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精选9篇)
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今年7月至8月份,我县围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深入调研,并就如何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了一些思考:
一、我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我县社会工作者队伍基本上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在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包括在老年人社会福利院、敬老院、救助管理站、收养服网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开展社会服务的人员;二是在与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相关的群团组织和相关民间组织中工作的人员,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法律援助中心等群团组织中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三是在城市社区中专职专门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目前,我县共有各类社会工作人才117人,其中有14人在行政机关工作,63人在事业单位工作,40人在城镇社区工作。按年龄层次分,30岁以下18人,30-39岁45人,40-50岁28人,51岁以上26人。按学历分,初中以下6人,中专(高中)37人,大专以上74人。近年来,我县在社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注重培训,提升社会工作人才整体素质。我县将社会工作人才的教育培训作为“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在提高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大力实施“菜单式”培训,根据相关社会工作者的需求,针对性地设置包括和谐社区建设、岗位业务知识、社区建设和管理等内容课程,为社会工作者提供适合自身岗位工作特点的培训班。近年来已多次举办社会工作者专题培训班,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座谈交流、专家讲座、外出实地考察,让他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他们服务中心工作的本领。
2、依托载体,发挥社会工作人才服务作用。通过各种载体把社会工作者服务不断向社区、向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延伸,解决广大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专职社会工作者,明确具体任务和责任;对普通社会工作者,尤其是社会工作者中的党员,更多的以志愿者服务形式从事工作。一些乡镇、村和社区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无偿为困难群众提供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培训。如沙铺、大湾等乡镇建立异地劳务服务中心,为本乡镇外出村民提供职业介绍、解决纠纷、维护权益、全程代理、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农户解决实际困难。沙铺乡建立村民援助服务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务,为留在村中的老、弱、病、残人员解决危、难、急、险、困等问题。
3、健全制度,强化社会工作人才保障机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和领导各级党组织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特别是社会工作人才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各相关单位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围绕各自分工,逐步完善了工作机制,健全了服务网络。
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工作人才总量明显偏少。我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总人数不过百人左右,除去行政管理人员外,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只有40人左右,仅占全县人口的0.04%。民办的社会工作机构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业人员更是凤毛麟角。
2、社会工作人才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社会工作人才是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当前,我县的社会工作者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也不具备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也仅限于从事困难救助、矛盾调处、就业介绍等事务性工作,根本谈不上应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开展社会服务。如我县社会工作的40名社会工作专职从业人员中,大专学历的仅占37.5%,大多数只有中专或高中文化,绝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未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正规培训和教育。
3、社会工作人员分布不均。当前我县的社会工作专职人员主要分布城区中山、新华、解放等六个社区,而在农村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社区建设、司法矫正以及留守儿童、大龄未婚青年等特殊群体迫切需要等特殊领域却鲜有社会工作人员。
4、作用发挥不明显。当前,我县社会工作人员除了在社区服务领域发挥作用外,在其他社会领域,特别是在社会救助管理、收养服务、婚姻介绍、劳务中介等领域作用发挥仍不明显。而且,目前在社区服务领域中,社会工作者发挥也只是停留在计划生育、人口普查等常规性工作。
5、社会认知度不高。由于我县对社会工作缺乏宣传,在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缺乏实践,导致全县上下对社会工作性质了解不足,对社会
工作概念理解模糊。
三、原因分析
1、缺乏统一领导。无论是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公益服务类的事业单位,还是社区,都在行政管理的大框架下,自成体系、各自独立。社会工作人才广泛地分布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缺乏统一的领导和专门的规划,还没有真正纳入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中。
2、资金
投入明显不足。我县财力薄弱,对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培训等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在岗从业人员很难走出去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和学习其他地区的优秀经验,在一定程度制约了社会人才潜能的发挥。
3、岗位设置不明晰。当前,全国从上至下还未就社会工作岗位进行统一的规范,对于具体社会工作岗位设置,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标准,致使社会工作人才“入口”不畅,一方面社会迫切需要各个方面的社会工作人才,去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无法提供明确的岗位,一些大专院校毕业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专业岗位。
4、培训力量不足。就我县而言,目前只有党校、电大等有限的几个培训机构,而这些培训机构开办的各类培训又主要以政治理论、手工操作等常规业务培训为主,没有专门开设针对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培训课程,无法满足社会工作者对知识素质和业务技能提高的需求。
5、工作力量单一。从目前来看,社会工作主要还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工作,无论是投入还是服务,主要由政府提供,社会参与力量薄弱,远远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奖惩激励,社会工作者地位和待遇低下,民间对社会工作的参与热情不高。
四、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1、强化三个力度,营造社会氛围。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力度。社会工作人才广泛分布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具有跨部门跨行业、高度分散的特点,要使他们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他们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明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要求,牢牢把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在县委领导下,建立组织部门综合协调,人劳社保、民政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司法、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形成工作合力,把分散在方方面面的社会工作力量整合起来。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力度。当前,人们对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人才的概念还十分陌生,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社会工作的基本知识,广泛运用一切媒体,不断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形成有利于社会工作发展,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外部环境。三是强化典型挖掘力度。加强对在社会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或深得群众信赖和喜爱的社会工作者进行广泛宣传报道,提高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逐步提高社会工作的职业地位和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2、做到“三个一批”,加快人才开发。要建设一支职业化、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必须多管齐下,加大开发力度。一是尽快过渡一批。针对现已在职在岗、年龄及文化结构均为适宜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有计划的安排到具有社会工作培训资质或已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进行学习深造,让这批社会工作人才完成向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的过渡。二是抓紧引进一批。针对目前行政部门或社会团体中较为紧缺的社会工作人才,利用每年引进人才的有利时机,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中引进一批,或利用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在外引进一批具有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人员到我县创办社会工作实体或到社会工作机构工作。三是定向培养一批。对于目前在社会工作机构中的从业人员,采取个人自愿、政府扶持的办法从中遴选一批,实行定向培养。同时,还必须注意专业化与群众性相结合,注意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在继续扩大志愿者队伍规模的同时,通过组织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来增强志愿者的稳定性和专业素质,并不断提高其服务水平。
