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审计师考试技巧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级审计师考试技巧(精选8篇)

中级审计师考试技巧 篇1

(1)

甲公司债务重组后应收账款入账价值=3510-1000-400-68-200×3-400=1042(万元)。

甲公司债务重组损失=(3510-351)-1042-(1000+400+68+200×3)=49(万元)。

(2)

借:应收账款――债务重组 1042

固定资产 1000

库存商品 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600

坏账准备 351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49

贷:应收账款 3510

(3)乙公司因债务重组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3510-1000-400-68-600-1042)+[1000-(2000-1200)]=600(万元)。

或:乙公司因债务重组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债务豁免金额400+固定资产处置利得[1000-(2000-1200)]=600(万元)。

(4)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0

累计折旧 1200

贷:固定资产 2000

借:应付账款 351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00

主营业务收入 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

股本 2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400

应付账款――债务重组 1042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400

借:固定资产清理200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2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00

贷:库存商品 300

2、甲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至与固定资产业务相关的资料如下:

资料一:月5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一套不需安装的大型生产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50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850万元。

资料二:2012年12月31日,该设备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净残值为50万元,采用年数总和法按年计提折旧。

资料三:12月31日,该设备出现减值迹象,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1500万元,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1800万元,甲公司对该设备计提减值准备后,根据新获得的信息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仍为3年、净残值为30万元,仍采用年数总和法按年计提折旧。

资料四:2012月31日,甲公司售出该设备,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9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53万元,款项已收存银行,另以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2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012年12月5日购入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2)分别计算甲公司和对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金额

(3)计算甲公司2012月31日对该设备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对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5)编制甲公司年12月31日处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答案】

(1)甲公司2012年12月5日购入该设备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

贷:银行存款5850

(2)甲公司度对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金额=(5000-50)×5/15=1650(万元);

甲公司20对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金额=(5000-50)×4/15=1320(万元)。

(3)甲公司年12月31日对该设备应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5000-1650-1320)-1800=230(万元)。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23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30

(4)甲公司20对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金额=(1800-30)×3/6=885(万元)。

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885

贷:累计折旧885

(5)

借:固定资产清理91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30

累计折旧3855(1650+1320+885)

贷:固定资产5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2

贷:银行存款2

借:银行存款1053

贷:固定资产清理9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3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17

贷:固定资产清理17

五、综合题(本类题共2小题,第一小题15分,第二小题18分,共33分。 凡要求计算的项目,应列出必要的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出现两位小数以上的,均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凡要求编制会计分录的,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写出一级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1、甲公司2015年年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余额为50万元,与之对应的预计负债贷方余额为2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无期初余额。甲公司2015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为9 520万元,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且预计在未来期间保持不变;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甲公司2015年度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异的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2015年8月,甲公司向非关联企业捐赠现金500万元。

资料二:2015年9月,甲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产品保修费用300万元,同时冲减了预计负债年初贷方余额200万元。2015年年末,保修期结束,甲公司不再预提保修费。

资料三: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180万元。

资料四: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以定向增发公允价值为10 900万元的普通股股票为对价取得乙公司100%有表决权的股份,形成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假定该项企业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且乙公司选择进行免税处理。乙公司当日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0 000万元,其中股本2 000万元,未分配利润8 000万元;除一项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均为200万元、公允价值为360万元的库存商品外,其他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计税基础均相同。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15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

(2)根据资料一至资料三,逐项分析甲公司每一交易或事项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如无影响,也明确指出无影响的原因)。

(3)根据资料一至资料三,逐笔编制甲公司与递延所得税有关的会计分录(不涉及递延所得税的,不需要编制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利润表中应列示的2015年度所得税费用。

(5)根据资料四,分别计算甲公司在编制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时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和商誉的金额,并编制与购买日合并资产负债表有关的调整的抵消分录。

【答案】

(1)

2015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9520+500-200+180=10000(万元);

2015年度的应交所得税=10000×25%=2500(万元)。

(2)

资料一,对递延所得税无影响。

分析:非公益性现金捐赠,本期不允许税前扣除,未来期间也不允许抵扣,未形成暂时性差异,形成永久性的差异,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料二,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50万元。

分析:2015年年末保修期结束,不再预提保修费,本期支付保修费用300万元,冲减预计负债年初余额200万元,因期末不存在暂时性差异,需要转回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50万元(200×25%)。

资料三,税法规定,尚未实际发生的预计损失不允许税前扣除,待实际发生损失时才可以抵扣,因此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18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5万元(180×25%)。

(3)

资料一:

不涉及递延所得税的处理。

资料二:

借:所得税费用5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50

资料三: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45

贷:所得税费用45

(4)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10000×25%=2500(万元);递延所得税费用=50-45=5(万元);2015年度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2500+5=2505(万元)。

