周卫副厅长及厅机关各党员代表与社区代表、物业公司代表和社区业主委员会代表等座谈交流, 重点围绕住房保障、“城乡清洁工程”、车辆停放等内容, 积极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并对相关的政策进行答疑。周卫副厅长表示, 针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建设厅将不断完善自身工作, 研究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做好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困难群众工作, 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实现全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作出贡献。
建设厅向社区捐赠了《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等一批书籍。同时, 还组织党员带着钢刷、石灰涂料头顶烈日来到社区住宅楼, 开展清洁小广告“牛皮癣”活动, 共清理了四面墙壁。
关键词:党员;承诺制实行基层党组织、党员公开承诺制度,把基层党组织、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要求公开化、具体化、制度化,是拓宽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渠道,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践诺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有力措施。近年来,为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协庄煤矿党委以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为抓手,建立健全有效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承诺的方式、方法,将创先争优活不断引向深入。
一、精心安排部署,注重党员承诺针对性
该矿结合党员队伍实际,制定下发《关于实施基层党组织、党员承诺制的意见》,从指导思想、承诺内容、方法步骤、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了总体要求。成立了专题调研组,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调查研究,摸清党员队伍的结构、分布及思想、工作状况,按照党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做到了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通过制作标语、发放倡议书、个别谈心、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推行承诺制的重要意义,广泛进行思想发动,提高广大党员对开展承诺制的认识,增强自觉性和积极性,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科学承诺内容,体现党员承诺可行性
承诺的内容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讨论提出的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为基本标准,结合个人岗位特点、个人特长等,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措施。一是共性承诺,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章程》所规定的党员必须严格履行的义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讨论形成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二是岗位承诺,党员根据各自的岗位职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提出具体目标和实现手段。三是实事承诺,党员就廉洁自律方面提出要求。就如何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贯彻执行民主管理制度,不以权谋私、损害企业利益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监督提出承诺。
三、规范承诺方式,增强党员承诺操作性
(1)提出承诺。结合各自实际,根据群众的意见,合理确定承诺重点,逐步扩大承诺内容。承诺内容做到符合实际、力所能及、简明具体、易记便行。承诺事项结合岗位实际,杜绝空话、套话,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承诺事项注重实际,能做到几条就提出几条,能完成几条就提几条,承诺书条目要清晰,操作性要强。(2)审核承诺。承诺内容注重与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相结合,并报党委审核备案。党员自己提出的承诺内容后,以书面形式交所在党支部,由党支部按照“是不是涉及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是不是结合自身实际,是不是体现先进性要求”三项要求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重新确定承诺事项,力求党组织和党员的承诺内容选的准、定的实、做的到。(3)公开承诺。审核通过后,各支部与党委签订承诺书,党员与所在党支部签订承诺书。同时,通过党员大会、党务公开栏、制作承诺牌等形式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党支部承诺公开内容包括承诺事项、责任人、完成时限、落实情况等。党员承诺公开内容包括承诺事项、完成时限、落实情况等。(4)履行承诺。党支部和党员严格按照承诺内容,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承诺。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员承诺工作例会,公开承诺的落实情况,并把党支部践诺情况和党员践诺情况进行一次总结;通过半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每个党员都要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群众代表逐项说明公开承诺的落实情况,并接受群众质询。
四、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党员承诺实效性
(1)督促承诺。矿党委组织有关人员对各支部承诺制落实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督查,查看工作实绩,检查党员承诺的具体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予以反馈,并督促党员本人对照整改;对问题较多的,由党员所在支部的书记对其批评教育,批评及整改情况记录在案。(2)考核承诺。对各支部承诺的考核纳入党务检查中,半年一检查、年度一总评,对履行承诺好,工作实绩突出的总支、支部给予表彰奖励,对敷衍了事,应付工作的支部给予相应的处罚。(3)承诺自查。各单位根据年初承诺情况,采取支部自查、党员互查、支部考核党员的形式,对本支部和党员公开承诺内容落实情况进行逐条梳理,切实破解承诺虚点和践诺盲点,对已完成承诺进行销号,对过高、操作性差的承诺进行纠正,对未完成承诺项目要明确责任,抓好兑现落实工作。
通过实行党员承诺制,把党员的先进性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每位党员、每个岗位,广大党员自觉把个人的形象同单位形象、整体党员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身素质、党性观念、党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明显提高;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由过去传统的“一刀切”转变为组织管理转变为组织管理和党员自律并重,引导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增强了党员履行义务、发挥作用的自觉性;突出从细节抓作风,严肃查处日常工作中违反纪律的行为,进一步解决了个别科室单位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作风漂浮等突出问题,机关作风、办事效率、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作风的明显转变,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党员综合素质,健全支部制度,促进各党小组民主生活会常态化,增强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
