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交办会的实施方案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生问题交办会的实施方案(精选7篇)

民生问题交办会的实施方案 篇1

2012年8月7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二季度民生调查通报和交办会,刚才发改局就二季度民生状况进行了认真分析和通报,就百姓反映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交办,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完全同意。

二季度,各部门、街道、社区高度重视民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了调查研究的力度,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加大了与民沟通的力度,使得二季度民生调查群众满意度有了一定提高,二季度民生状况测算结果66.93分,比一季度65.43分提高了1.5个百分点。然而,这一分值并不高,况且同比2011年二季69.46分还下降了2.53分。主要问题我想有三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尤其是老旧小区存在物管缺失和管理不到位;二是权力在上导致管理不力,比如说,街道、社区对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缺乏制约力,物业公司管理好不好,街道、社区难于介入;三是宣传不到位,如平安创建、社区活动、扶贫帮困等方面工作,部门、街道和社区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工作是不错的,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什么有超过两成以上的百姓对我们的工作不了解呢?其主要原因正如民意调查居民所希望的“多到基层来走走看看”、“多与老百姓沟通沟通”等。针对上述问题和本次民生调查交办的问题,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借综改之机,着力提升街道及社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我们的工作一切为了民生,在这次综合改革中,所有不利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体制和机制我们都要改,所有不利于管理效能提高和民生改善的市权、区权我们都要放。我们要乘机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利部门、街道、社区,还有功能园区的社会管理职能,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街道、社区社会管理职能,赋予街道更多的依法行政权,使得街道和社区能更好地为民办事办好事。

二、要注重民生调查反馈和相互沟通工作。一季度民生交办会后,绝大数部门、街道和社区对交办的问题都十分重视,能解决的基本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都及时与老百姓沟通并说明原因。但,个别部门、个别街道和少数社区不注重民生调查信息反馈和相互沟通,影响了为民办事的效率。因此,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民生调查信息反馈机制,各社区民生问题办理情况要及时向街道反馈,部门和街道要相互配合并协调处理相关民生问题,办理情况要及时向区民生办反馈。社区向街道反馈提交的民生问题,街道要及时向社区反馈;街道向部门反馈提交的民生问题,部门要及时向街道反馈,以此来确保民生问题件件落到实处。

三、要注重二季度民生交办和调查工作。二季度民生调查开放题老百姓反映问题有192条,问题主要集中在投促、城管、民政、公安等部门。我在这里要强调一下,尤其是没有涉及到具体民生问题承办的部门,同样要注重民生交办工作。开放题老百姓没有反映问题,并不代表没有问题,二季度民生调查显示,老百姓对物业管理、就业帮扶、扶贫帮困、噪音控制、安全感等方面满意度还不是很高,同广大老百姓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说明还有不少民生问题需要我们去了解和解决。因此,我在这里要求我们的民生部门、街道、社区要在办理好二季度民生问题的同时,加强调查研究,深入群众,多了解一些老百姓关心的实际问题,多办一些实事,让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更加满意。

民生问题交办会的实施方案 篇2

1 我国办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参会人员组织纪律观念不强

目前, 我国许多高校的会议工作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其中属于共性问题的就是高校的教职人员没有开会的时间观念, 不遵守会议纪律。在高校会议中经常出现工作人员无故缺席、迟到早退的现象, 对此高校的领导不得不延长开会时间, 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其它工作的开展[1]。还有更为严重的现象, 有些工作人员找别人代替开会, 会议结束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沟通, 导致部署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无法完成, 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整体的工作进度。在高校领导总结会议内容时, 经常会出现教职员工随意接打电话、离场以及打瞌睡的现象。会议的纪律性不强, 会议人员准备工作不够充分, 不仅浪费时间, 还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二) 会务环节实效性不佳