(5)

①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360-200)×25%=40(万元)。

②商誉=合并成本-购买日应享有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考虑递延所得税后)的份额=10900-(10000+160-40)×100%=780(万元)。

抵消分录:

借:存货 160

贷:资本公积160

借:资本公积 4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40

借:股本2000

未分配利润8000

资本公积120

商誉780

贷:长期股权投资10900

2、甲公司和乙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相同,甲公司和乙公司2014年至2015年有关长期股权投资及其内部交易或事项如下:

资料一:2014年度资料

①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18 400万元自非关联方购入乙公司80%有表决权的股份。交易前,甲公司不持有乙公司的股份且与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交易后,甲公司取得乙公司的控制权。乙公司当日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3 000万元,其中股本6 000万元,资本公积4 800万元、盈余公积1 200万元、未分配利润11 000万元;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均相同。

②3月10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A产品一批,售价为2 000万元,生产成本为1 400万元。至当年年末,乙公司已向集团外销售A产品的60%。剩余部分形成年末存货,其可变现净值为600万元,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甲公司应收款项2 000万元尚未收回,计提坏账准备100万元。

③7月1日,甲公司将其一项专利权以1 2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乙公司,款项于当日收存银行。甲公司该专利权的原价为1 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至转让时已摊销5年。乙公司取得该专利权后作为管理用无形资产核算,预计尚可使用5年,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

④乙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为6 000万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600万元,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3000万元;因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计入当期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为400万元。

资料二:2015年度资料

2015年度,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未发生内部购销交易。至2015年12月31日,乙公司上年自甲公司购入的A产品剩余部分全都向集团外售出;乙公司支付了上年所欠甲公司货款2000万元。

假定不考虑增值税、所得税等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014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分录以及该项投资直接相关的(含甲公司内部投资收益)抵消分录。

(2)编制甲公司2014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时与内部购销交易相关的抵消分录。(不要求编制与合并现金流量表相关的抵消分录)

(3)编制甲公司2015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时与内部购销交易相关的抵消分录。(不要求编制与合并现金流量表相关的抵消分录)

【答案】

(1)合并财务报表中按照权益法调整,取得投资当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6000×80%=48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4800

贷:投资收益 4800

应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400×80%=32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 320

贷:其他综合收益 320

分配现金股利调整减少长期股权投资=3000×80%=2400(万元)。

借:投资收益 24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400

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18400+4800-2400+320=21120(万元)。

抵消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

借:股本 6000

资本公积 4800

盈余公积 1800

未分配利润――年末13400(11000+6000-600-3000)

其他综合收益 4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1120

少数股东权益 5280

借:投资收益 4800

少数股东损益 1200

未分配利润――年初 11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600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30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13400

(2)2014年12月31日内部购销交易相关的抵消分录:

借:营业收入 2000

贷:营业成本 2000

借:营业成本 240

贷:存货240

借:存货 2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

借:应付账款2000

贷:应收账款 2000

借:应收账款 1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0

借:营业外收入 700

贷:无形资产 700

借:无形资产 70(700/5×6/12)

贷:管理费用 70

(3)2015年12月31日内部购销交易相关的抵消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40

贷:营业成本 240

借:存货 2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200

借:营业成本 200

贷:存货 200

借:应收账款 1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

贷:应收账款 100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700

贷:无形资产 700

借:无形资产 7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70

借:无形资产 140(700/5)

中级审计师考试技巧 篇2

我是从拿到新教材才开始复习的,离考试的时间并不是很远,备考有些紧张。因为教材是去年新修订的,尤其会计大部分内容都是新的,确实有难度,幸亏自己基础打得牢,对新会计准则早有学习,但要通过考试,也只有咬咬牙了。我冷静下来,好好计划了一下,就开始了我的备考生活。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学习,我以优异的成绩一次通过中级职称考试。以下是我的应考经验,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

经验一:制订合理计划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天之季在于晨,一事之季在于计划。也就是说,在开始学习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个全面把握,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由于去年新教材出得晚,离考试只有三个多月。我大体是这样安排时间的,一个月的通读,两个月的精读,半个多月的考前总复习。每个阶段该做什么,达到哪种程度.要有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定了计划就一定要严格执行,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尽最大努力去实现。计划不一定表现在纸上,但是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计划要定紧凑一点,不要把战线拖长,不要计划不如变化快。自信是通往成功的一半,在整个计划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要通过,一定能通过,对自己充满信心。