(2)加强学习教育和培训,反对“四风”,查摆问题,深入剖析,全面提升党员队伍自身素质。
二、服务群众
(1)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加强业务学习,正确掌握政策,提高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建立完善值班制度,保证服务群众效率。
三、扎实工作
(1)每季度每党小组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求各党员同志了解政策,正确的宣传政策。
(2)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生产、山塘水渠维护、环境卫生,征拆用地,低五保、城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计划生育等农村事务工作。
四、促进发展
(1)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抓好生态建设、粮食生产,落实惠民政策,做好民生工程。
(2)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配合上级政府,推进城市化建设,促进我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承诺人:xuexila
一高校机关党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1. 高校机关党员队伍政治理论素养明显提高
近年来, 高校党委、机关党组织通过强化理论学习, , 举办学习班、上党课、报告会、专题培训、学习考察和开展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 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 , 进行党性、党的宗旨、纪律和优良传统作风等多方面教育, 高校机关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明显提高, 尤其是在运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头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2. 高校机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大部分高校机关党员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较好的专业素养、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较好的服务本领。在行政管理工作上,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文化水平, 廉洁自律, 遵纪守法;在专业理论上, 既做行政管理工作还担任专业任课的教师, 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无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起到了先锋模范和中坚骨干作用。
3. 高校机关党务干部素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高校党委、机关党组织通过组织机关党务干部参加党务知识培训、外出考察交流等多种形式, 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 不断提高机关党务干部的自身素质, 机关党务干部抓党建意识、抓党建能力和整体素质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1. 对机关党员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和机关党务干部对机关党员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对发展与培养机关党员的重视不够;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 做了一些工作, 但思路不够宽、形式较单一、教育模式枯燥、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走过场等情形不同程度地存在;片面强调工作忙, 疏于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关心和帮助, 存在一忙就忘、被动适从的现象。
2. 理论学习重视不够
在一些机关党员中存在着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差等现象;一些机关党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 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求真务实精神, 知识水平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有的只从自我的角度、部门利益的角度看问题, 缺乏大局意识;有的只求自身工作任务的完成, 不注重团结协作, 对人和事漠不关心, 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3. 不注重知识更新
个别党员缺乏对知识需求的“饥饿感”, 有对本领欠缺的“恐慌感”和对形势不适应的“危机感”, 缺乏更新知识的意识和提升工作能力的动力。政治学习缺乏系统性, 业务学习缺乏主动性, 只求过得去, 不求过得硬。
4. 党性观念淡薄
一些党员宗旨意识淡薄, 把自己混同为普通群众;有些机关党员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 对党的工作不关心;个别党员廉洁自律意识不强。
三原因分析
1. 党建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第一, 高校机关党建工作缺乏具体的考核评价机制。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务干部对高校机关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抓业务是“硬指标”容易见成绩, 抓党建是“软任务”可有可无, 没有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 影响了抓党建工作的质量。没有具体的考核评价机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第二, 在党的工作运行机制中, 高校机关党组织与有关部门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考核激励等工作中存在职能交叉重复问题, 在加强统一协调、形成合力上还需改进。第三, 关爱帮扶高校机关党员的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 教育培训机制不够规范
第一, 教育培训系统性不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仅仅满足于每年的培训计划, 学习培训长期规划不到位。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结合不够, 紧贴党员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开展的教育活动不多, 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第二, 在教育培训的载体上创新不多。与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培训的实际结合不紧密, 教育方法单一枯燥, 存在应付检查、走过场现象, 影响了党员教育质量。第三, 机关党务干部培训机制不完善。一些专职党务干部长期得不到“充电”, 更多的兼职党务干部因缺乏培训难以提高, 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程序不熟悉, 有的要“翻着本本”做工作。一些党务干部对党务工作积极性不高, 特别是兼职党务干部, 缺乏做好党务工作的热情和激情,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关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四加强高校机关党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