3、健全三项机制,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将社会工作及其人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用于全县社会工作的发展和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引进、奖励等方面。同时,敦促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逐步保障社会工作发展的必要经费,形成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加大对社会工作机构的评选表彰力度,通过对社会工作机构的表彰促进社会工作机制在社会工作服务、人员培养引进、岗位设置管理等方面的优化,推动整个社会工作行业水平的提高。同时,将优秀的社会工作者纳入全县优秀人才和特别贡献人才的评选奖励范围,促进社会工作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三是健全聘用管理机制。深入调查研究,明确社会工作岗位的设置领域和配备要求,推进岗位设置工作。加快党政机关职能转变,充实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其他负有权益保障、社会救助职责的群团组织,各类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区服务等机构,医院、学校等单位,通过岗位调整、增设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配备专业社会工作人员。探索并完善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畴的新办法,不断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的选拔、培养、考核、聘用、晋升和评价体系。
一、文化馆现状
文化馆, 是新中国诞生以后由政府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 是县、市一级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作用是广泛组织、开展、辅导群众文化活动, 并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目前我国各省市基本都有文化馆, 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文化馆将被建设。在“国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 文化馆、站开展的各项业务活动, 正在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多元复合状态下进行, 并呈现出“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态势。这样文化馆、站就面临着一个严肃的课题, 即文化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自己。就我们龙沙区文化馆来说, 现有14人。组织我区一些文化活动感觉受限, 因为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需要一支规模宏大, 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作保障。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 人才培训不得力。一是没有形成大抓、快抓、抓好人才培养培训的氛围, 人才培养培训缺乏政策支持。二是在全国提升文化软实力, 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纷纷建立人才培养基金的大背景下, 我市各区文化馆至今没有设立人才建设专项基金。三是各文化部门、单位对业内人才的培训普遍层次低、针对性差, 多数以会代训, 以学政策、学理论代替业务培训。四是对发展潜力大的可塑人才没有在遴选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培养。
(二) 人才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看, 一些学科和专业人才断层问题比较突出, 特别是高中级专业人才年龄构成偏高。40岁左右的专业技术人才, 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比重很小。从专业结构看, 有些专业如戏剧人才、指导群众文艺创作人才、群众文化工作理论研究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等十分紧缺。
(三) 人才素质不适应。一是“先天不足”。我市各区文化人才队伍来源比较杂, 科班出身少, 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不高。二是“进人难”。高层次人才引不进来, 自己培养的人才又难留住。一些有发展潜力、小有名气的人才觉得在区上工作发展空间小, 没奔头而往往选择离开。三是“大家”少。目前, 我市各区没有在全省或全国知名的文化人才。
(四) 人才分布不均衡。调研统计, 我市各区美术、书法、摄影、文学人才有一定比例, 但大多数分布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 乡镇一级为数甚少, 农村文化人才出现空白很多, 特别是音乐、歌舞、戏剧等方面的人才缺乏, 对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十分不利, 难以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
三、对策建议
(一) 提高认识。建议在我市各区开展“建设文化名区人才是关键”的教育讨论活动。目的是在各区上下形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储备是第一储备、人才工作是第一工作”的理念。二是领导重视。建议各区委、区政府把人才建设纳入各区人才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范围, 以目标责任制的形式对文化馆特别是“一把手”进行年度考核。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人才工作, 对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定期分析, 跟踪督察。
(二) 重视培养。以培养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重点, 以培养中青年人才的创新能力为切入点, 不断提高文化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教育培养。建议制定《文化馆人才培养规划》, 提出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任务和标准, 并配套相关的政策措施抓落实。对文化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完善干部选拔使用、考核评价、培养教育、综合激励等制度, 增强文化馆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是注重实践培养。通过举办各类特色文化节庆活动, 让中青年文化工作者承担文化重点工作、重大课题项目, 采取下基层采访、演出、体验生活和外出参加各类展赛活动等形式让中青年文化人才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三) 完善机制。重点是完善“选、育、用、管、引”五大机制。具体对策:一是在选人上, 突破学历、年龄限制, 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标准,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防止庸才和废才进入文化馆。建议区委、区政府出台事业单位进人办法, 明确规定文化馆因自然减员出现控编, 一律面向社会公开、公正、公平选拔人才。坚持按岗选人, 做到人岗相称。二是在育人上, 突破培训数量、培训指标限制, 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标准, 多途径培养人才。通过选拔推荐、定向委派、跟班学习、重点培育、区内与区外相结合等多种培训形式, 加大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 着力造就一批带头人和领军人物。
四、引入多元激励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理念
【关键词】 国土资源 信息技术人才建设 调研报告
1.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国土资源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1.1国土资源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1.1.1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是一家大型国有地勘单位,地处美丽的草原城市锡林浩特市锡林大街88号,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矿业开发等工作,下属8个企业、实体,产业涉及地质勘查、矿业开发、矿业权经营、五星级酒店经营、基金管理、房地产、物业管理、设备修造等行业。“十一五”期间单位实现经营收入10.4亿元,其中2010年实现经营收入2.25亿元,2011年全年实现经营收入2.5亿元,年末账面资产总额9.27亿元,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1.2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6人,全部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实现信息化办公;其中专职计算机人员5人,全部为大中专毕业生,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4人。
1.1.3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地质资料室、信息制图部实现计算机操作与管理,全院建有人事系统数据库、事业编制实名制数据库、财政供养数据库、地质勘查资质数据报盘管理等数据库。