三科要同时学习,最好别逐科突破。如果分开学,每门花的时间都不少,很容易学了一科忘一科。而三科穿插学习,这样不至于读完一本,前一本就忘得差不多了。我喜欢前一天晚上听课或是看书,第二天白天做题。像会计和财管,在理解的基础上,在做题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点。经济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几遍。在时间分配上,会计、财管、经济法一般比例为3:3:2,具体的还要看个人情况。

经验二:选择好的学习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教材是最基础的,考试万变不离其宗,精读教材对考试至关重要。通常我们都会说,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转化的过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一本新书,如何将它读得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呢?如何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在其中游刃有余呢?这就要求我们有好的学习方法。我的学习方法总体思路是:以教材为主干,结合听课,用习题做加深。阅读教材至少要四遍,全面掌握教材的知识点。

新书拿到手,先通读一遍教材,根据考试大纲,准备几只不同颜色的笔,边读边画书,哪里要掌握,哪里要熟悉,哪里要了解,用不同颜色的笔做记录。重点掌握考试大纲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大纲要求了解的内容,出题的可能性比较小。第一遍弄清教材都讲了些什么,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不要求记忆。教材上的东西毕竟和我们平时的工作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看完第一遍之后会有许多问题不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时,先不要急于求解,在书中做上记号,等到看第二遍时解决。

之后,开始第二遍读书。要把握两个原则,精,细。教材是命题的依据,因此,考生在听课后必须仔细阅读教材,在阅读时,结合听课的笔记,注意进一步深入理解并记忆。弄懂教材的每一个地方,重点突破第一遍读书时暂时放弃的知识点,把不明白的地方听懂并理解,把一些自己认为是重点或者难点的东西记录下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遍不要放弃对教材的圈画,这是在第一遍基础上的加深和充实。这样,听一遍课件,看一章内容,做一章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我认为选一位名人课件和选一本好的辅导书是指引你走上成功的另一半。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很多内容都通俗化了,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辅导书里面的每道题都出得有特色,紧扣教材,有思路的转换。做题目时,一定不要看书,完全独立做,之后,对照答案,找出错误,错误的地方在题号前标明,最好在书上找出答案写下页码,增强记忆。题中也有书中不明显的知识点,可以把它记在书中适当位置,方便以后的复习。辅导书中也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答疑板向讲课老师直接询问。

第二遍过去,你脑子里会有一个概况。知道这本书具体讲了一些什么,也知道了哪里是难点,哪里是自己的薄弱环节,还有哪里不是很明确等。此时,只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聚集在一起,会感觉比较繁琐,比较混乱。这些知识,看着书都懂,但是一做题就很迷茫,看看答案也都会,就不知道怎么下手。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因为你没有把点连成线,组成面。这时就需要第三遍的读书,第三遍主要是记忆和综合掌握。因为通过两遍的学习,知识点应该都理解了,只是可能看的时候明白,过后就会忘,所以第三遍的时候就要把该背的东西都背下来,把书中各章节的知识点都串起来,主要做到融会贯通。看完后做跨章节的综合题目,以查漏补缺。综合题不简单,那是人家的拦分槛,不要害怕。考题分好多小问题,会提供解题思路。为克服综合题太长,用时太多的问题,你可以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读题做题,逐个击破,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另外,通过多做几套模拟题和近三年的考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了解考试的题型,不至于在真的考试时无从下手,也可以使自己对考试时间有个把握。

考前几天回归书本,最后一遍对教材加深记忆,同时听听老师最后的串讲。最后一次的考前串讲是必听的,老师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很多知识点,考点囊括其中。这样看来一般起码要看四遍书,第一遍通读,第二,三遍精读,考前的最后一遍总复习。

总之,目标是教材上的例题要会做,辅导书的题目要练熟。教材的边角不要因为可能不考就不去看,也要认真对待,以达到网不漏鱼。

经验三:突出新内容

职称考试侧重于对新知识点的考查,突出新规定,新内容。教材具有多变性,它不断依据国家经济活动的需要,及时增加新的规定,修改新内容,使之与国家新的规章制度相吻合,这当然也会在命题中反映出来。考试中,几乎每年新调整的内容都是当年考试的重点。所以,要求我们加强对教材中新规定、新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今年和去年的教材相比,变化不大,因此把握去年新增的内容和今年变化的内容是同等重要的。

经验四: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

鲁迅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学习需要时间保证,不要浪费你宝贵的每一分时间,白天上班的时间忽略不计,如果再分配给一些无聊的事情,那么就所剩无几了。平时学会挤时间,白天在单位工作迅速干,有空就看书,不做无聊事,不说闲话;午饭不要超过30分钟,中午大约1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也用来学习;下班后,从晚上7点开始,学习到11点,期间适当的时候要锻炼一下,劳逸结合,何况运动还可以开拓思维;公交车上,随手翻一下昨天学的内容:双休、节假日不逛街,不出游,不看闲书。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利用上。你要明白,倘若你现在玩了,浪费了时间,那么你考试通过不了,没有地方哭诉,也没有人替你负责的。"