1. 强化培训, 加强机关党员队伍建设
第一, 抓教育培训。高校机关党员培训要紧密结合高校的中心工作来开展, 注重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通过制订并认真落实高校机关党务干部和机关党员的教育培训计划, 为其创造必要的学习、培训、考察、交流机会。在培训目标上要结合学校发展的战略和改革发展的需要, 充分调动党务干部和党员的积极性, 支持并参与学校的改革发展;在培训内容上坚持全方位、多角度, 与提高机关党员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相结合;在培训形式上坚持多渠道、多形式,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教育培训成效;在培训时间上坚持分散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第二, 抓监督管理。高校机关党组织要强化对机关党员的监督管理, 通过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使党员做到观念上领先、工作上争先、作风上率先, 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2. 强化教育, 完善机关党员管理新机制
第一, 抓素质提升。通过加强对机关党员履行党章和党性、宗旨、纪律、作风等方面的教育, 从根本上提升机关党员素质。教育机关党员把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岗位上, 事事处处做表率。机关党组织每年可通过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共产党员, 对这些先进典型进行宣传, 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及物质奖励, 弘扬党员的先进性。第二, 抓理论学习。通过建立健全学习制度, 解决好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问题, 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提高机关党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高机关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教育机关党员从自我做起, 争当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实践者。机关党组织可以通过党的理论知识竞赛、开展高校党建课题研究等活动, 增强机关党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自觉性。第三, 抓能力培养。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员的工作能力、业务能力培养, 使机关党员成为思想上的强者、工作上的行家、业务上的能手。组织开展机关党员帮扶贫困党员、机关党支部走进街道社区等活动, 改变机关党组织生活形式单一、乏味的状况。
3. 创新形式, 开创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
第一, 创新载体。把高校机关党建工作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 鼓励机关党组织结合实际创新“自选动作”, 让机关党员牢固树立“走在前头”的理念, 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活力和机关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第二, 创新主题。紧跟时代步伐, 精心筹划、组织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特色党建活动。在部署开展党建工作时, 要充分了解机关党员的意愿和需求,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开展“体验在一线, 服务在基层”等主题活动。在传统主题和形式上要有创新, 让机关党员在关注社会、塑造自我的活动中, 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使高校机关党建工作根植于教学、科研一线的良田沃土之中。第三, 突出新成效。高校机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 关键体现在实际成效上。要把思想建设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一起抓, 把激励活动与突出先进性、纯洁性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相结合, 既要抓班子、带队伍, 又要抓制度、促成效;既要立足于做好经常性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又要抓紧解决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做到常抓不懈, 抓出新成效, 迈上新台阶, 创造新经验。
参考文献
[1]李秋夫、张立红.当前高校党员教育的特点与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3) :35~36
关键词:油田企业;机关干部;理论学习
由于石油行业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大多数党员干部忙于原油生产工作一线,很难抽出大块时间集中组织读书学习,这就要求正确处理工学矛盾,发扬“钉子”精神,不断吸取书本“营养”,在提高个人自身素质上下工夫,使之永不落伍掉队。
一、读书中应当注重在“结合”上做“文章”
由于机关工作人员工作性质的不同,很难拿出大块的时间读书学习。同时,也确有少数企业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在理论学习方面存在着一些盲点和误区,主要表现在集体学习制度的落实上要求不严。缺乏科学规范管理,集体组织学习的内容与工作实际联系不紧,个人自学的自觉性上还有待加强和提升。
一是个人自学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二是集体组织学习制度落实不到位。三是理论学习在学用“结合”上内容脱节。
二、读书学习应当注重在提升党性修养上下工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加强新时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和依法治国方咯。这是新时期加强油田企业机关党员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也为石油企业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和可靠保障。早在中国共产党人创建时期,毛主席就曾告诫:全党同志“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做到“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油田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形势下,开展读书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更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读书学习是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的需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指导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思想认识和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其二,读书学习是油田企业思想文化工作的需要。机关党员干部通过读书和理论学习,不断增强企业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同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形成与企业职工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挚情感,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油田企业党员干部能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也是衡量企业政工干部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三,读书学习是提升党员干部能力建设的需要。加强读书学习是提高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源。企业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终身读书、加快读书、创新读书的理念,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战略思维,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真正成为推动企业科学和谐发展的坚强核心。