1.1.4由于推进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院管理和业务工作进行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的准确率,降低了资料传输、资料储存、办公消耗、人力强度等工作成本。
1.1.5推进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来,加快和促进了单位获得固体矿产勘查甲级资质等8项地质勘查资质、4项地质灾害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了单位的整体技术实力、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国土资源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专业人才和专职计算机管理人员较少、年龄结构不合理,全院186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只有5名计算机人员,而且全是新进大中专毕业生,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只懂得基本的浏览网页、网络聊天等计算机知识,限制了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在单位的推进和深入。
2.2单位没有单独设立信息化机构,计算机人员在全院的管理和业务工作中只是从事计算机信息制图等辅助性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得不到足够的培训、适合的办公资源和长期发展。
2.3全院近五年来招聘和引进了百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但绝大多数是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管理、财务等专业,计算机专业人才只要5名,而且单位近期也没有招聘计算机专业和内部选拨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计划。
2.4在每年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人员培训上,几乎没有单独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训,计算机专业职称评审并入制图系列,在上级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举办的各类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上,也几乎没有计算机专业的学历教育深造和相关培训。
3.加强国土资源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1要想更好的推动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在理论上我们一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部系统人才培养、选拔、使用的规律,以培养和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学科带头人为重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环境逐步优化,素质不断提高,结构得以改善,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领导干部双重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为国土资源事业各方面工作上新台阶提供了有力保障。
3.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国土资源人才素质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做好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提高国土资源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的保障能力。能够实现上述要求的关键要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国土资源部门中,人才不少,但是具备综合素质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不足,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急需进一步提高,专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不尽合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从目前来看,做好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程,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到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切实从整体上提高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4.对“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4.1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国土资源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和整个国土资源系统发展的大方向相一致,通过学习和整合最新的信息化技术为单位发展提供最大的智力支持和做好信息及管理服务。
4.2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其中组织领导是关键、统筹协调是前提、业务部门牵头是重点、资金投入是保障。
4.3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队伍的要求:信息化队伍必须站在信息化技术的前沿,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服好务;信息化队伍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信息化建设如何最大化的利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和单位经济发展;信息化队伍必须有大局观念,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把自身发展与单位的整体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4.3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国土资源系统从上到下加强领导,切实把信息化建设推向深入;加强部门之间协调,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业务部门带好头、加强自身技术力量,做好示范和推广作用;单位保证资金投入,加强信息化设备的引进、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信息化机构的建设。
4.4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①单位设置独立的国土信息化科室,由一名副院长分管,职责是:整合单位的信息化资源,设计、管理和建设全院的信息化网络。②根据单位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的招聘引进或内部选拔培养急需或将来需要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人才。③在单位培训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全院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④领导型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从根本上提高领导人的整体素质。要着眼于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把加强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紧密结合起来。⑤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领导人才。继续抓住和利用好班子调整和换届的有利时机,把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成绩突出、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优秀年轻人才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
结论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是今后国土资源部门节能增效的突破点,我们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强学习,认真总结,将国土资源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向前推进,让信息化建设为实现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成为全国一流地勘单位的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人事司在西宁召开人才工作座谈会[J]. 青海国土经略. 2010(04)
[2] 孙文盛. 认真学习 狠抓落实 努力开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在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上的总结讲话[J]. 国土资源通讯. 2001(01)
[3]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努力实现国土资源工作的全面发展--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文升同志在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山东地质. 2003(01)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关于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 现状的调查报告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时期作出的一项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自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扎实推动。新农村建设内容多、难度大、任务重,需要全社会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资源紧缺,领导班子和劳动者素质不高,发展模式陈旧等诸多问题。所以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样才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密切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湖北省宜昌市所辖。位于鄂西南山区、清江中下游,1984年7月始设。我县面积为34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约41万,是一个在历史上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份。我县境内有土家族、汉族、苗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壮族等23个民族,其中土家族约占51%。长阳资源丰富、物种繁多,拥有水、矿藏、生物等优势资源。全县水能蕴藏量达到400万千瓦,已探明的矿种有30余种,拥有大型铁矿床火烧坪铁矿和全国第七大锰田古城锰矿,还是全国百家重点产煤县之一。
