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的建筑大师》阅读答案
18世纪初,一个名叫马拉尔奇的法国人,精确测算了蜜蜂蜂窝的大小。他发现,构成每个蜂窝底的三个菱形面的角度大小是一样的:锐角为70°32′,钝角为109°28′。马拉尔奇把测算的数据公布于世。
后来,物理学家列奥廖拉看到了这些数据。他对这个固定角度很感兴趣,于是请大数学家克尼格帮忙计算:在建筑上,要用多大角度的菱形面组成六角形蜂窝结构时,用料最省,而得到的容量却最大。
克尼格计算的结果是:锐角为70°34′,钝角为109°26′。它与马拉尔奇的测算结果很接近,虽说还有2′之差,但足以证明蜜蜂已经出色地解决了这个建筑学上的设计难题。
但过了几年,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洛林经过计算指出,克尼格算错了,数值恰好等于马拉尔奇的测算值。克尼格当然不承认,于是双方发生了争论。
不久,一艘英国军舰在离海岸不远的地方遇到风暴而沉没。调查人员查出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原来这艘军舰在结构计算上有差错,而发生差错的原因竟是设计时所使用的对数表有印刷错误。
克尼格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赶忙翻出自己使用的对数表,发现计算时正是使用了有印刷错误的对数表。他立刻按照正确的对数表再计算了一遍,发现马拉尔奇测算出的角度是正确的,1′也不差!
这一结果轰动了科学界,人们惊叹于蜜蜂高超的`建筑技巧。这种六角柱状体的蜂窝,不仅消耗材料少,而且容量大,坚固结实。蜜蜂真是自然界最高明的“建筑师”啊!
学习蜂窝的建筑结构,使现代航空事业受益匪浅。因为飞行器的质量是必须“斤斤计较”的,每减少1kg结构重量,就相当于减少几kg飞行重量。设计人员为了增加飞机的强度,减轻质量,节省材料,从蜜蜂那儿取经,采用了铝合金和塑料制作的“蜂窝夹层结构”。这种结构强度很大,而质量只有普通铝的 1/5。
如果空心夹层结构用石棉或陶瓷来制作,还具有很好的隔音、隔热性能,可耐1000℃的高温,用它做火箭和导弹的壳体,是最好不过的了。
2.第八段 插叙
3.“他……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消磨殆尽。” “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4.如同样弹奏第一份乐谱,授课第一天,“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而三个月后,“他居然彩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
5.“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
6.“看似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永无歇止难度渐升的环境压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吗?”
一次,他收了一位( )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
A.名不虚传
B.名不见经传
C.名正言顺
正确答案:B
2.请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空白处。
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 )、天衣无缝。
A.天花乱坠
B.出神入化
C.炯炯有神
正确答案:B
3.请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空白处。
众人( ),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A.惊慌失措
B.大惊小怪
C.胆战心惊
正确答案:A
16.“满室芬芳”表面意思是满屋子飘满浓郁的焚香之味;深层意思是满屋都飘散着秋溪谷先生绘画的墨香。(意思对即可)其作用是承上启下,即内容上由接受鉴定画作转到欣赏推崇画作,情节上由故事发展转向故事高潮,感情上由对画作的接纳转到珍爱,由对画家的“相识”发展到敬重。(意思对即可)
17.原因有三:一是被黄先生的真诚所感动;二是想到“父亲”的遗作终于能被绘画大师所认可并向外推介而高兴;三是为“父亲”过早去世,看不到他的画作在北京美术馆展出而遗憾。(能写出两点就可)
18.学习:①助人为乐的精神。黄云山倾力向世人推举已故民间绘画大师及其艺术珍品的高风亮节。②虚怀若谷,眼睛向下的艺术品格。呼吁艺术家眼睛向下,向民间学习,发现并珍爱民间艺术家及其艺术珍品。③不惜降低自己身价推介民间艺术家,珍藏民间艺术珍品的精神。④敢于批评绘画界不正之风的正直品格。对一些凭借环境优势而自傲自大、孤陋寡闻的艺术家进行善意的批评。(答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在别人看来,傅雷是严肃且苛刻的一位人物,甚至于傅雷的一些好朋友,也会对傅雷的性格有所挑剔。然而杨绛夫妇却不是如此。他们把傅雷家朴素幽雅的客厅当做他们夜谈的最好场所。在她眼里,傅雷虽然严谨,却是一个很真诚且经常含笑的人。一般人只是看到了傅雷的表面,而杨绛夫妇与傅雷一家的交往让他们认识到一个真正的傅雷。
傅雷不轻易笑,这也许与他一个人经常自闭在房间里翻译外文作品有关;然而一等到他笑起来,杨绛就觉得他好像在品尝他自己的笑一样,津津有味。杨绛说,傅雷的笑脸只给朋友看。曾经有一个人当众打趣过傅雷,那就是钱钟书。然而那次傅雷并未发火,反而还不好意思地笑了。
的确,傅雷是十分严肃的,尤其对他的两个儿子更是如此。傅聪、傅敏小时候很顽皮不懂事,杨绛夫妇去了他们家后,他们就喜欢偷听客厅里的谈话。傅雷是极力反对孩子偷听大人谈话的。一次正好被傅雷逮个正着,傅聪和傅敏就惨了。厉声呵斥下,两个儿子显得很无辜。