三、加强理论学习,为油田企业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
加强机关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就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去观察形势当前石化企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因此,油田企业机关党委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始终将其作为重点来抓,强化措施落实,丰富形式内容,确保取得读书理论学习效果。
一是丰富读书学习内容。油田企业党员干部在学习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依法治国的理论成果的同时,还要紧密结合石油行业实际,突出强化正确国企领导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金融与经济等领域的学习,并围绕“两率提升”、精细管理、EVA考核等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学习研讨,切实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强化建章立制。行之有效的学习管理制度是规范政工干部学习、增强读书学习自觉性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油田企业各级党组织强调加强企业政工干部理论学习,积极探索行之有效学习制度和机制,及时修订完善理论学习管理制度,推动油田企业政工干部读书学习迈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认真抓好学习考勤、集体研讨、学习交流和学习考核等各项工作,保障企业政工干部读书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三是创新读书方式方法。读书学习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学习的成效。积极采用专家辅导、轮流讲课、外出考察、基层调研等多种形式,做到了“坐下来读”与“走出去学”、“台下听讲”与“上台主讲”有机结合,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习热情。改进方式方法和渠道手段,说起来容易,真做到难。创新方式手段,只要用心去做,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做到在理论联系实际上做下工夫,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企业党员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始终坚持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深化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着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狠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效。
四是结合行业特点,强化专业读书。探索四种学习方法。即:家庭学习法:把学习延伸到政工干部的家庭,利用做家庭作业的形式,把学习内容带回家认真完成,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考核;互动交流法,定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把理论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有机结合;值班挤学法:利用领导干部值班时间,静下心来认真学、系统学;网络辐射法:运用好现有的微机网络、电视网络,实现远程学习,检查学习效果。
1、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xx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政治理论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把党中央提出的创先争优活动和总局提出的大质检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把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坚定不移地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奋斗。
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总局、本局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党员义务,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努力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加强与质检总局、省委省政府等新闻宣传主管部门的联系,及时获取上级、地方部门的新闻宣传需求和政策要求,并及时传达。加强向地方新闻宣传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与地方新闻媒体保持有效联系,确保检验检疫重要新闻能在当地主流媒体第一时间发布。
3、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钻研业务。 着力抓好文秘工作。重要的讲话亲自写,认真核稿,减少文件的差错率。及时做好五五期间保密法、档案法的宣贯工作,认真做好总局的抽查前期准备工作。积极踊跃报送信息。分析研究质检信息的采用方向,及时投送数字性,时效性较强的信息,确保采用率。
4、严于律己,诚于待人。谦虚谨慎,健康向上。淡泊名利、勤俭节约。埋头苦干、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克己奉公。言行一致,忠诚守信。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认真执行上级的决定,服从大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增强大局意识,提高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在工作除了全力做好自己的分管工作以外,积极当好配角,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团结办公室的所有人员,率先垂范,树立团队精神,朝着既定目标努力。
承诺人:
[摘 要]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不仅意味着更加完备制度建设,同时要求在政治和社会层面具有较高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机关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在法治实践中必须要全面提升自身的法治能力。这一方面需要在个体层面对机关党员干部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激励,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体系层面对实践提供整体性支持。
[关键词]
法治国家;制度化;机关党员干部;法治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6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2-0043-03