高校的形式主义风气过于严重, 主要表现在把会议形式看得非常重要, 却忽视了会议的实效性[2]。有些高校的领导只是把会议单纯的想象成交代任务的方式, 认为只要将工作内容部署下去就可以了, 之后就过分地追求会议形式, 不再注重讲解会议的内容。还有一些高校领导非常注重会议的排场, 有时只需开一个小会, 最后还要弄得很夸张, 可能这次开的会议只是需要几个人员进行参与, 但是实际却有几十人开参与, 导致会议进度受到影响, 再加上无关的人员太多, 还浪费了会议经费。

(三) 会议精神督办措施相对滞后

有些高校组织开会时, 教职人员都能对会议内容认真吸收, 但是到真正的具体操作时, 教职人员的态度与开会时有着很大的差别[3]。在会议上教职人员与领导双方能够达成共识, 但在进行操作时教职人员的身心就得不到及时的投入,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因为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导致教职员工总钻一些漏洞空子, 以至于出现对待工作态度不认真。不负责的现象。

2 对高校会议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会议筹备缺乏精细化管理

高校会议的效率之所以逐渐降低, 是因为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高校缺乏对教职员工的奖惩机制。 (2) 高校领导行使的权力过于集中[4]。 (3) 高校设置的机构比较多, 进而工作人员也会逐渐增多, 经常会出现各部门关系协调不好, 最后影响高校的工作进度。

(二) 会风整改缺乏过硬措施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 所以对高校的工作作风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许多高校的会议中, 还有许多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作风出现, 其中官僚主义作风会导致高校的领导以会议的形式下达命令, 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形式主义作风主要表现在高校的领导过于爱面子, 注重将排场, 总是把小事情进行夸大其词, 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三) 会议组织缺乏科学设计

高校会议组织如果不合理、不到位, 就会严重影响高校会议工作的效率。高校领导在组织会议时, 没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对会议的内容不够明确, 会议方案的制定不够合理, 导致会议组织人员不能有效地遵守相关的原则。高校领导对会议内容的安排没有统筹性, 造成会议工作的效率不高, 会议的质量也在下降。

3 提高办会质量的对策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培育务实会风

高校的领导要看清会议工作的重要性, 向教职员工倡导务实的工作作风, 在组织会议时要根据会议内容与涉及的员工, 合理安排会议场地, 不要出现小会大开的现象, 同时还要注重会议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只有高校的领导明确自己组织会议的目的, 才能将工作内容认真的落实给教职人员[5]。对于比较重要的会议内容领导在进行工作部署时, 可以详细的讲解, 但是对于简单的内容, 进行简单的部署就可以, 不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做无用的功课。为了保证高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 高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应该走出校园, 到社会中多去了解一下民生, 这样高校的工作作风才能够更扎实。

(二) 突出统筹设计, 抓好会务组织

为了提升高校会议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高校的领导要组织科学、严谨的工作会议。会议的整体性体现在三个环节: (1) 做好会前的准备工作。 (2) 组织协调好会中的工作内容。 (3) 加强会后督办反馈工作。只有保证会议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协调落实好, 才能使高校会议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6]。会议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关键, 这是决定会议内容有效落实和会议工作有效进行的主要保障因素。开会前, 明确好会议的主题思想、召集好参加会议的人数、做好材料收集等各项工作。正式开会时, 会议组织者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注意话题的引入, 能够保证参会人员的注意力集中, 避免出现不良行为的现象。开会后, 高校各部门要向教职员工及时传达会议精神, 保证每项工作内容都能够落实到实处, 进而提高高校会议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三) 强化执行督查, 确保落实到位

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 可以提高高校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 对会议工作的有效进行与开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学校要制定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 明确好奖惩制度, 让每一位教职人员能够遵守, 以此来提高会议的效率。高校的各部门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 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共同促进高校稳定、长久的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我国各高校都在纷纷提高会议工作的实效性与质量。为了使高校能够稳定、长久的发展, 并且树立良好的形象, 高校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非常重要。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地改革, 高校的教育形式也是越来越丰富。为了使高校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 落实好高校各部门的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以会议的形式传达工作内容是现在各企业使用最普遍的形式之一。高校领导组织会议是为了工作上的需要, 同时也是高校领导自我履行职责的形式。现在看来会议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本身的作用, 高校领导与教职员工可以面对面的进行交流, 互相之间提出制定教学方案的决策, 为高校的快速发展献计献策。但是, 高校领导不要将会议作为主要传达方式, 随意组织。开会前期领导要做好准备工作, 编制好会议的内容, 从而提高会议的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高校会议,问题,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韩佳辰.高校会议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 (4) :109-110.