经验五:心静自然成

遇事要冷静,不要急于求成。学习激情要有,但不要把它当作负担,工作和学习任务本来已经很繁重,如果再急躁就会给心理加上一道法码,无疑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减压,别把考试的好坏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平日努力了,付出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又何必让忧虑占据心头,去自寻烦恼呢?要学会自我控制,当你将思想中的所有杂念都去除的时候,一瞬间你就进入了主题,你的大脑就充分调动起来,你才有才智,你才有发明,你才有创造,你才有观察的能力,记忆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如果不是这样,你坐在那里,十分钟之内脑袋瓜里还是车水马龙,还是风马牛不相及,还是天南海北,那么这十分钟就会被浪费掉。再有十分钟,不是车水马龙了,但依然是熙熙攘攘的街道,又十分钟过去了。到最后学习开始了,难免三心二意,效率很低,要善于迅速进入自己关注的主题。读小说你有兴趣吧,我们要把教材当作小说读,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将自己放在一种安静的环境里,心态平稳,安安静静地学习。这样,放松一下心态,心静自然成。

经验六:坚定信念,决不放弃

坚定信念,决不放弃就等于成功。平时学习遇到难题不放弃,书中写一些警言来不断激励自己,如会计中的现金流量表,内容多,难度大,这就需要你有一定的毅力,才能解决问题。还可以制作一个倒计时装置,放在醒目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尤其是在考场上.不要放弃任何题目,不要放弃考试的最后一分钟。只要你知道的,与题目有关的统统写上,这些可能都是得分点。我坚信,一个人立志勤奋拼搏,锲而不舍,就能成功。

总之,有了坚定的信念、合理的学习计划、好的学习方法、充足的学习时间,努力地去备考,就一定能通过。战友们,努力吧,坚信花儿会艳丽地开放,胜利会属于你们!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趋势预测 篇3

关键词分析;总结;预测

一、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总体情况分析

(一)中级职称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国家组织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从多年的走势和命题规律看。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充分体现出知识更新的要求,“新内容”是绝对的重点。国家发布的新制度、新准则,其内容得以快速贯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考试。笔者在以前的辅导体会中,多次提到过“新”就是“重中之重”的观点,这是复习考试过程中必须牢记的。比如,在2007年职称考试指定的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资产减值、所得税、长期股权投资等章节当中,这几章分值高达45分;而分散在其他章节体现出新内容考核的比如弃置费用、职工薪酬、商业实质判断、每股收益、亏损合同等占13分。两项合计大约为58分。

2.传统的重点章节,不论内容如何变化,始终都是重点。比如,长期投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合并会计报表等章节就是如此。2007年综合题的第2题(18分)就出在此处。在复习考试中,全面、系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抓不住重点,“地毯式”推进,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3.各章命题分值具有“轮回性”特征。也就是说,各章分值在多年内具有类似抛物线式的变化规律。

(二)2008年中级职称考试教材内容构成及命题走势分析

2008年是新会计准则发布实施的第二年。由于2007年考试指定的教材已经是按最新会计准则编制的,所以,2008年的教材内容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对书中与新的法律、法规、制度不一致的地方进行了调整。这样,考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总体把握和分析。较为科学地预测出2008年的命题走势。笔者强调的重点内容总体未变。在这些重点内容中,2007年已经考过的内容,在2008年整体出现的概率不大,有的知识点可能还会零星出现。但是,已经构成重点内容而在2007年还没有来得及考核或考核不充分的内容,则一定是2008年考核的重点。

二、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笔者认为,以下内容值得关注(内容重要程度与排序先后无关)。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

1.要明确投资性房地产的内涵,自用的以及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概念规范的内容。2.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主要把握对于符合定义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采用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这一知识点就可以了。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要明确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计量方法。采用成本模式要计提折旧或摊销,并且要计提减值准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也不计提减值准备,而是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账面价值,并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是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新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具有成本和公允价值模式。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笔者对这一规定表示疑义:当投资性房地产已经满足特定条件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了计量,而以后又增加的新的投资性房地产,又不具备特定条件时将如何计量?这种情况只能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而准则又不允许两种模式同时存在。不知道此问题如何解决?4.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转换时一定要分清是哪种核算模式下的转换。处置核算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应用的科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而不是人们习惯使用的科目即营业外收支。