对于现代国家来说,法治是衡量一个国家治理体系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亨廷顿关于后发国家现代化的研究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国家要塑造有效性和稳定性的政府,其关键不在于制度的具体形式而在于国家的制度化水平。[1]对于中国的法治国家建设也是如此,它不仅仅意味着更加完备的法律制度,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国家的法治能力建设。
一、从制度走向制度化:
机关党员干部法治能力对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全方位的法律体系,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是,在法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中国的法治国家建设在整体上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根据2014年的全球法治指数,中国在99个列入排名的国家中仅排名76位,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国家。[2]全球法治指数反映出国家法治水平,意味着中国法治国家建设存在着法治体系完善但法治实践落后的困境。
从制度化的理论看,制度的稳定有效依赖于国家的制度化水平,而从制度化的内涵来说,制度化首先意味着制度能够被有效执行。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就需要全社会具有与之适应的法治能力。这种法治能力的形成,第一意味着有较完备的法律,第二意味着社会总体上有能力通过一定的法治方式实现对法律的遵守与应用;第三意味着国家和人民对现有法律体系形成共同的认同。[3]机关党员干部是党治国理政的基础和依靠,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机关党员干部的法治能力不仅影响着依法治国的整体进程,而且对其他社会成员有很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有法治知识低法治能力:
机关党员干部在依法治国实践中的问题所在
(一)对政策和行政命令的依赖高于法律。尽管党员干部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机关党员干部仍然习惯于依靠政策和行政命令办事,特别是在政策与行政命令与现有的法律规范相冲突时,往往选择以行政命令和政策为准则而忽视法定的规范和程序。因此,尽管机关党员干部都一定程度上知法懂法,但一些机关党员和干部甚至在违反法律规范的决策和行为面前不能坚持原则,对政策和行政权力的认同和依赖超越了对法律规范的坚持。
(二)社会治理和工作决策中存在短期行为。由于机关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法治能力不强,在工作中对法律规范和程序不够尊重,从而使行政权力的行使受人治的影响大于法治的影响,进一步影响了机关单位和部门领导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使党员干部在工作决策和国家治理行为中往往偏好于效率高、见效快的短期行为。主要表现为机关干部在国家治理和决策中更多地考虑当下而较少考虑未来,更多地关注部门而较少关注全局,更多地考虑工作效率而较少考虑社会效应。这种治理的短期考虑在较极端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决策失误。
(三)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矛盾的能力不足。一是由于当前社会治理体系规范化和制度化程度不足,使得机关党员干部在面对数量剧增、多种多样的一般性社会治理问题显得力不从心或资源不足,从而出现了“不立案、不登记、不解决”等消极不作为现象,出现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二是面对一些形式比较激进的上访、缠访、闹访事件,往往采取个别补偿和利益补偿手段,而不是采取正式的法律程序和手段解决。三是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党员干部运用法治能力进行现场处置的能力不足,甚至出现了处理失当、矛盾激化的现象。这三类现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并进一步损害了现有国家体系在社会治理中的影响和效力。
(四)存在屡禁不绝的特权和腐败现象。由于机关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能力的薄弱,使得对行政和执法权力的规范性、制度性和程序性制约不足,而个人违法成本则相对较低。在制约相对不足同时法律权威又不能得到尊重和有效执行时,一方面会出现较为浓厚的特权意识,主要表现为在行使权力时不按程序或超越法律办事,在工作决策中一言堂,在行使职权时追求差别化待遇等等;而另一方面容易出现各种形式的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严重的腐败行为。
三、体系与思维问题并存:
机关党员干部法治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权力的思维定式:思维习惯对党员干部法治能力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官本位”思想,使中国封建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权力本位”意识,在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这种传统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机关党员干部;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制度化程度和法治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高度集中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权力是党和国家赢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基础。因此,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经验也使得党员干部比较容易形成权力至上的思维定式。不过也应当认识到,在现代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中,从权力至上的思维观念过渡到法律至上的理念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时期的过程。
(二)长期的发展主义:路径依赖对党员干部法治能力的影响。机关党员干部中广泛存在着“重实效轻程序”的思维,这也是党员干部法治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对于现代法治政府建设来说,其最重要的内容是依法行使职权,而这不仅仅意味着从内容上要尊重法律规范,而且意味在过程上要按照法定程序办事。因此,法定程序对法治政府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价值,机关党员干部做出决策或实施某一行为,其过程、步骤、方式、时限等应符合一定的程序性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发展绩效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首要标准,这使得一些机关党员干部为寻求社会发展的捷径和工作效率,避开程序性思维,转而选择更加高效的实践性思维。在许多情况下,确实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成效,甚至降低了行政成本。因此,这种短期有效性使得“重实效而轻程序”的思维和工作方式在许多机关党员干部中成为一种常态。