[2]我校文科学报承办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五届评优工作成都会议[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5) :95-95.

[3]邹明明.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与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全国医药院校社科研究协作会第四次工作会议纪要[J].医学与哲学, 2014, 35 (1) :95-96.

[4]汤茂买.做好高校学术会议会务工作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33) :235-236.

[5]黄剑飞.关于高校院系举办全国性会议的工作探讨[J].办公室业务, 2013 (19) :246.

民生问题交办会的实施方案 篇3

“后民生时代”也是一个时间范畴,公众影响力的扩大、诉求的增多是“后民生时代”的典型特征。一是“后民生时代”中公民社会逐渐成熟,公民参与社会议题和公共讨论的热情增加,“后民生时代”的民生新闻报道也不再是简单的旁观者和评论者,民生新闻被要求更广泛参与社会议题,更具坚定的价值判断标准和立场;二是“后民生时代”与社会发展同步,“后民生时代”的提出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形成,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保障,国家对新闻媒体监督职能的肯定,使得新闻媒体成为公民社会形成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正是这种驱动力,诞生了“后民生时代”的概念。

公共新闻理论诞生于美国,该理论的诞生是新闻媒体报道不能满足公众对新闻事实和新闻舆论环境诉求而提出的针对新闻报道主体、报道方式、参与方式的改革理论。参照公共新闻理论,“后民生时代”民生新闻报道需要借鉴以下四点内容:一是新闻媒介必须重新评估受众的角色,视受众为市民、公共事务的潜在参与者,而非受害者或旁观者;二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新闻媒介要帮助市民实现政治诉求,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善市民社会环境,而非仅仅知晓问题;三是媒介有义务帮助改善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媒介范畴下的受众生活环境,这个环境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容易受到漠视,上可达民意,下可体恤民情,使得它值得人们关注;四是改善公共讨论的环境,尊重、理解公众对社会议题的各种看法,承认公众在新闻媒体传播领域的重要价值。

(白山、代安楠文,摘自2012年6月4日人民网)

国外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经验 篇4

新加坡:

每戶只可以买一套组屋

为了能够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买得起住房,新加坡政府对居民购买“组屋”经济适用房实行免税优惠措施,如购买三室以下组屋,出售价格常低于半价,对购买四房组屋的价格约降15%,对购买五室的,则稍有优惠。对于那些实在买不起组屋的居民,政府将其分为困难户和特困户,这些人各占居民总量的10%。对困难户,政府将给予适当补贴,争取每户能够购买一套60平方米至70平方米的旧房居住。而对特困户则租给予旧的每套42平方米的廉租屋,每月只象征性收取房租。购买组屋者需先登记入册,列入政府的排队名单,一般等两年左右就可以购得。组屋起价较低,大概在几万新元左右。现在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组屋,价格一般在10万到20万新元之间,如果一家人凑钱来购买,并不困难。

新加坡政府规定:有房的居民不能购买组屋;无房居民每户只可以买一套组屋,一个家庭同时只能拥有一套组屋,如果要买新的组屋,旧的必须退还;居民购得组屋后,一般情况下5年之内不可以出租,5年之后允许腾出半套出租,但房主必须与房客合住;住满10年后,才可出租整套组屋;对于那些从2003年开始没再向建屋发展局贷款,也没有领取公积金购屋津贴的屋主,可在住满1年后出售在公开市场上所购买的组屋。

英国:

公费医疗模式

英国政府用财政资金,支付全体国民保健服务的开支,包括系统内所有社区诊所和医院的设备设施、医护用品、大夫和护士的薪水等等,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公费医疗”。英国、北欧和南欧以及众多英联邦国家和地区实行的“国民健康服务模式(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即为此,一般被称为“英国模式”。

英国医疗机构分为两种,即社区为基础的初级卫生保健和医院为基础的专门医师服务。一般的小病,可以预约社区医生,如果大夫觉得问题比较严重,就转介给医院的专科大夫,作进一步的诊治。在英国,无论是穷是富,无论到社区看病、挂急诊,还是由社区大夫转介给专科大夫、甚至住院和生孩子,私人都无须付费就可得到医疗服务,这些费用全部由英国政府埋单。

英国实行“医药分家”制度,NHS覆盖全民医疗保健开支,但不含药费。大夫开了药方,患者要到独立于医院的药店购药,药费由个人负担,但低收入者、未成年人和老人的药费则由NHS支付。

正因为免费,NHS的需求很大,供给常常不足。特别是一些专科治疗,排队等候的时间很长,如果怕耽误,而且自己承担得起,很多人就自费另买一份保险。这些商业医疗保险,不是政府强制,而是市场行为,几家保险公司彼此竞争,服务周到,价格也不贵。

韩国:

探索劳资政三方合作新模式

为扩大再就业,韩国政府除了采取创造工作岗位等传统措施外,还通过劳资政三方合作方式成立了“劳资共同再就业支援中心”,在解决再就业问题上进行有益尝试。它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与以盈利为目的的普通职业介绍所不同,中心提供的所有服务全部免费,失业者和企业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提出入会申请。中心的经费由政府从劳动部管理的雇佣保险基金中支出。

第二,中心由劳资双方共同参与,信息来源更为广泛。失业者能够从工会各级组织获得所有信息,而中心则通过各经济团体遍布全国的会员企业获取更多、更详细的用人信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中心为每位会员“量体裁衣”,制定为期3个月至6个月的服务计划,内容包括从心理咨询到回访的人性化服务“套餐”。据统计,中心成立至今,56%以上的会员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表明很多失业者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能力问题,而是重新定位问题。因此,中心委托著名咨询公司专业人士与失业者进行类似心理咨询的面谈,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增强信心。

日本:

法定义务教育

日本的免费义务教育期限为9年,其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体系。

根据这个法律体系,中央财政在义务教育经费分担中占了很大比例,中央负担国立学校所需全部经费和全部教科书经费;负担地方公立学校教职员工资、福利保障费的一半,校舍新建扩建费的一半,校舍危房改造经费的1/3,受灾校舍建设费的2/3,偏僻地区公立学校公用经费的一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费的一半。都道府县负担公立学校教职员工资、福利保障费的一半,校舍危房改造费的1/3。市町村负担公立学校校舍新建扩建费的一半,校舍危房改造费的1/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费的一半以及学校的公用经费。

在教育财政预算中,教师工资所占的比例最大,目前大约占到80%。在日本,教师为公务员,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员的工资必须高于普通公务员的工资标准。

为了保障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均等,提高偏僻地区教育水平,日本1954年制定了《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该法规定,为振兴偏僻地区的教育,中央财政补助市町村下列项目所需经费的一半:完善学校的教材和教具,教员的进修;教职员的住宅建造及其他生活福利;体育和音乐教育设施的配置;师生的保健;为便利学生上学采取的措施。法律规定,对在偏僻地区学校工作的教职员,应发给地区津贴等。

为了促进校际均衡发展,日本还在公立小学之间实行教师定期调换制度,平均每个教师约七年更换一次学校。调换一般是在同一县或市内进行的,教师工资待遇不变。

日本为使适龄儿童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对特殊需求的学生建立了扶助制度,包括三种类型: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残障儿童和偏僻地区儿童。

加拿大:

多层次福利体系

加拿大政府很关心国民的健康,将巨额经费用在社会保障、国民生活的安全与稳定上,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完善。