(二)金融资产

本项内容从本质上说是旧内容,但是。新准则却赋予其新的分类方式和核算形式,提出了新的核算要求,这是本项内容的总体特征。1.要明确四类金融资产的分类。这种分类既具有客观性,更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这种分类没有定律,考试中要特别注意题中的条件说明,看清楚题中涉及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哪一类。2.要明确各类金融资产的核算方法。各类资产核算方法的差别很大,一定不能混淆。3.取得金融资产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有的计入当期损益,有的计入成本。4.在这四类金融资产中,要重点掌握第一类和第四类。5.金融资产减值。明确哪类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哪些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的金融资产。哪些可以转回,哪些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哪些干脆不能转回。

(三)长期股权投资

这部分内容是永恒的重点,只要是会计考试,该内容就一定是主角。尽管2007年已经考了很多相关内容,但是,仍有出题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1.可以分成四块:(1)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2)对合营单位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3)对联营单位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4)其他投资,根据金融资产准则核算。2.分别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熟悉各自的核算方法和程序。3.要把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及合并会计报表结合起来一同学习。

(四)职工薪酬的计算

新准则对职工薪酬赋予了很多新内容,其中,非货币性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等内容很重要,并且,也有一定难度,很容易出错。

(五)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

新准则规定,发行可转换债券时。要对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另外,还涉及到转换时的处理。本知识点由于难度大、所涉及的金额位数多、数字计算不能取整等因素的存在。十分容易丢分。

(六)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延期付款而采用现值入账

本知识点尽管不是很难,但是,计算比较繁琐,尤其是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很容易出错,仍然需要十分谨慎。

(七)固定资产弃置费用

虽然这部分内容2007年已经考过,但只是一个判断题。因此,仍然有进一步考核的空间和可能。弃置费用实际上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现值的形式及如固定资产成本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实现补偿:另一部分是以计人固定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的现值部分为基数,按照相应的利率,采用分期计提利息的方式实现补偿。

(八)无形资产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

本知识点是新内容,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对于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以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2012中级会计师考试学习技巧 篇4

1、、教材。一定要详细的仔细的阅读教材,先读教材还是先听课,看自己的学习习惯定,教材。因人而异。个人建议最好是先阅读教材,然后再听课,这样做的好处是:在阅读教材时有不 懂的,不明白的地方,带着问题去听课,有针对性。无论是在课件中和做题中遇到的问题都 整理成笔记,全部记在书上,这样最后总复习时只看一本教材就可以了,很方便的。最好把 教材看 10 遍。

2、课件。一定要认真的听一遍,有时间的话,可以听是两遍,甚至 3 遍。可以说老师、课件 讲到的没一句话,都可能是考试中的一个小的题目。理论性的文字,切忌死记硬背,要理解 记忆,考题千变万化,只有理解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要理解就离不开老师的讲解。比如多选,想拿高分,这个过程必不可少的。

3、辅导书。一本足矣。小到单选,大到综合,每一题都要认真去做,熟练掌握。辅导、辅导书 书中遇到的问题要在教材中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做好笔记。最好做 5 遍。

中级审计师考试技巧 篇5

1、下列审查方法中属于顺查法的有()。

A、先检查原始凭证的真伪,再以记账凭证核对日记账、明细账

B、将经核实的账目与财务报表核对

C、将记账凭证汇总表与总账核对

D、先检查财务报表再追查至相关日记账

E、根据日记账追查至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

2、下列有关重大错报风险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B、财务报表在审计后依然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C、审计人员未能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D、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有效预防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E、审计人员抽样之后,推断的总体错报

3、下列关于审计风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固有风险(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成正比

B、控制风险(重大错报风险)与固有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成反比

C、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是不可控的D、内部控制越有效.控制风险(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就越低

E、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决定审计人员计划收集证据的数量

4、下列有关审计取证的方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顺查法是指从检查原始凭证入手的审计方法

B、顺查法一般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小、会计资料较少的被审计单位

C、逆查法是指从分析检查财务报表入手的审计方法

D、逆查法一般适用于存在问题较多的被审计单位

E、顺查法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5、相对于详查法,抽查法的优点有()。

A、提高审计效率

B、节约审计资源

C、更有效地查出会计资料中存在的差错

D、容易发现发生频率不高的错弊

E、审计质量有可靠保证

6、检查记账凭证应注意的有()。

A、会计科目的使用是否正确

B、账户的对应关系是否清晰

C、金额计算是否正确

D、摘要必须空着

E、有关项目是否填列齐全

7、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A、比较分析法

B、比率分析法

C、风险分析法

D、描述分析法

E、趋势分析法

8、下列有关审计风险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审计风险取决于固有风险和检查风险

B、重大错报风险是因错误使用审计程序产生的C、固有风险是错报没有被单位的内部控制及时预防、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

D、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可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E、外部因素也有可能影响固有风险