(三)管理的部门导向:国家体系对机关党员干部法治能力的影响。对于机关党员干部来说,法治能力不足其真正内涵并不意味着“不想为”或“不作为”,而意味着“不能为”。在许多情况下,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法律规范或是不同部门的法律规章或条例之间存在着内容或原则上的相互冲突;在某些时候,也存在法律规章与上级部门下发的指导意见相冲突的情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不得不采取“打擦边球”或“有法不依”的办事方法。当前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来自于单位制下以管理为导向、以部门区隔为特征、以单位管理为内容的行政体系。新世纪以来,随着单位制的进一步解体和社会流动的增加,社会治理越来越需要以服务为导向、以部门整合为特征、以区域管理为特征的治理体系。因此,以部门区隔为特征的现有行政体系在社会治理中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阻碍了机关党员干部法治能力的进一步发挥。
(四)信息不对称问题:科层体制对党员干部法治能力的影响。对于机关党员干部来说,其法治能力的发挥还需要处理好上级决策和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如果上级决策与法律规范的要求之间本身存在冲突时,机关党员干部如何作为就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困境。一方面,机关以集中为特点的科层制结构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执行上级决策;而另一方面,法治国家的依法治国要求又要求机关党员干部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从法理上说,在两个方面相互冲突时违背任何一方面都会消弱现有国家治理体系的合法性。因此,解决这一两难问题,其关键在于机关党员干部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使之在决策之初就能与依法治国的要求相符合。但在当前的国家治理体系中,决策者与治理对象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其经常会做出一些错误决策。这种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是由于以集中为特点的科层制结构阻碍了信息的自下而上传递;另一方面是由于现有体系的部门区隔使得部门间存在信息的孤岛效应。
(五)治理的破窗效应:法治环境带来社会弱治理的连锁反应。所谓破窗效应,是指一种不良现象可能会传递一种信息,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而机关党员干部法治能力的缺乏,则会在社会治理中带来连锁效应。其对法律的尊重程度不够,或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行为,会使得法律规范在社会中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减弱,从而使社会其他成员也会对法律规范不尊重、产生对执法机构不信任,从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由于机关党员干部法治能力的缺乏,使得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处理解决往往采取法律和制度之外的非正式方式,而这则进一步降低了法律规范和执法机构的有效性。因此,机关党员干部的法治能力对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效应。
四、国家法治能力的体系化重建:
加强机关党员干部法治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认识机关党员干部法治能力建设的全面性。国家法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体系化的重建过程。对于机关党员干部来说,这个体系化过程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在决策层面要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这就需要在整体战略上进一步推进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来有效克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第二,在行为层面,要强调机关和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所谓法治国家,就是要在法治的基础上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关党员干部与社会之间已经转变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因此良性互动就需要党员干部更加重视自身的服务角色和服务功能。第三,在工作层面,必须重视对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服务的前提是对社会需求的发现、对接和回应,这也是实现有法必依和违法必究的前提条件。
(二)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党员干部法治能力,需要国家治理体系的整体支撑。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既有行政体系的部门区隔问题。这不仅意味着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还远未完成,同时也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涵所在。从现有条件来看,在国家各个领域存在的党建资源和组织体系是推动国家一体化建构的重要资源。只有党的组织既具有核心性的政治优势,同时也具有整合性的资源优势。因此,现代国家的法制能力建设,就是要充分利用党建资源,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机关工委是国家机关内部组织和推动党建工作的重要部门,因此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机关工委应该以党建为引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承担起应有之责。
(三)重视机关党员干部法治能力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从统一性来看,机关党员干部和普通公务员一样都需要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都需要结合自身职业岗位特征增强专业化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条件成熟的部门,还要将领导决策与法律顾问机制结合起来。但从差异性来看,机关党员干部相较于普通公务员,其法制能力还有一个独特的内容,即在国家治理体系转型的过程中,机关党员干部其身份首先是党员,需要认真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核心作用,通过党组织体系的一体性,通过党的工作方式中共同协商和柔性互动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体化建设。
(四)机关党员干部法治能力建设应与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相衔接。要使机关党员干部在国家治理体系转型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政治能力,并整体上为国家的法治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撑,就必须转变长期以来以发展绩效为中心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中国当前的改革已进入纵深发展的阶段,发展不再是国家和政府的唯一目标,党和国家已经提出了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全面要求。因此,对于机关党员干部的考核评价,不应延续以发展绩效为中心的机制,而应将整合资源能力、化解复杂问题的政治能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的能力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塞缪尔·亨廷顿,王冠华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
[2] The World Justice Project: Rule of Law Index 2014[EB/OL]. http://worldjusticeproject.org/rule-of-law-index.
[3] 马振清,孙留苹.法治中国建设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能力的提升[J].理论探讨,2015(1).