下面,将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具体谈谈我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
设中的亮点。
一是“土地托管”。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县农村土地流
转市场日趋活跃,除了转让、转包、互换等流转方式外,代耕、合股分红等简便易行的土地托管方式应运而生,这种新型的土地流转形式,使拥有耕地的农民、实际经营者等多方受益,同时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及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托管优化了对土地资源的配置和合理利用,解决农村有地无人种和有人无地种的矛盾,使我县的农业发展不再受生产资料的制约。比如火烧坪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产业,随着土地流转的进行,发展态势非常喜人,已经迈出湖北,走向了全国市场,并成功实现了长阳高山蔬菜直供奥运餐桌和世博会。
在盘活农村土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土地托管发挥了典型带动作
用。实现农民共同增产增收,还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了劳务经济与农业生产的“双赢”。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土地托管使一家一户分散种植难以实现的规模化种植的潜在优势得到了发挥,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创造了合作社与农民共享的利润空间。同时,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的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二是“特色突出”。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条件,“柑橘”和“烟草”是我县的两大特色农产品。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狠抓建设必将收益显著。目前,县委县政府领头,农业、财政、农机、烟草等相关部门具体着手,要政策给政策,要服务给服务。
清江柑橘堪称“水果中的精品,自主培育的柑桔新品种“华柑2号”,是湖北省仅有的两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柑橘品种。历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柑桔产业的发展,自2006年以来,连续5年举办清江柑橘文化节强力推介清江柑橘,2006年清江柑橘还被商家竞卖了1.8万元,“闹”上了央视荧屏;2007年,300万公斤清江柑橘出口俄罗斯,作为亮点首次走入央视“新闻联播”;2008年,“万人免费果餐”和原汁原味的土家民俗歌表演令人流连忘返;2009年,长阳在亚洲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建立了清江柑橘直供中心,清江柑橘高调进入北京市场;2010年,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等国的9名外国友人,采摘下2010年清江柑橘,清江柑橘的知名度不断提升。目前,全县清江柑橘10万亩、产量20万吨,产品俏销国内外,农民收入节节攀升。
2010年8月,湖北省现代烟草农业暨烟区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宜昌市兴
山县召开。会后,县烟办及时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了汇报,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召集烟叶生产领导小组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并学习了相关文件,研究部署了后期工作。要求,要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目标,大力推进基地单元建设创新、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体系创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强基础、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来,切实转变烟草农业发展方式。把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烟叶拉长产业链,培育支柱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区生产条件,提高烟农生活水平。依托专业村和重点村,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全县现代烟草农业工作水平。全体烟叶生产工作者统一了思想认识,一致认为:一要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抓住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有利条件,依托烟草产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二要明确烟叶发展目标,精心规划、全面推进、进一步提升全县烟叶生产水平;三要强化措施,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扩大试点示范,强化技术支撑,加强基础建设,加大资金投入,进
一步探索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四要安排部署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明确责任,层层抓落实。
2008年4月22日至24日,长阳县农业局高山蔬菜研究所所长王兴国,县土肥站站长刘春华一行深入渔峡口镇沿坪、高峰、布政、招徕河等地,开展 科技下乡 活动。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群众参与的热情极为高涨,三天活动中共培训种植农户530余名。
三是“抓好短板”。我县是个农业大县,境内水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但
同时境内多山,部分地区土地贫瘠,部分农民无以为继,更别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县委县政府积极调研,认真考察,细密安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前期的各项准备后,2008年,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枝柘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近日完工,该项目为渔峡口镇农业综合开发第一期工程,总投资380万元,占地总面积1.65万亩,项目区辖1个村民委员会,9个村民小组。目前该地区改造后成果喜人,农民结合实际,种上了烟草、柑橘、大棚蔬菜等,收入大增。
同时,长阳山川秀美、风情浓郁,景观独特,素有 “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的美誉。县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带动农民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目前,长阳境内形成了“一坝(隔河岩大坝)两库(隔河岩水库、高坝洲水库)”的独特景观,清江已变成绵延数百公里的梯级长湖,为绝佳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与神农架、武当山、长江三峡齐名,并称为湖北四大甲级旅游资源区。长阳清江画廊旅游度假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长阳被命名为“湖北旅游强县”。长阳民风淳朴,民族风情浓郁,民俗多姿多彩,内涵丰富的传说故事、炽热流畅的吹打乐、哭中有喜的哭嫁歌、散发泥土芳香的薅草锣鼓、婀娜多姿的花鼓子、风味独特的土家菜肴等,无不充满着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
四是“质量立县”。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农民的“钱袋子”问题解决好,光靠小农经济还是不够的。县政府紧密结合实际,广泛调研,结合实践引进了一批具有我县优势的农产品加工制造企业,成果喜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实例就是“凯雄渔业”。位于清江库区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磨市、龙舟坪、鸭子口、都镇湾、资丘、渔峡口等乡镇的农、渔民,都将享受到凯雄渔业带来的商机。据了解,凯雄渔业全部达产后,每年可消化清江鱼2万多吨以上,不仅可以带动1000多养殖户3000农民致富,可增加农民收入2000万元以上,同时,凯雄渔业直接增加了500多个农民的就业岗位。目前,长阳“清江鱼”远销欧盟,广受好评。
要长久地又快又好地发展地方农业经济,坚守质量打出品牌是关键。在我县人民政府县长吕学锋主持召开自治县七届人民政府第56次会议,专题研究质量兴县工作。县人大副主任田文大、县政协副政协主席林爱和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长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杨德芬关于质量兴县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要求:一是全县上下要牢固树立质量兴县、品牌兴企的意识;二是要建立人人追求质量,个个树立品牌的制度;三是各部门、各企业要扎扎实实推进质量兴县、品牌兴企的工作。会议决定:同意出台《推进质量兴县 实施名牌战略管理办法》;同意设立清江质量奖;由长阳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向上申报争取食品检测室项目,长阳县科技局负责对检测室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为此,长阳县人民政府设立清江质量奖,鼓励地方企业把好质量关。
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深入落实科学
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特色农业大县、新型工业强县、生态文化旅游名县,打造都市后花园,构建平安长阳、信用长阳、文化长阳、生态长阳、富裕长阳,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跻身全省山区县(市)和全国民族自治县前