9、注册会计师在对应收账款函证的回函进行分析判断时,下列处理中,恰当的有()。

A、对采用积极式函证未取得回函的应建议被审计单位适当调整

B、对积极式函证未能取得回函的应收账款,应采取其他替代方法予以查证

C、积极的函证方式通常比消极的函证方式提供的审计证据可靠

D、对回函结果与所函证应收账款有差异时,注册会计师应建议被审计单位适当调整

中级统计师考试大纲 篇6

第五章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其特征;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和种类;统计行政处罚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概念、特征及分类。能正确进行案例分析。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违法行为

一、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

(一)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统计资料

(二)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 (三)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 (四)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

(五)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帐、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六)迟报统计资料

(七)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帐

(八)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 (九)自行修改统计资料 (十)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十一)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十二)打击报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 (十三)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

(十四)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 (十五)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十六)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十七)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 (十八)违法公布统计资料

(十九)泄露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二十)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损毁、灭失 (二十一)泄露国家秘密

(二十二)违反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法规

(二十三)违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 (二十四)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 (二十五)违反《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二十六)违反《国家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 (二十七)违反《涉外调查管理办法》 第二节 统计法律责任

一、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 二、行政法律责任 (一)统计行政处罚

(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

(三)通报

(四)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五)批评教育 三、刑事法律责任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违法行为

1.广义和狭义的违法概念 2.统计违法行为的概念 3.统计违法行为的特征 4.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各种类的表现特征 第二节 统计法律责任

1.统计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2. 行政法律责任的概念及分类 3.统计行政处罚的特征、原则、种类及其适用的几种情况 4.处分的概念及特征 5.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适用对象、决定机关及实施程序 6.关于通报,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批评教育的规定 7.刑事法律责任

第六章 统计监督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并掌握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特征、内容、方式和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统计行政复议和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范围及程序。 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统计监督检查

一、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监督检查的内容 三、统计监督检查的方式 第二节 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一、立案 二、调查 三、处理 (一)告知 (二)听证 (三)处理 四、结案

第三节 统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一、统计行政复议

(一)统计行政复议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 (三)统计行政复议的程序 二、统计行政诉讼

(一)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及特征 (二)统计行政诉讼的范围 (三)统计行政诉讼的原则 (四)统计行政诉讼的管辖 (五)统计行政应诉 考核知识点:

第一节 统计监督检查

1. 统计监督检查的概念 2. 统计监督检查的特征 3. 统计监督检查的内容 4. 统计监督检查的方式

第二节 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1.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 2.立案的基本条件 3.案件调查的主要内容 4.案件调查报告的内容 5.案件的告知义务 6.案件的听证程序 7.案件的处理要求 8.案件的结案要求

第三节 统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1.统计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范围、管辖及程序 2.统计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范围、原则及管辖 3.统计行政应诉

21

中级审计师考试技巧 篇7

关键词:剑桥商务英语中级听力,原因,技巧

凡是参加过剑桥商务英语 (BEC) 中级考试的学生在考完听力之后都觉得难。实际上剑桥商务英语中、高级考试和传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 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不同的是, BEC考试更侧重对英语实际能力的考查, 也就是说这些被考查的内容都可以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剑桥大学设立这项考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测试商界雇员英语水平的统一标准。

一、原因

剑桥商务英语听力考试一共分三个部分, 总分30分, 考试总时间40分钟 (包括10分钟填写答题卡时间) , 每分钟播放速度为150—160词每分钟, 语音主要涉及英音、美音。常考话题第一部分主要涉及日常见面、客户投诉、道歉、询价、订座、安排、计划等, 第二部分为两段独白, 主要涉及职业、身份、语言功能及行为等。第三部分通常是一段对话或者一段独白。在BEC中级四项技能考核中, 听力被一致认为是最难的一部分, 原因有如下几点:

1.中国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主要注重对语法和阅读的训练, 相比之下, 较少有教师注重对学生口语和听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所谓的成绩提高, 许多初高中英语教师用汉语进行授课, 甚至有些大学英语教师也用汉语, 或者一半汉语, 一半英语进行授课, 这就大大减少了学生接触原汁原味英语的机会, 造成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

2.学生在最初的英语学习中, 只是跟着老师做简单的发音模仿, 如果在大学里学习的不是专业英语, 很少有学生熟悉英语的重读、弱读及连读。有些学生甚至连音标都认不全, 并且有很多学生单词发音的重音都找不准。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他们在听英语的过程中, 听不清楚一些连读, 找不出重要信息。同时由于发音、重音不准确造成一些熟悉的词听不出来。