作者李威利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王红系上海市市级机关工委研究室主任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代表机关第四党支部和所在部门做如下承诺:
1、坚持开展支部学习,开展好党日活动;学习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和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做好服务育人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的建设工作。
2、结合机关作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规范和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服务做到主动、热情、文明、规范;营造良好的办公环境,树立学校的窗口形象。
3、提高勤政意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勤俭办公、厉行节俭。
4、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做好图书信息、电教网络数字化、实验实训室的管理职能,服务于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推进政务公开,做好工作总结,推动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中心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5、参与教学的教职工,加强修养,认真备课、授课,恪守学术道德,积极参加科研项目与课程建设。
6、充分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建设团结互助的工作团队。积极开展有益于广大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建立“教辅之家”,丰富教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高度一致。
二、结合本人工作实际,承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本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决心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时时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维护党的形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作用,用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根据《党章》和“三个代表”的要求,本人承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党员学习活动,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党性观念和政治素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2、服从并落实好本支部的决议、决定、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3、按照《党章》办事,履行党员义务,维护集体利益,顾全大局,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本支部、本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
4、加强民族团结,尊重民族风俗,积极抵制和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
5、工作积极、主动,有创新,苦练业务技能,认真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力争在同行业业务考评中取得好成绩。
6、勤奋钻研业务,勤奋学习,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全年写读书笔记2万字,心得体会不少于6篇。
7、廉洁自律,办事公正,乐于助人,勇于奉献。 8、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9、维护党委的领导,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
1、2、3、4、
以上承诺事项请组织和各位党员监督
承诺人(签名):
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是指党掌握和控制国家权力的观念、手段、途径等方面,要适应信息化社会开放透明多样化的客观变化,通过变革与创新,使党的执政方式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当今市场化和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趋势的情况下,党的执政方式必须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现代化方向转变。同时,党的执政方式与先进性、纯洁性紧密相连。在执政方式现代化条件下保持机关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必须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党委课题组通过发放问卷1500份、开展集中会谈与个别访谈等方式就此课题进行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近年来,上海市级机关党员干部面对外部环境复杂、自身发展转型的严峻挑战和举办世博会的重大考验,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中,展现了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改革开放意识不断增强,但责任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是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体现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更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精神支柱。党中央要求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上海在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比较领先,大多数的机关党员干部秉承“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具有较为先进的现代化理念和超前的发展眼光。近年来,面对东部地区的先发优势与先发矛盾的交织堆叠,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上海的发展速度从全国领先到全国垫底,大部分党员干部忧患意识、危机感较强,认为“创新转型”形势紧迫,任务艰巨。但有45.7%的受访者认为“事业心与责任感不强,工作上得过且过”是市级机关党员先进性纯洁性方面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有些同志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减少对重化工业的依赖、减少对房地产的依赖、减少对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减少对投资拉动的依赖等“四个减少依赖”转型发展的思路领会不深、观望等待,缺少敢于探索的精神;有的执行力不强,贯彻落实不够雷厉风行,缺乏承担重点工作特别是突击性任务的能力等。
(二)民主执政意识有所强化,但脱离群众的问题仍较突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既是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本质体现。调查显示,69.5%的受访者认为“应把群众放在心上,切实为群众谋福利”;63%的受访者认为机关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存在依“法”不行政、规范不办事的现象;58.5%的受访者认为身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对群众引领力不够”。主要表现为:有的党员干部受“官本位”思想和衙门作风作怪,用命令的方式对待群众,作风粗暴、方法简单,在群众中造成严重影响;有的党员干部不主动深入基层,习惯于在机关里写文章,在大楼里想办法,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对群众需求久拖不决,严重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
(三)机关党员越来越年轻化、学历越来越高,但现代化的执政意识和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执政方式现代化离不开机关党员执政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现代化的执政意识和能力是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随着一大批70后、80后大学生进入市级机关,党员队伍日益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但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和创新转型攻坚任务,机关的很多行政方式、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跟不上发展要求。一些党员干部国际视野不宽,不善于研究经济、科技、城市管理、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最新成果,缺乏创新的思路和办法;一些党员干部满足于干好一般性的业务工作及领导交办的具体事务,对前沿性问题及社会发展大势缺乏关注,不善于提出一些独到见解和对推动工作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建设性意见;有些同志做好本职工作所需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不熟悉,直到出了事才知工作不到位。调研发现,近50%的受访者日均读书时间不足半小时;四分之三的受访者学习“没有计划”,属于有兴趣的就看、闲了随便翻翻、急用时学点儿皮毛的状态,只有20.1%的受访者“因工作需要而学习”。