加拿大国民福利体制是一个多层次较复杂的体系,既有公共性质,也有私营计划,其覆盖面很广,有面向全民,也有针对不同群体的。国民福利的内容大致包括养老保险、就业保险、医疗保险、残疾抚恤金等。加拿大社会保险体制总体结构分三层,有五种主要类型,内容为:

老年收入保障计划。这一层保险的来源是国家税收,它又包括老年保障金、保障收入补贴、配偶补助三个方面的内容。老年保障金的受益者是全体国民,但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年龄达65岁;二是年满18岁以后在加居住满10年以上。这项保险的金额标准因人而异。保障收入补贴顾名思义是一种有针对性的保险,对象为一部分低收入的老年人。

养老金计划。这层保险来源是雇主和雇员的缴费。政府规定凡年满18岁已参加工作的雇员,必须缴纳工资的2.95%来作为将来退休后的福利,雇主出同样比例。自谋职业者全部个人缴纳。养老金也称退休金;加拿大政府允许每个人工作到自己想退休的年龄,但养老金数量有区别。

就业保险。这项保险在1998年以前被称为“失业保险”,也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保险旨在通过一些具体形式来帮助那些失业而暂时还没找到工作的人,主要有收入福利补贴、培训协助、流动付款等。它的积累是雇主、雇员共同缴费,费率为个人缴纳工资的2.7%,雇主缴纳雇员费率的1.4倍。可以在失业后两周开始领取保险金,每次申请最多可领45周,基本能得到本人工资的55%。由于这项保险针对个人不同的情况,所以补贴会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国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险的费用由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各省政府负担,主要来源为联邦政府和省政府所得税。其医疗保险是非盈利性的,此医疗保险体系的实施在于保证低收入家庭与个人也能得到较好的医疗。

残疾抚恤金问题。关于残疾人加拿大政府有一系列的保险项目,分别开设在不同的保险计划之中,对无工作者也有救济计划。其对象为残疾人和其未成年子女,18岁至65岁期间,工作中至少缴了4年保费的。这项金额需要申请,经批准才能得到。抚恤金最高每月为883加元。康复之后,主管部门会帮忙介绍工作,重回岗位后抚恤金停止。

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问题 篇5

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一方面说明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对食品安伞的关注度、敏感度日益提升,食品安全的信息通道也更加公开透明;另一方面也表明食品安全工作确实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和危害程度不容小觑。认真总结和反思食品安全事故成因,这里既反映出市场利益的驱动,也暴露了体制机制上的漏洞。从直观上分析,生产经营环节的各种违规操作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从更深层次来分析,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的失灵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对此,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保障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

一、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社会诚信是食品安全的基本保障,要想重建食品消费信心,重塑食品安全形象,必须从重筑社会诚信基石做起,进一步推进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强化个人诚信、行业诚信、企业诚信、管理诚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特别是作为市场主体的每个企业家、每个企业,应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不忘肩负社会责任,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群众利益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基业长青、健康发展。

要把“生产者是第一責任人”制度落到实处。生产经营者最清楚如何生产安全的食品,只有其负责地生产安全食品才能保障食品的安全。如果生产经营者是不负责的,由政府或消费者外部的力量来监督或督促其生产安全的食品将付出极大的成本,而且也不见得能较好地保障食品的安全。食品安全保障责任的重心落在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生产经营者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的责任保障主体,使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要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起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国食品安全迈上一个新台阶。在制度规范上,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监管体制、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了解这些法律法规的要求,增强守法意识。要建立生产者诚信档案制度并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完善食品安全法制建设

目前我国有关食品方面的法律有20余部,行政法规有40余部,规章有150余件。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涵盖了食品监管的主要方面,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初具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食品监管的有法可依。

但从目前施行状况来看存在一定缺陷,主要是现行法律法规一般是在食品安全事故的层次上来定性和处理的,没有上升到公共安全的高度,基于“食品安全”理念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尚未建立。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出现往往处于被动的事后纠正状态,多是危害后果发生后,有关职能部门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解决,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社会效益低下。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食品安全立法工作,严格法律法规追究制度,增强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威慑和保障作用。