3.许多学生在进行听力练习时, 主要听标准的美式或英式英语, 这就造成学生对一些有地方音的英语没有办法辨别发音。同时由于剑桥商务英语主要是英式发音, 这又对中国语言学习者造成很大障碍。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 由于美国的强大, 美式英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主流外语在国内中小学及各种语言学校进行讲授, 并且市面上大多数学生能找到的音频都是美式英语。这些都对商务英语听力考试造成障碍。

4.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主要注重一些文学性文章和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文章, 这就使得学生对商务英语考查的一些内容感到陌生不熟悉。比如, 商务英语中级听力在第一部分会对公司名称、人名、号码 (电话号码、定单号码等) 、日期等对学生进行考查。最简单的一个斜杠 (/) 在商务英语听力考试中都会把一个学习很优秀的语言学习者难倒。同时在商务英语听力中还要考查说话者的身份、来自的部门, 以及说话者说话的目的、遇到的问题等。由于以上这些是学生在大学课堂英语学习中学不到的, 所以对于要考商务英语中级和高级的学生而言, 如果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 很难在短时间之内熟悉所有的内容。

5.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在不同的地方考查方式不一样。在有些省份, 考生可以在听力教室完成所有题目, 但是在有些省份, 考生只能在大教室里一起收听音频。这就使得考试中习惯用耳机来进行听力作答的考生, 感到非常不适应, 并且很容易在考试中分散注意力。

二、技巧

从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发现, 学生在考试中要想取得满意的成绩, 就需要从各个方面做准备。一方面, 注重技巧学习和训练, 另一方面要克服一些外界的客观因素。那么如何才能取得成功呢?

1.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重对英语中连读、重读、失爆及弱读、失音等发音规则的练习。连读是在连贯讲话中自然出现的一种现象, 在中文中也同样存在, 例如传统的北京方言。连读主要出现在意义联系较紧的词, 如冠词与名词、数词和名词、动词与副词、连接词与代名词之间。语义自然停顿的地方不用连读。在英语中, 连读类型主要包括:a) 辅音与下一个单词的元音连缀, 使全句连贯。例如:an English book/n i耷gli蘩buk/, an apple/藜n覸pl/, a lot of time/l蘅t藜v taim/等。b) 单词以元音结尾, 与后一词的元音开头相接, 通常要在两者之间加上/j/或者/w/。例如:He/j/is my/j/uncle;grow/w/up等。c) 前一词以r或者re结尾, 后一词以元音开头则在元音后加上/r/音以便和下一个单词起首的元音连缀。例如:more or less/m蘅:r藜les/, bear up/b藓藜r蘧p/, the idea of it/aidi藜r藜v it/等。d) 后单词以h开始, 则前面单词结尾音直接与后面单词的元音连读, 此处h很少发音。例如:give him/giv im/。除了连读, 考生在听力过程中还要注意音的同化、失去爆破等。在句子中要注意实词重读, 虚词弱读。在英语中动词、名词和副词读音较重。

2.由于剑桥商务英语是考查实际运用英语能力, 因此考生在准备过程中, 对于一些国家、城市及一些常用的人名要熟悉并记住它们的拼写。对于数字类型题, 要注意区分电话号码和定单号码及时间日期等。在准备的时间内, 要通过题目所给的信息词判断空格中所要填的单词的词性及其所属类别, 同时要注意所给句子中出现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或者介词短语, 一般在答案出现的地方不会原文重现, 基本上都是所给句子的同义改写。在答案填完之后, 要明确自己所填的答案是否合理。什么样的答案才是标准答案。这里剑桥商务英语并没有专门针对第一部分考题明确规定答案标准, 但是从剑桥所给的历年标答中我们不难发现, 在书写正确答案时, 剑桥商务英语中级听力答案一般是填一到两个词, 在答案填写过程中, 所有英文字母都要求用大写, 对于一些修饰词、冠词, 不定代词及一些形容词可以省略。例如 (ANOTHER) CONTRACT, 这里another可以被省略。对于名词所有格, 在填写的时候, 单复数都可以, 同时名词后面的词尾可以被省略。对于有些词在填写答案时可以用同义词或者符号代替, 比如staff可以换成workforce, accelerate可以改为speed up, 美元和英镑既可以用英文单词也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对于复合词, 例如:long (-) term, 既可以用连字符号也可以把连字符号去掉。对于名词后面的复数词尾在单词填写过程中可以省略, 但是如果单词变成复数后, 意义发生明显改变的则需要加上复数词尾。