不可否认,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相当严格的。傅雷年老的时候自己也说:“我对孩子们太严厉了,但是我们还是由父子的关系加深到好朋友的关系,这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傅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性情急躁是冲动下的不由自主,沉静下来又会自责,增添自己的苦痛。这是杨绛看到傅雷的真性情的另一面。
在杨绛眼里,傅雷还是一位非常认真的人。杨绛曾专门写过一篇纪念傅雷的文章,对傅雷的性格为人有生动的描述。有一次杨绛翻译了一篇散文,傅雷称赞说译得好。而杨绛觉得自己的翻译并无过人之处,而且是一个很短的文章,就敷衍了傅雷一下说其实不怎么好。结果傅雷在忍耐了一分钟后却认真地发话了:“杨绛,你知道吗?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这句话着实让杨绛吃了一惊:“我当时颇像顽童听到校长错误的称赞,既不敢笑,也不敢指出他的错误。可是我实在很感激他对一个刚试笔翻译的人如此认真看待。而且只有自己虚怀若谷,才会过高地估计别人。”杨绛事后才发现,傅雷是太认真看待一个初试笔翻译的人了,加上他的虚心,因此对别人的估计才会过高。
在杨绛看来,傅雷的认真最主要还是体现在对待翻译的态度上。他时常同杨绛夫妇写信讨论翻译的问题。他对于自己的翻译作品,也是不停地修改,故他的译作一部胜过一部。他译的《贝多芬传》,十年后的译笔与初译有很多不同。傅雷不仅如此,还经常说他的译笔过于呆滞,向杨绛夫妇探讨如何使自己的译笔灵动起来。他虚心接受了杨绛夫妇的建议,熟读老舍的小说。
傅雷在众人的眼里,仿佛就是一只“天外的仙鹤”,在他自己的艺术王国里自由翱翔,让人为之艳羡和景仰。他因钟爱艺术而看淡世俗,从而显得孤高,这显然是他的个性使然。他曾在家书中对傅聪说:“身外之名,只是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
但傅雷经常在钱钟书和杨绛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坦诚自己并不是别人所谓的“孤傲的云间鹤”。傅雷的自比,让杨绛夫妇乍听之下觉得滑稽,一是“傅”的发音据傅雷的家乡话发为“虎”,并且傅雷在自己家里“严苛”,更有点儿像老虎,杨绎夫妇觉得叫“老虎”更加合适。傅雷自比“小老鼠”,让杨绛夫妇对傅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透过这句重复了很多遍的自喻,他们发现傅雷其实是在诉说自己的真实心情。他让自己潜身书斋,安心做自己的翻译工作。而其实他心里知道书斋才是他安身的“洞穴”,因为他不善处世,知道自己不善在仕途上圆转周旋。
(摘编自《那些翻译大师们》)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傅雷是一个严肃的人,不苟言笑,经常一个人自闭在房间里翻译外文作品,只有在朋友当众打趣他时,傅雷才会不好意思地笑了。
B.傅雷逮到两个听大人说话的儿子,不管家里有没有客人就厉声呵斥,加以管教,意在表明傅雷对儿子的教育是相当严格的。
C.傅雷之所以对杨绛这样一个初试翻译的人会估计过高,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而且是虚怀若谷的人。
D.正因为傅雷对待学问非常认真,为人谦虚,所以当他认为自己的译笔呆滞时,就向杨绛夫妇讨教如何使自己的译笔灵动起来。
E.“富贵于我如浮云”一语出自《论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傅雷引用此句是说自己不愿用不道义的手段获取名气。
(2)在杨绛眼中,傅雷有哪些真性情?请简要概括。(6分)
(3)傅雷对待翻译工作认真严谨,具体表现有哪些? (6分)
(4)在众人眼里,傅雷仿佛是一只“天外的仙鹤”,他自己却自比为一只“墙洞里的小老鼠”。你怎样看待这些说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答案:D(3分) C(2分) B(1分)。(A“傅雷虽然严谨,却是一个很真诚且经常含笑的人。”而非“不苟言笑”。)
(2)答案:①傅雷是一个以笑脸对待朋友的人;②对自己冲动下的不由自主地急躁,沉静下来会自责,感到苦痛;③对事认真,对刚试笔搞翻译的人认真对待,对自己的翻译工作尤其认真。
(3)答案:①时常同杨绛夫妇写信讨论翻译的.问题;②他对于自己的翻译作品不停地修改;③向杨绛夫妇探讨如何使自己的译笔灵动起来,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4)答案:观点一:傅雷的品性,既似仙鹤般孤傲,有时又像一只“墙洞里的小老鼠”,前者是其性格最根本的特征,而后者,则是迫于某些形势,使得他有时不得不小心翼翼。①他因钟爱艺术而看淡世俗,不重名利,这显然是他的孤高个性使然。傅雷沉浸在自己的艺术王国里自由翱翔,因而人们才会称其为“孤傲的云间鹤”。②他之所以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是他孤傲的性格使他不善在仕途上圆转周旋,不善处世。他知道书斋才是他安身的“洞穴”,让自己潜身书斋,安心做自己的翻译工作。总之,我认为仙鹤般的孤傲才是其性格的根本,“小老鼠”的自比是他孤傲性格的另一种表现。
约翰·纳什1920xx年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工业城布鲁菲尔德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电子工程师,母亲则是拉丁语教师。纳什从小就很孤僻,他宁愿钻在书堆里,也不愿出去和同龄的孩子玩耍。但是那个时候,纳什的数学成绩并不好,小学老师常常向他的家长抱怨纳什的数学有问题,因为他常常使用一些奇特的解题方法。而到了中学,这种情况就更加频繁了,老师在黑板上演算了整个黑板的习题,纳什只用简单的几步就能解出正确答案。