列”的战略目标,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质量高、后劲足、斗志旺的良好态势。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9.65 亿元,同比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8 亿元,同比增长19.5%;财政总收入 2.68 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
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
要有长远眼光,在产业发展上要有长期考虑,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开展上要有重点,同时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职能部门上下联动的方式,共同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未来几年,相信在县委县政府将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战略目标,扎实工作,开拓奋进进程中,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蒸蒸日上,必将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实践与成果
(一)坚持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工程。**县把城市品位作为城市文
明的象征和巨大的无形资产,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着力打造建筑精品、景观精品、亮化精品,使每座建筑、每项工程、每个景观都经得起历史检验。几年来,先后完成了以江畔高层建筑为标志的80多处建筑工程,形成鳞次栉比,风格迥异的城市景观;完成引岔林河水入城工程、沿江风景带、东、北出城口牌楼、人参仙子等景观建设和主题雕塑工程,成为全省第一个将清水河引入城区的城市;完成77栋楼宇、1450家商业门房、15处公共设施亮化,主街、楼体和沿江亮化率达到95%、90%和100%。
(二)城乡同步建设,适应发展要求。几年来,**县在财政收入不足的情况下,采取招商引资吸引一块、土地出让增加一块、集中使用整合一块、动员社会支持一块、县级财政投入一块等办法,筹集资金40.5亿元,完成城乡建设项目632项;硬化城市路面69万平方米,硬化率达到82.3%;楼房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8平方米;村内道路硬化村达到62.2%,通村公路率达到79.3%;改造泥草房近4000户,我县的泥草房改造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5平方米,砖瓦化率达到71%;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9.4%。
(三)突出改造配套,提高城市功能。针对城市基础设施陈旧,功能弱化问题,**县集中精力狠抓基础设施改造配套。新建热网管线2500延长米,改造3000延长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1.8万平方米,新增供热用户1200户,供热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城区大气污染指数降低9.5个百分点;新建变电站13座、新建和改造电网线路18.5千米,城区输电线路老化、容量不足、用电半径过大问题一次性得以解决;新建给水管线1000延长米,排水管线4350延长米,解决重点城区5000多户居民生活难题。
(四)倾力关注民生,改善居住条件。为加快“两棚一草”改造步伐,**县制定出台了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相关配套政策。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万平方米,入住居民400余户;廉租房租金补贴标准由每户每月60元增加到150元;制定了拆一还
一、产权调换政策,保证被拆迁人都能住上楼房,并对低保户、残疾户给予特殊照顾。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计划用3—5年时间基本消灭城市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
(五)实施“名城战略”,提高城管水平。**县坚持专群结合,标本兼治,不断强化城市管理措施。一方面,更加注重专管。对占道经营的临时摊床、烧烤车、堆积物进行集中整治,全部实现退路进场、进厅、进院;城市环境实现全天候、全程保洁。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共管。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广泛开展爱护环境先进单位、先进户评选活动,城管水平进一步提升。2007年,**县通过省级卫生城检查验收。2008年**县获得全国文明县荣誉称号。
二、体会与问题
在加快城乡建设中,观念的更新,将给城乡建设注入巨大活力。**县的工作实践为我们留下深刻体会:
一是城乡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为打造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特色城市,**县委、县政府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难点和热点,积极推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建设项目,把群众期望的公益事业办实办好,赢得广大市民对城市建设工作的热情支持。
二是城乡建设必须树立规划先行理念。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特色是城市的生命。为从根本上提升城市品位,塑造特色城市,**县十分注重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聘请专家编制县域总体规划、体系规划和区域规划,明确城市定位、功能分区、建筑风格和城市布局,做到50年不落后,几代人不拆迁。
当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城市建设就难以在更高起点上稳步推进。
(一)建设与管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规划相对滞后,城市功能不完善,物业管理矛盾相对突出,呈现出管建脱节。
(二)“城中村”改造问题。按照“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安置特色化、行为市场化”的要求,城乡分离还比较明显,与城市融合度还不紧密。尤其是近郊农区变城区、农民变市民工作难度较大,失地农民利益补偿、生产生活、就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县域经济实力普遍较弱,地方财政支撑力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运用市场化手段运作资金
还有一定局限。
三、建议与对策
(一)更加注重城市定位。找准城市建设正确的目标和方向,营造城市资产的独特个性和优势,不断增强城市对经济增长要素的吸引力和集聚力;不断做大做强旅游品牌、产业品牌,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要突出城市性质定位,明确城市发展方向;要突出城市文化定位,全面展现城市灵性;要突出建设理念定
位,正确处理好新城与旧城、当前与长远、功能与特色、地上与地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二)更加注重城市经营。牢牢把握政府对城镇土地的管理权限,通过竞价出让、股本经营、土地置换、成片开发等方式,促进土地价值转化增值;大力经营城镇再生资本,对城市部分公益设施,实行有偿转让冠名权;大力经营延伸资本,充分利用政府公共管理的专营优势,对路桥、路灯、广告、公交线路、出租车牌照实行有偿使用。通过经营城市,把无形资产转化为现实财富,再反哺城市建设。
(三)更加注重城市宣传。把宣传城市作为发展注意力经济的重要手段。采取网站发布、节会宣传等方式,全方位展示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城市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大力开展以市容市貌整顿为切入口的环境整治活动,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成员的认同感、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赢。
2005年我县行政区划调整为12个乡镇,其中11个乡(镇)政府的办公用房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超期服役的问题。各乡镇政府办公用房均属砖木结构,屋面小青瓦,集办公、住宿于一体。因年久失修,房屋椽皮、天棚、地板腐朽损坏严重,房屋主体结构受到影响,且部
分房屋超过了设计使用年限已成危房。二是房屋功能配置不当。其办公和住宿条件仍维持60、70年代水平,结构、布局和功能极不合理,其中3个乡镇没有会议室,4个乡镇会议室席位无法满足乡镇人代会、党代会等大型会议的需要。曾在乡镇电影院召开的大型会议,亦因电影院的撤除,现无处可召开。三是办公、住宿用房十分紧张。近20年来,各乡镇机构和编制有所增加,但房子没有相应增加。特别是2005年的行政区划调整,原岩头寨乡、野竹乡、草潭乡合并成为岩头寨乡,该乡政府当时仅有一栋建筑面积约750平方米的综合楼,而该乡政府实际在编人数加上经管站等站所人员共计39人,人均办公住宿用房不足20平方米。与之相同情形的还有原茄通乡与河西镇合并成立的红石林镇政府。此外,高望界乡政府与国营高望界林场政企分开后,政府原用的办公住宿场所及相关设施产权均归属林场,新成立的乡政府既没有土地,也没有办公楼和宿舍楼,更没有任何办公设施。
二、近三年基层政权建设情况
2005年11月,县成立基层政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标志着我县建县50年来首次大规模进行的基层政权整体建设的全面启动。作为基层政权建设牵头单位,我局具体负责组织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落实资金、规划设计、招投标和施工管理等日常工作。为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我局设立了基层政权建设专户,对基建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和独立核算。
三年来,全县共完成投资额 810万元(中央及省、州财政共安排补助性资金350万元,县本级每年预算安排100万元,乡镇自筹160万元),新建断龙山乡、岩头寨乡、山枣乡、古阳镇、罗依溪镇和河蓬乡政府办公楼6栋,总面积6569.3平方米;维修坪坝乡和双溪乡政府办公楼2栋共2796平方米。另外,默戎镇和坪坝乡政府办公楼建设均于2008年10月开工,项目顺延至2009年继续实施。我县基层政权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项目乡镇政府没有资金采购办公设备和完善基础设施,短期内难以搬进新办公场所。断龙山乡、岩头寨乡和山枣乡政府均是在工程竣工一年后才搬进新办公楼办公;古阳镇政府办公楼于2007年7月竣工,及罗依溪镇政府办公楼于2008年6月竣工,但目前都还没有投入使用。
(二)后期建设资金需求量大,任务艰巨。按12个乡镇政府全部新建,部分乡镇老办公楼改造、维修来测算,下步我县基层政权建设需投入资金1070万元。其中:新建办公楼6栋,面积750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960万元;改造、维修办公楼5栋,面积390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110万元。同时,随着原材料价格和人员工资的大幅上涨,基建成本越来越高,基层政权建设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大。面对如此大额的投入,而我县财政又十分困难,后期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特别如我县旅游大镇红石林镇,为了整合资源,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对其实行整体搬迁,但是工程投入较大,项目一直没有实施;新成立的高望界乡政府因建设资金投入大,虽然近三年每年都纳入项目实施计划并上报,但项目一直无法实施。