(四)执政作风相对务实,但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等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流失严重。执政作风是党在执政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行为取向、处事态度和工作方法的总和。良好的执政作风既是执政党党风的外在表现,也是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更是机关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所在。近年来,上海市级机关把创先争优活动的重点放在改进机关作风上,通过开展“改进工作作风,服务‘四个确保’”、“转变作风‘四服务’、落实责任‘四评议’”等主题实践活动,对推动机关作风转变发挥了积极作用。调研发现,受访者对市级机关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状况比较认可,而对保持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的自我认同率很低。53.5%的受访者认为“机关党员最缺乏的优良品质”是“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精神”。一些党员享乐主义倾向明显,缺乏事业上的奋斗激情;一些单位铺张浪费现象严重;一些关键部门、重要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压力仍然较大。同时,调研发现,党员干部求真不够。一些党员是非观念薄弱,奉行好人主义,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党性讲交情,不讲正气讲和气;部分党员思想盲从,言行不一。
(五)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逐步提升,但治党不严、对党员疏于教育管理监督的现象仍较普遍。执政方式现代化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科学化的内在要求,也对始终保持机关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市级机关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按照走前头的要求,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核心任务开展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了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但治党不严问题同样存在。有些支部活动不正常,组织生活时有时无,政治性、思想性不强;理论武装工作入耳入心入脑有待探索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有些支部书记行政、党务“一肩挑”意识不强,存在行政工作代替党务工作的问题;有些党组织对党员宽容放纵,有问题不指出,有过错不批评,只栽花不挑刺,影响了党组织的纯洁性。
(一)“亚忠诚”现象是影响机关党员队伍思想纯洁的根本原因。忠诚于理想信念和党的事业,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机关党员思想纯洁的根本要求。调查显示,42.5%的受访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20年的发展持不容乐观或很不乐观的态度,并且越是从事党的工作、越是党龄长的同志越是持谨慎态度。这一方面说明他们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较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西方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政治认同感的冲击。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亚忠诚”现象:一些党员口头上叫得响,心底认同不深;顺境中表现忠诚,逆境中牢骚满腹;大是大非面前尚能守住底线,小事小节方面缺乏严格要求;要求别人忠诚,自己不率先垂范。这种模糊认识使思想纯洁打了折扣。
(二)群众观念薄弱是导致执政方式现代化理念难以落实和作风不纯的重要因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但在现实中却是:一些党员干部代替人民作主,一些党员干部却忽视在社会利益多样化的格局中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些党员干部习惯用权力集中的方式解决问题,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对普通群众生活感同身受的直接体验。这些都使得科学、民主、依法的执政理念在一些机关党员身上变成了一种口号,使群众感到“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
(三)“网络执政能力”不强是面临虚拟世界冲击而缺乏主流价值引导的主要挑战。新媒体的发展是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客观环境。党政机关对传统媒体的掌控能力较强,对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较弱。党员干部面对网上舆论或迷惑不解,或以讹传讹,缺乏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和引导措施。不少年轻党员习惯于运用网络作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但如何使更多的党员运用在线交流平台和网上论坛,收集社情民意,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引导,已成为执政方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四)缺乏组织归属感是影响先进性、纯洁性的基础性问题。党的组织优势是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础。对某个组织来讲,组织对其成员的影响力来自于人们对方向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天然诉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功利主义、等价交换原则激活了我们的一些世俗文化传统,机关党员对党组织的精神和物质依附日益减低,宗旨意识、奉献精神等受到不小冲击。特别是机关年轻党员干部,不少人在高校入党时,只是想在考公务员时多一个砝码;选择当公务员时,看中的是职业稳定与福利保障;进入机关后,面临着购买商品房或租房的压力,感到党组织难以给予实质性帮助。当他们感到烦恼时,只有2.3%和14.7%的党员选择向“党工团组织”和“领导或同事”诉说工作中的压力和烦恼。同时,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说教式的教育难以引起共鸣。由于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导致其对党内事务参与度较低,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生动力不足。
(一)加强机关政治文化建设,把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上。机关政治文化是机关党员普遍认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加强机关政治文化建设,要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增强对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理念落实到执政活动中;加强平等交流式、实践体验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进一步改进干部教育、考核、激励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二)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要教育引导党员在执政理念上,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意识、群众立场融入机关干部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敬业精神之中;坚持把联系服务群众、直接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检验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经常深入群众、贴近基层,深化结对帮扶、结对共建等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继续开展基层评议机关作风,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用,切实改进文风会风,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积极推进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着力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
【机关党员承诺】推荐阅读:
宣传部机关党员一句话承诺09-20
机关党员教育管理10-26
机关党员管理办法11-15
机关党员进社区报到12-29
机关党员自查自纠报告11-08
机关党员转正申请书范文12-17
乡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学习培训制度06-06
机关党总支一支部党员大会讲话07-08
机关部门党员干部群众路线心得体会10-17
机关党支部2012年党员教育计划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