要在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中进一步强化法律责任。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纠正机制。要进一步加大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采取包括对受害方的民事赔偿以及刑法中的相关惩罚措施,加大违法成本,取消有关企业的食品生产经营的资格,使这些企业根本没有再犯的能力。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除了有关企业的经济利益刺激外,与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力有很大关系。

为了防止寻租行为,激励职能部门对其所管辖的食品安全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需要建立问责制,它是一种监督和责任追究相结合的制度。通过问责制度形成对各级监管者的问责压力。加强对规制者的规制,即对监管人员的监管,这样才能使有关职能机构发挥应有作用。

三、实行食品安全大部制监管模式

当前,全国不少地方机构改革滞后于食品安全相关法律,致使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政府虽然设有食品安全委员会,但是未能按照职责进行经常性的协调指导,涉及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门由不同的政府领导分管,给统一协调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等等。

食品生产经营本身具有供应链长、涉及监管部门众多的特点,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和推诿扯皮现象。食品安全监管分段监管的模式很难适应食品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我们可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做法,针对我国国情来建立农业管理部门与食品工业管理部门合一,对农业和食品工业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机构。

目前深圳和顺德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体制改革,实行食品安全大部制监管模式。顺德区政府整合了原来分属于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统一由市场安全监管局负责,有效减少了职能交叉和缺位问题。大部制后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仅有效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也规避了出现问题时的职能推逶。

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每一起食品安全事故都让我们负出了沉重的代价,与其忙着亡羊补牢,不如事先积极作为,把监管防范工作做在前头,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打造从田间到餐桌食品安全链。

实行严格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质量安全应当从食品生产企业抓起,从源头控制食品质量安全。首先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于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必须要求其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检测手段、计量仪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等基本条件,并在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后,才可从事食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于不具备相应条件,坚决禁止其从事食品的生产经营行为。违反规定者,将受到严厉的行政和法律制裁。同时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施强制检验制度。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

建立起完善的食品认证体系。食品出厂必须加贴食品市场准入标志。没有加贴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

确立食品召回制度。目的就是及时收回缺陷食品,避免流入市场的缺陷食品对人身安全构成损害,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食品召回制度关注的是最终消费品,由食品的生产商、进口商和经销商承担这个风险。这将促使食品的生产商、进口商和经销商在召回而产生的经济损失与提高食品质量而增加的成本之间进行博弈。经济刺激和强制的压力将使食品的生产商、进口商和经销商加强经营管理,提高食品质量和降低缺陷食品召回的可能性。

加强食品安全动态监测。整合现有检测力量,建立科学的检测体系。有组织有计划定期、不定期抽检并通报食品安全检测情况。加强对食品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大力整顿食品行业市场秩序,努力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绝不能让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食品流向市场、走向餐桌。

(作者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

关于“民生问题”设题 篇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作出的承诺。

材料一 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尚书·五子之歌》中说的,它构成了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而《管子·霸业》指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左传·庄公三十三年》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孟子·梁惠王下》提出“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尽天下》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见解,都客观反映了古代先贤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1)试根据材料一,分析古代先贤重视民生问题的出发点,并以西汉初的史实为例说明当时统治者针对民生问题所实行的政策。

材料二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了民生主义,他借鉴欧美的“民享”内核,认为民生主义就是“民享”,就是“所得的国家利益由人民共享”。此后,信仰民生主义的政党确定了两项解决中国民生的途径,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正是借助民生主义的大旗,民生主义者开始发动社会,聚集力量,并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对传统王朝的斗争。

(2)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与古代先贤对民生问题的认识相比较,其进步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材料三 当代的民生问题,实质上包括了两个基本层次:一是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用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二是享有生存条件的社会成员能否获得安全、自由、正义等利益的进一步发展。

(3)你认为材料三中提出的当代的民生问题的两个基本层次应该如何解决?