四、建 议
(一)我县是民族贫困县,乡镇政府办公条件差,建议积极向上反映汇报,争取在基层政权建设资金安排上得到倾斜。
(二)基层政权建设不能停留在“办公用房的危房改造、维修”层面上,应结合民族贫困地区乡镇办公用房实际,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增加扩建和新建项目。同时,需及时对乡镇原有办公用房进行改造和维修,以减缓自然损坏,保证乡镇干部职工最基本的住宿条件。
一、我州农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
2002年机构改革后, 全州县级以上农机部门14个 (包括州农机研究所, 以下同) 定编制219人, 实有在职人数236人, 超编17人;部份县 (市) 乡镇农机人员 (含农业推广站中的农机推广人员) 编制122人, 实有在职人数52人 (除都匀、三都保留乡镇农机站外, 其余县市撤除) , 空编70人。
在全州县级以上农机干部职工中, 专业技术类职工100名, 占在职人数42%, 大学本科文化程度51人, 大学大专文化程度104人, 共占全州在职人数66%;副高1人, 中级职称38人, 共占专业技术类职工39%;30岁及以下2人, 31岁至40岁70人, 共占全州在职人数31%。
二、农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
(一) 加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以解决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中心, 以管用为原则, 突出学习重点, 利用周一学习日, 组织在职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新时期“三农”工作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农业机械化科技知识、管理知识, 组织部份农机系统干部职工外出考察学习。拓宽知识面, 完善知识结构, 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
(二) 认真组织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等。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采用自学与集体学相结合, 个人撰写心得体会与专题讨论交流相结合, 进一步查摆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组织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整改措施, 加大整改力度, 加强宗旨观、政绩观、改革观、发展观、法制观等的教育, 切实把执政为民的理念树立好。
(三) 建立健全农机人才竞争机制06年州农机中心开展中层干部“竞争上岗”, 通过笔试、面试、民主测评, 竞选出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干部职工认可的中层干部, 激励人才脱颖而出。
(四) 组织开展农机岗位练兵活动开展“全州农机系统技能比赛农民说了算”等岗位练兵等活动。
(五) 从实施“坝区农机”“和谐农机”“四个农机”着手, 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农机干部综合素质“坝区农机”:07年全州规划八个万亩大坝和贵新公路等主要公路沿线共50个坝区主要农作物生产, 力争在五年内基本实现耕、播 (种) 、收全程机械化。
“和谐农机”:全州农机系统组织实施《黔南州和谐农机公约》, 从产业和谐、行业和谐、班子和谐、队伍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和谐六个方面提出奋斗目标和自律要求, 旨在齐心协力加速全州农机化, 为建设黔南现代农业作出新贡献。
“四个农机”:今年全州农机系统通过完成“数字农机、效益农机、平安农机、真实农机”来体现农机发展的基本内涵, 即在“数字农机”上求发展, “效益农机”上助民增收, “平安农机”上保稳定和谐, “真实农机”上求务实。
通过发展“坝区农机”“和谐农机”“四个农机”谋求全州农机化工作思路和措施, 全州各级农机部门干部以“人一之我十之, 人十之我百之”精神面貌, 采取措施不断提高科技水平、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 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黔南农机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农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 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随着一轮一轮的机构改革, 大部份农机部门多年没有新进专业技术类人员, 州农机中心年龄最小的干部职工也有35岁。队伍的逐渐老化, 造成了干部工作心态的变化;年龄层次分布的不合理, 造成了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的不合理, 不利于农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县级以上农机部门超编严重全州县级以上农机部门除州农机研究所空编11人、都匀市空编4人, 罗甸县空编2人, 瓮安县、荔波县编制与实际人数持平外, 包括州农机中心在内的其余9个农机部门超编人数达34人。超编现象严重的原因主要是2002年机改时定编人数与当时农机部门实际在编人数相比过少, 调研中发现, 辛辛苦苦在农机系统奉献了几十年的老农机, “三定”方案出台后一下子变成了没有编制的“超编”人员!这种不公平待遇极大地影响了农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三) 乡镇农机技术人员缺乏2002年机改后, 全州12县 (市) 只有都匀市、三都县保留乡 (镇)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其它县 (市) 乡 (镇) 站均已撤销 (个别县市农业推广站里的农机推广人员) 。2007年6月州政府出台《黔南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 (黔南府发[2007]28号) 文件明确:“乡 (镇)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的设置, 按照黔南府办发[2007]51号文件精神, 都匀市、三都县维持原设置不变, 50个坝区乡 (镇) 可单设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其他可跨乡 (镇) 设区域站”。但目前全州只有不到一半县市有少量乡镇农机人员, 其它县 (市) 均无乡 (镇)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及人员。
(四) 政府层面对农机重视不够尽管“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 但政府层面上对农机部门重视不够, 历年来的机构改革我州农机部门总是不能幸免, 02年机构改革时县 (市) 农机部门定编人数过少, 撤消了10县 (市) 乡镇农机管理站等, 农机人才缺乏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 农机人才队伍发展不均衡全州农机系统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类人才仅占全州农机系统干部职工16.5%, 虽然66%干部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但多数是参加各种成人高考、自考或函授学习取得的, 全州农机系统干部职工中真正农机专业对口的高层次农机专业人才不够多, 创新人才奇缺, 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短缺, 不能满足我州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六) 农机再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全州农机系统经费紧张, 工作量大, 调研发现1名农机人员顶几个工作岗位连轴转现象较普遍, 系统再教育培训经费投入远不能满足农机事业发展需要, 不少职工在工作中感觉自己专业知识不够用, 综合能力不够高, 导致处理单一的问题还能应付, 一旦碰到复杂问题就束手无策。
(七) 个别干部职工素质不够高个别农机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政治、用心钻研业务的主动性不够, 自身要求不严, 工作纪律松弛;安于现状, 缺乏忧患意识, 不注意日常“充电”;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农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物质基础的农业机械化的建设, 离不开农机人才的开发工作和农机队伍建设。做好农机人才开发和农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 是提高农机人员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为农机化事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机软科技成果转化, 进而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提高农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增长业务工作的本领, 只有干事创业的本领提高了, 农机事业才能有创新, 才能有发展, 才有可能创造一流的业绩。
五、加强农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考虑与打算
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 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这一任务, 就要从上到下齐抓共管。
(一) 争取政府层面制定实施相关政策
1.解决农机编制不足。积极争取组织、编委、人事等政府部门的支持, 增加县级以上农机部门人员编制, 解决农机部门超编现象严重问题, 解决奉献几十年农机人才无编制问题, 营造农机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2.充实乡镇农机队伍。落实《黔南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 (黔南府发[2007]28号) 文件, 明确乡镇农机推广站人员编制并做好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工作。
3.增加培训经费投入。建议上级部门经常性组织开展农口系统政策、业务等方面培训以提高农机人员综合素质, 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4.招聘引进农机人才。在人事政策范围内, 上级部门应支持农机部门做好人才招聘和引进工作, 引进政治素质高、专业对口的专业人才, 以适应农机科研、农机管理的需要, 尽快改善全州农机系统干部年龄严重老化, 缺乏专业人才的现状及充实因政策性离岗、退休造成的空缺。