中学毕业后,约翰·纳什进入了匹兹堡的卡耐基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1948年,大学三年级的纳什同时被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密执安大学录取,而普林斯顿大学则表现得更加热情。在普林斯顿自由的学术空气里,纳什如鱼得水,他21岁博士毕业,不到30岁已经闻名遐迩。1958年,纳什因其在数学领域的优异工作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新一代天才数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
约翰·纳什最重要的理论就是现在广泛出现在经济学教科书上的“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囚徒困境”①。“纳什均衡”是他21岁博士毕业的论文,也奠定了数十年后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基础。他的才华和个人魅力吸引了一个漂亮的女生——艾里西亚,1957年,他们结婚了。之后漫长的岁月证明,这也许正是纳什一生中比获得诺贝尔奖更重要的事。就在事业爱情双双得意的时候,纳什也因为喜欢独来独往,喜欢解决折磨人的数学问题而被人们称为“孤独的天才”。他不是一个善于为人处世并受大多数人欢迎的人。 1958年的秋天,纳什因为自己的未来而满怀心事,越来越不安。出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为:他担心被征兵入伍而毁了自己的数学创造力,他认为《纽约时报》上每一个字母都隐含着神秘的意义……终于,在孩子出生以前,纳什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几年后,因为艾里西亚无法忍受在纳什的阴影下生活,他们离婚了,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纳什。离婚以后,艾里西亚再也没有结婚,她依靠自己作为电脑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前夫和他们惟一的儿子。她坚持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如果一个人行为古怪,在别的地方会被当作疯子,而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充满爱心地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于是,在上世纪70和8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和学者们总能在校园里看见一个非常奇特、消瘦而沉默的男人在徘徊,他穿着紫色的拖鞋,偶尔在黑板上写下数字命理学的论题。他们称他为“幽灵”,他们知道这个“幽灵”是一个数学天才,只是突然发疯了。如果有人敢抱怨纳什在附近徘徊使人不自在的话,他会立即受到警告:“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像他那样杰出的数学家!”
正当纳什本人处于梦境一般的精神状态时,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学课本,纳什的博弈理论越来越有影响力,但他本人却默默无闻。
80年代末的一个春天的清晨,当普里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戴森教授像平常一样向纳什道早安时,纳什回答说:“我看见你的女儿今天又上了电视。”从来没有听到过纳什说话的戴森仍然记得当时的震惊之情,他说:“我觉得最奇妙的还是这个缓慢的苏醒,渐渐地他就越来越清醒,还没有任何人曾经像他这样清醒过来。”
普里斯顿的春风使约翰·纳什渐渐康复,从疯癫中苏醒。他的苏醒似乎是为了迎接他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当1994年瑞典国王宣布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是约翰·纳什时,数学圈里的许多人惊叹的是:原来纳什还活着!
相关链接:
①“囚徒困境”,大意是:一个案子的两个嫌疑犯被分开审讯,警官分别告诉两个囚犯,如果两人均不招供,将各被判刑一年;如果你招供,而对方不招供,则你将被判刑三个月,而对方将被判刑十年;如果两人均招供,将均被判刑五年。于是,两人同时陷入招供还是不招供的两难处境。两个囚犯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是坦白招供,原本对双方都有利的策略不招供从而均被判刑1年就不会出现。这样两人都选择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结局被称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
【《高明的建筑大师》阅读答案】推荐阅读:
高明的近义词07-15
大竹县高明初级中学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细则07-04
房屋建筑构造习题答案06-11
建筑材料试题,带答案06-23
世界建筑史尔雅课答案07-25
房屋建筑学考试及答案10-17
古建筑尔雅答案完整版10-20
建筑施工技术形考答案10-04
注册建筑师法规练习试题及答案06-10
建筑施工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