材料四 1990年4月,我国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2005年6月,上海浦东新区获批率先推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2006年5月,天津滨海新区又获批成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6月,重庆和成都联合获批成立“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2月,武汉城市圈和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着这两个新试验区的加盟,我国由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内陆初步完成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全面布局。

图1 浦东新区规划示意图图2 成渝改革试验区示意图

据以上材料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4)上海老城区与浦东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图1中的D区是科学教育园区,将图中其他代号填入下表的空格中。

(5)浦东新区的发展可以解决老城区的哪些问题?

(6)“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要由成都、重庆及其周围地区组成。重庆无论冬夏季节,气温均比长江中下游同纬度地区显著偏高。简要分析该气候特点的成因。

(7)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主要区位优势。

材料五 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是把中国推向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追求幸福、构建和谐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幸福指数就是衡量幸福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其中的A类指标是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度包括生存状况(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环境状况、教育状况等)。

材料六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翻开十七大报告,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方针,还是普通百姓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保等,随处可以找到涉及民生的论述。“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8)根据材料五,运用经济常识回答,通过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国民的幸福感?

(9)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出发点是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治者的统治。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进步性:古代先贤的认识是从人民生活与统治者的关系出发,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从人民享有的权利出发。

(3)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二是改革开放,不断推行人民民主。(言之成理即可)

(4)黄浦江 表格中代号自上而下为B、E、C、F、A

(5)①道路狭窄,交通堵塞;②居住拥挤;③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④用地紧张。

(6)重庆位于大娄山的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夏季偏南季风翻越大娄山后出现明显的下沉增温,而盆地地形又使热量不易与外界交换,使重庆成为长江流域三大“火炉”之一。冬季,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受到重庆北面的秦岭、大巴山的阻挡,因此,重庆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同纬度地区显著偏高。

(7)地形: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及其周围地区,盆地西北部的成都平原,是西南三省面积最大的平原。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霜雪少见,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河流:四川盆地的西北部,有岷江、沱江及其支流流经,河渠密布。还有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带领民工兴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既可防止洪水泛滥,又能保证农业灌溉便利。土壤:四川盆地又被称为“紫色盆地”,紫色土中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份,比较肥沃。

(8)①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一环节不放松,极大地增加社会财富,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完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③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④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⑤必须发挥财政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方面的作用。

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基本着力点 篇7

关键词:政府;民生问题;和谐社会;基本着力点

“民生问题”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是政府工作的基本着力点。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构成了我国的政府。政府有保证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双重职能,而这两项职能又包涵了许多具体内容,尤其是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基础,是前提,中央政府一再强调建设责任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目的是要把政府建设成为全方位的政府,主旨是为人民服务和保卫国家安全,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基本着力点,所以,政府不但要成为责任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还应该成为民生型政府。

一、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民生问题就是发展问题,而发展问题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民生”与“发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要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只有代表民意,倾听民声,关注民生,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政权也才能长久。实践证明,只有将民生问题作为考虑问题的基本着力点,把民生问题落到实处,科学的发展观才能真正得到贯彻与实施。

“民生”之“民”,不仅仅指人民的生计,更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起始点。没有这个“民”,政府就会失去支撑的力量,所以抓住民生问题,也就是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创造充分的就业环境;不断扩大社保范围;促进劳动关系;加强医疗保障措施;增加扶弱助困力度;做好教育均衡工作;促进文化繁荣;加大环境提升;实施利民惠民行动计划;加快平安和谐建设。归结起来,可以将上述方面称之为“民生行动计划”。既然称为是“民生行动计划”,就说明有实践的意义。

例如,“民生行动计划”的第一个计划就是“创建充分就业环境”,该计划主要包括: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城镇登记失业率应该控制在4%以内;建立小额贷款创业基金;开发新的公益性岗位,重点面向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就业困难群体;重新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即时就业援助;加大新增充分就业社区的范围,实现创建“充分就业城区”目标;免费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创业和职业技能培训;搭建城乡统筹就业通道,送岗到村,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劳务输出力度。为了落实计划,政府还应安排具体部门对“民生行动计划”负责。