5.早压担子早成才。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 通过放到关键岗位、重点工作、艰苦环境和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岗位锻炼, 在使用中培养、提高、识别干部, 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为懂业务、具有科学决策能力的干部。
6.试行跨部门交流。要本着相对稳定、适度交流的原则, 将农机系统干部职工与其它相关部门干部职工进行交流, 在不同的岗位上锻炼人的综合素质。
(二) 加强农机专业人才队伍自身建设
1.开展综合培训、培养复合人才。本着边干、边学、边提高的原则, 一是继续认真组织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切实在农机系统建立起认真、专业、务实的工作作风;继续加强学习, 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努力把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转化为谋划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具体思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力措施。二是举办农机部门业务培训班, 采取多种形式聘请农机管理、监理、推广、修配、农机购机补贴等专家讲课, 在职干部分期分批地学习, 以达到干农机、熟悉农机、懂农机的目的, 尽快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2.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制度纪律。逐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失职追究制。以岗位责任制来严肃工作职责, 以承诺制来明确服务要求, 以公示制来推行政务公开, 以公开评议制来强化民主监督, 以失职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逐步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 规范农机人员的从政行为, 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热情。对在工作中肯学习、钻研、能提出工作思路, 有创新的干部要给与认可, 在年终考核、评选先进、干部任用中给与加分。要积极争取指标, 建立工作中优秀干部的奖励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4.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始终牢记以民为本, 为民服务, 帮民解难, 助民增收, 保民平安的“五民观念”, 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文明高效、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不折不扣地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 解决好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为农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关键词:蓝领人才;工程;调研
在现代企业中,技术人才不可或缺且他们在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地位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今年年初,股份公司为了进一步强化职工素质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公司发展需要,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技术和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队伍,制定下发了《关于“1231”蓝领人才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我公司根据文件要求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6431”蓝领人才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所谓“6431”,即从2013年起,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工会系统每年开展技术练兵、培训不低于600人次,三年培养、树立技术标兵4名,推出30项先进操作法,培养技术岗位能手100名以上的工作目标。这项活动的开展,是我们尊重知识、爱惜人才,调动和激励全公司职工提高技术技能,进而夯实基础,实现向新目标跨越的前瞻之举。
1 调查与总结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一个企业不仅要有优秀的管理者,更要有一批爱岗敬业,技艺精湛,具有专门技能、善于解决技术难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根据劳资科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公司现有职工2091人,年初数据显示其中初级工288人,中级工312人,高级工112人,技师36人,高级技师7人,合计占公司总人数的36%,他们大部分在生产一线从事重要岗位,是公司生产的中坚力量。提升这一部分人的技术技能水平,鼓励更多的职工学技术,长技能,加入到这一群体中来,是我们今后工作中的一项重中之重。
1.1 实施蓝领人才建设工程,是加强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港口经济发展,实现人才强企的重要措施
自新杂货公司成立伊始开展季评岗位明星活动,都以鼓励职工学技术为目的,促进岗位成才。为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我们公司在每一届的标兵评选活动中都有事迹突出的标兵涌现。历届标兵的成长历程,又成为良好的素材,鼓舞、教育着广大职工在日常生产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知识,新技能,更是在岗位练兵,技能竞赛中,使职工在充分参与、准备和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业务技能,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所以说,岗位练兵,技术比赛,是发现人才,选拔人才,鼓励人才成长的一个重要平台。
1.2 岗位练兵推进技术进步,劳动竞赛涌现企业精英
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是每一年都要开展的工会工作中的一个常态工作。它包括技术培训,开展劳动技能比赛以及通过竞赛开展先进操作法、优秀合理化建议及“五小”成果、“十佳”创新示范岗、技术创新能手评选活动等一系列内容。今年,“6431”蓝领人才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公司上下积极营造岗位练兵活动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生产人员的业务水平,操作技能和事故处理能力,推动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取得实效。公司自上而下开展的技术培训,本着干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把培训的形式由简单的课堂培训转变为根据现场自助维修任务情况,现场维修人员共同分析、重点难点技术人员现场讲解的形式。重点围绕港口装卸设备自修和生产工具维修需要,开展职工岗位技能短期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职工岗位技能有明显提升。通过培训与学习实践,公司机械一队自主完成了“门机超负荷滑轮更换、变幅齿条上压轮维修、行走减速箱底座更换”等多项维修工作。
縱观本年度已开展过的技能竞赛,在机具队承办的编修工比赛中,共有84名选手参加,参赛率达在岗职工的97%。在公司进行的股份公司技能竞赛电工选手选拔赛中,朱春伟、李擘、周志峰在14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参加股份公司比赛的资格;在公司进行的股份公司技能竞赛机修工选手选拔赛中,机械一队机修班的三名青工和维修队的两名职工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参加股份公司比赛的资格。不难看出,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职工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业务水平和技能。强化了职工注重平时知识储备和积累的意识,达到了锻炼队伍,规范职工日常作业行为和工作流程,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活动的目的,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工精英团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分析与思考
对技能人才进行培养与激励,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展示空间,对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带动和影响全公司技术工人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1目前在职工中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太少,对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利
根据前面提到的数字,我公司高级工和技师的数量还相对较少,仅占职工总数的5%和2%,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所占30%的比例相比相差甚远,杂货公司技术人才的缺失更大一些,老工人受文化条件的限制,实际经验足,理论水平差,技术创新能力差。所以,要多创造条件鼓励青工参加学习和考评。
2.2 要实现秦皇岛港成为“世界干散货物领先港、一流码头运营商”的美好愿景,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更需要大批的高技能技术人才
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来抓技术工人技术技能的培养,从技术培训、工资待遇以及奖励任用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
那么,如何迅速提高职工的技术技能?应该抓紧做好以下工作:
①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长远规划,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职工技术培训,要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不流于形式。
②创新学习方法,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提高职工学技术的积极性。
③树立典型,加大奖励和选拔使用,使职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④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多搞一些寓教于乐活动,提高职工参与竞赛和提高技能的兴趣。