同时考生在第二部分准备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果是考查人员或者部门的题目, 在听力过程中对于这样的题目要听词不听句。作为考生要熟悉各个部门的职责。例如人力资源部门, 他们经常所从事的工作与人员聘用、考核, 以及福利待遇、安全有关。所以考生可以通过以下这些词来判定说话者来自于人力资源部门。例如:training, staff, recruitment, promotion, high/poormorale, motivation, incentives, turnover, career development等。市场部门的人由于经常要策划市场活动, 对市场和客户购买习惯进行调查, 要拓展公司的销售渠道, 参与公司产品的宣传、定位及价格的制定等, 因此考生可以通过dis tribution, market research, presentation, promotional activities, advertising等来判定说话者来自于市场部。在涉及语言功能题目中, 考生要通过语气、语调来判断是询问还是投诉、是征求意见还是致谢等。同时在听力考试中还要注意听力设题的三大原则, 那就是强调原则、因果原则及转折原则。一般在强调时, 考生既可以用词如:most, only, particularly, no, no等来进行强调, 也可以通过使用强调句型, 以及主语从句、表语从句等形式来进行强调。在转折使用时, 既要注意常用的but, however, 同时也要注意一些隐性转折, 例如:rather than, instead, actually, in fact, in reality等。

3.在复习准备过程中, 考生应尽量每天利用小块时间来进行听力练习, 可以利用早晨时间用听力材料作为晨读材料, 平时时间来进行听力训练。同时对于听力材料, 最好在题目做完之后将其作为精读材料来加深印象、拓展词汇。为了更好地培养自己听力理解能力, 考生还可以运用听力材料进行听写练习。

中级审计师考试技巧 篇8

2007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第149页例题8-1:

甲公司以其使用中的账面价值为850000元(原价为1000000元,累计折旧为150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的一台设备换入乙公司生产的一批钢材,钢材的账面价值为800000元,甲公司换入的钢材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产品,乙公司换入设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000000元。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假定甲、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交易价格公允,交易过程除增值税以外不考虑其他税费,乙公司因换入设备而涉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教材处理如下:

甲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累计折旧150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00

借:原材料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850000

营业外收入 320000

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 11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17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0

笔者认为,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应该如下:

(一)不涉及补价情况

在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更可靠的情况下,一般是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来计算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进项税

(二)涉及补价情况

1.支付补价的一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进项税+支付的补价

2.收到补价的一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进项税-收到的补价

在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计量方式下会产生损益问题,需要分情况处理: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营业外收支,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根据以上公式,对于涉及资产交换的业务,首先判断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其次要判断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是否能够可靠计量,若答案肯定,则可按上述公式进行会计核算。

本例中,此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显然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因此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核算,且无可争议的是公允价值是不含税的。甲公司以设备(作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0万,公允价值为100万)换入乙公司原材料,换入的原材料显然需要缴纳进项税,则乙公司所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公允价值100万加增值税17万,而甲公司换出的设备公允价值为100万,两公司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甲公司第一个分录没问题;分析第二个分录换入资产价值根据公式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100万-可抵扣的进项税17万=83万入账,但题目中已给出原材料公允价值为100万,不管是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还是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均存在矛盾,且所得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的32万)也不正确,公允价值减去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所得损益应为100万-85万=15万。乙公司的处理存在同样问题:换入资产为固定资产,按公式换入设备价值=换出设备公允价值100万+应缴纳的税费17万=117万,题目中所给设备公允价值为100万,显然矛盾。因此,本例中出现了数据上的争论。

笔者认为,其他条件不变,加上“甲公司另支付补价17万元给乙公司”账务处理应该如下:

甲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累计折旧 15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0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100万+17万-17万=100万

借:原材料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7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银行存款 170000

营业外收入 150000(1000000-850000)

乙公司:

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1000000+170000-170000

=1000000

借:固定资产1000000

银行存款1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7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800000

贷:库存商品800000

同样,教材150页,[例8-2]也存在补价错误的问题:“沿用[例8-1],但假定甲公司换出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20万元,换入钢材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由此,乙公司另支付20万元补价给甲公司”。

教材答案如下:

甲公司:

换入钢材的成本=120-20=100(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累计折旧 15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0

借:原材料 1000000

银行存款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营业外收入520000

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 13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70000

银行存款 20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0

本例中,甲公司换入原材料为100万+17万=117万,换出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20万,则补价应为3万元,书中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进项税,同时也造成了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在数据上的错误。

笔者认为,其他条件不变,将“乙公司另支付补价20万元给甲公司”改为“乙公司另支付补价3万元给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甲公司:收到补价3万/120万<25%

乙公司:支付补价3万/(117+3)<25% 为非货币性交换

甲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850000

累计折旧15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0

换入钢材的成本:120万-3万=117万元

借:原材料 1000000

银行存款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营业外收入350000

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 12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170000

银行存款3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0

上一篇:民族宗教经费保障问题下一篇:2022年宣传工作思路