“民生行动计划”的其他方面也要求政府在民生工作方面负起应负的责任。

在制定“民生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各级政府还应对实施民生工程做出具体要求,主要包括:各级政府的应派专门的负责人来领导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民生工作;在充分动员、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各部门进行研究,制定完善的“民生行动计划”;不断加大民生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强资金组织调度和安排,确保民生工作需要;对民生工作的原则、考核目标、内容以及考核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建立百分制考评机制。

这些具体要求,表明了政府对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视和信心。温家宝总理2007年2月9日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要求,继续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意味着解决民生问题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政府的当务之急。同时,解决民生问题不仅仅是基层人民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都需要行动起来,抓紧抓好民生工作。

二、抓民生、促和谐,关注百姓生活

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一,而关注百姓生活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政府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社会各个方面必须同心协力,才能真正解决民生问题,才能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富民惠民政策。所以,各级政府应按照中央的政策,把基本着力点放在“抓民生、促和谐,关注百姓生活”上,脚踏实地解决民生问题。

首先,各级政府应开通关注民生问题的服务热线,以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同时体现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求实的态度。民生热线主要用于开展此类专题咨询活动,为百姓排忧解难,以及针对最低生活社会保障、劳动用工维权、法律援助、婚姻登记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现场解答。对于百姓反映的其他问题,工作人员都应统一登记,汇总给相关部门,并组织专人进行调查、处理和反馈。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其他时间也应接听热线电话,记录和反馈民生问题,让民生服务热线深入人心。

其次,各级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建设社区服务网络中心。该中心是一个集社区服务呼叫中心和社区服务信息网站于一身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以达到信息渠道畅通,上下互动的目的,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建设民生型政府,不仅让人们清楚地看到政府与公众的之间的基本权力关系,极大地尊重和维护了民众的权利,也直观地反映出政府在社会中所扮演的基本角色和承担的主要责任,增强了普通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民生型政府建设,又必须以法制、制度为条件。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都是以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宗旨的,如果背离这一宗旨,政府存在的合理性将受到质疑。所以,把民生型政府作为政府建设目标的基本着力点,有其必然的内在逻辑。

三、解决民生问题是建设民生型政府的主旨

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中国著名民意调查机构零点调查集团总裁袁岳在其《我们离民生型政府还有多远》一文中指出“百姓对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信心不足,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不及商业服务满意度”。2006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2006年中国公共服务评价指数报告》显示,我国百姓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分数为63.16分,其分数刚刚超过及格水平。广大居民对我国的公共服务水平现状的满意度还比较低,政府的公共服务任务重,建立民生型政府道路远。关注民生问题不仅是钱的问题,还有民生政策问题,如果继续依靠老的利益保障机制,则民生政策很有可能被某些利益集团尤其是基层权势集团利用,所以关注民生问题还需要一整套体系的建设及制度的创新。

建设民生型政府的主旨是解决民生问题,这并不是简单地解决吃、穿、住、行的问题,而是要在制度、政策上给予保障。

政府在民生工作中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抓好社会救助工作,要提升城市低保水平,启动农村低保工作;继续做好贫困户的帮扶工作;结合各地的实际,着眼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好主动选择的36项“自选动作”,并且要巩固、提高、完善并有所发展。除此之外,政府还要抓好社区建设、慈善工作、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民政人才队伍培养的工作。政府做好民政工作的关键是:增加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并优先安排民政资金;进一步发动社会力量,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启动农村低保工作,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全面实施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等工作。

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是一个跨越历史的社会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政府应该也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中起引导作用,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并以此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新时期形成中国的特色之路,从体制上解决好机制的问题,取得在实践上的新进展,在把政府建设成为责任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的同时,建设民生型政府,用改变一切的决心为人民创建一个美好、快乐、和谐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7-02-09

2、袁岳.民生型政府离我们有多远[Z].第一财经博客,2007-06-25.

3、张成福.责任政府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2).

4、林国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Z].2007-03-06.

上一篇: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目录下一篇:节约用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