不难看出,拥有高科技人才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有一些问题也要引起注意:在树立典型、提拔使用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不能搞一枝独秀。要营造大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努力提高班组、站队整体技术水平。要支持鼓励职工的集体创造力,为班组技改和科研提供支持,更多的培养一些能人、能手。另一个问题就是对高技能人才要做到爱才、惜才、用才。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的法宝,他们大多身怀绝技、绝活,选拔任用是各级领导的爱才之举,但同时要珍惜他们的才能,给他们多留一些学习实践的时间,发挥他们的才智,继续引领和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更重要的是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迅速适应新岗位、新工作,尽快成为新的业务能手和骨干。
多年以来,县政协委员多次提出《关于加强城区公厕建设和管理的建议》的提案,但一直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城区“如厕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已引起广大市民、游客的强烈反响。根据县政协2012年工作要点安排,由提案委和政府综合部门政协联络处组成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和实地查看等多种方式,对城区公厕建设管理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查结果显示,10多年来,城区面积和人口翻了番,而可用公厕减了半,使公厕成为城区紧缺的公共资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公厕数量。我县城区内现有公厕16座,其中:旱厕(老式、无冲水设施)4座,水冲式公厕12座。16座公厕中城北广场、城东广场、凤城广场和司法局旁等4座为近年新建,皇庙岗、东坡井、道观冲等3座公厕已由环卫局改建。还有8座急待整修、改建,1座因义水北路拆迁改造被拆除。十几年内,公厕数量有减无增。
(二)分布情况。15座公厕中有11座主要集中分布在老城区的城北片区,义水河以南仅有4座,表现为北多南少,东有西无。
(三)使用情况。全城在用公厕仅为7座(旱厕3座、水冲式4座)其中:包括原建公厕3座,改建公厕3座,新建公厕1座;其余8座公厕因多方面原因被停用。
(四)管理情况。原建公厕11座归属县环卫局管理运营,新建公厕4座归属县园林局管理。在已开放运营的7座中,有2座为收费制公厕,以委托代管方式进行管理,其余5座为免费制,由各主管部门监管。
二、主要问题
(一)建设滞后、布局失衡。我县城区已建成区面积达30余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2万。按我国《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城区内公厕数应在35—40座,而我县城区公厕数仅为国家标准的37.5%。近10年中,因多种原因,在老城区有4座公厕先后被拆除,而整个城区新建公厕仅为4座,与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显得严重滞后。调查显示,有98%的市民认为城区内公厕严重不足,87%的反映在人口密集、商业闹市区和休闲场所找不到公厕,54%的认为在主要街道、公交站点和商居小区内无公厕可用,极不方便。从现有公厕的分布看,由于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加快,城区整体向东南推进面积较大,公厕布局明显存在“三多三少”的失衡局面。一是老城区公厕多于新城区,比为11:4。二是城北多于城南,比为12:3,三是低标准的旧公厕多于标准化的新公厕,比为11:4。调查中发现,不仅在新建开发区和城南新区都没有公厕,连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老商业区--段家桥也为公厕空白区。因此,导致在一些广场,绿化带,游步道,甚至主街道和现代建筑物旁的旮旯处,经常会发现人类大小便的污渍,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设施简陋,陈旧老化。除4座新建和3座改建公厕,其余8座均为陈旧老化公厕。这些公厕因建设早、标准低,而且多数已被淹没在各类建筑群之中,厕外空间狭小,厕内设施简陋陈旧,通风采光和保洁除臭条件极差,有的因年久失修,夜间无照明,冲水设施坏损,甚至墙体垮塌,成为危厕。调查表明,女性群体对公厕无明显标识和夜间无照明,极为不满。经现场查看,除中心广场公厕外,其它均无醒目标示,“公共厕所”字样几乎在城区消失。
(三)管理困难,环境堪忧。据管理部门反映,为适应新形势,我县公厕运营管理机制正处改革探索阶段。当前,导致公厕运营困难和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人员和保障资金严重不足,以及来自公民的社会公德素养差异等方面的压力所造成的。因此,全城仅有的15座公厕,有8座处于关闭停用状态,“以停代管”。在开放使用的7座公厕中,有2座是“以店养厕”委托代管,并实行收费制度,以此勉强维持运营和最基本的管理。显然,这种弱化的管理,造成公厕成为半开放状态,甚至改变用途的情形时有发生(如堆放杂物等)。从免费开放的旱厕情况看,环境卫生状况更为不佳,因标准低,无保洁设施,又无专人管理,所以常常是“晴天臭气难闻,雨天望而却步”,成为人们的“避讳”之地。据调查,72%的市民认为公厕气味难闻,厕内乱写乱画严重,手纸烟头满地,污水四处横流,甚至粪便堆积蹲位,根本无法如厕。
三、几点建议
根据我县城区公厕数量少、布局不合理、运营管理困难、服务水平低下的实际,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在理念上遵循城区内“如厕方便、环境整洁、外观协调”的基本原则,通过政府主导,不断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步伐,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体系,有序推进城市化发展进程。
(一)强化观念,提升认识。公厕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文明进程的标志之一,更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把城市公厕的规划设计、布点用地、建设维修、运营管理、管理经费等系列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快组织研究分析城区公厕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把急切需要解决的与远期发展需要逐步落实的问题,进行通盘考虑、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把城市公厕建设管理作为政府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文明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
(二)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公厕小天地,便民大文章。应将城区公厕建设布局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当中,按照我国城市设施设置标准,结合城区实际,尽快编制城区公厕专项规划。对开发未建区域要严把建设规划关,根据用地性质和人口密度,科学布点、预留公厕用地。对已规划在建区域,要强调规划执行力。如大型商业区、商居小区和公共休闲娱乐的建设项目,都应根据规划设计的公厕布局要求和设计标准进行建设,对没有按要求建设公厕的,由有关部门督促强制建设。土地、规划、住建、执法和环卫等职能部门应联合对所有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标准等,按“三同时”原则,进行评审验收,各负其责,严格把关。在老城区改扩建地段,也应根据实际,合理布点建设公厕。尤其是在城区内一河两岸主干道旁,应按城市公厕设置要求布点建设。同时,政府主管公厕建设部门,应根据公厕建设规划,按先急后缓原则,逐年安排建设规划。
(三)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根据文明城市创建要求和我县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政府应考虑加大公厕建设、改造和运营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一是按专项规划的近、中、远期建设目标,逐步加大投入。鉴于财力不足,新建公厕标准不宜过高,但应确保外观协调大方,内设安全方便,便于保洁管理。二是落实资金。对亟待改建、整修的现有旧厕、危厕进行全面整修或改建,并尽快恢复启用。三是政府应根据实际,将公厕日常维护经费纳入城市维护费中一并列支,保证公厕正常运转和有效管理。四是出台政策,引入市场和民间力量,鼓励和引导城市公厕的多渠道供给。一方面,商业设施建设要与公厕建设相配套;另一方面,可以由政府划地,引导多元化主体广泛参与公厕营建,让公厕能在顾客、游人最需要的场所和时间出现。既能降低政府公共建设管理的投入成本,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五是公厕建设已经列入县政府“十件实事”之一,要排出时间和进度表,并在城区公式,接受市民监督,确保按期完成并交付使用。
(四)理顺体制,整合管理。我县公厕现行管理体制,遵循的是谁建谁管的原则,16座公厕(包括已拆除的1座),分由2个部门管理运营。但从我县城市规划和公厕数量上来看,可考虑将城区公厕全部划归县环卫局,根据国家城市公厕管理标准实施管理。一是要求所有被关停的公厕,一律尽快恢复启用,边开放边完善基本设施,并统一配置醒目的公厕标示,方便市民;二是建议取消委托代管和以店养厕收费制管理方式,实行免费开放。从调研情况看,现有两所收费公厕,每年收费总额仅万元,政府拿这点小钱为百姓买个方便是值得的。三是所有公厕,由县环卫局实行监管,指定专人按片区或路段,划分责任,明确任务,定时保洁清扫。并应及时解决夜间照明问题,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政府应考虑拿出一定资金,对运营管理,服务质量好的管理人员给予适当的补贴和奖励。鼓励和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使其为公众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五是政府应鼓励引导或强制要求,在人口密集和商业集中区周边,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单位和集体,要对外开放卫生间,为公众提供免费公厕服务,共同减轻城区如厕压力,营造城市文明。
【我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如何做好维护我县社会政治稳定工作07-28
关于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的报告11-17
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研报告06-04
关于我县人民调解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09-27
我县妇女维权现状调研报告07-23
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09-15
我县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情况的调研报告07-27
我县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的调研报告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